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令
」 口罩 疫情 新冠肺炎 口罩令 疾管署病患1次中3種病毒「雙流感+新冠」 醫前所未見嚇傻:夭壽恐怖
近來新冠疫情升溫,流感案例也變多。有一名病患到診所就醫,快篩檢測同時確診A型流感、B型流感及新冠病毒,這結果讓耳鼻喉科醫師驚訝不已,呼籲民眾做好1件事,以避免多重感染。黃昭勳醫生在臉書粉專發文,「各位觀眾!CANYOU BELIEVE THIS(你相信嗎)」,並曬出檢測照片,沒想到有病患不僅感染雙流感(A流+B流),而且新冠病毒檢測也呈陽性,相當罕見。有患者一次感染A型、B型流感,以及新冠肺炎。(圖/翻攝自黃昭勳醫生廚廚臉書)黃昭勳醫生,他以前也沒碰過這樣的情況,直言:「夭壽恐佈」,更開玩笑表示,若是自己中了就去買樂透,同時也提醒民眾把口罩戴回去,預防被傳染。據了解,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過去宣布強制佩戴口罩令,執行超過千日,最後一道於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需強制佩戴的命令,在今年5月19日正式解除,但新冠疫情依舊存在,並沒有因此消失。對此,疾管署提出「6大戴口罩時機」,包含「本身疑似或已感染呼吸道傳染疾病」、「過去一周曾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免疫力低下者或重大傷病患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或已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醫療照護機構依風險要求佩戴時」、「國家防疫政策重啟規定醫療院所應佩戴時」。
台南新冠疫情升溫!上周門急診人次破萬 急重症65歲以上占81%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上升,台南市政府衛生局統計上周(6月23至29日)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增加93例,較前1周上升21%,上周門急診就診計1萬1310人次,較前1周9221人次上升23%,今年門急診累計9萬2649人次、急重症995例,其中急重症又以65歲以上占81%最多。台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賴俊良說,新冠疫情已進入第6波流行,目前每10個發燒病人就有7個是新冠確診,建議民眾出現發燒情況,先在家篩檢,減少到診所篩檢等候的時間。針對目前醫院急診爆量,他也說,輕症者優先去診所就診,如症狀未改善或出現重症,診所也會幫忙轉介到醫院看診,避免一窩蜂擠到醫院急診。由於5月19日起口罩令全面解除,他說,口罩一解封,案例就多起來,提醒民眾前往人多地方、公共場合一定要戴口罩。台南市政府衛生局強調,目前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儲備充足,診所也都有配發,呼籲落實分級分流並加強醫院感染管制措施。衛生局前天線上召開「台南市COVID-19醫療分流與診治專案會議」,邀南區傳染病防治醫療網指揮官柯文謙及醫師公會、診所協會、台南各大醫院討論相關配套措施,落實分級分流並加強醫院感染管制措施。柯文謙表示,疫情上升原因不排除是氣溫上升,導致民眾待在室內時間拉長,加上口罩令解禁、飛沫傳染機率增加,且不只新冠疫情,流感及其他呼吸道傳染病染疫機率都大幅提升,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戴口罩、肥皂洗手等個人衛生習慣。會中針對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另,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因效果有限,為「有條件下使用」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後續將依中央下貨量與各醫院使用情形分配調度。
新冠迎流行期!估7月單周就醫破10萬人次 莊人祥:不恢復口罩令
新冠疫情再起,疾管署預估,這波疫情高峰將落在7月中旬,屆時每周約有1千例中重症住院個案,若包含輕症個案,每周門急診就醫可能超過10萬人次。醫師表示,夏天仍有疫情上升,這和冠狀病毒不停突變有關,由於人體對新變異株抵抗力較低,就可能二次感染。疾管署長莊人祥表示,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措施,但建議民眾前往人潮眾多場所時戴上口罩。國內再度進入新冠流行期,衛福部長邱泰源27日表示,「防疫體系還在」,因應新冠疫情上升,正積極進行4大策略,包括密切監測國內外疫情、強化防疫物品儲備和調度、訂定相關指引、加強衛教以及醫療院所合作。邱泰源指出,已提供300萬劑家用快篩試劑供基層醫療院所發放,並積極儲備新冠抗病毒藥物。莊人祥說明,國內瑞德西韋庫存量尚可使用159天,倍拉維96天、莫納皮拉韋17天,並已完成2萬人份莫納皮拉韋採購,預計7月4日抵台。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較倍拉維差,目前被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莫納皮拉韋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FDA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表示,這是Omicron第6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5波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4波疫情。國內上周新冠併發症個案共817例、健保門急診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預估會在7月中旬達到疫情高峰,屆時每周併發症個案超過千例,包含輕症在內,可能超過10萬人次就醫。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李秉穎預估,這一波疫情應和今年1、2月的疫情差不多,不可能回到過去的大規模流行,而是像季節性流感一樣,「以前是大海嘯,現在是小波」。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新冠肺炎已經不是第五類法定傳染病,過去強制戴口罩措施已無法源,因此不會恢復相關規定,但仍建議前往人潮擁擠處戴口罩,各醫院也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戴口罩。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則建議60歲以上的民眾,在人多或密閉空間,或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都要把口罩戴好。
