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教行動聯盟
」 學測 王瀚陽 108課綱 教育部 國教盟放養的孩子1/「無視7成民意反對」父母懲戒權被刪 家長怒斥「未成年犯法,請罰政院!」
行政院11月28日通過《民法》第1085條修正案刪除家長懲戒權,無視去年民調7成家長的反對,引來全國30個家長團體怒批政府侵權,專家告訴CTWANT記者,政府濫用《兒童權利公約》作為修法藉口,除去家長懲戒權又無配套措施,形同「放養」孩子,許多家長Po文痛斥「學校老師不敢教、家裡父母不能教,以後未成年人犯法,請處罰行政院!」現行《民法》第1085條規範,父母得於必要範圍內懲戒其子女,行政院在11月28日通過法務部擬具的《民法》第1085條修正草案,將現行條文中的「懲戒」二字刪除,修正為父母保護及教養未成年子女,應考量子女年齡及發展程度,尊重子女人格,不得對子女為身心暴力行為。此次修法引發家長反彈,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簡稱「全家盟」)在12月4日聯合來自全台17縣市的30個家長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表達反對修法。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此次修法濫用《兒童權利公約》作為修法藉口,根本是矯枉過正、因噎廢食的粗暴修法。國教盟曾在2023年3月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3470份),結果顯示,高達70.4%的家長反對修法,89.5%的家長並認為政府應加強家庭教育資源投入。「這些數據顯示家長也支持正向教養,但認為目前修法缺乏支持與配套措施。」王瀚陽說。全家盟理事長蕭東原認為,「懲戒不是暴力!現行民法第1085條所保障的懲戒權,是家長在合理範圍內履行教育責任的重要基石,修法不應偏廢家庭教育的完整性,建議增列『不得訴諸身體或心理暴力』,而非全面刪除。」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說,雖然兒虐通報案件持續增加,但只有刪除懲戒權,並不會有所幫助。《兒童權利公約》希望簽約國禁止體罰,但是也要求簽約國要有各種配套措施來幫助父母,更重要的是國家政策應該建立在對於自己國情有足夠了解的基礎上。「但這次修法並未見台灣家長管教的統計數據做支持,只拿虐童的家長作為參照,實在是以偏概全!」多數家長支持正向教養,但認為政府並未增加相關的家庭資源,也缺乏親職教育。(圖/報系資料照)對這次修法,法務部指出是參考《兒童權利公約》第19條規定及相關一般性意見,符合日本及南韓近年來的相關修正,接軌國際潮流。周明湧抨擊只學半套,他以日本舉例,「日本於1994年簽署《兒童權利公約》,便在中央成立『兒童家庭廳』、在地方依據人口數設立『兒童相談所』,給足兒少安置機構經費,官方、民間一起協力合作。」周明湧說,少子化讓日本民間機構安置的孩子減少,多出來的專業人力便與官方的兒童相談所合作,進行在地的家庭支持,類似家務指導員、親職喘息服務、育兒指導員、安親等,充分支持弱勢家庭的實際執行面,投入實際人力支持。反觀台灣,2013年兒童局併入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之下的一個組織,層級調降後使得兒少權益邊緣化,兒少事務多頭馬車分散在教育部、衛福部等單位,缺乏統一調度與管理,更別說兒少預算少得可憐。王瀚陽指出,教育部對家庭教育支持長期不足,家庭教育每年僅3億元預算,占總預算不到0.1%。「政府倡導正向管教,但未提供實質支持,如果未來進一步削弱家長的管教權,將使家庭親職教育陷入更大的困境。」周明湧認為應設立一個中央統籌機構,例如兒童家庭署;其次是要增加兒少預算。「政府如果真把少子化當作國安危機,應該要增加政府實質支持家庭和兒童的預算,依據兒童所在地的人口與家庭數,編列能夠進入家庭的服務的人事費與方案費用。」周明湧說,如果資源不走入家庭,永遠都只是有錢有閒的家庭能夠前往辦理講座、親子育兒課程的家庭教育中心,對於減少兒虐的幫助是薄弱的。「不去解決問題,反而削弱家長的管教權,我想未來少子化將更嚴重,因為養一個孩子的成本與代價都太高了!」
放養的孩子2/教師失去管教權後果浮現 「新形態放牛班」成不可說的秘密
日前一名台中小六生拿球棒打老師引發軒然大波,專家告訴 CTWANT記者,這事件不僅暴露管教學生行為面臨嚴峻挑戰,也突顯教師弱勢地位,「教育部限縮老師的管教權之後,後果陸續一一浮現。一旦家長的懲戒權也被刪除,可預見同樣的荒腔走板將發生在家庭上,誰來管教孩子呢?」教學現場已出現新形態「放牛班」,裡面聚集了難以管教、被老師放生的孩子。2006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教育基本法》第八條及第十五條的《禁止體罰條款》修正案,明定政府公權力應保障學生不受體罰,一旦學生的「身體自主權」及「人格發展權」受到侵害,政府應提供必要的救濟管道,也可依據《國家賠償法》及《民法》獲得賠償。由於對「體罰」定義不清,以及如何才違法沒有明確的標準,也沒有配套措施,造成了學校內的寒蟬效應與各種亂象。根據教育部「112年校園安全及災害通報事件」數據統計,其中「校園暴力與偏差行為事件」高達2萬7511件,「管教衝突」高達4,582件。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國小「暴力與偏差行為事件」9370件,占各教育階段總數34%,國小「管教衝突事件」2053件占各教育階段總數44.8%。王瀚陽指出,這些數字反映了校園暴力衝突與情緒問題已逐漸朝向低齡化發展,而通報數據的高比例背後,是學校日常管理面臨的巨大壓力與現有機制的運作瓶頸。直到2023年底發生新北國中生割頸案,教育部才就「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修正內容,訂定「校園安全檢查操作手冊」。在「維護教師管教權」部分,增列「阻卻違法事由」,保障教師維持教學秩序和教育活動的必要管教行為,以及採取避免自己或他人、身體等緊急危難,這些管教行為都不予處罰。台中小六生打老師引發外界關注,校方也出面說明與致歉,外界也更了解教師在學校的艱難處境。(圖/報系資料照)但亡羊補牢,教育現場已兵荒馬亂。台中小六生不願服從體育老師分組的規定,爆粗口罵三字經遭老師責罵後,竟拿樂樂球棒攻擊老師,隔日道歉後仍遭老師報警函送少年法庭,警方進入校園直接將學生帶走一事,引起外界關注。彰化縣某國中資深生輔組長指出:「教師很少會輕易訴諸法律,通常在教導、管教、輔導皆無法奏效的情況下,訴諸法律才會成為不得已的手段。這既反映了教師管教權限的限縮,也顯示出專責人力不足時教師面臨的困境。」任職北部某國小的陳老師坦承,「我其實已經處於半放生狀態,很少罵人!家長的態度決定我要不要放生這個小孩!」另一位中部國小老師也透露,「法令真的綁手綁腳,多為輔導及勸說,運氣好碰到願意配合的家長就很ok,若是恐龍家長又愛下指導棋者,那就真的只求平安下莊。」「我曾經耳聞部分學校會透過分班,慢慢地將一些難管教的孩子集中在一起,再讓資深待退的老師擔任導師。」中華兒童暨家庭守護者協會執行長周明湧說,這就是目前新形態的「放牛班」,裡面聚集一些被老師放生的孩子,由於教師管教權不彰,為求自保,許多孩子甚至才小一就已被放生。「這對孩子好嗎?但老師又能怎樣?」
