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物
」 文物 大陸 古文物 考古 故事宮寓馬念先幸運吃到《黑白大廚》美食 魏如昀赴德國看「這個」落淚
馬念先、魏如昀、片山凉太今(22日)出席「風格旅遊節」記者會,馬念先分享最近一次的家族旅遊,竟幸運吃到《黑白大廚》無菜單料理姨母的安東湯麵,並鼓勵大家用眼睛去感受,提到有次至日本橫濱看鋼彈,現場非常感動,回來便寫了〈橫濱港的吊單槓看鋼彈〉,別人是用照片回憶旅行,他則是用歌來回顧,接下來因為想去些交通較不方便的地方,會考慮體驗看看跟團旅遊。魏如昀則喜歡旅行探索當地歷史人文、感受風情與氛圍,曾在德國柏林遇見震撼的千年古文物,面對巨大耶穌神像竟不由自主淚流滿面;還有一次到了土耳其旅遊把自己當成在地人,帶著吉他在廣場自彈自唱,她的旅行MBTI是介於企劃型J人與隨心所欲的P人之間,雖然會計劃大概行程,但也不排斥變化,「到當地盡情享受就對了!」魏如昀喜歡探討當地歷史人文。(圖/XINMEDIA欣傳媒提供)片山凉太四歲後在馬來西亞長大,第一次來台灣是在2019年,那時候去了木柵動物園和淡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最近兩次來台灣都遇到颱風,親眼目睹颱風的威力的他直呼好可怕。他說接下來想回日本家鄉看看,還分享旅行的穿搭小秘訣,表示:「一定會帶很多頂帽子!這樣就不會花太多時間在頭髮上。」片山凉太對台灣颱風的威力感到害怕。(圖/XINMEDIA欣傳媒提供)
常德桃花源1/陶淵明的烏托邦原型 日本臨濟宗、茶道發源地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1,600多年前,東晉陶淵明虛構了一個讓世人心之嚮往、兩岸學子背到滾瓜爛熟的故事,就發生在湖南常德;還有唐代詩豪劉禹錫、明代闖王李自成等各種歷史故事,都曾在此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當2024年CTWANT記者踏進這個文人墨客筆下的美麗新世界,此處已建起規模龐大的「桃花源旅遊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花源鎮。桃花源鎮始建於秦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後又開始復興,想尋找故事裡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人自得其樂的理想世界;或是十里桃花拍美照,單純感受一下田園生活,都能在此找到答案。「2016年時,台北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來這交流,我們都是王母娘娘的道場,一起聊母娘文化,不過台灣的傳統繼承得更好,我們因此學習很多,非常高興。」桃川萬壽宮道長徐理順向CTWANT記者說。桃花源過去是大型的道教聚集地,唐、宋最顛峰時有72座道觀,而萬壽宮是道教的第35洞天、第46福地,歷史已近1700年,宋徽宗還曾親自題字送來匾額。徐理順透露,這裡修復時挖到很多古文物,其中有一塊五彩斑斕的砂岩,自然形成的圖案看起來像鳳凰,覺得很神奇,當時不敢動它,就原址埋了回去。夾山寺方丈釋來見說,禪茶就是禪與茶的結合。(圖/朱明甫攝)「很多台灣、韓國、日本的師傅都會來這參訪茶道的源頭,」同樣是在湖南常德,除了道教聚集的桃花源,還有佛教聖地夾山寺。夾山寺方丈釋來見送給CTWANT記者一塊自種自產的茶磚「結緣」。他說,這裡的茶在唐代時就很有名,有部經典叫《碧巖錄》,是南宋圜悟克勤禪師,在夾山寺做了十年的方時整理出來的巨作,他也寫下「茶禪一味」這四字,弟子把這喝茶文化帶到江浙一帶,其真跡也被帶到日本,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這經典也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鼻祖。「禪茶就是禪與茶的結合,」釋來見說,僧人因打坐時間長、運動少,所以喝茶可促進消化,也是怕打瞌睡來提神,跟茶有很多緣分,所以寺院漸漸建立起一套喝茶文化。一般寺廟只喝茶,但夾山寺是自種、自摘並有製茶基地,讓悟禪問道的人可先到茶園去採摘,茶室給所有人倒茶後,開始互相討論、產生思想的激盪。夾山寺有自己的製茶基地。(圖/陳曼儂攝)「其實禪茶對我來說,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但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是禪宗的奧妙,」年紀還不到30歲的夾山國家森林園區的解說員唐偉說,這裡產的茶品質非常好,只是名氣不大,家家戶戶都會喝綠茶、紅茶或黑茶,「其實我覺得就是主打著一個開心、自由、隨意,喝的就是個心境。」唐偉笑著說。夾山寺景區除了禪茶,也可「巧遇」李自成的「闖王陵」,這位攻入明朝首都導致崇禎皇帝自縊、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闖王,有一傳說是他起義失敗、為了金蟬脫殼而出家做了和尚,歸隱於夾山寺。唐偉表示,當時是因為農民發現這裡的林場融雪特別快,在1980年後才被考古專家發現有寫著奉天玉大和尚墓的所在地,挖出了墓誌銘、坐化缸、骨灰罐等,還出土很多皇帝用的器具,經過研究發現是李自成。傳說闖王李自成最後出家做了和尚,歸隱於夾山寺。(圖/朱明甫攝)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個「地下行宮」,因為李自成早上當和尚、但晚上會回到地宮睡覺,所以在地下鑿了個四通八達、隨時可逃走的地道,有很多出口,裡面還有放置床鋪和武器,「現在也還可以通行的喔。」唐偉輕輕地把密道的其中一個出口打開,透露出一股神祕的氣息。
