國防支出
」 川普 台灣 美國 台股 國防預算賴清德隔空向川普喊話 李彥秀批:還停留在拜登時代
賴清德總統展開出訪南太三友邦行程,並於夏威夷智庫東西中心(EWC)政策座談演說中指出,台灣有3個積極行動包括強化自我防衛、經濟貢獻、區域和平,。國民黨立委李彥秀批評,賴清德還停留在拜登時代,與川普隔空喊話完全錯頻,顯然與川普活在平行時空。在競選期間,川普曾多次表示台灣「偷走」了美國的半導體生意,更表示台灣若要美國保護就應支付「保護費」,並且點名台灣國防支出不足,應該要將軍費提高到GDP的10%。李彥秀表示,賴清德在夏威夷隔空向川普喊話,顯然是回應競選期間,川普對台美問題多次表達不滿,但是,賴清德與川普顯然是生活在「平行宇宙」,對川普而言,字典中最美麗的詞語「關稅」,川普最在意的,還是美國嚴重的貿易赤字、還是美國鏽帶的就業機會。李彥秀提到,川普日前出手重擊墨西哥、中國大陸、加拿大,就是美國前三大貿易進口國,墨西哥總統立刻與川普通話溝通,加拿大總理更親自前往美國會見川普,而台灣是美國第七大進口國,今年對美國貿易出超可能高達650億美金,川普要的是實質利益,而賴清德還停留在拜登時代,高喊「民主陣營」。李彥秀指出,央行總裁楊金龍都比賴清德要務實,楊金龍擔憂川普政見會影響全球經貿與金融穩定,呼籲政府要擴大對美採購能源、農產品還有軍品。顯然,賴清德的「隔空抓藥」與川普完全失焦,賴清德的隔空喊話跟川普完全錯頻。李彥秀說,川普的性格一點也不複雜,「美國優先」、「改善赤字」、「就業機會」、「孤立主義」。賴清德的思維,如果還停留在用「拜登的劍,斬川普的官」,顯然地,賴清德的隔空喊話,也會成為無效的喊話。
傳台灣考慮向美採購大量軍武 作為向川普的示好之舉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期才在總統大選中勝出,準備成為新一任的美國總統。而在競選期間,川普就曾直言「台灣應給美國保護費」,而如今在川普勝選後,就有消息指出,台灣方面正在考慮對美國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採購,《金融時報》甚至以「向川普示好(overture to Trump)」為題來形容此事,以此來對川普證明,台灣正在認真加強自身對於中國的防禦。根據《金融時報》報導指出,有數位知情人士表示,台灣預計會對美國提出的軍購內容有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的艦艇、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Northrop Grumman)生產的E-2D先進鷹眼(Advanced Hawkeye)空中雷達系統。此外,台灣也希望能採購更多的愛國者導彈(Patriot missiles),甚至希望能採購到F-35戰鬥機。有可能在川普新任政府中成為五角大廈或國家安全委員會高層的前五角大廈官員科爾比(Elbridge Colby)近期也在社群網站X上發文,呼籲台灣應該提升國防支出「那些關心台灣的人應該非常清楚,台灣的命運懸而未決,他們需要大幅加強防禦。」報導中也提到,台灣一名高級國家安全官員表示,目前台灣已經與川普團隊進行「非正式討論」,探討要採購哪些軍武才能展示台灣對於自我防衛的投資決心。而也有消息人士指出,台灣有可能會要求採購60架的F-35戰鬥機、4部E-2D先進鷹眼空中雷達系統、10架退役軍艦與400枚愛國者飛彈。而有台灣官員表示,神盾驅逐艦會列在本次軍購的首要名單。台灣國防部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的高級官員蘇紫雲表示「如果你談的是願望清單,現在是請求F-35的時機。」蘇紫雲補充表示,台灣可能會藉機請求美軍退役的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Ticonderoga-class cruisers)和佩里級護衛艦(Perry-class frigates)。前五角大樓高級官員克林克(Heino Klinck)表示「台灣加強自身防禦的本能是正確的,在第一屆川普政府期間,美國政府曾批准了歷史性的武器銷售包套」。克林克也強調,面臨「生存威脅」的夥伴應該有「最低支出門檻」,但應優先考慮關鍵能力,如彈藥、指揮和控制、空中及導彈防禦,並進行國防改革。而對於台灣可能請求購買F-35一事,克林克也認為「請求購買F-35,在運營或財政上都是不太合理的想法。」報導中也提到,在川普的第一個任期內,美國批准了價值210億美元的11個武器包套銷售給台灣,其中包括F-16戰鬥機和艾布拉姆斯坦克(Abrams tanks)。拜登政府則批准價值70億美元的交易,並試圖迫使台灣以不同方式分配有限的國防預算,優先儲備適合攻擊優勢入侵者的彈藥及其他更便宜、可移動的武器,而不是傳統的大型系統。報導中也提到總統府發言人郭佳雯,指稱其不願「證實或否認」是否有高層官員正在與川普團隊討論可能的武器採購提案。郭佳雯表示「面對來自中國在台灣海峽及地區其他地方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台灣和其他鄰近國家都在繼續加強防禦。」
川普當選 美售我F-35戰機?軍方資深官員研判「目前不可能」
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他在上一次任期,曾同意售我66架F-16V戰機,他明年上任是否可能同意再售我先進的F-35戰機,引發關注。我軍方資深官員說,美國目前不可能售我F-35戰機,如果願意賣,川普上一任就會答應,上次沒答應,這次研判也不會同意。川普在競選期間曾說要台灣交保護費,並提出國防預算占GDP的10%等說法;亦即川普對台應大幅增加國防支出的立場非常強硬,於是各界揣測美國對台軍售會大開綠燈,若要大幅增加軍售額度,又以採購戰機預算最為可觀。軍方資深官員透露,事實上,川普上一任期,前總統蔡英文曾向美表達採購F-35B的意願,並透過台美軍售會議正式提出採購需求,但美方沒答應,只同意出售F-16V戰機。軍方官員說,除美方還不想給台灣先進戰機的考量外,另個說詞是,F-35戰機採購還要排隊,美方明確告知,F-35訂單很多,要排隊,最快要10年後才可能輪到台灣,從開始生產交機到人員訓練,到成軍還得再8年,換言之,空軍如果2019年當時不買F-16V戰機,想要再有新戰機,至少得等18年,因要等太久,於是政府同意採購F-16V。軍方官員說,當時F-35戰機不但要等,而且連川普都覺得貴,要求廠商降價;最後我方採購的F-16V,卻反而比F-35還貴。軍方官員說,川普同意售我F-16V的決策,很快就答應,我方考量兩岸空軍戰力消長,也認為機不可失,且我空軍就在飛F-16,改飛F-16V很快,只要多訓練幾項科目就可上手,因而很快同意並編列特別預算簽發價書。軍方官員說,國軍規畫下一代戰機的構想,與當年籌畫二代機一樣,即外購與國機國造並行,既自製經國號,也採購幻象與F-16戰機。另空軍F-5戰機去年底除役,由於機務狀況良好,空軍說,有5家美商洽詢購買事宜,空軍將依美國安全援助規範完成第三方移轉,並公開標售。不過,有關研製下一代戰機進展,國防部長顧立雄日前說明,下一代戰機研製有2個觀念,第1是關鍵技術自主研發要成熟,第2是必要裝備能外購獲得,必須要這2個條件成熟,而現在有些關鍵技術還沒成熟。換言之,顧立雄間接證實下一代戰機研製暫時喊停。軍方官員說,爭取下一代戰機仍是優先採購需求,但目前研判,美國應該不會答應,如果要答應,川普上一任就會同意了。
