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認同
」 柯文哲 民眾黨 2024大選 民進黨民調七成六自認台灣人 游盈隆:最敏感、也最根本的政治問題
財團法人台灣民意基金會今(30日)發表「台灣人民族認同的新發展」即時民調,結果顯示,在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有七成六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一成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到一成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指出,台灣社會經歷三次政黨輪替執政,已形成壓倒性的單一民族認同。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發現,在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有七成六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一成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圖/台灣民意基金會提供)民調詢問:「在台灣,有人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也有人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請問您認為自己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或是您有其他想法?」結果發現:76.1%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10.1%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9%自認為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4.5%沒意見,0.4%不知道、拒答。換句話說,最新民意顯示,二十歲以上台灣人中,有七成六自認為自己是台灣人,一成自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不到一成自認「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游盈隆表示,這項發現傳達了兩個訊息,一個是,在今日台灣,台灣人認同是超過四分之三國人的選擇,這是一種「統攝性的」(overarching)單一民族認同;另一個是,中國人認同超越「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相當罕見。游盈隆分析,與上次在2024年6月的民調比較,台灣人民族認同模式沒有基本的變化,整體而言相當穩定。具體地講,台灣人認同略減 0.7個百分點,雙重認同者(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下滑 0.5個百分點,中國人認同上揚3.5個百分點;再看細分,54.5%有強烈台灣人認同,21.6%溫和的台灣人認同,9%有雙重認同,6.6%有溫和的中國人認同,3.5%有強烈中國人認同。民調分析,從政黨支持傾向看,各政黨支持者民族認同傾向有明顯不同。具體地說,民進黨支持者,96.8%台灣人,1.9%雙重認同,0.9%中國人;國民黨支持者,48.2%台灣人,20.6%雙重認同,26.7%中國人;民眾黨支持者,75.2%台灣人,4.9%雙重認同,15.3%中國人;中性選民,70.7%台灣人,10.6%雙重認同,7.3%中國人。