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併稅後淨利
」 永豐餘 股利 營收 尹崇堯 股東會永豐餘投控前三季營收577億 Q4受惠工紙價格上揚+RFID動能強勁
永豐餘投控(1907)今(14日)召開法說會,2024年前三季合併營收577.25億元,受惠於越南紙器、消費品、特殊應材及RFID電子標籤需求增加,營收較去年同期成長6.6%。永豐餘投控前三季合併營業利益為8900萬元,受惠其他事業群成長,獲利與去年同期相比改善。營業外收入貢獻約19.73億元,主因認列股利收入及權益法收益。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10.73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65元。中華紙漿同日舉辦第三季法人說明會,前三季合併營收157.1億元,營業毛利 13.1億元,毛利率8.3%,毛利較去年同期提升141.6%。單看今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為50.2億元,加上股利收入及關聯企業利益認列,業外淨收入0.9億元,歸屬本公司稅後淨利0.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07元。永豐餘學院院長何壽川提出綠碳,指出應計算纖維製品的「樹木生長時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碳量」扣除「生產過程中所排放的化石碳量」的差異,數值越大,表示對環境的友善程度越高。永豐餘總經理駱秉正表示,紙業務部份,第四季受惠於原物料成本下降、市場需求提升營收優上一季。工紙價格第四季穩中有提升,台灣市場雖有新產能、但價格表現優預期;越南市場仍在強勁復甦;大陸市場較平淡。近年動能強的RFID電子標籤業務,看好AI和大數據持續發酵,還有強大成長潛力。
「川普概念股」貨櫃三雄爆量上漲 華航長榮前十月營收創新高
台股8日終場收在23,553.89點,上漲了145.07點,漲幅達0.62%;受到美國新任總統川普當選可能加徵關稅等,航運股等股價上揚,陽明、萬海漲逾2%、長榮也超過1%,且成交有量;航空股的長榮航平盤,華航、星宇與台灣虎航略跌。長榮航空10月合併營收達182.4億元,與去年同期合併營收175.3億元相較,年增率為4.06%,客運營收達112.5億元,貨運營收達49.9億元;累計今年1至10月合併營收達1,826.9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1.51%。客運方面,長程線歐洲及加拿大航班持續暢旺載客率近9成,自11月26日起,桃園-西雅圖航線將由每週7班增為10班,整體北美航線將達每週87班飛航服務;東北亞10月下旬開始進入賞楓旺季,整體訂位需求明顯增長,桃園機場出發的航班,除了愛媛航線10月27日起每週增為3班、青森航線10月29日起提供每週3班的飛航服務、札幌航線11月1日起每日增為2班。此外,為因應龐大的泰國旅遊市場需求,曼谷航線明年1月15日至3月29日將從每週28班增為32班。高雄機場出發的部分,首爾航線10月27日起每週增為7班,預計明年1月1日起每週再增飛4班,屆時將達每週11班。貨運方面,各市場出口需求穩定,台灣AI伺服器、東南亞出口服飾與電子類產品及大陸電商貨量維持成長,另受惠電子新品上市出貨潮帶動下,長榮航空充分運用貨機及客機腹艙運能,積極攬收高價貨源,使得整體貨運表現維持價量齊揚,第四季為航空貨運傳統旺季,預期貨運營收仍可以維持成長趨勢。華航113年前三季合併營業收入1,509.28億元,合併營業淨利133.46億元,合併稅後淨利113.41億元,登上同期最高,歸屬母公司淨利103.74億元,每股盈餘EPS為1.71元,相較去年同期增加0.56元。其中Q3單季營收520.15億元,年增9.09%,合併稅後淨利41.99億元,年增65.25%,也創同期最佳表現,歸屬母公司淨利38.28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63元。航空客運市場持續復甦,且受惠於連續假期及暑假旺季帶動,旅運需求維持高檔,華航7月開啟台北-西雅圖直飛航線,平均載客達85成,迴響熱烈;113年前三季載客班次也較去年同期成長,致整體客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2.15%。貨運部分第二季起受惠電商及電子產品供貨持續增加,市場量價齊揚,113年前三季貨運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1.02%。華航客貨運表現穩健,獲中華信評調升評等為「twA-」,展望維持穩定。華航持續布局客運航網,目前第四季平均訂位8成,其中以東北亞日本需求最為強勁。為進一步拓展南台灣往返日本旅遊的商機,華航自明年 1 月 1 日起,將深受民眾喜愛的華航「皮卡丘彩繪機CI」派飛高雄出發的日韓航線,規劃飛航每周 7 班,包含CI176/CI177 高雄-大阪及 CI164/CI165 高雄-首爾仁川航線,滿足蓬勃的高雄旅遊需求,也期待吸引海外旅客造訪台灣南部。
南山上市關卡2/今年將發公司債300億 41歲董座經歷系統+淨值風暴「因禍得福」
「南山能夠上市是最好的結果,可以從很多途徑募集到市場資金,目前短期沒有具體時程表,預計下半年發行美債籌資……。」南山人壽董座尹崇堯今年股東會不再提上市時間表,強調「先以充實資本為考量」,今年預計發行300億元(或等值外幣)公司債,上半年已完成第一階段募集,現正靜待美國啟動降息,為第二波發行美債等預做準備。南山人壽自2011年易主後,新東家潤泰集團與寶成集團合資的「潤成投資控股」買下AIG集團股權,隨即公開發行,朝著上市前進,然迄今12年仍無消無息;尤其兩年前,尹崇堯接掌南山董座後,大環境劇烈動盪,離上市路看似越來越遙遠。尹崇堯上位後,隨即面臨全球利率上升、通膨壓力、戰爭、疫情等不利影響,尤其是全球股債雙殺下,南山在2022年7月陷入淨值風暴,甚至波及大股東潤泰集團旗下潤泰全、潤泰新跌停板,雙雙在深夜於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說明財報,最後南山人壽遵循會計準則規範,經由金融資產重分類,走出淨值風暴。南山人壽在不動產投資部分,業界稱為「信義王」,主要是鎖定北市信義區搶下多個物件標案,圖為微風南山。(圖/記者趙世勳攝)南山人壽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約221億元,雖比前一年的316億元減少,仍為壽險業界第二名;去年的合併資產總值超過5.3兆元,合併淨值約3439億元,淨值比達6.66%,比2022年的總資產5.2兆元、合併淨值2816億元,淨值比達5.54%,都還亮眼。