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美利差
」 央行 升息房市持續火熱! 台經院:6月營建業景氣熱度創高但有「這隱憂」
台灣經濟研究院25日公布6月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達113.04 點,不僅連3升,更創下2010年5月以來的14年新高,台經院指出,中央銀行雖祭出新一波打炒房措施,但整體房市未出現明顯減緩,主因是目前股市高檔,加上新青安政策、經濟成長率佳,還有科技業建廠效益、都更危老重建風潮等,土地和商用不動產交易市場活絡,預計未來半年仍將高檔震盪,不過也要注意物價高漲,以及美國總統大選兩大隱患。台經院25日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至3.85%,其中營建業營業氣候測驗點連續上揚,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表示,前兩年房市表現不佳,但在去年8月推出新青安房貸,國內利率不高,後來有公共工程持續推動,業者從觀望轉向樂觀,再歷經4月的花蓮強震後,有都更跟資金行情,讓營建業廠商更加樂觀。孫明德也認為,雖然台美利差接近中,有升息的空間,但台灣經濟動能良好,央行念茲在茲的房市,最近5大銀行新增房貸金額收斂,新青安貸款也在做政策上的調整,加上最近股市有一波下滑跟修正,若升息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刺激,經濟是央行的主要考量,預估今年第三季央行「按兵不動」機率較大。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也表示,房市在目前股市高檔,加上新青安政策、經濟成長率轉佳、AI等半導體產業蓬勃,還有通膨、都更危老重建風潮下買氣依舊,但仍有兩大隱患,第一是美國總統大選牽動地緣政治變化,對不動產業有間接影響,再來是營建業缺工、成本高漲問題短期難解,加上碳費即將開徵,對於不動產開發商而言,難以掌握其營建成本,將形成挑戰。內政部日前公布今年第一季全國與各縣市房價指數,六都與全國房價指數全數上漲,其中桃園市、台南市的單季漲幅最高,分別上漲3.99%、3.94%,全國房價指數單季成長約3.39%,已經連續23季上漲。房市交易過熱,過去一年房貸餘額激增逾9300億元,隨著央行調升存款準備率,傳出部分銀行放款動作趨向保守,還有銀行停止受理新案件或排隊等候放款等消息。
新光金董座為股價不到10元道歉 與台新金併購「像談戀愛有意願優先」
新光金控(2888)今(14)日召開股東常會,會中承認112年度財務決算表冊及虧損撥補案,並決議通過章程修正案、董事選舉程序修正案及長期資金募集案;新光金控113年1至5月已轉虧為盈,累計合併稅後淨利為102.09億元,EPS為0.66元,合併總資產達5.1兆。新光金控14日召開股東常會,左起為新光金控總經理陳恩光、新光金控董事長陳淮舟、新光銀行董事長賴進淵、新光人壽董事長魏寶生。(圖/新光金提供)對於小股東提問新光金股價不到10元,形容自己像「王寶釧苦守寒窯18年」,對新經營團隊感到失望,新光金董事長陳淮舟為此當場向股東鞠躬致歉,允諾會更努力經營好公司經,為股東創造更高價值。陳淮舟表示,新經營團隊接手時,新光金虧損90多億元,歷經一年來努力,今年前5月自結稅後賺102億餘元,讓他對如此成績感到非常滿意,但股價表現也令人感到委屈。陳淮舟並說,經營團隊力拼獲利表現,接下來努力的目標是要讓新光金股價要高於10元,而目前最重要的任務,即是子公司新光人壽2026年接軌接軌IFRS 17及ICS新制的增資案,在強化資本結構部分,需要儘快符合主管機關規定。至於是否與台新金控併購?或是與其他金控併購?新光金總經理陳恩光表示,由於新光金普通股現金增資案須儘快於八月前完成,且面臨接軌IFRS 17的挑戰考慮合併之案就如談戀愛,需找到對方有表達意願者為優先。112年進入後疫情時代,因各國央行以升息抑制通膨,使金融市場波動遽大。新光金控合併稅後淨損73.24億元,每股虧損0.48元。主要因人壽子公司受台美利差擴大、外匯避險成本增加影響,112年合併稅後淨損171.08億元,其他子公司則表現穩健,其中銀行及證券子公司獲利分別為67.91億元及24.99億元,均創歷年次高。新光金控合併股東權益達2,460億元,較前一年度成長16%,每股淨值為15.56元;合併總資產為4.95兆元,較前一年度成長逾2%,依資產排名為國內第五大金控公司。新光人壽為降低避險成本並累積合約服務利益(CSM) ,商品銷售策略著重在外幣及分期繳、價值型保單,112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及總保費收入分別為388.59億元及1,675.13億元;外幣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215.25億元,占整體初年度保費收入比率55.4%;CSM自2020年起每年皆達成累積300億元之目標。新光銀行112年放款業務穩健增長較前一年度成長7.0%,淨手續費收入成長10.1%,在經營規模日益擴大下,合併總資產已突破1.2兆元,且資產品質維持良好,逾放比及呆帳覆蓋率分別為0.12%及1,107.13%。元富證券成長動能主要來自經紀業務,而自營與債券業務亦表現不俗。112年經紀業務現貨及複委託業務市占率皆為3.43%,市場排名第六;融資業務市占率為5.11%,市場排名第七;財富管理業務的平均信託資產規模則是達141.28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14.5%,各項業務均顯著成長。
6公股金融機構財報出爐 這家平均年薪年增9%最多