神經還沒繃緊?藍委爆故宮南院庫房遭闖入
立法委員黃健豪今日表示,接獲民眾檢舉,指故宮南院庫房遭人無故闖入,另今年三月故宮國寶借南美館展覽完畢交接時,工作人員直接打開展櫃,在翠玉白菜旁簽署文件,完全無視對國寶的可能危害。黃健豪表示,這兩件事證明,故宮迄今仍未正視文物保存管理重要性,對國寶展覽的SOP,以及庫房管理都有明顯疏失,他要求應立即清點庫房是否受損或遺失物品,並且對國寶文物的管理進行再教育。上屆立院才剛為了故宮國寶不慎摔壞的事件,立委特地前往故宮了解文物管理與庫房管理的流程,故宮當時信誓旦旦說,會加強對國寶保護。但言猶在耳,黃健豪就披露,今年三月借展南美館的翠玉白菜展覽結束,工作人員居然在打開的展櫃,當著翠玉白菜的面前進行文件簽署交接,卻渾然不覺這行為對國寶可能的危害,萬一碰撞到或是導致國寶掉落時可能產生的傷害。黃健豪說,更誇張的是,有民眾檢舉,日前南院庫房居然被清潔人員無故進出,簡直令人難以想像,以往電影中才能看到的虛幻情節,居然在故宮南院實際出現。他因此要求故宮應說明清楚,遭人闖入時間有多久?是否有國寶典藏品被觸碰,甚至是遺失?故宮是否有進行盤點與清查?同時應公布監視器畫面,讓國人知道真相為何。之後再來談相關人員的責任與懲處。他語重心長地指出,故宮這些年來對國寶的輕忽,已經不是藉口個案疏失可以解釋,根本是全盤螺絲都鬆掉,現在連庫房都可被闖入匪夷所思,明年就是故宮建院100周年,迄今也不見有任何大肆宣傳與特別的規劃內容,所見都是類似例行展覽。黃健豪說,民進黨執政後,在去中國化的政策指導下,對於古文物非常不珍惜,小至翠玉白菜點交,大連庫房管理都出了很大問題,請故宮應上緊發條,重新正視故宮價值。
故宮沒保護翠玉白菜!藍委痛批「出借無保護措施」:在旁簽字僅隔3公分
立法院8日將邀請國立故宮博物院長蕭宗煌備詢,然國民黨立委黃健豪再接獲投訴,直指故宮北院、南院皆出大包。故宮北院去年將翠玉白菜等15件國寶出借給台南市美術館展出,然竟被鏡頭拍到,兩館人員在毫無保護措施的翠玉白菜旁簽文件,紙筆距離國寶僅不到3公分;另外南院更在日前發生清潔人員隨意進出庫房等狀況。黃健豪痛批,民進黨執政後,在去中國化的政策指導下,他們對於古文物非常不珍惜,小至翠玉白菜點交,大致庫房管理都出了很大問題。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台南市美術館合作展出故宮〈清 翠玉白菜〉、〈明 成化 鬥彩雞缸杯〉等15件人氣國寶,展覽於3月10日落幕。黃健豪表示,3月12日南美館在臉書PO出照片紀錄展覽花絮,然其中一張照片,是兩館人員在簽收點交翠玉白菜,但是細看照片,兩人竟直接在翠玉白菜旁簽收,翠玉白菜在毫無玻璃隔板的狀況下,與紙筆僅不到3公分距離,之後更被網友轉載到臉書靠北藝術粉專。照片被轉載後,南美館緊急在臉書撤下相關照片。國民黨立委黃健豪。(圖/本報資料照片)黃健豪再說,荒唐情況不只一遭,故宮南院日前更發生外包清潔人員,隨意進出庫房的情形,黃健豪質疑,庫房內都是國寶等級收藏品,庫房照理應該門禁森嚴,需要特定層級人士才能進出,現在就連外包廠商的清潔人員都可以自由進出,根本視國寶於無物。黃健豪痛批,故宮這種等級的博物館,不管是保存文物或是行政程序,都應有嚴謹程序,但在民進黨執政後,在去中國化的政策指導下,他們對於古文物非常不珍惜,小至翠玉白菜點交,大至庫房管理都出了很大問題。黃健豪要求,故宮要針對外部人員隨意進入庫房,提出檢討報告,包含何時發現有外人進出庫房?距事發多久;事發後有無盤點、清查、檢驗庫房文物;相關懲處名單都應該提供給立法院。黃健豪說,故宮100活動在即,但是現在就連最簡單的行政管理都做不好,按照現在的行政作為,他對故宮100抱持悲觀想法,這麼重要的博物館在民進黨政府手上,去中國化導致他們無法理解文物的價值,當然也沒辦法展現故宮100的價值。另外網上也外傳行政院各部會新任首長圖,正式公布加上報派人選,目前僅剩故宮院長沒有消息,黃健豪認為,蕭宗煌若認為自己是文化人、藝術家,希望他負起藝術的責任,但他若不想對藝術負責,只對政治負責的話,就拜託他另謀高就。
博物館醫美2/疑「去中」作祟 立委憂故宮恐步史博館後塵
