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氣象局
」 美國 龍捲風 西班牙 暴風雪 洪水1個月內遭6次颱風侵襲!「萬宜」登陸菲律賓 至少65萬居民撤離家園
強颱「萬宜」16日晚間已經從菲律賓卡坦端內斯省東部登陸,預計17日下午會再度登陸,目前已有超過65萬名居民緊急撤離,國家預報員更緊告,「萬宜」將帶來「危及生命的風暴」,巨浪也將造成災難性的破壞。據悉,這已是菲律賓近日1個月以來第6次遭颱風侵襲。根據外媒《BBC》、《IRNA》、《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報導,強颱「萬宜」席捲菲律賓,導致多處樹木被連根拔起、電線倒塌、鐵皮屋頂遭掀翻。16日晚間,「萬宜」登陸卡坦端內斯省時,最大持續風速仍達每小時195公里,國家氣象局則警告稱,這場風暴將帶來「潛在的災難性和危及生命」的影響。強颱「萬宜」導致多處樹木被連根拔起、電線倒塌、鐵皮屋頂遭掀翻。(圖/達志/美聯社)卡坦端內災難救援行動負責人羅伯托(Roberto Monterola)表示,目前還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可能是由於居民遵守了疏散命令,「所有城鎮都受到了損害,但我們預計北部的城鎮會遇到更多問題」。報導指出,「萬宜」是近1個月內襲擊菲律賓的第6個颱風,過去次颱風已造成至少163人死亡、數千人無家可歸,大量農作物、牲畜死亡;隨著「萬宜」逐漸向北移動,首都馬尼拉可能會遭受最嚴重的風力影響,並在周一(18日)穿越呂宋島(菲律賓最大、人口最多的島嶼)。《BBC》報導稱,「萬宜」預計將影響大片地區,北部地區將出現大範圍豪雨,降雨量將超過300毫米,恐增加洪水及土石流風險,東部沿海地區風速預估會高達每小時270公里,浪高則達15 公尺。被疏散到一所學校裡的民眾梅爾喬(Melchor Bilay)感嘆,「之前這裡發生過洪水、強風和其他災難,我們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恐懼」;另一位不得不逃離家園的格倫達(Glenda Llamas),「我們對颱風感到害怕,因為它可能會變得更加嚴重,水位可能會上漲,如果我們不撤離,以後就無法出去」。另據當地媒體《ABS-CBN News》報導,因為強颱「萬宜」影響,數十個航班已被取消。
反聖嬰發生機率再攀升 氣象專家示警:氣溫比平均值低
今(8日)颱風外圍雲系及東北季風影響,清晨各地仍涼,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提醒,「本月起,今年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根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10月最新研究指出,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的發生機率有再向上攀昇的趨勢,評估自今年10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超過70%,且影響時間也再延長到明年的2、3月,「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峰值,形成的機率一舉超過75%」。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而冬天到隔年春季的氣溫也會比氣候平均值來的低,發生的機率約6成左右」。據悉,反聖嬰現象(La Niña),又稱拉尼娜現象,是一種和聖嬰現象相反的現象,即太平洋中東部海水異常變冷的情況。一般反聖嬰現象都會隨著聖嬰現象而來,出現聖嬰現象的第二年,就會出現反聖嬰現象,有時反聖嬰現象會持續2、3年。不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也曾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並發文表示,說好的「反聖嬰年降溫」呢?終究抵不過暖化?他解釋「灰色線,每條都是過去一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橘色線是去年逐日的全球平均氣溫紀錄;磚紅色是今年的紀錄,磚紅色箭頭指的是現況!」鄭明典在臉書粉專貼出歷年逐日全球平均氣溫比較圖(圖/翻攝自Facebook/鄭明典)當時鄭明典示警,「現況,還是處於破紀錄高溫的狀態!」本來預期今年入秋之後的反聖嬰發展,會給全球平均氣溫稍微下降的機會。然而,實際紀錄卻發現降溫並不顯著,只有9月的紀錄比去年低一些,其他月份不是更高溫就是和去年相當!讓他坦言「今年整年的全球平均氣溫應該很篤定又要創新紀錄了!」氣象署則表示,根據台灣測站溫度及雨量類似年顯示,未來一季,11月大致為偏冷訊號,12月及隔年1月全台為偏暖訊號,其中僅12月北部、隔年1月中部有通過顯著檢定;雨量部分,11月以偏濕訊號為主,12月及隔年1月以偏乾訊號為主,但都未通過統計顯著檢定,惟上述統計特徵不一定發生於每一次的個案。
