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
」 糖尿病 牙齒 手搖飲 檳榔 醫師米其林雙廚四手聯彈 季節套餐融入節氣進補、手搖飲翻玩中菜
在廚房中有雙主廚坐鎮,一方面可能起到分工明確、創意激盪的作用,一方面也需要磨合出默契、經歷陣痛期。位於台中、2023年時開業不到一年便首摘一星的粵菜餐廳「文公館 La Maison de Win」,便是由擅長粵菜的蔣文正、專攻法餐的林昊語共同合作,設法在保留中菜核心之餘又兼容西式創意;而文公館除了菜色設計兩者兼容,也採取西式Fine Dining套餐概念,將中式料理依開胃小品、冷前菜、熱前菜等順序,透過個人套餐形式逐道上桌。日前推出的季節菜單以秋冬進補與節氣為靈感,部分品項也提供升級選擇,讓整套菜單更具靈活性,滿足不同賓客飲食喜好。文公館已連續兩年獲得米其林一星,有賴粵菜功底的蔣文正(左)與擅長法餐的林昊語相互腦力激盪。(圖/魏妤靜攝)備受好評的主廚私房菜包括需兩天前預訂的「九層塔瓦罉豉油雞」(右,520元),將雞肉先滷至入味,上桌前再將乾蔥、九層塔等爆香、砂鍋燜蒸添香,左為「泡椒豉油蘿蔔」。(160元,圖/魏妤靜攝)雙廚提到彼此磨合,不約而同表示確實充滿挑戰,粵菜時常泡滷或充滿鑊氣,與相對喜歡盤飾、溫度冷一些的法餐來說很不相同。兩人透過不停聊天拉近距離,互相拋出認為當季該做的食材,慢慢摸索出共事之道。蔣文正提到:「有些醬汁是我打給他,有些配菜是他幫忙做。」他們在以對方為主的菜色裡相互輔助,試菜時也請對方提出建議,例如少了什麼鮮味、要不要用西式常見的香草放入中式菜餚提味,逐漸形成整季菜單。林昊語在被問及下一季想做的菜色時,還說想挑戰將美式速食餐廳的薯條再升級。將「秋露甘茗」上頭的泡泡戳破後,可讓茉莉綠茶的淡雅香氣與椰奶的柔滑相互融合,清新花香也增添輕盈感。(圖/魏妤靜攝)輕輕咬下「寒露煦意」(左)可感受到瑪莎拉咖哩鮮明辛香,「霜降豐盈」則透過哈密瓜的甜感與清雅花香,和伊比利火腿的鹹香取得平衡。(圖/魏妤靜攝)套餐之始,先端上充滿視覺感的迎賓飲品「秋露甘茗」,這竟然是以經典手搖飲「茉莉綠茶」為發想,主廚先將日本哈密瓜打成果汁,再加入椰奶、茉莉花低溫烹煮,以冰滴手法耗時萃取精華,並添加茉莉綠茶調和,最後覆上茉莉花泡泡,以輕盈感揭開饗宴序章;開胃小品「寒露煦意」也是主廚林昊語從手搖飲「羊奶紅茶」發想,將混合腰果與多種辛香配料熬煮成的瑪莎拉咖哩醬汁,填入以慢火爐烤至薄脆的春捲皮中製成捲餅,上層細緻的泡沫奶蓋則以羊奶、紅茶與馬茲卡彭起司透過氮氣加壓製成,質地綿密。接下來以西式料理「火腿搭佐哈密瓜」經典組合發想的開胃小點「霜降豐盈」,代表秋天最後一個節氣「霜降」,主廚將日本哈密瓜以哈密瓜香甜酒、茉莉花酒漬處理,接著擺上新鮮椰子果肉及富含油脂的伊比利火腿,再蓋上茉莉花奶霜,在舌尖帶出冬日初來的沁涼。宛若一池綠意水塘的冷前菜「立冬潤養」風味清新舒爽,記得劃開晶球享用。(圖/魏妤靜攝)「小雪凝華」(左)透過雪燕打下食補滋養的基礎,再以湯品「大雪溫補」溫暖身心。(圖/魏妤靜攝)如果說從飲品到開胃小點是秋季的完結,那麼接續的冷前菜「立冬潤養」便宣告冬季的開始,主廚從手搖飲「冬瓜檸檬」來發想,取用北海道干貝、口感「逼逼剝剝」的海葡萄與奇亞籽等食材,搭配以檸檬醃漬入味的冬瓜絲,最後放上由冬瓜茶、澄清番茄汁與香水蓮花調和製成的晶球,並淋上帶有港式情懷的自製鹹檸檬泡沫、無花果葉油,勾勒出立體層次;再遇節氣「小雪」、寒意漸濃,以上湯燕窩為概念設計的「小雪凝華」,在花雕酒蒸蛋白上擺放鑲嵌蟹肉的黃瓜、雪燕與蒸南瓜,最後澆淋由火腿、豬肉、雞腳等食材慢煮的上湯作為醬汁,將香氣濃縮於一碗之中。銜接小雪之後的「大雪」邁入嚴寒時刻,正好端上湯品「大雪溫補」,主廚將玉米雞、豬排骨、赤肉、雞腳、螺頭等分段燉煮,淬鍊出帶有琥珀色澤的醇厚湯底,同時搭配非洲海椰皇、川貝母與仿土雞翅等食材入湯。非洲海椰皇的清甜風味,讓圓潤湯品添了一些層次。同時餐廳也設計另一升級版本可加價選購,是在相同湯底基礎下,將帶殼的香水椰子做為容器加入非洲椰皇燉煮,並奢華添加「花膠」與「刺參」,賦予嫩滑脆彈的多重口感。蔣文正主廚拿手的鮑魚做成宛若半熟的溏心感,是每季套餐不會替換的招牌菜,主廚更將鮑汁與高湯混製成香醇醬汁增色添香。(圖/魏妤靜攝)「冬至珍饈」以鮑魚搭配從宜蘭糕渣變化來的「戈渣」(左),右為結合火焰與發酵元素的主菜「小寒御寒」。(圖/魏妤靜攝)「冬至珍饈」則嚴選新鮮南非鮑魚為主角,搭配富含膠質的鵝掌、鵝翅、雞腳與赤肉等食材耐心熬煮,主廚蔣文正透過靜置、清蒸、再次靜置的繁複操作,讓鮑魚飽滿吸足食材風味與膠質精華,口感彈而不韌;同場搭配的「戈渣」,則是將鮑魚滷汁製成醬凍裹於春捲皮內油炸,外酥內嫩。升級版本的「冬至珍饈」則豪邁地使用13頭南非乾鮑,為保留頂級食材的細膩,僅將浸發過的鮑魚以高湯煨煮,完整保留鮮味與醇香。在海味之後送上的主菜「小寒御寒」,則融合主廚林昊語記憶中,外婆為家人自製各種米食、發酵醬菜的情境,他將伊比利豬梅花以腐乳醬醃漬入味,經低溫舒肥後再炭火燒烤鎖住肉汁,並輕刷由花雕酒與鮮奶油調製的醬汁,勾出食慾,饕客可另選以日本F1奧羽牛紐約客燒烤的升級版。呼應「大寒」節氣的主食「大寒蘊香」,選用顆粒分明的花東越光米拌入雞蛋液拌炒,再將蛋炒飯搭配以雞、豬、牛肝菌共同熬煮的醬汁,並添加桂花蚌、姬松茸、牛肝菌、甜豆仁等製成撈飯,融合各種濃郁香氣,也透過口感各異的食材帶來咀嚼樂趣。收尾的甜點「冬藏潤養」則以杏仁慕斯為主軸,搭配以核桃露蒸煮的核桃醬、薄脆的芝麻脆片、濃縮風味的芝麻凝膠,還有酒漬櫻桃製成的果凍相互搭配。在看似西式的造型下,卻有熟悉的中式甜品樸實風味,柔和又餘韻悠長,秋冬菜單晚餐每套3,880元+10%(含茶資)。「雅閣」中餐廳將於初一至初七推出「喜氣盈門賀年套餐」。(5,388元+10%,圖/台北文華東方酒店提供)另外搶攻春節連假商機,台北文華東方酒店米其林一星「雅閣」中餐廳於1/29至2/4除了精選單點菜單外,還推出兩款新春豪華套餐,由主廚鄭國雄主廚嚴選頂級食材,其中8道式的「花開富貴賀年套餐」結合燒乳豬、蔥油象拔蚌、鮑魚燒賣、松茸瑤柱燉花膠、黑松露醬百合炒龍蝦球等多種頂級食材與佳餚,每位4,388元+10%起;「喜氣盈門賀年套餐」則有雅閣叉燒皇、黑松露蛋白蟹肉餃、蟲草花水鴨燉花膠、蠔皇六頭鮑魚伴香煎元貝、X.O.醬焗龍蝦等菜色,每位5,388元+10%。除夕與初一的訂位在10月底便告滿席,目前初二至初五訂位率亦已達9成。
