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經痛
」 經痛 不孕 子宮腹部隆起、嚴重經痛! 檢查竟是巨大「子宮肌瘤」搞鬼
30歲的陳小姐與先生結婚1年,最近6個月小腹逐漸隆起,而且合併嚴重經痛,就醫檢查竟發現一顆12公分大的子宮肌瘤!然而,陳小姐擔心手術切除會導致子宮有傷疤,影響懷孕風險。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謝武橋施行新式「海扶刀」治療,利用熱能打擊病灶,可有效保護子宮。近半女性有子宮肌瘤 5大症狀快就醫謝武橋表示,子宮肌瘤是很常見的婦科疾病,根據台灣本土的研究,停經前婦女49.7%有子宮肌瘤。子宮肌瘤通常是良性的,有時候可能出現一些不適症狀,包含月經異常、腹部疼痛、腹部腫脹、解尿困難或便秘。定期的婦科檢查,對於早期診斷與檢測至關重要。月經異常腹部疼痛腹部腫脹解尿困難便秘海扶刀3特點 「保宮」治療新紀元陳小姐跑遍多家醫院看診,所有醫師都建議她接受手術切除子宮肌瘤,但她非常擔心手術處理子宮肌瘤會導致子宮有傷疤,進而造成懷孕時發生子宮破裂的風險。謝武橋醫師與團隊評估,陳小姐病灶清晰、低度血流供給、聲通道安全,且治療焦點可及,符合海扶刀手術治療的治療原則,因此陳小姐決定接受海扶刀治療。海扶刀是一種無創傷的手術方式,全名為高強度聚焦超聲波治療(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故名思義乃透過體外超聲波的可聚性、方向性、與穿透性,將焦點鎖定於病灶的位置,治療焦點的溫度可以上升到60至100度,讓病灶組織凝固壞死。1無創治療海扶刀手術治療,是利用熱能針對病灶打擊,需要輕度麻醉,但不需要插管,肚子上也沒有任何傷口。2保護子宮因海扶刀治療焦點能精準放置於病灶,所以不會傷害子宮其餘健康組織,不會有子宮破壞的問題。3恢復快速傳統手術,不論是開腹或微創,病患都需要時間恢復。然而海扶刀術後,病患可以直接回到正常生活。▲(左)陳小姐腹部長了12公分的巨大子宮肌瘤,(右)經由海扶刀治療擺平疼痛不適。(謝武橋醫師提供)擔任潛水教練的陳小姐,術後1個禮拜就可以回到職場。術後1個月,她開心的向醫師回報,肚子表面恢復平坦,也無凸起,很滿意治療效果,對整個醫療團隊的致上謝意。謝武橋表示,海扶刀對於有生育需求,需要保留子宮,甚至是保護子宮的功能的病患,是非常適合的選項。無論是海扶刀或海芙刀的治療原理都是一樣的,患者是否適合,需要由專業醫療團隊評估後進行。
金鐘58/劉冠廷、孫可芳「一家三口」甜蜜走紅毯 他向寶寶喊話:要貼扁扁喔
劉冠廷、孫可芳今一起走上金鐘紅毯,新婚的兩人手牽著手現身,加上她肚子裡的寶寶「小太陽」,一家三口整個幸福感滿滿。孫可芳懷孕三個多月,今仍穿著高跟鞋走紅毯,她笑說:「所以他(劉冠廷)今天是我的拐杖。」互動甜到不行。劉冠廷、孫可芳一起走上金鐘紅毯。(圖/攝影組)見到媒體祝福,孫可芳笑說:「好像婚禮喔!」她透露自己胖了五公斤,被醫生警告「食慾有點太好喔」,不過肚子還不算大,更透露昨天劉冠廷還向寶寶溝通「明天要走紅毯,要貼扁扁」,今天寶寶似乎有配合照做。劉冠廷也分享得知要當爸爸的當下,「前一個月她很嚴重經痛,痛到我嚇壞,聽到不舒服我說趕快去看醫生。」他坐在車上等候,孫可芳前一秒說要驗尿,然後又傳訊息跟他說「有了」,讓他一度疑惑是有尿還是有什麼,「什麼意思啊」,結果是有寶寶了!孫可芳舅舅是中醫師,她因為經痛請舅舅幫忙,舅舅有很多助孕成功的經驗,她笑說,懷疑舅舅是太想當阿公,藥下得特別好,所以很快就有好消息了。