西班牙暴雨引山洪撈出多具屍體 至少6人失蹤
西班牙近日遭受暴雨和冰雹襲擊,東南部多個地區還因暴雨引發山洪,災情不斷傳出,包括洪水沖毀橋樑、沖走汽車,席捲街道時人們要緊抓住樹木才能避免被沖走,目前當地的救援人員已打撈出多具屍體,也正在使用無人機搜尋失蹤的6人。暴雨在西班牙南部和東部引發山洪,從社群媒體上的影片可看到,災區一片混亂,洶湧的泥色洪水沖毀橋樑,穿過街道後再衝走汽車,人們要緊抓住樹木才能避免被沖走,洪水也導致道路封閉,高速列車停止營運。瓦倫西亞(València)東部地區領導人30日表示,在受洪水影響的地區發現了幾具屍體,但出於對家屬的尊重,並不會提供任何進一步的數據。而目前救援工作仍在進行中,阿爾瓦塞特省(Albacete)人口不到1千人的萊圖爾(Letur)還有6人失蹤。對此,當地官員表示,緊急服務人員正在使用無人機在受災嚴重的萊圖爾搜尋失蹤者。據報導,廣播和電視台已收到數百個被困在洪水地區的人們或尋找親人的求助電話,因為緊急服務難以到達某些地區。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Agencia Estatal de Meteorología)已宣布瓦倫西亞地區(València)進入紅色警報,安達盧西亞(Andalucía)部分地區進入第二高警報等級。巴倫西亞市政廳表示,30日所有學校和體育賽事暫停,公園將保持關閉。西班牙首相桑切斯(Pedro Sánchez)敦促人們聽從當局的建議,並呼籲民眾應該避免不必要的外出。洶湧的泥色洪水。(圖/X)洪水穿過街道後再衝走汽車。(圖/X)民眾趴在汽車上,場面驚險。(圖/X)
5級颶風「密爾頓」直撲!拜登籲佛州逾百萬居民快撤離 坦帕市長:在家等於等死
颶風海倫才剛走,如今「米爾頓」(Milton)將再度襲擊佛羅里達,短短18個小時,米爾頓再度增強為最高等級的5級颶風,目前預估路徑將在美國當地時間周三直撲佛州,很有可能是「坦帕灣」地區,美國總統拜登請求居民撤離,並警告這可能是佛州百年來最嚴重天災,包括坦帕市長也向民眾呼籲,「若待在家,那就是你的棺材了」。大批準備避難的車輛堵塞了佛羅里達州的高速公路從外電畫面可見,颶風來臨前,大批準備避難的車輛堵塞了佛羅里達州的高速公路,但距離撤離的時間不多了。根據《美聯社》和《路透社》報導,兩周前,美國才經歷海倫颶風侵襲,現在又將迎來五級颶風米爾頓,風速達到時速252公里的米爾頓來勢洶洶,預計美國時間周三在佛羅里達州西海岸肆虐,甚至引發災難性的衝擊。佛羅里達州才周到海倫颶風襲擊,緊接著米爾頓颱風即將襲來,恐在對當地造成重創鏡。(圖/達志/美聯社)根據報導,米爾頓颶風過去一段時間路徑顯得擺盪,包括登陸地點仍不確定,美國國家氣象局指出,米爾頓在本月5日於墨西哥灣生成,從熱帶風暴升級為颶風後,強度爆炸性增長,7日到8日短短18個小時,就從1級颶風增強到5級颶風,更在周二晚將其預計路徑調整為坦帕灣南側登陸。佛羅里達州才周到海倫颶風襲擊,緊接著米爾頓颱風即將襲來,恐在對當地造成重創鏡。(圖/達志/美聯社)由於佛周上月底才被颶風海倫肆虐,尚未復原的情況下米爾頓又緊接而來,佛州緊急展開百萬人大撤離,針對米爾頓恐直撲坦帕市,坦帕市長卡斯托(Jane Castor)更指出,預計該市的風暴潮將達到15 英尺,約4.5 公尺,足以吞噬不少民宅。她也警告,未能撤離者可能將面臨生存危機,「如果你待在家裡,基本上這就是你的棺材了」。這也將是擁有超過 330 萬人口的坦帕灣地區在一個多世紀以來,所面臨到最大規模破壞的可能。佛羅里達州才周到海倫颶風襲擊,緊接著米爾頓颱風即將襲來,恐在對當地造成重創鏡。(圖/達志/美聯社)對此,佛羅里達州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回應,為了防止米爾頓將海倫留下的瓦礫變成危險的飛散物,已派出卡車24小時不間斷進行清理作業,並部署了5000名國民警衛隊成員,另有3000人隨時準備應對風暴後的狀況。另外,白宮也發表聲明,鑑於颶風的路徑與強度,總統將推遲前往德國和安哥拉的訪問,以監督準備和應對工作。美國總統拜登也表示,「我已經聽取了本屆政府高層領導的簡報,我們正在全力提升對颶風米爾頓的應對準備工作。這場颶風可能是佛州百年來最可怕的風暴之一」,他也呼籲接到疏散命令的居民,應立即撤離。佛羅里達州才周到海倫颶風襲擊,緊接著米爾頓颱風即將襲來,恐在對當地造成重創鏡。(圖/翻攝自X)
冬天反聖嬰發生機率衝最高峰 專家:颱風生成位置較靠台灣
