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騰
」 吳昌騰 急診 兒童 發燒 新冠肺炎1歲童腹脹嘔吐!送急診見腹中「10白點」 醫警示:傷害威力大
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近日在社群平台分享,指出巴克球的危險之處,並透露,他過去曾遇到一個案例,當時一名母親抱著1歲多的男嬰到兒童急診室,表示孩子已經食慾不振2天,伴隨有嘔吐、腹脹,吃藥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後續經過醫生進行腹部X光檢查才發現,發現原來男嬰腹中竟有10顆巴克球,且已經造成男嬰腸道破裂併發腹膜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在自己的Facebook粉專中發文,表示他都將巴克球(小磁球)稱作是「二魔王」,雖然排名在鈕扣電池後面,但它的威力毫不遜色,也是一樣可怕。接著,他分享自己過去遇到的一個案例,當時一名母親,抱著1歲多的男嬰緊張地衝進兒童急診室。經過問診得知,男嬰已經食慾不振2天,伴隨有嘔吐、腹脹,到住家附近診所拿藥,吃了之後狀況也沒有改善,且因為男嬰呈現不哭不鬧,精神不濟的情形,所以讓該名母親相當擔心。後來,經過急診檢傷分類後,發現男嬰生命徵象顯現有心跳快、低血壓的情況,於是當下先穩定男嬰的生命徵象後,便安排腹部X光片的檢查。沒想到,一照下去才發現,男嬰腹中居然有10顆巴克球,且直接造成男嬰腸道破裂併發腹膜炎。最終,院方緊急替男嬰進行手術,將巴克球取出。而吳昌騰也透露,母親看到被取出的巴克球後,嚇得直呼「以後再也不敢讓孩子玩巴克球了。」對此,吳昌騰也呼籲,「巴克球雖然一顆顆小小的,但它的磁吸力是很大的。若僅誤吞1顆,巴克球可能自行排出體外。若是大於二顆甚至多顆巴克球,它們在胃腸道翻滾的過程中,是非常容易夾著腸壁相互吸引在一起成團、成串。再加上強大的磁吸力,是可以切斷血液供應,引起擠壓的腸壁發生壞死,進而引起腸穿孔。」並提醒家長們「從小孩誤吞巴克球至腸壞死、腸穿孔存在一定的時間,起初是沒有明顯症狀,再加上如果孩子不會主動告知,照顧者是很難自主發現。當孩子一旦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時,就已經是造成嚴重的後果了!」
6疾病肆虐!母親節成「病毒同樂會」 3專業醫發文提醒
雖然12日是一年一度的母親節,相信不少人都在家庭的溫暖中度過,但有就有3名醫師前後在網路上發文,指稱近期有許多病毒肆虐,讓不少家庭的小孩都紛紛中標,反而讓家長感到十分疲累。也有醫師表示,一開診就遇到9名發燒患者,苦笑表示「母親節也是病毒同樂會」。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於10日在FB發文表示,近期接診後發現,持續性的出現肺炎相關病例,吳昌騰提醒,目前有流感、腸病毒、肺炎黴漿菌、腺病毒、A型鏈球菌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持續在社區中傳播,而且這些疾病在病童的臨床病程表現不盡相同,但發燒、咳嗽都會持續好幾天是明顯的特徵,他也急發文呼籲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家長們應當要注意。除此之外,兒童感染科醫師顏俊宇也在FB發文祝福全天下的媽媽母親節快樂之際,也表示近期接診時明顯發現,腸病毒、腺病毒、流感、腸胃炎等各式發燒感染,搞得許多診間媽媽崩潰,他也希望所有小孩趕快恢復健康「乖乖聽媽媽的話,就是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了喔」。而面對眾多病毒肆虐有感的,也不僅侷限在上述2位醫師,小兒科醫師張博揚在12日也發文表示「母親節也是病毒同樂會,一開診連九發燒有感」,短短數字直接道出如今病毒肆虐的情形。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除了腸病毒!醫師曝有「5病毒」同時爆發 疾管署提醒「8重症前兆」勿輕忽
近期國內腸病毒持續升溫,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也發文提醒民眾,除了腸病毒外,另外還有5種病毒也在同時傳播中,家中有孩童的父母要特別注意。疾管署先前也列出8種「重症前兆」,呼籲民眾千萬不要輕忽。疾管署日前曾發布公告指出,目前國內為腸病毒流行期,在4月28日至5月4日這段期間,門急診就診計16,240人次,較前一週(14,316人次)上升13.4%;另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以克沙奇A型為主,其中易引起嚴重症狀之腸病毒A71型及D68型,為零星檢出且感染個案均為輕症。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上升,呼籲民眾及教托育機構人員持續注意預防措施及警覺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而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醫師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目前除了腸病毒外,另外還有流感、肺炎黴漿菌、腺病毒、A型鏈球菌及人類間質肺炎病毒等5種病毒繼續在社區中傳播。而由於病童的臨床病程表現不盡相同,但發燒、咳嗽都會持續好幾天,因此發文提醒第一線醫護人員及家長們應當注意。疾管署也提醒,5歲以下嬰幼兒為腸病毒重症高危險群,且重症病程發展快速,家中嬰幼兒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請注意觀察是否出現重症前兆病徵,如發現有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或麻痺、肌抽躍(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請儘速送到大醫院接受治療。
