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 交通部 騎樓誰接燙手山芋?縣市建議颱風假由中央接手卓揆否定
颱風康芮直撲台灣,昨日一整天全台強風豪雨,今天包括雙北市在不少縣市馬路上仍隨處可見路樹倒塌,造成上班交通大打結,但這一次,許多縣市不僅不敢再接著放「災後復原」颱風假,颱風隔天立馬上班,被民眾罵翻,直呼「開始討厭縣市長」,甚至還有縣市呼籲盼中央接手決定是否放颱風假,就是看出與其放不放颱風假都會被企業、中央質疑,乾脆將「燙手山芋」丟回中央。不過,針對未來是否改由中央統一宣布放颱風假,行政院長卓榮泰受訪說,依照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這套制度也行之多年,有相當機制,形同否決地方縣市的呼籲。立院今邀卓榮泰率同相關部會首長列席,報告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及中央政府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第5期特別預算案編製經過,卓揆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依照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多年以來,地方政府根據中央氣象署提供的即時正確資訊,依各地方因地制宜所需,無論平地或山區有各種不同狀況,這套制度也行之多年,都有相當的機制。他說,已經要求氣象署,盼能更精確且更即時的數字提供給地方政府做參考,他相信,氣象署經過更多科技輔助後,可以有這樣的能力,提供地方做更正確的判斷。針對媒體提問雙北此次出現風災的情況,卓榮泰說,在到立法院路上,鎮江街有大樹橫跨路中,因此稍微繞了一段路,他期盼北市市容能夠在有效率的管理下盡速恢復,讓市民恢復正常的生活。
再為各縣市請命 盧秀燕籲碳費所得80%留地方政府
台中市長盧秀燕24日表示,中央2025年徵收碳費上路後,希望至少保留8成款項留給地方政府,促進地方建設與環境治理,降低民眾因為氣候變遷所受的衝擊。因應全球極端氣候變遷,各國紛紛以徵收碳費,用以改善環境以面對氣候變遷之衝擊,台灣經過多年角力,2025年望將起徵碳費,但碳費徵收後的分配比例,仍未有明確有效之規範。盧秀燕日前與中台灣八縣市首長,聯名向中央喊話,希望碳費回饋地方建設引發熱議後,24日進一步北上台北市,在參加行政院會前,與環境部長彭啟明火線對話,為全國22個縣市政府請命,呼籲中央把碳費留80%在地方,讓地方政府直接推動減碳工作,降低民眾因氣候變遷所受的衝擊。台中市政府環保局長陳宏益進一步呼籲,碳費分配應比照《空氣汙染防制法》第17條,在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母法後,分配一定比例到地方,由地方推動溫室氣體減排,進行相關防災、因地制宜之調適建設,降低民眾因氣候變遷所受衝擊,地方力求80%回饋,畢竟地方政府與民眾休戚與共,減碳工作也最直接。陳宏益回顧,各地方政府和中央合作執行收取和使用空汙費,其中6成空汙費撥交地方已行之有年,地方對空氣汙染防制累積了實戰經驗,空氣品質也確實獲得改善,未來中央碳費起徵後,收入也應比照空汙費,才有望真正即時優化環境。盧秀燕強調,治理空汙、永續淨零是台中市甚至各縣市的共同重要課題,近期也與中火不斷協調,成功在一年內減少300萬噸燃煤,可見台中市推動淨零排放有成,未來面對氣候變遷挑戰,希望中央也能支持,讓地方好做事。
朝野《財劃法》修法不同調 郭國文提1解方增進地方財政能力
在野陣營過去質疑中央政府針對「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或「一般補助款占國稅」的比例不斷下降,導致地方政府施政與規劃,需看中央的臉色,因此提出《財劃法》修法。但是,民進黨立委郭國文13日指出,根據2023的統計,地方財政預算執行的結果尚有剩餘,代表該預算編列已大於地方政府可以消化的量,並提出或許可從「地方稅法通則」出手,讓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更多地方稅,以提升自身的財政能力。《財政收支劃分法》25年未修,許多地方政府針對款項分配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立院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預計將於21日起開會審查,將統籌分配稅款從原本要求的5777億元,降為3208億元。在野人士也指出,各縣市因為人口結構、需求差異不同,應當因地制宜,推出差異化的社會福利制度與建設方向,呼籲民進黨政府切勿再次錯估民意,應強化地方財務自主的精神,修正《財劃法》分配的不合理性。對此,郭國文表示,根據去年的統計,地方財政預算的缺口雖然為500億,但預算執行的結果卻是還有剩餘,代表目前的預算已經大於地方政府可以消化的量。郭國文指出,根據《預算法》第96條規範,應該制定地方預算法,來規範地方政府的預算編列,只有知道地方可以編列哪預算,知道錢要花在哪後,再來討論地方政府需要多少錢,才是合理的程序。「藍白一直講不出為什麼要急著修法,一個法很久沒修,不代表有修的急迫性,而是很久沒修才更需要仔細、謹慎地評估修法。」郭國文說明,要強化地方財政能力的途徑不只是透過修《財劃法》,讓中央分配資源;還有另外一條路是地方稅法通則,讓地方政府可以制定更多地方稅,來自我提升財政能力,藍白卻隻字不提,顯然動機就只有搶中央政府的錢,並不是為地方政府財政能力著想。
推《財劃法》修法 李彥秀:中央集權集錢扼殺地方自治
