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生食
」 生食 寄生蟲 食物中毒 生魚片 生牛肉饗饗食物中毒不止9人!網友自爆整團14人倒12人
微風信義知名自助buffet餐廳「饗饗」傳出食物中毒,目前有9人送醫,衛生局已勒令停業。此事在論壇「Dcard」上被廣泛討論,其中一名女網友表示,5日晚餐他們一團14個人去,12個人都中鏢。衛生局指出,就醫民眾共食食材有生魚片、生蠔及干貝,顯示生食類不新鮮等原因,導致食物中毒。一名男大學昨(7)日在Dcard上發表示,自己5日和女友前往饗饗用餐,結果2人隔天就開始上吐下瀉,狀態非常痛苦,他回想起這幾日的用餐情形,只有饗饗是重疊,而且兩人又在同時瘋狂嘔吐及拉肚子,因此上網詢問大家是否有相同情形。貼文一出後,釣出許多受害者回應,「1/5晚餐,我們這裡14個人去,倒12個…」、「1/5中午去,3人,1人發燒上吐下瀉,看醫生說是諾羅,有事的那位吃很多生魚片,沒事的兩人完全沒吃生食」、「1/5下午茶時段+2!! 1/6傍晚開始不舒服,晚上開始上吐下瀉,現在正在看醫生」、「1/5晚餐+1,男友昨晚開始上吐下瀉好幾次+發燒。我沒事,唯一差別是我沒吃生蠔跟生魚片,其他都有重疊到。」此外,也有不少人懷疑可能是諾羅病毒,「王品之前一百多人集體拉肚子很刺激」、「每年這個時候,流感諾羅流行都會發生」、「王品去年有員工跟顧客驗出諾羅,結果一百多人上吐下瀉,病毒很兇!」誇張的是,衛生局7日下午已發停業通知,不過饗饗晚間仍照常營業收客,櫃台人員聲稱不知情;因餐聽未遵行停業要求,台北市衛生局後續將開罰3萬至300萬元罰鍰。
暑假生活習慣改變 慢性發炎風險升高!營養師6大類解毒食物推薦
暑假期間,生活作息的變化讓不少人開始吃宵夜、越來越晚睡、頻繁參加朋友聚會、享受美食等,這些行為的轉變容易讓飲食變得高油、高糖、高鹽,並且接觸到更多的加工食品。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容易在不知不覺中日漸積累,最終引發慢性發炎,甚至導致各種疾病。劉怡里營養師指出,與其治療疾病,不如從改變生活習慣開始,並且強調了抗氧化、抗發炎的重要性。如何幫助身體排毒增加水分攝取:每天多喝水或無糖茶飲,能提高多酚類的抗氧化能力。均衡飲食:確保每天可以攝取到乳品類、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等六大類食物,選擇原型未加工、高纖低GI的食材,並使用清淡的方式烹調。預防食物中毒:避免在不熟悉的餐廳吃生食,用餐前洗手並使用公筷母匙。妥善保存食物:夏季氣溫高,烹飪後的食材應在一小時內冷藏或冷凍,定期清理冰箱,降低食物微生物感染的風險。6大類解毒食物推薦乳品類:推薦牛奶、無糖優格,這些食物富含維生素A、E、B群及葉酸和菸鹼酸,有助於預防血管阻塞和降低血管性硬化失智症的風險。全榖雜糧類:推薦紫地瓜、糙薏仁,富含膳食纖維、花青素、葉酸和維生素B群,有助於避免大腦發炎。豆魚蛋肉類:推薦秋刀魚、蛋黃,含有DHA,有助於大腦活化,EPA則可降低身體發炎反應並提高抗氧化能力、預防失智。蔬菜類:推薦地瓜葉、青江菜,富含維生素B1、B2、E和葉酸,這些營養素有助於醣類的利用,可協助大腦正常運作。水果類:推薦草莓、桑葚,莓果中的植化素具有高含量的花青素、類黃酮等抗氧化劑,可降低自由基對大腦的攻擊並修復損傷。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推薦苦茶油和酪梨,富含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E,這些成分能降低壞膽固醇,維持好膽固醇。劉怡里營養師強調,保持良好的飲食和生活習慣是防止疾病發生的最佳方法,尤其在暑假這個生活習慣容易變化的時期,更應注意身體的排毒及抗氧化。
夏季冷傷害1/一盤涼拌菜吃進加護病房 專家「6大建議」防中毒
