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睡等
」 一氧化碳 中毒剩最後2次化療!作家小彤突冒「最嚴重副作用」 吐抗癌心聲:願用2億換5年
百萬暢銷兩性作家小彤老師今年3月因罹患「癌王」胰臟癌,緊急入院開刀切除腫瘤,術後還需接受12次的預防性化療,如今只剩下最後2次化療,她竟出現「最嚴重的副作用」,若繼續惡化恐將落下終生殘疾。面對病魔纏身,個性堅毅的她,也向自己信心喊話,「沒事,我挺得過去的!」持續努力抗癌的小彤,透露剛開始化療時,主治醫師就曾提醒她,若出現手腳麻木的副作用症狀,一定要立馬反應病況,沒想到上個月進行完第9次化療後,果然指尖、手指開始有觸電般的刺痛感,不久發麻不適便蔓延至整個手掌。醫師診治後告知她,像是落髮禿頭、腸胃攪痛、噁心反胃、疲勞嗜睡等暫時性副作用,在化療結束後就會獲得改善,但只有「手腳發麻」症狀無法被復原,最壞狀況恐將終生留下3至4成麻木感覺,落下殘疾。從得知罹癌起,她一直以樂觀態度積極面對病魔,因化療大量落髮、手掌發麻無力,加上右側裝有人工血管,讓她忍不住幽默自嘲,自己現在看起來就像是「獨臂神尼」,即將迎來2025展新的一年,小彤也坦言,若能「拿錢換命」她會不假思索地去做,「如果可以用2億換5年,我會毫不考慮拿錢去換,換算下來一天是10萬,我現在每天醒來都覺得自己賺了10萬。」無論未來會有多辛苦,她都不會放棄拚存活率。
父突蹲牆角找聲音…「想聽更清楚」竟把耳朵挖到血流如注 醫揭真相
有網友分享,家中父親還在時,因經常酗酒,所以常發生幻聽、行為異常等症狀,有天父親酒後清醒的隔天,突然問他有沒有聽到什麼,父親還在屋內尋找聲音來源,並把耳朵往桌腳湊過去,蹲在那裡,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該舉動越來越頻繁,家人眼看情況逐漸失控,甚至請過法師來家裡做法也沒用,所幸父親戒酒後才沒再出現類似行為。該名網友於近日在PTT媽佛板版以「老爸的撞邪經驗」發文指出,爸爸因常常酗酒,所以常發生幻聽、行為異常等症狀,有天爸爸一如往常的在酒後清醒的隔天看著電視,突然問原PO有沒有聽到什麼,但他除了電視聲什麼也沒聽到,爸爸便在屋內尋找聲音來源,把耳朵往桌腳湊過去,便蹲在那裡,家人起初以為是幻聽不以為意,但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這舉動竟越來越頻繁,爸爸自己也說不上來是什麼聲音,只說聲音很小聲聽不清楚。不僅如此,爸爸甚至開始做些讓人錯愕的舉動,像是拿掏耳棒把耳朵挖到流血,只因為想聽清楚點,此後媽媽開始帶爸爸去附近各大廟宇收驚拜拜,但情況也不見好轉,且在開始去廟宇後,情況開始惡化,甚至請過法師來家裡做法也沒用,有天爸爸還拿著菜刀切自己的左食指。所幸爸爸出院後情況好轉,後來也把酒戒了,此後沒做出奇怪的舉動,聲音也沒再出現了。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有名自稱是醫師的網友解釋,肝臟喪失正常功能後會無法代謝腸內菌消化食物產生的含氮廢物,而廢物透過血管進入腦部後會傷害腦細胞,造成肝腦病變併發症,症狀有睡眠失調、情緒異常、注意力不佳、嗜睡等,甚至會昏迷,常見的原因則包括過量飲酒。
今年首例腸病毒重症!北市10月大嬰肺水腫、休克進加護病房 衛生局籲:勤洗手
北市衛生局今(9)日公布今年首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個案,是為出生僅10個月的男嬰,他於7月25日出現發燒及嗜睡等症狀,由醫院通報採檢後,在加護病房治療,期間曾出現肺水腫及休克情形,疾病管制署8日研判檢驗結果為克沙奇A2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所幸,個案經治療後病況穩定,8月5日已轉出加護病房。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統計,民國113年截至8月8日,全國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共5例,其中感染克沙奇A2型3例及A10型2例。而資料也顯示,上周(7月28日至8月3日)全國腸病毒門急診就診數計1萬1079人次,高於全國流行閾值(1萬1000人次);而台北市腸病毒門急診就診數計919人次,低於流行閾值(1100人次)。北市衛生局強調,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一旦發現幼童出現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儘速就醫,好把握治療黃金期。據悉,北市有14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包括台大兒童、馬偕兒童、三總、北榮、新光、國泰、萬芳、振興、北醫、台安醫院、中興、仁愛、和平婦幼及陽明院區。對此,北市衛生局也提醒,酒精乾洗手等對腸病毒抑制較無效果,可使用500ppm漂白水(1公升清水加10c.c.漂白水)進行環境清潔,如果需要清潔嘔吐和排泄物,則應該使用1000ppm漂白水(1公升清水加20c.c.漂白水)。最後,北市衛生局表示,國內腸病毒疫情雖趨緩,但仍處流行期,而預防腸病毒最好的方法是全民均使用肥皂勤洗手,確實做到「濕、搓、沖、捧、擦」洗手五步驟,注意個人衛生,並應注意居家環境清潔及通風,大人返家後應先更衣再接觸家中幼童,以降低家中幼童感染的機會。另外,因腸病毒傳染力強,為避免腸病毒透過學童頻繁互動傳播,請家長落實幼童生病不上課、不參加補習班及夏令營等,在家休養,並注意有無出現重症病徵。
百日咳疫情「創5年同期新高」 3個月以下嬰兒占42%最多
