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乾舌燥
」 中醫 節氣 禁忌 運勢 烤肉妳常覺得很累睡不飽? 醫警告「慢性疲勞」恐增罹癌風險
你是否常常覺得很累睡不飽,小心這可能是「慢性疲勞」!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近日在節目中指出,慢性疲勞不僅會讓人處在一個「亞健康」的狀態,還可能削弱免疫系統,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則提醒,慢性疲勞可能由EB病毒感染引起,嚴重恐增加罹癌風險,建議盡早找出根本原因並改善。對此,洪永祥也提到抗發炎食材的攝取,可以緩解身上的慢性發炎。日前洪永祥在《健康好生活》節目中分享一位30歲的女醫師案例。這名女醫師在生下第2個孩子後,面臨育兒與內科專科醫師考試的雙重壓力,經常感冒且疲勞不堪。儘管各項檢查結果均顯示正常,她仍感到持續性的疲憊與不適,甚至出現微微發燒、口乾舌燥、淋巴腺腫大和全身痠痛等症狀。洪永祥診斷,這名女醫師的症狀屬於慢性發炎,已接近慢性疲勞症候群。為了緩解疲勞症狀,洪永祥建議她從改善生活習慣著手,透過4個方法增強抗壓能力:1.提早入睡。2.運動。3.多吃芥藍、甘藍、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4.常靜坐冥想或泡熱水澡。而這名女醫師遵循建議照做,大約1個月後,她的疲勞感大幅改善,感冒頻率也減少。洪永祥強調,十字花科蔬菜富含抗氧化物質與膳食纖維,有助於維護腸道健康,增加身體抗發炎能力,對改善慢性疲勞特別有效。針對慢性疲勞的誘發因子,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在臉書發文解釋,慢性疲勞可能由EB病毒引起,此種病毒主要藉由口沫唾液或生殖分泌物感染,而該病毒與鼻咽癌及部分淋巴癌密切相關。劉博仁強調,若長期忽視,免疫力會進一步削弱,增加感染、老化與罹癌風險,建議容易感到慢性疲勞的人應儘早找出根本原因並改善生活方式,以防健康問題進一步惡化。
愛女返台過中秋!他吃「3食物配酒」 視力突模糊血壓飆升380
台中一名65歲王姓男子,因為遠嫁美國的女兒回台過中秋節,因此他相當開心,便大吃烤肉、蛋黃酥跟綠豆椪,還配了幾杯酒。沒想到,王男隔天突然感到口乾舌燥、視力模糊,就醫檢查後竟發現,血壓飆升到了380。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建良指出,65歲的王姓男病患雖有10年的第二型糖尿病,不過平常相當自律,會定期服用藥物,飲食也相當配合醫師的叮嚀。但因為中秋節與久別的女兒相聚太開心,不小心吃下了2顆蛋黃酥和1個魯肉綠豆椪,還跟女婿喝啤酒配烤肉聊天。林建良表示,結果隔天王男起床後,就感覺到口乾舌燥、疲勞無力,原先以為是前一天太累,沒想到,後續又出現視力模糊的情況,立刻趕往醫院就醫。後來經過檢查,發現王男血壓飆升至380 mg/dL,三酸甘油酯也超過1500mg/dl,將他緊急收住院治療,最終經過注射胰島素與口服藥物治療後,順利在一周後康復出院。林建良透露,其實中秋節前後因為血糖失控就醫的民眾比平日高出四到五成。因為月餅因屬於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攝取過多糖分後會導致血糖急劇上升;烤肉則是高脂肪、高鹽,多食易增加血脂,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困難,增加心血管健康風險。對此,林建良提醒,中秋節期間如大吃大喝後突然出現口渴、疲勞和視力模糊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避免因血糖急速飆高併發糖尿病高血醣高滲透壓危證(HHS)或中風、心肌梗塞等致命風險。
開學腸病毒爆發!病童沒食慾暴瘦 醫提醒:家長請留意「1問題」
近來國小學童媽媽之間最流行的打招呼語,可能就是「你家孩子也中了嗎」?原因是腸病毒邁入高峰期,學童因開學後交叉感染,導致患者人數突增,其中有多位學童食慾差導致脫水嚴重,不得不住院治療!腸病毒常見這些症狀 嚴重有致命風險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表示,腸病毒好發於五歲以下兒童,症狀常見有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狀,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不過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情形,甚至會有致死風險。當心脫水問題 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加以警覺不過,鄭詩橤強調,腸病毒重症的發生比例不高,家長們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她表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導致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多數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以致於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也指出,脫水前往往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所以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可透過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脫水症狀更加嚴重。預防腸病毒 這些方法最關鍵鄭詩橤也提醒,如果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最佳方式就是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可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但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才能讓這波疫情早日消退。
入秋「燥邪發威」莫名口乾舌燥!中醫建議:吃烤肉「可配2飲品」
台灣即將迎來涼爽的秋天氣候,皮膚乾癢、口乾舌燥、便秘等典型的「秋燥」症狀陸續找上門,而此時恰逢中秋佳節,不少人會團聚吃烤肉,油膩食物一下肚恐會加劇不適。對此,馬偕紀念醫院中醫部婦科主任瞿瑞瑩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2飲品」解膩退火。中醫師瞿瑞瑩表示,近期進入秋天換季時節,不少民眾出現口乾舌燥、流鼻血、皮膚粗糙乾癢、腹瀉及脹氣等症狀,而從中醫病因學的角度來看,誘發秋季病徵的主要原因為「燥邪」,天氣逐漸變涼,若民眾仍像夏天一樣大量攝取冰冷食物,則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瞿瑞瑩建議,入秋階段可以多吃像是水梨、白木耳、百合、蓮子等微涼且潤肺的食物,又或是攝取白蘿蔔、冬瓜、絲瓜等水分較多的食材,都能有效幫助減緩人體的乾澀問題,不過由於目前燥邪比較強「不宜進補」,尤其是藥膳或麻油等食補,應盡量暫時避開,否則恐讓便秘、流鼻血、口乾舌燥等情況變嚴重。此外,距離中秋節不到一個禮拜,不少人都會與親友相約烤肉,免不了會吃進油膩、重口味等刺激性食物,瞿瑞瑩提醒,烤、炸、辣等飲食都會讓燥邪症狀惡化,建議中秋吃烤肉時可搭配綠豆湯、麥茶來解膩退火,也要多喝水,切勿一口氣灌入冰涼飲品,以免傷身。
糖尿病患中秋吃蛋黃酥+啤酒烤肉 視力模糊就醫發現血糖飆破380!
