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大師
」中了「金鐘魔咒」...楊烈曾到日本當上班族:不知道下一步
音樂劇《熱帶天使》改編自台灣文學大師陳千武的短篇小說集《獵女犯》,今(16)日導演林孟寰、藝術總監雷昇、楊烈與男女主角于浩威、李曼出席媒體茶敘。劇中描述在異鄉突破困境,楊烈特別有感,因他奪下金鐘最佳男歌星演員獎後,卻迷失方向,跑到日本生活,他認了當時這舉動就是「逃避」。楊烈在劇中飾演老作家,娓娓道出二戰時期的殘酷虐戀,這次加入演出直呼榮幸,年屆70的他透露事前藉由耳聞長輩經歷跟看完原著小說來了解當年的歷史,對於後生晚輩要去詮釋這段久遠的歷史感到佩服,「接觸這齣戲最驚訝演員們的聲音跟情節,還有他們表演的慾望,導演林孟寰、作曲雷昇、浩威跟李曼都非常優秀,看到他們的靈魂全投入真的很感動,讓我眼前一亮!他們之前都說和我這老前輩一起工作很安心,但我覺得是相反,他們正在走新的路,而我會全力以赴,人家說人生70才開始,我現在是從《熱帶天使》開始!」楊烈(中)、于浩威(左)、李曼出席《熱帶天使》媒體茶敘。(圖/侯世駿攝)談到劇中男女主角克服困難在異鄉尋找自己的出路,楊烈特別有感,回憶當年奪下金鐘最佳男歌星演員獎卻得了「金鐘魔咒」頓時茫然,「得獎之後去了日本,因為不知道下一步怎麼安排,可說是逃避,也可以說是找新的路,那時心裡其實很徬徨,沒有目標,但去到那邊不管是生活、精神或工作,都找不到自己的著力點,很壓抑又必須往前走。」後來只能找事做的他,下班之後自己去找各種表演,備受當地的歌星、素人表演啟發,「他們嘶吼到燒聲,因為這個原動力讓我回來繼續唱歌!」原本在台灣演出就認識日籍太太,交往後也因為對方一直飛過來看他,讓他開玩笑說,「因為太感動就把她娶回家」。于浩威也曾在人生低潮期到新加坡長住一個月,不怕丟臉靠比手畫腳溝通,「反正在大家都不認識的地方,也沒有人會笑我,就盡情用身體去表達,轉換環境反而可以思考接下來怎麼走。」《熱帶天使》是去年臺中國家歌劇院駐館計畫作品,演出後廣獲好評,這回編劇林孟寰擔綱導演,與藝術總監兼作曲雷昇孵化多年,進階打造全新製作的2023新版《熱帶天使》重返劇場。于浩威率先透露,包含佈景舞台、造型與軍用裝備都升級了,「穿上戲服感覺就像身處在時代裡面,而且導演、編劇、作曲、編舞到舞台都非常精密,讀完劇本感受跟之前完全不一樣!」李曼則表示導演讓她更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場次展現角色不同面向,作曲還增加了新曲目,「這次我的角色有一首新歌,滿不好唱的,轉調了很多次,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內化成自己的言語唱出來。」林孟寰表示與雷昇合作4年已忍痛砍掉7首歌,每刪掉一首他就大哭一場,雷昇則表示自己雖然台語不是很好,但透過台語指導、音樂總監等團隊助攻,為此劇已做超過30首歌曲!兩人希望把音樂劇做成國際規格,打造「屬於自己的《悲慘世界》,講這片土地上自己的故事!」《熱帶天使》改編自文學大師陳千武經典小說集《獵女犯》,講述日治時期台灣青年林逸平(于浩威 飾)受徵召到南洋作戰,意外結識當地講福建話的慰安婦賴莎琳(李曼 飾),因語言相通而相知相惜,進而談起一場刻苦銘心的戀愛,戰地的殘酷考驗著他們善良的信念,同時也見證了戰地小人物們的浮生百態,陳千武原著小說也將由大塊文化重新出版。《熱帶天使》音樂劇將於5月5日至7日於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四場,詳情請洽OPENTIX售票網站。
戲迷久等了!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巔峰作《清明時節》隆重再現
2023綠光劇團迎來創團30周年,將以「綠光創藝股份有限公司」啟程,由吳念真擔任董事長,期盼透過舞台劇IP多元化,讓表演藝術能在不同形式的文化娛樂產品中轉換、傳唱,同時秉持初衷,持續製作一齣齣貼近人心的國民劇場之作。綠光創藝上半年將以《清明時節》打頭陣,這齣劇過去曾三度登台,今年將以 「2023昇華版Light Moments」之姿,於6月起巡演。2月2日將開放綠光會員超級早鳥搶先購票,緊接著2月5日至3月1日將推出30周年《清明時節》、《人間條件八》2+2雙人套票,為全台觀眾打造年度劇場盛宴。《清明時節》是吳念真向文學大師鄭清文致敬之作。