「南山去年獲利比前一年減少95億元,但在資產、淨值比都有所提高,尤其是資產總淨值成長了超過一千億元,甩開了淨值風暴陰霾。」一名保險業界主管說。儘管南山人壽還未上市,但為了穩定自家人軍心,尹崇堯與南山人壽經營團隊在股東會中對於員工股東們的提問,舉凡是投資收益、再投資情況、流通性、保險給付金、解約金、資產報酬率、資金成本、金融資產重分類、美國降息、營運展望等,小股東們問得專業,公司也一一鉅細靡遺給數字,能見度超越公開發行公司程度,甚至比上市櫃公司股東會還精采。從南山人壽財務長、副總經理蔡昇豐在股東會的說明來看,南山2023年全年避險前投報率超過4%、避險後3.5%以上,保單資金成本平均維持約在3.7%,乍看下是負0.2%,「因為我們資產部位比負債部位大,整體來講還是利差益……」,顯示南山人壽在投資效益仍大於保單資金成本。南山人壽目前為公開發行公司,由於為潤泰、寶成集團合資的潤成投控為最大股東,且計畫要上市櫃,股東會規格比照上市櫃公司提供實體與線上直播媒體採訪區。(圖/記者方萬民攝)南山人壽去年底資產5.3兆元,其中3.7兆元以上為債券投資,占約7成,債券投資可貢獻穩定持續的經常性收益,高佔比的債券投資,可支持壽險公司財務穩健。以蔡昇豐說明最近3年債券到期金額來看,平均每年200億到500億元不等,未來3年有將近1000億元的到期債券要進行再投資,占南山人壽整體債券部位比重約3%。此外,南山人壽因2019年境界成就系統風暴、遭金管會禁賣投資型保單,讓全體南山人工作心情盪到谷底,今年1月解封後,全員衝刺健康、壽險等傳統型保單,反而因禍得福,大舉累積保險同業力衝的CSM(IFRS 17規範的「合約服務邊際」,可將未來預期賺取的利潤現值,在財報揭露中認列)。以今年第一季成績來看,首季總保費收入約750億元,解約部分520億元,雖然解約占總保險給付比率約60%,保險給付約867億元比總保費收入還多,「總保費收入再加上利息收入的話,其實有1000多億元,足以支應流動性。」蔡昇豐說。尹崇堯對此也跟股東們說「請放心,還有投資收益,是淨現金流入狀態,不是流出,對公司沒有流動性問題。」據此,為順利接軌IFRS 17,南山人壽近幾年來積極推動商品轉型,尹崇堯信心滿滿喊出南山2024年要達成CSM 550億元的目標,比2023年要更上一層樓。有了保單營收及財務淨值改善的底氣,尹崇堯才能趕在年底美國降息之際,展開第二波美債發行,朝南山人壽上市路再邁進一大步。
永豐餘通過股利0.9元 葉惠青接任新董座
永豐餘投控(1907)今天(20日)召開股東會暨全面改選董事後召開董事會,董事互相推舉出新任董事長由葉惠青接任。永豐餘投控20日召開股東常會暨全面改選董事。(圖/永豐餘提供)此次改選4席董事和選任3席獨立董事,當選一般董事名單為葉惠青、駱秉正、王金山及黃俊傑,獨立董事則為黃廸熹、張懿云及胡均立。劉慧瑾卸任董座一職後,將以顧問身分持續協助推動永豐餘數位轉型。新任董事長葉惠青,曾任第一任經濟部能源局局長、台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新北市經濟發展局局長及副市長等職,在公領域對能源政策、碳管理有深入認知,且兼具民營企業任職經驗,希冀借重其碳技術和能源方面所長帶領永豐餘。永豐餘表示,新任董事長葉惠青將依循永豐餘發展五大方向,「再生能源與能源管理」、「工業4.1及上下游產業生態系統的建置」、「持續全循環經濟的發展」、「醣經濟下新材料的開發」、「下世代新創公司之投資與孵化」,推動永豐餘轉型成為氣候科技型產業(Climate-tech Industry)、以進階式的數位化創新逐漸AI化、在低碳原則下追求成長,以及與環境經濟議題互動的社會貢獻,並強化在醣經濟、智慧能源、儲能、碳管理的佈局。今天股東會中說明永豐餘2023年營業狀況,去年度總體經濟復甦平緩,消費者支出意願仍偏保守,永豐餘全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738.67億元,全年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18.2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1.10元,配發現金股利0.9元,配發率達81.8%,連續七年配發現金股利。永豐餘經營團隊將從生產面與營運面著手具體作為。生產面包括「燃料低碳化轉型」、「能源效率提升」、「進階式數位化創新」及「創造產品新市場價值」等。例如,以天然氣、生質能等代煤低碳能源建置優先;耗能設備汰舊換新以維持能源效率領先;導入智慧能源及智慧生產系統,進入AI數位化創新;開發非塑新材料、新產品,塑造醣經濟的企業體質;順應市場需求,創造產品的新運用。營運面包括,「高附加價值鏈行銷推廣」、「研議內部碳定價」、「追求低碳排的營業成長」,研議合理的內部碳定價機制,導入投資生產及市場決策、規劃部門研發、生產到市場的縱向及橫向合作。今年為永豐餘100年,永豐餘將借重董事們於各領域專業經驗,協助指導公司各面向管理發展,除將碳元素納入企業轉型策略方向,更將「醣經濟」導入產業生活領域,逐漸演化成新的生活文明有機體,以提升公司長遠競爭力與企業韌性,為股東創造永續價值。
新光金董座為股價不到10元道歉 與台新金併購「像談戀愛有意願優先」
新光金控(2888)今(14)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承認112年度財務決算表冊及虧損撥補案,並決議通過章程修正案、董事選舉程序修正案及長期資金募集案;新光金控113年1至5月已轉虧為盈,累計合併稅後淨利為102.09億元,EPS為0.66元,合併總資產達5.1兆。新光金控14日召開股東常會,左起為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新光金控董事長陳淮舟、新光銀行董事長賴進淵、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圖/新光金提供)對於小股東提問新光金股價不到10元,形容自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對新經營團隊感到失望,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為此當場向股東鞠躬致歉,允諾會更努力經營好公司經,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陳淮舟表示,新經營團隊接手時,新光金虧損90多億元,歷經一年來努力,今年前5月自結稅後賺102億餘元,讓他對如此成績感到非常滿意,但股價表現也令人感到委屈。陳淮舟並說,經營團隊力拼獲利表現,接下來努力的目標是要讓新光金股價要高於10元,而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即是子公司新光人壽2026年接軌接軌IFRS 17及ICS新制的增資案,在強化資本結構部分,需要儘快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至於是否與台新金控併購?