疾管署今(16)日公布國內新增4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1個月大男嬰(案1)、南部家庭群聚之2個月大男嬰(案2)及30多歲女性(案3,案2之母,接觸者採檢)、北部家庭群聚之40多歲女性(案4,6月27日確診1個月大男嬰之母)。案1至案3發病日介於6月中旬至7月上旬,出現咳嗽、呼吸喘、流鼻涕、嗜睡等症狀,於7月9日至7月15日間確診;案4為經接觸者採檢後於7月8日確診,其餘3名同住家人檢驗結果為陰性。目前除案1持續住院治療外,其餘個案皆已出院。衛生單位均安排相關接觸者採檢及預防性投藥。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國內今年累計12例百日咳確定病例,含3起家庭群聚關聯個案,個案居住縣市分別為台南市4例、台北市、桃園市及高雄市各2例、宜蘭縣及台中市各1例,個案年齡介於出生未滿1個月至40多歲,其中3個月以下嬰兒計5例占42%。今年病例數較去年同期為高,2019年至2023年同期百日咳病例數分別為23、4、0、0、0例;每年累計病例數介於0至32例,以3個月以下嬰兒占51%為多,其次為20歲以上病例占36%。疾管署指出,今年全球整體疫情上升,各大洲疫情均有升溫趨勢,又以歐亞洲最為明顯。亞洲中國、韓國、菲律賓等國皆出現明顯疫情,且4、5月起急速升高,其中以中國最為嚴峻,5月單月新增9.7萬例,今年累計24.8萬例,已達以往流行疫情之7倍,韓國報告2,500餘例,已達以往流行疫情之2.5倍;歐洲整體疫情亦上升,3月病例數已達往年流行疫情水準,英國、瑞典及挪威近期疫情皆上升,其中捷克報告近1.8萬例最為嚴峻;美洲美國累計報告近6,700例,亦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加拿大、巴西於部分州別疫情明顯上升;澳洲疫情上升則累計報告1.2萬例,達往年流行疫情水準。疾管署說明,由於百日咳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民眾可能因忽略症狀延遲就醫,傳染給家人或其他接觸者,引發群聚感染,籲請民眾應提高警覺,有疑似症狀(陣發性嚴重咳嗽、呼吸有哮喘聲、咳嗽後臉潮紅或發紫及咳嗽後嘔吐等)應及時就醫與診斷,維護自身及家人健康。接種疫苗為預防百日咳最有效的方法,目前我國提供嬰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以及滿5歲至入小學前各接種一劑百日咳相關疫苗;國內五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之第三劑、第四劑接種完成率分別達96%及94%,於國小入學前完成五合一疫苗接種均可達98%以上;另國小學生四合一疫苗(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之接種完成率則在97%以上。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按時攜至預防接種合約院所完成接種,以獲得足夠保護力。疾管署呼籲,嬰幼兒感染多為照顧者或同住者,提醒家長或家中較大的兒童務必注意咳嗽禮節及呼吸道衛生,外出返家接觸嬰幼兒前,應先更衣洗手,並避免帶嬰幼兒出入醫院、人潮擁擠、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以降低感染風險。
了解維生素B!為什麼吃B群可以提神? 睡前吃B群真的會影響睡眠嗎?
B群是人體所需的重要維生素之一,許多人會在早上吃B群保健食品,覺得這樣可以提振精神,好面對接下來的日程。也因為如此,B群保健食品常有睡前不可以吃的說法,不過真的是這樣嗎?食藥署在臉書「藥博士 正藥說」上為民眾解答。缺B會有能量枯竭感 補B群可改善但仍要適度休息疲勞可分為「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食藥署表示,「生理疲勞」指的是運動或勞動後的肌肉無力或疲勞感;「心理疲勞」則包含記憶力衰退、易怒、憂鬱、嗜睡等,不過事實上2者很難區分,也常常會同時一起伴隨出現。許多人想吃B群來改善疲勞的問題,但它真的有提神的效果嗎?食藥署說明,B群是幫助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維生素,可協助糖類、蛋白質與脂質轉化為生活所需的能量,同時也是維持神經結構與傳導的重要成分。因此,若缺乏維生素B可能會導致能量無法滿足大腦、肌肉的持續需求,就會感到「能量枯竭感」。這時補充維生素B可以維持人體的能量轉換效率,進而有精力充沛的感覺。不過,食藥署強調,若民眾感到疲勞的話,適度的休息仍是很重要的。睡前吃B群會影響睡眠? 食藥署:可改善睡眠障礙而許多人也相當好奇,B群可以在睡前補充嗎?會不會因此影響到睡眠呢?對此,食藥署表示,由於維生素B並非透過刺激中樞來提神,因此理論上並不會影響睡眠,而且它甚至還可以改善因維生素B缺乏所造成的睡眠障礙。維生素B有「這些」幫助 巴金森藥交互作用也減少另外,食藥署提到,有研究指出,補充部分維生素B可改善運動後的疲勞感,也可降低酒精濫用者的失智風險、改善巴金森氏症患者的睡眠結構紊亂、改善一般人的注意力和情緒等。不過,許多B群保健食品有較高劑量的維他命B6。過去研究發現,巴金森氏症病人所使用的左多巴藥品會與維生素B6產生交互作用,減少左多巴在體內的濃度。但食藥署表示,現今的左多巴大多會與多巴去羧酶抑制劑併用,多巴去羧酶抑制劑可以減少左多巴在身體周邊組織的代謝,增加進入到神經系統的左多巴劑量,同時多巴去羧酶抑制劑也可以抑制維他命B6與左多巴的交互作用,因此這類交互作用目前已很少影響到實際的藥品治療。
浣腸、瀉藥都沒用!七旬翁抗癌多年,靠這招擺脫便秘