她先天雙重陰道、子宮、子宮頸 竟奇蹟成功懷孕生下女兒
一名來自匈牙利的女子阿德爾,在14歲時因嚴重經痛,因此就醫後發現自己有罕見的婦科疾病,她多年來看了數次醫生,直到20歲才被發現她有兩個子宮、子宮頸與陰道,但她經過多年努力,如今29歲的她平安生下女兒,也被認為是醫學上的奇蹟。雖然因雙子宮被認為懷孕機率低,但她仍克服重重困難,並透過人工試管成功懷孕。(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綜合外媒報導,阿德爾從14歲開始經歷經痛,直到20歲才被診斷出有雙子宮的問題,甚至第二個陰道是盲陰道,因此月經都無法被排出,她也在2018年動了陰道隔膜手術,切出一個洞讓經血可以流出,也解決了她長年陰道細菌感染與疼痛的問題。多年來她都被醫師認為永遠無法受孕,甚至還因為無法生育,一段三年的戀情還因此告吹。直到她認識了現在的先生巴拉茲,兩人透過不少辦法嘗試懷孕,但在生育診所檢查後,她被發現兩個子宮都有慢性子宮內膜炎,隨後又意外發現她只有一個腎,確認是「Herlyn-Werner-Wunderlich」綜合症,這是一種複雜的疾病,出生時就有一個腎臟、雙子宮、兩個子宮頸和兩個陰道,一個功能正常一個不能用。考慮到她的病情,阿德爾與老公決定在2022年進行試管受精,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們第一次嘗試就成功了。她向媒體透露,當時透過人工製造了4個胚胎,沒想到移植第一個時,就奇蹟似的懷孕了,最後孩子在她的左邊子宮長大,她也在懷孕第36週剖腹生下女兒。她透露應該不會再生,因為懷孕期間壓力很大,她也診斷出子癲前症與高血壓,由於子癲前症是遺傳性的,很容易再度復發,也讓她和老公討論不會再懷孕。
每個月痛不欲生 專家授6步驟揮別經痛!
經痛是年輕女性常見的問題,但若吃止痛藥沒用,又怕動手術影響懷孕怎麼辦呢?擔任奧運選手專責物理治療師的張正琪表示,嚴重經痛的問題大多為子宮肌瘤壓迫到子宮腔,或子宮內膜異位造成巧克力囊腫,若嚴重到會痙攣甚至暈倒,建議請醫師評估是否需開刀治療;若情況尚未嚴重到非手術不可,則可靠下列6種方式來緩解:經痛輕微者會感覺腹悶、隱隱作痛,嚴重則會全身無力,甚至痛到無法站立。許多女性大多是自行服藥,但若服藥後效果有限,建議找婦產科醫師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痛一般可以分為「原發性經痛」與「續發性經痛」兩大類,前者可吃巧克力或紅豆湯等飲食法緩解,後者則是有骨盆腔疾病,需透過醫師檢查確認病因,給予適當的藥物和治療,經痛問題才能徹底解決。第1招 熱敷促進血液循環使用暖暖包熱敷或是泡腳,有助於促進下肢與骨盆腔血液循環,讓冰冷手腳與腹部暖活起來。第2招 巧克力飲食法根據研究顯示,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富含鎂,適量攝取可達到肌肉放鬆的效果,另外黑巧克力也富含可可多酚與糖分,可促進腦內啡與血清素的分泌,讓心情愉快。推薦食用72%巧可力,可避免引發肥胖問題。一般女性可在經期後補充四物湯,但若是子宮肌瘤患者,吃太補恐會加速肌瘤生長,因此此類患者建議先諮詢中醫師再進補。第3招 非經期適度運動推薦在「非經期」的時候進行輕度運動,例如伸展、有氧運動、瑜珈、皮拉提斯等,有助於緩解經痛狀況。