或是與其他金控併購?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表示,由於新光金普通股現金增資案須儘快於八月前完成,且面臨接軌IFRS 17的挑戰考慮合併之案就如談戀愛,需找到對方有表達意願者為優先。11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因各國央行以升息抑制通膨,使金融市場波動遽大。新光金控合併稅後淨損73.24億元,每股虧損0.48元。主要因人壽子公司受台美利差擴大、外匯避險成本增加影響,112年合併稅後淨損171.08億元,其他子公司則表現穩健,其中銀行及證券子公司獲利分別為67.91億元及24.99億元,均創歷年次高。新光金控合併股東權益達2,460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16%,每股淨值為15.56元;合併總資產為4.95兆元,較前一年度成長逾2%,依資產排名為國內第五大金控公司。新光人壽為降低避險成本並累積合約服務利益(CSM) ,商品銷售策略著重在外幣及分期繳、價值型保單,112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及總保費收入分別為388.59億元及1,675.13億元;外幣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215.25億元,占整體初年度保費收入比率55.4%;CSM自2020年起每年皆達成累積300億元之目標。新光銀行112年放款業務穩健增長較前一年度成長7.0%,淨手續費收入成長10.1%,在經營規模日益擴大下,合併總資產已突破1.2兆元,且資產品質維持良好,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分別為0.12%及1,107.13%。元富證券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經紀業務,而自營與債券業務亦表現不俗。112年經紀業務現貨及複委託業務市占率皆為3.43%,市場排名第六;融資業務市占率為5.11%,市場排名第七;財富管理業務的平均信託資產規模則是達141.28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14.5%,各項業務均顯著成長。
王道銀通過股利0.45元 駱怡君:今年5目標再拚佳績
王道銀行(2897)今(14)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承認2023年營業報告書及財務報表,並且通過盈餘分派案,將配發特別股每股0.425元現金股利、普通股每股0.45元現金股利。王道銀董事長駱怡君表示,去年在獲利、EPS皆創新高,今年深化執行五項目標策略,秉持「利他圓己」之王道精神,為股東等創造永續價值,與經營團隊同仁們努力開創佳績。駱怡君表示,王道銀行2023年個體資產總額達3,906億元,個體淨收益達69億元,個體稅後淨利達25億元,若不計入前一年度原子公司台灣工銀租賃與日盛國際租賃合併案之30億元一次性收益,個體稅後淨利較前一年度成長24.3%,EPS為0.87元,為本行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此外,在扣除其他轉投資獲利後,銀行本業稅前獲利年增率達103.1%,續創歷史新高。在合併財務報表方面,2023年,本行合併資產總額達6,267億元,合併淨收益達95億元,合併稅後淨利34億元,較前一年度扣除因租賃合併案帶來的一次性收益後成長23.3%。回顧過去一年,王道銀行透過四個層面的執行,在「優化客戶組合與產品資源,提升手續費收入」部分,同時掌握高資產客戶與企業主之財富管理商機,延續落實精品銀行經營策略,帶動2023年手續費淨收益穩健成長;「聚焦業務轉型,掌握商機」部分,持續耕耘中型企業(MME)客群,以及個人數位小貸、微型企業(Micro SME)信貸市場等高利基授信業務,授信資產餘額突破百億大關;香港分行放款規模與利差表現亮眼。在「優化存款結構,擴大利差,強化風險控管」,持續優化全行資產負債管理機制與內部資金移轉訂價(FTP)制度,藉此引導業務達到全行年度目標;在「培育人才,深化 ESG,落實永續經營」為臺灣證券交易所「2022年度公司治理評鑑」上市公司前 5%以、MorningStar Sustainalytics ESG風險評分位列台灣金融業排名第一、整體上市櫃公司排名第二, FTSE Russell ESG Rating成績亦於台灣金融業排名第一、整體上市櫃公司排名第四。接下來於2024年的業務營業目標及重點策略,包括「深耕客戶基盤,優化高品質獲利結構」加強銷售財務行銷(TMU)與貿易融資等商品,著重於銷售低資本耗用產品,並透過提升商品豐富度與增進客製化能力完善個人理財服務平台,以提升財富管理等手續費收入;「優化存款結構,提高資產負債分配效益」則加強開拓薪轉戶與證券戶等渠道,拓增線上與線下零售存款,開發具貿易融資與理財需求之企業主,以提高小企存款部位與資金留存期間,加強提升小企與零售存款規模等。在「完善數位轉型,強化三大支柱」加強科技、數據、場景,藉由科技賦能建構營運基礎工程;「加速海外布局,多元化集團資產配置」則將赴澳洲雪梨申設銀行代表人辦事處,未來並將積極爭取升格為分行;同時,由子公司創業投資事業赴新加坡申設辦公室據點,以快速切入東南亞市場深度調研之外,還會「永續轉型思維,結合銀行服務實踐永續金融」訂定內部碳定價機制,將投融資對象的碳排放量以碳費收取形式納入內部計價制度。
辜家三兄弟3/中租再創溫泉旅館新品牌 辜仲立媒體老闆新形象
與疫情間營收獲利股價飛高高比起來,中租-KY(5871)近來表現處於逆風,大陸營收失色,股價從223元跌到151.5元,還得面對立委關切融資利率及「新設融資專法、民法修法案」的大挑戰,不過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似乎不受影響,他一邊忙著在宜蘭員山新闢超五星級溫泉旅館,還斜槓成立新網路媒體,6月正式上架。57歲辜仲立早在11年前、即2013年辭去中租-KY董座之職,成為中租企業總裁,旗下兩大核心事業中租控股、中實控股,分別由陳鳳龍及黃炳彰擔任董座,黃炳彰並為成旅觀光董座;黃炳彰今年退休,成旅觀光董事長由總經理馮傑出任。中租-KY於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250億元,年減8.04%,今年前四月合併稅後盈餘77.88億元,年減14%,每股稅後純益EPS為4.82元,這份成績單,讓5月22日召開股東會罕見地開到中午才結束。