台北市南海路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承載著許多民眾年輕時的記憶,歷經多年整修、重新開館,卻遭建築師及學者批評「自我矮化」,展場宛如縣市文化中心空間。立院教育委員會立委林倩綺因此辦理會勘,邀請學者專家與史博館長、整修工程建築師團隊對話,林倩綺也憂心國父紀念館、故宮和中正紀念堂未來修繕恐步上史博館後塵。 立委林倩綺強調,館方有權決定展出內容,但享譽國際的大博物館常結合「在地民意與記憶」,整修期間資訊也儘量透明化,讓外界瞭解整修進度與內容,畢竟多元、專業監督,才能避免「閉門造車」之憾。此外,國家博物館也甚少為修繕長期全面封館,而會兼採部份整修、部分開館,不致損及國際信任度與教育意義;反觀史博館從107年7月全館封館整修,完工時間長達6年,如今連國父紀念館也全館封閉整修,林倩綺質疑此舉違反國際博物館常軌,更難杜外界「避民意監督」的悠悠眾口,擔憂故宮或中正紀念堂會不會重蹈覆轍。 國民黨智庫教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說,文化部下轄老字號文化館所近期陸續整修,都有奇怪脈絡,先是全館封閉、長期整修,外界很難從旁監督,完工後才赫然發現館藏及內外空間大變,遭疑放棄「典藏品中心主義」,在「去中」陰影揮之不去,國家博物館展出常大同小異,減損國家博物館競爭力。 他舉例,史博館典藏主力原是漢代綠釉陶、唐三彩陶俑等河南出土古文物以及近現代書畫大家作品,整修後常設主展空間卻被新近崛起現代藝術家作品取代,藝術品是空高粱酒瓶、舊泰山八寶粥鐵罐、老式攝影機、以及「大同寶寶」、舊羽毛球等,認同者叫好史博館「朝氣重現」,異議者則直批「時空錯置」,建議上述藝術品應改由台南台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並引爆「去中化」激烈論戰,恐降低不想捲入意識型態之爭民眾的觀展意願。 高中時代就讀建中的陳學聖說,爭議焦點的史博館陽台本身其實不特殊,但站在陽台遠眺北市大片荷花及扶疏綠意,就是許多老台北人記憶中的「偷得浮生半日閒」寫照。如今三、四樓陽台「無敵美景」已被禁錮,因「新」史博館以舊史博館咖啡廳「是違建」、「開門」不利文物防潮為由,用整面不透光毛玻璃門隔絕展場與陽台,謝絕民眾參觀。陳學聖當面向館長王長華建議,不妨展出防潮疑慮較低的藝術品,兼採防墜新建築工法,但史博館態度極為保留。修繕後的史博館,將三、四樓陽台封閉,許多老台北人盼能開放,重溫昔日站在陽台上鳥瞰植物園的無敵美景。(圖/趙世勳攝)林倩綺認為,史博館剛重新開館,包括軟硬體外界難免意見多,包括現代書畫大家張大千、溥心畬、常玉等大家作品掛在牆上,歷代珍品擠在史博館一隅狹窄空間,「放在C位」的是當代藝術作品;史博館則堅持這些安排是要凸顯當代藝術作品,是為回顧歷史、多元共融、展望未來,但說服力恐怕不足。 此外,史博館聲稱拆掉五樓原庫房改當展場,可以增加館內展示空間,卻將四樓原展場改對外餐廳營業,新庫房也仍無著落,徒增數萬件珍貴典藏品移動頻率及風險,而五樓的「史博館歷史」,只有文字、照片與影像,「充實度、必要性」皆惹議,盼史博館能從善如流參考修正,並藉此次經驗降低國家級文化館所未來類似修繕時的爭議。 史博館表示,史博館完成內部空間整建及外部庭園景觀更新之際,將秉持博物館專業,持續向前走,歡迎各界先進持續給予指教,並尋求社會多元聲音的最大共識。新史博館的空間變得比修繕前寬廣,但是館內展出空間仍引發議論,尤其張大千等藝術巨擘的畫作直接掛牆上,部份藝文界人士也抱怨燈光不符博物館級專業水平。(圖/趙世勳攝)
中捷橘線遭疑改經萊園 市府出面澄清
台中市霧峰區萊園路和成功路口有座「台中捷運」的座標點,近日引起民眾疑惑中捷橘線是否改經萊園?也擔心捷運經過恐要拆除大片民宅與古蹟。台中市交通局澄清,初判該座標為前省府時代規畫的台中捷運「工程測設椿」,地點也非橘線或其他計畫路線,民眾不用擔心。台中捷運規畫備受關注,其中橘線規畫自台中國際機場延伸至大里、霧峰等區,而霧峰地區規畫沿中正路興建。但近日民眾發現,霧峰區萊園路和成功路口竟有1座「台中捷運」的座標點,標示「1996-08」、「T003」等字樣,產生諸多疑問與擔心。市議員李天生指出,中捷橘線尚未定案,民眾關心「橘線是否經過萊園?」「為何會有捷運工程座標點?」「該座標點是私人製作還是政府公有財產?」等疑問,也擔心捷運途經萊園恐要拆除大片民宅,恐破壞霧峰林家萊園古蹟,要求澄清處理。交通局說明,初步判定該座標點應為前省府時代規畫的台中捷運「工程測設椿」,非市府登記財產,且該「工程測設椿」的地點也非位於機場捷運(橘線)或其它推動的捷運計畫路線上。交通局強調,機場捷運可行性研究規畫自台中國際機場至大里、霧峰,其中霧峰地區規畫沿中正路布設,無行經萊園地區。該計畫已提報中央審查,目前正依交通部書面意見研議修正,後續修正完成後將再提送中央爭取計畫盡速核定,早日提供民眾便捷的運輸服務。李天生也認為,這座工程測試樁歷史悠久,可以列入古文物,主張成立「捷運博物館」,搜集相關文物,見證台中捷運的歷史沿革。
美二戰老兵遺物驚見「沖繩古文物」! 22件掠奪品歸還日本政府
