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獎
」 諾貝爾和平獎 諾貝爾 和平獎 翁山蘇姬 緬甸「文壇永遠的母親」聶華苓過世 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文訊》雜誌社21日晚間在臉書發文指出,因創辦國際寫作計劃而有「世界文學組織之母」、「文壇永遠的母親」美譽的資深作家聶華苓,在即將滿百歲之際,於台北時間21日下午3點半在美國愛荷華家中過世,這消息是聶華苓的次女王曉藍告知。聶華苓1925年1月11日出生於武漢,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外文系,1949年抵台定居,並從事創作。1960年加入雷震創辦的《自由中國》半月刊擔任藝文版主編,直至該刊被迫停刊。聶華苓先後應臺靜農之邀赴台灣大學任教、徐復觀之邀前往台中東海大學兼課。1963年與訪華的保羅‧安格爾於酒會相識,受其邀請赴美訪問,隔年即定居美國,任教於愛荷華大學,兩人並於1971年結婚。聶華苓與保羅‧安格爾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兩人於1967年創辦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IWP),透過「愛荷華作家工作坊」集結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家,以期促成創造性寫作。參與過這項計畫的作家,例如中國大陸的莫言、王安憶、殘雪等人,台灣的瘂弦、王禎和、商禽、陳映真、向陽、楊青矗、吳晟等人,甚或是日本的芥川賞得主柴崎友香、土耳其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奧罕·帕慕克等等,形成龐大的文學促進網絡。聶華苓對國際文化交流貢獻卓著,更因連結世界各地作家、推動世界各國交流與往來,而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由此而被眾多作家譽為「文壇永遠的母親」、「世界文學組織之母」,感念她對文學的努力與奉獻。聶華苓著有《失去的金鈴子》、《桑青與桃紅》、《千山外,水長流》、《三輩子》等二十餘部作品,文類包括小說、散文、翻譯。1990年,她的小說《桑青與桃紅》英文版獲頒「美國書卷獎」(American Book Award);2012年香港導演陳安琪推出傳記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紀錄她傳奇的文學人生。國內知名詩人林淇瀁(向陽)也在臉書發文說,聶華苓的一生對文學忠誠奉獻,對來自台灣的作家真摯疼惜。儘管前些時候已被告知她的病況,但收到她過世的訊息,依然感到震驚。
攜手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 小珍妮佛新片直擊阿富汗女性心碎抗爭
奧斯卡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擔任製片的紀錄片《麵包與玫瑰》(Bread & Roses)將於 Apple TV+上線,片中近距離直擊3位阿富汗女性,她們在喀布爾淪陷於塔利班的巨大壓迫下的心碎歷程,以及她們所展現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麵包與玫瑰》由奧斯卡金獎影后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與製片搭檔賈斯汀西亞羅基(Justine Ciarrocchi)出品,並由諾貝爾和平獎最年輕得主馬拉拉沙夫賽(Malala Yousafzai)擔任監製。該片將鏡頭聚焦在 2021 年塔利班佔領喀布爾後的阿富汗,在這片失去自由的土地上,兩千萬名女性的基本人權被剝奪:教育、就業和自主權,甚至獨自外出的權利,因此對生計造成嚴峻影響。紀錄片跟隨著3位阿富汗女性,真實記錄她們為爭取自主權而奮鬥的過程。過去曾執導紀錄片《同境相憐》的導演薩赫拉馬尼(Sahra Mani)深入揭露阿富汗女性的悲慘處境,同時捕捉她們內心的強大、堅韌與勇氣。《麵包與玫瑰》將於11月 22 日在 Apple TV+上線。
影爆點/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首當製片!《最後的海女》致敬世上最後一群在海洋中度過一生的傳奇女性
看過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應該都會對劇中整段關於濟州島海女生活充滿生命力、閃閃發亮的生動描繪印象深刻。而Apple TV+剛上線的紀錄片《最後的海女》由最強獨立製片公司A24製作,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第一部擔任製片的電影。電影聚焦濟州島上這群世代相傳,與海洋共生共存的堅毅女子們,紀錄片在Apple+上線兩天之內,就已經登上台灣排行榜的第二名,僅次於巨星老帥哥布萊德·彼特與喬治·克隆尼聯手主演的超強鉅片《惡狼特工》。電影在今年多倫多影展首映,真摯的內容及動人的海女人生,也贏得了奈派克獎肯定。「濟州島有三大名產,岩石、強風,還有女人。」一位海女在紀錄片的開頭這麼說。海女在濟州島世代相傳,已經有數百年歷史,在1960年代,濟州島全島居民20萬人中,還有高達3萬名的海女,銳減至今全島只有總共4000人,大部分都集中在60到80歲高齡。從母親及祖母輩傳承下來的海女,在濟州島的海浪中度過自己從花樣青春到老的一輩子,她們尊敬海洋,同時也保護海洋,海洋照顧了這些女子,讓她們及家人們得以溫飽,再親手將這份與海為伍的工作傳承給下一代。海女這項職業因為危險的工作方式、人口高齡化、後繼無人等問題,未來恐將面臨無法傳承的危機。(圖/Apple TV+提供)201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將濟州島海女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海女有非常嚴格的傳統定義,包括只能以憋氣潛水,全程只戴著面具、潛水衣、腳蹼、鐵鉤和籃子,自由潛水到海底,徒手摘採海洋中的海草、鮑魚貝類、海膽或其他海生物,深度可以達到20公尺。