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默克
」 羅氏藥廠 國家衛生研究院 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 NBCT 台灣默克豬肉片驗出瘦肉精「西布特羅」來源成謎 食藥署公布數據:2年進口不到1公克
台糖梅花肉片驗出禁用瘦肉精西布特羅,台中市和食藥署複檢均驗出,不過農業部針對同批豬肉和肉品市場檢驗,卻都沒有檢出,衛福部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指出,過內近2年共進口72筆資料,累積進口789毫克,不到1公克。因此,瘦肉精源頭在哪仍有待追查釐清。瘦肉精風暴持續延燒,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主任許輔指出,樣品汙染源可能來自畜牧場、飼養場、屠宰場的分切或加工,也不排除是實驗室或是其他污染源。同時強調西布特羅檢驗用的標準品,售價非常高,1克要價100萬以上,比黃金鑽石還貴,不太可能拿來餵豬。食藥署副署長林金富說明,目前掌握廠商進口的西布特羅只提供給實驗室,國內2年有72筆,總共789毫克,連1公克都不到,僅4家公司進口,主要都是進口作為標準品使用。1.友和國際貿易公司(實驗室試劑的公司),近2年進口47筆,累計進口量464毫克,不到0.5公克。2.台灣默克(藥廠),近2年進口1筆,進口量為10毫克。3.思必可公司,進口23筆,累計進口量314毫克。4.寶星生物科技公司,進口1筆 1毫克。食藥署強調,西布特羅非人用藥品,也不是農業部准用於動物的化學品,依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為不得檢出之化學物質。國際間供商品化販售之西布特羅,其主要用途是供作實驗室標準品使用。至於外界將已商品化之萊克多巴胺「飼料添加劑」與「實驗室標準品」進行價格比較,影射西布特羅也有非法製售、進口的情形,食藥署呼籲切勿妄加揣測政府把關食品安全的決心,也歡迎有證據者,提出檢舉。相關機關必秉持勿枉勿縱、秉公徹查原則,積極調查不法。
工研院「創新50 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 攜手國際六大廠針對挑戰提出解方
工研院今(12日)攜手國際合作產業巨擘舉辦「創新50 洞見新未來」國際論壇,邀請包括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美國玻璃大廠康寧(Corning Incorporated)、德商默克(Merck)、英國牛津儀器(Oxford Instruments)、日本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和汽車動力系統及測試設備公司李斯特(AVL List GmbH)等專家,共同探討2035未來趨勢觀察與產業的實踐案例,幫助臺灣提前佈局未來產業新商機。行政院院長陳建仁表示,工研院致力投入創新研發,提升產業競爭力,讓臺灣在全球半導體及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而氣候變遷、人口老化、數位發展是全球未來共同面臨的挑戰,工研院已展開「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包括佈局智慧生活、健康樂活、永續環境、韌性社會四大方向,期望工研院透過這樣的平台帶動更多國際合作機會與商機。工研院董事長李世光表示,工研院已擬定「2035技術策略與藍圖」作為研發方向,透過跨領域合作強化產業全球競爭力,同時也舉辦本次國際論壇,邀請美、英、日、歐駐台領袖及國際合作夥伴參與,以強化臺灣與國際夥伴的連結,為全球供應鏈的可靠與穩定奉獻心力。工研院院長劉文雄表示,將技術產業化過程中,國際合作是成功關鍵,必須積極掌握國際新局勢,藉由深化跨領域合作優勢,打造與國際接軌的強韌生態鏈。應用材料公司台灣區總裁余定陸表示,以應用材料公司為例,在半導體領域持續拓展市場同時,也非常重視ESG永續發展,並已開發一套架構,目的是希望與整個產業生態系合作,創造一條實現淨零排放的道路。