健康夫妻,兩名兒子卻患罕病! SMA 擴大健保給付治療現曙光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俗話說七坐、八爬、九站立、一歲左右會走路,但對於患有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簡稱 SMA)的寶寶們來說,要靠著自己的力量站起來卻很困難!劉爸爸發現兩個兒子在十八個月大時都還不太會爬,雙腳肌肉彷彿沒什麼力氣,動起來很吃力,四處求醫問診後確認罹患罕見遺傳疾病SMA。多年來,透過中醫調理、老藥新用等方式介入治療,但成效有限,直到健保開放特殊藥物給付後,才終於有機會對症下藥。作為第一批受惠家屬,劉爸爸鼓勵大家不要放棄,只要治療就有希望。父母健康卻是帶原,發生率偏高的罕見遺傳疾病!台北馬偕兒童醫院小兒遺傳科資深主治醫師林炫沛表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是位於人類第五號染色體長臂(5q)的SMN1基因缺損,導致脊髓的前角細胞(運動神經元)退化,造成肌肉無力及萎縮的體隱性罕見遺傳疾病。臨床上父母大都是健康無症狀帶因者,但孩子卻發病的案例;研究指出,假如父母都是無症狀的基因變異帶因者,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將各自帶有的缺陷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每1.5 - 2萬個新生兒當中會有一人罹病,屬於發生率相對較高的罕見疾病,因而被建議列入產前帶因檢測與新生兒篩檢項目之中。健保擴大核准給付,每年省 700 萬元藥費!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約有 400 位 SMA 患者,發病率大約為一萬五千分之一。林炫沛提到,隨著病程進展,運動神經元細胞日益凋亡,SMA 患者的肌肉會逐漸萎縮,除了喪失動作能力以外,連呼吸、咀嚼、吞嚥等基本的肌肉運動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沒有介入治療,嚴重型的患者通常都在兩歲以前就會離世。即使順利存活也常需靠氣切或胃造口續命,所幸經過醫界與病友團體多年奔走之後,健保已擴增給付病患使用兩種 SMA 的疾病修復治療及一種基因療法,粗估可替病友省下每年約 6、7 百萬元費。肢體功能恢復顯著,治療讓 SMA 有望逆轉勝!SMA 的患者需終生使用藥物治療,許多病友常因擔心副作用而卻步,但林炫沛強調,運動神經元細胞的凋亡是不可逆的,這是基因缺損引起的疾病,不治療肯定會逐漸失能,只有接受治療才能讓運動神經元細胞得到保護,只要沒有凋亡都有恢復功能的機會。臨床觀察,SMA 患者普遍在治療一年後,運動功能會有顯著提升,尤其是上肢肌肉改善最明顯,甚至還有不少病友自述,打完基礎劑後就有感覺,呼籲病友,先做好決定開始治療比什麼都重要,就算後悔了想要換藥,健保提供一輩子一次轉換機會,不用想太多,遲疑就是錯失治療機會。遲疑恐錯失良機!家屬以自身經驗鼓勵病友積極治療回顧過去,劉爸爸談到了這段時間照顧孩子們的點點滴滴。小兒子接受恩慈療法已有兩年,今年八月,因健保放寬給付標準,老大也開始接受口服治療。在口服藥物的幫助下,兩位兒子的病情都有了明顯的好轉。從過去需要家人幫忙拿取桌上的物品,像是書本、文具或是筆電。如今,已能自行完成,逐漸達成生活自理,進步令人欣慰。他也以自家經歷鼓勵其他罕病家庭,時代進步、醫療技術不斷提升,未來可能還會有更多目前無法治療的疾病被戰勝,請大家不要放棄,趕快接受評估與治療!林炫沛則提醒,動作協調能力的保存跟進步,光靠接受疾病修復治療還不夠,得靠病友持之以恆的復健和自我訓練,包括攝取足夠的營養、充足睡眠、適當的陽光照射和肌肉運動,建議多和醫療團隊溝通討論,把握積極有效的治療機會,讓身體狀況得到改善。
牙齒短、笑起來牙齦外露! 醫推「1治療」增自信還可改善牙問題
牙齒不僅關係到口腔健康,還會影響整體面部的美學,甚至是自信的微笑。隨著牙科技術發展,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口腔醫學科主治醫師盧冠勳認為,「牙冠增長術」能為患者提供一種既能改善牙齒外觀,又能提升口腔功能的療程方案。牙冠增長術 改善牙齒過短、咀嚼功能盧冠勳說,牙冠增長術是一項微創外科手術,通過去除多餘的牙齦組織或重塑牙槽骨結構,暴露出更多牙齒的可見部分(即牙冠),使牙齒長度和形態更為和諧。這項手術可以解決由牙齒過短、牙齦位置不正或牙齒嚴重缺損,同時改善牙齒的咀嚼功能。專業評估很重要 適應症一次看盧冠勳表示,選擇牙冠增長術時,除了要考慮生物學寬度(biological width),由牙齒齒槽骨往上到牙齦溝底部、含兩部份連接上皮及結締組織附著以避免造成牙齦慢性疼痛、慢性發炎或是導致齒槽骨吸收,另外牙齒周圍的角化牙齦寬度,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角化牙齦則包含的游離牙齦(free gingiva)和附著牙齦(attached gingiva),適當的角化牙齦寬度對於牙齒周圍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牙冠增長術的適應症:1. 牙齒過短或磨損:隨著年齡增長或不當的咬合習慣,牙齒可能會變得過短,影響微笑美感。牙冠增長術能夠幫助暴露更多的牙齒表面,讓牙齒看起來更長、更對稱。2. 牙齦過高或過低:不均勻的牙齦形態會影響牙齒的外觀,讓牙齒顯得不夠突出或比例失衡。牙冠增長術通過調整牙齦的位置,達到理想的微笑線,改善面部整體美學。3. 牙齒缺損或嚴重齲齒需要修復:對於缺損或齲齒損壞較為嚴重的牙齒,牙冠增長術能為後續的修復手術(如牙冠安裝)創造更多的修復空間,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和持久性。術後護理莫輕忽 這樣做確保最佳手術效果牙冠增長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手術過程中,牙醫會根據患者的口腔狀況,選擇性地去除部分牙齦組織或調整牙槽骨,從而暴露更多牙齒表面。整個手術過程通常需要30分鐘至1小時。而在手術後,有患者可能會感到輕微的腫脹或不適,但大多數人可以在幾天內恢復正常活動。因此,患者仍需遵循牙醫的術後護理建議,保持口腔清潔,避免硬物刺激,並定期回診檢查,以確保手術效果穩定。
美國認證「白吐司不健康」 專家提醒:吐司邊再烘烤很危險
美國FDA近日調整健康食物名單,而白吐司被剔除在健康食物之外。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吐司麵包是許多孩子和媽媽的最愛,他自己小時候也常常拿肉醬夾土司來吃,但精緻過的食物被證實對人類健康不好;就像優格和果乾若添加糖分,也不再被認為是健康食物了。劉中平表示,白吐司是許多人從小到大的早餐選擇之一,但在製造過程中,小麥的重要成分往往被去除,導致蛋白質、纖維和維生素的含量不足。此外,由於澱粉經過處理,吸收速度加快,容易造成血糖上升。不只如此,國際研究還發現,白吐司容易讓人不知不覺吃下過多分量,進而增加罹患糖尿病和肥胖的風險。他建議,飲食返樸歸真,選擇未經精緻加工的食物,才是養生的不二法門。營養師許睿涵受訪時建議搭配以下食材來提升吐司的營養價值。首先是蔬菜,如生菜、小黃瓜、番茄等,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與飽足感;其次是蛋白質來源,搭配水煮蛋、雞胸肉、鮪魚罐頭(低鹽)、豆皮等蛋白質食物;再來是健康油脂,抹上酪梨泥、堅果醬(無添加糖),提供好的脂肪來源。另外,選擇全麥吐司或雜糧吐司來取代白吐司,可提高纖維含量以減少血糖震盪。另外,部分人討厭的「吐司邊」,其實藏有優點。許睿涵指出,吐司邊因為接觸模具烘烤而出現梅納反應而變成褐色,成品比吐司中間的部分結構更緊密,更耐咀嚼,能延長進食時間,有助於增加飽足感。但她也提醒,吐司在烘烤製作的過程中,會使吐司邊產生抗氧化物,不建議再烘烤食用,以免攝取致癌物。