今年七十多歲的陳爺爺,七年前被診斷攝護腺癌第四期,且已出現骨轉移,儘管抗癌過程順利、治療效果不錯,但卻一直有骨頭疼痛的問題,必須使用強效型的鴉片類止痛藥才能緩解,陳爺爺也因長期服用鴉片類止痛藥而引起便秘,即使每天服用瀉藥、塞軟便劑、三天浣腸一次仍無法改善,以前很喜歡和朋友相約打麻將的他,因此變得不愛出門,直到使用專一性藥物治療後,才終於擺脫便秘困擾。逾八成患者因服用鴉片類藥物,受便秘所苦!對於癌症病人而言,「痛」是最為常見的症狀。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腫瘤科楊展庚醫師表示,慢性疼痛病人或癌症患者,常需服用鴉片類止痛藥來控制並緩解疼痛;臨床上,約有八成以上的晚期癌症病人都會使用鴉片類止痛藥。然而,鴉片類止痛藥存在著便秘、呼吸抑制、噁心嘔吐、嗜睡等副作用,儘管大部分副作用會隨時間緩解,但只要持續使用鴉片類藥物,患者便秘症狀就不會消失。統計顯示,高達81%長期服用鴉片類藥物的患者都會出現便秘。服藥兩天就便秘,癌友常見的難言之隱「一般而言,患者只要服用鴉片類止痛藥兩、三天就會出現便秘!」楊展庚醫師指出,包括排便頻率降低、解便不乾淨、大便變硬,不用力使勁就上不出來、蹲馬桶時間拉長,門診觀察,平均每四名癌症病患就有一人受便秘所苦。為了順利解便,許多患者常自行將止痛藥減量,導致本身疼痛問題加劇,進而影響生活品質及治療意願,形成惡性循環。嚴重便秘難改善,傳統治療易產生依賴性楊展庚醫師補充說明,傳統便秘治療常使用非專一性的緩瀉劑,使糞便濕潤軟化或刺激腸道蠕動,不過,只能暫時緩解便秘症狀,並無法完全恢復腸道的正常排便功能,且常需視症狀調整劑量或更換藥物,長期服用也可能產生依賴性或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及水分缺乏,影響其他器官功能,更別提單純靠軟化劑或浣腸,也無法改善嚴重便秘。不必調整劑量,可從源頭阻斷便秘問題!所幸目前醫界已有專一性藥物,能夠有效緩解因鴉片類藥物引起的排便困擾。楊展庚醫師提到,患者只需每天服用一顆,不必調整劑量,就可藉由直接阻斷鴉片類藥物在腸胃道的作用來改善便秘,且不會影響止痛效果,一個星期即有機會改善,還可長期服用或和其他緩瀉劑合併服用,對於深受疼痛所苦、需服用鴉片類止痛藥來緩解疼痛的癌友有很大的幫助,只是目前該藥尚未納入健保給付,建議有需求的患者主動與醫師討論,評估可行性,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便秘方。
鳥山明「硬腦膜下出血」病逝 醫:症狀不易發現長輩需注意
《七龍珠》漫畫家鳥山明1日因急性硬腦膜下血腫病逝,享壽68歲。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的硬腦膜和腦殼之間產生較大空間,此種腦萎縮並沒有明顯症狀,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 日本知名漫畫家鳥山明的經典作品包含《七龍珠》、《怪博士與機器娃娃》等,其作品《七龍珠》於1984年開始連載,在日本國內銷量高達1.6億本,在國際銷量更突破2.6億本,成為家喻戶曉的漫畫作品,奠定其國民級漫畫家的地位,作品不只多次被改編為動畫、遊戲、電影等衍生作品,風靡全球,未料今年68歲的他,日前因硬腦膜下出血去世。 根據TVBS報導,硬膜下血腫的發生原因,廖家麟表示,50、60歲及較年長者,可能因為老化導致腦部萎縮,使得原本應緊貼著腦殼的硬腦膜和腦殼,產生較大空間;年輕人多半是遭到劇烈撞擊或是車禍,腦膜出血才會引起急性硬腦膜下出血。 明明外觀沒有明顯撞傷,患者只是跌坐在地上或是頭撞到門框或車頂,也可能會造成慢性出血,一至兩個星期後,甚至到一兩個月後,才會因血腫壓迫而引發症狀。 廖家麟 進一步解釋,人體腦膜有三層,最外層是硬腦膜,中間是蜘蛛網膜,內層是軟腦膜,其中硬腦膜和腦殼中間有橋靜脈等很多血管連接。原本腦殼和硬腦膜呈緊密貼合,但隨著老化、腦組織萎縮,硬腦膜和腦殼中間空間變大,大腦容易隨人的行動產生晃動。因此有時候不需要明顯撞擊,或是嚴重受傷,而只是產生較大的身體晃動,就可能把硬腦膜和腦殼間的橋靜脈等血管撕裂或扯斷。 最後,他提醒,這種腦萎縮的老化並無太明顯的症狀,需要精密的檢查才有辦法早期發現,因此年過60歲以上的民眾要避免會造成身體和頭部大力晃動的劇烈運動,若曾有往後跌坐的跌倒、搭車時頭頂撞到車頂、或開車緊急剎車等,曾引起頭部劇烈晃動的情況,事後若出現局部無力、身體無力、癲癇、口齒不清、嗜睡等症狀,一定要趕快就醫。
派大星病毒?英國海灘湧大批死亡海星 當地政府警告「別靠近」
英國肯特郡的觀光勝地馬蓋特海灘,突然有大批海星屍體湧入岸上,嚇得附近居民人心惶惶,當地政府也緊急發表聲明,不要碰觸、靠近或是協助清理死亡海星,避免疾病傳播,也表示:「該情況與海流、風向有關,才會導致海星被大量沖上岸,屬於正常現象,不需要太過擔心」根據《每日星報》報導,這起海星擱淺事件引起當地相當大的關注,不過雖然畫面相當驚悚,環境專家卻解釋,其實這種現象並不罕見,尤其是在惡劣天氣過後的海岸線,而且在發現海星大量擱淺前,馬蓋地的氣候相當不好,進一步證實了大規模擱淺的原因專家補充,除了海星,螃蟹和其他甲殼類、無脊椎動物特別容易擱淺在海岸上,因為它們通常生活在淺水區,更有可能被沖上海灘,但提醒民眾不要前往圍觀或是想幫忙協助清理海星,避免染上疾病。除了海星死亡外,英國的犬隻也飽受疾病威脅困擾,根據英國獸醫專家安德森(Anderson Moores)指出,該疾病被稱為CRGV(皮膚和腎小球血管病變),會導致犬隻的爪子和腿部出現疼痛性潰瘍,並伴隨腎衰竭,且致死率相當高。安德森提到,自2012統計以來,共記錄292起病例,然而今年才過3個月就有10起確診病例,狗主人要特別注意,遛狗時避免犬隻靠近泥濘,如果犬隻有沾染泥巴也要盡快清洗乾並擦乾,若出現皮膚潰瘍、腫脹、紅斑、吃少喝多、嘔吐和嗜睡等症狀,可以盡快帶去獸醫院檢查。
苗栗寒冬驚魂!一家四口「一氧化碳中毒」 瓦斯熱水器成禍首