小股東們對於中國市場獲利衰退、BNPL先買後付的融資等未來走向,相當關切,中租投控指出,前四月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主要是大陸『財政返還』約有人民幣3.3億元~3.4億元尚未入帳,以及信用減損的金額也較同期略高所致。融資貸款、BNPL(先買後付)等消費爭議引發立委們關切。圖中為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召委郭國文立委。(圖/記者黃鵬杰攝)再者,去年11月從網紅山道猴子、無卡分期借貸購車等案件傳出後,引發社會關注BNPL(先買後付)的融資現象,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頻頻質詢,讓中租「意外中槍」。今年4月,民眾黨立委黃珊珊提出《融資公司法》草案,認為應將融資公司納為金融特許行業,並明定融資利率、利息、費用、違約金等上限。財委會召委郭國文則認為「融資公司問題最優先處理的,應該是從定型化契約來減少爭議」目前一大爭議在於業者巧立名目,透過手續費、外出費等增加收費金額,若明確制定所有會收取的費用,應該可以減少爭議,還提出「民法雖然有16%的利率上限,但為了避免既然業者用其他規範來逃避此門檻,應該修法來保障消費者」。身為租賃龍頭的中租-KY在4月25日主動對外說明,策略長廖英智強調,中租對任何融資案都是嚴加審核貸款,並未額外加收違約金,也沒有16%的利率,並會繼續很保守的很嚴格審核,且未來要降低借貸利率,則是透過提高信用審核來做風險控管。對於在中租規定範圍外逕行多收違約金等的經銷商,宣示一旦中租得知即立刻停止合作並下架店家,也會退款給民眾。「銀角零卡」(先買後付)為中租企業力推資融事業新品牌,圖為2022年中租控股暨仲信資融董事長陳鳳龍(中)率各位主管發表數位經營成果 。(圖/記者黃威彬攝)廖英智也進一步說明中租推出的「銀角零卡」(先買後付)會員100多萬人,經常性使用有20多萬人,動用率在20%~30%,平均貸款金額為5萬,一年平均利息為5%的利率;其中,客戶占比逾七成的消費購物使用零利率,在最多36期中,平均使用15期;並透過嚴格審核,違約率約0.3%。已將企業經營交予經理人的辜仲立,則鍾情於旅館、餐飲等觀光美食版圖,多次現身的場合,為自家新設的清酒、生技業的新品牌站台;至於在宜蘭員山籌設中租企業自創超五星級溫泉會館的新品牌,預計2026年第二季完工。此外,CTWANT調查,今年初一家新網媒籌設並已於6月正式上架,為綜合性媒體,出資成立者則為中租企業總裁辜仲立個人,他主要是受到友人的邀請而來開闢新事業「永新媒體科技」,該網媒的董事長由中租控股策略長廖英智出任。至於中租控股未來營收表現,廖英智表示,中租三大主要市場台灣、大陸以及東協的2025年業務成長率,預期仍會有10%成長。莫怪,辜仲立可以縱情於其他新事業,開啟品牌新形象。
永豐金通過股利1元 小股東盯併購京城銀案總座「這樣回答」
永豐金(2890)今天(7日)召開股東會,會中通過112年度盈餘分配案每股現金股利0.75元、股票股利每股0.25元、增資30.94億元;對於永豐銀行工會股東等關切的「打擊詐騙、防護員工避免受到霸凌等」,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強調「每位同仁都是我們的家人」「公司也相當積極做風險控管」等措施。針對股東提問關於「併購京城銀行等案的進度」,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表示很多市場消息,「兩家都是上市公司,持續關注,無法評論個案,無法在股東會說」,但金控在這方面對於有利於公司規模拓展、持續擴充資產、提高股東回報是我們在努力做的,開法說會與股東會都有所宣示公司立場,並強調「今年獲利應該會比去年好」,謝謝股東們的支持,市場也對我們支持,永豐金的股價也創新高,評價對永豐金控都持「肯定」,淨值比均值也到1.47倍相當亮麗。永豐銀行總經理莊銘福則提到「防詐」是整體金融機構共同面臨的挑戰,確實在警示帳戶新增情況上未如同業很多,但在2023年民法調降18歲為成年年齡後,可觀察到年輕用戶在數位帳戶被冒用或賣人頭帳戶的案件增多的跡象,2023下半年起積極採取防範措施,2024年第一季警示帳戶也有所降低。莊銘福指出,其實「數位帳戶」並無重大風險存在,但在金融業警示帳戶案件持續出現,可以觀察到許多本來是停滯戶、長期無往來的帳戶,可能會受到為個人經濟問題出現賣帳戶等情況,永豐銀行會盡力持續採取措施在最後一線防堵。永豐金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達197.64億元,創新金控獲利紀錄,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62元,權益報酬率為11.55%,成績亮麗,永豐金控於2022年開始至2024年期間展開三年中長期策略,聚焦在「數位、跨境、整合、永續」四大主軸,2023年已經展現具體成效。永豐金控董事長陳思寬表示,展望2024年,今年將延續推動中長期策略加速推動數位變革,以「數位獲客、經營雙主軸」並進,深化數據分析應用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聚焦導入AI與雲端應用,科技提升營運效率;衝刺海外收益,拓展海外布局等;維持永豐銀行太陽能光電融資龍頭及永豐金證券綠色產業承銷領導地位。永豐金控總經理朱士廷則表示,三年的中長期策略已經在2024年可以看到收割,加速推動,永豐金控資本結構強度穩健,2023年底資本適足率134.41%;永豐銀行合併資本適足率為15.61%,逾放比僅0.09%;整體而言永豐金控信用評等展望穩定。永豐銀行2023年合併稅後淨利連續二年寫下歷史新高,達160.6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68元,權益報酬率10.34%;永豐金證券則為38.3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37元,權益報酬率12.02%,且在耕耘財富管理年增率達29.42%相當豐碩,泛財富管理收入達28.77億元,並在複委託業務市佔率第二名,財管信託資產管理規模達333.10億元為市場第三名。其中,永豐金證券2023年推出財富管理大戶豐App,一站式管理證券下七大資產,並推出小額海外債投資,業界首創理財知識服務平台「豐雲學堂」,年流量突破千萬次。
東陽前4月合併營收82.8億創新高 砸9.97億台南購地設廠
