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就業機會
」外送擱7年2/服貿壓縮外送員就業機會? 就連陸委會和經濟部官網都打臉
在野黨的總統參選人柯文哲和侯友宜相繼表態支持重啟服貿,引發各界正反討論。根據陸委員會官網,服貿協議並無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也沒有開放移民,開放陸資反有利於增加國內投資、促進就業機會。立委直批,民進黨恐嚇式操作是極為差勁且不負責任,不僅誤導民眾,所說也非事實。服貿協議全名為《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為台灣與中國大陸依據《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第四條所簽署。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服貿協議若簽署生效後,台灣業者可以利用協議中各項優惠進入大陸市場;大陸業者雖可依台灣所承諾的事項來台投資,但仍需依據台灣現行法規「大陸地區人民來台投資許可辦法」等相關規定,經審查通過後,才可來台投資。而「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中規定,大陸企業投資台灣20萬以上,可申請2人來台,若投資金額增加,最多不得超過7人。 今年7月,美容美髮業者至立院表達反服貿心聲,但根據陸委員會官網揭示,服貿協議並無開放大陸勞工來台,不致壓縮美髮業的就業空間。(圖/黃威彬攝)服貿對外送員到底有沒有影響?全國外送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取決於政府在服貿之前有沒有先制定外送專法,有了專法後,就算服貿通過,其他企業進來一樣按照遊戲規則走,就不會有被任意砍薪的問題。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表示,民進黨恐嚇式操作不僅誤導民眾,所說的也非事實,她早已向事實查核中心檢舉該貼文。民進黨的擔憂源自於對市場競爭的誤解,且忽略基本經濟學原理,認為競爭會導致外送員薪資下降;事實上,台灣外送市場寡占化,少數業者佔據優勢地位得以壟斷價格、縮小消費者選擇,並壓低從業人員收入,如果引入外部競爭,反而有機會打破僵局。 勞動部去年草擬外送員勞權指導原則,至今未出土,賴香伶直言,顯見民進黨只會用口號式文宣,行政院版本和民進黨版本的外送專法連個影子都沒有,之前民眾黨首先提出版本並召開公聽會,民進黨立委范雲及洪申翰都到場發言,可是兩人對於行政院不提版本沒任何催促,民進黨也沒自己的版本,「若民進黨立委要連署4、5個版本都不是問題,但事實就是一個版本都沒有。」至於外送專法是否會對外送員造成影響,賴香伶表示,對岸外送產業興旺,體系也很完整,但是畢竟兩邊風土民情不同,能不能在市場競爭裡存活下來也是一大關鍵,讓勞工朋友能多一種選擇也是好事。陸資來臺投資,勢必得雇用本地勞工,可提供國內就業機會,對就業市場來說有正面影響。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服貿當時就是國民黨馬政府時代和中國大陸談的,立法院當時沒通過,現在第一個問題就目前的政府(時為在野黨)還認不認同當初所談內容,而且中國大陸願不願意維持當年談判的內容?此外,台灣積極想加入CPTPP,等於全部服務業都要開放,政府一方面不同意服貿,又想加入CPTPP,兩者自相矛盾,第三,國內民意對於服貿是否有共識?這3個問題要先解決。外送專法在立法院躺7年,到底為何占立院多數的執政黨為何意興闌珊,恐怕民進黨得要出來講清楚說明白。民眾黨立委賴香伶表示,民進黨恐嚇式操作服貿議題,不僅誤導民眾,所說也非事實,她早已向事實查核中心檢舉該貼文。(圖/劉耿豪攝)
鴻海投資中國紫光未先報備!投審會認定過失「輕罰千萬」
鴻海集團去年轉投資中國紫光,雖然後來縮手出清持股,但經濟部投審會仍表示未事先報備要處罰。今日投審會正式聲明,已確定對鴻海開出1000萬罰鍰。不過這個金額不到最高上限的一半,被認為是「輕罰」。投審會解釋,鴻海是透過基金管理人多層次轉投資,才發生來不及核准就買到股權狀況,屬於「過失」。加上調查過程配合良好、在台又有大量投資,因此才酌罰千萬。鴻海去年7月透過持股99.99%的興微基金,以人民幣53.8億元(約新台幣237億元)轉投資晟粵廣州,這家公司再去合夥成立北京智廣芯控股,占股2成,後者通過司法重整再去取得紫光集團100%股權。但鴻海去年公告時,還未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申請,被經濟部投審會認定「違規在先」,表示要對其開罰,金額最高上限是2500萬。不過鴻海集團去年12月中,就突然把紫光集團股份全出清掉,外界解讀為投審會卡關跟美國擴大對半導體管制兩大不確性因素,是讓其卻步原因。投審會今表示,依照《兩岸條例》,在大陸地區從事投資或技術合作許可辦法的規定,鴻海未經許可,一度透過多層次架構取得紫光公司約8.23%股權,已違反兩岸條例第35條第1項規定,需要裁處。不過投審會審酌鴻海已於2022年12月16日,主動處分紫光公司股權,並無技術外流的疑慮,對國內經濟產業影響輕微。且該公司也表示取得紫光股份是經大陸法院標售程序,無法掌握標案時程,非故意不事先申請許可。以及本案調查期間鴻海充分配合,並於近三年內已在台投資超過新台幣204億元、創造國內就業機會7943人,可予以酌減罰鍰金額,因此於今日處新台幣1000萬元罰鍰。投審會表示,IC設計個案投資超過5000萬是關鍵技術列管項目,原本工業局正在檢視鴻海行為是否符合要件,是否必須改正,但是鴻海後來主動出清持股,事情就變單純,剩下的只有裁罰多少錢而已。最後酌罰1000萬,未給上限重罰。投審會解釋,鴻海是透過互聯網投資,由基金管理人決定投資哪些公司,因此鴻海總公司表示時程難掌握,才發生未核准就先買到股權狀況,這說法是可信的,因此認定這算是「過失」,非蓄意違失。也因為鴻海是急著買的揀便宜心態,加上這案是買大陸技術,非是本土技術外流,所以最終投審會給予輕罰,予以結案。