苗栗市今(30)日凌晨驚傳一氧化碳中毒事件,一家四口在北回鄉過年,卻因室內熱水器未通風,引發一氧化碳中毒,大千綜合醫院及時施以高壓氧治療,一家四口成功脫困,順利出院。據了解,王家四口人,連假從北部回到苗栗老家,半夜10歲的女兒出現頭暈、嘔吐、腹痛等症狀,接著42歲的爸爸、34歲的媽媽及8歲的弟弟也陸續出現相同的不適,家人趕緊送他們前往大千醫院急診。院方驚覺是一氧化碳中毒,立即安排一家四口進行高壓氧治療,所幸4人在治療下,皆成功康復順利出院,王家表示,事發地點的熱水器安裝在室內,且缺乏通風設備,才導致此次意外發生。蔡建宗醫療副院長表示,一氧化碳是無色無味的氣體,在居家中常因通風不良、瓦斯燃燒不完全而產生,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可能僅表現為輕微頭痛和頭暈,隨著中毒程度加深才會有噁心、嗜睡等症狀,甚至可能昏迷,若碰到一氧化碳中毒緊急狀況,應迅速送至設有高壓氧中心的醫院,接受適當治療,以降低神經後遺症的風險。蔡建宗提醒民眾,熱水器應避免安裝在浴室內或通風不良的室內,同時室內必須保持良好通風。此外,建議安裝一氧化碳濃度的偵測警報器,以提前警示,確保安全渡過寒冷的年節。
中年男「狂吞維他命D」顧骨本 2個月後竟中毒倒地!醫嘆:腎功能僅剩30分
攝取過量維他命D險洗腎!一名48歲張姓男子因長期酗酒,導致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只能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才能恢復正常行走,自此他便一直尋求「顧骨本」的方法,怎料他卻誤信偏方吞下大量維他命D,整個人中毒昏迷,送醫一查腎功能竟嚴重退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政國分享診間病例,透露從事勞力活的張姓病患,下班後都會飲酒放鬆,長期以往不僅酒精性肝硬化,甚至造成骨質疏鬆、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經進行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後,才解決病患走路疼痛問題。自從發現骨細胞有異後,張男不停探詢相關保健方法,一聽友人說補充維他命D可以「保骨本、預防骨質疏鬆」,兩個月以來竟每天吞下2至3顆的維他命D,結果出現便秘、嗜睡、頻尿及口渴等症狀,日前甚至昏倒在地被緊急送醫。經抽血檢查後,發現患者血中鈣離子濃度超標,腎功能分數僅剩不到30分,追問才得知,原來張男是吃下過量的「活性維生素D3」,若是持續惡化恐需洗腎,所幸大量補充水分並停止服用後,張男病情已逐漸好轉。對此,陳政國提醒,補充維生素D3雖對骨質疏鬆有助益,但攝取過量恐造成身體危害,民眾平時若想補鈣,可以透過日曬、飲食等方式適量攝取「非活性維生素D3」,一旦出現口渴、頻尿、便秘、嗜睡等高血鈣症狀,應立即就醫治療。
帶狗出門要小心!美國流行犬隻呼吸道疾病 罹患後24至36小時內恐變重症
近期美國流行一種犬隻呼吸道疾病,該疾病會導致狗狗有呼吸道疾病及肺炎,且抗生素對其沒有效果,目前專家及獸醫還無法確定病因,在實驗室調查結果出來之前,專家呼籲飼主要採取一些基本預防措施,以保護愛犬的健康。目前奧勒岡州、科羅拉多州和新罕布夏州等地都曾出現過這種疾病,奧勒岡州農業部於11月9日的新聞稿中將該疾病稱作「非典型犬類傳染性呼吸道疾病」(atypical canine infectious respiratory disease),該病無法以抗生素治療,症狀包括咳嗽、打噴嚏、流鼻水、眼睛鼻子有分泌物、嗜睡等症狀,許多患有該疾病的狗狗惡化速度很快,24至36小時內就會演變成重症。奧勒岡州的獸醫Ryan Scholz博士告訴美國獸醫協會,這些病例似乎來自相同的病毒,但以目前的呼吸道檢測無法驗出。新罕布夏州獸醫診斷實驗室病理學家、新罕布夏大學臨床副教授David B. Needle博士認為該疾病的病原體可能已經在狗狗的體內許久,近期才突變成為新的病毒。目前已經有部分犬隻因此疾病過世,奧勒岡州獸醫協會建議主人要謹慎對待,表示該疾病為特殊案例,雖然不常見,但「犬類傳染性呼吸道疾病症候群(CIRDC)可能會在犬群中定期爆發,至少有9種不同的細菌和病毒與CIRDC的病因有關,CIRDC會透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表示主人若發現狗狗出現症狀,要盡快就醫。協會提醒主人要為狗狗接種最新的疫苗,另外也列出4點注意事項,幫助飼主照顧家中毛小孩健康。減少與大量陌生狗狗的接觸。遠離疑似生病的狗狗(咳嗽、流鼻涕、流眼淚)。若狗狗生病,請留在家中並尋求獸醫協助。避免多隻狗共用水碗。
狂喝感冒糖漿導致意識不清男子急送醫 「肝指數接近2000」嚇壞醫師
一名60多歲的男子在接受闌尾炎手術後,留院期間被醫師發現有嗜飲感冒糖漿的習慣。雖然醫師第一時間就警告男子不要如此大量飲用,沒想到出院後,男子變本加厲,不僅隨著三餐飲用,甚至連兩餐之間也時常飲用。結果,該名男子日後突然意識不清被送往醫院急救,檢查時發現,該名男子的肝指數竟然接近2000,已經是急性肝炎的等級了。敏盛綜合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日前在FB發文,內容中表示先前一位60多歲的男性闌尾炎患者,在留院觀察期間被他發現到有飲用感冒糖漿的習慣。雖然男子堅稱自己是因為頭痛才喝,而且是久久喝一次,但是男子的兒子馬上吐槽「哪有!你照三餐喝啊!」陳榮堅表示,由於臨床上有許多人對感冒糖漿有依賴性,但感冒糖漿中有3個成分不僅容易成癮,如果服用過量的話,甚至會有頭暈、無力、嗜睡等情況,嚴重時甚至會產生幻聽、幻覺。所以陳榮堅醫師第一時間就要求該名患者即刻停止這樣的習慣。而在患者出院後半年,該名患者突然因為意識不清而被送往醫院,當陳榮堅趕到時,發現該名男子的肝指數接近2000,已經是急性肝炎的等級。而在詢問之後,才知道該名男子不僅沒有聽從陳榮堅的建議,還變本加厲,不只照三餐喝,在餐跟餐中間,只要一有不舒服就喝感冒糖漿。陳榮堅解釋,感冒糖漿中乙醯胺酚這個成分,如果服用大量,是會造成 #藥物性的肝炎。後來收他進加護病房,還好有搶救回來,之後就幫他轉診,請求身心科的協助。陳榮堅也提醒,並不是以後醫師開感冒糖漿,就完全不能服用,重點是要確實遵照醫師、藥師的指示服用,切勿自行過量服用!