6大上市公股金融機構財報出爐,兆豐平均年薪達156.2萬元最高,相較2022年增加了13萬元,年增9%,是上市公股金融機構中增加最多,羨煞一般民眾。根據財報顯示,2023年6大上市公股金融機構員工(不含主管)平均薪資落在127.9萬到156.2萬元間。兆豐金2023年整體獲利332.3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盈餘(EPS)2.37元。因此除了平均年薪來到156.2萬,薪資中位數也達到130.4萬元,年增13.1萬元,顯示大部分員工都能享受到薪資福利。第一金2023年度稅後純益達到224.61億元,EPS為1.65元,因此也加發獎金、此外還有滿級金讓原本無法晉級、無法加薪的員工也能加薪。根據年報顯示,第一金員工平均薪資139.7萬元,增加了6萬元,在6大上市公股金融中居次,年增率4.5%。彰銀、華南金平均薪資各有139.4萬元、136萬元,年增幅4.2%與年增3.9%。值得注意的是,合庫金與台企銀是唯二衰退的上市公股金融機構。合庫金去年大幅提存呆帳,獲利僅178.6億元,年減14.2%,EPS為1.17元。員工獎金受衝擊,平均年薪為137.6萬元,縮水4.6萬元,年減0.3%;台企銀年平均年薪127.9萬元,減少4000元,減幅0.3%。公股銀主管表示,2023年隨著台美利差擴大、美元升值影響下,整體銀行獲利還不錯,除了例行晉級加薪外,還有年終、考核獎金和超盈餘獎金項目,部分銀行年終甚至上看8、9個月,在「穩健」經營原則前提下,公股金融大方地將「經營的果實」回饋員工,也使員工的薪資衝高。
壽險唯一女董1/資產歷經15年成長逾七倍到1.4兆 全球人壽林文惠曝轉型成效
「她那跨大步走展現出的自信氣勢,給人很深刻的印象。」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3月20日出席全球人壽30周年慶時說,這是中瑋一(現為中瑋德惠)接手全球人壽15年來,首度大打企業形象廣告,且由去年六月底接任董座的林文惠領銜擔綱主角。 全球人壽由荷商AEGON所創,2009年中瑋一入主為單一股東,如今資產從當年的1900億元,成長七倍多至1.4兆,穩居保經通路前三大壽險公司,於今年在台北漢來飯店開慶生會,廣邀業界人士出席。全球人壽企業總部於2022年11月舉行開工動土典禮,由時任董事長彭騰德、副董事長林文惠主持,美孚建設創辦人彭誠浩(左一)與台玻董事長林伯豐(右)出席觀禮。(圖/翻攝自全球人壽臉書) 「加入保險業十多年來,我感受到這是一個『以人為本』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周年慶後,53歲林文惠在全球人壽總部接受CTWANT專訪如此肯定這份事業,她一襲線條簡單淺色系褲裝,髮色挑染霧粉紫,身形俐落。 林文惠是台玻董事長、三三會理事長林伯豐的長女,夫婿彭騰德為美孚建設董事長彭誠浩的長子,彭林兩家從未接觸金融保險業。「那時全球人壽辦公室是租美孚建設位於建國北路的大樓,得知他們有這個打算時,我們才興起接手的念頭。」林文惠揭露這一段房東房客關係。 全球人壽成立於1994年,原為荷商全球保險集團AEGON台灣分公司,1998年至2001年間,併購美國家庭人壽、全美人壽台灣分公司、安盛國衛在台所有保戶、業務等;金融海嘯後,母集團有意退出台灣市場,中瑋一以30億元買下全球人壽100%股權,正式跨足保險業。全球人壽2024年3月舉行創立30周年慶生會,董事長林文惠(中)宣布今年正式提交SBTi科學基礎目標承諾書,設定4.2%的營運減碳目標承諾公司治理走向永續經營。左為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與總經理馬君碩。(圖/黃威彬攝)接掌時,林文惠隨彭騰德一起進入董事會,近年更擔任永續發展、策略委員會召集人。2013年3月從安定基金承接國華人壽,被業界形容「五合一」,透過併購,讓全球人壽總資產從2014年7643億元成長到去年的1.43兆元,十年翻一倍,晉身我國第8家資產破兆元的壽險公司。 2015年彭騰德接任董事長,三年後林文惠出任副董事長,直到去年6月彭請辭,改由林文惠挑大樑,她在全球人壽的完整資歷,使得這件人事案順利獲保險局核准。 近年保險業飽受「防疫保單理賠」及「淨值風暴」挑戰,主打「保障型保單」的全球人壽仍能逆勢成長,包括壽險、健康險、傷害險、年金保險等,在2023年整體新契約市占率達3.44%,有效契約市占率達4.41%,皆較前二年成長;其中「健康險」新契約市佔率9.81%,有效契約6.42%,增幅最多,其次則以傷害險的業績也有不錯表現。全球人壽企業總部預計2026年完工,位於敦化北路及民權東路交叉口東南側。圖為現於松山車站共構大樓總部。(圖/全球人壽提供)依公開資訊觀測站資訊,全球人壽2023年營收1411億元,近十年來穩健成長盈利總和近400億元,但近三年的每股盈餘則從11.35元,減少到6.77元到去年的1.26元,主因受到暴力升息、台美利差持續擴大下,去年行業避險成本大增全年來到3600億元的歷史新高;而佔公司80%的固定收益,在高利率循環周期下,短期間不利於債券資本利得處分等所致。 林文惠坦言,當年承接國華人壽的高利率保單多,迄今占比還有二位數,仍是目前營運上的一大挑戰,五年前即從三方面做轉型,「財務面」是需提 高商品利潤、合約服務邊際效應的貢獻;業務轉型計畫則是全面提升訓練輔導,發展菁英培訓藍圖,培養高產能、高效能團隊。 商品轉型上,持續推動保障型保單已初見成效,在業績量,過去五年複合成長率近30%,以期由新商品貢獻來降低接軌時的缺口;未來發行新保單考慮接軌,須做好資產負債管理,定價上有合理利潤反應風險,可預見接下來保單理財型商品減少,以健康險、傷害險與貼近市場利率的壽險保障型保單為主。 「2026年IFRS17即將接軌上路,這對董事長來說,又將是一項挑戰。」擔任全球人壽董事迄今六年的陳慧遊觀察。也就是說,身為全球人壽領航員的林文惠,眼前的新挑戰是在我國保險業接軌IFRS17與新一代清償能力ICS2.0前,必須完成財務壓力測試。
保費衰退拼出路2/苦了快90歲老董燒腦拚增資 三商壽業務部隊強韌獲利回穩
