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博物館
」 捷克 故宮 愛爾蘭 木乃伊 英國蔡英文結束捷克訪問行程 下一站法國巴黎
前總統蔡英文今天結束訪問捷克行程;蔡英文表示,即將啟程前往下一站,為台灣的民主繼續打拚。而蔡英文下一站將是法國巴黎。蔡英文今在臉書表示,謝謝捷克溫暖的接待,謝謝給她支持的台灣人。她說,這次來訪捷克,也到了布拉格城堡、查理大橋、布拉格國家博物館、布拉格廣場等地參訪。這些地點,在她從事國際談判的期間,都曾經來過。如今再次舊地重遊,雖然身份改變了,但是美景依舊,看了令人感動。蔡英文說,在這些知名景點中,除了能夠深刻了解捷克的歷史文化發展之外,也遇到了不少來自台灣的旅客,給她熱情的支持。一聲「台灣加油」,讓整個訪團感受到無比的能量,繼續為台灣努力,連結更多的國際夥伴。蔡英文說,體驗了歐洲的景色,她也見了許多老朋友、好朋友,結交了許多新朋友,就像她昨天在論壇所說,我也要邀請歐洲的朋友,有一天也能來台灣,認識可愛的人民、品嘗美味的食物。
大陸掀「博物館熱」!暑期吸近3億人次 一票難求多已取消預約制
中新網報導,中國大陸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劉洋25日針對近兩年「博物館熱」持續升溫,衍生「預約難」和「一票難求」現象回應,據統計,今年暑假以來,大陸6833家博物館,除了熱門博物館外,大多數都已取消預約機制。劉洋指出,截至今年8月底,大陸正式備案註冊的6833家博物館,已接待觀眾達9.4億人次,光是暑期兩個月就達到2.99億人次,其中江蘇、山東、北京、浙江、陝西、廣東等6省市突破1500萬人次。像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都成公眾旅遊首選目的地。上個月,在內蒙古呼和浩特舉辦了第十屆博物館及相關產品和技術博覽會,短短4天,觀眾量就突破了35萬人次。上海博物館舉辦古埃及文明大展,自7月19日正式開展以來,觀眾已達58萬人次,基本上每天有1萬人次。劉洋表示,今後會從幾個方面不斷加強和改進工作:首先,要擴大優質文化的供給能力。「博物館熱」背後是博物館「冷熱不均」問題,如何讓博物館熱得均衡,是首先要面對的問題,會繼續統籌不同類別博物館發展。今年上半年,公布了新一批央地共建重點博物館名單,對這些大館,會引導其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通過大館帶小館,巡展、借展、聯合辦展等方式,把優質的文化資源直接送到基層。同時,也會開展中小博物館提升計畫,指導4000多家中小博物館特色化、差異化發展,提供更多選擇。其次,繼續優化開放服務。今年7月1日,暑期開始,印發關於做好暑期博物館開放服務工作的通知,不搞一刀切,要求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實施預約機制。據統計,大陸全國6833家博物館,除了一些熱門博物館外,大多數都取消了預約機制。因為工作需要,或因各地情況不同,繼續保留預約機制的也都進一步優化,比如保留人工售票視窗、電話預約等形式。現在大陸全國1662家一二三級博物館中,有近1200家都有延時服務,延長了博物館的開放時間。針對「黃牛」搶票、社會講解亂象,近期與大陸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專題磋商,像北京等地也專門開展打擊「黃牛」專項整治行動。接下來,還會繼續聚焦預約參觀、講解服務等熱點問題加強規範引導,確保群眾基本公共文化權益。再次,積極拓展服務形式,打造公眾「身邊的博物館」。會利用一些新的技術、新的手段,發展「雲展覽」「雲教育」「雲直播」,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策展新模式。
故宮翠玉白菜明年要出國了 洪孟楷曝此次「出訪捷克」重點
國立故宮博物院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繼2014年時首次出展到東京,睽違11年將在明年再次出國。出訪捷克的國民黨立委洪孟楷表示,明年九月將會有百件文物前往展覽,其中包括國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也將首度到歐洲借展,他也說,此次出訪捷克,有個重點就是拜訪捷克國家博物館。洪孟楷於臉書表示,「翠玉白菜出國都是大事,細心保護、用力宣傳,讓更多人看到,好嗎?」「這是我們2025年的年度大展!」捷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布魯赫(Petr Bruha)笑著回答。洪孟楷說,本次出訪捷克,有個重點就是拜訪捷克國家博物館,因為故宮博物院與捷克國家博物館簽訂借展事宜,明年九月將會有百件文物前往展覽,其中包括國人最熟悉的翠玉白菜也將首度到歐洲借展。在上週也才兩院正式完成簽約,因此帶著期待跟關心的心情,特別來確認明年的展場動線以及聽取簡報。洪孟楷提及,在代理館長馬丁謝克拉(Martin Sekera)跟副館長的細心解說,讓他們更看見捷克官方在對待故宮文物重視及細心,館長他們分享,「國家博物館每年都會有一個重點大展,而2025年的年度大展就是九月份的故宮博物院百件文物展」;明年也是故宮建院百年紀念,格外具有歷史的意義。洪孟楷接著說,也知道這段時間,故宮官方專業策展人士,也會往返確認交流,還有一年多的時間,相信官方都會做好最妥善安排。故宮的文物,就是歷史的見證,也是屬於人類的無價珍寶,期待明年的展覽,讓更多歐洲的好朋友見識到東方藝文之美,讓文化展現零隔閡的國際交流。國立故宮博物院日前表示,12日與捷克國家博物館,舉行展覽合作協議簽署儀式,宣布明年9月至12月故宮文物將首度赴捷克國家博物館展出,展覽名為「故宮文物百選及其故事(100 objects, 100stories: treasures from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精選〈清 翠玉白菜〉、〈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等約百餘件故宮珍品,展覽也將搭配數位展件,以嶄新科技的視野,引領觀眾從不同面向探索文物內涵,為臺捷友好關係再添里程碑。