冬至要吃湯圓! 營養師曝「食用建議」讓民眾安心吃
上週冬至,許多家庭開始準備應景的傳統美食──湯圓。然而,這看似簡單的糯米小點,對長輩與孩童來說,食用上卻有諸多注意事項。湯圓營養一次看 食用建議要記牢台北慈濟醫院周家琳營養師說明,湯圓的主要成分是糯米粉,屬全榖雜糧類。內餡若是芝麻、花生屬油脂類;紅豆、綠豆沙則屬全穀雜糧類。一般紅白小湯圓每日最多食用20顆,熱量約等於半碗白飯;若是內餡湯圓,僅需2顆就有相同熱量。尤其孩童更要注意份量,過量恐導致蛀牙或肥胖問題。此外,由於糯米粉含大量支鏈澱粉,使湯圓具有較強黏性,不僅不易咀嚼,也較難消化,長者和孩童易出現脹氣、胃食道逆流,甚至有噎食風險。享用湯圓有秘訣 這樣避免消化不良為了讓湯圓更健康美味,周家琳營養師建議,可從配料著手。甜湯圓可改用無糖茶、無糖豆漿或牛奶;鹹湯圓則可添加青菜、豆腐、香菇或銀耳增加營養。食用時最好將大湯圓切小塊,且建議在白天食用,避免影響夜間消化。飯後不妨全家一起散步,既能促進消化又能增進感情。創新作法 品嚐美味兼顧健康另外,周家琳營養師也分享一道特製的地瓜湯圓食譜:以100克地瓜、60克糯米粉及20毫升水為基底,將蒸熟的地瓜泥與糯米粉調和,揉成麵團後搓小球,放入滾水煮至浮起即可。這種改良式湯圓不僅降低黏性,更添健康美味,讓闔家都能安心享用這份冬至佳餚。
7旬翁頻跌倒!檢查發現肌少症 竟是「這1原因」導致
76歲林先生在社交圈中相當活躍,最近因為牙口狀況不佳,導致進食意願下降,進食量減少,走路步伐不穩容易跌倒,現在以久坐看電視居多,偶爾起來走動,幾乎足不出戶。林先生定期進行糖尿病飲食諮詢時,營養師發現林先生疑似有肌少症,建議林先生從飲食著手改善體力,經過半年後逐漸增強腿部肌力,已恢復自行去逛大賣場,開心享受健康生活。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喪失 老年及營養不足風險高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戴翊如表示,肌少症是指肌肉質量、力量和功能逐漸喪失,一般發生在中老年時期。原因包括:衰老、營養不足、維生素D缺乏、活動力下降,甚至可能受其他疾病影響而加速發生肌少症,其中以營養不足的人比例為大宗。老年人可能會因為牙口狀況導致進食量不足,當身體沒有足夠食物來源當作活動能量時,就會消耗肌肉來產生能量,所以攝取足夠熱量及蛋白質非常重要。主要蛋白質來源是豆、魚、蛋、肉類以及乳品,攝取份量則因每個人身體狀況而不同。增加肉類進食意願 可選擇軟嫩並以蒸滷燉調理食物戴翊如說,因為肉筋不易咀嚼,所以牙口不好的老年人容易降低進食意願,通常不喜歡吃肉類,建議可從三個面向「改變」。一、選擇:較軟嫩的蛋白質,如魚類、各式豆腐及蛋品。二、質地:可將大肉塊依序切成薄片、肉絲、絞肉和細泥,利用改變食材質地來代替牙齒咀嚼,減輕牙齒負擔;藉由拍打方式將肉的筋打散,或使用木瓜酵素、鳳梨酵素幫助肉品進行嫩化。三、烹調:用蒸、滷、燉調理食物。如煎荷包蛋改為水煮蛋、蒸蛋,或是不要將荷包蛋煎得過於焦脆;油炸類豬排改為燉煮肉,應避免反覆燉煮,否則會讓肉質變得更硬,導致咀嚼不易。在營養諮詢門診常會有病人提到發生進食狀況不佳、覺得越來越無力、活動力較差的現象,戴翊如指出,經飲食諮詢後發現病人可能因牙口關係或其他生活考量,導致食量減少。由於活動量下降也會導致胃口變小,建議進食順序調整為:蛋白質、全榖雜糧類、蔬菜,確保維持足夠的蛋白質及主要熱量來源。適當的提味,如檸檬、蔥、蒜、韭菜和八角等,也可促進食慾,若是三餐進食量遠不及身體所需,建議以少量多餐的方式,增加補充點心,如無糖豆漿、蒸蛋等。預防肌少症 「飲食」及「運動」最重要戴翊如強調,預防肌少症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及「運動」,建議可攝取適當的營養再配合運動,以增強肌肉的質與量;同時鼓勵老年人應該增加日常的活動量,避免肌肉會變得越來越無力,以提升生活的品質。
她牙齒太短、常露齦被笑! 「牙冠增長術」助重拾自信笑容
25歲許小姐從小就常被同學取笑「牙齒短」、「牙齦很長」、「露齦笑」,雖然不影響牙齒咀嚼功能,但是她卻相當困擾,一直以來不太敢開口笑。牙冠過短 變異被動性萌發所致日前她為了拍攝婚紗照,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牙科,向醫師表示希望能夠改善前牙太短的情形,加強美觀。蘇穎珊醫師評估發現許小姐牙冠過短的問題是變異被動性萌發,即牙齒萌發時的發育異常,以診斷蠟型模擬術後狀態並和患者溝通達成共識後,替她施以「牙冠增長術」,改善微笑時會露出的前排牙齒長度,成功改善病人困擾。牙冠增長術 常用於這些牙問題牙冠的主要功能是咀嚼,理想前牙寬長比為73% 到 87% 。蘇穎珊說明,一般來說,牙冠增長術的適應症包含齲齒、藥物副作用或咬硬物和意外造成的牙根斷裂、基因遺傳和變異被動性萌發。而牙冠增長術顧名思義是要增長臨床牙冠的部分,常用於牙齦邊緣或下方的深部齲齒及牙齒斷裂情形,透過此術式能讓醫師有足夠的牙齒補牙或製作假牙;而其他常見執行術式的原因包含牙齒萌發異常造成的美觀問題、藥物副作用與口腔衛生不佳導致的牙齦增生。就醫建立正確診斷 這些情況不適用蘇穎珊醫師指出,病人因牙齦過長或牙冠過短來到牙科求診,會先建立正確的診斷,需評估:病人年紀、臨床症狀、病史與用藥史、牙齦覆蓋與牙冠比例的測量、口腔X 光片與牙周探測深度。正常萌發過程在 20 歲左右達到平衡,因此年齡是正確診斷的基本因素。若確定手術,則會讓病人在局部麻醉的狀態下,修整齒槽骨及牙齦,使其露出更多埋在牙齦裡的齒質,增長牙冠長度。但齲齒過深、剩餘齒質不足、牙周狀態不佳、糖尿病控制不良、使用骨質疏鬆藥物或有其他生理、心理狀況者不適用此術式。留意口腔保健 就醫評估手術必要性蘇穎珊提醒,平日務必要維持良好的口腔清潔,避免使用牙齒咬過硬的食物,才能減少齲齒發生和齒裂困擾,降低手術的必要性;而先天基因及牙冠發育異常因無法預防,若想改善外觀可到牙科門診與醫師討論,評估有無手術必要性。
中山大學獼猴闖教室上日文課 被女同學嚇到「怒搶外套逃跑」