氣溫直線飆升,讓人忍不住想消消暑,但無形中卻可能帶來健康危機?例如許多人愛吃的涼拌菜,其中就暗藏中毒風險,日本曾爆發450多人吃市集上的涼拌小黃瓜集體食物中毒,中國一位老人家因隔夜涼拌黃瓜引發感染性休克,送進加護病房差點喪命!專家提出6大建議,只要照做就不必擔心傷身體。2014年日本靜岡市發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450多人因生食小黃瓜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2016年緬甸136人因吃涼拌木瓜絲而上吐下瀉;2023年中國四川一家四口吃隔夜的涼拌皮蛋而引發食物中毒住院;另一位同樣來自四川的67歲男子,吃下隔夜的涼拌小黃瓜後造成細菌感染,進一步引發感染性休克,幸好搶救後恢復健康。營養師程涵宇表示,涼拌菜雖然吃來爽脆美味,但一不小心卻可能造成食物中毒。「因為涼拌菜大多是生食,沒有經過高溫烹調的殺菌步驟,再加上夏天氣候濕熱,若沒有及時冷藏容易滋生微生物、細菌,所以食物中毒的風險就比較高。」「尤其是市場販售的涼拌菜,風險更高!」程涵宇坦言,自己幾乎不曾在市場買過涼拌菜,主要是市場環境、溫度都難以控管,還會有蒼蠅、蟑螂等,也難以做到生、熟食分區處理,再加上老闆經常一邊處理食材、一邊收錢,都很容易汙染食物。專家認為自製涼拌菜最安全,除了要徹底清潔雙手之外,也要注意使用的刀具、容器都要保持乾淨。(圖/123RF)程涵宇認為自己製作涼拌菜較為安全,但要注意以下6件事。「首先,盡量自製涼拌菜;其次是一定要先清洗雙手;第三,是製作時生熟食器具要分開;第四,食物及鍋具要用冷開水或逆滲透水沖過;第五,涼拌菜最好現做現吃,放置室溫不要超過2小時;第六,如果涼拌菜份量較大,先分出當餐要吃的份量,不要一大鍋上桌後再放進冰箱,以免微生物滋長風險大增。」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認為,不一定要使用生食製作涼拌菜,以小黃瓜為例,只要汆燙過,就能去除小黃瓜殘留的農藥、細菌、蟲卵、硝酸鹽和A型肝炎病毒等有害物質。而且汆燙後立即冰鎮,就能保持小黃瓜的脆度和顏色,照樣可以涼拌小黃瓜。另外,超商販售的涼食如溏心蛋、生菜沙拉,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提醒孩童不要食用。「孩童6~8歲前胃酸還沒有太多殺菌功能,直到8歲後,胃酸功能逐漸成熟,才具備能吃生食的能力。不過,12歲前因免疫力仍未發展得很完整,吃生食仍有一定的危險性,建議等到國中起,再開始嘗試生食較合適。」
夏季重傷害2/中醫師曝「呷涼場合」是關鍵 打趴冰淇淋!最健康冰品出爐
「吃冰呷甜」會增加罹癌率?專家認為,精緻糖對於健康的危害十分明顯,但冰品可能是無辜的,無論中西醫,都沒有證據表明冰品會造成疾病,事實上,甚至有研究顯示喝冰水有助運動時的耐力,中醫師認為在冷氣房吃冰才是最大的問題,另外,相較於滿滿添加物的冰淇淋,專家認為剉冰可以自行選擇水果、天然食材,是最健康的冰品選擇。日本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認為吃冰會增加罹癌風險,程涵宇營養師則持不同看法。「沒有科學證據顯示冰冷的東西對人體有害,也不會因為喝冰飲或吃生食而感冒或喉嚨痛,主要還是吃進的食物成份、類型影響疾病,而非低溫。」程涵宇說。以最單純的冰水為例,除了同樣能幫助身體排出毒素、促進循環,甚至有研究顯示喝16°C的水可能是脫水運動員最佳的補水溫度,而且運動期間,飲用更冷的水可能會改善人的表現和耐力。但的確有人不適合喝冰飲,程涵宇說,一項針對669名婦女的2001年研究發現,一些人喝冰水後可能會引起頭痛。「研究顯示,在喝了150毫升冰水後,7.6%的參與者出現了頭痛。原本就有偏頭痛的人,喝冰水後頭痛的可能性更增加2倍。」中醫師鄒瑋倫表示,如果吃冰後會頭痛、生理痛、筋骨痠痛,那的確不適合吃冰,但若是身體健康,吃冰的確沒有甚麼禁忌。「以台灣夏天這麼熱的天氣來說,吃一點冰真的不為過!」鄒瑋倫表示,門診中有許多氣喘、過敏患者經調養後恢復健康,一樣也可以有限度的吃冰。台灣特有的手搖飲文化,讓民眾每天攝取過多的精緻糖,也影響成千上萬人的健康。(圖/報系資料照)「關鍵在於地點跟時間,例如不要在冷氣房中吃冰,而是到戶外空氣流通的地方吃冰,而且最好在早上11點到傍晚的時間,這時候全身氣血暢旺,吃冰就不會影響健康。」相反來說,在冷氣房吃冰則是冰上加冰,就很容易感冒、不舒服。鄒瑋倫透露自己非常熱愛吃冰,從冰淇淋、雪糕、雪酪到剉冰都喜歡,她認為其中剉冰是最健康的選擇。