報導中秋節快到了,很多人準備應景的月餅跟烤肉聚迎佳節,65歲王先生適逢遠嫁美國的女兒一家人返國探親,全家提前烤肉吃月餅,他開心的吃烤肉配啤酒,還忍不住吃了最愛的2顆蛋黃酥跟綠豆椪,沒想到隔日就感到口乾舌燥、視力模糊,嚇得到醫院掛急診,一檢查飯前血糖飆高到380,逼近正常值4倍。蛋黃酥、啤酒烤肉 血糖飆升致視力模糊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建良指出,王先生雖有10年的第二型糖尿病病史,但自律甚嚴,除了定期服用降糖藥物,飲食也配合醫師叮嚀相當節制。上週因為與久別的女兒一家人團聚太開心,不知不覺吃了最愛的蛋黃酥和綠豆椪,還跟女婿爽喝啤酒配烤肉。隔天原本只是覺得口乾舌燥、疲勞無力,以為是前一晚熬夜慶中秋,沒想到接著又出現視力模糊的症狀,嚇得他前往醫院就醫,醫師一檢查發現他的血糖飆高達380 mg/dL,三酸甘油酯也超過1500mg/dl,緊急收住院治療,經注射胰島素與口服藥物治療,一周後康復出院。糖友血糖控制困難 恐引發中風或心肌梗塞林建良指出,月餅跟烤肉幾乎是每年中秋節必備應景美食與活動,其中月餅因屬於高糖、高碳水化合物,糖尿病患者攝取過多糖分後會導致血糖急劇上升;另烤肉高脂肪、高鹽,多食易增加血脂,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困難,增加心血管健康風險。林建良強調,如大吃大喝後突然出現如口渴、疲勞和視力模糊等症狀應該立即就醫,避免因血糖急速飆高併發糖尿病高血醣高滲透壓危證(HHS)或中風、心肌梗塞等疾病風險。選擇無糖或低糖月餅烤肉 搭配低鹽醬料與蔬菜林建良提醒,想要健康平安過中秋,民眾可以選擇低糖月餅淺嚐,烤肉時可搭配低鹽醬料、攝取高纖維質的蔬菜並控制食量;另糖友可選擇專為糖尿病患者設計的無糖月餅、適度運動、隨時監測血糖,
喝咖啡喝到進急診!金鐘女星「跑3間醫院」才緩解 她嘆:人生怎麼如此搞笑
52歲女星范瑞君出道近30年,曾於第2年拿下金鐘獎最佳女配角獎,並在去年以作品《額外旅程》成功再次敲響金鐘。不過,在今(10)日,她無預警在臉書自曝「人生怎麼可以如此搞笑」,並曬出自己在醫院吊點滴的照片,透露她喝咖啡喝到進急診,跑了3間醫院才獲救。范瑞君今日稍早在臉書發文分享,她前2天在工作中不知不覺喝掉2杯咖啡,忘記早上出門時已喝掉1杯,「工作結束出來烈日灼灼,瞬間心悸喘氣,覺得吸不太到空氣,但還是勉力的走了一段路去停車場牽車」。范瑞君說到,當時她才剛開車,就覺得頭昏眼花、全身不對勁,還瞬間爆汗、雙手麻掉,但由於下班時間車潮擁擠,她只能焦慮地甩著發麻的手,緊急在紅線上停車,就近至嬰幼品店求救,「先討了個座位坐著,口乾舌燥想要杯水喝,但大哥說沒有水,一點都沒舒緩」。隨即,范瑞君請教對方最近的醫院,正巧就在對面,而她緩步走到醫院門口詢問急診室位置,警衛便趕緊用輪椅推她到急診室。護理師一看,發現范瑞君換氣過度,就拿塑膠袋讓她慢慢呼吸,手麻和爆汗的症狀就舒緩了。范瑞君表示,「中途我還自己努力去挪車,然後就在車上休息一下,但心悸一直沒能緩解,護理師跟警衛不放心的到車邊來看我,又用輪椅把我送到隔壁醫院的內科,後來我才知道我病急亂投醫的急診是婦產科醫院」。不幸的是,第2家醫院並沒有急診,看診時間需要半個多小時,接著才坐計程車到第3家醫院,並接受了一系列的檢查,「吃藥、心電圖、抽血、X光、打點滴,最後點滴還沒打完人就恢復正常了……好昂貴的免費咖啡啊」。
腸病毒單周就診1.4萬人! 兒科醫示警:家長要當心脫水問題
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8月25日至8月31日門急診就診計1萬4,279人次,較前一周1萬3,946人次略升2.4%,近期就診人次呈上升趨勢,處流行期且高於過去4年同期。台中市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醫師鄭詩橤提醒,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導致食慾降低,造成身體脫水。鄭詩橤說明,腸病毒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常有包括口腔、手掌、腳掌出現水泡、潰瘍,同時合併發燒、嘔吐等症,一般感染後潛伏期平均約3至5天就會出現症狀,病程約7到10天左右會逐漸好轉,然而仍有極少數患者病情會惡化,出現抽搐、意識不清、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等,甚至有致死風險。鄭詩橤指出,事實上,家長更要當心的是脫水問題,因為腸病毒會造成口腔及舌頭潰瘍或長水泡,進食時引起強烈疼痛感覺,對孩子來說可能連吞一口飯都是折磨,導致食慾降低、營養吸收變差,造成身體脫水、體重減輕。鄭詩橤進一步說明,脫水前會先出現口乾舌燥、容易疲累、心跳加快、眼窩凹陷、尿量減少及四肢微涼等徵兆,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尿量是否變少,及尿液顏色是否變深等,判斷是否有脫水現象,並補充白開水、含糖量低的運動飲料或者電解水改善症狀,切忌飲用碳酸飲料或過甜飲料,避免症狀更加嚴重。她表示,若孩童脫水情形持續惡化,要儘速住院打點滴補充身體水分,等待體力稍稍恢復後,再補充冰涼、軟質食物,有助於增加抵抗力、加速復原腳步,最重要的預防關鍵仍是勤洗手、周邊環境消毒、避免共用物品,尤其病童務必在家休養,以免引起群聚感染。