翠玉白菜明年9月赴捷克展覽 捷國會力邀韓國瑜江啟臣親揭幕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國寶翠玉白菜明年又要出國訪問了。故宮博物院與捷克國家博物館合作舉辦的「故宮百品的故事」特展,明年九月將在布拉格展出,捷克眾議院為確保我國文物展出安全,在7分鐘內通過「國家文物保護法」修正案,確保故宮國寶出國的安全,而且會「完壁」回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由立法院副院長江啟臣率領的「中華民國與捷克暨奧地利國會友好聯誼會」及「中華民國與西班牙國會議員友好協會」,目前正在歐洲進行國會外交,首站拜會捷克眾議院副議長克瓦洛娃(VEra Kovarova)、並和眾議員們交流。克瓦洛娃向江啟臣提及捷克眾議院不分黨派的支持台灣,連總統、參議院也都支持,她也特別提到,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國寶,明年將到捷克展出一事,當場邀請立法院長韓國瑜、副院長江啟臣明年到捷克,共同出席「故宮百品的故事」開幕儀式,為臺捷友好情誼共譜歷史新頁。江啟臣則表示,捷克是臺灣最重要的歐洲友人,不只是民主夥伴,也在教育、文化、科技、經濟有實質交流,包括今年是臺北直飛布拉格滿週年,另有國科會每年補助與捷克的研究人員交流計畫,並成立IC設計基地,拓展雙方的合作領域。此行陪同江啟臣出訪捷克的立委還包括「中華民國與捷克暨奧地利國會友好聯誼會」會長萬美玲、「中華民國與西班牙國會議員友好協會」會長呂玉玲,及洪孟楷、柯志恩、王育敏、民眾黨林憶君等立委,訪問團除與捷克眾議員交流,還參訪捷克國家博物館、查理大學及國科會 IC 設計海外訓練中心。江啟臣指出,立院外交訪問團,第一個正式官方拜會行程就到捷克眾議院,這也是臺捷友好合作聲明生效以來,雙邊國會副議長層級的首次交流,象徵中華民國立法院與捷克眾議院的誠摯友誼。他說,捷克近年來為了臺灣開啟了歐洲的大門,兩國共享民主、自由、人權及法治的普世價值,面對複雜國際情勢與地緣政治風險,兩國堅守民主陣線,合力維護民主自由理念,確保人民安居樂業。江啟臣同時表示,臺捷近年來在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簽署多項合作備忘錄,去年6月捷克眾議院通過支持臺灣參與國際組織等決議,與臺建立友好關係,明確拒絕任何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之行徑,譴責使用武力或威脅行為,用具體行動挺臺灣,更深化彼此的民主夥伴關係。江啟臣還說,他非常期待臺捷互相投資皆能再創佳績,也盼捷方能夠協助駐捷克代表處,向捷克政府爭取,將臺灣納入「非歐盟國家享免工作許可證」待遇,以方便兩國人才往來,促進雙邊實質交流。捷克眾議院長艾達莫娃(Marketa Pekarova Adamova)去年曾率超過160人組成的訪問團抵臺,並與立法院簽署國會友好合作聲明,雙方互助合作,並籌組國會代表團進行互訪,展現捷克國會對台灣堅定支持及友誼。
建築工褻瀆千年遺骸引撻伐 博物館揭沉痛歷史:過去不能被遺忘
愛爾蘭都柏林郊區巴利弗莫特(Ballyfermot)一處工地,日前挖出擁有千年歷史的人類遺骸,卻有名工人對遺骨做出不敬行為,掀起網友、議員乃至國家博物館強烈撻伐,警方也證實將介入調查。據《每日星報》報導,這段嘲弄千年遺骸的影片最早出現在「閱後即焚」的社交平台Snapchat,但仍被流出到推特(X)並引發瘋傳。據信為工人的男子用手指戳弄頭骨,還搖晃牙齒,毫無人文素養的行為瞬間引發各界撻伐。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發文抨擊,表示該館與國家古蹟局都知悉這段干擾遺骸的影片,並和現場考古學家、蘇查納警察局(An Garda Siochana)討論此事。當地議員諾圖恩(Hazel De Nortúin)也以「無法接受」形容這起事件,表示在各界努力保存可追溯到西元600年的非天主教墓葬,卻有人去搖晃骨骸牙齒,「大家一起保護愛爾蘭文化好嗎」?據悉,該墓地於去年的新飯店建築工程被挖出,目前共發現100具遺骸,年代跨越西元7世紀至11世紀,相關發現經由考古學家發掘、分析後,交由愛爾蘭國家古蹟局保管。愛爾蘭國家博物館也呼籲網友別再轉傳、分享影片,並指該發現位於當地修道院附近,是重要的考古測試一部份,「巴利弗莫特沒有太多考古證據,因為都被這幾十年來的開發破壞了,這發現對居民非常重要,可以瞭解他們自己的歷史」。
都柏林教堂遭人縱火 地下800年木乃伊經「水深火熱」恐難復原
位於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聖米佔教堂」(St. Michan's Church),是當地最古老的幾座教堂之一,內部的地下墓穴以葬有多具中世紀木乃伊遺骸聞名。然而該教堂在11日下午遭人縱火,當地警消為了撲滅火勢,不得不放水灌救,保存在教堂地下的5具木乃伊因此浸水受損,恐怕難以復原,所幸無人傷亡。據《BBC》報導,這起縱火事件發生在11日下午16時30分左右,一名男子在聖米佔教堂內縱火,隨即被愛爾蘭警方逮捕。消防隊雖然趕到並撲滅了火勢,不過教堂牧師告訴到場的媒體,有五具遺骸在火災中已經受損。都柏林副主教兼聖米佔教堂牧師皮爾波特(David Pierpoint)表示,這起事件對於都柏林與當地歷史的破壞都是「災難性」的,當地教區的營運多方仰賴於賴於遊客參訪地下室內文物帶來的收入,這場事件後,未來教區的收入可能會銳減。皮爾波特沮喪表示,他打算聯繫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看看專家們能否搶救回一些什麼,但他對此不會抱太大的指望,「我們非常確定它們已經被摧毀,而且無法修復。」愛爾蘭聖公會大主教傑克森(Michael Jackson)則表示,這場災難是幾代人都難以挽回的損失,過去曾有許多都柏林市民、學校團體以及國際觀光客來此瞻仰十字軍東征的戰士們的遺體,然而現在他們再也沒有機會了。都柏林的聖米佔教堂據稱首度建於西元1095年,是當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之後雖然在歷史變遷中一度毀損,不過1680年在此重新修起如今的聖米佔教堂,並在1725年、1767與1825年進行過翻修。教堂的地下墓穴中,葬有許多木乃伊遺骸,其中包含了十字軍東征期間的騎士、知名歷史人物與17至19世紀間許多都柏林有力家族的人士。這次受損的5具木乃伊中,就包含一具可追溯到800年前十字軍東征時間的戰士遺骸;而另外4具木乃伊也有400多年的歷史。過去,聖米佔教堂在2019年曾遭人闖入,當時被偷走了一顆教堂地下墓穴中保存的十字軍骨骸頭骨,所幸後來已被尋回。
接見捷克參議院訪團 卓榮泰:期待未來先進晶片合作
