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電視台
」 俄羅斯 伊朗 烏克蘭 俄烏戰爭 政變厄瓜多暴力事件急遽增 檢察官調查「槍手闖電視台」內幕慘被槍殺
厄瓜多9日發生蒙面槍手闖入電視台挾持工作人員的事件,現場情況隨著直播播送出去,震驚各界。檢警單位事後展開調查,誓言揪出幕後主使者,但負責此案的檢察官斯瓦瑞茲(César Suárez)17日下午竟被人槍殺,引起輿論譁然。厄瓜多檢察官調查槍手闖電視台直播攝影棚,17日被槍殺。(圖/翻攝自X)從社群平台上的畫面可見,大批警方人員在斯瓦瑞茲的座車周邊拉起黑布,駕駛座車窗有多個彈孔,據《路透社》等外媒報導,這位負責調查電視台直播攝影棚遭武裝攻擊事件的檢察官17日遭人槍殺,據了解,斯瓦瑞茲也參與偵辦其他涉及販毒、政治貪腐等重大案件。厄瓜多檢察官調查槍手闖電視台直播攝影棚,17日被槍殺。(圖/翻攝自X)厄瓜多第一大城市瓜亞基爾市(Guayaquil)9日發生多名蒙面槍手闖入當地的國營電視台並挾持工作人員,整個過程還直播放送,震驚各界。幸好軍警在第一時間將13名蒙歹徒手全數逮捕,者起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檢警單位事後誓言要揪出幕後主使者,但負責此案的斯瓦瑞茲金遭人槍殺,歹徒囂張挑戰公權力的行徑,引起譁然。1月9日厄瓜多首都的TC電視台遭武裝份子闖入並脅持工作人員,一名蒙面者在電視台周圍奔跑。(圖/達志/美聯社)針對這起槍擊事件,厄瓜多總檢察長沙拉薩(Diana Salazar)僅表示,目前正針對案發現場進行調查,「罪犯與恐怖分子不會阻止我們對厄瓜多社會的承諾,我們呼籲維持秩序的部隊確保那群履行職責者的安全」。同樣在1月9日,厄瓜多警方對越獄的Los Choneros幫派頭目何塞阿道夫馬西亞斯維拉馬爾(José Adolfo Macías Villamar)發布通緝令。(圖/達志/美聯社)幫派頭目越獄後,警方清查周邊區域,發現一台可疑車輛就停在監獄旁,懷疑可能藏有爆裂物,最後遠距離將其引爆。(圖/達志/美聯社)除了蒙面槍手闖入電視台這起個案,厄瓜多還有超過2百多名監獄工作人員遭挾持,多個城市發生爆炸,還有員警被綁架,根據政治觀察家指出,厄瓜多治安敗壞,主要是因為鄰國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對當地的販毒集團和暴力組織加大打擊力度,導致這些犯罪組織轉移陣地到厄瓜多拓展勢力,針對暴力事件頻傳,厄瓜多總統諾波亞(Daniel Noboa)先前已宣布為期60天的緊急狀態,包括實施宵禁、並將22個犯罪集團列為恐怖組織,誓言要將這些犯罪組織一網打盡。厄瓜多檢察官調查槍手闖電視台直播攝影棚,17日被槍殺。(圖/翻攝自X)因為接連發生重大刑案,民心惶恐,厄瓜多政府決定全國進入緊急狀態,軍方裝甲車上街,進行大規模掃蕩與搜索。(圖/達志/美聯社)
厄瓜多國營電視台遭控制!工作人員被「13蒙面槍手」壓地挾持 犯罪現場全播送
厄瓜多第一大城瓜亞基爾市(Guayaquil)9日驚傳挾持案,多名蒙面歹徒闖入當地一家電視台,持槍壓制工作人員,由於當時電視台正在進行直播節目,犯罪現場也直接被放送。綜合英國廣播公司《BBC》、《CNN》等外媒報導,國營TC電視台(TC Televisión)9日正在進行現場直播時,多名蒙面槍手突衝進攝影棚,並控制在場的所有人員,所幸沒有造成傷亡慘案。厄瓜多的國營TC電視台遭13名蒙面槍手闖入並控制,犯罪現場直接被直播放送。(圖/擷取自X)從直播畫面可見,工作人員被強行壓倒在地,多人雙手被鐵鍊綑綁在背後,歹徒手上還持有手榴彈等爆炸物,背景音甚至傳來槍響及叫喊聲,直播只持續了15分鐘就被中斷。厄瓜多警方表示,獲報趕抵電視台後,已當場逮捕所有的犯罪份子,共有13人落網,媒體人員也被緊急疏散,研判該起挾持事件是「恐怖主義行為」,且這群蒙面槍手疑似來自犯罪集團「Los Tiguerones」。事實上,Los Tiguerones、Los Choneros和Los Lobos是瓜亞基爾市的3大犯罪集團,主要從事販毒與恐嚇勒索等非法活動,由於厄瓜多當地的犯罪集團首腦、國內「頭號通緝犯」馬西亞士(Jose Adolfo Macias)7日成功逃離監獄,目前尚不清楚電視台的襲擊事件是否與越獄有關,不過對該國的治安已經造成嚴重威脅。
伊朗「連環爆炸案」幕後黑手曝光? 美情報機構點名「伊斯蘭國呼羅珊省」
伊朗於當地時間3日在克爾曼(Kerman)舉行伊朗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的遇害4週年紀念活動,沒想到他的下葬地附近卻接連發生2起爆炸,造成至少103人死亡、188人受傷,德黑蘭事後定調此次襲擊為「恐怖攻擊」。如今2位美國情報界消息人士也於美東時間5日向《路透社》透露,根據美方攔截的通訊資料顯示,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阿富汗分支為爆炸事件的幕後黑手。綜合CNN、《路透社》的報導,上述2位消息人士皆以匿名的方式,指控「伊斯蘭國呼羅珊省」(Islamic State – Khorasan Province,ISIS–K)是伊朗爆炸事件的主使者,其中1人還指出,「情報是明確且毫無爭議的。」不過他們僅透露該情報是透過通訊攔截捕獲的,除此之外並未提供更多細節。