《財政收支劃分法》25年未修,許多地方政府針對款項分配的公平性提出了質疑。而財政委員會召委陳玉珍預計將於21日起開會審查,將統籌分配稅款從原本要求的5777億元,降為3208億元。對此,立法委員李彥秀13日表示,各縣市因為人口結構、需求差異等目標不同,本來就可以因地制宜,中央長期「集權又集錢」的作法,無異是扼殺了「地方自治」的精神。李彥秀表示,《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方向,國民黨與民眾黨原本就相當一致,在藍營版本將「中央擴大統籌分配稅款」由5,777億元調降為3,208億元後,與白營的版本更是相當接近,超過25年沒有修正的《財劃法》修法,終於露出了曙光。李彥秀指出,無論是「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或是「一般補助款占國稅」的比例不斷下降,整體規模已從2014年的33.53%下降至28.06%,地方政府施政與長期規劃,必須看中央的臉色,顯然綠營地方首長與綠委也失去了耐性與辯護的能力。「各縣市因為人口結構、產業發展、需求差異以及政策目標不同,本來就可以因地制宜,根據民眾需求,推出差異化的社會福利制度與建設方向,」李彥秀批評,中央政府長期「集權又集錢」的作法,無異是扼殺了「地方自治」的精神。李彥秀呼籲,民進黨政府切勿再次錯估民意,應強化地方財政與財務自主的精神,修正財劃法分配的不合理性。她提及,過去總統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期間,也都多次表達修正財劃法的重要性,如今財政部消極的不推修正版本,行政院毫無政策論述能力,不僅讓綠營縣市長與立委被迫「自力救濟」,更再次凸顯立法院才是社會前進的動力。
外送運費恐漲到60元!夜間再多收20元 最快11月上路
交通部預告修法,訂出外送基本運價公式,根據該工會初步建議,將以基本運價60元和運送距離計價,夜間加收20元、送上樓加5元,最快11月上路。交通部預告修正「汽車運輸業管理規則」、「汽車運輸業客貨運運價準則」,增訂外送運價規定與公式,每筆訂單運費,應依每車公里基本運價按運送距離計算,除了起程費、續程費之外,還可加收等待費、樓層費、夜間加成及春節運費。全國外送產業工會理事長陳昱安表示,2021年前運價曾有公式,每筆訂單收入約60元起,2021年4月後每單約40元起,之後的第二張訂單約剩24元起,收入計算方式變得浮動不透明,常有同工不同酬狀況。他也呼籲,因外送涉及多個部會業務,應制定專法管理,也避免平台把成本,轉嫁至店家或消費者負擔,這次也有將機車、手機保養都納入成本項目。交通部公共運輸及監理司長林福山表示,修法後將由各縣市同業公會及相關工會因地制宜擬訂運價,若預告修法順利,預計最快11月可完成法制作業程序。
導入再生能源前進淨零碳排 內政部喊話公有建築帶頭模範
為逐步邁向2050淨零建築的目標,內政部15日宣布,全國各類型的公有建築及既有建築都必須帶頭做起,導入自用型再生能源以減少碳排,以實現逐年提升建築能源效率的願景。內政部表示,各國家公園管理處以112年為基準資料盤點用電量,換算為碳排放量約為3,939噸二氧化碳當量;舉例來說,最早設立之墾丁國家公園、高山型的玉山國家公園及離島的金門國家公園,場館碳排放量分別約為425、444及685噸二氧化碳當量;三個國家公園中金門國家公園因屬戰役史蹟型,場館數量較多,所以其碳排放相對較高。為了符合建築能效相關規範,國家公園將優先檢討汰換能源效率不佳空調設備,並設定合理室溫,不足之處,再進一步運用再生能源降低碳排,規劃於遊客中心或相關廳舍屋頂、停車場等架設太陽能光電板,為園區提供自用之乾淨能源。內政部指出,由於國家公園所轄既有建築物也屬公有建築,必須依循國家2050淨零排放整體路徑規劃,朝向低碳轉型,並符合建築能效相關規範,且國家公園建築在設置節能、創能及儲能設施時,將考量各國家公園獨特的生態環境與自然景觀,採因地制宜的方式進行專業設計與規劃,在不影響生態保育與觀光資源的前提下,加速淨零轉型,外界所稱國家公園大規模「種電」,與事實不符。
路樹傾倒上百件賠償案件 近5年共計2757萬餘元
監察院今(21)日表示,近來頻繁發生市區道路路樹於風雨過後無預警傾倒,108年迄至112年10月31日期間,各縣市路樹傾倒通報之賠償案件共計112件,造成3人死亡,23人受傷,124件車損,賠償金額共計新臺幣2,757萬餘元。監察院通過王幼玲委員提出的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督促農業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檢討改進。監察院指出,本案調查期間之113年4月26日,連日大雨,彰化縣郵務士於投遞途中遭倒塌路樹砸中身故,同日於高雄市澄清湖園,亦有樹木倒塌砸中在園區散步的66歲李姓男子不治死亡;7月颱風天高雄鳳山區路樹連根拔起,當場砸死路過上班的女騎士。路樹傾倒造成民眾傷亡或財損等憾事,不僅衍生國家賠償爭議,亦重創政府形象。在極端氣候下,強化都市綠基盤韌性之重要性,方能保障我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監察院通過王幼玲委員提出的調查報告,函請行政院督促農業部、內政部及各縣市政府檢討改進。根據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觀測資料分析顯示,臺灣年平均氣溫近30年增溫呈現加速趨勢。在四季分布方面,21世紀初夏季長度已增加至約120至150天,冬季長度則縮短約70天,且近年來冬季甚至縮短至約20至40天。此高溫現象在都市中,復因都市熱島效應而加劇,凸顯有助降溫、冷卻且提供生物多樣性之公園綠地與路樹重要性。監委王幼玲調查臺北市中山北路1段發生路樹無預警倒塌,砸死機車騎士事件時發現,全國只有11個縣市政府建立例行性巡檢作業標準程序,8個縣市政府有要求執行人員須具備專業能力,7個縣市政府有防治及巡檢褐根病措施,顯示仍有過半縣市政府尚待建立相關機制。調查報告指出,路樹巡檢標準化作業程序與執行人員具備相當類科技師證書或專業能力,為路樹養護品質之關鍵,於現行極端氣候下,形同預防路樹傾倒、危及公安之風險控制措施。