不願長大3/「關鍵年齡」自殺風險高! 身陷「三方壓力」易爆鍋
每每發生青少年跳樓憾事,全國家長除了心疼也心驚,「孩子怎麼了?」自殺防治中心分析青少年自殺3大原因,精神健康、家庭與親密關係以及學校適應與霸凌;專家告訴CTWANT記者,「14歲左右面臨升學的國三生,是自殺風險極高的年齡。」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呼籲,政府應協助父母學習新型態教養方式,懂得如何面對現今青少年的困境。11/25板橋女學生墜樓,年輕的生命永遠地停在14歲,此外,今年4月、5月、11/1在新北、竹北與桃園皆發生14歲國中生墜樓。「14歲左右剛好是國中三年級,孩子正要面對會考壓力,如果沒興趣念書就會跟朋友玩在一起,父母擔心之餘會想把孩子拉回來,此時就會有所衝突。」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心智科資深主治醫師臧汝芬說,孩子輕生後,許多人會歸咎於學業壓力,但事實上背後有更多複雜的原因,例如家庭壓力、霸凌等。「許多父母常常抱著僥倖,覺得孩子情緒起伏大、反抗,長大後就沒事了,當家長意識到孩子有異狀時,就要趕緊尋求專業協助,例如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臧汝芬說,專家才能抽絲剝繭找出孩子的心結,有時也需要適時的藥物治療加以控制情緒。「家長的角色很重要,很多爸媽認為『沒辦法勉強孩子就醫』,但我想問:『如果今天孩子已經肺炎了,難道你不帶他去看醫師嗎?』這只是要不要而已。」臧汝芬說,針對家長的教育很重要,如果父母能了解後果的嚴重性,就會更積極尋求協助,而不至於憾事發生才自責。學業是青少年無可避免的壓力來源,專家建議父母多傾聽孩子心聲、同理情緒,再適時給予協助。(圖/報系資料照)「政府對家長教養支持的推動力度有限,目前仍多依賴民間團體。」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建議,政府應協助父母學習新型態的教養方式,也應編制相關手冊供父母參考指導,讓父母更懂得面對青少年的情緒問題。針對學業壓力,諮商心理師黃宜靜認為,每個人都會面臨各式各樣的壓力,但若是自我要求高、或背負他人期待的人,更容易累積過大的壓力,最終崩潰。「假設孩子是因為考試、學業而感到有壓力,當他跟父母訴苦時,不要急著各訴孩子『沒關係』,最重要的是先聽聽孩子怎麼說。」黃宜靜建議先同理孩子的感受,再問「你需要我怎樣協助」或「你打算怎麼辦」,進一步和孩子討論,家長也可以分享自己過去面對壓力的紓壓方式,以較為輕鬆的態度和孩子聊一聊。雖然多數家長都難免忙碌於工作,但建議在僅存的親子相處時間中,提高敏感度。黃宜靜說,最重要的是察覺異狀,例如本來不賴床卻突然賴床,甚至影響上學;或是變得不跟朋友互動等,這些改變都代表孩子正面臨一些困境,及早察覺並進一步行動,就能及時拉回站在高處的孩子。◎如果您覺得痛苦、似乎沒有出路,您並不孤單,請撥打1925
學生輔導法今日三讀通過 國教盟建議「解決輔導教師兼任問題」
《學生輔導法》今日於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肯定本次修法回應了當前校園輔導人力不足及輔導系統運作不暢等核心問題,並對學生心理健康與校園安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修法的實施成效仰賴相關配套措施的落實推動。國教盟提出三項肯定與兩項建議,期望教育部與相關主管機關積極落實修法成果。一、提升輔導人力編制本次修法回應了基層學校多年的呼聲,提升國小與國中的專任輔導教師員額標準,從原來的國小每24班置1人、國中15班置1人,調整為國小20班1人、國中12班1人。同時,對專業輔導人員(心理師、社工師)的人力需求進行規範,新增學生總數4500至5000人增置1名專輔人員的規定,並允許主管機關根據學校輔導案量與地理特性,靈活調派人力以應對特殊需求。此外,針對大專校院,專輔人員的生師比也從1200比1調整為900比1,進一步強化高等教育階段學生輔導工作的支持體系。國教盟肯定這些修法改變,期待教育部如期在114年與116年前完成相關輔導人力編制的提升。二、優化三級輔導模式本次修法將發展性、介入性及處遇性三級輔導重新定義為依學生行為與問題態樣適時介入的機制,取消了原有的階段性順序要求,預期將有助解決三級輔導中高關懷學生需排隊等待的問題,讓輔導工作能更即時、更靈活地回應學生需求。同時,本次修法強化了學校一般教師、輔導教師與專輔人員的分工合作,並賦予中央主管機關會商地方教育機關,共同制定相關執行規範的權責。國教盟認為,這將促進跨專業合作,提高三級輔導的執行成效。三、支持專業進修,提升同儕支持面對日益多元且複雜的學生問題,本次修法新增輔導人員在職進修的最低時數要求,並明定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包括案例分享、工作坊與專業學習社群等。修法同時賦予學生輔導諮商中心支援輔導人員研習與督導的職責,進一步提升輔導專業知能與同儕支持。國教盟並提出兩大建議與期待:一、解決輔導主任兼任影響輔導人力問題目前《高級中等學校組織設置及員額編制標準》規定輔導處(室)主任由專任輔導教師兼任,但此安排往往導致其無法兼顧行政與輔導工作,尤其在小型學校中更影響輔導人力。此次修法附帶決議要求教育部於一年內提出輔導主任由專輔教師擔任時,其遺缺輔導工作的具體解決方案。國教盟呼籲教育部應盡速研議,以確保輔導主任職務不會減損輔導人力服務之質量。二、落實執行修法成果並定期檢討成效依現行「學生輔導法」第22條:「專任輔導教師及專任專業輔導人員之配置規定,於中華民國一百零六年八月一日起逐年增加,並自一百零六年起由中央主管機關每五年進行檢討」,本次修法對輔導人力配置之檢討依法已延宕兩年,雖然修法為輔導體系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礎,但其實施成效仍有賴配套措施的完善落實與定期檢討。國教盟建議教育部設立公開的進度追蹤機制,定期向社會公佈各項人力配置與配套政策的執行情況。同時,應建立有效的監測與評估體系,以落實輔導工作成效,確保資源能真正惠及每位需要幫助的學生。