新冠又開始流行了!疫情預計7月達高峰 疾管署:上周門急診破9萬人次
新冠疫情再起,預計7月中旬到達高峰,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親自坐鎮疾管署召開記者會,強調「防疫體系還在」,多項防疫策略都在積極進行。疾管署長莊人祥說,上周健保門急診診斷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到了高峰期可能超過每周10萬人次,但由於已無適法性,不會恢復強制戴口罩的措施。近期有醫師反映新冠抗病毒藥物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缺貨,莊人祥說明,目前莫納皮拉韋仍有8000多人份,雖然今年3月衛福部傳染病諮詢委員會已決議原則上不再採購,但因應使用需求和疫情上升,已完成2萬人份採購作業,另有2萬人份的開口合約。不過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在臨床上和WHO都列為「有條件下使用」,全球僅日本給予藥證,在台灣仍屬於緊急使用授權(EUA),今年底就會屆效,待EUA失效或庫存用完後,將逐漸過渡到其他用藥,例如美國和我國食藥署正在審查倍拉維(Paxlovid)用於重度腎功能不全及透析患者。莊人祥提到,莫納皮拉韋預防重症效果只有3成多,倍拉維則有7成多。但臨床上有些醫師或患者擔心倍拉維的交互作用,因此希望開立莫納皮拉韋,莊人祥表示,相信醫師臨床上都有裁量,疾管署也和醫師公會溝通,未來在病例中加入開立莫納皮拉韋的理由,未來會做評估,讓大家更謹慎開立這個藥物。疾管署27日舉行「COVID-19抗病毒藥物處置議題」臨時記者會,衛福部長邱泰源(見圖)出席。(圖/中國時報記者劉宗龍攝)莊人祥也分享自己高齡9旬母親的經驗,當時使用心律調整器、抗凝血劑、心臟病和降血脂藥物,剛好都是倍拉維的使用禁忌,當時他也認為只能用莫納皮拉韋,但經過和醫師討論,由於倍拉維的療效較好,醫師認為只要慢性病藥物暫停幾天就好,最後開立了倍拉維,讓媽媽順利康復。另外,有部分縣市傳出倍拉維也缺貨,莊人祥強調,國內至少還有3個月用量,今年9月以前還會再來一批。目前倍拉維已取得藥證,屬於處方用藥,民眾如有自費需求,亦可請醫師開立處方箋,向該公司通路購買。近期疫情上升,預估在7月中旬達到高峰。莊人祥指出,這是Omicron第六波疫情,已經超過今年初的第五波的高峰,目前還在上升,但預估不會超過去年的第四波。國內上周併發症住院個案約800多例,預估在高峰時會達到每周1000多例,至於整體感染個案,上周健保門急診診斷新冠陽性約9萬人次,到了高峰期可能超過10萬人次,提醒高風險病人及早就醫並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至於口罩令是否可能重啟?莊人祥說,目前疾管署建議進醫院戴口罩,先前強制戴口罩是因為第五類傳染病,但現在已經沒有了,因此不會恢復到過去的強制措施,但各醫院可以自行規定是否要求民眾入內須戴口罩。
新冠疫情升溫!專家示警「病毒變異」 恐引起新流行病
新冠肺炎疫情升溫,疾管署研判開始進入流行期。專家指出,病毒經歷分支演化,現今已進一步演化成KP.2和KP.3,這些變異未來可能會與其他病毒株相互作用,引起新的流行病,全球都需高度重視。國內目前病毒株仍以JN.1為主,但美國KP.2病毒株以每周7%的速度增加,緊追在後的是KP.3,隨著美國放假、學子返台,預計將對國內疫情造成衝擊。中國附醫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美國KP.2病毒株以每周7%的速度增加,到6月初已超過3成。KP.2的傳播力、免疫逃脫能力較強,在KP.2增加的同時,KP.3也緊追在後,兩者會競爭,誰的傳染力特別強,就會占據多數,「鹿死誰手還不知道」。由於美國已開始放假,許多學子都會返回台灣,加上台灣近期下雨,將加速病毒傳播。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指出,KP.2感染症狀與其他病毒株相似,包含喉嚨痛、流鼻涕、咳嗽、發燒與身體痠痛,還有少數嗅味覺喪失情形,部分病患亦可能出現腹瀉或嘔吐等症狀。台灣目前仍以JN.1為主,占75%,而KP.2、KP.3則分別為7%、6%,兩者合計13%,預估會持續上升,但嚴重度未明顯增加,除脆弱族群外,大多數都是輕症個案。黃高彬擔憂,目前的XBB疫苗對KP.2、KP.3效果不佳,但得等到9月才會有新疫苗。新冠致死率仍是流感的10倍,年輕人感染不一定會篩檢,也會到處趴趴走,威脅仍然在。雖然口罩令已解除,但他仍建議,不管是老年人、免疫力低下者或年輕人,所有人進入人潮密集的地方、醫療院所、大眾運輸工具,都仍應戴口罩,落實防疫措施。陳秀熙表示,自Omicron變異株B.1.1.529開始,病毒經歷了BA.1、BA.2等分支的演化,其中包括XBB、BA.4、BA.5等,這些早期分支逐漸減少,現今關注的是BA.2.86分支及其衍生的JN.1和JN.1.4.3,這些分支進一步演化成KP.2和KP.3,病毒變異不會停止,未來的演化仍有許多不確定性,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之下,未來病毒可能會與其他病毒株相互作用,引起新的流行病,全球都需高度重視。
病毒流行期!流感、新冠、諾羅三大病毒夾擊 公衛專家:口罩戴好