監察院表示,行政院允宜督促中央相關業管部會,協同並適時支持各縣市政府持續鍊結科技智慧,以精準預防、妥善巡檢與生物防治法,分進合擊,強化都市綠基盤之韌性,以回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監委王幼玲表示,內政部「市區道路及附屬工程設計標準」及其設計規範,雖明定喬木植穴尺寸與存活所需最小土壤厚度,但相關規定僅適用於新建道路,既有道路路樹仍多因人行道寬度不足、地下構造物或管線等配置限制,而無足夠生長空間,導致長久以來樹勢虛弱,易遭病蟲害而生傾倒風險。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允應持續督促各市區道路主管機關參照相關原則因地制宜,俾利營造人本空間及提升生活品質。監察院說明,另外,褐根病為我國樹木病害之首,因樹體結構弱化,易導致樹木連根拔起而傾倒;白蟻蛀蝕、基部及樹幹傷口中空,則為路樹根基及樹幹折斷常見原因,均可能造成路樹於外觀健康下無預警斷裂倒伏,不利大樹成蔭,更損及民眾生命財產。農業部允應策進所屬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業試驗所,積極鍊結中央專業技術資源與地方主管機關執行人力,落實森林法樹木保護專章意旨,共同朝城市里山方向努力。
颱風災防遭質疑袖手旁觀 行政院駁:氣象署與地方緊密聯繫
針對颱風假作業辦法規定一事,《聯合報》25日指出,地方首長非氣象專家,能否做出快又精準決策,考驗縣市首長;呼籲作為氣象專責的中央,對於「該不該放假」不能再袖手旁觀。對此,行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表示,颱風期間,中央氣象署即時將警報通報給各縣市政府及災防中心,並持續密切聯繫,絕無「中央當局外人」或「袖手旁觀」的等外行說法。陳世凱表示,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4條及第9條等相關規定,皆有規範非常明確的標準,依據氣象預報或實際觀測,在平均風力、或陣風、或降雨量達到指定標準時,各地方政府首長即得發布停止上班上課。「中央氣象署都會即時將颱風警報或風雨預報通報給各縣市政府及災防中心,並透過密切聯繫,甚或進行視訊會議,將風雨預測情況供各縣市政府參考」。陳世凱強調,此次凱米颱風來襲前,中央氣象署即已預先於官網上即時更新颱風相關資訊,所有風力、雨量等實際觀測數據更是每十分鐘更新公佈。陳世凱指出,凱米颱風警報發布後,氣象署不僅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規定,於上午一時、四時、七時、十時、下午一時、四時、晚間七時及十時前,將颱風來襲、致災性熱帶性低氣壓或連續豪雨影響地區之風力級數、陣風級數及雨量預測列表,即時透過各種傳播媒體播報,並將書面資料送通報權責機關;亦透過每天每隔3小時召開之6至7次記者會對外說明。陳世凱續指,由於此次凱米颱風來勢洶洶,影響台灣範圍甚大,氣象署為求慎重,於23日下午四時及七時分別召開兩次視訊會議,讓各地方政府於宣布隔(24)日是否公佈停班停課前,能獲得最即時準確的氣象資訊。換言之,中央已將最專業的氣象資訊提供給地方政府參考,相關作法亦行之有年,媒體所謂「中央袖手旁觀」或是「中央當局外人」云云等外行說法,與實際情形並不相符。陳世凱表示,依據「天然災害停止上班及上課作業辦法」第4條第3款規定,「風力或降雨量未達前二款停止上班及上課基準之地區,因受地形、雨量影響,致交通、水電供應中斷或供應困難,影響通行、上班上課安全或有致災之虞時」,各地方政府得發布停止上班上課,此係各地方政府在中央所定標準之外,就其轄管範圍地形地勢所為之判斷,因此行政院對於各地方政府因地制宜所為的預測與決定皆予以尊重。
大改革!海運快遞總量鬆綁 報單可望再創新高
海運快遞大改革,總量管制鬆綁!未來每年10月底將依「海關資源」公告釋出專區或者通關線,提供業者申請設置,更能顧及跨境網購需求、海關的人力有效運用。根據《海運快遞貨物通關辦法》,2021年5月起實施海運貨物專區家數和通關線,不再受理專區申設,至今已滿3年,財政部關務署依法重新評估。為了因應外界變化與需求,關務署增訂,賦予專區所在地的海關核准申設及變更裁量權,各關可以因地制宜,以「貨物通關秩序」、「專區設置情形」、「海關執行人力」以及「整理政策需求」等因素評估,來決定是否核准申設。在地海關每年10月底前公告,次年是否可申請專區或擴增通關線,以利業者預為規畫。目前海運快遞有3大關口、4大港、7家專區業者,共計19條通關線。基隆關有3大專區業者包括台北港國際物流、台灣港務國際物流、台北港貨櫃碼頭,共計12條通關線。基隆關馬祖福澳港和忠海空聯運有1條通關線。台中關台中港華揚國際物流有2條通關線;高雄關高雄港有2家專區業者,第一郵聯通運、萬海航運,分別2條通關線。海運快遞近幾年因為運費較便宜,且所耗費的時間不比空運快遞遲多少,因此報單量明顯增加。2019年只有199萬件,僅占跨境報單的3.1%,2023年則暴增到1861萬件,占比已達33.4%;今年上半年更達1099萬件,占比攀升到37.3%。關務署預估,全年可望突破2000萬件,再創歷史新高。關務署昨公布,2023年移送貿易署業者出口標示違規達701件,其中標示如「中國台灣」、「台灣省」等字樣,高達194件。關務署強調,在境內產製的商品只能標「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台灣」與「台灣」製造,或者同等字義的英文字。
遊紐約「吃228元飯糰」被出征!作家朱宥勳解釋喊:真的沒有很貴
