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宗翰
」 周宗翰 中醫 聯合醫院 陰道炎 懷孕中藥費日額調高1點 明年有望上路
中藥在健保的支付採日額制,每名病患每日藥費為37點(每點約0.9元),換算約33.3元,連一杯手搖飲都買不到。今年總額協商,中醫界爭取將日額調高至38點,已取得健保署及健保會委員支持,就等衛福部年底點頭,明年就能上路。但民眾仍不滿,傳統水煎藥比科學中藥更有效,卻更貴,窮人根本吃不起,中醫師公會全聯會表示,將爭取部分水煎藥納入健保,減輕民眾負擔。健保開辦之初,中藥每日藥費為30點,2016年增至31點、2019年35點,最近一次調整則是2020年增至37點,這樣的支付標準被詬病太低。「用藥捉襟見肘,貴的藥草總是超過成本。」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詹永兆說,近年來藥材、科學中藥都在漲,幅度已超出負擔。中醫師周宗翰說,新冠疫情以來,中藥已漲價3至4成,一些特殊的中藥如黃連,更是漲了2至3倍,壓榨基層醫師不對,倒楣的更是患者。健保署表示,今年總額協商中,中醫界代表訴求增加每日藥費,從37點增至38點,已在付費者、醫界雙方取得共識,健保署也支持,就等衛福部年底定案,明年實施。據評估,約需4億健保支出。不過,比起科學中藥,傳統水藥是中醫的精髓,然而一包平均要價100到200元,目前健保不給付,北市一名家長指出,孩子鼻過敏容易感到疲倦,西醫看不好,改看中醫,多年來都靠水煎藥改善,但若一天吃2包,一周就要2000多塊,實在太貴!詹永兆透露,全聯會已和中醫藥司、健保署著手規畫「藥材品質提升計畫」,擬將部分水煎藥納入健保給付,減輕民眾負擔,盼明年上路。他指出,韓國科學中藥用得少,反而水藥用得多,且設有專門熬煮水煎藥的「院外煎湯室」,未來國內可參考。新北市中醫公會理事長陳建輝直言,水煎藥濃度高、效果好,北部民眾平均收入高,自費市場可以,甚至有診所不跟健保掛在一起,但中南部市場根本做不起來,形同北部人生病吃得起好中藥,中南部人卻吃不起,呼籲有效的水煎藥全面納健保。
夏季冷傷害3/冷水澡可增強免疫力? 醫:必須符合3條件「否則會致命」
65歲的演員黃仲崑身材依舊健壯,過去他曾透露自己的養生祕訣是每天洗冷水澡,但冷水澡真能增強免疫力嗎?醫師表示,冷水澡對健康的幫助有限,但若是年紀較大、患有心血管疾病、環境適應能力不佳,那非但沒有好處,還可能因此賠上小命!海軍陸戰隊出身的黃仲崑,從年輕時就開始洗冷水澡,即便是在長白山拍戲,氣溫零下20度,他仍堅持不懈,他也認為這是自己長保健康的原因。荷蘭的極限運動員Wim Hof也是冷水狂熱者, 他認為冷水澡可以提升睡眠品質、促進腦內啡分泌、強化免疫系統。頤鳴堂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冷水療法源自於古代醫學,包括冷水淋浴、冷水噴霧和浸泡在冷水浴中等技術,其中冷水淋浴通常是指在攝氏10~15度之間的水中沐浴,每次持續2~3分鐘。冷水可以刺激白血球,幫助抵抗感冒和流感等常見疾病,還可以幫助身體更有效率地運作,使皮膚看起來更好。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冷水澡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會感到不適,因此周宗翰建議洗冷水澡前應諮詢醫生意見,並且也提醒洗冷水澡無法替代正在進行的療程或藥物,有免疫系統問題的病患也先別急著嘗試。「每年皆有民眾因沖冷水澡引發心肌梗塞送醫,無論夏季或冬季,都不建議洗冷水澡!」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臟內科醫師蕭成儀曾受訪表示,洗冷水澡增強免疫力的原理,是沖洗冷水的時候,身體四肢的周邊血管會收縮,血液集中回流到核心內臟,也增加臟器的能量進而提升免疫能力。蕭成儀強調,這種方式僅適合40歲以下,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的族群,而且必須長期執行,符合上述3條件,冷水澡才具有增加免疫力的效果,偶爾洗一次冷水澡,則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的負擔。如果本身有三高問題或已有心血管疾病,醫師提醒千萬別洗冷水澡,否則會增加血管內斑塊剝落的機率。(圖/CTWANT資料照)蕭成儀表示,血管最怕溫差,冷水沖到皮膚,透過神經傳達到腦部,身體為了要維持體溫,會加速血管的流速增加血壓,血管不斷放鬆又緊繃,易增加血管裂傷或是血管內斑塊剝落的機會。他建議洗澡水水溫最好在攝氏38到39度左右,此時血管會放鬆,對於新陳代謝較差的長輩,洗熱水澡可以幫助代謝。但要避免水溫高於攝氏42度以上,否則反而會增加對心臟負荷。敏盛醫院微創手術中心執行長陳榮堅認為,冷水澡對健康的幫忙程度有限,但危險卻是致命的,尤其是年紀比較大、對環境的改變能力沒有很好的人、或是本來就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這3種人一定要小心,可能會出現昏厥、休克甚至猝死的風險,建議別洗冷水澡較好。
女性下體出水好驚嚇 追查後竟是血液循環不良
43歲上班族女性患有子宮肌瘤病史,平日早上喝蔬果汁當早餐,近半年在月經結束後發現陰道不定時會流出清澈如水的不明液體,且量多到會弄溼底褲,雖然無色無味,經期後還是需要鋪墊衛生棉,下體長期悶熱反而導致泌尿道以及陰部搔癢,經檢查察覺是陰道炎,治療後搔癢症狀隨即改善,但是陰道出水問題依舊。隨即前往中醫診所求診,經診斷此下體出水與患者骨盆腔循環差有關,患者經由兩個月的針灸與中藥調理,陰道出水的症狀已經消失。久坐不動代謝差 血糖長期偏高婦科抵抗力差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此患者長期久坐辦公室,又屬於肥胖代謝不佳患者,平時血糖也偏高控制不佳,以上因素容易導致骨盆腔循環不佳,婦科的抵抗力變差造成陰道感染,加上外陰部處於高溫濕熱的環境,容易合併感染引起陰道發炎與水樣白帶的產生。健康女性的白帶是一種微酸性的黏稠物,一般量不多,顏色呈乳白色、雞蛋清樣,稍有腥味,有溼潤陰道、排洩廢物、抑制病原菌生長的作用。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當女性患上婦科炎症等疾病後,白帶就會發生變化,特別是出現水樣白帶、白帶中有血,要引起警惕。陰道出水又稱為水樣白帶,很多原因包含陰道炎、子宮頸炎、子宮肌瘤等很多婦科疾病都有可能有這症狀,但如果水樣白帶較多,並且持續了很長時間,建議先諮詢專科婦產科醫師的檢查以排除子宮頸癌與子宮內膜癌或輸卵管癌的風險。多數蔬果屬性偏寒 長期喝易形成虛冷體質前述患者每天有喝蔬果汁的習慣,容易導致中醫所謂的脾虛濕盛體質,身體水分代謝調節出現問題,加上患者缺少運動長期久坐,本身也忽略血糖偏高的問題,容易導致盆腔血液循環不佳,因此水樣白帶增多,是血液循環不良的預兆。水樣白帶也可能與子宮肌瘤與內分泌失調有關係,因此最重要的就是要改變生活習慣,醫師建議降低喝蔬果汁的頻率,或在喝的時候多加薑黃粉,肉桂粉,生薑末之後,陰道出水的頻率稍微降低。