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新人壽
」 台新金 台新人壽 實支實付 金管會 林維俊12家金控前十月獲利出爐 中信金EPS達3.2元賺贏去年
14家金控陸續已有12家公布10月自結財報,中信金單月獲利、前十月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的3.20元雙雙領先;元大金、兆豐金的EPS也超過2元;凱基金則較去年同期成長64%。國泰金、富邦金則還未公布。中信8日公告2024年10月份自結盈餘,10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47.40億元,累計前十月合併稅後盈餘633.89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獲利。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20元,亦創歷史新高。同時,中國信託金控雙引擎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及台灣人壽累計前十月稅後淨利亦創下歷年同期最高及次高。中信金控表示,子公司中國信託銀行10月份稅後獲利44.95億元,累計前十月稅後獲利407.7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6%,創下歷年同期新高。其中存放款穩健成長,財富管理因銷售保險、基金及結構債業績大幅增加,帶動相關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同期成長43%,信用卡業務則在海外消費需求強勁帶動下,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度同期成長25%。子公司台灣人壽10月份稅後獲利1.62億元,保險業務動能良好,惟受美元匯率波動影響認列匯兌損失,累計前十月稅後獲利212.31億,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31%,主要來自處分股票及基金等之資本利得。凱基金控10月自結稅後獲利為新台幣(以下同)17.43億元,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突破300億,達308.83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64%,每股盈餘1.81元。凱基金控表示,上月份受美國總統大選等不確定因素影響,全球股債市相對進入膠著,凱基金控集團各子公司仍維持穩健獲利表現。10月份因美元走升,子公司凱基人壽整體避險成本降低,加上掌握國內股市波段行情,實現資本利得,締造穩定獲利表現。凱基人壽10月份稅後獲利為11.35億元,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達212.58億元,相較去年同期成長71%。雖海外及債券市場相對波動,但受惠10月份台灣股市穩定上揚,凱基證券經紀、財富管理、衍商及資本市場等業務獲利表現良好,10月份稅後獲利為6.13億元,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達87.41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成長54%。凱基銀行10月份稅後獲利為4.04億元,主要來自於利息及手續費等核心收益的穩定貢獻,存款及授信規模也維持增長,今年前10月稅後獲利達47.13億元。中華開發資本受投資部位評價影響,10月份稅後虧損1.22億元,年度累計稅後獲利4.65億元。台新金控113年10月自結稅後淨利12.4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1.25元。台新銀行10月稅後淨利15.1億元,累積稅後淨利為 154.7億元,核心業務獲利動能強健,累計稅後淨利較去年同期成長 19.3%。資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10月底逾放比為0.13%,備抵呆帳覆蓋率為981.81%。台新證券10月稅後淨利0.8億元,稅前淨利較上月下滑,主係證券市場波動劇烈,致公司營業證券處分利益減少;累計前10個月稅後淨利20.3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主係今年證券市場指數上漲,成交量較去年成長,致公司經紀手續費收入增加。台新人壽113年10月稅後淨利0.3億元,主係因10月台幣貶值致兌換利益增加及所得稅利益影響;累計稅後淨利19.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主係因今年股票資本利得影響。新光金控10月自結稅後盈餘3.34億元,前十月累計稅後盈餘為201.06億元,累計每股稅後盈餘EPS為1.25元;子公司新光人壽10月虧損3.26億元。合庫金10月自結稅後淨利13.74億元,前十月累計稅後淨利為175.9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1.13元;子公司合庫銀行10月獲利12.09億元。
金控競逐AI金融科技 Chat GPT、QR Code跨行ATM提款吸睛
「FinTech Taipei 2024 台北金融科技展」今天(1日)登場,各家金控展示新創科技互動式體驗,包括中信金首度亮相的超個人化「GPT ATM」與「AI客戶助理」,台新金發現逾6成台新銀客戶曾使用QR Code無卡提款而擴大跨行QR Code無卡提款服務,以及玉山金「居家小秘書」普惠金融服務等,多項創新科技吸引民眾目光。內建人工智慧(AI)的台新金控就在FinTech Taipei 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中大秀實力,台新銀行副董事長尚瑞強(中)、台新金控資訊長孫一仕(左)、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黃天麟共同出席。(圖/台新金提供)中信金控展示7項創新金融應用,「智能安全防詐網」AI SKYNET神盾聯防科技平臺串聯綿密風險偵測網路,強化阻詐成效;首創透過行動裝置語音指令即可完成提款的「GPT ATM」,語音指令搭配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能辨識多種語言,實現更便捷的ATM操作,此外,「AI客戶助理」如真人般親切互動亦吸引民眾目光、踴躍體驗。2024台北金融科技展永豐金此次展區以萬花筒為概念,創造出色彩斑斕的視覺效果,並融入體感互動裝置。後排中為永豐金董事長陳思寬。