「台灣人與中國人認同之爭,是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政治上最敏感、也是最根本的問題。」游盈隆指出,台灣人與中國人的認同之爭,一方面是理念之爭,另一方面則是一場超級的政治角力。他指出,時至今日,台灣社會已經歷過八次總統大選、十次立委選舉,其中包括了三次政黨輪替執政,台灣認同已獲得壓倒性與全面性勝利,從這次最新全國性民調再一次獲得證實。此民調訪問期間是2024年12月9-11日,共三天;對象以全國為範圍的二十歲以上成年人;抽樣方法採市話與手機並用的雙底冊抽樣(dual-frame random sampling),市話70%,手機30%。有效樣本1083人,市話761人,手機322人;抽樣誤差在95%信心水準下約正負2.98個百分點。並依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地區、性別、年齡及教育程度加權,以符合母體結構。經費來源是財團法人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簡稱台灣民意基金會(TPOF)。
民進黨迎全新時代 賴清德全代會提三目標盼落實台灣認同
民進黨21日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進行中常委、中執委和中評委的改選。此次全代會是黨主席賴清德上任總統後的首次權力重組,他致詞時表示,未來將持續推進台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確保國家主權,並將更穩固的台灣交給下一代。賴清德首先感謝黨內同仁全心全力為黨、社會、國家打拼。立法院這會期面對近20年來最嚴峻的挑戰,但是在黨團總召柯建銘、幹事長吳思瑤、書記長莊瑞雄及一眾立委的努力下,成功達成先前所設立的目標。他也提及,行政院長卓榮泰的施政報告,無論是經濟發展、打擊黑金槍毒等目標,都有完整的對策及初步的成果,感謝行政團隊在這期間的努力付出。賴清德指出,民進黨誕生於獨裁專制的時代, 秉持清廉與人民站在一起,一個政黨的成立非為了個人的利益,而是應將國家的利益放在優先位置。面對全新的時代,新團隊需承擔比以往更大的職責,他呼籲黨內同仁,團結一致迎接新挑戰,並帶領台灣繼續向前,才不會辜負人民對於民進黨的託付。針對民進黨未來的發展進程,賴清德規劃三大目標。第一、建立生活在台灣2300人的「台灣主體性國家認同」,確保國家主權,並盡全力讓全國人民認識台灣主體的歷史文化。第二、透過主權在民的精神,持續推動18歲公民權、反賄選,排除任何不公平的選舉,以深化民主憲政體制。第三、透過保障人民權利,落實性別、族群、年紀、貧富的平等,讓社會回歸和諧,並建立開放政府,讓公民力量直接參與政治決策。賴清德強調,自國會全面改選以來,歷經三次政黨輪替。民主進步黨,作為台灣推進的民主的力量,永遠堅持民主自由的憲政體制。「理想是維持政黨永續發展的靈魂,人才是政黨深深不息的力量」,他呼籲黨內同仁,永遠追尋民主前輩的腳步,捍衛台灣主權,把更好、更穩固的台灣交給下一代。
旺報社評》建構21世紀兩岸共同體意識
政治大學選研中心2月底發布民調顯示,台灣民眾的台灣人認同維持在6成以上,「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雙重認同微升至3成2,中國人認同3.9%。若將這份民調數據,與同時間發生的金廈撞船事件中,兩岸民意又一次正面衝突做對比,更可感受到化解兩岸認同之爭的迫切性。金廈事件兩岸民意衝突兩岸民意就金廈撞船事件的衝突,本質是雞同鴨講,雙方的「怒火」根本不在一個頻道。