前往歐美國家旅遊,不僅機票、住宿價格高昂,就連消費也貴得驚人,日前知名作家朱宥勳分享,他在美國紐約吃了一顆要價逾2百台幣的飯糰,怎料卻挨轟「本末倒置」。對此,他昨(15日)再度發文解釋,直呼「真的沒有很貴!」朱宥勳日前分享前往紐約觀光的所見所聞,提及自己在當地吃了一顆要價7美元(約新台幣228元)的飯糰,沒想到卻引起網友批評,「去吃一顆7美元的飯糰是本末倒置。」為此,朱宥勳昨天在臉書發文表示,他只是個觀光客,雖然可能不懂在紐約的生活成本是如何,但不少速食店所販售的漢堡,基本要價就落在7美元以上,加上飯糰又是異國食物,因此並不認為這價格貴到不合理,「以我短短幾天的經驗,7美元買到那顆飯糰,真的沒有很貴耶。」他也指出,不解為何講到台灣食物,就一定只能算成本價,「在美國不就是『凡外食就一定加價』嗎?為什麼講到台灣的食物,這條定律又不適用了呢?」,認為台灣的美食文化也能多元發展,除了能吃粗飽外,也值得發展成「精緻化」商品。朱宥勳強調,他所定義的「精緻化」不是單純將份量縮小這麼簡單,而是要因地制宜、因人設事,直呼「不要看到份量縮小就崩潰好嗎。」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回覆,「光是考慮到油條跟肉鬆在北美有多難找到這點,7美元解解鄉愁根本超便宜好嗎⋯⋯」、「以紐約的物價來說,一顆飯糰7美元真的不貴」、「飯糰真的可以名列台灣人搬來美國後開始打聽問哪裡有賣的前三名,因為看似簡單但材料難尋」、「以最近紐約的物價而言,飯糰7塊蠻正常的吧,如果居然還很好吃,簡直賺翻。」
大叔變少女!伯朗咖啡館26年首度改裝 搶攻20歲網美打卡族
金車集團旗下伯朗咖啡館,品牌成立26年來,首度大幅度改裝,從原本以木質色為主的沉穩風格,如今搖身一變明亮、淺色舒適的空間,幕後推手是金車第三代李家迪。首間改裝的「南京概念店」,據了解,耗資3000萬元、近半年時間,李家迪從建築外觀、室內裝潢到餐點菜色全部重新調整,希望降低客群年齡,讓伯朗咖啡館在競爭激烈的南京建國商圈,也能成為網美打卡咖啡廳。伯朗咖啡館啟動史上最大規模轉型計畫,位於北市南京建國路口的「南京概念店」,占地3層樓約300坪、客席數約230個的空間重新改裝。金車第三代、目前擔任咖啡事業部主任的李家迪說,經過拉皮整骨、洗心革面的全新概念店,志在讓客人體現全新生活態度。李家迪帶著記者們參觀出自他手的全新伯朗咖啡館,「一樓規畫有特調手沖吧與外帶區;二樓是以如家裡大客廳,規畫有安靜區和開放區,還有一個中央圓環沙發區;三樓如交誼廳概念設計,有會議室與咖啡實驗室,企業若有需要可在此包場辦活動。」伯朗咖啡館「南京概念店」成為第一家改裝店鋪,除了內裝革新,外表也拉皮變美。(圖/金車提供)李家迪為大家逐層介紹,從品牌識別、內裝風格到菜單,都朝著年輕、生活、現化的全新概念出發,空間採用淺色系帶金屬元件相互搭配,大片玻璃窗讓空間更通透明亮,桌椅也從制定的方桌排列改有圓形、方形、環形沙發、單人和多人、互有高低,不同材質跳色讓空間更活潑和層次感,部分座位也搭配插座,不論是商務開會、姊妹喝下午茶、情侶約會,或是來看書、工作都能滿足。金車伯朗咖啡是本土連鎖咖啡館老店之一,高峰期全台74家,不過目前店舖數已縮減至13間,今年是26年來首次進行大規模改裝。李家迪認為,台灣的咖啡市場已經相當成熟,要在從中開拓出新商機,必須要進行包含品牌識別在內的大規模改變,目前觀察伯朗咖啡館的消費客群平均年齡約40歲,也希望全面翻新後,能吸引年輕人目光,將客群年齡降為20歲,當然此次調整菜單,也將客單價從原本150至200元提升到300至400元。「南京概念店」7月試營運以來,觀察消費客群年齡的確有下降趨勢,除假日原有的家庭客群,更多了年輕人約會打卡,她也透露,「近幾年觀察到年輕世代消費者習慣與過去大不相同,所以伯朗咖啡館轉型迫在眉睫,預計下半年還會再繼續改裝,大型門市改為概念店,小型店則因應地區性的市場需求,因地制宜調整。」「南京概念店」也獨家與金車旗下品牌噶瑪蘭威士忌跨界合作,研發設計推出獨家「桶陳酒香咖啡」,以噶瑪蘭奪得威士忌世界冠軍的雪莉桶、波本桶和葡萄酒桶3種酒桶,為不同產區的咖啡豆進行陳化,賦予咖啡豆不同香氣與風味,推出限定桶陳酒香咖啡與咖啡調酒等,也是「南京概念店」的限定產品。
沖繩芒果「2顆賣1800」貴爆 日本人認證:住30年只吃過2次
天氣越來越熱,不少人會吃水果消暑,其中芒果可說是夏日代表性水果,而台灣種植的芒果不僅香甜無比,價錢也十分親民。定居台灣多年的日本作家「日本人的歐吉桑」透露,自己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沖繩芒果的預購資訊,不料2顆竟要價8500日圓(約新台幣1800元),價錢和台灣相比可說是天差地遠,讓他當場傻眼。日本人的歐吉桑4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日本沖繩的芒果,2個要1800台幣…這價位意思是說沖繩芒果是台灣芒果20倍好吃嗎…?」根據他PO出的資訊,該芒果名為「夏小紅」,屬於稀少品種,產地位於沖繩縣宮古島,僅僅2顆就要價8500日圓,以當前匯率計算約新台幣1715元,預計發貨時間則是7月上旬。沖繩芒果2顆要價近新台幣1800元。(圖/翻攝自日本人的歐吉桑 ・台湾在住の日本人のおじさん臉書)日本芒果要價不菲,日本人的歐吉桑坦言,「在日本吃芒果是真的難得的機會,住在日本30年我吃過芒果只有2次吧。都是住院時候才可以吃,哈哈」。貼文引發討論,不少網友留言「在日本你住院才吃的到芒果,台灣你可以吃芒果吃到血糖太高住院」、「現在住台灣好好大快朵頤吧!幸福的我們」、「有看過更狂的芒果,一顆三萬日幣」。不過,也有人認為「台灣芒果好吃又便宜, 但是日本草莓也是好吃又便宜啊」、「就因地制宜啊~像溫帶水果桃子、藍莓也是讓我們流口水…榴槤在台灣也是貴貴地賣」、「送禮用的一定都很坑啦」、「每個國家盛產的水果不一樣,日本的水果在日本很便宜,外銷到台灣很貴」、「台灣水蜜桃貴到天花板」。
大陸建設「衡沐」板橋千坪公園為鄰 實踐ESG建築新潮流