(圖/永豐金提供)中信銀總經理楊銘祥表示,中國信託動員近2,000位同仁打造「智能防詐安全網」,建置「神盾聯防科技平臺」(AI SKYNET),AI技術分級帳戶風險並整合客戶資訊,於中國信託行動銀行 APP操作可疑交易時即跳出警示訊息,防詐成績截至目前累積阻詐28億元,2023年新增警示帳戶數較2022年減少近25%,2024年前9月亦較去年同期減少近5%,迄今已從ATM交易破獲14起詐騙案並逮捕15位車手,積極防堵詐騙。中信金首度曝光超個人化「GPT ATM」與「AI客戶助理」則吸引民眾目光,「GPT ATM」顛覆傳統ATM操作,支援中、英、印、泰、越、日、韓七國語言,搭載AI語音辨識技術,用戶僅需透過行動裝置語音指令即可完成提款,更可根據交易紀錄、地點與時間提供個人化建議,並推出AI運勢分析,為用戶增添智能化服務體驗。台新金控旗下的台新人壽運用AI機器人,協助客戶透過對話即可填寫表單,體現出AI是如何融入日常金融服務中;台新銀行運用Chat GPT 4o語言模型結合時下熱門的MBTI設計出趣味問答,使用者可快速得知自己的個人特質,進一步獲知適合的Richart金融產品與Richart Life點數服務,感受全方位的便利生活金融服務;台新證券數位投資工具「台新Woojii APP」具備智慧選股功能,透過簡單的測驗就能推薦民眾適合的投資策略。台新銀行並運用AI偵測及大數據分析建立防詐機制,「戰神模型」正是防詐核心,協助實體分行及數位通路建立防詐網路,一同守護客戶的資產;「程式撰寫助手」則可加快程式編寫速度,減少重複性工作進而提高生產力,還有「辦公室軟體協作工具」一起協助員工減輕負擔、提高工作效率。台新金控運用大數據分析發現,逾6成的台新銀行客戶曾使用QR Code無卡提款,為滿足客戶需求,台新銀行攜手財金公司推出「跨行QR Code」無卡提款服務,將服務自台新銀行帳戶擴大至他行客戶也可使用,民眾於財金公司展區即可體驗「台新ATM QR Code無卡提款」。國泰金主打「未來金融家」主題,像是國泰產險則推出業界首創「點數或電子票券抵換保費」新繳保費方式;國泰人壽將百萬級用戶(突破120萬)「FitBack健康吧」鼓勵用戶持續健康行為,「FitBack健康吧」結合國泰小樹點生活圈激勵機制,用戶完成任務可換取小樹點兌換商品;投保指定外溢保單並持續完成健康任務,最高可享有10%的保費折減。國泰證券的「台美股定期定額」投資主題以及國泰投信App主打全新ETF服務及共同基金申購或買回的兩大專區,吸引許多民眾觀展體驗。根據集保數據統計,截至10月25日,全台ETF受益人數已超過1,368萬人,利用打包一籃子股票或債券的ETF投資已成為大眾主要理財工具。永豐金控旗下永豐銀行推出的「大戶DAWHO數位帳戶」,一站式整合存款、理財、貸款、換匯及證券等服務,滿足不同年齡層的金融需求,DAWHO數位帳戶除了提供消費、儲蓄與彈性資金功能,還整合定時定額存美股平台ShareShares、大戶投及ibrAin智能理財等工具,鼓勵民眾可以透過科技工具了解與規畫財務。而在「大咖DACARD APP」則整合生活繳費稅與信用卡管理服務,包括檢視信用卡申辦進度、開卡啟用或國內、外交易設定等,加強防盜設定讓客戶便利又安心,以此創造最佳化客戶使用體驗,全方位滿足生活金融需求。玉山金控的「居家小秘書」展示玉山端到端的普惠金融服務,顧客可於e指申請平台一站式完成台外幣帳戶、信用卡、房信貸、證券帳戶等服務申請,還可以下載行動銀行App進行24小時線上換匯、設定匯率高低點通知,加入e.Fingo會員完成指定數位交易累積點數。
金金併再起2/睽違22年露曙光!新光台新金股價皆漲 新光人壽增資找解方
國內第一樁「金金併」、富邦金併日盛金去年順利完成,今年4月下旬,台新金與新光金合併案重燃希望,市場再傳「金金併」,股民也掌聲響起,新光金股價受激勵近期從8.32元走高到9.18元,台新金則從17.6元站上高點18.85元。對此,台新金(2887)總經理林維俊5月3日回應,「正面看待任何可能併購機會。」「新光金、台新金都是出自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家族第二代,吳東進、吳東亮兄弟二十年前也曾談過合併壯大,之後不了了之,但看到其他家金控透過併購案的壯大,新光金過去這些年來所繳的成績單不甚漂亮,也讓新光創辦人家族之一的洪家第三代洪士琪重啟此案。」一名金融界高層說。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1945年創設新光商行貿易起家,之後創辦新光紡織進入紡織工業,1960年代創辦新光產險、新光人壽、大台北瓦斯、新光百貨娛樂、台灣証券投資等,1986年心臟病猝發辭世。2002年2月政府開放金控,准予銀行、保險、證券跨業經營,吳東進、吳東亮兄弟各自成立新光金、台新金控,吳東進一句「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山頂會合」留下伏筆;當年六月,兄弟倆在母親協調下,並肩坐下來宣布要談合併,記者會上吳東亮喊出響亮的新名字「台灣新光金控」,但此事一周後告吹,第一樁金金併美事便無疾而終。兄弟各自爬山後,以台新銀行起家的台新金透過併購壯大,2005年取得彰化銀行經營權,未料在政府改朝換代後,2014年台新金未取得經營權,認為財政部違反「彰銀經營權的契約認定」纏訟六年,直到2020年台新金出手併購外商保德信人壽才有了轉圜。「2020年對台新金來說,是開啟併購很關鍵的一年,美商保德信集團決定出售在台灣的保德信人壽,台新金重整併購眼光,排除勁敵成為保德信買主,也決定與彰銀說掰掰。」這名金融人士分析,當時主管機關要求六年內出脫彰銀股權退場。台新金控2020年8月,以55億元併購美國保德信人壽,於2021年6月獲金管會核准並於月底完成併購交割程序,並更名為台新人壽。(圖/CTWANT資料照)未料,同一年,2020年5月,前新光金董事長吳東進因涉及大股東干政等公司治理遭金管會裁罰停職。此事,讓擱置多年的新光金台新金合併案,重新又被提起,新光金董事洪士琪(現為新光人壽副董事長、新光集團創辦家族洪家第三代)、吳東進堂兄弟吳東明三度在董事會提案研議金控合併案,推「新光金、台新金」研議合併。隔月,台新金董事會也決議啟動與新光金合併之可行性評估,成立合併研究委員會下設立合併研究小組,台新金總經理林維俊與吳東亮之子、台新銀兼台新證董事吳昕豪都是小組成員,吳東亮本人更在股東會上,對關切金金併的小股東回應「會努力、積極審慎評估」。然雙方的努力,始終沒有下文,直到2023年「新光金董事改選」前,在「改革派」「公司派」的交鋒下,外界才知道合併案「被已讀不回」,期間,吳東亮兩度寫家書給大哥,新光創始家族成員也居中協商多次,一方急著改變現狀,一方認定遭奪權,毫無交集。這段改選戰期間,新光金董事林伯翰爆料提及,台新金在2022年6月到10月間五度發函新光金,提出以0.584股台新金換1股新光金的方式合併,承諾增資新光金200億元。此案之後並無進展。2023年6月,「改革派」取得新光金經營權,日前重啟合併案之際,新光金控公開訊息自曝,「當時的董事長未落實執行邀請執行研究事宜,且未對其他金控公司來函表達意願一事予以處理」,也就是說,當年此案被冷處理。如今,隨新政府改組內閣,新光金順勢重啟合併案研議,金金併及換股比例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對合併案持保留態度的獨董許永明即說,換股方式以市價而非以淨值為基礎,若換得比例更差,在合併議題可能存在之下,股東參與增資的意願會降低,除非存在有控制權溢價。2024年4月26日,新光金董事會通過「金金併」一案,持保留意見為董事吳欣儒、李增昌、賴慧敏及獨立董事許永明,圖為新光金控創辦人吳東進去年2月出席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擴建院區新建工程。(圖/黃威彬攝)一名金融界高層跟CTWANT記者說,「觀察這二年來吳董(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對『新光台新』兩家金控合併案的看法,從審慎評估可行性,到解決新壽增資、談合併時間點等,都一再拋出他的立場與各種解方。」「顯而易見,二家金控合併,自始至終就是『新光人壽』,金控合併的最大助益,即是可挹注營收量能大引擎的『保險業』,新壽的RBC一天沒處理好,就很難讓兩家金控併得漂亮。」這位高層說。