先論台灣,多數民眾固然不滿民進黨政府高官隱瞞、說謊、推諉,但並未苛責執法前線的海巡弟兄,甚至不分黨派支持海巡依法行政,至於刻意造謠、惡毒咒罵大陸漁民的,只是非常極端的少數。整體上觀察,台灣民眾認為這起事件本質是行政層級事件,不涉及政治問題。再看大陸,大陸網民群情激憤,基本來自「民族大義」、「同胞感情」,並很快上升到政治層級,有兩種代表性言辭:第一種是要求「加倍奉還」,如批評台灣人「不識好歹」,既然海巡在金門抓大陸船,那麼大陸就該停掉福建對金門供水、全面中止惠台政策,甚至要求大陸海警登上金門島,逼台方交回被扣漁船和漁民;第二種則是「見獵心喜」,希望大陸藉機奪下金門、馬祖,若民進黨再創造「師出有名」機會,應順勢一統台灣。縱觀兩岸民意對金廈撞船事故的反應,雖不排除雙方內部有人刻意煽動、帶風向,但雙方關注點、訴求點及情緒敏感點的巨大落差,透過此次事件顯現得清清楚楚。台灣民眾眼中的「執法過失」,在大陸民眾看來卻是「惡意歧視」。歸根究柢,回到了最開始提到的「認同問題」。大陸民眾之怒,怒在「台灣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台灣把中國當外國乃至敵國」。近年來,隨著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惡化,大陸民間時常傳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但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除外」或者「台灣是中國的島嶼,但目前已經被外國人盤踞,中國政府應該果斷收回」等論調,這些觀點已挑戰1979年《告台灣同胞書》後大陸對台政策的話語體系。《告台灣同胞書》立論基礎,主要是向1949年播遷來台的外省族群喊話,這種訴諸「家國一體」的傳統情感聯結,以及對「遊子回家」的深情呼喚,一直沿用到今天的大陸對台政治宣示及媒體宣傳。但問題是,外省族群在台灣社會是少數,外省後代對大陸的情感已不如祖輩,隨著兩岸政治體制、意識形態分岔,台灣民主化後,公民意識成為共同的認同,中華民國與台灣畫上等號,鄉土認同與政治認同合二為一。兩岸認同之爭亟需化解不可否認,中華文化在台灣社會根深柢固,加上閩南文化本來就源於大陸,只要不談政治,多數台灣民眾仍以「中華民族一分子」或「華人社會成員」自居。更何況,中華認同、台灣認同兩者之間不應是並列、互斥的概念,因此民調並不能展現台灣社會認同光譜的全貌。比較準確的說法是,「中國人」和「台灣人」是多數台灣人內心深處同時存在的兩種認同,但觸及政治,台灣人認同就會壓過中國人認同。彌合兩岸認同之爭的關鍵,在如何以中華文化與現代「公民意識」為基礎,建構兩岸人民共同體意識,這正是大陸自2018年開始推動對台「同等待遇」政策的意義所在。這次大陸海警在金廈海域登上金門觀光船臨檢,執法過程相當平和,陸方海警人員舉止得體,但當時船上不少遊客感到「驚嚇」,正是台灣民眾長期以來對大陸政權畏懼的縮影。大陸經濟在發展,社會文明在進步,透過親身近距離的觀察體驗,不少台灣民眾早就深有體會。現在需解決的是,大陸如何以福建為腹地,用更快步伐、更大力度推動改革,讓台灣民眾可以參與大陸治理及兩岸共同治理,在既有的「台灣人」公民認同之上,重構新的「中國人」認同。當台灣人不怕大陸政府、不畏懼大陸體制,兩岸認同之爭就迎刃而解。