行政院長卓榮泰12日接見捷克參議院首席副參議長德拉霍斯(Jiří Drahoš)訪團一行時表示,捷克長期支持臺灣國際參與,疫情期間捐贈3萬劑疫苗給臺灣,為臺灣人民帶來溫暖。此外,自2016年開始,臺捷雙方共簽署超過20份合作瞭解備忘錄,即將成立的「台北捷克中心」,更展現雙方深化互動的友誼,期待未來臺捷雙方在先進晶片研究及供應鏈韌性有更全面性的合作,讓雙方人民和產業共同受惠,也期盼民主夥伴更團結互助,以因應經濟波動和地緣政治挑戰。卓榮泰致詞表示,14日預計成立「台北捷克中心」,都在在展現雙方政府與人民深厚的友誼;此次訪團成員對於臺灣均不陌生,首席副參議長德拉霍斯及貿工部總司長歐榷克(Petr Očko)均為第4次訪臺;參議院第一副議長辦公室主任梅斯普利茨(Martin Mejstřík)為第3次訪臺;科技次長哈利科娃(Jana Havlíková)和國家博物館館長盧卡其(Michal Lukeš)均為第2次訪臺。院長也希望首度來臺的國家文物研究所所長戈里茲奇科娃(Naděžda Goryczková)及參議院禮賓處官員克福爾托娃(Dominika Kefurtová),能在此行愛上臺灣。卓榮泰說,臺捷雙方自2016年開始,簽署超過20份合作瞭解備忘錄,涵蓋科技、教育、文化及經貿等各方面。2022年,雙方簽署「臺捷半導體科技合作備忘錄」、「臺捷教育合作備忘錄」,並正推動5年期的「臺捷民主夥伴供應鏈韌性及能力建構合作計畫」;去年我國政治大學與布拉格查理大學(Charles University)合作成立的「半導體供應鏈韌性中心」揭牌;今年9月臺灣第一座IC設計海外訓練基地,也即將在捷克首都布拉格正式營運。卓院長說,他也很高興捷克國家博物館與我國故宮博物院已簽署展覽意向書,這是慶祝明年臺灣故宮100週年院慶,最好的禮物之一,去年臺北-布拉格直飛航線正式啟動,迴響非常熱烈,雙方不僅在疫後觀光有良好成效,產業互動持續成長,雙方人民也愈來愈肯定彼此是理念價值相近,且能互利互惠的國際盟友。德拉霍斯致詞時表示,捷克與臺灣雖然地理距離遙遠,但卻共享自由、民主與人權保護等理念價值,捷克參議院日前以壓倒性票數通過決議案,支持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同時該國也採取具體措施支持臺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德拉霍斯特別提到,捷克與臺灣最重要且密切合作的兩大領域,首先是雙方都支持烏克蘭,雙方共同合作計畫已改善烏克蘭東部數以十萬計烏國人民的生活,期盼雙方持續深化支援烏克蘭的合作。其次,則是在科學領域的合作,他於2022年9月訪問臺灣時,即為捷臺民主夥伴供應鏈韌性及能力建構合作計畫打下重要基礎,而捷克已做好成為全球半導體生態系統中重要一環的準備,特別是與在中歐投資的台積電進行連結。
將見賴清德拚晶片合作 捷克副議長率團訪台
外交部發言人劉永健10日表示,捷克參議院首席副議長德拉霍斯(Jiří Drahoš)率領參訪團19人,10至15日率團訪台共6天,此行主要目的是推動台灣與捷克「晶片合作」,也有望拜會正副總統賴清德與蕭美琴。據了解,德拉霍斯率團訪台6天中,成員橫跨捷克內閣科技、經濟與文化部門,包括科技部次長哈利科娃(Jana Havlikova)、貿工部總司長歐榷克(Petr Očko)及捷克國家博物館館長盧卡其(Michal Lukeš)等官員及科技專家學者共19人,預計拜會賴清德、蕭美琴,也將拜會行政院長卓榮泰、立法院長韓國瑜,還會接受外交部長林佳龍款宴,並拜會內閣相關部會,就經貿、科技、教育及文化等重要議題交換意見。外交部歐洲司官員說,德拉霍斯曾任捷克國家科學院院長,自2018年起擔任參議院「教育、科學、文化、人權暨請願委員會」主席,2022年出任參議院首席副議長迄今2年,他長期推動台捷科技領域交流與合作,比方2022年促成台捷半導體科技合作瞭解備忘錄,全面提升雙邊關鍵科技合作、產業鏈結及強化民主供應鏈韌性等交流計畫。劉永健則說,德拉霍斯此行除了將出席捷克半導體商機說明會,也會見證國立故宮博物院與捷克國家博物館簽署「借展合作契約」,還會參與在國立臺灣博物館參展的「捷克城堡與堡邸展」開幕式,進一步也將參訪台灣與捷克「供應鏈韌性中心」相關合作單位。劉永健強調,外交部樂見台捷雙方在共享自由民主價值的基礎上,持續深化雙邊在科技、教育及文化等各項領域的合作,以促進兩方國家發展、造福雙方人民。
博物館醫美2/疑「去中」作祟 立委憂故宮恐步史博館後塵
台北市南海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承載著許多民眾年輕時的記憶,歷經多年整修、重新開館,卻遭建築師及學者批評「自我矮化」,展場宛如縣市文化中心空間。立院教育委員會立委林倩綺因此辦理會勘,邀請學者專家與史博館長、整修工程建築師團隊對話,林倩綺也憂心國父紀念館、故宮和中正紀念堂未來修繕恐步上史博館後塵。 立委林倩綺強調,館方有權決定展出內容,但享譽國際的大博物館常結合「在地民意與記憶」,整修期間資訊也儘量透明化,讓外界瞭解整修進度與內容,畢竟多元、專業監督,才能避免「閉門造車」之憾。此外,國家博物館也甚少為修繕長期全面封館,而會兼採部份整修、部分開館,不致損及國際信任度與教育意義;反觀史博館從107年7月全館封館整修,完工時間長達6年,如今連國父紀念館也全館封閉整修,林倩綺質疑此舉違反國際博物館常軌,更難杜外界「避民意監督」的悠悠眾口,擔憂故宮或中正紀念堂會不會重蹈覆轍。 國民黨智庫教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說,文化部下轄老字號文化館所近期陸續整修,都有奇怪脈絡,先是全館封閉、長期整修,外界很難從旁監督,完工後才赫然發現館藏及內外空間大變,遭疑放棄「典藏品中心主義」,在「去中」陰影揮之不去,國家博物館展出常大同小異,減損國家博物館競爭力。 他舉例,史博館典藏主力原是漢代綠釉陶、唐三彩陶俑等河南出土古文物以及近現代書畫大家作品,整修後常設主展空間卻被新近崛起現代藝術家作品取代,藝術品是空高粱酒瓶、舊泰山八寶粥鐵罐、老式攝影機、以及「大同寶寶」、舊羽毛球等,認同者叫好史博館「朝氣重現」,異議者則直批「時空錯置」,建議上述藝術品應改由台南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並引爆「去中化」激烈論戰,恐降低不想捲入意識型態之爭民眾的觀展意願。 高中時代就讀建中的陳學聖說,爭議焦點的史博館陽台本身其實不特殊,但站在陽台遠眺北市大片荷花及扶疏綠意,就是許多老台北人記憶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閒」寫照。如今三、四樓陽台「無敵美景」已被禁錮,因「新」史博館以舊史博館咖啡廳「是違建」、「開門」不利文物防潮為由,用整面不透光毛玻璃門隔絕展場與陽台,謝絕民眾參觀。陳學聖當面向館長王長華建議,不妨展出防潮疑慮較低的藝術品,兼採防墜新建築工法,但史博館態度極為保留。修繕後的史博館,將三、四樓陽台封閉,許多老台北人盼能開放,重溫昔日站在陽台上鳥瞰植物園的無敵美景。(圖/趙世勳攝)林倩綺認為,史博館剛重新開館,包括軟硬體外界難免意見多,包括現代書畫大家張大千、溥心畬、常玉等大家作品掛在牆上,歷代珍品擠在史博館一隅狹窄空間,「放在C位」的是當代藝術作品;史博館則堅持這些安排是要凸顯當代藝術作品,是為回顧歷史、多元共融、展望未來,但說服力恐怕不足。 此外,史博館聲稱拆掉五樓原庫房改當展場,可以增加館內展示空間,卻將四樓原展場改對外餐廳營業,新庫房也仍無著落,徒增數萬件珍貴典藏品移動頻率及風險,而五樓的「史博館歷史」,只有文字、照片與影像,「充實度、必要性」皆惹議,盼史博館能從善如流參考修正,並藉此次經驗降低國家級文化館所未來類似修繕時的爭議。 史博館表示,史博館完成內部空間整建及外部庭園景觀更新之際,將秉持博物館專業,持續向前走,歡迎各界先進持續給予指教,並尋求社會多元聲音的最大共識。新史博館的空間變得比修繕前寬廣,但是館內展出空間仍引發議論,尤其張大千等藝術巨擘的畫作直接掛牆上,部份藝文界人士也抱怨燈光不符博物館級專業水平。(圖/趙世勳攝)
