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側鼻塞
」 鼻塞浙江妹鼻塞2個月 以為小感冒「檢查竟是癌症」
不少人會有鼻塞、流鼻涕的問題,通常不會太在意,但有時候小症狀可能隱藏大危機。過去就有民眾出現鼻塞症狀,都以為是感冒,所以沒放在心上,豈料最後檢查出來是惡性腫瘤,確診癌症。根據《齊魯壹點》報導,浙江紹興一名年輕女子,2個月前出現單側鼻塞的情況,以為只是小感冒,就自行買藥吃,但服藥後症狀並沒緩解,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左側鼻咽部有異常占位,並且雙側頸部的淋巴結增大,確診為惡性腫瘤。另外,家住北侖柴橋15歲少年也經常鼻塞、流鼻涕,原以為是鼻炎,然而症狀長達了半年時間,而且愈來愈嚴重,到了醫院檢查才驚覺,在右側鼻咽部有一個1.8cm*1.3cm大小的腫塊,最終確診為鼻咽癌。據了解,鼻咽癌是南方華人特別盛行的腫瘤,在2005年時為台灣男性癌症發生率的第10位,死亡率位居第9,有626人死於鼻咽癌。雖然各年齡層皆有可能罹患,但以40歲為高峰。醫師說明,鼻咽癌早期症狀容易和普通鼻炎、感冒混淆,有家族史的人患病風險相對較高,但環境因素、病毒感染、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喝酒)等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不過,只要及早發現及早治療,鼻咽癌的治癒率相較於其他癌症來說,是比較高的,尤其是初期的病患,5年存活率高達90%以上。
男長期鼻塞!呼吸困難「無法平躺睡」還常流鼻血 醫一查竟是鼻瘜肉作祟
彰化一名54歲的黃姓男子,右側鼻子長期鼻塞,因以為是慢性鼻竇炎或鼻瘜肉而未在意,直到1個月前感冒後,右鼻常常流血,晚上更是呼吸困難無法平躺入睡,檢查才發現右鼻腔鼻竇被10公分的良性鼻腔鼻竇乳突瘤塞滿,經手術取出後,黃男終於再次體驗了呼吸順暢的快感。黃男表示,手術醒來後頓覺呼吸順暢,真是久違的舒服感受!他說,他右側長期鼻塞,以為是慢性鼻竇炎或鼻瘜肉,但還有左鼻可呼吸,所以一直沒有理會,直到1個月前感冒,右鼻開始流血,常要用衛生紙塞住鼻孔,呼吸更不順,晚上因此無法躺平入睡,只好坐著睡覺。黃男到某醫院就醫,排定2週後手術,要取出鼻瘜肉,縣議員黃千宴發現他都快無法呼吸了,面容憔悴不堪,勸他不能再等,引介他到衛福部彰化醫院,在就診隔天進行手術。黃先生的電腦斷層顯示,他的右鼻腔(紅圈處)全被塞滿,經病理冷凍切片確診為乳突瘤,所幸為良性。(圖/彰化醫院提供)衛福部彰化醫院耳鼻喉科主任許嘉方表示,電腦斷層顯示黃先生右側鼻腔鼻竇幾乎塞住,很像常見的鼻瘜肉,但一直流血,有別於鼻瘜肉流血不多的情況,而且是單側阻塞,這是鼻腔鼻竇乳突瘤常見的病徵,經病理冷凍切片確診為乳突瘤,立刻以內視鏡微創手術取出長達10公分的乳突瘤,所幸是良性。許嘉方說,鼻腔鼻竇乳突瘤和鼻瘜肉外觀很相似,但臨床表現常是單側,而且較易流血,有惡性轉變的可能,造成此鼻部腫瘤的原因並不明確,除了單側鼻塞、流鼻血之外,也可能造成鼻蓄膿、臉部脹痛、頭痛等。鼻腔鼻竇乳突瘤有5%至12%會轉變為惡性腫瘤,而且復發的可能性也很高,不可輕忽,術後需定期追蹤。許嘉方強調,鼻塞有可能是鼻子過敏、鼻竇炎、鼻瘜肉、鼻中膈彎曲、鼻甲肥厚等多種可能,很多人總認為因台灣氣候潮濕之故,鼻塞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但如果鼻塞超過2週,還是要就醫詳查,以免有腫瘤而不自知。