挑戰三萬點1/台股川普當選慶祝行情 「這個時間點之後……」半導體股再前進
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當選,全球股市最大不確定因素排除,台股從11月初開始提前反映慶祝行情,8日收盤23553點。面對川普2.0明年開新局,台股將如何行?CTWANT採訪多名重量級分析師董座,他們皆認為挑戰新高24416點將屆,三萬點可望在2025年見曙光,有多頭總司令封號的國泰投信董座張錫更喊出,台股將邁向三萬點且「不用預設高點!」台美股有高度連動性,今年美國大選更是牽動大盤走勢。台股在AI浪潮助攻下,今年一路走高,7月11日創下歷史新高24,300點,川普13日中槍後,台股也從高點墜落,隨投票日逼近,川普民調領先,市場跟著提前反映,大盤從11月1日的22780點起漲,六個交易日漲了773.89點,8日收在23553.89點。川普6日當選美國總統重返白宮前,川普一席對台半導體關稅政策發言,牽動台股大盤拉回,「可以看到投資人也在調節部位,先部分的獲利了結。」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表示,川普勝選後,台股短期可能大幅震盪,直至2025年1月20日就職前仍瀰漫不確定因素,「當新總統要執行的政策方向較明確與底定時,台股的反應即會更加明顯。」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預測台股將邁向三萬點。(圖/CTWANT資料)第一金投顧董事長陳奕光接受CTWANT採訪時具體指出,「2024年會先過24000點,到明年第一季會挑戰24416點歷史新高,一路走升到第四季的26000點。」至於何時會來到3萬點?陳奕光說,「就這幾年了!」「要走到30000點,單看台積電的加權指數的貢獻的話,股價要漲到1500元。」陳奕光並進一步分析,「回歸基本面,台股上市櫃公司今年的獲利將創新高直逼4兆元,明年還挑戰4.3兆元,AI趨勢不變,半導體、電子業、機器人AIOT等連結應用面、比特幣等相關硬體設備等,皆受惠。」資深證券分析師杜金龍也認同台股補升點挑戰24416點之外,還預測到「2025年就會走到3萬點,甚至還會持續到33000點、38000點……。」他補充說,AI會至少讓台股五年之內好,看看台積電都漲這麼多,還會再攀升的。華南投顧董座儲祥生則告訴CTWANT記者,「川普當選後到明1月就職的這段期間,台股會有一段慶祝行情」「現在百業情況仍遭,唯有AI強,就看NVIDIA財報,先過了24416點再說。」他認為從 25000點往30000點,若高估台積電的貢獻點,股價升漲超過本益比22倍,「還是要看看川普就任後的政策,美國的通膨變化。」台積電的獲利表現與股價漲幅,將為台股挑戰創新高的關鍵。(圖/記者黃耀徵攝)台股能否順利挑戰24000多點,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表示,從川普選前公開談話,整理出重點包括「增加半導體關稅、取消美國廠補助、要求台積電增設廠、支付更多國防支出、中國大陸台商供應鏈移轉、降美稅有利美國內需」等,對台股中的半導體、電動車個股影響較大,而在軍工、航太類股、美國內需股、工業機器人、石化、鋼鐵業等,則是利多產業。黃文清分析,半導體今年已漲多,目前台積電、聯發科、台達電等處於高檔震盪,原物料像是台塑、中鋼等石化鋼鐵相對抗跌,金融股則為穩盤工具,進可攻退可守,受惠降息開啟循環,有利壽險投資債券市場,對於富邦金、國泰金、凱基金、中信金等具有大型壽險公司的金控股是利多,「市場也在關注富邦金股價何時來到100元大關。」至於到2025年春節過年前,投資人還可關注那些題材?黃文清建議,受到燃用油價跌,且是賞楓、滑雪、過節的旅遊觀光旺季,航空、觀光、餐飲股等受惠;新藥製藥研發等生技類股在各類股輪動中也會因臨床試驗等結果揭曉而有表現;且看好消費性類股進一步上揚,包括紡織、自行車、運動休閒類股。
川普要求自負更多國防支出 范雲:強推財劃法恐傳錯誤訊息
2024美國大選結果已定,立委范雲7日晚間邀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系博士、臺大政治系副教授陶儀芬,於個人YouTube頻道《八范雲集》直播,暢談川普政府上任美中臺新局面,面對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以及有心人士可能將操作「疑美論」,臺灣應如何應對。范雲提問,臺灣如何因應中美新情勢所造成的影響?陶儀芬回覆說,臺灣應在美國對臺貿易逆差與在美投資等問題展示誠意;而川普不斷對各國施加壓力,要求國家應自行負擔更多國防支出。臺灣也應考慮提高國防預算,審慎因應川普政府的到來。范雲接著表示,對國際盟友而言,國防預算代表臺灣自我防衛的決心。然而,藍白正強推的財劃法,中央預算被掏空、劃分給地方,可能導致新增國防預算被迫減低1/3。在他國眼中臺灣的自我防衛的決心,可能因為政治惡鬥被稀釋,甚至引發錯誤聯想,令人憂心。陶儀芬則指出,自己對川普再次上任後,可能引發有心人士在臺灣操作「疑美論」感到擔憂。陶認為,川普的交易性格與狂人式的不可預測性,引起一種「川普會賣掉臺灣」的說法,認為臺灣要對美國保持懷疑態度。陶儀芬強調,川普的不可預測性並不只是臺灣須面對,中國、與全世界各國都會受影響。陶儀芬指出,面對不可預測的情勢,臺灣更應防範中國利用疑美論,分化臺灣內部。陶儀芬總結說,未來四年,面對不可預測的國際新局面,鎮靜不慌、為自己國家爭取最大利益的國家,就能贏得先機、站穩腳步。范雲回應,臺灣應繼續強化自我防衛,持續與更多民主國家結盟,就能穩健向前。
馬英九憂國防預算成錢坑 綠質疑保護國家何錯之有?