「冰本身沒有問題,但如果加入添加物或是加工物,就會傷害健康,如果是吃剉冰,就可以自行選擇要加哪些食材,例如紅龍果丁、石花凍、杏仁凍,再淋一些蜂蜜或糖水。」鄒瑋倫說,其實糖與鹽是暑熱調節生理機能的電解液,只要適量食用,並不會有問題,例如蜂蜜、砂糖、椰糖、冰糖都好。「有問題的是『假糖』,例如手搖飲中常見的高果糖糖漿、人工代糖、甜味劑等,很容易造成脂肪肝與其他疾病。」程涵宇也認為剉冰選擇性較多,「配料可選擇水果、或是天然的薏仁、燕麥、花豆、紅豆綠豆等,低卡的仙草、愛玉、白木耳、燕麥也不錯,避免選擇精製的澱粉類例如粉條、粉圓、湯圓等。」如果真的想吃冰淇淋、雪糕、冰棒,就建議先看標示,盡量選擇添加物較少的冰品。鄒瑋倫中醫師表示,「假糖」如高果糖糖漿、甜味劑才是傷害健康的真正禍首。(圖/CTWANT資料照)
民眾大啖吃到飽「吃回本」 醫曝最佳進食攻略:別超過7分飽
台灣人愛吃吃到飽 ,但怎麼吃才划算甚至是成功回本,看在醫生眼中,吃到飽盡量別超過「7分飽」,根據腸胃科醫師提醒,若想每項都吃,夾菜順序就十分重要,建議先吃熟食再吃生食,炒飯等油膩澱粉類和湯品則放在最後,才能讓肚子有「空位」。根據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吃到飽品項琳瑯滿目,從水產生鮮到甜點都有。民眾要享用吃到飽前,若有胃痛、胃潰瘍病史者,太鹹、刺激或酸性食物都要忌口;有膽結石病史者,也要避開太油的食物,並要注意不要吃太撐,否則容易使膽囊收縮卡住結石,造成膽管或胰臟發炎。另外,夏天不太容易保存食物,王志堂建議民眾是從熟食吃起,先幫腸胃開機,之後再吃魚蝦貝類等水產品,以免腸胃過度刺激。此外,享用生魚片、生蠔時,要注意食材是否新鮮,若過去曾有吃生食腸胃不適經驗,也不應勉強食用。若要選擇炒飯或義大利麵等,由於胃排空時間較長,建議放在後段食用,包括湯品也是,若增加飽足感,後面就吃不下。王志堂最後提醒,到吃到飽自助餐廳,不要一次拿太多,應該少量多次拿取,總之「應先評估自己的能力」每樣東西淺嚐為止,才不會讓腸胃負擔過重。
網美「大啖生食、蛋液當提神飲料」 網勸會出事…她笑回:沒問題
國外一名網美咪咪(Mimi Graff)5年前放棄了純素飲食,竟然轉而以吃生肉、生雞蛋液、生蔬果代替正餐,她日前還把自己飲食的情況錄成影片發布至TikTok,堅稱「我從未因此有過健康的問題」。據英媒《每日星報》報導,5年前放棄純素飲食且立志成為一名健康教練(Health Coach)的咪咪,3年前開始以吃生肉、生蔬果為三餐,還經常將生雞蛋液作為提神飲料喝下肚,她並於2021年開始,陸續在TikTok發布自己吃生食的影片。在咪咪拍下的其中一段影片中可以看到,她先是透露早餐想吃紅肉,接著從自家的冰箱拿出未經烹調的牛排,將其切碎後打上一顆生雞蛋,再用叉子沾上蛋液,邊吃邊說「我覺得我要更常吃這些東西」,隨後還改用手抓著大嗑,「生肉是用來做『手抓食物』,最好不要用叉子吃。」咪咪喜歡吃生食,還將雞蛋液當成提神飲料喝下。(圖/翻攝自TikTok/@feralfraulein)除了吃以生肉為主的各種食物,咪咪還說,自己工作的時候最喜歡喝生雞蛋液補充能量,只見她將一顆生雞蛋打入杯中,蓋緊杯蓋後加速搖晃瓶身,再將裡面黃色的蛋液一口飲盡,「雖然(蛋液)喝起來有點黏,但很提神。」咪咪大啖生食的影片曝光後,網友紛紛擔心這種「非傳統飲食」會讓沙門氏菌找上門,而她卻堅稱「我從未因此有過健康的問題」,還說只要生肉是經過高品質培育的草食動物身上所取得,「就完全不危險,而且有機。」咪咪回應網友的擔憂,表示吃生肉不危險,而且有機。(圖/翻攝自TikTok/@feralfraulein)
爽嗑生牛肉3年!泰男睡前吞驅蟲藥...起身肛門「滑出2公尺寄生蟲」