汽車零件組大廠東陽(1319)預計在七股科技工業區增設1座AM(售後維修)生產工廠,今(7)日宣布購入約1萬5105坪的七股科技工業區產業用地,交易金額約9.97億元,加上去年以5.95億元購入台南安南科工區約4,879.19坪土地,2次申購土地近2萬坪,交易總金額近16億元。 東陽表示,自去年以來AM市場需求熱絡,即使進入Q2的傳統淡季,訂單仍持續成長。東陽總裁吳永祥指示要加快整理整頓的腳步,積極展開建廠程序,提升產能,滿足未來市場成長需求。東陽也公布第1季合併財務報告,累計合併營收61.74億元,年增10%,創6年同期新高;累計合併稅後淨利為11.72億元,EPS 1.98元,為去年同期的 2.39 倍。同時,東陽也公告4月自結合併營收21.06億元,年增20%,前4月自結累計合併營收82.80億元,年增13%,雙雙創同期新高。
研華Q1 EPS 2.32元 估Q2挑戰仍嚴峻4/30舉行法說會
工業物聯網廠研華(2395)今(26)日舉行董事會,通過2024年第一季合併財務報告,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38.79億元,年減20%,營業毛利為55.48億元,毛利率40.0%,合併稅後淨利為19.93億元,年減33%,第一季合併每股稅後盈餘為2.32元。研華預計於4月30日舉行法說會。研華表示,第一季營收若以美元表達,為4.43億元,年對年衰退22%。就區域別來看,以台灣市場表現最為突出,年對年成長9%;中國市場因軌道交通及半導體設備相關需求回穩,僅個位數衰退,而北美、歐洲、北亞及新興市場則受企業支出縮減影響需求疲弱,營收表現雙位數年減。至於各事業群表現方面,第一季均呈現年對年雙位數衰退。研華財務長暨綜合經營管理總經理陳清熙表示,2024年景氣緩步由谷底回溫,各市場客戶訂單仍偏保守,公司首季營收符合先前淡季預估。接單方面,首季整體接單/出貨比值(B/B Ratio)為0.97,包括北美、中國及歐洲三大區域BB值已築底並穩健回升,其中北美及中國BB值皆較上季成長,分別達0.91及1.0;歐洲BB值則持平於0.97水準。然整體接單金額尚未回歸常態,估計第二季營收成長動能偏緩。研華表示,整體第二季景氣及區域市場之挑戰仍嚴峻,公司也在營運淡季持續內外並進、奠定成長基礎。其中對外擴展Edge AI聯軍陣容,包括四月與高通深化策略合作、與群聯『aiDAPTIV+』 合作增強AI LLM 的能力等,未來將加速邊緣人工智慧生態系形成。內部則持續優化庫存結構及內部流程,營運現金流穩健發展。展望下半年,研華預估,全球工廠自動化、智慧能源及基礎建設升級等轉型佈建將進一步加速,可望帶動相關新專案出貨表現。
產業回溫逐季向好 台塑四寶Q1獲利全面轉正淨賺80億
台塑四寶10日公布3月及2024年第一季營收與獲利,其中台塑(1301)3月營收較上月成長36.6%,成長居冠,累計台塑四寶第1季合併營收為3618.77億元,歸屬母公司合併稅後淨利為80.09億元。對於未來展望,3月全球製造業PMI都上升,電子、化工、聚酯及塑膠四大產業營收也皆回溫,預計4月營收較3月增加、第二季營收也會比第一季好。台塑第1季合併營業額481億元,季增0.8%、年減7.9%,合併稅後利益2億元,歸屬母公司每股稅後盈餘為0.03元。台塑表示,雖然第1季適逢農曆春節長假,出貨天數減少,不過第2季步入塑料需求傳統旺季,且美國消費者信心及經濟表現依然強勁,中國大陸持續推出經濟刺激措施,整體經濟活動轉趨活絡,可望帶動石化產品需求增長,預期第2季營業額會比第1季大幅成長。南亞(1303)第1季合併營業額586.3億元,季減6.9%、年減10.9%;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12.4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16元。南亞表示,電子、化工、聚酯及塑膠四大產業營收皆回溫,電子材料受惠於AI相關產品需求強勁,應用於網通、伺服器用的高頻銅箔需求穩定成長,且記憶體市場價格上漲、晶片產量提升,加上近期國際銅價漲勢,客戶備庫趨向積極;塑膠加工產品因大陸政府扶植新能源車,及推動以舊換新、設備更新等政策,帶動相關需求提升,也讓營收增加。台化(1326)第1季合併營業額839.4億元、季減4.2%、年增1.1%;單季歸屬母公司稅後利益為15.2億元,每股稅後利益0.26元。台化表示,3月份合併營收重新站回300億元,今年第一季營收及利益比預期要好,不過市況有一點不如預期,主要是春節後下游接單遲緩,持續去化庫存影響旺季的市場表現,苯乙烯、酚酮等塑膠產品產能過剩問題仍然嚴重,台化的經營政策是做精不做多,會放棄紅海巿場及規格,銷售網拓展全球各地;第二季可見市場向上的動力。台塑化(6505)第1季合併營業額1711.96億元,季減2.7%、年減7.3%;單季歸屬母公司的稅後利益50.2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53元。台塑化表示,各家機構預期第二季全球原油供給由過剩轉為短缺,預期庫存從第二季開始去化,市場預測美國可能7月開始降息,未來利率若逐步降低,將可進一步帶動全球經濟成長及油品需求,故油價可望保持穩健。
王道銀獲利再創高峰!駱怡君期許「股利要一年比一年好」 廣招MA「這樣背景人才」加分晉用
王道銀行O-Bank(2897)2023年再度締造亮眼績效,全年合併淨收益達95.44億元,合併稅後淨利為34.26億元;全年個體淨收益為68.67億元,個體稅後淨利為24.92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7元。若排除2022年底因台灣工銀租賃與日盛國際租賃合併所帶來的一次性收益,2023年個體稅後淨利和每股稅後盈餘(EPS)皆創下25年成立以來的歷史新高。王道銀股價28日以9.98元開出,最高為10.35元,去年現金股利0.38元,是少數配息優於前年的銀行,配發率為21.1%,對於今年的股利政策,王道銀行董事長駱怡君說,要等董事會通過,現在還不能說,但她期許「發放的股利要一年比一年好」;王道銀去年的ROE為6.41%,她也鼓勵與團隊會朝向二位數成長目標努力。同時,她也透露說內部已正在準備在澳洲設立分行的作業,「會很快向金管會遞件申請」,預估4月。駱怡君還特別公開招募MA人才計畫,月薪6.8萬元,年薪超過百萬,且針對低收入清寒家庭的優異成績學子,會予以加分有助於符合晉用條件,據CTWANT調查,王道銀行循此管道招募的人才近幾年表現傑出,因此決定擴大徵才。駱怡君表示,過去一年,王道銀行再次交出了亮眼的成績。未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深化各項內部轉型,拓展客戶基盤,打造與員工、股東等所有利害關係人共贏共好的永續企業。王道銀總經理李芳遠則強調,王道去年現金股利優於前年,今年業績創新高,會努力發出比去年更佳的股利水準,但要等4月董事會、6月股東會批准,股利政策仍以配發現金股息為主。王道銀行本業表現尤其亮眼,除了企金和個金放款業務持續穩定成長之外,獲利結構亦持續優化,手續費收入逐步提升,香港分行獲利亦大幅成長,再加上換匯交易及投資收益的成長,使得王道銀行本業較前一年度呈現倍數成長。此外,子公司中華票券稅後淨利為12.89億元,亦較前一年成長約24%;包括台灣工銀科技顧問公司與台灣工銀柒創投的創投事業稅後淨利則為2.23億元,較前一年成長161%。王道銀行2023年個體稅後淨利達24.92億元,若不計入2022年因租賃合併案所帶來的一次性收益,2023年個體稅後淨利較前一年度成長24%,每股稅後盈餘(EPS)達0.87元,較去年成長26%,皆創歷史新高。展望未來,王道銀行將持續優化各項內部舉措與推動業務發展,包括積極發展輕資本業務、優化存款結構、完善數位轉型及永續轉型、加速海外佈局等,更將擴大招募近百名職缺,並重啟儲備幹部計畫,以因應未來各項業務發展所需。
