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大戶
」 財政部 囤房稅永慶調查7成有感房價上漲 預估2024房市「量穩、價緩漲」
永慶房屋21日發布2024第一季網路會員調查,全台認為房價看漲比例增加6個百分點至40%,看跌的比例較上季大減8個百分點至23%,連四季下降,而看漲比例逐季回升;此外,有逾7成消費者認為近一年預計購屋地區房價有感上漲。永慶房產集團業務總經理葉凌棋也預估2024年房市,應注意4大變數,呈現「量穩價緩漲」格局。葉凌棋觀察七大都會區2023年第四季房價,與上波歷史高點相比已大幅上漲,尤其是新竹縣市較上波高點漲近9成、台南也上漲逾7成,漲勢最為凌厲,桃園與台中也都有超過5成的漲幅,顯示七大都會區房價均創歷史新高。若與去年第四季房價相比,桃園、新竹縣市與台南漲幅逾1成,台中年度漲幅也近1成左右,價漲明顯。2023年第四季房價與去年同期相比,年度漲幅。(圖/永慶房屋)根據預售屋實價登錄資料統計,統計近2年1-10月預售屋交易,今年總銷金額達1.25兆元,交易量為7.86萬件,與去年同期相比,總銷金額成長14.8%,件數增加10.2%,價、量雙增。葉凌棋說明,「平均地權條例」於1月修法通過,且定調不溯及既往後,可以發現從今年3至6月交易量逐月增加,尤其在「平均地權條例」修法上路前的6月爆出大量,逼出一波交易潮,7月後預售屋限制轉售,讓短期投機退出市場,但預售屋具備低自備款、付款輕鬆、屋況新、可客變等優勢難以取代,仍是民眾購屋時的選項之一,由自用、置產撐盤,平均每月交易量約7400件左右,預售買氣仍較去年同期成長。若觀察七大都會區預售交易市況,葉凌棋指出,觀察七都市況,台南、高雄表現最亮眼,交易量與總銷金額均成長逾二成,新竹縣市雖量增幅度小,但總銷金額大增31.8%,顯示新竹縣市預售屋房價上漲明顯,讓總銷金額增幅明顯大於件數的成長幅度。永慶房屋調查,民眾認為過去一年預計購屋地區房價漲跌幅?(圖/永慶房屋)葉凌棋認為,2024年房市將有經濟情勢、兩岸關係、地緣衝突、通貨膨脹4大變數,「明年美國高利率能撐多久?軟著陸還硬著陸?目前所有預測都是有機會軟著陸,但也不排除有突發狀況,若軟著陸,台灣經濟也會從谷底回升。」他也提到,雖然總統大選再過20天就結束,「但今年有十多個國家換總統、總理,國外選舉也影響兩岸關係,只能觀察變化。」「通貨膨脹明年結束是不可能,台灣也面臨大量缺工,無法避免,綠色通膨碳稅開徵,都會影響各行各業。」經4面項研究後,葉凌棋認為,全球政經局勢沒有太大變化下,房市趨於穩定,2024年將是「量穩價緩漲」,預估將有30.4~31.3萬戶的房市成交量,價格方面應延續今年持續緩漲態勢,漲幅會比今年趨緩。針對剛通過的囤房稅,葉凌棋表示,囤房稅對3戶以內自用住宅都沒有影響,第4戶以上才有影響;5年內新房影響大,因為房屋評定現值大幅跟上市價,老房子房屋評定現值低,影響小。越新的房子、未來的房子,影響大,所以建商手上有一堆成屋賣不出的話,影響也大。而囤房大戶,若都是持有舊房子,影響也不大,越多新房負擔就越重。另外,大家討論囤房稅是否讓租金上漲,他回應,不應該影響太大,因為大多拿出來出租的房子,都是舊房子,且不一定房東都是持有4戶以上,若是房東受囤房稅影響轉嫁,也是一點點而已,且法案也不是現在上路。
5戶以上囤房大戶過半逃漏稅 財政部追討1.12億元
囤房大戶逾半逃漏稅!財政部正進行5戶以上囤房大戶租金所得申報查核作業,依最新資料,完成的4877件中,就有2530件須補稅,逃漏占比51.87%,補稅金額高達1億1238萬元。專家直言,許多包租公、包租婆是以老舊公寓分成多房出租,房屋稅較低,擔心報稅不論級距是12%、20%都是不小的開支。財政部從2021年8月開始進行個人房屋稅租賃所得專案查核,2021年8月到2022年3月31日查核10戶以上囤房特大戶,查核件數1734件,共查獲1007件,補徵稅額9985萬元,逃漏稅比率58%,平均每件補稅額9.92萬元。自2022年1月1日到今年底前,財政部查核5戶以上囤房大戶租金所得,共計查核7603件,到6月底已完成查核4877件,其中2530件,逃漏比率仍逾5成,補稅額達1億1238萬元,平均每件補稅額4.44萬元。