近日美國麻州一名曾經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沖繩戰役的老兵過世,子女就在家中發現22件亞洲歷史文物,交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調查後,15日宣布將距今已超過80年的歷史文物正式歸還給日本政府。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導,幾名子女在父親過世後,在家中閣樓發現了已故父親的遺物中,疑似有共計22件的「亞洲藝術品」,並趕緊通知FBI前來處理。FBI獲報後進行長時間調查,通過其中一封打字信確認這批文物是在二戰結束前幾天被掠奪的,包含6卷18世紀和19世紀的卷軸畫、19世紀沖繩手繪地圖以及各式各樣的陶瓷用品。這些文物包括數件陶器、六幅肖像畫和一幅可以追溯到19世紀的手繪地圖。已故老兵的子女得知這些文物的來歷後,發現這些物品是在1945年沖繩戰役期間,從日本盜回美國的。FBI波士頓分局藝術犯罪領域協調員凱莉(Geoffrey Kelly)透露,「有一些卷軸、瓷器和古地圖,外觀相當古老且非常寶貴。經過研究調查後,當局確定這些卷軸大約在20年前就被登錄FBI國家被盜藝術品資料庫(National Stolen Art File)。」FBI指出,「我們想感謝麻薩諸塞州的這個家庭,他們做了正確的事情,主動聯繫我們並放棄了這些珍寶」。FBI於15日宣布,亞洲藝術國家博物館將給予協助將文物打包並送回日本。
清大女大生好眼力! 實習第一天發現「國寶級玉玦」
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學士班大二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寒假期間前往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與團隊到北花蓮秀林鄉北三棧遺址區地表踏查,意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雖然玉玦的頭部已斷,但可證明是花蓮壽豐鄉的玉礦所產,也是花蓮的考古重大發現。清華大學人社學院學士班大二學生林嘉樂、利恩得寒假期間前往花蓮考古博物館實習,與團隊到北花蓮秀林鄉北三棧遺址區地表踏查,意外發現國寶級人獸形玉玦。(圖/取自臉書清大考古)清大1日在臉書發布此訊,指2位同學真是識貨有眼力,找出珍貴國寶,貼文一出也引發網友熱烈轉傳,有網友說兩名學生剛到花蓮實習,第1天就發現國寶級考古文物,簡直就是「新人剛出道就直接得奧斯卡獎」。花蓮縣考古博物館也在臉書指出,1日31日由博物館典藏研究組尹組長帶領清大優秀實習生林同學及利同學至北三棧考古遺址進行地表調查,實習生在地表上竟然發現人獸形玉玦殘件。根據花蓮考古博物館長溫孟威的說法,這塊大小約2公分的玉玦被發現,也證實早在3000年前,當時花蓮就有很強的貿易交流活動,甚至跟南海越南菲律賓有所交流,如此也顯示當時的台灣航海技術已經有一定的水準,並符合當時的人文社會現況。而2位學生發現該玉玦後,目前已由考古博物館進行清整和紀錄,未來有機會也會進行展示,讓民眾了解這塊國寶級玉玦背後的人文活動歷史。
詩人背後的護井人!余光中妻子范我存逝世 享耆壽92歲
知名詩人余光中的妻子,古玉的愛好、收藏者,並曾著書《玉石尚》的范我存,親友證實於24日逝世於高雄,享壽92歲。范我存生於1931年,是余光中的遠房表妹,與余光中相識超過70年,兩人於1956年結婚,至余光中2017年去世,結褵61年,作家張曉風曾形容,余光中是眾人汲飲的井,而范我存就是那位護井的人。九歌出版總編輯陳素芳指出,近年范我存身體狀況不佳日前還曾胃部大出血,但仍思緒清晰。她聰明能力強,林海音曾說她應該自己辦間出版社!除了是余光中作品的第一位讀者、最佳後盾,范我存在家庭、孩子之外,也發展出自己賞玉、藏玉的興趣,並著書《玉石尚》,自謙並非研究專家只是一個愛玉者,常到故宮參觀各種古文物,對古玉文化十分喜愛。隨余光中遷居香港後,便開始正式收藏古玉,而後又學習中國結配玉,出書之外也曾推出藏玉展。作家、學者鍾玲憶及與范我存在香港、台灣一起逛玉、買玉的情誼,她指出兩人1984年在香港時,幾乎每個周末都會相約荷里活街,「我們會約好每次買玉不超過500港元」買到偽作也不至於太傷血本,又總會在一家買了玉後,到隔壁店掌眼,「十件有九件會被說是假的,我們從中學辨別偽玉的知識」。回台後鍾玲與范我存也開始向專家討教,「因『師母』(范我存)是林文月的朋友,我們總去向她先生郭豫倫請教,每每在他家賞了玉,接著就可以吃林文月做的菜」。鍾玲回憶范我存「又聰明又好學」極具研究精神,為懂得賞玉甚至看大量論文。2021年中山大學為余光中舉辦《無鞍騎士頌—余光中與台灣現代藝術特展》,范我存也出席並在展場復刻的故居場景中駐足良久,故居中刻有「YLM」(意余光中愛范我存小名咪咪)的楓樹,還原了這對走過鑽石婚夫妻的幸福時光。