14家金控自結元月盈餘出爐!僅一家虧損 富邦金EPS1.08元奪單月獲利王
14家金控2024年一月的獲利全都揭曉,單月獲利合賺539億元,富邦金以EPS 1.08元奪下單月獲利王,國泰、中信居次;公股金控則以兆豐金為首;新光金則是唯一單月呈虧損的金控。新台幣元月回貶挹注壽險業獲利,富邦人壽稅後淨利為90.75億元,國泰人壽賺47億元,台灣人壽獲利為41億元,凱基人壽也有15.8億元。14家金控合計獲利539億元億元,年增翻倍;各家EPS排名為富邦、國泰、中信、兆豐、元大、永豐、玉山、第一、開發、台新、華南、合庫、國票金控與新光金控。富邦金(2881)最新公布2024年1月自結合併稅前淨利168.85億,較去年大幅成長約161%;自結合併稅後淨利140.70億元,亦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約131%,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08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1月稅後淨利創歷史單月新高紀錄,富邦證券則寫下歷年1月同期次高紀錄。新光金(2888)15日傍晚公告今年一月單月虧損22.49億,累計每股稅後盈餘為虧損0.15元,新光人壽單月虧損30.84億元、EPS為-0.42元;新光銀行單月稅後盈餘6.17億、EPS為0.12元;新光金保代單月稅後盈餘0.08億、EPS為7.71元;新光投信稅後盈0.08億、EPS為0.20元;元富證券稅後盈餘2.24億、EPS為0.14元。富邦金表示,旗下的富邦人壽1月合併稅前淨利達107.23億,稅後淨利為90.75億元,主要投資收益來源為利息收入、國內外股票及基金資本利得;1月初年度保費 117.92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80.6%,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傳統型商品。總保費390.78億,預估各項保費收入皆位居業界第一,另受惠於分期繳商品推動成效顯著,1月初年度等價保費收入(FYPE)達 62.21億,較去年同期成長 104.0%。國泰金(2882)2024年1月稅後淨利達94.1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65元。中信金(2981)公告2024年1月份自結盈餘,1月份稅後盈餘為88.0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45元。兆豐金(2886)今年一月獲利為41.89億元、EPS為0.3元;元大金(2885)一月獲利28.3億元,EPS為0.22元:永豐金(2890)一月自結單月稅後盈餘25.37億元,EPS為0.2元。玉山金(2884)獲利為28.01億元、EPS為0.18元;開發金(2883)一月獲利28.09億元、EPS為0.17元;台新金(2887)公布今年1月自結稅後淨利19.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0.15元。
長榮航空年終獎金創新高 6個月明年再加薪5千
越來越接近年終獎金發放時間,今(25)日就傳出長榮航空今年大手筆發出6個月的年終獎金,甚至明年還會加薪5千元,且包括子公司航勤、空廚、倉儲及航太都是6個月的年終獎金,徹底衝破「K董」張國煒在任長榮時發放的4個月年終獎金天花板。長榮集團年終獎金過去都是年底最後一個上班日公開年終獎金的金額,過去疫情期間長榮海運40個月的年終獎金令人羨慕,而長榮航去年年終發了3個月獎金,過去最高則是4個月,但這次大手筆發出6個月年終。且不只發放6個月年終,外加所有員工調薪5000元,飛行員依照職級不同,分別加薪1.1萬到2萬元。目前公布的航空業年終,星宇航空發1個月、台灣虎航約6個月,華航前3季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68.98億元,EPS為1.15元,僅長榮航的一半,要發超過長榮航有難度,最終年終數字還需要待華航工會與資方協商後才公布。長榮海運與其他集團內公司,則還是照慣例在週五,今年最後一個上班日公開年終獎金的金額。
上海商銀前三季獲利147億 每股盈餘3.03元年增逾一成
上海商銀(5876)22日舉辦線上法說會,今年前三季合併利息淨收益較去年同期成長23.1%,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達182.15億元,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146.8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03%,稅後每股盈餘3.03元,優於去年同期的2.91元。總經理郭進一表示,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情勢開低走緩,復甦動能依然脆弱,加上通膨壓力持續存在,雖然主要國家央行升息週期已接近尾聲,但歐、美等經濟體高利率或仍將維持一段時間。而先前全球利率上升對房地產和金融市場的影響日益明顯,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調整及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將成為2024年全球經濟成長的主要風險之一;亦持續評估增設國內外新分行。上海商銀個體9月底逾放比0.20%,備抵呆帳覆蓋率715.22%,普通股權益比率CET1為11.42%,資本適足率14.88%,充分顯示前三季的營運表現獲利良好、資產品質穩固且資本適足率充足。上海商銀今年10月取得金管會同意高資產財管業務續辦資格,將朝向「高資產客戶經營」及「數位化理財」兩大主軸持續發展。
永豐餘前三季獲利13.27億元 每股稅後盈餘0.8元