合計這兩項專案查核的補稅已達2億1223萬元。財政部官員表示,平均每件補稅金額不高,原因在於房東基本上沒有其他所得,多靠收租,因此也很難累進到最高稅率,此外租賃所得有43%可列必要費用扣除,房東仍應該誠實申報。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表示,目前地方政府房屋稅稅基普遍偏低,即便調高房屋標準單價也僅影響新屋,多數房東寧願不申報出租,適用租屋優惠稅率,也要逃漏稅,主要不願房租收入併入所得,被課更高所得稅。徐佳馨認為,查稅比起推囤房稅新制更具效益,她建議政府,專案查核可以繼續往下、擴大範圍,像是2戶、3戶的囤房戶,更能刺激房東誠實申報租金所得。值得注意的是,受到全球經濟景氣疲軟、加上《平均地權條例》新法限制私法人購置住宅的影響,依實價登錄資料可看出,台北市豪宅市場已受重創。永慶房產集團表示,觀察台北市整體豪宅交易變化,2021年上半年有高達335件的交易量,平均一天有近2件豪宅交易,到了2023年上半年交易量驟降71.3%,豪宅市場在短時間內恐難有快速回升的動力。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祭囤房稅2.0打房 囤房大戶避稅現轉手潮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政府祭「囤房稅2.0」打房,囤房大戶出現轉手潮。財政部7月31日公布2023年度全國非自住住宅房屋稅籍情形,擁有非自住房屋的人數計有54萬5586人,相較於去年增加近2萬戶,但是擁有逾5戶、逾10戶人數比去年減少。市場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囤房大戶為避稅,以人頭方式將房子移轉予親戚,甚至紅粉知己。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指出,今年囤房大戶減少有兩原因,其一是7月起《平均地權條例》打房新制上路後,私法人(企業)不能購買住宅,許多企業高層為避免日後因繼承導至產權分散爭議,先行規劃資產,應是重要因素;其二是政府打房動作頻頻,囤房稅箭在弦上,許多縣市已調高囤房稅率,因此減少名下持有房產數量。巿場人士透露,有囤房大戶為避免遭課重稅,將房子移轉給親戚、紅粉知己,甚至以限制登記、設定債權等方式找人頭分散持有房屋數。財政部資料顯示,今年擁有多戶以上非自住房屋的大戶,較2022年減少,逾10戶者為1608人,比去年1659人,年減3.1%;逾5戶者有8781人,也較去年的9127人,年減3.8%。增加較多的反而是「小囤房族」,1戶者44萬1841人,較去年的42萬2697人,大增1萬9144人;2戶則6萬7783人,相較於去年的6萬6521人,增加1262戶。財政部解析,持有多戶者逐漸減少,持1、2戶者增加,可能是多屋者把房子處理了,例如賣掉、贈與等,可看出囤房族囤戶數向下挪移。財政部推出囤房稅2.0全案要送立院審議,若三讀通過,非自住住家改為全國總歸戶,稅率從1.5%到3.6%,調升為2%到4.8%等,並且未來各縣市都要採取差別稅率。不過,稅務稽徵機關反映,未來全國總歸戶稽徵作業複雜,為了解決地方稅捐機關的問題,財政部研擬配套,將比照地價稅,房屋稅設定一個基準日。財政部官員解釋,現行房屋稅課徵所屬期間是7月到隔年的6月30日,稅捐稽徵作業人員要每個月訪視房屋用途,以對應適用的稅率。訂立一個基準日後,以基準日的房屋持有者、房屋使用情形來認定課徵房屋稅,作業較簡單。由於房屋稅是4月寄發稅單、5月繳稅,所以基準日可能在2、3月。
囤房稅上路「租屋族」也剉咧等 房仲憂:亂拳打死老師傅