報導指出,此次事件為1979年伊朗爆發伊斯蘭革命以來,最嚴重的恐攻爆炸事件。有鑑於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的2號人物、伊朗盟友艾魯里(Saleh al-Aruri)2日才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yrouth)遭到疑似以色列的無人機攻擊,該起連環爆炸事件勢將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IRNA)第一時間便定調這2起爆炸為「恐怖攻擊」,IRNA也補充,恐攻正值蘇雷曼尼逝世4週年紀念活動上,地點則位於伊朗南部、蘇雷曼尼家鄉克爾曼(Kerman)的一座清真寺附近,也就是蘇雷曼尼的下葬處,第1次爆炸距離蘇雷曼尼墳墓700公尺處,第2次爆炸則發生在朝聖者參觀現場的1公里外。另一家國營電視台「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絡」(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News Network,IRINN) 則報導稱,第1次爆炸是由放置在「寶獅405」(Peugeot 405)汽車內的手提箱炸彈所引起的,而且似乎是透過遠程遙控引爆。伊朗內政部長瓦希迪(Ahmad Vahidi)在接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Broadcasting,IRIB)採訪時表示,第1次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3:00。而第2次更致命的爆炸則發生在20分鐘後,當時其他民眾正在前往爆炸地點幫助傷患。對此,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在社群媒體X上發文聲稱,伊朗將做出「嚴厲回應」,「他們應該知道,蘇雷曼尼的追隨者、機警的革命衛隊戰士不會容忍他們的邪惡和罪行。」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在上述情報公佈以前曾告訴CNN,伊朗的爆炸事件「看起來像是恐怖襲擊」,而且與伊斯蘭國(ISIS)的犯案手法類似,「它看起來確實像一場恐怖攻擊,我們過去曾見過ISIS做過同樣的事,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假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也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沒有與爆炸相關的獨立情報,國務院也「沒有理由相信以色列參與其中。」報導補充,美國在2020年1月3日以MQ-9「收割者」無人機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Baghdad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在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擊殺了當時62歲的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少將,使伊朗舉國震怒,官員和學界人士在媒體上情緒激動,甚至有民眾在網路上發表哀悼文和反美言論。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則表示,之所以殺死蘇雷曼尼是因為他密謀炸毀美國大使館。據悉,蘇雷曼尼曾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服役,並在擔任聖城軍指揮官期間,主導德黑蘭的海外秘密軍事行動,因此被許多伊朗人視為民族英雄。2007年,他曾因為涉嫌策劃暗殺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而被聯合國列入反恐名單。此外,該起攻擊事件的可能幕後黑手ISIS–K,則成立於2015年,該組織的大多數成員均從巴基斯坦塔利班運動分裂叛離而出,他們自稱是伊斯蘭國在中亞及南亞的分支,與敘利亞的伊斯蘭國領導層有聯繫,活躍於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北部、烏茲別克、塔吉克等地。而「呼羅珊」則是中亞圖蘭、波斯、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地的古代統稱。由於他們屬於伊斯蘭教遜尼派,傳統上與什葉派的伊朗處於敵對關係。
蘇雷曼尼逝世4週年活動「連環爆炸」!釀103死188傷 伊朗定調「恐怖攻擊」