永豐餘(1907)董事會通過砸10億元參與旗下工紙紙器事業現增案,總經理駱秉正表示,主要是因中長期國際經濟情勢,仍看好越南發展,就南北越的「台商」、「出口科技產業」不同導向做市場差異區隔。永豐餘為全球首家加入RE100倡議紙業,15日獲頒「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右為永豐餘投控總經理駱秉正。(圖/永豐餘提供)永豐餘董事會在13日通過前三季財報,稅後純益13.27億元,每股稅後純益0.8元;並決議參與100%持股子公司永豐餘工紙現增案,交易數量5,711萬股、 發行價格每股17.51元,交易總額逾9.99億元,認股基準日12月10日。14日召開法說會,永豐餘投控2023年前三季合併營收541.42億,因受到總體經濟復甦平緩,消費者支出意願仍偏保守,故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10.2%;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歸屬於母公司約13.27億元,每股稅後盈餘0.80元。前三季合併營業利益為-4.63億元,營業外主要投資收入貢獻約22.93億元,主因權益法認列投資收益受惠於元太科技,加上認列永豐金等轉投資事業股利收入。在各事業群營運發展方面,林漿紙事業群第三季獲利狀況已較上季改善,第四季為傳統旺季,預計營運能回歸到較健康的狀況。工紙紙器事業群第三季營收及獲利均較上一季成長,但整體市場需求暫還未見明顯拉抬,加上外在系統性風險仍未解除,廠家備貨仍趨審慎保守,市場消費力復甦還有待醞釀,將持續優化產品組合、提升資源效益,隨時因應市場需求變化。永豐餘工紙目前在台灣有1座造紙廠、6座紙器廠,居台灣前三大造紙廠;在越南有6座紙器廠,居越南最大紙箱供應商,大陸則有一座造紙廠、12家紙器廠。消費品事業群第三季營收較上一季成長,高品質產品受到消費者的喜愛,持續強化產銷結構,優化營運模式。永豐餘並表示,再生能源與低碳製造是實踐ESG的重要主軸,永豐餘為全球第一家紙業加入RE100倡議,發展出再生能源循環,將製程中的餘料轉化成替代燃料用於發電,利用厭氧系統產生沼氣發電,是製造業中少數能自發自用的循環經濟產業,並延伸此項技術優勢與經驗,協助桃園龜山水資源回收中心轉型為綠能中心,實現轉廢為能的減碳減廢效益,預計每年減少2,5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第16屆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於15日頒獎,永豐餘在循環經濟等ESG相關各面向上的實踐與創新,獲頒六座獎項肯定,包含永豐餘投控(1907)榮獲永續報告書「白金獎」,並蟬聯永續綜合績效類「台灣100大永續典範企業」;旗下子公司中華紙漿(1905)、永豐餘消費品實業(6790)雙雙獲得「永續報告書-銀獎」,並分別獲頒永續綜合績效類「台灣100大永續典範企業」、「台灣永續企業績優獎」。
旅遊需求旺+餐飲市場回溫 寒舍H1每股賺1.32元、晶華賺5.54元獲利翻倍
受惠國際觀光商旅回溫、國內餐飲消費市場熱絡、旅遊需求暢旺等因素,加上去年同期比較基期低,飯店業財報紛紛報喜。連鎖飯店集團寒舍(2739)第二季轉虧為盈,稅後淨利0.39億元,每股盈餘(EPS)達0.43元,創近6年同期高,表現超越疫前;晶華(2707)第二季稅後淨利3.7億元,年增242.2%,每股EPS達2.7元。受惠國際旅客快速回流、宴會需求續旺、端午清明雙連假與禮盒業績挹注,寒舍上周五(11日)召開董事會,表示今年第二季及上半年營運表現超越疫前,轉虧為盈。第二季合併營收約11億元,季減7.36%、年增達110.91%;稅後淨利0.39億元,雖季減達52.35%、但較去年同期大幅轉盈、創近6年同期高,每股盈餘0.43元則創同期次高。觀察寒舍第二季餐飲營收6.46億元,季減13.16%、年增96.5%,客房營收4.32億元,季增3.59、年增達1.53倍。累計上半年餐飲營收13.91億元、年增55.83%,客房營收8.5億元、年增近1.18倍。累計寒舍上半年合併營收約23億元,年增達72.3%、創同期新高;稅後淨利1.2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轉盈、亦創近6年同期高,每股盈餘1.32元則創近8年同期高。展望後市,寒舍看好疫後餐飲市場復甦,已開啟中秋節送禮接訂作業,提前布局企業大單與電商通路銷售。同時,暑假旺季加上跨境旅遊轉熱絡,旗下國際品牌飯店以及城市飯店第3季住房率已近75%,可望推升業績成長。晶華也於同日召開董事會,通過今年第二季及上半年合併財報,第二季營收15.99億元,季減8.05%、年增53.45%,為近5年同期新高;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3.73億元,季減3.62%、年增高達242.2%,每股EPS為2.7元。累計上半年合併營收33.37億元,年增35.49%,合併稅後淨利7.6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4.87%,比疫前的2019年同期成長0.93%,每股EPS為5.54元。觀察晶華本業雙率表現,上半年毛利率37.09%、營益率27.51%,分創近8年、近17年同期高,本業獲利翻倍雙創同期新高,帶動稅後淨利同步飆漲、創同期第三高,表現超越疫前水準。展望後市,晶華集團指出,下半年有中秋、雙十連假及耶誕節和尾牙宴會旺季,認為至年底前仍有諸多成長動能商機,對下半年營運展望維持樂觀,看好營運逐步成長。
統一超上半年EPS達5.17元創新高 三作法帶動鮮食業績成長2成
統一超(2912)公布2023上半年財報,合併營收為1530.6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0.28%,主要受惠於台灣7-ELEVEN及轉投資事業:菲律賓7-ELEVEN、悠旅生活(台灣星巴克)、上海7-ELEVEN、統一生活(康是美)等均表現亮眼,有效挹注營收;獲利方面,合併稅後淨利約63.58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35%,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約53.75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16.27%,每股稅後盈餘為5.17元,合併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水位。2023年上半年,台灣7-ELEVEN聚焦鮮食、咖啡、預購、國際精品、複合專區及全店集點周邊等差異化新品開發,並整合集團資源推動創新生活體驗服務,如:西洋情人節限量販售「空運進口玫瑰花」、母親節推出「LOVE MOM!統一集團與您一起 對媽媽大聲說愛」溫馨傳情活動,以及迎來統一企業集團台灣7-ELEVEN第6,711店「千塘門市」,帶動整體經營效益之成長。