財政部6日由行政院拍板通過「囤房稅2.0」,被視為打炒房再度出招,預計最快明年7月上路,持有多戶者首當其衝,沒有房子的租屋族,也跟著剉咧等,因為房東租屋成本增加,很可能轉嫁到房租上。這次「囤房稅2.0」祭出2大改革,其一是將原先囤房稅以縣市各別歸戶,改為全國總歸戶;另一部分是將現行非自住住家稅率1.5~3.6%,調升至2~4.8%。對於出租且申報租賃所得達租金標準房屋或繼承取得共有住家用房屋者,則將稅率調降至1.5~2.4%;同時針對建商餘屋持有年限在2年以內者,稅率調高至2~3.6%。財政部將研擬《房屋稅條例》修正草案函報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修法,預計最快明年7月上路、後年5月開始課稅。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囤房稅是針對非自用住宅持有數量加重稅率,對於自用住宅來說,並無影響,首當其衝的包括建商,合辦都更的地主,以及多戶持有的包租公;不過擔心的是,房東恐怕會以持有成本增加為由,將費用轉嫁給租屋族,年輕人累積首購基金的路又更加長遠。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總監郎美囡也認為,在囤房稅之前,已有央行的選擇性信用管制及平均地權條例重挫市場交易,囤房稅將房屋所有人的持有成本拉高,未必會立即導入銷售市場,反而房租可能率先反應。不過也有業者持反面想法,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就說,首先房東收到新制後稅單的時間點可能在後年,二來屋齡10年以上房子影響較小,第三若市場上只有少數房東受影響,倘若別的出租房屋租金沒漲,不見得可以全部轉嫁出去,後續還須觀察。至於影響最深的囤房大戶,曾敬德也提到,過去幾年景氣大好時,有些投資客南下掃貨,預售案一次買好幾戶,未來不分區域總歸戶後,房屋稅一間可能就多幾千到上萬元。由於接近年底總統大選,曾敬德認為,近期不斷有房市政策出爐,雖然單一政策影響有限,且影響多屋族、非自用類型的族群,但一般民眾不清楚政策到底影響甚麼,尤其下半年又是選前重要的時間點,若是高房價問題發酵,不斷有房市政策被拋出,恐怕會「亂拳打死老師傅」。
行政院拍板「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 立委批:隔靴搔癢
行政院會今(6)日通過「房屋稅差別稅率2.0方案」,打擊囤房修法朝「全國歸戶」制,稅率調升至2%至4.8%,預計明年上路;建商餘屋持有年限在2年以內者,稅率也將調高為2%至3.6%。立委邱顯智批評,民進黨政府是放羊的孩子,7年前的政見到今天才想要實踐,且此修法方案根本是隔靴搔癢,形式意義大於實質作用,而且稅率太低,可見「建商仍是(民進黨)心中最軟的一塊」。「這是放羊的孩子,迷途知返」,邱顯智指出,民進黨政府經過七年執政,放任房價炒到比天高,年輕人苦不堪言,不敢生小孩不敢成家,才想起當初上台前的政見。邱顯智指出,財政部在行政院會上提出的打囤房方案是隔靴搔癢,形式大於實質。非自住房屋差別稅率從現行的1.5%到3.6%,微幅調升到2%到4.8%,距離實質稅率1%,仍然有非常大的距離。「要打房就打真的,不要打假的」,時代力量表示,未來該黨版本一定會大幅拉高稅率,搭配空屋主動申報,才能打擊囤房空屋大戶。邱顯智認為,行政院的方案仍然把責任推給地方,造成逃稅風險。當各縣市政府可自定差別稅率,一定會造成囤房大戶選擇低稅率縣市申報,所以時代力量認為,要由中央訂定統一的囤房稅、空屋稅,才能有效打擊都會地區的空屋囤房現象。「建商餘屋2年以內2.0%~3.6%,太溫柔了。」邱顯智說,由此可見建商仍是蔡政府心中最軟的一塊。他要求,民進黨應儘快提案排審政院的修法版本,別亂開後門,並要慎防民進黨虛晃一招,以免重演2019年實價登錄2.0變成0.5、《平均地權條例》違法開後門的先例。
5戶以上囤房大戶追稅 竟過半逃漏稅!共2172件補徵稅額近億
