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紅肉
」 紅肉追蹤13萬人43年!新研究曝「1食物」恐害失智 醫示警:風險增14%
隨著全球人口老化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失智症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發生率正在快速攀升,成為全球公共健康的重要議題。腎臟科醫師透露,根據美國研究,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建議吃紅肉還是以原型為主。腎臟科醫師王介立在臉書粉專表示,阿茲海默症協會國際會議(AAIC)追蹤了超過13萬人長達43年,發現吃越多加工紅肉,失智症的風險越大,相較於每月攝取不到3份,每週攝取約2份加工紅肉者,認知障礙的風險會提高14%;若將每日的一份加工紅肉替換為堅果、豆類或豆腐,可以將認知障礙的風險降低20%。王介立指出,每日食用的加工紅肉每增加1份,與全球認知功能老化(包括語言和執行功能)額外增長1.6年相關。醫師補充,常見的加工紅肉包括香腸、火腿、培根、煙燻牛肉等,「我偶爾還是會吃紅肉,但僅限於原型紅肉,而且不是美食等級的不吃。」另外,營養師顏瑜萱也曾透露,多項研究發現,「麥得飲食」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發病率,具體作法是多吃10種大腦健康食物,如綠葉蔬菜、其他蔬菜、堅果、莓果、豆類、全穀物、海鮮、禽肉、橄欖油和葡萄酒,同時少吃5種傷腦食物如紅肉、人造奶油、起司、糕點糖果以及油炸食物。
小心!這種「蛋白質」吃多會出事 醫師警告:腎功能惡化風險高40%
想要減重增肌,蛋白質必須要吃夠。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別吃太多牛排、豬排等紅肉,可能會給腎臟帶來額外的負擔,還強調「真的不是危言聳聽」。蕭醫師指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紅肉吃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他建議可選擇植物性蛋白、白肉、乳製品等其他蛋白質來源替代。減重醫師蕭捷健近日在臉書上分享案例,表示有一名學員之前為了「吃夠蛋白質」,狂吃紅肉,特別是牛排,結果不僅體重沒降,還出現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等狀況,讓他提醒「這些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蕭捷健指出,根據國外科學期刊2016年發表的研究報告,經過追蹤了超過60000名參與者,發現吃紅肉多的人,腎功能惡化的風險比少吃紅肉的人「高出40%」。對此,蕭捷健給出建議,可以將紅肉換成豆腐等植物性蛋白,雖然體重只減一點點,但整體的心血管風險、腎功能都能大幅改善。蕭捷健還透露,後續該名學員減重6公斤,回診時抽血檢測,結果腎功能、高尿酸的問題都已改善,膽固醇、三酸甘油脂也降回了正常值。此外,蕭醫師還在另外一則發文中指出,又想要吃蛋白質,又想要保護腎臟,可以選擇白肉、乳製品來補充蛋白質,對腎臟的負擔比較小,甚至蔬菜與水果的蛋白質還可能有保護腎臟的功用。 蕭捷健表示,「當我們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紅肉,會產生較多的酸性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物質需要由腎臟過濾和排出體外,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腎臟的工作負擔,進而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的發生。