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組裝
」台版陸車大戰2/「國產車自製率」新政策一天半上路 6大車廠怎說?「應給緩衝期」
MG在2022年7月正式登台,不僅短短1年半擁有破萬名車主,更在今年榮登全台第6大汽車品牌。不過MG零組件從中國進口、台灣組裝的方式,引發立委質疑是「偽國產車」,經濟部也在今年7月30日強制未來「國產車自製率占比」,並在8月1日正式實施,從公告到執行僅短短1天半,可見政府態度強硬。有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本來就要在公平環境下競爭」,也有業者表示「應該要有緩衝期」。根據規定,已上市車款國產車自製率第一年20%、第二年30%、第三年35%,現行的MG車款要在庫存售罄前完成國產化,否則無法再銷售。而不斷強調「逐步推動國產化計畫的」中華車,原定「明年4到6月要讓所有車型的國產化比率達到15%到20%」的目標,明顯沒辦法跟上經濟部第二年要30%的新規定。原先MG Taiwan內部人士告訴CTWANT記者,「目前新車交付與保修服務均不受影響,服務正常進行。」且在消息公布之後,MG展間人潮並未受到影響。不過,8月16日卻有新的轉變,MG Taiwan發布聲明提到會全力配合政府政策,HS、ZS車系「已成交訂單交易條件維持不變」,同時也完成雙車款現有車系盤點,目前新車訂單交付進度正常並限量接單。至於電動車MG4的部分,MG Taiwan也完成新車零件盤點,預估可供應至8月底;不過針對8月底以後無法完成交付訂單的每位車主,MG Taiwan也深表歉意,「我們正積極克服政策要求與滿足自製率規定。」至於何時能夠恢復正常供應?MG Taiwan並未提及,官網目前也關閉MG4線上訂車功能。不具名的汽車達人也向CTWANT記者提到,「汽車有生產期,還要訂物料、零件,MG已經接了很多訂單,但是政策從公布到執行才1天半,就算要取消也來不及,有可能會面臨違約賠償的狀況,應該給更多緩衝時間。」未來如果沒辦法達標,恐面臨停產問題,這意味著斷了中華車新找的出路,將帶來巨大的損失。中華車提到,「雖然汽車零件在地化需要包括開模、試驗驗證等階段,需要一定的時間,不過中華車仍與產發署及協力廠商密切聯繫、持續溝通,加速提升在地化比率,爭取盡快達成新政策的要求。」裕隆集團也對外表示,「裕隆集團採多角化品牌策略,有自主品牌,也是台灣唯一有自主研發能力的國產車業者,會持續推動國產化。」對於這個新上路的規定,和泰車僅低調回應,「對於產發署自2024年8月1日起實施的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要求新制,和泰汽車與國產車製造廠國瑞汽車,無論於適用對象與比率上,目前均不受影響。未來也將配合政府政策,支持現地零組件,與供應廠商共同成長。」其餘則未多談。對於國產車自製率事件,和泰集團表示「配合政府政策」,其餘未多談。圖為和泰集團董事長黃南光(左)及總經理蘇純興(右)。(圖/劉耿豪攝)福特六和向CTWANT記者表示,「會持續評估導入適合台灣顧客需求的產品。今年斥資超過25億推動中壢廠區產線升級,同步強化在地廠商研發能力,提升零組件生產品質及產值,未來也將持續與在地供應鏈攜手合作。」台灣本田也告訴CTWANT記者,「品牌不受影響,會配合政府政策。」Hyundai總代理三陽工業旗下南陽實業則向CTWANT記者提到,「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福特六和今年斥資超過25億推動中壢廠區產線升級,強化研發能力。(圖/報系資料照)
台版陸車大戰1/「中國車銷台」經濟部祭出自製率滅火 專業人士:真的是保護國產車?