張正琪補充,運動後若出血量略為增多(非大量血崩),不一定是壞事,有可能是運動讓子宮肌肉彈性變佳,收縮更有力,排出了之前未排乾淨的經血,反而是好事。第4招 避免久坐生理期時又累又痛懶得動,為了維持血液循環,有空時可稍微抬腳,活動髖關節,促進骨盆腔肌肉活動與血液迴圈,讓子宮肌肉保有彈性活力,排出經血不淤積。第5招 專業治療-內臟筋膜鬆動術不少女性不愛運動,子宮肌肉無力,加上經血堆積壓住肌肉,導致子宮肌肉彈性變差,整個子宮就會處在筋膜緊繃的狀態,經血更不易排出,形成惡性循環。藉由物理治療師進行內臟筋膜鬆動術(Visceral Manipulation, VM),可促進內臟與其週邊組織正常活動。雖然治療時疼痛感較高,但能紓緩緊繃的腹部與子宮肌肉、促進血液循環,還能緩解漏尿、便祕、腸躁等多種問題。另外,低周波治療器屬於復健科使用的電療器材,主要功效為止痛與促進血液迴圈,類似止痛藥可以暫時緩解經痛,都僅是緩解表面症狀。張正琪呼籲,嚴重經痛的女性朋友,仍應先尋求婦產科醫師評估狀況是否需要開刀,從根本上對症下藥,並做好日常生活保養,才能改善經痛困擾。
4種輕度運動有助緩解經期疼痛與水腫
生理期期間可以進行適量的運動,幫助緩解經痛、減輕壓力和焦慮感、提升心情、增加血液循環、消除水腫等。T1聯盟會長錢薇娟分享,以前就讀體育系時每天都要上游泳課,生理期也不能請假,甚至奧運時仍要上場比賽!但女性只要以正確心態面對生理期,依據不同的運動項目調整裝備等,同時攝取當季食材、補充鐵質,就能維持良好狀態。生理期適合的輕度運動1有氧運動:輕度到中度的有氧運動,例如快走、慢跑等,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和釋放身體內的壓力。2瑜伽:瑜伽可以提供身心放鬆和平靜,同時緩解經痛和不適感。選擇一些輕柔的瑜伽動作和深呼吸練習,例如腹式呼吸、坐姿前彎和伸展動作等。3輕度力量訓練:輕度的力量訓練可增強肌肉和骨骼,例如使用輕重量的啞鈴進行基礎力量訓練。4伸展運動:進行身體伸展和放鬆的運動,有助於緩解緊繃的肌肉和減輕下腹部壓力。生理期應避免的劇烈運動1高強度耐力運動:長跑、高強度有氧運動或高強度間歇訓練,可能會增加身體的壓力和疼痛。2過度激烈的力量訓練:舉重或進行大負荷的力量訓練,尤其是涉及腹部和骨盆區域的訓練,會增加腹部不適和加劇經痛。3反復衝擊運動:例如跳躍、熱舞或其他需要頻繁跳躍和衝擊的運動,恐會加重經痛和不適感。4倒立瑜伽動作:避免進行倒立的瑜伽動作,可能會影響血液流動和增加腹部壓力。生理期運動有助於緩解經痛、改善心情、促進血液循環。記得選擇具有良好吸收能力和防漏功能的生理用品,定期更換以保持清潔和防止細菌感染,並保持均衡飲食、給予自己足夠的休息時間,如果感到疲勞或不舒服,務必停止運動並休息。另外,嚴重經痛者、經期失調、過度疲勞虛弱,或是心臟病患者,建議諮詢醫生的意見,以確保運動安全和舒適。
血崩導致嚴重經痛、貧血! 34歲護理師免開刀治療子宮肌瘤
近年來子宮肌瘤逐漸年輕化,在25-35歲生育年齡女性中,就有20-30%的發生率。34歲的湯小姐表示,多年來因大量血崩造成貧血以及嚴重經痛,經期量最大的時間更長達一週,即便是公分數最長的衛生棉也不敷使用,頻繁進出廁所嚴重影響工作,還需住院輸血治療。一般止痛藥也無法有效緩解疼痛,直到利用「無創標靶音波刀」治療,經血量恢復正常,疼痛也大幅緩解,完全改善生活及工作品質!