榴槤「熱量、鉀含量」不容小覷! 營養師:3大族群要適量食用
被譽為「水果之王」的榴槤,有些人很受不了其特殊味道,但也有人愛得不得了。對此,張佩蓉營養師表示,榴槤熱量也不容小覷,每100克的熱量就有132大卡,且榴槤的熱量與鉀含量算相當高,若是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及肥胖者應該要適量食用。張佩蓉在臉書粉專「Q老師的營養教室-張佩蓉營養師」發文指出,榴槤營養成份相當高,因此也被譽為水果之王,富含鈣、鎂、鉀、維生素C、B群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而榴槤雖然屬於水果,但熱量也不容小覷,每100克熱量就有132大卡,一不小心就相當於一碗飯的熱量,其中要注意的是榴槤的熱量與鉀含量算相當高,若是糖尿病、腎臟病患者及肥胖者應該要適量食用。張佩蓉表示,此外榴槤也屬於熱性水果,若容易長痘痘、便秘、口乾舌燥等熱性體質的人也建議應適量食用。此外,營養師程涵宇指出,台灣的國民飲食指南建議一般人每天吃2份水果,總熱量需求較高的人可以每天吃到4份,程涵宇也說明,1份水果是指有15g醣類的水果份量,糖多的水果,1份的可攝取量較少,約45至115g,像是榴槤1份45g,一天吃2份就是90g。
炎夏肌膚出油好困擾,如何戰痘 遠離出油肌?
油性肌膚即使沒有長痘,也會伴隨許多肌膚困擾。分泌過多油脂的肌膚,隨之而來的毛孔堵塞、粗大、發炎……尤其天氣漸熱,更是容易影響肌膚,油性肌膚該如何正確的清潔保養,成為重中之重。肌膚出油原因多,出油降低能減少許多問題面對諸多肌膚油膩問題,醫美診所翁子騰醫師表示,導致肌膚出油量大的原因有許多。先天較不能控制的,例如賀爾蒙變化、遺傳因素等;後天原因如作息不正常,愛吃油炸、辛辣、含糖量高的食物等,都會影響肌膚出油量。少數人本身內分泌失調,或長期服用類固醇,都會導致出油量異常增加。天氣炎熱出油量增加,帶來社交影響不容小覷春夏季天氣越來越熱,翁子騰醫師說,根據研究顯示,氣溫每上升攝氏一度,出油量就會增加百分之十;出油量變大,面部與頭皮都會有相應的問題出現。頭皮出油,容易產生頭皮屑,甚至頭皮毛囊炎的產生,頭皮也會因而出現油耗味;臉部出油,則是容易有痘痘、粉刺、毛孔粗大的問題。不論是頭皮的油耗味,或是臉部出現的外觀瑕疵,都讓人困擾,有些人因此社交上出現問題,更遑論需要與人見面互動的職業,影響更巨大。錯誤清潔方式要小心,適合出油肌關鍵字大公開許多人面對炎熱夏日,有自己的應對方法,但清潔方式不見得正確,一些錯誤作法,反而會給肌膚帶來傷害。翁子騰醫師舉例,有人洗臉時,覺得自己出油量大,選擇清潔力強的洗面乳,若為求乾淨,使力過度,反而會刺激肌膚,導致皮膚損傷。翁子騰醫師提醒,如果洗臉後,臉部有刺激、搔癢、泛紅的狀況,都是清潔力太過頭的表現。翁子騰醫師建議,出油量大的人,在保養和清潔用品的選擇上,要避免酒精、油性品,同時可選用含有“non-comedogenic”非致痘性關鍵字的物品,防曬可選擇含有氧化鋅(zinc oxide)和二氧化鈦( titanium dioxide)的成分,比較不會刺激皮膚。▲翁子騰醫師出油肌 青春痘怎解?服藥外的其他解方從頭皮帶來的油耗味、毛囊炎,到臉部肌膚的各式痤瘡、青春痘,只要能從根源上改善──即異常出油──都有助減緩問題產生。除了市售控油保養品,較為常見的就是口服A酸之類的療法,然而這類藥物有其使用限制:如孕婦,或者備孕中的人不適合;服藥後也有容易口乾舌燥、流鼻血、影響肝功能的副作用。如果不適合服藥,或者對藥物有疑慮的人,翁子騰醫師說明,不妨選擇其他科技,例如藍雷射進行治療。藍雷射能控油的原理,主要是用1450nm的雷射波長,針對皮脂腺做抑制,選擇性的破壞皮脂腺,讓全臉的皮脂腺分泌降低,達到控油去痘的作用,也能使用在頭皮,讓油耗味和因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發炎問題,得到妥善控制。還你好臉色!藍雷射戰痘油擊!翁子騰醫師以藍雷射為例,約十五分鐘的治療,第一步主要是控油,利用溫和的1450nm雷射掃全臉,讓全臉的皮脂腺做抑制;第二步是針對發炎的痘痘,或是出油、粉刺比較嚴重的地方加強;第三步則用450nm的藍光將全臉消毒殺菌。透過減少出油加殺菌,減輕發炎問題。通常在第一次治療一個禮拜後,能感受頭皮或臉部的出油量下降,粉刺、發炎痘痘也有所改善。一般來說,三個月後能感受到發炎程度下降,痘痘與出油量減少。遠離出油肌 日常生活從根本做起翁子騰醫師表示,容易出油的肌膚,需要比平常人更注意,對生活方式也要更加控制,例如減少熬夜、少吃油炸物,只要能減少肌膚不正常出油,就能減緩後續引發的各類問題,讓出油導致的頭皮毛囊炎,臉部青春痘、粉刺等問題,都得到良好緩解,從根本做起,一定是最好的選擇。
酒後反胃、胃不舒服?醫曝酒後可吃「6種食物」 有效緩解不適