7月30日,經濟部無預警宣布「國產車自製率」全新政策,隔天立馬上路,消息一出,不僅為車界投入一顆震撼彈,消費者哀嚎「買不到便宜車」,更打碎許多車廠透過中國車賺錢的美夢。多家車廠及零組件業者告訴CTWANT記者,國產車年銷25萬輛要養8家車廠已經很辛苦,政府想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又要提高自製率,「真的是保護國產車?還是將車市推向進口車?」一家已走出國際、受影響較小的零組件業者二代老闆語重心長地表示,「政府既要保護國產車,提高自製率,又想積極加入CPTPP等自由關稅協定,根本是不符合實際的做法。」根據財政部關務署統計,我國對CPTPP會員國出口比重占整體出口額的21.6%,同期自CPTPP會員國進口占我國總進口額比重達29.1%,加入CPTPP將成台灣在現今區域貿易架構中的重要機會。台灣在2021年申請加入CPTPP會員,若未來成為會員,必須調降進口車關稅,而目前卻又將「國產車自製率」提高,也是對國產車的變相調漲。因此針對這項規定,有不少消費者質疑「以後都買不到CP值高的車了嗎?」、「會不會未來進口車會取代國產車?」有業內人士認同表示,「自製率提升之後,未來車輛開發成本恐越來越高,售價跟進口車相差不遠,也會降低消費者的購買慾望。」據了解,7月30日中午,經濟部旗下產業發展署(簡稱產發署)署長楊志清出面,邀請國內包含和泰(2207)、中華車(2204)、裕隆(2201)、鴻華先進(2258)、福特六和、三陽工業(2206)、台塑(1301)、台灣本田等8大國產車廠,隔天拍板宣布,「國產車將逐年提高自製比例最低要求,自2026年後須達35%。8月1日正式實施,並且溯及既往。」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署長楊志清在7月30日邀集國內8大國產車廠,宣布實施「國產車自製率」。(圖/報系資料照)新制做法針對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併購之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4類型,也就是車市黑馬MG、剛通過環境部審核噪音的大通Maxus、不斷傳出年底將登台的奇瑞和吉利汽車都中槍。車廠須配合提出在地化供應鏈合作價值比率承諾且須逐年提高,上市第一年15%、上市第二年25%、上市第三年35%;對於新制上路前已販售的車款,則要求首年20%,到2026年8月須達35%自製比例,且溯及既往。經濟部會有此一政策,主因起於裕隆旗下中華汽車於2022年引進中國上海汽車(上汽)集團下的MG品牌休旅車款HS國產化。據了解,MG首年國內供應零件的比率不到10%、其餘多從中國進口,在競爭激烈的國產休旅車市場,以配備豐富及比同級國產車低約10萬元以上的價格優勢,在1年半內迅速累積破萬名車主,重新改寫車市版圖,也令其他國產車廠灰頭土臉。緊接著MG Taiwan再引進小休旅ZS,以及備受矚目的百萬元內純電動車MG4。因為MG的成功,中華汽車去年獲利大增,稅後純益56.52億元,創下近20年最賺紀錄,EPS達10.36元,首度賺進1股本;而今年上半年營收為238.85億元,營業利益達15.8億元、稅前淨利30.19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的淨利為24.57億元,EPS為4.5元。中華車引進MG後銷售表現相當優異,更使中華車去年獲利大增,創近20年最賺紀錄。(圖/MG Taiwan提供)從帳面上來看,中華車引進MG,的確為企業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再往深層挖掘,是「為什麼這間50多年的老車廠,不得不與大陸車廠接觸?」一位在國產車商待了近40年的退休高管說:「除了納智捷外,台灣國產車的新車款都需仰賴合作的母廠提供,所以當母廠不再有符合台灣市場的新車款推出,國產車廠就會面臨『無車可國產』的窘境。」