蕭美琴強調現在只有中華民國國籍 國旗每天都在總統府升起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22日參加政見發表會時表示,自出生以來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的中華民國國籍,而且這30年來,台灣經過8次的總統大選,藍綠政黨的候選人都當選過,中華民國沒有一天消失過,中華民國的國旗,每天都在總統府升起。蕭美琴說,這次參選以來,對手陣營對自己的國籍及台灣認同,不斷進行攻擊,她雖然不感到意外,但也感嘆為了選舉,一定要這樣嗎?她表示,父親是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台灣人,所以她有中華民國國籍,母親是美國人,所以出生的時候也就有了美國籍,過去曾經擁有雙重國籍,但在2002年就放棄了美國籍,現在只有自出生以來,從來都沒有放棄過的中華民國國籍。「如果還有人繼續拿她的國籍做選舉操作,不是不專業,就是刻意誤導。」蕭美琴說,相信全國的民眾都不會希望在這樣的謠言跟假訊息中被一直傳播下去,選舉是為了讓國家更進步,不是為了要分裂社會。她也說,記得30年前開始,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就一直說「如果民進黨執政,中華民國就會滅亡」,這30年來,台灣經過8次的總統大選,藍綠政黨的候選人都當選過,中華民國沒有一天消失過,中華民國的國旗,每天都在總統府升起。蕭美琴表示,相信全國的民眾都知道,真正想要消滅中華民國的,不是民進黨而是至今無法正視我們存在的共產黨,煽動仇恨或許可以激化選票,但是贏了選舉,卻輸掉了國家的向心力,難道這是大家所想要看到的結果嗎?她也說,過去的這半年,藍白的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和柯文哲一直在「藍白合」的話題當中打轉,而這個過程中,沒有看到除了「反對民進黨」以外的任何理念的結合,沒有看見政策的整合,只看到權位的分贓。蕭美琴指出,藍白兩黨為了誰是正的、誰是副的,最後上演了君悅酒店這一齣鬧劇,在台灣政黨發展的史上,寫下醜陋也可笑的一幕,藍白合不合都不是重點,因為人民想看到的,是每位候選人能把他的政見、政績和能力拿出來比,讓所有的選民來檢視。蕭美琴說,看了前兩天的總統政見發表會,聽到柯文哲提出的一些政見跟看法,都覺得似曾相識,原來是民進黨已經在主張,已經在做的一些事情,例如要以對等、尊嚴的立場,來處理兩岸的交流;對等尊嚴,是民進黨多年的態度。她也舉例,柯文哲提出年輕人所關心的居住正義,應該要廣建社會住宅,加上賦稅改革以及補助來解決,這也是民進黨一直在做的,柯甚至提出在外交政策上要走蔡英文總統的路線,如果是這樣,就應該讓有經驗,有能力,已經在落實的民主進步黨繼續做下去。
柯文哲自稱進化版陳定南 台灣基進:極度自我中心的政治乩童
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近日在網路節目自稱是陳定南的進化版。前法務部長陳定南之子陳仁杰忍不住現聲回應,直言「我爸不是變色龍」狠打臉。對此,台灣基進黨主席王興煥表示,柯文哲是一個極度自我中心的利己主義者,宜蘭縣立委候選人林意評表示,陳柯天壤之別。陳仁杰昨(14)日在個人臉書發文直言,柯文哲醫生別鬧了好嗎?我老爸的生肖是屬羊,不是變色龍,而且自己印象中,爸爸還是一頭言之有物的羊,「變色龍再怎麼進化也不可能變成羊吧?除非我們讀的進化論是不同版本?」陳仁杰最後強調,「你們最近常常搬出陳定南,這似乎已經不是爭不爭氣或效不效法的問題了,可以偷偷問一下,是不是選戰打到沒彈藥了?」王興煥抨擊,柯文哲極度自我中心的利己主義者才是他的真身,毫無靈魂地假托歷史古人,總有一天會被世人看破手腳。他呼籲,台灣社會應看破柯文哲實然已被習近平附身的空洞靈魂,屏棄只有政治利益沒有台灣認同的藍白政黨,選擇深愛台灣、為這塊土地的主權與人民付出一切的本土政黨,才能確保台灣的民主的永續生存。林意評表示,陳定南是宜蘭人光榮的象徵,有著「陳青天」的美名。柯文哲舔中不遺餘力,發表兩岸一家親的言論。從反對核電到支持核電,現在為了選舉、為了騙票,就說自己是陳定南的「進化版」。林意評譴責柯文哲這種欺世盜名、侮辱宜蘭前輩、侮辱宜蘭人的行為,如果真的支持陳定南,就應拒絕柯文哲,拒絕民眾黨的無恥行為。
陳玉珍祝福鍾東錦旗開得勝 提醒若被撤銷黨籍要做1動作