「我要傷害大谷翔平!」 高尺巨蛋在MLB首爾開幕賽前收到炸彈威脅
根據首爾九老警察署消息,將於20日上午舉行美國職棒大聯盟開幕戰的高尺天空巨蛋棒球場接獲炸彈威脅。警方在接到舉報後立刻對球場進行發動調查,並追查威脅發送者的行蹤。據韓媒《東亞日報》報導,首爾九老警察署接到舉報,稱有人收到一封威脅電子郵件,信中說:「我將在高尺巨蛋引爆高威力炸彈,傷害洛杉磯道奇隊球員大谷翔平等人。」經證實,這封電子郵件是由韓國駐溫哥華領事館的一名工作人員收到,電子郵件由英文撰寫,電子郵件地址來自日本。慶幸的是,經韓國警方調查,目前已經確認現場沒有檢測出爆炸物。警方透露:「除了現有的安保人員外,我們會向高尺巨蛋增派更多人力,並計劃增加巡邏次數。」美國職棒大聯盟韓國開幕戰將在3月20、21日於首爾高尺天空巨蛋棒球場登場,由洛杉磯道奇隊對戰聖地牙哥教士隊。而37歲的日本名投達比修有與道奇隊日本投打二刀流大谷翔平的對決,也讓賽事備受矚目。去年8月,韓國警方也曾接獲冒充日本律師的恐怖威脅電子郵件,威脅要炸毀最高法院、韓國國家博物館等國內主要設施。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也曾收到向警察廳、檢察廳、國防部、國內媒體和日本學校發送的炸彈威脅。韓國警方認為,20日發生的這起炸彈威脅事件與之前接連發生的恐怖攻擊警告郵件有關,正研擬是否併案進行調查。
美二戰老兵遺物驚見「沖繩古文物」! 22件掠奪品歸還日本政府
近日美國麻州一名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沖繩戰役的老兵過世,子女就在家中發現22件亞洲歷史文物,交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後,15日宣布將距今已超過80年的歷史文物正式歸還給日本政府。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幾名子女在父親過世後,在家中閣樓發現了已故父親的遺物中,疑似有共計22件的「亞洲藝術品」,並趕緊通知FBI前來處理。FBI獲報後進行長時間調查,通過其中一封打字信確認這批文物是在二戰結束前幾天被掠奪的,包含6卷18世紀和19世紀的卷軸畫、19世紀沖繩手繪地圖以及各式各樣的陶瓷用品。這些文物包括數件陶器、六幅肖像畫和一幅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手繪地圖。已故老兵的子女得知這些文物的來歷後,發現這些物品是在1945年沖繩戰役期間,從日本盜回美國的。FBI波士頓分局藝術犯罪領域協調員凱莉(Geoffrey Kelly)透露,「有一些卷軸、瓷器和古地圖,外觀相當古老且非常寶貴。經過研究調查後,當局確定這些卷軸大約在20年前就被登錄FBI國家被盜藝術品資料庫(National Stolen Art File)。」FBI指出,「我們想感謝麻薩諸塞州的這個家庭,他們做了正確的事情,主動聯繫我們並放棄了這些珍寶」。FBI於15日宣布,亞洲藝術國家博物館將給予協助將文物打包並送回日本。
「蒙娜麗莎」又遭襲擊! 環保團體2年發動27次攻擊破壞歷史名作
存放於法國羅浮宮的世界名畫《蒙娜麗莎》於28日遭到環保團體「Riposte Alimentaire」2名成員潑湯破壞,好在畫作外圍有玻璃罩保護著,因此畫作本身並未遭到破壞。而這其實也並非是《蒙娜麗莎》首次遭人破壞,早在2022年5月29日當天,就有疑似環團的成員試圖破壞畫作。而在此之後,許多環保團體為了吸引民眾目光,在2年內對歷史畫作發動了27次的攻擊行動。《CTWANT》就由近至遠的逐一整理,方便讀者理解。2024年2024年1月28日,環保團體「Riposte Alimentaire」2名成員在法國巴黎羅浮宮內,向展出的《蒙娜麗莎》投擲黃色、橙色的液體,後被證實是湯。2名成員也在現場高喊「是藝術比較重要,還是獲得健康與永續食物比較重要?」該團體也要求法國政府,要把食物納入一般社會保障體系中。(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2023年11月6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2名成員在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手拿鐵鎚狠砸17世紀名畫《鏡前的維納斯》(Rokeby Venus)外圍的玻璃防護罩,之後2名成員在現場發表簡短的演說後,就遭到警方逮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8月30日,環保團體「On2Ottawa」成員蘇德菲爾德 (Kaleb Suedfeld)在安大略省渥太華的加拿大國家美術館中,對著加拿大畫家湯姆森(Tom Thomson)所繪製的作品《Northern River》潑灑粉紅色的顏料,畫作本身有被玻璃保護罩保護,而蘇德菲爾德之後也當場遭到逮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7月27日,環保團體「This is Rigged」2名成員闖入英國愛丁堡蘇格蘭國家美術館,對著蘇格蘭畫家克羅(Victoria Crowe)所繪製的《The Prince Charles, Duke of Rothesay》肖像畫進行噴漆,之後兩人又用強力膠將手掌黏貼在畫框上,更要求蘇格蘭政府應永久停發天然氣與石油的採取許可證。之後兩人也遭到警方逮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06月14日,環保團體「Restore the Wetlands」2名成員闖入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國家博物館,他們將一手手掌黏貼法國藝術家莫內的名畫《吉維尼花園》(The Artist’s Garden at Giverny)在畫上,另外一手則沾滿紅色油漆,並且直接塗抹在畫作上。博物館方面當時表示,畫作需要進行檢查才得以知道損害情況。(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4月27日,環保團體「Little Dancer Aged Fourtee」2名成員闖入美國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他們對著19世紀藝術家竇加(Edgar Degas)的雕塑作品《十四歲的小舞者》(Little Dancer of Fourteen Years)潑灑紅色、黑色的油漆,並且在現場要求政府應該要對氣候變遷付出更強力的行動。(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3月9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在義大利米蘭進行示威遊行,之後有2名成員使用噴漆破壞米蘭大教堂廣場上的《伊曼紐爾二世紀念碑》。