高雄中山大學近年頻繁遭獼猴入侵校園,還會搶奪食物,令師生感到困擾,近日有同學上傳獼猴闖入教室的影片,被戲稱「進教室上微積分」,17日又有學生上傳一段影片,笑說自己也有跟獼猴上過日文課。日前有學生拍下獼猴闖入教室的影片,只見獼猴在後方緩緩朝著正在吃早餐的女同學走去,女學生確認獼猴鎖定的目標,正是她手中的食物,才趕緊收起食物,嘴巴也不敢再咀嚼,原PO表示,「歡迎來到中山大學,微積分可以跟阿猴一起上。」17日又有學生PO出獼猴闖入教室的影片放到Threads上,原PO表示近日收到朋友傳來的猴子旁聽微積分影片,「但希望朋友們別忘記,我也是有跟猴子一起修過日文的人。」只見獼猴坐在桌子上,同學們都不敢靠近,只敢拿出手機狂拍,獼猴拿起桌上的水壺直接喝還翻倒,之後牠跑到一位女同學的桌子上,女同學拿起課本往桌上拍了一下,獼猴疑似被嚇到隨即搶走她身上的外套, 還將桌上的文具全都掃到地上,外套也被丟在地板,便跑出教室。影片一出後引起網友熱議,眾人紛紛表示,「同樣都是大學為什麼你們的比較好玩」、「敢嚇我猴哥我就搶妳東西」、「猴子上課的出席率都比我高」、「能讀中山大學的都是神人,竟然有辦法忍受每天可能被猴子搶食攻擊的恐懼和危機」、「糟糕了!以後教授會說:連猴子都這麼認真了!你還翹課。」
柴山獼猴又來了!闖教室旁聽微積分 女學生回頭發現「早餐被盯上」超驚恐
高雄柴山獼猴又傳闖教室搶食學生早餐!今天冷氣團過境天氣驟冷,中山大學學生在Threads及爆料公社上傳影片指出,一早就有柴山的「猴同學」下山到教室旁聽微積分,結果眼睛盯著坐在教室後方吃早餐的女同學,女同學發現獼猴靠近時一臉驚恐,迅速收起食物,獼猴隨後靠近女同學,一把搶走女同學左手藏的饅頭,迅速跑出教室外,在走廊上大口開吃,一旁男同學趕快關上門,結束一場虛驚。今天上午,中山大學的微積分課堂上闖進了一位柴山上的獼猴同學進教室旁聽,當時在講課的老師即示意同學不要有動作,把食物收起來,但在教室後方仍有一名未察覺獼猴已進教室的女同學,耳朵塞著耳機,手裡拿著早餐的饅頭正在吃,一旁的同學拿起手機拍攝,見那隻獼猴已坐在倒數第二排椅子,眼睛盯著正在吃早餐的女同學,前面上課的同學紛紛轉頭看。當女同學看到獼猴時,雙方凝視對望,一旁拍攝的同學還提醒女同學要小心手裡的饅頭,女同學趕緊收起饅頭,嘴巴也停止咀嚼,左手下壓拿著饅頭,兩眼直視著獼猴,雙方凝視幾秒後,獼猴衝上前,伸手對著女同學左手的饅頭行搶,女同學見狀放掉手中的饅頭,她受到驚嚇,還舉雙手表示投降,手指饅頭落下的位置,獼猴眼朝地下尋找後,撿起饅頭跑出教室外,女同學一臉驚恐的看著饅頭被搶走。中山大學校園周圍及柴山上到處可見群聚的獼猴。(圖/本報資料照片)獼猴搶過饅頭後,迅速的從教室後門離開,到走廊上拿起搶來的饅頭馬上啃起來,被搶走早餐的女同學則是驚魂未定,後來才緩緩回神。另一名男同學見獼猴跑出教室,立即將門關上,讓課堂恢復正常上課。拍攝的學生將這兩段影片上傳到社群媒體,寫下「歡迎來到中山大學,微積分可以跟阿猴一起上」掀起社群上熱烈討論。有人回應「上課請勿飲食by中山猴」、「人家是猴助教」還有人開玩笑說「我好慚愧...猴子進化到會聽課了」、「猴子都會算微積分,我輸了」;也有網友發現到學生見到獼猴進教室竟不會驚嚇倉皇逃離,早餐被搶沒有很驚恐的表現,臉上一陣錯愕,淡定的情況讓人意外。中山大學回應,當時授課教師首先發現獼猴進到教室,即提醒學生注意收好食物,隨後繼續上課,幸好獼猴在教室只待了2、3分鐘就離開,師生都很鎮定。目前時值冬季,柴山獼猴會下山覓食,每年新生訓練學校皆請專家講解獼猴習性、學習人猴共處智慧,學校也會加強巡邏。
吃和生活習慣很重要 營養師推10種食材讓你遠離脂肪肝
有脂肪肝的人通常沒有感覺,有將近8成以上的人是在進行健康檢查時無意中發現,少數的症狀多半只是ㄧ些非特異的腸胃道症狀,例如上腹部不適或有輕微疼痛;有些人則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少數人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現象。營養師程涵宇指出,會導致形成脂肪的原因,不外乎是飲食、睡眠、運動、抗氧化壓力等出了問題,所以,要解決內臟脂肪的問題,除了要改變生活習慣之外,也要多注意飲食控制,才能發揮效果。所以,想要跟脂肪肝說再見,先做到以下三件事,包括健康飲食且吃得剛剛好就好、減重和運動,並分享了降低脂肪肝的10種好食材。1.咖啡研究指出,咖啡可能與肝臟酵素的活性降低相關,這可能有助於緩解脂肪肝的發展,肝臟酵素的升高通常與肝臟損傷有關;另外,咖啡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例如咖啡因和多酚,這些成分對於減緩氧化作用和減少細胞損傷可能有幫助,進而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可能影響脂肪和醣類代謝,並促進脂肪氧化和減少脂肪累積,皆對降低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建議無糖黑咖啡,每天最好不超過2杯超商大杯(480ml)美式,以避免咖啡因過量造成頭暈、頭痛或心悸等問題。(一杯大杯黑咖啡的咖啡因約200~300mg,台灣建議一天咖啡因不超過300mg,美國及歐盟建議不超過400mg)2.綠色蔬菜綠色蔬菜富含膳食纖維,常見的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膳食纖維有助於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同時也有助於降低血糖和膽固醇,進而減少內臟脂肪堆積。綠色蔬菜也含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維生素A及多酚這些成分有助於抵抗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並保護肝臟細胞;蔬菜中的維生素 K、維生素 B和礦物質鐵、鈣、鎂等,對於肝臟功能和整體健康都很重要。這樣吃:建議食用蔬菜時不要過度烹煮,才不會讓蔬菜中的營養物質大量流失,建議可以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減少營養素流失。3.豆類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不但低脂,又含有豐富的植化素,同時含有抗性澱粉,有助於減重、減脂,並能保護肝臟,減少肝臟脂肪的堆積。另外,比起肉類,豆類多了膳食纖維,而且鉀含量高,也相當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這樣吃:一般來說,20g的乾蛋白質豆或50g生鮮蛋白質豆(例如毛豆)就含有7g蛋白質,約等於30g的肉類的蛋白質含量,所以若是大量想補充蛋白質,蛋白質豆類或其製品如豆漿、豆腐等,都是非常優質的選擇。但要注意的是,記得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例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避免攝取進過多的熱量。4.魚類大多數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能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還能降低肝臟脂肪的堆積,同時能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並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對於預防脂肪肝有幫助。