單次工作的數小時之內,一個人就必須持續下潛數百次,同時抵抗強烈水壓變化和海流壓力,過於辛苦的工作方式,以及高危險的工作環境,都讓海女這個存在正在急速消失當中。海女必須以憋氣下水徒手摘採海洋中的海草、鮑魚貝類、海膽或其他海生物,深度可以達到20公尺。(圖/Apple TV+提供)儘管得到聯合國肯定,讓海女受到的肯定及存在感大大提升,濟州島上還設立了專門學校,教導並推廣年輕一代成為海女,但大多數的海女們都抱著悲觀的態度,海水水溫上升所造成的珊瑚白化、海洋環境污染、養殖業過度捕撈、人口高齡化、後繼無人等等問題,現存的海女們被稱為「最後的海女」,這項韓國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可能無法再繼續傳承下去,而《最後的海女》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啟動了拍攝。這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創辦個人製作公司的創業作,她提到:「這是一個難以置信的海女故事,充滿勵志精神。她們想擁有自我的身分,同時也賦予了這個身分全新的意義。」她與韓裔美籍女製片人Sue Kim合作,Sue Kim與幾乎全女性的團隊花了三年時間紀錄,透過她的鏡頭,真實捕捉到這群被譽為「韓國美人魚」的海女們的真實人生樣貌。在一張張護目鏡下,長年被太陽曬得黝黑的純樸臉龐們是多麽有趣、大膽、充滿生命力、知足樂天與熱愛海洋。由於生命與海緊密相連,海女是最了解海洋的一群人,人生觀也對海洋充滿尊敬,原則是不能貪心,只在能夠憋氣的範圍內努力,取得自己需要的,把其他的留給大海。在半母系社會的濟州島上,這群女人突破傳統社會框架,供養家庭也維持自身的經濟獨立,也被譽為「濟州島的母親」。而這群可能是「最後的海女」的女性們,在紀錄片中也表達了對環境污染的憂心,以及對福島核能廢水排放的憤怒。這群大部分人生都與海洋為伍,一天都不肯缺席的海女們第一次跟大海請假,團結起來走上街頭抗議,甚至踏出舒適圈,出發前往聯合國發表聲明,為了她們熱愛的海,濟州島的海女們儘管力量微弱,仍然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發出聲音。海女們為了海洋生態及永續環境,團結走上街頭抗議,出發前往聯合國發表聲明。(圖/Apple TV+提供)《最後的海女》不只是一群微小的女性社群對生命本身展現的野性、熱情和韌性,也看到人與自然之間的緊密關係。最激勵人心的是,每個人都是整體的一份子,當身處的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我們都能是勇於挺身而出,與不公不義大聲對抗的那個人。《最後的海女》Apple TV+播映中。自介:資深媒體工作者,曾任國際中文版封面及電影線採訪編輯。成長於港片最輝煌的80年代,相信在黑黑的電影院裡痛哭一場的神奇療癒力,沒有一場好電影不能解決的事,如果有,那就看兩場。
2024諾貝爾和平獎揭曉! 日本「原爆倖存者組織」摘和平桂冠
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於11日傍晚5時許出爐,由日本廣島及長崎原爆生還者組織「日本被團協」(Nihon Hidankyo)獲得殊榮,今年共有286個候選人角逐和平獎,其中包括197名個人以及89個組織。2024年諾貝爾獎已於台灣時間下午5時公布得主,由二戰日本廣島及長崎原爆生還者組織「日本被團協」獲獎,這個民眾團體為實現無核武世界所做的努力、透過證人證詞證明絕不能再次使用核武的成就獲得表彰。日本被團協在1956年8月10日成立,是日本唯一的原爆「被爆者」全國組織,成立宗旨為防止核戰爆發,主張日本政府釀成原爆死傷,除了爭取東京當局國家賠償,也致力於國際核武裁軍運動。這項備受矚目的和平獎是唯一在挪威奧斯陸頒發的獎項,據美國《時代雜誌》8日報導,挪威諾貝爾獎協會(the Nobel Institute)今年收到286項提名,其中89項提名的是組織而非個人。不過《路透社》先前引述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所長史密斯(Dan Smith)說法,此刻世界多地戰火未熄,今年和平獎或該保留,和平獎得主往年共有19次從缺,前一次是1972年的越戰。1901年到2023年,和平獎頒發117次,累計121人得獎,年紀最長的87歲,最年輕的41歲。歷屆僅有4次2人共享,其餘113次均為1人獨得。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頒發給身陷囹圄的伊朗女權人士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以表彰她「對抗伊朗婦女所受壓迫以及為提倡所有人的人權和自由所作奮鬥」。和平獎得主揭曉後,只剩經濟獎得主尚未公布,預計下周一(14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發表。日本原爆倖存者團體摘和平桂冠。(圖/翻攝自X)
2024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南韓女作家獲殊榮「可得3400萬獎金」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在台灣時間今(10日)晚7點揭曉,由南韓53歲女作家韓江(HanKang)獲得,因為諾貝爾獎委員會認為她「充滿詩意的散文直面歷史創傷,揭露人類生命的脆弱」。諾貝爾獎是全球指標性獎項,依據瑞典炸藥發明人諾貝爾留下的遺囑而創立,自1901年開始頒發,至今邁入第123周年,所提及的獎項,僅有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文學等5大獎項。2024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由南韓女作家韓江拿下殊榮,出生於1970年代的她,生長於南韓光,9歲時和家人移居首爾,父親也是著名的小說家,因此深受家庭背景的陶冶。除了寫作,她也涉足藝術和音樂,這些元素在她的文學作品隨處可見。據了解,韓江自1993年開始文學創作,當時在《文學與社會》(문학과사회)雜誌發表數篇詩作,她的散文創作在1995年首次發表,也出版短篇小說集《麗水之愛》(여수의 사랑),後來還發表多部小說和短篇故事集。韓江最為人熟知的作品是2007年小說《素食者》(채식주의자),書中分為3大部分,講述主人翁女子拒絕遵照傳統飲食規範,因而引發暴力後果,她決定不吃肉、改吃素的行為,引起周遭人不同的反應,也反映出個人選擇與社會規範的衝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揭曉後,和平獎、經濟獎也將在11日和14日公布,本屆各獎項得主可以獲得1100萬瑞典克朗(約3400萬新台幣)獎金。
