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捐者
」 昏迷 器捐35歲男腦幹衰竭昏迷 家屬捐出多器官助7人重獲新生
為感念器官捐贈者及家屬的無私奉獻,衛福部訂定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台灣北區第六家器官勸募網絡(Organ Procurement Organization, OPO)北醫大體系之雙和醫院積極響應器捐政策,並於院內舉辦「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宣導活動,與器捐移植代言吉祥物小麥貝兒一同呼籲民眾加入支持行列,延續大愛精神,幫助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及家庭重獲新生。器官捐贈同意 註記於健保卡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回憶起早先推廣時,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多重器官捐贈 助多位家庭重生一位35歲的彭先生,某天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在院方器捐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七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劉燦宏副院長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相當不容易;此外,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讓器捐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
35歲男聚會突爆腦出血 遺愛「助7家庭重生」
35歲的彭先生與朋友聚會時,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在院方器捐小組及社工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後,便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本次器官捐贈手術共動員一般外科、神經外科、手術室、麻醉科及加護病房等數十名醫護人員,在雙和醫院、長庚醫院、亞東醫院及高雄榮總等多家醫院的合作下,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7個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醫師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雙和醫院自2008成立以來,便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回憶起早先推廣時,雙和醫院社工師張文馨表示,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但隨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逐漸萌芽。劉燦宏副院長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相當不容易;此外,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非常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由雙和醫院顧問醫師李伯璋教授在2014年推動的「捨得-三親等優先移植」計畫,更是台灣領先全球實施之措施。根據器捐移植登錄中心統計,雙和醫院在2022年共登記440筆簽署書,而目前全國等候器官移植之病人仍有10,869位,民眾如對器官捐贈有意願,欲了解更多相關訊息,歡迎與雙和醫院社工室連繫。
35歲男與朋友聚會突倒地!送醫搶救仍陷重度昏迷 父母忍痛器捐助7家庭重生