子宮肌瘤無法預防 早發現早治療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林肇柏醫師表示,子宮肌瘤發生原因不明,僅知與雌激素分泌相關,只要青春期開始,就有機會產生子宮肌瘤,而子宮肌瘤多屬良性,僅有千分之2至3的比例是惡性子宮肉瘤。大部分子宮肌瘤患者無不適症狀,或症狀不明顯,症狀產生主要取決於肌瘤的位置、大小等影響,一旦出現經期變長、異常出血、經痛、性交疼痛、頻尿、便祕、不孕等症狀時,就必須提高警覺,進一步尋求專業診斷與治療。現有子宮肌瘤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外科手術治療兩大選擇,藥物大多僅能減輕病症,無法消除肌瘤。外科手術則包含傳統開刀、微創手術或是子宮鏡手術,都存在併發症風險,對生育年齡女性造成極大困擾,往往因為害怕手術,長期飽受腹痛及經血過多之苦,尤其是面臨該切除肌瘤還是切除子宮時,更是左右為難、不知所措,錯失治療時機。「無創HIFU標靶音波刀」子宮肌瘤治療 免開刀保留完整子宮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陳建翰醫師表示,大林慈濟醫院引進最新「無創標靶音波刀」子宮肌瘤治療,「標靶音波刀」採用高能量聚焦超音波)技術,由MRI定位病灶,可精準監控病灶位置,透過超音波熱能消融腫瘤組織,並即時監控治療溫度,避免過度治療,提供更安全的治療過程。相較傳統手術及微創手術,「無創標靶音波刀」治療是透過超音波聚焦,對於周邊健康組織幾乎無傷害、可保留子宮及功能、免開刀、完全無傷口、無組織沾黏、治療過程免麻醉、無出血、住院天數短、恢復期短,治療過程採「仰躺」方式,治療舒適度大為提升,讓婦女朋友們不再擔心傳統手術治療帶來的風險與不便,是造福女性朋友們的治療選擇。34歲護理師經痛血崩 伴隨嚴重貧血、暈倒、胃潰瘍34歲病友湯小姐表示,多年來長期處在身心極為不適的狀況,包含大量血崩造成貧血以及嚴重經痛。在血崩部分,近幾年來經期期間長達三週,經期量最大的時間更長達一週,即便是公分數最長的衛生棉也不敷使用,頻繁進出廁所已是日常,若有安排產房工作時,更須優先完成工作任務後再行更換,實在苦不堪言。身為護理師的她,長期面對經期第一週每天至少需更換三至四條褲子及數不清衛生棉的身心煎熬,已造成工作嚴重不便及生活困擾。此外,因伴隨嚴重血崩狀況,經抽血檢查後,發現湯小姐血色素數值低至6,導致嚴重貧血、容易暈倒,長出來的頭髮都是銀白色,因此每4至5個月即需住院輸血,並補充各種鐵劑來改善貧血問題。在經痛方面,常會痛到嘔吐,一般止痛藥已無法有效緩解疼痛,經期第一週每天都必須至醫院急診室報到,注射嗎啡止痛針搭配肌肉鬆弛劑才能緩解症狀,更因長期注射止痛藥物導致胃潰瘍,種種症狀都讓湯小姐無法正常生活與工作。湯小姐進一步分享,由於未婚,希望能夠保有完整子宮,加上身為護理師工作忙碌,能夠休息的時間有限,因此遲遲無法積極治療,直到大林慈濟醫院引進「無創標靶音波刀」,成功改變了她的人生,2022年6月治療至今,血色素數值已恢復到正常值11,不再需要輸血和補充鐵劑,經血量恢復正常,疼痛也大幅緩解,只有在月經來臨第二天有輕微疼痛不適,完全改善生活及工作品質。陳建翰醫師呼籲,由於子宮肌瘤不易預防,婦女朋友們需提高警覺心,只要出現不適症狀,早發現、早治療,可改善身心靈健康,提升整體生活品質!建議有子宮肌瘤困擾並想保留子宮的婦女朋友們,可透過「無創標靶音波刀治療」,讓子宮相關病症獲得有效改善,完整保留子宮,迅速恢復正常生活,是目前最新且最安全有效之治療方式!
