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涵
」 唐子涵「疫情性增肥」全球爆發!1年胖13公斤 醫師推「85210」習慣抗宅胖
新冠疫情持續延燒,國內外民眾居家時間增長,導致身體與心理狀態下滑,引爆「宅胖」隱憂!根據美國一項APA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延燒一年後,高達42%美國成年人體重增加、且平均增幅達13公斤。美商賀寶芙2022年關鍵營養報告也顯示,新冠肺炎爆發以來,因為缺乏運動、飲食不均、宅家時間長、缺乏社交互動,高達6成民眾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感到擔憂。台中佳鴻診所唐子涵醫師表示,根據國內外數據統計發現,約有40%民眾在疫情期間因缺乏運動、飲食不正常等導致體重增加,普遍稱為「疫情性增肥」。「疫情性增肥」在臨床上有不少連帶導致心理壓力升高的案例,唐子涵醫師提醒,疫情間體重與心理壓力增加,背後隱含慢性病與憂鬱症風險,近期臨床上也時常遇到家長求助,因為父母居家上班、孩子居家上課,在家除了正餐吃飽、零食也少不了,導致短短幾週過去,體重就增長10公斤!當父母跟孩子因爲長期宅家出現疫情性增肥症狀,醫師會建議民眾建立「健康85210」習慣,也就是每日睡足8小時;每日均衡5蔬果;每日觀看3C螢幕時間少於2小時;每日運動1小時;每日0糖飲、喝足水。唐子涵醫師建議,疫情間飲食仍以自行烹調為佳,外食族則盡量挑選原型、精緻澱粉較少的食品,注意蔬果攝取量,或增加蛋白質攝取。蛋白質不僅可以維持健康的身體肌肉量、還能延長飽足感,減少宅家暴飲暴食機率,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如有需求,民眾也可透過補充維他命A、C、D、E等營養素幫助維持健康。
20多歲嫩男瘋狂腹瀉…斷層一照驚見「肝臟長病灶」 美女醫心疼:末期了
癌症蟬聯國人10大死因之首長達39年,其中大腸癌更是連續13年成為癌症之王,雖然年輕族群患病比例較低,但也不能忽視警訊,如果排便出現異常,最好盡快就醫。小兒科醫師唐子涵分享罕見案例,一名20多歲的嫩男反覆腹瀉,伴隨著下腹疼痛、食慾不振等症狀,看醫生吃藥也不見改善,後來竟被確診大腸癌末期。唐子涵醫師日前在臉書粉專「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表示,「這幾天看到一個讓人很傷心的案例…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反覆腹瀉、下腹痛好幾個月,去了好幾次診所跟醫院,吃藥都沒有明顯改善,病人同時合併食慾下降、腹脹、噁心感、常常有便意卻又大不出來,後來幫他掃腹部超音波、卻意外發現肝臟長了很多顆hypoechoic lesions(低迴音的病灶)」。貼文提到,患者後來到大醫院檢查,「電腦斷層一樣看到肝臟長了很多顆病灶,因此病人被收住院做檢查。之後主治醫師安排大腸鏡,發現大腸有一顆很大的腫瘤,最後病理報告確定是大腸癌,核醫顯示多發性轉移,最後病人確診為大腸癌第四期,也沒辦法手術只能接受化療。病人也很驚訝,他以為只是腹瀉」。醫生指出,30歲以下罹患大腸癌的機率不高,且初期常常沒有症狀,一般有症狀可能都已進展到二、三期,所以若出現排便型態改變或直徑改變、排便有血絲或黏液、不規則腹痛或絞痛、有便意卻大不出來、不明原因體重減輕、不明原因疲倦、腹部腫塊等情形,要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黃金治療時間。另外,唐子涵也公布大腸癌的高風險族群,包括有家族史者、50至85歲、愛吃紅肉或高脂肪低纖維飲食、三高患者、肥胖者、吸菸喝酒、長時間罹患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患者,都必須多加注意,建議改善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戒菸戒酒,並定期接受篩檢,有助於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增加存活率。
鼻塞1個月沒好!他張嘴秒飄出「爛掉臭味」 醫搖頭:第三期了