反毒宣導「青少年關手機走進戲院」 教團籲積極查緝新興菸品
新北市土城警分局清水派出所長劉宗鑫,9月30日查緝權利車時,遭女毒蟲拖撞身亡,並於今(22)日舉辦告別式,告別式上,劉妻透過影片對亡夫深情告白,4歲大女兒還在影片中朝天大喊,希望「老天爺讓爸爸回來」,傳達自己對父親的思念。毒害影響這一代的年輕人,因為Z世代青少年自出生便活在有手機的環境,對於手機使用及網路通信相當熟稔。藥頭不時會透過手機APP或短影音行銷毒品,所以毒品取得方式比起過去容易,讓青年朋友不知不覺中陷入藥癮風暴。南投毒防中心特與南投縣至善文化關懷協會、社團法人南投縣生命線協會配合,週日(20)日於南投市南投戲院,辦理2024南投縣生命教育電影賞析會,南投縣議員林憶如也到場支持參與,希冀以電影賞析,讓青年朋友了解毒品的可怕,以拒絕毒品及藥頭的誘惑。活動過程藉由電影賞析活動,讓近百位青少年朋友同時關掉手機,再由至善協會、南投縣生命線及毒防中心對其反毒宣導,告訴青少年朋友,新興毒品樣態變化快速以及藥頭置入性行銷的伎倆,應嚴加提防,才能拒絕毒品、迎向陽光。南投縣衛生局局長陳南松表示「加深記憶,不要忘記」,關掉手機能讓青少年朋友專心聽取反毒知識,這是此次活動的目的。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指出,電子煙載具已成為毒品吸食的工具,嚴重威脅公共安全。根據國健署110年調查,全台超過7.9萬名青少年仍在使用電子煙,而實際使用人數可能更為驚人。國教盟表示,衛福部未能徹底打擊非法電子煙流通,導致電子煙裝置成為毒品吸食的工具。「喪屍菸彈」藉由這些載具滲透青少年生活,使他們從尼古丁依賴轉向更具危險性的毒品成癮。國教盟有三大建議,第一,行政部門應立即研商嚴管新興菸品載具問題;第二,衛福部與刑事局應共同研商有效查緝方式;第三,審慎面對未禁止的加熱菸開放問題,勿成為下一個破口。只有同時加強對載具與煙彈的查緝與監管,才能有效杜絕新興毒品的危害,真正保護青少年免於陷入毒品的深淵。
國中生割頸一審輕判 受害者父怒轟「法律已成加害者保護傘」
去年12月25日中午,新北國中發生割頸殺人事件,導致楊姓少年身故,行兇的郭姓少年與涉嫌教唆的林姓少女今年3月被新北地院少年法庭移送檢方偵辦。新北地檢署今年5月將2名未成年嫌犯依殺人罪起訴。新北地院今天宣判,郭嫌被判9年,林女被判8年,全案仍可上訴。楊姓少年父親透過國教行動聯盟(簡稱「國教盟」)發聲。他表示,「關於此次的判決,我覺得我們的司法完全向加害者一方傾斜!少事法對他們太過於寬容,殺人者竟然只有判處男9年有期徒刑、女8年有期徒刑,比起貪污罪,未免太輕?難道我們的司法認為人命不值錢?」楊父認為少事法應該是要保護那些犯小錯之人,而非一視同仁,犯了大錯仍不知悔改,為什麼可以受到法律的保護?他表示,「法律變成加害者的保護傘!就我認為法律已死!青少年犯多大的錯都有法律保障著!原生家庭的問題、犯後表現良好,將來可教化、犯後精神障礙來作為輕判的理由,我完全無法接受!」國教盟在新北割頸案一審宣判的今日,號召關心此重大議題的家長與民眾,聲援新北割頸案受害人楊姓少年父親,呼籲司法院針對新北割頸殺人案應公開檢討報告,並保障被害家屬的參與權與知情權(楊姓少年家屬至今無法行使基本的詰問與閱卷權)。2019年修訂的《少年事件處理法》原旨在符合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希望以更人道的方式處理少年犯罪。然而,這次修法忽略了台灣實際的司法需求,將原本司法嚴密把關的系統轉向行政輔導為主,導致執行中出現了許多漏洞,案件處理效率和效果也很不理想。修法後的具體問題,包括:1.定義模糊與執行困難:修法將「虞犯少年」改稱為「曝險少年」,並將虞犯事由從七項縮減至三項。許多因幫派或不良組織利用而犯罪的少年,未能被有效納入輔導範疇,成為制度的漏網之魚。2.行政輔導效果不彰:修法後,曝險少年優先由行政機構進行輔導,但由於輔導員多來自社工背景,且資源匱乏、流動率高,輔導成效有限。3.司法系統角色弱化:修法後,少年法院的角色逐漸被弱化,僅在輔導無效或由警察、少年輔導委員會移送案件時才介入,這使得重大刑事案件中的調查和證據收集出現漏洞,無法有效防範嚴重犯罪。4.與國際定義不一致:聯合國兒童權利委員會對於少年司法中的兒童權利之第10號一般性建議,如流浪、逃學的街頭兒童等「身份犯」不應當作為罪犯處理,但台灣仍將這些非刑事行為視為輔導對象。國教盟在追蹤新北割喉案的過程中,發現除了修法後的制度性缺失,更發現結構性問題導致的漏接:1.教育體系無法掌握犯罪少年背景:如郭姓少年是否有幫派背景,是否曾涉及槍械、暴力等關鍵資訊都集中在司法系統中,教育體系無法進行有效的預防和輔導。2.司法院未公開檢討報告:至今,司法院針對此案的調查和應對措施未曾公開,導致家屬無法知悉案件的詳細情況,也無法行使基本的知情權與詰問權。3.少年法院的先議程序存在漏洞:案件進入刑事程序前,少年法院的先議程序往往未能全面評估少年的犯罪風險,特別是當涉及幫派或暴力事件時,調查深度和資源不足,導致法官無法做出精確的判決。國教盟也提出十大訴求如下(詳見陳情書):一、調保官審前調查程序與專業性需完善二、少保官保護管束的作為需有明確規範三、過渡性教育措施需加速推行並強化執行成效四、跨部會資料共享機制應完善建立五、修正少事法,分離少年調查官與保護官的職責六、修正少事法第3條,擴大曝險少年定義七、建立少年再犯與致命風險評估機制八、強化被害人權益與閱卷權的保障九、強化425平台的召開頻率與實效性(少事法第42條第五款)十、少年之犯罪記錄需在十年後沒再犯才塗銷不可三年內