台新新光金金併? 吳東亮:「2026年前不可能」
台新金(2887)董事長吳東亮日前攜手夫人彭雪芬在旺年會中,抽出最後加碼獎金200萬元,讓整場一萬多名員工氣氛High到最高點,摸彩總獎金突破千萬;面對今年降息可能帶來壽險業利多,業界議論台新與新光金(2888)合併案,吳東亮也已清楚公開地說「2026年之前不可能談合併」。其實,吳東亮在去年6月股東會中即強調合併案,首先須考量顧及台新金的股東權益,其次,即使符合金管會產金分離、金金分離的規定,重點還是在於提升股東權益這層面,這也就是新光金接下來對於新光人壽增資案的處理會走向哪一個方向,而新光金創辦人吳東進在7日春節過年前,透過媒體對吳東亮提出三問,尤其是對於吳東亮說到「新光人壽情況已經進到加護病房……」等說話,表示傷害到新光金控。台新金控2024年1月自結稅後淨利為19.9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0.15元。台新銀行1月稅後淨利18.5億元,整體損益較去年同期成長17.8%;台新證券1月稅後淨利1.2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主係本月營業日較去年同期多,致公司經紀手續費收入上升。台新人壽1月稅後淨利5.3億元,也較去年同期增加,主係因今年股票資本利得及匯兌利益影響。再看台新金控2023年自結稅後淨利146億元,累計每股稅後淨利EPS為1.01元,受到台新人壽台幣升值影響致兌換損失,造成獲利減少,累積每股盈餘EPS略低於前一年度EPS的1.04元。台新金控主要獲利引擎台新銀行去年累積稅後淨利為149.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台新證券則因證券市場指數上漲及公司操作績效提升,致公司經紀手續費收入及營業證券處分利益上升,全年稅後淨利15.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市場證券分析師雖看好2024年「壽險型金控」的股價有補漲空間,但對於銀行為主要獲利的金控,譬如說兆豐金、中信金、台新金、永豐金等也是認為可以多加關注。「台新長期關注數位服務這塊,現在還推出台新手付APP,讓手機變成刷卡機,不論是用實體信用卡、Apple pay、 Google wallet等感應支付,或是Line Pay、街口支付等掃碼錢包,台新準備以手付APP搶攻商家市場,期盼能挹注相關手續費等」一名多年鍾情存股「台新金」的投資人觀察說。另一名金融業者表示,「台新銀行現在透過手付APP,拓展到苦無信用卡收款工具的商家市場,讓店家不管是在店面內或是戶外擺攤販賣,都能使用手機接受各式支付,還可查詢交易記錄與即時退貨,讓商家處理每一筆交易,節省傳統刷卡機裝設成本」「商家刷卡機市場已經很緊繃,台新銀行此時切入找到一些店家的痛點,就是想辦法創造營收來源。」
保單夯什麼2/這些人都改買「定期型」保險 資深業務:30年前就力推給計程車司機
疫情前熱銷的終身壽險附約實支實付醫療險,在保險業者苦吞防疫險理賠巨虧後,去年紛紛停售,加上限縮「副本理賠」的金管會新政策今年元旦上路,「一年一期的『定期型壽險、醫療險』愈受青睞!」一名資深保險業務員告訴CTWANT記者。有「平民保險王」之稱的保險達人、本身也是做保險業務的劉鳳和跟CTWANT記者說,「快三十年來我就是力推『定期型』的保險,包括壽險、癌症險、意外險與一年期的附約型實支實付險,因為我的客戶很多是計程車司機、攤商,買定期險的保費不高,才有多餘的錢拿去投資理財買房。」另一名壽險業務員則告訴記者,他近年招攬「高額型」定期型壽險頗受高資產族群青睞,譬如一張一年1千萬保額壽險,保費約2萬餘元,首年度可以拿到的佣金就有1萬元,也就是50%。保險界主管跟記者說,「過去大家為了拚業績,經濟力尚可的保戶還買到7張實支險,住院一次的理賠金扣掉實際醫療費後還有餘額」「後來雖改為『限買3張』,只是加上醫界融通保戶很多非必要住院治療,龐大的理賠金則已讓實支險走向虧損,紛紛下架改版,像是有一張保單歷經13次改版後乾脆停售。」我國壽險業即將在2026年接軌IFRS17國際會計準則。右二為保誠人壽總經理王慰慈。(示意圖/保誠人壽提供)尤其防疫險之亂,業者苦吞2700多億元的鉅額理賠,開始盤點恐面臨超額虧損的醫療險保單。CTWANT記者2023年7月即調查,疫情爆發三年內,停售的「實支實付險」共28張,其中產險占21張,壽險7張,有個人住院醫療險、團體住院醫療險、突發傷病住院險、癌症達文西手術增額保障附加條款等,包括AIA友邦、宏泰、台灣、遠雄、富邦產壽險公司等。「去年8月爆發癌症患者抗議健保署清查是否有必要住院治療的真實情況,其實背後很大的原因,就是保險業正在盤整『虧錢保單』,當發現到申請實支實付險住院理賠的保險費遽增,讓很多產壽險公司吃不消。」一名保險界人士接受CTWANT採訪時指出。「企業不會做虧損的事!好的商品,一旦超乎道德範圍的濫用,最後承受負擔都是年輕下一代,吃虧的都是民眾。」一名金融界人士分析。當時,為免重蹈防疫險鉅額虧損之路,保險界堅持依約「必要性住院治療」理賠定義底線,癌友界主張「醫療技術進步許多治療無須住院」,期盼應擴大住院險的理賠範圍與定義,為平息爭議,金管會邀產官學界辦公聽會,歷經三個月討論,去年底主委黃天牧宣布2024年起「六大主流保單」新政策中,其一即是「實支實付險」落實損害填補原則。小資族如何透過保險商品分散經濟負擔風險,要如何買得好用保費也負擔起,常是許多人的大哉問。(示意圖/公勝保經提供)依金管會新規定,今年元旦起的實支險核保政策將限縮接受副本理賠等投保條件,也因此,2023年底再掀起一波「實支險副本理賠停售潮」,保誠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等都跟進,2024年起台新人壽公布僅接受沒有買過任何一張實支實付醫療險的民眾投保,安聯人壽的副本理賠張數則限縮僅接受二張。「這項新政策,為要遏止保險公司、業務員亂賣,也讓保戶更了解,加上2026年接軌IFRS 17、ICS新會計政策,保險商品的定義與理賠條款,不會輕易放寬融通的。」一名業界主管跟CTWANT記者說。到底要怎麼買醫療險才會足夠?「以一個家庭(包含小孩)為例,我通常建議民眾保險費占年薪比例的十分之一。有限的收入費用範圍內,要買『高保障型』的意外險、壽險等。」力推「定期型保險」的保險達人劉鳳和說。「保險界推的一年一期『定期險』醫療險商品,可補強終身險的保額。」另一名資深業務員說,「保險非萬靈丹,要評估自身經濟情況。以小資族、上班族來說,最終還是要拚自身的財富累積,藉著加薪、投資理財等增加收入」,「建議民眾可以自行上網到基富通投保官方推廣的定期壽險、傳統型重大疾病險與小額終老險,少了業務員的佣金,相對來說保費較低。」此外,「很多經濟情況還不錯的老闆、醫生會計師等,也會買定期壽險、意外險等,當作一個分散風險工具」,「酌量自身的財務情況,在健康險部分,中風、失智、肢體受傷、癌症等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或會長期影響經濟收入的重大疾病醫療險、長照險等,也是許多民眾會趁年輕時規劃提早投保。」這位資深業務員建議。