「搜救犬英雄」布萊克淋巴癌末期!消防局證實:治療無效已安樂死
馬來西亞一隻名為布萊克(Blake)的搜救犬,曾成功尋獲溺水民眾及遭到活埋的倖存者,獲得大馬地方政府頒發榮譽勳章,沒想到上月布萊克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第4期,在藥物治療未見效的情況下,已於周一(18日)安樂死。據馬媒《光明日報》報導,搜救犬布萊克因出現食慾不振、嗜睡等症狀進行檢查,怎料8月15日卻被獸醫診斷出罹患淋巴癌第4期,並入住博特拉大學獸醫學院寵物犬病房接受治療,令人感到惋惜的是,布萊克對於任何治療均未見效果。布萊克曾參與多項搜救任務,獲得大馬地方政府頒發榮譽勳章。(圖/擷取自Facebook/KPKT Malaysia)馬來西亞地方政府發展部發文指出,由於布萊克的癌細胞擴散速度之快,幾乎已遍布至全身,因此決定施以安樂死,「基於布萊克的病情迅速惡化,沒有康復的希望,經過與獸醫討論後,馬來西亞消防與拯救局同意讓布萊克安樂死,避免牠繼續遭受痛苦。」對此,消防部門不捨證實,搜救犬布萊克已於18日下午4時38分進行安樂死,「失去布萊克所有消防隊員都感到十分不捨,但這6年來牠對救災的付出和貢獻,將永遠被銘記與讚賞,再見布萊克。」
猝死不分年齡「65歲前後僅差3%」 高血脂患者風險增3倍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結果,國內十大死因包含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疾病,這四種疾病直接或間接與動脈粥狀硬化有關。106-109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態變遷調查結果顯示,台灣18 歲以上成年人,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脂,而造成血管阻塞的主因之一,便是高血脂以及其延伸的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健保署長石崇良也指出,近十年來,我國心血管疾病病人數持續增加,其中,高達79%源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據108年其延伸的住院醫療費用約佔健保支出10%、將近638億元。所幸,世界衛生組織指出,約80%心血管疾病可以預防,提升國人對高血脂的病識感與血脂數值的重視刻不容緩。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臺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柏勳表示,許多中壯年族群存在「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是長輩才會有的疾病」的迷思,但事實上絕非如此,檢視各年齡層的心臟疾病死亡比例,更發現驚人的結果,25至64歲的青壯年、中壯年族群,其死亡比例竟與65歲以上長輩激似、僅相差3%左右。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秘書長暨成大內科部部主任劉秉彥指出,高血脂病人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為健康民眾的3倍,而主要原因就是俗稱「壞膽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多。低密度脂蛋白如同亂丟垃圾的壞人,會把膽固醇丟在血管壁上,隨著「垃圾」越來越多,血管便會變得越來越狹窄。隨著可以通過的血液變少,體力變差、頭暈嗜睡等症狀便會接踵而來,血管堵塞的機率也會隨之增加,且「堵哪裡,壞哪裡」,若堵塞在心臟血管,會引起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在腦內,會造成腦中風;出現在周邊動脈,則會造成周邊血管阻塞等。除此之外,其他三高疾病、脂肪肝、慢性腎臟病的風險也會有所增加。黃柏勳說,每年定期篩檢、了解自身血脂數值是血脂控制最關鍵的第一步。然而,我國高血脂診斷率僅有52%、僅半數國人知道自己罹病,對比同為三高的糖尿病與高血壓,前者診斷率高達77%、後者也有63%。放眼亞洲地區,更是遠低於日本的80%、韓國的63%。在血脂控制想要贏日、韓,國人仍需努力。劉秉彥秘書長進一步提醒,許多長輩會誤以為服藥對身體健康不好,用保健食品降血脂即可,但事實上,約7成5的膽固醇問題是源於基因影響,僅有2成5與飲食有關,保健食品對控制血脂的成效有限,若誤信偏方,還可能導致肝功能變差,健康、經濟都受全面衝擊。黃柏勳指出,想要擊退高血脂的陰霾,先了解自身血脂是最重要的事。若忘記自已血脂數值或控制標準,只要打開《全民健保行動快易通》,即可快速檢視相關數值與衛教資源。根據過往經驗,發生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在療程展開一年後,高達三分之一的病人中斷服藥;兩年後,更有超過一半病人放棄治療。提醒民眾,若對療程有任何疑慮,也切莫聽信偏方或中斷治療,透過與醫師配合,才能奪回人生主導權,享受暢心無阻的「心」健康。
喝下「朋友帶的酒」 他幫女兒辦生日趴…下秒全家洗腎搶救
幫女兒慶生竟差點沒命!越南有名41歲父親替愛女舉辦生日趴,並和另外3人暢飲6瓶500毫升的酒,未料4人隔天都出現中毒症狀,該名父親接受2次洗腎透析治療才撿回一命,可惜好友送醫後不久就宣告死亡。據《docbao》報導,41歲男子TKH在12日和妻子及朋友共6人,一起幫女兒慶祝16歲生日,其中TKH和TA夫婦及TA的16歲兒子,於慶生趴一起喝朋友帶到店裡,再由TA介紹給大家的慶生酒。但TA的丈夫隔天出現頭痛和嘔吐症狀,14日送醫但宣告不治。包含TKH在內等其他3人,也都在44小時內因嘔吐、無力、視力模糊、嗜睡等症狀,被送往醫院搶救,也都遭檢測出嚴重代謝性酸中毒,與確認出現重度甲醇中毒症狀。醫師指出,4人飲用的很可能不是純甲醇酒精,而是加入乙醇的假酒,其中TKH經過2輪每次5小時的透析治療後,情狀才趨於穩定,並在17日出院,而TA及她的16歲兒子,則可能飲用量較少,只做1次洗腎就康復。