對未成年學生輔導不需法定代理人同意 家長團體難認同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8日初審通過《學生輔導法》修正案,學校對未成年學生施予輔導諮商時,得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下執行。但家長團體難以認同這項修法,他們表示,除非緊急狀況,否則在一般情形下,學生找學校心理師諮商,應事先獲得家長同意。教育部學務司長吳林輝說,在實務上,由於家庭功能問題,許多家長不願自己的孩子接受輔導。許多輔導人員因為家長不同意,導致錯失最佳輔導時間,對學生造成不利影響。國民黨立委柯志恩也說,她接觸過一些身心科醫師,根本不敢看診未成年學生,因為最後都會遇到家長的抵擋,執行起來常不順利。立法院教文會最後通過在《學生輔導法》中增列第5條之一,具有心理師證書的專業輔導人員,對未成年學生執行輔導諮商業務時,經該學生同意,並由學校召開個案會議評估該學生有輔導諮商需求,為符合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得不受《心理師法》第19條規定之限制,在未經法定代理人同意下執行。對於這項修法,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如果孩子有緊急醫療需求,譬如憂鬱症突然發作,他們可以接受在未經家長同意下,送給心理師輔導;但在一般狀況下,如果孩子要找學校心理師諮商,一定要經過家長同意。此外,立法院教文會審議《學生輔導法》第10條修正案,行政院版要將國中、國小專任輔導老師由原本每24班、15班增置1人,調整為每20班、12班增置1人,以讓學校增加更多輔導人力,但民進黨立委范雲提出應在法律裡面明確規定,如果輔導主任由專任輔導老師兼任時,學校可再增聘1位專任輔導老師,但教育部未予同意,最後這個條文保留,將進行朝野協商。
少子化海嘯3/倒閉潮向下蔓延 50所私立高中職恐面臨退場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提出「廣設高中大學」主張,他們要求設立多一點公立或國立學校,但教育部卻讓更多新私校產生及專科升格來充數,私大倒閉潮已襲來,而且即將向下蔓延至私立公中職,根據私校工會預估,未來3年將會有2成、約40至50所私立高中職會陸續面臨退場。私校工會理事長吳忠春指出,少子化海嘯從明年開始影響高中職階段,今年高中職新生已經跌破20萬人,之後適逢虎年,人數會更少,在生源減少下,預估私立高中職也將掀起倒閉潮。私校工會副理事長尤榮輝表示,私立高中職併校是選項之一,目前教育部並未規畫併校輔導機制,只能由學校自行設法合併。私立高中職現今呈現兩極化,都會區的明星私校並不缺學生,非都會區偏鄉學校則經營困難,合併應是退場之外的另一選項。「的確感覺退場學校在向下蔓延!」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告訴CYWANT記者,為了求生存,許多私立大專校院紛紛設立私中、私小,卻仍沿用原本高中職的教師,恐怕會影響孩子的受教權與教學品質。另外,無論是私立大專校院或私立高中職,退場後都會嚴重影響學生權益。「許多學生原本在北部念書,但學校退場後,可能由於科系較特殊如美術系,可能被安排到南部就讀,若學生平時需要上班,那怎麼繼續就學?」王瀚陽說。根據審計部報告,2023年1月,經教育部安置退場學校的1千多名學生中有16.4%轉學後選擇退學。立委柯志恩則指出,退場私校的學生大多希望「原校畢業」,卻總是被強制轉學,且常常「弱轉弱」,安置到的新學校也被退場。近年私校退場後產生的學生安置問題,令許多家長難以接受,因而走上街頭陳情抗議。(圖/報系資料照)例如之前稻江管理學院退場,學生被轉到台灣首府大學、大同技術學院,結果這2校這2年也陸續退場;又例如之前南榮科大要退場,把學生被轉到環球科大、大同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結果這3校也退場,讓學生情何以堪。7月底退場的大同技術學院、東方設計大學、環球科大、明道大學,依據教育部資料,四校將分發安置近千位學生,教育部表示會避開「瀕危私校」,分別分發至樹德科大、台南科大、正修科大、吳鳳科大、嘉南藥理大學、崇仁醫專、僑光科大、嶺東科大、弘光科大。相較學生,退場私校的教師更要自求多福,國民黨立委萬美玲指出,近年退場的私大,竟僅有10名教師在教育部的協助下,轉到其他學校任教,教育部則回應,近年很少學校在擴大規模,政策鼓勵教師們往業界發展。
國教盟質疑新規變相廢制服 潘文忠喊誤解:尊重學校自治
教育部1日公布國中小學生獎懲準則,引發國教行動聯盟質疑可能形同廢除制服制度。對此,教育部長潘文忠2日列席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就「偏遠地區學校教育發展條例施行迄今之成效及檢討」進行專題報告並備質詢,他表示,並無意廢除制服,而是尊重學校自治,讓學校自訂服儀規範,由學校內成立的服儀委員會決定,並邀請老師、家長及學生參與討論,所以廢除制服及服儀規定是誤解。針對國教行動聯盟質疑,準則第10條規定,學校對違反服裝儀容規定的學生「不得加以懲處」,形同變相廢除制服和服儀規定。對此,潘文忠強調,該準則的規定不是要廢除制服制度,而是延續109年對國中小學生服裝的原則,由服儀委員會成員包括教師、家長和學生代表,他們共同討論、依民主程序制定學校的服裝規範,因此在獎懲準則中,才會以正向管教為主,而非懲處方式。潘文忠進一步解釋,服裝儀容是美感教育的一部分,應透過教育程序來引導學生。他舉例,過去曾發生學生為了保暖而加了一件非學校外套就被懲處,或有些學校要求更嚴格,鞋子全部要白色,學生只好用立可白去塗掉鞋子上的黑線,這些都與教育目的相違背,因此,他認為,服儀委員會的討論能更好地引導學生,並在必要時提供輔導。至於外界擔心學生會穿情侶裝等的問題,潘文忠表示,學校應組成服裝儀容委員會,由家長、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相關規範,並進行管教和督導,對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並強調學校有權根據自治方式制定適當的規定。
新北國中割頸案新發展! 乾哥乾妹皆遭羈押並限縮禁見
新北市某國中少年在「乾妹」教唆下,與隔壁男同學爭執持彈簧刀攻擊對方,造成男同學大量失血日離世,少年與「乾妹」2024年4月12日上午被移送新北地檢署,新北地院支持新北地檢見解,兩人皆遭裁定羈押並限縮禁見,涉案均為殺人罪。警方調查,少年的「乾妹妹」因到隔壁班找朋友被男同學嗆,找來少年替她出氣,未料少年竟持彈簧刀向男同學胸、喉攻擊,造成男同學失血過多,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一度恢復,仍因傷重不幸離世。兩少年犯因涉犯罪行為5年以上重罪,移送新北地檢署偵查,皆被聲請收押禁見,少年和少女,先後皆遭新北地院裁定羈押並限縮禁見。國教行動聯盟2024年3月19日發表聲明,指責司法院從頭到尾未針對割頸案專責少年保護官提出檢討,少年割喉案犯案學生離開少年觀護所後,一定會有少年保護官負責本案少年之保護管束,新北割頸案犯案學生難道沒有專責少保官?若有少保官,本案少保官執行之檢討為何?司法院為何至今都未說明清楚?
