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波信用管制
」豪宅冷氣團報到2/300萬防線差肩而過 富人低調技術性「不創高價」
北市豪宅市場近3年受台商資金回流滋潤下,為市場注入豐沛動能,每坪單價進入200萬元俱樂部的交易可以說是價量齊揚,但前央行總裁彭淮南的「300萬元防線」始終難攻破。CTWANT記者採訪房仲業者,歸納出3點原因,除了政府對豪宅貸款限制、課稅加重外,有錢人低調不想曝光,也可能「技術性」讓價格控制在300萬元以下。根據最台北市地政局統計,去年豪宅交易暴增,全年共計52筆擠進「200萬俱樂部」,也是2013年實價登錄以來,最多的一次。其中以大安區的「信義聯勤」包辦去年北市成交單價的前5名,以32樓總價4.7億元,換算每坪單價299萬元最高,另外3筆成交單價也都落在295~299萬元間,緊貼卻又不超過300萬防線。原本市場預期今年有機會挑戰300萬元大關,沒想到今年黑天鵝滿天飛,市況萎靡下,實價登錄揭露之最高單價已降回每坪260.6萬元。「大家都很有默契,不會去挑戰,目前每坪300萬已成為台灣頂級豪宅難以逾越的天線!」元宏不動產加值服務平台研究總監陳傑鳴表示,近年房價飆漲,但是豪宅產品依然未出現創新高,有錢人低調不想曝光或許是價格不容易突破的主因,凡只要創新高價,必定成為媒體大肆報導的焦點,更不用說挑戰彭淮南的「300萬元防線」,在政府抑制房市下,不僅須承受媒體、網路輿論壓力,還有可能成為政府棒打出頭鳥的對象。「信義計畫區一堆天價車位,都是把價格灌在車位,拆算房屋單價時就不會讓每坪價格太高。」一名資深仲介卻透露豪宅交易中「不能說的秘密」。實際打開時內政部實價登錄網站,一個信義計畫區知名中古豪宅,歷年成交資料車位價格從500~800萬元都有,「周邊大家車位價格都500萬上下,就它特別貴,價格特別亂。」該業者懷疑這就是將房價灌到車位的「技術性操作」,房屋加上4個車位一次出售,帳面就暗藏了1200萬元。富人買豪宅怕高調引來媒體、政府關注,偶有出現將房價灌在車位價格中,讓每坪單價貼近社區平均價的作法,因此有不少豪宅會出現車位價格高的離譜的情況。(圖/報系資料庫)再對照已觸頂的「信義聯勤」實價登錄,每個車位價格皆穩定落在500~600萬元。CTWANT記者問,是否因為第一手,建商有表定車位價格所以波動較小?「如果客戶有需要,建商自然配合,因為收到的錢也不會比較少,只是挪一挪罷了。」業者回應,這是合法操作。陳傑鳴也提出,沒有300萬元挑戰者出現,也可能是被政府「蓋牌」。實價登錄主管機關會篩選「去除」顯著「異於市場正常交易價格及特殊交易之資訊」,其中,不揭露的內容就包括「總價或單價過高或過低案件」,以避免影響大眾對房地產交易的正常判斷。今年9月,CTWANT就接獲民眾爆料,購買北市預售屋簽約後遲遲未被放上實價登錄網,以為是建商未正常申報,後來經查居然是「價格漲幅達2成」,被地政局認為偏離行情,因此未公布交易。遭蓋牌預售交易,在北市約有200件,最有名的便是信義區旋轉豪宅「陶朱隱園」。2019年威京集團旗下的承耀公司以每坪單價610萬元、總價18億元買下7樓戶,實價登錄至今皆未揭露。北市府地政局科長鄭益昌解釋,只要超過估價師認定合理價格的上下2成,皆會被列為偏離市場行情,暫且不公開,等到銷售過半、代表市場認同時,會一次放上實價登錄。不過他也回應,「(目前未揭露單價)超過300萬的只有一件,是陶朱隱園的關係人交易。」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認為,政府打炒房之下,民間業者及買家為避免房價「太高調」,不太會去挑戰官方的底限,使豪宅單價難有300萬以上的紀錄。(圖/翻攝自吉美大安花園臉書、張旭嵐臉書)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2021年底央行第四波信用管制,北市7000萬元以上豪宅限貸4成,再加上北市近年進行「房屋標準單價調整」,且豪宅的持有成本也高,降低民眾追價意願。況且自2012年針對豪宅進行信用管制後,政府始終沒有全面解除豪宅的調控措施,前央行總裁彭淮南更設下所謂的「300萬防線」,顯示官方對豪宅的價位天花板頗具堅守立場,民間業者及買家也就不太會去挑戰官方的底限。陳傑鳴也分享,過去不少有錢人為了節稅,幫二代置產買豪宅,現在持有稅重到連富人都縮手,特別是新屋豪宅,因為小孩根本負擔不起這麼高的房屋稅,加上還有房地合一稅,節稅效果大減。現在豪宅市場只剩法人名義買房節稅的需求,在缺乏交易量能下,價格自然不易創高。「目前都沒量了,後續要破300萬更不容易了!」陳傑鳴直言。