米酵菌酸罕見現身台灣!專業醫呼籲「勿過度恐慌」 解釋致命條件需「天時地利」
這次寶林茶室信義A13所引發的食安風波,目前仍越演越烈,由於是台灣第一次出現米酵菌酸釀禍,再加上整起事件影響甚鉅,因此引發外界關注與恐慌。但台北榮民總醫院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受訪時表示,民眾可以不用過度恐慌,米酵菌酸食物中毒需要滿足2條件才會發生,單是一個適合繁殖的環境就十分難以達成。根據《中央社》報導指出,楊振昌受訪時表示,要造成米酵菌酸食物中毒,需要滿足2個條件,分別是「適合的繁殖環境」與「足夠的繁殖時間」。楊振昌解釋,米酵菌酸的產生主要是透過「唐菖蒲伯克氏菌」,唐菖蒲伯克氏菌在土壤中不少見,如要讓其產生米酵菌酸的話,必須讓唐菖蒲伯克氏菌處在22至33度的環境下,環境的含鹽量也要低於2%以下,這環境必須要維持一段時間,才有可能讓唐菖蒲伯克氏菌生產出米酵菌酸。生產出來後不見得有著足以危害健康的米酵菌酸,楊振昌也解釋,如果只有1至2小時的繁殖,基本上即便服用症狀也十分輕微,最多就是出現腸胃道症狀。這個環境必須要維持1至2日,唐菖蒲伯克氏菌所生產出來的米酵菌酸才會達到嚴重危害健康,甚至是致命的程度。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也在FB粉絲專頁發文解釋,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 BA)是唐菖蒲伯克氏菌(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麵亞種)在「特定條件」下產生的毒素,是一種粒線體毒素。而在變質的銀耳、毒菌污染的發酵玉米粉及其製品、米粉製品及長時間浸泡的黑木耳,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吳昌騰認為「米酵菌酸是一個怪胎!」因為其加熱後毒性不變,在120度的高溫下處理1小時毒性仍不會被破壞,普通的家庭烹飪方式和食品加工處理過程,難以去除或破壞因污染而產生的米酵菌酸。而米酵菌酸的中毒的潛伏期約為20分鐘至12小時,少數病人為1至2天。中毒嚴重程度取決於食物所含米酵菌酸的量以及病人的進食量。一般中毒者普遍會先出現腸胃道症狀,例如噁心、嘔吐、上腹部不適、腹瀉等,還常伴有頭暈、全身無力等症狀。嚴重中毒者會出現肝腫大、黃疸、皮下出血、少尿、血尿、煩躁不安、意識不清、抽搐、休克等症狀,重症中毒病人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吳昌騰解釋,米酵菌酸一但入侵人體以後,經由消化道黏膜吸收,再由血液流向全身,之後那就跑進了細胞能量供應站粒線體(mitochondrion)。與嘌呤核苷酸轉運體(ANT)結合,對粒線體的運作進行阻礙破壞,讓粒線體沒法做成能量(ATP)讓身體細胞使用,導致身體細胞被活活餓死了。吳昌騰最後也提到,.目前對於米酵菌酸毒素造成的中毒,沒有針對性的特效解毒藥物。輕症患者主要治療方法就是症狀治療,有的患者可能在短期內自行康復。症狀嚴重的患者則可能需要進行催吐、洗胃,若病情嚴重程度可併用活性碳吸附毒素。一旦轉進ICU治療,而且毒素到達各臟器,就可能導致不可逆的損傷,甚至危及生命。
呼吸道病毒肆虐兒童! 急診醫:每天逾10人等待病床
近日呼吸道傳染疾病肆虐,感染流感、腺病毒患者明顯增加。林口長庚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吳昌騰表示,以醫院觀察,這幾天掛急診的兒童患者數量劇增,原因主要是感染了流感、腺病毒、新冠肺炎、副流感,他進一步指出,每天將近有15至20床的病人在等待病床。吳昌騰指出,近日來急診的兒童患者非常多,原因主要是感染了流感、腺病毒、新冠肺炎、副流感。他說明,前來就診的患者多數是高燒持續好多天不見好轉,伴隨咳嗽的症狀,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腺病毒、流感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所致。吳昌騰提到,除了流感目前有克流感藥物可以使用外,對於腺病毒感染僅能進行支持性療法,須讓病程走完。他表示,在臨床上只要評估患者發燒天數過長、影響食慾超過1/2、精神狀態不濟,或者已經併發支氣管肺炎等情況,就會考慮評估是否需要收治住院,他進一步指出,每天將近有1至20床的病人在等待病床。吳昌騰提醒,若家中的孩子感冒伴隨高燒不退、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狀,且影響晚上的睡眠,應盡快就醫。特別是在臨床上已經有流感併發腦炎的案例,因此,當高燒後出現抽搐、意識不清時,更應該迅速就醫以確保及時的治療。
大感染潮3/出國旅遊當心!日本爆A型鏈球菌 重症恐致休克「好發兒童」