產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罕見的增資發債超過1700億元,延續去年防疫險理賠風暴,以及準備2026年接軌「大魔王」IFRS 17與ICS 2.0版。據最新公布的半年報資料,21家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2867)、宏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都未達到標準200%門檻,面臨增資經營財務壓力。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今年前三季增資的公司有台銀人壽6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25.25億元、中華郵政18.03億元及遠雄人壽1.24億元,截至9月底共增資104.52億元。核准6家壽險公司申請發債1110億元,用於資金需求,提高清償能力等,分別為國泰人壽350億元、富邦人壽250億元、南山人壽150億元,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各130億元,及中國人壽100億元。產險界增資的則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富邦產險160億元、兆豐產險60億元、中信產險50億元、和泰產險45億、南山產險15億元,共增資達530億元,扣除南山產險,其他五家皆為防疫險苦主。CTWANT採訪到保險局長施瓊華,她說,新壽準備發行130億次順位債,允諾年底前完成;宏泰人壽則原本要出售在淡水的土地,雖還未完成買賣交易,但在淡水的一些大樓出租收益來看,有機會在年底前達標。至於三商壽要在年底前完成五億股(以25日收盤股價5.09元粗估,可能約25億元)增資到位,賣地或策略投資人、私募等籌資也還沒有具體進展,89歲董事長翁肇喜也多次被找到金管會討論,是保險局認為年底前能否達到RBC標準200%,相對另二家較為棘手。三商壽2021年投資元大台灣50反1、俄羅斯債失利,重創營運,稅後虧損一度高達67.2億元,EPS為負2.31元,資本適足率(RBC)190%未達到法定標準,面臨開業近30年以來最大虧損財務困境,遂於去年10月3日,由三商行創辦人、88歲翁肇喜親自掌舵出任三商壽董事長,迄今也滿一年。保險局長施瓊華(左)表示,今年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則有投資獲利表現。圖為2023年8月產險公會會員大會,中為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圖/李蕙璇攝)「三商壽的保單商品、業務部隊都是有競爭力的,前三季首年度新契約保費28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已經看到第三季獲利回穩,單季稅後淨利25.8億元,前三季累積稅後虧損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已縮減36億元。」壽險同業主管觀察說。但這名壽險主管也坦承地說,「如果沒有通過大魔王壓力測試,業界也不敢輕易出手投資或是併購三商壽!」三商壽儘管也有受到登錄業務員減少影響,但在轉型以投資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商品,持續培訓考照及激勵方案促使,業務部隊仍拚出較同業的好成績,不僅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6%,保障型商品的健康險、傷害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也成長逾11%,自結RBC與今年度第二季相比亦回升至150%以上。此外,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去年10月起連續6個月稅前虧損,直到今年6~8月受到新台幣重貶匯兌利益,恢復獲利動能,只是台美利差擴大,今年前八月在避險工具成本累計高達2291億元,光是8月就315億元,不僅都是史上新高,還等於是「花掉了,有去無回的」,嚴重衝擊壽險業獲利。財委會立委吳秉叡、高嘉瑜等10月16日在立院質詢該如何因應壽險業獲利減少,三家壽險資本適足率RBC不達標是否「會接管?」保險局長施瓊華答詢證實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有投資獲利表現,「還須等待台美利差縮小,降低避險成本。」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答則強調,穩定金融市場秩序,會在平常透過監管要求業者準備金充裕等配套措施,作事前預防,「而非事後接管」,期盼能降低未來使用保險安定基金的可能性。CTWANT進一步觀察擁有大型壽險金控獲利表現,今年前九月獲利成長力度最多為中信金(2891),幅度高達50%,旗下的台灣人壽(包含子公司中信產險)累計稅後淨利達144.6億元,較去年同期100.2億元大增了44億元。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泰人壽的保費收入表現,雖仍是業界第一,但在前九月的稅後淨利303.3億元,較去年同期467.6億元減少了164億元,且比疫情前2019年賺的305.6億元略少;產險則從今年6月起轉虧為盈,累計獲利9.6億元。至於今年前九月最賺錢金控的富邦金(2881),子公司富邦人壽累計稅後淨利431.3億元,則較去年同期的836.1億元減少快一半;產險虧損額度則是從去年同期的逾百億大幅縮小到24億元。中國人壽累計合併稅前盈餘129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230.6億元減少;新光人壽則虧損79.1億元,但去年同期則獲利達53.5億元。這五家金控僅有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的獲利呈現成長,國泰、富邦、中國人壽都是衰退,新光人壽虧損狀態,看樣子要恢復往昔水準還須繼續覓新出路。
央行再出手打房!明起「8縣市」購屋第2戶貸款上限7成