以中醫觀點來說,絕大多數蔬菜和水果的屬性偏寒,長期喝容易形成虛冷體質,身體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周宗翰中醫師說明,除了適量加入溫熱性中藥材來平衡蔬果的寒涼屬性之外,飲用蔬果汁前,也要注意蔬菜和水果的使用量,尤其是含糖量較高的水果,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過多容易造成血糖上升和肥胖。而蔬菜和水果的比例,建議為2:1;若蔬菜和水果比例是3:1,菜味較明顯,煮過後的味道較佳。周宗翰中醫師也提醒,蔬果汁打完後不適合久放,要立刻喝,以免蔬果汁氧化變質。建議在陽氣盛的早上或中午飲用,晚上喝易頻尿、恐影響睡眠。患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是平時白帶清澈如水的女性朋友,更需要嚴格執行。平時最好避開生菜、瓜果類、柑橘類、涼茶等寒性食物。也要減少甜食的攝取,平時養成運動的習慣,多做骨盆運動可以幫助改善子宮血液循環,減少分泌物過多的症狀。
掉髮好苦惱,居然是甲狀腺失調 名中醫周宗翰公開解方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小美最近一兩年頭髮掉得很兇,而且頭髮明顯變很細,髮際線也越來越高,總是以為是雄性禿造成了掉髮,擦生髮水了一陣子沒變好,效果也不佳,而且開始覺得疲勞,容易疲倦,氣色也不像以前一樣神清氣爽。這其實在臨床上非常常見,只要異常掉髮通常都會有原因,是一大警訊。中醫師周宗翰認為,通常是新陳代謝及循環出問題,其中又以甲狀腺的代謝調節出問題為大宗,建議去新陳代謝科檢查,很有可能是甲狀腺問題,不管是亢進或是低下都有可能產生異常掉髮。由中醫調整甲狀腺與新陳代謝的穩定,2、3個月後,頭髮都可以明顯變粗、變健康。甲狀腺低下、亢進都可能異常落髮甲狀腺亢進一般症狀是失眠、心悸、怕熱,體重減輕、手抖、大便頻繁,頭髮細等,容易增加掉髮的速度;而甲狀腺低下則無法合成頭髮所需的材料,長頭髮的速度比不上掉髮的速度,周宗翰中醫師表示,在中醫來看調整甲狀腺,就是在調整免疫系統,免疫系統錯亂,與內分泌失調及過敏有關,治療甲狀腺低下都會以補益氣血為主,甲狀腺亢進則以疏肝理氣為主,多數經過治療,頭髮會再長回來。避免高溫吹整頭髮 飲食多攝取含膠原蛋白食物甲狀腺機能低下症和甲狀腺機能亢進症患者必須面對脆弱、乾燥和易斷裂的頭髮問題,然而,掉髮問題造成的壓力會讓甲狀腺問題的症狀惡化。周宗翰中醫師說明,情緒不穩與壓力,會讓狀況變得更糟糕,如此惡性循環,所以及早治療,荷爾蒙活動與頭髮健康之間存在必要的關聯。首先要適當調適自己的情緒,平時吹頭髮時避免高溫以及接觸熱源,如電棒、離子燙板、以及其他的加熱設備是頭髮健康的頭號敵人,尤其是已經因甲狀腺問題而弱化的頭髮。周宗翰中醫師建議,多攝取含有膠原蛋白的食物,含氨基酸的蛋白質能夠強化頭髮和增加彈性,是保持良好狀態所必須的營養素,通常建議木耳,動物的膠質為佳,飲食上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以免助熱、助濕、生痰化熱。也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較高的海產品,青菜中如果含碘只要不吃多就沒有關係。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溫補中藥,甚至當歸鴨、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等熱性食補,食用前應先經由中醫師評估體質證型,切勿自行進補。本身有內分泌失調的問題,不宜作太劇烈的運動,當甲狀腺亢進發作時會大量消耗心臟功能,心跳快又紊亂,打出血液量也可能不夠,一旦心臟無法負荷,容易喘並引發心律不整,甲狀腺疾病患者若要運動應適量即可,另外,應食用不含碘的食鹽;服用綜合維他命時,也要注意維他命是否含碘。而如照X光要打顯影劑時,也應提醒醫檢師自己有甲狀腺亢進的問題。
懷孕抽筋怎麼辦? 健脾柔肝搭配穴位按摩可解
懷孕時發生抽筋現象已經變成現下常見的現象之一,現代人因為缺少運動及久坐習慣,早已經長期累積肌肉緊繃及痠痛問題,隨著懷胎時間改變,無論是體重還是身體外型都會跟著改變,中醫將懷孕的抽筋現象歸納兩個大方向解析:一、生理狀態改變,二、結構姿勢改變。抽筋主因:體重增加、肚子變大後傾維持平衡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期間的生理狀態改變包含身體體液增加、體重增加,造成下肢負擔變重,血液循環狀態變差、電解質平衡狀態改變,妊娠水腫也會加重循環不良,因此造成小腿腓腸肌呈現過度緊繃狀態,經常在夜間或是體溫較低時造成抽筋現象。懷孕期間的結構姿勢改變,除了體重及體液增加外,因為孕產肚子逐漸變大,為了維持姿勢平衡,通常會將身體稍微向後仰來維持穩定度,後仰的姿勢會讓下背、腰臀肌肉緊繃,並且透過背部筋膜向下遷延至大腿後側及小腿腓腸肌的肌筋膜緊繃,也是懷孕期間造成抽筋的主要原因之一。四肢養分不足、電解質不平衡 調理搭配穴位改善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從辯證論治解析懷孕現象將其歸類為「肝血不足,血不榮筋」,肝主筋,主管筋脈柔潤,若肝血不足不能濡養筋肉則拘急痙攣;「脾主肌肉,主四肢榮潤」,脾胃氣血不足則脾不養血,血不榮筋,也會造成四肢養分不足,造成電解質不平衡,因此,中醫論治懷孕抽筋會以健脾柔肝來治療,並且搭配穴位按摩及正確補充電解質及養分來調理改善。柔筋養肝茶:炒白芍6g,炙甘草6g,枸杞3g,砂仁1g,陳皮1g,放入300cc水中,熱水悶約30分鐘,溫服即可,藥材可反覆沖泡至淡而無味,以上為一日份量,藥性平和適合平日保養服用,藥方主要透過芍藥甘草湯來滋肝陰以柔肝潤筋,對於肌肉放鬆有良好效果,加上枸杞養肝血及砂仁、陳皮理氣消積,簡單養生茶飲可以達到基本柔肝緩急效果,無論是孕產時期抽筋或是平日容易抽筋都有部分緩解效果。柔筋穴位: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合穴,具舒筋、利腰腿功效,位於膝膕窩後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大腿及小腿後側肌肉放鬆,甚至可以向上影響而放鬆腰背肌肉,避免身體後側長程筋膜緊繃,也讓小腿腓腸肌得到舒緩而減少抽筋機率。承山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利腰腿、舒筋功效,位於腓腸肌隆起的肌腹之下方,睡前或每日熱敷按壓15~20分鐘可以幫助小腿肌腹放鬆,避免腓腸肌過度緊繃而造成抽筋。中醫除了利用健脾柔肝調理可以減緩孕婦抽筋症狀外,也建議孕婦適度補充鈣質及鉀、鈉、鎂各種礦物質平衡,並且養成腿部熱水溫浴習慣外,利用適度穴位熱敷及按壓揉按也可以降低小腿筋膜張力減輕負擔,懷孕期間按壓穴位需要注意力道控制,避免過度刺激會影響子宮強力收縮造成流產風險,此外,蔬果補充及適度慢走運動還能幫助腸胃蠕動,保持排便通暢能避免因便秘造成大腸擠壓下背肌筋膜,間接造成下背肌肉緊繃也會讓大腿小腿後側肌肉緊繃,因此便秘也是腿部抽筋的無形殺手之一。
出現異常劇烈下腹痛 小心是畸卵巢胎瘤作祟!