這個現象在Mitsubishi與中華車、Nissan與裕隆車、Honda與台灣本田的合作關係中間都存在著。車廠為了求生存,只好在模糊的法規中找生路,據傳裕隆也與上汽集團的大通Maxus談好合作。此外,福特六和、台灣本田等廠也都聽說正在洽談要引進母廠在大陸獨家開發的休旅車款,不過針對這部分,車廠並未回應;而吉利、奇瑞、比亞迪等大陸車廠,更是對進軍台灣蠢蠢欲動。這接二連三的消息自然會刺激到其他國產及進口車商,甚至影響到國內零組件生產業者。為此,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領銜開炮,3月7日在財政委員會高分貝質詢,怒指國產汽車裕隆把大陸電動車的零件引進台灣組裝成「偽國產車」,可能成為「21世紀科技版的木馬屠城記」。7月底,政府從善如流,火速做出國產車自製率「這個幾乎沒有緩衝期的政策,十分罕見。」知情的業者告訴CTWANT記者。民進黨立委王世堅針對「偽國產車」事件,在財政委員會上率先開炮。(圖/黃耀徵攝)由於該新政策沒有緩衝期,經濟部現正研擬配套措施。「政府真的應該很認真的考慮,台灣需不需要這麼多國產車廠?」一名老牌零組件廠二代負責人直言,台灣每年新車銷售量約在45萬輛左右,其中國產車最多約25萬輛,這樣的比例要養活8家國產車廠,實在很辛苦。「以澳洲來說,每年有百萬輛的新車市場,但還是在2023年10月結束最後一家國產車工廠Holden。」不只一家國產車廠及零組件業者對本刊表示,「這些配套措施通常是治標不治本,我們看不到長遠的未來。」
下一輪「新能源」貿易戰? 台灣資本論壇「企業籲不要捲入戰爭」
「企業界非常希望『不要捲入戰爭』,要避戰,台灣資本要放膽去面對挑戰,提升企業的專業能力,才能繼續生存。」永佳捷科技董事長許作名10日在台灣資本媒體論壇中提出他觀察1949年以來跨時代台商的心聲。許作名表示,面對兩個板塊的全球化逐漸形成,中美抗衡地緣政治之下的全球化變質,形成「西方與東亞發達國家塊」的美國、加拿大、歐盟、澳洲、日本、韓國等,與「威權軸心國家板塊」的中國、俄羅斯、伊朗、中亞、非洲與其他洲發展中國家等。台灣則是處於「跨足兩個板塊」之中,還包括印度、東南亞諸國、中東如沙烏地阿拉伯等國、南美。台灣資本發展、家族傳承,台灣未來如何走,台商準備第二套劇本攸關「市場、生產中心」,最完美的製造中心是在中國大陸,在交通、技術、土地政策、網路網路等完備,為世界第二大市場,因此也讓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在大陸丟一顆石頭猶如丟入大海中,但受到美國制裁等台商外移,面對與中國大陸加速脫鉤的西方,台商移到墨西哥靠近美國,移到印度看重內需市場,只是可以觀察出,台灣還是離不開中國,中國也不讓台灣離開。過去在大陸做生意都覺得很便宜,很便利,把中國零組件運到台灣組裝,幻想不見了,要準備第二套劇本,台灣對於地緣政治不陌生,但絕對會是想像不到,台灣政府要很穩定,政府很多行為是要幫資本家如何穩定,逐漸地去分散風險、擁抱風險。許作名強調,企業界非常希望「不要捲入戰爭」,要避戰,台灣資本要放膽去面對挑戰,提升企業的專業能力,才能繼續生存。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政大政治學系教授冷則剛表示,矛盾、鴻溝與距離存在,要如何填補找到未來出路是今天論壇很重要的課題,處於巨變中會有何種情況,開了二十年的全球化課程,看看二十年前自己準備的課綱,是充滿希望的,如今更要了解中國大陸的邏輯、韌性,跟西方不一樣是否就是錯誤的,是一個命題。全球化樂觀被取代,在地化的需求與地緣政治,很多時間地緣政治已經在課程中不交了,在中美,第一個是全球南方的情形,忽略了很多開發中國家,包括東南亞、跳脫長久以美國為全球化的看法,被全球化衝擊,要關注「人才自由流動」,會變成區域化?