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短促
」 確診她呼吸不順「坐著才能入眠」,就醫竟是心臟衰竭 醫提醒「這些人」更需注意
洪太太今年65歲,雖有高血壓和糖尿病,但身體還算硬朗。最近她出現睡眠困難、呼吸短促、咳嗽等症狀,甚至需要坐著才能入眠。同時,她注意到體重增加和下肢水腫。經醫院檢查後,發現是心臟衰竭。心臟衰竭分2種 皆會使心臟惡化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李浩維指出,心臟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有效地將血液泵出,導致血液供應不足和體內水分積聚。它可分為收縮型和舒張型心臟衰竭,兩者都會引起水分滯留,並可能導致心臟擴大惡化。根據統計,台灣約有70萬名心衰竭患者,但實際就醫用藥僅24萬人,意味著潛在46萬人未被確診。心臟疾病在2020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二位,僅次於癌症。心臟衰竭的預後不容樂觀,1年內死亡率約20-30%,5年內更高達45-60%。認識心臟衰竭 不輕忽常見症狀李浩維醫師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常見的症狀包括呼吸困難、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下肢水腫,以及疲勞和活動能力下降。呼吸困難可能從輕度活動時出現,隨疾病進展可能在靜息時也會發生。李浩維醫師指出,診斷心臟衰竭通常需要綜合考慮臨床症狀、影像學檢查和實驗室檢驗。醫生會評估患者的症狀表現,進行胸部X光檢查以評估肺水腫或心臟擴大情況,使用心臟超音波檢查心臟結構和功能,並通過抽血檢驗心衰竭指數來協助診斷。心臟衰竭治療這樣做 配合生活習慣雙管齊下心臟衰竭的治療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李浩維說明,藥物治療包括利尿劑、硝酸甘油、血管張力素相關藥物、乙型阻斷劑、礦物皮質素受體拮抗劑和葡萄糖轉運蛋白抑制劑等;介入治療則根據病因可能需要進行心導管或外科繞道手術、瓣膜手術、電燒或節律器置放等。對於末期患者,可能需要考慮心臟移植或心室輔助器。為了更好地管理心臟衰竭,患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幾個方面:限制水分和鹽分攝取,定期監測體重變化,控制高血壓、高血糖和高血脂,戒菸並避免二手菸暴露,保持適度的漸進式運動計畫,以及規律服藥和定期門診追蹤。
張學友感染RSV病毒!取消演唱會 台大醫師曝:1歲以下嬰兒「高危險族群」
62歲「歌神」張學友上週因感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而緊急取消三場小巨蛋演唱會。台大兒童醫院前院長、小兒科教授黃立民提醒,除老年人和患有呼吸道共病族群外,1歲以下的嬰兒是最高的危險族群,他們容易感染RSV並因此而併發重症需要住院治療。感染RSV後,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發紺、缺氧等症狀,甚至會併發肺炎和支氣管炎,並可能導致長達10年的後遺症。因此家長應減少帶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場合,並勤洗手。最好的預防方法是讓嬰兒接種RSV單株抗體,以降低感染和重症風險。呼吸道病毒RSV不容輕視!黃立民醫師解釋道,RSV是一種可能影響各個年齡層的病毒,但最常見於嬰兒。感染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多數人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對於1歲以下的嬰兒和患有慢性疾病的長者而言,併發重症風險更高。黃立民醫師進一步指出,RSV感染的嚴重程度與肺容量成反比。由於1歲以下的嬰兒肺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支氣管有如筆尖般非常狹窄,一旦感染,可能導致呼吸困難、缺氧等嚴重症狀,需要住院治療。此外RSV感染還可能影響嬰兒的日常生活,例如會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影響進食和睡眠,進而導致脫水或營養不良,增加了康復的困難。減少出入人潮密集場合 保護寶寶免受RSV威脅黃立民醫師強調,嬰兒一旦感染RSV引發肺炎或支氣管炎,通常會需要住院觀察。有超過八成的RSV住院病例是健康足月的嬰兒,對於1歲以下嬰兒來說RSV是一個極大的威脅。