伊朗於當地時間3日在克爾曼(Kerman)舉行伊朗革命衛隊(Islamic Revolutionary Guard Corps)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遇害4週年的紀念活動,沒想到他的埋葬地附近卻接連發生2起爆炸,造成至少103人死亡、188人受傷,對此,德黑蘭已定調此次襲擊為「恐怖攻擊」。據CNN的報導,「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通訊社」(Islamic Republic News Agency,IRNA)定調這2起爆炸為「恐怖攻擊」,有鑑於巴勒斯坦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的2號人物、伊朗盟友艾魯里(Saleh al-Aruri)2日才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Beyrouth)遭到疑似以色列的無人機攻擊,這起連環爆炸勢必將加劇該地區的緊張局勢。IRNA續稱,恐攻正值蘇雷曼尼逝世4週年紀念活動上,地點則位於伊朗南部、蘇雷曼尼家鄉克爾曼(Kerman)的一座清真寺附近,也就是蘇雷曼尼的下葬處,第1次爆炸距離蘇雷曼尼墳墓700公尺處,第2次爆炸則發生在朝聖者參觀現場的1公里外。另一家國營電視台「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新聞網絡」(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News Network,IRINN) 則報導稱,第1次爆炸是由放置在「寶獅405」(Peugeot 405)汽車內的手提箱炸彈所引起的,而且似乎是透過遠程遙控引爆。圖為已故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1週年紀念日。(圖/達志/美聯社)伊朗內政部長瓦希迪(Ahmad Vahidi)在接受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廣播電視台(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Broadcasting,IRIB)採訪時表示,第1次爆炸發生在當地時間下午3:00。而第2次更致命的爆炸則發生在20分鐘後,當時其他民眾正在前往爆炸地點幫助傷患。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在社群媒體X上發文聲稱,伊朗將做出「嚴厲回應」,「他們應該知道,蘇雷曼尼的追隨者、機警的革命衛隊戰士不會容忍他們的邪惡和罪行。」對此,美國政府高級官員則告訴CNN,伊朗的爆炸事件「看起來像是恐怖襲擊」,而且與伊斯蘭國(ISIS)的犯案手法類似,「它看起來確實像一場恐怖攻擊,我們過去曾見過ISIS做過同樣的事,我認為這就是我們目前的假設。」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則在記者會上表示,美國沒有與爆炸相關的獨立情報,國務院也「沒有理由相信以色列參與其中。」圖為已故伊朗革命衛隊指揮官蘇雷曼尼(Qasem Soleimani)1週年紀念日。(圖/達志/美聯社)報導補充,美國在2020年1月3日以MQ-9「收割者」無人機空襲伊拉克巴格達國際機場(Baghdad International Airport),並在違反國際法的情況下,擊殺了當時62歲的伊朗革命衛隊「聖城軍」(Quds Force)指揮官蘇雷曼尼少將,使伊朗舉國震怒,官員和學界人士在媒體上表現激動,甚至有民眾在社交媒體上發表哀悼文和反美言論。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曾表示,之所以殺死蘇雷曼尼的是因為他密謀炸毀美國大使館。蘇雷曼尼曾在19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服役,並在擔任聖城軍指揮官期間,主導德黑蘭的海外秘密軍事行動,因此被許多伊朗人視為民族英雄。2007年,他曾因為涉嫌策劃暗殺沙烏地阿拉伯駐美大使,而被聯合國列入反恐名單。
NHK出手紅白歌合戰宣布 將不會再有傑尼斯藝人
日本偶像公司傑尼斯事務所因已故創辦人性醜聞事件,造成如今日本社會切割傑尼斯藝人,如今連國營電視台NHK都宣布,每年跨年的重頭戲「紅白歌唱大賽」,將不再邀請傑尼斯藝人出場,這也為這波切割事件投下震撼彈。傑尼斯事務所承認創辦人性侵問題後,更換高層並表示將徹底改革,但卻不被日本社會認同,包含日本保險、汽車、速食業者都紛紛表示,將撤換代言人不再和傑尼斯藝人續約,這嚴重影響到藝人收入,就算傑尼斯為了應對宣布將開始不收成藝人收入來止血,依舊擋不住這樣的浪潮。如今就連國營電視台NHK的會長稻葉延雄都宣布,針對NHK與傑尼斯事務所今後的合作表示,「我們不會再提出新的演出合作」。並表示「已經簽訂合約的藝人將會繼續演出,但在確認(傑尼斯)受害者的賠償事宜、預防補救措施前,我們不會再提出新的演出合作。」
加彭軍方政變宣布「關閉邊界」 總統遭軟禁家中
