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糖量
」 營養師 熱量 含糖量 糖尿病 手搖飲小心果汁陷阱!醫揭不喝3原因 酸類含糖量驚人
水果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之一,現代人生活忙碌,經常三餐不定時外,連水果都不見得記得吃,甚至會覺得可以透過喝果汁和吃果乾代替水果即可。近期肥胖專科醫師吳榛槿列出不要喝果汁的3大原因,包括纖維和營養流失、高濃度果糖,以及飽腹感較低;尤其偏酸的果汁為了增加口感,含糖量更是超乎想像。肥胖專科醫師吳榛槿近日透過影片說明,為何醫師和營養師都不推薦民眾喝果汁,第一是果汁在製作過程中,會過濾大部分的纖維,另外維生素與抗氧化劑等營養成分,接觸空氣面積、時間增加後被減少甚至破壞,營養價值也相對變低。除此之外,水果本身含有果糖,通常要用大量水果才能製作一杯果汁,糖分攝取就會過量,更何況市售果汁還會額外添加蔗糖、蜂蜜等增加口感,攝入高果糖還會影響身體代謝,果糖在肝臟代謝過程中會轉化變脂肪,長期下來恐造成脂肪肝,出現內臟脂肪堆積情況後形成胰島素,使罹患三高疾病機率大增。不僅如此,果汁與水果原型相比少了纖維質,也不容易使人體產生飽足感,往往就會越喝越多,無意中攝取過多熱量和果糖。吳榛槿建議,想要喝果汁可以喝「綠拿鐵」,且不需要過濾渣渣,果汁加入大量蔬菜和堅果,能攝取更多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好的油脂。吳榛槿也進一步提醒,民眾要喝果汁不要過量外,還要注意酸類的果汁,因為製造商為了使其變好喝,通常會加入大量糖分,導致民眾飲用後對健康帶來負面影響,千萬不要誤會選較酸的果汁就代表更健康。事實上,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日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每份的份量約一個女性的拳頭大小,切塊水果則以飯碗7分滿為1份的量。
手搖控必看「熱量懶人包」!營養師分析10間「天使與地獄飲品」
手搖控必看「熱量懶人包」!營養師李婉萍表示,最近她時常被問「減肥可以喝手搖嗎?」因此她也推薦10家飲料店的「天堂低卡飲料」及「地獄爆卡飲品」,並推薦喝手搖飲料「可以不那麼肥」的3種方法。李婉萍營養師近日在臉書發文稱,總有人問她:「營養師,減肥可以喝手搖嗎?」為此她也整理了10間超夯的手搖飲料店,並各自從這些店挑選出1種「天堂低卡飲料」及「地獄爆卡飲品」,其中減肥不推薦的,是「全品項中熱量最高的飲品」,而推薦的則是「除了純茶以外熱量最低的飲品」。李婉萍也笑稱,她知道大家覺得喝純茶很無聊,所以不討論純茶的熱量。李婉萍公布手搖飲「熱量懶人包」,並表示以下皆為官網提供之大杯全糖的數值:50嵐:地獄爆卡「波霸奶茶 678kcal 糖37g」、天堂低卡「檸檬綠 217kcal 糖48g」。李婉萍表示,推薦款是酸酸的飲料,但含糖量也不低!清心福全:地獄爆卡「蜂蜜奶茶 737kcal 糖72g」、天堂低卡「梅子綠茶 211kcal 糖48g」。她提醒,蜂蜜也是糖,不會比較瘦!麻古茶坊:地獄爆卡「芝芝阿華田 778kcal 糖72g」、天堂低卡「梅子冰茶 140kcal 糖31g」。李婉萍強調,換一杯喝熱量直接少5.5倍!可不可:地獄爆卡「白玉歐蕾 492kcal 糖50g」、天堂低卡「莓果春芽 214kcal 糖48g」。她補充,雖然歐蕾是鮮奶茶,所以比較健康,但加上珍珠就爆卡啦!迷客夏:地獄爆卡「珍珠手炒黑糖鮮奶 559kcal 糖55g」、天堂低卡「焙香大麥拿鐵 169kcal 糖25g」。李婉萍解釋,不含咖啡因的麥茶,低卡又健康!coco都可:地獄爆卡「仙草蜜 744kcal 糖166g」、天堂低卡「蕎麥冬瓜露 237kcal 糖58g」。她也示警,仙草蜜聽起來健康,其實是大魔王啊!茶之魔手:地獄爆卡「波霸奶茶 670kcal 糖38g」、天堂低卡「冰糖桂花釀綠茶 198kcal 糖47g」。她認為,雖然推薦款低熱量,但含糖量還是很高。烏弄:地獄爆卡「珍椰醇奶茶 579kcal 糖39g」、天堂低卡「桂花凍紅玉 104kcal 糖24g」。她說明,咀嚼控選擇茶凍類,熱量會遠低於珍珠。一沐日:地獄爆卡「逮丸奶茶 564kcal 糖74g」、天堂低卡「桂花蕎麥茶 129kcal 糖25g」。李婉萍表示,這家的推薦和不推薦飲品,含糖量少3倍!直接瘦到尖叫。龜記:地獄爆卡「珍珠奶茶(紅茶) 859kcal 糖140g」、天堂低卡「香柚雷夢綠 292kcal 糖67g」。她示警,珍奶就是熱量炸彈,一杯就等於1個麥當勞套餐。李婉萍在文末也提醒,即使是熱量低的品項,含糖量也是高得嚇人。所以喝手搖飲料時,建議大家,甜度選擇微糖或無糖;加料飲品點無糖就好,因為很多料都會蜜糖進去;而且最好買中杯,淺嚐解嘴饞就好。
陳重文過去「1天喝10罐可樂」 泌尿醫揭驚人後果