第五波打房提前登場 30年房貸恐絕跡
國內房價居高不下,中央銀行第五波打房措施提前上膛,除評估針對六都等特定地區自然人第二戶房貸成數祭出限制,或下調全台房市熱區貸款成數,央行總裁楊金龍昨天更表示,現行長年期房貸提供炒房空間,不排除縮短房貸年期,屆時30年期以上房貸恐絕跡。立法院財委會昨邀央行就「我國央行是否跟美歐採取升息等貨幣緊縮政策,並調整房地產市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提出專題報告。楊金龍開門見山,直接挑明選擇性信用管制有精進調整的空間。至於可能方向為何?楊金龍透露三方向,目前信用管制在六都及新竹縣市的部分,僅限制自然人第二戶無寬限期,沒有對貸款成數設限,未來可能會在貸款成數加以限制。其次是針對房價漲幅過高的熱區,進一步限縮貸款成數。接者,楊金龍首度提及,現行30年以上長年期房貸,雖然總利息負擔高,但炒短線的負擔卻很低,形同提供炒房空間,央行正在評估,可能縮短房貸年期,降低或取消銀行承做30年期及以上房貸。楊金龍表示,央行自2020年12月以來,已經實施四波信用管制措施,當前銀行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大致穩定,但不動產授信占比37.1%,對照歷史最高為37.9%,代表仍偏高,「央行目標是降到35%以下」,不要讓信用資源過於集中在不動產,希望房市能軟著陸。有立委詢問,美國聯準會加速升息,但國內房貸族一堆,央行會在信用管制或升息之中,擇一出招,抑或「兩箭齊發」?楊金龍沒把話說死,表示這並非選擇題,當然都有可能。楊金龍解釋,升息主要是針對通膨,當然對抑制房價上漲會起一定作用,畢竟調高利率的影響是全面性,不管幾戶都會受影響,一般自住首購房貸族利息,在3月升息後負擔已經增加,請民眾注意個人財務負擔。楊金龍重申,央行採行的信用管制措施,是政府「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的一環,健全房市仍有賴各部會及地方政府通力合作,從供給面、需求面、制度面三管齊下始能達成,央行也會不定期金檢,適時檢討管制內容。
是誰炒高房價2/四波打炒房「這群人」傷最重 賴正鎰:土地成交量減7成
台灣房市近一年半經歷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下,多位房產業者向CTWANT記者指出,「目前已出現建商大者恆大、房價越打越高的畸形現象」,值得注意的是,「限貸政策已打死一片小建商,扛不住壓力的準備賣地求人接手」。回顧2020年12月起打炒房至今,一年半來共祭出四波信用管制,第一、二次偏重限縮成屋貸款資金,影響的是法人購屋及多戶貸款購屋人;第三、四次限貸針對土融管制,讓建商需要更多資金才能買地推案。如今再傳央行有可能祭出第五波信用管制,已令房產業皮皮挫。CTWANT記者採訪商總主席、鄉林集團董事長賴正鎰。他說,「最近已有風聲小建商扛不住限貸壓力準備賣地,以前購地資金只要準備3~4成,現在要準備6成,一塊地隨便都要拿出個5~10億元,中小型建商資金不夠就只能賣地,但此時願意進場接手的也不多,大家都說暫時不會再買地,除非推案銷售後資金又跑出來了才敢再買地。」建商近年除得面對政府推打炒房政策,還得因應工料雙漲問題,口袋不深的小建商出現資金周轉不靈的風險。(圖/黃鵬杰攝)自去年12月第四波信用管制起,「土地買賣成交速度放緩增4倍,土地成交量縮減7成,房屋銷售來客量也少了2成。」賴正鎰提出數據說。「信用管制對土建融動刀,打死的都是中小建商,大建商後面都是財團背景、錢多的很,不太受影響。」「台灣每次8~10年都要搞死一次小建商,讓大企業壟斷,對台灣社會不是好現象。」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慨歎。台北市及新北市老屋改建發展協會理事長、品嘉建設董事長胡偉良說,「要抑制房價上漲,只有老房改建更蓬勃、增加供給,限貸政策雖有都更危老排除條款,但在都更啟動前購地或一般買地上,一樣是墊高進場門檻、壓縮小建商生存空間,再加上營造成本高漲,若再降低土建融貸款成數,屆時恐出現大量倒閉。」胡偉良示警,目前各預售案炒房的情形大幅減少,若再發動第五波打房,恐怕打到的不是投機客,而是中小型建商,屆時會出現大量倒閉。