此外RSV非常容易傳染,每位感染者可能會傳染給4位嬰兒,因此在產後護理之家、托嬰中心等地,群聚感染事件經常發生。RSV感染對嬰兒的影響不僅在於患病期間,還可能留下損害呼吸道功能,例如氣喘、反覆性喘鳴等長期後遺症持續長達10年,影響孩子的童年。因此家長應該注意減少嬰幼兒出入人群密集的場合,並在家人出現感冒症狀時進行隔離,以免傳染給嬰幼兒。最好的預防方法是讓嬰兒接種RSV單株抗體,以預防感染和重症。黃立民醫師同時也提醒,一旦嬰幼兒出現高燒、呼吸短促、喘鳴聲或活動力變差等情況,應立即就醫,以防止肺炎、細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以確保嬰兒的健康與安全。
張學友染RSV惜停演唱會!3類人是高風險族群 台大醫提醒:常有6症狀
「歌神」張學友攻蛋演唱會7日晚間驚傳停辦,張學友透過環球音樂臉書,證實感染了RSV(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呼吸道融合病毒),自上星期從台灣回香港後就感到不適,不得不喊停演唱會行程。台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黃立民說,RSV感染的症狀可能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人會在一到兩週內康復,嚴重會導致呼呼吸短促與氧氣濃度過低。他提醒,兒童、年長者及患有某些呼吸道共病的成年人,都是RSV容易找上的對象。黃立民先前曾說明,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病毒,會影響肺部和呼吸道,和流行性感冒病毒一樣需要受到重視,尤其是對於60歲以上的民眾,因為年齡增長導致免疫力下降,導致罹患嚴重疾病的風險增加。台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台大醫學院教授黃立民。(圖/報系資料照)RSV感染的症狀,包括流鼻水、食慾減退、咳嗽、打噴嚏、發燒或喘鳴。大多數人會在1到2週內康復,但嚴重的話,RSV也有可能導致呼吸短促和氧氣濃度過低,可引起細支氣管炎和肺炎,有時可能導致其他疾病的惡化,例如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或鬱血性心臟衰竭等,最嚴重可能導致死亡。據衛福部疾管署衛教,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的潛伏期約3天,症狀期約1週,RSV發生在嬰幼兒,因為嬰幼兒的氣管很細,若肺部發炎反應,呼吸道症狀會更為顯著,而成人也會產生類似症狀。一項針對美國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年因RSV住院的65歲以上老人多達17.7萬人,因此而死亡的約有1.4萬人,因此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官網上刊載包含60歲及以上成年人、孕婦、或是青少年,都可能罹患RSV,建議他們諮詢醫師是否要施打疫苗來預防RSV。台灣近期已有RSV疫苗通過核准,預計將於2024年6月上市。
感冒引細菌性肺炎持續乾咳! 醫授「2訓練」幫助肺復原
69歲簡先生感冒咳嗽,只有自行服用止咳糖漿未就醫,過幾天咳嗽加劇、發燒胸痛,出現呼吸困難現象,家人協助緊急將他送至急診,醫師診斷是感冒引發細菌性肺炎,經抗生素治療並住院2週後出院;但因肺功能受損,簡先生平日經常乾咳或感到呼吸不順,回診透過呼吸治療師指導做肺部復原運動,平日也勤做呼吸技巧訓練,胸悶、呼吸不順的不適感大幅降低。改善肺部疾病損傷 這些方式有幫助臺中榮總嘉義分院胸腔內科主任醫師陳俊升表示,若肺部產生疾病,除了氣體交換受到影響,也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骨質疏鬆,乃至情緒問題等全身系統性共病症,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因此臨床上,除大眾熟知的藥物治療外,也有運動訓練、營養諮詢、疾病認知教育、心理諮商等方式可以改善肺部疾病所造成的損傷。2種呼吸技巧訓練 日常隨時都能做胸腔內科呼吸治療師李泠綠介紹2種呼吸技巧訓練,讓肺部疾病患者日常可隨時練習,一種是腹式呼吸法(Diaphragmatic breathing,又稱橫隔膜呼吸法),練習時兩邊肩膀放鬆,可採正坐姿或平躺姿勢,一手放在腹部,一手放在胸口。以鼻子慢慢吸氣2秒鐘,嘴巴慢慢吐氣2秒鐘,重複以上呼吸動作。另一種是噘嘴式呼吸 (pursed lip breathing),以鼻子吸氣時,嘴巴閉上避免口乾,心中默念 1、2,吐氣時慢慢將嘴唇噘起,經由口腔緩慢將空氣吐出,心中默念 1、2、3、4,一般而言吐氣時間約為吸氣時間的2倍以上,圓唇式吐氣,可使呼吸道保持一定壓力,減少肺泡塌陷的程度。