全球產業鏈變成乾淨產業鏈、民主供應鏈、友愛外包等地興起,要搞清楚發展的趨勢。科技發展似乎超越,未必百分之百由政府推動,可能由企業推動,國家與企業的新輪動與博弈,如此大的環境改變,台灣的資本、台商的未來趨勢,可以觀察的面相有,如何因應中國的政策,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很了解美國與中國嗎?了解的程度是有限的,美國的作法還蠻符合以前所談的工業政策,也違反了美國多年來所倡導的自由經濟,台灣所面對的風險與代價,可以用三個支柱,有地緣政治的優勢,在亞太多國,創興精神,由下而上很難被,科技發展在全球扮演關鍵角色。長期研究台商企業發展與中國經濟的劉明浩表示,美國對日本的態度很不一樣,將日本當作生產地,關稅減免,貿易歸貿易,政治歸政治,非常諷刺可以看到,「77國集團與中國」南方國家為主,有些國家基於美國壓力離開,須有獨立、安全的產業鏈,「新能源、安全」,下一輪關於「新能源」的貿易戰可能會開打,要如何保護產業。
撐開共享大傘2/「三年前搭捷運遇上一場大雨」 25歲區塊鏈Web3新貴創辦raingo拿下北捷合作
台北捷運從8月28日起117站提供共享雨傘,民眾只要利用捷運站出口的「raingo」智慧傘樁,就能以1小時19元、24小時39元的收費租借。raingo創辦人蘇俊嘉接受CTWANT記者專訪時表示,「這樣不僅能避免不斷買傘的金錢花費,也可以減少對環境的浪費。」對於捷運合作廠商創辦人竟是白T牛仔褲大學生模樣,記者好奇問起創業過程,今年25歲的蘇俊嘉笑著與31歲的執行長、遠房親戚余季堯互看一下後,「就是因為我們一起出捷運時遇到一場大雨。」「我們索性不去原本要去的活動了,直接搭回家開始討論『共享雨傘』。」這兩位年輕人2020年3月一場大雨後開始構想「共享雨傘」計畫,8月成立「樂眾科技」,以「raingo」為品牌。「公司目前資本額大概5千萬,不過因為目前還沒開始營運,所以還是持續地燒錢。」蘇俊嘉說。根據CTWANT記者調查,大台北地區3家共享雨傘業者中,raingo的資本額最高、負責人年紀也最輕,但並非「富二代」創業,而是「區塊鏈」起家的「Web3新貴」。蘇俊嘉早在2017年讀台南一中時,以「使用區塊鏈開發可監督捐款的公開募捐平台」獲旺宏科學獎佳作,當年進入台灣師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讀了半年就休學創業,成立「蘇度科技」(SuDo),憑著程式專業進行低風險套利交易,獲利驚人,績效打入全球25大加密幣交易所,去年將公司搬入台北101大樓,被視為台灣新創界的超級新星。對於區塊鏈事業,蘇俊嘉沒有多提,眼前只專注熬了3年才推出的新成品。他告訴記者,「從租借站、雨傘還有手機APP,全部都是raingo重新設計,找尋中國、美國還有法國及國內零件廠商然後在台灣組裝。」透過QR Code租借共享雨傘,在機器上也可清楚看見借、還傘位置,且機台僅7公分不影響市容空間。(圖/黃耀徵攝)蘇嘉俊提到,「租借站設計是比較困難的,我們找很多硬體相關的專業人士一起討論,包含機構的設計、外觀的工業等。」余季堯也補充,「加上後來遇到疫情,所以我們可能一個料件要多等兩、三週,在初期的設計跟驗證上造成很大的延誤。」最後終於設計出2款智慧機型,分別可以乘載26支、13支雨傘,以行動電源維持機台電量,傘上附有RFID(無線射頻辨識),在還傘時Iot(物聯網)設備可辨識借用者與租借訊息,掌握雨傘狀況,並由後台監控用電、各傘點租借狀況、雨傘數量,這是raingo最大優勢。「也因為不想影響市容,raingo的機台只有7公分,是全世界最薄的。」蘇俊嘉開心地說。除了機台設計,雨傘也花了不少工夫,採用16支玻璃纖維建構蓮花形傘骨,以求抗風性、輕量化,傘面使用210T超防潑水雨傘布,透過SGS檢測,防紫外線係數等級為A,據紡織產業綜合研究所檢驗,模擬陽光照射30分鐘,傘內外溫度相差近20度,兼具防曬、防潑水、速乾效果。對於雨傘和機台的細節設計,兩位年輕人非常講究。(圖/黃耀徵攝)蘇俊嘉接著說,「2022年看到北捷推動創新合作的計畫,所以我們投案,並在今年拿下合作。」目前在北捷117站設置共266個租借點,並提供LinePay、Apple Pay、信用卡等付款方式,且除了4,000支雨傘流通以外,還有儲備10,000支備用。談到未來願景?余季堯也說,「完成北捷計畫以後,未來希望可以朝機捷、火車站等發展,同時還有民營企業、商店去鋪設據點。」目前在北捷共設置266個租借點,並於8月28日正式啟用。(圖/raingo提供)