這樣吃:比起豬肉、牛肉或雞肉等肉類,魚類的肌肉纖維組織比較短,咀嚼之後較容易被分解,更容易被人體消化與吸收。但常聽說魚的體內容易累積重金屬,吃下肚對健康不利;其實只要正確選擇例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更安心,同時建議一週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5.燕麥許多人發現自己的膽固醇超標,會把燕麥當成早餐來享用,的確,全穀類、高纖的燕麥,營養價值非常高,燕麥富含膳食纖維,對於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都有幫助,還有助於提供長時間的飽足感,對於體重管理也有幫助。另外,燕麥中含有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 E,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進而幫助降低脂肪肝的風險。這樣吃:除了和許多人一樣,不管是用開水沖泡燕麥片,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飲品中都可以,就是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另外,也可以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增加主食的纖維量,對於體重管理或降低脂肪肝都有助益。6.堅果堅果是富含健康脂肪的食材,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對於心臟健康相當有益處,而心臟健康與脂肪肝的發展有一定的相關性;堅果同時富含抗氧化劑,例如維生素E,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減緩細胞損傷的發生。這樣吃:堅果的種類很多,常見的有腰果、核桃、杏仁果……等都很棒,每天建議量20公克,在運動後吃堅果還能達到輕鬆增肌、幫助修復的效果。7.薑黃薑黃素是抗氧化、對抗體內自由基的好幫手,不但能刺激血液循環,也有產熱的效果,還能幫助護肝,降低肝指數;也有研究指出,薑黃素也能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這樣吃:大小朋友都喜歡的咖哩飯、咖哩麵,就是攝取薑黃素最好的料理,或是近來很流行的薑黃粉,可以單獨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就能輕鬆吃進營養。8.橄欖油別因為怕脂肪堆積就不吃油,其實只要攝取好油,像是橄欖油等不飽和脂肪酸多,讓飽和脂肪酸減少,就能調整體內的體脂肪,因此選對好油,也能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這樣吃:橄欖油直接作為烹調的主要用油,若要保留最多的橄欖油多酚營養,低溫或是輕烹調也是較好的方式。9.大蒜研究發現,多吃大蒜跟降低脂肪肝有關,大蒜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有助於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細胞損傷,進而有助減輕肝臟損傷,甚至能減少脂肪肝的形成。另外,大蒜中的蒜素可以提升免疫力,其中的硫化物還有殺菌、預防腫瘤增生、預防心血管疾病等效果。這樣吃:烹煮大蒜之前,先將蒜頭的薄膜剝掉,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蒜素才可釋放出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熬煮太久,蒜素功能會減弱,建議除了在料理初期放入大蒜增加香氣,在食物起鍋前也放入大蒜能增加蒜素攝取,蒜頭雞湯、蒜片義大利麵,都是攝取蒜素的可口料理。10.黑木耳黑木耳是相當熱門的健康養生食材,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多醣體,可說是腸道的清道夫,能幫助潤腸排便,預防減重時宿便的累積。其中的水溶性纖維質,有研究證明具有降膽固醇的作用,而且因為黑木耳熱量很低,又能提供飽足感,對於體重控制很有幫助。這樣吃:可以自製黑木耳露(一把黑木耳對4倍的水,打成汁,若要甜味,可加入鳳梨或枸杞),既能增加飽足感,又有對排便有幫助,進而降低體內的脂肪。(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18歲少年嚼檳榔8年花180萬 瓜子臉慘變「方塊臉」網以為特效
吃檳榔會導致口腔癌,是民眾經常聽到的警語,但咀嚼檳榔也可能造成臉型大變!最近大陸河南有一名18歲張姓男子,透過影片自稱他從小吃檳榔,8年來花了超過人民幣40萬元(約新台幣180萬元),驚人的是,他的臉還從瓜子臉變方塊臉,令廣大網友嚇壞還以為是特效。昨(14)日大陸網上瘋傳一段影片,一名來自河南的18歲張姓男子,為自己吃了8年檳榔感到後悔,他說他從小開始吃檳榔,8年時間已經花了超過人民幣40萬元(約新台幣180萬元);張男除了花錢外,連他的瓜子臉也慢慢變成現在的方塊臉,學生時期還被同學取綽號「電視機」。大陸河南一名18歲男子自稱嚼檳榔8年,這段期間花了至少人民幣40萬元(約新台幣180萬元),臉還變成方塊臉。(圖/翻攝自微博)張男發現吃檳榔已經影響他的生活,決定嘗試開始戒除,也用自身經驗良心給建議,「愛吃的人就少吃,少吃的人就盡量不吃」。在張男的影片底下有不少網友驚呼,「我以為是特效,天啊,居然是真的」、「光吃檳榔就花40萬,哥們挺有錢」、「有在戒嗎?看影片他還在嚼啊」、「真的是為人方正了」。台灣目前沒有專法禁止食用檳榔,但檳榔含有檳榔鹼、檳榔素等致癌成分,粗纖維更會傷害口腔黏膜,對健康有害,可能造成口腔癌;據悉,台灣口腔癌死亡人數從2016年的2936人,到2023年增加為3610人,雖然看似沒有太多增長,實際上政府投入健保醫療費用從53億元暴增至104億元,比例非常驚人。◎反菸拒檳,遠離口腔癌、咽喉癌和食道癌。
65歲後平均牙齒少10顆 台灣未達國際健康老化標準
