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急性腦炎
」猛爆性腦炎搶救有難度 關鍵在時間!1歲童拔管「已恢復意識」
今天單日死亡104人創新高,其中包含2位未滿5歲孩童,其中一位4歲女童是併發腦炎而過世,目前累計7例兒童死亡案例中,即有5人是因腦炎而不幸往生。台大兒童醫院主治醫師李秉穎今天接受周玉蔻專訪時表示,目前不清楚兒童病程的詳細過程,只知道偶爾會出現神經併發症,且目前看起來「和1998年腸病毒臨床表現有點像」,都是直接影響到腦幹。1998年腸病毒71型第一次在台灣爆發大流行,重症主要原因是引起腦幹腦炎,當年兒童感染人數估計超過30萬人,重症405人,死亡78人,重症主要發生在5歲以下的幼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認為,若以30萬人感染(實際感染人數可能更多)估算,重症率約0.13%;死亡率約0.026%。今年新冠肺炎 Omicron變異株流行,針對兒童族群(總感染人數約20%)估算,中重症率約 0.02%;死亡率約0.002%。謝宗學說,兩者比較後可以發現,腸病毒71型不管在重症率、死亡率都比 Omicron變異株高,但今年才過不到一半,兒童感染新冠肺炎的人數已經近30 萬人,傳染能力大幅超越腸病毒71型。針對腦炎的病程比較,目前公布新冠肺炎併發嚴重急性腦炎的病例,幾乎是在發病當天或隔天就猛爆性出現;腸病毒 71 型腦幹腦炎發生的時間散佈在病程第2天到第6天。此外,腸病毒71型出現重症前驅症狀到真正重症最短還有8-12小時到24小時以上空窗期,可以讓醫療介入搶救;然而,這次新冠肺炎併發嚴重急性腦炎的病程超快,似乎是前驅症狀出現後即變成真正重症,造成腦部破壞、水腫,最後回天乏術。陳時中認為,兒童新冠腦炎個案看到症狀、發現徵兆時都已經比較晚了,是令人擔憂的地方。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則表示,建議家長特別留意8大前驅症狀、及時就醫請醫師診治。只要及時送醫,還是會有所轉機,羅一鈞也公布一例,5/22公布的1歲腦炎案例,已於5/23拔掉呼吸管且恢復意識,目前狀況持續好轉中。
幼童超過「致命體溫」快送醫 兒科醫:防嚴重急性腦炎很重要
近日由於基隆發生一名2歲男童確診高燒後,送醫搶救不幸身亡的消息,這起事件引起不少人的關注,中山醫大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就表示,兒童發燒如果超過41度,就必須送到急診室進行救治。而他也提醒,兒童體溫只要超過42度,幾乎就是嚴重腦炎造成的。謝宗學醫師在粉絲專頁「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發文,內容中指稱,兒童高燒的重點不是絕對體溫的高低,而是必須要觀察用藥物退燒後活力、精神、食慾是否有明顯改善。若沒有改善,才表示病情嚴重。但謝宗學也強調,這項觀察原則只適用於發燒體溫小於「41度的兒童」,只要體溫大於等於41度,一律當成「疑似重症」看待,需要立刻帶孩子到小兒急診室看診。謝宗學解釋,幼兒體溫調節中樞不成熟,感染後容易高燒,但很少超過41度,若發現體溫是41度以上,表示可能併發腦炎或敗血症。謝宗學也拿出過去經驗分析,除了嚴重中暑之外,兒童只要體溫超過42度,幾乎是嚴重急性腦炎造成,腦部的體溫調節中樞遭到病毒破壞,才可能出現如此離譜的體溫數字。他也強調,兒童如果感染任何病毒,都可能順著血液進入腦部造成腦炎,特別是年紀小的幼童,發生機率和疾病嚴重度隨著越小的年齡增加,通常是五歲以下的幼童較容易出現嚴重急性腦炎。很難有事前預防的手段。而如果有病毒通過不成熟的血腦屏障進入兒童腦部,很難逆轉結局,因為腦部細胞不會再生,破壞就是破壞了,因此嚴重急性腦炎的預後很差,不是快速死亡就是倖存但留下神經學後遺症,罕見能夠完全康復。謝宗學表示,有鑑於現今5歲以下幼童無法接種疫苗,市面上口服藥物也無法使用,如果兒童感染心冠肺炎就有可能以低機率的狀態演變成嚴重急性腦炎。他也呼籲,如果家中有未滿5歲的幼童,減少感染機率大概是避免嚴重急性腦炎唯一的方法。謝宗學也建議,在這段大流行高峰期間,盡量不要帶未滿5歲孩子參與不必要的社交活動、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同住大人也需要減少社交活動,大人染病常是小感冒,但絕對不代表家中幼童染病後不會變成重症。
不只染新冠?2歲男童重症死亡…檢測結果揭曉 醫警告:病毒恐入侵腦部
新北市中和一名2歲男童確診重症入住加護病房,經搶救後仍宣告不治,在今(19日)凌晨3點46分離世。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認為,任何進入人體的病毒,都可能入侵腦部變成嚴重急性腦炎。指揮中心也說明,原本懷疑男童身上只有一種病毒,但後續檢測只有新冠病毒。謝宗學在臉書「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透露,2歲男童染疫引發急性腦炎重症,讓外界憂心忡忡。他提到,任何進入人體的病毒,皆可能入侵腦部,原因在於幼童的血腦障壁不夠緊密,病毒有機會順著血流進入腦部。其中,除了腸病毒71型和A型流感病例數稍多,目前並沒有Omicron變異株會造成嚴重腦炎的文獻報告。專家表示,進入人體的病毒都可能入侵腦部。(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追溯男童感染源頭,父親是最先發病,但究竟是如何染疫,也很難去釐清。男童從4月13日開始有發燒的症狀,4月14日就醫採檢確診,當晚住加護病房,有使用呼吸器、類固醇以及免疫的調節劑,後來經過和台大會診後,有再加上瑞德西韋來使用,但因為併發敗血症和腦幹腦炎,投藥之後的效果,病程曾有稍微的改善,但整體病況還是不佳,在今天離世。羅一鈞指出,整體來講還是以新冠病毒的感染,導致敗血症和腦幹腦炎為主,做了其他相關病毒的檢驗,但目前沒有檢測到其他病毒,不過他強調有些病毒的培養需要時間,不會那麼快有結果,需要後續再進一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