工作交際應酬,幾杯黃湯下肚後,許多人會有胃部不適的問題。腸胃科醫師鄭泓志也提到,常常有民眾向他詢問「喝酒後胃不舒服、反胃,有哪些食物可以幫助緩解?」因此,醫師整理了6種酒後適合吃的食物,但也提醒民眾飲酒過量必定會影響消化系統正常運作,應適可而止避免對身體造成過度負擔。酒精影響腸胃蠕動、消化 還可能導致「這些」問題為什麼喝酒之後常會感到胃部不適呢?鄭泓志醫師表示,這是因為酒精會刺激腸胃蠕動運作,導致胃酸分泌增加並可能傷害胃黏膜,同時也會影響食物在腸胃道內的消化吸收速度,因此喝醉後常會感到噁心、嘔吐或腹瀉。除了胃部不適外,飲酒還會造成許多問題,鄭泓志醫師提到,喝酒可能還會導致身體脫水、電解質失衡,而且肝臟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也會消耗較多的營養素,因此喝酒後常會感到頭暈、口乾舌燥、注意力不集中或有宿醉的狀況。酒後適合吃6種食物 幫助緩解不適症狀喝酒不僅會影響胃,還會產生許多不適症狀,鄭泓志醫師建議,這時可以適當補充以下食物幫助緩解不適:雞蛋:雞蛋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B群,對於修復酒精可能造成的身體組織損傷很有幫助。像蛋白質能幫助修復胃黏膜損傷,並分解成胺基酸,促進肝臟解毒、代謝酒精;而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葉酸等B群維生素,則會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被大量消耗,因此適當補充也可以幫助解酒。燕麥:燕麥是一種溫和、容易消化且富含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B6、鈣、鐵和β-葡聚糖的食物,有助於緩解酒精引起的胃部不適,並能促進消化系統恢復正常功能。香蕉:香蕉富含鉀、鎂、色胺酸、澱粉且容易消化。由於喝酒時,人體容易流失重要電解質,造成脫水問題,因此可以吃香蕉迅速補充鉀、鎂離子平衡電解質。薑茶:薑具有自然的消炎、鎮痛特性,有助於緩解酒精引起的消化不良,並舒緩噁心、嘔吐等症狀。此外,薑茶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減輕酒精引起的頭痛。清雞湯:雞湯富含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可以補充因飲酒而流失的水分、電解質流失,而且溫熱的湯可以暖胃,能緩解因酒精而引起的胃痛。水:水可以稀釋胃內過多的胃酸,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並緩解胃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而且酒精具有利尿效果,會導致身體流失大量水分,適量補充水分可以防止因脫水而引起的頭痛、疲勞和乾燥等不適感。注意酒後3飲食禁忌 以免胃部不適症狀加劇另外,鄭泓志醫師也提醒,除了要適當補充上述食物外,喝酒後也要避免吃油膩、過酸、辛辣的食物,以免胃不舒服的狀況更加嚴重,此外如果不適感持續存在或症狀嚴重,建議仍應儘快尋求專業醫師診斷,以確保沒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健康醫療網提醒您:飲酒過量有害健康!資料來源:FB粉專「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
長期便祕恐致頭痛、肩痠,還可能變腸癌! 中醫師「這樣調理」促腸蠕動
41歲蔡女士近五年來排便非常不順,一週一次是家常便飯,最長曾達兩週,排便時要非常用力才偶爾大出小硬便。這可能和她容易緊張、做生意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有關,久而久之,便秘成了一種習慣,有時會引起腹痛、頭痛,很不舒服。女性便秘比例高 推測與這些因素有關彰化醫院中醫師黃鋒榮說,蔡女士經胃鏡和大腸鏡檢查沒有大礙,因此不是消化系統器官造成的器質性便秘,而是習慣性便秘。推估成年人罹患便秘者大概15%左右,臨床上明顯可見女性多於男性,老年人多於年輕人。老年人是因為消化功能退化造成便秘比率上升,女性則推測是要兼顧工作與家庭導致壓力大、受雌激素影響、肌肉力量不足、運動量較低、水喝得比較少等;此外,還有飲食不定時、纖維質攝取少等生活環境和個人行為,都是可能發生便秘的原因。長期便秘不理 恐引發大腸癌黃鋒榮指出,長期便秘如果不解決,可能會衍生腹痛、頭痛、肩痠、食慾不佳、口臭、頭昏眼花、失眠、急躁、口乾舌燥、疲勞等症狀,更甚者還可能引發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等,不可輕忽。規律生活與飲食、保持好心情 預防便秘的不二法門黃鋒榮指出,這起個案首重「潤腸通下」,以玄參、麥門冬、生地黃、大黃、芒硝的增液承氣湯為主,後續再「補益脾胃」,以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為主,提升腸蠕動功能,兩個月後效果慢慢浮現,到了三個月後,已經可以一天排便一次。黃鋒榮強調,預防便秘最好從日常生活做起,包括保持情緒平穩、規律作息、多運動、攝取足夠的纖維質與水分。