6月19日為器官捐贈紀念日,雙和醫院積極響應器捐政策,日前在院內大廳舉辦「One Life Live Twice傳承生命接力賽」宣導活動,與器捐移植代言吉祥物小麥貝兒一同呼籲民眾加入支持行列,延續大愛精神,助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及家庭重獲新生。雙和醫院器官捐贈移植委員暨醫療副院長劉燦宏表示,為傳承「生命有終,大愛無限」精神,雙和醫院自2008成立以來,便開始在院內外進行器捐推廣,舉辦超過上百場宣導活動,共號召逾6000位民眾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將此意願註記於健保卡。迄今雙和醫院實際完成器官捐贈也近百例,影響不計其數。雙和醫院社工師張文馨說,早期的民眾對生死議題較為抗拒,不願多談,常被認為觸霉頭,甚至直接轉身離去,隨著生命教育普及,器官捐贈不再是禁忌話題,且願意多跟醫院社工了解相關資訊,遺愛人間的想法同時萌芽。日前一位35歲的彭先生,某天夜間與朋友聚會,突然失去意識昏倒,送醫檢查後發現是自發性小腦出血及腦室出血壓迫腦幹,經救治後,仍因腦幹衰竭呈現重度昏迷。院方器捐小組與家屬溝通器捐理念,並取得彭先生的父母親同意,得以緊急啟動器捐流程,隨即進行全國配對及器官可用性評估,最終共捐出心臟、肺臟、肝臟、小腸及兩個腎臟。此次捐贈手術,在多家醫院的合作下,經由多重器官捐贈共幫助7個受贈者及家庭得以重生。劉燦宏認為,器官捐贈除醫病關係的建立外,也需要跨專業、跨醫院及跨縣市醫療的合作,過程中器官摘取與移植就像是和死神拔河般並不容易。除醫護專業與社工人員器官捐贈的推廣教育訓練外,器捐者家屬的悲傷輔導與陪伴也相當重要,近年政府針對器捐陸續推出優化政策,由雙和醫院顧問醫師、前健保署長李伯璋在2014年推動的「捨得:三親等優先移植」計畫,更是台灣領先全球實施之措施,讓器捐觀念昇華,成為不只是協助別人,更可以庇蔭家人的良好美意。
認識1年結婚不久後喪夫 22歲寡婦賣房「環遊世界」…背後原因有洋蔥
英國一位22歲嫩妹伊澤貝爾(Isobel Barnes),和大12歲的男友盧克(Luke Barnes)認識1年就結婚,但對方患心肌病等待移植,不幸在今年3月過世,而盧克決定賣房開始環遊世界,完成老公遺願。盧克跟伊澤貝爾。據《鏡報》報導,34歲的盧克在2019年被診斷說患有心肌病,在今年3月等待移植期間,因多重器官衰竭去世,而他留下妻子伊澤貝爾,現在她決定登上飛機環遊世界,做2人都喜歡做的事。伊澤貝爾說,她賣掉房子,訂了一張去澳洲的單程票,「盧克過去常常在IG上記錄他的健康之旅,他在其中一篇貼文中談到了旅行,他想看看世界。」伊澤貝爾指出,盧克會希望她離開,過上最好的生活,而她也想為他做這件事,「我不知道我要做什麼,但到目前為止一切順利。我對這段旅程感到很平靜。」據了解,2人在2022年6月結婚,他們只有認識1年多,現在是他們的結婚1周年,伊澤貝爾計畫在峇厘島慶祝,「我只需要躺著,喝一杯雞尾酒,享受原本2人可以同樂的時光。」伊莎貝爾表示,她希望在8月前回國,去遊覽泰國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我還想去澳洲東海岸,因為我在臉書上與許多移植者聯繫,我想跟他們見一面。」對於器捐,伊莎貝爾談到,當大家聊到器捐都皺著眉頭,而盧克也是死於器捐者不夠多,而透過社群媒體的講述盧克的故事,也有很多人跟她說,打算捐血或有天器捐。
遺愛人間!男出獄洗心革面不幸遇車禍離世 母大愛簽器捐造福5家庭
器捐者「阿賢」曾犯持搶傷人案、吸食毒品入獄,出獄後洗心革面,為陪伴生病的母親,從事高勞力、工時彈性的工作,未料某天不幸遇上車禍離世,阿賢母親大愛簽下器捐同意書,捐出阿賢器官造福至少5個家庭,中國附醫18日上午舉辦追思音樂會,感謝器捐者及家屬。睽違3年,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18日上午舉辦器官捐贈感恩追思音樂會,中國附醫社會工作室也於現場播放「放心去旅行」影片,播出每位捐贈者的影像及家屬的思念,捐贈者讓受贈者們擁有健康的身體延續人生旅途,希望透過影片讓愛傳遞下去。中國附醫指出,阿賢母親曾說,「我兒子一生中沒有做過太多好事,如果可以在他生命的最後救更多人,對他也是一種祝福」,雖不捨仍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捐出阿賢的心臟、肝臟、腎臟、眼角膜及皮膚,造福至少5個家庭,而後不久阿賢母親也過世。