諾貝爾化學獎揭曉! 英美3學者透過「蛋白質研究」共享殊榮
諾貝爾化學獎將於台灣時間今天(9日)下午5時45分揭曉,由來自GoogleDeepMind的江珀(John Jumper)和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以及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貝克(DavidBaker),3人針對蛋白質結構預測方面帶來突破性進展,也因此共同獲得這項殊榮。Google旗下人工智慧子公司Deep Mind的兩名核心成員,江珀和哈薩比斯發明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的革命性技術Alpha Fold,而貝克則創建出同樣精確的AI預測工具RoseTTAFold,有助於對蛋白質三維結構的預測達到突破性精準程度,對生物醫學研究帶來重大影響。據了解,江珀及哈薩比斯稍早憑藉Alpha Fold獲得2023年生命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 in LifeSciences)。諾貝爾獎官網統計,1901年至2023年,化學獎已頒發115次,頒給194人。由於去年化學獎發生極為罕見的得獎人名單外洩事件,惹出不小風波,今年獎落誰家再度成了學界關注焦點,而台灣出身、享譽國際的醣化學家翁啟惠也一度是熱門人選之一。化學獎得主公布後,明後天依序揭曉文學獎、和平獎得獎人。經濟獎得主預計下周一(14日)宣布。諾貝爾化學獎將由來自GoogleDeepMind的江珀和哈薩比斯,以及華盛頓大學的生物化學教授貝克獲得殊榮。(圖/翻攝自X)
正妹龍迷「觀眾席換衣」大露粉色內衣 遭質疑隆乳她回應了
味全龍14到17日在大巨蛋熱鬧開打,不少龍迷都進場支持,而一位正妹球迷當場在觀眾席換球衣,粉紅內衣一覽無遺,引發網友討論,不過也有質疑她隆乳。對此,她也做出回應。有網友質疑映辰隆乳。有網友16日晚間在爆廢公社貼影片,一位正妹龍迷在大巨蛋看球,而她穿透明薄紗,竟然直接在觀眾席換上球衣,露出粉紅色內衣和傲人長輩,從影片中可見,她說,「很害羞欸,直接弄掉喔,真的假的。」換完後她比了個讚。影片一出,網有紛紛留言「身為球迷實在不希望棒球場被染黃」、「可以去廁所換衣服」、「說著不要物化女性,但通常都是女性在物化自己」,不過也有人說「自己不害羞,害羞的就是別人」、「這值得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姑娘請自重,不穿球衣也好看的,要有自信」。據悉,其實該位龍迷的IG也被起底,她是寫真網紅「映辰」,IG有超過9萬人追蹤,常貼出大尺度辣照。對於被人酸染黃球場,映辰說,「哪裡被染黃?你要不要多看看時尚雜誌、國外名呢,現在很多穿搭裡面都直接穿法式內衣耶」也有人說「為什麼這麼挺,是假的嗎」,映辰回,「我是隆乳沒有錯。」映辰比讚。
尤努斯會陸大使 爭取中國太陽能板產線遷移孟加拉
孟加拉經過7月一連串示威動盪,總理哈希娜8月5日逃亡印度,而軍方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達成共識,8月8日起由尤努斯主持臨時政府。為使孟加拉盡快恢復政局穩定、經濟復甦,尤努斯近期向中國大陸表達,希望將部分太陽能板生產廠遷往孟加拉,以支持該國實現綠色轉型。現年84歲的尤努斯為孟加拉經濟學家,因其發展了「小額貸款」和「微型金融」,創建孟加拉鄉村銀行,幫助貧窮而無法獲得傳統銀行貸款的創業者能貸款創業,於2006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哈希娜出逃印度後,軍方組織了臨時政府,並邀請尤努斯於8月8日在孟加拉宣誓就職成為該國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孟加拉翻開了民主新頁,但前方是國內政局不穩及國際地緣政治的巨大挑戰,西方國家、中國、印度等都在關注尤努斯能不能成功帶領孟加拉迎向新時代。中國大陸過剩的太陽能板產能,也成為孟加拉振興經濟的希望。根據孟加拉媒體報導,大陸駐孟加拉大使姚文25日拜會尤努斯,尤努斯正以多種途徑確保孟加拉的經濟發展,在與姚文會談期間提到盼中方將部分太陽能板生產廠遷往孟加拉,以支持該國實現綠色轉型,並增加出口的多樣性。中國大陸駐孟加拉大使姚文(左)日前拜會孟加拉臨時政府首席顧問尤努斯,提及希望部分太陽能板生產廠能遷往孟加拉。(圖/取自大陸駐孟加拉大使館官網)中媒《觀察者網》綜合孟加拉與印度媒體報導稱,尤努斯表示,中國已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太陽能板製造大國之一,但在全球出口市場正遇到愈來愈大的挑戰和限制下,他建議將製造業轉移到孟加拉,作為一種戰略對策,使兩國都從中受益。此外,尤努斯還呼籲兩國開展有關技術轉讓的活動,並加強雙邊在災害管理、教育和農業等領域的合作。根據大陸外交部官網消息,中國是孟加拉第一大貿易夥伴,孟加拉則是中國在南亞第二大貿易夥伴。2023年,兩國貿易額為239.7億美元。其中,中國對孟加拉出口229.5億美元,自孟加拉進口10.2億美元。中國從孟加拉進口的商品主要有皮革、棉紡織制品和魚類食品等原料性商品;出口商品主要有紡織品、機電產品、水泥、化肥、輪胎、生絲、玉米等。