中央氣象署表示,南海的熱帶性低氣壓18日可能會變成第15號輕度颱風「蘇力」,朝中南半島前進。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以也說,「今冬,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而如果颱風生成,位置也會較靠近台灣。林得恩在《林老師氣象站》發文,「今冬,反聖嬰發生機率將衝到最高峰!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9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愈來愈加顯著,預測評估在今年9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再躍升超過70%,且影響時間將延長到明年2月;9月之後,一路居高不下,在今年11月至明年1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值,形成的機率將再躍升超過80%。」至於反聖嬰對台灣的影響,林得恩解釋,「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臺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約6成左右)會比較低。另一方面,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今年統計迄今,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所生成的颱風,共計14個,仍低於同期統計平均值的18.5個;但一旦生成後,位置通常都會比較靠近臺灣。」氣象專家吳德榮在《三立準氣象‧老大洩天機》專欄中指出,最新模式模擬顯示,週五至下週二(20至24日)南方水氣北抬,大氣很不穩定,愈來愈多雨。週五、六白天偏熱,南台灣有局部陣雨或雷雨,西半部午後有大雷雨發生的機率;週日至下週二各地有局部陣雨或雷雨,有局部大雷雨發生的機率,皆應慎防雷擊、強風及瞬間強降雨。
美國南加州野火燒3400英畝!上萬居民急撤離 縱火嫌疑人遭逮
美國南加州近期在野外,發生多起火災,使得上萬戶居民緊急撤離,其中位於聖伯納迪諾縣(San Bernardino County)火勢最大,燃燒面積超過超過34000英畝,加州政府宣布該區進入緊急狀態,並啟動國民警衛隊支援消防救災。據外媒報導,上週四(5日)晚間洛杉磯東部的聖伯納迪諾國家森林,不明原因開始燃燒,到週一(9日)晚間已迅速蔓延至23700英畝,有超過36000棟建築受威脅,州長紐森宣布聖伯納汀諾縣進入緊急狀態,並請求聯邦協助,應對這場大規模野火。野火形成火積雲,造成空氣品質差。(圖/美聯社/達志影像)地區極端高溫加劇了火災的強度,該地區的氣溫飆升至華氏百度以上。國家氣象局報導,洛杉磯市中心週一下午氣溫達到華氏104度(攝氏40度)。火災釋放出大量煙霧和熱量,形成火雲,火積雲通常含有大量的灰燼、煙灰和其他顆粒,這些顆粒會與水蒸氣一起飄散到空氣中,使雲呈現出黑暗、骯髒的外觀,導致周邊地區空氣質量惡化,居民也稱空氣中的味道很刺鼻。為保障災民安全,聖伯納汀諾縣已經設立三個災民庇護中心與一個動物收容所。據了解,聖伯納迪諾縣警局9月6日開始調查嫌疑犯Halstenberg,並在他的家中和車輛中,發現了他與野火有關的證據。週二警方宣布34歲的Halstenberg 因涉嫌縱火被捕,這起野火也是今年加州第五大野火。同時,本週橋樑火災規模不斷擴大,目前已成為該州2024 年第三大野火。外媒稱已逮到縱火的嫌疑人。(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 專家示警:發生率破8成
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現象,在有反聖嬰事件發生時,易使台灣秋季東部降雨增多。而氣象專家林得恩也指出,「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提醒民眾反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氣象專家林得恩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表示,「反聖嬰現象影響正在擴大」,並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7月最新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反聖嬰現象愈來愈加顯著,預測評估在今年8月之後,形成的機率將再躍昇超過70%,且影響時間將延長到明年2月,「8月之後一路居高不下,在今年10至12月發生的可能性將達最高值,形成的機率將再躍昇超過80%」。林得恩也說明,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發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此外,林得恩指出,從另一方面來看,反聖嬰現象發生時,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今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海域所生成的颱風共計9個,仍低於同期統計平均值的13.5個,「但颱風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只不過今年都衝向日本」。