(圖/CTWANT資料室)對於當前房價走高,房產業者不約而同地說,「只是反應興建成本而已」。目前建商獲利還在房市蕭條時的狀況,毛利20%、淨利10%,3~4年的興建期,每年只賺2.5~3%,獲利率並不高。」吉家網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向CTWANT記者分析,「房價怎麼打,只是漲多漲少而已,就像房地合一2.0上路,房價仍然被轉嫁上揚。」「包括經濟成長強勁、資金多、利率尚低、通貨膨脹、營建缺工缺料,在這些不可逆因素未收斂前,任何打房政策對抑制房價皆無效,一再加重限貸,只會造成市場畸型發展。」「現在太多打房政策反而扭曲市場,造成走走停停,拉長多頭時間。」李同榮說。楊玉全也觀察到,房市明顯放緩「大家對買土地、推建案都收手了,現在房子都慢慢蓋、不敢賣,也不敢再買地,整個房地產慢慢萎縮停頓是一定的,但價格這兩年不會跌也是一定的。」事實上,2010年央行使用選擇性信用管制抑制高房價,但房價依舊上揚3年。「假如選擇性信用管制有效,就不會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四次限貸,政府官員不了解市場實務,以防堵資金做為打炒房工具,顯然已經落入理論學術治國的窘境。」李同榮無奈地說。
房價愈打愈高? 郭國文籲用數據檢視打炒房績效
近年來房價不斷飆升,政府陸績推出稅制、實價登錄與信用管制等一連串打炒房措施,卻仍不見效果。立委郭國文今(14)日在立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要求相關部會應提出檢討,並提出建立房價提出預警措施,盼透過統計數據來具體化政府打炒房政績。郭國文認為,主計總處作為統計物價的機關,應該與內政部合作,以估算房價的漲幅中,有多少是建材漲價?多少是硬性需求?多少又是炒作出來的?藉由這樣的數據來協助政府制定打炒房措施。「透過統計數字納入評估標準,不只具體化政府打炒房政績,也能讓相關部門更有警覺性。」郭國文主張,主計處應該納入健全房市小組,並針對房價提出預警機制,讓民眾更加了解房市狀況,並提供各部會在不同警示階段能有不同因應措施。 郭國文指出,自2020年以來,政府已推出一連串打炒房措施,包括房地合一稅和實價登錄2.0版、央行的四波信用管制、以及近期金管會提出的風險權數提升等,但即便經歷幾波打炒房政策,房價仍高漲不下,審計部應該調查,相關部會是否有「未盡職責」或「效能過低」的狀況,並依法報告監察院。審計長陳瑞敏回覆高房價現象時也坦言,以結果而言,健全房市小組的措施並未讓房價下來,審計部正仔細查看居住正義政策,預計在7月底會提出報告。
打炒房對策1/排隊案投客曝退訂關鍵 接下來關注「這些物件」
2021年房價漲勢不輸給股市,房價愈「打」愈高,讓政府灰頭土臉,日前有30多人漏夜排隊要搶買預售屋,更是打臉政府。9日起,央行、金管會、內政部再度連環出擊,祭出多項政策重打炒房;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CTWANT記者調查,雖有投資客怕被斷頭「急跳車」,但更多是戰略急轉彎,「買小不買大」、「等待斷頭戶」與「轉向中古屋市場」危機入市。政府打炒房的這把新怒火,來自原定8日開賣的台南預售新案「東都綠學」,7日晚間就有30多位民眾在寒風中徹夜排隊,8日一早更是百人擠爆接待中心,驚動台南市地政局派員前往稽查,但民眾照常選戶下訂。儘管地政局稽查後表示「尚無違反紅單轉讓規定」,但9日傍晚,內政部火速祭出5大打炒房措施,包含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及嚴懲炒作、獎勵舉報等,16日央行宣布第四波信用管制4大措施,隨後,金管會也跟進,啟動不動產授信業務專案金檢,當中又以「預售屋禁止換約」最猛。CTWANT記者採訪到「東都綠學」的投資客S先生,「(央行)信用管制限縮,只要用親人名義貸款就沒差,預售屋不能換約轉賣比較致命,從預售到交屋要4年後才能脫手,投報率變低,風險也更高。」「我當天和朋友共7人下訂,在內政部禁止換約後,已有3、4人去退訂,包括我自己。」S先生承認被打到。TWANT記者採訪到當初排隊下訂「東都綠學」的投資客S先生,在內政部擬禁止換約後他已前往退訂。(圖/讀者提供)「東都綠學」早鳥價就很貴,每坪開價32萬元起,比旁邊坐落於東區門牌的新建案成交價每坪27萬元還要高,但S先生評估仍有賺頭。