長期攝取過多的糖分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國民黨台北市議員陳重文先前涉台灣智慧光網案遭羈押半年,日前交保後首度露面,透露自己把過去1天喝10罐可樂的習慣戒掉,瘦了40公斤。對此,泌尿科醫師戴槐青也表示,「若1天喝下10瓶可樂,勢必重創性功能,亦即導致勃起障礙」。陳重文月初獲交保後,15日首度在議會露面,不少人認為他的氣色變好。陳重文表示,因為現在把過去1天喝10罐可樂的習慣戒掉,也減少攝取澱粉、多吃蔬菜、固定運動,交保出來後沒在應酬、喝酒,剛被羈押時體重為132公斤,現在已降到92公斤,整整瘦了40公斤,以前有高血壓與糖尿病指數都變正常。根據《三立新聞網》報導,泌尿科醫師戴槐青針對「1天飲用10瓶可樂」指出,雖然可樂本身不含直接損害生殖器官的成分,但由於其高含糖量,若每天大量飲用,可能導致血糖飆升,進而引發糖尿病等代謝疾病。戴槐青說明,糖尿病會損害血管和神經,進而影響陰莖血流,最終可能導致勃起功能障礙,重創性功能,「若1天喝下10瓶可樂,勢必重創性功能,亦即導致勃起障礙」。戴槐青還提到,他的診所中也有一位醫師每天喝數瓶可樂,但因不好意思詢問,無法得知該醫師的性功能狀況。他強調,酒精和含糖飲料對血管功能有害,偶爾小酌尚可,但絕不能經常飲用,以維持男性的健康。衛福部也曾在官網提醒,近年來奶茶和其他含糖飲料日漸風行,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國人喝含糖飲料愈多者,其體重愈重,腰圍愈大;且與10年前之調查資料比較,國人的腰圍有明顯增加趨勢,年輕族群增加尤其明顯。國人在選擇飲料時應盡量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或降低糖的含量,以避免攝取多餘的糖分,過多的熱量,如此一來,才可以降低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衛福部指出,1瓶600c.c.的含糖包裝飲料通常含有250大卡的熱量,如果每天喝1瓶,每個月就會多攝取7,500大卡,這樣的熱量,足以讓民眾每個月增加約1公斤體重。過多的糖會使體內脂肪細胞堆積,還會讓血中三酸甘油酯升高,引發脂肪肝。市面上即雖然有宣稱「低卡」或「零卡」的飲料解決了熱量的問題,但衛福部仍建議多喝水少喝飲料。
注意!「沒加糖≠無糖」 專業營養師分析市售6飲料「這款糖超多」
隨著健康意識的抬頭,不少人日常飲用飲料的時候,都會刻意選擇無糖的飲料,以此來避免過多糖份的攝取。但營養師李婉萍近日發文表示,其實市面上有許多飲料雖然標榜著「沒加糖」,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是「無糖」,因為飲料本身很有可能就內含糖分。他也為此分析了市售的6種「無加糖」的飲料。其中,100%柳橙汁的含糖量可以說是相當的驚人。營養師李婉萍日前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根據衛福部的法規,營養標示中的「糖」是指單醣與雙醣的總和,包括葡萄糖、果糖、蔗糖、麥芽糖及乳糖。這些糖不僅可能來自額外添加的糖,也可能是食物本身天然存在的糖。因此,標榜「無加糖」的飲品,雖然沒有額外添加糖,但卻不代表不含天然的糖。李婉萍營養師還整理了六種常見的「無加糖」飲品,並詳細分析了它們的糖份來源。其中無加糖堅果燕麥飲中的糖分來自於燕麥粉,燕麥本身含有天然的澱粉,其中含有天然糖份,每118大卡的飲品中含有16.8克的糖,相當於六包糖。無加糖優酪乳的糖分主要來自於乳糖。優酪乳是由牛奶發酵而成,其中的乳糖讓它喝起來有自然的甜味,每119大卡中含有9.5克的糖,相當於三包糖。100%柳橙汁中糖的來源是果糖。水果本身含有高濃度的果糖,榨汁過程會導致纖維流失,每瓶柳橙汁中大約有26克糖,相當於八包糖。李婉萍營養師還特別提醒,飲用柳橙汁等果汁時需要注意,過量攝取果糖對健康不利,尤其對糖尿病患者尤需謹慎。營養師建議還是直接食用新鮮水果比較好,因為能保留纖維。無加糖高纖豆漿的糖來自於黃豆。黃豆本身也含有天然糖分,但高纖豆漿富含膳食纖維,有助於穩定血糖。每162.8大卡的高纖豆漿中含有3.2克的糖,相當於一包糖。全脂鮮奶中的糖分源於天然乳糖,因此喝起來有些淡淡的甜味,每191.5大卡中含有13.9克的糖,相當於四包糖。這些糖並非額外添加,而是天然存在於牛奶中的。無加糖高纖燕麥奶的甜味來自於製作過程中使用酵素將燕麥中的澱粉轉換為麥芽糖,帶來自然的甜味。這類飲品屬於澱粉類,但同時富含纖維。每222大卡的燕麥奶中含有17.6克的糖,相當於六包糖。李婉萍營養師強調,單從營養成分來看,這些飲品的糖分看起來很高,但其實都是食物天然的糖分,而非精製糖。日常飲食中,最重要的是減少精製糖的攝取,以維持健康。
開學腸病毒爆發!病童沒食慾暴瘦 醫提醒:家長請留意「1問題」
近來國小學童媽媽之間最流行的打招呼語,可能就是「你家孩子也中了嗎」?原因是腸病毒邁入高峰期,學童因開學後交叉感染,導致患者人數突增,其中有多位學童食慾差導致脫水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腸病毒常見這些症狀 嚴重有致命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兒童,症狀常見有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狀,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不過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形,甚至會有致死風險。