割頸案國中乾兄妹不饒了 新北地檢署聲押禁見
新北市某國中少年幫同校「乾妹妹」出頭,持彈簧刀攻擊男同學,造成對方頸部受傷、大量失血日離世,全國震驚。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2024年3月21日裁定收容少年和「乾妹妹」移送新北地檢署。新北地檢署同年4月12日訊問後,認為2位少年均涉犯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均有滅證、勾串、逃亡之虞,均向新北地院少年法庭聲請羈押禁見。國教行動聯盟2024年3月19日發表聲明,指責司法院從頭到尾未針對割頸案專責少年保護官提出檢討,少年割喉案犯案學生離開少年觀護所後,一定會有少年保護官負責本案少年之保護管束,新北割頸案犯案學生難道沒有專責少保官?若有少保官,本案少保官執行之檢討為何?司法院為何至今都未說明清楚?警方調查,少年的「乾妹妹」因到隔壁班找朋友被男同學嗆,找來少年替她出氣,未料少年竟持彈簧刀向男同學胸、喉攻擊,造成男同學失血過多,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一度恢復,仍因傷重不幸離世。被害少年的父親楊爸爸受訪時,痛批司法問題太多,他表示自案發以來,夫妻強力呼籲末成年不得「塗銷前科」、不得「減輕其刑」,否則「根本是不良分子最誘人的宣傳」。楊媽媽則淚訴,兒子在受傷時第一時間失血嚴重,折磨了24小時才放棄救治,感謝上百位熱血無名英雄總共輸了60,000c.c.的血,但有時自己也會想,這麼多熱血來救自己的孩子,最後孩子卻仍難逃一死,「不能讓這麼多人的熱血白流」,我們能做些什麼。
教改推動30年…升學壓力沒減輕 教團指3大訴求未落實
1994年「410教改大遊行」迄今滿30年,但對當年訴求,教團認為,不僅升學壓力未減輕,學歷還嚴重貶值,盼準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召開全國教育會議。教育部次長林明裕表示,只要存在明星高中或大學升學制度,學習壓力就不能減輕,但認為有必要召開全國教育會議,藉此廣泛蒐集各界意見,以規畫未來我國教育發展。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10日邀請教育部報告「擴大幼兒教保公共化成效及未來策略」。立委陳秀寳在質詢時指出,教改推動30年,不僅「小班小校」目標未達成,「廣設高中大學」更無法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甚至還弱化技職教育。林明裕回應,關於教改30周年的成效,各界評價不一,教育基層工作有所進步,但包括許多私校面臨退場及教育人員的品質,確實都需要再提升。而就教改與升學壓力之間的關係,林明裕提到,教育部雖已廢除早自習及每周只能舉行一次的朝會,盼能減輕學生的壓力,但只要有明星高中或大學升學制度的存在,升學壓力就不會減輕。林明裕認為,教改施行到現在已30年,其中經過多次政黨輪替,執政黨有責任、義務,將之前累積的弊病進行檢討,因此召開全國教育會議確實有必要。國教行動聯盟回顧當年提出的4大訴求,包含:落實小班小校、廣設高中大學、推動教育現代化,以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國教盟認為,在落實小班小校方面,未達預期效果,直到近年因少子女化嚴重,才小幅降低班級人數。廣設高中大學做法則是在十幾年間,將70所專科全部升格為技術學院及科技大學,「重學歷、輕專業」的結果導致技職教育嚴重弱化,高教快速擴張形成「7分上大學」亂象,學歷嚴重貶值,升學壓力卻未減輕。推動教育現代化部分,國教行動聯盟指出,主管機關未做好師資員額控管,造成流浪教師滿街跑、偏鄉聘不到老師;通過《教育基本法》目的雖是呼應教育現代化的訴求,確認學生為教育權主體、尊重教師專業自主,但實際在落實層面上,仍有待努力。
割頸案國中乾兄妹慘了! 法院裁定兩人移送檢方
新北市某國中少年幫同校「乾妹妹」出頭,持彈簧刀攻擊男同學,造成對方頸部受傷、大量失血日離世,全國震驚。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2024年3月21日宣示裁定,收容少年和「乾妹妹」皆遭裁定宣示,移送新北地檢署。新北地院指出,本案經共計10次開庭調查、審理後,因認兩名少年均涉犯最輕本刑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合於《少事法》第27條第1項第1款之情形,且兩名少年行為時已滿14歲,均裁定移送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偵辦。本案可抗告。新北地院表示,該院深知任何作為均不足以撫平被害人家屬哀痛,已參酌修復式司法精神及適度保障被害人家屬資訊獲知權,調查、審理期間經法官指定少年調查官於程序進行中協助被害人家屬,除告知少年事件處理流程及少事法相關規定外,亦有安排開庭事宜、代為轉達意見及針對家屬對案件及庭訊過程中之疑問適度說明,希能減輕被害人家屬於程序進行中所生之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警方調查,少年的「乾妹妹」因到隔壁班找朋友被男同學嗆,找來少年替她出氣,未料少年竟持彈簧刀向男同學胸、喉攻擊,造成男同學失血過多,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一度恢復,仍因傷重不幸離世。被害少年的父親楊爸爸受訪時,痛批司法問題太多,他表示自案發以來,夫妻強力呼籲末成年不得「塗銷前科」、不得「減輕其刑」,否則「根本是不良分子最誘人的宣傳」。楊媽媽則淚訴,兒子在受傷時第一時間失血嚴重,折磨了24小時才放棄救治,感謝上百位熱血無名英雄總共輸了60,000c.c.的血,但有時自己也會想,這麼多熱血來救自己的孩子,最後孩子卻仍難逃一死,「不能讓這麼多人的熱血白流」,我們能做些什麼。國教行動聯盟2024年3月19日發表聲明,指責司法院從頭到尾未針對割頸案專責少年保護官提出檢討,少年割喉案犯案學生離開少年觀護所後,一定會有少年保護官負責本案少年之保護管束,新北割頸案犯案學生難道沒有專責少保官?若有少保官,本案少保官執行之檢討為何?司法院為何至今都未說明清楚?◎尊重身體自主權,請撥打113、110。
新北國中生割頸案「乾哥哥」慘了! 殺人少年遭法官裁定移送檢方偵辦
新北市某國中少年幫乾妹出頭,持彈簧刀攻擊男同學,造成對方頸部受傷、大量失血日離世,全國震驚。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2024年3月21日宣示裁定,收容少年因有殺人犯意的不確定故意,被依殺人罪移送新北地檢署偵辦。至於「乾妹妹」將於同日下午宣示。警方調查,少年的「乾妹妹」因到隔壁班找朋友被男同學嗆,找來少年替她出氣,未料少年竟持彈簧刀向男同學胸、喉攻擊,造成男同學失血過多,當場失去呼吸心跳,緊急送醫後一度恢復,仍因傷重不幸離世。受害家屬2024年3月11日透過前板橋市民代表石一佑發布4點聲明,包括應廢除少年塗銷記錄、先進中介學校專責完善輔導少年、家長落實親子教育且負連帶刑事責任、教育先行後還司法公權力,要求政府機關多關心老百姓心聲,讓社會更安全,不要再有下一個受害者。國教行動聯盟2024年3月19日發聲明,指責司法院從頭到尾未針對割頸案專責少年保護官提出檢討,少年割喉案犯案學生離開少年觀護所後,一定會有少年保護官負責本案少年之保護管束,新北割頸案犯案學生難道沒有專責少保官?若有少保官,本案少保官執行之檢討為何?司法院為何至今都未說明清楚?