尤努斯希望中國從孟加拉進口更多商品,以增加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孟媒《達卡論壇報》就指出,孟加拉正處於巨大變革,目前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其他國際夥伴的鼎力相助,其中就包括綠色能源轉型領域。尤努斯希望中方同意將部分太陽能廠遷往孟加拉是明智選擇,這不僅能極大地幫助孟加拉解決經濟困境,也能推進孟加拉實現在綠色轉型方面的遠大目標。近日,台灣尤努斯基金會董事長蔡慧玲在接受惜食共享平台Tasteme製播《Coffee, Tea, or Tasteme》Podcast專訪時,也談論尤努斯的社會影響力,並提到創立尤努斯基金會的歷程與近幾年推動的社會創新概念。蔡慧玲表示,日前尤努斯已被推舉孟加拉臨時最高領導人,台灣尤努斯基金會祝福尤努斯領導孟加拉民主改革成功,基金會透過各種活動推動社會型企業,目前全球有109所大學設有尤努斯社會企業中心(YSBC),基金會已在台推動14所大學成立尤努斯中心、每月台北及高雄舉辦創新交流平台,以及舉辦尤努斯創新獎鼓勵青年社會創新創業行動,希望更多青年打造社會型企業,如同創立一個個解決社會問題的社會引擎,邁向三零世界。台灣尤努斯基金會於2006年由尤努斯授權成立,尤努斯亦為基金會創始人暨首席顧問,基金會旨在推動社會型企業與三零願景「零淨碳排放、零貧窮、零失業」。Tasteme創辦人葉柏軍專訪蔡慧玲,期盼呈現多元的永續內容,透過國際視野與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的角度,放眼台灣的社會行動。
孟加拉革命後亂象叢生!諾貝爾和平獎新總理誓言「改革國家」
孟加拉國父兼首任總統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的女兒哈西娜(Sheikh Hasina)已擔任孟加拉國總理長達15年之久,沒想到該國7月時因公職配額問題引爆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哈西娜最終也被迫在8月5日宣布辭去總理職務,並乘坐直升機離開首都達卡(Dhaka)逃至印度第2大城德里(Delhi)附近。而孟加拉總統楚普(Mohammed Shahabuddin)6日則在示威學生團體的要求下,提名84歲的孟加拉銀行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擔任代理總理。據BBC的報導,尤努斯本人非常清楚,這不是他的革命,也不是他的夢想。但當他上週接到示威學生團體的電話後就知道,他將不惜一切代價完成此事。學生們希望這位已經高齡84歲的諾貝爾獎得主、經濟學教授,能填補哈西娜總理退位後的權力真空,並領導新的臨時政府,尤努斯聽完後也立刻欣然接受。他在賈穆納國賓館(Jamuna State House)辦公室的記者會上解釋:「我這麼做是因為這是該國的年輕人想要的,我想幫助他們實現這個願望。」尤努斯8日宣誓就職後,已開始著手評估他的工作規模。這位新總理指出,該國目前最棘手的問題就是治安跟秩序近乎停擺。據悉,日前持續數週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以及隨之而來的強力鎮壓,才剛導致300多名抗議者死亡,另有2萬多人受傷、1萬多人遭到監禁。其中攻擊和平示威者及學生的,都是哈西娜派出的警察、軍隊以及反恐部隊。因此該國的警察系統目前已全面癱瘓,不但數百間警察局遭到憤怒的民眾破壞焚毀,警察工會也宣布罷工,這導致指揮交通的重責大任落到了學生的身上。尤努斯也強調:「法治和秩序問題必須優先處理,這樣人們才能開始正常生活及工作。」隨著警察12日開始重返街頭,該國的社會秩序終於重回正軌,但治安遠非哈西娜政府留下來的唯一一個爛攤子。尤努斯表示,哈西娜逃離該國後,15年獨裁統治留下的遺產就是「一團糟、一團糟」,「無論他們做了什麼,對我來說都毫無意義……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管理什麼。」但他也強調,面對混亂,「他充滿希望。」尤努斯點出「改革是關鍵」,他認為言論自由在哈西娜政府的領導下受到嚴格限制,這導致監獄裡擠滿了試圖反對她的人。據悉,尤努斯本人就是哈西娜壓制言論自由的受害者,他因為開創性地小額貸款而受到社會讚揚,但2024年1月1日,尤努斯因為違反勞動法而遭法官判處6個月有期徒刑。對此,國際特赦組織表示,針對尤努斯的定罪是哈西娜對司法系統的「公然濫用」。接著是司法改革。學生們日前已向首席大法官施加壓力,要求其辭職。尤努斯也認為,該國的司法機構未能獨立行事,而是根據「某些上級」的命令來執行,「從技術角度來說,他是首席大法官,但實際上,他只是一個劊子手。」尤努斯也坦承:「無論我在工作上擁有什麼經驗或名望,這些改革一定不會皆大歡喜……所以我並不是說我有權可以管理國家,而是因為我有一些管理的經驗。我會盡可能地施展這些經驗,會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但我們必須堅持下去。」
孟加拉革命後亂象叢生!年輕民眾指揮交通 警察局、印度教神廟成攻擊目標
孟加拉國父兼首任總統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的女兒哈西娜(Sheikh Hasina)已擔任孟加拉國總理,獨裁統治長達15年之久,沒想到該國7月時因公職配額問題引爆大規模反政府示威,哈西娜最終也被迫在8月5日宣布辭去總理職務,並乘坐直升機離開首都達卡(Dhaka)逃至印度第2大城德里(Delhi)附近。孟加拉銀行家、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則在示威學生團體的推薦下,成為代理總理。卡達《半島電視台》(Aljazeera)的報導也指出,在總理哈西娜倒台後,總人口2000萬的首都達卡街頭,擠滿了歡呼雀躍的人群,但車流量和行人明顯減少了,也看不到警察或交警在指揮交通,取而代之的則是20歲出頭的年輕人在負責,尤其在通往機場和議會的主要十字路口 ,大約有5到6個年輕人,用竹棍或是板球棒在指揮交通,使得往返特吉岡(Tejgaon)商業區的車輛各個井然有序。孟加拉國國父兼首任總統拉赫曼(Sheikh Mujibur Rahman)的女兒哈西娜(Sheikh Hasina)。(圖/達志/美聯社)莫哈哈利(Mohakhali)的十字路口也出現了類似的場景,這是首都達卡另一個典型的繁忙街區。