台新金2023年獲利146億 每股稅後盈餘1.01元
台新金(2887)今天(8日)公布自結營收,由於旗下台新人壽受到台幣升值影響致兌換損失,造成獲利減少,2023年12月稅後淨利2.1億元,累計合併自結稅後盈餘146億元,累積每股盈餘EPS為1.01元,略低於前一年度EPS的1.04元。根據台新金控公布資料,台新金控自結去年12月稅前淨利2.5億元,稅後2.1億元,累計合併稅前淨利177.2億元、稅後淨利146億元,旗下子公司台新銀行、台新證券都較前一度增加,台新人壽則減少。台新銀行12月稅後淨利 8.2億元,累積稅後淨利149.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2%;資產品質維持穩健,截至12月底逾放比為0.12%,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159.78%。台新證券12月稅後淨利2.3億元,較上月成長,主係證券市場指數上漲及公司操作績效提升,致公司經紀手續費收入及營業證券處分利益上升;累計前12個月稅後淨利15.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主係今年證券市場指數上漲及公司營業證券操作績效提升,使公司營業證券處分及評價利益上升。台新人壽12月稅後淨損5.8億元,主係因12月台幣升值致兌換損失增加;累計稅後淨利2.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4億元減少許多,主係因去年同期有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
台新人壽不賣了 「實支實付險」掀停售潮…接受副本理賠只剩這2家
自金管會宣布將研究「實支實付」改為「損害賠償」後,掀起市場搶購潮,也令接受實支實付醫療險副本理賠的保險公司陸續停售,而在台新人壽4日宣布退場後,僅剩2間人壽仍受理實支實付醫療險副本理賠。台新人壽向保經代等銷售通路表示,自1月9日起調整「實支實付住院醫療險」核保規定,內容包括:累計台新人壽及同業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以2張為限,但強制保險及公費團險例外;投保時,若已有投保台新人壽或同業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健康保險附約紀錄,將照會取消該附約投保。過去部分較小規模保險公司為吸引客戶,接受第2或第3家的實支實付險理賠,客戶持醫院副本即可申請,卻造成理賠金高於醫療費問題,以及恐有民眾靠生病賺錢。而保誠、台壽、凱基、全球、遠雄、台新等6家業者,自去年12月29日到今年1月4日先後停賣副本、下架、或限縮核保政策,目前市場僅剩「台銀人壽」及「安聯人壽」受理。保險業者表示,金管會出發點是好的,醫療理賠不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應為醫療費用補充,但因有副本理賠,恐容易引導保戶「沒事去住院」。保經保代則建議,出於理賠率考量,民眾如果能夠負擔,有機會仍可規劃醫療險,因為「以後只會變貴,不會變便宜」。此外,台新人壽決定加入本次實支實付醫療險副本理賠停售是「9 日起生效」,換句話說,民眾在8日午夜前仍可向業務窗口投保,業內人士預估近日會湧現大量進件。
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停售惹議 金管會急澄清:並非買不到
金管會為遏止國人過度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將進行改革、檢討副本理賠等方向。繼保誠人壽28日停售後,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也宣布30日起停止銷售實支實付附約商品,引發民眾憂心買不到的搶購熱潮。為此,金管會昨天(30日)緊急澄清,強調目前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實支實付醫療險,並非買不到。據統計,原本可以以實支實付醫療險拿副本申請理賠的的壽險公司共有7家,包括全球人壽、台灣人壽、遠雄人壽、中國人壽(2024年改名為凱基人壽)、台銀人壽及保誠人壽;但自12月27到29日短短3天,已經有5家宣布停售下架,僅剩台新人壽與台銀人壽未停賣。金管會也強調,商品損害填補原則尚待研議,未來還是會考量民眾高端醫療、自費醫材保障需求,不用怕買不到。針對媒體報導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掀停售潮、民眾買不到所需醫療保險保障等訊息,金管會提出四點澄清如下。一、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多數保險公司仍有銷售,並非買不到。此商品的主要功能,是就保戶發生保單條款約定保險事故所致之實際醫療費用支出提供費用補償,因此應適用保險損害填補原則,保險公司在受理民眾投保時,將依照內部核保規定進行核保,金管會並未禁止保險公司銷售實支實付醫療保險。二、近日部分保險公司宣布停止受理或停止銷售醫療保險商品,均為接受醫療收據副本理賠之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民眾若未曾投保或有增額需求,目前市面上仍有相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可供民眾選擇,並非買不到。除了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外,尚有日額型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特定傷病保險、癌症保險等其他支應民眾就醫需求的保險商品可供選擇。三、有關實支實付醫療保險商品落實損害填補原則議題,尚需時研議。金管會也提出較明確方向,表示因應保險業接軌 IFRS17及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TW-ICS),保險商品宜逐步轉型回歸「保險保障」本質,就包括實支實付險,但強調細節需要有相當時間進行充分討論及建立配套機制來推動。四、金管會因應新藥及醫療科技進步,將來是否能在實支實付險納入給付範圍,已請壽險公會提出統計資料需求,並責成保發中心完善資料庫,方便保險公司後續研發高端或自費醫療保單,也會考量民眾在高端醫療、自費醫材方面的保障需求。