單側鼻塞是「鼻竇炎還是鼻過敏」? 醫授判斷方式
一名42歲的陳先生,左側鼻孔鼻塞及黃鼻涕半年,於診所就醫多次,症狀仍未緩解,前往耳鼻喉科做內視鏡檢查後,發現為左側鼻腔巨大息肉。據了解,陳先生平時有抽菸習慣,無其他慢性疾病,接受了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簡稱FESS)之後,鼻子功能恢復正常,重新體驗順暢呼吸的美好,而病理檢查結果為良性息肉,也讓陳先生安心不少,藉此機會戒菸,一舉數得。單側鼻竇疾病 多與牙齒相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耳鼻喉科主治醫師郭乃文指出,單側鼻竇疾病很多跟牙齒相關,病患如果有單側黃鼻涕、單側鼻塞、頭痛等,要小心齒源性鼻竇炎,最好同時請牙醫師協助診療。此外,單側鼻竇炎可能的診斷還有黴菌感染、良性及惡性腫瘤等,必要時須接受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清除病灶,得到確切的病理診斷,以治療疾病,緩解症狀。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 恢復快、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功能性內視鏡鼻竇手術是一種透過內視鏡技術治療鼻竇疾病的微創手術,用於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腫瘤等等。手術目的主要是清除鼻腔及鼻竇內的病灶,改善鼻竇的通氣功能、減輕鼻塞及發炎症狀。郭乃文說明,內視鏡手術相對傳統手術傷口較微創,透過不同角度的內視鏡更增進手術視野,手術中可搭配不同角度的微創旋轉刀頭及鼻科手術器械,以縮短手術時間、減少出血量、降低復發及併發症機率,也讓病患康復時間縮短,早日回歸正常生活。鼻竇炎、鼻過敏分不清 這樣判斷兩者差異鼻竇炎及鼻過敏是民眾常常分不清楚的診斷。郭乃文表示,鼻竇炎指的是有黃鼻涕、可能併發息肉,症狀有鼻塞、黃鼻涕、鼻涕倒流、咳嗽、眼睛周圍脹痛、嗅覺減退等等,嚴重者則有顱內及眼睛症狀,例如:頭痛、複視;鼻過敏則是鼻甲或鼻黏膜肥厚,常見症狀有鼻塞、流鼻水、鼻子癢、眼睛癢。鼻過敏的人常常會說兩隻鼻子輪流鼻塞,分不清楚有沒有鼻竇炎,這時候可以就醫接受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直接看鼻腔裡的狀況來判斷。郭乃文建議,有鼻塞、鼻涕症狀應儘早就醫,確定診斷,才能用適當的藥物或手術治療疾病,以避免產生相關併發症。
他「8個月聞不到」以為過敏!竟罹患罕見惡性鼻竇腫瘤 醫示警:1情況要提高警覺