54歲教授「吃飯太認真」帶火冷門專業 網嘆:不是不想去,是考不上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擼串和油條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例如有學者發現,中國人在2000年前就已經開始擼串,而油條也與奸臣秦檜有關,這些發現讓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的飲食文化。然而,對於南京大學教授張良仁來說,考古學卻是個冷門專業,儘管他已從事考古工作36年,發現這個專業的吸引力仍然有限。綜合陸媒報導,張良仁是南京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物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本科就讀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畢業後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工作,後在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獲得博士學位,於2014年加入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張教授表示,自己主要從事中國西北和歐亞大陸史前考古,曾主持甘肅張掖黑水國遺址的發掘,目前主持中俄和中伊合作考古項目。為了讓更多人對考古學產生興趣,54歲的張良仁決定重新學習普通話、學習拍攝視頻,並將考古學與美食相結合。他的努力終於得到了回報,近日因認真吃飯而走紅,吸引了越來越多人對考古學產生興趣。「多一些人對考古有興趣,我就很高興了。」張良仁的1句話,讓人感到他對於傳承和發揚考古學的熱情和執著。雖然美食與考古看似無關,但在張良仁看來「人在吃喝中,又在吃喝外」,飲食涉及的範圍十分廣泛,滲透到考古學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的加工、烹調與飲食禮儀,既存在歷史傳承,也反映各地文化,「飲食還是一種文化行為,祭祀就是一種特殊的飲食文化。古人用青銅鼎、簋以及部分陶器在祭祀時用於裝盛食物給祖先享用,這都和飲食相關。」對此,不少網友直言「大家能上,但都不上,這叫冷門。大家想上,但大部分人沒資格上,這叫門檻」、「目測這個專業只適合家庭條件好的」、「不是不喜歡,但確實是考不上,當時想這個專業來著」、「很多專業不是不喜歡或者不想去。現在大多數高考生和家長們的首要考慮條件就是畢業就業和薪資的問題」。
50年來首次!澳洲國美館歸還中國文物 完整「潛龍化石」令人讚嘆
澳洲國家美術館於當地時間25日上午在中國大陸駐澳大使館舉行歸還文物儀式,向中國返還3件珍貴文物藝術品,由中國駐澳大使肖千與澳洲藝術部長伯克(Tony Burke)在現場簽署移交文件,此舉為更成為兩國建交50年來,該美術館首次向中國返還歷史文物。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此次歸還的3件文物分別為「潛龍化石」、「鎏金觀音銅像」和「彩繪陶製人物騎馬俑」。在經過專業人員初步鑑定後,發現潛龍化石屬於晚侏羅世到早白堊世的恐龍化石,而觀音銅像和騎馬俑的歷史更可追溯到唐代甚至北朝,具有非常珍貴的歷史文化價值。彩繪陶製人物騎馬俑。(圖/翻攝自央視新聞)同時,澳洲國家美術館還另外向中國大陸捐贈一件牛形的盛酒禮器「犧尊」。根據中國文物專家透過照片和相關資訊鑑定,鑑定這件「犧尊」的用途為明清時期或近代的酒器,是一件仿古文物藝術品。另外,澳洲新總理艾班尼斯上任後希望能緩解上一屆政府與中國大陸的緊張關係,更決定在11月4日至7日首次訪問中國大陸,成為7年來首位訪華的澳洲總理。中國外交部表示,針對澳洲國家美術館捐贈及返還的文物藝術品,將會安排公立收藏機構,也對艾班尼斯的到來表示歡迎,期盼這次訪問能推動兩國關係持續發展改善,展示中澳友好情誼。
大英博物館珍寶驚傳遭盜竊毀損 一資深員工被解雇接受警調查
位於英國倫敦相當知名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於本周三(16日)表示,因發現館內有多件可追溯回公元前15世紀的文物,包括黃金珠寶和寶石等收藏品,「丟失、被盜或損壞」,目前已解僱一名資深工作人員;館方目前除了報案,解雇一名員工,並下令要採取「強而有力的計劃」,希望盡速找回失蹤的收藏品與寶物。而被大英博物館解雇的,是今年已經56歲,在大英博物館已工作約35年的彼得‧約翰‧希格斯(Peter John Higgs)。他的兒子感傷地對媒體表示,父親因為熱愛古文物,在大英博物館發揮了對文物的熱情與專業30多年,沒想到今年夏天,會因為館內珠寶、金屬遭竊而被解雇,父親感到非常無奈與傷心;而全家也因為這突如其來的劇變,家中頓時失去了一半的收入。根據《法新社》報導,在文物失竊後,大英博物館發表聲明證實,這些失竊或損毀的館藏文物,包括西元前15世紀至西元19世紀間的黃金珠寶、半寶石和玻璃寶石。而館方在發現館內珍貴的收藏品在「丟失、被盜或損壞」後,已開除一名員工,接著向警方報案。成立於1753年的大英博物館,是全球知名的博物館之一,館藏大約800萬件,包括埃及木乃伊等古代文物。館藏中以像是羅塞塔石碑(Rosetta Stone)及帕德嫩石雕(Parthenon Marbles)等文物最為知名。面對館內古文物居然不翼而飛,大英博物館館長費雪(Hartwig Fischer)對此表示:「這是一起相當不尋常的事件。我們非常重視保護自己照顧的所有物品。」而倫敦都會區警察局經濟犯罪部門,也正對此案展開調查。