呼吸肌肉運動訓練 減少活動呼吸負擔此外,肺部疾病患者平日也能做「呼吸肌肉運動訓練」,陳俊升主任說明,由於肺臟本身沒有肌肉,無法自己調控氣體的進出,在運動、自主換氣或咳嗽時就特別需要藉由吸氣肌、吐氣肌等呼吸肌肉的幫助,而運動訓練即可達到增強呼吸肌耐力與強度的作用,進而減少病人活動時呼吸負擔。平時可進行走路訓練,在平地或緩坡上行走、在慢速的跑步機上行走,因走路時肌肉活動範圍較大,對改善活動力有較直接的成效。另外,針對上肢訓練可以使用手搖車、重物舉高或非支持性舉重運動、使用彈力帶輔助拉伸運動等,增加上臂及胸部的肌肉力量。訓練需持之以恆 定期追蹤莫輕忽陳俊升主任提醒,肺部疾病患者需要持之以恆的執行,增加運動耐受力,促進肺部復原,減少呼吸短促的感覺,進而改善生活品質。同時也要記得定期回診追蹤檢查,讓醫師評估呼吸功能進步情形,量身訂製治療及肺部復原的菜單,幫助順暢呼吸。
吃鴨肉會中毒? 營養師破迷思揭這種蔬菜才要小心
不少食物都有相生相剋的性質,有些若吃太多還會累積毒性,營養師張宜婷就指出坊間謠傳的食物毒性,分析其毒性與化解方法,並透露颱風天過後常見冒出土的「出青」竹筍,含有高毒性的氰化氫,會抑制呼吸嚴重會讓人呼吸困難而死亡。營養師透露出青的竹筍反而恐讓你中毒。(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營養師張宜婷透露,最常被提出可能導致過敏,或是長輩告誡有毒不能吃太多的芒果。肉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可能因果皮沾到樹的汁液導致,芒果樹屬於漆樹科類植物,芒果外皮若沾染到果樹汁液裡漆酚致敏成分,皮膚敏感碰到易感染接觸性皮膚炎,尤其直接剝皮啃土芒果時更容易發生。需特別注意,芒果因糖分較高,需要控制體重或血糖狀況時,請控制一天食用份量,不然雖不中毒,但會血糖、體重飆高。常被傳有毒的鴨肉,蛋白質含量豐富,且含鐵質高,其實適合闔家食用。但以中醫角度來說,鴨肉味甘、性涼;除非平時容易拉肚子要注意食用狀況外,一般民眾可以不用太緊張。至於鴨肉會讓皮膚不容易癒合的說法,這也並非事實喔。出青的竹筍容易發苦,若真的要料理記得多換幾次水來煮。(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她指出,竹筍是真的有可能會有毒,已經冒出土表、開始行光合作用的「出青」竹筍,會產生含氰配醣體成分,這除了是造成竹筍苦苦的來源,遇到破壞(外力或消化過程時)容易產生具有高毒性的氰酸(HCN),氫酸可能導致呼吸作用抑制、細胞缺氧的情形,真的中毒時會出現呼吸短促、頭痛、噁心、嘔吐、痙攣等,最後甚至可能因呼吸困難而死亡。挑選竹筍要選筍尖未出青並且烹調到熟透就不用太擔心這個狀況。另外,樹薯也有類似的化學物質,一樣記得要完全煮熟再吃。不新鮮的海鮮會導致身體產生過敏反應,若是處理不恰當,也可能出現腸炎弧菌的污染導致食物中毒。甚至部分熱帶魚種本身也有毒性,所以一樣是「真的有毒」,食用時要特別注意。若是對魚蝦類、海鮮容易過敏族群,請記得選擇品質新鮮、較有保障的食材喔!香蕉有黑斑是自然現象,並非發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網路瘋傳香蕉有黑斑就是有黴菌或是有亞硝酸鹽,基本上都是子虛烏有的事情。黑斑是香蕉熟成自然現象,但黑斑過多、過度成熟也有可能導致香蕉容易發霉影響後續食用安全,但這只要避免食用腐壞、有傷口水果就可不受影響。她也提醒,某些食物確實對於敏感族群來說要特別注意,多多留心,避開真正可能造成食物中毒的情境才是最重要的喔。
兒童接種疫苗12QA一次看 3天疫苗假不夠還可請「防疫假」
台灣疫情嚴峻,北市5月5日至5月20日兒童接種疫苗正式上路,今為開打首日,兒童除可在校園或指定醫療院所施打莫德納半劑疫苗外,後續也有兒童BNT可供選擇。另外,接種疫苗校方應給予學童的3天疫苗假、且可不列入出缺席等資訊,也已公布在衛生資訊網。此外,關於兒童接種後的相關副作用及利弊,CTWANT也整理出12大QA一次看清楚。Q1.兒童疫苗誰可打?怎麼打?A:北市首批莫德納兒童疫苗提供6至12歲學童施打,用量為半劑0.25毫升,滿12歲則可打1劑,2劑間則要隔28天。另外,指揮中心建議兒童及青少年2劑可間隔12周,增強疫苗免疫力同時降低副作用。Q2.家長可入校陪同施打嗎?條件為何?A:考量國小學童年紀小,家長若想入校陪施打,需要打滿三劑,並事先向學校申請,對此北市教育局說,若校方覺得空間無法容納太多人,亦可告知家長無法開放入校,建議想陪同的家長可選擇帶去醫院施打。