火災事故死亡人數60歲以上佔比逾5成 認知能力、行動能力下降風險增
2025年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到20%,內政部消防署110年度全國火災統計分析也發現,死亡人數中以60歲以上長者佔比超過5成。家醫科醫師許書華表示,長者的認知與行動能力會隨著時間退化,嗅覺、觸覺、聽覺、視覺都受到影響下,對於緊急狀況發生的感知與避難時間都會更長,更加凸顯長者的安全居住議題的重要性。全國火災事故 60歲以上死亡人數佔比逾5成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顯示,目前台灣65歲以上高齡者獨居達56.9萬戶,佔高齡者20.1%。根據統計,今年1至5月,全國火災事故超過9,800件,且起火建築物類別當中,住宅火警死亡率超過6成。在內政部消防署110年度全國火災統計分析也發現,60歲以上的死亡人數佔比更超過5成。許書華醫師指出,獨居高佔比不僅顯示長者發生意外的風險較高,而且長者因認知功能退化,對於火災的反應及判斷能力較遲緩而造成避難時間延遲,再加上行動能力較為緩慢,需要更長的避難時間。▲▼家醫科醫師許書華(中)表示,長者的認知與行動能力會隨著時間退化,嗅覺、觸覺、聽覺、視覺都受到影響下,凸顯長者的安全居住議題的重要性。長者待在室內的時間非常長,對於環境中的汙染物也較敏感。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過高時,不但容易造成精神不濟、頭痛、頭暈、嗜睡等不適症狀,對於呼吸道病毒等感染風險也會增加,因此二氧化碳正是「空氣品質」重要指標之一。8旬嬤疏忽鍋爐乾燒 聽不到警報險遭祝融屏東義消婦女分隊分隊長鄭碧漪分享,80多歲的年邁母親獨居,某日母親因煮食不慎,而導致鍋爐乾燒、濃煙引發住警器狂響!但母親因聽力退化並未察覺,直至鄰人提醒才趕緊處理。隨著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類似事件在生活周遭不斷上演。鄭碧漪為母親安裝智慧偵測系統,得以藉由空氣品質環境偵測器、毫米波雷達感測器以及連動式住宅用警報器的自動通報,提升家中安全性。物聯網科技守護弱勢群體及高齡者生活環境對於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透過智慧科技的輔佐應用,有助於維持安全的居家環境,並且能做到意外事故發生時即時通報,提升家中長者的日常生活及安全保障。有鑑於此,英飛凌攜手合作夥伴飛鳥車電,首度與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簡稱「守護者聯盟」)合作,加入「愛在安居」社會公益專案,贈予100組環境偵測器、200組毫米波雷達感測器、周邊配備及建置費用,守護長者及弱勢族群居家安全。首批智慧偵測設備將安裝於新北市八里區的樂山教養院,並由守護者聯盟建議並協助安裝於更多適配的弱勢族群居所。▲臺灣守護者聯盟社會公益協會理事長余子廉操作CO2環境偵測器與毫米波雷達的模擬情境。智慧偵測系統「60GHz毫米波雷達感測器」能夠進行精確的微動檢測,即時偵測人物的存在及變動,可應用於離床或是存在異常偵測,有效協助家屬或是管理單位掌握長者狀況,降低憾事發生的機會;環境偵測器則內建「PAS二氧化碳感測器」,可持續準確地監測二氧化碳濃度。兩款裝置包含微控制器及無線連網技術,能將偵測到的數據即時傳輸到雲端,透過與雲端物聯網科技的結合,使用者透過手機App即可遠端查詢該場域之狀態。兩種偵測器同時運作還能發揮加乘效果,例如在廚房發生火災事件的場景中,環境偵測器可以先藉由指數異常偵測到火災發生,雷達感測器則能夠偵測事件現場是否有人員、寵物的存在,並將數據即時上傳至守護者聯盟的AIoT自動通報平台,讓消防及救護單位能夠提供更快速的救援及更適當的資源配置。英飛凌台灣總經理陳恬純表示,能源轉型是目前多國面臨的挑戰,而層出不窮的公安事件也凸顯老舊住宅安全問題與需求。秉持著讓社區變得更美好的願景,本次捐贈公益活動透過感測及物聯網技術所建置的AioT 系統,一同改善弱勢群體及長者的居所安全,打造更便利、更安全的生活。
合庫金董座傳猛爆性肝炎病逝 醫揭「致病5原因」:2症狀快就醫
合庫金董事長林謙浩剛到任不到2週,竟於今(2日)上午傳出病逝消息,享壽64歲,死因疑為猛爆性肝炎。合庫金發言人表示,林謙浩過世後,其所擔任的合庫金及合庫銀董座職務,將由2公司的總經理暫代職務。醫師曾提到,猛爆性肝炎的病程發展快,一旦發現皮膚或眼白發黃,應立即就醫,否則後果不堪設想。根據合庫金官方網站資料顯示,林謙浩過去曾任台企銀董事長外,同時也曾擔任第一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總稽核、副總經理兼策略規劃處處長、代理董事長、董事兼總經理。過去還曾擔任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策略行政處協理、經營管理處處長、世貿分行經理、香港分行經理、董事等職務。家醫科醫師陳敬睿曾在臉書粉專分析造成急性肝衰竭5大原因:病毒性肝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B型肝炎引起的病毒性肝炎。感染B型肝炎有1%的機率會引起猛爆性肝炎;A型肝炎則有約0.1%的機率;C型肝炎則較為罕見。病毒性肝炎患者應特別注意規律生活、均衡飲食,以避免誘發猛爆性肝炎。藥物誘發:過量服用特定種類藥物也可能引起猛爆性肝炎,最常見的是主要成份為乙醯胺酚的鎮痛解熱藥物(俗稱為普拿疼)。若沒有聽從醫師建議而過量使用藥物,當藥物的毒性代謝物無法被排出時,就會造成大量肝細胞壞死而引起肝功能異常,另外降尿酸藥物、某些治療肺結核藥物等也可能誘發肝損傷。