中央銀行今日召開理監事會,宣布利率不動,終結「連五升」,不過卻第5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主要針對特定地區(六都+新竹縣市)第2戶購屋貸款,從原本的「無寬限期」規定,增加「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主要考量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加以本年第1季自然人新申貸第2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均較上季增加。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則認為,聯準會在當地時間14日宣布暫停升息,應是央行暫停升息的重要考量,不過本次雖未升息,貸款戶能暫時鬆一口氣,央行卻採取第二戶貸款上限七成的措施,顯見房市動能仍在,此舉以降低銀行端對新承做不動產曝險。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央行本次維持利率水準,可七月份Fed恐有動作的狀況下,若台美利差持續擴大,央行亦可能有所動作,不可不慎。央行自2020年12月以來,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實施迄今,有助銀行降低不動產授信風險,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持續走緩,不動產貸款之逾放比率維持低檔。不過惟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仍高,加以本年第1季自然人新申貸第2筆購屋貸款人數及占比均較上季增加,以及自然人申辦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之平均貸款成數居高且持續上升。央行表示,為續強化管理銀行信用資源,降低相關授信風險,本次本行修正「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辦理不動產抵押貸款業務規定」,新增規範自然人特定地區第2戶購屋貸款最高成數上限為7成,自6月16日起實施。
蔡宏圖向股東道歉:「我自己也不滿意國泰金去年賺380億」
國泰金(2882)今天(9日)召開股東會,董事長蔡宏圖一起立開場白就跟股東們「道歉」,「去年雖辛苦創造380億元的盈餘,對大家還是感到抱歉,自己也不滿意這樣的成果。」但蔡宏圖仍強調,今年升息雖持續,通膨已稍趨緩,希望經濟可以軟著陸,這樣才能有利經濟發展,「今年前五月比過去一年好多了,希望未來七個月經濟成長趨緩下,國泰金將盡最大努力經營,讓股東有比較滿意的成果。」國泰金去年稅後盈餘380.1億元,年減72%,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2.58元;子公司國泰人壽12月稅後淨損57億元,全年累計稅後盈餘341.7億元,年減69%;子公司國泰世華銀行及國泰投信的獲利則續創歷史新高。蔡宏圖說,金融業對利率特別敏感,銀行、保險對於這麼快速的升息影響很大,尤其台美利差擴大下,國壽受影響最大。過去一年國泰金控經營成果不適令人非常滿意,美國聯準會17度升息17碼及地緣政治、俄烏戰爭、通膨壓力等,影響全球所有產業發展。展望 112 年,隨供應鏈壓力緩解、通貨膨脹漸獲控制,主要國家央行的升息步調可望放緩,然全球經濟成長面臨下行風險、政經情勢仍充滿變數。
壽險業力拼轉虧為盈!富邦人壽賺最多領先 南山人壽奪2月獲利王
各家金控陸續公布2月自結盈餘財務,以保險業單月獲利表現來看,南山人壽(5874)2023年2月自結獲利14.3億元為壽險業之冠,其次為富邦人壽。南山人壽2023年合併新契約保費52億元,受惠於穩定的經常性收益及掌握市場波段實現資本利得,2月份合併損益為14.3億元,累計今年前2月自結獲利1.1億元;2月合併新契約保費52億元,以傳統型躉繳商品為銷售主力,尤以利變壽商品業績表現突出,長照商品新契約保費逾14.7億元蟬聯市占第一;去年外溢保單新契約銷售件數逾67萬件,較前一年翻倍成長,連續四年第一。富邦人壽2月稅後淨利10.27億元,累計前2月稅後淨利24.17億元。前2月初年度保費收入141億元,總保費收入480.48億元,估皆業界第二,2月初年度保費75.69億元較上月成長15.9%,主要來自投資型成長30.5%與利變型商品表現,其中投資型較上月、利變型較上月成長12.0%,另持續穩固長期經營利潤,強化分期繳銷售,分期繳商品較去年同期成長73.1%。台灣人壽2月受惠於美元升值且投資方面有處分利益挹注,單月稅後獲利2.46億元,今年則虧損9.56億元;持續導入高價值商品策略及多元化投資布局,損益兩平率持續降低,2022年初年度保費收入市占率為7.4%,業界排名第五。中國人壽受聯準會持續升息,台美利差擴大影響,整體避險成本仍維持高點;二月份稅後獲利為2.08億元,今年前二月累計稅後損失5.83億元。國泰人壽2月稅後淨損11.8億元,累計稅後淨損26.0億元。2月初年度保費及初年度等價保費分別為90億元及38億元,為業界第一。隨農曆年假結束,民眾偏好具資產累積功能的商品,帶動理財型商品銷售回溫,投資型商品單月初年度保費收入較上月成長20%;美元傳統理財型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較上月成長11%。A&H商品初年度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13%。
富邦金2022年賺467.18億年減七成 每股盈餘3.52元仍居金控王
富邦金(2881)今天(10日)公布2022年12月自結合併稅前淨損192.84億元、稅後淨損154.92億元;累計2022年全年合併稅前淨利606.43億元、稅後淨利467.18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52元。相較2021年12月富邦金控合併損益稅後37.7億元,全年獲利的1,446.1億元來看,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2.49元來看,2022年獲利蒸發近979億元,EPS也減少8.97元。子公司台北富邦銀行2022年全年稅後淨利226.47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紀錄;富邦人壽全年個體稅後淨利為655.46億元,則為歷年同期次高紀錄,12月份富邦人壽董事會通過辦理金融資產重分類,重分類日為2023年1月1日,以12月底估算重分類後增加淨值近700億。