當心脫水問題 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加以警覺不過,鄭詩橤強調,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比例不高,家長們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她表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導致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多數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以致於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也指出,脫水前往往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可透過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脫水症狀更加嚴重。預防腸病毒 這些方法最關鍵鄭詩橤也提醒,如果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最佳方式就是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可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但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才能讓這波疫情早日消退。
腸病毒單周就診1.4萬人! 兒科醫示警:家長要當心脫水問題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4,279人次,較前一周1萬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台中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提醒,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導致食慾降低,造成身體脫水。鄭詩橤說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常有包括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然而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甚至有致死風險。鄭詩橤指出,事實上,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導致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進一步說明,脫水前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的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症狀更加嚴重。她表示,若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要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
減脂可以吃水果嗎?營養師曝常見20種含糖量:每天吃2份最剛好!
不少正在減脂減肥的民眾一定都會疑問到底可不可以吃水果。對此,營養師程涵宇也解釋,其實水果只要不要過量,都非常建議民眾攝取,因為水果富含人體必需的多種營養素。尤其可以多攝取糖少水果,也能更好地幫助控制熱量及體重。程涵宇昨(28日)在臉書粉專《程涵宇營養師 Dietitian Han-Yu Chen》貼出1圖發文分享,討論減肥減脂到底可不可以吃水果?答案是「可以吃水果!而且一定要吃!」因為水果提供維生素C,以及各種抗發炎及增強身體保護力的類黃酮、花青素等營養素。程涵宇也直呼,台灣水果真的超好吃!甜度夠且香氣足,「適量吃真的沒問題!如果因為怕水果甜而完全不吃真的很可惜,而且不吃水果還會少了很多人體必需的營養!」因此程涵宇也以入門簡單的方式告訴大家,一般人吃水果需注意的重要原則,首先掌握份量是關鍵,而且含糖量多的水果記得減少攝取量,含糖量少的則可以稍微增加!尤其「1天吃2份水果最剛好!」(圖/翻攝自Facebook/程涵宇營養師 Dietitian Han-Yu Chen)台灣的國民飲食指南建議一般人每天吃2份水果,總熱量需求較高的人可以每天吃到4份,程涵宇也說明,1份水果是指有15g醣類的水果份量,以圖示來做解釋,「糖多水果這區,1份的可攝取量較少,約45至115g,像是榴槤1份45g,一天吃2份就是90g。」而糖少水果這區,1份的量則可以攝取到150至165g,程涵宇續稱,「像是葡萄柚1份是165g,大約3/4個,1天吃2份就是330g」,由此可見,同樣是1份,不同水果可以攝取的份量真的差異很大!所以她也建議,當減重中要達到高飽足感效果,可以優先吃圖示中的糖少水果,才能更好地幫助控制熱量及體重,「小提醒!一般我們在講的『不要吃太多糖』、『限制糖攝取量』,指的是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超過總攝取熱量的10%添加糖。」程涵宇補充,添加糖指的是在製造或製作食物時加入的糖或糖漿,包括黑糖、蔗糖、糖霜、玉米糖漿、蜂蜜等,並不包含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水果和牛奶中所含的糖,都是不包含的喔,不用太擔心!」
炎夏肌膚出油好困擾,如何戰痘 遠離出油肌?