由於疫情趨緩,衛福部宣布「口罩令」在5月19日全面解禁。然而近期流感、新冠、諾羅等病毒感染處於高峰,彰化縣有醫療院所急診甚至一度滿床。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提醒,民眾出入公共場所仍不能掉以輕心,最好還是戴上口罩。據《中時新聞網》報導,衛福部疾病管制署資料顯示,實驗室病毒監測最近一週除流感病毒之外,腺病毒感染的案例也很多,其次就是COVID-19病毒,除上述幾種病毒外,其他檢出的病毒包括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顯示正值多種病毒流行期。衛生局長葉彥伯表示,在COVID-19方面,彰化縣2024年累計385例重症,大多數病例都發生在3月前,雖然4月到5月感染病例已逐漸減少,但仍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最近傳染病毒種類繁多,且在高峰期,民眾除了多洗手,出入公共場所最好也能戴上口罩。另外,由於觀察到民眾對接種COVID-19疫苗的意願比過去降低許多,葉彥伯強調COVID-19病毒仍在持續變異中,新的疫苗才有防護力,高齡或合併多重慢性病民眾仍應接種疫苗預防。此外,近期有民眾參加團體旅遊、聚餐後出現上吐下瀉狀況,就醫檢驗後,發現是感染諾羅病毒。葉彥伯表示,民眾一旦有上吐下瀉等症狀,就不要再繼續旅遊行程,以免同行親友感染,且感染諾羅病毒後,嘔吐物也會有傳染性,民眾應注意衛生、小心防範。近日流感病例也不少,彰化縣員林市員榮醫院急診室醫師翁聖富指出,近日平均每日有20名病患因呼吸道疾病就醫,近期的流感以A型為主;此外,昨天有1名20多歲的女病患是因B型流感合併肺炎收住院。
口罩令已全面解除! 醫建議1場所仍要配戴:是個大毒窟
5月19日開始,口罩令正式全面解除,醫療院所及老人福利機構改為建議佩戴。不過,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提醒,雖然進入醫療院所已不強制戴口罩,但因為醫院本身就是一個大毒窟,因此他還是建議民眾,前往醫院仍要將口罩戴好,預防病菌。小兒科醫師傑登醫師日前在自己的Facebook中發文,指出5月19日開始,醫療院所的口罩令解除,進醫院診所不強制戴口罩了。不過他還是建議大家,要是前往醫療院所時一定要把口罩戴好。傑登醫師透露,因為醫院基本上就是一個大毒窟「可能你只是去醫院探個病或借個廁所,有人經過你身邊咳個兩聲,回家就發現得了流感。」因此把口罩戴好可以預防病菌傳染。另外,新竹馬偕醫院急診外科主任白永嘉也指出,雖然現在進入醫療院所都不強制戴口罩,但醫護人員要照顧病人,仍會堅持戴口罩。他還分享了一個例子「有一位病人受傷掛急診,應該是覺得自己很帥,沒戴口罩一直吃東西開心交談,殊不知他旁邊的是肺炎的病人。」對此他也呼籲民眾「我建議口袋裡還是要準備一個口罩,病人一多或旁邊一直咳的,不要憑著血氣之勇被傳染,就戴上口罩吧。」
口罩禁令全面鬆綁 相關4大QA一次看
由於先前新冠疫情嚴重,指揮中心規定進入8大類場所必須要戴口罩。而在歷經1265天,疾管署考量國內新冠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終於宣告解除口罩禁令,調整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相關4大QA一次看。指揮中心於2020年12月宣布口罩禁令開始,強制8大場所需要戴口罩,而後隨著疫情逐漸退燒、可控,各場所也陸續鬆綁,僅剩國內醫療照護院所機構是唯一沒有解除的場所。不過疾管署也在5月進行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討論,決議於5月19日結束口罩禁令,調整新冠肺炎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中的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建議,並增訂「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Q1:口罩令鬆綁範圍?A1: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從強制佩戴口罩調整為建議佩戴。疾管署決議於5月19日結束口罩禁令。(圖/翻攝自衛福部疾管署)Q2:民眾佩戴口罩時機?A2:1.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2.過去一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落實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手部衛生,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或國家防疫政策佩戴口罩。3.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4.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5.當醫療照護機構依社區疫情及機構內傳播風險評估,規範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醫療照護機構規定佩戴口罩。6.當國家防疫政策或主管機關規定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政策規定佩戴口罩。Q3:醫療照護機構工作人員佩戴口罩時機?A3:(一) 工作人員應遵守標準防護措施,照護疑似或感染COVID-19病人應視其執行之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二)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之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Q4:無法戴口罩的族群要如何進行防護?A4: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疾管署也提醒民眾,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可能症狀不明顯或生病前即有傳染力,且您不一定知道與您接觸的人是否可能會因為感染流感、COVID-19等呼吸道傳染病而有嚴重的病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遮蓋口鼻,可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並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疾管署強調,口罩規定鬆綁,民眾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籲請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