金管會出手!實支實付險爆停賣潮 4下架1改版
落實保險填補損害精神,金管會揮刀實支實付險,確定出手改革,引爆保單停賣潮。至29日止,已有保誠人壽、台灣人壽、全球人壽、遠雄人壽,共4家壽險公司停止收件;中國人壽(將更名凱基人壽)改版;台銀人壽、台新人壽還在觀望,暫無下架動作。實支實付險調整概況實支實付保險是在限定的保額內,保戶醫療上支出多少,保險業就理賠多少,主要的理賠項目包含病房的費用,像是升等為單人病房費用;手術費,以健保不給付的自費住院手術、門診手術;以及其他的自費項目,像是自費用藥、掛號費、材料費等。金管會本周證實將出手管理實支實付保險,回歸「損害填補」原則,掀起軒然大波。自2007年開放實支實付保險,原本保險公司可接受副本理賠,也就是說,保戶醫療收據除了正本以外,拿影印本也可以申請理賠,有些保戶藉由「灰色地帶」,一口氣購買多張實支實付險,申請理賠金額是醫療費用數倍,等於靠生病賺錢。金管會2019年8月就已經下令,實支實付保險最多可以買3張、實支意外險為3張。未來金管會研議損害填補分攤機制,也就是即使多張保單,理賠也不能夠超過實際的醫療支出,例如若民眾花了30萬元醫藥費,就是投保3張或者3家保險公司共同分擔,保戶實際領取的理賠不能超過30萬元,避免成為不當獲利的工具。雖然金管會沒說死,也沒確定改革時間點,卻已引爆保戶搶買潮,連帶使壽險公司接棒停售。保誠人壽28日率先喊停,台灣人壽29日也跟進下架3張實支實付保單,即日起不再接受承保;緊接著全球人壽也跟進喊卡,後續將推出的新保單,就只接受正本理賠。遠雄人壽原本不受理第三張實支實付保單,也轉彎做出停售決定,並全面通知銷售通路,其「永康富醫療健康保險附約RM3」,現在也確定停售,比起之前原訂31日改版決定提早一天。中國人壽也改版,未來只當第一家,將不接受已經投保其他家的實支實付保險者。在4家下架、1家改版後,只剩下台銀人壽和台新人壽暫時未有下架計畫。不過同業認為,就算沒有金管會壓力,在同業相繼宣布停售後,這兩家公司恐怕也很難撐下去,推估下架或改版只是早晚的事。
實支實付醫療險停賣第三家! 全球、遠雄人壽跟進中止招攬副本理賠
在金管會喊出檢討實支實付副本理賠商品的政策方向後,保誠人壽、台灣人壽都傳出停賣消息,如今全球人壽也成為第三家停賣實支實付的保險公司。全球人壽的實支實付將賣到29日晚間。(圖/翻攝自全球人壽臉書)金管會26日證實研擬推動實支實付醫療險要回歸損害填補精神,未來各家理賠上限不可超過保戶的實際醫療支出,這樣的消息一出不少民眾都紛紛向保險業務詢問目前的實支實付保單,檢視自己保單補足不夠的地方。而保誠人壽、台灣人壽都傳出停賣消息,如今全球人壽跟進成為第三家中止招攬實支實付醫療險的公司。市面上約有7家壽險公司都有提供實支實付醫療險副本理賠的服務,目前停售保單只是時間早晚問題,因此民眾也紛紛詢問搶買,當中台新人壽就向《ETtoday》透露,目前還未擬定下架計畫,還可接受副本理賠。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表示,未來保險公司保單將落實「損害填補」的原則,新制前賣出的實支實付醫療險會按原先契約處理,不會溯及既往。唯新制上路時程須先經保險局內部會議,再和壽險公會及產險公會進行討論,目前上路時程未定。遠雄人壽29日傍晚也傳出,確定停售一張實支實付保單,為遠雄人壽永康富醫療健康保險附約(RM3),停售日為30日。另外中國人壽(未來將更名為凱基人壽)則還有實支實付的保單,但取消副本理賠;台銀人壽則尚未回應。
台新金子公司投資鑽石生技認列20億損失 9月罕見虧逾7億元
台新金控(2887)日前公布合併自結業績,今年以來獲利亮眼,9月卻罕見出現稅後虧損。台新金說明,主因子公司台新創投持有鑽石生技股票,於今年9月19日上市後股價較低,產生評價損失20.96億元,加上8月有領取彰銀現金股利3.48億元,9月則無,使得9月獲利下滑,單月虧損7.3億元。根據台新金公佈損益,9月自結稅後淨損7.3億元,較8月減少25.3億元、年減幅達157.9%;原先今年前8月獲利128.3億元寫歷史次高紀錄,受9月單月虧損影響,前9月累計稅後盈餘下降至121億元,但年增幅仍達46.5%,每股盈餘(EPS)為0.85元,大幅優於去年同期0.58元。主要子公司方面,台新金表示,銀行、保險及證券的本業獲利均呈現穩定成長。台新銀的獲利表現仍亮眼,9月稅後盈餘13.3億元,月增14%;累積前9月稅後盈餘為121億元,年成長30.2%。資產品質尤為穩健,截至9月底逾放比為0.13%,備抵呆帳覆蓋率為1083.08%。台新證券方面,9月稅後盈餘0.2億元,持平8月,但優於去年9月的虧損0.7億元;累計前9月獲利為11.1億元,年成長114%。主要原因是今年證券市場指數上漲及公司營業證券操作績效提升,使公司營業證券處分及評價利益均上升。台新人壽方面,9月受惠台幣貶值致兌換利益增加獲利維持正數,稅後純益0.8億元,但較前月的1.7億元、月減52.9%,主要是上個月仍為股息高峰期;累計前九月稅後純益10.9億元,年減33.1%,主因去年同期有投資資產配置調整實現處分利益。
美元「定存高利率」帶動國人存款創新高! 這一張利變險最高可保到750萬美元
今年至4月底,國人在銀行存款額已逼近57兆元的歷史新高水位,其中又以高利率美元定存金額成長最多,足見民眾對資產保值的需求日增,台新金控(2887)子公司台新人壽推出一張短年期、最高可投保到750萬美元的美元利變險,開發金控(2883)旗下中國人壽則建議爸爸們可階段性以重大傷病險加定期給付型美元利變險增加保障額度。台新人壽董事長蔡康表示,為了滿足國人對資產保全與增值的需求,台新人壽推出「新富傳家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可運用短年期的繳費方式來補足保障,同時提供增值回饋分享金機制,抗通膨並有機會隨時間增值,抵禦經濟環境震盪所帶來的衝擊,更能安心實現資產傳承給後代的心願。蔡康指出,過去三年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讓人感嘆生命無常,不少人因此警覺保險保障的重要性;但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顯示,2022年的生死險新契約平均保額為98.14萬元,仍不夠扛起突發風險造成例如房貸、教育費等維持家庭日常必須持續支付的沉重負擔。台新人壽推出的「新富傳家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提供躉繳或二年期的繳費選擇,運用短年期的繳費方式來補足保障,即能享有保障終身(至110歲)的壽險保障,投保金額最少3000美元、最高750萬美元(未滿15足歲之未成年人最高為200萬美元);可以保障家庭壽險之不足,在高風險時代有效分散人生風險,讓家人可以保有生活品質。中國人壽建議不論是「菜鳥爸爸」、「夾心爸爸」、「樂齡爸爸」,優先選擇保障涵蓋廣,能一次滿足終身住院及手術基本保障的醫療險商品,如「中國人壽新樂活終身醫療健康保險」,待收入提升後可再彈性附加其它險種,增加保險給付項目,讓保障更完整。中壽建議可階段性增加「中國人壽真心守護重大傷病保險」,強化重大傷病險或防癌險商品等個人保障。若預算足夠,建議可再加保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商品,如中壽新推出的「中國人壽美心傳承美元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定期給付型」,因具有初次罹患特定傷病給付設計,除可強化特定傷病保障,還能同時滿足壽險保障與資產規劃需求,逐步為退休做準備。