富邦金指出,子公司富邦產險2022年12月稅後虧損91.05億元,累計全年稅後虧損400.14億元,其中單12月防疫險相關直接賠款金額為114.77億,核賠26.3萬件,自留賠款金額為110.95億。累計全年防疫險相關直接賠款達733.24億,件數為161.7萬件,自留賠款達532.10億,對於已發生但未報或未決之案件已提存自留賠款準備63.49億(若不考慮再保因素之直接賠款及準備約820億)。台北富邦銀行2022年12月稅後淨利6.53億元,全年稅後淨利226.47億元,較2021年同期成長21%,獲利創歷年同期新高,主要受惠升息及轉投資收益增加,營收較2021年同期成長14%。信用卡業務規模持續成長,有效卡數較去年同期成長15%,全年簽帳金額突破3,500億,較去年同期成長13%。富邦人壽2022年12月合併稅前淨損為92.65億元、個體稅後淨損為73.89億元,全年個體稅後淨利為655.46億元,創歷年同期次高紀錄。12月份美元兌台幣狹幅盤整,單月台幣升幅約0.63%,一籃子貨幣策略亦有成效,台美利差擴大趨勢下避險成本增加,2022年全年匯兌損益與避險成本,仍維持大幅優於2021年。富邦證券2022年12月稅後淨利1.04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淨利27.60億元,較2021年同期減少61%。2022年台股及國際股市受烏俄戰事、通膨上漲及Fed升息等因素影響,台股全年度日均值3,052億元,較2021年減幅36%,台股加權指數亦由年初高點下跌4,482點至12/30收盤14,138點,致證券現貨收入、金融部位損益減少。
開發金2022年獲利近164億 每股盈餘0.98元
開發金(2883)今日(10日)公布2022年12月自結稅後損失15.98億,全年稅後獲利163.92億元則較2021年同期獲利350.02億元衰退一半,每股盈餘0.98元則較2021年同期的2.34元減少1.36元。開發金表示,由於美國聯準會升息態度持續影響十二月國際金融市場走勢,及台美利差擴大影響壽險業務營運表現,開發金控子公司中國人壽12月份的單月稅後虧損23.22 億,累計全年稅後淨利達131.59億;因應市場波動,中國人壽將持續優化商品組合,關注市場變化適時調整投資配置,以創造穩定的投資收益。凱基證券受惠於十二月份經紀、衍商以及海外轉投資等多元業務獲利挹注,十二月份獲利4.64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獲利為36.65億元。凱基銀行持續呈現穩健成長動能,利息及手續費收入等核心收益貢獻獲利,十二月份稅後獲利5.51億元,累計全年稅後獲利60億元。中華開發資本受到國際資本市場波動,影響投資部位評價,十二月份稅後損失0.52億元,累計全年稅後損失為3.33億元。展望2023年,開發金控指出,預期通膨及利率走升持續影響經濟成長動能;此外,中國防疫鬆綁恐推升疫情復燃並打亂供應鏈復甦,加上俄烏戰爭未解,皆為全球經濟前景增添變數,將強化競爭力與經營綜效,並落實風險控管機制,以因應外在經濟局勢波動,降低營運風險。
喘口氣!傳美聯準升息幅度將大減 央行是否維持升息引關注
美國通膨降溫,聯準會主席鮑爾罕見釋出鴿派訊號,12月升息可能減至2碼,也讓本月中即將登場的中央銀行理監事會,是否維持升息步調備受外界關注。目前市場預測五五波,一派認為隨台美通膨降溫,眼前經濟衰退壓力大,央行已有不升息的條件,也有一派認為可在升息及存準率中二擇一,不用馬上都喊卡。今年最後一場升息大戲將在15日登場,先前暴力升息的聯準會,近來頻頻放「鴿」,日前發布利率決議後,當天下午央行就接著開年終理監事會,兩者連動性高,不過隨著聯準會態度鬆動,升息可能降至2碼,央行已面臨著是否放緩腳步,暫停升息的天人交戰。先前市場預期央行將四度升息、屆時重貼現率將提高至1.75%,維持「緊縮到年底」的基調。不過若聯準會升息從先前3碼降至2碼,市場開始揣測,央行升息機率已非百分百,且不會向先前同步調高存款準備率。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分析,隨著台灣通膨壓力減輕,新台幣匯率回升,抗通膨的壓力與威脅明顯減少,「升息的必要性也減少了」,升息使企業資金成本增加,失業率、無薪假恐攀升,引發一連串社會問題。台新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陳有忠也說,今年以來美國升息15碼,台灣只有2碼,顯然央行對調整利率相當謹慎,但若聯準會12月一如預期只升息2碼,且台灣通膨本不如美國高,綜合評估下來,央行不升息的機會很高。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分析,雖央行理事中有鷹派主張升息,對抗通膨、房價高漲問題,但台灣經濟在轉壞,估計央行不敢大幅升息,畢竟若再大幅升息,傳統產業會受不了,但如果要拉近台美利差,有可能升息半碼。中經院經濟研究員簡錦漢則指出,央行目前最大的升息壓力是「匯差」,雖台灣通膨不嚴重,但需顧慮與美國利差,從維持資金平衡角度來看,央行還是會繼續升息,但幅度不會太劇烈,估計調升半碼就有個交代。熟悉央行運作的行庫主管認為,央行總裁楊金龍應會在鴿派、鷹派中求取平衡,意即完全沒有動作,或像先前價量(升息加調升存款準備率)齊下,都不會發生,最適當作法會是在升息與存準率中擇一,目前來看,升息會比調存準率猛一些,就看央行怎麼選。
升息半碼鷹派理事喊不夠! 楊金龍曝「不再緊掐房市」3關鍵
