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氣旋
」 梅雨季 颱風 鄭明典 天氣 聖嬰現象潭美颱風將減速大迴轉?專家曝「雙颱藤原效應不明顯」:再接近台灣的機會不高
今年第20號颱風「潭美」雖沒有來到台灣,登陸菲律賓呂宋島,但其外圍環流加上東北季風影響,仍為台灣帶來明顯降雨。對於颱風「潭美」在預報後期大迴轉,天氣風險公司資深顧問吳聖宇分析,若從目前預報模式的資料來看,「潭美」周日(27日)減速、下周一至周二(28、29日)調頭東移,應該跟它北方、大陸上空有較深的西風槽東移有關。吳聖宇25日凌晨在臉書粉專「天氣職人-吳聖宇」指出,這個西風槽東移,導致原本引導潭美颱風西進的太平洋高壓消失,因此颱風速度減慢,接著轉為受到南側赤道反氣旋的引導,逐漸開始向東移動,此時潭美跟康芮颱風之間尚有一段距離,且中間看起來模式有做出兩者之間夾著相對反氣旋弱高壓脊,兩者並沒有很直接的相關連。吳聖宇說,到了下周三至周四(30、31日),康芮颱風遇上了這個東移的西風槽,快速的轉向東北方向離開,跟潭美之間的距離也迅速拉開,但是潭美仍在繼續向東移動,直到下周五至周六(11月1、2日)才遇上重新西伸的太平洋高壓,而又第2度調頭往西快速撲向原本就該登陸的越南沿海。歐洲(ECMWF)模式模擬資料。(圖/翻攝自臉書/天氣職人-吳聖宇)吳聖宇直言,「兩者之間看起來比較像是各走各的路」,潭美先後受到不同的高壓反氣旋引導,因此出現東西反覆變動的路徑,速度快慢變化大;康芮則是一路受到太平洋高壓較為明顯的引導,轉向的路徑比較明確,移動速度也比較快,「整體看起來,似乎颱風互相干擾產生的所謂『藤原效應』並不是那麼的明顯,最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兩者不夠接近的關係」。吳聖宇表示,上一組在台灣附近產生明顯「藤原效應」互動的颱風,應該是2017年的尼莎、海棠,再前面一組應該是2012年的布拉萬、天枰,另外2007年10月下旬的米塔、哈吉貝也是一組有趣的例子,當年哈吉貝颱風也是鄰近越南後大角度調頭往東走回到菲律賓附近,跟這次潭美颱風的未來預報有點像。文末,吳聖宇認為,「潭美颱風後期的路徑變化看起來可能相當有趣」,值得觀察到底會發生什麼事,至於再接近台灣的機會應該不高,同時東移過程強度應該也會明顯減弱,環境會轉趨不利於颱風發展。
山陀兒颱風消散「北海岸卻淹大水」 氣象署解釋了
山陀兒颱風前天(3日)在高雄登陸後,隨即在昨(4日)清晨5時消散,然而北海岸昨卻出現驚人雨量導致淹大水。對此,中央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解釋,主要是因為颱風減弱為熱帶性低氣壓外圍環流後,配合東北風在北海岸產生輻合效應,再加上地形抬升交互作用,才會產生如此大的雨勢。山陀兒颱風在臺灣西南外海蹉跎了3天之後,以中度颱風之姿於3日中午12:40左右登陸了高雄小港。不過登陸後受到陸地影響結構逐漸被破壞,最後在4日清晨05:00降為熱帶性低氣壓並快速消散。然而北海岸4日卻出現驚人雨量,導致北台灣沿海地區,包括金山、淡水、三芝、萬里等地都傳出淹水災情。昨天新北市金山區三和下了614毫米雨量,三和3天累計降雨達801.5毫米,新北市瑞芳10月2日到4日也出現899毫米累積雨量。對此,氣象署預報員林定宜解釋,主要原因是颱風減弱為熱帶低壓帶來的外圍環流東南風,配合東北風在北海岸產生輻合效應,再加上北海岸地形抬升交互作用結果,才會產生這麼大的輻合效應。林定宜進一步分析,這個季節在1萬2千公尺高空有南亞高壓反氣旋,接著秋天慢慢會往南邊移動,並產生西北向、東南走向的高空氣流,配合過去2、3天高空槽線帶來的西往東氣流,產生輻散作用,有利低層輻合、高層輻散,較易產生低層旺盛對流和近地面降雨等劇烈天氣,所以過去3天降雨才會如此明顯。