事實上,氣象署曾在官網上解釋,聖嬰現象指的是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異常升溫,進而影響全球氣候的現象。聖嬰不僅是海溫變化的單一事件,還會影響許多地區的天氣與氣候。相對地,反聖嬰現象則是指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異常偏冷的情況。當發生反聖嬰事件時,台灣秋季東部的降雨量通常會增加,而冬季的影響則不明顯;此外,反聖嬰也可能使隔年夏季的氣溫略低於平均,但每次反聖嬰事件的影響仍有所不同。氣象署進一步指出,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主要影響颱風的生成位置,在反聖嬰發展年的夏季與秋季,颱風生成位置較偏向西北,颱風在洋面上的時間較短,強度也相對較弱。不過聖嬰與反聖嬰現象並非唯一影響颱風生成位置的因素,各個案例之間仍存在顯著差異。
全球暖化!美阿拉斯加「冰川大壩潰堤」 破紀錄洪水侵襲首府
近年受到全球氣候暖化影響,冰川融化的情況變得頻繁出現,美國阿拉斯加州(Alaska)日前就有因一處冰川大壩潰堤,導致破紀錄的洪水侵襲首府朱諾(Juneau),造成100多棟房屋受損或受到影響。根據外媒《CNN》的報導,自2011年以來,由於化石燃料污染造成全球氣溫上升,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北極地區暖化的速度是地球其他地區的兩倍,這也導致冰川變薄,甚至是完全融化,這讓過去是冰川一部分的地區現在已經被一片土窪所取代,而每年夏天這些土窪都會被洪水填滿。據市政府官員報道,七月非常潮濕,降雨量大約是平常的兩倍,而阿拉斯加州一處冰川大壩於8月1日漲滿湖水,最終潰堤,當地官員也於8月5日警告居民可能需要撤離。在冰川大壩潰堤之後,湖泊的水位下降了400多英尺,其中在8月5日到8月6日24小時內下降了350多英尺。官員指出,這些水也於6日導致門登霍爾河水位飆升至創紀錄的15.99英尺,比去年房屋倒塌到被侵蝕的河岸並流入水道時的水位高出一英尺多。當地官員指出,有些街道一度積水3到4英尺,甚至可能更多,造成100多棟房屋受損或受到影響,所幸的是並沒有人員受傷,當地政府也開設了緊急避難所,約有40人在那裡過夜。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報告也稱,5日晚間隨著水位上升,朱諾附近的門登霍爾河(Mendenhall River)周圍的大樹倒塌,河岸被侵蝕。該局進一步補充說,6日清晨,門登霍爾湖的水位達到近15英尺(約4.6公尺),這比2016年創下的紀錄高出3英尺(約0.91公尺),也比中度洪水水位高出5英尺(約1.52公尺)。
拉斯維加斯出現49度破紀錄高溫 氣象專家傻眼「怎麼還變高?」
有消息指出,美國拉斯維加斯在7日出現歷史性高溫,華氏溫度達到120度(攝氏49度),如此高溫打破了過往紀錄。在7日上午,哈里·里德國際機場(Harry Reid International Airport)的最低溫為華氏88度(攝氏31.1度),但是在上午8點35分時,華氏溫度就達到100度(攝氏37.8度),並在10點45分上升到華氏106度(攝氏41.1度)。根據《review journal》報導指出,氣象局預測拉斯維加斯在7日的最高溫為華式117度(攝氏47.2度),氣溫突破華氏118度(攝氏47.8度)的可能性約為25%。但實際上,拉斯維加斯當天下午13點56分時,溫度就達到華氏117度(攝氏47.2度),並在下午15點38分時達到華氏120度(攝氏49度),打破過往高溫歷史紀錄。拉斯維加斯的最高溫紀錄之前為117度(47.2度C),上一次達到這溫度是在2021年7月10日。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尼克森(Ashley Nickerson)表示,西南氣流與高壓中心靠近的關係,這使得拉斯維加斯溫度持續上升。但尼克森也提到,他原本以為溫度就只是停在華式117度(攝氏47.2度),沒想到最後溫度竟然達到華氏118度(攝氏47.8度),這也讓他直呼「溫度怎麼還變高?」尼克森也提到,面對如此高溫,有氣象局工作人員在南迪凱特大道(South Decatur)的辦公室停車場舉行「無烤箱烘焙比賽」,當時外面溫度為華氏115度(攝氏46.1度),車內儀表板上溫度則是達到華氏215度(攝氏101.7度)。國家氣象局氣象學家梅爾策(Sam Meltzer)表示,目前估計8日的氣溫會略為下降,但在9日有可能又會出現華氏117度(攝氏47.2度)的高溫。梅爾策強調,拉斯維加斯居民應該知道這些是極端高溫,建議人們在室內開空調,並保持水分。痙攣、疲勞和中暑是高溫狀況的主要表現,需要不同的方法來治療。降溫站在白天開放,至少到週三。而高溫除了襲擊拉斯維加斯之外,加州死亡谷(Death Valley)也在7日出現華氏128度(攝氏53.3度)的高溫。而加州的高溫也導致1人死亡,1人因熱衰竭而住院治療。報導中也提到,拉斯維加斯的高溫也影響了交通,拉斯維加斯機場有140架次航班延誤,13架次取消。NV Energy的停電網站顯示,7日下午16點20分時發生了7次停電,影響142名用戶。