口罩令19日全面解除! 疾管署:醫療照護機構「6情境」仍建議佩戴
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口罩令,經多次放寬後,目前僅剩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對此,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8日宣布,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將於5月19日全面解除口罩令。今(17日)疾管署再發新聞稿提醒,醫療照護機構是包含多種微生物的複雜環境,且病人及住民多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為防範呼吸道疾病於機構內傳播,自本年5月19日起調整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建議,並製作「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疾管署官網曾在8日發布新聞稿指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將於本年(2024年)5月19日停止適用,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疾管署官網今稍早又發布新聞稿提醒,鑑於醫療照護機構是包含多種微生物的複雜環境,且病人及住民多為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為防範呼吸道疾病於機構內傳播,自本年5月19日起調整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建議,並製作「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提供民眾及醫療照護機構使用。民眾於醫療照護機構建議應佩戴口罩的情境如下: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過去1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時,應佩戴口罩並落實手部衛生。當醫療照護機構依社區疫情及機構內傳播風險評估,規範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醫療照護機構規定佩戴口罩。當國家防疫政策或主管機關規定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之管理措施時,應依政策規定佩戴口罩。疾管署也提醒,呼吸道傳染病感染者可能症狀不明顯或生病前即有傳染力,且您不一定知道與您接觸的人是否可能會因為感染流感、COVID-19等呼吸道傳染病而有嚴重的病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遮蓋口鼻,可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另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並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請大家共同維持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遵循及落實手部衛生的好習慣,透過簡單的預防措施,可以保護自己、親人和為您提供照護的醫療人員。
3年前「本土確診病例+180」!超市爆排人潮 他曝1場景:有如末日電影
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口罩令,經多次放寬後,終於將在19日全面解除口罩令,意味著新冠疫情終於正式告一段落。對此,有鄉民回憶起3年前的5月15日,當天本土確診案例高達180例,讓原PO印象非常深刻,「我家附近超市出現爆排人潮,市場的菜也被爆搶一波!大家還記得到底有多震撼嗎?」全場網友也坦承當下「跟末日電影一樣」。一名網友15日在PTT以「三年前的今天看到病例+180有多震撼」為題發文分享,3年前的5月15日,他在電視看到COVID-19的病例數,「那天是+180」,引發民眾搶購物資和生活用品,「我家附近超市出現爆排人潮,市場的菜也被爆搶一波!」如今實施了3年多的口罩令,終於要在520賴清德就職前1天全面解除,象徵新冠疫情正式告終。對此,原PO回憶起封城期間的種種經歷,也不禁提問,「三年前的今天看到+180,到底有多震撼,大家還記得嗎?」貼文曝光後隨即引發網友熱議,「現在根本不痛不癢,那時就恐慌仔在亂」、「2021年是全台灣人都是恐慌仔好嗎」、「神話破滅,臺灣政務官跌落神壇」、「只記得很快就全部改線上授課,很累」、「從口罩、疫苗到醫院核酸、快篩到雞蛋都要排隊的日子」、「懷念WFH啊」、「毀滅台灣經濟」、「沒疫苗可打很恐慌,感謝台積鴻海慈濟」、「我記得幾年前第一次+18,賣場就出現恐恐慌性掃貨。」也有不少人回憶當時街道特別冷清,直呼根本是世界末日場景,「那年騎車上下班真的超順,騎起來超舒服」、「疫情對於我唯一好處就是上下班不塞車」、「三年前5月底吧,我從公館走到重慶南路三民書局,沿路行人沒見到10個」、「那時候禮拜五下班,板橋車站幾乎沒人,跟末日電影一樣」、「路上人潮真的少,捷運搭車不煩惱。」
5月19日口罩令全解除 17種「高風險族群」小心:再確比首確更危險!