50歲林女士因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導致牙周病加重,一開始她不以為意、以為只會影響咀嚼,沒想到隨著多顆牙齒缺損、脫落,不僅不方便進食,也不敢吃蔬菜及肉類,更出現口氣尷尬、記憶力衰退等困擾,對於工作及日常生活皆有重大影響,一直到進行牙齒重建治療,包括牙周病雷射清潔、牙周導版保養、3D列印輔助全導引雷射微創全口重建手術等項目,歷時半年後煥然一新,不僅換得一口好牙,咀嚼功能恢復正常外,連血糖和心血管指數都更加穩定。看牙醫一直是許多人心中的硬傷,調查統計發現,竟有高達半數的台灣人曾因為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容易導致口腔問題惡化,產生牙周病或牙齒脫落的狀況,甚至連帶影響全身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積極推動健康老化,鼓勵各國確保高齡長者能維持身體功能自主性,日本也曾提出「8020護齒行動」的口腔健康指標,指出一個人必須擁有20顆以上的功能牙,才算具備足夠咬合咀嚼的功能,並確保生活品質。然而,根據衛生福利部公布的最新國民健康口腔調查指出,台灣65歲以上國人平均僅存17.9顆牙齒,到了80歲後竟僅剩4成民眾仍能擁有20顆自然牙齒,遠遠落後國際間健康老化的標準。以蛀牙為例,傳統上治療會使用銀粉或複合樹脂進行填補,然而效果卻無法持久,銀粉填補過一段時間後導致牙齒變黑,且容易造成牙齒結構的破壞,維持兩至三年就得重新補牙,而複合樹脂則容易因收縮膨脹而產生縫隙,反而讓細菌侵入先前的蛀洞,導致再次蛀牙。悅庭牙醫診所院長曹皓崴分享,臨床上經常遇到患者因而陷入「補牙、再次蛀牙」的惡性循環,飽受疼痛,然而,曾有調查統計,高達半數台灣國人曾因害怕看牙而選擇延誤治療,反而得面臨後續牙齒脫落、產生牙周病的窘境。曹皓崴點出:「根本解決之道在於如何在蛀牙剛發生或尚未惡化之前就選對治療方式!」曹皓崴表示,最新的3D齒雕技術使用全數位口內掃描儀器於口中取模,再利用德國引進的科技儀器,製作出與牙齒缺損大小、形狀完全相同的陶瓷修復物,不僅與天然齒質相近,顏色自然、邊緣密合度佳,填補後更不易再度產生蛀牙,兼顧美觀與功能。口腔健康可視為全身健康與生活品質的重要指標,曹皓崴院長表示,牙周病、蛀牙和缺牙等口腔問題,不僅影響咀嚼功能,還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密切相關;許多國際臨床研究也發現,不良口腔保健將連帶提升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例如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18%,牙周病患者罹患憂鬱、焦慮等精神疾病的機率也大增37%,提醒民眾多重視自我口腔管理。
家長怕6歲女童難消化連堅果都磨成粉 咬東西就痛一看竟長出「雙排牙」
中國大陸湖北武漢近日有名6歲女童一咬東西就痛,媽媽一看竟發現孩子有「雙排牙」,帶去醫院檢查後,醫生確認女童是乳牙滯留,經了解原來是家長怕孩子不好消化,每次都會把食物弄成好吞嚥的質地,連堅果都要研磨成粉,造成孩子的乳牙沒有充分運動和刺激,也就不能自然脫落。據陸媒報導,女童夢夢吃飯時發現門牙鬆動,且一咬東西就痛,媽媽一看發現孩子有「雙排牙」,12月4日她帶著6歲的女兒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口腔醫學中心就診,醫師詳細檢查夢夢的口腔後,確診為乳牙滯留。經了解,夢夢的家長怕她吃粗硬的東西不好消化,於是從她小時候,無論是肉還是蔬菜都會切碎,米飯也不敢煮太乾,怕她噎著連堅果都要研磨成粉,這就造成孩子的乳牙沒有充分運動和刺激,不能自然脫落。醫師表示 「現在小朋友進食較精細,食物較鬆軟,咀嚼的力量較小,乳牙沒有得到充分鍛煉和刺激,導致乳牙不能自然脫落。」最後夢夢拔掉了乳牙,給恆牙騰出了位置。醫師提醒,一旦發現有「雙排牙」,應及時就醫,經醫生評估後可拔掉乳牙,拔掉乳牙能減少阻力,為後面的恆牙騰出生長空間,以防止牙列擁擠或牙齒錯位等情況出現,建議要給小朋友多啃食硬物及粗糧,例如蘋果、玉米等,充分的咀嚼可以幫助乳牙牙根吸收,從而促進乳恆牙自然替換。
這鍋不一樣2/手切台灣溫體牛、美國牛、日本和牛 「Bulimia」以純粹的鮮甜決勝負
台灣人吃牛肉火鍋,通常不是溫體牛專賣店便是主打油花分布均勻的日本和牛,但今年7月起,卻有一間罕見集結了台灣溫體牛、日本A5和牛與美國牛的牛肉火鍋店「Bulimia」開幕,而且採全手工精修,就是要讓客人吃到最軟嫩的口感。Bulimia原意為「暴食症」,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大家愛上這裡的鮮甜滋味,忍不住常常上門「爆吃牛」,這也是旗下有餐酒館、牛排館與燒肉店等的路易奇餐飲集團全新品牌。路易奇餐飲集團CEO武俊傑提到,這家店的誕生與疫情期間不能出門、常常要「自煮」有關,某天他突然很想吃火鍋,由於家裡沒有切肉的機器,他索性自己手切了一盤美國牛小排,卻意外為其柔嫩度所驚艷。由於Bulimia的三種肉品須盡量薄切、每塊肉幾乎只保留6成精華,因此還特別從旗下品牌各店調來最會切肉的師傅掌刀。「熟成極上美國牛小排」依喜好提供嫩的與彈牙兩種(前左,嫩的980元)、每日僅有固定進貨量的「今日台灣溫體牛」(中,360元),左後為脆彈的「手切本產頂級松阪豬」。(520元,圖/焦正德攝)店內師傅每天都要花許久時間手切肉品,通常會修除約4成筋膜、保留6成最嫩的部分。(圖/焦正德攝)吃牛肉也可以點盤「明太絕絕子」,帶點辛辣與鹹味的明太子與牛肉十分契合。(120元,圖/焦正德攝)厚切的「招牌牛舌」大口吃來相當過癮,可以搭配提味的柚子胡椒或自製蔬菜醬感受食材本味。(360元,圖/焦正德攝)這裡的台灣溫體牛會每日向合作的彰化廠商進貨,為求品質數量有限,通常進貨部位都是國人喜愛的紐約客、肋眼、牛小排部位;手切美國牛主要提供牛小排部位,而且將筋膜修清後口感從彈牙變得柔嫩。由於食材嚴選、工序講究,這裡的鍋底反倒簡單地只提供兩種:「蔬菜」與「赤味噌」,後者是為了愛吃牛腸等內臟的饕客而設,但若要感受最純粹鮮甜的牛肉風味,還是建議搭配清爽淡雅的蔬菜湯底。蘸醬部分亦有其特色,除了從日本進口柚子胡椒,還有與蔬菜湯底概念相仿,將各種蔬菜打成泥的自製蔬菜醬,同樣以鮮明蔬菜香氣襯托牛肉甜味;另外亦有從日本人吃法取經推出的「明太絕絕子」,便是透過氣味濃郁但又不會搶掉肉味的明太子,和牛肉一起包覆入口;若能生食的人可別錯過店內的「刺身」系列,咀嚼間能充分感受肉質鮮甜、油脂香氣的「手切日本和牛刺身」,還搭配店家以日式醬油、清酒與日本味醂熬煮的刺身醬油,甘鹹甜香優雅引味;「生蛋拌牛肉」則拌入麻油、黑醬油及以紫蘇葉做的紫蘇鹽,鹹淡適中又不失清香。柔嫩無比的「手切日本和牛刺身」蘸點刺身醬油與阿里山山葵入口,滋味令人難忘。(680元,圖/焦正德攝)「生蛋拌牛肉」一開始會先嗅聞到鮮明的麻油香,入口後則是紫蘇獨有香氣在口中溢散開來。(260元,圖/焦正德攝)「炸半筋半肉」(前,120元)除了可感受酥脆度,亦有客人會下鍋涮煮品嘗如「排骨酥」吸飽湯汁的口感,右後為「牛煮御飯」。(60元,圖/焦正德攝)打入雞蛋增加滑順度與口感的「蟹膏粥」,吸附了韓國蟹膏香氣與蔬菜鍋底鮮甜,攪拌後加點蔥花更是美味。(自己煮160元、專人煮200元,圖/焦正德攝)除了生食類菜品,亦有些小菜或附食可以點選,例如「炸半筋半肉」便是先熬再炸,還可搭配店家調和的四川辣油;還有將手工精修的牛肉筋膜不浪費地與玉米同煮的「牛御煮飯」,讓米飯帶有淡淡肉香;最後也少不了日式鍋物常見、將剩下的火鍋精華煮成的雜炊,雜炊中還會放入已經燉煮2小時、切成碎末的牛橫膈膜,帶出牛肉與鐵質香氣;稍微奢華些則可加價選擇「蟹膏粥」,加入米酒與原本的湯頭融合,不浪費地將每一口都吃進肚子裡。武俊傑提到,開設Bulimia的初心並非想製造話題或噱頭,而是將自己也想長久吃的東西分享給大家,「只要東西用得好,就不用太多複雜堆疊,直接以食材決勝負。」西餐廚師出身的路易奇餐飲集團CEO武俊傑(右)推新品牌Bulimia,除了強調手切肉品,店內醬料、湯頭也盡量自製。(圖/焦正德攝)DATA電話:(02)8772-0131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延吉街131巷20號1樓營業時間:週二~週五17:00~23:00,週六、日 12:00~15:00、16:00~22:00,週一休備註:內用需加收10%服務費,用餐限時2小時