年輕人在當地指揮交通,其中1名並未透露姓氏或年齡的年輕人笑稱:「沒有警察,因為他們都被嚇到躲起來了。」幾天前的大規模反政府示威,以及隨之而來的強力鎮壓,才剛導致300多名抗議者死亡,另有2萬多人受傷、1萬多人遭到監禁。其中攻擊和平示威者及學生的,都是哈西娜派出的警察、軍隊以及反恐部隊。至於曾經矗立著的孟加拉國父拉赫曼的標誌性銅像,也在5日晚間被民眾用繩子拉倒,就連雕像的底座也遭到拆除。隨後熱情的民眾也紛紛湧入收集散落一地的雕像碎片,有民眾也回憶,「這讓我想起了伊拉克獨裁者海珊(Saddam Hussein)的雕像被推倒的影片。」孟加拉國父拉赫曼的標誌性銅像被民眾拉倒。(圖/達志/美聯社)不過當地秩序的崩塌也引發了治安問題,在5日晚間慶祝哈西娜倒台的大批人潮散去後,1群攜帶棍棒和鋒利武器的團體在達卡各地活動,並襲擊哈西娜的支持者,以及過去的執政黨「孟加拉國人民聯盟」(Awami League)的成員。暴力事件就這樣持續了1整晚,數百部發生在全國各地的攻擊影片也在社群媒體上瘋傳,更有印度教徒的住宅、辦公室和神廟被穆斯林縱火焚毀。報導指出,5日全國各地的衝突導致至少119人死亡,也是為期1周的抗議活動中死亡人數最多的1天。由於示威民眾認為哈西娜政府的警察系統極度貪腐,因此多間警察局當天成為抗議者的攻擊目標。此外,有鑑於哈西娜與印度政府的密切關係,示威群眾也鎖定任何與印度教徒有關的建築物下手。對此,法學院畢業生、網紅阿卜杜拉(Saiyeed Abdullah)也呼籲政府立刻恢復法律和秩序:「我們已經成功推翻了獨裁者,並渴望建立一個公正的國家。雖然我能理解群眾對人民聯盟和哈西娜的不滿,但放任憤怒的暴民控制街道是不可接受的。」28歲的汽車修理工沙庫爾(Abdus Shakur)5日晚間也徹夜未眠地駐守在達卡的達克什瓦里國家神廟(Dhakeshwari temple),他告訴《半島電視台》,公民志願者將確保在沒有警察或執法人員的情況下,阻止任何破壞公物、社區暴力及犯罪行為,「我們期待新政府不僅能恢復法律和秩序,還能伸張正義。在那之前,我們將在街上持續保持警惕。」
諾貝爾和平獎小組成員轉換身分 成墨西哥首位女總統
墨西哥於2日進行總統大選,最後是由有著「博士」稱號的薛恩鮑姆(Claudia Sheinbaum)獲得壓倒性的票數,贏得這次總統大選。而有媒體報導指出,薛恩鮑姆不僅是墨西哥史上首位女性總統,同時也是諾貝爾和平獎得獎小組的成員之一。根據《CNN》報導指出,根據墨西哥選務機關的抽樣調查,薛恩鮑姆的得票率高達58.3%至60.7%,過半的比率不僅打破了墨西哥政治的得票紀錄,也讓其獲得了總統寶座。而其競爭對手、反對黨聯盟候選人加維斯(Xochitl Galvez)的得票率僅有26.6%至28.6%之間。據了解,現年61歲的薛恩鮑姆,其外祖父母是為了躲避大屠殺,從歐洲移民到墨西哥,而在1962年時於墨西哥城生下薛恩鮑姆。後續薛恩鮑姆就讀於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在求學這段時間,他開始接觸學生政治,同時也抗議公共教育私有化。畢業後,他又前往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能源工程碩士學位,取得碩士學位後,他再次返回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攻讀博士學位。薛恩鮑姆的政治生涯是從2000年開始,她當時被任命為墨西哥城政府的環境部長,後來於2006年卸任後,薛恩鮑姆加入了聯合國國際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後續也因為這段經歷,讓其成為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得獎小組的成員之一。薛恩鮑姆之後於2015年再度回歸政壇,在當時當選成為墨西哥城特拉爾潘區的區長,更於2018年當選成為墨西哥城的市長,這也是該城第二位女性市長。一直到2023年,薛恩鮑姆為了競選總統,所以辭去了墨西哥城市長一職。
無國界醫生1/加薩走廊戰火「早產兒奮力一握」 急診醫:生在這樣的世界,我深感抱歉!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伊斯蘭主義組織哈瑪斯(Hamas)去年10月7日爆發戰爭,加薩最大難民營遭砲擊,「無國界醫生」緊急撤離22名國際救援人員,包括第一次出任務的林口長庚急診科醫師洪上凱。以哈開戰已四個月,如今身在台北街頭的洪上凱,仍心繫加薩走廊當地人民及同事,他說,「總覺得任務還沒結束。」今年34歲的洪上凱,中學時代就立志當無國界醫生。無國界醫生是一個獨立的人道救援組織,專注在國際間提供緊急醫療援助,團隊成員來自159個國家,超過6萬7000名前線人員每天在世界各地提供醫療照護。洪上凱2023年7月第一次出任務,前往巴勒斯坦的加薩走廊,參與優化當地急診流程,為期半年。加薩走廊與台北市面積差不多,共有230萬人口,長期受到以色列與埃及監控,當地本來就偶爾會有空襲事件或火箭試射。「10月7日那天,我在睡夢中被火箭彈聲吵醒,一直響不停讓人覺得不對勁,下樓走出住宿,看著天空無數彈軌,才知道戰爭開打了。」加薩走廊開始被密集轟炸,令洪上凱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轟炸的清真寺距離他辦公室僅有70公尺。「當時沒人敢說話,房子搖晃、玻璃破裂,附近居民哭泣、尖叫與祈禱聲,整整持續30分鐘。」洪上凱於2023年7月從台灣出發,在加薩北部的印尼醫院工作,主要負責協助優化急診系統及臨床技術。(圖/MSF提供)身為急診科醫師,洪上凱平時習慣隱藏情緒,但在加薩走廊時,卻止不住激動與淚水。「當時醫院已斷水斷電,一位母親抱著早產小孩等待就醫,我伸手觸碰寶寶時,他竟然緊緊抓住我的手指,我當場哭了出來。」洪上凱記憶猶新,那一刻只想對寶寶說:「出生在這樣的世界,身為人類的一員,我深感抱歉。」以色列當局在10月13日向加薩北部發出撤離令,官方規定外國人道援助工作者才能出境。洪上凱跟著撤離隊伍抵達埃及邊境的拉法關口時,許多民眾試圖闖關,場面混亂中,一名母親突然將年幼的孩子遞給無國界醫生成員,邊哭邊說「救救這個孩子」。「什麼樣的狀況,才會讓一位母親無助地送走孩子?她只求一絲絲希望讓孩子活下去。」