108課綱爭議2/課本刪減文言文「學測卻大量入題」 學生:像簽賭!一切靠運氣
對於108課綱刪減文言文,不僅遭北一女教師批「無恥」,108課綱的「白老鼠」學生也有話要說,EdYouth發放1500份針對高中生的問券整理出108課綱觀察報告,高中生們抱怨,「課本刪光光、但學測卻出現大量文言文考題!」等於逼學生要額外去補習,反倒拉開城鄉差距,更有學生認為「跟簽賭沒兩樣!不僅要有實力,還要看考試當年的運氣好不好,失去公平性。」過去普通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為45%~65%,108課綱之後,由於減少必修時數、增加選修,方便學生適性學習,因此各科目的教學時數普遍被砍,國文科能教的課文數也相應減少,課審會原本建議將文言文比例降至30%以下,因而引發爭議還掀起「文白大戰」,2017年9月課審會經2輪投票,最終決議文言文比例為35%~45%。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大幅降低,但學測時卻仍會出現大量相關考題,也讓許多學生只能額外加強學習。(圖/報系資料照)由高中生與108課綱畢業生組成的學生團體EdYouth,一直相當關注課綱發展,也在2022、2023皆推出當年度的「108課綱觀察報告」,調查全台高中生對課綱的看法。在2022年的報告中,一開頭便以粗體字寫道「我們並不是期待一個能讓學生愈來愈輕鬆的教育政策,而是希望我們所付出的時間和心力能夠讓我們收穫到等比的回饋。」而文言文正是最明顯的例子,多數學生認為最大的問題是課本和考試的文言文內容差異太大。課本正文的文言文只有表定的15篇古文,而從30篇古文刪除的文言文文章則被放入「補充文選」中,列為「A 級選文」(例如:始得西山宴遊記、蘭亭集序)。所謂A級選文即為考試常見選文,國文老師們通常會建議學生閱讀這些A級選文以準備考試,甚至會跳過課本正文裡的白話文課文,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撥去上A級選文,因為即使108課綱從課本刪去不少古文文章,但學測中卻會有大量文言文入題,如此一來學生為了考試需要花額外的時間補充文言文知識,這種仰賴「課外閱讀」的行為更大大加深了城鄉和文化資本的差距。由高中生與108課綱畢業生組成的學生團體EdYouth,連續兩年發表「108課綱觀察報告」,希望替全台高中生說出心聲。(圖/EdYouth提供)這樣的情形,在2023年學測同樣再次上演。EdYouth表示,許多學生與家長不知該依循什麼標準備考,增加現場焦慮,此外,許多學生也反應學測國文命題難度每年不一,「考學測如同簽賭,除了考實力也仰賴當年度運氣」。EdYouth 希望教育部與大考中心應著眼於教學與考試的一致性,使學生在課堂上展現的知識能力可以如實反映在大考成績,而不必額外花時間補習學科。108課綱刪減文言文,區桂芝認為,《論孟學庸》四書刪成片斷集錦式的幾課,國文課因此失去最有系統最好的哲學材料,來教最珍貴的民族品德,這是不是一個「缺德」的課綱?學生也不再有機會循序漸進的學習,從個人到家庭到群體到社會職場,各個生命階段都需要處理的各種倫理關係,這樣的課綱只能是個「不倫」的課綱。究竟刪減文言文是否影響品格教育?或許各界見仁見智,但依國教行動聯盟、全國家長會長聯盟與57個關心教育的民間團體於10月份進行「2024年全國家長最關心的十大教育議題」問卷調查,票選結果第一名正是「推動與實踐品格教育」,可見品格教育不被重視、無法落實,的確是現今家長對孩子教育最大的隱憂。
被低估的大麻2/學生吸食人數竄升「只輸K他命」 黑數難抓!專家提醒家長注意3件事
台灣社會近年出現的「大麻」煩,已進入大學校園。據教育部今年前四月統計,大麻已竄升至學生濫用藥物的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毒物專家及醫生向CTWANT記者表示,「大麻的成癮性比香菸還高,若青少年開始吸食,成癮率更高,會嚴重傷害大腦,使青少年智商下降,容易情緒不穩、憂鬱,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機率增加6倍!」麻煩的是,「大麻急性期症狀不明顯,因此難被察覺,造成吸食黑數甚多。」專家建議家長,平日可注意孩子身上是否有異味、交友狀況、情緒行為有無異常,才能及早將孩子拉離「麻害」。去年5月7日基隆海關查獲走私大麻花456公斤,為史上查獲最大宗的大麻花走私案件;同年9月20日桃園地檢署查扣大麻4,218株,是史上查獲規模最大的大麻植栽場。根據臺灣高等檢察署統計,近4年來查獲的大麻重量暴增近8倍,查獲的大麻株也增加近7倍,大麻流向台灣各地,其中也包括校園。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在一場針對青少年大麻防治的論壇中指出,大麻在2021年是學生藥物濫用的第5名,占7.71%;但到今年(2023年)1到4月統計,已前進到第2名,占14.29%,僅次於K他命。張惠雯分析,可能與台灣人喜歡前往旅遊的泰國,近年將大麻合法化,可近性增加;加上近年屢有公眾人物「呼麻」事件登上新聞版面,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一名20多歲的年輕男生吸大麻被捕,律師建議他來檢測大麻濃度,藉此證明自己並非慣犯,所以來醫院門診諮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說,這個年輕人私下坦承,其實他已經吸食大麻一段時間,被查獲當天,剛好朋友身上有帶大麻,所以便一起分享吸食。「年輕人說,吸的時候會感覺昏昏的,眼前事物彷彿暫停一般。」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學生取得大麻的管道相當多元,尤其從網路上取得更是方便。「從國外網站上購買最為常見,只要留訊息詢問就能買到,另外,社群上也可詢問購買,還有一些人到國外直接買回來。」王瀚陽說,原本很多國內消費網站也有販售,後來國教盟不斷檢舉才下架。其實就算學生不主動購買,藥頭們也會伺機而動。