Q.3除校園外還能去哪裡接種兒童疫苗?A:學童可選擇「校園集中接種」或「合約醫療院所接種」,北市合約醫療院所共11家,包括台大、新光、台安、博仁、馬偕、萬芳、國泰、台北榮總、聯醫婦幼院區、聯醫中興院區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5/9起將陸續開放兒童疫苗接種特別門診。Q4.打完疫苗的注意事項為何?副作用有哪些?A:6至11歲兒童施打莫德納,最常見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疼痛、疲倦、頭痛,另可能有肌肉痛、畏寒、噁心嘔吐、發燒、發紅、關節痛等症狀,或可能出現極罕見心肌炎、心包膜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建議,接種後1周盡量減少激烈運動,注意有無倦怠、無力、活動力變差、胸悶等症狀,有類似狀況就快找醫生。Q5.學生怎麼請假?家長照顧怎麼辦?A: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學童打完疫苗後,學校應給予3天疫苗假,且不能列入出缺席或成績;此外,北市教育局也提醒,學生按規定可請3天疫苗假,校方需啟動全校性遠距教學,若3天疫苗假不夠,學生後續還可請「防疫假」,家長在學童放疫苗假期間,也可向雇主請防疫照顧假在家照顧。Q6.兒童等6月的輝瑞BNT會比較好嗎?A:指揮中心表示,最快6月可讓5至11歲兒童施打BNT,而黃立民也說,從美國大量施打BNT的經驗來看,兒童心肌炎發生率沒有明顯增高,甚至比青少年低,這類mRNA給兒童接種,目前看來安全性較佳。Q7.兒童施打新冠疫苗的利弊為何?A:可預防重症、減少病毒在社區傳播、減少停課或中斷社團等活動,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引發的併發症如「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或「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新冠急性感染後徵候群」為確診發病三個月後,可能出現持續至少2個月的症狀,如疲勞、呼吸短促、認知障礙;「孩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則是罕見的發炎性疾病,通常在感染病毒後2至6周發生,一旦住院會有七成比例需送加護救治。Q8.兒童打新冠疫苗安全嗎?A:臨床試驗是安全的,兒童接種莫德納後可能出現的輕微副作用是注射部位疼痛、疲勞和頭痛、發燒。Q9.有潛在健康問題的兒童適合接種嗎?A:接種禁忌症包括對疫苗成分有嚴重過敏史,有潛在慢性病的兒童容易感染成重症,更應儘速接種,接種前可諮詢醫師。Q10.曾確診兒童是否不須要打疫苗?A:確診兒童仍需要施打疫苗,感染新冠病毒雖可自然免疫,但不確定可持續多久時間,建議曾染疫後3個月後接種。Q11.國外也有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嗎?A:莫德納在澳洲、英國、歐盟和加拿大已獲核准使用給兒童接種。Q12.「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是什麼?A:6至11歲兒童基礎劑5/2起接種,除持續以全國「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進行監測外,「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自5月3日起將兒童及青少年納入追蹤監測對象,經由父母手機在疾管家介面申請加入,代為填寫接種後健康回報,以加強兒童及青少年COVID-19疫苗接種後安全性監測,並及時將國內該族群接種後常見不良反應發生情形,提供醫療端、公衛端向家長說明接種後常見副作用發生概況,及持續不適及時就醫提醒等。加入V-Watch的前6萬名註冊者,將會進行主動追蹤,如遇有民眾回復接種後出現嚴重身體不適或就醫等情況,將以LINE推播提醒民眾及時因應處置。須由父母或監護人於接種現場掃描QR code代未成年子女註冊並填寫健康回報,最晚於接種後3日內完成掃描及註冊。尚未接種者請勿加入,以免資料無法比對。
罕見「熱帶疾病」首次入侵美國!已4感染2死 CDC:尚未找到關聯