反常「氣象海嘯」襲擊度假小島 海水狂灌遊客驚逃畫面曝
西班牙度假勝地梅諾卡島(Menorca)19日遭遇反常「氣象海嘯」(Meteotsunami)襲擊,海水突然化為海嘯,沖向海灘並淹沒躺椅、陽傘,所幸現場遊客及時逃生,而海嘯衝擊海灘的畫面也在社群瘋傳。西班牙國家氣象局(AEMET)表示,該國境內近期遭遇至少5次91公分高的氣象海嘯,其中巴利亞利群島(Balearic Islands)的馬約卡島(Mallorca)、梅諾卡島,先後在18日、19日發生氣象海嘯。海嘯迅速淹沒海岸。(圖/翻攝自推特)梅諾卡島休達德亞港(Ciutadella)在馬約卡島遇襲24小時內,同樣因海平面急遽上升,整座沙灘被迅速淹沒,遊客及民眾紛紛驚險逃生,有的人只來得及帶走隨身物品,祈禱其他財物沒隨著潮水被帶離海岸。馬約卡島18日晚間先遭遇氣象海嘯攻擊。(圖/翻攝自推特)氣象海嘯為反常的天氣現象,與地質運動引發的一般海嘯不同,氣象海嘯來自氣壓快速變化造成水體發生位移,並因普勞德曼共振效應,讓水體在極短時間內明顯上升或下降,之後恢復正常。馬約卡島18日晚間先遭遇氣象海嘯攻擊。(圖/翻攝自推特)儘管氣象海嘯的影響範圍不及地震海嘯,但全球各地都有可能發生氣象海嘯,且因驗證相對困難,氣象海嘯的真實發生次數,被認為遠低於正式紀錄的數量,其中1978年發生於克羅埃西亞的氣象海嘯,有將近6公尺高;美國芝加哥1954年的氣象海嘯,更造成7人死亡。
美國熱浪今年恐再創紀錄! 多州機構呼籲聯邦政府:將極端高溫、野火列為「重大災害」
非營利性會員組織「生物多樣性中心」(Center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指出,由多州環境、勞工和衛生團體組成的聯盟,於美東時間17日敦促美國聯邦政府的行政部門防災減災機構「聯邦緊急事務管理局」(FEMA)為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提供重要的救災資金,但這2種情況目前均不被FEMA視為重大災害。生物多樣性中心能源司法主任兼高級律師Jean Su表示:「目前迫切需要FEMA將不斷加劇的熱浪和野火災害視為主要的氣候災難。現在是FEMA應對氣候緊急情況的時候了!這意味著為地方政府提供關鍵資金,以建立強大且有彈性的解決方案,例如社區太陽能和儲存、冷卻中心和空氣過濾等,這些都是我們保護工人和弱勢社區免受氣候緊急情況破壞的關鍵方式。」報導指出,科學家認為2023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並預計2024年將出現更嚴重的熱浪。美國各地初夏氣溫已經打破歷史紀錄,且6月的酷暑影響了西部及中南部地區,拉斯維加斯氣溫高達43.89°C,德州阿馬里洛(Amarillo)氣溫也上看39.44°C。達拉斯工人保護組織代表西德(Margarita Del Cid)指出:「氣候危機加劇,使德州勞工成為高危險族群,且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的負面影響對所有德州人構成越來越大的威脅,無論其社經地位。然而,大多數是移民或拉丁裔的臨時工特別容易受到高溫曝曬的影響。在德州,每3天就有1名建築工人死亡,而造成這些死亡的主要因素就是炎熱,無論是中暑、體溫過高,或是長期曝曬導致的視力退化等健康問題。」美國野火蔓延,造成許多人命傷亡與財損。(圖/達志/美聯社)西德續稱,包括拉丁裔在內的有色人種社區通常居住在更容易受到野火災害影響的地區,這可能引發一些足以危及生命的疾病,如氣喘、支氣管炎,甚至影響大腦功能。因此若有將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定調為重大災難的聯邦標準,就能為這些脆弱社區和地區提供資源及支持。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WS)的數據顯示,極端高溫是美國天氣災害中的頭號殺手,導致的死亡人數比颶風、洪水和龍捲風的總和還要多。2023年,光是亞利桑那州馬里科帕郡(Maricopa County)就有近650人死於極端高溫災害,比2022年增加了52%。與此同時,隨著野火的頻率和強度不斷增強,許多地區正面臨更嚴重的空氣汙染。對此,美國產業工會聯合會(CIO)主席舒勒(Liz Shuler)也提醒,「2023年是有史以來最熱的1年,但今年又有許多地區打破了新的高溫記錄,因此顯而易見的,勞工保護措施根本跟不上氣候危機的升級程度。 太多勞工平時暴露在高溫和野火空汙的工作環境下,且沒有採取足夠的安全措施。我們不僅需要制定強而有力的勞工保護標準,以應對環境變遷和加劇的氣候災害,還需要聯邦政府立即採取行動釋放資源。CIO呼籲FEMA根據《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Robert T. Stafford Disaster Relief and Emergency Assistance Act)迅速將高溫和野火列為「重大災害」,以確保勞工及脆弱社區,擁有所需資源來應對氣候變遷的威脅。」