在新店溪右岸有許多學校聚集,是知名的消費商圈,一家酒吧的老闆私下透露竟有藥頭混在客人中企圖販售大麻,還詢問是否能介紹想買的客人,「我立刻拒絕,而且趕緊找藉口支開他」,但由此可見學生的生活圈中隨時都有大麻誘惑。這位老闆表示,藥頭穿著新潮、身上有刺青,很容易讓年輕人覺得「酷」,再加上很多年輕人在國外試過大麻,也聽聞國內在推動大麻合法化,所以自然就不會排斥大麻,也不覺得吸食有多嚴重。據了解,目前黑市上大麻以10克為1單位,1克市價約1300到1800元。洪東榮說,其實人體本來就有「大麻接受體」,分布在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而人體會分泌一種類大麻物質,再與大麻接受體結合,讓人自然地感覺歡樂與愉悅。「但如果吸食大麻,大麻接受體就會一直被刺激,長期下來就會改變大腦的各種功能,最常見的就是認知、判斷力、情緒等等。」高檢署認為大麻查緝量以倍數增加,但檢察機關偵結施用大麻人數卻未明顯相對提高,顯見施用大麻黑數偏高。圖為行政院院長陳建仁巡視查緝毒品成果。(圖/黃鵬杰攝)衛福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李俊宏曾分享一位女大生案例,這個女生從17歲起接觸大麻,常和朋友聚會時一起吸食,持續3~4年後開始出現幻聽、幻覺,常覺得有人跟她說話。李俊宏說,長期吸食大麻罹患思覺失調症風險為一般人的6倍,且吸食大麻的成癮率為9%,但如果從青少年階段就開始吸食,成癮風險便增加到17%。洪東榮說,千萬不能輕忽大麻的成癮性,再加上它會造成憂鬱、情緒不穩定,所以對人體的危害是相當大的。「很多人以為大麻跟香菸一樣,事實上它的成癮性是香菸的好多倍以上,除了會傷害大腦之外,所有香菸的毒害,大麻一樣也沒少,等於有雙倍的害處!」但因為吸食大麻的急性期症狀不明顯,所以不僅警察難查獲,醫院急診室也不常見,就連臺灣高等檢察署也公開承認「黑數相當多」。洪東榮建議家長從「氣味」著手,因為大麻會散發一股獨特的味道,不同於香菸,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味道,還有交友圈出現變化,以及近來情緒起伏很大、行為衝動,就要特別留心孩子是否接觸大麻,及早發現才能盡快把孩子拉回正軌。
被低估的大麻3/合法化的下場「青少年急診增2成」 亂象橫生!泰國將修正政策
「雖然大麻在台灣列為第二級毒品,但隨著泰國成為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的國家,再加上網路平台上不少大麻合法化的文章,都易使青少年受到影響。」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科長張惠雯告訴CTWANT記者。開放大麻使用的加拿大,已出現青少年因相關疾病或中毒急診增加,泰國新任總理賽塔也因大麻開賣亂象,九月宣布將從嚴規定。依食藥署統計資料,國內醫療院所通報大麻濫用狀況日趨嚴重,從2018年通報399人次,增加到2020年的620人次,近兩年因疫情人數下降,但今年到5月已通報140人次,較去年同期117人次,增加近2成。由於大麻易有吸食黑數,所以真實數字一定比醫療院所通報更多,例如學生濫用藥物排名,大麻就已迅速竄升至第二名,僅次於K他命。據此,國教行動聯盟等民團今年11月公布近4萬人的調查,有9成3民眾反對台灣大麻合法化,擔憂對青少年的影響。事實上,2019年10月曾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連署「開放醫用大麻」,3個月內超過5100人連署。衛福部回應THC含量超過10ppm即屬於第二級管制藥品,僅開放醫院以專案申請進口,用於治療頑固型癲癇罕病患者。爭取大麻合法化的倡議者多以加拿大及泰國為例,不過這兩個國家現正為開放後的「大麻」煩苦惱著。加拿大2018年就將大麻合法化,雖然大麻相關經濟迅速成長,卻引發更多層面的健康問題。由加拿大及澳洲的心理衛生機構研究工作者共同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雜誌》的研究指出,大麻合法化後,安大略省和阿爾伯塔省是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兩個省份,青少年因大麻相關疾病及中毒而到急診室就診的次數增加了20%。論文引用的一項研究指出,安大略省的大麻使用者發生劇烈嘔吐的情況每月發病率增長了13倍。另一項研究顯示,0至9歲兒童因誤食含有大麻的食品而入院治療的事件已經增加3倍。由於大麻具有醫療用途,因此一直有民眾希望能開放「醫用大麻」或讓大麻合法化。圖為綠色浪潮團體舉辦的「大麻除罪化」遊行。(圖/報系資料照)警政單位及醫界推測,台灣社會大麻濫用日趨嚴重,與泰國2022年成亞洲第一個大麻合法化國家不無關連。據旅遊媒體《寂寞星球》報導,一名2022年8月底前往泰國旅遊的受訪者匿名指出,他所居住的飯店樓下就有二、三個攤販在販售大麻,而且,以Google地圖也可以查詢到大麻商家,店家招牌也多直接以大麻圖案標示,他更目睹父母牽著小朋友的手從店裡驚慌走出。其實泰國只是將大麻從麻醉藥物管制名單刪除,還是僅供醫療與工業用途,若用於娛樂仍屬非法,但並未明訂禁止法條,只表示未來將進一步限制在公開場所使用,也導致執法單位無所適從,因此造成亂象,新任泰國總理已在今年9月宣布將修正為僅開放大麻用於醫療,並表示將儘速遏止藥物濫用問題。國人最愛的出遊地「日本」其實近來也深受大麻困擾,吸食人數從2013年的1534人,10年來逐年增至2022年的5184人,其中7成未滿30歲。今年4月更出現一款含類大麻「六氫大麻酚(HHCH)」成分軟糖,在年輕人之間廣為流傳,也引發許多人身體不適送醫,由於該成分當時尚未被列管,因此成為漏洞,日本政府除了緊急列管,也於12月6日針對大麻修正法案,為防止年輕族群濫用,新增「使用罪」,違者將面臨7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毒物科主任洪東榮表示,大麻一旦成癮之後就相當麻煩,因為它不像戒菸那樣有替代療法,雖然戒斷反應不嚴重,但很容易反覆吸食,陷入惡性循環之中。「如果想成功戒癮,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支持力量,家長不要一昧責罵孩子,而是要用親情的力量將孩子拉回來,千萬不要放棄,否則孩子就會一直沉淪下去了。」