股市創富 買房買車不手軟 消費信心創7個月新高
市場資金四溢,民眾買股、買房不手軟,27日公布的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總數72.9點,創下今年5月以來新高,反映新冠疫情對於國人消費信心的影響已消退,此次分項指標也顯示,民眾買股信心增加,買房、買車的信心更是堅定,頻創歷史新高點。調查單位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指出,11月CCI調查六項分項指標,四項指標上升,包括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財,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下降的兩項指標為物價水準、和就業機會。上升幅度最多的指標為「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11月調查為35.2點,較10月調查結果上升5.2點。雖然指數仍然偏低,但已出現谷底翻轉的動能。中大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指出,民眾對於股票投資的信心,在10月跌到歷史新低,是因為股民居高思危,但股市指標向來變動最大,本月來台股大盤已站穩歷史新高的一萬三以上,民眾會酌量考慮進場。至於其它三項在11月也呈現上升的指標,均與近期的經濟景氣有關,尤其是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的調查結果為125.2點,較上個月上升2.9點,已經是連續第六個月走升,再創歷史新高,不僅反映民眾對於房屋、汽車等耐久產品的購買信心,更保持樂觀態度持續進場。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趨勢「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也出現樂觀現象,11月出現顯著上升,調查結果為114.8點,較上月上升2.3點,也是今年第二高。吳大任分析,股市有財富創造效果,今年股市、房市交易均熱,均為11月達85.6點的「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帶來今年第七個月高點,「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為85.25點,同步來到七個月高點。吳大任亦提醒,下降幅度最多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調查結果為64.8點,是128個月以來新低,這部分和官方公布9月失業率再降,呈反指標,原因之一是今年產業景氣集中在科技業,飯店餐飲服務業仍未見起色,民眾對於「就業機會」顯得憂心。
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回升 投資股票增幅最大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公布6月份消費者信心指數(CCI)調查的總數為68.77點,與上月相較上升3.9點,是今年以來首度回升,顯示民間看法略轉樂觀。台經中心指出,六項指標(物價水準、家庭經濟狀況、國內經濟景氣、就業機會、投資股市時機、購買耐久財)皆呈現上揚,屬於觸底後的小幅反彈現象。在六大指標中,上升幅度最大的是「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的41.6點,較上個月調查結果上升4.7點,5月調查時,指標創史上新低僅36.9點,本月從谷底回升;上升幅度第二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就業機會」,本月調查結果為75.55點,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4.05點;上升幅度第三的指標是「未來半年國內經濟景氣」,本月調查結果為82.9點,與上個月調查結果相較上升3.85點。其他三大指標:「未來半年家庭經濟狀況」、「未來半年國內物價水準」、「未來半年購買耐久性財貨時機」,指標皆呈現上升趨勢。台經中心表示,從絕對水準來看,6 項指標全部偏向皆悲觀指標。「購買房地產時機」指標部分,本月調查結果為91.2點,較上月的調查結果上升3.45點 ,本月調查呈現悲觀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