據悉,《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授權FEMA根據州、地方官員的請求,宣布發生重大災難,並釋放救災資金。例如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FEMA就曾迅速採取行動,透過《斯塔福德災難與緊急援助法》來應對新冠疫情。然而,FEMA至今拒絕將極端高溫和野火災害視為《斯塔福德法案》規定的「重大災難」。亞利桑那州公共衛生協會(AZ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執行董事亨布爾(Will Humble)也呼籲:「氣候變遷正在加劇亞利桑那州的野火和高溫災害,這類問題已在去年導致數百人死亡,雖然州政府和地方社區一直在應對這些威脅,但還遠遠不夠。將高溫和野火加入到FEMA已經宣布的災害清單中,將有助於亞利桑那州社區更好地應對這些日益常見的氣候威脅。」
美國中部「龍捲風、強風暴」肆虐! 釀多州15死、近50萬戶停電
龍捲風和強風暴席捲美國中部地區,導致許多建築遭到摧毀,多州近50萬戶停電,截至美東時間26日,已造成至少15人死亡,包括德州北部7死、阿肯色州5死、奧克拉荷馬州2死、肯塔基州1死。據BBC的報導,德州庫克郡(Cooke County)警長薩平頓(Ray Sappington)指出,7名死亡人數中,包含1名2歲及5歲的兒童,以及同1家庭的3名成員。德州庫克郡城市「瓦利維尤」是最嚴重災區之一。庫克郡城市「瓦利維尤」(Valley View)的治安官則表示,該地區是遭受強大龍捲風襲擊的最嚴重災區之一,「破壞力相當驚人!」包括1座加油站和休息站幾乎全毀,建築物的殘骸散落在毀損的汽車上。此外,龍捲風還掀翻卡車,癱瘓了德州第3大城市達拉斯(Dallas)附近的1條高速公路,更導致整個地區數萬人停電。住在德州北部1座移動房屋(Mobile home)公園的民眾索爾蒂西亞克(Frank Soltysiak)也感嘆,他的家在暴風雨肆虐後遭到徹底摧毀,「2分鐘內,一切都消失了。」愛荷華州格林菲爾德也遭到重創。對此,德州副州長派屈克(Dan Patrick)強調,該州的緊急應變單位已開啟應對龍捲風的程序。他也在提及遇難者時表達哀悼,「家屬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據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的報告指出,截至當地時間26日下午,風暴系統已開始東移,並示警沿途可能出現強風和冰雹。另據United States Power Outage Map的資料顯示,從德州到堪薩斯州、密蘇里州、阿肯色州、田納西州和肯塔基州,已有約47萬戶停電。氣象預報員還稱2024年夏天,將是「非比尋常」的大西洋颶風季節,預計將從下個月開始。
越南水庫200噸魚群暴斃 死因疑和「這原因」有關
東南亞許多地區遭到熱浪侵襲,多國傳出高溫警報,不少學校被迫提早放學、用電量飆升,就連越南中部和南部也都出現炙熱高溫,當地一座水庫因炎熱天氣、水庫管理不善導致數十萬條魚暴斃,總重達200噸,魚屍也將水庫整個覆蓋,當地居民不堪臭味薰到叫苦連天。越南南部跟中部也慘遭熱浪肆虐,4月30日解放南方統一日,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飆到攝氏44度。(圖/達志/美聯社)居民徒步涉水或划著小船,放眼望去只見一大片暴斃的水中生物幾乎完全遮蔽水面。根據越南媒體報導,越南南部同奈省的宋梅水庫(Song May reservoir),總面積達300公頃,發生逾200噸魚群暴斃。居民抱怨,「由於臭氣沖天,過去10天來,我們的生活全都被打亂」。由於近幾周來越南都沒有降雨,再加上熱浪持續,水庫水位過低,水中生物無法生存,水庫管理部門曾試圖放出水庫存水,來搶救下游農作物,也想辦法清除水庫底部淤泥,讓魚有更多空間和水,然而這些方法似乎未奏效,不久後水庫裡的魚類紛紛死亡。據了解,這座水庫是同奈省壯奔縣和永久縣(Vinh Cuu)的灌溉水源。針對這起魚群大量死亡的情況,當地民眾普遍認為是因為熱浪高溫,加上官方管理不善,才是造成魚群死亡的主因,而越南官方正著手調查,並加速打撈暴斃魚群。雖然才剛進入5月,但東南亞許多國家已遭熱浪侵襲,像是菲律賓和泰國部分地區氣溫飆破50度,柬埔寨最高溫也達到40度,包括越南南部跟中部也慘遭熱浪肆虐,4月30日解放南方統一日,部分地區氣溫甚至飆到攝氏44度,據越南國家氣象局指出,預計要到5月第一個禮拜後氣溫才有望下降。越南南部一座水庫因炎熱天氣、水庫管理不善導致數十萬條魚暴斃。(圖/翻攝自X)
美中遭百起龍捲風襲擊 至少4死100傷