中非國家加彭,軍方在大選後發動政變奪權,在加彭軍官宣布政府遭到推翻後,綜合外電最新消息,當地軍事官員表示,總統阿里.彭戈(Ali Bongo Ondimba)被軟禁在家中,他的一名兒子因「叛國罪」被捕。而政變領袖們已任命共和國衛隊指揮官恩古瑪(Brice Oligui Nguema)將軍,擔任過渡時期的總統。加彭是在本月26日,進行了總統、國會和議會選舉,總統阿里.彭戈(Ali Bongo Ondimba)尋求延續家族56年的權力控制,與推動變革的反對派互相競爭。而根據大選結果顯示,阿里.彭戈獲勝。但後來卻有一群加彭高級軍官,出面宣告已經掌權。綜合法新社等外電報導,有多名軍人凌晨在電視上宣布大選結果作廢,即刻起關閉國家所有邊界、解散國家機構,並宣稱他們代表加彭所有安全與國防部隊。且有數百名加彭軍人,將共和國衛隊(Republican Guard)的指揮官恩古瑪將軍抬起,歡呼稱他為總統。這些政變領袖們,已任命恩古瑪將軍擔任加彭的「過渡總統」。有高級軍官更在國營電視台,宣讀聲明表示:「阿里.彭戈總統正與家人和醫生一同被軟禁在家中。」據悉他的一名兒子,因「叛國罪」被捕。
貪腐不斷還召妓未成年 貝魯斯柯尼「首富的驚奇人生」曝光
義大利前總理貝魯斯柯尼(Silvio Berlusconi)於今(12日)逝世,享壽86歲。貝魯斯柯尼今年4月才證實罹患血癌,未料6月9日傳出住院後不久便離世,而他從義國首富到3度擔任總理、長年掌握政商媒,卻在從政期間多次爆出貪腐與性醜聞,被迫淡出政壇後,又留下殘破經濟、更民粹化社會與政治環境的過去,也再度重回大眾視野。貝魯斯柯尼的發跡過程,與美國前總統川普有許多相似之處,他在1960年代末期透過米蘭二期的4000套公寓建設大賺一筆,70年代用房地產的獲利,成立有線電視公司Telemilano與購買2家有線電視頻道,打破國營電視台的「壟斷」,之後便在螢幕上把自己包裝成花花公子形象。貝魯斯柯尼曾擁有AC米蘭球隊。(圖/達志/美聯社)不斷擴張的事業版圖,讓貝魯斯柯尼的Fininvest集團在80年代前就橫跨百貨公司、保險公司,以及擁有世界最大足球球隊之一的AC米蘭長達31年,他還握有建築、電視台、出版業、周刊、報紙與廣告,並在80年代末期,一舉成為義大利首富,直到1993年才把注意力轉向政壇,成立中間右翼的義大利力量黨,而黨名Forza Italia便是義國民眾對國足的加油口號,「加油!義大利!」貝魯斯柯尼生前的身價仍有75.6億美元(約新台幣2324億)。(圖/達志/美聯社)但貝魯斯柯尼涉足政治的原因,一直被認為是政界盟友在1992年因醜聞垮台,他為保住財富和地位才被迫進場,結果由義大利力量黨為首的右翼聯盟在1994年拿下43%選票,把自己設定為親民愛家暖男形象的貝魯斯柯尼,也因此被拱上總理大位。貝魯斯柯尼回歸政壇後仍有相當影響力。(圖/達志/美聯社)貝魯斯柯尼除擅長營造個人形象,也懂得討好選民,曾提出各界都清楚不可能,但飽受高失業率、經濟放緩所苦民眾歡迎的「減稅同時每月增加1000歐元退休金」政見。但他1994年上任後,與黑手黨合作、貪腐收賄、開性愛派對、召妓未成年少女、逃稅的風波就持續不斷,但離開政壇前面臨106件訴訟、上庭次數超過2500次的他,卻幾乎能脫身,且不乏眾多支持者。貝魯斯柯尼曾因支持普丁入侵烏克蘭的言論遭到抨擊。(圖/達志/美聯社)不過,貝魯斯柯尼在2011年因逃稅暫時退出政壇後,各種爭議的內幕就開始連環爆,一名參加過性愛派對的女子聲稱,有些女子袒露胸部唱著「感謝貝魯斯柯尼」或叫「爸比」讓他狂親。然而,這位熟捻人設、情感操作與政治結盟的政壇不倒翁,即使在2013年因逃稅被判5年並在期間不得擔任公職,仍於2018年搭上極右與反極右風潮復出,並在2019年以83歲高齡,當選歐洲議會議員,最終以無本國公職的議員身分結束一生。
俄國議員建議將阿拉斯加夷為平地! 節目主持人附和:嚇嚇他們
俄羅斯退役陸軍指揮官、現任國家杜馬議員古魯耶夫(AndreyGurulyov)在俄國國營電視台節目上嗆聲,聲稱俄軍有能力透過導彈將距離俄國最近、過去曾是俄羅斯帝國領土的美國阿拉斯加州(Alaska)夷為平地。對此,烏克蘭官員也在推特回應了。據《新德里電視台》援引《新聞週刊》的報導,烏克蘭內政部長顧問格拉申科(Anton Gerashchenko)27日透過推特分享一段古魯耶夫接受親克里姆林宮電視名人斯卡比耶娃(Olga Skabeyeva)訪問的節目片段,疾呼「注意了,阿拉斯加!俄羅斯政治宣傳家在討論對阿拉斯加發動火箭攻擊。」曝光的節目片段顯示,古魯耶夫首先狠批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持續軍援烏克蘭的行動。接著他建議,莫斯科當局應該在距離美國阿拉斯加最近的俄國城市部署更多導彈,先發制人發動襲擊,讓美國感到害怕,「不需要攻擊德州,因為我們擁有涵蓋美國全境的戰略核力量。我提醒一下吧,俄國領土的對岸就是阿拉斯加。」古魯耶夫還落下狠話,「我們能用一切可以想像的方式瞄準阿拉斯加,阿拉斯加將被夷為平地」。他還列舉了多種類型的導彈,並宣稱「不需要太多,幾個旅的戰力就足夠了。」而當其中一位政治評論員問為何俄羅斯要攻擊阿拉斯加時,節目主持人斯卡比耶娃不假思索的就附和道,「為了讓他們感到害怕。」報導指出,目前尚不清楚古魯耶夫在節目中發表上述言論的確切時機點,但該片段是格拉申科於上週六(27日)發布的,當天美國聯邦參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正在烏克蘭首都基輔會見烏國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對此,俄媒昨(29日)也引述俄羅斯調查委員會(Investigative Committee)的資料指出,俄國內政部已將葛蘭姆列入通緝名單。
網路紅什麼/記者笑罵鯨鯊竊取漁獲 網友神回「到底是誰偷誰?」