服藥應聽從醫師建議,並密切追蹤肝臟功能。亂服草藥、偏方:服用來路不明的草藥、中藥和補品,也可能因含有肝毒性成分而引起急性肝衰竭。過量飲酒:若酒精性肝病的患者長期大量飲酒,當身體免疫反應被誘發時,大量肝細胞發炎甚至壞死,便會造成急性肝衰竭。代謝異常疾病:引起急性肝衰竭的代謝疾病有雷氏症候群、威爾遜氏症、妊娠性脂肪肝等,並不常見。醫師提醒,急性肝衰竭大多來得又快又急,一開始的症狀包括容易疲倦、噁心嘔吐等,接著出現黃疸、茶色尿,最明顯的是眼白變黃;隨著肝組織損傷越來越多,肝臟失去製造蛋白質和白蛋白的功能後,體內水份會積聚在下肢或腹腔,造成腹水和腳腫,最後引發肝性腦病變,造成感覺異常、情緒改變、嗜睡等症狀,嚴重會發生肝昏迷,是急性肝衰竭常見的死因。陳敬睿提醒,急性肝衰竭因病程發展很快,在出現皮膚或眼白變黃的黃疸時就應立刻就醫;另一方面,在台灣有超過六成的急性肝衰竭與B型肝炎感染直接相關,因此感染病毒性肝炎(A、B、C型肝炎)的患者,即使沒有症狀也要定期回診檢查肝機能,平時要均衡飲食、規律作息,防止肝指數飆高。
躁鬱症、憂鬱症有何不同? 醫揭「7大差異」:趁早就醫
許多人不易分別「躁鬱症」和「憂鬱症」,兩者可能有相似的憂鬱表現,但要留意,躁鬱症在長時間的憂鬱期外,還合併有躁期或混合期的發作。若僅服用抗憂鬱藥物,恐使躁症惡化!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精神科醫師黃智群提醒,躁鬱症患者自殺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20倍,不可不慎;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陳長聖說明,治療憂鬱症與躁鬱症藥物不同,現今有精神安定劑,不僅可抗躁症也能緩解憂鬱,呼籲民眾及早治療預後更佳。躁鬱症與憂鬱症有何不同? 7大差異比一比躁鬱症1全名為「雙相情緒障礙症」,或稱「雙極性疾患症」(Bipolar disorder),病因6-8成為基因遺傳,後天因素包括壓力、受到不當對待、吸食毒品、作息不穩等,不僅有憂鬱症狀,還多了輕躁或躁症,若出現情緒起伏等混和性特徵就是警訊。然而,躁鬱症首次發作通常是以憂鬱症狀為表現,而且躁症發作時間較短,因此患者往往被診斷為憂鬱症,服用抗憂鬱藥物不僅療效不佳甚至惡化,當出現躁症才發現原來是躁鬱症!黃智群醫師提醒,躁鬱症風險高,例如容易與人發生衝突、財務問題、不當性行為等,而且自殺機率較一般人高出10-20倍,比憂鬱症高出3-5倍,患者務必留意自身狀況。傳統藥物有風險 精神安定劑抗躁症又緩解憂鬱陳長聖醫師表示,躁鬱症的鬱期,如果使用一般的抗憂鬱藥,使用上會增加轉換成躁期的風險。而傳統的情緒穩定劑藥物服用,如果血液濃度過高,會影響中樞神經穩定,孕婦也有畸胎風險,需要抽血檢測藥物濃度。好在現今精神醫學界新共識使用「精神安定劑」,又稱為抗精神病藥物,不但可抗躁症,也能緩解憂鬱。躁症症狀繁多,患者可依不同狀況選擇合適的用藥,例如半夜亢奮不想睡,可使用嗜睡藥物;若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或唸書,就適用不會嗜睡的藥物,此類藥物對於治療躁鬱症的鬱期療效佳,也可合法使用於青少年,尤其躁鬱症發病年紀較輕,選擇適當的藥物可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醫師陳長聖曾有一位14歲個案因父母離異,學業成績不佳、在校被霸凌,萌生自殘與自殺念頭,變成「繭居族」。起初使用抗憂鬱症藥物並無起色,當後來出現幻聽、暴飲暴食、嗜睡等症狀,才判斷比較屬於躁鬱症之表現。經使用精神安定劑半個月後情緒穩定許多,一個月後不再想自殺,甚至開始外出與朋友互動,未來也有機會重返校園。兩位醫師共同呼籲,民眾除了憂鬱症,也多留意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睡眠需求減少、亢奮聒噪、衝動行為等躁症或輕躁症的症狀,及早尋求身心科醫師或諮商心理師等專業治療,家人朋友也可以協助覺察,抱持同理、陪伴與傾聽,同時和校園師長建構起支持系統,以利症狀發作時可盡速就醫,減少憾事。健康醫療網提醒您:自殺不能解決問題,你我都是自殺防治守門人。安心專線:0800-788-995(0800-請幫幫-救救我)張老師專線:1980生命線專線:1995reference.1.https://www.mohw.gov.tw/dl-1749-cc41c517-5728-4a4a-8dac-248f487d6cf5.html2.https://www.vhcy.gov.tw/PageView/RowViewDetail?WebRowsID=cfee6253-433f-451e-b5c6-df61f79956a9&UnitID=9560bc3c-9b11-43a8-9cd7-89c676199787&CompanyID=e8e0488e-54a0-44bf-b10c-d029c423f6e73.https://www.mohw.gov.tw/dl-1734-06cfb548-333b-4989-8756-2261a5c79525.html
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福音 APP紀錄睡眠讓你一夜好眠