新北金山日雨量破600毫米!萬里、三芝也大淹水 鄭明典2張圖揭原因
颱風「山陀兒」雖已經在台灣上空消散,但由於其留下的外圍環流與東北風產生交互作用,昨(4)日北海岸一帶災情慘重,新北市萬里區、金山區、石門區、三芝區更緊急宣布5日停班停課。據中央氣象署資訊,位於金山區的三和觀測站,24小時累積雨量已突破600毫米。中央氣象署昨日下午4時曾發布超大豪雨特報,因低氣壓影響,天氣仍不穩定,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新北市(北海岸)及台北市山區有局部大豪雨或超大豪雨,基隆市有局部大雨或豪雨,宜蘭地區及新北至新竹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據氣象署24小時累積雨量資訊顯示,新北市金山區一度達到621.0毫米、萬里區508.5毫米、石門區490.0毫米、淡水區416.0毫米。由於暴雨來勢洶洶,新北市金山區、石門區、萬里區及芝山區陸續傳出淹水災情,也造成陽金公路與淡金公路坍方,其中金山道路上水深達到成年人的腰部,許多車輛也卡在路上無法動彈,更有公車和車上全部乘客只能原地待命5小時,完全無法前進。金山淹水災情頻傳,公車卡在路上無法動彈。(圖/翻攝畫面)對此,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昨日下午便在臉書發文說明,因為一股東南信風增強,在幾天前推動山陀兒颱風往西走,後在菲律賓東側轉往西北。而信風和「繞台灣氣流」輻合,同時也和東北風遭遇,在台灣東北部海面產生持續的對流,部分對流區順著台灣北部繞地形氣流往西,邊緣給台灣東北角和北海岸帶來持續性降雨。鄭明典補充,從高空(200百帕)氣流來看,南亞反氣旋隨著季節轉換,開始往南移,約3天前有高空槽線接近,「這樣的配置很像『梅雨』期的高空氣流型態,在台灣上空形成一個有利身對流的『分流』流場,帶來有點梅雨氣息的強烈中尺度對流雲簇發展的條件。」鄭明典解釋東北角和北海岸持續降雨的原因。(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鄭明典解釋東北角和北海岸持續降雨的原因。(圖/翻攝自臉書/鄭明典)
梅雨季結束了? 鄭明典判斷「今年梅雨季異常」:還沒出梅
近日台灣天氣變化不定,日前連日大雨,近日卻又高溫炎熱。前中央氣象局局長鄭明典13日表示,根據雨量紀錄和短期預測,今年的梅雨季特徵異常,顯示出「很不典型」的現象。鄭明典在個人臉書帳號上發文指出,目前天氣型態上,南亞反氣旋還在中南半島北部,地面滯留鋒也在台灣附近,這尚未脫離梅雨特徵,所以天氣型態上「尚未出梅」!然而,看衛星雲圖,有中南半島往東,大片的無雲晴空區域,連台灣上空的探空都有下沉逆溫存在,對流雲發展受到抑制,雨量偏少。從持續偏少的雨量紀錄和短期預測來看,「又有出梅的印象」!因此他感嘆,「今年的梅雨季特徵很不典型!」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中央氣象署預報員黃恩鴻表示,台灣目前主要受西南風影響,預計16日前南部整天有局部大雨,各山區午後需留意局部雷陣雨,而大台北和花東地區則須注意36度以上的高溫。根據氣象署網站資料,今日台北市士林區社子的最高溫達36.7度,雙北及台東等地亦出現超過36度的高溫。黃恩鴻提醒,明(14)日至16日,東南部地區可能出現焚風,大台北和花東地區仍有局部36度以上高溫的機會。此外,明日至16日清晨,馬祖及金門易有低雲或局部濃霧影響能見度。此外,13日晚間21時,氣象署針對連江縣發布大雨特報,提醒該區從13日晚間到14日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民眾須注意雷擊及強陣風。