以國4年前借給白宮古文物仍未歸還 驚傳出現在川普私宅被據為己有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驚傳私藏以色列古文物?原來是以色列國家文物局(Israel Antiquities Authority),稱在2019年將一批古文物借給白宮,後因新冠疫情爆發,歸還的手續停擺至今。另有官員指出,包括「陶製油燈」在內的數個古文物,可能就在川普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莊園,但以國當局多次聯絡都被已讀不回。綜合《以色列時報》、《國土報》、《衛報》報導,以色列國家文物局2019年出借一批古文物給白宮,用於當年12月的「光明節(Hanukah)」點燈活動期間展示。不過,當時白宮考量文物均是來自以色列的約旦河西岸占領區,避免爭議就未按原定計畫展出,接著新冠疫情爆發,歸還的手續停擺至今。對此,時任以色列文物局局長哈森(Israel Hasson)表示,當時文物局的捐贈人之一正是美籍猶太裔人,也有參與白宮活動,後來相關人員多方詢問之下,數月之前才知,包括「陶製油燈」在內的古文物,可能就在川普位於佛羅里達州的「海湖莊園」。現任以色列文物局局長埃斯科齊多(Eli Eskozido)強調,目前多次聯絡海內外的相關單位,想要取回這些古文物,結果就連以國外交事務部戰略事務長德莫(Ron Dermer)、前駐美大使費德曼(Israel David Friedman)出面都被已讀不回。另有官員透露,這是「一場誤會」,表示文物管理局對這個問題「太晚醒悟」,但真相究竟為何仍待釐清,目前以國尚未取得遺失文物。
義大利價值3.9億考古文物遭盜挖 纏訟17年從古董商手中搶回
義大利國家憲兵藝術小組日前宣布,在經過17年的纏訟之後,先前有750件遭盜挖、價值超過1200萬歐元(折合新台幣約3.9億元)文物中於成功從英國古董商賽姆斯(Robin Symes)手中取回,目前這批文物將在羅馬聖天使城堡(Castel Sant'Angelo)國家博物館展出。根據《CNN》報導指出,這批文物最早可以追溯至羅馬帝國時期,有一張來自伊特魯里亞貴族家庭的青銅三腳桌、兩件馬的閱兵頭飾、兩幅陪葬畫、大理石男性半身像、雕像和青銅器。(圖/達志/美聯社)除此之外,還有一幅壁畫也在盜挖的文物清單中,專家研究過後推測,認為壁畫中所畫的小廟,有可能是在描繪古羅馬維蘇威(Vesuvius)的風光。義大利文化部表示,這些文物是有人秘密在義大利的領土內盜挖的,之後由英國交易商賽姆斯(Robin Symes)擁有的公司Symes走私出國。先前雖然義大利政府多次透過國家總檢察長起訴賽姆斯,要求賽姆斯歸還這些文物。但賽姆斯不僅不配合,甚至還在英國大搞破產程序、在義大利反起訴義大利政府,要求進行民事損害賠償。(圖/達志/美聯社)而賽姆斯的倒台,主要是因為2016年1月的搜查事件,當時義大利卡拉賓尼里(Carabinieri)的藝術犯罪小組警察與瑞士當局合作,突襲賽姆斯位於瑞士日內瓦自由港租用的倉庫,結果警方在倉庫內藏有大量被盜的古董。這些希臘、羅馬和伊特魯里亞的藝術古董文物多達1.7萬件,後經調查後,發現這些文物是義大利當地盜墓集團Medici幫在近40年的時間內,從義大利伊特魯里亞、羅馬時代的考古遺址中盜挖得來的,至此也證實了賽姆斯與盜墓集團Medici幫之間的關係。此事件後,賽姆斯也從此神隱,不再接受任何的媒體採訪與曝光。(圖/達志/美聯社)
搜奇/波羅的海驚見萬年神秘古文物 專家尋獲「瑞典亞特蘭提斯」
人類現在所居住的地球,約在46億年前誕生,根據一些化石的研究,科學家認為人類一直到距今1萬2千年前的全新世(Holocene),也就是最後一次冰河期開始衰退並趨於結束時,才開始有所謂的社會生活及文明存在。然而,出乎科學家意料的是,在大洋底下陸續出現海底文明遺蹟,挑戰了這樣的歷史觀。像是大西洋傳說的神祕海底城「亞特蘭提斯」,就吸引不少考古學家前往探勘,而瑞典的考古學家則是在波羅的海水域發現一批古文物,他們推測沉沒的這座海底城市,時間可追溯至1萬1千年前。英國《每日郵報》(Daily Mail)報導,瑞典隆德大學( Lunds University)以及尼爾森教授 (Bjorn Nilsson)領軍的考古團隊,2014年在波羅的海海域發現一批1萬1千年前的古文物,包含魚叉、工具和牛骨等。根據尼爾森教授表示,潛水人員發現的魚叉、工具和牛骨等文物均保存良好,其中,出土的牛骨屬於「原牛」 (Auroch)的骨頭,這種體積龐大的古牛目前已經絕種,最後一次現身是在17世紀初,而這些沉在海底的文物則可追溯到古石器時代。考古學家及科學家推測,遺址是早期瑞典遊牧民族所遺留下的,尼爾森表示,「大約1萬1千年前,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在這裏建造居民聚集地,當時這裡很可能是一個瀉湖區」。專家還發現,這些古文物還帶有樹木和許多動物的殘骸,如果建造在乾燥地面上,一般只能發現石質物品,不會保存有機物質,尼爾森認為,這裡或許是瑞典最早的人類聚集區。至於這批文物為何會出現在海底,原因可能與傳說中的海底神秘古城「亞特蘭提斯」一樣被海水完全吞沒。瑞典潛水員在波羅的海水域發掘了埋在深海底下的石器時代文物。(圖/翻攝自推特)