兩輪新商機1/「微型電動二輪車」納管 每年創造40億元大餅
今年11月30日有一項新的交通法規開始實施,規定將「電動自行車」改稱「微型電動二輪車」正式納管,不論新購或舊車,均需經過檢測及形式審驗合格,並投保強制險才可以掛牌上路。這項法規的發起,源於2019年3月18日,時任交通部部長林佳龍發起的「交通部機車好朋友」Line群組中,兼任車輛公會機車委員會主委及光陽工業執行長柯俊斌的建議。柯俊斌認為,「電動自行車不須掛牌、登記、領照,因此管理困難,若有肇責或酒駕等違法事實也無法追溯、無法可管。」從交通安全及管理角度來看,這項修法立意甚佳。因為2016年7月1日起,電動自行車取得審驗合格標章即可上路後,電動自行車的交通事故年年大幅增加,2016年有1,166件、2017年1,508件、2018年2,327件,到今年光是1-8月,就已超過5,800件,其中許多傷亡事故更因為電動自行車「沒有車牌號碼」,而找不到肇事者。新法規定必須審驗領牌並投保強制險,的確能夠更有效處理類似事故。光陽工業執行長柯俊斌表示,過去電動自行車不須掛牌,造成管理困難,若有肇責也難以追溯。(圖/光陽工業提供)也許柯俊斌自己都沒想到,這項法規實施後,還為台灣的「微型電動二輪車」製造業者,每年創造了近40億元的商機。據了解,在11月30日之前,台灣約有65萬台合格的電動自行車,仍在使用中的約有45萬台,每年銷售量在10萬台左右。以目前光陽工業及中華汽車eMoving生產的幾種車型,每輛4萬元左右的價格計算,「微型電動二輪車」每年至少有40億元的規模。諷刺的是,過去幾年累積的65萬台電動自行車,卻只有1.5萬台來自光陽、2.5萬台出自中華eMoving,兩家大廠加起來的佔有率只有6.2%。那其他的61萬台從何而來?本刊記者走訪十多家機車行,得到一個結論:除了台灣還有幾家品質不錯的小廠外,絕大多數都是來自大陸。一位專門販售電動二輪車的車行老闆估計,「至少有七、八成是大陸進口零件來台灣組裝。」許多電動自行車是組裝或拼裝車,加上使用者經常違法改裝,肇事率年年增加。(圖/報系資料照)由於電動機車及電動自行車屬「中國大陸物品不准輸入項目」,所以這些業者多半自行進口零組件,在台組裝生產,再掛上新品牌販售。一家位在桃園龜山工業區附近的機車行維修師傅說,「這還算比較正派的業者,找得到上游公司,也會提供保固。很多黑心廠商賣的其實是拼裝車,但是價錢很便宜,有的甚至不到2萬元,買家大多是外勞。」
為提高獲利能力 仁寶拒絕替蘋果代工
蘋果錢太難賺,仁寶向蘋果說「不」!據了解,為了脫離「毛(利率)三到四」的現況、提高獲利能力,仁寶已經決議不再承接成長性與利潤均有限的Apple Watch、iPad代工訂單,服務蘋果的團隊已解散、人員轉移至其他產品線或事業部,仁寶退出後的訂單將由立訊、比亞迪、鴻海接手。針對相關市場訊息,仁寶表示,不針對特定客戶評論。■僅賺一季、半年都在虧業內指出,愈是熱賣的蘋果產品,實際上代工訂單的季節性愈強,在實務上,一年四季最多只有一個季度能大賺、一個季度打平或小賺,剩下兩個季度都不賺錢。以往蘋果代工訂單有高成長性、競爭對手不多,代工廠往往願意承擔這樣的風險,以分享客戶高成長的果實,可是蘋果訂單毛利率今非昔比,產品也多進入成熟期、成長空間有限,中國業者又在蘋果授意與刻意扶植下,不斷搶進供應鏈,持續稀釋已經不算多的獲利。仁寶毛利率「毛三到四」已經超過十年,對比廣達毛利率提升至5、6%來說,仁寶獲利能力確實還有進步的空間,而仁寶總經理翁宗斌年初也宣示,今年的要務就是提升毛利率。