聯合國通過「2030永續發展議程」制定出17項核心發展目標,其中包含氣候行動、永續發展的市鎮規劃等目標核心,號召全球企業共同努力維護地球。台灣建築業在面對全球不斷提高的國際標準下,大陸建設這些年推案持續秉持著節能減碳與環境永續的理念,除了在既有的能效標章材料追求高標準,同時在建築設計上因地制宜打造融合自然的設計策略,讓住宅的意義不再只是生活容器,而是讓住戶與環境共融共生。大陸建設近期於板橋四維路推出新案「衡沐」,基地正對近6000坪四維公園首排,很難得在鄰近捷運新埔站、市中心開發飽和的精華地段,找到了一片千坪的都市綠肺,在如此珍稀的地利條件下,大陸建設特別延攬世界頂尖的國際建築團隊澳籍日裔建築師Koichi Takada參與全案規劃與設計,擅長從大自然汲取設計靈感的他,以自然元素當作核心思考,從裡到外設計融合公園環境與在地文化,賦予住戶舒心療癒的居住場域。隨著近年全球極端氣候變遷,自然生態環境的改變愈來愈明顯。參與設計全球頂尖住宅、商業空間與大型公共工程的建築師Koichi Takada說到,「所謂奢華,就是回歸自然。」他主張以自然有機的形式實踐永續建築原則,「衡沐」不只是一棟豎立在公園前的住宅,外觀設計呼應公園生態地景,以「森林樹形」作為建築概念,透過立面水平、垂直的深凹線條交織,創造出窗景的最大化,讓整棟建築視覺充滿著柔和、流動美學與生命力價值。建築師Koichi Takada作品遍佈全球,擅長以自然有機的形式,融入包括森林、岩洞、樹木等意象,讓建築與自然和諧共存。(photo credit: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衡沐」是Koichi Takada在台灣首件住宅作品,包括從外觀、公設、景觀到室內平面皆由建築團隊進行全案操刀設計,不只外觀立面呼應自然,一樓公設運用石材與木質還原自然,讓建築前後引入採光,藉由大面落地窗引景入室,透過建築手法將視覺一直延伸至戶外公園,展現出多層次的光影變化;建築團隊特別在一樓設計一座私家庭院與頂樓空中花園,透過高低錯落的豐富植栽,為住戶打造休憩與舒心的空間,在都會叢林裡帶來盎然生機,創造人與自然平衡的共存居所。「衡沐」戶戶面公園第一排,享有城市中難得的景觀視野與開闊棟距。(photo by ashiang liu)「衡沐」基地面積廣達約675坪,住家規劃31-56坪2~4房,在面寬型的基地上創造出戶戶皆面公園第一排的難得條件,居住空間採大尺度開窗,除了享有開闊的景觀視野與棟距外,同時實現高效的能源利用和舒適居住空間。
大陸建設「衡沐」板橋千坪公園首排 宛如森林裡有機建築
談到台灣城市美學,建築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以專打「世界盃」建築聞名的大陸建設,一直走著有別於市場同業的路,思考著如何將住宅從藝術美學出發,導入更多國際視野與思維,讓建築不單只是居住的容器,而是有更多的可能。大陸建設憑藉著超凡的規劃實力及美學素養,背後由一群對建築充滿熱忱與理想的專業人士,投入著極大的心血到世界各地延攬頂尖的國際建築團隊,從普立茲克獎得主白派大師理查麥爾設計的信義區豪宅「55Timeless琢白」、愛馬仕御用建築團隊法國RDAI操刀飯店寓邸「琢豐」、義大利國寶級建築團隊ACPV打造台中豪宅「宝格」與「丽格」等,一直到今年度大陸建設在雙北、台中推出的新案同樣找來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建築師合作,包括荷蘭OMA、英國DCA、澳洲KTA、紐約ODA等,因地制宜為每一塊土地量身打造獨具特色的當代建築。在台灣,建案常見打著國際建築師頭銜,但最終仍因爲成本考量,經過建設公司大幅修改刪減,與原創者想傳達的理念很難一致。大陸建設與國際建築團隊合作的建案,堅持百分百忠於建築師的設計理念與規劃,強調落實建築團隊「原創精神」,包括材料挑選、工藝精確嚴謹要求,對於細節絕不妥協。近期大陸建設在板橋四維路推出新案「衡沐」,基地正對近6千坪四維公園,在板橋難能可貴的千坪綠肺中隱身了一座圖書館,因應本身優勢的地利環境,力邀擅長汲取大自然為設計靈感的澳籍日裔建築師Koichi Takada操刀設計。他的作品遍佈世界各地,橫跨商業空間、住宅、公共工程等不同領域,每一件作品除了特殊造型視覺令人驚豔外,面對全球暖化的現象,他主張以自然有機的形式實踐永續建築原則,融入包括森林、岩洞、樹木等意象,讓建築與自然和諧共存。建築師Koichi Takada作品遍佈全球,擅長以自然有機的形式,融入包括森林、岩洞、樹木等意象,讓建築與自然和諧共存。photo credit: Koichi Takada Architects(圖/品牌提供)「衡沐」作為Koichi Takada在台灣第一件住宅作品,包括從建築外觀、公設、庭院景觀到室內平面皆由他量身打造,建築立面以「森林」為核心設計思考,外觀以「樹形」作為從公園回家的延伸,盡可能讓住戶行走在社區公設,都能感受到戶外綠意與自然採光;住家規劃31-56坪2~4房,戶戶皆面公園第一排,除享有都市難得的景觀視野與開闊棟距,並實踐ESG建築新潮流,運用設計手法創造建築與自然和諧一致,並採用對環境友善的健康建材,構築永續建築的居住型態,近期吸引不少重視品牌口碑與居住品質的購屋客競相入主。「衡沐」戶戶面公園第一排,享有城市中難得的景觀視野與開闊棟距。(圖/品牌提供)
小心安全!炎炎夏日民眾瘋水上活動 每年逾500人溺水亡
炎夏來臨,民眾瘋水上活動,卻頻傳意外事故,據消防署統計,2019至2023年每年逾500人溺水死亡,目前縣市政府針對水域遊憩活動多以《水域遊憩活動管理辦法》為主管法規,並針對易發生事故地區發布禁令,但禁令治標難治本,也造成多個水上活動團體反彈,盼有更好的管制辦法。據消防署統計,2019至2023年每年逾500人溺水死亡,2022年達到高峰,有625人死亡、38人失蹤。然而水域遊憩活動不被歸列為「運動」,證照多由國際單位核發,管理牽涉觀光、體育、消防、警政等機關,沒有統一機構、系統紊亂,也使民眾無所適從。基隆市去年8月12日大武崙沙灘1天3起溺水事故3人死亡,市府隔日即宣布關閉1周。淡水沙崙海水浴場2012年因發生4死溺水意外,被公告危險海域禁止進入,新北市議員鄭宇恩指市府利用周邊停車場招商,要打造噴水游泳池等設施,但旁邊就是海,根本就是本末倒置,認為業者調查海象結果顯示5月到9月為低度危險,應考慮試辦開放。桃園市海岸及資源管理處也在沿海設置27面水域安全告示牌及救生圈等簡易救生器材。消防局、海管處說,沒有相關法令禁止遊客下水,但這些場所都會列管,籲遊客勿隨意踏足。