台灣康寧總經理何宜修表示,精密玻璃層在新興顯示技術進步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何宜修更強調康寧將繼續堅持運用其在材料科學和玻璃製造方面的專業知識,打造永續未來。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企業想要長久經營,必須具備「永續創新」、「跨界創新」及「數位創新」等三個面向,如此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突圍,掌握產業脈動創造新商機。牛津儀器董事總經理Matt Kelly表示,牛津儀器除了在高功率電子元件材料、光電元件材料及顯示照明設備材領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外,更透過化合物半導體材料導入,幫助客戶開發高效低耗能的產品與應用,以達到減碳之目的。三菱電機國際本部長大家正宏表示,身為日本百年企業的三菱電機,這幾年不斷從「成長」、「獲利能力/效率」、「健全」三個視角,積極提升企業價值,履行對社會、客戶、股東、員工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任,並且共同成長茁壯。AVL李斯特公司策略長Reiner John表示,臺灣想要成為歐洲戰略合作的理想夥伴,必須在移動載具、能源和基礎設施等不同生態系統上進行整合,並積極以協作及開放的思維投入跨領域跨國境之合作。
國際半導體展6日登場 SEMI:估2030年產值達1兆美元
SEMICON Taiwan 2023國際半導體展將於明(6日)起一連三天於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與2館盛大登場。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半導體產業正站在全球合作的新起點,面對著跨世代技術創新、淨零發展以及人才永續等機會,我們需要掌握創新與永續雙軌轉型的契機,預計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值將突破1兆美元路。」曹世綸也指出,今年,我們也見證多間資通訊企業穩步跨足半導體領域,為產業生態圈注入活水。期待能在全球專家、學者和產業領袖的支持下,助力台灣成為領航者,引領全球半導體產業邁向永續發展的未來。綜觀半導體領域投資,曹世綸說,全球半導體設備和材料市場在2022年紛紛創下了歷史新高,設備市場在2022年成長5%,達1,074億美元;材料市場的年成長率更是達到9%,整體產值來到727億美元。儘管今年投資步伐放緩,但明年復甦依然可期。此外,在產能區域化的浪潮下,預期台灣仍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生產樞紐SEMI全球董事會執行委員會副主席暨日月光半導體執行長吳田玉認為:「經濟規模和創新是半導體產業的二個驅動力,然而地緣政治導致半導體市場循環模式的改變;成本上升和規模收縮的壓力逐增,因此需要注入更多創新,創造更高附加價值。與此同時,我們必須尋求最佳的成本效益架構,加強人才培養,以引領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此外,永續責任及社會信任更是刻不容緩的議題。」SEMI全球董事會成員暨環球晶圓集團董事長暨執行長徐秀蘭表示:「僅管半導體市場受到景氣波動和去化庫存影響,但汽車、工業電子和生成式AI已成為支撐產業成長的關鍵驅動力。我們除了將最佳化產品光譜並拓展終端應用佈局,以滿足來自全球不同領域的需求;持續推動綠晶圓發展,也成為我們應對未來市場變化的關鍵戰略。」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指出:「默克致力將綠色DNA導入產業轉型進程,除了提供專為半導體產業打造的整合式解決方案,並透過數位化平台,幫助加速材料開發及發展綠色製程,協助企業擁抱綠色創新以實踐永續目標。我們也在政府單位及供應鏈業者協力之下,於2021年宣布在台擴大投資,期待能補足台灣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材料缺口,為未來成長動能提供供應鏈韌性,同時以在地化生產,減少因全球供應鏈所衍生的碳足跡。