還有,紅肉可能會讓尿酸變多,導致痛風和腎結石的問題, 會進一步影響腎功能。至於水果、豆類、蔬菜等,則是相對偏鹼性食物。」蕭醫師還提醒:「怕有些人不知道,還是介紹一下。『紅肉』指的不是紅色的肉,而是『四隻腳動物的肉』,『白肉』指的是雞,鴨,魚和海鮮。雖然豬肉煮熟呈白色,還是算紅肉。而鮭魚雖然是紅色,卻算是白肉。堅果、干豆和扁豆,含有高蛋白質。肉類、魚類、牛奶和雞蛋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圖說
悶熱天氣「濃濃體味」襲來? 遠離汗臭靠這6招
夏天即將到來,悶熱的天氣讓人汗流浹背,一到大眾交通工具上則會聞到各種體味,到底為何會有汗臭味?又該如何改善呢?對此,好食課Oliver楊哲雄營養師指出,體味NG飲食大概分成6種,改善方法則包括多喝水、選擇植物性蛋白等。臉書粉絲專頁「好食課」發文指出,汗水會有臭味主要是流汗後,經皮膚上的細菌分解蛋白質及脂肪酸而產生臭味,除了吃大量肉食,食用具有揮發性的食物也會導致我們尿液、汗液味道受影響。汗臭食物:洋蔥、大蒜、十字花科蔬菜:這些食物都富含具揮發性的硫化合物,因此除了會影響口臭外,也會影響到體味。但過往也有研究發現,食用大蒜對於腋臭有正向影響,部分人反而喜歡食用大蒜者的汗臭,因此好壞影響可能仍由人決定。紅肉:研究發現,比起素食者,吃紅肉者的體臭味較讓人無法接受。酒精:酒精除了經尿液排除,部分也會由汗水排出,所以如果有人說你「渾身」酒氣,可不單單是只有嘴巴的事喔。辛香料:咖哩、孜然等味道重的辛香料除了容易有較濃郁強烈的汗臭味,也容易增加排汗量。6招遠離汗臭:1.多喝水:可促進身體新陳代謝,幫助排除身體廢物,稀釋體臭味。2.選擇植物性蛋白:蛋白質選擇以豆類為優先,再來是魚蛋肉,以減少紅肉、高脂肪的攝取。3.柑橘類水果:富含檸檬酸及維生素C等抗氧化劑,可幫助改善體臭問題。4.規律運動:別因為怕流汗而就不運動,如果長期不運動,反而可能導致代謝變差,汗液變得更濃稠,而規律運動不僅可促進排汗,也能訓練汗腺,使其不要太早退化。5.注重衛生:定期除毛、噴止汗劑,洗澡時重點清洗腋下等味道較重處,如果衣服已有汗臭就洗,不要連續穿好幾天。6.穿著透氣衣物:衣服不透氣就容易導致身體悶出一身汗,而汗滲入衣服中,未洗淨就容易殘留臭味。
40歲女不菸不酒、無不良嗜好!照斷層驚見胰臟腫瘤 院長示警:7類高風險族群快篩檢
1名40歲女性平時無不良嗜好,也不菸不酒,但不知為何公司體檢後發現胰臟癌指標異常升高,再照斷層掃描,驚見3公分胰臟腫瘤,而且肝臟、脾臟也都有陰影,疑似擴散。對此,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也示警,有7成的胰臟癌患者早期無症狀難以發現,因此提醒先天及後天7類高風險族群最好在還沒有症狀的時候就去篩檢。林相宏昨(13日)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 禾馨民權內科診所》發文分享,1名40歲女性平時沒有什麼不良嗜好,不菸不酒,但平常食慾不太好,體重卻也沒有明顯下降,肚子頂多偶爾有點不舒服,也沒有什麼特別疼痛,就是像一般的腰酸背痛。林相宏續稱,她之後因為公司體檢抽血發現「胰臟癌指標」CA199異常升高,不過更令他跌破眼鏡的是,斷層掃描一掃居然有1顆3公分的胰臟腫瘤,而且肝臟、脾臟也都有陰影,疑似擴散,「高度懷疑是胰臟癌,她唯一的風險,只有媽媽有糖尿病,其他家族史不清楚,像這樣的病例,臨床上其實不時會遇到。」