他歷歷在目地說。洪上凱在11月初提早結束任務,11月5日回到台北。「加薩走廊的那26天戰火日子,最困頓時,我們要分配飲用水、計算每人每天的卡路里攝取量,但我們還是每天開會討論如何調度醫療資源,試著維持人道救援組織的使命。」洪上凱說,他可以很驕傲地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情形下,無國界醫生始終沒有背棄最珍貴的價值。洪上凱回來台灣後,有時在台北的街頭還是會突然閃神,需要幾秒鐘的時間告訴自己現在是安全的。面對許多人稱讚他是英雄,洪上凱感到萬分不安和歉疚。「不安是因為經過前線任務後,更明白即使用盡全力,能夠改變、拯救的其實真的不多,無奈、低潮、徒勞無功更像是我們的日常。」仍有許多當地無國界醫生在加薩走廊堅守岡位,為民眾提供治療與物資補給。(圖/翻攝自MSF網站)據加薩走廊衛生部最新消息,過去24小時新增127死,累計至少2萬8985人死亡、6萬8883人受傷。截至2024年2月7日,「無國界醫生」在加薩南部的4間醫院,提供外科手術支持、傷口照護等,同時也提供乾淨水補給,支援20個水分配點並每天提供8萬升的水給當地民眾。洪上凱仍心繫著跟他一起在加薩走廊共事的300多位無國界醫生當地員工,「我總覺得任務還未結束,在無國界醫生的宗旨裡,見證與發聲是我們與眾不同且引以為傲的成分,而在這次任務更彰顯了它的重要。」無國界醫生曾獲諾貝爾和平獎無國界醫生於1971在法國巴黎成立, 由13位醫生和記者在奈及利亞比亞夫拉(Biafra)見證戰爭與飢荒後,基於「無論性別、種族、宗教、信仰或政治立場如何,所有人都應該要能夠獲得醫療服務」信念,而創建的獨立組織,專注在國際間提供緊急醫療援助,並將人們的苦難對外發聲。初期共有300名志願者參與無國界醫生救援行動,包括醫生、護理師和其他工作人員。1999年,該組織獲諾貝爾和平獎。截至2022年,無國界醫生在全球超過75個國家或地區進行人道醫療工作。開戰兩年的俄烏戰爭中,無國界醫生2023年在烏克蘭長達1,000公里的戰線上,進行6萬多次診症和諮詢,為超過1000名戰爭傷患提供義肢和復健服務,以行動診所和救護車在前線附近運作,讓民眾獲得基本的醫療保障。無國界醫生2016年於台北設立辦事處,至2019年正式成立財團法人無國界醫生基金會,希望加深台灣民眾對組織及其人道醫療工作的認識,同時希望引起更多人對人道危機的關注。
美國會CECC提名「黎智英」等4人 角逐2024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國會於2000年10月成立的獨立委員會「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 (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CECC),於美東時間1日公布中國人權定期審查報告,並將提名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中國政治活動人士許志永、維權律師丁家喜,以及維吾爾疆獨學者土赫提(Ilham Tohti),角逐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蘋果日報創辦人黎智英。(圖/達志/美聯社)「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官網指出,美東時間1日上午將召開聽證會,公布對中國人權的定期審查報告,除邀請專家學者說明中國人權現況外,也將邀請受迫害者家屬現身說法。CECC也預計正式提名黎智英、許志永、丁家喜與土赫提角逐2024年諾貝爾和平獎。中國政治活動人士許志永。(圖/達志/美聯社)長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權現狀予以嚴厲批評並因此遭到中共制裁的CECC主席、共和黨籍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以及CECC共同主席、民主黨籍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於美東時間1月31日向諾貝爾和平獎的評定機構「挪威諾貝爾委員會」(Norwegian Nobel Committee)寄出信函,並提名前述4人角逐202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們「為建設一個更和平,以及權利和自由更受到尊重的世界,所做出的貢獻。」中國維權律師丁家喜。(圖/翻攝自X平臺/State Department: Democracy, Human Rights, & Labor)該份信函還敦促「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24年的獎項授予上述中國人,並聲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當今世界最嚴重的人權侵犯者」之一,「這將傳達出一個訊號:生活在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人們對和平與自由的渴望,與世界各地數十億人民的願望並無不同」。目前黎智英、許志永、丁家喜與土赫提4人都遭到中國當局拘留,並因行使國際法保障的權利而被判長期徒刑。維吾爾疆獨學者土赫提(Ilham Tohti)。(圖/達志/美聯社)不過,中國國務院1月底也發佈《中國的反恐怖主義法律制度體系與實踐》白皮書反擊西方的指控。該文件稱中國在反恐怖主義工作中依法保障人權,並批評部分國家以「法治」、「人權」為藉口干涉他國內政、侵犯他國主權,而北京也反對將反恐問題「政治化」、「工具化」。白皮書也指出,中國依法辦理恐怖活動違法犯罪案件過程中,既注重保障公民基本權利,又注重保障受害人、其他利害關係人,以及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權利。
揪感心!沒錢吃午餐…同學天天拜託他幫忙吃光便當 10年後才知背後暖心真相
