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書婷
」愛熬夜得糖尿病風險增2.5倍! 醫曝穩定血糖睡眠時間
高雄長庚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講師級主治醫師吳書婷醫師,日前在自己的粉絲專頁中發文,指出睡眠品質不好,會使得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導致血糖跟著上升。而要是常常熬夜晚睡晚起的人,也會比早睡早起作息的人,增加2.5倍罹患糖尿病風險。因此要想預防糖尿病,最好不要熬夜太晚,且每天要睡滿6到8小時。吳書婷醫師28日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發文,指出要是作息失調、沒睡好,將會影響血糖的控制。綜合各類分析研究顯示,睡眠時間長短與糖尿病發生風險呈U型分佈,睡太久或睡眠不足,都會增加糖尿病風險。另外,大型英國資料庫分析發現,睡眠不到5小時的糖尿病患者與平均睡眠7小時相比,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及死亡率。晚睡晚起與早睡早起的民眾相比,也會增加2.5倍罹患糖尿病風險。吳書婷醫師透露,因為睡眠品質下降,會使得交感神經活性上升,腎上腺素分泌增加。造成葡萄萄耐受性變差與胰島素阻抗性上升,影響體內的血糖調節,導致血糖上升,也會影響其他高血壓等其他慢性病。最後,她也不忘提醒民眾「維持良好的睡眠品質與適當睡眠時間6-8小時,是預防及改善糖尿病的重要因子!」
台中男吃飯到一半突「石化」 醫曝低血糖處理方法:不適合補充這甜食
台中一名45歲江姓男子,日前在小吃店用餐,吃到一半卻突然「石化」,維持拿筷子的姿勢動也不動,嚇得老闆趕緊打電話叫救護車,發現是低血糖導致,幸好送醫後已無大礙。對此,專家也教導民眾急救方法。據悉,江男清醒後表示只記得自己準備要用餐,後面的記憶全都不記得,隨即失去意識,清醒後發現已經身處醫院,他非常感謝店家和警消的救命之恩及時發現他的異常。關於低血糖,新陳代謝科醫師吳書婷在臉書專頁點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的急性併發症,當血糖低於70mg/dL,身體會有飢餓感、發抖、冒冷汗、甚至意識不清。低血糖可以補充含糖飲料或食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至於為何會低血糖,最常見的原因是藥物造成,例如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過量,少數非糖尿病患者,可能因為神經內分泌腫瘤(胰島素瘤)造成低血糖。吳書婷分享,常見低血糖處理方式是「15法則」,當患者意識清楚且有低血糖症狀,立即補充給予15公克的糖,例如3顆方糖、養樂多1瓶、含糖飲料或食物,15分鐘後再測血糖,若血糖仍然低於70mg/dL時,再補充15公克的糖,15分鐘後再測血糖,若血糖仍低於70mg/dL,則需要立刻送醫治療。她也提醒,低血糖不適合補充巧克力,因為油脂高會延長糖分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