近期美國推特討論度最高的貼文,除了先前曾報導過的「敲錯門反被爆頭」的黑人少年外,其實最受關注的竟然是一篇奇特天象的照片,碧藍的天空中竟然夾雜著淡淡的紫紅色,讓不少網友是看得目不轉睛。除此之外,一個網友吐槽環保記者的言論,也引起不少網友的討論。到底是誰偷誰的食物?一名自稱是環保記者的網友赫伯特(RebeccaHerbert),平時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分享許多與環保、大自然、動物相關的影片。近期赫伯特就在自己的推特上分享了一段鯨鯊覓食的影片。只見影片中,一條鯨鯊不斷地啃蝕著海中的漁網,試圖把漁網咬破一個洞,把裡面漁夫的漁獲「盡收嘴裡」。而赫伯特則是笑稱「鯨鯊學會了如何從魚網中竊取食物」。而後來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赫伯特的貼文,同時也吐槽表示「你說牠『偷』是什麼意思?那本來就是牠的食物」,言下之意,其實是人類偷取了鯨鯊的食物,而並非是鯨鯊竊取了人類的漁獲。其實整起事件就是觀察立基點的不同而引發的,在網友的貼文曝光後,底下也是引起不少網友討論起「人類本位論」與「動物本位論」的事情,不過無論如何,這篇貼文真的是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極大的關注。(點此觀看影片)(圖/翻攝自推特)隱藏在雲朵中的彩虹近期有一位網友在推特上上傳一張照片,只見照片中,原本應該是璀璨的藍天,但是雲朵中卻浮現淡淡的橘色、綠色、粉紅色。上傳照片的網友用「彩色的天空」來形容,如此奇景看起來是異常美麗,特殊的天文景象也吸引了不少網友的目光。後來底下也有網友認真地解釋,這種天文景象稱之為彩雲(cloudiridescence),最大的特色就是雲朵的邊緣呈現色彩豐富的顏色,而之所以會有這些顏色,主要是當光線通過帶有水滴微粒懸浮的薄雲時,光線因為水滴微粒的折射,產生出不同方向的繞射,當這些繞射的光線彼此干涉時,光波結合處與光波相抵處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顏色,這就是人類眼睛看到雲朵中滿色彩的原因。(點此觀看原文)(圖/翻攝自推特)推特「政府資助」標籤移除其實在推特上除了藍勾勾等官方認證外,另外還有一種比較少見的文字標籤「政府組織(government organization)」與「XX政府贊助媒體(xxx state-affiliated media)」。這項變動是4月上旬推特新推出的制度,雖然政府單位的官方推特被標記成「政府組織」比較沒有問題,但是有部分媒體卻因為被標記「XX政府贊助媒體」而感到不悅,像是CBC與NPR,NPR甚至氣到宣布退出推特。推特當時推行此舉,其實是被外界解讀為要封鎖、針對來自俄羅斯、中國官媒的言論,推特官方認為,當這些具有「官方背景」的媒體發文時,就必須要設置相關的提醒,方便網友辨識。(圖/翻攝自推特)而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就針對自己被標記為「政府媒體」一事提出抗議後,沒想到馬斯克還特別大張旗鼓的貼文回應「CBC說加拿大政府持有他們的股份不到70%,所以我幫他們改了標籤」,但是看馬斯克的推特截圖中卻寫著「政府持有69%股份的媒體(69% Government-funded media)」,用著非常嘲諷的方式進行回擊。(圖/翻攝自推特)但在這起事件後,推特官方突然在21日宣布要取消這類型的標記,馬斯克受訪時也表示,取消政府出資媒體的標籤的想法,其實是幫馬斯克撰寫傳記的作者所建議的。目前「政府出資」的標籤,已經從NPR(全國公共廣播電台)、PBS(美國公共電視網)、CBC、BBC(英國廣播公司)、RT(俄羅斯國營電視台)與新華社等官方媒體推特帳號的簡介中消失。(點此觀看原文)
蘇丹內戰25死183傷 正規軍企圖收編「準軍事組織」成導火線
由達加洛(Mohamed HamdanDagalo)將軍領導的準軍事組織「快速支援部隊」(Rapid Support Forces,RSF),於當地時間15日在首都喀土穆等地與蘇丹正規軍爆發激烈內戰。對此,蘇丹醫生聯盟(The Sudanese Doctors' Union)表示,衝突至今已導致至少25人死亡、183人受傷。綜合《路透社》、BBC、CNN的報導,RSF宣稱目前已「完全控制」總統府、國營電視台、陸軍參謀長官邸,以及位於喀土穆(Khartoum)和北部麥洛維(Merowe)的2座機場。達加洛還在15日告訴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他的戰士將繼續戰鬥,「在我們奪下所有軍方基地,以及光榮的武裝部隊成員加入我們之前,我們不會停止戰鬥。」不過蘇丹正規軍否認了RSF的戰果,並聲稱空襲已摧毀RSF在提巴(Tiba)和梭巴(Soba)等地的部分基地,同時還強調在RSF解散前,不會與其進行任何談判或對話。此外,空軍仍在持續追捕RSF的士兵,因此呼籲民眾待在室內。報導稱,喀土穆的學校、銀行及政府辦公室目前都被要求在16日關閉。蘇丹民間團體及國際社會則呼籲雙方立即停火。BBC指出,獨裁強人巴希爾 (Omar al-Bashir)對蘇丹的長期統治於2019年被推翻後,軍方透過所謂的過渡主權委員會與文官共治國家,但在2021年10月軍方又發動政變,導致蘇丹政局陷入混亂。蘇丹正規軍的領導人布爾汗(Gen AbdelFattah al-Burhan)成為該國的實際元首。成立於2013年的RSF最早源自於臭名昭著的金戈威德民兵(Janjaweed),身為過渡主權委員會副主席的RSF領導人達加洛將軍在這幾年透過這支規模達10萬人的準軍事組織控制了蘇丹的部分金礦,並干預了葉門和利比亞的內戰。此外,他們還在2019年參與了推翻巴希爾的戰鬥。然而,同為昔日盟友的RSF與蘇丹正規軍的分歧在近期益發嚴重,布爾汗試圖將達加洛的RSF併入正規軍,但RSF不但不願交出指揮權,還在近日重新將士兵部署到全國各地,此舉也被正規軍視為威脅,並指責RSF的行動是非法的,但RSF則反批正規軍企圖收編他們才是破壞局勢穩定的元兇。
