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合板
」星搜包/宋燕旻錢塞口袋不用皮夾 包包裡必備品竟是「這個」
華視主播宋燕旻生活單純物慾極低,相較於許多女生喜歡買各款名牌包,她卻表示是個自己基本上絕不太可能花大錢去買貴包的人,每個包幾乎都是用到壞了才丟,所以可能一整年都只揹同一個包,跟許多人對主播光鮮的印象很不一樣;她的錢都放在衣服口袋裡或零錢包裡,連皮夾都不帶,要說非帶不可的東西,就只有「咬合板」,從日常中努力實踐輕而簡約的生活。宋燕旻選用的包包都偏小,而且不喜歡換來換去,每個都能用很久。(圖/宋燕旻提供)宋燕旻身上經常揹著看似裝不了什麼東西的小包,她卻表示自己以前其實也是大包一族:「我本來超愛用大包包,什麼都帶,舉凡衛生紙、濕紙巾、手帕、雨、ok繃、裝著各種藥物的藥盒,可以說是要什麼有什麼。」她以前常自嘲「裡面的東西可以讓我活三天都不會餓死,但走起路來也很像扛了一大袋磚頭」,後來開始跑新聞,宋燕旻要幫攝影記者同事一起拿採訪包甚至腳架,再加上自己的大包包,她覺得東西重到快把自己逼死了,肩膀也越來越壯,因此她逐漸改掉揹大包包帶一堆家當的毛病,現在有時連小包包都索性不揹了。相較於一般女生習慣帶一大堆東西,宋燕旻的包包裡東西極少。(圖/宋燕旻提供)不過宋燕旻覺得自己不換包包一直用同一個,不是因為節省,而是因為懶得換,「其實也沒幾個包可換,通常就拿個幾支口紅、抓個幾包青汁粉丟進包包裡,會隨身攜帶青汁粉是因為覺得每天吃的青菜量太少,擔心容易便秘,因此沒事就抓個一把好幾小袋隨身帶著,提醒自己想到就喝。」不過她也笑說:「這對我好像沒有太大功效,純粹是喝心安的。」而包包藥盒裡也有裝有甲亢的藥物,「我長期都跟甲亢和平相處,不過看到大家大吃包海苔的手卷或壽司,真的很羨慕」。至於零食是因為她很怕餓,一餓就會生氣,放個幾包小零食會讓她身心愉快不少。前年底宋燕旻騎自行車自摔,導致腦震盪、左右蜘蛛膜下腔出血、左側眼眶骨折骨裂、左側顴骨骨折骨裂、雙手擦挫傷、左腳擦傷,傷勢非常嚴重,雖然恢復狀況看似神速,很快就重返主播台,但其實車禍後遺症還滿不少,「我當時因為受傷太多地方,臉部的骨折沒有發現,後來咬東西越來越痛,臉也明顯往一邊歪,去找顳顎關節醫生看電腦斷層,才發現臉部左右兩邊都粉碎性骨折。」因為之前發生嚴重車禍,顳顎關節有粉碎性骨折,宋燕旻現在一天得戴著六次咬合板。(圖/宋燕旻提供)但宋燕旻由於當下沒注意也沒做復健,現在骨頭長回來的形狀跟位置都不對,就像卡榫沒有卡在正確的位置,會一直磨損牙齒,因此她花了25000元買咬合板來矯正使用,醫生說必須戴半年甚至一年以上;她表示:「說來好笑,我剛開始戴的時候,咬住咬合器基本上是完全無法講話的,但在路邊取出感覺很醜很噁,我就試著直接戴著去點餐購物,結果就是看到一個全身主播裝與化著大濃妝的女生,講話超級口齒不清,店員阿姨還很驚訝地抬頭盯著我,有點尷尬,還好現在都已經習慣。」她還用可愛的小熊盒子裝起來,使用時的心情會好一點。宋燕旻連皮夾都不帶,頂多用個小零錢包裝幾張卡就OK。(圖/宋燕旻提供)改掉帶一堆沒必要物品的壞習慣,宋燕旻表示是因為跑新聞還要「舉重」實在太麻煩。(圖/宋燕旻提供)宋燕旻也經常把錢直接放衣服口袋裡就空手出門。(圖/宋燕旻提供)宋燕旻近期外出揹的都是這個黑色小包。(圖/宋燕旻提供)
美女教師一張口就「咖咖響」 「顳顎關節鏡手術」精準治療復原快