新聞報導時有耳聞,年輕女性在劇烈跳動及運動後,下腹突然劇烈疼痛就診,經診察才發現骨盆腔腫瘤,檢查出原因竟然是畸胎瘤合併卵巢扭轉兩圈,畸胎瘤到底是甚麼樣的疾病?會造成甚麼嚴重後果?畸胎瘤是雙胞手足? 多半是細胞分化形成的瘤畸胎瘤(Teratoma),屬於先天性疾病,出生時就存在,但不一定立刻被發現,胚胎時期的細胞分化上出了問題,經過很久的時間才表現出來,源自於原始生殖細胞或胚胎幹細胞向胚層組織分化所形成的瘤;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其成分包含已分化胚層組織和未分化細胞,兩者雜亂聚集造成結構錯亂排列,腫瘤中甚至生成毛髮、牙齒還有一些未成熟組織結構。好發於卵巢、睪丸、尾骨、縱隔、腹膜後,曾出現於腦、顱、鼻、頸、舌,但畸胎瘤卻很少出現在實質器官(肝、心等)及管道器官(消化道、膀胱)。畸胎瘤如果是成熟的,往往生長很慢,所以大多數均在扭轉、腹脹及疼痛時才被發現。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畸胎瘤的發生位置會帶來不同的症狀:1.長在卵巢會造成腹部骨盆腔附近疼痛,起因於卵巢韌帶的扭曲;2.畸胎瘤造成的腦炎起因於身體對畸胎瘤細胞的受器產生抗體,這種受器在腦部也有,因而造成卵巢畸胎瘤腦炎,3.其他區域的畸胎瘤造成的症狀主要由其壓迫導致,如呼吸困難、疼痛等。一般畸胎瘤沒什麼特殊症狀,大多是在例行性的身體檢查中無意發現,或因為運動、性行為或身體姿勢改變而造成扭轉,導致因器官缺血壞死引發劇烈的疼痛發現。若腫瘤體積更大時,扭轉的機會變小,反而因為腫瘤的體積壓迫周圍組織造成腹脹、下腹痛、頻尿等非特異性的症狀。治療「畸胎瘤」核心思維 由「癥瘕積聚」規化療程中醫將這類非器官正常組成的錯誤組織結構歸類為「癥瘕積聚」,因此,中醫在治療「畸胎瘤」的核心思維會從「癥瘕積聚」去規劃療程,周宗翰中醫師解釋,身體病發處堆積危害身體的異常組織,造成局部氣血瘀滯、慢性炎症、周圍其他實質組織受到壓迫等影響,此類良性腫瘤若沒有正確用藥治療及正確生活作息飲食方式搭配,嚴重可能導致腫瘤擴大,甚至轉變成惡性而轉移。中醫在處理這類積聚將從三個面向去處理局部錯誤組織結構:1.降低局部及整體發炎反應。2.透過軟堅散結藥物作用去改變組織錯誤存在狀態,藉以導正身體氣血平衡系統修復身體。3.運用通瘀原則,改變受到畸胎瘤壓迫的組織微循環代謝,緩解周圍受到壓迫的微循環不良。周宗翰中醫師說明,中醫將容易引起良性腫塊的病因包括寒邪、熱邪、虛證、氣滯血瘀、痰濕內阻等,其中造成「癥瘕積聚」的核心病因病機為「氣滯血瘀」,寒邪、熱邪、虛證、痰濕及情至因素等會加重「氣滯血瘀」對身體的影響。臨床上西醫處置多以手術為主要治療方式,急性期且遇影響生命安全情況下多數需要緊急手術處理,若畸胎瘤位置位於危險區域導致手術風險過高,在無生命危險情況下,醫師多建議和平共處。中醫門診治療會根據患者病情及體質狀態給予針灸及藥物治療,從核心病因「氣滯血瘀」給予藥物,軟堅散結消癥用藥如夏枯草、牡蠣、昆布、海藻、丹參、莪朮、鱉甲、穿山甲、三棱等,搭配化痰結、袪痰濕藥物如半夏、茯苓、浙貝母、枳實、陳皮、蒼朮等,透過化痰散結軟堅方式解除局部瘀阻狀態,藥物使用上中醫師會小心活血化瘀藥物劑量使用,避免過度活化局部氣血導致腫塊迅速加大,適合劑量及適當時機巧妙使用可以有效幫助積聚減小,另外,根據患者病情,寒邪、熱邪、虛證等加重因素適當給予加減藥物來處置。畸胎瘤屬於先天性疾病,但後天飲食、作息方式及心情調適會影響病況是否加重,周宗翰中醫師建議規律睡眠及早睡早起習慣、清淡少油少鹽少辣低糖飲食、適度運動保持良好心情來維持身心良好狀態,因畸胎瘤屬於特殊疾病,影響身體面相廣泛且複雜,建議尋求合格醫師正確治療確保病情能夠改善。
貪吃寒涼生魚片子宮肌瘤易上身 婦科名中醫溫上針灸保子宮
據統計,40至50歲女性罹患良性子宮肌瘤比率最高,可達50%至77%之多,2006年接受子宮切除的人數為15,073人,主因就是子宮肌瘤,在臨床上子宮肌瘤不是以它的大小來決定是否需要開刀,而是以它的症狀來決定,手術不是唯一治療方式,還有許多替代性療法可有效減輕患者病症。周宗翰中醫師解釋,中醫望診可提醒民眾自己的健康狀態是否更要注意,在醫相學裡鼻子以下到下巴的範圍稱作「下停」,通常反映著泌尿生殖系統的毛病。其中,人中候膀胱子處,人中長而深象徵氣血循環佳,人中平滿而不見菱線,加上唇色暗紅或是下巴顏色黯滯的人代表下焦瘀阻,氣血循環不良,配合嘴唇下唇堤的腫脹則代表罹患子宮肌瘤或是其他婦科疾病的機率較高,原因為子宮與嘴唇為經絡任脈循行的路徑,當子宮體腫脹會導致任脈的氣機循環產生絮亂,連帶嘴唇色澤與質地會產生變化,下唇堤也容易有腫脹的情形,如果有以上表徵出現在臉部則平時更應該注意泌尿與生殖系統毛病。停經婦人不願開刀 24公分大肌瘤靠中醫治療縮小一位57歲的日籍婦女,於30歲左右發現子宮平滑肌瘤,20年期間飽受痛經、月經血流過多、腹脹、腰痠、頻尿等困擾,日本婦產科醫師建議開刀切除子宮,但患者懼怕手術,因此強忍著肌瘤帶來的不適,遲遲未將子宮切除,49歲停經時子宮肌瘤已達24公分左右。近幾年隨著丈夫外派工作定居台灣,因為陰道不正常少量出血數日,前往台北某醫學中心檢查,發現子宮肌瘤大小為D1*23公分、D2*19公分,出血原因不明,婦科醫師建議立刻摘除子宮,患者因考慮返回日本手術而婉拒。於是前往中醫診所就診,患者經過下腹部針上艾灸並服用中藥調理,當晚出血即止,之後平均每星期回診一次,治療一段時間後腹脹、腰痠、下腹重墜感已無,子宮肌瘤大小也日漸縮小。患者於婦產科接受超音波檢查,子宮肌瘤大小為D1*16公分 D2*8公分,患者於停經後8年肌瘤縮小1公分,經由中醫針灸酌加中藥調理,子宮肌瘤明顯縮小。回日本接受追蹤檢查,日本婦科醫師建議目前不需開刀,並希望患者繼續接受台灣中醫治療。周宗翰中醫師說,子宮肌瘤通常會在停經後,因為缺少黃體素和雌激素影響不再繼續長大,且會慢慢縮小,但此日籍婦人的肌瘤異常碩大,因為肌瘤壓迫腹腔導致長期腹脹,側躺偶爾都有不舒服感覺,西醫多以選擇切除子宮作為治療方針,但患者情願長期忍受不適症狀堅決不動手術,採用中醫療法也獲得顯著改善,目前患者肌瘤已比以前縮小許多,也無任何不適症狀,並持續回診治療當中。中醫療法改善肌瘤症狀 避免手術風險與卵巢功能影響子宮良性肌瘤在中醫屬於癥瘕,積聚的範疇,通常屬於痰瘀寒凝體質容易罹患,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日本人愛吃冰、生魚片、生菜沙拉等性味寒涼食物,更會增加子宮肌瘤增大機會,藉由圍刺任脈、胃經、腎經、肝經等腹部穴位,艾粒溫通氣血,改變子宮腔體環境,並給予中藥活血理氣、溫陽化瘀等方式調理,將有助於減輕子宮肌瘤患者的不適症狀。現代手術方式比以前進步安全,但還是存在著輸尿管、膀胱損傷、尿失禁或膀胱陰道廔管的風險,周宗翰中醫師指出,子宮與卵巢血管相通,當子宮切除時,卵巢30%的血液就沒有供應來源,因為它們是由子宮動脈的分支供應而來。減少了血液供應,卵巢功能會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可能導致更年期的提前或提早衰老可能性,對於女性的生理或是心理會有某種程度上的影響。有家族史或是肥胖婦女,是罹患子宮肌瘤的高風險族群,肥胖婦女體內雌激素的量較多,因此發生子宮肌瘤機會也可能較高,周宗翰建議,少吃肉類以避免過多環境賀爾蒙的誤食,多吃綠色蔬菜,冰品或寒性食物會導致婦女的宮體變寒,更適合子宮肌瘤的成長,有肌瘤體質的人更應該找尋中醫師的協助改善體質,平時更要養成運動的習慣。