免疫療法挽救晚期癌患生機 病友盼納入健保「更早有效治療」
隨著新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新型態的治療方式與檢測模式不斷推陳出新,如何應用戰勝疾病為病友關注重點。臺灣病友聯盟舉辦「精準健康與創新醫療趨勢座談會」,包括癌症希望基金會、台灣癌症基金會等眾多病友團體共同與會討論癌症新醫療科技,會議也邀請國家衛生研究院司徒惠康副院長、長庚醫院張文震醫師等專家於會中分享癌症治療新趨勢。民間病友團體共同呼籲,盼癌症基因檢測與免疫合併療法應儘速納入健保,幫助癌友度過難關。「以往癌症治療通常採用同一套療法,然而同種癌症,變異基因大不同,病人適用的療法也應不一樣。」國衛院司徒惠康副院長在分享時表示,隨著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進步,癌症已邁向個人化精準醫療。搭配癌症基因檢測,讓病友迅速選擇適合自己的藥物,在治療上命中要害、降低副作用。司徒惠康副院長認為,政府近年大力發展各項精準醫療計畫,期待透過創新精準醫療幫助病友。衛福部、國衛院、羅氏大藥廠三方去年合作「癌症精準醫療整合平台示範計畫」是首要模範,也是目前的國家精準醫療計畫中,唯一結合後端治療藥物,為癌症病友制定最精準的治療規劃。該計畫目前提供六大晚期癌症(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胰臟癌)的病友予以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並依基因檢測結果給予精準用藥。目前已有羅氏大藥廠、台灣默克集團與台灣中外製藥等藥廠相繼加入,已是成熟的生態系。符合資格的病友可洽詢合作醫院。王正旭醫師認為除了精準醫療可為病友助力,其中「免疫療法」也是近幾年來病友抗癌的一大利器。他解釋道,所謂免疫治療就是活化病友本身的免疫系統,讓病友以自身免疫系統活化殺死癌細胞。國內臨床也常將免疫療法應用於肺癌、肝癌、頭頸癌、乳癌等適應症,王正旭醫師也強調,目前免疫藥品的適應症與給付存在一段距離,台灣的免疫療法長期受限於健保預算問題,不僅有給付名額限制,適應症範圍也與國際臨床指引有所落差,像肝癌目前就已被停止給付,目前多數可用藥的病患都已是狀況很差、二三線的病友,然而,此時病友免疫力、身體狀況較差,不見得適合做切片,治療效果就會有限,健保應在療效與病友健康之間思量預算衝擊,考量國際指引,讓癌友能夠在正確的時間使用到適合的藥物。張文震醫師也表示,病人身上的癌症腫瘤具有異質性,需要仰賴不同的治療方式,免疫合併療法是趨勢,透過免疫藥物搭配標靶治療、化療等,治療反應率有機會提升1-3成以上,死亡的風險也夠減少一半,為病友帶來有意義的存活,鄰近國家如日本、韓國都將基因檢測與免疫治療以國家級政策來推動,台灣已落後2-3年,現在雖然有醫院提出相關治療申請,只可惜台灣健保都尚未給付,但是病患不能等,如能參考日、韓等先進國家的做法與經驗,將基因檢測及免疫合併療法納入給付,有助於提升病友的存活率,同時帶動健康生技產業的發展。對此,台灣癌症基金會副執行長蔡麗娟呼籲健保署放寬免疫合併療法給付條件,讓更多病友提早用藥、提升療效並帶來更好的生命價值,特別是國病肝癌,她表示,2019年台灣大學鄭安理教授在歐洲腫瘤醫學會上發表肝癌合併治療的研究,發現免疫合併療法可讓晚期肝癌的病患平均存活率多於2年,對病友來說是相當振奮的訊息,2021年底美國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NCCN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也就把免疫合併治療列為晚期肝癌的一線治療指引,只是3年過去國內健保一直無法給付,足見給付的速度與創新治療的成果仍有努力的空間。對此民間團體也積極協助病友仿照英國建立「癌症藥品基金」,透過額外的基金財源,加速癌症創新醫療給付,同時確保健保資源永續,增加病友用藥可近性。
德商默克加碼投資台灣 挹注170億、增400工作機會