白天嗜睡、睡覺打呼、半夜頻尿、晨起頭痛、怎麼睡都睡不飽,以上症狀你中幾個?不少民眾認為,睡覺時大聲打呼代表睡得好,其實不然。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最大的問題在於沒有自覺症狀,常認為自己是失眠、睡不好等睡眠問題。醫:肥胖、男性、壓力大者較易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台中慈濟醫院醫務秘書兼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邱國樑醫師解釋,睡眠呼吸中止症造成的原因為睡眠時因呼吸道肌肉放鬆、垂落、頸部重量或結構問題,導致呼吸道狹窄,使呼吸變淺且費力,患者會出現明顯的打鼾聲,嚴重時便會造成呼吸道阻塞而窒息。其中肥胖、體重過重者較容易發生,且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2023年調查顯示,近兩成逾40歲台灣男性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中高風險,是女性的九倍。再加上現代人因工作壓力大,睡眠時間不定,長期下來容易造成失眠,進而有較高的機率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只傷身也傷「心」睡眠呼吸中止症顧名思義「睡眠過程中止呼吸」,因夜間反覆缺氧,常見的症狀有:白天嗜睡、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佳、性功能障礙。近年來流行性病學調查也顯示,罹患高血壓、心衰竭、缺血性心臟病、心房顫動、腦中風、肺高壓的病人中,其中有40%至80%都有睡眠呼吸中止症,而患者往往因不了解睡眠呼吸中止症的嚴重性,導致錯失治療黃金期。如何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邱國樑主任說明,判斷睡眠呼吸中止症可參考呼吸中止指數,即每小時若睡覺的時候打呼,但呼吸偶爾會停10秒以上,每小時有五次以上,就算是的睡眠呼吸中止症。5-15次是輕度,可以透過側睡或積極減重等方式改善,15-30次是中度,30以上屬於重度。邱國樑主任建議,若本身或枕邊人有打呼、白天嗜睡等常見的症狀發生或對睡眠呼吸中止症有疑慮的民眾,可至睡眠中心或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了解,進一步安排睡眠檢測及多項生理檢查以診斷是否確實有罹患睡眠呼吸中止症。APP紀錄睡眠情況 邁向好眠睡眠呼吸中止症會針對嚴重的程度不同,給予不同的治療方式。中重度的患者應優先考量配戴持續性正壓呼吸器,利用正壓空氣撐開上呼吸道阻塞的部位,維持睡眠過程中呼吸道的暢通。民眾也可透過手機下載APP進行雲端監控追蹤呼吸器使用情況、睡眠品質及記錄個人化的睡眠資訊,包含分析使用時間、睡眠過程中是否有漏氣、面罩脫落次數、窒息指數等使患者更能了解自己的改善情況。手機APP也可以記錄每天治療狀況,不只民眾參考,更可提供醫師判斷居家治療效果,作為治療調整的參考,提升居家治療品質。邱國樑主任呼籲,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除了治療以外也要改善生活習慣和多運動。如發現家人睡覺時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症狀,盡快到睡眠中心或胸腔內科等相關科別諮詢了解。▲手機APP雲端監控追蹤呼吸器使用情況、睡眠品質及記錄個人化的睡眠資訊,使患者更能了解自己的改善情況。
洗熱水澡注意「1舉動」 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日前媒體報導,苗栗縣3名女子因工作關係,合租一間20年的公寓居住;其中1名劉小姐洗完澡後在客廳和二名室友聊天,聊到一半卻突然昏倒,室友緊急聯絡救護車將劉小姐送至醫院急診就醫;未料,二名室友也陸續出現頭暈、頭痛等身體不適的症狀,經抽血檢查發現,三人皆為一氧化碳中毒,所幸經高壓氧治療後,症狀已順利改善。一氧化碳中毒 引起細胞凋零彰基醫學中心急診暨重症醫學部副部長李宗翰醫師表示,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與血紅素的結合能力為氧氣的240倍,經由肺部微血管擴散後與血紅素形成一氧化碳血紅素(COHb),造成組織缺氧;一氧化碳亦會形成自由基引起細胞凋亡。李宗翰醫師進一步指出,輕度至中度的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最常見的症狀為頭痛、頭暈,其他如胸痛、肌肉疼痛、無力、噁心嘔吐、嗜睡等,因症狀無特異性,若沒有明確危險因子或不知病患居家環境(如室內燒碳烤肉,熱水器安裝在室內等),第一時間很難立即診斷,嚴重者會昏迷、癲癇發作或是心血管急症進而死亡。天冷寒流報到 阻擋通風引中毒依據台灣消防署統計資料,發現一氧化碳中毒多分布於每年1月、2月及12月(共佔70%以上)等氣溫較低之月份,尤其寒流報到時。天冷時民眾會將窗戶關起來,造成通風不良,若瓦斯型熱水器裝設環境不好就有意外風險;另外,雨季或颱風時,會將門窗緊閉阻擋風雨,也有中毒案例發生。彰化縣消防局災害預防科科員陳宗佑表示,一般熱水器常見安裝錯誤的情景,包括安裝在浴室內、廚房加裝窗戶的陽臺、室內的樓梯間,要加裝在這些區塊的話,容易因為熱水器燃燒不良所產生的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容易造成人體的血液結合不完全,產生一氧化碳中毒的狀況。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常見的就是在室內加裝窗戶的陽臺裡面,有時候因為天氣太冷,然後導致門窗緊閉,或是說衣物曬的太多,導致通風不完全,就容易產生燃燒不完全而產生一氧化碳。三招保命原則 正確安裝熱水器防範一氧化碳中毒有三大保命對策,假如在室內發現錯誤安裝太陽能熱水器;首先,可以選擇把它移到戶外去。第二,說選擇安裝強制排氣式熱水器。第三,安裝電熱水器。這樣就不會因為風不良,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狀況發生。若民眾居家洗澡後有疑似狀況,因立即打開門窗,並將病患移至通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