隨新冠疫情漸漸降溫變得平穩可控,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將於2024年5月19日徹底解除「口罩令」,進出醫療機構也不再需要配戴口罩。不過新冠威脅仍然存在,有網路媒體建議,3種高風險族群仍應隨身攜帶口罩備用為佳,而對於部分高風險族群來說,「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今健康》報導,5月19日起進出醫院免戴口罩,但以下3情況仍需注意防疫措施。一、疑似/感染者:避免入院or期間佩戴民眾若為疑似/感染呼吸道疾病患者,包括或出現發燒、流鼻水、咳嗽等相關症狀等,非必要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若有必要進入,在症狀期間、症狀緩解5日內進入時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二、高風險族群:最好仍佩戴口罩若為高風險族群,包含過去一周內曾與感染患者密切接觸、免疫低下、感染其他呼吸道疾病、探視或照護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時也應佩戴口罩,並遵循衛生措施及禮節。三:無法佩戴口罩者:落實衛生若為無法配戴口罩者,例如2歲以下嬰幼兒、因身體或心理因素無法配戴口罩,則應用衛生紙遮住口鼻,使用後將衛生紙妥善丟進垃圾桶,並落實手部清潔,降低傳播風險。此外,《今健康》還指出,口罩令雖解除,但新冠威脅仍存在,病毒對於部分高危險族群仍存在威脅,甚至「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還更高!據台灣病友聯盟、社團法人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等各界專家討論指出,包含65歲以上、孕婦、產婦、氣喘、癌症、糖尿病、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慢性肝病、結核病、失能、精神疾病、失智症、BMI≧30、吸菸、已戒菸者、免疫功能疾病者等,皆屬於高危險族群,再次感染後對身體的危害會比初次感染風險更高。提醒口罩令雖解除,但上述的高危險民眾進出醫療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等,還是建議繼續佩戴口罩為佳,以利維護自身健康。
全面解除口罩令「選在520前1天」 薛瑞元:新總統上任前ending是不錯選擇
自2020年12月1日起實施的口罩令,經多次放寬後,目前僅剩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不過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昨(8日)卻突然宣布,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將於5月19日全面解除口罩令。由於時間點落在新總統上任的520前一天,也引發外界熱議。對此,衛福部長薛瑞元今(9日)回應,這是衛福部昨天在傳染病防治諮議會上做出的決定,笑稱:「新總統上任前把新冠相關防治、管制措施做一個ending也是不錯的選擇。」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昨發布新聞稿指出,經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專家會議決議:考量國內COVID-19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將於本年(2024年)5月19日停止適用,調整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疾管署說明,因應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應佩戴口罩公告廢止,為建立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之新常態,疾病管制署參考WHO、美國、英國等感染管制措施,於本年5月8日提至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討論,調整COVID-19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中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建議,並增訂「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疾管署也在文末強調,口罩規定鬆綁後,民眾生活回歸常態仍應持續落實肥皂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好習慣;並籲請儘速踴躍前往接種COVID-19疫苗。對此,薛瑞元今出席立院衛環委員會審議「再生醫療法草案」,並在會前受訪時回應,全面解除口罩令是衛福部昨天在傳染病防治諮議會做出的決定,但他也笑稱「新總統上任前把新冠相關防治、管制措施做一個ending也是不錯的選擇。」另有媒體問及,口罩令解除是否會加劇近期的腸病毒流行,薛瑞元解釋,腸病毒是接觸傳染,並不是藉由空氣傳染,因此兩者不相衝突。