油性肌膚即使沒有長痘,也會伴隨許多肌膚困擾。分泌過多油脂的肌膚,隨之而來的毛孔堵塞、粗大、發炎……尤其天氣漸熱,更是容易影響肌膚,油性肌膚該如何正確的清潔保養,成為重中之重。肌膚出油原因多,出油降低能減少許多問題面對諸多肌膚油膩問題,醫美診所翁子騰醫師表示,導致肌膚出油量大的原因有許多。先天較不能控制的,例如賀爾蒙變化、遺傳因素等;後天原因如作息不正常,愛吃油炸、辛辣、含糖量高的食物等,都會影響肌膚出油量。少數人本身內分泌失調,或長期服用類固醇,都會導致出油量異常增加。天氣炎熱出油量增加,帶來社交影響不容小覷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翁子騰醫師說,根據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出油量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出油量變大,面部與頭皮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頭皮出油,容易產生頭皮屑,甚至頭皮毛囊炎的產生,頭皮也會因而出現油耗味;臉部出油,則是容易有痘痘、粉刺、毛孔粗大的問題。不論是頭皮的油耗味,或是臉部出現的外觀瑕疵,都讓人困擾,有些人因此社交上出現問題,更遑論需要與人見面互動的職業,影響更巨大。錯誤清潔方式要小心,適合出油肌關鍵字大公開許多人面對炎熱夏日,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但清潔方式不見得正確,一些錯誤作法,反而會給肌膚帶來傷害。翁子騰醫師舉例,有人洗臉時,覺得自己出油量大,選擇清潔力強的洗面乳,若為求乾淨,使力過度,反而會刺激肌膚,導致皮膚損傷。翁子騰醫師提醒,如果洗臉後,臉部有刺激、搔癢、泛紅的狀況,都是清潔力太過頭的表現。翁子騰醫師建議,出油量大的人,在保養和清潔用品的選擇上,要避免酒精、油性品,同時可選用含有“non-comedogenic”非致痘性關鍵字的物品,防曬可選擇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的成分,比較不會刺激皮膚。▲翁子騰醫師出油肌 青春痘怎解?服藥外的其他解方從頭皮帶來的油耗味、毛囊炎,到臉部肌膚的各式痤瘡、青春痘,只要能從根源上改善──即異常出油──都有助減緩問題產生。除了市售控油保養品,較為常見的就是口服A酸之類的療法,然而這類藥物有其使用限制:如孕婦,或者備孕中的人不適合;服藥後也有容易口乾舌燥、流鼻血、影響肝功能的副作用。如果不適合服藥,或者對藥物有疑慮的人,翁子騰醫師說明,不妨選擇其他科技,例如藍雷射進行治療。藍雷射能控油的原理,主要是用1450nm的雷射波長,針對皮脂腺做抑制,選擇性的破壞皮脂腺,讓全臉的皮脂腺分泌降低,達到控油去痘的作用,也能使用在頭皮,讓油耗味和因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發炎問題,得到妥善控制。還你好臉色!藍雷射戰痘油擊!翁子騰醫師以藍雷射為例,約十五分鐘的治療,第一步主要是控油,利用溫和的1450nm雷射掃全臉,讓全臉的皮脂腺做抑制;第二步是針對發炎的痘痘,或是出油、粉刺比較嚴重的地方加強;第三步則用450nm的藍光將全臉消毒殺菌。透過減少出油加殺菌,減輕發炎問題。通常在第一次治療一個禮拜後,能感受頭皮或臉部的出油量下降,粉刺、發炎痘痘也有所改善。一般來說,三個月後能感受到發炎程度下降,痘痘與出油量減少。遠離出油肌 日常生活從根本做起翁子騰醫師表示,容易出油的肌膚,需要比平常人更注意,對生活方式也要更加控制,例如減少熬夜、少吃油炸物,只要能減少肌膚不正常出油,就能減緩後續引發的各類問題,讓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炎,臉部青春痘、粉刺等問題,都得到良好緩解,從根本做起,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30歲OL 2天喝1瓶「健康飲品」 竟喝成重度脂肪肝
許多人會透過飲食來保持身材,但除了要注意均衡攝取之外,也要注意食物的營養成分。近日醫師就分享一起個案,一名30歲的女性上班族,為了補充蔬果攝取,每1、2天就飲用1瓶蔬果汁,沒想到竟罹患重度脂肪肝。對此,醫師提醒,許多蔬果汁、檸檬飲每毫升的含糖量比奶茶還多,若喝1.5瓶就超過每日糖分攝取量。根據中央社報導,開業診所減重專科醫師吳榛槿分享,該名女上班族經常3餐外食、應酬交際,因此她為了保持身材,不僅完全不吃宵夜,還嚴格控制精緻澱粉攝取,沒想到體重不降反升、小腹突出,甚至被診斷出患有重度脂肪肝,體脂率也超標,經詢問才發現,原來她認為自己蔬果攝取不足,因此每1、2天就飲用1瓶蔬果汁。幸好經過飲食調整,該女子4個月內便瘦了近10公斤。吳榛槿指出,市面上常見奶茶、檸檬飲、果菜汁等飲料,含糖量都相當驚人,1瓶400ml的健康果菜汁含有高達26.4公克的糖,1瓶就佔了「建議每人每日精緻糖攝取量」的70%;另外看似成分單純的檸檬飲,375ml實際含糖量達28公克,幾乎與1瓶600ml奶茶含糖量相當,且平均每毫升含糖量甚至高於奶茶。吳榛槿進一步表示,蔬果經加工變成飲品,會讓纖維質流失,但纖維其實對血糖有緩衝效果,若缺了這層保護,糖分就會被身體更快吸收,再加上為提升口感而添加的糖,更容易導致在飲用時攝入過量糖分。最後吳榛槿提醒,研究指出,吃糖與吸食毒品所誘發的腦中活躍區域完全相同,因此一旦「糖上癮」就很難戒除。且糖份不僅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脂肪囤積,還會造成身體長期慢性發炎,進而影響記憶力、專注力及反應力,建議民眾嘗試減糖,戒除糖癮。