不少人喜歡大啖未經烹煮的食物,像是生魚片、生牛肉等,小心潛藏可怕的衛生問題。一名泰國男子阿瑪力(Amphrah Phaya)非常喜歡吃「生牛肉」,近3年來每個月都會吃上好幾次,有天他心血來潮吃下驅蟲藥,怎料竟拉出一條長達「2公尺的蛔蟲」,讓他嚇壞再也不敢吃生食了。綜合泰國媒體報導,28歲的阿瑪力非常熱愛生食,他最喜歡吃生牛肉配上泰式辣醬,每月都要吃上數次就這樣持續了3年之久,直到在他身上發現了駭人的一幕。阿瑪力表示,日前他突然心血來潮在睡前吃下驅蟲藥,沒想到隔日一早竟感覺到肛門處有東西滑了出來,定睛一看是條長約2公尺的米白寄生蟲,「我一站起來牠就掉出來,還不停地蠕動,我還以為腸子掉出來了。」他回憶起當時情況仍心有餘悸,坦言雖然生牛肉真的很美味,但以後再也不敢碰了,他將過程放上TikTok,並警告愛好生食的網友,千萬別為了口腹之慾影響健康,「這是真實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如果不信就看影片吧。」 @tex2499 เตือนภัยพยาธิออกตูด กินของดิบ พวกซอยจุ๊ก้อยซกเล็ก ♬ เสียงต้นฉบับ - เดอะสะแตก - เดอะสะแตก
泰男3年內狂嗑生牛肉 肛門竟拉出2公尺蛔蟲
泰國一名男子阿瑪力(Amphrah Phaya)日前在抖音上傳影片,講述自己吃生牛肉的慘痛經歷。他表示在過去3年內,幾乎每個月都會吃上數次生牛肉。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決定在睡前吃驅蟲藥,結果隔天早上起床去上廁所,感覺到有異物掉出來,低頭一看竟是一隻約2公尺長的白色蛔蟲。他也說道「我還以為是自己的腸子掉出來了」阿瑪力也說明在蛔蟲排出前都沒有任何不適感,自己再也不敢吃,並呼籲網友吃生食一定要控制份量,注意衛生問題。
胃鏡照出「一條巨蟲」正鑽進血管 醫嚇:終生不敢吃生魚片
迴轉壽司是許多人的最愛,尤其是肥嫩鮮美的生魚片,更是令人回味無窮,不過,在看過病人的胃鏡照片之後,肝膽腸胃科醫師吳文傑卻嚇得說:「這輩子恐怕對生魚片都有陰影!」吳文傑醫師在臉書粉絲頁《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中PO文表示,有一位病人因胃食道逆流來求診,照過胃鏡後竟赫然發現「活跳跳的蟲蟲」,而且蟲蟲的頭正埋在胃中,正準備鑽進血管裡,讓人相當驚訝,一問之下才知道患者平時最愛吃生魚片,而且上周才剛吃過高檔日式料理。吳文傑醫師表示自己並非寄生蟲專家,但推測可能是海獸胃線蟲,由於醫院無殺蟲藥,所以已將患者轉至其他醫院感染科治療。吳文傑醫師也說自己總是吃生食就拉肚子,昨天吃日式半生食海鮮也跑了好幾次廁所,而且在上述患者之後,又有一位病人在吃過生魚片之後就肚痛就醫,因此奉勸大家最好還是吃熟食比較安全。海獸胃線蟲(Anisakis)是一種寄生在魚類的線蟲,華盛頓大學研究團隊曾指出,海獸胃線蟲在近40年間暴增283倍。威斯康辛大學水海洋學教授伍德(Chelsea Wood) 表示,若人類吃到活生生的海獸胃線蟲,蟲子會入侵腸壁,進而引發類似食物中毒的症狀,例如噁心嘔吐腹瀉等等,但蟲子幾乎會在幾天後就死亡,症狀隨即消失,因此大多數人都認為只是單純的食物中毒而很難被查覺到。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則表示,海獸胃線蟲等寄生蟲,經零下20℃冷凍或80℃以上高溫烹煮後通常可以殺死,但若生食或烹煮不完全,則幼蟲可能進入人類胃腸組織,造成腹痛、嘔吐、下痢等,也有部分人吃到煮熟的線蟲後產生過敏反應,以上統稱為海獸胃線蟲症(或安尼線蟲症)。已退休的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院教授林慶順則在《泛科學》中指出,吃到海獸胃線蟲的人類雖然倒楣,但至少死不了。但症狀還是可能會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會出現急性腹痛、嘔吐及下痢,也有人可能會出現全身性過敏反應、蕁麻疹、甚至過敏性休克,不過這些症狀通常在48小時內出現、可以持續數天,然後就自行消失。不過,有些人的症狀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在這樣的狀況下,海獸胃線蟲感染很容易被誤認為是胃腸潰瘍或發炎。此外,由於海獸胃線蟲會在受感染的魚隻體內產生多種生化物質,所以,即使魚肉是在被煮熟後才被食用,這些物質還是有可能會引發過敏反應。但是,偏偏,這種反應又常會被誤認為是對海鮮過敏。林慶順教授認為,台灣目前海獸胃線蟲的案例實際上很少,暫時還不用過於擔心。而且,如果從海獸胃線蟲的角度來看,人類才是害它們斷子絕孫的可惡終結者呢!