普丁演講太好睡?俄前總統與高官在台下「全沉思一片」
70歲的俄羅斯總統普丁昨(21日)發表長達近2小時國情咨文演說,指控西方及基輔逼迫俄國動武,但相較台上慷慨激昂的最高領導人,台下一眾高官及要員卻「低頭沉思」,坐在首排的前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甚至和其他官員一樣,直接低頭打瞌睡。俄羅斯前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普丁演講時打瞌睡。(圖/翻攝自推特)(圖/翻攝自推特)綜合外媒報導,現職為俄國安全會議副主席的梅德韋傑夫與其他官員打瞌睡畫面,隨著俄國國營電視台頻道、網站及其它管道,幾乎零時差呈現在世人面前,專門追蹤俄國官媒的《BBC》記者斯卡爾(Francis Scarr)就揶揄,普丁還沒現身演說,梅德韋傑夫就已經在苦苦掙扎。台下官員打瞌睡。(圖/翻攝自推特)《金融時報》莫斯科分社社長賽登(Max Seddon)還翻出梅德韋傑夫在2016年聆聽普丁演講卻同樣打瞌睡的畫面。而除了梅德韋傑夫,許多俄國官員都明顯對普丁這次「罪在境外勢力」的演講意興闌珊,不是打瞌睡就是撐眼提神,畢竟苦等普丁上台多時的他們,體力早已消耗不少。俄國總統普丁。(圖/達志/美聯社)不過,普丁演說雖有大量老調,但也首次用「戰爭」來形容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以及中止與美國檢查彼此核武數量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揚言準備恢復核試爆,此舉除可能拉高俄烏戰爭層級外,也可能掀起新一波核競賽。
俄國營電視台不給力 轉播普丁演說遭駭客入侵「完全沒有畫面」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俄烏戰爭將滿1週年之際發表國情咨文演說,嚴厲指控西方及烏克蘭合謀挫敗俄羅斯,莫斯科窮盡一切和平努力仍被迫開戰,但這場本應凝聚俄國民心的全國演說卻疑似遭駭客破壞,多個頻道出現黑屏和錯誤訊息,甚至有地區發生停電。據《鏡報》報導,俄國國營的全俄國家電視廣播公司(All-Russian State Television),旗下有多個頻道的網站在轉播時出現「錯誤500」(mistake 500)、「技術工作」(technical works)畫面,《Rossiya-1》、《Rossiya-24》和《Rossiya-Kultura》則發生黑屏,疑似都遭到駭客入侵。俄國營電視台網站無法順利轉播普丁演說。(圖/達志/美聯社)儘管官方尚未證實轉播遭遇何種技術問題,2021年被捕入獄的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的團隊仍言之鑿鑿稱電視台遭到DDoS攻擊,且看不到轉播的俄國民眾也不必太難過,因為普丁長達1小時45分的演說雖有「俄國失業率明顯下降」的亮點,但絕大部分內容都可精簡為一句「責任全在西方和烏克蘭」。此外,普丁演說雖有大量老調,但也首次用「戰爭」來形容「對烏克蘭特別軍事行動」,以及中止與美國檢查彼此核武數量的《新戰略武器裁減條約》(New START),揚言準備恢復核試爆,此舉除可能拉高俄烏戰爭層級外,也可能掀起新一波核競賽。
逾10萬士兵陣亡 俄推參戰者「免費儲精」…讓軍人放心上戰場
儘管莫斯科不斷強調「傷亡輕微」,但據第三方統計估算,俄軍至今已在俄烏戰爭損失8至10萬多名士兵,俄國官媒更指出,該國衛生局已準備好用「免費儲精」方式,讓動員兵沒有「無後之憂」上戰場。《塔斯社》引述俄國律師聯盟(Russian Union of Lawyers)主席特魯諾夫(Igor Trunov)說法,指出俄國衛生部已回應他的儲精計畫訴求,並將為此提供預算協助,特魯諾夫表示,只要是參加2022至2024年特別軍事行動的士兵,都能免費儲精與隨時供家屬免費取出使用。另據《BBC》報導,自俄羅斯啟動30萬人的部分動員後,該國的冷凍精子需求便瞬間激增,打破以往多為慢性患者儲精的現象,如今上門儲精的大多是為避免發生萬一與保留當父親的可能性的被徵召男性此外,俄國近期也狂打「揪感心」的募兵廣告,強調年輕人只要加入軍隊,就會有錢幫爺爺買火腿、替女友換新手機。不過,俄國國營電視台先前曾報導,士兵若在俄烏戰爭中陣亡,將獲得1萬1千盧布(約新台幣3200元)的撫恤金,相比起來,免費儲精似乎更能打動人心。
不滿歐盟各國力挺烏克蘭 俄羅斯改用能源威脅「凍結歐洲」