39歲的陳老師多年前發現自己張口時耳前開始出現異音(彈響聲),起初陳老師不以為意,就這樣伴隨她三年,且越來越嚴重:每當進食出現疼痛、甚至咀嚼困難,到後來不管何時,都劇烈疼痛不已,因而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求診口腔顎面外科,羅文甫醫師評估陳老師罹患了「顳顎關節症候群」,且張口度只剩下正常值的一半;接受微創顳顎關節鏡手術後第14天,陳老師已能恢復到以往的張口度,吃飯講話不再發生疼痛、卡頓之狀況,重拾正常生活。中醫大附醫口腔顎面外科醫師羅文甫醫師指出, 顳顎關節位於臉部兩側耳朵前方(俗稱下巴關節),由兩塊骨頭形成的關節,連接著我們的頭骨和下顎,掌管嘴巴張開和閉上的關節和下顎肌肉,允許我們咀嚼食物、說話以及進行眾多臉部表情,羅文甫醫師說,曾有外傷、咬合不正、不適當之口腔習慣,以及心理壓力等等,都是「顳顎關節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國內研究顯示,台灣約有超過10%的人口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好發於上班族的年齡(20-40歲),通常女性多於男性,許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正在受其困擾。顳顎關節症候群包含許多不同的症狀,如顳顎關節疼痛、耳前痛、咀嚼困難,以及開合口時出現噪音、卡頓感等。另外,也可能引起頭痛、頸部痛、肩部痛,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進食或說話,也會影響牙科治療,例如治療後牙、矯正治療等。傳統治療方式常以非侵入性治療起步,例如透過改善不良的咀嚼習慣,輔以藥物治療、乾針治療、物理治療、製作咬合板或咬合矯正等。然而,對於某些嚴重病患效果有限,此時醫師需考慮侵入性治療,像是施打肉毒、玻尿酸,關節腔沖洗等低侵入性的治療方式,甚至極少數的病人需要高侵入性、傳統的開放性手術以修復或取代受損的關節。羅文甫醫師指出,「顳顎關節鏡手術」於國外已行之有年,在台灣則相對少見,此術式最大特點是屬於低侵入性的微創手術,提供可直接觀察關節內部的方法,以應用與治療更廣的範疇,對於醫師診斷和治療上成為一大利器,不過,並非每位病人都適合此手術,羅醫師建議病人與專科醫師諮詢討論後,再選擇最合適自己的治療方式。
吃水果也出事!一張嘴「牙齒剝落」 醫:像地震磁磚被震落
牙齒是人體「一去不復返」的重要部位,一定要正確保養。除了每日清潔和定期看牙醫之外,吃東西也得注意!一名婦人因為牙齦嚴重萎縮、牙齒變形,擔心整排牙齒會斷掉而就診,醫生發現她竟是因為吃芭樂時的一個習慣,才會讓牙齒變成這樣,「齒質如同牆壁上的磁磚,因地震被震落了」。牙醫師曹皓崴在粉專「打開嘴巴說亮話 曹皓崴醫師」分享這起病例,婦人發現自己牙齒有狀況,一開始以為自己刷牙太用力,自行改用紗布沾水擦拭牙齒,沒想到牙齦萎縮、凹陷的狀況越來越嚴重。(圖/打開嘴巴說亮話 曹皓崴醫師)婦人之前就診時,有醫師懷疑她是夜間磨牙,讓她睡覺時使用咬合板,但過了幾個月,狀況卻完全沒有好轉。婦人最後找上曹皓崴,他發現她幾乎整排牙齒靠近牙齦的位置,都有很大的凹陷,簡直就是「牙齒剝落」!曹皓崴形容:「齒質如同牆壁上的磁磚,因地震被震落了」。婦人的牙齒狀況很糟,破損的區域越來越銳利,甚至開始刮到舌頭,讓她很擔心這樣下去牙齒會斷掉。曹皓崴問診終於問出原因,原來婦人吃芭樂時,喜歡整顆拿起來啃,牙根因此被扭向外側!曹皓崴表示「又硬又脆會讓牙齒瞬間出很大的力量,然後咬著不放來扭斷那個食物,例如整顆芭樂或甘蔗」。(圖/Pixabay)婦人表示最喜歡啃整顆芭樂,偶爾也會啃甘蔗,卻沒想到這個習慣會讓牙齒受傷,巨大的咬力讓牙齒向外側變形,「很像竹筷子被彎曲,此時牙根旁的珐瑯質受不了扭動的力量開始斷裂而剝落」。曹皓崴表示,不是不能吃芭樂、甘蔗,但提醒芭樂要切片吃,甘蔗也要切成條狀,才不容易傷害到寶貴的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