繼美國聯準會鷹派再升息3碼後,我國央行昨(22日)宣布跟進升息半碼,重貼現率調升至1.625%,且同步上調存款準備率1碼,央行總裁楊金龍也透露,貨幣政策目前仍朝緊縮方向走,年底前還會再觀察。然而,此次理監事會議並未調整房市管制措施,楊金龍也點出3大考量因素。中央銀行昨(22日)舉行第3季理監事會議,楊金龍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以目前情勢來看,貨幣政策仍朝緊縮方向走年底前都不會轉向,但若明年CPI下降幅度比預測低、2024年更低,那麼貨幣政策可以在適當時機點「做停頓」。此次又再度調升存款準備率1碼,楊金龍也表示,因調升利率會拉高存放款利率,首購族與中小企業都會受到衝擊,調升存準率是從資金存量著手,可減輕房貸族、中小企業的利率負擔。針對新台幣不斷走貶,楊金龍提及,外資流出基本上與台美利差無關,主要是因為外資賣超台股後並大舉匯出,導致新台幣貶值。雖然受到強勢美元影響,亞幣普遍走貶,但與其他國家貨幣相比,新台幣匯率還是控制得當。然而,此次理監事會議並未祭出第五波房市管制措施,楊金龍也點出3大考量因素,第一、央行自2020年12月以來,已四度調整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有助銀行授信風險控管,且今年以來全體銀行建築貸款與購置住宅貸款成長走緩,不動產貸款集中度大致穩定,不動產貸款的逾放比率也低。第二、今年3月以來央行實施的緊縮貨幣政策,亦有助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措施成效,利率調升對房價也有抑制效果。第三、政府各部會落實「健全房地產市場方案」措施,加上受到疫情因素影響,今年房市交易已趨緩。楊金龍坦言,本次確實有2位理事認為要升息1碼,主要考量為通膨、房價與房租等問題,但其他多數理事皆認為調升半碼就適當。不過,對於調升存準率部分,則是一致同意通過。
聯準會本周恐強力升息 金管會召開「股市、期貨市場會議」應對
美國急速升息政策造成全球金融市場震盪,為穩定台股,金管會23日將召開「股市、期貨市場會議」,不排除祭出強化券商造市、鼓勵國內資金進場等措施穩住台股成交量,且金管會強調決策時會把22日美、台央行最新貨幣政策結果都納入考量,力抗匯率及利率可能造成的資金流動潮。美國聯準會及台灣中央銀行本周都將開會討論最新利率及貨幣政策,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9日表示,金管會23日將召開定期的「股市、期貨市場會議」,討論國際各市場及經濟情況,同時會把央行升息等因素納入考慮,檢討是否要祭出穩定市場新措施。據悉,金管會主要觀察指標包括台股漲跌情況、日均交易量、資金動能,同時與其他主要股市比較,最嚴重時也不排除採取限制放空、限縮漲跌幅等措施。但黃天牧強調,台股有基本面,且無論銀行、保險、證券「目前市場是穩定的」,唯一就是產險業因防疫險理賠金額不斷增加,這次又可能因承保到地震受損的橋樑及大樓,黃天牧說,這部分會思考合理的監理措施,協助產險業者度過難關。美國聯準會因對抗通膨快速升息,造成台美利差擴大,美元兌新台幣大幅升值,外資前八月已淨匯出167億美元,若9月利差再擴大,外資是否再淨匯出,國內資金是否能接手穩住台股?金管會23日在台美央行會議後召開股期市會議,應會進一步討論資金動能問題。據金管會分析,到本月19日為止,集中市場日均交易量2,570億元,仍是歷史次高金額,僅次於去年全年日均交易量3,914億元,但去年是因全球資金寬鬆,推升資本市場狂歡派對的特殊情況,若扣掉去年特殊情況,則集中市場日均交易量從2012年到今年的十年間,日均交量最低775億元,五年低於千億元,2017年起破千億元,到2020年達2,007億元,今年則是2,570億元,日均交易量並不算低。同時台股今年到9月19日跌幅20.82%,仍是勝過同期間南韓股市下跌20.89%、深圳股市下跌24.57%、美國Nasdaq下跌26.82%,同時間港股亦下跌20.65%、上海股市跌14.4%,美國道瓊指數下跌15.18%,除了日股同期間是下跌4.25%、新加坡是上漲4.25%,與其他股市較不相同,金管會分析,在國際股市間,台股表現並不算太差。金管會指出,目前主要是美國升息、美元升息,造成資金移出亞洲股市,23日股期市會議亦會進一步分析超級央行周後可能的資金動向,及是否需要採取備案。
新台幣重挫帶動進口物價 油價跟著喊漲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貶破7.0關口,新台幣16日也上演跳水重挫戲碼,新台幣兌美元昨收31.293元,重貶1.63角,新台幣貶值速度太快,將帶動進口物價上漲壓力。不過,機械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聽聞新台幣大貶卻直呼「太好了」,甚至希望新台幣能見到32元價位,理由是競爭對手日本讓日圓大幅貶值,性價比(CP值)、競爭力都比台灣強。國際原油走升,加上新台幣持續貶值,民眾下周加油就傷荷包了;國內油價將終止連五降,估計汽、柴油下周每公升要漲0.2、0.1元;95無鉛汽油新牌價將調高到30.7元。隨美國下周可能宣布升息3碼,台美利差將持續擴大,加上亞幣近來全面走弱,學者認為,若國門開放、民眾換匯需求增加,新台幣承受壓力,31元將成新常態。不過,新台幣貶勢煞不住,外匯交易員預估,新台幣匯率短期就有進一步貶向31.5元的機會。魏燦文解釋,日圓大幅貶值,比新台幣還多,台灣機械業出口遭受到衝擊,今年第4季到明年第1季能見度不佳,顯然已受到影響。他認為,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應該貶到32元,才能拉近與日圓的距離,增加機械業出口競爭力。魏燦文進一步指出,中國大陸需求下滑,加上日圓貶值,台灣機械廠商接單多少受到影響,將衝擊今年機械業出口整體表現,預估年增率大約10%,應該遠不及去年逾20%,現在大家盡量努力維持,不希望訂單一下子掉太多。魏燦文表示,機械業者積極推動差異化,減少匯率和日圓貶值的衝擊,也積極拓展其他市場,包含美國、歐洲及東南亞等市場,希望1年內這些市場可彌補中國大陸需求消退、減少的訂單。新台幣走貶,對進口物價不利,舉例來說,中油購油是支付美元,國內油價相對就得漲,平均來說,台幣貶值1元,汽油要漲0.7元左右,目前台幣已跌破31.2元,後續即使國際原油走平,汽柴油也有漲價壓力。
美元放款利率陡升 企業出現借款「換匯潮」