在歐美各國相當重視的聖誕節慶中,俄羅斯國營電視台《RT電視台》釋出了一段給歐洲各國的聖誕節廣告,赤裸裸的使用著「能源」來充當威脅歐洲各國的武器,透過簡單的影片直接警告「如果繼續反對俄羅斯,俄羅斯會停止供應能源,在下一個冬天,就可以看到歐洲因無電可用慘遭凍結的模樣」。根據《每日郵報》報導指出,俄羅斯國營電視台《RT電視台》在聖誕節期間釋出了一段給歐洲各國的警告影片。影片分成三個段落,第一個段落中可以看到有一家人正和樂融融的度過聖誕節,父母送給女兒一隻可愛的小倉鼠當作聖誕禮物,這家人就在這樣的氛圍下,歡快愉悅的度過2021年的聖誕節。請記住小倉鼠頭上的蝴蝶結。(圖/翻攝自YouTube)隨即畫面跟著一暗,畫面上的字卡提示現在時間來到2022年的聖誕節,父親在昏暗的室內頭戴著頭燈,很克難的做出一個倉鼠發電器,另外一端則是接上聖誕樹上常見的燈串,透過倉鼠的不斷運動,讓聖誕樹上的燈串發出微弱的光芒。一家人雖然露出無奈的表情,但看到聖誕樹上的光芒時,還是帶出些許的笑容。2022年的聖誕節,父親克難的打造一個倉鼠發電機。(圖/翻攝自YouTube)而這時候畫面又一轉,畫面提示來到2023年的聖誕節,原本昏暗的屋子出現了破敗不堪的窗戶,女兒一臉臭臉的玩弄著眼前稀如清水的熱湯,而父親邊吃邊從嘴裡拿出倉鼠所配戴的小小蝴蝶結,母親則做出一個「噓」的動作,暗示著要父親不要把熱湯的食材是女兒寶貝倉鼠的事情說出來。而父親這時候也難掩心中的噁心,跑離座位打算找個地方嘔吐。而畫面上的字卡則顯示著「反俄聖誕節快樂,如果你的媒體沒有告訴你這是怎麼回事,可以透過VPN來從RT電視台獲取資訊」。(圖/翻攝自YouTube)(圖/翻攝自YouTube)(圖/翻攝自YouTube)報導中指出,自從俄烏戰爭開打以來,俄羅斯減少對歐洲供應天然氣,造成歐洲當地能源價格持續上升,而這也表示許多歐洲民眾無法在家中取暖度過寒冬。而透過影片的內容也很清楚,就是俄羅斯想要警告歐洲各國,如果繼續力挺烏克蘭,那麼明年的聖誕節「歐洲人民將會餓到連自己的寵物都拿來當食物」。
弟弟家被伊朗政府強拆 攀岩選手比賽沒包頭巾疑遭報復
伊朗一位33歲的攀岩選手雷卡比,在10月的一場韓國攀岩比賽中,她因為沒包頭巾,違反了伊朗的強制穿著規定,儘管事後發文道歉,卻激起了伊朗民眾的抗議活動。近日在網路上卻流傳一段影片,雷卡比弟弟的別墅疑似被「強制」拆除。推特流傳雷卡比弟弟的家被拆除的影片,地上疑似還有她的獎牌。(圖/翻攝Parham Ghobadi推特)據《BBC》報導,雷卡比回國後,一大群民眾前往接機,稱她是女英雄,而她在機場也沒有包頭巾,只戴黑色棒球帽遮住頭髮,隔天,她穿著同樣的衣服會見了伊朗體育部長。有人懷疑她沒有回家;更有消息人士稱,雷卡比被關在伊朗國家奧林匹克委員大樓的房間裡,有便衣特工看守著,直到她跟體育部長見面。雷卡比在回國前一天曾在IG發文說,她讓每個人擔心,她為此感到抱歉,她沒包頭巾是因為臨時被叫上場,而她的頭巾不小心掉了。消息人士稱,如果她不發聲明,家人的財產就會被沒收。如今,有報導稱,雷卡比弟弟埃爾納茲(Elnaz Rekabi)家已被政府拆除,埃爾納茲也是一名運動員。從推特上流傳的影片中可見,埃爾納茲看著變成廢墟的房子,難掩悲傷之情,甚至因此哭了。反政府活動人士表示,這是對雷卡比的報復行為。儘管影片的拍攝時間待釐清,半官方媒體塔斯尼姆通訊社證實,房屋已被拆除,但這是因為雷卡比一家人沒有建築許可證。據了解,伊朗婦女在外必須要用頭巾遮住頭髮,還要穿寬鬆的衣服遮住手和腿,而伊朗女動員在出國比賽時也要遵守規定。此外,伊朗一名22歲女性阿米尼(Mahsa Amini)因為包頭巾的方式違規,在拘留期間疑似被道德警察打死,引發伊朗民眾的抗議潮,而伊朗檢察總長說,已解散道德警察。但國營電視台卻否認此說法。
為平息阿米尼抗議潮 伊朗政府解散道德警察
伊朗一名22歲女性阿米尼(Mahsa Amini),9月在街道上行走,因戴頭巾的方式違規被伊朗道德警察逮捕,阿米尼在拘留期間疑似被毆打致死,此事件引各地發起抗議行動。近日伊朗檢察總長的表示,道德警察正在解散中。國營電視台卻反駁此說法。據《BBC》報導,伊朗檢察總長蒙塔澤里(Mohammad Jafar Montazeri)4日在一場宗教會議說,負責執行該國伊斯蘭著規範的道德警察正在解散,「道德警察與司法機構沒有任何關係,而且他們設立的據點已經被地方關閉。」蒙塔澤里還對伊朗議會說,當局將會擬定頭巾的相關法律。據了解,道德警察隸屬內政部,而不是司法部門。據報導,伊朗婦女所領導的阿米尼抗議活動,被當局稱為「動亂」,因為她的死亡不僅是抗議的催化劑,也是對貧困、失業、腐敗政權的不滿。一名伊朗婦女說,政府就算解散道德警察,抗議活動也不會馬上結束。據《france24》報導,一名伊朗軍隊將軍說,抗議活動已有300多人喪命。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表示,伊朗的共和主義和伊斯蘭教基礎,在憲法上是根深蒂固的,「但有一些憲法還是可以靈活。」據了解,從1983年4月開始,伊朗所有婦女都必須戴頭巾。據《THE WEEK》報導,國營電視台Al-Alam反駁了道德警察被解散的說法,「伊朗任何官員都沒有說過指導巡邏隊已經關閉。」而不管解散與否,目前抗議潮仍在持續中,主要由年輕的大學女性組成,她們邀請商人參加為期3天的罷工活動。
伊朗安全部隊突襲女子高中!16歲美少女「拒唱愛國歌曲」遭毆打致死