12強/嘴角紅紅掀關注!林昱珉「不是吃檳榔」2大關鍵曝 醫示警:一樣恐罹口腔癌
中華隊日前以4比0血洗日本隊,成功摘下世界12強棒球賽金牌,不過王牌投手林昱珉因嘴角紅紅,遭質疑在賽前嚼檳榔,甚至還有媒體酸問「日本有賣檳榔嗎?」引起不小爭議。對此,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表示,2大關鍵原因能證明,林昱珉「不可能吃檳榔」。中華隊球員林昱珉因包手刺青,加上在球場上被發現嘴巴通紅,不僅遭到酸民嘲諷「8+9」,更有記者脫口詢問「玉米,可以問一下日本有賣檳榔嗎?」讓原本打算駐足受訪的林昱珉立刻扭頭就走。此事引起眾怒,網友紛紛砲轟該名記者,對國家英雄很不尊重,也讓「林昱珉嘴角紅紅」成為熱門話題。對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頭頸癌召集人、耳鼻喉科醫師侯思任指出,林昱珉不可能吃檳榔,關鍵2大原因為,第一、檳榔是農產品,不但不可能非法帶出境,團隊也不會允許球員在場上吃檳榔;第二、美國職棒常見選手嚼菸草,且菸草中會添加紅色色素,吃完後會滿嘴通紅,而身為旅美球員的林昱珉,有很大機率是吃口嚼菸草。不過侯思任也示警,菸草成份中的尼古丁、焦油與菸品一樣具有成癮性,恐會導致口腔癌的發生,癌細胞最容易出現在牙齦、舌頭、嘴唇等咀嚼部位,部分美國職棒選手在退休後也被診斷出罹患口腔癌,罹癌原因與長期嚼食菸草息息相關。
檳榔男違停被按喇叭竟怒嗆!長髮妹急安撫阻衝突 網:妹妹可惜了
新竹市東區13日晚間發生一起行車糾紛,1名咀嚼檳榔的男子駕車違停在黃色網狀線,導致往來車輛交通受阻,其中1名駕駛見狀隨即按喇叭,未料他竟不滿要求對方2段式迴轉,甚至大聲叫囂,所幸其女友及時出現安撫他的情緒並拉返回路旁,才阻止衝突發生,事後過程被民眾拍下並上傳至網路上引發熱議。據了解,有轎車行經林森路時,發現1名男子駕駛黑色改裝車違停在黃色網狀線,由於堵在通行路上擋住去路,駕駛隨即按喇叭示意,豈料男子竟一邊咬著檳榔一邊回嗆,還囂張要求對方2段式迴轉駛離,接著其長髮女友出現不斷安撫男子,他才聽勸回到路邊,結束該起糾紛事件。事後,全程被行車紀錄器錄下,民眾隨即發布至YouTube頻道「WoWtchout - 地圖型行車影像分享平台」,結果引發不少網友留言調侃「有一個好的女友或女性朋友真的很重要」、「真可惜!這小妹妹懂事」及「細的跟肌力不足的老人一樣還這麼有自信,真的不簡單」等言論。警方表示,該男違停行為已違反《道路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73條規定,「網狀線,用以告示車輛駕駛人禁止在設置本標線之範圍內臨時停車,並應保持淨空防止交通阻塞」及《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56條第1項規定「在禁止臨時停車處所停車」,可處新台幣600元以上1200元以下罰鍰。
日本首相石破茂APEC上坐著握手、狂滑手機 遭批「日本之恥」
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31屆領袖非正式會議,15至16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舉行。日本首相石破茂首次在外交舞台上亮相,在會議期間與其他領導人握手時,他卻全神貫注地玩著手機,甚至在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前來問候、打招呼時,他也坐著不起身,遭批「日本之恥」。據日媒報導,這次APEC會議,是石破茂首次在外交舞台上亮相,日本電視台播出領袖互相問候的畫面,只見各國領袖陸續進入會場並互相打招呼時,石破茂卻坐在自己的座位上狂滑手機。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走過來握手時,石破茂只是握了握手,沒有離開座位,連馬來西亞首相安華和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前來問候、打招呼時,他也坐著不起身。石破茂與其他國首相握手時全程坐著。(圖/翻攝NTV NEWS)石破茂在國際場合的舉止傳回日本後,遭到日本網友批評,「至少在打招呼的時候站起來吧」、「日本之恥」、「感到失禮」、「在會場沉迷手機、錯過集體合照等等,太丟臉了」、「這是日本的恥辱,請立即解僱這個傢伙」。此外,石破茂在會議期間吃飯糰的影片也流出,畫面中石破茂拿了一顆飯糰往嘴裡一口塞,整個嘴巴凸起,也没有要用手遮擋的意思,被日本網友批吃相難看,「你吃飯糰的方式太髒了,河馬吃飯的樣子都比你得體。」石破茂吃飯糰一口塞,遭批吃相難看。(圖/翻攝微博)事實上,石破茂3年前吃飯的影片近日也突然被挖出,他使用筷子和拿碗方式引起軒然大波,從畫面中可見,石破茂沒有端起碗的底部,而是握著碗的側邊,用食指扣著碗的邊緣,並且用交叉的筷子吃飯。有時候他還一邊咀嚼、一邊說話,甚至將手肘靠著桌子用餐,被日本人們批評是「糟糕的用餐禮儀」。
