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 寂寞裡的生存之道 劉俊謙(上)/戲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很孤單的
2019年劉俊謙憑著電影《幻愛》入圍了金馬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等許多最佳男演員、最佳新演員等獎項,把他的知名度從香港擴展到台灣,從舞台劇演員、電視演員、電影演員……然後來台灣接拍了入圍本屆金馬獎7項大獎的《小曉》,拍攝時要講比較不熟悉的語言、要面對較為陌生的工作環境,不是只有角色寂寞,人在異鄉的劉俊謙也寂寞,或許因為寂寞,讓這個角色、讓這個詮釋的人,更有血有肉,更明明白白看到他的苦悶。劉俊謙回憶拍攝《小曉》時正經歷疫情嚴峻的時候,跟導演、跟女主角林品彤先透過視訊碰面,來台灣工作一待就是五個月,一開始還覺得新鮮,但慢慢理解要用新的語言演戲了,廣東話的思維得打破、文化差異的隔閡得消除,加上疫情,工作之外都一個人待在飯店,還得怕確診要隔離影響進度,心理壓力非常大。「我現在想起來也會覺得很痛苦,有時候我會出去公園走走,但是街頭上也不會見到有很多人,那時還記得是(疫情)有點越來越嚴重的情況,但是我覺得剛好是這個狀態,可以放到劇中這個角色(保羅)裡面,因為故事就講他是一個香港人,一個人來到台灣,然後教書,我覺得剛好那個狀態是很貼近的。」(圖/許方正攝)怎麼在異鄉好好表現、怎麼好好生存下去、怎麼在生存的環境中做出選擇,孤獨的時候需要依賴、想要感情有個歸處,在《小曉》中的保羅面對這些困境,劉俊謙說:「站在一個道德的層面來講的話,他是可能有不對的地方,但是我是能夠理解為什麼他要這樣做。」 「我覺得在這個戲裡面每一個人都是很孤單的,他們在生活裡面好像是往前走,但同時我覺得他們被困在生活裡面,然後好像每一個都是籠中的貓頭鷹一樣。」(圖/許方正攝)正式訪問前跟劉俊謙聊天,他曾經在北藝大就讀一陣子,當時就住在關渡的學校宿舍裡,每天下課就是看山、看海,當時的劉俊謙就已經體會過那種身在異鄉的孤獨跟寂寞了吧,連他自己都不諱言常常被困住。「因為可能我是一個會想很多的人吧,很麻煩的一個人,很多時候會去想為什麼我要這樣做?人生的意義是什麼?表演的意義是什麼?電影的意義是什麼?可能我這個人的世界觀,我在追求的事不是成功,意義對我來講更重要,所以很多時候我都會被困在好像一個輪迴裡面,我做到一個東西,但是我覺得這個是不是真的我想做的?然後不斷的再重複。」太常思考、不接受安定,對劉俊謙來說,習慣了一個模式後,就會失去彈性,舞台劇出身讓他得到一個概念,不要因為角色而做出決定,即使發揮空間再大,也要看整體,覺得是好的故事就會有興趣。(圖/許方正攝)「我覺得《小曉》有很強烈的一種生活感,很多時候我看到的一些戲,比方說好像事件性很強的戲、很緊湊的戲,我覺得好看,但我慢慢發現它不是我的口味,我比較喜歡像韓國導演李滄東的電影,你要講出他發生什麼事嗎?有點難,但最後那個角色,發生在他身上的,他的改變、他的感受、他累積的東西,會讓我覺得很深刻,然後我會有一種很強的after taste(餘韻)。」「《小曉》同樣有這種感覺,你說它裡面的東西很戲劇性嗎?沒有,裡面的人物有講出一些很金句嗎?沒有,他們好像都沒有講什麼,但慢慢我會看到整個戲裡面,有一種很鬱悶、很壓抑的氛圍,然後這個東西在現代的社會,我覺得很貼近。」有時引發共鳴的不是只有大悲大喜的情緒,慢慢纏繞誘發而出的感觸,才會緊緊紮根,身在寂寞裡的生存之道,先懂得才能好好存活下來。(圖/許方正攝)劉俊謙生日:9月26日2019年憑電影《幻愛》獲得第26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男主角,並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第3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等獎項2021年演出電影《梅艷芳》,飾演張國榮一角2023年與林品彤、陳意涵合作電影《小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