兒童吃太多恐造成「荔枝中毒」 中醫提醒「這類人」務必忌口
隨著天氣的逐漸炎熱,這時候如果能來個冰涼多汁的荔枝,相信是不少人日常生活中的小確幸。但中醫師林敬哲表示,如果兒童吃太多荔枝的話,恐會造成「荔枝中毒」。而且由於荔枝含糖量偏高的關係,高血糖的患者務必要忌口。中醫師林敬哲日前在FB發文表示,荔枝是生長於亞熱帶地區的水果,台灣從五月開始,南部就有「玉荷包」荔枝,六、七月則是中部的「黑葉」荔枝盛產,到了八月,北部的「糯米荔枝」進入市場。但林敬哲醫師也提醒,荔枝多汁且具有特殊香氣,是甜度極高的水果。平均每5-6顆荔枝中,含糖量就能達到15克,因此有高血糖問題的患者需要避免食用。除此之外,林敬哲醫師也表示,荔枝中含有兩種特殊成分:「次甘氨酸A」和「亞甲基環丙基甘氨酸」,這些成分會影響兒童的肝醣代謝,可能導致所謂的「荔枝中毒」。所以,家中有小朋友的,千萬不要讓孩子吃太多荔枝,尤其是在空腹的時候。林敬哲醫師也解釋,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荔枝果肉性味甘酸而溫,入脾、肝經,有益氣補血的效果。然而,《本草綱目》中記載,荔枝「氣味純陽,其性微熱。鮮者食多,即齦腫口痛也」,意思是說荔枝性質偏熱,吃多了容易上火,導致嘴巴破、口臭、牙齦腫痛,甚至牙齦出血、心煩失眠等症狀。但荔枝除了果肉可以食用外,荔枝的種子(荔枝核)也是常見的中藥,古時候常被用來治療疝氣和睪丸痛。但林敬哲醫師也提醒,如果有疝氣的症狀,請務必到醫院檢查,不要自行判斷和用藥。
飲君子/烈酒史上最大誤會:喝白蘭地易得糖尿病? 醫師闢謠:沒這回事
對於以葡萄為材料的酒,18世紀的英國大文豪山繆強森(Samuel Johnson)曾這麼比喻:「紅葡萄酒是男孩的酒;波特酒是男人的酒;但如果你渴望成為英雄,就一定要喝白蘭地(原文:Claret is the liquor for boys; port for men; but he who aspires tobe a hero must drink brandy.)。」是的,本回我們要聊的就是英雄喝的酒:白蘭地。而且還要幫白蘭地洗刷一個多年的不白之冤。廣義來說,以水果為材料蒸餾出來的酒,都可通稱為白蘭地,不過由於法國干邑(Cognac)、雅馬邑(Armagnac)地區的葡萄白蘭地實在太受歡迎,尤其是干邑,久而久之也就逐漸成為白蘭地的代名詞。民國八十年代是白蘭地在台灣的極盛時期,市場規模遠大於威士忌好幾倍。那時台灣剛開放烈酒進口,人頭馬、軒尼詩、馬爹利等各大品牌的干邑白蘭地賣得風生水起,每逢節慶在送禮文化的影響下,「XO」等級的干邑更是一瓶難求。好景不常(其實也持續了10多年),由於進口干邑白蘭地稅賦遠高於一般白蘭地,加上干邑產區小、法規限制又多,進口量不穩定等因素,市場地位慢慢被品牌多、供應量足的蘇格蘭威士忌取代。但最致命一擊,還是一則「喝白蘭地容易引發肥胖與糖尿病」的傳言。如果發生在網路發達、資訊透明的現代,這樣的謠言可能不攻自破,或者酒商也會出來澄清反駁。但謠言散播的速度總是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即使沒有任何醫學上的佐證,許多酒客還是抱著「寧可信其有」的心態,忍痛遠離白蘭地,投入威士忌的懷抱。白蘭地在台灣也就在瞬間墮入谷底。本身也品飲白蘭地的王介呈醫師表示,每公升陳年XO白蘭地的含糖量約只有8公克,不會造成健康問題。(圖/王介呈提供)會有「喝白蘭地容易引發肥胖與糖尿病」的傳言,主要因為白蘭地帶甜的口感。為此,我們也走訪了台北市成功聯合診所的王介呈醫師。王介呈表示,每公升陳年XO白蘭地的含糖量約8公克,「這些糖分主要來自橡木桶在烘烤時所產生,再加入「生命之水」後,會自然從橡木桶中萃取出來。」王介呈也說,每公升8公克的含糖量不會對健康有任何影響,「超商賣的含糖飲料,都比這個數據高。」據了解,市售一杯700c.c. 珍珠奶茶的平均含糖量就高達60公克,更何況大概沒多少人能一次喝完一瓶白蘭地。其實不管什麼酒,只要喝多了都容易引發肥胖,因為每1公克酒精會產生7卡的熱量。事後也有專家經過實驗證實,白蘭地與威士忌所含熱量相同,且酒體中的焦糖本身並不含任何發胖及導致糖尿病的成分。此外,根據法國皇家研究調查協會(Societe´ Francüaise de Recherches etd'Investissement, SFRI)一份科學研究報告指出,白蘭地所含的多酚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並能保護DNA,產生抗癌激素。尤其XO等級的白蘭地,多酚含量約是威士忌的三倍,抗氧化效果則高達近十倍。台灣的烈酒市場雖以威士忌為大宗,但若仔細分析高價位酒品市場,干邑白蘭地依然很活絡,尤其像「人頭馬路易十三」、「金皇馬爹利」這些頂級干邑,仍是許多上層人士砸重金也要擁有的精品。對這些自我意識強、著重生活品質又不願隨波逐流的成功人士來說,或許干邑的稀有與獨特性,要比威士忌更吸引人。※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月月有抽獎!你想懂酒嗎?你想品酒嗎?LINE社群搜尋:「買醉-My Drinks」。加入我們,隨時獲取最新酒類資訊,了解烈酒投資,還可參加品酒會,接收最深入的品酒心得與報導。(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男子含糖飲料當水喝!腎衰竭要洗腎 醫曝夏日解渴「3招數」