針對胰臟癌早期會有症狀嗎的問題,林相宏解釋,其實7成的早期胰臟癌是無症狀的,運氣好的少數腫瘤會引起胰臟發炎,肚子會痛或是阻塞膽道,導致黃疸,臉色發黃。「不然很難靠症狀早期發現,就像這個病人 ,其實症狀也是不明顯。」因此如何早期發現胰臟癌?林相宏指出,絕對要從高風險族群,還沒有症狀時候就開始篩檢先天風險,尤其是7類人先天風險:胰臟癌家族史,此種病患發生胰臟癌的年紀往往較年輕,常常小於50歲。特定遺傳基因突變者,除了胰臟癌外,同時也容易罹患乳癌、卵巢癌、大腸癌。後天風險:抽菸:約佔患者30%。喝酒糖尿病:注意約有8成的患者,診斷胰臟癌時會伴隨有新發現的糖尿病或是血糖偏高的現象。肥胖vBMI>25:尤其>30更危險。飲食習慣:喜歡高動物性油脂,常吃紅肉或是加工肉品,缺乏蔬果等膳食纖維。至於做什麼檢查可以最準確篩檢?林相宏列舉,胰臟檢查有腹部超音波、磁振造影MRI、斷層掃描CT、內視鏡超音波EUS,但是針對早期小於2公分的腫瘤,無疑還是內視鏡超音波EUS最準確,搭配舒眠內視鏡、無痛篩檢。
鏟肉還能防失智!營養師曝1飲食法「大腦年輕7.5歲」
以高齡96歲辭世的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據傳養生長壽的秘訣就是「麥得飲食」(MIND Diet)。對此,營養師李婉萍透露,實踐麥得飲食能讓「大腦年輕7.5歲」,不僅有助瘦身、降三高,甚至能預防失智的發生。營養師李婉萍在臉書發文表示,目前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飲食會影響大腦的記憶力、思考和認知能力,更有學者發現,若能實施「麥得飲食」有助於預防或延緩癡呆症狀。李婉萍說明,其實麥得飲食是結合了「地中海飲食」、「得舒(DASH)飲食」的一種飲食模式,具體實施「8多吃5少碰」原則如下:1.每天至少3份全穀物2.每天至少吃2份蔬菜,其中1份應為綠葉蔬菜3.每周至少吃2份莓果4.每周吃雞鴨鵝等禽肉至少2次,吃魚至少1次(不可油炸)5.每周吃豆類至少3次6.料理用油以橄欖油為主7.攝取堅果,每周至少5次8.每天喝1杯葡萄酒或其他酒精飲料避免不健康飲食對大腦造成破壞,5種特定食物盡量少攝取:1.每周吃紅肉不超過4次2.油炸物或速食每周不超過1次3.少吃奶油或人造奶油,每天份量不超過1大匙4.每周吃起司不超過1次5.糕點或糖果每周應少於5次李婉萍透露,據一份研究報告顯示,確實遵守「麥得飲食」的受試者與未堅持的人相比,大腦年輕了7.5歲,另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可降低53%,且有助於減緩認知能力下降的速度,不過此種飲食方式科學家們也還在進一步了解中。
增肌減脂狂吃蛋白質? 醫揭「這種肉」別太常吃:恐加速慢性腎衰竭
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的原料,能夠維持基礎代謝率,吃了又有飽足感,對減重或健身都非常重要。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也提醒,蛋白質有分好與壞,攝取過多「紅肉」可能會讓尿酸變多,導致痛風和腎結石,並進一步增加慢性腎衰竭的速度!蕭捷健在臉書專頁《減重醫師 蕭捷健》發文指出,說起蛋白質,不管是在減重或者是健身,都非常的重要。蛋白質是構成肌肉的原料,能夠維持基礎代謝率,吃了又有飽足感。「但是很多人聽到增肌減脂竟然要吃下這麼多的蛋白質,還是會擔心:吃這麼多蛋白質,真的不會影響到腎臟嗎?的確,蛋白質也有分好壞,這種蛋白質吃太多,真的會增加腎衰竭惡化的速度!」蕭捷健援引2017年的丹麥研究指出,腎衰竭的發生,大多是糖尿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病控制不好,而且不能把所有的蛋白質來源都一視同仁。