子宮良性腫瘤恐導致不孕! 「治療新選擇」一次看
子宮良性腫瘤包含子宮肌瘤與子宮肌腺症,是很常見的婦女疾病,在台灣約每2~3位女性就會有1位有這樣的問題。這類患者常見的臨床症狀為經痛、經血量過多、不孕及懷孕合併症的問題,隨著腫瘤體積增加壓迫膀胱、直腸,患者也會出現排尿及腸胃的症狀。肌瘤、肌腺症成因不明 嚴重症狀建議手術治療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婦產科主任陳敬軒表示,肌瘤與肌腺症的確切成因目前尚未明朗,目前已知病灶組織會受女性荷爾蒙刺激成長,因此大多數的病患30歲以後才開始有明顯症狀,待雌激素與黃體素停止分泌後病灶就會慢慢萎縮。若是更年期的婦女可以採用藥物保守治療,等待停經後肌瘤與肌腺症的問題便會漸漸消失。育齡婦女如果有嚴重經痛、經血過多造成貧血、腫瘤生長速度太多、壓迫症狀產生困擾、不孕或是有懷孕合併症的情形就會建議手術治療。欲懷孕婦女 建議傳統開腹或消融手術陳敬軒說明,近年來因為平均生育年齡增加,越來越多想要懷孕的婦女被肌瘤或肌腺症問題所困擾。而目前傳統手術方式有腫瘤切除與子宮切除等兩種,依傷口種類可分為開腹手術與內視鏡手術兩種;新型態消融手術則可分為超音波消融與微波消融等方式。一般而言,有接受過子宮手術的孕婦會建議剖腹產。對於欲懷孕患者,醫師建議進行傳統開腹切除手術,因之後懷孕可從先前傷口處剖腹生產,且子宮破裂的風險較內視鏡手術低;消融手術則是採用高能量殺死腫瘤細胞,比較不會破壞正常組織,對於有相關問題的育齡婦女而言是另一個治療選擇。醫病共享決策 找到最適合治療方式 陳敬軒提醒,關於個別子宮腫瘤的治療方式,需依腫瘤大小、位置、數目、型態而決定。在肌瘤與肌腺症的治療方面,建議與醫師深度溝通,進行醫病共享決策,達成最佳可行之治療方法。
母女同命!皆靠試管療程求子 2大疾病恐釀「家族性不孕」
台灣引進試管嬰兒科技於4月滿37年,第二代試管寶寶今日(12日)首度在記者會現身!備孕6年無法懷孕的張媽媽,35年前找上試管嬰兒之父、現為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執行長曾啟瑞醫師求子,經治療後成功誕生一對雙胞胎。而女兒張小姐,過去月經週期就不正常,在備孕3年無果後,經媽媽提醒,才31歲的她就決定去找曾醫師,經檢查發現和媽媽一樣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曾啟瑞醫師透過藥物調整代謝,加上改善生活方式、均衡飲食,回復正常排卵後,一次試管療程後就順利懷孕!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王瑞生醫師提醒,過去大家著重在個人體質如何造成不孕,但其實原發性女性不孕症,包括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和子宮內膜異位症(Endometriosis)都與遺傳基因有關。這些疾病會因家庭成員的生活型態類似,如高熱量飲食、缺乏運動等,成為罹患不孕症的危險因子。王醫師表示,建議30歲以上、親戚中若有難孕症狀的女性,未避孕半年後仍無法懷孕,需盡快到生殖中心檢查,才能把握黃金生育期!根據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最新統計,有25%的求診者都因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和子宮內膜異位症而導致不孕,王瑞生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好發於年輕女性,依據統計,生育年齡婦女有5-10%罹患此疾病。以台灣育齡婦女推算,全台約有28-56萬婦女受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纏身,常見有肥胖、多毛、青春痘和黑色棘皮等症狀。醫師進一步解釋,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因卵巢異常分泌過多的雄性激素,影響卵巢功能,導致受孕困難。