伊朗22歲女子艾米尼(Mahsa Amini)因未佩戴好頭巾而遭到宗教警察逮捕,並於9月16日離奇死亡,導致伊朗各地爆發多場抗議活動,目前德黑蘭當局除了派出安全部隊試圖鎮壓之外,還著手管制網路輿論,避免顏色革命在伊朗蔓延。不過最近又傳出,有一名女高中生遭到安全部隊毆打致死,原因只是因為她拒絕演唱支持德黑蘭當局的愛國歌曲《指揮官你好》(Hello Commander)。綜合英國《衛報》的報導,伊朗教師工會協調委員會(CCITTA)於當地時間14日發表聲明指出,伊朗安全部隊在13日這天,突襲了西北部城市阿爾達比勒(Ardabil)的沙赫德(Shahed)女子高中,並要求女高中生們齊唱讚揚最高領袖哈米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的歌曲《指揮官你好》,結果一群拒絕開口的女學生遭到毆打,其中年僅16歲的帕納希(Asra Panahi)則在送醫後傷重不治,但她的叔叔在接受國營電視台訪問時則宣稱,帕納希是死於先天性心臟病。伊朗頭巾之亂始於「艾米尼之死」,她在9月中與家人從家鄉伊朗西北部的庫德斯坦省(Kurdistan province)前往首都德黑蘭時,在途中遭到宗教警察逮捕,理由是頭巾的佩戴方式不符該國的宗教法。伊朗警方事後聲稱,艾米尼是死於心臟疾病,但是與聯合國有關係的記者哈米迪(Niloufar Hamedi)卻透過律師稱,她曾在醫院拍下艾米尼的照片,顯示她恐怕是遭到宗教警察施暴而死,活動人士甚至聲稱,艾米尼有頭部中彈的傷痕,然而哈米迪目前因遭到伊朗當局拘留而讓照片無法外流。由此引發的反政府示威在伊朗國內越演越烈,甚至外溢到阿富汗等鄰國。對此為了應對顏色革命持續蔓延,伊朗當局上周針對各地學校發動了一系列的「突襲」,而帕納希據傳就是在學校被毆打後死於嚴重內出血。據總部位於奧斯陸的伊朗人權組織(Iran Human Rights,IHRNGO)的統計,截至17日,伊朗已有215人在全國各地抗議活動中喪命,其中包含27名未成年人,據信有數千人被捕,是1979年伊斯蘭反美革命以來,伊朗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伊朗當局對此則指責這是美國為了推翻伊朗反美政權而透過媒體和網路煽動的顏色革命。9月底甚至有力挺德黑蘭當局的大批民眾揮舞著伊朗國旗上街表達支持。伊朗神職人員表示,「可恨的美國總統拜登,正在利用這些騷亂,在聯合國進行操縱。」伊朗外交部發言人也指出,美國身為伊朗人權最大的侵犯者,沒資格將自己描繪成一位同情者。伊朗曾經遭到美國帝國主義侵犯,1953年伊朗民選首相摩薩台(Mohammad Mosaddegh)因企圖收回伊朗石油的控制權,而被美國中央情報局聯手英國軍情6處策動的政變推翻,並扶植了一個親美的巴勒維偽政權,不過該政權在1979年2月11日又被伊斯蘭革命推翻,從此美國就與伊朗交惡至今。
只因拒絕讚揚最高領袖 伊朗女孩在學校被打死
最近伊朗因為艾米尼之死,多處都爆發示威活動,伊朗當局為了應對異議聲浪,開始在學校發動一連串「突襲」。阿爾達比勒的沙赫德女子高中,13日遭安全部隊突襲搜查,當時安全部隊要求女學生們一起唱最高領袖哈米尼的頌歌,不料有一群人因拒唱遭到痛毆,16歲的帕納希甚至被活活打死。據報導,帕納希死於嚴重內出血,但伊朗當局不願承擔責任,帕納希叔叔還在國營電視台訪問中宣稱她死於先天心臟病。伊朗教師工會大力譴責此次襲擊,並要求教育部長下台。據人權組織統計,截至17日止,伊朗已有215人在抗議中喪命。
烏軍收復赫松州村落! 官員認:烏南最大突破
俄羅斯總統普丁日前高調宣布併吞烏克蘭的4個地區,然而近日俄國官員對俄羅斯國營電視台證實,烏克蘭軍隊已收復第聶伯河西岸的數個村落,並一路挺進到杜德恰尼村附近,向前推進多達約40公里,此為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烏軍在南部戰線的最大突破。
8個月來第2次!布吉納法索驚傳軍事政變 聖戰恐攻頻傳惹民怨
西非國家布吉納法索(Burkina Faso)於當地時間9月30日發生8個月內的第2次軍事政變,數位軍方將領因不滿軍政府領導人達米巴(Paul-Henri Sandaogo Damiba)無法解決國內有關聖戰組織的恐怖攻擊事件,而推翻了同樣靠軍事政變上台的達米巴,據悉將由陸軍上尉特拉奧雷(Ibrahim Traore)接管政府。據英國BBC的報導,位於布吉納法索首都瓦加杜古(Ouagadougou)的總統府於30日驚傳槍響和爆炸,市內多條主要道路還遭到封閉管制,國營電視台的播報也隨即中斷。隨後,陸軍上尉特拉奧雷與20多名軍人在電視上宣布,將罷免達米巴,並解散政府,同時全國晚上9時至凌晨5時期間實施宵禁,更無限期關閉國境。特拉奧雷表示,「面對不斷惡化的局勢,我們多次嘗試讓達米巴重新將過渡政府的重點放在安全問題上」,但他卻被權慾薰心,拒絕重組軍隊,反而繼續執行導致前政權倒台的軍事結構,「達米巴的行為反映出他的野心已偏離我們的目標,因此我們決定在今天將他罷免」。今年1月,達米巴才剛帶領軍方發動政變,將民選總統卡波雷(Roch Marc ChrisanKabore)趕下台,並以自身對對抗聖戰組織的經驗承諾,會令國家會變得更安全。然而,他上台後,當地的暴力衝突和恐怖攻擊事件仍頻傳,引發民眾不滿上街抗議,要求達米巴下台。達米巴政府稍早也在Facebook上發表聲明,指控特拉奧雷企圖分裂國家。據悉,達米巴截至30日晚間仍下落不明,不過有報導指出,他現在非常安全的待在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