高雄旗津海水浴場吸引不少遊客戲水,但也常傳溺水憾事,高市府觀光局2023年6月為此修正公告「本市旗津沿岸海域水域遊憩活動種類、範圍暨應遵守注意事項」,將旗津水域分區規畫為親水體驗區、專業活動區、動力區等。彰化縣消防局5月公布縣內7大易發生事故水域,包括貓羅溪、烏溪、濁水溪、八堡圳,以及伸港什股、鹿港彰濱、線西肉粽角等海濱,籲民眾減少前往。新北市觀光旅遊局觀光管理科長張寶忠說,由於水上活動多樣,個人多針對違反禁止或公告海域裁罰;若是營利目的,則對教練嚴格規範活動區域、指導或陪同人數等。紅十字會水上安全救生教練潘志榮說,專家訪談後發現沙崙海水浴場風險高是因為範圍大,水流改變呈現與風向、流向不同,對不熟悉的人風險高,但若以高度風險來管理,以「划獨木舟要救生衣」等公告約束,其實也可以開放給民眾前往。潘志榮說,台灣研究將水域分級風險管理,加上天氣等資料成立「Go Ocean」資訊平台,卻沒有加強推廣,「應該要有完整資訊告知,就像交通法規紅燈停、綠燈行,自身能力到哪、就前往哪個地點,這個概念應用在水域管理就可以管控風險」。他認為,台灣對水域管理常以整體性考量,如颱風來臨,發布海上警報就禁止下海玩水,但其實在颱風抵達前會有一段時間是衝浪好時機,又如有些水域適合潛水、有些水域適合划獨木舟,也須考慮民眾能力,「整體管理上應該需要一套因地制宜的管理措施,而非單純禁止」。
中市保護消費者!爭議店家將被貼「警訊公告」30天 拒絕最高罰10萬
臺中市政府法制局表示,「臺中市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修正草案18日於臺中市議會三讀通過,將於函報行政院核定後公布施行,施行後,業者若採取無卡分期或先買後付等交易模式,即須告知消費者辦理分期付款或貸款之相關資訊,亦應提供定型化契約予消費者,如經限期改善仍不改善者,得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另一方面,對於違反消費者保護法規且消費爭議顯著增加而未妥適處理之業者,市府將張貼消費警訊公告於業者營業場所30日。業者倘拒絕、規避、妨礙或將公告撕毁、遮蔽等,將被裁處新臺幣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以保障消費者權益。法制局長李善植表示,過去市府遇到有重大損害消費者權益之情形,會發布消費警訊提醒消費者注意,但有時民眾可能沒看到消費警訊,或業者故意更換招牌或名稱,讓民眾不知道業者就是問題商家,因此,本次自治條例特別針對違反消費者保護法令且消費爭議案件顯著增加,又未妥適處理之業者,增加在其營業處所公告消費警訊的規定,未來民眾上門消費時,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市府公告的消費警訊,第一時間提醒消費者慎選交易對象,消費前要三思。這是全國首創之新制,期盼能藉由消費警訊之充分揭露,有效遏止此類業者層出不窮的消費糾紛。李善植進一步表示,本次自治條例並針對現行消費者保護法不足之處,因地制宜補充相關規範,舉例而言,中央某些定型化契約應記載事項有規定業者必須要辦理履約保障,但業者若未實際辦理履約保障,事實上無法發生「視為已記載」的效果,故本次特別要求業者應依公告之定型化契約確實辦理履約保障,並加入罰則。此外,業者若採取「無卡分期」或「先買後付」等與第三方貸款或債權讓與之交易模式,要求業者須告知消費者辦理分期付款或貸款之相關資訊,例如要告訴消費者資融公司之名稱、分期付款之利率、期數、違約責任、同時履行抗辯權等重要資訊;另經消費者簽名之定型化契約,業者也應提供給消費者,否則皆可能受罰。本次「臺中市消費者保護自治條例」之修正,是因應近年來新型態消費爭議類型,提出解決問題及保護消費者之方法,期盼行政院能予支持及核定,並希望拋磚引玉,由中央在消費者保護法中明定更高的罰鍰,才能有效遏止全國違規行為不斷發生,有效落實消費者權益之保護。
百人包圍交部怒吼!大型重機爭取上國道「道路解嚴」 交通部:2前提再研議開放
路權團體1日號召近百人集結交通部怒吼「道路解嚴」,爭取大型重機行駛國道、廢除內車道禁行機車條款、駕訓制度改革,包括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表示,若交通部仍無具體回應,520新政府上任前後,還會再發起其他陳抗行動,對此,交通部提出3點回應,表示會再研議開放行駛國道。網紅「通勤者之歌」發起「五月零壹交通起義」,約40輛汽車、近百人集結交通部抗議,爭取大型重機行駛高速公路、廢除內側車道禁行機車條款、駕訓制度改革,怒吼「道路解嚴」。根據台灣機車路權促進會理事羅宜指出,陳抗的第一項訴求,就是希望政府盡快開放大型重機上國道,民進黨即將三連任,在520就職前夕,他們要告訴新任交通部長,有一群車友依然很關心大型重機上國道這議題。至於第二項訴求就是爭取白牌機車路權,希望各地政府和中央政府調整法規,開放內側車道行駛機車,鬆綁道安條例99條,不要機車強制兩段式左轉,提升機車路權,讓機車行駛方式更安全,只要搭配好相應交通工程和教育,這些訴求不但是長期向交通部爭取且都是合理的。由於立法院近日初審通過5項交通微罪不檢舉,但內側車道禁行機車條款未納入,羅宜指出,經立院討論後,縮減為5項不檢舉、不記點,代表外側車道空間會充滿許多違規停車,政府要開放外側車道空間讓不同車輛停放的話,相對應配套就不應該讓機車被擠在外側車道,北市或全台仍有很多路段內側依舊禁行機車。他並表示,交通部一直以來未積極對外說明,大型重機事故率非常低,甚至遠低於小客車,政府卻用奇怪的檢核方法宣稱大型重機沒有達到標準,一般民眾都不知道大型重機肇事率遠低於自小客車,政府應該有義務公布數據,交通部不去談肇事率,而是用奇怪數字引導台灣社會敵視重機,造成民間對立。除此之外,在路權團體爭取下,行駛台74線「草湖至霧峰路段」、台76線「八卦山隧道路段」已研擬開放大型重機行駛,重機團體爭取6月試辦外,也持續爭取大型重機上國道。針對路權團體爭取廢止禁行機車訴求,交通部表示,經函詢各直轄市政府交通局,考量路口道路幾何及車流特性之差異性,仍應給予地方政府道路主管機關因地制宜評估規劃機車行駛車道及兩段式左轉管制措施,不宜全面廢除禁行機車及機慢車兩段式左轉規定,維護道路整體安全的同時,也能符合道路使用需求。