口罩禁令5/19全面鬆綁!黃立民呼籲:前往「醫院4區域」最好戴上
新冠肺炎邁入後疫情時代,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拍板,自5月19日起全面解除口罩禁令,未來進入「醫療院所、老人福利機構」等場所,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不過,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立民建議,遇上「4種情況」最好乖乖戴口罩。疾管署昨(8日)表示,考量國內新冠肺炎疫情持續穩定可控,且國際間陸續放寬防治措施,經召開專家會議決議,自5月19日起解除口罩禁令,調整「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改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針對口罩令全面鬆綁,醫師黃立民提醒,雖然未來不再強制要求配戴口罩,但下列4種情況仍建議配戴口罩,第一、前往像是癌症病患、新生兒或產婦等免疫力較差的族群病房;第二、前往感染科、胸腔科、家醫科等呼吸道科別就醫候診;第三、進入醫院電梯等密閉式空間;第四、前往人潮眾多的醫院美食街。另外,胸腔外科醫師杜承哲也在臉書發文表示,口罩令鬆綁的意思是「你還是可以戴」,「像我戴了帥三倍,感染機率也小好幾成,一定是繼續戴的。真是悲哀,這種事情你還得先說明,因為一定會有假裝看不懂的人找麻煩。」貼文曝光後,不少網友紛紛留言還是會繼續戴口罩,「繼續戴+1,今天上班還有遇到確診跟疑似流感的呢!保護自己阿」、「口罩又不是因應covid肺炎而做的,空污過敏防感冒傳染都很有需要呀」、「出入公共場所還是戴好戴滿」、「口罩戴習慣了~真的不戴也怪怪的!」、「我還有一堆口罩,就算只是為了消耗庫存,也是會繼續戴。」
口罩禁令5月19日起全面解除 民眾赴醫院可免戴
疾病管制署今(8)日將召開專家會議,決議從5月19日起解除口罩禁令,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皆改為「建議佩戴口罩場所」,也就是說,強制戴口罩規範全面解除。國內因應新冠疫情實施的口罩令超過千日,目前僅剩下醫療院所等醫事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目前新冠疫情雖然脫離高原期,處於低點但上下波動,因此口罩令是否再鬆綁才會受到關注。據疾管署表示,因應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應佩戴口罩公告廢止,為建立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配合佩戴口罩之新常態,疾病管制署參考WHO、美國、英國等感染管制措施,在今年5月8日提至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討論,調整COVID-19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中民眾及醫療照護工作人員佩戴口罩建議,並增訂「防範呼吸道傳染病,民眾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須知」。調整說明如下:一般民眾(一) 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COVID-19)或出現發燒、呼吸道症狀(如流鼻水、咳嗽或打噴嚏)時,非必要請避免進入醫療照護機構;如有必要進入,於有症狀期間及症狀緩解後5日內,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及落實手部衛生。(二) 過去一週內曾與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密切接觸、本身為免疫力低下(如移植或血液腫瘤等病人)或是具有其他流感、COVID-19重症高風險者、探視或照護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患者,進入醫療照護機構應佩戴口罩,並遵循醫療照護機構內部相關規定或國家防疫政策佩戴口罩。(三) 2歲以下嬰幼兒或因身體、心理等因素未能佩戴口罩之民眾,於咳嗽或打噴嚏時,應使用衛生紙遮掩口鼻,使用完畢後將衛生紙丟進垃圾桶,執行手部衛生,降低傳播風險。醫療照護機構(一) 照護疑似或感染COVID-19病人應視其執行之醫療照護處置項目及場所,採取適當防護措施與個人防護裝備。並可視疫情風險或實務需要考慮擴大使用呼吸道防護和護目裝備的時機。(二) 醫療照護機構可依社區傳播風險評估與各單位實務現況(如院內群聚事件、進入高風險單位),實施感染源控制措施,訂定應佩戴口罩之情境與區域管理規範。(三) 醫療照護機構應有適當的空調通風系統,且應依循廠商建議定期清潔、檢查、維護保養或更換系統相關耗材配件等,確保有效通風,維護室內空氣品質。