而義大利官員曾就此痛批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是為了永久破壞藝術品,但此番言論遭到「Ultima Generazione」駁斥,更強調自己所使用的都是與其他案例相同的油漆。(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3年1月20日,環保團體「Disrupt Burrup Hub」2名成員闖入澳洲珀斯的西澳大利亞美術館 (AGWA),並且對著19世紀澳洲畫家麥卡賓(Frederick McCubbin)的作品《Down On His Luck》。他們在現場直接點名澳洲最大石油探勘與生產公司伍德賽德(Woodside)對環境產生嚴重破壞。(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2022年11月19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義大利米蘭文化中心Fabbrica del Vapore ,並且對其中展示由美國藝術家沃荷(Andy Warhol)於1979年彩繪的BMW投擲大量的麵粉。(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18日,環保團體「Derniere Renovation」2名成員對著法國巴黎商業交易所外的、由美國雕塑家雷 (Charles Ray)於2014年所製作的《Horse with Rider》雕塑潑灑油漆。之後2人並且將自己的腳踝綁在雕像的馬前腿上,手牽手跪在雕像前面。(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15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奧地利維也納利奧波德博物館,對克林姆(Gustav Klimt)名畫《死亡和生命》(Death and Life)潑灑黑色油性液體。(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13日,環保團體「Futuro Vegetal」成員闖入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埃及博物館,並對其中的木乃伊複製品潑灑可樂。 (圖/翻攝自Futuro Vegetal官方網站)2022年11月12日,環保團體「Stop Fracking Around shows」2名成員闖入加拿大溫哥華美術館,並對加拿大畫家卡爾(Emily Carr)於1934年所繪製的《Stumps and Sky》潑灑楓糖漿。這2名成員之後則是要求政府應該要停止在哥倫比亞省北部建造天然氣管道的計畫。(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9日,環保團體「Stop Fossil Fuels Subsidies」2名成員闖入澳洲國家美術館,並對美國藝術家沃荷(Andy Warhol)於1962年創作的藝術品《Campbell’s Soup 1》使用藍色墨水進行塗鴉。而這2名成員在警方抵達現場前就已逃逸無蹤。(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1月5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義大利羅馬博物館,並對梵谷(Vincent van Gogh)的名畫《播種者》(The Sower)潑灑碗豆湯。(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0月27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闖入荷蘭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對著荷蘭繪畫大師韋梅爾(Johannes Vermeer)《戴珍珠耳環的少女》(Girl with a Pearl Earring)投擲油漆,甚至將自己的頭部、手掌黏貼在畫作上。(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0月23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德國波茨坦巴貝里尼博物館(Barberini Museum),並對法國畫家莫內(Claude Monet)名作《乾草堆》(Les Meules)潑灑馬鈴薯泥。(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10月14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並對梵谷(Vincent van Gogh)名畫《向日葵》(Sunflowers)潑灑番茄湯。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8月25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成員闖入德國國家博物館,並且將自己的手掌黏貼在拉斐爾的《西斯汀聖母》的畫框上。(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8月19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2名成員闖入羅馬梵蒂岡博物館,並將手掌黏貼在著名大理石雕像勞孔群像 (Laocoön and His Sons)上,該雕塑於1506年出土,其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7月30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4名成員闖入義大利米蘭新世紀博物館,其中2名成員將手掌黏貼在博喬尼 (Umberto Boccioni) 於1913所創作的雕塑《Unique Forms of Continuity in Space》的底座上。(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7月22日,環保團體「Ultima Generazione」2名成員闖入義大利佛羅倫薩烏菲茲美術館,並將手掌黏貼在文藝復興時期畫家波提且利(Sandro Botticelli)名畫《春》(Primavera)的畫框上。 (圖/翻攝自Ultima Generazione官網)2022年7月6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皇家藝術學院,超過四名以上成員將手掌黏貼在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名畫複製品《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er)的邊框上,同時也在畫作下方噴漆寫上「No New Oil」等字樣。(圖/翻攝自社群網站X)2022年7月4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他們將其他畫作黏貼在康斯塔伯(John Constable)名畫《乾草車》(The haywain)上,同時也將手掌黏貼在畫框上。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7月1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曼徹斯特美術館(Manchester Art Gallery),成員將手掌黏貼在脫爾諾(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名畫《湯姆森的風弦琴》(Thomson’s Aeolian Harp)的畫框上。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6月30日,環保團體「Just Stop Oil」成員闖入英國考陶爾德畫廊 (Courtauld Gallery) ,成員將手掌黏貼在梵谷(Vincent van Gogh)名畫《盛開的桃花》(Peach Trees in Blossom)的畫框上。 (圖/翻攝自Just Stop Oil官方網站)2022年5月29日,法國羅浮宮展出的名畫《蒙娜麗莎》(Mona Lisa)遭一名男扮女裝的36歲男子潑灑蛋糕,該名男子提出關注藝術之前,更要關注地球環境等訴求,但據查,該名男子在當時疑似不隸屬於任何環保團體。(圖/翻攝YouTube Poder360)
佛光山嘉義會館「悟佛:夏荊山大師展」
當代佛教藝術巨擘夏荊山(1923-2019),1949年隨部隊來到臺灣,以軍醫身分駐軍嘉義。嘉義,是夏荊山來到臺灣定居的第一座城市,定居近十年的歲月,也是他人生展開另一個階段的重要之地,從嘉義到臺北,培養無數佛畫弟子。本次展覽「悟佛:夏荊山大師展」由佛光山圓福寺、佛光山嘉義會館與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聯合主辦,自今年2023年12月15日至明年2024年2月25日展出,12月16日早上10:30舉行開幕式。開幕式中,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將帶領團隊展開夏大師巨幅佛像〈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十分殊勝,現場參與儀式賓客無不驚嘆於夏大師巨幅畫作之莊嚴。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 趙忠傑博士除了介紹夏大師的生平,也提到夏大師與星雲大師之間的良好交流、奠定基金會與佛光山的多次合作基礎,也促進多次在佛光山各地道場的展覽合作。本次特別於展覽現場展開的巨型畫作《千手千眼觀音》原先為北京故宮所收藏,但趙董事長希望夏大師珍貴的真跡可以留在台灣、讓更多的台灣觀眾可以親眼體會畫作的攝受力。並歡迎在開幕式後,現場觀眾可以把握機會一賭夏大師巨型畫作的精緻度與氣勢。趙博士贈與夏大師作品《寶瓶佛菩薩》予嘉義圓福寺,希望讓嘉義鄉親能更親近夏大師的作品。(圖/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佛光山圓福寺住持提到星雲大師創辦佛光山的理念,便是「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夏老師的作品每一幅畫都是對佛教思想的表達。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及地藏王菩薩的慈悲、智慧等特質都在畫中得以展現。且夏大師的畫作均有題款,讓人不禁思考,何為悟呢?悟的概念,不是瞬間即成佛,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漸體悟、修行。透過大師的著作,人們能夠感受佛法的美妙,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慈悲,也呼應了大師提倡的人間淨土,在當下,修心、修口、持善念便是以實際行動弘揚佛法。最後法師呼籲觀眾多帶親朋好友欣賞這場藝術饗宴,年節時間也能一起來參觀。嘉義市長黃敏惠則回憶道:嘉義能成為幸福城市集結了很多姻緣,現今有機會與基金會合作,在嘉義會館展出夏大師的作品,實為為嘉義的文化提升帶來無窮希望。黃市長也現場引用星雲大師寫的一段詞──「幸福是什麼」,其實幸福的關鍵是念轉,從觀念轉變開始,幸福之鑰,就在學習愛,這就是緣。透過畫作的流傳,理解人縱有再多的順境、逆境,但觀念轉變,人就會很不一樣。這裡的大家都是菩薩,每位菩薩一起成就,有用心的信仰才能在這裡支持滿滿的活力。人生當中一定會有更精彩、更好的前路,夏大師學習佛法的心得都寫在畫作裡,祝願大家都能成為更幸福的人。趙忠傑博士贈與夏大師文創藝術品—回首麒麟予黃敏惠市長,感謝市長推廣藝術。(圖/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趙忠傑博士也將展覽現場的《寶瓶佛觀音》贈予佛光山圓福寺,希望將夏大師莊嚴的觀音佛像能讓大眾有更多機會觀賞。為感謝黃敏惠市長在嘉義對藝術文化發展的支持,特將夏大師精緻文創藝術品-回首麒麟琉璃贈予市長。佛法三藏十二部之精髓就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亦是本次展覽核心。本展梳理夏荊山大師畢生精華之佛畫藝術瑰寶共43件,分為二大子題:「入世紅塵」、「超凡境界」,呈現轉凡成聖的創作歷程,傳達夏大師「自學、自修、自悟、自覺、自成佛」的理念。夏大師一生誠心修習佛法,常於畫作落款題跋自身的學佛心得,傳遞警世和勸善寓意,寄託對世人的關懷及抒發個人內省感悟。夏大師認為,萬事萬物之善惡好壞都是心的顯現,佛法在世間,積德行善處處幫助人,培福才是學佛之資糧。夏荊山大師筆下的佛畫如法如律、形神兼備,展現佛像莊嚴與飽滿豐美神韻。觀音聞聲救苦,法相巧妙變化;菩薩色彩斑斕,怡然自得;鍾馗、達摩、高仕人物等道釋畫,表達夏大師對紅塵萬象的關注與態度。夏大師以繪畫的形式吐露佛性禪心,根據深入稽考與探源,開創新局,重塑神佛本體形象,超越宗教信仰的圖像規範,邁入未來佛像藝術的無限想像空間。諸佛雲集,演繹超凡入聖意境,讓觀者親眼感受震撼的攝受力。夏荊山大師的藝術為近代專家所讚譽,認為其繪畫既能上承傳統,又自出新意。如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認為「夏荊山先生佛畫藝術是中國的『未來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指其能「博采眾長,承繼宋元道釋人物工整細緻風格,融入自我創新,形塑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清麗脫俗的思想境界」。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更撰文表示張大千、溥心畬、夏荊山為近代中國佛教藝術界中唯三,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的大師。 期待藉由夏荊山大師的展覽,帶領大眾領略佛教藝術之美,透由畫作中平易近人的心得題款與佛教經典智慧,一同在生活中體悟佛法,而能更加隨心自在。