默克宣布在未來5~7年將在台灣投資約新台幣170億元,用於電子科技事業體新產線與研發量能的擴張,支持台灣與半導體產業的成長與顯示器科技的轉型。此次投資案為默克在台營運歷年來最大規模的投資,也預計創造約400個全新的工作機會,將會讓默克在台半導體科技事業的員工人數成長一倍以上。此五年投資計畫屬於默克日前於全球宣布的向上進擊成長計畫的一部分,默克預計在全球投資超過新台幣千億元(30億歐元)在前瞻材料解決方案的研發與相關資本支出,推動默克在電子科技市場加速成長。默克集團執行董事暨電子科技事業體執行長凱貝克曼表示,隨著全球數位化的腳步加快,現今社會對創新半導體與顯示器科技的需求高漲是前所未見的。特別是台灣在全球晶圓代工市場擁有超過60%的市佔率,透過更多本土化的創新與製造量能,默克將支持台灣與全球客戶,成為客戶最本土化的國際合作夥伴。台灣默克集團董事長李俊隆表示,台灣在這一波電子科技成長中有舉足輕重的角色,默克深耕台灣,全力支持台灣與半導體產業的成長與顯示器科技的轉型。透過產品線的在地化,及研發量能的提升,默克將能夠快速回應顧客的需求,同時有助於減少碳足跡。
DNA外洩1/基因資料庫遭爆原始資料未根留台灣 首件跨國合作案惹議
台灣推動多年的個人化精準醫療,日前再傳重大進展,由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羅氏藥廠合推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10月18日正式啟動,預計與台大醫院、林口長庚、台中榮總等十多家醫院配合,提供2,000例癌患者全方位基因檢測及量身訂做標靶用藥,價值逾2億元。由於國內首度打開大門,就國人基金檢測與國際大藥廠合作,因此被受醫界重視,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羅氏藥廠代理總經理劉寒青及十多家醫院代表18日均出席。「這是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第一次與國際藥廠簽約合作。」國衛院院長梁賡義表示,期盼吸引更多國際藥廠參與。為了此次計畫,全國醫療院所幾乎總動員,包括台大林口長庚、台大癌醫中心、基隆長庚、台北慈濟、中山大學附設醫院、彰基醫院、台中榮總、義大醫院等已開始收案,以「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以及「胰臟癌」6類晚期癌症病患為主,經醫師評估後可收案參與計畫。羅氏藥廠內示範實驗室全景。(圖/報系資料庫)司徒惠康表示,「這2,000例提供給羅氏藥廠後,將就324種已知的癌症基因突變型態進行檢測,羅氏藥廠、台灣默克集團、台灣中外製藥將組聯盟,就患者基因檢測結果及醫師判定需求,提供病患最適合的癌症標靶藥物,羅氏藥廠將進一步提供健保未給付的藥物。」這場跨國醫療合作看似前景美好,然當天現場卻有知情人士向CTWANT記者爆料,「合作計畫內情不單純,羅氏藥廠所提供的基因檢測資料並非基因原始資料(Raw Data),而是經整理過的數據,對於台灣後續基因藥物、細胞治療的研究價值有限。」「同時該合作案也未與羅氏藥廠簽署基因使用限制、權利金等,等同將國人基因數據無償輸出。」這位知情人士形容,大家都知道個人資料影響個人財務,絕對不可外洩,個人基因資料則不只攸關自身健康性命,更是要嚴實的保密,因此基因檢測在國內施行20多年來,僅限「境內」檢測,國人基因檢測資料也都留在境內。但這次合作計畫卻是將個人基因檢體送到美國,而且只能取得羅氏提供的報告,而非原始資料。為全面提升精準醫療研發,國衛院2019年建置「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納入30家人體生物資料庫收案數達51萬人,同年7月提出「建構精準健康照護體系全民衛生福祉躍昇計畫」,4個月後與羅氏簽訂「共同攜手推動台灣精準醫療」備忘錄。副總統賴清德(中)曾交代要將國人基因資料留在台灣,未料羅氏仍僅提供報告,相當可惜。(圖/王永泰攝、翻攝羅氏病患同意書)值得注意的是,三方洽談過程中,科技部曾建議,「要把基因檢測的原始資料留在台灣。」為此今年4月,副總統賴清德還曾直接交代科技部,「基因庫的原始資料還是要留在台灣。」「不料最後還是沒能把國人基因檢測的原始資料留在台灣。」爆料的知情人士說:「目前羅氏藥廠都把幾乎檢驗、列印出來的報告內容的電子檔,當作原始資料給臨床醫師,算是欺騙無知,拿次級報告還充當原始資料。」事實上,依據2021年2月最新修訂的《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第40條規定:「受醫療機構委託施行實驗室開發檢測之認證實驗室,應依醫療機構之要求,提供原始檢測紀錄及結果報告,不得拒絕。」