前總統馬英九近日提到如果軍購變成美國前總統川普口中的「保護費」,就會變成錢坑法案。對此,民進黨團幹事長吳思瑤表示,保護費是用自己的財政能力保護國家,何錯之有,且世界各國OECD國家的國防預算高於台灣的比比皆是,每個國家編列國防相關預算都是錢坑法案嗎?馬英九的講話都是貽笑大方、貽笑國際。馬英九日前於泰國曼谷舉行的「第27屆中山講座」,他在會中表示,如果軍購變成川普口中繳保護費的輕蔑說法,國防預算等於錢坑法案,將會拖垮台灣的財政,只會圖利了美國的軍工複合體。另外馬英九主張面對兩岸關係要有3階段,第1階段是和平共存;第2階段是和平發展;第3階段是和平民主統一,要兩岸人民都願意,尤其台灣人民願意的情況下,這種統一才有可能。民進黨立委王定宇說,若軍費變成保護費就成為錢坑法案,就知道馬英九當總統時是如何廢弛台灣國防力量。中華人民共和國在今年3月5日通過的國防預算為人民幣1兆6655億元,年增7.2%,這當中威脅台灣的部分,馬英九沒有說半句話,也就是被威脅的一方,編列國防預算叫做錢坑法案,但對於威脅台灣的那一方,國防支出大幅增加,馬英九卻是卑躬屈膝。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則表示,保護自己國家,台灣不只對外爭取軍購,也不斷強化國防自主,保護費是用自己的財政能力保護國家,何錯之有?他接著說,且世界各國OECD國家的國防預算高於台灣的比比皆是,每個國家編列國防相關預算都是錢坑法案嗎?馬英九的講話都是貽笑大方、貽笑國際。吳思瑤接著說,國防保護也是來確保和平,要備戰才能確保國家安全、台海和平,馬英九所說和平民主統一,但中國完全沒有民主可能,甚至離越來越遠,中國還把手伸到台灣境內,要用民主破壞台灣民主,這種民主是不可得的,這種和平也很難建構在期待中國的民主之上。
少子化、高齡化夾擊!國內財政受衝擊 專家籲「資源分配須檢討」
高齡化、少子化社會趨勢形同「財政殺手」!財政部委外研究尋求解方。研究計畫主持人、政大財政學系名譽教授曾巨威表示,將以專業預測高齡化社會財政收支的變化、如耽擱10年或20年對財政失衡的嚴重性,以及對於地方政府的影響。計畫時程將逾1年,預計明年出爐。內政部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達18.67%,推估年底會超過19.2%,預期明年台灣將邁入老年人口逾20%的超高齡社會。就縣巿分析,嘉義縣、台北市、南投縣、雲林縣、基隆市、屏東縣及花蓮縣已提前進入超高齡社會。面對少子化、高齡化夾擊,衝擊國內財政,曾巨威表示,這項計畫將藉由未來幾十年政府財政收支變化進行預估,以專業的方法提供數據讓財政部了解,年齡結構改變對財政收支影響,更清楚知道面臨的衝擊與趨勢,並進一步知道如果問題延宕,財政惡化的程度,如拖延10年、20年對於中央與地方財政失衡情況,具有示警和預作準備功能,才能提出改革措施及方向。曾巨威直言,國內財政永續面臨3大挑戰,首先是人口的改變,對財政收支有很大的影響,應進行前瞻性規畫,少子化、高齡化是要面對的社會問題,惟目前為止其財政面向未被注意、詳細研究。財政問題重複專注於老議題上,難以直面基本架構,例如2025年總預算出爐,歲出超過3兆元,就要擔心是否舉債,難跳脫固有的框架。其次,隨著國際情勢變化,貿易障礙越來越高、衝突越來越多、自由度遭到弱化,台灣的國防壓力也就越重。2025年度國防一般與特別預算超過6000多億元,占GDP2.5%,如今美方壓力下,未來恐提高到5%,意即國防支出倍增,屆時占政府支出40、50%,台灣恐會重回「國防為重」年代,惟目前社會需求和資源分配,無法再回到國防占比這麼高的年代,政府資源分配必須重新檢討。而氣候變遷是新挑戰,台灣配合國際趨勢宣示2050淨零碳排。曾巨威認為,現在是重新檢討環境稅制的時機,針對能源稅建立制度,雖政府已將問題丟給環境部課徵碳費,但遠遠不夠。是否涉及勞保基金?曾巨威表示,這項研究期以更宏觀角度來探討高齡化財政問題,非局部聚焦於社會保險、長照財務問題。
歲出入將雙創新高 公共建設增幅最高!社福支出占比最多上看9千億
今、明兩年中央總預算概況行政院長卓榮泰29日召開明年度計畫及預算審核會議,依據主計總處規畫,整體歲出、歲入規模有望創新高,歲出達3.11兆元,歲入約3.15兆元,其中各類政事支出也有成長,其中社福經費預算仍占比最高,上看9千億,公共建設計畫預算增幅最高。蔡政府任內編列的2024年中央總預算,歲出、歲入、債務還本、勞保基金撥補、科技、國防支出都刷新紀錄,歲入編列2兆7092億,歲出編列2兆8818億,在各項政事支出中,金額前4高分別為社福、教育科學文化、經濟發展以及國防等支出。據悉,今年在社福、國防、教育、經濟支出編列上皆有所成長,社福預算上看9000億元;國防預算額度約4600億元,若含特別預算與特種基金將達6300億元;在「公共建設計畫」公務預算匡列2405億元,若含前瞻、基金,明年預算編列達6000億元。科技預算部分,由於賴政府主打經濟科技發展,公務預算匡列1467億元,加上前瞻129億元、基金,可達2000億元,遠高於今年的1569億元。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表示,歲出部分,以提升公共建設計畫預算在未加計前瞻特別預算下,增加幅度最高,藉此加強改善公路交通、提升人行安全、推動客運車輛電動化。衛福部次長呂建德說明,「少子女化對策」編列1201億元,絕大部分是在教育部,衛福部編列288億元,除持續發放育兒津貼和托育補助外,也推出新措施,準公共保母通過考核且持續收托,獎助由1.2萬元調整為1.8萬元,以及補助居家保母訪視人員薪資3000元,以強化預防兒虐事件;另與教育部合作推動家外送托率,現行0到3歲為31%,明年預計提升到32.6%。至於「長照經費」編列876億元,包括長照基金828億元,以及跨部會長照相關預算48億元。呂建德說明3項重點,首先是長照服務涵蓋率,明年目標是從8成提升到8成3,其次是持續布建長照據點,明年目標從1.2萬處提高到1.5萬處,另呼應「AI行動內閣」政策,獎勵長照機構導入AI智慧科技,明年目標達770家。面對勞保基金即將在2028年用罄,政府今年編列1300億預算撥補,勞動部長何佩珊先前表示,明年還會有1300億,撥補水位不會走回頭路,「做不到就負責」。台大國發所兼任副教授辛炳隆建議,如撥補成常態,應有更穩定的財源,台灣營業稅為5%,是較低的額度,應可再提高2%,作為撥補勞保基金的穩定財源。