股東問「台新金、新光金」會合作? 吳東亮對「併購」這樣表態
台新金(2887)今天(16日)召開股東會,由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主持,就股東詢問「台新金控與新光金控」會有哪些合作一案,吳東亮說「目前台新金跟新光金沒有任何合作的案子」,不過,「台新金從銀行開始,對於任何合作併購的對象保持開放的態度,一路走來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吳東亮說,當然其中幾個因素是要顧及台新股東的權益,還有對於所有合作案、併購案,金管會也都有明確的規定,一定要遵守,金管會也一直強調須遵守「產金分離」,在這一點「我們嚴格遵守」,所以符合規定之下當然有機會合作,將來有任何案子都會有興趣看一看,最要緊就是「提升股東權益」。由於市場揣測新光金與台新金未來有望合併,金管會主委黃天牧15日對此表示,新光金當務之急是旗下新壽需增資以達資本適足率門檻,不認為現階段是談論合併的適合時機。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16日出席股東會。(圖/趙世勳攝)台新金控2022年全年稅後淨利149億,每股稅後盈餘1.09元,股東權益報酬率8.34%,每股淨值為13.01元;台新銀行2022年總放款餘額年成長達6.7%,總存款餘額年增率已達13.8%,穩健成長。在信用卡業務方面,2022年簽帳金額及毛手續費收入年成長分別達9.6%、12.1%,有效卡數也持續增加、達逾426萬張,特店家數則來到逾16.5萬家,穩居業界前茅。台新人壽在產品推陳出新及銀行保險通路銷售動能強勁帶動下,2022年初年度保費(FYP)收入達新臺幣131.45億元,相較2021年成長幅度超過7成。全年總保費收入為新臺幣285.35億元,年增32.2%,累計全年稅後淨利為13.96億元,較2021年同期也有逾5成的成長。台新證券,由於受到國內外證券交易市場動盪及臺灣證券交易量下降影響,全年稅後淨利為5.21億元。
台新金Q1獲利逾50億創新高 林維俊首度回應「併新光金」:完全沒角色
台新金(2887)今天(16日)召開2023年第一季線上法人說明會,對於新光金經營權之爭與台新金合併之議題,總經理林維俊表示,「新光金內部兩派股東都是公司派,沒有市場派,各有不同訴求爭取股東支持,台新金在此案上完全是沒有角色,就靜觀新光金改選狀況。林維俊表示,台新金控整體營運表現穩健,主要業務動能回升,該公司第一季稅後淨利50.64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36.2%,創歷年第一季獲利之歷史新高,每股稅後盈餘0.38元,股東權益報酬率11.48%,每股淨值為13.63元。林維俊指出,後疫時期之解禁與開放等措施,擴增需求而帶來商機,而在各項主要收入方面,其中交易相關收益及淨利息收入,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286.2%、4.8%。在子公司台新銀行的存、放款業務表現方面,總存款餘額成長15.3%,總放款餘額成長4%,個人信貸也有不錯的表現,較去年同期成長6.8%。信用卡業務方面,簽帳金額與毛手續費收入分別較去年同期成長10.7%、27.3%,有效卡數已突破433萬戶,特店家數上升至16.7萬家,持續位居市場領先地位。此外,台新銀行授信資產品質維持良好,逾放比及覆蓋率分別為0.11%及覆蓋率1183.5%。台新證券業務表現方面,台新證第一季獲利佔金控整體8%,稅後淨利達4.3億元,年成長104.9%,主因是投資收益的回升。台新證券首季新開戶數較去年同期成長44%,新開戶數市占率也提升至第四名。台新人壽的業務表現方面,第一季初年度保費(FYP)收入為36.56億元,與前一季相比較,成長幅度高達127%,遠高於整體市場的11%成長率;同時,台新人壽負債成本也持續下降,由去年同期3.98%下降至本季度3.88%。在資本結構方面,金控資本適足率133.3%,銀行資本適足率14.8%,資本結構持續穩健。今天法說會由林維俊主持,出席者還有財務長賴昭吟、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法人金融事業總處執行長林淑真、台新人壽總經理邢益華以及台新銀行財務管理處資深副總經理周介華六人共同主持,會中公布2023年第一季台新金控營運表現。
銀行拉客出新招! 推名醫直播上線談健康 職棒球迷拿票換籃球背心
現在銀行透過虛實整合強打數位生態圈,鞏固會員忠誠度,像是台新銀行9月起於Richart Life APP開闢「顧健康」專區直播分享健康新知;台北富邦銀行也搭上中華職棒下半季賽程,於本周富邦悍首度與富邦勇士聯名主題日,推出多項金融優惠,號召球迷進場為悍將加油。台新銀行數位金融處資深副總經理黃天麟表示,專區中的「健康新知」區塊,是由合作夥伴嘉和健康固定於每週三邀集國內外知名醫學專家直播對談,並讓民眾可透過直播進一步與醫師互動。嘉和健康也特別祭出點數回饋優惠,Richart Life會員加入嘉和健康Line@好友,完成指定任務即有機會獲得LINE POINTS最高300點。在「健康週刊」區塊,由聯安健檢中心定期提供聯安醫週刊精選健康內容。此外,「健康保障」區塊整合台新人壽提供的多項精選保險商品供民眾參考。「健康運動」則提供台新卡友刷卡優惠,現於各大藥局、醫療院所、健檢機構、診所、「醫指付」APP繳費等健康相關通路刷台新信用卡消費,單月累積刷卡滿額即能獲得限量的空氣清淨機,頂級卡友與財管會員於指定通路消費更享有專屬優惠。富邦悍則將於9月3日、4日首度與富邦勇士舉行聯名主題日活動,球迷購買熱區門票並出示內野熱區有價票券即可領取「勇將籃球背心」乙件,9月3日將贈送與悍將假日球衣「日曜藍」相呼應的「火焱藍」籃球背心,9月4日則贈送以「火焱藍」為勾邊點綴的「閃耀黑」籃球背心。北富銀表示,富邦悍將悠遊簽帳金融卡及勇士悠遊簽帳金融卡深受年輕球迷朋友的喜愛,根據內部統計,持卡人當中超過半數為35歲以下族群,且休閒、旅遊及餐飲相關消費高達4成,顯示卡友年輕活力的一面;此外,女性持卡人的比例亦高達52%,凸顯應援運動不分性別。即日起至10月31日止,喜歡衝現場觀賽的球迷朋友,只要於悍將主場新莊棒球場指定店家使用LINE Pay綁定悍將簽帳金融卡或勇士簽帳金融卡付款,就可享LINE POINTS最高8%回饋;綁定悍將信用卡付款,還可享LINE POINTS最高11%回饋。
台新金H1獲利45億元 彰銀持股10.41%六年內處分掉