全家吃慶生蛋糕「身體不適急送醫」 10歲女童「嚴重口乾舌燥」不治身亡
印度旁遮普邦日前發生一起離奇的事件,當地一戶人家為了慶祝10歲女兒的生日,就從網路上購買了生日蛋糕大快朵頤。但後續全家人都出現身體不適的情形,不僅有人因此嘔吐,甚至有人感覺到口乾舌燥,最後壽星10歲的小女孩最為嚴重,雖然送醫急救,但最後還是傳出不治身亡的消息。根據《money control》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24日晚上7點,這戶人家為了慶祝家中10歲小女孩曼維(Manvi)生日,便從網路上跟當地一家麵包店訂購巧克力蛋糕。但全家人吃完蛋糕後,曼維的妹妹隨即嘔吐,而曼維也開始口吐白沫,全家人也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但這時候,這戶人家並未前往醫院就診檢查。一直到25日凌晨2點,曼維因為口乾舌燥,向父母要了一杯水,飲用之後便沉沉睡去。到早上4點,曼維的父母發現曼維全身發冷,這才緊急將其送到醫院治療。但最後,曼維還是被醫師宣布不治身亡。曼維的家人認為訂購的巧克力蛋糕有問題,所以隨即報警,警方也將蛋糕的樣本送去檢驗,並且依法傳喚麵包店的老闆前來問話,而曼維的遺體也被送交給法醫進行屍檢。報導中也提到,涉案的麵包店事後對外喊冤,表示這戶人家的巧克力蛋糕並非是出自店面所做,當地警方與衛生局也著手展開調查,事發的原因與經過,還有待後續警方調查結果出爐後釐清。
安心調味2/只用天然食材「私房5撇步提鮮」 味精能用嗎?專家給答案
市面上調味料琳瑯滿目,查看成分後多數都含有眾多添加物,猶如一場化學競賽,專家表示,其實利用天然食物就能增加風味,例如使用乾貨、柴魚片泡水、現磨黑胡椒粒、檸檬增加酸味、自製辣椒油或蒜油。另外,專家也認為若真要調味,選擇味精比雞粉、鰹魚粉更安全,因為味精成分相較之下更加單純。蘇丹紅掀起的食安風暴,讓民眾感到擔憂,營養師程涵宇認為只要掌握「選擇天然食物」,就能避開大部分的風險。「我自己除了醬油、鹽、醋之外,其他的調味方式大多是利用天然食物製作。」程涵宇說,如果希望菜餚增加鮮味,她會使用乾貨如干貝、香菇,簡單一點,也可以用柴魚片泡水,然後將汁液加入料理中。另外,胡椒粉也陷入蘇丹紅風波,程涵宇說自己從來沒用過胡椒粉。「不要買已經成粉的,除了違法添加物的風險增加之外,營養也容易流失、風味更會變差,所以我都是購買整顆的黑胡椒粒加以研磨。」另外,若需要酸味,程涵宇會使用純米醋,或是加入檸檬汁,例如涼拌料理就很適合。如果嗜辣或重口味,其實也可以將辣椒切塊、蒜頭切片,再以烤箱烤乾或炒乾,然後泡入芥花油或橄欖油等任何慣用的烹調用油中,幾分鐘就能入味,烹調時隨時取用。另外,許多人會使用的香油,程涵宇也透露自己從未用過。「如果要淋在青菜或蛋花湯上就用白芝麻油;如果要做麻油雞、三杯雞就用黑芝麻油,香油是大豆油加芝麻油,調和之後減少了對身體有益的單元不飽和脂肪酸跟維生素E,所以何必使用香油?」味精一直是傳統中式料理的重要調味料,其實它的成份非常單純,比許多調味粉更安全。(圖/報系資料照)如果真的需要調味,其實味精比你想得更加安全。營養師高敏敏表示,味精是從天然食材發掘、成分相對單純的調味料,主要的化學成分是「麩胺酸鈉」,是日本科學家針對昆布湯頭分離出麩胺酸,而麩胺酸的鹽類以「麩胺酸鈉」穩定性最好、溶解度最高,味精因此誕生。高敏敏說,許多天然食物都含有麩胺酸鈉,例如海帶、柴魚、昆布、番茄等,至於許多人吃味精會口乾舌燥,是因為味精中含有13%的鈉鹽,但吃起來不向鹽巴那樣鹹,所以很容易過量,因此吃多了自然會感到口渴,所以重點不在於味精本人 而是鈉攝取過量。程涵宇表示,很多人對味精聞之色變,卻使用鰹魚粉、雞粉等調味料,其實是很弔詭的,因為查看成分後可以發現,鰹魚粉、雞粉都是以味精作為基底,再添加更多香料、澱粉等,相較之下,味精成分只有麩胺酸鈉更加單純。
嘴破不一定是火氣大 中醫師:3種狀態處理方式都不同
相信每個人都曾發生嘴巴破的情形,這時候老一輩總是會說「火氣大導致」,甚至建議喝苦茶、青草茶、椰子水等方式來降火氣。但中醫師王大元表示,並非是每次的嘴破都與火氣大有關,而且有3種人要特別留意。中醫師王大元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口破不一定是火氣大,如果體虛還喝了一堆苦茶、青草茶或椰子水反而可能愈喝愈糟糕。王大元解釋,在中醫的理論中,有實火、虛火及陽虛3種證型,而每種的處理方式也不同。王大元表示,實火」體質可能是吃太多油炸烤辣或溫性補品,臨床表現如口瘡疼痛、口乾舌燥、痤瘡膿皰、大便困難、小便色黃、頭痛欲裂、舌苔黃膩等。實火比虛火容易改善,通常是急性的問題,只要改善生活作息、來點無糖青草茶、苦茶,並適量攝取涼性食物(如小黃瓜、白菜等),通常可以獲得改善。「虛火」體質方面,王大元解釋這類的人可能壓力過大、失眠易醒或時常熬夜,導致身體水分不足的「陰虛」體質。