(圖/綠光劇團)《清明時節》是綠光劇團台灣文學劇場首部曲,吳念真向年少偶像、台灣文學大師鄭清文致敬之作,揉合《清明時節》及《苦瓜》兩則短篇小說改編而成。背景設定在台灣50年代,是一段從外遇展開,內省結束的故事。勾勒世間男女在面對愛情、家庭關係的掙扎與無奈、痛苦與釋然。吳念真強調,「《清明時節》聚焦的不是男歡女愛,也不是要批判外遇的道德性。而是真實陳述在外遇這個情境中,每個當事人的想法與選擇。在感情世界,用誰的角度去批判對錯都無意義,只能交由觀眾自己去見證、感受。」劇中對白充滿「吳式黑色幽默」與溫暖,讓觀眾在悲苦中看見希望之光,同時也領悟到「重重提起,輕輕放下」的生命哲學。吳念真說:「綠光劇團30周年選擇再現《清明時節》,因為它講的不只是一個婚姻、一個家庭,而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而下半年,深受觀眾喜愛的《人間條件》系列再推新作《人間條件八》。吳念真以身邊同學、朋友的社群對話為靈感,描述21世紀當代人生的苦澀、矛盾與謊言。劇情緊扣時下重要社會議題,對白依舊是觀眾熟悉的真情流露與人文關懷,每一幕都值得觀眾細品。購票請上兩廳院文化生活OPENTIX售票系統,更多詳情請洽綠光劇團。
紀錄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60年生涯 導演許𠦄林曝高難度挑戰:被葉老選上的感覺
《台灣男子葉石濤》由導演許𠦄林拍攝,導演林靖傑擔任監製,《尋找背海的人》的製作團隊拍攝,以影像紀錄已故的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60餘年的寫作生涯以及生命軌跡。導演許𠦄林在接下拍攝計畫後,除了研讀所有著作及評論之外,也儘可能找到葉石濤生前的訪問,好更貼近文學大師的生命,某天她找到一篇長達80多題的訪問逐字稿,除幫助她更加認識葉石濤,也讓她在剪輯上更加順暢。台灣文學大師葉石濤經歷日治時期,以及白色恐怖的關押經驗,見證台灣歷史變革,在那被迫噤聲的年代中,他卻依舊不放棄,持續書寫台灣以及個人的命運。導演許𠦄林回憶創作過程:「我突然找到了一篇葉老(葉石濤)長達80多題的訪問的逐字稿,看著看著,察覺到他說話似乎有種獨特的節奏,而且談話內容很幽默有趣。看到這篇訪問後,我覺得找到了我和葉老的聯結之處,有了驅動力,讓紀錄片的拍攝和剪輯上更為順暢。」《台灣男子葉石濤》片中以部分動畫方式呈現葉石濤的生涯經歷。(圖/茂樹電影)監製林靖傑表示,葉老是個思想走在很前面的作家,平日說話很風趣,很受年輕輩作家喜愛,這種人格特質也讓許𠦄林導演找到可與他親近之處。而像是電影片名的靈感是來自葉石濤的作品《台灣男子簡阿淘》,故事中的簡阿淘因白色恐怖的牢獄之災,被顛覆了所有生活,影響長達一生,也呼應了葉石濤顛沛流離的寫作生涯。許𠦄林深感要拍攝一部已經過世的文學作家紀錄片,確實是很不容易的挑戰,但獲得這個機會也非常珍貴,「是種被葉老選上的感覺,我決定要做到最好,以高規格的方式徹底完整的紀錄他的生命。」片中更集合了11位年輕藝術家轉譯葉石濤的文學作品,包括莊益增、黃采儀、葉文豪合作演出舞台劇《葫蘆巷春夢》;舞蹈劇場由鍾長宏編舞,舞出《紅鞋子》和《牆》;舞蹈環境劇場由蘇品文在北海岸跳出《西拉雅末裔潘銀花》;藝術家吳識鴻製作出藝術動畫詮釋《有菩提樹的風景》和《舊城—老人》。藝術家戴開成及曾伯豪以落語呈現《群雞之王》,攝影家林柏樑之前所拍攝《葉石濤肖像》,也在本片中出現。透過跨世代的藝術激盪,重新發現並賦予葉石濤文學作品新生命。《台灣男子葉石濤》收錄多部舞蹈作品,其中《西拉雅末裔潘銀花》卡關最久。(圖/茂樹電影)其中卡關最久的是由女性主義藝術家蘇品文創作的《西拉雅末裔潘銀花》,葉老筆下的潘銀花充滿了慾望和母性的力量,許𠦄林表示想呈出文字與創作結合的力量,但因為以裸體呈現表演,在傳達上必需更為小心。拍攝前夕,許𠦄林突然見到蘇品文做的海底輪的練習影片,驚喜終於找到可以和潘銀花相呼應的表達方式,用丹田核心的全裸舞動和甩髮舞的魔性能量演繹。團隊也上山下海尋找適合拍攝的地點,終於在北海岸完成拍攝。許𠦄林說:「蘇品文是我第一位邀請的藝術家,但是最後一位完成拍攝,創作時間長達一年半。」她表示為了拍好這部紀錄電影,經常廢寢忘食,徘徊在崩潰邊緣,葉石濤曾說過:「寫作是天譴。」讓她也深有共感,「這句話對創作人而言都有很深的感觸,像我也覺得拍片是天譴,很辛苦的拍攝完會想再也不要拍了,但只要一看到有趣的題材,就又一頭栽進去了。」《台灣男子葉石濤》將於6月17日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