器官受贈者鄧先生表示,他去年的身體狀況真的很差,感謝器捐者大愛捐肝,經醫療團隊救治接受全肝移植後,讓他可以重生,很感謝、慶幸能出生在台灣,印證了「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社會充滿了愛。器官移植中心榮譽院長鄭隆賓表示,台灣等待移植的病患及捐贈者相距懸殊,近3年受疫情影響,器官捐贈人數下降。目前台灣有1萬711人正等候器官捐贈,其中肝臟移植等候者999人,腎臟移植等候者高達8100人,希望藉此呼籲民眾踴躍響應器官捐贈,讓即將殞落的生命繼續發光發亮。音樂會中鄭隆賓帶領現場來賓、醫療團隊及與會人員共同演唱歌曲「感恩的心」及「感謝你的愛」,並於會後一同前往「器官捐贈紀念牌」前默禱與獻花,追悼摯愛的親人,場面溫馨。
男子除夕夜腦死 中榮動員逾百名醫護助20病患獲新生
台中榮總動員逾百名醫護,自年初二起完成肝、心、腎、眼角膜、皮膚組織移植手術,讓20名病患重獲新生。(圖/台中榮總提供) 台中榮總動員逾百名醫護,自年初二起完成肝、心、腎、眼角膜、皮膚組織移植手術,讓20名病患重獲新生。(圖/台中榮總提供)真是超級任務!雲林一名壯年男子因病重度昏迷,家屬希望器捐遺愛人間。台中榮總從除夕夜(1月21日)接獲消息後,召回休假醫護、動員上百名人力,在大年初二進行長達20多小時接力手術,完成肝、心、腎、眼角膜及皮膚組織移植,圓滿家屬替亡者遺愛人間、回饋社會的心願,也讓20名病患獲得重生。該名捐贈者林先生正值壯年,除夕凌晨突覺不適,請家人幫他送醫,未料在救護車上就失去生命徵象,到雲林台大分院急診檢查發現腦幹出血,狀況相當不樂觀,家屬沉痛之餘希望能幫林先生回饋社會,遂做出器捐決定。台中榮總接獲消息後立即展開準備,並在大年初一下午,接林先生回該院加護病房接受器捐前照護。經兩次腦死判定,台中榮總移植團隊心臟外科、一般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眼科部及麻醉部等醫護人員,從初二上午10時開始進行馬拉松式器捐和移植手術,到初三凌晨先後完成肝臟、心臟、腎臟、眼角膜、皮膚組織移植,造福20名病人,也讓20個家庭重獲新生。台中榮總外科部主任周佳滿表示,過年期間許多醫護好不容易可以放假和家人團聚,但在接獲任務後毫無怨言,全趕回來幫忙,不少科別主任返回南部,甚至遠在屏東也專程趕回來,期間並和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合作,動員醫護不下百位,4間手術室同步進行器官移植。台中榮總器官移植協調師馮雅筠坦言,過程中為協調通知受贈者,電話打了近百通,過年期間有些適合的受贈者有所不便,還有點遲疑。但她看到捐贈者不惜從雲林到台中為家人送終,也堅定地讓林先生遺愛人間,她努力打電話進行溝通,讓器捐者遺愛最大化利用,終於讓林先生的生命用不一樣的方式延續下去。
【洗腎之島4】裝上葉克膜仍喪命 兩顆腎臟救另一人
2014年衛福部推動「捨得」政策,器捐者的三等親未來若需等待器官移植,可享優先權。花蓮慈濟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李明哲說,「一開始是為了表達對器捐者的敬意,後來竟因此形成良善的循環,今天我們救別人,有一天換成別人救我們。」最能感同身受的永遠是當事人,台北榮總移植外科兼任主治醫師鍾明軒最近感受深刻。「一位曾經心臟移植近十年的62歲患者,因為出現排斥反應需要緊急再次換心,由於情況危急先裝上葉克膜等待。」結果還沒等到心臟,卻先出現葉克膜併發症腦出血,於是患者不幸過世,家人感恩當年換心讓患者多活10年,所以決定捐出兩顆腎臟。「患者因為長期服用抗排斥藥物,所以腎臟狀況不是很好。」於是鍾明軒直接詢問等待名單上排名第一位的60多歲患者。「阿伯,我現在有兩顆腎臟可以給你用,但品質不是很好,不能保證你換腎之後要不要洗腎,如果你不要,我就把它們丟掉。」老伯一聽急忙說:「我用用看好了,不要丟掉,太浪費了!」鍾明軒說,正因為腎臟品質不好,所以把兩顆腎全移植到老伯身上,希望他能夠使用更長的時間。所謂的腎臟移植,並不會把舊的腎臟切除,而是把血管等組織連接到新腎臟上,所以老伯目前身上共有4顆腎臟,也承載著器捐著的善意。台北榮總外傷醫學科兼任移植外科主治醫師鍾孟軒,希望更多人去思考生死關頭時的器捐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