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等症狀,一般來說都是感冒會有的症狀,但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名中年男子鼻塞一個月,經過治療後狀況仍沒改善,且還伴隨頭痛,結果到門診檢查一打開嘴,瞬間「腫瘤爛掉的味道」竄出。小兒科醫師唐子涵表示,已經第三期了。唐子涵在《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分享案例,在診所,鼻塞、流鼻水、打噴嚏、鼻涕倒流是很常見的主訴;一名中年男子向她表示,鼻塞一個月越來越嚴重以外,這幾個月也有嚴重頭痛,吃藥也無效。唐子涵透露,初步檢查,發現病患有著與年齡不相稱的聽力受損,且嘴巴一打開就有一股腫瘤爛掉的味道撲鼻而來。她馬上安排病患進行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果然內視鏡一進去就看到整個後鼻孔已經快被腫瘤塞滿,兩側呈現琥珀色耳膜(中耳積水),這也是為什麼病患鼻塞以及聽力受損情況越來越嚴重。追問之下,病患想起,過去擤鼻涕時常常帶有血絲,頭痛情形也一直沒好轉。唐子涵表示,切片之後確定是鼻咽癌,腫瘤分期檢查顯示,腫瘤已經侵犯致顱底和雙側淋巴有轉移,腫瘤分期為第三期,後續將會接受放射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唐子涵說,「回顧此病人一開始就醫的病歷都是一些門診常見的主訴,鼻涕帶血絲則是鼻咽纖維內視鏡檢查完後,很認真想一下才說有,若非問診過程發現了聽力受損和理學檢查時,聞到最熟悉的腫瘤爛掉味道,也許就錯過了替病人診斷治療的機會了。」她也藉此提醒大家,鼻咽癌的徵狀依序為,頸部腫塊、鼻部症狀(鼻塞/鼻涕帶有血絲)、耳部症狀(中耳積水/聽力損傷/耳鳴等等),若腫瘤侵犯到相鄰的鼻竇、腦膜或顱腔時,便會造成頭痛,侵犯到腦神經則會有複視臉部麻痛、或造成眼球運動障礙而產生複視現象、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等症狀。
太讓醫護心寒!5、6月萬人公費篩檢遭健保「算總帳」 大型醫院欲哭無淚
台灣新冠肺炎確診數目逐漸下降,前線醫護人員功不可沒,尤其是日前配合大規模篩檢,不少醫護人員忙得人仰馬翻,不過美女醫師吳欣岱5日下午發文表示,很多醫院近期才收到衛福部健保署公文,說明「公費支付COVID-19檢驗費用」申報與核付作業辦理,其中還提到「審核有不符合規定者,得追討費用」,她無奈表示,「已經可以想像所有大規模篩檢醫院的醫政室人員欲哭無淚、假日加班的表情了」。吳欣岱貼文指出,經過5、6月許多醫院配合大規模篩檢作業,「人數幾萬幾萬的算,你老兄申報方式現在才出來」,勢必會讓許多大型醫院的行政人員加班處理,而且公文上指出「經審核有不符規定者,得追討費用」,更讓她無奈。「這個分類有需要這麼晚才出來嗎?說好的超前部署呢?」貼文接著指出,其實有不少醫院上週五(2日)才收到通知,造成以前用急診篩檢的都需要改單,醫院行政人員必須要加班處理,「難道行政人員的工時不是工時?」吳欣岱繼續在留言處質疑,公文第一項分類為「符合病例定義或經醫師評估須採檢者」,但「而且第一類是經醫師評估需要採檢者,開檢驗單不都要醫師碼嗎?到底要怎樣才會不符合這點呢?」。貼文一出引發不少人回應,兒科美女醫師唐子涵留言「太讓一線醫護人員心寒」,也有人批評這根本是「事後諸葛的健保政策」、「疫情一減,健保署(要幫疾管署)又要賴帳白嫖了」;也有醫院行政人員說「給付單位沒同理心就算了,我們疫情期間還要支援急診業務、疫苗業務,篩檢資料不是只有幾十筆資料,是上萬筆耶!拜託有點同理心」。對此,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於今(6日)防疫記者會時表示,健保署主要針對的是有溢領的情況,這部分當然要明算帳,健保署對於行政方面程序有一些要求,他會找健保署來談,而在目前這段時間,對於過往在行政上有一些疏失要求修改或刪減費用並不合適,「只要有做(公費篩檢)就領得到錢」,他會再找健保署會商。
連續腹痛1個月!高中弟「感覺0便意」小腿癱軟 正妹醫曝:恐怖位置長1顆
現在學生課業繁重,常因此忽略身體警訊,總是拖到無法忍受才就醫,容易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一名16歲高中生因腹痛長達1個月,且兩側小腿越來越無力,經中醫治療後仍沒有起色,只好到兒科就診;不料醫師進行神經學檢查後,發現患者腰部區域麻木,甚至感覺不到便意,驚覺大事不妙,最後果然檢查出腫瘤。正妹兒科醫師唐子涵近日在臉書粉專分享個案,「這幾天,一如往常有個16歲小孩,主訴也是來看腹痛,但在他步入診間時,我發現他走路步態不穩,媽媽說,小孩覺得左上腹痛大概一個月了,合併這陣子兩側小腿也越來越無力,媽媽都帶他去針灸跟推拿,但完全不見起色,甚至越來越無力,推拿師傅請媽媽帶來看醫生」。聽完患者問題後,唐子涵隨即對他進行神經學檢查,「發現雙下肢肌肉力量下降,且整個腰部區域都是麻木的,小朋友說這幾天都沒有感覺到便意」,研判自主神經已受到影響,絕對不只是單純的腹痛,於是她趕緊開立轉診單,請對方立即去大醫院找小兒神經科,做進一步檢查及治療。唐子涵透露,經醫院追蹤,透過核磁共振確定少年的胸椎長出腫瘤,導致神經受壓迫,才會出現腹痛、局部麻木等症狀,「小孩已經接受手術治療,詳細的病因要等術後病理報告,才有辦法決定進一步的處置。」醫生提醒,不論大人小孩,若有背痛或腹痛,伴隨身體麻木、失禁、無法緩解的疼痛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