為遏止包租公、包租婆逃漏稅,財政部正進行5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查稅,財政部從去年1月查核到今年3月底止,已經查核4166件,完成過半;查核完畢的案件中竟有逾半逃漏稅,共計2172件,補徵稅額近億、達9857萬元。為落實居住正義,財政部2020年11月啟動不動產相關所得專案查核,包含個人不動產相關所得專案查核、10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查核,以及5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查核等三大專案。個人不動產相關所得以及10戶以上囤房大戶的租賃所得查和已經於2022年12月底以前查核完畢,其中個人不動產相關所得查核1085件,補徵稅額4624萬元;10戶以上應查1734件,查獲1007件,補稅金額9985萬元。財政部自去年開始查核5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逃漏稅情形,預計今年12月31日以前要查核完畢。財政部表示,5戶以上囤房大戶要查的案件有7603件,到今年3月底已查核4166件,其中,涉及逃漏稅、補徵的件數有2172件,亦即查核案件中有一半以上房東涉及逃漏稅、需要補稅,補稅金額達9857萬元,平均每件要補稅約4.5萬元。累計3大查核專案,補稅金額貢獻國庫2.45億元,在不動產專案查稅過程中,就有中部名醫手握91間不動產,因為漏報3年的租賃所得,補稅金額超過200萬元。為防杜房東、地主等房屋所有權人,藉由將房屋分割為小坪數,規避房屋稅,財政部推《房屋稅條例》修正案,就房屋現值10萬元以下免徵房屋稅,增訂非自然人適用,以及自然人持有以全國3戶為限,並列為優先法案,送立院下會期審議。外界關注囤房稅率議題,以及立法院部分黨團、委員所提《房屋稅條例》第5條修正案,要求依全國歸戶戶數決定可否適用自住房屋稅稅率及降低自用房屋稅率等問題,目前尚無共識,財政部將持續與立法院各黨團溝通,盼儘速完成修法。
稅額增加顯著!新北、台東、澎湖將跟進推囤房稅
2023年非自住住宅按差別稅率徵收概況2023年期房屋稅即將於5月開徵,值得留意的是,桃園、新竹、台中、台南等7縣市去年7月開始實施非自住住宅按差別稅率徵收,即囤房稅,今年繳稅時,計有25.27萬戶的囤房大戶稅額大增,平均每戶增加4982元;財政部透露,新北市、澎湖縣、台東縣等縣巿政府也可望跟進,最快明年開徵時陸續適用!依財政部統計,2023年期全國房屋總件數929.18萬件,稅額869.97億元,分別較去年增加13萬件、35.43億元。六都房屋稅稅額占全國總稅額8成,其中台中不論件數與金額的成長幅度都居六都之冠,主要是新建房屋、採行囤房稅等因素。目前全台已經有10縣市採行囤房稅,2022年7月以前就已採行的縣市有台北市、宜蘭縣以及連江縣;2022年7月之後,則有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新竹縣、屏東縣與新竹市跟進。10個縣市非自住住宅共計47.24萬件、稅額66.4億元。依財政部數據顯示,去年實施囤房稅的7縣市中,共有25.27萬戶首當其衝,稅額增加12.59億元。其中桃園市受影響囤房大戶每戶平均稅額增加最多,約8713元、高雄市則增加5027元居次、台中市以4978元名列第三。新北市、澎湖縣與台東縣擬跟進實施囤房稅,其中新北市囤房稅草案已經送市議會審查。澎湖縣和台東縣則正在預告當中,據澎湖縣所預告草案,預計今年的7月開始實施,順利的話會反映在2024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上。台東縣則預計2024年7月才開始實施,將反映在2025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上。此外,去年重新評估房屋現值共計有13縣市,其中有9個縣市調整房屋標準單價,包含彰化縣、嘉義市、嘉義縣、雲林縣、基隆市、新竹市、屏東縣、台東縣、台南縣,也將反映在今年5月開徵的房屋稅上。今年要重新評估房屋現值的縣市,則有台北市、高雄市、新北市、台中市、苗栗縣5縣市。財政部官員表示,仍會持續關注各縣市政府房屋現值調整、有無反映巿況。
全台52.6萬囤房族 1659人手上握10戶↑