他分析,「過去不綁約(可換約轉售)的預售案,拿到正式契約就轉賣,預估6個月內每間可賺50萬元;若是綁約一年、總價1000萬元的房子,投入成本(自備款)約60~100萬元,一年後轉賣可賺100萬元以上。」如今禁止換約,就必須撐到3~4年交屋才能賣,投入成本會倍增到約200萬元。」「有朋友手上持有多戶,甚至快10間,現在很緊張,若每間要付3成自備款,第3間以上又只能貸款4成,他就要破產了!」退訂後,S先生手上還持有2戶,壓力不算大,「沒退訂的人,口袋可能比較深,或手頭沒其他間;去退訂的,可能手上還有其他案子,或改去放其他的小建案,會比較快蓋好(獲利)。」原來,S先生退訂「東都綠學」的原因,並不是怕被斷頭,而是「投資策略急轉彎」,「既然要付出的自備款差不多,那就挑選完工期較短的案子,可以趕快回收。」他改採「買小不買大」,投資小型建案,等2年蓋好就能自由買賣,投資效益更好。事實上,只要沒有違法,房地產就是他理財的一部分。另個投資策略則是等待「斷頭戶」或考慮不綁約的「中古屋」。「就算讓斷頭客賺個10萬、20萬,但接手的投資客卻可以買到1年前價格。」S先生觀察,現在市場氛圍依舊是買的人想撿便宜,賣的人也不想虧本,他認為,賣方應會撐到法案上路前一個月才會急,到時才願意「平轉」(未賺價差的權利移轉)。過去在六都房市中最不起眼的台南,因台積電18廠落腳而鹹魚大翻生,去年還被業者戲稱,「一個南科,救整個台南房市!」如今卻過熱到驚動政府頻打房。(圖/宋岱融攝)據永慶房產集團統計,新竹、台南、高雄年度累計漲幅皆逾2成,若是能接手到「平轉」的斷頭戶,能買得比目前市場行情便宜約2成。對於投資客改買工程期短的小建案及接手斷頭戶的策略,台灣不動產投資協會副理事長謝昆峯認為,房地合一2.0自持有日起5年內進行交易都有重稅,投資利益被大量減縮,再加上政府政策趨嚴、價格高漲,都不利於投資,風險越來越高,目前看起來,如果不是自住需求或長期持有規劃,不是很好時機與氛圍,投資是否有利可圖需謹慎評估。
央行公布第四波緊縮信用管制 投資客退場、自住客磨刀霍霍
政府接連出招打炒房,今(16)日央行公布第四波選擇性信用管制,如市場預期降低貸款成數,延續上次調控基調,央行此次出手依舊以緊縮資金為主,搭配相關部會行政手段,特別是當買盤從預售轉往成屋後,價量出現修正會更有空間。這次主要修訂的重點有四大項:一、自然人購置高價住宅貸款及第3戶(含)以上購屋貸款之最高成數一律降為4成。二、購地貸款最高成數降為5成,保留1成動工款,並要求借款人切結於一定期間內動工興建。三、餘屋貸款最高成數降為4成。四、工業區閒置土地抵押貸款最高成數降為4成。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央行再度出手,從資金水位去抑制過熱的交易,主要針對短期投資客而來,其實有助於穩定市場,降低風險,對於真正自住買方影響不大。不過政府頻頻出招,示警意味濃厚,保守型的建商,可能會放慢購地和開發腳步,觀望後續政策變化,而短期投資客也會擔心財務壓力增加,釋出部分使用強度不夠的資產,近期置產族確實可能會形成觀望氛圍,不過對自住和首購族而言,反而因選擇性增加,有積極進場的空間。至於利率,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央行修改重點變動幅度不大,對於國人最關心的利率問題尚不造成影響,外界關心的房貸何時升息應會在明年美國升息後,要特別留意的是升息幅度反應在房貸利息部分比以往為多。黃舒衛分析,雖然這次持續緊縮措施未超出市場預期,但重點是上周內政部提出平均地權條例、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針對預售屋換約的修法構想。因為單有低成數的信用管制,卻不管理換約套利,尤其現在工程時間動輒3、5年,操作時間很長,根本搔不到癢處,效果非常有限,甚至已出現邊際效益遞減。然而如果嚴格限制預售屋不能轉售,投資客只能乖乖拿出6成自備款等交屋,否則就等著違約、斷頭,這絕對是市場的殺手鐧。黃舒衛認為,雖然央行第四波信用管制項目與之前差異不大,但有美國聯準會縮減購債規模、升息以及疫情的不確定性,國內更有內政部、財政部、地方政府的各類房市降溫措施,以及超額供給的疑慮,預期2022年會出現另一波獲利了結、預售屋換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