醫院口罩令有望解除? 薛瑞元這樣回
疫情口罩令實施超過千日,現在剩醫療院所等要戴口罩,而疾病管制署8日也開會討論,衛福部長薛瑞元說,他們希望往鬆綁的方向走,但細節還要討論。據悉,國內新冠疫情脫離高原期,現在處於低點,但還是上下波動,鄰近的日本和韓國,已經解除醫院的口罩令,新加坡3月起進出醫院也不用戴口罩。薛瑞元表示,口罩令是否鬆綁,還是要由專家決定,「醫院裡面口罩令鬆綁,方向是我們希望往這邊去走」,其中的細節待討論。疾管署去年8月14日表示,考量近期國內COVID-19疫情下降,經評估整體情趨勢、病毒變異株情形、機構篩檢陽性率及整體防疫量能,自112年8月15日起,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其餘醫療機構調整為民眾建議佩戴口罩場所。疾管署日表示,國內COVID-19疫情上週(4/30-5/6)新增229例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併發症),較前一週(4/23-4/29)新增185例上升,累積併發症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79%;另上週新增31例死亡病例,較前一週新增15例上升,累積死亡個案中65歲以上長者占90%,疫情仍有傳播風險,鑑於施打新冠疫苗能有效預防重症及死亡,又本週適逢母親節,疾管署呼籲,在獻上感謝與敬意的同時,也要陪媽媽去接種新冠疫苗,替媽媽撐起一把保護傘,保護媽媽也保護家人的健康。
台灣醫院口罩令逾千日「全面解除」? 疾管署:月底討論是否全面鬆綁
新冠疫情爆發4年了,民眾在公共場合已可以免戴口罩,但對不少人而言口罩已成為日常必需品,不過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持續列為應佩戴口罩場所至今已逾千天。對此,衛福部疾管署19日表示,醫療院所鬆綁口罩令與否,本月底會送專家會議討論評估。新冠疫情仍嚴峻時,台灣於2020年12月1日起規定,出入8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3千元以上1萬5千元以下罰鍰,而近期一次口罩令調整則為2023年8月15日,如今僅剩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家及老人福利機構須佩戴口罩。對此,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說明,3月14日召開「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COVID-19防治組」會議,會中也針對「廢除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進入醫療(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應佩戴口罩公告」進行討論。會中決議將研議廢除為防治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之口罩令後,如何建立民眾進入醫療(事)與老人福利等機構的佩戴口罩新常態,並檢視現行醫療機構感染管制措施指引的佩戴口罩規範,在未來適當時機再行討論廢除此公告之提案。曾淑慧表示,疾管署於4月底預計召開專家會議討論口罩令是否廢除,而檢視醫院佩戴口罩現行感管查核及指引說明主要有以下3項:1、2024年醫院感染管制查核基準:醫院之急診、門診就醫病人分流機制及就診動線規劃適當,且張貼明顯告示,提醒就醫民眾與陪病者,出入醫療院所應佩戴口罩,並有協助未佩戴口罩就診病人佩戴口罩之措施。2、標準防護措施:涵蓋呼吸道衛生/咳嗽禮節,而當健康照護人員於檢查或照護具有呼吸道感染症狀之病人時,建議需遵行飛沫傳染防護措施(如戴口罩)和手部衛生;本身受呼吸道感染之健康照護人員應避免直接接觸病人,特別是高危險群的病人,若無法避免時則需佩戴口罩。3、飛沫傳染防護措施:健康照護人員密切接觸採取飛沫傳染防護措施的病人時,應在進入病房時即戴上口罩。採取飛沫傳染防護措施的病人轉出病房時,如病人的狀況允許,應戴上口罩並遵守呼吸道衛生與咳嗽禮節。
11月大男嬰遭口罩悶死...父以子名捐尿布奶粉 2/2解剖釐清死因
新北市一名11月大男嬰疑因公托中心疏忽,竟被口罩悶死,男嬰父母傷痛欲絕,本想器捐愛兒心臟遺愛人間,但因全台沒有配對到這麼小的患者需要,最後決定保留兒子完整遺體,將兒子所有的尿布、奶粉以兒子名義捐出,幫助需要的家庭。本案也引發新北市議會藍綠黨團攻防,市長侯友宜表示,有關口罩令,新北都跟疾管署同步,一切靜待司法調查。涉案的公托張姓主任及林姓、曾姓2名照顧員,24日被依過失致死罪嫌送辦,檢方複訊後3人均請回,檢警預計下月2日解剖釐清死因。侯友宜說,對此事感到痛心遺憾,會要求社會局強化監督管理,確保孩子在托嬰中心的安全。新北市議會民進黨團批評,此事凸顯市府在托育督導的不足,亟需深刻檢討與改進。社會局表示,對於孩子在托育機構發生不幸,非常遺憾及難過,現正全力協助家屬,並持續陪伴關心,全案已進入司法調查階段,尊重司法調查結果,並同步進行行政調查。新北市議會國民黨團則說,社會局已要求公托依法規監視器應保存30日,如有違法情事,將依相關法規裁處,一切公開透明,呼籲民進黨不要又藉此政治操作,造成家長恐慌,再次撕裂親師關係,這樣不但無助真相釐清,也再次寒了幼保人員對孩子付出的熱情,應攜手要求市府針對幼托園所、機構加強落實各項安全標準與督導,同時提升幼保人員的專業訓練,避免悲劇再發生。