減重飲食攻略! 營養師解析麵食與米飯的熱量真相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許多人愛吃的麵食主要來源是小麥,但市售的純白麵粉是在小麥去了麩皮,甚至連胚芽都被輾掉之後的產物,留下來的只剩下澱粉和蛋白質。其中,澱粉是屬於醣類,約占70%;而蛋白質占的比例依高低不同,由高至低可分為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麵粉,麵粉中蛋白質所占比例不同,也會影響到烹飪後的口感與彈性。麵食、白米飯 營養價值差異不大營養師黃淑惠指出,平常吃的白米飯,沒有保留胚芽和麩皮的營養價值。嚴格說起來,吃麵食和白米飯所攝取的營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都只是醣類(澱粉)與蛋白質。若站在營養的角度,建議選擇全麥麵粉製成的麵食,這跟吃糙米及胚芽米的意義是相同的,因為比較高的營養價值,大多存在胚芽與麩皮中。但不建議餐餐都吃麵食,因為大多市售的麵食製品多是精製白麵粉所製成,小麥胚芽、小麥麩皮都不存在,都不含維生素B群、纖維質也極少。所以,一天三餐 中,一餐吃麵食就好。愛麵族避免發胖 可從清湯麵下手吃麵容易胖嗎?黃淑惠說,會有這樣的說法,全是因為麵食容易吞嚥的緣故。通常吃飯咀嚼的時間會比較久,相對地,吃麵的速度比較快,咀嚼不會很久,一旦吃麵食的速度變快時,無形中就容易吃過量而發胖。值得提醒的是,白米中所含的澱粉和麵粉中的澱粉相較,麵粉中的澱粉在腸道被 消化吸收的速度比較快,若真的很喜歡吃麵食,建議把大量的蔬菜加入一起吃, 蔬菜的纖維質可以干擾麵粉中的澱粉被吸收。減重的人若想吃麵食,最好吃湯麵而不要吃乾麵。因為乾麵一定會用油下去拌, 所以,吃麵除了吃進麵粉中的澱粉外,還把油吃進肚,這樣熱量就更高,更容易發胖;反之,如果吃的是清湯麵,不要加油蔥,多加一點青菜,就可以多攝取纖維質,一方面能幫助體重管理,同時也增加飽足感。全麥麵食最健康 考慮烹調方式 想要健康吃麵食,黃淑惠建議,選擇全麥製品的麵食,市面上可以買得到用全麥做成的麵條,或是全麥麵包、雜糧饅頭等,這些麵食中都含有一些纖維質,可以抑制血糖跑得太快,相對的,熱量也不會攝取過量。餅乾、蛋糕等高溫烘焙的麵食,也建議少吃,因為經過200~220℃以上高溫烘焙的環境,會讓麵粉中的澱粉進烤箱時先起了「糊化作用」,使澱粉的結構改變, 更容易被身體消化吸收。而這類高溫烘焙的麵食,通常都會加入糖和油,這些都是造成肥胖的幫手。若是吃一般的滾水煮過的麵食,如麵條、麵疙瘩或刀削麵等,沒有經過高溫烘焙的過程,這些麵食的糊化程度就沒有那麼強,進入腸道後停留的時間就會久一點,不僅消化吸收的速度較慢,同時也會比較有飽足感,所攝取的熱量就相對減少。黃淑惠強調,選擇麵食同時要考慮它的烹調方式,不要太高溫的烹調,最好是一般水煮的麵食對身體比較好。因此,吃乾麵或炒麵都沒有湯麵來得好,炒麵會將油也炒進去,吃清湯麵則可以避開油脂的攝取,喝湯可以增加飽足感。高筋麵粉 蛋白質含量越高麵粉分特高筋、高筋、中筋、低筋,差別在於蛋白質的比例越高,就越高筋,相對地,蛋白質含量越高,澱粉的含量就越少,所以,若是吃高筋麵粉所製成的麵 食,澱粉的攝取相對就少。麵食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吃起來就越有嚼勁、Q勁,有硬硬的口感。特高筋的 麵食,蛋白質含量14%以上;高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11~14%;中筋麵食的蛋白 質含量是9~11%;低筋麵食的蛋白質含量是6~9%。麵粉中的筋,主要由麥穀蛋白與醇溶蛋白構造出麵筋的彈性,其中麥穀蛋白會吸水膨漲,醇溶蛋白則具有延展性。黃淑惠最後提醒,對糖尿病患者而言,應該選擇澱粉比例較低的高筋澱粉,像是義大利麵、通心麵、餃子皮,澱粉含量越少,血糖上升速度越慢。(內容授權提供/常春月刊)
牙齒健康影響運動實力?運動愛好者不可忽視的護齒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如果想在運動中發揮力量,牙齒其實極為重要。我們向牙科醫師加藤陽子請教了有關中年運動愛好者的牙齒困擾與護理問題。對運動愛好者來說 牙齒的負擔比體重還重!牙齒咬合的力量足以影響運動時的表現,尤其是施力瞬間,後方臼齒所承受的重量,據說甚至比體重還重。提到減輕牙齒負擔就會想到牙套,但根據日本高爾夫協會的規定,牙托可能會影響咬合的力道,因而禁止配戴。一般運動愛好者在日常運動中,大多也不會去使用牙套。「部分運動愛好者可能會以嚼食口香糖來代替牙套。但口香糖在嘴裡通常只會用慣用側咀嚼,且經咀嚼後失去彈力,也難以當作牙齒與牙齒之間的緩衝墊。」口香糖效果有限 維持牙齒健康才是關鍵比起減輕牙齒負擔,口香糖對於舒緩運動時的緊張情緒更有效。因此,在減少牙齒衝擊之前,運動愛好者更應該留意如何維持牙齒的健康。「如果牙齒裡有填補物或曾經抽神經治療,這些牙齒較容易斷裂。當牙齒的神經因為治療齲齒而抽掉,牙齒就無法獲得營養,變得無法承受過大的力量。」避免斷裂、維護牙齒健康是運動愛好者的長久之計一旦牙齒斷裂,基本上只能拔掉,因此應該好好保養,儘量避免抽神經。此外,也要小心可能讓牙根變脆弱的牙周病。牙周病一旦惡化,會侵蝕支撐牙齒的齒槽骨,導致牙齒鬆動、搖晃。預防齲齒及牙周病的清潔習慣「刷牙對預防齲齒和牙周病非常重要。但單靠牙刷只能清潔約60%左右的髒汙,因此必須搭配使用牙間刷或牙線。同時也推薦定期前往牙科診所清潔牙齒。」【解說】加藤陽子醫師Kato Yoko,一般牙科。大學畢業後,目前於三國牙科醫院看診,至今持續為男女老少的牙齒健康提供照護。本文出自ALBA阿路巴高爾夫雜誌第58期資料來源:https://www.albagolf.com.tw/zh-tw/
台灣335萬慢箋長者 逾半有多重用藥問題
台灣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明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健保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門診處方28天以上慢箋的長者,從2018年的256萬人,2023年增至335萬人。其中,使用至少5種藥品者從130萬人增至178萬人,增加了36.9%。健保署統計,國人使用至少5種藥品者,2018年至2023年,占率從51%提升至53%,即每兩名領有慢箋的長者,就有1人有多重用藥問題。進一步分析去年335萬慢箋長者使用的藥品,降血脂藥最多,達54%,180萬人使用。其次依序為治療高血壓、心臟衰竭及糖尿病的腎素-血管收縮素(51%),以及抗凝血藥(34%)、糖尿病藥(34%)及降血壓的乙型阻斷劑(30%),都是慢性病用藥。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鍾伯欣指出,人口老化、醫學進步下,病人年紀一定是越來越大,面臨的問題也相當多。他舉例一名心臟科病人,還需到腎臟科、內分泌科、腸胃科、神經內科、精神科就醫,6科必須回診,無法一天看完,得分散在一周或一個月內,平均一科開立5種藥,領取的藥物共達20~30種。台北市藥師公會顧問、前理事長張文靜分析,多重用藥是高齡社會一定的趨勢。年紀大、患有糖尿病的人,若沒有照顧好,可能會併發腎臟、心血管問題,一些長者因腎功能不佳,沒辦法吃太多蛋白質,將會導致肌肉不足、活動減少,但若都吃澱粉,又會造成血糖問題。張文靜進一步舉例,另一些長者牙齒不好,無法咀嚼,只能吃糊狀食物,長期下來不僅營養不足,還會連帶影響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年紀越大,健康狀況通常都會越不好,國健署、健保署必須聯手,從營養、運動的方向來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