臨床表現像是口乾但不想飲水、手心腳心發熱、情緒躁動等。虛火通常會使用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玉竹、沙參🌿等養陰藥物,平常可多攝取水分,並以清淡甘涼的木耳、山藥、百合來平補。 最後則是「陽虛」體質,王大元解釋,陽虛也有可能會口破,像是清代《醫理真傳》就有分析到這類的人,除了反覆發作且癒合緩慢的不痛口瘡以外,還會表現出安靜不語、疲倦腹瀉、唇口淡白或口不乾渴等症狀,本質上是陽虛陰盛,因此需要扶陽補氣,可選用如黃耆、人參🪵、香砂六君子湯或理中湯等藥。若以現代醫學來看,部分糖尿病或癌症化療患者,有時免疫力過低(陽氣虛衰),用了含有涼性類固醇的口內膏,反而會抑制免疫力而效果不佳。
大啖堅果害嘴破、脹氣還便秘 中醫教你「對症下藥」緩解腸胃失調
小美年節連假,大啖最愛的調味堅果、杏仁小魚,每天一大把一大把的抓來吃,幾天下來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秘、脹氣等症狀,至傳統醫學科看診,經醫師問、望、聞診及把脈評估,診斷小美一下子食用大量燥熱油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失調上火,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調劑治療,並衛教可適度按摩手腕第一條橫紋往手臂三指幅處的內關穴,消除脹氣不適感,在一周後回診,不適情況已大幅改善。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這樣調理效果佳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宗益表示,中醫在腸胃不適方面一直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師通常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幫助患者通達肝氣,補強胃部功能,或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增進腸胃消化功能,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用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來降逆和胃。依下肚食物看解方 穴道按摩也有幫助吳宗益說到,若吃了過多燥熱食物如油炸物、堅果,造成口破、口渴、胃脹氣,可適度喝茶葉或大麥茶緩解症狀;如果因吃了過量肉類造成便秘,可以泡具有疏理肝氣效果的牛蒡茶改善,也能降低血壓血糖;若因起居不慎,造成腸胃型感冒可選擇用薑、蔥煮水喝,並選擇按摩通條百病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往下約四指幅寬處)、內關穴(手腕第一條橫線往手臂三指幅處)、合谷穴(拇指及食指連接虎口處)及三陰交穴(內側腳踝往上約四指幅寬),居家也能疏通經絡,緩和腸胃不適的感覺。中醫治療方式多元 盡快就醫莫輕忽中醫治療相當多元有效,吳宗益強調,除了水煎藥、科學中藥外,也有刮痧按摩、針灸、食療等,都可以依症情選擇適當的治療方式,達到簡單、方便、有效的目標,但保持正常作息並節制飲食才是強健身體的不二良方,如果腸胃不舒服持續多日,應盡速就醫,從個人體質下手調理治療。
驚蟄「3生肖」財運旺、「6類人」小人多 習俗禁忌一次看
5日即將迎來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驚蟄」,是萬物復甦的開始。對此,運勢粉專《小孟老師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也指出,有3生肖在驚蟄前後的財運會特別旺,但要注意3星座3生肖小人多,同時也公布驚蟄的相關習俗和禁忌。小孟老師今(1日)發文指出,民間相傳驚蟄前後的日子,昆蟲從入冬開始便藏於土中,幾乎不吃食物稱為蟄,不過到了春雷之時,雷公打雷驚醒昆蟲,昆蟲紛紛從土堆裡爬出來稱為驚蟄,也代表開始進入農耕時刻。此外,有3個生肖在驚蟄前後的財運會特別旺:雞生肖屬雞的人在驚蟄前後,工作會有較穩定的表現,財運也因升遷機會而增進不少。此外開店做生意者,會遇到貴人,特別是在剛創業或狀況還不穩定的時候,能得到貴人幫助,並逢凶化吉,偏財運在這個時候也相對不錯,求財順利,財富累積的速度會快速且穩定,若能積極主動,升官加薪的機會自然相對提高。豬生肖屬豬的人,只要勇於行動,將會得到更多機會,想轉行或求職者,可以找到薪資不錯的工作。此外,若一般上班族能好好表現,也有機會得到上級的賞識。這段期間,人緣運勢偏旺,有利透過口才或人際關係來賺錢的行業,並能逢凶化吉,求財順利,若能主動幫助他人,為自己積陰德,財富也會日漸增加。羊生肖屬羊的人,在驚蟄前後,正財運較佳,只要肯打拼,大部分都有好的財務機會。而自行創業做生意者,也會有不錯的財富機會,特別是在外地打拼、勤跑客戶或依靠業績獎金的人,都容易有好的表現;一般上班族則會得到貴人的幫忙,逢凶化吉。