揪感心!有名日本網友透露,上高中時因為沒錢,所以經常有一餐沒一餐,但好心的同學每天都會主動把便當分給原PO吃,默默援助他。如今過了10年,2人最近聊天時,原PO才得知背後的暖心真相,令他十分感動。日本網友「readeigo」發文表示,當時自己非常貧困,經常有一餐沒一餐,但同學食量很小,且他媽媽每天都準備分量足又豐盛的菜色,這也讓他擔心沒吃完會傷媽媽的心,因此有不能浪費的壓力。於是同學會主動把便當分給原PO吃,拜託他一起吃光,默默援助下,2人成為要好的朋友,畢業至今10年,仍會打電話保持聯繫,但最近在聊天時,原PO才得知背後的暖心真相。原PO說,原來當時朋友家人得知他常常沒錢吃午餐後,才為了他準備超大份量的便當,讓他不用餓肚子,且2人一起分享便當,也不會傷了他的自尊心。此文一出,便引起熱議,也感動了不少網友,紛紛留言「在回家的火車上我真的哭了」、「朋友母親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快訊/均勢理論大師逝世! 前國務卿季辛吉享嵩壽100歲
美國猶太裔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的個人官方網站證實,季辛吉於美東時間29日於康乃狄克州的住家中逝世,享嵩壽100歲。國際關係中的現實主義(Realism)均勢理論(Balance of power)大師季辛吉,於1970年代先後在美國2位共和黨籍前總統尼克森(Richard Nixon)和福特(Gerald Ford)任內擔任國務卿和國家安全顧問,是中美關係破冰,以及華府「聯中制蘇」戰略的關鍵人物。季辛吉被公認為國際關係學中現實主義權力平衡的大師級人物,其理論主要聚焦在冷戰時期美蘇2強對抗的國際環境下,如何運用國家外交手段,建立政治聯盟,對抗來自蘇聯的壓力;即在美國處於劣勢的情況下聯合各種力量遏制蘇聯的強勢狀態,從而達到兩極力量的相對的平衡。 季辛吉一生獲獎無數,他在1945年被美國陸軍授予銅星勳章, 後來又與越南政治家黎德壽一同在1973年成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同年還被美國蓋洛普民調列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人。已經百歲高齡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也曾在今年7月20日,以私人身份最後一次出訪中國,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習近平在會中強調:「中國人重情講義,我們不會忘記老朋友,不會忘記你為推動中美關係發展、增進中美兩國人民友誼作出的歷史性貢獻……如今中美兩國又一次處於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需要雙方再一次作出選擇……希望你和美國有識之士繼續為推動中美關係重回正確軌道發揮建設性作用。」回顧2018年川普政府下的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當時95歲的季辛吉曾在會中示警,中國崛起是政策和歷史的必然,中美兩國在維持權力平衡上都有審視的必要,不計代價阻止大國間的直接對抗是世界運轉的底線,一個兩大強權對抗的世界不會讓人類得利,只會迎來全世界皆輸的結局。
美國前總統卡特夫人羅莎琳辭世 享耆壽96歲
由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及其夫人羅莎琳(Rosalynn Carter)建立的非營利性組織「卡特中心」(Carter Center)於美東時間19日表示,罹患失智症的羅莎琳數月以來健康狀況持續惡化,於17日在家中接受臨終關懷護理,並於19日當天在喬治亞州普萊恩斯(Plains)的家中與世長辭,享耆壽96歲。據NBC News的報導,羅莎琳在1945年從美國海軍學院安納波利斯回家時重新相識童年好友卡特,2人於1946年7月7日結婚,至今共結縭超過77年,是美國歷史上結婚時間最久的總統夫婦。兩人婚後則共育有三子一女。1980年卡特不敵共和黨籍對手雷根(Ronald Reagan)連任失敗後,夫妻2人在亞特蘭大建立了倡導人權、民主與公共衛生的「卡特中心」,她在生前也擔任亞特蘭大卡特中心副主席、人居中心的顧問、人類董事會成員,是卡特總統卸任後投入全球人道主義工作40年期間最緊密的顧問和盟友。據悉,卡特曾在聲明中指出,「在我人生中取得成就的路上,羅莎琳一直都是都是我平等的夥伴。當我需要她的時候,她會給我明智的指導和鼓勵。只要羅莎琳還在世,我就知道有人愛著我並支持我。」羅莎琳因其在政治及競選領域的敏銳度而廣受認可,有別於之前的諸多第一夫人,羅莎琳不但會出席內閣會議,針對各種議題侃侃而談,還會代表卡特進行外訪,包括擔任拉丁美洲特使。對此,卡特幕僚也會親切的稱呼她為「共同總統」(co-president)。此外,卡特離開白宮後,她也積極投入公益事業,包括支持醫療保健資源、人權、社會正義的相關計畫,2002年,卡特也因為其在卡特中心「尋找和平解決國際衝突的方案、推進民主和人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相關工作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羅莎琳對此功不可沒。年輕時的美國前總統卡特(Jimmy Carter)與夫人羅莎琳(Rosalynn Carter)。(圖/達志/美聯社)令人惋惜的是,隨著年紀增長,羅莎琳在今年5月下旬被確認罹患失智症,卡特中心事後在聲明中表示:「她將繼續與丈夫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享受普萊恩斯的春天並拜訪親愛的家人。」2023年卡特及羅莎琳也先後於2月和11月宣布接受臨終關懷,如今這位老戰友也在卡特10月1日慶祝99歲生日後辭世,享耆壽96歲。
藍白終於合了 鄭麗文讚馬英九1招太神「應該得諾貝爾和平獎」