根據2021國際《Nature Reviews》期刊,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母親,女兒得到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機率比正常人高出5倍!王瑞生醫師強調,由於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是一種代謝疾病,若未妥善治療、管控飲食及調整作息,未來罹患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的風險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症也有明顯的遺傳傾向,媽媽或姊姊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罹患率比一般人高出7倍!」王醫師說,全台近11-28萬女性有子宮內膜異位症,但實際人數應該更多。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內膜細胞生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造成卵巢、輸卵管和子宮的沾黏,常見有經痛、性交疼痛等症狀。王瑞生醫師提醒,相較於正常育齡夫婦的受孕率,未治療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女性的受孕率約只有2-5%之間,相差1.5-10倍。王瑞生表示,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治療為藥物和手術治療,若能早期發現,就能掌握治療的先機,因此建議媽媽或姊妹有嚴重經痛或曾經診斷罹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應主動到生殖中心檢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執行長曾啟瑞醫師,見證37年試管嬰兒技術和醫療的轉變。尤其去年政府擴大補助後,不但就診人數提升5成,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一半的人領到補助,對於年輕夫妻的幫助很大。根據88年-108年國健署人工生殖執行報告書,10年來人工生殖的高峰年齡從32歲變成38歲,生育年齡拉長6歲;而累積懷孕率從37.2%提升到45.8%、累積活產率從27%提高到34.5%。曾啟瑞醫師表示,依據TFC統計,小於38歲累積懷孕率近7成、累積活產率更比平均高出近8%,單胞胎比例高達81%,和過去相比已經有非常大的提升,亦提供給更多求子夫妻新的希望。曾啟瑞醫師解釋,近年來提升懷孕率和活產率的重要原因是「冷凍胚胎」和「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T-A)」2個技術的發展。過去冷凍技術尚不完全,多半是將胚胎新鮮植入,但現在技術已經成熟,以TFC為例,解凍胚胎的存活率已經高達99%,冷凍胚胎植入的周期數已超過2000 個,佔全部的90%以上,植入成效良好!曾啟瑞醫師解釋,先將胚胎冷凍,可以等患者在身心靈狀態最佳的時候再進行植入,更能提升懷孕率!另一方面,「胚胎著床前染色體篩檢」對於高齡、容易重複性流產或曾經胚胎萎縮者,可以提前篩檢出染色體異常的胚胎,降低小產和流產的機率。但曾啟瑞醫師提醒,儘管技術的提升,讓高齡婦女懷孕不再不可能,但是35歲-37歲染色體異常的比例為45%、38歲到40歲提升為64%,40歲以上更是高達78%,對於求子的高齡婦女是一趟艱辛的旅程。考量生育風險及胎兒健康、父母養育年齡的準備度、合適性、情緒穩定性等因素,建議女性於25歲至35歲之間完成生育規劃。
被宣告不孕!23歲女緊急凍卵 5年後試管療程一次成功