金馬美術陳炫劭受困埃及被關小房間 求救無門手機被沒收
以《夕霧花園》入圍金馬獎最佳設計的陳炫劭,今透過臉書表示與朋友一行3人過境埃及開羅時,行李突然被要求打開檢查,還被沒收手機,並帶到「小房間」扣留,被斷絕外界聯繫,目前只能透過電腦偷偷與外界聯繫。目前一行人已被扣留十多個小時,連律師都聯繫不到3人,讓在台灣的親朋好友都相當焦急,紛紛為他集氣和轉發,希望能找到有關單位幫忙。陳炫劭今凌晨透過臉書還原事發經過,表示在開羅機場準備搭機時,行李被海關要求打開檢查,相關單位將他帶到小房間,並要求他解釋行李內的紀念品來源,包括「為什麼飛來埃及一天就飛去約旦」、「為什麼要帶骷髏頭和法老王玩具在行李箱」、「為什麼有一件像古文物的衣服」,即便他出示跟老闆的合照和名片,並表明是在市集購買及價錢,相關單位仍不願意放行,除了扣押護照也沒收手機,不讓他跟外界聯繫。陳炫劭表示在小房間內有2個警衛盯著,「上廁所還要被帶去有夠像營隊小朋友」,他也出示知名電影網站IMDb,表明自己是電影相關從業人員,並點開曾參與拍攝的蔡依林、張惠妹、五月天MV,「他們看到瀏覽數好像有稍微重視一下了。」對於當地相關單位扣留他們十多小時的消極態度,陳炫劭感到無奈又生氣,「謝謝大家幫忙聯絡,跟他們應對的時候覺得很生氣。」並表示外交部雖有幫忙處理,但也說尊重當地司法,「人生首次感覺原來這個就是外交困境國際孤兒」,並稱將會走法律程序來判定他們是不是有竊盜文物。陳炫劭友人姐姐也透過臉書回報陳炫劭等人的現況,「剛剛收到桃機的聯繫,因為台灣只有在約旦有辦事處,所以是透過當地台商找了律師過去瞭解,目前律師無法見到三位當事人,只告知明天會開庭,但也不知道起訴理由。目前海關是說物品購買管道不明、三人態度不佳等等,只能說不是每個國家都是法治之國,希望他們不要被為難。如果明天桃機有聯繫我,會繼續跟關心他們的親友回報狀況。」陳炫劭的友人向《壹蘋新聞網》透露,陳炫劭和2名友人處境危急,目前被拘留中,連律師都聯繫不到3人,讓在台灣的親朋好友都相當擔心。
《花路阿朱媽》洪慧芳求媽祖票房大賣 「韓國國民爸爸」承諾再來台
新加坡電影《花路阿朱媽》入圍金馬4項大獎提名,描述新加坡大媽在韓國旅行被丟包,旅途中意外找到人生新方向,金馬影展放映時受到觀眾熱烈迴響。先前導演何書銘與女主角洪慧芳應金馬之邀訪台宣傳,兩人抽空到松山慈祐宮拜拜,向媽祖祈求票房大賣,女主角洪慧芳表示,她非常喜歡來台灣旅遊,並幽默表示:「我們回新加坡的機票已經撕了。」她也分享曾多次帶母親到台灣旅遊,對台灣的感情深厚可見一斑。《花路阿朱媽》導演何書銘(右)與女主角洪慧芳(左)在祈福卡上寫下對電影的祝福。(圖/采昌提供)《花路阿朱媽》是新加坡與南韓合製電影,主角「阿朱媽」的靈感,來自導演何書銘癡迷韓劇的母親,再從母子之間的情感互動展開動人故事。導演原本擔心這個故事「太過私人」,沒想到在金馬影展的三場搶先放映,竟引發觀眾廣大迴響,甚至向導演表示淚腺爆發:「阿朱媽一直讓我想起自己的媽媽!」而《花路阿朱媽》繼榮獲印尼BaliMakarya影展「東南亞長片競賽最佳影片」、亞洲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之後,先前再獲菲律賓QCinema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本獎」肯定。《花路阿朱媽》導演何書銘、女主角洪慧芳虔誠拜拜。(圖/采昌提供)洪慧芳這次來台灣,不僅品嚐道地台灣料理,更遊歷傳統夜市,還跟許久不見的在台友人聚會,可說是非常充實。導演何書銘也在忙碌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之後,抽空造訪故宮博物院,對院內的古文物發思古之幽情。《花路阿朱媽》導演何書銘(左)、女主角洪慧芳把握時間觀光。(圖/采昌提供)至於在片中飾演暖心警衛的南韓資深演員鄭東煥,有「國民爸爸」的封號,他在金馬獎期間首度訪台,受到廣大影人、觀眾的熱烈歡迎,他說:「台灣很多人都說是我的粉絲,讓我覺得很意外,但我想是因為台灣人個性很體貼才這麼說。」謙虛又真誠的發言再度圈粉無數。雖然他這次因為要趕回南韓參與舞台劇演出,行程緊湊無法多留幾天,但他也再三跟粉絲保證,之後一定會專程再來台灣登山、打高爾夫。至於導演選用的超洗腦主題曲〈女性時代〉,歌詞與電影理念契合到讓觀眾驚嘆「以為是為電影量身打造!」其實這首歌早在2009年就已經推出,是由Seeya、Davichi、T-ara三大人氣女團成員合唱,也因為成為《花路阿朱媽》主題曲,重新掀起影迷與歌迷的討論。《花路阿朱媽》將於12月23日在台上映。
清大北竿考古出土大量陶石器 填補馬祖發展史的缺口