財政部公布全國非自住房屋稅籍總歸戶統計,擁有5戶以上囤房大戶為9127戶,擁有10戶以上的超級囤房戶有1659人,均較去年減少。對此,財政部歸功於政府打炒房策略奏效。但巿場人士直言,這說法實在太天真!真實情形是「囤房大戶口袋夠深」,以人頭戶分散、避稅。財政部統計,今年截至6月30日,擁有非自住房子的個人,1年增加2.4萬人,總數達52.6萬人,總歸戶後以家戶計算為49.3萬戶,也較2021年的47萬戶增加。不過擁有10戶以上的家戶數約2110戶,5戶以上的家戶1萬2508戶,都比去年少。景文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副教授章定煊表示,國人喜歡投資不動產,一般民眾買不起大房子,就轉投資在小坪數或小套房上,所以擁有非自住房屋的人數一直增加。不過,囤房大戶減少並不代表地方政府採行「囤房稅」政策有效果。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說,囤房大戶減少,買賣交易量卻不見大幅增加,顯見大戶並非拋售,而是學聰明,懂得透過降低持有戶數,達到節稅效果。她舉例指出,那些大戶只要控制名下3戶以內即為自住,其他找人頭,就不會成為適用較高稅率的非自住住宅,且囤房稅往往要到6戶以上才會被課到,大戶們會自己找到平衡點。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分析,擁有1至2戶非自住房子人數,由去年46.5萬人,大幅攀升至今年48.9萬人,可看出兩大趨勢,首先,買屋抗通膨效應發酵,推升民眾除了自住,想再買1戶動機,促使非自住買家增加;第二,近2年房價急漲,令不少想買房給子女等置產族,為「鎖住成本」搶進巿場,在國外也有這種情況,英國甚至以「搶屋競賽」來形容這股風潮。不過,未來進入升息循環,這種情況將會減少。就囤房大戶布局,徐佳馨指出,財政部資料顯示,囤屋大戶購買標的多集中在推案大的六都,特別是新北、台中,主因看好這些地區預售案量多、獲利相對較高。
財政部查「囤房大戶租賃所得報稅」結果 北區國稅局補稅金額破4100萬居冠
財政部查核10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報稅情形,5區國稅局查核結果出爐,其中北區國稅局查核605件,補稅案件326件,補稅金額達4100萬元,是五區國稅局當中最多。財政部查核擁有10戶以上非自住房屋大戶,租賃所得結果,查核案件共計1734件,補稅件數大約1006件,補稅金額將近1億元。北區國稅局最多之外,台北國稅局查核人數316人和補稅件數188件,雖然不是次多,補稅金額卻高達2800萬元。中區國稅局查核人數達417人,補稅案件269人,補稅金額1800萬元。南區國稅局查核200人,補稅案件129人,補稅金額700萬元;高雄國稅局則是查核142人,補稅案件94人,補稅金額600萬元。中部地區一位名醫手上持有91戶房屋且座落於一中商圈,堪稱一中商圈超級包租公,國稅局也依照專案查核要求其補稅,最後補繳212萬元所得稅款,引發外界關注;新北市則是擁有18戶房屋分割多戶出租,補稅高達1903萬元。
國稅局大查稅進帳近1億 名醫手持「91房」兼任一中商圈超級包租公
國稅局對房東大查稅,國庫進帳近1億元!財政部14日指出,近期財政部五區國稅局針對囤房大戶(持有十戶以上非自住房屋)完成租賃所得查核,查核總件數為1,734件,總共核定補稅案件1,006件,補課9,944萬元。我國自2021年10月起至2022年3月間啟動「個人間房屋租賃所得專案查核作業計畫」專案查核,首要對象是針對持有非自住房屋十戶以上者要求申報租賃所得或說明原因。另國稅局近期也同步針對全台持有五戶以上非自住房屋的個人房東啟動專案查核。依所得稅法規定,個人房東出租所獲得的租金收入屬於租賃所得,採收入減除成本認列所得。若房東無法逐項列舉成本,可適用財政部各年度費用標準,以43%為必要費用,剩下57%收入計入個人綜合所得,依個人綜所稅率計算稅負。然而,民眾出租房屋收取租金,如果有漏報租賃所得,國稅局將認定為個人過失,依裁罰倍數參考表裁處漏稅額0.5倍罰鍰,再加上本稅即為1.5倍。