今迎小滿…養生重祛溼除熱、健脾胃 醫推薦適合飲用「這湯品」
中醫師周宗翰表示,「四神湯」是小滿最宜飲用的湯品。(圖/中國時報林周義攝)今天是24節氣中的小滿,是夏季的第2個節氣,有句諺語說「小滿雨水相趕」,這表示台灣正式進入了梅雨季節。中醫師表示,此時的養生要點是祛溼除熱、健脾胃,最適合飲用四神湯。天氣溼熱時,1周可服2~3次。另外,小滿節氣,也是溼熱邪侵襲人體,皮膚病好發的時期,要避免肥甘厚味的飲食,可多吃絲瓜、冬瓜、苦瓜等,也可以用藿香、金銀花、生甘草等,泡壺「祛溼熱止癢茶」,減緩皮膚紅、腫、癢問題。小滿是萬物繁茂、人體生理機能活動最旺盛的時期。中醫師周宗翰表示,此時的天氣將比「立夏」時更溼、更熱、更悶,尤其雨量會明顯增加,人們經常會感覺體內熱氣及溼氣悶住,散不出去。面對逐漸溼熱的天氣,養生要點是祛溼除熱、健脾胃。周宗翰說,若民眾飲食不節制,加上天氣潮溼悶熱,會出現胃悶脹、食慾不振、身體沉重感、大便軟黏、蕁麻疹、溼疹、香港腳等問題。而小滿節氣,氣血灌注於脾,正是一個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的大好時機,所謂脾胃運化,就是把吃進去的食物轉變為氣血,脾胃運化佳,免疫力也會增強。周宗翰表示,大家所熟知的「四神湯」就是此時最宜飲用的湯品。四神湯,顧名思義是由四味藥材所組成,包括山藥、茯苓、芡實、蓮子。這些藥材溫和,皆有平補脾胃的功能,是適合全家大小食用的藥膳。民眾可準備山藥、茯苓、芡實、蓮子、薏苡仁各5錢,適量的排骨及少許鹽,將排骨汆燙去血水備用、藥材洗淨泡水30分鐘,再將處理好的排骨及藥材放入鍋中,加入約3000c.c.清水,煮滾後轉小火,燉煮1小時即可食用。《金匱要略》指出,「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小滿節氣是溼熱邪侵襲人體,皮膚病的好發時期。因此周宗翰建議民眾多注重清潔、飲食宜清淡,可多吃祛溼清熱的食物,如絲瓜、冬瓜、綠豆和苦瓜。出汗時,需及時擦乾,以免吹到風導致皮膚搔癢加重,平時也可泡「祛溼熱止癢茶」減緩皮膚紅、腫、癢的狀況,可準備藿香1錢,金銀花、生甘草、白蘚皮各3錢,簡單沖洗後瀝乾,放入鍋中,加入800c.c.熱水沖泡,放涼後即可飲用。
月經來前胸部脹痛竟是「肝鬱氣結」所致 中醫師揭4招改善
不少女生在月經來臨前,都曾感受到乳房脹痛,有時脹得難受,甚至一碰就痛。為什麼有些人有時候會,有些時候又不會?中醫師周宗翰指出,這是肝鬱氣結造成,肝經受阻造成氣血不順,進而產生許多不適症狀。肝鬱氣結、氣血不順 非女性專利有些人在月經來臨的前幾天,甚至往前1-2週,胸部周圍會有脹痛感,穿內衣都會覺得壓迫,尤其是乳頭,稍微碰觸就有敏感的疼痛。普遍認為這是「經前症候群」的其中一種,是因為體內賀爾蒙濃度變化造成的身體反應,有些人也會有長痘痘、水腫、頭痛、情緒低落、食慾增加等症狀發生。「經前胸部脹痛」中醫認為是因為「肝鬱氣結」所造成。周宗翰中醫師說明,經絡理論中,足厥陰肝經循行經過乳頭,而在中醫理論中的「肝」,主導疏洩的功能,負責調節全身氣血的暢通,如果肝經受阻,就會氣血不順,導致肝鬱氣滯,進而影響五臟六腑運作,產生許多不舒服症狀。像是焦慮、易怒、長痘痘、頭暈、失眠、月經不順、經痛、經前症候群,胸部脹痛比較容易在女性表現,其實男性也會脅肋疼痛,位置就在兩腋下肋骨部位。哪些因素會加重「經前胸部脹痛」?1. 情緒壓力。肝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與情緒有關,當遭遇壓力、不順心的事,情緒變差,便有機會出現肝鬱的情況。2. 睡眠不足。熬夜、睡眠不足最傷肝。人在睡眠時血液會集中到肝臟,肝臟會進行排毒與自我修復,假如睡眠不足,肝無法休息,可能會過度負荷而無法執行功能。許多人熬夜加班後,會發現有胸部脹痛的情形。3. 吃重口味。許多人習慣暴飲暴食來釋放壓力,又偏好重口味、油炸或精緻澱粉,這些食物吃進身體容易阻礙氣機運行,加重肝鬱的症狀。在中醫治療方面,會以疏通肝氣為主要方向,讓肝氣不鬱悶,使氣血順暢,月經來的時候就不會因為氣血堵住而痛,中醫講「不通則痛」,會痛的地方就肯定有問題、有不流暢的地方。周宗翰中醫師分享,方劑中常使用柴胡系列方劑,香附、枳殼、佛手、陳皮、川楝子等藥材,也可以使用芍藥來柔肝緩急,也會使用烏藥順氣散,散結行滯,解決氣滯疼痛的問題。預防「經前胸部脹痛」你可以這樣做:1. 減少過度負荷的工作。女性月經週期原本就容易情緒起伏,盡量不要在月經前工作量太大,增加情緒壓力。2. 適度運動。運動有助於緩解壓力,運動過程中,會增加血清素濃度,讓心情變好。3. 充足睡眠。充足睡眠有助於穩定情緒、減輕焦慮,足夠的休息讓心情更愉快。4. 泡澡。溫熱、水壓、浮力能刺激副交感神經,舒緩脈搏,讓人進入睡眠前的狀態,可以有效放鬆。另外也可以透過茶飲,改善經前胸部脹痛的問題。市售就有滿多含有玫瑰、薰衣草、薄荷、洋甘菊等成分的茶飲,都可以舒緩經前胸部脹痛的問題,假如真的改善不了,可能就必須請專業醫師幫忙診治。
改善發炎體質! 婦科名中醫授4招提升受孕機率
35歲a小姐為了懷孕十分苦惱,曾接受婦產科試管嬰兒的療程,前後2次都失敗,心灰意冷的她聽從友人建議先以中醫調養,經過半年的針灸與中藥調理,終於喜獲麟兒。周宗翰中醫師表示,不孕症通常會建議先至婦產科檢查有無器質性的病變,若發現輸卵管阻塞、子宮息肉或子宮肌瘤太大等器質問題導致不孕,建議先由評估手術處理的必要性。若器官構造正常,但都無法懷孕,則建議以中醫調整體質,功能性的問題是中醫強項,改善卵子品質,調整子宮環境,試管嬰兒成功機率才會提高,中藥與針灸可以有效地調整適孕環境,提高受精卵著床的成功機會。過度肥胖者易發炎惡性循環 降體脂提高受孕機率周宗翰中醫師表示懷孕是機運問題,不管是中醫調理或是西醫的人工生殖,都只是提高生育的機會,無法百分百成功,但是在臨床上發現,很多婦女不孕是身體容易發炎導致。特別是過度肥胖的婦女,脂肪細胞會製造及分泌促進發炎的脂肪激素,造成胰島素阻抗增加、各種代謝異常,導致痰濕型的體質;產生過多胰島素也會促進發炎,發炎又導致肥胖,溼濁久易化熱,進而影響到子宮與卵巢的功能,使著床失敗率提高,所以過重婦女一定要降低體脂,改善發炎體質就能提高受孕機會。反覆性的陰道感染、骨盆腔炎常常代表子宮濕熱,也是不孕的高危險群。周宗翰中醫師解釋,反覆發炎導致子宮內部沾黏,這種體質不建議吃補藥,一吃補就上火讓感染更加嚴重,可使用龍膽草、貫眾、白頭翁等中藥改善子宮濕熱的環境,一般而言,在中藥與針灸的調整下通常會希望高溫期持續12~14天,低溫期則是可長可短,而通常子宮內膜修補需要10天以上,因此月經週期最好不要短於25天,創造出適合受精卵著床的環境。有幾次在調理的過程中,原本準備要做試管嬰兒的婦女自然就受孕了。日常四招改善發炎體質 好孕自然上門而飲食也是改善發炎體質的關鍵,周宗翰中醫師強調,有四個關鍵必須做到:1. 減少攝取加工食品、精緻澱粉2. 避免燒烤食物3. 保持心平氣和4. 作息正常、睡眠充足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色素和糖等,都是促炎的罪魁禍首,如添加糖的飲料和甜食,香料過重的麵包糕餅,當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下,體內分泌的發炎細胞因子都可能干擾受孕與胚胎的著床。平時可以透過選擇原型食物和低限度的加工食品有助降低發炎反應。避免煙燻燒烤食物,食物經過高溫燒烤會產生致癌的自由基,不但會讓身體發炎,也容易使感染更嚴重。「腸道功能失衡」是導致不孕症的原因,中醫常以調理腸胃的中藥治療不孕,身體本身處於發炎、壓力狀態,就會導致腸道功能不好、營養素吸收不佳,建議正在備孕的女性要以蒸煮位主要的烹調方式飲食上搭配辛香料:像是咖哩的薑黃、生薑、大蒜、洋蔥、青蔥等,都含有抗發炎效果或抗氧化的植化素。外界壓力、情緒刺激等心情上的變化,都會導致免疫系統失調,字體免疫系統失常容易導致炎症反應,因此隨時保持心情平和、有暢通的宣洩紓壓管道,才能避免發炎上身。晚睡熬夜、久坐不動又愛吃消夜,容易導致代謝性肥胖、當脂肪的瘦素以及腦部血清素分泌降低,就會造成發炎反應引起肥胖,充足的睡眠是抵禦發炎最好的武器。正常作息、充足睡眠是最佳免疫處方,周宗翰中醫師建議晚間11點前入眠最好,早睡早起去運動是備孕不可或缺的一環,又以「有氧運動」的效果較佳像是跑步、游泳、拳擊或有氧舞蹈等,可選擇多樣化的運動模式刺激身體,有氧運動以外,不妨穿插每週安排兩天的肌力訓練,能減少發炎、促進骨盆腔的循環,改善氣滯血瘀增強卵子的品質,將有助於提高受孕的機率。