美元放款利率陡升,已使企業出現借款「換匯潮」。金融圈人士透露,近來因為美元放款利率高於台幣放款的差距越拉越大:「至少超過250點(1點是0.01百分點)以上」,使得企業借款也掀起一波「換匯潮」,企業不分大型集團或是中小企業,只要是跟進出口貿易有關,有進口購料等美元資金需求,大部分都採借新台幣,再來換成美元的方式。目前新台幣貶勢延續,確立31元新常態,15日終場新台幣收在31.13元,續創逾三年新低,貶值4.2分。行庫主管提醒,採取借新台幣、換美元操作的企業,在匯率方面的靈敏度要更高。由於現在匯率大約在1美元兌新台幣31元,因此,1元的匯差就約當3%的利率,因此企業主倘若真的要省下利率,就得在匯率上更加有警覺性,否則省了利差,賠了匯損。對於美元放款利率的最新行情,大型行庫主管說明,現在基準利率三個月期的LIBOR就已經3%起跳了,另外,加碼點數至少70點起跳,總利率水準至少已3.7%,相較於大多數大型企業集團的新台幣借款,利率都僅在1.5%甚至更低,即使是聯貸案,利率也經常都以「鐵板價」1.7%訂價,因此使得兩種幣別的企金借款,落差至少超過250點,大幅的落差也因此促使企業集團採取這種借台幣、換美元的方式。台美利差擴大,除了已左右企業在借款幣別的選擇,另一個顯著的影響,就是美元資金運用以往以放款為主,但現在漸向投資傾斜。行庫主管表示,由於企業先借新台幣再換成美元已越來越普遍,因此美元放款反而乏人問津,使得美元資金用途現在比起放款,已有更多的比重移往投資,可說是各大行庫在放款及投資面的新現象。行庫主管指出,以往美元在放款與投資的用途配比上,大約7成用於放款,3成用於投資,現在已變成至少是6比4。
美國鷹派升息 金融人士:台灣央行9月恐升1碼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上「鷹」派發言,市場預期,美國9月升息達3碼機率大升。金融市場人士認為,會影響到台灣央行升息幅度,9月可能會升息達1碼(0.25個百分),避免台美利差擴大;但是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則認為,央行仍會維持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再搭配匯率政策如賣匯阻貶,維持新台幣穩定。在鮑爾演說後,市場預期9月升息3碼的機率高達60%。金融人士認為,如果美國聯準會升息3碼,考量通膨和台美利差,台灣央行可能會加大升息幅度到1碼,以防資金外流,且現在美元兌新台幣匯率已經到30.2元,是相對較低的位置,台灣央行也不希望新台幣過度貶值,影響物價和金融市場穩定。但加大升息是否可能衝擊台灣經濟表現?金融人士認為,即使央行升息1碼,台灣今年經濟成長率仍可守在3%以上,相較其他市場仍是較佳表現,台灣還是有能力應對升息所帶來的影響。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認為,即使美國9月升息3碼,美國今年經濟成長率可以維持在1%以上,他較憂心的是,明年美國景氣恐明顯趨緩,尤其已出現美債利率倒掛現象,是經濟衰退的前兆。徐之強認為,美國經濟走衰,將牽動全球需求,進而衝擊台灣的出口表現,7月的外銷訂單就已經翻黑,年減1.9%,而外銷訂單是出口的領先指標,預期未來幾個月台灣出口動能減緩。邱達生則認為,7月外銷訂單翻黑,主要還是中國大陸訂單減少,歐美終端需求趨緩尚未反映在外銷訂單上,未來是否因升息而使全球消費需求更加衰弱,進而影響到台灣出口表現仍還要觀察。邱達生認為,台灣的通貨膨脹主要是輸入性通膨,相對於國際社會仍比較穩定。他預期,台灣央行9月仍可能只升息半碼,且為了維持內需暢旺、經濟成長率穩定,央行也不會再調整存準率,讓市場資金流動。邱達生說,但若台灣央行9月只升息半碼,將使台美利差擴大,為避免資金大幅外流、新台幣過度貶值,央行可能會搭配貨幣工具,例如賣匯阻貶等方式,維持新台幣穩定。
美升息3碼!楊金龍不排除召開臨時理監事會 金融圈:9月至少升半碼
美國聯準會(Fed)積極打通膨,27日宣布將基準利率調高3碼(0.75個百分點),來到2.25%到2.5%的區間,這是聯準會連續2次升息3碼,力道為40年來最猛烈。不過外資銀行昨認為升息列車還未停,從現在到明年1月底前估還有4次、「8碼」的升息空間,預估至明年時利率會達到4.25%,但也不排除視通膨數據微調。面對美國聯準會的激進式升息,台灣央行會不會跟進也引來關切。金融圈及學者認為儘管台灣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飆破3%,但升息現階段是敏感議題,也是兩面刃,推估會等到央行9月22日召開第3季理監事會時討論,至少仍會升息半碼。美國聯準會周三升息3碼,符合市場預期。美國的通膨年增率上升到9.1%,是41年來最大漲幅,美聯準會曾在上個月加息75個基點。花旗銀行台灣區財富策劃諮詢部資深副總裁曾慶瑞表示,通膨將於本季到頂,但淨零碳排、地緣政治衝擊、美中貿易戰未歇,都使各國貿易成本變高。曾慶瑞表示,可預見短期內,仍將深受高物價所苦,不過最近原物料價格大幅下滑,加上股債大幅修正,財富縮水,都會影響聯準會後續決策。花旗銀行昨公布的第3季投資展望,認為為明年1月底前還有「8碼」,分別是9月升3碼、11月2碼、12月2碼,明年1月再升1碼,共計2個百分點。台灣方面,央行總裁楊金龍曾鬆口,不排除隨時召開臨時理監事會討論升息,不過金融圈認為,央行沒必要、更不需要像聯準會,動輒3碼的暴力升息,但推估9月22日召開的第3季理監事會,至少仍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搭配存準率回收游資。台經院研究員邱達生表示,升息是雙面刃,雖然可以打擊通膨,但若手段太過激烈,不僅排擠消費、傷及經濟成長率,也阻礙國內投資意願。若央行9月只升息半碼,台美利差將不斷擴大,但央行還是有其他工具解決問題,例如,讓台幣升值,降低強勢美元對台灣的衝擊。中央大學台經中心執行長吳大任表示,台灣家庭多有房屋或汽車等貸款,央行連續兩次升息已增加民眾還款壓力,現在又遇上通膨、日常支出增加,消費者信心指數等表現受到壓抑的原因;央行若再持續升息,家庭經濟恐怕是雪上加霜。
7月Fed升息幅度全球關注 央行總裁:有必要時將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