經統計,國稅局查核總件數為1,734件,總共核定補稅案件1,006件,補課9,944萬元。其中最知名案例為中部一位名醫手上持有91戶房屋且座落於一中商圈,堪稱一中商圈超級包租公,國稅局也依照專案查核要求其補稅,最後補繳212萬元所得稅款,為目前囤房大戶查核專案最大咖。官員表示,該醫生原本收到國稅局輔導函後自動補繳2016~2019近四年所得稅約10萬元,約等於44萬元租金,但其中2018、2019還沒有租金收入,明顯不符常理。經過國稅局實地訪查,果然發現該醫生名下房屋近年多為滿租,明顯短漏報租金,後來國稅局又找該醫生「喝咖啡」,要求說明短漏報情況,最後才補繳202萬元稅款,合計補稅212萬元。
財政部緊盯囤房大戶 逾千件需補稅
財政部針對10戶以上囤房大戶查稅結果出爐!據財政部調查,1734件10戶以上囤房大戶租賃所得,核定補稅案就超過千件,達1006件,補稅占比高達58%、近6成,補稅金額9944萬元,將近億元,顯示囤房大戶漏稅的情況嚴重。為了遏止囤房,財政部依據立法院所通過的臨時提案,針對個人房屋租賃所得進行專案查核,加強持有10戶以上非自住房屋者的租賃所得查稅,該項查核計畫在3月底完成。財部查核結果,核定補稅案1006件,補徵稅額9944萬元,未來各地區國稅局仍要持續列管追蹤持有10戶以上非自住住家用房屋者的租賃所得申報情形。除查核10戶以上囤房大戶外,今年繼續推動查核5戶以上囤房大戶的租賃所得是否誠實報稅。財政部表示,不論常態性或專案性查核,各區國稅局過去都會將租賃所得,列入查核重點,未來視情況滾動式檢討,以防杜逃漏稅,維護租稅公平。財政部昨也公布3月全國賦稅收入為2027億元,年增率0.9%,首季稅收4827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率3.3%,包括第1季綜合所得稅、關稅、營業稅、房屋稅、契稅也都創下歷年同期新高。不過證交稅受俄烏戰爭、美聯準升息衝擊,3月稅收年減0.7%,為連續3個月負成長,累計前3月證交稅收為502億元,年減10.2%,不過也創歷年同期次高。
一中超級包租公擁91房 名醫漏報千萬租金⋯遭補稅212萬
中區國稅局指出,中部一位名醫手上持有91戶房屋且坐落於一中商圈,堪稱超級包租公,這名醫生近4年合計漏報近千萬元租金,依租賃所得費用率與綜所稅率估算後,需補繳212萬元所得稅款,為目前囤房大戶查核專案最大咖。官員表示,這位醫生原本收到國稅局輔導函後自動補繳2016~2019年、近4年所得稅約10萬元,約等於44萬元租金,但其中2018、2019還沒有租金收入,明顯不符常理。經過國稅局實地訪查,發現該醫生名下房屋近年多為滿租,明顯短漏報租金,後來國稅局又找他「喝咖啡」,要求說明短漏報情況,最後才補繳202萬元稅款,合計補稅212萬元。因應立院決議,各國稅局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啟動「個人間房屋租賃所得專案查核作業計畫」專案查核,首波針對持有非自住房屋10戶以上者(已排除地下室、共同持有)囤房大戶,由稅局發出輔導函,要求各包租公補報租賃所得或說明。依所得稅法規定,個人租賃所得若無法逐項列舉,可適用財政部各年度費用標準,以43%為必要費用,剩下57%才要課稅,再依個人綜所稅率計算稅負。以該位中部名醫來說,因診所收入偏高,每年所得多半約300萬元以上,加上租金收入每年約230萬元,以57%計算課稅範圍即132萬元,再依綜所稅率40%計稅,每年租金部分的綜所稅約53萬元,4年即為212萬元。據中區國稅局統計,目前已輔導226位囤房大戶合計補繳1427萬元稅款。其中有224位為主動補報,國稅局也依實質租賃狀況斟酌補稅。但剩下2位對國稅局輔導函「已讀不回」,稅局依查核資料認定漏報四年租金約300多萬元,最後補稅37萬元並裁處14萬罰鍰。
轉嫁效應難解 消費者、租客負擔大⋯專家:破除「讓所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口號