研究顯示,經年累月地「吃紅肉有可能會增加慢性腎衰竭的機率」,但是白肉和乳製品的蛋白質不會。至於蔬菜和水果的蛋白質還可能有保護腎臟的作用,「原文摘要附上,這真的不是危言聳聽。」他進一步說明,當我們吃含有蛋白質的食物,特別是紅肉,會產生較多的酸性代謝物質,這些代謝物質需要由腎臟過濾和排出體外,過量攝入紅肉,會增加腎臟的工作負擔,進而導致腎功能逐漸下降,引起慢性腎臟病發生,「紅肉可能會讓尿酸變多,導致痛風和腎結石的問題,進一步影響腎功能。至於水果、豆類、蔬菜等,則是相對偏鹼性食物。」蕭捷健也解釋,紅肉指的不是紅色的肉,而是4隻腳動物的肉,像是牛肉、豬肉。白肉則指雞、鴨、魚和海鮮等。雖然豬肉煮熟呈白色,但還是算紅肉;鮭魚雖然是紅色,卻算白肉。另外「堅果、扁豆含有高蛋白質;肉類、魚類、牛奶和雞蛋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此外,若是要維持健康,每天要吃1g/kg體重的蛋白質。腎衰竭的人只能吃0.8g/ kg的蛋白質。不過,如果都吃植物性蛋白,可以攝取到1 g/kg的蛋白質。而如果目標是要增肌,每天要吃1-1.5g/kg體重的蛋白質。以一個70公斤的人來說,每天至少要吃70~105g的蛋白質。如果目的是要減脂,每天至少要吃1.5-2g/kg體重的蛋白質,才不會導致肌肉消耗而代謝下降。「沒錯,預防肌肉變少要攝取的蛋白質比增肌還要多。」蕭捷健也在最後分享他的日常飲食循環,「我會盡量以1:1的比例去攝取白肉和植物性的蛋白質;例如早餐豆漿兩顆蛋,中午吃一片雞胸,加上20g植物性蛋白粉,晚上吃個豆腐海鮮鍋。」
突然「嘴饞」想吃特定食物?營養師曝「是警訊」:身體缺乏營養素
有時候明明肚子不餓,但卻會出現「嘴饞」的情況,還會想吃某些特定食物。營養師朱瑞君就指出,這種情況可能是身體缺乏某種營養素而發出警訊,但若是跟隨身體的直覺放任亂吃,可能會讓身體負擔更大,並流失掉更多的營養。營養師朱瑞君在臉書粉專「輕鬆瘦營養師朱瑞君」發文,有時突然想吃某種食物,可能都是身體在發出的警訊,舉例來說,想吃鹹食代表缺乏鈉,經常是因為脫水所致,「但要注意過多的鹽分攝取,會使身體產生口乾舌燥、水腫等症狀。補充鈉可吃:木瓜、海鮮等。若是想吃甜食,就表示身體裡缺少「鉻」,當身體缺乏鉻,會影響到胰島素的功能,對糖的耐受性不佳,也就易產生想吃甜食的慾望,補充鉻可吃花椰菜、蘋果等。朱瑞君指出,若想吃碳水化合物則是缺乏色胺酸,缺乏色胺酸容易導致情緒低落,當壓力過大會使體內的色胺酸減少,進而導致想吃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吃牛奶、香蕉等來補充;想吃肉食代表缺乏鐵,鐵不足常發生在生理期女性身上,缺鐵會讓人疲憊、暴躁易怒,可以吃紅肉、菠菜等來補充鐵。
男人天注定3/父子是命運共同體 醫坦言「爸爸嚴重,兒子也別想躲!」
剛剛慶祝完父親節,但你是否注意到爸爸上廁所的時間越來越久呢?這可能與攝護腺肥大有關,醫師透露,只要是男人,注定終會面臨攝護腺肥大的問題,但如果置之不理,卻可能惡化至需要洗腎,更令人驚訝的是,騎單車竟然會壓迫攝護腺,增加發炎機會讓病況更惡化。攝護腺肥大雖然是每位男性注定需要面對的疾病,但病況輕重還是有所分別,最關鍵是基因!有些人的攝護腺增生組織就是長很快,國泰醫院泌尿科蔡樹衛醫師說,「爸爸有多嚴重,未來你就多嚴重!」男人要延緩攝護腺肥大,平時應減少騎單車、喝酒、吃紅肉,並避免久坐。(示意圖,非當事人)(圖/林士傑攝)雖說如此,還是可以調整飲食來保養攝護腺,台中榮總泌尿外科洪晟鈞醫師建議,飲食要避免油膩、或吃太多紅肉,因為這些食物大多含有動物荷爾蒙,會更加速雄性荷爾蒙分泌,使攝護腺肥大更惡化,建議減少脂肪攝取、多吃天然蔬果,尤其是富含茄紅素的番茄與南瓜子,優異的抗氧化能力,能延緩攝護腺的組織增生速度。男人要延緩攝護腺肥大,平時應減少騎單車、喝酒、吃紅肉,並避免久坐。(圖/報系資料庫)(禁止酒駕 未滿十八歲禁止飲酒 飲酒過量害人害己)另外,白天要多喝水、勿憋尿,降低泌尿道感染機率,藉此保護膀胱。「因為膀胱與攝護腺會互相影響,如果膀胱感染,就會讓攝護腺無法放鬆,更造成排尿困難。」洪晟鈞說。