總預算案今將拍板 歲出歲入恐雙創新高!國發基金爭保留盈餘不繳庫
行政院長卓榮泰明天(29日)聽取明(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報告案,據了解,歲出規模可望逼近3兆元,歲入可能超過2.8兆元,雙創新高。據悉,各項政務支出都要求新增額度,包括軍公教調薪3%明年度增加約235億支出,另健保點值若保障1點達0.95元,公預算就要撥補逾500億元,歲出規模很難不成長創高。由於今年稅課收入還不錯,明年度也不差,明年度稅課收入將再創新高,應會達2.4兆元以上。雖然各項政事支出增加,惟據悉,國發基金明年度爭取盈餘不繳庫,將保留盈餘再投資新創、五大信賴產業或配合新政的各項支出。據指出,今(113)年度國發基金預估盈餘236.5億元,承諾要繳庫超過250億元,納入國庫統籌,間接挹注各項政事或台電增資支出,因此預計繳庫283.7億元。財主官員表示,114年度國發基金預估盈餘228.2億元,但向行政院爭取保留盈餘不繳庫,據悉,可能會挹注新政府各項新政的必要投資。至於央行繳庫盈餘如無意外,應在1,800億元左右。卓揆今天將邀集各部會首長討論明(114)年度總預算案,敲定明年度各項政事支出的匡列概況。據了解,社福支出應仍排列首位,應會破8,000億元;為展現自我防衛決心,國防公務預算還會成長,今年度國防支出4,312億元;若加計採購特別預算與非營業特種基金等,國防整體規模達6,068億元,明年度應會再成長。據悉,卓揆日前拍板軍公教調薪3%後,預計匡列支出約235億元,約有73萬軍公教人員受惠。除此外,明年由公務預算撥補的缺口不少,除勞保確定公務+特別預算共撥補1,300億元外,健保撥補也是一大重點。由於健保點值醫療院所希望1點保障1元,以免健保點值偏低,降低醫療品質,造成國內醫療院所經營困難,立法院日前通過主決議,要求衛福部在2025年6月30日前達到點值平均1點0.95元的水準。健保點值達0.95元,衛福部曾試算約需705億元,對財政是很大壓力,官員說,究竟公務預算要撥補多少,要和明年健保總額成長率、藥費如何處理等一起考量,撥補額度由卓揆今天拍板。此外,去年公教退撫新制施行後,與舊有退撫基金脫鉤,舊制繳的人變少,領的人變多,前年修正通過相關法律,明定由政府分年編列預算撥補舊制的缺口,其中今年僅編列100億元撥補,全教總與公務人員協會認為未足額,要求行政院按銓敘部匡列金額,否則不排除9月28日上街頭。據悉,全教總以50年精算報告,希望行政院分10年撥補完畢,但財主單位認為,如勞保撥補一般,前幾年較少,當財政寬裕時就可多列撥補額度,今年的100億元已超額撥補,明年撥補可望比今年100億元還多,最後金額尚待今天最後拍板。
川普要台付保護費 王鴻薇:兩岸關係差就不要怪人家
日前美國前總統川普受訪時表示,認為美國保護台灣多年,但台灣卻拿走了晶片事業,認為台灣應該要付美國保護費,受訪內容曝光後,台股連續兩天大跌,台積電成最大苦主。國民黨立委王鴻薇23日接受《千秋萬事》主持人王淺秋專訪時表示,如果要把兩岸關係搞得這麼差,就不要怪川普說要付保護費,也直說台灣本來就在付保護費,「美國沒有好處為何要援助台灣?」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17日表示,面對中國威脅,建議台灣至少要將國防支出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以跟上中國的武力發展。王淺秋認為,「台灣國防預算大部分拿來買美國武器」,那台灣該如何自救?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說,必須要靠兩岸對話,但現在兩岸斷聯、失聯、不聯,怎麼辦?王鴻薇則回應,「什麼兩岸對話,兩岸早就是已讀不回」,強調如果要把兩岸關係搞得這麼差,就不要怪川普說要付保護費。她也直說我們本來就在付保護費,「美國沒有好處為何要援助台灣?」她認為,保護費引發眾怒,但其實是國王新衣,「事實上我們就是在付」,對台灣來說,若兩岸關係好時,台灣有更大主動權決定是否付美國保護費。針對歐布萊恩建議國防支出增至GDP的5%,王鴻薇直說,「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她分析,今年國防預算超過6千億,達歷史新高,占GDP 2.5%,若要達到5%,至少需要1兆2千億以上。過去馬政府時期,美國就曾經要求台灣達到3%,但當時兩岸關係穩定,因此不需要被美國予取予求。現階段兩岸關係緊張,美國要賣我方什麼,也只能接受,就算錢付了沒收到貨,台灣也沒轍,「當兩岸關係不好,人家要保護費,就乖乖去繳」。
不受川普保護費說影響!景氣內外皆溫 中經院上修GDP至3.81%