美國中部奧克拉荷馬州近日被龍捲風襲擊,至少4死100傷。國家氣象局稱,過去兩天共收到近120起龍捲風報告。當局說,12個縣已宣布緊急狀態。薩爾弗市慘況。據KOCO報導,截至27日止,龍捲風襲擊奧克拉荷馬州,釀至少4死,而其中一名死者是4個月大嬰兒。俄克拉荷馬州緊急管理部門說,龍捲風造成100人傷。KOCO 5首席氣象學家雷恩(Damon Lane)表示,27日有27場龍捲風襲擊俄克拉荷馬州,預計這一數字還會增加。州長斯蒂特(Kevin Stitt)已發布行政命令,宣布12個縣進入緊急狀態。據國家氣象局稱,過去兩天共收到近120起龍捲風報告。據ABC New報導,奧克拉荷馬州諾曼市國家氣象局指出,硫磺和瑪麗埃塔地區,都有EF3級龍捲風(每小時風速220至268公里,可以吹走房屋),而惡劣的天氣持續3天,德克薩斯、路易斯安那等州,超過2200萬人受威脅。硫磺鎮有些企業受龍捲風影響,屋頂倒塌、窗戶破碎,市中心也有車被吹翻,一名老闆表示,「我從來沒想到它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害」,而她又沒有保險,現在不知道要怎麼重建。不僅如此,南部平原和奧沙克還有洪水警戒,涵蓋七個州的部分地區,官員呼籲民眾避開洪水淹沒的道路,27日晚間至28日上午,發布了山洪預警。
反聖嬰現象這時間點「發生率破8成」 專家:颱風生成數量少…但較靠近台灣
美國國家氣象局(National Weather Service,NWS)氣象預報中心(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4月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聖嬰現象的訊號已接近尾聲。對此,氣象專家林得恩也表示,反聖嬰現象將再度接手,預測評估今年6至8月形成的機率再提升為60%,9至11月發生的可能性也從原先的77%再提升至82%,並提出幾點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台灣大學大氣科學博士林得恩今(22日)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4月研究指出,聖嬰現象的訊號已近尾聲,非常有可能會在今年的4至6月轉為中性狀態,而發生的機率超過80%。林得恩續稱,反聖嬰現象隨後將再度接手,預測評估今年6至8月形成的機率再提升為60%,9至11月發生的可能性也從原先的77%再提升至82%,「整體來看,反聖嬰肇生的機率愈來愈大。」他也說明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臺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也會增多,冬天到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另一方面,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
暴風雪嚴重肆虐「積雪達2.2公尺」 加州州際公路被迫關閉
美國加州內華達山脈(Sierra Nevada)1日起遭遇嚴重的暴風雪襲擊,這讓當地產生大量積雪,截至3日為止,加州內華達山脈多數區域都有明顯積雪,甚至有地區的積雪達到2.2公尺。也由於積雪阻礙交通的關係,加州80號州際公路(Interstate 80)部分路段被迫封閉。(圖/達志/美聯社)根據《kqed》報導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表示,這場暴風雪會在3日減弱,但隨後而來的,部分地區會開始下雨,而有些地區則會再次出現大規模的降雪。雷諾國家氣象局的氣象學家柯林斯表示,在這星期,還會有數波降雪的機率。根據國家氣象局的數據,Sugar Bowl在72小時內降下7.25英尺(2.2公尺)的雪,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中央內華達雪實驗室降雪也達到5.3英尺(1.6公尺)之多。(圖/達志/美聯社)也因為暴風雪的關係,加州當地有2.2萬住戶面臨到停電的情況,截至3日上午為止,太平洋煤氣與電力公司已經恢復了多數電力,但有約7000住戶仍然無電可用。除了無電可用以外,暴風雪的襲擊導致美地國家公園(Yosemite National Park)被迫關閉。加州當地連接柯法克斯(Colfax)和內華達州的80號州際公路,也因為暴風雪影響能見度的關係,部分路段被迫關閉。(圖/達志/美聯社)
反聖嬰下半年恐反撲 氣象專家曝影響:夏天降雨會減少
聖嬰現象的訊號近期雖然已接近尾聲,但氣象專家林得恩指出,今年下半年反聖嬰有再反撲的跡象,反聖嬰現象發生時,當年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東北部及東半部雨量增多;另一方面,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臺灣。氣象專家林得恩今(16日)清晨在臉書粉專《林老師氣象站》發文指出,美國國家氣象局氣象預報中心本月研究指出,根據目前最新氣候預報模式模擬結果,聖嬰現象的訊號已接近尾聲,很可能在今年4至6月轉為中性狀態;隨後反聖嬰現象將再度接手,預測今年6至8月形成的機率為55%,9至11月發生的可能性再提升到77%。至於反聖嬰現象對台灣天氣的可能影響為何?林得恩說明,根據過去歷史事件的統計分析,反聖嬰現象肇生時,當年台灣夏天及隔年春雨的降雨量都會減少,秋季在東北部及東部的降雨量會增多,隔年春季氣溫會比較低,「另一方面,西北太平洋颱風生成數量會減少,但一旦生成後,通常都會比較靠近台灣。」