囤房稅除了無助逼出空屋、降低房價外,是否反而產生推高房租的後遺症?甚至因為政策副作用而傷及無辜?政大財政系教授陳國樑23日直言,從學術研究來看,房屋稅容易轉嫁,提高稅負可能只是讓建商、房東將負擔轉嫁給消費者或租客,讓租金與房價進一步提高。朝野立委囤房稅七大版本陳國樑表示,持有房地的報酬為自住或租金收入,及預期出售資本利得,成本則是折舊、貸款利息、稅費等,但市場普遍預期資本利得極高,且一戶房屋每年平均房屋稅僅5千元,即使提高到三倍(1.5萬元),也不太可能讓屋主釋出房屋到市場。另囤房大戶有能力負擔,反而是衝擊兩大族群,包括沒有房地但必須買房的個人,以及口袋不深的投機者,等同「抓小放大」,甚至會轉嫁給租客。陳國樑建議,台灣社會應該破除「讓所有年輕人買得起房子」的理盲濫情口號,且假設所有年輕人都認真要買房,那將是房價向天價攀升的起點;而果真當所有年輕人都「買得起」房子,彼時房市勢必全面崩壞。他認為,台灣應轉向思考,鼓勵想買房的適得其所,不想買房的也能安居樂業。以近十幾年經驗來說,陳國樑強調,透過包括豪宅稅、空屋稅、囤房稅等稅制措施希望追求居住正義,但房價卻未見下降,顯示用租稅來改革房價等同緣木求魚。永晟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張福源、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松齡皆指出,國內若再貿然加重囤房稅,如包租代管業者持有很多戶,即使不是囤房仍會被課高稅率,這也形成副作用,勢必將成本轉嫁給房客,反而不利經濟較弱勢的廣大租屋族。康克爾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趙文銘則表示,以近年案例來看,南韓近年實施了囤房稅、房屋資本利得稅等,能課的全部都做了,但近十年來房價、租金卻全面上漲,可看出其政策效果不彰。另英國早年曾課徵「窗稅」,但多數房東不想繳稅,乾脆把窗戶封起來避稅或以各形式轉嫁成本,顯見從古至今,房屋租稅成本都可能轉嫁給房客。傑仕堡商旅顧問呂俊毅則強調,傑仕堡主要出租給經審核通過的外交人員或跨國企業的高管,但卻適用3.6%的最高稅率,導致一年營收3億元,但房地持有稅費高達1.2億、佔比高達4成,成為不當政策的無辜受害者。他表示,如果政府持續提高持有稅且未配套、包括排除良善起造人或包租代管業等,將導致市場供給減少,在需求不變情況下,反而形成房價、房租上漲,最終還是消費者埋單稅負成本。
囤房族「突破50萬人」 財政部:1703人擁10戶以上囤房大戶
財政部公布全國非自住家用房屋稅籍歸戶情形,擁有非自住房屋人數突破50萬人、為50.2萬人;相較於2020年的48.2萬,增加2萬人;值得注意的是,擁有10戶以上的囤房大戶1703人,相較於2020年少了44人,財政部認為,政府所提出的房市健全方案與政策逐漸產生效果。外界關心,我國擁有非自住戶的人數增加,近期外界的提高非自住戶」的房屋稅1.5%到3.6%稅率聲量大,囤屋族的繼續增加恐怕會形成調整房屋稅率的壓力。財政部官員表示,過往擁有非自住的成長幅度較大,每年起碼都有2.5萬人;但是從2020到2021年僅增加2萬人,囤房族人數增長幅度已經趨緩。財政部進一步說明,即使人數增長,而且新增的囤屋族以低戶數為多,擁有1戶非自住房子有39萬9478人、占比79.54%,較前一年增加;持有2戶者6萬5440人,占比13.03%,比重已較前一年下降。高戶數人數更是明顯減少,擁有10戶以上的囤房大戶從去年的1747戶,減少到今年的1703戶,就少了44人。官員表示,政府推動健全房市方案,以及近期本土疫情升溫對房市也有所打擊,所以整體政策效果如何還要還可以進一步觀察。
打炒房不鬆懈!實價登錄2.0「房價揭示到門牌」 爭取7/1上路