受惠AI應用發展,我國出口、內需消費表現優於預期,中經院19日預估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為3.81%,較上次預測的3.38%上修了0.43個百分點;中經院表示,台股日前破2萬4千點大關,財富效果帶動民間消費,消費與出口雙雙帶動下,景氣呈「內外皆溫」。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宣稱,台搶走晶片生意、應付美國保護費的說法,讓外資抱錢逃難、台股狂瀉一千多點;中經院代理院長王健全指出,川普遇刺後當選機會提高,當選後將對台灣採取因應對策的談判,但對今年GDP影響則沒有想像中大。不過,川普言論引發台灣股匯雙殺,王健全認為,台股這波上漲逾3成、領先很多亞洲國家,適度修正是有必要,當前面臨政治面的利空消息,只要基本面跟得上,加上資金仍偏多,台股還有機會反轉。王健全也不認同川普要台灣付保護費的說法,首先,台灣半導體過去毛利率也不高,走到2、3奈米製程是一步一腳印努力而來。其次,台灣國防支出占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若占比增加到5%,等於台灣政府支出有一半投入國防,聽起來並不恰當,只是川普當選機率提高,政府必須有所準備才行。中經院上修全年經濟成長率至3.81%。其中,內需貢獻2.47個百分點,民間消費貢獻1.42個百分點,國內投資由去年負成長轉為正成長,對成長貢獻0.44個百分點,至於國外淨需求部分,將由去年貢獻的0.14個百分點提升為1.34個百分點。由於今年地震頻傳,對零售市場來說,2024堪稱是多災多難年,家樂福19日表示,民眾愈感於不平靜,參與宮廟或住宅社區中元普渡活動的意願就愈高,預估今年中元普渡商機叫去同期激增2成以上,且中元普渡還有年輕化的趨勢,促銷商品要多點流行風潮。至於通膨走勢預測,近來國際農工原物料價格相對平穩,新臺幣持續走貶,中經院預估國內今年CPI年增率約2.16%,雖略高於通膨警戒2%,可較去年減少0.33個百分點。
歐布萊恩建議台國防預算應占GDP5% 柯文哲:3%就差不多
美國前總統川普任內的國安顧問歐布萊恩17日表示,面對中國威脅,建議台灣至少要將國防支出增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5%,以跟上中國的武力發展。對此,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表示,台灣大概到3%就差不多。民眾黨團19日召開記者會,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將針對近日時事,接受媒體聯訪。媒體詢問,歐布萊恩建議台灣應將國防支出增加到GDP的5%,但此狀況下可能會破兆,進而擠壓到國防預算?柯回應,關於國防預算,在蔡英文總統任內好不容易大概從2%增加到2.5%,「當時總統大選時,綜合各方考量,台灣大概到3%就差不多。」柯文哲認為,重點不是花多少錢,而是花這筆錢要做什麼、內容是什麼。就他個人考量國內狀況以及跟美方討論過,大概國防預算占GDP的3%,沒有到5%這麼高。柯表示,先從2.5%到3%這樣,至於到5%到底有沒有需要,到時候再講。媒體再問,關於美國總統拜登傳出最快在本周(7月20日至21日)退選,是否會影響到台美關係、國際局勢?柯文哲說,坦白講已經剩下沒有多久,柯認為「利弊參半,而且這是美國的國家政黨問題」,還說如果他是名嘴,就會評論,但在這個場合就是保持觀察。
川普國安顧問要台添軍購預算 華府稱我軍購助美國經濟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歐布萊恩(Robert O'Brien)17日表示,面對中國大陸潛在的侵略,台灣需要大幅增加國防開支,以面對兩岸可能的問題。具體來說,台灣應考慮將國防支出,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至少5%,以能自我防衛。歐布萊恩是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的重要國防顧問,發言在川普團隊具有極高影響力。他說,台灣應該為自身的防衛做出更多貢獻,美國可以參與台灣自我防衛工作,但負擔不能像過去那麼高。他具體指出,自2017年到2023年,儘管台灣的國防支出自GDP的2%提高到2.5%,而2024年的國防預算粗估約新台幣6,200億元,相當於191億美元,占了近乎3%的GDP,但用在國防實有不足,應該考慮至少將GDP的5%用於軍事。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17日則在例行記者會中回應,台灣多年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這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台灣實實在在從美國軍購,可不是什麼美國做慈善」,米勒直言。米勒進一步表示,《台灣關係法》載明,美國持續確保使台灣能夠獲得數量足以維持自衛能力的防衛物資及技術服務。米勒強調,台灣過去以來,一直替自身防衛埋單,台灣軍購美國軍品,也支持了美國的製造業與國防產業,「對美國經濟也很重要。」而我方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官員則說,維護台海和平穩定,進一步符合美國和國際社會的利益,是長久以來的目標,不容動搖。
中國多次模擬對台封鎖! 美印太司令:解放軍將在2027年做好「武統」準備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阿奎利諾(John Christopher Aquilino)上將於美東時間20日,向共和黨領導的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HASC)表示,所有跡象皆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在2027年做好入侵台灣的準備,以實現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口中「必要時會以武力統一台灣」的目標。據《富比士》的報導,阿奎利諾在會中指出,自2020年以來,解放軍已增加了400多架戰鬥機和20艘主力戰艦,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的數量也增加了1倍,另根據中國財政部提出的202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報告,大陸今年的國防支出預算達16655.4億元人民幣,連續第2年增長7.2%,突破2230億美元。