日本東京都12/21針對「A型鏈球菌咽喉炎」發出警報,這是日本自1999年頒布《傳染病管理法》管理法,24年來首度針對該疾病發布警報!醫師提醒,此疾病好發於兒童,若未及時以抗生素治療,恐引發併發症如休克、急性腎衰竭等,建議出國旅遊時,若到人潮聚集處還是要戴口罩較為安全。東京都政府表示,截至12/17當周,東京都多個衛生中心轄區的特定衛生機構上報A型鏈球菌咽喉炎病例人數超越門檻,且已超過東京都總人口的30%,因此根據傳染病法發布警報。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表示,已經掌握日本東京都傳染病相關資訊,暫無發布旅遊警示規畫。羅一鈞表示,A型鏈球菌咽喉炎並非台灣法定傳染病,根據定點醫師回報結果來看,台灣目前沒有增加通報趨勢。而依據日本東京都傳染病資訊中心的周報資訊,202349周為高峰,東京都500家定點診所跟醫院有1631人感染,而第50周減少到1579人,顯示最嚴重的時間已過。A型鏈球菌是兒童常見的細菌感染症,好發於3至15歲的兒童,一般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1-5天不等。羅一鈞說,臨床症狀包括發燒、化膿性扁桃腺炎、草莓舌、摸起來如砂紙般粗糙的皮疹,後期會出現皮膚脫屑的現象。這些特異的表現又被稱作「猩紅熱」。治療上,A型鏈球菌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大多數病人在治療24至48小時後即會退燒,症狀也有很大的緩解。若近期曾赴日旅遊,當身體出現發燒、喉嚨痛等症狀時,最好趕緊就醫進一步檢查。(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照)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表示,A型鏈球菌平常就存在於環境中,此次日本大流行應該也與免疫負債有關,因為身體缺乏免疫力,所以解封後一接觸到A型鏈球菌就引發感染。邱政洵說,前陣子台灣也有許多感染者,但最近則減少許多。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曾表示,治療A 型鏈球菌必須服用有效抗生素,基本上療程為10天,若沒有及時開始服用抗生素,或療程未滿 10 天,恐出現併發症導致中耳炎、急性腎絲球腎炎、化膿性鏈球菌毒性休克症候群等。羅一鈞提醒,若最近要去日本東京旅遊,進出人多的地方或是搭電車的時候記得戴口罩。吳昌騰也提醒臨床醫師務必加倍警覺,如果孩子有相關症狀時,鑑別診斷過程中,應將此細菌納入考量,才不會誤判為其他流行的病毒。若有懷疑,就進行抗原檢測,並適時給予適合的抗生素治療,才能恢復健康也避免嚴重併發症。
小孩咳嗽高燒以為流感…急診竟患「這症」 媽嘆:我們也遇到了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小孩高燒不退,又有咳嗽症狀,就醫以為是流感,但吃了克流感還是沒用,掛了急診才知道得肺炎黴漿菌。媽媽說,「我們也遇到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在臉書發文,11月下旬,一位媽媽帶小孩就醫,媽媽說,起初小孩發燒及咳嗽,她以為是普通感冒,之後幾天他高燒不斷,還有寒顫、咳嗽、喉嚨痛等症狀。吳昌騰說,「一開始,媽媽帶他到住家附近診所就醫,醫師初步認為是流感,於是先服用了退燒藥、咳嗽藥和克流感。但是,他口服克流感4天後,仍出現發燒、咳嗽的症狀。另外,就在來急診前一天,媽媽媽還發現弟弟出現非常劇烈的乾咳,咳的時候很用力。」吳昌騰表示,媽媽帶他來兒科急診,「弟弟在急診室的體溫是40.4°C,我聽診時發現左下肺部有濕囉音。於是安排進一步的抽血及X光片檢查。」檢測出有肺炎黴漿菌的陽性反應。媽媽驚呼,「我們也遇到了肺炎黴漿菌了!」吳昌騰稱,之後讓弟弟住院,換藥治療後體溫也控制下來,最後順利康復地出院。吳昌騰解釋,肺炎黴漿菌肺炎又稱行走的肺炎,因為跟其他肺炎相比症狀較輕,「如果你的孩子發燒、疲勞、咳嗽、咳痰超過一周,就該小心了。孩子在生病時,最常見的症狀是發燒和咳嗽。」吳昌騰說,有一些特徵還是要注意:1.如果小孩過了感染急性期,但發燒咳嗽症狀還是加重,如超過7天症狀都們好轉,咳嗽頻率加重。2.孩子白天咳嗽頻率頻繁。3.4歲以上的大孩子,如果劇烈乾咳,同時存在超過3天持續高燒,要特別注意可能是肺炎黴漿菌。至於如何預防,吳昌騰說,要去打流感疫苗,也要勤洗手。適時戴口罩。
孩童連燒7天39.5℃…又咳到吐送急診 醫曝患「行走肺炎」
兒科醫師吳昌騰表示,一名女童間接性發燒7天,燒到39.5℃,還有咳嗽嘔吐,家長帶小孩就診3次都沒用,送急診才發現,患「行走的肺炎」黴漿菌。吳昌騰在臉書粉專發文,前幾天一位媽媽帶女兒來急診,間接性發燒7天,燒到高達39.5℃,還有咳嗽嘔吐,「媽媽曾經帶她到附近診所看了三次,也吃過日舒(Azithromycin),但是症狀還是一樣持續!因此她被家長送來兒科急診。」吳昌騰表示,「抽血檢驗發現,CRP:90mg/L,白血球:8500((S/L:60/20)。CXR顯示左下葉肺炎,並且已經有肺炎。我懷疑妹妹就是肺炎黴漿菌感染。抽血檢驗及PCR證實就是肺炎黴漿菌感染的肺炎!」吳昌騰強調,最近急診有腺病毒、流感、腸病毒等病毒,肺炎黴漿菌會透過飛沫傳播,造成呼吸道感染,是區性肺炎常見的致病菌之一,「肺炎黴漿菌引起的肺炎通常被稱為『非典型肺炎』,肺炎黴漿菌除感染呼吸道外亦可累及其他系統,如溶血、腦炎、皮膚炎、心肌炎、關節疾病和胃腸道疾病。一般來說,兒童肺炎黴漿菌好發的年齡是5-15歲,但5歲以下的幼兒仍有感染的風險。」吳昌騰解釋,「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即使沒有抗生素治療,病程也很輕微且可以完全康復。對某些人來說,呼吸道疾病緩解後,全身症狀可能會持續一到兩週,使總病程約為一個月。臨床上,少數症狀嚴重的孩子會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發紺等表現,甚至需使用類固醇及呼吸器治療。」