此外,若有投資理財者,也會有較好的收益出現,可適時的獲利了結。驚蟄習俗吃梨:驚蟄民間有吃梨的習慣,因為春雷一響萬蟲出沒,要遠離害蟲,離為梨同音,因此才會說要吃梨子,原因是要遠離(梨)蟲子,另外驚蟄節氣天氣乾燥,人容易口乾舌燥,因此吃梨可以潤肺養生。打小人祭白虎:驚蟄蛇鼠蟲蟻會出沒,因此這些害蟲被稱為般弄是非的小人,因此民間流行要在驚蟄之日打小人。民間也會以祭白虎方式趕走一些霉運,所以可去宮廟來祭白虎。毛豆:毛豆長的像毛毛蟲,因此驚蟄吃毛豆或炒毛豆,象徵吃毛毛蟲或炒蟲,有趨除害蟲的意思。殺蟲日:驚蟄日可以用殺蟲劑,或者石灰將害蟲清除,如此才能將害蟲趨除乾淨。打小人:3星座春天小人多,要打小人,分別是金牛座、水瓶座、獅子座。今年犯小人的3生肖則分別為龍、牛、狗。可用一張紙寫下討人厭的人名字,再用鞋子打,象徵踩害蟲打小人。破除被打法(反打小人法):怕被人當小人打,小孟老師教你一招,在紙上寫「所有打我小人者,必被我打之」,如此就能反打。驚蟄禁忌不可以結婚相親:民間相傳驚蟄結婚或相親會遭到雷公處罰,因為雷公會打雷,故會有不吉利的象徵,民間認為驚蟄結婚會被雷公拆散,因此有驚蟄嫁娶淚汪汪,雷打鴛鴦各一方之說。避去山區森林:驚蟄萬蟲出沒,因此避免去山區森林以免蟲子過多,蟲子爬到身上叮咬身體產生過敏。避談判與簽約:驚蟄小人害蟲多,談判簽約恐會有損失,也容易有官司發生。避免指天:雷公打雷指天有不禮貌之說,因此驚蟄前後日不要指天,以免雷公生氣那就不好了。兒童避免去空礦地:驚蟄日兒童外出若聽見雷聲,容易產生驚嚇,嚴重會啼哭不停,若陰天盡量避免外出。1樓敞開門窗:驚蟄之日雷公蟲盡出,所謂雷公蟲就是俗稱的蜈蚣,因此1樓住戶最好緊閉門窗,以防止蜈蚣進入家中。
多日作息不規律恐失智、猝死! 中醫師授養生助眠2妙招
過年熬夜通宵玩樂,與親友聚會又常夜半時分還未結束,接連好幾天總是在熬夜,而到了就寢時間卻又輾轉難眠,難免對身體造成一定損傷。台北慈濟醫院中醫部醫師呂秉勳提供「養生茶飲」與「穴位按摩」安神降火小妙招,讓民眾與親友歡度佳節之餘,能夠保養自身健康。以中醫角度而言,於晚上11點之後入睡者皆屬熬夜,晚上11點至凌晨3點為膽經、肝經循行的時段,是兩肝膽氣血最旺盛的時候,同時也是褪黑激素、生長激素與受體素等多種激素分泌達高峰的時段。呂秉勳指出,多日作息不規律或熬夜會造成精神恍惚、皮膚粗糙、口乾舌燥、口苦、口破、耳鳴、鼻塞、頭痛、眼睛乾澀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失智症、癌症以及猝死的風險。4種中藥茶飲 安神幫助睡眠當身體長時間處於亢奮狀態時,會強迫刺激交感神經,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如此一來就會產生入睡困難的情形。對此,呂秉勳提供4種清心安神的茶飲以及3個安定情緒的穴位,民眾可以在平時飲用或睡前按摩,藉此達到幫助睡眠的效果:第1種 百合蓮子銀耳湯百合有清心安神、退熱養陰的功效;銀耳有提氣養神、補陰潤膚的功效;蓮子則有益腎澀清、補脾止瀉的功效。第2種 生脈飲主要由大補元氣的人蔘、養陰清熱的麥冬以及斂汗生津的五味子組成。第3種 甘麥大棗湯具有養心安神、和中緩急與補氣健脾的作用。第4種 枸杞菊花茶菊花富含胺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B2以及類黃酮等營養成分,有助於緩解用眼過度的疲勞和酸澀,枸杞則有降三高的助益。3個穴位安定情緒 化解疲勞穴位的部分有太衝、神門與百會穴。太衝穴位於第一、二腳趾骨交接的凹陷處,能梳理肝氣、清熱明目、安定情緒。神門穴位於手腕橫紋交接的凹陷處,能滋陰降火、養心安神。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央,能疏通頭部經氣,有助於恢復精力、化解身體疲勞。呂秉勳最後提醒,熬夜對於人體已經造成一定損傷,除了上述的保養之外,也要避免過晚飲用茶、咖啡以及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增加身體負擔。
冬天吃補要注意! 醫點名「3類人」不宜再補 恐引起腦中風
「大寒」將至,是冬天最後一個節氣,也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期,不少人會吃薑母鴨、當歸鴨、麻油雞、羊肉爐進補,不過,可不是人人都適合。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提醒,最近天氣寒冷,許多患者常因冷熱變化,進補的同時又吸到冷空氣,讓喉嚨被鎖住,一直咳不停。尤其是燥熱體質者,千萬不能吃太多補品,嚴重的話可能會引起出血性腦中風!1月20日即將迎來「大寒」,為一年當中最冷的時期,也是不少人進補的時刻。根據《三立新聞報導》,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秘書長陳博淵表示,薑母鴨、當歸鴨、麻油雞、羊肉爐都是冬天熱門的補品,但許多人卻在進補後,嘴巴還熱熱的又吸到冷空氣,讓整個喉嚨被鎖住,導致咳嗽咳不停。天冷時,也有不少民眾出現頭痛、筋骨痛、胃潰瘍等症狀,或是吃補後很快就排便的「虛不受補」體質。究竟有哪些人不適合吃補呢?陳博淵提到,有3類民眾「補不得」,包括三高患者、糖尿病患者及燥熱體質者,皆不宜再補。由於這些人體內的燥熱能量原本已經過多,若還補充能量,可能會造成臉紅脖子粗,甚至引起出血性腦中風。不過,對於手腳冰冷的人來說,適合藉由食補來增加元氣,可以多吃粥暖胃,再搭配山藥補腎、黨蔘補脾胃,讓身體從肚子暖起來,也能排除筋骨內的濕氣。陳博淵提醒,大寒到立春的這段期間會逐漸回暖,不建議一直進補,若之後溫度回升就不宜再補,可視天氣做調整,補過頭的話可能會口乾舌燥,反而更不舒服。