此外,解放軍近年來一直在模擬各種針對台灣的非和平行動,包括海上和空中封鎖。解放軍近年來一直在模擬各種針對台灣的非和平行動,包括海上和空中封鎖。(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美國陸軍少校阿蒙森(Kyle Amonson)和退役上尉埃格利(Dane Egli)去年也提到,他們相信,如果不能實現和平統一,中國將準備在2027年入侵台灣,且習近平可能會在2030年前,「採取具體措施」來實現兩岸統一。對此,中華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去年曾表示,台灣「非常認真地在應對中國的軍事威脅」,並聲稱他相信「2027年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的一年。」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Danica Haines)。(圖/達志/美聯社)不過美國國家情報總監海恩斯(Avril Danica Haines)去年曾向美國眾議院情報常設專責委員會(HPSCI)表示,中國想要發動戰爭「並非我們的評估結果」。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中國項目(China Program)主任孫雲(Yun Sun)也告訴英國《衛報》,她相信「軍事備戰」不會促使中國發動攻擊。另根據NBC News引述匿名消息人士的說法,習近平還曾在去年的舊金山拜習會上告訴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他並未制定兩岸統一的時間表,只強調「中國終將統一,也必然統一。」
匈牙利國會同意!瑞典成北約第32會員國 3大背後含意曝光
早在一月底左右,當時就傳出土耳其國會已經批准瑞典加入北約成員國,當時僅剩下匈牙利尚未點頭,匈牙利總理維克多(Viktor Orban)也表示,在二月中新的會期就會針對此事進行討論。而如今,匈牙利國會在新會期中也同意了瑞典的加入,這也代表瑞典成為北約的第32個會員國。根據《法新社》報導指出,匈牙利國會於26日已188票贊成、6票反對的表決結果,批准瑞典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NATO),這也形同瑞典將成為北約組織第32個會員國。獲知此消息後,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Ulf Kristersson)也在社群平台X上發文表示「今天是歷史性的一天。所有北約成員國的議會現已投票贊成瑞典加入北約。瑞典準備好承擔起對歐洲-大西洋安全的責任。」北約祕書長史托騰柏格(Jens Stoltenberg)也表示,瑞典的加入,將使北約整個組織更加強大也更加團結。而對於北約的主力國家美國、英國、德國,均對瑞典的加入表示歡迎。而瑞典放棄過往立場、加入北約,《法新社》認為背後有其三個重大意義:放棄原有的中立外交政策從19世紀拿破崙戰爭結束後,瑞典就一直採取中立外交政策,在冷戰時期結束後,甚至提升為軍事不結盟政策。事實上,瑞典也是近200多年來少有戰爭的國家,上一次的戰爭還是1814年的挪威戰爭。雖說瑞典一直沒有加入北約,但其實過往與該組織關係密切,國內雖然對於北約並不反感,但也沒有太強烈加入的慾望。這樣的情況一直到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為止,瑞典民眾開始認為由於地緣政治的關係,必須要加入北約才能有效保護瑞典,瑞典國會才在2022年5月打破過往中立的慣例,選擇申請加入北約組織。瑞典對北約的幫助最直接的幫助就是戰力的增加,瑞典過往的國內政策是必須要擁有強力的軍隊來維持國家的中立性,但是隨著冷戰的結束,瑞典也不斷地衰減國防預算,國防預算從1990年的2.6%GDP,到2020年縮小至1.2%。但這一切也是因為俄烏戰爭而有所改變。俄烏戰爭發生後,瑞典於2022年3月提高國防預算,宣布國防支出對GDP的占比將會盡快提升至2%,而到2024年有望直接突破2%。報導中也提到,瑞典當地各式不同兵種約有5萬人,其中過半為現役軍人,瑞典本身也擁有90多架國產的JAS-39「獅鷲」戰鬥機(Gripen),另外在海軍部分也有幾艘小型護衛艦與潛艇。北約對瑞典的幫助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北約會幫忙解決問題」,北約組織成員國內素來有相互協防的約定,一國遭襲,各國協助。過去身為中立國的瑞典,其實老早就習慣即便跟北約組織交好,但大多事情都是自己搞定居多。再加入北約之後,北約除了會給瑞典直接性的幫助外,瑞典也是要遵守北約的團體守則。瑞典國防研究院分析家達斯歐(Robert Dalsjo)也表示,瑞典加入北約之後,就要學著如何團隊合作,過去是指要保護好自己本土領土,而如今是要捍衛整個北歐盟國的領土。
若台海爆發衝突 菲律賓表態拒絕美國使用其軍事地點