不過交通部指出,另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9條第1項規,機車行駛之車道,首應依標誌或標線之規定行駛,在無標誌或標線者,方依通則性規定行駛,而有關機車是否兩段式左轉,係為機車行駛車道之安全配套。目前地方政府已有多個案例以標誌標線管理機車行駛內側車道及直接左轉。交通部強調,交通部已於112年5月4日檢送「改善機車交通環境之原則及作法」予各縣市政府,供各地方道路交通主管機關因地制宜檢討車道使用之規劃,如在公車及其他大型車尖峰小時流量大,例如大於每小時170輛,或考慮機車流量、外側車道寬度、路邊停車干擾等因素,可因地制宜檢討第3車道開放機車行駛;如開放,則需同時考量機車在路口之左轉方式,以及上、下游路口車道管制的一致性。另外對於大型重機上國道議題,交通部表示,高公局曾於106年及109年委託中華民國運輸學會辦理2次大型重機行駛快速公路觀察檢核作業,經檢核安全、秩序及行為3類指標,大型重型機車於秩序指標及行為指標有惡化現象,尤其於「行車安全距離」與「行車安全間隔」之意識仍有不足。交通部指出,為了解社會大眾多數意見及態度,高公局也在102年至112年辦理10次民意調查,不贊成開放比例約為6成。今(113)年高公局除辦理民意調查外,將再啟動辦理大型重機行為檢核作業,鑒於現階段社會各界對於開放大型重機行駛高速公路尚無共識,爰有賴大型重機騎士逐步改變民眾對自身駕駛行為觀感,強化各界對大型重機騎士禮讓及守法印象,改變各界對該政策認同,營造適宜推動開放條件。
掛號費調漲民眾憂「連看病都負擔不起」 醫界:不是為賺錢,是現行健保體制所迫
自衛福部宣布各醫療院所得自行調整掛號費後,引起許多民間與醫界的討論,有民眾擔心會「無上限調漲」導致未來連看病都有貧富階級差距,不過醫界表示,其實掛號費在過去也沒有上限,改制後的差別只在於不用再報備地方衛生局,調漲掛號費也是為了維持醫護量能,藉由掛號費多少補貼醫療院所一點。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解釋,會需要調整掛號費,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健保總額制度,簡單說就是「錢的問題」,當健保總額成長率趕不上民眾醫療需求的增加,並且新藥、新科技、水電費也都在漲,導致醫療機構的財務缺口越來越大,然而要向健保申報費用時,很神奇的「1點不等於1元」,都要被打到7折、8折,財務入不敷出,辛苦賺得錢還要被打折,正是部分醫療機構調漲掛號費的原因。林應然表示,健保最大的問題就是「事後審查」的機制,這個機制讓許多醫療院所的醫師產生一點不安全感,舉例來說,現在有個制度叫簡表,簡表就是3天固定給付66元,那上層不會去審核醫療院所,要開什麼藥由醫療院所去決定,這是一種默契,讓大家都安心,如果有事後審查的話,就會變成健保署就有可能審查把你核刪,核刪之後就血本無歸了。不過每個病患的情況不同,現行制度都是開3天藥,但如果病患需要吃超過3天怎麼辦?林應然回應;「假設病患需要吃7天藥,第一種方式就是請病人每3天回診1次,第二種診所向健保署採專案申請7天的藥費,但就是診所得先幫病人付錢的意思,問題比較大的是有可能事後會被健保署核刪就需診所自行吸收,另外一種方式就是請患者自費負擔後面4天的藥費,也不必多跑一趟再回診。」對於調漲掛號費究竟是合理,還是多賺錢的藉口,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提到,14年前掛號費的參考範圍是150,並要求不超過150,然而當時的時空背景台灣的基本工資才1萬7千多,經過這14年,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調到2萬7以上了,萬物皆漲,就只有掛號費不能漲,「老實說非常為難基層」,而且各地店租都不盡相同,舉例來說,台北一定跟屏東的租金不同,然而過去掛號費制定忽略這些問題,統一定價,也欠缺因地制宜的考量。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朱益宏表示,調漲掛號費的主要的原因有許多,第一就是這兩、三年的物價成長非常的明顯,第二點就是健保的點值兩年惡化得非常厲害,他也舉例:「台北分局醫院總額的第三季,最新的資料他的浮動點值只有0.77,也就是一點,實質上只給0.77元,所以這個對於這個醫療機構的財務,有非常非常大的衝擊。」
國王的藝術1/藝術無價淪套利籌碼 文化部修公共藝術設置辦法
文化部過去推動重大建設設置公共藝術,被監院發現得標均集中在少數代辦業者,涉及壟斷問題,且負責為文化部把關的外聘評審委員又缺乏空間性藝術創作專業,部份評委甚至「球員兼裁判」,違反競標公平性。文化部為此提出《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正草案,但其中擬放寬總額250萬元以下的公共藝術案,「得」改採辦理活動呈現,讓部份青年藝術創作者擔心是變相扼殺年輕藝術家的生機,各級政府未來「一次性活動」恐怕如雨後春筍般。監察院調查發現,政府過去推動公共藝術25年花費近百億元經費,得標的總是少數兩三家代辦業者,國軍營區藝術品不少還來自大陸,負責評選把關的部份審評有些根本沒有相關的藝術創作經驗,還有評委本身就是代辦公司負責人。對此,監察院近日通過糾正文化部「核有嚴重違失」。文化部坦承過去因為外聘評委的人力資料有限,未來將修正《公共藝術設置辦法》,預計透過多方推薦及主動提納,大幅擴增現有委員數量。至於規模250萬元以下的公共藝術案放寬可以採取辦理活動方式呈現,則是新的爭議。對於爭議部分,文化部表示,修正後「公共藝術設置辦法」採分級辦理,250萬元以下案件,可自行辦理包含公共藝術教育推廣、民眾參與、環境美感等軟體活動,且若僅辦理軟體活動,流程簡化僅須擬具基本計畫表送審議會核定即可。」 