苗栗縣長參選人鍾東錦雖然沒被國民黨提名,仍持續積極備戰,走訪18鄉鎮市,準備開設各鄉鎮市競選總部,近日鍾也收到來自金門立委陳玉珍的關心與提醒,陳以自身經驗示警鍾,若被撤銷黨籍,需記得申訴;對此,鍾東錦今(24)日表示,雖然有民眾擔心他會遭國民黨開除黨籍,但他認為國民黨內改革勢在必行,這一戰不僅是苗栗縣長之戰,更是守住苗栗藍天之戰。據了解,陳玉珍最近曾傳簡訊祝福鍾東錦「旗開得勝、馬到成功」,內容更直指「國民黨長久以來,一直不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初選制度,造成有志者、有能力的強棒被壓抑」。陳玉珍還提及,2019年金門立委補選,自己最後獨立參選,雖然沒退黨,但被撤銷黨籍,後來是以申訴成功,才恢復黨籍,建議鍾要走相關程序。鍾東錦表示,自古以來錦上添花者眾,雪中送炭者稀,陳玉珍此時為他仗義直言,不但讓人感動,更令人欽佩。他說,百年大黨的靈魂與理念,隨著政局動盪,選票嚴重流失,失去著陸的根,只會隨著網路風向漂流、飄盪,找不到歸屬,不僅失去中心思想,失去創黨精神,更失去了堅持做對的事情的勇氣與信心。鍾東錦批評,國民黨混亂的提名機制因人設事,乃至於沒收初選,少數人決策的黨中央,已經把支持者的信任徹底踩碎,更讓國民黨人的尊嚴受到踐踏,找不到理由為自己辯護,找不到理由向年輕人爭取認同。他感嘆,百年大黨如今退無可退,還成了年輕人揶揄、嘲諷的對象,對外軟弱、對內蠻橫的黨中央,仍一意孤行,視先人偉業為玩物,置國家前途於不顧,不計黨的存續,個人權謀斧鑿之跡處處可見,作為一個老黨員,儘管痛心疾首,卻又莫可奈何。「革新理念,榮耀黨魂新生命。」鍾東錦認為,黨內改革,勢在必行,這一戰不僅是苗栗縣長之戰,更是千千萬萬藍軍支持者,為找回台灣政治多黨共治精神的一戰。他批評,一黨獨大的民進黨全面執政,換來全面專制,教育思想抽髓換血,固然為台灣認同創造新高峰,卻也在文化脈絡與國家安全上,帶來了致命危機,但令人憤怒的是,作為島國第一大反對黨,國民黨中央竟毫無制約能力,面對鋪天蓋地的網路作戰,竟無一計可回天,間接導致台灣走向衝突、對立、敵視與非理性競爭的危局,國民黨難辭其咎。「站出來,做一個敢戰敢衝的國民黨人!」鍾東錦呼籲,找回台灣民主政治的輝煌年代,讓多黨共治的制衡力量,護佑台灣回到正軌,2022年這一局關鍵不在台中高雄,也不在雙北,而將在苗栗的正中心洶湧開來。他希望,支持者用行動使人民的意志超越黨的意志,用選票使人民的思想決定黨的未來,將紊亂失序的「黨治」框架打破,民意即黨意,以人民所想所求,熔煉出國民黨嶄新的宏觀視野。
對民進黨政府人事提名失望 台灣基進:轉型正義挫折日
台灣基進今(11)日舉行「五月九日台灣轉型正義挫折日」記者會,針對9日接連發生民進黨政府提名李鴻鈞任監察院副院長、台大陳翠蓮教授公視董事審查被否決等挫折轉型正義工程重大事件,表達對民進黨政府在監察院人事命令上大開轉型正義倒車的失望,與公視董事審查機制是虛偽的假中立。台灣基進秘書長王興煥表示,監察院設有國家人權委員會,國民黨與親民黨的價值與歷史,正是台灣安全與轉型正義所要「除垢」的對象。蔡英文總統提名「國親一家」的李鴻鈞出任監察院副院長,不是「兼容並蓄」,而是「藏污納垢」。他說,公廣集團作為台灣的發聲管道,但致力台灣史與轉型正義的陳翠蓮教授,卻被公視的董事遴選審查會議以「研究二二八、撕裂族群」的理由否決,反映了公視追求的不是公共理性,而是鄉愿,是對轉型正義的否定,是對台灣認同的妖魔化。台灣基進桃園市議員參選人藍士博說,國民黨否定陳翠蓮時,同時也否定了整個台灣史學界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典範,「顯示國民黨完全與台灣人文學界脫節」。台灣獨立建國聯盟主席陳南天表示,陳翠蓮教授長期投入二二八研究,對於歷史事實真相追求,為大家所認同,若要彰顯多元價值,當然建立在獨特性的多元上,「黨國意識形態的擁護者,有什麼立場指責其他人『有特定意識形態』呢?」