■比亞迪、立訊等分食訂單據了解,仁寶為了提振獲利能力,已決定「登出」iPad、Apple Watch代工訂單,仁寶內部服務蘋果代工訂單的團隊近來正陸續解散,相關人員轉任至仁寶其他事業部門或產品線,而仁寶原有訂單,將由其他代工廠如比亞迪、立訊、鴻海等分食。仁寶已經不是第一家主動退出蘋果代工訂單的台灣組裝廠,事實上,早在2019年,當時Apple Watch最大代工廠廣達,就因為承接Apple Watch代工訂單以來賺少賠多,加以勞力過於密集但技術層次不夠高,而選擇主動退出,遺留下來的訂單由立訊、仁寶、鴻海分食,當時的仁寶誇下海口表示不會重蹈廣達承接Apple Watch代工訂單不賺錢的覆轍。然而三年不到,仁寶也因為蘋果代工訂單賺太少,不僅退出Apple Watch代工,連早在2015年就打入的iPad代工訂單,也決定撤守。對於主動退出蘋果iPad、Apple Watch代工,仁寶表示不對特定客戶予以評論,仁寶今年會持續專注於獲利的提升,也會持續擴增多元化產品線。
台灣特斯拉 凱勝綠能再獲新營客運7台訂單
台南無碳交通邁向新里程碑2021年1月凱勝綠能(2246)再傳捷報,台南地區客運業者「新營客運」配合台南市政府低碳策略,採購凱勝綠能七台新型電動大巴,總價約8000萬元。此外新營客運業者規畫每年將配合市府政策,逐年汰換傳統巴士改為電動巴士,繼去年11月府城客運採購15台電巴將於2021年2月交車,此次採購凱勝綠能的電動巴士,將於2021年三、四月交車。2020年各縣市政府紛紛推出改善空污相關政策規劃,台南市長黃偉哲為改善空污推出「亮麗晴空計畫」,整合市府各局處共同制定策略,其中,市府將採逐年淘汰柴油公車,預計到2024年,將一百八十輛市區公車汰換為電動公車,估計一年約可削減十二公噸的PM2.5(細懸浮微粒)。新營客運規畫未來將汰換約50輛傳統巴士,而府城客運則預計將汰換80傳統巴士,電動大巴需求龐大,未來將為凱勝綠能帶來亮眼營收!凱勝綠能表示,此次新營客運訂購之7台電動大巴為凱勝綠能嘉義新廠第一批生產之新車K9DA電動大巴,嘉義新廠現已落成,年產量可達650台電動大巴,因此可全力配合國家公車全面電動化政策,及台南市政府每年汰換30輛電動公車的目標。凱勝綠能目前積極尋求當地客運業者合作,瞭解道路狀況、營運班次、排班調度等條件,透過在地的深耕,規劃具備優秀續航力和可靠度的產品,因此獲得各縣市客運業者青睞,期望能成為政府推動綠能公共運輸的生力軍。凱勝綠能第二代全新電動巴士,為該公司自2012投入電動巴士產業以來,針對國內各種公共運輸營運需求設計大幅優化升級的升級車款,二代全新電動巴士從底盤零件開始到整車,均在台灣組裝與打造車體完成生產,在車體技術與動力系統更是大幅換新。凱勝綠能陳怡仁董事長表示,凱勝綠能是目前國內唯一使用鋁合金打造車體的大型巴士廠商,且為接軌全球,更與亞洲地區獲得歐洲百年資歷商用車三大龍頭廠認證的順豐客車合作,導入源自瑞士且通用於航太客機與軌道車輛的Co-Bolt模組化鋁合金車體技術在台生產,對國內車體技術帶來嶄新的視野;在底盤與動力系統,則因應公共運輸多元與通用需求並配合國內炎熱氣候,換裝上400匹馬力高性能馬達與具備主動式電池恆溫管理系統的水冷式動力電池,並標配車道偏移警示系統與EBS電子剎車系統,在性能與安全均衡,同時挾其台灣地區銷售第一且廣泛分布並獲得使用的客運業者一致好評的優勢,凱勝綠能的二代全新電動巴士將可說是國內公共運輸電動化產品的首選。
遭盧秀燕點名害中捷出包 柯:歹勢!一定負責到底
台中捷運16日開始試營運,但短短6天列車訊號卻多次發生異常,由於負責蓋的是北市府捷運工程局,因此台中市長盧秀燕要求台北市長柯文哲趕快修好。柯25日表示,盧跟他抱怨「在議會被罵一整天,負責發包的是前台中市長胡志強,承包的是柯,你們2男人幹的要不要負責?」他要跟盧說「歹勢」,一定會負責到底。柯說,還是會把台中捷運修好,因這次出的問題是以前從沒出現過,其實當時那18組車廂中,有9組是日本原裝進口,另9組是在台灣組裝,出錯的好像是原裝進口,負責承造的日本「川崎重工」也說這怪怪的、沒遇過,他會調查問題是怎樣,但也是台北捷運工程局蓋的,一定會負責到底。至於害盧秀燕背黑鍋,柯說,那天他去台中,盧跟他說她在議會被罵一整天,因發包的是胡志強,承包的是柯文哲,她怨「你們2個男人幹的事情要不要自己負責?」所以他說「好好好,歹勢!我們回去處理!」