台灣人口少子化嚴重,連續 2 年「生不如死」,但近來也有許多女星因預先做好凍卵準備,陸續懷孕生子,為晚婚晚育的台灣社會帶來莫大的喜訊及希望。依據最新生育調查顯示,30歲以上未曾懷孕的女性有5成計畫懷孕的年齡在35歲以上,有超過1成的人可能40歲以上才會生小孩,成為名副其實的「高齡媽媽」!調查也顯示,儘管有超過6成的女性想懷孕,但超過半數對於生育「沒有任何準備」。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秘書長何彥秉醫師表示,目前適育女性對於生育力的認知普遍不足,也未定期做生育檢測,等到高齡後想生孩子,容易增加不孕的機率!內政部110年報告,67%的女性30歲以上才生第一胎,其中有6%的女性生第一胎的年齡超過40歲。依據108年衛福部人工生殖施行結果報告,35歲後懷孕率及活產率會急速下降。何醫師提醒,卵子品質是懷孕的關鍵,儘管試管嬰兒技術持續進步,提升高齡婦女懷孕機會,卻無法阻止卵子的老化。何醫師解釋,凍卵是目前少數可以解決卵子老化的有效方法,建議30-35歲、短期內沒有生育計劃者,在健康生育年齡時先將卵子冷凍,等到想生育時,取出冷凍的卵子使用,保有理想懷孕率。研究統計,懷孕、活產率和卵子數目、卵子品質成正相關,且35歲的女性平均要15顆以上的卵子才可以成功懷上一胎活產寶寶。醫師進一步說明,臨床上許多高齡婦女必須經歷多次取卵,反覆吃藥和打針,才能得到一顆染色體正常的胚胎,不但增加療程辛苦,也提升高齡懷孕困難度,這些高齡拚博生育的婦女,對於未將年輕卵子冷凍起來,多半悔不當初。根據調查,儘管有7成3的人聽過「凍卵」,但對於凍卵的內容仍不太了解。醫師表示,現今冷凍卵子的技術已經成熟,冷凍卵子解凍後卵子存活率約97 %;以TFC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為例,凍卵門診量較前年增加2成,已超過20%的女性透過集卵後解凍授精並成功懷孕;不過現在凍卵年齡層偏高,相關知識仍不夠普及。23歲黃小姐自初經來潮後有嚴重經痛與月經出血。某日回家路上因疼痛難耐昏厥送醫,確診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當時醫師研判需透過手術完全摘除病灶,被判定25歲前沒有懷孕,未來就很難再自然懷孕。5年後她遇到另一半,由於已經預先凍卵,解凍後進入試管療程,在生殖實驗室處理後獲得良好的胚胎,由於子宮治療狀況良好,植入胚胎一次就成功,順利懷孕。醫師解釋,黃小姐所罹患的子宮内膜異位是不孕患者中常見的疾病,佔不孕門診的30-40%,常有經痛、性交疼痛、腹瀉與排便疼痛等症狀,若不積極治療容易造成不孕。根據調查,近20%女性每次月經來不但疼痛且難以忍受,10%的人在月經來時有經常性頭痛、噁心的症狀。醫師提醒,子宮内膜異位症有時需合併多種治療方式,但治療和手術都有可能會讓卵巢機能喪失,面臨手術後無卵可用的窘境,需依靠專業醫師的評估,因此建議有類似症狀的女性,應及早到專業生殖中心尋求協助,保留一線「生」機。
血多到40公分都難擋…她內褲滑出「手掌大血塊」 一腳踩到滑倒鎖骨斷
女性月經來,血量多到還滑倒,你能相信嗎?中醫師鄒瑋倫日前透露曾收治一名女性個案,自述因為罹患子宮肌腺症,不但有嚴重經痛、出血量大,連用40cm最長的衛生棉,也吸收不了瞬間的出血量,結果導致「手掌大的血塊」,直接滑出內褲流到地上,患者一腳踩到自己「手掌大血塊」滑倒,導致鎖骨斷裂、股骨骨折打鋼釘,連醫師聽了都難以置信。中醫師鄒瑋倫在《健康2.0》頻道中分享,對於有女性患者是被自己的經血血塊搞到滑倒,感到非常驚訝。她表示,當時這名女子自述,自己患有子宮肌腺症,每次經期來,就痛到得靠吃藥抑制,曾為了治療子宮肌腺症,她嘗試過各種西醫的治療方式,但效果都不佳。女子表示,日前她在停止打針後,開始恢復正常月經,但不但經痛難耐,出血量大到即便用超過40公分的衛生棉,都無法瞬間吸收經血,結果「手掌大的血塊」流到地上,讓她一腳踩到當場滑倒,造成鎖骨斷裂、股骨頭骨折打鋼釘。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過去曾指出,子宮肌腺症好發於育齡女性身上,多數患者會有嚴重經痛問題,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嚴重者恐導致不孕。
經痛像被狂揍肚…女主播苦撐整天崩潰 蹲馬桶「掉出10cm肉塊」嚇傻