美國6月通膨率高達9.1%,創41年新高,這次7月聯準會(Fed)升息幅度,備受全球關注,中央銀行正緊盯會議結論,萬一聯準會意外一口氣升4碼(1碼為0.25個百分點),央行總裁楊金龍已預告,「有必要時將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適時提出因應對策,即跟進三度調高政策利率的可能性高。Fed將在台北時間28日凌晨發布利率決策會議結論,由於先前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再衝高至9.1%、創41年新高,一度引發擴大升息幅度至4碼的預期,即比照6月時升幅從2碼增為3碼的做法。金融人士表示,隨後因為過度激進升息,將對經濟造成極大衝擊,甚至有衰退之虞,就連Fed鷹派官員的代表人物,也出面喊話升3碼就夠了,使得目前逾95%經濟學者均認為將升3碼。儘管發生意外升4碼的機率低,但通膨居高不下,仍考驗Fed全力對抗的決心。金融人士指出,全球均密切關注會議結論發布,央行也不例外,畢竟3月「勇敢的決定」升1碼,6月再做出「困難的抉擇」再升半碼,主要為避免台美利差擴大,這次Fed若符合預期升3碼,央行可能就會撐到9月的第三季理事會再跟進升息;萬一Fed狠下心升4碼,不排除央行可能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提前宣布升息因應。楊金龍在6月理事會後強調,今年至年底前都會維持緊縮的方向不變,更預告如果在9月第三季理事會召開之前,國內外的經濟情勢若變化過大,必要時將召開臨時常務理事會,即時提出因應對策。市場解讀,其實主要觀察指標就是Fed的升息幅度,如果超出市場的預期,應該就是楊金龍所說的「必要時」,這也代表央行第三季升息升定了,幅度至少半碼,甚至是1碼。學者認為,央行考量國內通膨並沒有美歐那麼嚴重,升幅不會、也不需要完全比照Fed,然而物價高漲是事實,主計總處公布的6月CPI年增率3.59%、創近14年新高,且連四個月逾3%,雖然預料7月有望下降,但預判還是會在3%之上,因此央行貨幣政策將更審慎趨緊,跟進Fed再升息,恐怕是沒有討價還債的空間。
台股開盤跌逾106點 羅瑋:下半年資金盛宴暫歇資產配置轉「股債平衡」
台股今天(4日)開盤跌逾106點,開在14237點,隨著美股疲弱不振,台股開盤一度翻紅又下跌。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表示,第三季起,隨著債券殖利率接近高點,資產配置應逐漸調整至股債平衡;因為股市低點與債券殖利率高點尚未到來,股市及債市都可能進一步下跌,現階段的投資原則是保本不賠錢,增加流動性部位,耐心等待進場時機「2022富邦財經趨勢論壇年中場」今天登場,富邦金控首席經濟學家羅瑋博士主講「2022年全球經濟展望」,認為下半年在股市方面,資金盛宴已經告一段落,薪資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壓縮企業獲利成長空間,由於債券殖利率已大致反應央行升息幅度將近8~9成,股市反應程度相對落後,過去兩年「股優於債」態勢即將轉變,第三季起,隨著債券殖利率接近高點,資產配置應逐漸調整至股債平衡。中長期佈局建議以未來關鍵產業趨勢—高速計算、高速傳輸、綠色能源革命、自動化與遠端遙控作為評估基準,並以相關的國家、產業與企業作為主要投資標的,具有前瞻性產業及訂價能力企業值得長期持有。羅瑋指出,債市方面,隨著各國央行加速升息,推升短率,使殖利率曲線趨平。然而通膨預期及主要買家觀望,使得長端殖利率仍有機會進一步上升。待今年8~9月各國公布7~8月實體經濟數據後,可以更清楚判斷各國經濟前景與央行後續動向,將會是進場佈局的好時機。若2023年全球景氣進一步惡化,長天期政府公債將是投資首選,其次是高評級的投資等級公司債。羅瑋並說,外匯市場因受到地緣政治風險與主要央行貨幣政策分歧,上半年美元走勢獨強。若7月份歐洲央行揭露下半年可能連續升息時,歐元將會轉強,美元走勢將小幅滑落。然而,由於日圓及英鎊表現疲弱,美元指數要回落至100以下的可能性並不高。由於日本央行堅持維持寬鬆貨幣政策不變,使得日圓一度貶破135關卡。如果後續日圓持續走貶逼近140時,必須留意日本財務省是否會採取實質性干預動作。羅瑋提到,疫情升溫加強封控,加上中美公債利差反轉,外資大量撤離中國債券市場,人民幣自4月下旬起快速走貶,瞬間突破6.4、6.5、6.6、6.7等多道關卡,預期第三季人民幣將在6.6~6.8區間內波動。由於台美利差擴大,外資賣超撤離,外貿出超縮小、出口商抱持觀望態度,加上民眾購匯需求上升,下半年新台幣可能進一步走貶。然而,若2023年全球經濟陷入深度衰退,外資將會如同2016和2020年一樣,將台灣視為新興市場的避風港,屆時新台幣將會快速轉強。羅瑋建議,由於8~9月能夠更清楚研判各國經濟前景,加上9月份各主要央行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目前投資人應儘可能降低曝險部位。
央行連2升宣布升息半碼 房貸利率將破1.7%
美國聯準會在台灣時間16日凌晨宣布,宣布調高利率3碼(1碼=0.25%),基準利率升至1.5%-1.75%,調升幅度為1994年來最大,對此,國內央行也在下午召開2022年第2季理監事會議,會後宣布將調高政策利率半碼(0.125個百分點),利率繼3月之後「連2升」。惟3月時首次與美同日等幅升息,這一次雖同日但幅度不同。美國聯準會宣布升息3碼共75個基點,被稱作是1994年以來幅度最大的升息,甚至暗示7月份,可能要再有一波同等幅度的升息,消息一出,美國股市3大指數,開出紅盤,而國內央行3月時果斷升息一碼後,總裁楊金龍多次公開表示,貨幣政策將朝緊縮方向,央行這次如外界預期,宣布升息半碼(0.125個百分點),重貼現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及短期融通利率各調升0.25個百分點,分別由年息1.375%、1.75%及3.625%調整為1.5%、1.875%、3.75%,自今年6月17日起實施。對此,金融業者表示,國內疫情仍嚴峻,影響民眾消費意願,抑制經濟成長力道,尤其通膨居高,實質負利率延續,意味利率正常化仍有必要性,且全球央行加速升息,聯準會這次一口氣升3碼(0.75個百分點),考量台美利差擴大,新台幣續貶會更不利緩和輸入性通膨,因此對於央行「連2升」並不訝異。雖然市場早已預期宣布升息半碼,不過房仲業者依五大行庫4月新承作房貸利率約1.561%估算,若充分反映央行3月時升息一碼的幅度,預期5月利率將站上1.6%,央行持續升息,即便只升息半碼,房貸利率將突破1.7%,創6年來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