《美國之音》3日報導,2024新年伊始,隨著台灣大選接近,印太地區局勢緊張。儘管美國國防部在印太地區的軍事部署、聯盟夥伴關係於2023年幾乎達到歷史上最深入、最牢固的水準,但美國專家認為在應對台海戰爭上還有許多不足之處。華盛頓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重塑美國大戰略計畫(Reimagining US Grand Strategy Program)的高級研究員格里科(Kelly Grieco)表示,拜登政府在過去的1年專注於獲取軍事准入、建設盟友和夥伴的能力及加強聯盟網路等3面向努力,看似取得了相當的進步,細看之下還是有些問題。例如,美國獲得了輪流進入菲律賓其他軍事地點的權限,但馬尼拉已澄清,如果與中國因台灣問題發生衝突,它不會允許美國使用這些地點進行攻擊行動。美國雖加強並深化了與該地區盟友和夥伴的關係,但各國仍對在美中競爭中選邊站隊持謹慎態度。如越南提升了與美國的關係,但幾個月後又同意加入中國的「命運共同體」。除了菲律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CEIP)資深研究員卡瓦納(Jennifer Kavanagh)也表示,巴布亞紐幾內亞也明確表態,不會允許美國在基地發動進攻性行動。澳洲很大程度上將成為美國的物流樞紐,但澳洲距離台灣海峽較遠,反成障礙。至於日本,國防支出雖有所增加,但比例連自衛都不足。
美銀示警:美債未來10年恐每天暴增52億美元
自五月底提高債務上限後,美國預算赤字維持爆炸式飆升的步伐。知名美銀策略師哈內特(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報告中,推演了美國債務驚人的增長速度,且認爲債務螺旋無法一直持續下去。並援引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預測稱,美國債務將在十年內增加到5.2兆美元,平均每天增加52億美元。本周再迎新債洪峰,美國財政部預計第三季有價債券發行淨額將達到逾1兆美元,遠超市場預期,創歷史同期新高。預計美國債務利息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達到前所未有的1兆美元,超過美國的國防支出。如此悲觀的財政前景,促使國際信評機構惠譽(Fitch Group)上周三(2日)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至AA+,引發風險資產市場劇烈震盪。此外,更加危險的是,美國債務的增長速度將遠超整體經濟的增長速度。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公眾所持聯邦政府債務,到了2033年將達到GDP的118.9%,較今年GDP的98.2%高出20個百分點。哈內特指出,從2011年8月標準普爾第一次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到上周惠譽第二次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美國主權債務增加了18兆,達到了30兆美元。並將現今美國財政政策形容爲財政過剩時代(era of fiscal excess),他指出在今天的和平時期,政府支出佔GDP比重高達44%,比二戰時的峰值還高。災難性的財政政策難以一直持續下去,但哈內特認為,即使惠譽給出了下調評級這樣嚴重的警告,美國政府也很難建立財政紀律,收斂支出。他表示,如果說美聯儲做的事情是救助美國的金融體系,那麼美國政府的任務就是救助美國的實體經濟。至於「救助美國實體經濟」指的是為了避免美國陷入衰退,政府通過大規模負債,收割債券持有者,養肥美國私營部門。例如2022年,聯準會大幅加息,失業率下降到數十年來的低水平,薪酬大幅增加。同時美國國債持有者損失慘重,政府背負巨額赤字,聯準會資產負債表顯著惡化。哈內特認為,災難性的財政政策最終將引發財政政策恐慌,和不斷高漲的政府違約風險,一旦造成下一次經濟衰退,七國集團每個國家都得實行YCC(收益率曲線控制)。
美債僵局近尾聲! 亞股周一開盤走高市場情緒轉向樂觀
當地時間27日晚間,美國總統拜登與眾議院議長麥卡錫(Kevin McCarthy)已就提高聯邦政府31.4兆美元的債務上限達成原則性協議,結束了長達數月的債務僵局。拜登和麥卡錫就美國債務上限達成協議後,風險偏好重回全球市場,周一(29日)亞股開盤上漲。有媒體援引知情人士消息報導,雙方的談判代表同意將美國聯邦債務上限提高兩年,同時將削減和限制兩年內部分政府支出,非國防支出在2年內保持接近持平,協議中並未提及2025年後的預算上限。在美國兩黨談判代表於周末就解決債務上限危機達成初步的協議後,全球市場似乎已準備好迎來一波觸底反彈。最近幾周,美國債務僵局一直打壓着金融市場的風險情緒。據亞洲股市指數顯示,風險資產在周一早盤普遍走高,此前得益於對法定借款上限的擔憂美元短期內有所升值,但是風險敏感型貨幣兌美元匯率在亞洲早盤交易普遍中小幅走高,而傳統避險貨幣日元下跌,美國三大股指期貨走高,而美國國債期貨價格則有所回落。由於美國和英國市場周一因國家法定假日休市,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將相對不足。日本和澳洲股市開盤走高,日經225指數漲幅擴大至1.48%,澳洲S&P/ASX 200指數漲幅擴大至1%。最近幾周,全球投資者紛紛湧向避險資產。但在周末,拜登和麥卡錫表示相信他們達成的債務上限協議將在國會獲得通過,並送到總統辦公桌上簽署,從而避免美國出現歷史性的債務違約。麥卡錫表示,會在當地27日晚間盡快完成起草法案,並和白宮確認,且在28日再次和總統對話,並且公布法案內容,以便在31日於國會進行投票。拜登也在社群網站推特上發文證實這項協議,然而國會兩黨都有人對此協議不滿,投票過程可能出現風波。而拜登表示,協議代表一種妥協,也代表不是每個人都能得到他們想要的,這就是執政黨的責任,也敦促國會屆時能立即通過法案,避免發生債務違約。
美債務上限談判有新進展 葉倫推遲期限至6/5共和黨稱談判分歧縮小