美國近期一連有4人得到一種罕見疾病「類鼻疽」,讓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不得不在8月9日發出警告,因為這種病以前從未在美國本土被檢測出來過,而之前都是發生在熱帶國家。罹病4人中2人死亡,另2人已經康復。綜合《每日星報》、《新聞週刊》等外媒報導,類鼻疽過去通常出現在南亞、澳洲北部、加勒比海等熱帶地區;過去美國已知的類鼻疽病例發生在加勒比海的維爾京群島和波多黎各,本土從未出現過。(圖/推特)不過,數週之內喬治亞州、堪薩斯州、德州和明尼蘇達州都發現了類鼻疽,罹病的4人在今年3至7月都沒有出國過,首名病例是3月確診、7月底死亡。CDC目前正在緊急調查這波疫情,特別是檢查每一種對抗生素起不了反應的細菌,看看其中有沒有類鼻疽的存在。報導指出,若感染類鼻疽,症狀包括咳嗽、呼吸短促、疲勞、噁心、嘔吐、發燒和皮膚出疹;至於高風險族群則為糖尿病患者、肝腎疾病患者、慢性肺病患者、癌症患者或其他免疫系統較差的人。CDC表示,有可能是因為進口產品中的其中一種成份,才會導致這4人患病,產品可能是食品、飲料、個人護理或清潔產品、藥品等。調查員收集了4名患者家的產品、水、土壤等大量樣本進行檢驗,但目前為止尚未發現4人之間的任何關聯。
24日增130例確診、6死!死亡案例中1人呼吸短促、1人陰轉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13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29例本土個案及1例境外移入;另外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129例本土病例(其中73例為居家隔離/檢疫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64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4日至6月23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54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5例、基隆市9例、桃園市7例、屏東縣及高雄市各6例、苗栗縣及新竹縣各5例、南投縣2例。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40例中,38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例死亡個案,為男性5位、女性1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1日至6月4日,確診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5日,死亡日介於6月18日至6月23日。今日宣佈死亡案例中全數皆有慢性病史,1名50多歲男性有萬華區活動史、1人全身倦怠、1人呼吸短促、1名90多歲男性採檢隔一天就陰轉陽性。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今日公佈的死亡個案中,病程最短的是13天,最長的是35天,年紀最輕的案1995,年約50多歲,有高血壓病史,5月11日出現發燒、腹瀉、喉嚨痛症狀,隔天去採檢確診陽性,先住進集中檢疫所,病情有變化安排住院,在醫院因為有變化,不幸在6月21日過世。另一名陰轉陽性個案為醫院群聚個案,為90多歲男性,本身有腎臟病、高血壓與失智症,5月因為鼻胃管灌食牛奶有呼吸喘情形,顯示肺炎住院,5月14日在醫院有被接觸史,也出現相關症狀,5月15日做第1次採檢為陰性,隔天即轉陽性,1個月後因為呼吸衰竭過世。(圖/指揮中心提供)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2日累計公布12,958位確診個案中,已有9,28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1.7%。指揮中心表示,案14386為本國籍60多歲女性,於6月9日自巴西返臺,持有登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6月22日檢疫期滿前採檢,於今日確診。個案在臺期間並無症狀,檢疫期間未與他人接觸,故無匡列接觸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累計1,180,03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164,226例排除),其中14,389例確診,分別為1,167例境外移入,13,16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新增1例空號病例(案10029),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自2020年起累計60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97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04例、臺北市237例、基隆市19例、桃園市15例、彰化縣9例、臺中市4例、宜蘭縣、新竹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指揮中心再次呼籲,民眾應落實手部衛生、咳嗽禮節及佩戴口罩等個人防護措施,減少不必要移動、活動或集會,避免出入人多擁擠的場所,或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並主動積極配合各項防疫措施,共同嚴守社區防線。