蔡政府打炒房不鬆懈,內政部次長花敬群昨日表示,實價登錄2.0「房價揭示到門牌」修法,希望爭取政院同意在7月1日上路。另房地合一稅部分,財政部首度表態,課重稅年限趨嚴,如將持有1年課45%稅率的年限拉長至2年等,對產業衝擊頗大,會慎重評估,但法人稅率遠低於個人,引發投機套利,這部分應亡羊補牢。商總名譽理事長賴正鎰昨日示警,政府打房太過頭,小心很可能會失去政權,這是有前例可循的。財政部首度公布「囤房」情形,2020年全國約有48.2萬人擁有非自住房屋,年增2.5萬人,為囤房一族,甚至有1747人擁有10戶以上非自住房屋,堪稱囤房大戶。財政部非自住房屋定義,是將地下室、停車位等非居住建築、營業用、公益團體使用和自住等條件排除。補破網 法人稅率偏低將修正為遏止炒房,立法院去年三讀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等修正草案,被稱為「實價登錄2.0」,修法重點除房價資訊揭露到門牌、地號,還包括預售屋全面納管且即時申報、增訂主管機關查核權及加重屢不改正罰則、明定不得將預售屋紅單轉售予第三人,以防杜投機炒作。不過,法案通過後,須配合修正相關子法、申報書表及作業系統,並辦理宣導作業,條文明定施行日期將由行政院另行公告。花敬群表示,內政部以7月1日為目標,爭取政院同意做為發布實施日期。前波房巿高點,因房地合一稅上路,冷卻好一陣子,在這一波政府打炒房聲中再度被提及;財政部次長李慶華表示,這次修法重點除了年限之外,就是法人和個人稅率的差異。據了解,財政部認為,房地合一稅調整要很小心,因為可能會影響產業和就業市場,所以這個會期不一定會修,特別是課重稅年限部分;但境內法人方面,財政部力主納入範圍,主因目前法人短期買賣只課營所稅20%和個人稅率最重45%有極大差異,投機者有套利空間,須修法補漏洞。短期買賣課重稅 財部趨保守至於年限調整,財政部原規畫短期買賣課重稅標準趨嚴。據知方向為,適用稅率45%從持有1年內調整為2年內;課徵35%稅率從持有超過1年到2年間,調整為超過2年最長可達5年間。賴正鎰表示,去年央行採取信用管制措施,房市即已受到打擊,預期今年房市交易量將下滑1成。若是房地合一稅修法太嚴,將嚴重衝擊房市和實體經濟。住商不動產企畫研究室經理徐佳馨指出,實價2.0上路後,對於購屋人更能掌握市場價格,不過預售市場剛上路,勢必經過一番磨合。
囤房大戶比例上升!台1.95萬人擁10戶以上房產
財政部首度公布「2020年房屋稅籍所有人總歸戶」,擁有4戶以上的個人囤房族有31.9萬人,較2019年增加3610人,幅度約1.1%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有1.95萬人擁有10戶以上房子,這類「囤房大戶」較2019年增加192人。2020年房屋稅籍個人歸戶統計表(圖/全國)仍以自住居多過去財政部房屋稅籍統計,是依各縣市歸戶或私下統計總體歸戶,並未對外公開,外界很難了解房屋集中情形,但近年在輿論與各界期待之下,財政部首度公布全國性房屋稅籍所有權人總歸戶,讓外界可以一窺究竟。財政部數據顯示,2020年擁有房子的人有804.17萬人,年增率0.61%。其中擁有1戶者大約有572.47萬戶、2戶的個人有153.46萬人、3戶者有46.34萬人,擁有3戶以下的房屋所有者較2019年增加0.59%;4戶以上的總數達到31.9萬人,年增率為1.1%,其中10戶以上房子的人有1.95萬人。進一步統計,擁有4戶以上房子人數成長速度,比3戶以下房子人數成長速度還要快,顯示囤房大戶比例逐漸上升。不過,財政部官員解析,其實擁有3戶以下的房屋者占比高達9成5,以自住居多。但是,資料顯示高達1.95萬人擁有10戶以上的房子,且較2019年增加。官員解釋,確實無法在統計數字上看出這些擁有10戶以上房子是有錢人所有,或者是刻意將房屋分割。集中度不嚴重依據財政部實際稽查和觀察,將房子分割成多個門牌、房屋現值降低到10萬以下規避房屋稅是有技術門檻的,屬於少數極端個案,所以在社會中上有實力擁有10戶以上房產的有錢人確實不少,惟與其他國家相比,台灣房產集中度並不嚴重。官員說,3、4年前房市不景氣,擁有10戶以上的個人大約就是近2萬人左右,變動不大。整體而言,財政部關心的是自住者與囤房族是否大幅變動,以及是否有投機客短期炒作造成房價不正常飆漲,目前數據來看算是穩健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