關鍵之秋1/疫情再創高峰!長新冠逼近50萬人 不調養恐落「病根」重創免疫力
近來確診人數屢屢攀升,甚至跨過單日5萬人次大關,顯見BA.5疫情仍持續發燒,面對病毒又一波的高峰,再加上人數眾多的長新冠症候群,醫師警告:「今年秋天非常關鍵!」調養不好恐怕會落下「病根」,肺、氣管等呼吸道系統可能會反覆出狀況,也會重創免疫力。邊境即將解封,但本土疫情似乎愈來愈嚴峻,10/5本土確診一口氣暴增5萬4874例,相較上周同期的4萬8,421人,多出13%,也創下新一波BA.5疫情的單日最高峰。新增確診者變多的同時,今年5~6月第一波本土疫情高峰後的長新冠症候群,現在正陸續出現諸多不適症狀。根據荷蘭研究,每8名確診成年人,就會有1人出現長新冠症狀,若以全台確診人數將近650萬人計算,預估長新冠族群高達50萬人。「其中最明顯的症狀就是咳嗽,幾乎所有長新冠病人都為此所苦。」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中醫師鄒曉玲說,這些患者大多感到胸悶、喘、聲音緊緊的,喉嚨裡感覺有痰,所以會引發咳嗽,卻又無法咳出痰。BA.5單日確診於10/5突破5萬人次,顯見疫情仍持續上升,許多民眾也搶打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加強防禦力。(圖/黃威彬攝)當長新冠患者每天不斷咳嗽時,卻正逢秋天來臨。周宗翰中醫師表示,秋主燥氣,這時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又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確診後傷害了呼吸道系統,再加上秋燥犯肺,所以咳嗽成了這個節氣最常出現的後遺症,也容易伴隨疲倦、喘、胸悶、咳嗽、喉嚨癢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呼吸道受損尚未完全復原。鄒曉玲說,秋燥引發的咳嗽屬於「乾咳」,不同於長新冠帶痰的「濕咳」,若是兩者交雜在一起,就看患者本身的體質,若是體質較為燥熱,乾咳的情形會比較明顯,虛寒體質者的濕咳就會比較嚴重。「尤其相較於前幾年,今年秋天特別涼爽,早晚溫差變化比較大,再加上秋天的燥氣,都讓人體的呼吸道變得更加敏感。」鄒曉玲說,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旦確診、或出現長新冠症狀,就需要特別調理身體,否則會影響未來的整體健康。鄒曉玲表示,如果呼吸道系統一直處在脆弱的狀態,或是反覆出現不適,等到進入冬天時,很容易又受到病毒攻擊,再次讓呼吸道系統陷入困境,萬一變成惡性循環,不只容易變成宿疾,免疫力也會一落千丈。「確診康復後,最重要的是讓身體好好休息,所以一定要睡眠充足,另外,腸胃是後天之本,所以要均衡飲食;不宜吃生冷食物、甜食,以免刺激支氣管、呼吸道;瓜果等較為寒性的食材,也要避免食用。」鄒曉玲說,直到長新冠症狀緩解之前,建議都要把握上述養生原則,才能好好保護呼吸道系統。
關鍵之秋2/亂進補反而傷肺氣 確診後「別碰9大刺激物」以免咳不停
中醫觀點認為,入秋之後,人體陽氣會逐漸衰微,而秋天與肺臟互相對應,所以古書記載:「形寒飲冷最傷肺」,這代表無論是外來的寒氣,或食入過多寒冷的食物,都會損傷肺部元氣。但也千萬不要一昧亂補,否則反而適得其反,專家也提醒確診剛康復時,別碰蔥、薑、蒜、辛辣、燒烤、炸物、菸、酒、咖啡等9大刺激物,以免咳到不行!莊雅惠中醫師表示,隨著新冠疫情爆發,許多民眾也愈來愈注重養生,但多數人卻都用錯方法。「最常見的錯誤就是一昧補氣!尤其最常自己亂用黃耆、枸杞來進補,結果反而容易補過頭,反而讓體內太燥。」偏偏秋天正是燥氣最旺的季節,身體本來就容易過於上火,若是再加上過多的進補,內外交攻之下就更加燥熱,而中醫認為燥熱之氣最傷肺,「結果進補反而更糟糕!」針對這類患者,莊雅惠建議此時多吃具有「養陰」作用的蔬果或藥物,如梨子、柚子、洋菇、蓮藕、白木耳、百合等。梨子具有養陰作用,若是燉煮過更有潤肺功效,可再另外添加龍眼肉、枸杞,作為日常的養生湯品。(示意圖/報系資料庫)鄒瑋倫中醫師則建議,「煮過的梨子具有潤肺的功效、梨子皮更含有豐富維生素;再加上一些龍眼肉安神、枸杞溫補,就是一道很棒的湯品。」只要準備半顆不去皮梨子切絲,10~15顆龍眼肉、枸杞約20公克,一起加入700~1000c.c.的水煮沸後,一天內喝完即可。王彥喬中醫師認為,秋季的健康飲食原則,要注意「少辛多酸」,辛辣食物會發散耗氣,酸的食物可以收斂氣,所以要少食辛辣並多吃潤肺食物,首選是百合,其次可多吃白木耳、山藥、蜂蜜、秋葵、蓮藕、蓮子、甘蔗、蘿蔔、梨子等可以滋潤身體食物。周宗翰中醫師提醒,很多確診後剛康復的民眾都會有喉嚨乾癢、想咳嗽的症狀,更要注意別吃蔥、薑、蒜、辛辣、燒烤、炸物、菸、酒、咖啡等刺激物,因為會刺激呼吸道黏膜引發咳嗽,也別碰甜點、餅乾、糖果、飲料、冰涼水果等含糖量高的食物,因其質地比較黏膩,容易附著在咽喉,促使口鼻分泌物增多,生成痰涎引發咳嗽。王彥喬臨床上也發現許多新冠患者康復後多有燥熱現象,鼻咽腔及氣管黏膜較乾燥,因而咳嗽、痰黏、口乾渴等症狀會持續較久,但如果又喝冷飲,就可能因耗損正氣而使得症狀反覆出現,甚至引發便祕、蕁麻疹等,建議可以調整飲食,同時攝取充足水分,以減緩長新冠的不適症狀。
結婚四年流產3次! 醫師發現女子「掉髮」終於揪出禍首
34歲A小姐結婚4年內流產三次,一次沒心跳,兩次因為子宮異常出血而流產,去婦產科診所檢查子宮卵巢沒有實質性的結構問題,接受基因檢測兩夫妻也沒有太多異狀,心灰意冷下於是前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決定先接受中醫調理。醫師發現患者長期有掉髮困擾,而且常常伴隨心慌與睡眠障礙,原本自己以為因為受孕造成壓力大所致,醫師則懷疑跟甲狀腺與免疫調節有關係,建議轉診至內分泌新陳代謝科做詳細檢查,發現A小姐長期患有甲狀腺機能亢進問題,在同時服用抗甲狀腺素與持續耐心接受中藥與針灸調理,異常掉髮、心慌、睡眠不佳情況完全改善,終於一年半後成功生下一個健康小寶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自然流產是懷孕初期的隱憂,大約1成的孕婦曾經有這種不愉快經驗。