新增1境外移入確診 為迦納返國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新冠肺炎確定病例,為本國籍50多歲男性(案619),自迦納返國。指揮中心表示,案619今年2月至迦納經商,10月下旬曾接觸確診個案,因有返台探親需求,11月4日於當地進行採檢,11月5日檢出陽性確診。個案原於自宅隔離,但後續出現呼吸短促、胸悶、發燒等情形,11月11日送至當地醫院治療,因病情加重,期間完成國際緊急醫療專機轉送國人返國就醫申請作業。11月20日個案搭乘國際緊急醫療專機抵台,入境後即後送就醫,經採檢通報於今日確診;目前住院隔離治療中。由於個案搭機至返國後送就醫期間之接觸對象均為醫護人員,且均有適當防護裝備,因此無須匡列為接觸者。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107,538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06,076例排除),其中618例確診,分別為526例境外移入,55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及1例不明;另1例(案530)移除為空號。確診個案中7人死亡、549人解除隔離、62人住院隔離中。
新冠肺炎出現「這現象」快就醫 結膜炎也可能是染病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由於症狀百變,大部分與一般感冒很類似,讓一般民眾難以捉摸,不知道自己是否染病。美國媒體CNN整理出新冠肺炎10大症狀,提到任何一個症狀發生,都可能在染上新冠肺炎後的第2天到14天內,會陸續出現,而其中以「呼吸短促」,是屬於後期症狀之一,只要出現該症狀,代表病情已經非常嚴重,必須立刻就醫。CNN整理出新冠肺炎10大症狀,分別為呼吸短促、發燒、乾咳、畏寒及全身疼痛、消化道系統出現問題、結膜炎、失去嗅覺和味覺、異常疲勞、頭痛喉嚨痛及鼻塞,還有突發性知覺混亂等十大徵兆。報導中提到,「呼吸短促」並非新冠肺炎患者的初期症狀,當該症狀出現時,代表胸腔已出現劇烈緊縮,一旦感覺無法靠深呼吸來增加自己肺部空氣時,就必須立刻就醫,以免危及生命。另外,很多人對於新冠肺炎的確診認知,會以高燒與否,視為判斷標準。但CNN以自家主播克里斯(Chris Cuomo)為例提到,克里斯在3月底確診新冠肺炎,但他的核心體溫約是36.4度,比平均值37度還要低,所以就算他量到的體溫只有37.2度,「對大部分人來說沒問題,但對我來說,已經算發燒了。」而根據中國大陸、南韓等國家研究,大約1%到3%的新冠肺炎患者,會出現結膜炎症狀,也就是透過揉眼睛等方式去接觸感染;而當出現此症狀時,還要同時觀察,是否還有其他症狀。
胸痛掛急診乾等2.5hr!女「高血壓」慘死急救中心門外
美國一名25歲女子沃德(Tashonna Ward)因胸痛、呼吸急促,前往醫院急診室看病,但等了2個半小時還沒輪到她,因此她決定改到另外一間急救中心就診,沒想到才剛抵達,沃德就倒在急救中心門外,最後不幸死亡。根據《CNN》報導,沃德在本月2日下午4時58分出現胸痛和呼吸短促的情況,她便前往弗羅德特醫院(Froedtert Hospital)急診室看病,等了2個半小時都還沒輪到她治療,僅做了心電圖和胸部X光,並顯示她有心臟肥大的問題。沃德遲遲等不到治療,令她坐立難安,於是她決定在晚間7時27分離開急診室,在姐姐布萊娜(Brianna)的陪同下,前往另一間急救中心,希望能趕快接受治療。布萊娜透露,她去接妹妹時,發現她的手上連急診檢傷顏色分類腕帶都沒有,可見醫院只是將她帶去做檢查,沒有想要幫沃德治療的意思。而布萊娜將沃德帶到另一間急救中心時,沃德才剛下車就癱倒在車旁。晚間8時39分,弗羅德特醫院打電話給布萊娜,想了解沃德的情況,布萊娜便將所有不滿都表示給該院,隨後沃德就被救護車送回弗羅德特醫院。但沃德抵達醫院後,已經沒有生命跡象,醫生在9時25分宣告死亡。經法醫檢驗,死因為高血壓性心血管疾病。沃德母親得知後悲痛萬分,並對弗羅德特醫院非常不滿,「我需要他們向我解釋一下,為什麼我女兒還在那裡時他們不願幫她看病」,而院方僅表示正在積極處理這起悲劇,以病患隱私為由,拒絕向媒體透露任何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