39歲男腰背部劇痛查不出原因 妻子憶起一件事「跟螃蟹有關」
「生醃」指的是生食醃制,一般將螃蟹、蝦、貝類等食材清洗處理後加入蔥薑蒜、鹽、酒、辣椒等調料醃制,醃制完成後直接開吃。在江浙一帶的醉蟹、嗆蟹就是生醃美食的典型代表。各種調味交織,入口恰到好處,配上鮮嫩爽滑的蝦、蟹肉質,讓許多人一口上癮。不過,吃生食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感染寄生蟲。就在上個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接診了一位患者,患者本人、患者的女兒、螃蟹、寄生蟲,四方共同上演了一出「愛恨情仇」戲碼。當時,39歲的陸先生冒冷汗被送到急診,據他表示,自己左側腰背部痛了好幾個小時,疼痛程度越來越劇烈。急診醫生緊急為他安排一系列檢查,發現其中嗜酸性粒細胞更是遠超正常範圍,達到危急值,結合CT提示的腹膜炎可能,加上左側有少量胸水,急診醫生立刻呼叫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施冀浩會診,「一般來說,當存在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藥物反應、炎性疾病等情況時,嗜酸性粒細胞會出現增多,所以當時我向患者詢問病史,以及近期是否吃過生食」。施冀浩表示,這名患者否認有吃過生食、濫用藥物的情況,一星期前倒是出現過過敏性皮疹,但不嚴重,在家附近的醫院就診過已經好轉。經過檢查,施冀浩初步考慮診斷為「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嗜酸細胞性胃腸炎」。經過治療,患者的疼痛已經得到明顯緩解,但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以導致全身多器官受到影響,且病因仍未確定,患者收治入院,陸先生入院後,又接受了全身的檢查評估,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胸部、腹部、肝臟、胃腸道等多處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病理性改變,情況比較嚴重。直到有一天,陸先生的妻子回憶起兩個月前發生前的一件小事,當時正值暑假,陸先生帶著女兒去小溪邊抓螃蟹,「哎呀」!聽到女兒的一聲驚呼,陸先生趕緊跑到女兒身邊,「爸爸,螃蟹夾我的手」!陸先生的女兒指著小溪邊一隻螃蟹告起了狀,「沒關係,爸爸幫你報仇」,只見陸先生拎起小螃蟹,咬下一口,生吞入肚。這時,醫生心裡基本有了底,「我們將患者的血液樣本送去進行寄生蟲檢測,檢測結果顯示,8類寄生蟲IgG抗體中,肝吸蟲、肺吸蟲、裂頭蚴都顯示陽性,因此可以明確病因為生食螃蟹導致的寄生蟲感染」。經過對症治療,陸先生已經明顯好轉出院回家,目前正在使用藥物驅蟲,複查血嗜酸性粒細胞恢復正常。之後,仍需要一段時間的密切回診觀察。
早餐愛吃半熟蛋 55歲男「胸壁膿瘍」長8公分腫塊
半熟蛋是許多民眾的最愛,一名55歲賴先生沒有慢性病史,身體很健康,平時早餐喜歡吃半熟蛋,日前他右邊胸口有腫塊凸起,過了一個禮拜腫塊長到8公分,他前往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看診,經洪嘉聰醫師檢查化驗後,發現是經沙門氏菌感染引起「胸壁膿瘍」,這狀況十分罕見,洪嘉聰表示,患者應該是吃了半熟蛋,所幸膿瘍沒有侵蝕到胸腔內壁,經引流手術切除後康復。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洪嘉聰醫師表示,患者經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胸口有胸壁膿瘍,以細針抽出咖啡色膿液,經化驗後發現是極罕見的沙門氏菌感染,排除其他致病因子,他推測應是患者吃半熟蛋所感染。他也建議民眾,食物要煮熟避免吃生食,才不會感染沙門氏菌。而沙門氏菌不是罕見菌種,感染後有腹瀉、腹痛、寒顫、發燒等症狀,但像賴姓患者這樣因沙門氏菌引發胸壁膿瘍的情況卻很少見。洪嘉聰表示,患者膿瘍範圍雖大,但沒有侵蝕到胸腔內壁,之前用抗生素治療兩個禮拜後效果不好,改用引流手術治療,在胸前切5公分切口清掉膿液和周圍爛掉的組織,一個禮拜過後,發炎指數和白血球降至正常值,病情也沒有再惡化。根據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年5月發布資料顯示,吃未全熟的蛋,有可能感染沙門氏菌,症狀為腹瀉、腹痛、寒顫、發燒等狀況。一般來說,症狀持續2到3天後會痊癒,但嬰幼兒及大於50歲以上的長者,有可能會出現較嚴重的併發症,死亡率為1%以下。而沙門氏菌不耐熱,因此民眾只要食用充分加熱煮熟的蛋類及禽肉,可避免感染沙門氏菌。