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稱為「習慣性流產」,帶給夫妻的擔心、焦慮、挫折、和無助感,精神壓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對於那些已經是高齡者而且不容易受孕者,或是胎兒一度從超音波檢查中找到心跳,但之後卻又無故停止的婦女而言,應該積極地找出病因,其中排除了子宮結構與基因問題,通常內分泌與免疫調節絕對是關鍵,不管是甲狀腺亢進或是低下,都會增加早產、死產、胎兒生長偏小、子癲前症等風險。而如果是甲狀腺功能低下婦女,原本就因為排卵異常而不易受孕,在妊娠早期也容易出現自發性流產,所以穩定甲狀腺功能與自身免疫調節,中醫在這方面可以扮演著非常關鍵的角色。周宗翰解釋,肝膽經絡主疏泄,是陰陽之樞紐,而肝經影響女性孕產尤其為大,肝經環繞陰器,身體氣血通暢與否影響肝膽的疏泄,而陰陽之樞紐就在身體兩側,如果脖子兩側有問題,多是肝膽經絡出現異常。所以甲狀腺調節失常與婦產科問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在中醫觀點,調整甲狀腺的重點就是調整免疫系統錯亂,這通常也和內分泌失調、過敏體質有關,如果有正在服用西藥或是正在接受賀爾蒙人工受孕療程,中醫也可以藉由頭皮針,耳針己及丹田灸療來調節患者的內分泌系統,周宗翰也建議有甲狀腺功能異常病史,以及過去或現在有服用甲狀腺素、抗甲狀腺製劑的妊娠婦女,在產前檢查務必檢測甲狀腺功能。另外,計畫進行人工生殖或已知甲狀腺素過氧化酶抗體(TPO-Ab)陽性的女性,也應檢測甲狀腺刺激素(TSH)來排除異常,以改善妊娠預後,將有助於降低習慣性性流產發生的機會。周宗翰表示,孕期前三個月是最不穩定時期,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夫妻懷孕前三個月要完全禁止性生活,有身孕就不能再隨心所欲,要注意多休息。因為在進入孕期後,準媽媽的乳房及肚子都會增大,為避免壓迫造成傷害,最好選擇寬鬆、純棉類的衣物穿著。此外,懷孕後容易疲累嗜睡,因此準媽媽應注意休息好,並且要有比較好的睡眠,熬夜肯定是要避免的。飲食上也要格外注意,可以多吃一些高纖及易消化食物,如果是甲狀腺失調的產婦,飲食上不宜過食肥甘厚味,如肥肉、火腿、鹹魚、臘肉、香腸、胡椒等,以免助熱、助濕、生痰化熱;也應避免菸酒、咖啡、油炸物、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和海帶、海苔、紫菜、海鮮等含碘量較高的海產品。甲狀腺功能異常與妊娠預後包括早產、死產、胎兒發展等息息相關,在某些高危險族群婦女應保持警覺,配合醫師建議,方能無後顧之憂。穩定甲狀腺疾病,好「孕」就會跟著來。
燉十全排骨先洗中藥材!「洗過再煮沒藥效」婆媳吵翻 中醫師曝解答
在孩子發育階段,不少父母會熬煮中藥讓小孩補身,然而藥材究竟該不該沖洗,卻是一門大學問。近日一名女網友準備燉十全排骨給女兒吃,便先把藥材拿到水龍頭下沖洗,不料婆婆看到以後竟說「洗了就沒藥效了」,讓她深感納悶,婆媳倆也為此爭論不休。對此,中醫師給出解答,指藥材通常不用特別清洗。原PO日前在臉書社團「爆怨2公社」抱怨,「這煮中藥真的過程讓人很困惱。今天燉十全大補加人蔘排骨湯,要給女兒補補身,結果婆婆看我在洗藥材,過來說:藥材怎麼有人在洗,沒人在洗中藥材啦!」一席話讓媳婦相當納悶,心想「要洗吧!中藥行配藥的手、放中藥的盒子或袋子、還有環境誰知道乾不乾淨」。沒想到,婆婆接下來又說「洗了就沒藥效了」;原PO隨即反問「不可能這樣洗個一兩次就沒藥效了吧?!中藥都要熬煮很久藥效才會出來」,結果2人各持己見,爭執到最後也沒有結論。女網友補充,「其實最後燉好了,婆婆也是吃了好幾碗。中藥是要洗的吧,不洗多髒啊!」貼文引發討論,其他網友紛紛留言「我也以為不用洗,但有一次買中藥時,我本來請店家放在中藥袋,但店家說直接煮藥性比較會出來,我就不放藥袋了,結果煮下去水面浮了一堆像蛆的蟲子,我看到都傻了」;另一派人則認為,「藥性會被洗掉!西藥要吃前,也沒再洗的啊」、「若藥材本身有水溶性成份,就不建議洗」。針對藥材該不該沖洗的問題,中醫師周宗翰曾建議,藥材要烹煮前一般不必清洗,若擔心有灰塵,可稍微漂洗,去除表面髒污及可能殘存的農藥,但不要浸泡,因為中藥材都經由特殊的乾燥或炮製方式,以常見的當歸來說,必須以酒炮製後,有效成分才會溶出,同時也是香氣來源,若泡水藥性會流失。
32歲女3年沒懷孕!就醫查出「卵巢早衰」 醫曝驚人原因:被免疫細胞攻擊
32歲的A小姐本身是長期服用西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結婚三年都沒有受孕,至西醫婦產科檢查,卵巢功能竟然明顯退化,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值已經在1以下(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存量」偏低,懷孕機率大幅下降,由於月經長期不規則,加上常有臉部潮紅與皮膚乾燥的情況,從沒想過這麼早的年紀卵巢就開始早衰,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看診。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認為,A小姐的卵巢早衰不是屬於典型的腎虛型老化導致的卵巢衰退,反而是免疫失調導致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自己的卵巢,造成卵巢機能衰退,而且紅斑性狼瘡以及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等免疫系統的疾病不可隨便亂用溫補藥,應該以調節免疫的思維去治療,經過一年中藥與針灸的長期抗戰,今年已經34歲的A小姐在疫情嚴峻時候成功安穩生下小寶寶,紅斑性狼瘡症狀在中藥與西藥相互搭配的治療下,也有顯著好轉。周宗翰解釋,卵巢早衰一般是提早老化的徵兆,但是臨床上發現有越來越多案例是跟免疫調節失調有關係,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卵巢造成卵巢功能暫時衰退,這時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也會跟著偏低,可能伴隨出現月經延後,不孕、性慾下降、潮熱多汗、陰道乾澀、失眠煩躁等假性更年期症狀。傳統中醫治療以補腎為主,但是面對免疫失調導致的卵巢早衰,胡亂溫補反而會讓免疫失調症狀更加惡化,也可能加重本身潛在性的免疫系統疾病的惡化,如關節腫痛越來越嚴重,皮膚癢疹越來越惡化,通常這類型的病友補藥酒是碰不得的。周宗翰表示,免疫系統失調導致卵巢早衰的患者要自然受孕有一定的難度,先決條件是月經週期一定要規律,免疫疾病的症狀一定要控制好,所以長期規律服用的西藥也不能隨便貿然停用,中醫利用針灸與中藥把身體的平衡抓回,讓身體回到它該有的平衡,免疫反應太過與不及都不好,當免疫細胞過度活化,接著伴隨而來的是細胞激素風暴,造成身體發炎,卵巢與內分泌系統也會受到明顯影響,所以風邪外感常用的桂枝、荊芥、紫蘇葉,或是調理腸胃的木香、白朮、茯苓等中藥,對於治療卵巢早衰至不孕也有正面幫助,而頭皮針與耳針刺激,刺激耳廓影響迷走神經,傳訊至大腦,進而影響身體免疫調節,可以讓不聽話的免疫系統變溫馴。周宗翰說明,要調節免疫改善卵巢早衰的不孕,良好睡眠品質是關鍵,睡眠是很重要的身體修復時間,身體所有細胞的亞健康或微發炎狀況,都是在睡眠時修復,再來就是情緒要穩定,日常生活應保持心情愉快,適時抒發壓力,中醫認為過度的情緒會傷害臟腑,例如怒會傷肝;肝是掌管自律神經的總司令,情緒影響肝,肝影響荷爾蒙,荷爾蒙又會影響子宮卵巢的作用,進而影響女性健康。飲食方面,少吃加工食品絕對有必要,因為加工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為了改變口感、外觀色澤、香味及延長保存期限,往往含有防腐劑、色素、人工香料等添加物,火鍋料、醃製類絞肉食品,泡麵、罐頭等,都屬於容易刺激免疫系統的地雷食物,應避免食用。