骨盆疼痛半年老翁誤認骨刺復發 醫院一查竟是攝護腺癌轉移超悽慘
彰化縣70歲張姓老翁,半年前右大腿骨及髖臼酸痛,他原本以為是骨刺舊疾復發,持續復健卻不見好轉,直到已經痛到難以走路,至彰化醫院就醫檢查,才發現竟然是攝護腺癌末期,癌細胞擴散轉移到骨頭才引發疼痛。家住員林的張翁,8年多前就因為骨刺問題,造成大腿骨及髖臼酸痛,經過復健已經好轉不再痛;沒想到半年前右側又痛起來,他以為骨刺復發,去診所拉腰復健2個月還是痛到沒辦法走,吃止痛藥也沒效。張姓老翁至彰化醫院放射腫瘤中心接受攝護腺與右側髖臼的放射線治療,2周後骨頭就不再疼痛,經2個月療程,目前癌細胞已受到控制,仍需定期追蹤。(圖/謝瓊雲攝)直到醫生照X光發現骨頭有異狀,轉至泌尿科肛門指診才知道張翁竟是攝護腺腫瘤,切片後確診為攝護腺癌第四期,已經擴散到骨頭;至彰化醫院接受放射線治療2周後,才明顯好轉止痛。最後經2個月的攝護腺及骨頭的放射線治療,癌細胞受到控制,後續還要定期追蹤。醫師吳俊玠表示,根據衛福部統計,攝護腺癌位居男性十大癌症第5位,20年來人數已暴增3倍,加上初期症狀不明顯,臨床上逾3成攝護腺癌確診實已是末期,且8成已經移轉至骨頭,他呼籲年長男性,千萬別輕忽骨頭酸痛問題,若有骨盆腔、大腿骨及髖臼疼痛,最好就醫進行進一步完整的檢查。彰化醫院醫師吳俊玠表示,攝護腺癌已經位居男性十大癌症的第五名,而且臨床上許多攝護腺癌患者多半檢查確診時都已經是末期,高達8成已移轉擴散至骨頭,呼籲年長男性千萬別輕忽骨頭疼痛的警訊。(圖/謝瓊雲攝)吳俊玠建議,40歲以上、有家族史,及50歲以上男性,應每年抽血做PSA指數檢查若能早期診斷、早期發現將可有效減輕病人痛苦。他也指出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嗜吃紅肉和高油脂食物、肥胖等,都是攝護腺癌高風險因子;建議可多攝取海鮮類、蛋類、大蒜等含硒食物,或富含茄紅素的番茄、西瓜、櫻桃、柿子、木瓜等蔬果,促進體內抗氧化的能力。
新研究發現:人們不用少吃紅肉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吃紅肉會提升致癌、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風險。2018年,紅肉和加工肉製品還被國際癌症研究中心列入致癌物名單。但最近一篇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內科醫學年鑑》的研究,認為人們不需要刻意少吃紅肉。該研究由加拿大戴爾豪斯大學和麥克馬斯特大學共同主持,由14位專家執行,隨機對照研究有12項,涉及5.4萬人,發現無論是紅肉或火腿、培根等加工肉品,與癌症、糖尿病、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沒有明顯關聯。但這份報告一出現,立刻引起美國心臟協會、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等單位反彈,認為不用減少紅肉攝取的結論是單一研的結果,缺乏減少紅肉攝入的長期健康影響的臨床對照實驗,是一篇不負責任又不符合倫理規範的報告。關於紅肉的健康風險,科學界爭論不休,說到底,養生之道還是老話一句:均衡營食,保持運動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