豪大雨引發洪水襲南加!房屋、街道慘被淹沒 數百人緊急獲救
破紀錄的豪大雨於近日席捲了美國加州和德州,引發嚴重洪水,其中聖地牙哥部分地區在不到3小時內降雨量接近4英寸,幾乎是該地區當月平均降雨量的2倍,災情可以說是非常慘重,包括房屋、街道都被洪水淹沒,且還有大片地區斷電,消防人員緊急救出數百人。汽車被洪水淹沒。(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加州和德州於22日收到洪水警報,其中加州的聖地牙哥災情最為慘重,不只樹木倒塌,洪水還淹沒了房屋、街道,許多汽車也被洪水沖走,導致汽車都堆積在一起。車也被洪水沖走後,都堆積在一起。(圖/達志/美聯社)國家氣象局局長奧斯旺特(Casey Oswant)表示,聖地牙哥部分地區在不到3小時內降雨量接近4英寸,幾乎是該地區當月平均降雨量的2倍。美國國家氣象局也表示,聖地牙哥河(The San Diego River)正在氾濫,並警告當地民眾切勿靠近,但稍晚市消防局則指出,已從河中救出至少24人。聖地牙哥的民眾正在清除洪水帶來的淤泥。(圖/達志/美聯社)對此,聖地牙哥市長格洛麗亞(Todd Gloria)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該市也設立了避難所來安置流離失所的居民。而舊金山也同樣遭遇洪水襲擊,由於可能出現土石流,洛縣緊急管理辦公室對托潘加峽谷大道(Topanga Canyon Boulevard)沿線地區發布了疏散警告,該警告持續到23日上午。此外,休士頓、達拉斯及德州北部和東部的多個地區也遭遇強降雨。據國家氣象局稱,預計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州和墨西哥灣沿岸的部分地區從23至25日將出現強陣雨和雷暴,部分地區到24日降雨量將達4英寸至8英寸。
北極風暴冰凍北美 蒙大拿州氣溫直逼零下26度
由於北極風暴席捲美國的關係,美國北部各州目前出現歷史性超低溫,北洛磯山脈到堪薩斯州北部,以及愛荷華州當地的氣溫已經下降到零下,而蒙大拿州與北達科他州的氣溫甚至逼近零下26度。根據《美聯社》報導指出,馬裡蘭州大學公園市國家氣象局的氣象學者泰勒表示,由於北極風暴向南向東穿越美國,全美約有1.5萬民眾收到了嚴寒警告。14日上午,蒙大拿州北部和東北部的溫度降至華氏零下20度(攝氏零下6.7度)到華氏零下40度(攝氏零下40度)。蒙大拿州薩科市的溫度降至華氏零下51度(攝氏零下26度)。泰勒表示,零下的低溫還達到了堪薩斯州、密蘇里州、伊利諾州和印第安納州的部分地區。(圖/達志/美聯社)而也因為風暴的關係,15日晚間,約有11.4萬戶居民與企業發生停電,其中大部分是發生在俄勒岡州。波特蘭通用電器也提出聲明,表示15日的強風與16日的風暴威脅,會讓恢復電力的工作遭到推遲。。如此天寒地凍的溫度,也讓波特蘭當地出現4人死亡,有2人疑似是因為體溫過低而過世,另外有一人是因為路樹倒塌在房子內而喪命,另外則是有一名婦人在取暖時引發火災,結果慘死祝融手中。密爾瓦基地區也出現3名流浪漢死亡的消息,12日有一名64歲男子被發現陳屍橋下,13日有一名69歲男子被發現陳屍座車中,15日有一名40歲男子被發現陳屍在鐵軌旁,三人的死因均是疑似體溫過低所致。(圖/達志/美聯社)
猛烈冬季風暴襲美「恐跌破負45度」!愛達荷州雪崩釀1死 逾7000架航班受影響
冬季風暴侵襲美國中西部,部分地區氣溫將驟降至攝氏零下45度,愛達荷州(State of Idaho)迎來猛烈的暴風雪,雪崩釀1人不幸罹難,惡劣氣候導致空中交通大亂,全美超過7000架航班被迫取消或延誤。綜合《CNN》、《紐約時報》等外媒報導,一場大規模冬季風暴正在席捲美國,多地遭到暴雪與寒風襲擊,美國國家氣象局(NWS)周六(13日)針對4000萬人發布惡劣天氣警告,示警未來幾天將迎來凍雨及降雪,多地處於嚴寒氣候。冬季風暴侵襲美國中西部,多地迎來寒風及暴雪,導致大規模停電、空中交通大打結。(圖/達志/美聯社)惡劣天候持續肆虐美國,愛達荷州肖肖尼縣(Shoshone County)一處偏遠地區發生雪崩後,當局獲報有3名男性滑雪客遭到大雪活埋,救難人員緊急出動展開搜救,其中2名男子順利被救出,另外1人則證實死亡。根據電力供應追蹤網站PowerOutage.us統計,截至周六下午,多州約有35萬戶面臨大停電,其中最嚴重的地區發生在密西根州(Michigan),另外威斯康辛州(wisconsin)、奧勒岡州(Oregon)、紐約州(New York)及佛蒙特州(Vermont)也出現大規模斷電。空中交通大打結,根據世界航班追蹤網站FlightAware顯示,全美截至周六下午,共有超過1300架航班被迫取消,超過5700架航班延誤,包括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ORD)、底特律都會韋恩縣機場(DTW)、丹佛國際機場(DEN)和布法羅尼亞加拉國際機場(BUF)均已停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