大麻合法化調查…高達9成3不同意 籲政府落實反毒教育
知名網紅Joeman、蕾菈夫妻涉嫌持有並吸食大麻遭檢警搜索,引發台灣是否開放大麻合法化的討論,「國教行動聯盟」與「台灣共善促進協會」13日公布約4萬樣本數的調查結果,高達9成3不同意大麻合法,他們呼籲政府落實反毒教育,並釐清大麻迷思。大麻在我國被列為第二級毒品,近來國內掀起是否該讓大麻合法化的討論。國教盟與共善協會於今年2月15日至3月1日進行「台灣大麻合法化意見調查」,共計回收3萬8502份有效問卷,在13日公布結果。其中在「您同意台灣大麻合法化嗎?」填答統計結果共有93.5%、3萬6011人「不同意」,「同意」有5.1%、1970人,「無意見」有1.4%、521人,顯示國人絕大多數不支持開放大麻合法。「大麻合法化知識」部分,答對比例最低是「雖然美國法律規定未成年者不可使用大麻,但未成年者使用大麻比例達1/3以上」,只有46.2%、1萬7772人回答「知道」,卻有53.8%、2萬730人回答「不知道」。衛福部基隆醫院醫師鄭威說,這項調查顯示多數國人不清楚一旦大麻合法化,即使法律明訂未成年者不得接觸大麻,對未成年者的影響誘惑遠比預期要大得多。家住新北市的50多歲女性表示,依據她在美國親身經歷,一位中年女士因吸食大麻精神恍惚,開車直接衝撞站在等候區的人群,當場造成6人死亡、10餘人重傷,由於案發當時是聖誕前夕的傍晚,天色還是非常明亮的,所以她強調,散播大麻只是讓人精神舒緩而無害的人,是非常膚淺無知的。
南陽街不再是補習街! 重考生剩2500人
南陽街不再是補習街!台北市補教協會表示,以前每年有10來萬重考生,集中在南陽街及附近補習,現在僅剩2300到2500名,不到2.5%,南陽街已變成飲料街、小吃街。補教業者說,現在重考生都是厲害學生,老師必須有硬實力來面對他們,靠講笑話撐場面的都已被淘汰。依據大考中心資料,112學年有11萬8551人報名學測,其中非應屆有1萬1962人、占10.09%。這些非應屆考生多為重考生,有一些則是考上大學,但不滿意,準備重考。台北市補教協會總幹事張浩然說,1981年時,台北市有48家升大學重考班,學生人數超過10萬人,有幾個補習班的學生數甚至達1、2萬人。當時南陽街補習班林立,一到下午5時下課時間,人多到無法直著走,每個人都必須側身才可前進。張浩然表示,現在台北市僅剩儒林、得勝者及文城等三家升大學重考班,總學生數約2300到2500人,僅儒林補習班還在南陽街。現在南陽街已不再是補習街,變成飲料、小吃及飾品街,人也不多,開車還可以時速30公里從街頭開到街尾,不受阻礙。補教業者指出,現在大學錄取率逼近百分百,因此到補習班準備重考的人,不是只想考上大學而已,而是要進到更好的校系,他們其實很厲害,不但上課認真,也很自律,根本不用叮囑他們「要好好努力」這些話。老師則要有硬實力才能生存下來,上課講太多笑話會被認為浪費時間。補教老師游夏指出,現在補習班重考生的素質比以前高很多,他們學習意願很強,老師上課時要將每個觀念背後的原理及意義解釋得更清楚,且有能力傳授跨領域連結,才能協助學生因應升學考試。他表示,在校生來補習,老師要會講笑話,但面對重考生則要有不同策略,主要靠教學實力及內容來吸引他們。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說,現在大學很容易考,站在家長立場,除非小孩子沒考好又有強烈企圖心要進非常好的校系,才會讓他們進補習班重考。一般來說,現在家長都希望小孩子先進大學,若大一、大二不適應,就想辦法轉系或轉校,這應是造成補習班重考生大減的原因之一。
「學習歷程檔案」用於升學不到5成 挨批扭曲高中生學習
因應108課綱實施,教育部推動高中生建立學習歷程檔案,並從111學年起與升學掛鉤,但據統計這兩年均不到5成考生以學檔升學。教團認為,學檔制度已扭曲高中生的學習態度,應與升學脫鉤;教育部則回應,學生如為升學刻意透過他人或補習班來美化學檔資料,反而會影響大學對他們的評價。現在升大學管道中,僅申請入學通過一階篩選、要進入二階甄試者需要提交學檔或傳統的PDF檔案做為備審資料。招聯會最新統計,111學年通過申請入學一階篩選有6萬7616人,其中1萬2315人提交PDF檔、5萬5301人上傳學檔;112學年通過一階篩選有6萬2194人,其中1萬1246人提交PDF檔、5萬0948人上傳學檔。升學掛帥 背離適性揚才目標以111學年學測報名人數11萬6445人、112學年11萬8551人來計算,最後有5萬5301人、5萬0948人以學檔升學,分別占47%、43%。雖然還有逾5成學生不用學檔升學,但學檔和升學掛鉤,已影響所有高中生的學習。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表示,學檔原本是要由學生記錄高中所學及自主探索經驗,但因為和升學掛鉤,學生所提交的資料都是為升學,一些真正自己的興趣或愛好(如繪畫、音樂)不見得會呈現出來,這跟108課綱所主張的「適性揚才」目標相違背。他們主張,學檔制度可以繼續推,但應該和升學脫鉤。砸錢製作 已到了病態的地步適用108課綱的第一屆學生、台大政治學系李瑞霖說,學檔和升學掛鉤,造成很多高中生學習是為了升學,甚至花錢或去補習以美化學檔內容,「已到了病態的地步」。但清大副校長戴念華指出,考生提交學檔參加申請入學,可以讓大學端更容易看出及分析出他們高中的學習表現,以決定是否錄取。現在許多高中生的學檔刻意為升學而做,這已經走樣、也是矯枉過正,但外界不能只是指出問題,也要提供解決方案,一旦學檔和升學脫鉤,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方案讓大學來招生。教育部回應,高中生如為了升學,刻意透過他人或補習班來美化學檔資料,校系在審查時,看不到學生真實的學習面貌及個人特質,學生也會在參加面試時無法回答審查委員的詢問,將影響大學對他們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