距離最早可能違約日只剩不到一周時間,美國債務上限談判終於有了進展。據外媒報導,協議將上調後的債務上限保持兩年,並在兩年內限制政府支出,但儘管總支出受限,國防支出明年還將增長。官員稱若周五(26日)達成協議,眾議院可能下周二(30日)投票表決,參議院周三(31日)投票。昨日眾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卡錫評價,周四(25日)白宮和共和黨代表的談判取得進展,強調主要分歧在政府支出。他認爲協商取得了進展,歸根結底實際上就是就是一件事,和支出有關。麥卡錫講話前,美國財政部副部長阿德耶莫(Wally Adeyemo)昨日稍早也表示,談判正在取得進展。他預計談判代表會及時達成債務上限協議,以此避免違約,還說他對達成協議有了一些信心。他說道,「我們的目標是確保能達成協議,人們往往認爲,債務上限隻影響金融市場,但它也代表我們無法履行付款義務,那是不可接受的。」麥卡錫和阿德耶莫表態前,不止一家媒體提到,拜登和麥卡錫指定的談判代表更加接近達成協議,用限制政府支出換取提高債務上限。還有媒體稱,協議將在兩年內限制政府支出,將上調後的債務上限保持兩年,有效期持續到明年大選過後。雖然聯邦政府的總支出將受限,但軍隊和退伍軍人相關的支出會增加。另有媒體也提到,醞釀中的協議將在兩年內同時提高債務上限和限制政府支出,稱國防支出明年可以增加3%,和拜登的預算計劃一致。協議將包括升級全美電網以適配可再生能源的舉措,同時將加快批准共和黨支持的管道和其他化石燃料項目。葉倫此前不止一次警告,最早6月1日財政部就將耗盡所有非常規方式,無法滿足所有付款需求,換言之,最早6月1日就可能發生造成災難的美國債務違約。一些官員透露,眾議院屆時可能將於下周二進行提高債務上限的投票表決,然後參議院周三投票。共和黨的談判代表Garret Graves表示還有些大問題沒有彌合分歧,另一共和黨的談判代表Patrick McHenry稱,有向前的進步,但每次有進步時,仍存在的問題就變得更困難、更有挑戰性。這是積少成多的過程。到了某個時候,事情可以得到一個共同的結果,也可以走另一條路。白宮和共和黨最近幾天的會談縮小了分歧,雙方達成一致的細節是暫停的,最終協議仍未出爐。
軍工紅什麼?1/「一個戰機零件送修國外等3年」 漢翔董座:在地化後勤保修、國防次系統需求高
「一個戰機零件送到國外維修,要等2~3年才能回到台灣」,漢翔董事長胡開宏在5月3日的《台美國防產業論壇》說到,去年大陸軍機、軍艦數度穿越海峽中線,令全台空軍基地戰鬥機頻繁起降,零配件大量損耗,但維修交期太長,凸顯台灣建構國防次系統、後勤維修保養的必要性。據此,上週美國25位軍事相關廠商、人員打著「尋找在地供應鏈」旗幟來台,由前美軍太平洋陸戰隊司令Steven Rudder帶隊,包括全球最大專業熱成像攝影機公司Teledyne、華府智庫2049計畫研究所等,參與外貿協會和美國商會舉辦論壇,參與並展開為期一週的考察,吸引超過200家台灣公司代表參與。這場近期少見的大規模國防產業論壇上,供應鏈「韌性」、「信賴」成了關鍵字。近年在美中科技戰、烏俄戰事、台海危機升溫下,加上軍備武器世代交替,各國政府紛紛加大國防產業支出,提升本土軍備供應量能,例如NATO北約2022年至2026年國防支出年複合成長率8.7%,美國將2023年國防預算金額拉升至8,579億美元、年增14%;中國則是1.55兆人民幣、年增7.2%,日本6.8兆日圓、年增26.3%;印度5.94兆盧比、年增13%;台灣2023年國防支出4,151億元、年增12%。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表示,「外國軍火商來台巡禮行之有年,也曾舉辦產業論壇,不過,今年社會以及資本市場給予更高的關注。」尤其美國自有的製造能量不敷使用,因而組團來台尋找供應鏈,台廠則期待美方釋出技術,雙方堪稱「情投意合」。《台美國防產業論壇》關注美國軍工供應鏈移動到台灣,原物料就近採用,可解決後勤補給問題。(圖/報系資料照)美2049計畫研究所總監Colby Ferland指出,「花大錢從國外採購的設備,不見得對本土經濟、防衛有利,國防合作要具備經濟循環效應、跟當地經濟連結。」國防安全研究院所長沈明室分析,「軍工供應鏈移動到台灣,原物料就近採用,可解決後勤補給問題,不過,台灣所使用的彈藥武器有特殊規格,同時有人員識別、保密機制、法規等問題。」美台商業協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點出,台灣製造優勢在於快節奏、高品質、可負擔成本,雖非全方位的軍工製造基地,但台灣在國防次系統如無人機有強大製造能力,無人機的特色在去中心化和一次性使用,相較傳統戰鬥機成本僅需三分之一。無人機供應商經緯航太董事長羅正方指出,台美合作成功案例是30年前的「經國號戰機」,如今台灣科技進步,在研發無人機具上已具優勢,例如超過90%的先進晶片都是由台積電製造,台灣有大規模量產能力的EMS代工廠,還有優質的AI、編碼人才,「希望美國近一步將感測器、控制系統軟體等技術移轉到台灣,有助強化西太平洋戰區的後勤能力。」胡開宏表示,漢翔2020年成立F16維修中心,讓台灣有了軍機自主維修能力,「期待美方支持開發下一代戰機,合作開發軍機發動機、航電系統、飛控與環控系統,並爭取漢翔成為無人機量產中心。」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董事何春盛指出,台灣工業電腦的全球市佔率高達8成以上,因這種產品高度穩定性、信賴性,會被應用在國防領域。(圖/研華提供)業者透露,中科院9款軍用無人機技術可望逐步釋出,而民間雷虎(8033)、經緯航太、中光電(5371)、神通資訊、自強工程顧問、佳世達(2352)、長榮航太(2645)、富蘭登科技、智飛科技等具有相關技術。在全球軍工議題最早展露頭角的是台灣ICT產業。研華的工業電腦十年來獲美國、英國、以色列等軍工產業都直接或間接採用,而漢翔是F16戰鬥機最大獲授權的亞洲後勤維修中心,研華也有供應漢翔嵌入式電腦。工業電腦大廠研華(2395)董事何春盛指出,台灣工業電腦的全球市佔率高達8成以上,因這種產品高度穩定性、信賴性,會被應用在國防領域,「所以美方會來台灣,同時是鞏固全球的國防安全。」「這次美國軍工產業來台,將有助台美深化合作,研華將從原先賣電腦、走向賣次系統或整系統,幫助更多相關公司參與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