陳南天則說,監察院副院長職務需要能秉持超然立場,並協助監察院未來轉型為國家人權委員會,重大職位動見觀瞻,總統蔡英文必須要向社會交代過去李鴻鈞在民主改革之路對於公平正義的堅持是什麼?如果沒有,就易淪為私相授受。蔡英文總統可尋找的人,從民進黨乃至社會賢達都可,都不應該是李鴻鈞,任何權力平衡或善意,這項任命案,都辜負了廣大台灣人民的期待。台灣教授協會會長許文堂說,對於李鴻鈞個人不予評價,但他對自己擔任監察院副院長的認知是要增進台日關係,這是角色錯亂。
辜寬敏嗆退黨 民進黨:盼並肩努力涵納多方意見
台灣制憲基金會董事長辜寬敏不滿蔡政府冷處理修憲議題,昨(29)日放話將辭去總統府資政並退出民進黨,民進黨中央昨夜回應表示,期待辜繼續與民進黨「並肩努力」,並在憲改方向傾聽、接納更「多方意見」。擔任基金會董事長的獨派大老辜寬敏在台灣制憲基金會舉行「台灣認同、國家正常發展與制憲議題」民調公布記者會上表示,基金會長年推動正常國家制憲訴求,民調也顯示台灣人民同意該主張,但蔡政府和民進黨至今卻還是聽不進去,若蔡政府繼續不重視、無作為,他將會辭去總統府資政,並放棄民進黨員身分。民進黨發言人顏若芳表示,「民進黨會持續盡最大力量凝聚社會共識,朝全民期待的方向推動憲政改革,並誠心期盼辜資政持續與本黨並肩努力,民進黨也會持續向前輩請益,盼未來在憲改方向與策略上,能更加全面涵納多方意見。」顏若芳說,辜寬敏資政長年的主張,反映他對台灣土地的熱愛,其精神仍是許多民進黨人追尋的模範;憲政體制改革,無論透過何種途徑,目的都是為讓國家體制更符合人民期待。
不滿蔡政府冷處理修憲辜寬敏辭資政 總統府:尊重
獨派大老辜寬敏因不滿蔡政府冷處理修憲議題,今天揚言將辭去總統府資政,對此,總統府表示,我們充分了解辜寬敏長年的主張,也尊重他的決定。但「仍然誠心希望辜資政能夠持續並肩一同努力」。台灣制憲基金會今天舉行「台灣認同、國家正常發展與制憲議題」民調公布記者會。擔任基金會董事長的辜寬敏在記者會快結束時宣布,基金會長年推動正常國家制憲訴求,從民調上來看,該訴求也反應了台灣人民的心聲,但蔡政府和民進黨至今卻還是聽不進任何意見,因此他要辭去總統府資政,並放棄民進黨員身分。總統府發言人張惇涵表示,針對總統府資政辜寬敏提及辭去資政一事,我們充分了解辜寬敏長年的主張,也尊重他的決定。但總統府的立場一直是,修憲的過程當中,需要凝聚社會的最大共識,因此,仍然誠心希望辜資政能夠持續並肩一同努力。
美法日等國華裔學者訪問團 來台觀察選舉
民進黨北市立委候選人謝佩芬昨(8)日晚間,在競選總部與海外華裔學者觀選團交換意見,暢談選戰的心路歷程以及參與選舉的理念和心得,她說,大安區充滿「知識藍、經濟藍」,教育與經濟水平都高,立委候選人要讓選民感到可以尊敬、可以代表他們。觀選團由美國紐約州立布法羅大學教授張杰領軍,成員有來自美國、法國、日本及新加坡的多國華裔學者,長年關察台灣的選舉,並曾多次組團來台查訪。學者詢問,台灣年輕人對「中國、統獨、兩岸關係」的看法,謝佩芬指出,台灣的年輕一輩因成長環境,普遍具備政治上與文化上的「台灣認同」,台灣是一個多元文化、多元族群的社會,「年輕人對於民主自由非常習慣,有自己的認同,但與其他國家交流時也會尊重彼此的主體性。」謝佩芬表示,自己在選前4個月才被民進黨徵召,對她來說充滿許多挑戰,她不出身於任何政治家族,但具備學經歷完整的優勢,此次代表年輕世代參與選舉,經過4過多月的奔走,許多選民都看到自己的努力,甚至早上在市場遇到選民跟她說:「已經握手握過五次了!」謝佩芬回答學者對大安區選民結構的問題,指出此區是台北市精華區,傳統上被認為結構「藍大於綠」,但充滿「知識藍、經濟藍」,教育與經濟水平都高。她表示,代表民進黨在大安區參選,希望能讓大家理解到政治並不骯髒,而是眾人都應該關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