中醫提升試管嬰兒成功率 針灸緩減不適症狀
40歲A小姐結婚三年,因年紀已居高齡產婦,但仍求子心切,聽從婦產科建議決定進行試管嬰兒療程,每到取卵打破卵針就是A小姐最痛苦的時候,打完破卵針誘發排卵時,下腹就會開始腫脹、身體水腫突然變的嚴重,全身疲勞無力,心窩常有堵住感覺,胸口悶到無法入睡,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大小便也開始不順暢,不舒服狀態往往無法順利多取卵,西醫判定為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OHSS),在取卵的過程頻頻卡關,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進行調養針灸改善不適症狀。終於好不容易忍受完取卵期間的不適,結果在胚胎植入後,一切噩夢又開始出現,下腹脹、水腫比取卵時期更加嚴重,於是詢問中醫師有沒有其餘方式改善,中醫藉由診斷患者是非常典型的水氣病,身體水分無法自行調節,導致患者出現輕微腹水情況,由於患者極力希望可以讓妊娠能持續下去,藉由中藥與針灸的輔助治療,終於讓A小姐順利度過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不適症狀,懷胎10月後順利生下一個健康寶寶。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解釋,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容易發生的時間會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施打破卵針hCG時期;第二階段是在胚胎著床後,由於人體在胚胎著床後會分泌天然的hCG,若先前有接受排卵針刺激,也有可能在此時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這也是人工受孕的風險,接受人工生殖療程的女性,在治療過程中必需使用幫助濾泡生長(FSH)及促進排卵的藥物(hCG),來得到一定數量卵子,以增加受孕成功機率,但是用藥物讓大量卵泡生成之際,也會讓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升高,這時血管與淋巴的通透性增加,使血液中的水分、白蛋白、電解質等物質滲出血管外,流向胸腹腔或淋巴系統,產生身體水分代謝調節異常,嚴重時必須中止試管嬰兒療程。周宗翰解釋,不孕症可以中西醫一起治療,中醫對於試管嬰兒的療程,只要不要干擾到西醫的類賀爾蒙藥劑治療,光用針灸與薰臍療法,對於胚胎植入的穩定度都有很大幫助。中醫認為(OHSS)屬於「水飲症」、多為三焦水道調節失常引起,子宮繫於經絡的帶脈,藉由調脾與利水使帶脈暢通,可以減緩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的不適症狀,這時不建議使用含有類賀爾蒙的補腎中藥,選擇下氣寬中、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的中藥,才不會干擾到西醫的賀爾蒙製劑,如果患者對於中藥還是有疑慮,其實針灸也可以達到症狀舒緩效果,但是通常不會直接在肚皮上扎針,會就由遠處取穴如頭皮針、耳針子宮,手的五虎穴,腳的豐隆穴,強化氣血運行及促進腹水的排除。周宗翰說明,通常多性卵巢症候群(PCOS)與本身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等對賀爾蒙波波動敏感的女性朋友是有比較高的機會得到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輕中度的都可以藉由中醫調養去緩解,但是如果是出現重度腹水、肋膜腔積水、成人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等危及生命的情況,則必須立即回診西醫,以避免後續更嚴重情況發生。求子之路,充滿了辛酸與淚水,在走不孕症治療的這條坎坷路,真是身、心、靈的煎熬,沒有走過這條路的人很難體會不孕的苦;但是周宗翰建議身旁的人不需要過度關心,以免造成母體更大的心理壓力,放寬心並且積極面對身體產生的不適症狀,出現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時,千萬不要驚慌,水飲症就必須控制水、鈉的攝入,要把水份「拉」回血管內就是攝取優質蛋白質及補充足夠的電解質和水分,建議多選食高生物價蛋白質,如:深海魚、牛肉、奶類及乳製品、蛋、大豆及其製品對人體有較高的消化吸收率,能提高血液蛋白含量。若喝奶類有出現脹氣的現象,則需停止飲用,以免增加不適感。另外,運動飲料的電解質水和白開水對半稀釋每日飲用1000ml以上,能有效減緩水腫現象。也可透過富含鉀的香蕉、番茄、新鮮蔬菜和穀類等來補充礦物質。若腹水的狀況較嚴重,而且出現尿量減少現象,則需配合低鈉飲食。日常飲食中應採用低鹽烹調法,減少鈉鹽的攝取如醃製品、罐頭食品應盡量避免食用,最好以新鮮食材代替加工食品。由於受排卵針藥刺激的緣故,此時兩側卵巢已經非常腫大,若身體過度活動或是激烈性行為,可能會引起卵巢扭轉甚至卵泡破裂出血,因此需多注意活動強度,避免性行為,依個人體力做適度運動,像是每日散步20至30分鐘,避免長期臥床,可減少血栓形成。
子宮肌瘤的原因竟是便秘?! 中醫師:氣滯血瘀造成
42歲上班族女性長時間久坐辦公,每次到了下午小腿常常就開始發脹,痠軟無力,按壓小腿前側常出現凹陷水腫,到了排卵期或是月經來臨前,下腹部更明顯有腸胃脹氣的情況,患者長期有便秘的困擾,大約4-5天上一次廁所,在一次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下腹部竟然存在著一顆10公分的子宮肌瘤,患者除了下腹脹與便祕易水腫外,其餘無任何不適症狀,婦產科醫師建議要開刀,患者對於開刀有莫名的恐懼,因此諮詢中醫師。中醫師研判患者最大的問題在於長期便秘,便祕容易導致骨盆腔氣滯血瘀體質,這種體質是子宮肌瘤容易好發的體質,隨即以電針與針上艾灸加上中藥調理,並且請患者日常生活作息嚴格遵循醫師衛教,目前便秘與下肢易水腫症狀明顯改善,而子宮肌瘤也縮小為8公分,精神體力也比之前更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說,影響子宮肌瘤長大的因素非常多,很多人不知道便秘也可能是子宮肌瘤長大的隱形幫兇,其關鍵在於長期便秘產生的毒素,加上排便不暢導致腹壓變大,就更容易引起下肢水腫與頻尿,患者又屬於久坐缺乏運動,就是典型會出現氣滯血瘀體質,疾病傾向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當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發現,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常常也有便秘困擾,改善子宮肌瘤體質就要從通暢著手。