「眾神回嘉:夏荊山大師鍾馗特展」熱鬧登場
當代佛教藝術巨擘夏荊山(1923-2019),1949年隨部隊來臺,以軍醫身分駐軍嘉義。嘉義,是夏荊山來到臺灣定居的第一座城市,定居近十年的歲月,也是他人生展開另一個階段的重要之地。展覽將為期一個月,在今日(11/9)舉行開幕儀式,開幕式後,基金會特別邀請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以〈佛教變相圖與夏荊山說法圖----以〈佛國〉為例〉為題,帶領大眾領略夏荊山佛畫藝術的內涵。本次展覽開幕式匯集各界嘉賓,嘉義市長黃敏惠、嘉義縣長翁章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局長盧怡君、嘉義市立美術館賴依欣館長、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佛光山圓福寺覺禹法師等皆出席開幕儀式。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提到,嘉義市夏荊山大師來到台灣後的發跡之地。這一次的展覽名稱「眾神回嘉」,「嘉」除了代表夏大師在此地的發跡與深耕,也代表嘉義縣與嘉義市,回到嘉義展覽對夏大師與基金會而言深具意義。(圖/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嘉義市市長黃敏惠表示感謝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帶領團隊規劃本次的鍾馗展,對社教、對嘉義整體來說,透過精彩又溫暖的畫作展出,帶給大家更祥和的未來。黃敏惠市長表示,雖然未能有機會親自邀請到夏荊山大師親臨嘉義展出,但透過基金會的發揚光大,讓社會了解藝術的價值,更甚而明白,只有藝術能帶給我們更好的未來。嘉義縣縣長翁章梁非常喜歡夏荊山大師的鍾馗,認為像鍾馗這樣粗曠的形象,卻有溫和的修行感想提寫在畫作旁,相當少見。今天的開幕式展開大型畫作〈佛國〉,是夏老師八、九十歲時的作品,如此巨型畫作,駕馭不易,但夏老師依然將自身所學以細膩的方式揮灑在畫作之上,展現不同形象的佛菩薩及鍾馗,希望透過夏老師的畫作展出,大家能在心靈上得到最大的啟發。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博士回想首次參與夏荊山大師的展覽也是在嘉義,對當時展出的巨型畫作感到震撼。潘襎館長認為夏荊山大師是少有能將文人畫的情操融入世俗生活,不僅從藏傳佛教至於顯宗佛教,也可將道教水墨畫的精神廣納進來。做為佛教信徒,夏荊山先生用很開闊的心來創作他的藝術,也正是因為他心靈的開闊,沒有宗派的侷限,可以將傳統藝術以當代方式呈現,肯定了夏荊山大師為近代佛教的集大成者。(圖/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開幕式中,基金會董事長趙忠傑博士帶領團隊,在台灣首次展開夏荊山大師的巨幅畫作〈佛國〉。此作全長近9尺,為夏荊山75歲時所作,描繪華嚴三聖主尊釋迦牟尼佛、脅侍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佛像飽滿,設色豐富,背景大片沉穩的藍,襯托出主尊釋迦牟尼的莊嚴與雍容,畫中細節,精心描繪,氣勢十足。本次展覽「眾神回嘉:夏荊山大師鍾馗特展」以夏荊山大師的鍾馗作為主題,夏荊山在耄耋之齡開始繪製鍾馗,一生所繪鍾馗數量豐富。有別於傳統鍾馗降妖除魔的印象,畫題出現不少出自胸臆且創新的鍾馗形象,如賞花、望潮、觀瀑、戲鶴、飲酒、品茗等新穎具文人逸士的圖像語彙。落款題跋源自夏大師以白話文書寫的學佛心得,傳遞警世和勸善寓意,寄託對世人的關懷及抒發個人內省感悟。夏大師以通俗的鍾馗形象承載佛學哲理,使之顯得獨樹一幟,充滿當代感。在鍾馗之外,展覽設置「嘉藏荊山」專區,展出共五件藏於嘉義地區的畫作,包含〈心經觀音〉、〈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孔雀明王〉,皆是夏荊山的經典之作,極致精品。明年將入龍年,現場也展出鍾馗與龍有關的畫作,準備迎接龍年。(圖/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提供)夏荊山大師的藝術為近代專家所讚譽,如前北京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認為「夏荊山先生佛畫藝術是中國的『未來文物』」。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指其能「博采眾長,承繼宋元道釋人物工整細緻風格,融入自我創新,形塑自己的藝術語言,達到清麗脫俗的思想境界」。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館長潘襎表示當代佛教藝術界中,張大千、溥心畬、夏荊山為世之最,足能等量齊觀、睥睨全球。夏大師從嘉義走進臺灣,由臺灣走向世界。透由本次展覽,財團法人夏荊山文化藝術基金會期望將夏荊山大師世界級的佛像繪畫帶回「嘉」。
滅絕百年「奇異大耳棕蝠」現蹤巴西 專家曝:仍有滅絕風險