陸軍六軍團指揮部龍山營區的公共藝術作品「國防巨輪」,以陸軍大戰輪為設計發想,卻被監察委員發現是從大陸製造進口,輿論譁然。(圖/報系資料照)針對新規定的軟體活動,文化部長史哲表示:「所謂的軟體活動,並非只辦活動而不辦公共藝術,只是不要限縮成只有永久設置的硬體,未來裝置藝術也可以,反而透過規定限縮成硬體會衍生更多弊端。」早年曾經參與多項公共藝術標案的「阿忠」(化名)表示,「藝術無價」的竅門無奇不有,當年他在朋友牽線下前往某處鄉鎮長辦公室,原以為該首長有經費要推展公共藝術,不料首長直接挑明說:「這裡有一個250萬的案子給你做,你利潤加經費抓50萬,其他200萬你不用管,驗收一定會過。」他當場傻眼,嚇得婉謝後逃之夭夭。他說,年輕藝術家團隊和資本都有限,可以透過小額標案累積作品經驗與知名度,文化部為了因應監察院的糾正,直接「鬆綁」小額標案驗收標準,變相鼓勵各縣市府未來多舉辦「一次性活動」核銷經費,不必有具體的藝術作品,還免掉後續的維護經費。就算是早年一定要有作品的年代,阿忠也苦笑舉例說,初出茅蘆的他曾與2位同學花了近半年完成代辦公司轉包的公共藝術標案,扣除物件成本後,3個人半年共「只拿到8萬元」,家人差點餓死,未來若修法正式上路,他擔心公共藝術市場將淪為代辦完全把持,目前代辦市場坑殺剝削藝術家的情況將雪上加箱。本刊調查,文化部的相關預算通常是由拿到預算的各單位自行招標,因此招標單位五花八門,從學校、社區、到縣市政府甚至各部會都有。在這樣特殊的情況下,就衍生出了「公共藝術代辦業」。公共藝術代辦業是以文化藝術公司或公關公司型態呈現,因一般公務員對遴選公共藝術往往感到陌生,因而衍伸出民間代辦公司,協助政府機關辦理從計劃書、委員遴聘甚至成果冊等公共藝術徵選作業,「公務員只看有東西,就是驗收了」。慕何藝術公司負責人蕭芷倩長期關注公共藝術,認為以代辦公司辦理公共藝術衍生剝削藝術家亂象,是公部門長期行政怠惰的沉痾。(圖/翻攝自蕭芷倩臉書)另名藝術家「小逸」(化名)指出,業界都知道只要標案有代辦業介入,代表標案成敗已經取得「默契」,行家就曉得不用白忙一場,但當然也有不少正派的主辦機關,例如台北健康護理大學有不少藝術標案,當外聘委員有不理性質疑時,主辦單位也願意站出來「提醒」委員聚焦討論重點。代辦狀況最氾濫的就是國防部。小逸直指核銷作業則涉及剝削,代辦業可以出具不需藝術家簽收的領據辦理核銷,試想相對弱勢的藝術家「怎敢問老闆『加薪』問題」。對於修法可能衍生的問題,長期從事公共藝術建設的慕何藝術負責人蕭芷倩指出,成熟的公共藝術必須靠經驗累積,而年輕藝術家本是靠接250萬以下的小型公共藝術案子當敲門磚。如果新法直接直接將「鼓勵250萬以下案件辦理軟體活動」寫入辦法,興辦單位大都會放棄設置流程較複雜的硬體公共藝術,辦活動就好,當年輕的公共藝術家失去做小案的機會,未來將無望發展完整成熟的大型公共藝術作品,「公共藝術不用搖籃了,直接溺死」。蕭芷倩呼籲,如果文化部有意正視問題,必須要求所有投標廠商「出具藝術家合作意向書」,上面須清楚載明「藝術家將自本案拿到多少收入」,才能延續年輕藝術家創作的動力與生存。對於藝術創作者的擔憂,文化部指出,《公共藝術設置辦法》修法草案,針對經費分級辦理規範,主要經由歷年公共藝術設置經費統計,公共藝術設置約有65%為250萬元以下案件,其中學校為興辦機關者逾60%,為使公共藝術能更具彈性辦理方式並簡化繁複程序,因此於徵詢各界專業人士後,以此做為調整區分公共藝術辦理類型之分水嶺。文化部強調,250萬元以下並非不辦理公共藝術,而是提供興辦機關因地制宜的彈性選擇,藉由開放公共藝術多元形態,不僅完全不會讓年輕藝術家失去機會,反而是擴大藝術家從事公共藝術機會,希望藉由雙軌並行,維護公共藝術執行品質、簡化流程,並可進一步深化公共藝術的發展內涵,提供多元參與的機會。
促進地方創生 《國土計畫法》有望放寬原民土地商業活動
《國土計畫法》修正將於2025年上路,並確立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管制規範。外界憂心原民區新建築將自此無望合法,恐扼殺原鄉地方創生。案經本刊批露後,內政部國土管理署7日一改過去嚴格立場正面回應,將與原住民委員會共商,有望透過《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管制規則》拚解套。本刊2月專題報導,國土署在推動《國土計畫法》第23條研議中,針對原住民土地將出手造冊管理,國土署並多次重申必須同時符合「屬於原住民族土地」且「於2016年5月1日前的既有建物」2項要件,才可依規定申請作為住宅使用,包含司馬庫斯等觀光景點原住民憂心民宿、商店等賴以維生的建築「沒辦法合法化」。對此,國土署表示,可同理地方原民心中的不安,但國土署在推動《國土計畫法》時,針對原民土地既有建物合法化,必須考慮推動量能,若一下照單全收,甚至為未來的原民地新建築開便門,恐怕變成政府帶頭添亂,因此經盤點後,初步以「2016年5月1日」前的建築量體規劃輔導合法,是國土署有把握能做到的目標。而針對原住民族委員會與新竹縣府原民處多次呼籲,《國土計畫法》應通案考量原民土地商業行為合法化,而非一刀切押定建築合法時間,以保障原民土地合法可能與地方創生彈性。國土署表示,國土署理解不少原民在原鄉以雜貨、民宿等小型商店維生,目前已請原住民族委員會評估各縣市實際需求,有望納入《原住民族土地使用管制規則》訂定,以符合日常生活、居住及產業發展需求「不會通盤扼殺,請大家放心」。國土管理署強調,《國土計畫法》對於土地的管理是以「容許使用」方式來替代現有區域計畫法的「變更使用」的機制,未來就各種國土功能分區及分類賦予適當使用項目,可讓國土能夠因地制宜的適性發展,像這次針對該法第23條有討論,便是修正以貼近民眾生活的好機會,國土署也會照顧居民居住權益及整體經濟發展。對此,原民立委高金素梅8日向CTWANT記者緩頰表示,自己辦公室關注此案多年,國土署並非有意卡原鄉發展,只是對開放量能態度較保守,透過近期本刊報導揭露這個問題,未來應可朝地方原民所期待的方向開放,以兼顧基礎謀生需求,自己樂觀看待,也將持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