現代人工作忙碌,常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最後一刻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雙語主播周明璟日前在節目上透露,自己過去月經來潮很少不舒服,不料前年突然遇上「人生最嚴重經痛」,腹部痛到像被人狂揍,她一路從下午撐到晚上,下體突然掉出1塊厚2公分、長10公分的肉塊,當場嚇傻。周明璟在《醫師好辣》節目中提到,自己很少會經痛,所以不太相信「生理期吃什麼能緩解」等說法,然而2019年底她剛生產完,就碰上了人生最嚴重的經痛,當時她的腹部嚴重絞痛,就像被人出拳狠揍,因不確定是不是拉肚子,只好一直蹲馬桶,後來一路從下午撐到晚上,竟突然排出1塊10公分長的血塊。見到驚悚一幕,周明璟這才驚覺不妙,嚇得趕緊到醫院掛急診。沒想到,急診醫師看完周明璟拍下的「血塊」後,直言「那應該不是血塊,應該算是肉塊」,研判她前一年才剛剖腹生產,可能是有些組織沒有完全清理掉,陣痛過程剛好碰到生理期報到,「就是它剛好要排出的過程」,才會引發劇烈疼痛。對此,婦產科醫師陳保仁補充,生產後的前幾次月經,型態可能和過去不一致,有時也會出現內膜剝落,通常是血塊參雜著黏膜,「的確是排不乾淨的東西」,就像家中很久沒住人,大掃除肯定會清出各種髒汙。醫生提醒,若產後前3次月經和過去不同,不必太緊張,但如果伴隨劇痛等症狀,最好還是就醫檢查。
「姨媽」爆痛!女大生哭求摘子宮 醫師苦勸保住「生」機
22歲的小佳(化名)長時間受子宮肌腺症所苦,每個月經期不僅嚴重經痛還伴隨經血過多,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求診時竟哭著求婦產科醫師幫她把子宮拿掉!醫師考量到她年紀輕輕,未來仍可能有生育計畫,僅先協助施打停經針緩解症狀,然而停經針療程最多持續6個月,療程結束後又開始疼痛,回診時拜託醫師把子宮全切除,減緩疼痛症狀,經過醫病溝通後,小佳接受醫師建議,使用新型口服黃體素接續治療,經過長期持續用藥,不但穩定控制病情且大幅改善經痛症狀,找回屬於她的美好生活,現在更是擁有3個孩子的幸福媽媽。義大大昌醫院院長暨婦產部主治醫師張基昌醫師表示,子宮肌腺症屬於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當子宮內膜跑到卵巢時,稱作巧克力囊腫;若子宮內膜異位到子宮肌肉層,則形成子宮肌腺症。目前子宮肌腺症發生原因尚無定論,但可以確定與女性荷爾蒙息息相關,好發族群通常為育齡的女性,而多數患者會在月經時出現嚴重經痛,甚至有非月經週期的疼痛、經血過多、月經不規則及性交疼痛等症狀,甚至會因為內膜異位到卵巢以及子宮肌肉層,影響卵子品質或產生子宮不正常收縮,導致不孕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生殖醫學科主任蔡英美醫師說明,由於子宮肌腺症的病灶散佈在整個子宮肌肉層,即便透過局部清除病灶,也不容易清除乾淨。若要進行全子宮切除,則需考量患者日後生育需求及心理狀態,因此術前醫病必須進行良好溝通。對於晚婚晚育有生育需求的患者,目前建議患者先透過健保給付的新型口服黃體素治療,不僅能改善經痛症狀,同時也能保留患者生育能力。張基昌醫師補充說明,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接受藥物治療時,也要注意藥物副作用,像是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可能會引起腸胃道不適;而雄性素則容易出現長毛、長痘痘或聲音變粗等雄性化特徵,另外荷爾蒙拮抗劑可能有熱潮紅及骨質疏鬆等類似更年期的症狀。新型口服黃體素相較其他藥物來說,副作用較輕微,長期用藥安全性也相對提高。蔡英美醫師呼籲,女性患者若平時就有經痛困擾,經期不穩定或下腹部有下墜感等疑似症狀,應該積極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診斷,與醫師討論,並考量未來是否有生育計畫,再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張基昌醫師也提醒,子宮肌腺症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應該定期回診追蹤,唯有與醫師良好的溝通,並遵循醫囑,才能避免疼痛再度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