記者查看羅氏藥廠的《病患授權/同意書》、《醫師知情病人檢測同意書》中,皆未告知羅氏將提供原始資料,僅說「將會寄一份詳細的報告」,無視特管法第40條規定,更扯的是,還告知病患其檢測結果將授權給予羅氏藥廠及相關合作夥伴共用,等同拋棄資料所有權。也就是說,這項由我國政府與羅氏藥廠合推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等於拱手將2,000例的國人基因資料讓羅氏藥廠輸出到境外檢測,還放縱國人基因原始資料(Raw Data)留在境外。「其實國衛院、科技部可以據理力爭的。當務之急,是確保台灣能夠取得此次及後續合作的國人基因原始數據,先設法予以補救,其次則是制定國人基因資料庫的授權、應用與管理規範,否則此例一開,未來其他藥廠要求比照辦理,將對中長期國內生藥研發業者不利。」這位人士說。衛福部、國衛院及羅氏藥廠共同打造台灣精準醫療生態系示意圖(圖/國衛院提供)
DNA外洩2/基因資料庫為公共財 國衛院、衛福部未能嚴格把關
國衛院及衛福部與羅氏等三大國際藥廠合作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遭踢爆未要求羅氏藥廠交出原始數據,此外一名醫師向本刊提醒,「政府不但讓羅氏免費取得國人基因資料,也未與羅氏簽署後續開發權益等約定事項,根本沒有幫國人基因公共財嚴格把關。」不願具名的陳姓醫師指出,「基因資料的重要性真的是一刀兩面,可以量身定製特效藥,當然也可以訂造生化武器,所以保護國民基因資訊不被國外隨意取得,已是當下多數國家的共識。」從事細胞治療的江姓醫師指出,「未來細胞治療的應用愈來愈廣泛,基因資料庫的重要性絕對是與日俱增。目前全民基因資料庫裡的資料是屬於全民所有的公共財,各國規範雖不同,但鮮少會獨厚特定廠商,此外,為確保日後學術研究的永續性,甚至還會做出種種限制。」早在2019年時,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左起)、國衛院院長梁賡義,就已與台灣羅氏藥廠簽署合作備忘錄。(圖/報系資料庫)事實上,有鑑於基因資料庫在精準醫學、基因藥物、細胞治療上的重要性,包括日、韓、歐盟等國,對於國民基因資料都有管制,大陸國家科技部2015年還發佈的《人類遺傳資源採集、收集、買賣、出口、出境審批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並設立中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辦公室(簡稱「遺傳辦」)嚴格把關,包括台灣藥廠在內,國際藥廠進行大陸臨床試驗都須經過遺傳辦審批後才能啟動。一位醫藥業者表示,大陸遺傳辦規定嚴謹,凡是從大陸受試者身上採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於全血、血清、血漿、組織、唾液、尿液及頭髮等樣本都屬於遺傳資源,無論受試者樣本是否出口、出境,國際藥廠所參與的臨床試驗必須先經過遺傳辦審批後才能啟動。據了解,廠商要在大陸境內做臨床試驗,就必須要在境內落地、納入管理,國外公司不得施作,所以也不會有境外檢測的問題。相形之下,「(羅氏藥廠)近乎無償的取得,而且台灣本身還拿不到原始數據,真的是有些誇張。」陳醫生向政府部門大聲疾呼,「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大陸規定,凡從受試者身上採集的樣本,包括但不限於全血、組織、唾液等,無論是否出口、出境,所有的臨床試驗都必須經過遺傳辦審批。(圖/中新社)
DNA外洩3/從克流感採購到口腔健康法 居然都跟這藥廠有關係