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在北竿短坡山進行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現場出土大量陶石器。(圖/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提供)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在北竿短坡山進行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現場出土大量陶石器。(圖/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提供)清大人類學研究所在北竿短坡山進行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現場出土大量陶石器。(圖/清大人類學研究所提供)連江縣政府文化處委託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在北竿短坡山進行考古遺址道路邊坡緊急處置計畫,在短坡西南側挖掘出土大量陶器與石器,對於馬祖列島史前島嶼資源利用與經營策略提供溯源證據的重要連結,文化處將著手評估是否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讓馬祖發展史的輪廓更為清晰。去年11月清華大學邱鴻霖教授獲連江縣前縣長楊綏生提供消息,在北竿短坡山山頂發現細小破碎的疑似史前陶片,希望能前往進行調查與確認,邱教授前往調查,在短坡山山頂南面的道路崩塌邊坡發現大量的史前陶石器與生態遺留。經文化處長吳曉雲會同文資審議委員、馬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人員前往現勘,確認此地為蘊含豐富文物的重要史前考古遺址,決議對此崩塌邊坡中所裸露的考古文物進行搶救,防止後續風雨侵蝕坍塌對遺址的破壞。今年7月起邱鴻霖教授帶領清大學生對考古遺址執行搶救工作,過程中發現大量史前陶片、石器與生態遺留,成果豐碩。邱鴻霖表示,短坡山遺址的發現,從年代與考古文化上的意義而言,可視為中國東南沿海新石器時代晚期進入青銅時代之前的時期,填補了馬祖列島史前時代距今3200至3600年前的缺口,從地理位置考量,也呈現出東南沿海史前時代對島嶼資源利用與經營策略的重要轉變。文化處表示,本次緊急搶救並非正式的考古試掘,9月12日已決議先將遺址列冊管理,後續研商規畫正式的考古發掘,並評估進一步指定為縣定考古遺址的可能,更完整地揭露遺址對馬祖列島與中國東南沿海史前文化史上的重要意義。
下水道工程挖到寶 3萬枚宋代古錢出土民眾瘋搶
大陸的歷史悠久,出產許多古文物。日前在浙江的一個社區,因為要翻新下水道而展開挖掘工程,沒想到在施工途中挖出了大量的古代錢幣,居民知道後紛紛前來現場搶,中國當局知道此消息後也警告,必須交還否則將攤上法律責任。7月3日位於大陸浙江,有一個老舊社區正要進行自來水下水道翻新,挖掘工程進行到一半時,發現了大量宋朝的古錢幣,現場居民看到後也紛紛來搶。隨後文物保護所的工作人員迅速到現場,進行搶救性挖掘,經過秤重後發現,所有古錢幣的重量竟然高達262公斤,初估有34000多枚。浙江一個社區在進行翻新工程時挖出大量古錢幣,現場群眾瘋搶。(圖/翻攝自好看視頻)7月4日浦江縣公安聯合文體局發布通告,指稱部分居民和群眾存在違法哄搶、藏匿等行為,7月8日之前必須主動上繳違法所得,否則會有法律責任。消息一出引發討論「宋幣根本不值錢」、「典型的人沒了,錢沒花完」、「一下出來好幾萬個,基本上沒什麼價值了」、「社區原址可能是墓地」。
資源回收站驚見紅衣大砲…專家急衝現場鑑定 證實「康熙八年製」
大陸山東省日照市一處資源回收站近日出現2門年代久遠的大砲,莒縣交通運輸局駐閻莊街道閻莊村第一書記井慶勳慧眼識珍寶,認為這2門大砲很可能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文物,急忙拍了照片請愛好文物收藏研究的好友盛桂熙鑑別。經過專家鑑定,確定是價值寶貴的古文物,使之成功歸藏莒州博物館。綜合陸媒報導,井慶勳當時無意間發現,搞廢品收購的村民徐善河在收購站前擺放了2門古代大炮,他上前仔細一看,是清康熙八年製的紅衣大砲,急忙拍了照片,請好友盛桂熙鑑別。盛桂熙一看,認為是真貨,立即上報給莒縣文化和旅遊局二級主任科員於文國,以及莒縣莒國古城管理服務中心學術研究交流部部長劉雲濤。隨後,盛桂熙趕緊聯繫井慶勳,等待他們前往查看。經過於文國、劉雲濤、盛桂熙等人現場鑑定,確定2門大砲是真品,當日成功入藏莒州博物館。據了解,紅衣大炮也稱「紅夷大炮」,其原型是16世紀歐洲人發明的長身管、紡錘形結構的火砲,在明代後期傳入中國,並被仿製。崇禎四年(1631年)正月,後金在瀋陽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制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他們以複雜的退火、淬火程序處理火砲的不同部位。不過,由於「夷」字犯了滿洲人的忌諱,紅夷大炮便更名為「紅衣大炮」。清康熙八年(1669年),清政府任用比利時人南懷仁設計多種大炮,有三種型號分別是:輕型大炮「神威將軍」型,中型大炮「神功將軍」型,重型大炮「武成永固大將軍」型,載入清朝官書《欽定大清會典》。據悉,這次發現的2門紅衣大炮屬於輕型大炮「神威將軍」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