梅雨季雨量能讓台灣解渴? 鄭明典:豪雨機率相當低
台灣各地最近都有零星降雨,不過外界也疑惑,梅雨季雨量能讓台灣解渴嗎?前中央氣象局長鄭明典以「高層青藏反氣旋」來說明,「豪雨的機率還是相當偏低」。鄭明典在臉書發文,「青藏反氣旋又稱為南亞高壓,是夏季北半球很顯著的大尺度天氣系統,成因是青藏高原暖季日照產生的熱源。」鄭明典指出,「青藏反氣旋的季節變化,在梅雨季常被作為台灣豪雨預報的指標之一。在梅雨季前期,青藏反氣旋中心由南海移入中南半島上空。當它的中心移動到北緯20度左右,也就是現在的位置,是台灣梅雨季最容易出現豪雨的時段。」鄭明典強調,「但是,今年低層北方系統偏強,台灣附近幾乎不見梅雨鋒面滯留,中低層的西南季風也偏弱。所以高層雖然到位,豪雨的機率還是相當偏低,這可能影響今年梅雨季的整體雨量。」此外,氣象署說,7日、8日兩天低壓帶影響,今日臺灣各地及澎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金門及馬祖為陰時多雲,中南部、東南部地區及午後其他地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氣象署指出,明日南部、東南部地區及澎湖有局部短暫陣雨或雷雨,其他地區及金門、馬祖為多雲,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各地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今日清晨至上午馬祖易有較強陣風;今日清晨西半部地區及晚起至明日馬祖及金門易有低雲或局部霧影響能見度。
今年春季乾又暖!賈新興曝「入梅時間」全台正式迎雨季
首道「梅雨季」鋒面過境台灣,全台各地迎雨溼答答,氣溫也跟著下降,隨著鋒面逐漸遠離,明(3日)降雨趨緩,北部及東半部地區仍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南部則需留意午後雷陣雨。不過,氣象專家賈新興指出,今年春季「偏乾偏暖」,且至今仍不見颱風生成,創下史上第14次,1至4月「0颱風」的最新紀錄。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今(2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分析今年2月至4月的亞洲區域低層大氣氣流,以及降雨跟氣候場的比較顯示,異常偏強的菲律賓反氣旋籠罩南海及台灣和菲律賓,偏強的南風將風面往北推至中國長江流域的西南側,導致台灣今年春季「異常偏暖、降雨也偏少。」賈新興透露,今年1月至4月不見颱風生成,不算太異常。(圖/擷取自Facebook/賈新興)賈新興透露,除了台灣出現雨量偏少的情況外,就連菲律賓及中南半島,也都有高溫和少雨的天氣型態發生,估計台灣可能要等到5月下旬至6月初,才會有機會「入梅」,進入真正的梅雨季。至於現今仍不見颱風生成是否正常?賈新興則指出,自1951年至2024年有紀錄以來,也曾發生過13次「1月至4月無颱風」的現象,連同今年一共有14次,因此今年1月至4月沒有颱風生成,不算太異常,但從2000年之後此狀況便佔了8個席次,有越來越頻繁的跡象。
「秋去冬來有點暖」11月降雨偏少 氣象署揭原因:明年夏天恐更熱