緊急喊停!中捷車廂連結器斷裂 日商傻眼:從沒發生過
台中捷運21日發生列車重大故障並緊急宣布暫停試營運,全面投入列車檢修作業,究竟何時可以恢復?通車日期是否受影響?中捷公司表示,此次故障處為連結器牽引軸心斷裂,因從未發生過類似情況,將以最快速度檢修、確保安全無虞才恢復試營運,目前通車日期不受影響。台中捷運16日展開試營運,至21日為止共6天、搭乘人次達48萬5321人次,中捷公司董事長林志盈表示,光是21日一整天的運量就高達12萬6869人次,可見到民眾對中捷的肯定,但異常狀況發生後,考量安全問題,不得不做出暫停試營運的決定,畢竟「安全沒有僥倖」。台中捷運列車昨出現異常訊號,檢修確認為車廂連結器軸心斷裂。(圖/中捷公司提供)台中捷運列車昨出現異常訊號,檢修確認為車廂連結器軸心斷裂。(圖/中捷公司提供)這起故障事件發生在21日中午11點57分,列車行駛到高鐵台中站尾軌、準備調頭時,突然出現異常訊號,中捷判定狀況後於12點12分決定進行局部斷電、採大慶站至高鐵台中站局部暫停營運,中捷公司指出,因斷裂點在兩節車廂中間的連結器,一開始用列車推拉方式無法移動,最後動員20名人力將列車推離,13點27分恢復正常營運。車輛原廠公司川崎重工對此事故表達最大歉意,該公司代表指出,該列故障列車為日本原裝進口,而斷裂的連結器是向美國採購,他們從未預想過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故障發生後已徹夜與美國聯繫將,將針對故障發生原因作研究、判明與處置,會盡最大努力讓列車運轉回到正常情況,也避免類似情況再發生。北捷局表示,台中捷運共18列列車,其中9列為日本原裝進口、9列為台灣組裝,此次故障列車為原裝進口,而包括捷運淡水線、台灣高鐵都是向川崎重工生產的列車,過去從未發生過類似故障情況,但淡水線為高運量、台中捷運為中運量,不同車型設計可能使用不同的連結器。林志盈強調,會與北捷局、廠商投入最大人力,盼在最快時間內完成所有檢修,確認安全無虞後才宣布恢復試營運時間。
【綠能情報】凱勝綠能二代全新電動巴士
台灣電動巴士品牌凱勝綠能科技(代號2246)再傳捷報!繼2020年1月繳出首批12輛嶄新的二代電動公車交付客戶後,日前再次交付第二批8輛,與首批相同的車款,將投入雙北台北市和新北市高運量的幹線公車與捷運接駁公車服務,為台灣地區公共運輸綠能化的目標再向前推進,此訂單更為凱勝綠能進帳約8480萬的營收,依據公開資訊觀測站資料顯示,凱勝綠能2020年6月營收為86,568(仟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734.21%。綜觀國際市場上電動車產業多仍屬小額虧損或打平情況,而國內電動公車市場亦屬持平表現的態勢,凱勝綠能表現相對受矚目,該公司在2019的營收3.4億元,今年迄今更已交出總計16輛電動公車的成績單,預估其2020下半季開始的後勢可期。凱勝綠能董事長陳怡仁表示,今年第二季在此8輛車交付後,位於嘉義的全新凱勝電動車輛產研第一期基地工廠即將啟用,人員已陸續進駐,並將接續台中廠生產工作,屆時產能將可有效提升,預估短期內將可具備年產300輛以上之電動低地板公車或底盤,長期規畫於需求高峰期時可年產約650輛以上甚至達到符合政府年度總體汰換量所需各式電動公車成車、底盤或商用輕重卡車,將是國內規模完整之電動車輛產製基地。更可增加雲嘉南地區就業機會與地方稅收,提升國內就業率並活絡經濟發展。