巴西科學家2018年在若因維利(Joinville)發現了一隻奇特的蝙蝠,沒想到經研究發現,這是一隻已消失百年的奇異大耳棕蝠(Histiotus Alius)。這也是當地自1916年首次發現這種神秘物種以來,發現到的第二隻奇異大耳棕蝠。據《SciTechDaily》報導,2018年11月,巴西科學家在中部的帕爾馬斯草原野生動物保護區(Palmas Grassland Wildlife Refuge),發現了這隻蝙蝠,據該報導,這隻身份不明的大耳蝙蝠死後製作成標本,並存放在里約熱內廬國家博物館做進一步研究。科學家進一步與該地區常見的熱帶大耳棕蝠(Histiotus velatus)進行比較後,發現這種蝙蝠完全不同,最終確定該蝙蝠是「奇異大耳棕蝠」,確認了該物種第2個已知紀錄。奇異大耳棕福目前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列為「數據缺乏」(DD)級別。據了解,奇異大耳棕蝙有橢圓形的擴大耳朵,耳朵由一層很低的膜連接; 背毛和腹毛呈深褐色,體長約10到12公分,這些特徵組合最像「南方大耳棕蝠」(Histiotus magellanicus),後者幾乎沒有連接耳朵的薄膜。科學家自1916年首次見到奇異大耳棕蝠後,就沒見過第二隻奇異大耳棕蝠,唯一的標本也存放於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科學家們最近捕獲的蝙蝠距離首次發現奇異大耳棕蝠的所在地約相隔了280公里,顯示相關物種居住在了當地的保護區內,分布在茂密雨林到海拔1200公尺高地等多個地點,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奇異大耳棕蝠的保育得到了改善,尤其是蝙蝠棲息地長期面臨著農業活動等土地佔用問題。巴西研究人員2018年捕獲的蝙蝠,經鑑定為已經消失100多年的「奇異大耳棕蝠」。(圖/翻攝自ZooKeys)
收藏逾14萬件文物!印尼國家博物館「惡火狂燒2hr」建築遭毀損
印尼首都雅加達的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Indonesia,又稱大象博物館)周六(16日)晚間驚傳火警,當局獲報後立刻出動8輛消防車、32名消防員前往救災,大火狂燒了近2小時才得到控制,至於詳細起火原因仍有待調查。綜合外媒報導,當地消防局16日晚間8時許獲報,印尼國家博物館發生大火,燒毀了A棟展覽館,消防人員趕抵現場搶救,終於在晚間9點45分控制住火勢。印尼國家博物館發布聲明表示,事發後已立即成立內部調查小組,以確定火災的發生原因,將儘快統整受影響的收藏品,並配合相關部門展開調查。據了解,該間國家博物館於1871年獲得泰國國王朱拉隆功贈送一隻青銅大象,因此又被稱為「大象博物館」,直至2006年館內收藏歷史文物已超過14萬件,包括青銅器、陶瓷、民族誌、古代手稿等文化遺產。
在自家挖水池 驚見「巨大鳥嘴」遺骸…專家:有8000年歷史
別人家的花園總有新鮮事。蘇格蘭一名男子在自家後院挖掘水池過程中,驚見一具巨大「鳥嘴顱骨」。專家鑑定後,確認這具遺骸是8000年前的海豚,這發現創下蘇格蘭100多年來首例。據《每日星報》報導,44歲男子麥可唐納(Paul McDonald)在史特靈(Stirling)家中土地的80公分深處,挖出這具形狀完好的顱骨及部分頸椎,而專門研究骨骼及醫學的他,一眼就認出這是海豚的遺骸,但無法確定究竟有多古老。男子在自家院子發現8000年前的海豚遺骸。(圖/翻攝自推特)蘇格蘭國家博物館(NMS)接手並分析後,發現這頭海豚生活在8000年前,且骨頭裡有鹿角製成的破損工具,很可能是被古人獵捕後吃掉。儘管麥可唐納的住處離大海有數英里遠,但該地區在冰河時期其實是海岸線的一部份。蘇格蘭國家博物館館長基奇納(Andrew Kitchener)則直呼,這發現是1897年在史特靈發現鯨魚骨頭後,蘇格蘭唯一一次發現海豚的紀錄,另根據蘇格蘭法律,民眾若發現「寶藏級」物品須向博物館或考古學家通報,再由專門委員會決定歸發現者或博物館保存,目前這具海豚暫歸麥可唐納所有。
博物館人行道藏秘密?他熟練鑽進路面消失 監視器揪出地底下「別有洞天 」
人行道的地底下居然可以住人?這樣的情況就發生在美國加州洛杉磯,一名無家可歸的男子被監視器拍到,他在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Japanese American National Museum)外的人行道上掀開一塊方型鐵蓋後,接著熟練地鑽進地底,整個人消失。原來,男子平時就住在這裡,這種地下空間原本是用來保存公共基礎設施的設備,由於擔心有火災風險,因此這名男子已被逮捕。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外人行道發現有流浪漢居住在地底下。(圖/翻攝自KTLA 5)從監視器的畫面可見,身分不明的男子,在距離博物館只有幾步路的人行道上,掀開了一塊鑲板將背包等私人物品塞進地下空間。博物館保全人員隨後更直接從監視器畫面上看到,男子打開了另一塊路面鑲板,整個人鑽進一個更大的地底空間,並在地下待了一段時間。這特殊的景象就出現在洛杉磯小東京(Little Tokyo)日本街的日裔美國人國家博物館,根據《CBS》、《紐約郵報》等美媒報導,博物館保全於3日發現這名男子的特殊行為,立即打電話通知安全主管,再由主管通知洛杉磯警局。博物館保全於3日發現這名男子的特殊行為,立即打電話通知安全主管,再由主管通知洛杉磯警局。(圖/翻攝自推特)根據博物館財務長柯克(Doug Van Kirk)表示,「我們不知道他進入地下室的時間與次數,當然他也有可能在其他時間進出那裡」,事後了解,男子平時就住在人行道的地底,這種地下空間原本是用來保存公共基礎設施的設備,包含供水、天然氣供應與電信系統的開關與閥門,但入口通常是上鎖的。這個地底空間有男子吃過的食物、飲料垃圾和水龍頭,看得出他曾長期待在這裡的痕跡。(圖/翻攝自推特)雖然男子藏匿的空間並未直接連通到博物館內部,但館方董事會主席比爾(BillFujioka)表示,由於位置相當接近,加上會有電線和天然氣管道,可能有導致火災的情況,因此洛杉磯警方獲報到場後,要求這名30歲男子上來接受搜查,但男子過程中毆打了一名警察,因此立刻被捕,警方後續在他的背包裡發現毒品及一把槍枝或複製槍。除此之外,這個地底空間還有男子吃過的食物、飲料垃圾和水龍頭,看得出他曾長期待在這裡的痕跡,據警方表示,目前將封起被男子打開的公共設施保存庫。
科學家最新研究結果曝光 古人類有吃人的可能
1項最新研究中表示,有人類學家在1塊145萬年前的脛骨化石上發現切割過的痕跡,因此他們懷疑古人類不僅會互相打鬥,還有可能吃掉對方。人類學家一直以來都懷疑古人類有著吃人的習慣,但一直苦無證據能夠證明這個推測,2017年7月,隸屬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的古人類學家布麗安納波比納(BrianaPobiner)在肯亞内羅畢國家博物館1塊145萬年前的古人類脛骨上,發現有9處切割過的痕跡。這是迄今在除了頭骨化石外,發現的唯一1個切割過的古人類化石。布麗安納的團隊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此研究,研究表示,這些切割痕跡顯示古人類殺害同類是1種機會主義、實用的和功能性的事,其只發生在獲取食物的前提下。布麗安納指出,這塊脛骨上的切割痕跡顯示,在近150萬年前,古人類有時會將死去的同類視為食物之一。目前尚無法確定這種吃人的行為是否為常見的行為,抑或只是單一個案,布麗安納表示,她會再重新檢查其她古人類化石,以確定此行為的普遍性。布麗安納的團隊認為,這些被其他同類吃掉的古人類,最初可能是被某些掠食者殺死,然後其他古人類趕走掠食者後,吃掉剩餘的殘骸。不過順序也有可能是相反的,即為古人類殺害自己的同類,然後被其他動物嚇走,並由其他動物吃掉古人類的殘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