11月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意味著秋天結束及冬天的開始。氣象署公布今年冬季天氣展望,預測11月至隔年1月,天氣型態轉為東北季風影響為主,進入冬季,大陸冷高壓逐漸發展增強,各地氣溫會隨著季節轉換逐漸下降,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易有降雨發生,中南部為枯水期。氣象署表示,未來一季臺灣附近的氣溫為正常至偏暖,從秋季進入冬季,雨量逐漸增多,11月臺灣附近預報正常至偏少,12月正常至偏多,1月以正常至多雨機率較高。(圖/氣象署)氣象署說明,根據目前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顯示,熱帶持續呈現聖嬰及正相位印度洋偶極的海氣型態,東亞冬季季風強度偏弱,但今年西太平洋海溫持續偏暖使得赤道東西向海溫梯度偏弱,因此聖嬰引起的環流所造成的影響是否與過去一致,仍有不確定性。全球海溫和大氣環流監測資料目前顯示,聖嬰現象正在持續發展中,近期的海洋聖嬰指標(Oceanic Niño Index, ONI)仍維持上升趨勢,2023年7至9月平均數值已來到1.3,預期今年秋季就會達到聖嬰事件成立的標準,並持續到2024年,全世界將處於聖嬰現象的影響中。氣象署指出,雖然臺灣不在聖嬰現象主要發生的赤道太平洋區域內,但臺灣氣候仍有部分受到聖嬰的間接影響。像是在聖嬰年時,秋季~隔年春季的季風將出現變化,聖嬰現象所引發的南海-菲律賓海反氣旋,會加強臺灣附近的西南風使熱帶暖空氣移入,同時也減弱了東北季風使冷空氣不易南下。(圖/氣象署)由於海溫與季風變化,聖嬰發展成熟後的一年,台灣氣溫易偏暖。冬季出現「暖冬」、隔年夏季也會變得更熱。而海溫變化也使菲律賓東方海面易生成反氣旋環流,帶來西南風,形成有利於降雨的環境,因此聖嬰隔年春季臺灣會出現「春雨增加」的情況。此外,聖嬰現象發展時的夏秋季,由於暖海水環境偏向赤道中東太平洋,西北太平洋颱風 「生成位置距離臺灣較遠」,而「颱風數量接近或略少於正常」。不過,每個聖嬰現象都存在個案差異,今年聖嬰雖已逐步發展,但目前西北太平洋、大西洋海溫偏暖,和過去的聖嬰發展狀態不太一致,因此以上種種有關聖嬰現象對台灣氣候的典型影響特徵並非絕對都會發生。(圖/氣象署)
聖嬰現象銳不可擋!今年暖冬機率高 至少到明年春初
儘管時序早已進入秋季,但最近這2天仍持續暖熱。對此,氣象粉專也指出,今年聖嬰現象(El Niño)簡直是銳不可擋,「預計今年冬天會發展的很強烈,並至少會持續到明年春初」,因此暖冬機率高;縱使有幾波寒冷空氣南下,但整體氣溫較氣候平均值有偏高趨勢。氣象粉專《林老師氣象站》今(19日)發文表示,今年迄今越來越多證據顯示,聖嬰現象已經是銳不可擋;不但記錄了赤道太平洋海域海溫的變化,也對世界各地的天氣模式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粉專也援引「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研究指出,今年聖嬰現象從6月開始,預計冬天會發展得很強烈,至少持續到明年春初。此外,西太平洋海域的海溫將會持續偏低,對應在菲島東方或東北方外海附近,常常會產生一個反氣旋環流,這個反氣旋環流會減弱來自大陸東南沿海準備南下的東北風,使得北方寒冷空氣較不易向南傳遞。粉專續稱,根據過去氣候歷史事件資料顯示,在這種環境條件下,當年台灣冬天偏暖的機率就會提高;也就是說,今年冬天縱使偶有幾波寒冷空氣南侵,但整個氣溫較氣候平均值相對偏高。
東南方低壓發展機率增 專家示警「頗有架式」不排除成颱…對台影響出爐