嬰哭泣遭濕口罩悶死! 疾管署澄清「已無口罩令」:不建議2歲以下幼兒配戴
近日某托嬰中心為防範疾病傳播,幫1歲大的孩子戴口罩,卻導致他因為鼻涕、眼淚沾濕口罩,最終窒息死亡。對此,兒童重症加護科醫師直言,不應該勉強太小的幼兒配戴口罩,照顧者也該時刻有警覺;而疾病管制署也在今(24)日表示,托嬰中心的室內口罩令已於去年解除,只有特定醫院、診所、老人福利機構等需依規定配戴口罩,由於口罩尺寸不合適,亦不建議2歲以下嬰幼兒使用口罩。華視主播林彥汝昨(23)日轉發了友人文章,表示因為近期呼吸道疾病再次流行,托嬰中心實施了口罩令,強行幫小朋友戴上口罩,而朋友姐姐的兒子抗拒配戴開始哭鬧,隨後因眼淚、鼻涕沾濕口罩,導致其黏住口鼻,孩子活活遭到悶死,而托嬰中心也疏於照護,老師以為幼兒只是「哭累了睡著」,直到20多分鐘後才驚覺孩子已經失去呼吸心跳。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指出,托嬰中心的口罩令已於去年3月6日隨著校園室內口罩令同時解除,之後也從未再次恢復規定,目前僅有醫院、診所、一般護理之間、老人福利機構等持續實施,「幼兒很難戴口罩,所以基本上不會強制,要考量其身心健康、有必要時才配戴」,而該托嬰中心的口罩令是為機構自行規定。針對這起事件,新北市社會局說明,「由於近期氣候轉涼,幼兒各式呼吸道疾病增加,進入高峰流行期,中心告知家長讓幼兒戴上口罩,以避免交叉感染,保護幼兒健康。」並已開始介入調查。另外,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加護科主任夏紹軒提到,「不要勉強太小的小孩戴口罩,如果孩子突然安靜,照顧者應該要即時警覺發生了什麼事情」,而這種口罩導致窒息的事情相當罕見,比較類似於「嬰兒猝死症」,發生在於棉被蒙住口鼻以致無法呼吸、趴睡時嘔吐產生呼吸不順或窒息等等,口罩沾濕確實會影響呼吸狀況,但因為無實際影像,難以直接判斷原因。
1歲嫩嬰待托嬰中心被「浸濕口罩」悶死 老師以為他在睡
華視主播林彥汝23日爆料,朋友姐姐的1歲小孩,在托嬰中心被活活悶死,「他們願將事件曝光,盼社會大眾、相關托育業者警惕。」有網友直呼,「老師太誇張了,小小孩不適合睡覺帶口罩啊。」林彥汝在臉書貼出家屬的文章,近日接到托嬰打電話來說,小孩突然無呼吸心跳,目前正在搶救,「現在都還在加護病房沒有醒來,病情也不樂觀,我姊已經簽署放棄急救了。」家屬說,他們看了托嬰中心的監視器,想說小孩為什麼突然趴下無呼吸心跳,是否心臟有問題,導致突發心律不整,但醫生檢查後正常,又做基因檢測。醫生認為,「正常小朋友不會趴下就突然沒呼吸心跳。」家屬表示,「看了監視器才終於找到答案。因為托嬰說因為呼吸道疾病開始流行,這禮拜開始實施口罩令,早上老師幫小朋友戴了口罩,小朋友不喜歡扯掉了,但老師強硬要求他要戴,所以又幫他戴上,小朋友就大哭了。」家屬指出,「可能因為眼淚跟鼻水讓口罩浸濕,因此黏住口鼻窒息,他掙扎著倒下,但老師卻神經大條以為他哭累了倒下睡覺,就沒再理他,直到20幾分鐘後他們要換教室,以為他在睡覺所以最後處理他,結果已經沒呼吸心跳,錯過了黃金急救時間。」家屬稱,「因事實也造成了,怨恨誰也無濟於事,我想只希望能將這案例分享出去,希望大家以後一定要多注意小小孩戴口罩哭鬧的風險。」家屬強調,「這種案例雖然一再出現,意外還是老是在發生,但我還是希望這類案例能夠多多傳播讓人多一份警惕。」
台灣今年「3毒齊發」!醫師曝自救3招:人擠人病毒恐交叉傳播
疫情出現升溫跡象!疾管署示警,類流感與新冠疫情雙夾擊,預估春節前一周將雙雙達高峰,且過完年後恐又會有一波疫情。對此,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及,近期歐美國家開始重啟口罩令,呼籲民眾盡快接種疫苗並戴好口罩。醫師黃軒在臉書發文表示,美國、英國與西班牙等歐美國家,近期紛紛恢復口罩禁令,強制民眾進入醫療院所都要配戴口罩,世界衞生組織也一直警告,流感病毒(Flu Virus)、新冠病毒(COVID 19)及呼吸道融合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cal Virus)等感染病例,在全球多國已經攀升了數周,且疫情目前尚未出現減緩態勢。黃軒透露,台灣今年仍需面對流感病毒、新冠病毒與呼吸道融合病毒等「三毒齊發」,呼籲民眾除了接種疫苗外,也別忘了勤洗手、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措施,「不要以為,這些呼吸道感染的病毒離開我們很遠,接下來到處人擠人的放假,機場滿滿都是乘客,這些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也會密集交叉,到處都會傳播的。」事實上,疾管署昨(9日)公布,今年首周因類流感就診的人數高達12.3萬人,創下近10年同期最高,且有持續上升的趨勢。至於新冠疫情部分,疾管署發言人羅一鈞指出,國內上周新增515例本土確診病例、48例病歿,寫下近5個月來新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