口臭醫不好? 腸胃科醫這3招改善「胃食道逆流」口臭
有時候口臭並不一定與牙齒或口腔有關。對此,桃園鴻林診所腸胃科醫師鄭泓志也表示,口臭是胃食道逆流的患者常見症狀,胃食道逆流會讓胃酸沿食道上升,滲入口腔,由於胃酸是強酸性液體,因此雖然可以殺死細菌,但也會破壞口腔內的平衡,並讓唾液分泌減少,進而造成口臭問題。鄭泓志進一步指出,一但胃食道逆流破壞口腔內的平衡,就會讓可以沖刷掉細菌和異味的唾液分泌減少,並增加口臭風險,而且口腔內酸鹼度降低,還會創造出有利於細菌生長的環境。接著細菌就會分解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或唾液等物質,並產生含硫的揮發性化合物,例如硫化氫、甲硫醇等,這些化合物就是造成口臭的主要原因。除了胃酸外,胃內容物也可能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消化液、胰液等物質,這些物質也會在口腔內發酵或分解,產生惡臭。鄭泓志補充,胃食道逆流更是蛀牙的元凶之一!因為胃酸會侵蝕牙齒表面的釉質層,讓牙齒去礦化和發生龋齒,表面出現斑點、裂縫等,而且胃酸也會刺激牙周組織,引起牙齦發炎、流血或退縮,提升牙周病機率。至於如何判斷口臭和蛀牙是由胃食道逆流引起?鄭泓志建議,可以觀察以下4大跡象:吃完飯後或睡覺前感覺到胸口灼熱、喉嚨不舒服或反酸。早上起床時感覺到口乾舌燥、口腔有異味或牙齒表面有黏膜。刷牙時發現牙齦出血、牙齒顏色變黃或有黑斑。咬東西時感覺牙齒敏感、疼痛或鬆動。此外,還有3招預防改善胃食道逆流造成口臭的方法:控制飲食:避免油膩、辛辣、酸性或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這些會刺激胃酸分泌和放鬆食道括約肌,讓胃酸更容易逆流。調整睡眠姿勢:吃完飯後至少等2小時再睡覺,並且把上半身稍微抬高,可以選擇較高的枕頭。及時漱口:如果有胃食道逆流的症狀可立即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中殘留的胃酸。不要馬上刷牙,因為刷牙會加速釉質層的侵蝕。
冷氣團來襲全台急凍!3類人進補要注意 中醫師示警:補錯更傷身
強烈冷氣團來襲,天氣越晚越冷,不少民眾會吃羊肉爐、薑母鴨等鍋物暖身。不過,崇學馬光中醫診所醫師黃千瑞表示,青少年吃補結果冒痘痘,青壯年吃補口乾舌燥,甚至咽痛失聲或者月經不來,銀髮族吃補失眠便秘或痔瘡出血等情形,皆是在提醒民眾補錯了更傷身,失去了進補養生的初衷。黃千瑞醫師說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記載:「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因此,時節適逢萬物避寒,農作物秋收後到冬日收藏以利來年,在民間也有「立冬補冬,補嘴空」的俚語,就是提醒民眾透過食補來補充營養恢復體力,養精蓄銳為年後做準備,但現今已非傳統農業社會,需要依靠大量勞力,滿街的薑母鴨、羊肉爐、藥膳排骨,讓人隨時食指大動,卻又時常聽到民眾吃補後產生許多不適症狀。到底該如何正確進補?黃千瑞醫師表示,首先要了解自身體質與藥膳種類,中醫將藥膳分為溫補、平補、清補(涼補)三種,依素體體質區分:「虛寒則溫補,不虛則平補,燥熱則清補。」而可以先將民眾分為兩大類,一是「虛寒體質」,另一部分則為「燥熱體質」。醫師說明,虛寒體質常見症狀有:怕冷、手腳冰冷、畏寒、臉色蒼白、精神萎靡、大便稀溏、或白帶多清澈水狀;燥熱體質常見症狀有:怕熱、口乾舌燥、易嘴破、情緒煩躁、便祕、白帶多稠且黃綠色。黃千瑞醫師說,不論是體質偏寒或偏熱性,主要還是由身體表現而論,實際狀況還是需要由中醫師望聞問切四診合參而定。醫師進一步說明,中醫的「溫」補「涼」補,指的是食物的屬性,而非溫度,例如常見的羊肉、牛肉、桂圓就是偏溫性的食物,而螃蟹、瓜果就是偏涼性,但經過烹調煮食方法或加入辛香佐料、米酒等等,食物屬性也有可能因此而改變。黃千瑞提醒,如果處於身體不穩定的狀況,例如感冒、發燒、喉嚨痛、咳嗽有黃痰,或是三高患者、燥熱體質等,則需要避免進補或向醫師詢問並調整食材種類,以免造成身體不適。醫師強調,面對美食佳餚,一不小心吃多引發胃腸不適,腹脹、腹痛、腹重沉墜感,抑或是噁心,這時候可以按摩穴位和搭配茶飲來改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