周宗翰表示,要改善便秘很簡單,但是要治癒便秘是非常困難的,可不是簡單服用緩瀉劑就可以治癒,當患者長期服用軟便劑,反而會使便秘的體質更趨於嚴重,因為一停藥排便就絕對不通暢,有些女性甚至一出生就開始便秘,生產完後便秘症狀更為嚴重,氣滯血瘀影響骨盆腔循環,往往就容易有產生子宮肌瘤的可能,要治療子宮肌瘤,首重改善與調整子宮的環境,其中溫通腸胃與子宮絕對是關鍵。子宮肌瘤患者常常伴隨著月經過多、崩漏、頻尿等情況,首先就要看看是不是存在脾虛的問題。而最常使用的方劑就是歸脾湯,這也是藉由調理脾胃來改善月經問題很有效的方劑,相對的也可治療脾虛型便秘,改善腸胃蠕動不良的症狀。周宗翰指出,便秘引起的子宮肌瘤通常歸類於瘀證,抑制子宮肌瘤常用攻衝破結的蟲類中藥如虻蟲、水蛭、土鱉蟲等,科學中藥方劑則用桃仁承氣湯對於此類患者有較好改善便秘的效果,但是一切要以醫師辨證論治為主,切勿自行服用。平時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也可外治法:1扣背俞穴:人體的背後脊椎兩旁旁開1.5寸位置分布著許多穴道,中醫稱為「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是人體表與內在臟腑的溝通管道,五臟六腑之氣均藉由背俞穴轉輸到體表,輕叩背俞穴以調理臟腑氣機,氣機調順可改善便秘的症狀。2摩腹:人體的腹部包含有許多穴道,尤其是脾、胃與腎經穴位大多集中在腹部,常常利用精油推推腹部,是不錯的保養方式。如果有便祕可以順時針按揉,從肚臍以下沿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ㄇ字型深按推摩,按揉的方式怡安的深慢慢推動,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可幫助腸胃機能的穩定,有效地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
私密處悶燒1/9成女性分泌物炸鍋 精蟲陷泥沼導致不孕
33歲的黃小姐每到生理期就會出現大量分泌物,而且還有些異味,有時甚至還會搔癢難耐,小便時也會感到略為刺痛,就醫發現罹患陰道炎,黃小姐不以為意,直到結婚後始終無法順利懷孕,才知道關鍵竟在於分泌物。「想要懷孕,先搞定分泌物!」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說,如果有大量分泌物,就如同形成很濃、很黏的塞子將子宮頸口堵住,因此精蟲猶如陷入泥中,動彈不得,自然大大降低受孕機會。罹患陰道炎會出現分泌物多、搔癢等症狀,嚴重甚至小便有灼熱感。(圖/報系資料照)「不只如此,研究也顯示,陰道炎患者容易合併感染性病,一旦藏有披衣菌等細菌就會導致輸卵管不通。」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嚴重甚至可能導致骨盆腔感染,都會大大增加不孕機率,就算幸運懷孕也容易早產。陳俐瑾說,高達9成以上的女性都曾經罹患陰道炎,年紀從5歲到90歲都有,「陰道本來就有許多細菌、黴菌和平共存,夏天濕熱容易破壞平衡,患者人數會突然激增3~4成。」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從小女孩到八○、九○歲的老太太都可能罹患陰道炎,沒有年齡之分。(圖/馬景平攝)陰道炎分為細菌性、黴菌性、滴蟲三大類,前兩者主要是因為菌叢失衡所導致,是最主要的陰道炎類型,而滴蟲則是透過男伴或公共場所而感染。「當陰道受感染之後,陰道的酸鹼度便會改變,因而會阻礙精子的正常運行,而且子宮此時會有自我保護機制,也常常會因此排斥精蟲。」周宗翰說,所以不孕症患者若經常有陰道炎,就會建議先治療,才能增加懷孕機率。
私密處悶燒2/癢到磨蹭卻不就醫 「嘿咻」恐致輸卵管堵塞
夏季潮濕悶熱,一向是陰道炎的好發季節,患者人數暴增4成!根據統計,9成以上女性都曾罹患陰道炎,且會反覆感染,分泌物(俗稱白帶)也隨之增加。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陳俐瑾說,陰道炎的症狀是由內而外,一開始會有分泌物、散發異味,接下來擴散到外陰部、尿道口等,就開始出現搔癢、小便有灼熱感,同時還有一股說不出的異樣感覺。「不過,大家都是逼不得已才會就醫!」陳俐瑾說,許多女童都是尿尿喊痛,家長才趕緊陪同就醫,而成人多數都是搔癢難耐才願意治療,甚至曾有患者半夜癢得受不了掛急診。夏天易滿身大汗導致孳生細菌,進而引發陰道炎,求診患者比冬天多出3至4成。(圖/馬景平攝)陰道炎的治療方式以抗生素、抗黴菌藥物為主,陳俐瑾說,「細菌性陰道炎大約1周就能痊癒,滴蟲則要與伴侶一起治療,而黴菌性的治療期則長達2個月,最為難纏!也很容易復發。」治療陰道炎的藥物為抗生素、抗黴菌藥物,後者可分為口服藥與塞劑,由醫師視患者病況而選擇。(圖/讀者提供)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提醒,陰道炎發作時也要避免親密行為。「當陰道正在發炎,顯示免疫力不好、細菌病原體很多,縱使性致勃勃,也千萬冷靜下來,否則可能導致發炎情形加重,甚至進展為更嚴重的輸卵管發炎而阻塞。」
私密處悶燒3/反覆發炎調整三臟腑 中醫:沒了白帶,孩子就來了!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周宗翰醫師表示,反覆復發的陰道炎患者,往往都是免疫調節出問題,首先要調整生活作息、減少壓力,同時也要改變陰道環境。「中醫認為肺、脾、腎三個臟腑都會幫助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排出,當水分代謝的路徑發生問題,淋巴系統運作失調,就容易罹患陰道炎、產生分泌物,中醫歸類為氣虛夾濕型的體質。」所以要以調整肺脾腎三個臟腑,中醫常用山藥、白果、車前、茯苓來調理體質,如果症狀更嚴重,就會在上述的藥材再加上苦參根、龍膽草、黃柏等中藥,同時搭配針灸與耳朵放血來活絡氣血,可以有效改善陰道炎反覆發作的體質。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師周宗翰指出,調整生活作息、減少壓力可改善陰道炎。(圖/醫師提供)一位有不孕困擾的黃小姐,經過周宗翰診治之後,決定先改善她陰道炎的狀況,在經過上述中藥調理,搭配針灸之後,大約半年左右的時間,陰道炎便較少發作、症狀也有所改善,更值得開心的是,黃小姐終於成功懷孕。周宗翰打趣說「沒了白帶,就來了孩子」,呼籲不孕女性積極治療陰道炎。依照中醫理論,陰道炎患者屬於氣虛夾溼體質,可用山藥、白果、車前、茯苓調理身體,症狀嚴重者則可加上苦參根、龍膽草、黃柏等。(圖/報系資料照、翻攝自網路)周宗翰也提醒夏天要多喝水,許多陰道炎患者自認體內濕氣過重,常常認為少喝水,就能減少身體濕氣,這是錯誤觀念。「濕氣重是因為水分代謝出現異常,就算減少水分攝取,停留在體內的濕氣一樣排不出來。」周宗翰認為多喝水、多排尿,有助於改善陰部感染發炎,但切忌喝飲料、甜點、冰品、汽水,以免體內燥熱,反而讓發炎情況更嚴重。夏天多補充水分,除了能避免中暑,也能降低陰道炎、尿道炎發生機率。(圖/報系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