打疫苗仍感染…兒童發燒恐是「這種菌」引發腦膜炎 醫示警:病程超快
「肺炎球菌」可引致多種疾病,常見的包括有中耳炎和肺炎,亦可引致侵入性肺炎球菌病,如入侵腦膜(引致腦膜炎)和血液(引致菌血症及敗血病),導致嚴重甚至致命的疾病。小兒科醫師吳昌騰透露,儘管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普及率高,最近還是有兒童感染,出現發燒、嘔吐、抽搐等症狀,病程極快,提醒家長注意。吳昌騰醫師在臉書表示,「肺炎鏈球菌。它是3個月以上兒童細菌性腦膜炎最常見的病原菌,也是兒童血液感染、社區型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膿胸、急性中耳炎、鼻竇炎的常見病原菌,偶爾也會引起蜂窩性組織炎、化膿性關節炎、骨髓炎、心內膜炎、心包膜炎、腹膜炎等。」醫師提到,「根據感染部位不同,肺炎鏈球菌疾病分為非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non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NIPD)和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性疾病(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s,IPD)兩大類。NIPD指與外部相通部位的感染,如扁桃腺炎、軟組織感染、中耳炎、鼻竇炎和非菌血症性肺炎。」吳昌騰進一步說明,IPD指從正常無菌部位(血液、腦脊髓液、胸腹水或關節腔積液等)分離到肺炎鏈球菌的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菌血症性肺炎、胸肋膜炎和腦膜炎」,而典型的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多有發燒和腦膜炎的症狀,如頭痛、嘔吐、抽搐、意識狀態改變、頸部強直等,前期病人常有鼻竇、耳部、呼吸道感染症狀。醫師指出,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預後決定因素包括、早期發現及辨識、病童入院時的嚴重程度、適當與立即使用廣效抗生素。吳昌騰強調,「肺炎鏈球菌腦膜炎即使疫苗接種普及率很高,但最近還是有小孩感染了!說真的,這個疾病病程變化真的相當快!還是提醒大家注意一下!」(圖/翻攝自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
日本旅遊「孩發燒確診A流」冒1症狀 媽媽秒飛回台:對台灣兒科有信心
一名媽媽帶著孩子到日本旅遊,怎料到孩子在第3天突發燒,經日本當地醫師診斷後,確定是A型流感,沒想到晚間孩子出現胡言亂語,譫妄的狀態;媽媽驚覺不對勁,隔天立刻飛回台灣,原因是「對台灣兒科醫療有信心」。一席話,讓醫師相當感動。吳昌騰於臉書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指出,最近上兒科急診班,印象深刻的病例是媽媽帶著小孩從日本搭飛機直接趕回來,一問才知,媽媽跟小孩到日本自助旅遊,玩到第3天孩子發燒了,當天晚上,媽媽帶著小孩到日本當地醫院的兒科急診就醫,小孩確診是A型流感,醫師也開了克流感給小孩服用。吳昌騰透露,但當天晚上,小孩陸續出現胡言亂語,譫妄的狀態,媽媽警覺病情不對,隔天早上立刻搭飛機回台灣,而媽媽一下飛機,直接把小孩送到林口長庚急診,「我問媽媽原因是?原因是,媽媽對台灣的兒科醫療有信心。哇!真的是如此!謝謝,還好小孩經過我們的細心治療,也恢復了健康,真的要注意流感病毒。」吳昌騰也整理病毒性腦炎及流行性感冒的症狀,提供大家參考。●病毒性腦炎臨床表現方面,除了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常見的發燒、頭痛、噁心及嘔吐症狀外,病毒性腦炎常有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症狀,包括意識型態的改變(意識不清、嗜睡、人格改變、行為異常)、癲癇發作或言語、運動障礙。●流行性感冒流感是一種的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強。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通過預防措施來降低感染的風險,這些預防措施包括接種當季流感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觸患者、注意個人衛生等,都是預防流感的有效方法。吳昌騰強調,如果小孩感染了流感,除了要及時就醫,並且遵循醫師的建議與治療,還要注意孩子的病情變化,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最後還是提醒大家一定要去接種流感疫苗。