38歲的阿俊,平時無吸菸、酗酒不良習慣,唯喜歡吃高糖、高油的食物,每天都把含糖飲料當水喝,20幾歲就發現血糖偏高,但也都不以為意。直到去年,雙腳漸漸水腫,呼吸越來越喘,就醫檢查發現已經腎衰竭,需要透過血液透析維持腎臟功能。含糖飲料對身體傷害多 罹患這些疾病風險增台北慈濟醫院腎臟內科醫師王奕淳指出,文獻統計調查顯示,在台灣每十個人中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而在糖尿病患者中,每七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引起的腎臟病,目前臺灣已經超過8萬人洗腎,其中將近一半是糖尿病相關。含糖飲料的主要成分多為精緻糖、奶精及化學香料等,不僅熱量高且對身體多有傷害,包括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同時使血壓、血糖、血脂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與腎臟病罹患風險。40歲以下糖尿病患者增多 糖尿病腎病變恐洗腎王奕淳表示,糖尿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屬病症,即使是年輕人也有可能罹患,根據統計,40歲以下的年輕人,每一百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這個比例在過去幾年持續增加。而糖尿病會不知不覺對身體各個系統產生影響,在腎臟方面造成糖尿病腎病變,引起蛋白尿增加及腎功能下降,長時間累積下來,最後可能進展到末期腎病,需要長期洗腎。避免腎臟病 攝取足夠水分、減少糖飲、避免含磷飲料 許多人已經有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但是沒有定期就醫檢查,也就忽略身體狀況,而含糖飲料的攝取會使血糖更加失控,將來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會大幅增加。」因此為避免上述情況發生,生活習慣的改善是最重要的,對此,王奕淳提供三項建議,讓民眾在酷夏中能夠清涼解渴又健康。攝取足夠白開水:腎臟需要水分排除毒素及代謝物。而夏天排汗量大,水分攝取自然也需要提升,建議至少每日補充1,500cc以上。但若是心衰竭,肝硬化或是慢性腎臟病人,就需要限制水分,每日攝取量大約是每天的尿量加上500cc。逐步減少含糖飲料:以無農藥的茶飲代替汽水、果汁等糖分含量較高的飲料,但茶葉中含有草酸,建議選擇「水多茶少」的淡茶,避免身體瞬間攝取大量草酸,每天茶飲次數也不能太多;待習慣後,可以逐漸減少含糖量,以「無糖」為目標。避免含磷飲料:慢性腎臟病的病人須減少飲用含磷飲料,以免高血磷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汽水、可樂含有無機磷、牛奶含有動物磷,這些飲料的磷在腸道吸收很快,所以都要避免;而咖啡及豆漿屬於植物磷,在腸道吸收較慢,可以少量飲用。
哈佛研究!「日喝一杯含糖飲料」運動也沒用 22歲男差點洗腎
22歲的陳先生體格相當壯碩,身高180公分,體重超過120公斤,近期體重卻開始莫名下降,4個月掉了20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有成,但伴隨著出現泡泡尿(蛋白尿)、工作容易疲倦等狀況,家人有所警覺,便帶他前往醫院腎臟內科進行檢查,結果顯示空腹血糖25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達9%,確診糖尿病,且伴隨著第三期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腎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3至4成。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醫師表示,陳先生因在速食店工作的關係,飲食相當不均衡,蔬菜量嚴重不足,且因工作相當忙碌,閒暇之餘便會來杯手搖飲紓壓,常常一天就喝一、兩杯手搖飲,也沒有運動習慣,所以才導致憾事發生。除開立血糖控制相關藥物外,也安排衛教師、營養師介入給予衛教指導,並叮囑得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血糖、血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延緩腎功能下降。吳美儀醫師提醒,手搖飲可以說是台灣人生活中的小確幸,珍珠奶茶更是風靡全球、引以為傲的「台灣之光」,但這些飲品大多是使用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會造成三高、脂肪肝及痛風等慢性病,也會導致孩童及青少年的心臟病風險升高。根據調查,台灣40歲以下的年輕族群,每天喝一杯含糖飲料的比率接近25%。