凱勝綠能第二代全新電動巴士,為該公司自2012投入電動巴士產業以來,吸取在台灣各地共交車158台的營運經驗與客戶反饋後,針對國內各種公共運輸營運需求設計大幅優化升級的升級車款,二代全新電動巴士從底盤零件開始到整車,均在台灣組裝與打造車體完成生產,在車體技術與動力系統更是大幅換新。凱勝綠能陳怡仁董事長表示,凱勝綠能是目前國內唯一使用鋁合金打造車體的大型巴士廠商,且為接軌全球,更與亞洲地區獲得歐洲百年資歷商用車三大龍頭廠認證的順豐客車合作,導入源自瑞士且通用於航太客機與軌道車輛的Co-Bolt模組化鋁合金車體技術在台生產,對國內車體技術帶來嶄新的視野;在底盤與動力系統,則因應公共運輸多元與通用需求並配合國內炎熱氣候,換裝上400匹馬力高性能馬達與具備主動式電池恆溫管理系統的水冷式動力電池,並標配車道偏移警示系統與EBS電子剎車系統,在性能與安全均衡,同時挾其台灣地區銷售第一且廣泛分布並獲得使用的客運業者一致好評的優勢,凱勝綠能的二代全新電動巴士將可說是國內公共運輸電動化產品的首選。
【綠能產業情報】凱勝綠能 全新款電動公車雙北交車營運
電動汽車,一個嶄新的運輸革命運具,為汽車產業帶來創新的發展模式與全新的乘車體驗,從機車、汽車到巴士,全球各廠無不傾全力投入,但是電動化運輸工具多數目前屬新興產品,其持有成本相對傳統內燃機運輸工具而言,確實相對高昂,因此,屬私人運具的電動化汽機車產品,經常與精品畫上等號,一般民眾確實難以親身體會新科技的壓倒性優勢與帶來的環保生活,但其中有項產品卻可有效翻轉此一既定印象,能讓一般民眾在日常生活出行、無須支付高昂費用或改變使用習慣,即可切身體驗嶄新科技優點的產品,那麼非電動巴士莫屬了。台灣電動巴士領導品牌凱勝綠能科技(代號2246)在2020的第一個月即繳出亮眼的成績單,其全新開發,綽號大藍鯨、黑金剛的第二代全新電動巴士首批12台已分別交付給客戶並投入雙北地區的公共運輸系統,分別在台北市和新北市高運量的幹線公車與捷運接駁公車服務,為台灣地區公共運輸綠能化的目標再寫下新的一個里程碑,同時更為該公司帶來8700餘萬的營收,綜觀多數國際市場上電動車產業仍屬小額虧損或打平情況下,凱勝綠能表現可說是相對亮眼,該公司2019的營收3.4億元,已開始轉虧為盈,而此批12車所挹注的8700餘萬收入,加上後續第二批8台更已進入全速生產,2020的後勢可期,更可說是為國內電動車產業一個帶來一個好的開始。北市大都會客運。凱勝綠能第二代全新電動巴士,係該公司自2012年投入電動巴士產業以來,吸取其已投入台灣各地共138台的營運經驗與客戶反饋後,針對國內各種公共運輸營運需求設計大幅優化升級的換代產品,整車從底盤零件開始到整車,均在台灣組裝與打造車體完成生產,在車體技術與動力系統更是大幅換新,凱勝綠能陳怡仁董事長表示,凱勝綠能是目前國內唯一使用鋁合金打造車體的大型巴士廠商,且為接軌全球,更與亞洲地區獲得歐洲百年資歷商用車三大龍頭廠認證的順豐客車合作,導入源自瑞士,且通用於航太客機與軌道車輛的Co-Bolt4模組化鋁合金車體技術在台生產,對國內車體技術帶來嶄新的視野;而在底盤與動力系統,更因應台灣公共運輸多元化與通用化需求,配合國內炎熱氣候,同步換裝上400匹馬力高性能馬達與具備主動式溫度管理系統的水冷式動力電池,並標配車道偏移警示系統,在性能與安全上可說是配備滿檔,同時挾其台灣地區銷售第一且廣泛分布並獲得使用的客運業者一致好評的優勢,凱勝綠能的二代全新電動巴士將可說是國內公共運輸電動化產品的首選。新北市臺北客運。交通部甫於去年底月提出交通科技產業政策白皮書草案,除原有2030年公車電動化政策,國內電動大巴未來約有1.6萬輛的需求,此外更結合升級規劃智慧電動巴士政策發展的推動,估計未來十年可提供5.6萬個工作機會,而凱勝綠能(2246)配合政府推動低碳公共運具,其高妥善率的電動巴士深獲客運業界好評,迄今創下電動公車銷售車輛數、營運里程、減碳量及促進電動巴士相關產業等多項全國領先記錄,即將投產的嘉義馬稠後電動車基地更是宣示凱勝綠能未來十年力拚自主化1,700億產值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