這蔬菜連吃5天…嫩妹肛門驚見白色金針菇 下秒「詭異扭動」真相超崩潰
「美少女怎麼可能會有蟯蟲!?」一名20歲嫩妹近日覺得肛門搔癢,洗澡時發現後庭黏著白色的細長物體,原以為是金針菇,誰知睡到一半突然感覺有東西從肛門爬出,嚇得她趕緊衝到浴室查看,赫見白色條狀物在蠕動,這才驚覺自己感染了蟯蟲,讓她當場崩潰,甚至差點落淚,懷疑是連續吃了5天生菜導致。原PO日前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十天前,剛洗好澡的我在浴室突然感到屁股一陣陌生感,好像我的屁股不是我的屁股(太難形容),順著這股怪異摸摸我的小菊花,手上出現了小小細細白白的東西,長得就像蟯蟲,但是這個小傢伙不會動啊!可是那股不曾有的怪異感怎麼解釋?」女網友提到,「因為本身學系是會學到這類知識,非常清楚得到蟯蟲的危險群是小孩,而且是衛生做不好的狀況易發生,明明疫情焦慮的我手洗爆、酒精不離身,指甲剪到沒有白白的,也是愛乾淨到稍有潔癖的人…後來才想到…上週減肥餐吃生菜吃的有夠開心…還一連吃五天,如果吃生食也是很有可能把蟲卵吃進肚」。嫩妹肛門驚見白色金針菇,真相超崩潰。(圖/翻攝自Dcard)由於白色物體不會動,原PO安慰自己「是嚼比較爛的金針菇」,誰知當她準備就寢時,「那股怪異感又出現,而且更明確,明確到可以感覺有東西從小菊花爬出」,嚇得連忙到浴室查看,驚見白色條狀物在蠕動,「我快哭出來,內心崩潰到不行,又把屁股裡裡外外洗三遍以上,窩在床上告訴自己要堅強、不要哭」。女網友崩潰表示,「隔天一大早馬上衝去藥局,在外面天人交戰了幾分鐘,硬著頭皮走進去,找個看起來很和善的藥師,說要買蟯蟲驅蟲藥」;回到家後,原PO立即吃藥,同時展開大掃除,把所有貼身衣物都拿去清洗,目前第一個療程已接近尾聲,暫時沒再看到成蟲,但體內仍有可能殘留蟲卵,所以必須繼續服藥。貼文曝光後,網友紛紛留言「好可怕!小時候都會發蟯蟲貼紙,我以為有蟯蟲只是都市傳說而已」、「天啊我也愛吃生菜沙拉」、「幸好你發現的很早」、「生食本來就不太能吃,像韓國每年都要吃驅蟲藥之類的」、「沒想到會看到有人被蟯蟲寄生,我以為國小那張紙沒有啥作用」、「天啊,這樣我不敢再吃生菜了」。
愛看吃生食影片 他挑戰「大嗑生肉」慘遭弓形蟲入侵大腦
在一般觀念裡面,肉類幾乎都是要煮熟了才能吃,據澳洲新南威爾士州衛生部先前也指出,「生肉可能含有害細菌,包含沙門氏菌、李斯特菌、彎曲桿菌、大腸桿菌等,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但經過高溫烹飪,這些細菌就能夠被消滅」,建議民眾想要吃生肉,必須確保肉品是非常新鮮的,最好能現宰現吃。沒想到在大陸鎮江,一名男子受網路上吃生肉的影片影響,經常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沒想到最近腦部竟出現弓形蟲。大陸有博主會發出吃生食的影片博取關注。(圖/翻攝自荔枝視頻)《荔枝新聞》報導,這名傅姓男子經常吃沒有煮熟的牛羊肉,沒想到最近總是感到身體不適隨後就醫,經醫師檢查後發現,腦部出現弓形蟲,這名男子透露,自己是看到網路影片影響才會想吃生肉。吃生肉會導致體內長寄生蟲 。(圖/Pixabay)原來,在大陸不少博主為了吸睛,會上傳一些吃生肉的影片,男子深受影響就經常食用未煮熟的肉品。醫師提醒,寄生蟲一旦超標,恐怕會侵襲大腦、肝、肺等器官,帶來生命危險。無獨有偶,另一名汪姓男子日前吃火鍋時點了一份豬腦品嚐,結果沒有涮熟就吞下肚,導致「豬縧蟲」入侵他的腦部,對此,醫師也提醒,生肉、生水最好不要入口,包括切菜板也要生熟分開,否則寄生蟲一旦超標,攝入人體內輕則引發腹瀉、胃腸炎等,嚴重的恐會突破血腦屏障,侵襲大腦、肝、肺等器官,影響生命安危。
保氣打秋虎1/輕忽「秋老虎」恐傷元氣 吃「3水果」守住第一線抗病毒
中秋節過後,隨著東北季風到來,時序也已經進入秋天,但由於白天天氣依舊炎熱,許多人因此輕忽「秋老虎」的殺傷力,反而導致自身免疫力下降,除了傷健康,更錯失秋天補肺氣對抗新冠病毒的好時機。「台灣沒有真正的秋天,只有秋老虎!」鄒瑋倫中醫師表示,秋天時日間溫度依舊可以飆升到攝氏36~37度左右,會讓很多民眾因此被「秋老虎」蒙騙,依舊喝冷飲、或吃生食消暑氣等等,卻沒料到太陽一下山之後,氣溫便驟降到攝氏21度左右,一下子調節不過來就容易因此感冒、生病。莊雅惠中醫師表示,中醫觀點認為,入秋之後,人體陽氣會逐漸衰微,而秋天與肺臟互相對應,所以古書記載:「形寒飲冷最傷肺」,這代表無論是外來的寒氣,或食入過多寒冷的食物,都會損傷肺部元氣。