全民酷酷掃1/男大生劇咳2周「失眠又嘔吐」 病毒輪番上!嬰幼童輕忽恐變重症
疫情解封的同時,民眾也面臨「免疫負債」的代價,除了新冠肺炎仍持續發生之外,各式各樣的病毒也鋪天蓋地而來,而共同的症狀都是咳嗽,再加上時值秋天,本就容易「酷酷掃」,也讓醫師驚呼簡直是「全民皆咳」,呼籲要好好對症下藥,否則久咳恐落得終生病根,而5歲以下嬰幼童更要當心,劇烈咳嗽可能是感染「小孩殺手」病毒的症狀,一不當心恐變重症。「咳咳咳….」,相信許多人最近常聽到陣陣咳嗽聲,因為近來不只新冠病毒持續肆虐,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人類間質性肺炎病毒、肺炎鏈球菌、腺病毒等也廣泛流行,根據疾管署統計,上周類流感就診人數就高達11萬210人,國慶日連假期間許多人都在生病中度過。「更慘的是,許多人吃藥好幾天,卻還是咳個不停,吃完西藥又換中藥,這樣的患者最近就增加4成。」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很多患者是遭受一連串的病毒攻擊,例如就曾遇過連續4次確診的患者;還有另一個患者是先得流感、接著又確診新冠肺炎,飽受折磨。「還有一位男大生,剛從南部北上就學,結果整間寢室的室友都感冒了,他也不例外,一開始他不想看醫師,後來咳了1周,不只睡不好、甚至咳到吐,看了西醫兩輪都還沒改善,最後他就醫才知道得了A型流感。」鄒瑋倫認為,今年實在有太多病毒一起出現了,若出現感冒症狀,建議一定要看醫師比較安全。中秋、國慶連假南往北返,病毒傳染也跟著擴散,建議出入公共場合要多洗手、戴口罩。(示意圖/侯世駿攝)尤其是5歲以下的嬰幼童更要當心,被封為「小孩殺手」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近來也很猖獗。「這個病毒9月中在美國、澳洲大爆發,現在台灣也要格外當心,它的症狀很像一般感冒,但特殊之處在於高燒不退,就算住院打點滴也難以退燒,而且會一直劇烈咳嗽,彷彿快把咳出肺臟來。」鄒瑋倫說。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瑽寧表示,hMPV若發生在過敏氣管的孩子身上,比較容易會誘發過敏咳嗽,甚至讓氣喘發作。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提醒,hMPV感染可能會併發重症,包含肺炎、腦炎及心肌炎,國外研究顯示hMPV感染兒童的ICU入住率可達12.2%~24.29%,建議若發現孩子發燒、食慾差、咳嗽、呼吸急促,建議趕緊就醫,以免錯失治療良機。鄒瑋倫說,千萬別輕忽咳嗽,就算是一般感冒的咳嗽,久咳不癒就可能惡化成過敏性咳嗽,天氣一旦變化、甚至過於疲累,就可能引發劇咳,就曾有患者此連續咳嗽半年之久,建議及時治療,否則落下病根,恐怕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才能調養回來。
流感大爆發估「這時間點」達高峰 醫示警:今年秋冬「3種病毒」恐合併流行
疾管署昨(11日)表示,目前處流感流行期,上周門急診類流感就診人次達11萬210人次。對此,小兒科醫師吳昌騰示警,流感預估將於11月中旬進一步上升,並於1月底達到高峰,疫苗的接種將會是有效保護你的身體健康。吳昌騰1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流感在全球不同的地區,流行高峰期的來臨會有一定的差異,但最重要的是,流感疫苗的最佳接種時間是流感高峰期來臨前的1至2個月,而流感大部分會在每年的11月到隔年的2月期間流行,因此在每年的「10月底前完成接種」,才能讓流感疫苗有更好的保護效果。吳昌騰提醒,目前台灣流感已處於流行期,但預估將於11月中旬進一步上升,並於1月底達到高峰,今年秋冬季節可能會迎來COVID-19、流感、RSV,這三種病毒的合併流行,而疫苗的接種將會是有效保護你的身體健康,務必帶你的小孩去打流感疫苗吧。疾管署呼籲,目前流感疫情呈上升趨勢,符合公費流感疫苗接種資格民眾請儘早接種,另群聚通報以校園為多,請學校/幼兒園/補習班/兒童課後照顧服務班與中心加強注意防範,落實生病不上班、不上課及各項感染管制措施,亦請民眾務必做好手部衛生與咳嗽禮節,落實勤洗手、有發燒、咳嗽等類流感症狀戴口罩及生病在家休息等措施。如出現呼吸困難、急促、發紺(缺氧)等危險徵兆,請儘速就醫,並配合醫師指示服藥,以降低併發重症的風險,尤其若是自身及親友為65歲以上長者、嬰幼兒、高風險慢性病人及孕婦等流感高危險群,應特別留意健康狀況。
急診人變多!醫曝幼兒染RSV3症狀 恐致呼吸暫停猝死
近期流感升溫,多種病毒都在流行,而兒科醫師表示,「不少病毒正流行著,尤其是RSV,有些小孩症狀都很嚴重喔。」也有人疑惑,得過流感還要打疫苗嗎,醫師也給出答案。小兒科醫師吳昌騰在粉專「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發文,「最近的兒科急診病人真的多!不少病毒正流行著,尤其是RSV,有些小孩症狀都很嚴重喔!」吳昌騰表示,如果嬰幼兒染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能用3字形容,「咳、痰、喘」,「就是說,咳嗽嚴重,氣管內、肺部痰很多,喘息(Wheezing)很嚴重。RSV不僅可以導致兒童發生嚴重的細支氣管炎、支氣管痙攣、肺炎和急性呼吸衰竭。甚至RSV可導致病童重度呼吸暫停,嚴重時引起嬰兒猝死。提醒第一線醫師及家長們要注意喔!」小兒科醫師張博揚也說,「最近真的有點可怕,數種病毒在校園『煉蠱』,大概兩週一輪,可以說前次感冒才剛好兩三天,又發燒來看醫生,而且爸媽也逃不掉抓交替的宿命。能夠提供抗病毒藥物的也只有流感而已,其他病毒感染依然要走完病程,所以大家要保重身體。」張博揚表示,「最近得到流感的病人都會問,我都得了還要打嗎?因為流感疫苗現在都做四價,每年冬天都會流行兩三種,得過一種還是可以保護其他三種,CP值還是挺不錯的。所以如果身體已經恢復健康了就儘早施打吧!」