國民黨、民眾黨今(15日)再度啟動政黨協商,由前總統馬英九擔任見證人,雙方終於取得共識,將由馬、國民黨、民眾黨各推薦1位民調統計專家,評估7日至17日民調數據,並於18日由馬英九基金會公布結果。對此,國民黨立委鄭麗文直言,馬英九願意站出來促成藍白合,就算得諾貝爾和平獎也不為過。 鄭麗文在《庶民大頭家》節目中表示,今天藍白合的結果令人振奮,原以為火車早已過站,甚至到今天上午為止,雙方陣營都還在惡言相向,如今終於柳暗花明,可說是天佑中華民國,代表台灣人民還是有福報,除了感謝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願意以大局為重做出讓步,也感謝馬前總統出面力挽狂瀾。鄭麗文指出,馬英九一招非常聰明,因全民調是採11月7日至17日的統計數據,這時大部分民調都已做完,就不用擔心民進黨灌票的情形出現,政黨支持度也被排除,可說是兩全其美;她認為,如果不是馬英九挺身而出,綠營可能再次執政,屆時兩岸兵兇戰危,戰爭一觸即發,所以馬真的應該得諾貝爾和平獎。根據藍白共同聲明,雙方將由3名民調統計專家評估11月7日到17日、社會各界公布的「現有」民調結果,及藍白兩黨各提供1份內參民調,決定正副手搭檔人選;若超過統計誤差,由民調勝者得一點,若在統計誤差範圍內,由「侯柯配」得一點,最終結果將於11月18日上午由馬英九基金會公布。
曾促成葉爾欽、柯林頓會談!芬蘭前總統阿提沙利逝世 享壽86歲
芬蘭前總統阿提沙利(Martti Ahtisaari)曾在任內促成前蘇聯最高主席葉爾欽(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與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Clinton)在赫爾辛基的世紀會談,並積極調停科索沃戰爭,2008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近年罹患阿茲海默症,於台灣時間16日傳出病逝消息,享壽86歲。據了解,阿提沙利1993年正式成為芬蘭社會民主黨的總統候選人,他認為芬蘭應該積極參與國際事務,這一政見也成為其總統競選的綱領之一。1994年2月,阿提沙利經過2輪投票,以微弱優勢戰勝瑞典族人民黨候選人雷恩,成功當選芬蘭總統,同年3月1日上任。阿提沙利任內支持芬蘭加入歐盟,在1994年全民公決中,56%的芬蘭投票者對加入歐盟投了贊成票。不僅如此,阿提沙利還在總統任內促成了葉爾欽和柯林頓在赫爾辛基的會談,並於1999年與時任俄羅斯總理切爾諾梅爾金和時任塞爾維亞總統米洛舍維奇磋商,爭取停止在前南斯拉夫省份科索沃的戰爭。由於經常受到傾向謹慎外交政策的芬蘭議會抵抗,以及來自社民黨的內部壓力,阿提沙利並未謀求連任,後由外交部長哈洛寧(Tarja Halonen)接過總統職位,成為芬蘭首位女總統。卸任總統後,阿提沙利接受邀請,在多家國際組織任職,建立了獨立非政府組織「危機管理倡議」(Crisis Management Initiative,簡稱CMI),致力於推動和維護不安定地區的和平。2008年10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宣布授予阿提沙利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他「在過去的30多年間,跨越幾個大洲,為解決國際爭端而作出的重要努力」。阿提沙利近年罹患阿茲海默症,儘管努力對抗病魔,仍於今日在赫爾辛基逝世,享壽86歲。芬蘭現任總統尼尼斯托(Sauli Niinisto)稍早證實,「我們接獲了阿提沙利總統逝世的消息,為此深感哀痛。」
哈瑪斯大屠殺!以色列邊境城鎮「10%人口消失」 監視器拍下恐怖過程
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7日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突襲以色列中南部並針對平民展開殺戮,目前已知超過900人死亡、數千人受傷,屯墾區卡法阿札(Kfar Aza)更有40名孩童身亡,且有部分嬰兒遭斬首,哈瑪斯打著「抗以保巴」卻無差別屠戮行徑令人髮指。而人口僅1047人,卻遭殺害超過100人的貝埃里(Be'eri)遇襲畫面,也在稍早曝光。哈瑪斯成員在關口埋伏並殺害準備通過的平民。貝埃里在哈瑪斯突破加薩圍欄半小時後,就遭哈瑪斯攻擊。當地監視器拍到哈瑪斯成員丟棄1輛車上的3具遺體後,奪車到其餘地點展開殺戮。另個監視器則拍到有5名以色列人被俘虜,但這5人稍後出現在其他監視器畫面時,有4人已成遺體;哈瑪斯成員也上傳逐屋搜索、俘虜貝埃里民眾影片。據以色列統計,貝埃里有107人遭殺害。而距離貝埃里不到5公里的超新星(Supernova)音樂節,也在不久後發生超過260人死亡的大屠殺。貝埃里居民遭俘虜。巴勒斯坦與以色列曾有2次絕佳和平共處機會,聯合國在1947年181號決議,通過讓猶太人及阿拉伯人在英國巴勒斯坦托管地各自建立國家,但該決議遭阿拉伯國家拒絕,並引爆第一次中東戰爭。巴勒斯坦「國土」此後不斷縮減,現今只剩6220平方公里,若阿拉伯國家接受聯合國決議,巴勒斯坦很可能維持原先45%,且多是托管區精華地帶的領土。已知有107位貝埃里居民遭殺害。美國總統柯林頓1993年斡旋以巴簽署「奧斯陸和平協議」,但因此共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以色列時任總理拉賓,事後遭國內極右派槍殺;前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被主戰派祭出死亡威脅,兩國和平進程因此停滯且朝極端化發展。主張武力消滅猶太人的哈瑪斯透過選舉掌握實權後,以宗教、教育洗腦兒童仇猶主義;以色列右派不斷壯大及壓迫巴勒斯坦人,出現當前以國史上最右的納坦雅胡政府,如此仇恨漩渦注定以巴只有何時,而沒有會不會爆發衝突、戰爭問題。
快訊/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揭曉 伊朗人權活動家獲此殊榮
2023年諾貝爾和平獎於台灣時間10月6日下午5時揭曉,由仍在獄中服刑的51歲的人權活動家穆哈瑪迪(Narges Mohammadi)獲獎,她因在伊朗積極爭取人權、提倡自由、反抗女性受到壓迫,而獲此項殊榮。據悉,穆罕莫迪擔任伊朗人權組織人權捍衛者中心(Defenders of Human Rights Center)副主席,長期倡議廢除死刑,但在2016年開始入獄服刑至今,還曾公布當局在獄中虐打女囚的內幕,引起國際關注。(圖/翻攝自X/@Nobel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