莊雅惠中醫師建議秋天可多吃「潤肺」食物,例如白木耳、梨子,也不可貪涼飲冷,尤其是小兒、老人及體虛多病者更應注意。(圖/馬景平攝)莊雅惠解釋,一年四季中,秋主燥氣,而燥氣最易傷人體的滋潤液,所以會感到口乾舌燥、乾咳少痰、皮膚搔癢、或便秘不順暢,若想緩解這些症狀,日常飲食就要少吃辛辣油炸、燻烤過度或菸酒等刺激品,以免再耗氣傷陰。鄒瑋倫則認為,秋天養生的首要原則就是「保護元氣」、「藏精氣」,才能有足夠的本錢對抗秋冬疾病,尤其今年新冠疫情襲來,各國都預估秋冬將會再起波瀾,除了接種疫苗之後,當然也要提升免疫力,才能預防「突破性感染」。「秋天是入肺、補肺的好時機!」中醫認為,因為五臟中的「肺」對應五色中的「白色」,所以鄒瑋倫建議多吃「白色食物」,例如白木耳、蓮藕、梨子、杏仁等等,具有滋潤肺氣的功效。蘋果含有豐富維生素A、C,除了平時當水果食用,也可入菜、入湯,更有潤肺之效。(圖/黃威彬攝)除此之外,鄒瑋倫也很推薦蘋果、番茄、香蕉等3種水果。「西醫營養學中,將這3種水果稱為『3大肺果』,意指能夠增強肺部健康。」鄒瑋倫解釋,這是因為蘋果、番茄、香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C,除了能夠提升免疫力之外,也能修復黏膜組織,而新冠病毒正是透過眼鼻口的黏膜進入體之中,所以只要補強黏膜組織,就能在第一線阻擋病毒攻擊。
他吃生食腹痛掛病號 醫拉出數公尺長寄生蟲驚悚畫面曝光
許多人愛吃生魚片享受魚肉的鮮美,但是食用未確實煮熟的食物卻有一定的風險,因食材中極可能藏有寄生蟲,須小心病從口入,切勿因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賠上了自身健康;泰國有臉書粉絲團,9日分享了一則影片,內容為1名醫師替患者治療時,親手從病人口中拉出一條好幾公尺長的寄生蟲,畫面相當驚悚。根據《Mgronline》報導,臉書粉絲團「เจ๊ม้อยv plus」近日上傳一則相當驚悚的29秒影片,內容為佛統府某醫院的醫生,戴著專業的白色手術手套,自1名被麻醉、失去意識躺在手術台的患者口中,一點一點的拉出長達數公尺、外觀猶如黃色寬扁油麵條的寄生蟲,畫面看起來相當嚇人。醫生從患者口中拉出超長的寄生蟲。(圖/翻攝自เจ๊ม้อยv plus臉書)據報導,該名進行手術的醫生表示,患者原本只是到醫院進行結腸鏡檢查,看膽管是否有阻塞的狀況,但就在他一起替該名病患進行腹腔檢查時,才意外發現了這條名為絛蟲的寄生蟲,連忙替患者進行手術取出。泰國朱拉隆功大學(Chulalongkorn)生物科系教授傑薩達(Jessada Denduangboripant)表示,「絛蟲」一般長度約2至5公尺,最長可達18公尺。這種寄生蟲的幼蟲常會寄生在牛肉或者豬肉,若民眾吃下未經煮熟的肉類,寄生蟲便會進入腸道,從人們體內吸收營養。另外,泰國疾控部門衛生部此前也已宣導,呼籲民眾最好將食物煮熟後再吃,因為遭寄生蟲卵污染的蔬菜、水果及飲用水,也可能讓人們生病,蟲卵一旦進入人體,極有可能在大腦、眼睛、心臟、肺部和肌肉等人體各個器官中形成絛蟲囊。如果寄生蟲跑進大腦和脊髓中,便可能導致神經系統症狀、癲癇發作,甚至可能使人失明,最嚴重將可導致死亡。
防疫期間進傳統市場!譚敦慈曝:別用塑膠袋 靠「這幾招」降染疫風險
國內疫情持續升溫,全台進入三級警戒,雖然民眾盡量減少出門,但一日三餐仍需張羅,然而傳統市場人潮眾多,染疫風險隨之增加,讓不少婆婆媽媽頭痛不已。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護理師譚敦慈透露,在傳統市場採買時,可用紙箱代替塑膠袋,拿進門前先用酒精噴灑,便可大幅降低接觸到病毒的機會。《蘋果新聞網》報導,譚敦慈表示,要避免把病毒吃下肚,第一步必須從市場採買開始做起,建議民眾可先聯絡熟識的店家或攤商,請對方幫忙預留食材,接著只要取貨付款即可;若一定要進市場採購,她提醒「切記別挑三揀四」,一看到要買的東西,就趕快請老闆幫忙包裝,買完就走,減少接觸到人群的機會。譚敦慈指出,自己去市場買菜時,會用紙箱取代塑膠袋,因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塑膠表面可以存活3天,紙板則是1天,所以用紙箱裝菜可減少病毒存活時間;食材買回家後,先別急著拿進門,最好用酒精均勻噴灑裝有生鮮的袋子,靜置1分鐘後再拿,千萬不要用漂白水或雙氧水。另外,譚敦慈也呼籲,這段時間最好別吃生食,主要是天氣炎熱,生的食物容易滋生細菌和寄生蟲,吃了容易造成腹瀉,而新冠肺炎的病徵之一就是腹瀉,容易造成混淆,加上就醫也會增加醫療人員負擔,所以防疫期間更應該照顧好自己的健康,只要把身體顧好不生病,就可以減輕醫療人員負擔,進而達到防疫效果。