社區新流行病毒…症狀曝光 急診醫示警「64中7人」:真的有點多
最近社區流行什麼感染?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示警,除了幾個常見病毒以外,還多了一種「A群鏈球菌」,兒科急診白班64個小病人,其中就有7人。吳昌騰直言,「真的有點多。」吳昌騰在臉書發文表示,最近各醫院的兒科急診病人都有增加,不僅來診病人多,等候住院的病人也多,13日上兒科急診白班,總共來了64個小病人,其中有7個病童是A群鏈球菌口咽炎,真的有點多。吳昌騰指出,這7個病童來就醫時,都是這樣說「高燒不退,吃了幾天的藥物,還是一樣高燒、喉嚨痛」,後續經過咽喉的GAS檢測,就是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的感染。吳昌騰說明,急性咽炎是指口咽部的發炎,是上呼吸道感染中最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可以單獨發生,或是合併其他上呼吸道的症狀,臨床上,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急性咽炎,主要是A群鏈球菌感染。至於其典型症狀包括,3歲以上的患者出現有明顯的且持續的咽喉疼痛(含吞嚥疼痛),沒有合併咳嗽、流鼻水等症狀,而口咽部呈現明顯發紅,甚至有出血點、化膿現象,此時應高度懷疑是A群鏈球菌感染引起。吳昌騰提醒,大家要注意。
「食腦變形蟲」美國61年來僅4人倖存 關鍵在於「鼻腔接觸水源」
新北市一名30多歲女子,到室內親水設施玩水之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導致腦膜炎死亡,是台灣史上第2例,上一次發生是12年前,2011年11月,台中,一名75歲的男子在溫泉勝地沐浴後,因癲癇樣發作而失去知覺,後來發現是由食腦變形蟲引起的台灣首例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目前新北衛生局已要求業者預防性停業並進行清消,採檢結果將於一周後公布後。1965年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病例,近5年來,僅在巴基斯坦及美國持續出現零星個案,去年泰國、今年印度有零星感染案例,如今台灣也出現案例。「食腦變形蟲」引發腦膜腦炎致死率相當高,美國近61年來有154起,僅有4人倖存,死亡率高達97.4%,通常在出現症狀後5天內致死,關鍵就在於鼻腔接觸水源。綜合外電報導,今年2月一名佛州居民用自來水沖洗鼻子後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而死,7月內華達州一名2歲男孩疑似在天然溫泉感染喪命,同月底則有一名喬治亞州居民疑似在淡水湖或池塘游泳時感染而死,這種罕見的感染會破壞腦組織,造成腦腫脹致死。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腦膜腦炎,約有七天潛伏期,如在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務必盡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接觸史。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表示,食腦變形蟲是嗜熱變形蟲,在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生長良好,並能耐受的溫度高達45℃。溫暖的淡水加上細菌性食物供應是變形蟲的理想棲息地。因此食腦變形蟲有可能在水療,溫泉,溫暖河流,池塘,湖泊,桑拿浴室和室內游泳池。但食腦變形蟲會被氯殺死,所以基本上消毒足夠的游泳池都不用擔心。吳昌騰表示,食腦變形蟲引起的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存活關鍵在於及早診斷及治療,一旦有人游泳甚至僅僅是在用水接觸臉部時,遭遇食腦變形蟲,這種致命生物就會順著鼻腔,迅速入侵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吞噬大腦的組織。感染者開始會出現頭痛、發熱、嘔吐等症狀,之後會迅速轉入頸部僵硬,癲癇發作,出現幻覺,甚至昏迷、癱瘓,最快可在一周之內死亡,而兒童、老人和免疫力下降的人特別容易受到傷害。吳昌騰提醒,一個人不會因為喝了受污染的水而感染食腦變形蟲,但當人的鼻腔接觸受污染的水後,就可能會感染到這種食腦變形蟲。最近台灣掀起一股野外露營、爬山風氣,建議大家若到野溪、野外溫泉玩水,除了注意安全,也應避免把頭部浸入水中,避免鼻子接觸野外的水。
5大病毒齊發威!小孩出現「這症狀」衝急診 關鍵病因曝光