耳鼻喉科醫師吳昭寬近日分享,有名患者鼻塞8個月,原以為是自身過敏,因此沒多加關心病情,但最後竟被診斷罹患罕見惡性的鼻竇腫瘤,甚至「整個眼睛都已被壓迫到」。吳昭寬也提醒民眾,只要單側鼻塞一直沒好,就要提高警覺了,因為惡性腫瘤可能已經找上你。吳昭寬在節目《醫師好辣》分享,有名40歲的男性患者長期出現聞不到的症狀,因為認為是自身過敏,才導致鼻塞、嗅覺問題,因此沒多加關心病情,問題就這樣拖了8個月,最後老婆受不了,帶丈夫至醫院檢查。吳昭寬替患者進行內視鏡檢查後,竟發現「他右邊鼻孔裡面有1個紅色好大的肉瘤,上面還隱隱在滲血。」後續安排切片檢查後,確認患者已罹患「嗅神經母細胞瘤」,是較為罕見的惡性鼻竇腫瘤,甚至「從嗅覺區整個長出來貼在顱底,整個眼睛都被壓迫到」。吳昭寬提醒民眾,只要單側鼻塞一直沒好,就要提高警覺了,千萬不能大意,因為惡性腫瘤可能已經找上你。
他鼻塞半年不見好!醫一照「半臉灰整片」搖頭:侵蝕到骨頭了
不少人都會有鼻塞症狀,小心恐是癌症警訊!一名50歲中年男子被左側鼻塞困擾了半年之久,加上睡覺時經常鼻涕倒流決定就醫,醫師一查才發現,電腦斷層影像竟「鼻腔灰整片」,左側鼻腔長滿癌細胞,判定罹患鼻竇癌。「持續的單側鼻塞就必須要特別注意!」 開業耳鼻喉科診所院長陳亮宇在臉書粉專分享診間案例,該名男病患長期左側鼻塞,但因工作忙碌便自行購買成藥服用,一拖就是大半年,直到最近症狀惡化影響睡眠,這才在家人的催促之下前來就醫。50歲男子長期左側鼻塞,就醫才發現「鼻腔灰整片」長滿癌細胞,確診為惡性鼻竇癌。(圖/擷取自Facebook/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陳亮宇表示,起初使用內視鏡檢查時,發現左邊鼻腔黏膜雖然完整,但是鼻竇開口的地方十分腫脹,懷疑可能是黴菌性鼻竇炎,沒想到2天後電腦斷層掃描一照,讓他瞬間倒吸一口涼氣,「影像中,灰色的部分都是腫瘤長出來的地方,範圍很大而且有非常明顯的『骨頭侵蝕』,這個都是非常明顯的『惡性腫瘤』的特徵」,經切片檢查確診為惡性鼻竇癌中的「扁平細胞上皮癌」。對此,陳亮宇提醒,若發現持續性「單側鼻塞」,務必尋求專業的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檢查,因為不只可能是鼻竇炎,最怕的是罹患鼻竇癌,及早發現才能及早治療。
鼻塞又流膿數月!男打噴嚏驚見「黑色尾巴」 就診竟取出4公分活水蛭
一名50歲男性單側鼻塞膿鼻涕數月,於家裡附近診所就診服藥,經治療後症狀仍反覆發作,經轉往衛福部新營醫院耳鼻喉科就診,從右側鼻腔內取出一條長約4公分的活水蛭。該名男子表示,平常有去山上取用山泉水回家飲用及洗臉的習慣,可能因此不慎吸入水蛭幼蟲,導致鼻塞膿鼻涕數月,某次大力打噴嚏後發現鼻腔擤出沒看過的黑色生物的尾巴,才轉至新營醫院就診。新營醫院耳鼻喉科柯建安醫師仔細檢查後,赫然發現該男子右側鼻腔內有黑色活物,馬上於門診安排鼻竇內視鏡檢查,並經內視鏡協助下取出一條長約4公分的活水蛭。柯建安表示,山間溪流看似清澈純淨,其實水裡面可能含有肉眼不易查覺的水蛭幼蟲及其他微生物菌叢,千萬不可隨意飲用或是拿來沖洗臉部。若不慎遭水蛭入住鼻腔,可能會有鼻腔異物感、因水蛭活動刺激而產生反覆打噴嚏、流鼻水及膿鼻涕等症狀,水蛭會分泌防止血液凝結的水蛭素,進而導致反覆鼻腔出血等情形。柯建安說,水蛭有吸盤且有齒,可咬破人體組織進而吸血且可用來固定蟲體位置。水蛭吸盤在吸住人體的時候不易移除,尤其鼻腔本身狹窄且黏膜脆弱,使得移除水蛭更加困難,民眾若去野外活動回家後發現斷斷續續流鼻血甚至發現鼻腔內有蠕動物體,最好趕緊就醫,切勿自行摳挖,以免造成更大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