長期追蹤這群人,發現含糖飲料量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很強的連結。另外,也有致癌的風險,如胰臟癌等,臨床研究推測,近年來40歲以下年輕人胰臟癌增加,可能與含糖飲料的盛行有關。吳美儀醫師指出,一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其含糖量約62公克,已超過食藥署建議每日添加糖應低於50公克的上限;而今年二月哈佛公衛學院的研究指出,每天一杯以上的含糖飲料,就算每週運動量超過150分鐘,都無法抵銷其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另外,雙和醫院腎臟內科的研究也發現,一天一杯含糖飲料量大幅提升罹患腎臟病的風險,亦可能造成糖癮、肥胖等問題,最新調查顯示,國人肥胖及過重率已達50.3%,民眾千萬不能輕忽。值得注意的是,由於缺乏立即發生的危險,年輕朋友對於多數慢性病警覺性與病識感較為薄弱,也發現喜好喝手搖飲或含糖飲料的朋友通常也伴隨著其他不良的生活習慣,像是缺乏運動、蔬菜攝取少而肉類攝取多,以及喜好油炸品及泡麵等高熱量食物,因此「一天一杯手搖飲」其實只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的冰山一角。吳美儀醫師呼籲,別因口腹之慾,或為了享受短暫的「小確幸」而造成終身遺憾,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掌握幸福人生的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刻不容緩。
吃西瓜竟致敗血症喪命?! 這樣吃超恐怖「但幾乎每人都做過」
酷熱的天氣,冰涼又香甜的西瓜最能消暑,但吃西瓜竟可能不知不覺感染細菌?!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曾分享案例,有一位獨居老人直接拿湯匙挖西瓜食用卻沒吃完又放回冰箱,重複數次後導致細菌繁殖,最後竟感染李斯特菌誘發敗血症而身亡。用湯匙挖西瓜來吃,想必很多人都這樣做過,但譚敦慈提醒,因為口水中有細菌,再加上食用時室溫較高,因此細菌滋生較快,所以不建議用湯匙挖來吃,最好在吃西瓜前先切成小塊分盒冷藏保存,才能避免細菌汙染。另外,許多人會購買已經切好、覆蓋保鮮膜的現切西瓜,但譚敦慈提醒西瓜蓋保鮮膜表面容易長細菌,所以建議先將接觸保鮮膜的果肉削去,接著再切塊、放保鮮盒冷藏保存。若購買的是整顆的西瓜,農委會建議觀察以下6特徵,包括表面光滑完整、顏色青綠明亮、花紋清晰鮮明、果梗呈現捲曲狀、瓜蒂些微凹陷、拍打聲音清脆響亮,就能挑選到好吃的西瓜。西瓜好吃之餘也要當心過量,因為西瓜屬於高糖度水果,吃太多會增加肥胖、脂肪肝等風險。每天應控制在2份以內,所謂的1份大約是棒球般大小,或是一般飯碗約8分滿左右,也盡量避免喝太多「西瓜汁」,因為市售果汁含糖量高,也更容易造成血糖飆高。
22歲男每天喝手搖「4個月卻瘦20公斤」 就醫檢查崩潰…腎功能剩3成
台北一名體格壯碩的22歲男子,身高180公分、體重超過120公斤,每天至少1、2杯手搖飲,但最近4個月卻暴瘦20公斤,原以為是瘦身成功,卻發現有泡泡尿(蛋白尿)、工作容易疲倦等狀況,就醫檢查確診糖尿病。雙和醫院副院長吳美儀指出,男子平時在速食店工作,飲食不均衡,蔬菜量嚴重攝取不足,且由於工作忙碌,閒暇之餘就會喝手搖飲紓壓,常常1天就是1、2杯,也沒有運動習慣,結果不僅體重不正常下降,還出現蛋白尿、工作容易疲倦等,檢查發現空腹血糖250mg/dL、糖化血色素(HbA1c)達9%,確診糖尿病,還伴隨第三期慢性腎臟病與腎衰竭,腎功能只剩下正常人的3、4成除了開立血糖控制相關藥物外,也安排衛教師、營養師介入給予衛教指導,改善男子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血糖和血壓,積極配合治療才能延緩腎功能下降。1杯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超標。(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吳美儀提醒,手搖飲是台灣人生活中的小確幸,但這些飲品大多是人工合成的高果糖糖漿,會造成三高、脂肪肝及痛風等慢性病,也會導致孩童及青少年的心臟病風險升高。以是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奶為例,含糖量約62公克,已超過食藥署建議每日添加糖應低於50公克的上限,而且哈佛研究更指出,每天1杯以上的含糖飲料,就算每周運動量超過150分鐘,都無法抵銷其帶來心血管疾病風險。此外,喜好喝手搖飲或含糖飲料的民眾,通常伴隨其他不良生活習慣,像缺乏運動、蔬菜攝取少而肉類攝取多、喜好油炸品及泡麵等高熱量食物。吳美儀呼籲,別因口腹之慾,或為了享受短暫的「小確幸」而造成終身遺憾,擁有健康的體魄才是掌握幸福人生的關鍵,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刻不容緩。
熱潮已退?韓國糖葫蘆店現倒閉潮