台灣口罩防疫隨著新冠疫情趨緩已經全面解封,但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觀察,最近國內的社區內,正在流行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及腸病毒(柯沙奇A型)。他並分享本月14日,他在上小兒急診班時,來了3位小弟弟,都不約而同出現「小腿痠痛」症狀,而被爸媽著急地帶來急診,檢查後才發現,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吳昌騰在「來講兒科急診的543-吳昌騰醫師」臉書專頁提到,最近上兒科急診班的醫師,大家都辛苦了;他並觀察發現,最近社區中,包括新冠病毒、A型流感、副流感、hMPV及腸病毒(柯沙奇A型)等5大病毒,都在大家的生活周遭發威,光是他上一個小兒急診班,就來了3位,年紀介於5至8歲的小弟弟,他們被帶來急診的主因,不約而同都有先經過高燒與呼吸道感染症狀,接著出現「小腿痠痛,不想走路」的狀況,有些孩子甚至是爸爸媽媽抱著進來,難以自己走路。吳昌騰指出,在了解這些小病患的病程發展,與做了抽血檢驗才發現,「哇!他們都是得了『病毒感染併發急性肌炎』,並形成『橫紋肌溶解症』。」而這類問題的發生,其實跟病毒感染有關,最常見的,還是感染流感病毒。吳昌騰解釋,急性肌炎大多發生在兒童流行性感冒後,當「前驅症狀」已改善,但這時孩子卻會出現兩側下肢的肌肉疼痛的狀況,其中以小腿肌群比較常見,其次是大腿肌。吳昌騰說,之所以流感會出現病毒性感染合併急性肌炎現象,可能是因為,病毒直接侵犯肌肉,進而引起發炎;也可能是經由免疫系統的反應所造成,而當免疫系統的反應過於激烈,病毒也有可能會侵犯大腦、腎臟、心臟等重要器官。吳昌騰提醒,如果病童感染的病毒量較大而出現肌肉疼痛現象時,早期可以多休息,多補充水分,醫師也會給止痛藥,減輕患者疼痛;但如果比較嚴重,必須住院接受抗病毒治療及點滴治療,抽血追蹤CPK及肌肉發炎的狀況。
待床數近百人!醫院急診滿到「走廊、大廳」 醫酸「台灣沒缺床」是幻覺
近期由於口罩解禁,多種疾病同時爆發,導致各大醫院急診出現壅塞情況,以台大為例,病床已經滿到大廳外圍,林口長庚即時監測數據顯示,還有上百人在等待住院,其中以「內科」相關占比最高,但衛福部卻稱,近2周全台病床數與醫護人力並沒有不足,應是就醫分配不均所致。對此,醫師蘇一峰也貼出台大急診室爆滿、候床患者排隊到電梯口的照片,狠酸「台灣沒有缺床喔,一切都是大家的幻覺。」新冠、流感、腸病毒,多種疫情同時爆發,根據中央急診即時監測系統,截至10號下午4點半,台大醫院還有93人等住院,其他醫學中心平均20位上下。林口長庚更多有108人,光「兒科急診」,假日一天看超過150人次。台大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我們已經很多天看到等床人數真的都已經上百位,(病況)比較複雜的人要等待這種所謂的整合病房,有的時候甚至會等到一個星期以上都有可能。」林口長庚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則指出「往年的話比較嚴重一般應該是在秋冬季,就是大概年末到年初這個時期。新冠病毒已經打破一些病毒我們常看到的一些流行的區間,它不像我們往年所看到,有可能是在比較偏冷的季節(流行)。」根據護師工會統計,去年底至今,超過1700名護理師離職,加上免疫負債,醫院評鑑控管「護病比」多重因素影響,讓急診工作忙到不行。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11日也在臉書發文指出,「衛福部表示目前醫院沒有缺床,同一時間系統顯示台大長庚破百人在等床…各醫院帳面上一百位在等床,實際更多人在等床,很多門診病人在家等床,還有急診病人等不到病床就離開先回家了…台灣繼續砍健保啊,台灣健保奇蹟。」蘇一峰也透過網友在台大現場即時提供的照片,表示急診待床滿到走廊電梯門口了,他也狠酸「衛福部:台灣沒有缺床喔,一切都是大家的幻覺。」
幼兒界最新流行病毒!hMPV 爆大流行「躲都躲不掉」 兒科醫揭應戰技巧
近期許多耳鼻喉科、兒科診所,每天都有小朋友擠爆診間,兒科醫師觀察,儘管國內新冠疫情漸歇,最近社區流行的病毒,不是新冠肺炎或是早前流行的黴漿菌、呼吸道融合病毒,而是以咳嗽和鼻塞、發燒為主要症狀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由於該病毒的發作症狀跟感冒太相似,第一時間很難察覺,兒科醫師提醒,這款病毒每個人遲早都會得,躲也躲不掉,4歲以下小小孩若近期有出現上述症狀,家長就醫時就要有警覺性。兒科醫師黃瑽寧最近透過臉書發文向家有幼童的家長示警,提到如果最近發現家中的小小孩,出現了咳嗽加上高燒不退的症狀,驗了新冠肺炎確定沒有確診,那可能就要懷疑,孩子可能感染了現在社區正流行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黃瑽寧提到,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跟呼吸道融合病毒(RSV)等病毒,都是一種單股核糖核酸(RNA)病毒。當感染到Hmpv時,病毒潛伏期約為3至6天,常見的症狀除了高燒,臨床還會出現咳嗽和鼻塞。且因hMPV症狀在嬰幼兒、免疫系統較弱,還有年長者身上會更劇烈,因此hMPV跟今年初一度流行的RSV病毒一樣,都是兒科醫師嚴陣以待的「小小孩殺手」。根據《heho健康網》報導,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指出,跟早期的新冠肺炎相比,hMPV病毒對人類的殺傷力雖然沒這麼大,但包括早產兒、5歲以下嬰幼兒,以及有先天性心臟病、氣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孩子,甚至是患有免疫疾病或癌症的孩子們,對hMPV病毒都不能輕忽,儘管該病毒並不強,但後續引發的併發症跟感染問題,容易對上述族群帶來關鍵性傷害。一旦感染到hMPV病毒,黃瑽寧醫師表示,目前沒有針對這款病毒的特效藥,感染後的治療,主要以退燒、止咳、打點滴等支持性療法與症狀緩解治療為主軸;但患者若有出現像是中耳炎等細菌感染症狀,則會搭配抗生素治療。吳昌騰醫師並指出,hMPV 傳染方式包含飛沫、直接、間接傳染,雖然現在口罩解封,但對於平時過著團體生活的孩子們,預防上還是建議戴口罩、勤洗手與環境消毒,比較能有效防範病毒。他並從急診的角度觀察,認為在春末夏初之際,最近臨床以腸病毒造成重症的風險,可能還是比hMPV再高一些。