台新金(2887)今天(23日)舉行第二季法說會,上半年自結稅後淨利44.77億元,每股盈餘EPS為0.32元,每股淨值12.74元。對於外界矚目的彰銀經營權爭議所生之訴訟案,台新金控總經理林維俊表示,在最高法院法官及調解委員協調下獲得圓滿結果,台新金已於8月10日向法院撤回對財政部提出的訴訟,當天並以盤後交易方式釋出104.88萬張彰銀股票,持股彰銀總額降至已發行股份10.41%。林維俊強調,台新持續履行對金管會承諾,於6年內處分所有彰銀持股,截至目前為止已陸續透過發行可交換債、可交換特別股、鉅額交易等方式處分彰銀持股。林維俊並進一步說明,台新金今年上半年公告獲利44.77億元,一方面受第二季全球經濟情勢進一步惡化影響,通膨壓力加劇、先進經濟體貨幣緊縮、區域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溫等諸多干擾,造成金融市場波動加劇。另一方面,去年併購保德信人壽後續衍生評價變動,以及啟動彰銀處分也產生相關會計處理變動影響,若排除併購案及處分彰銀等影響,稅後淨利的年減幅度縮小至3成內,與主要同業一致。在子公司台新銀行存、放款表現方面,企業放款穩健成長,今年第二季全行總放款餘額年成長達5.4%,外幣放款年成長10%,臺幣放款年成長為4.3%,總存款餘額年成長亦達7.3%。信用卡簽帳金額及毛手續費收入年成長分別達7.6%、6.2%,有效卡數也持續成長已逾411萬張,特店家數逾16萬家持續成長並穩居市場前段班。子公司台新人壽上半年稅後淨利達14.77億元,因持續推出新產品,加上銀行保險通路銷售動能支持,上半年初年度保費FYP收入100.57億元,而上半年總保費收入達168.18億元。子公司台新證券上半年稅後淨利2.28億元,受國內外證券交易市場不穩、台股交易量下滑影響,經紀手續費收入較去年小幅減少。
利變保單之亂1/壽險業集體亂升「宣告利率」 金管會開罰13家人壽下架21張保單
由於民眾發現利率變動型保單「宣告利率」不一,現售保單比停售保單高,掀起「利變保單之亂」,保險局8月18日重罰踩到「未公平待客」監理紅線的13家業者,勒令下架保單多達21張,祭出壽險界史上停賣處罰最大規模案。CTWANT記者調查,這13家業者簽具改善承諾書,而對「舊保戶權益」補償措施,就要看9月1日保險公司官網最新公布的「宣告利率」會是如何?保戶熱切關注。遭勒令停售的20張保單業者為元大、中國、台灣、南山、國泰、富邦、友邦、台新、全球、宏泰、第一金、遠雄與台銀人壽。其中,元大、富邦人壽各3張,中國、台灣、南山、國泰人壽各2張,其他家各1張,並包含台新人壽先前4月裁罰停售的1張;另外還有全球人壽在裁罰前自行下架的1張。金管會避免壽險業者「不當調高」利變型保單的宣告利率,影響公司財務健全與保戶權益,繼四年前開罰7家人壽公司後,這次再出手整頓。圖為保險局長施瓊華。(圖/翻攝自金管會臉書)一名保險業資深主管說,「其實,受到升息、通膨的影響,隨著利率走升、美元變強,壽險業所推的『利率變動型保單』,從去年底迄今的吸金強度,可說是各保險公司保費來源主力,一旦遭到停售、被限制業務範圍的話,影響威力非同小可。」「投資型保單在今年已經大幅衰退近五成,整體保費收入減少超過15%,尤其在4月保險局展開調查後,儘管6月美國升息3碼,但壽險公司未再調升宣告利率,買氣受到衝擊」,保險業者指出,「只要影響到保戶權益,就是踩到監管主管機關金管會的紅線,一定要趕快補救改善。」這樁利變保單之亂,起因是4月間有保戶發現,「為什麼業者最新推出的美元計價的利率變動型保單『宣告利率』,已提高到3.3%,保戶一兩年前買的或已停售的舊保單商品的宣告利率理應提高,卻仍在2.7~3%左右,沒有變動。」因而向保險業者反映,並至金管會保險局陳情。保險局抽查後發現,「有調高」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共13家壽險,包括元大、富邦、中國、台灣、南山、國泰、友邦、台新、全球、宏泰、第一金、遠雄、台銀人壽,且確實對新、舊利變型保單商品「沒有」同樣反應利率,只調升現售保單、未調整停售保單,對新舊保戶「無」一視同仁、平等對待,不符合公平待客原則。CTWANT記者調查,保險局準備開鍘「重罰」被抽查到的業者之際,保險局長施瓊華在8月10日與各家人壽公司總經理業務聯繫彙報會議中,允諾「只要大家承諾不再犯,可以從輕裁量」。隔日,也就是在11日下午4時許,保險局說明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處理結果的幾個小時前,13家壽險公司總經理具名簽署四項承諾書,讓「利變之亂」風波,先畫下句點。「已經要求保險公司全面檢討停售、現在架上銷售的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若不符利變保單應注意事項規定,可依《保險法》等相關規定,可以停售保單、保單簽署人員記點及限制業務等」。保險局副局長林志憲11日表示。這四項「包含兩不」承諾書為,「不以同業競爭作為宣告利率的考量因素」、「不以市場預期利率作宣告考量因素」、「宣告利率公式設定明確」、「同一區隔資產調整宣告利率時,現售與停售保單要採一致標準,以符合公平待客原則」。業者已於12日將改善計畫書提交給保險局。接下來,保戶及主管機關將緊盯,9月1日22家人險公司公布的利率變動型保單「宣告利率」,有無落實「保證不會亂哄抬數字」承諾,以及如何補償過去按標準「應」同步調整宣告利率的停售商品,做到公平待客原則。
利變保單之亂2/壽險大方發「升息紅利」 貴婦富商爭相領錢改買美元利變險
美國FED啟動升息後,台灣利變型保單同步大賣,但在金管會緊盯業者有無亂喊「宣告利率」下,各家反應不一。CTWANT記者調查,6月起,多數業者「凍漲」未調整美元利變保單宣告利率;富邦、新光人壽7月間則調高200多張的宣告利率,「升息紅利回饋給保戶」;但也有業者反而調低多檔的宣告利率。金管會早在今年4月,就已裁罰台新人壽並停售1張利變保單,8月又再出手「記點」處罰13家壽險公司的12名簽署保單商品人員,以及連同業者在「未受罰」前自行下架的商品,共停售達21張利變型保單。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就強調,這一次對壽險公司違規行為的裁罰,並非要阻止業者調升宣告利率,而是期望透過裁罰提醒業者應記取經驗與教訓,清楚了解自身違規行為對公司財務與保戶權益影響,並確實改善,建立穩健之宣告利率政策。市場對官員此番話感覺有弦外之音,「只要符合規定,該升、該降的宣告利率,就是要做!」依壽險公會統計資料看來,2022年上半年壽險業有兩類保單保費收入呈正成長,一為「利變型壽險」新契約保費1,828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4.57%;另一是「傳統型壽險」(包含儲蓄型保單),也是因為有採取固定利率或自由分紅,今年1~6月的新契約保費249.24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26.71%。CTWANT調查,高資產端民眾在今年上半年期間,有將部分新台幣或美元現金轉買利變型美元保單,「很多人就是看準保險公司勢必會調升宣告利率!」一名銀行理專分享觀察的情況。所謂的利率變動型壽險保單,分外幣計價(以美元為主)及新台幣計價,包含壽險保障(身故金、完全失能保險金、保費豁免附約等)與每年反應市場利率,收取的增值回饋分享金。