20歲女突半身麻痺!「昏迷抽搐」狂吐白沫 醫嚇傻:腦子全是蟲
大陸深圳一名20歲女子近日突然感到身體左半部麻木,同時伴隨手腳無力情形,有時甚至會昏倒、口吐白沫,嚇得趕緊就醫。醫生檢查後,發現患者腦部有異常水腫,原以為是腫瘤,不料竟是腦部遭寄生蟲侵襲。據悉,該名女子是感染曼氏裂頭絛蟲,懷疑是食物沒煮熟導致,所幸治療後狀況明顯好轉,目前已出院。「廣東台觸電新聞」報導,葉姓女子去年從江西遠赴深圳工作,近日突然感覺左半身麻木,手腳也虛弱到無法使力,嚴重時甚至出現昏迷、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等症狀。醫師發現,患者右側丘腦有佔位和水腫,且佔位面積很大,相當半個拳頭大小,誰知深入檢查後,竟赫見女子腦部有大量寄生蟲及蟲卵。深圳大學神經內科醫生透露,經過2次寄生蟲篩檢後,確認患者是曼氏裂頭絛蟲感染,雖然本人自述不曾吃生食,也可能是食物沒煮熟所致,造成寄生蟲從體內入侵腦部,並在大腦產卵,所幸透過口服藥驅蟲後,患者情形大幅改善,目前已出院返家休息,也沒再發生癲癇症狀。據了解,「曼氏裂頭絛蟲」又稱曼氏迭宮絛蟲或孟氏裂頭絛蟲,成蟲長約長60至100公分,常寄生在貓科動物的小腸內,有時也會寄生在人體,一般來說對人的致病力並不大,通常無明顯症狀,可因蟲體機械和化學刺激引起中、上腹不適、微疼噁心、嘔吐等輕微症狀,經驅蟲後即消失。
1歲弟連續爆吐1週!糞便驗出「肝吸蟲卵」醫生嚇傻 凶手竟是家中砧板
生魚片是不少老饕的最愛,然而吃多容易導致寄生蟲感染,嚴重時可能喪命。大陸一名1歲男童連續嘔吐、發熱1週,就醫檢查後發現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偏高,很可能是寄生蟲感染,後來果然從糞便驗出海鮮常見的肝吸蟲卵。不過,患者年僅1歲,平時根本沒有吃生食,感染原因讓醫生相當納悶。《中山日報》報導,廣東省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兒科去年底收治一名1歲男童,患者因持續發燒、嘔吐長達1週前來就診;經過相關檢查,醫生發現男童的嗜酸性粒細胞數目偏高,顯示體內可能出現寄生蟲感染或者過敏,隨即對小朋友的糞便、血液等進行化驗,後來果然從排泄物中驗出肝吸蟲卵。由於1歲小孩罹患肝吸蟲病實在太罕見,醫生隨後深入了解原因,經過仔細詢問後得知,男童雖沒有吃過生魚片,但是家裡平時處理食物都使用同一個砧板,很可能是因為生熟食不分,才導致患者感染上肝吸蟲。所幸接受藥物治療後,男童已經恢復健康,目前已出院回家。報導指出,肝吸蟲被國際癌症機構(IARC)列為一類致癌物,其幼蟲常寄生在淡水螺和魚蝦體內,被人吃下肚後在腸道孵化,接著爬進膽管安家;肝吸蟲可在人體長期存活,有時甚至長達20至30年,初期症狀並不明顯,長時間感染後,膽管出現局限性擴張,管壁增厚,大量蟲體可引起膽汁阻塞,造成膽管炎、膽管肝炎等,不可不慎。
治癌這樣吃3/市場現切水果千萬別碰 吃米飯比吃麵食更好
若想撐過抗癌療程,同時降低復發機率,就要掌握高熱量、高蛋白、EPA脂肪酸、適醣、適脂是整體的飲食5原則,除此之外,林奕岑提醒治療中要避免吃生食、帶皮水果,以免增加癌友感染風險,建議選擇有外皮包覆、完整的水果,例如市場切好的西瓜、鳳梨不可食用,可能會沾附過多細菌,最好自己削皮食用較安全,而且不要放冰箱儲存,最好現吃較好。治療後則要多吃抗氧化食物,林奕岑說,「大量且多樣性的蔬果含有各式各樣的植化素與纖維質,可以清除體內的自由基,避免發炎,最好避免吃生菜沙拉,烹調過比較安全。」營養師建議,癌友烹飪時選擇各種不同植物油輪流使用,藉此攝取其中不同的抗氧化物與營養素,但以低溫烹調較好。(圖/報系資料庫)烹調則要選擇好油,例如橄欖油、芥花油都含有豐富單元不飽和脂肪酸,適量攝取有利於提高血中好的膽固醇,此外還含有維他命E、抗氧化物等,很適合癌友攝取,建議輪流使用各種好油,藉此攝取多元營養素。主食則盡量少碰精緻澱粉,麵食、水餃等都不理想,白米飯還算可接受範圍,最好以五穀雜糧為主,例如地瓜、南瓜、糙米等。另外,癌症病人的蛋白質耗損率較一般人高,所以吃到足量的蛋、豆、魚、肉類食物也非常重要。許多癌友常常感到疲倦,卻認為生病本來就會如此,而忽略是身體發炎的症狀。(圖/馬景平攝)「以雞湯、魚湯來說,千萬不要認為營養都在湯中,所以只喝湯,建議一定也要吃掉雞肉、魚肉,才能攝取足夠的營養。」林奕岑說,抗癌猶如漫長的馬拉松,撐過治療期間的煎熬與不適,只能說比賽才進行到一半時間,剩下的一半時間就要開始進入調理保養身體的階段,才能迎向終點、戰勝癌症。(圖/馬景平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