傳統小吃「糖葫蘆」在韓國蔚為流行,糖葫蘆店一度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大量湧現,然而糖葫蘆店近期卻開始出現倒閉潮。根據韓國行政安全部數據,本月初至17日已共有34家糖葫蘆店倒閉,平均每天倒閉2家。今年4月起,糖葫蘆店的倒閉數量平均每天超過1間,4月初到本月17日,韓國全國共倒閉了127家糖葫蘆店。韓國《中央日報》指出,糖葫蘆漸漸不受消費者青睞的現象,已透過韓國最大支付服務公司「BC Card」的數據得到驗證。BC Card的糖葫蘆加盟店銷售指數自2023年9月達到高點後一直在下降,4月的銷售額指數更直接較3月下降27%。糖葫蘆造成的健康隱憂或許也是潮流退燒的原因之一。在去年10月的國會保健福祉委員會國政監察中,有人指出糖葫蘆的流行造成兒童及青少年攝入過量的糖分,導致早期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增加。韓國消費者院先前也曾指出,1支糖葫蘆的含糖量就達到成人單日建議攝取量的一半,對理應較成人攝取量更少的兒童及青少年而言是更加沉重的負擔。
大夏天「喝冰水」恐中風? 醫師這樣說
近期台灣受到太平洋高壓勢力影響,天氣炎熱,各地高溫普遍為33至35度,這也讓許多民眾相當希望能在夏天中來一杯冰水感受涼爽,不過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鄭伊佐表示,雖然在高溫下飲用冰飲不一定會引發中風,但在氣溫達到40度時,確實應避免飲用過冷的水或冰水,以防溫差過大引起不適,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醫學教授李建璋則認為,當體溫過高時應立即進行降溫,此時喝冷水、冰水不會猝死,且可避免器官遭受致命危害。近來天氣炎熱,網路上也流傳一則說法,無論天氣多熱,都應堅持喝溫開水,避免飲用冷水或冰水,以防止人體的小血管破裂或爆炸。酷暑中喝冷茶或冰水,可能會危及生命,當氣溫達到38度以上時,人從戶外回家後應先休息,不要立即喝冷水或冰水,也不要馬上洗冷水澡。此外,剛在陽光下曝曬過的皮膚也不應立即沖涼,需等待30分鐘後再洗澡,若此時立刻洗冷水澡,可能會導致中風。對此,嘉義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外科醫師鄭伊佐也在《健康2.0》解釋說,在炎熱環境中,周邊血管會放鬆,大量流汗容易導致脫水,若此時突然飲用冰水,體溫驟降會導致血管急劇收縮,可能引起血壓上升,造成頭痛不適,還可能增加中風和心絞痛等致命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他建議民眾應逐步補充水分,避免大量飲用冰水,「先用常溫水解渴,並適度補充電解質,等到進入陰涼處、體溫下降後,再慢慢飲用冰水,這樣可以避免因溫差過大而造成的血管傷害。」鄭醫師也提醒,許多人夏天喜歡喝手搖飲料,但這類飲品含糖量高,反而會加速身體脫水,其實是越喝越渴,因此他也建議運動後要補充水分,最好是選擇等滲透壓的運動飲料最為理想,飲用後可以補充水分,等滲透壓也不會使體內水分流失,還能適度補充電解質。根據《三立新聞網》的報導,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醫學教授李建璋認為,網路上流傳的天熱時喝冷水或冰水會使血管收縮導致猝死的說法毫無根據。李建璋指出,熱衰竭和中暑是由於人體中心體溫過高引發組織和器官受損,這時應該立即進行物理性降溫,像是吹電扇、泡冷水或喝冷水,也可用毛巾包裹冰塊,放置於患者的腋下等處,以快速降溫。這些方法是治療熱衰竭和中暑的最有效手段,人體不會因快速喝冷水或冰水而導致心肌梗塞等猝死問題。
少吃糖是對的! 醫曝若必須使用糖「紅糖會比白糖好一些」
糖攝取過多,除了容易蛀牙外,還會誘發胰島素抗性,增加肥胖、代謝症候群機會。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少吃糖是對的,但是如果必須使用糖,紅糖會比白糖好一些。劉博仁在粉專《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說明,紅糖是比較沒有精煉的糖,裡頭所含的鈣是白糖的8到10倍,含鐵也是白糖的3到4倍,裡面還有少量的微量元素,像是鋅、錳、鉻,所以營養價值會比純粹的白糖好。劉博仁說,「不過因為這些營養素濃度其實也不是相當高,千萬不能當作補充這些營養素的藉口,又多吃了一些紅糖,反而也不太好。」另外,他也提到,紅糖不是二砂糖,與黑糖還是稍有不同,但是已經類似了,重點是,只要是糖,都不宜攝取過多。有關每日添加糖攝取量上限,國健署2018年發布新版「國民飲食指標」,增列「每日飲食中,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熱量的10%」之建議,添加糖指在製造或製備食物與飲料時額外添加的糖,包括黑糖、蔗糖、糖霜、葡萄糖、砂糖、白糖、玉米糖漿、蜂蜜、楓糖漿等,不包括人工甜味劑及自然存在食物內的糖,例如牛奶和水果中的糖。國健署指出,喝1杯含糖飲料,添加糖攝取量就容易超過每日上限參考值,若每日攝取2000大卡,添加糖攝取應低於200大卡,以1公克糖熱量4大卡計算,每日添加糖攝取應低於50公克;依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1杯700毫升的「全糖」珍珠奶茶,含糖量近62公克,一天一杯就超過每日糖攝取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