業界又將此類保單分為理財型與保障型,「理財型」保單換算的年化複利率(IRR)較「保障型」的高,但在「壽險身故金保障」部分,「保障型」比較高。磊山保經御謙特許事業部業務總監吳柏增表示,受到美國升息所致,確實從2021年底起至金,許多保戶非常關切「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是否調升受惠。(圖/李蕙璇攝)磊山保經業務總監吳柏增說,「買利變型保單要看懂兩個『利率』,一個是『預定利率』,在保單上就會載明利率數字,是固定的,一個是保險公司官網每月1日公布的『宣告利率』,會隨著市場利率調整,兩個利率相減的幅度愈大,每年可領取的『增值回饋分享金』也就愈高。」舉例來說,40歲民眾買了一張利率變動型美元終身壽險(定額給付型)保單商品,基本保險金額50萬美元,繳費年期為20年,年繳1.5萬美元保費,該保單預定利率為2%,假設前五年的宣告利率以3.30%計算,第五年度末可領到的「增值回饋分享金」為668元,第十年度末則為1.748元;若宣告利率低於預定利率的話,「增值回饋分享金」為零。因此,「保戶多會希望保險公司『宣告利率』要大於『預定利率』,差距愈大,獲得的固定收益更高。」另一名保險公司主管說,「這類保單有壽險保障與累計增加保險金額空間,隨著升息利率走升,加上美元升值,去年底就受到理財保守型民眾的青睞。」「本身有外幣需求的人,像是台商在中國做生意就會買人民幣計價的保單,或者是做為未來子女出國留學基金,就會買短年期像是6年期、10年期的美元計價利變型保單。」吳柏增說。「只是,金管會一直是引導鼓勵保險業者多推廣保障型商品,這幾個月也在調查與監督利變險的狀況,多數壽險業者不敢大幅度拉高宣告利率,買氣也稍微降溫一點。」另一名銀行理專說。購買「利變型保單」的保戶,可以從壽險公司的官網得知每張保單各年度的宣告利率。(示意圖/李蕙璇攝)
開鍘13家壽險業者 金管會要求「停售20張利變型保單」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近期因發現壽險業辦理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業務有將同業競爭、市場預期之利率趨勢作為宣告利率考量因素、宣告利率公式參數設定未具體等不符法令規定之缺失,已對案關13家公司處以停售商品及對商品簽署人員予以記點之處分,並要求案關公司確實改善,以確保業務穩健經營及維護保戶權益。被處停售利變型保單共20張,而13家壽險業者包括宏泰、元大、友邦、中國、台新、台灣、全球、第一金、遠雄、台銀、南山、國泰、富邦等,其中元大跟富邦被停售3張保單,中國、台灣、南山、國泰各2張,其餘都停售1張,但台新人壽在4月已被先行下架,全球人壽主動下架。金管會指出,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具有額外提供宣告利率累積部分保單價值之特性,倘該保單對應之區隔資產投資績效良好,保戶有機會額外享有增加保單價值回饋。壽險業對於宣告利率如未能穩健宣告,或公司投資績效無法滿足所訂宣告利率,將可能導致其商品利潤為負值,除不利於接軌IFRS17及國際保險資本標準(ICS)等制度外,亦可能使公司產生虧損,從而影響其財務健全,增加公司之營運風險。因此,金管會採取即時導正措施,避免業者因市場競爭目的,不顧長期穩健經營,不當調高宣告利率,影響公司財務健全與保戶權益。金管會本次對案關公司違規行為之裁罰,其目的並非為阻止業者調升宣告利率,而是期望透過裁罰提醒業者應記取經驗與教訓,知悉自身違規行為對公司財務與消費者權益之影響,並確實改善,建立穩健之宣告利率政策。此外,金管會亦提醒消費者在選擇投保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時應注意下列事項:(一)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之本質仍為保險商品,保險公司會收取提供保險保障之保險成本及附加費用,且宣告利率非保證利率,民眾購買時應慎選適合自己的保險商品。(二)各保險公司宣告利率雖有高低差異,然消費者購買時不宜僅以宣告利率高低作為唯一考量,宜先向保險公司索取保單條款樣張,詳細檢視商品保障範圍是否符合自身需求。(三)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雖具有宣告利率機制,但因其為長期契約,若保戶欲提前辦理解約,保險公司仍會收取解約費用,保戶可能因提前解約而導致無法拿回所繳保險費之全部金額。(四)外幣收付之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其保險費及保險金等款項給付之幣別均為外幣,購買前應特別注意匯率風險。金管會呼籲,保險是以人為本的產業,每張保單都代表保險公司對於保戶長期的承諾,也是對於保戶的使命及責任。因此保險公司的經營,不應為追求短期業績不當調高宣告利率或同一區隔資產調整宣告利率對現售與停售商品調整幅度採取不一致標準,忽略未來長期之穩健發展,而應以行穩致遠、永續經營為目標與價值,以回應保戶對保險公司之信任與期待。
金管會二度對「利變險」開鍘! 亂升「宣告利率」停售21張保單
金管會嚴管壽險業「利變型保單」宣告利率平穩機制,繼三年前出手開罰整頓之後,今天(18日)再次就抽查13家違規人壽公司,宣布停售20張保單,另有1家是業者在被罰前已自行下架停賣,而這些保單有三張是今年送審的商品;保險局同時並對簽署人員記點處分。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表示,近期因發現壽險業辦理利率變動型保險商品業務有將同業競爭、市場預期之利率趨勢作為宣告利率考量因素、宣告利率公式參數設定未具體等不符法令規定之缺失,已對案關13家公司處以停售商品及對商品簽署人員予以記點之處分,並要求案關公司確實改善,以確保業務穩健經營及維護保戶權益。對於停售保單的保戶權益,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強調「不會受到影響與變動」,停售的21張利變型保單商品的宣告利率,仍會每月如期公布;至於「被處罰的保單是不是都是熱賣的?」「今年新售的保單?」張玉煇僅說有3張是2022年送審的保單商品。遭處罰停售20張保單的業者有元大、中國、台灣、南山、國泰、富邦、友邦、台新、全球、宏泰、第一金、遠雄與台銀人壽。其中,以元大、富邦人壽「災情最多」各有3張保單需下架停賣;中國、台灣、南山、國泰人壽則是各有2張保單須停售;其他家業者則都是各1張利變險保單停售,包括台新人壽的在先前4月裁罰時即停售,全球人壽已先自行下架停賣。金管會8月18日公布裁罰13家壽險、停售20張保單的名單,其中台新人壽的是在4月裁罰;另有一張是全球人壽的保單因在未裁罰前已自行下架而未列出。(圖/翻攝金管會新聞稿)金管會8月18日公布裁罰13家壽險、停售20張保單的名單,其中台新人壽的是在4月裁罰;另有一張是全球人壽的保單因在未裁罰前已自行下架而未列出。(圖/翻攝金管會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