在台灣7-ELEVEN會員經營方面,深耕OPEN POINT會員生態圈,更領先同業推動點數折抵代收服務、開創點數新經濟,並串聯關係企業愛金卡經營的icash Pay、icash2.0擴大生活服務場景,帶動上半年會員交易金額持續創歷史同期新高,且較去年同期成長近2成、會員數達1,650萬名、會員活躍度更持續以雙位數躍進。同時,台灣7-ELEVEN鮮食經營以「品牌化」、「複合化」、「在地化」3大作法開發新品,滿足後疫「食」代消費需求,帶動相關類別業績成長近2成。「品牌化」深耕星級饗宴、Ohlala、天素地蔬、御料小館等自有品牌,更推出全新品牌「莎拉沐Salad Mood」;「複合化」聚焦原賞-熱壓土司、星級饗宴-滷味、麻辣燙、哈燒專櫃、Semeur聖娜專櫃等商圈型美食,擴大展店、優化商品結構,並以思樂冰、霜淇淋、COLD STONE複合店持續擴大整體門市現做冰品體驗;「在地化」則與產官學合作推廣在地農特產品,搭配i預購、i划算等多元數位工具銷售,以便利服務持續支持在地農漁業永續發展。台灣7-ELEVEN咖啡事業經營藉由CITY PRIMA深入在地、打造全台服務密度最高的精品咖啡專賣店,CITY CAFE、CITY TEA、CITY PEARL持續開發新品,更與蜜蜂工坊、在地小農風味跨界合作,搭配OPEN POINT APP行動隨時取線上預售,並引進「三豆槽」全新設備,豐富CITY PRIMA系列產品選擇,帶動相關類別業績成長超過1成。展望後勢,進入第3季便利商店傳統旺季,台灣7-ELEVEN藉由「全鄉全店、全天服務」新里程碑的7-ELEVEN「羅浮門市」,串聯近6,800家門市,滿足購物不便地區需求,並強化數位體驗架構OPEN POINT會員生態圈。截至2023年第2季店數共6,757家,去年同期店數6,503家。
徐旭東首談SOGO聯名卡爭議:沒甚麼了不起 「這一動作」回應國泰世華銀索退9億權利金
遠東銀(2845)今天(16日)召開股東常會,由董事長侯金英主持,會中通過111年度盈餘分配案,普通股每股配發0.4089元現金股利,股利殖利率約3.6%;獨立董事補選由張家祝博士當選。副董事長徐旭東提到遠東銀正處於一個極佳位置,在遠東集團兩三百家公司的架構下,「擁有很好條件,可以帶動遠東銀未來五年、十年的發展。」徐旭東會後表示遠東銀未來也將可與SOGO發聯名卡,但這不是唯一選項;對於《工商時報》報導前國泰金控副董事長、當初國泰世華銀與SOGO聯名卡主談者蔡鎮宇喊話「作生意以和為貴!」,「請徐旭東收手」停止該合約終止的仲裁案,徐旭東說「合約沒有無限期的,我們也是要顧及客戶權益,和氣生財,這根本不是甚麼大問題,不是甚麼大事,都可以坐下來談談,沒甚麼了不起的。」遠東銀行董事長侯金英16日主持股東會。(圖/焦正德攝)至於國泰世華銀行15日提到「要分手的話,請歸還權利金」(涉及9億元部分)?徐旭東聽了只有兩手一伸,未發一語,未多加回應。但他之後補充說,「那是前一個經營團隊簽的,沒有權利金這件事。」遠東銀111年獲利穩健,總資產年增2.4%達7,400億元;因掌握國內外央行升息步調,改善存放利差,推升淨利息收入成長9%,輔以管銷費用樽節、壞帳提存減少,稅後淨利年增25%,達NT$ 36.8億元,每股盈餘(EPS)回升至1元。此外,因資本規劃以支應業務發展所需,已於111年第四季完成普通股現金增資48億元,資本適足率提升至14.9%,普通股權益占風險性資產比率達11.63%,大幅改善資本結構。112年業務動能持續穩健增長,第一季合併稅後淨利8.5億元,較111年同期增加28.5%。遠東銀於111年持續深耕利基品牌及拓展核心業務,主要進展包括Bankee數位存款帳戶數爆發成長40%,站穩成長曲線;財富管理以「十樂」價值連結客戶,「樂齡安養信託」推出後即獲金管會信託2.0評鑑B組第1名佳績;法金海外業務一掃疫情干擾,跨境聯貸主辦案金額成長36%,帶動全行手續費與利差收益增長,海外稅前淨利占全行稅前淨利比超越45%。展望今年,大環境景氣雖仍無法擺脫通膨居高及地緣政治風險,卻可望受益於全球疫後復甦動能,且在利差收益維持高位之下,遠東銀持續鎖定利基型業務與高利差業務以推升獲利成長,前者包括國際聯貸主辦、Bankee數位帳戶及策略聯盟開拓消貸等;後者包括海外放款、理財型房貸與信貸、開發高資產客群及高刷卡消費客群等相關業務,目標為全年總資產與存、放款均成長6%以上。
上海商銀通過股利1.8元擬增持「美日股」 榮康信:看好亞洲發展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5876) 6月13日舉行股東常會,由董事長李慶言主持,順利通過111年度財務報告及盈餘分配案,配發現金股利每股1.8元,如按昨(12)日的收盤價計算,現金股息殖利率約3.9%。有股東關心員工酬勞、薪資部分,上海商銀總經理林志宏表示,4月發放入帳的工酬勞7600多萬元較上年度的5800多萬元增加,而且整體員工薪資酬勞水準是34家上市金融保險公司中排名第三的。發言人彭國貴也補充說,已連續12年平均加薪3-4%,是在每年7月調薪,下月也會加薪。常務董事榮康信於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指出,上海商銀以企金為主,個金部分雖未像其他金控部位大,仍持續成長,且在企金的經營也持續深化服務中小企業、二代等的經營與資產配置管理,並在產業逐漸去庫存化,看好亞洲發展。彭國貴則補充說,上海商銀在新加坡、越南、香港、無錫設立分行、柬埔寨子分行與辦事處,著重布局亞洲;所投資海外標的逾8成為台幣公債、公司債及外幣金融債、公債;股票部位約百億元在台股,今年也正研議增持日股與美股。上海商銀今年仍持續受惠於升息,存放利差及淨息差仍維持較高的水準,至今年1-5月自結合併淨收益達193.1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4%,該行第一季經會計師核閱的合併淨收益為113.9億元,較去年第一季成長13.6%,合併稅後淨利52.6億元,較去年第一季成長15.0%,稅後淨利歸屬母公司業主42.6億元,較去年第一季成長17.0%,稅後每股盈餘0.88元,高於去年第一季的0.81元,獲利表現良好。上海商銀因應國際發展潮流,訂定今年的策略主軸為:「多元核心,數位永續」,積極致力於擴增新獲利引擎,擴大營收與獲利來源,推動數位轉型與ESG永續發展。主要的營運亮點包括:推動財金部及海外分行功能強化專案,更新提升財金交易系統,強化財金部組織人才、產品創新及財務行銷(TMU)團隊,以擴大財務操作等非利息收益; 籌設台南市及苗栗縣二家新分行,以拓展新市場、開發新客戶,挹注新營收與獲利。上海商銀為加速推動數位轉型,也進行數位金融處的組織改造,提升為數位金融事業部,成為該行的第六大事業部,同時擴大組織編制,加強吸引數位金融科技與資訊科技人才,強化數位金融交易與服務平台,該行5月底甫於台南市設立南區資訊開發中心,提供南部資訊科技人才在地就業的機會,預計今年下半年將於台南市再設立南區數位科技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