家長惡夢來臨!腸病毒恐併發重症 兒科醫列7前兆:須立即住院
疾管署2日公布上周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已破萬人,一口氣較前一周上升26%,接近1萬1000人次的流行閾值,預計下周將正式進入流行期,且多型別齊發。對此,兒科急診科醫師吳昌騰也發文提醒,5歲以下兒童容易尤其容易感染腸病毒,若出現7種前兆症狀,就可能併發重症,必須趕快住院治療。根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周(2023年4月23日至4月29日)國內腸病毒門急診就診計1萬66人次,較前一周的7988人次,上升26%;近期實驗室監測顯示腸病毒71型、腸病毒D68、克沙奇A型等不同型別腸病毒都於社區活動,疫情傳播風險增加。對此,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表示,國內從4月初以來,腸病毒疫情就持續上升,預計下周就會正式進入流行期,屆時各縣市都會明顯感受到停課的增加,要提醒家長跟幼托機構的照顧者,一路到6月底放暑假之前的流行期間,務必要注意孩童健康。林口長庚醫院兒童一般醫學科/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則是在臉書專頁發文指出,腸病毒患者以5歲以下兒童居多,潛伏期2-10天(平均3-5天),在發病前數天,喉嚨部位與糞便就可發現病毒,此時即有傳染力,通常以發病後一週內傳染力最強,經由腸道釋出病毒的時間長達8到12週之久。此外,吳昌騰還進一步列出兒童感染腸病毒71型重症的前兆病徵,其中與腦炎相關的前兆病徵為: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myoclonic jerk),「這是需要立即住院」。而與心肺功能衰竭相關的前兆病徵則有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血糖上升、白血球上升,「這是需要轉兒童加護病房!」吳昌騰還在文末提醒,對抗腸病毒,需要家長們及醫師們的警覺及細心,才能減少重症造成的死亡及後遺症。疾管署也呼籲,腸病毒傳染力強,易於家庭手足間傳播,因應腸病毒流行季節到來,家有5歲以下嬰幼兒之家庭,應更加注意個人衛生、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並時常消毒、清洗兒童常接觸的物品及玩具,當兒童生病時,儘速就醫或在家休息,並與其他嬰幼兒適度區隔,避免至公共場所,以降低病毒傳播機會。相關資訊可至疾管署全球資訊網(https://www.cdc.gov.tw),或撥打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或0800-001922)洽詢。
新冠改類有望在5月實施 專家籲同時鬆綁醫院口罩令
後疫情時代來臨,世界衛生組織(WHO)4月底召開委員會後,極可能解除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這將成為新冠走向地方流行的標誌性里程碑。世界走向正常生活之際,台灣也在時隔867天後,於明日解除大眾運輸口罩令,專家估計,下一步的新冠改類很可能在5月實施,專家呼籲醫療機構口罩令可同時解除。新冠肺炎列為PHEIC迄今已3年多,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認為,WHO極可能在委員會後解除PHEIC,這對世界將是標誌性的里程碑。除WHO,日本、美國先前已預告在5月8日、11日解除緊急狀態,這意味著新冠走向地方性疾病,雖疾病存在,但已不是大流行狀態。目前台灣個案數,加上未通報的感染數約7成以上,洪子仁表示,從自然感染加上疫苗覆蓋率來看,再掀起大規模感染的可能性很低。另每日中重症數平均85例,如以過去輕症及無症狀感染者占9成以上的數據回推,每日總感染數應為1萬多人,代表社區正處於低度流行。洪子仁認為,依現有情況,台灣可將新冠肺炎從第5類法定傳染病降為第4類,推估5月就能實施,在改類之際,可一併將醫療機構的口罩令從強制改為建議,回歸正常生活。由於新冠仍是無法預期的新興傳染病,他呼籲在改類後,中重症的醫療申報費用仍應照特別條例支應,且至少實施到年底,別推給健保吸收,以免醫療點值被稀釋。林口長庚醫院兒科急診主治醫師吳昌騰則表示,防疫期間,台灣出現免疫債務問題,尤其這3年出生的新生兒,面對流感、腺病毒、腸病毒的威脅都沒有抵抗力,醫療機構口罩令仍應繼續維持,民眾也要落實勤洗手等防疫措施。洪子仁則提醒民眾,至少都應打滿3劑疫苗,做好防疫基本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