這次由衛福部、科技部主導的「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遭醫療界人士質疑獨厚羅氏藥廠,16年前也曾因「克流感採購」獨厚羅氏藥廠,而當時捲入的關鍵人正是台灣車輛董事長、前立委蔡煌瑯的哥哥蔡朝正(人稱二哥)。具有藥師資格的蔡朝正曾在羅氏藥廠服務20多年,一路做到經理。2005年底,台灣為了防範禽流感,卻遇上全球克流感大缺貨,當時藍營立委直指在台灣唯一生產克流感藥物的羅氏藥廠故意刁難和台灣藥廠,並點名羅氏藥廠台灣代理人、時任立委蔡煌瑯的哥哥蔡朝正是藥蟲。蔡煌瑯的哥哥蔡朝元在羅氏藥廠任職逾20年,關係深厚,也引發諸多爭議。(圖/報系資料庫)對此,蔡朝正曾表示,一切都是為了選舉相當遺憾,並強調羅氏是外商公司,一定會透過公開招標的程序。就在克流感採購爭議後不久,隨即又爆發「牙醫公會酬庸案」。依2008年特偵組起訴書指出,牙醫師公會為推動「口腔健康法」立法,並將口腔疾病納入健保,以會員繳交的2440萬元,於2002至2004年間,以50萬至350萬元不等金額對第5屆立委蔡煌瑯兄弟、及另7名立委行賄,希望儘速完成立法,已構成職務上行為收賄罪。不過,蔡煌瑯等被告強調,收受款項均為政治獻金,並非賄款,沒有任何對價關係。台北地院審理認為,被告雖有收受牙醫師公會款項,但並無證據顯示雙方有對價關係,不能因被告在立院曾對口腔健康法表示意見或推動,就認定所收款項是賄款,一審判9名被告均無罪。2011年二審逆轉,蔡煌瑯等9人改判有罪,但到了2015年更一審時,改判2人有罪李鎮楠7年2月、李明憲7年6月,均褫奪公權3年,各追繳50萬元、100萬元不法所得,蔡煌瑯及蔡朝正等7人則均判無罪。經上訴後,李鎮楠、李明憲被撤銷發回高院更審,其餘7人皆無罪定讞。2015年時,前衛生署長李明亮(右4)和牙醫界大老,出面力挺蔡煌瑯參加立委選舉。(圖/報系資料庫)
衛福部、國衛院、羅氏藥廠合作精準醫療 六大類癌友受惠
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羅氏大藥廠今(18)日舉辦「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啟航儀式,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中研院院士陳建仁、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羅氏藥廠代理總經理劉寒青,以及首波參與合作計畫的十多家醫院代表聯袂出席。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梁賡義表示,此次示範計畫由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與羅氏藥廠三方共同合作,以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服務為基礎建構完整的精準醫療體系,讓包括各大醫院、國內外藥廠等各方健康事業夥伴都可以透過加入體系,提供自身專業醫療服務。梁賡義指出,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計畫致力於運用資訊整合的優勢,為所有醫療服務與體系及產業界提供標準化的資料及數據整合。2019年啟動至今,已有30家人體生物資料庫同意加入,目前收錄個案已達51.1萬人。梁賡義進一步表示,這是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NBCT)第一次與國際藥廠簽約合作,而羅氏藥廠將提供NBCT 2,000例之FMI全方位基因檢測以及可能之對應用藥,提供給計畫收案對象發展完整的醫療網是精準醫療第一次應用在癌症病患的例子,期望這樣的體系能夠持續的經營,吸引更多藥廠全球單位的參與,提升台灣醫療服務與研發。「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示意圖。(圖/國衛院提供)國家衛生研究院副院長司徒惠康指出,參與此次計畫的醫療院所包括:台大林口長庚、台大癌醫中心、基隆長庚、台北慈濟、中山大學附設醫院、彰基醫院、台中榮總、義大醫院等陸續開放收案,「非鱗狀非小細胞肺癌」、「食道癌」、「膽囊癌」、「胃癌」、「肝外膽管癌」以及「胰臟癌」6類晚期癌症病患經醫師評估後,可透過本計畫直接受惠。司徒惠康表示,羅氏大藥廠將提供2,000例的「全方位癌症基因檢測服務」,針對324種已知的癌症基因突變型態進行檢測及智慧化分析診斷。依基因檢測結果,由醫師及團隊為患者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計畫,羅氏大藥廠、台灣默克集團、台灣中外製藥並組成共同聯盟將依患者基因檢測結果及醫師判定需求提出申請,提供病患最適合的癌症標靶藥物,此外羅氏大藥廠更進一步提供健保未給付的藥物。司徒惠康也說明,若任何癌症患者有意願參與計畫,可洽詢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中央辦公室。羅氏藥廠代理總經理劉寒青表示,台灣健全的醫療與健保制度已是各國效法對象,也讓台灣具備發展精準醫療的優質潛力。羅氏大藥廠做為首家與國家級人體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簽署合作協議的國際藥廠,看中的不僅是台灣醫療與資訊科技的雄厚實力,更是台灣對精準醫療的戰略性眼光。我們十分樂見台灣成為精準醫療標竿國家,同時也歡迎更多國內外廠商與醫院參與計畫。
【品酒情報】馬來西亞泥煤威士忌在台上市
近年來威士忌掀起一股亞洲旋風,馬來西亞永百成酒業公司(Winepak)28日在台舉辦「飲勝(YAM SING) 新產品上市發表會」,正式宣告旗下獲得雙項國際大獎聲譽的TIMAH泥煤威士忌在台上市,挑戰台灣威士忌酒饕的舌尖,品嘗來自南洋國度的味覺符號。在馬來西亞駐華商務處(MATRADE TAIPEI)的推廣與協助下,這場發表會冠蓋雲集,獲得各界領袖菁英到場見證。馬來西亞友誼及貿易中心駐台代表何瑞萍、馬來西亞商業及工業協會拿督劉康捷理事長、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秘書長黃文榮、中華臺灣潮汕同鄉總會會長連錕顥、群聯電子、奧莫爾遊艇、台灣默克、馬來西亞航空、美麗樂台灣、築間餐飲集團等知名企業代表到熱情出席。與會貴賓共同剪綵正式宣告TIMAH泥煤威士忌,正式在台上市。總代理沐鉑國際董事長李志剛指出,從太平、怡保,到吉隆坡在英殖民時期是錫礦小鎮,隨著錫礦產業的發展,成為都市,吉隆坡亦成為馬來西亞首都。Winepak永百成酒業為紀念這段歷史,採用「錫礦」的馬來語「TIMAH」,推出TimahDouble Peated Blended Whiskey泥煤威士忌,2020年上市即獲得「ISC倫敦國際烈酒競賽銀獎、SFWSC舊金山世界烈酒競賽銀獎」兩項國際烈酒競賽殊榮,堪稱馬來西亞烈酒行業的「大馬之光」。TIMAH威士忌酒標上的頭像Tristram Speedy上尉,是英國派往馬來西亞英裔軍官,曾與當地百姓一同平定戰爭、保護珍貴的錫礦地,維持地區的安居與和平。Tristram Speedy上尉與Timah(錫)的一頁歷史,詮釋了這支威士忌所融入的英倫血脈與大馬先民奮鬥的榮光。承載著深刻歷史的TIMAH泥煤威⼠忌,代表Winepak永百成酒業深耕國際烈酒市場的雄心。亞洲威士忌近年來風靡各國,來自日本、台灣、菲律賓、印度等各大威士忌品牌百家爭鳴,在國際烈酒競賽屢獲佳績。Winepak永百成酒業作為馬來西亞威士忌界的開路先鋒,帶著TIMAH泥煤威士忌在台灣隆重登場。TIMAH泥煤威⼠忌擁有熱帶氣候下獨特的橡木桶風味和泥煤味,淡雅的南洋清香尾韻,展露出奔放與細緻的大馬性格,將引起「講究味蕾,喜愛探索不同威士忌」的深度藏家和鑑賞人士高度關注,為台灣威士忌圈帶來一股新潮流。TIMAH泥煤威⼠忌擁有熱帶氣候下獨特的橡木桶風味和泥煤味,淡雅的南洋清香尾韻,展露出奔放與細緻的大馬性格。為何選擇台灣插旗亞洲市場?李志剛指出,「威士忌從麥芽穀物到橡木桶的旅程,承載著時間所累積出的味道。馬來西亞與台灣都位於熱帶、為多元民族文化的國家,且都經歷過殖民時代,有相似的歷史軌跡,兩國有一股陌生又熟悉的共鳴。台灣人口雖然只有2300萬,卻是全球威士忌銷售的指標市場之一,是銷量成長最快的國家,全球知名的威士忌市場在台建立灘頭堡,品牌一旦立足於台灣,就能推廣至全世界。「台灣在世界威士忌品牌市場,具有無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據了解,「YAM SING飲勝」是獨特的大馬式乾杯文化,在馬來西亞華人敬酒中,YAM的發音拉得越久越長,代表越多的祝福。TIMAH泥煤威士忌2020年不畏疫情,勇奪ISC、SFWSC雙項國際競賽銀獎殊榮,在馬來西亞國內上市即造成旋風,眾人舉杯慶賀,也指引台灣威士忌酒饕重新尋得品味的新方向。2021台北食品暨特色美食國際博覽會,4月30日至5月3日在世貿一館登場,沐鉑國際參與這場盛會,在D區542攤位展出TIMAH泥煤威士忌,邀請喜愛威士忌的消費者前往品嘗體驗。【※飲酒過量 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