週三至週五(23日至25日)水氣較少,恢復一般夏季型天氣型態,各地為多雲到晴,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專家透露,目前菲律賓東北側海面低壓最近2天幾乎滯留原地,美方也將其編號為熱帶擾動91W,根據最新預測不排除有繼續發展的可能,對台灣影響仍待觀察。「菲律賓東北側海面低壓頗有架式!」臉書粉專「觀氣象看天氣」指出,「此低壓最近2天幾乎滯留原地,美方稍早也將其編號為91W,原本模式多認為此低壓受限於太平洋高壓,有逐漸消散的跡象」。貼文提到,「根據最新預測,部分模式系集提高了它發展的可能,又此低壓所處環境佳,加上有高空反氣旋的加持,未來將緩慢西北移,可能使台灣山區午後對流稍微增加,若發展超出預期,對台的影響情況又不同了」。氣象局說明,週六至下週一(26日至28日)為偏東風環境,迎風面的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維持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的天氣型態。29日至31日各地為多雲到晴,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局部短暫陣雨,午後各地有局部短暫雷陣雨。氣象局提到,目前琉球東方海域有低壓雲簇消長,惟未來發展較有限,但本週中後期至下週南海至菲律賓東方海面轉為低壓帶,為較有利熱帶系統發展的環境,屆時是否有熱帶系統形成,氣象局將持續觀察。
憂全球暖化與聖嬰現象影響疊加 中央氣象局示警:明年恐更熱
持續3年的反聖嬰事件在今年春季畫上句點,中央氣象局表示,赤道東太平洋海溫正明顯回升,今年秋季可能形成一次強度不弱的聖嬰事件,明年非常有可能發生比今年更熱的極端高溫事件。聖嬰現象為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現象,伴隨大氣壓力變化,導致全球某些地區降雨量偏多、氣溫上升,造成洪水、乾旱、熱浪等極端天氣事件,平均約每2-7年發生一次。氣象局表示,通常聖嬰事件從夏季開始發展,秋冬達到最強,隔年的春季至夏季會減弱,但過去也有2014至2016年維持2年的紀錄。當聖嬰現象發展成熟,菲律賓東方海面易生成反氣旋環流,使台灣冬季降雨及隔年春雨增多,而冬季至隔年的春天偏暖,隔年夏季偏熱。氣象局指出,由於太平洋為全球最大的海洋,對全球氣溫有很大的影響,在過去的歷史紀錄裡,當聖嬰事件發展過後,全球平均溫度偏高,例如在2014年至2015年強聖嬰過後,2016年即為全球最暖的1年;而今年夏季才剛開始,在赤道太平洋海溫發展尚未達到聖嬰事件的標準下,全球溫度就已創新高,今年6月全球溫度打破過去歷史紀錄,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6月份。氣象局說,全球暖化若和聖嬰的影響疊加,將會使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增加,除了2023年現階段的高溫,仍須密切關注接下來聖嬰事件的發展,當聖嬰發展趨於成熟後,2024年非常有可能發生比今年更熱的極端高溫事件。
梅雨季明天到 鄭明典吐壞消息:「今年更乾」仍無降雨跡象
全台水情嚴峻,雖然有下雨,但仍未替水庫解渴。而明(1日)開始進入5月,也正式進入梅雨季,不過氣象局長鄭明典坦言,受到副熱帶高壓影響,今年5月可能還是等不到降雨,目前看來還會持續一段「偏乾」的天氣。鄭明典在臉書指出,5月1日不僅是勞動節,也是梅雨季的開始,並PO出一張850百帕的流線和相對溼度的圖,通常4月底5月初,孟加拉灣(大箭頭)水氣會逐漸增多,這段時間通常會有氣旋發展,但是今年有很明顯的反氣旋,相對濕度非常低,發展的進度較以往落後。此外,南海(小箭頭)受副高影響,環境偏乾是正常現象,只是今年又更乾,偶爾沿副高邊緣北上的水氣都偏弱,所以目前看來,台灣仍看不到降雨跡象,預估還會持續一段偏乾的天氣。短時間看不到降雨跡象。(圖/翻攝自鄭明典臉書)天氣風險公司也提到,未來一周各大地至都是多雲到晴的天氣,下一波鋒面預估將在5月7日影響台灣,不過看起來水氣仍然不多,主要受影響的區域仍以北部、東半部為主,有出現短暫陣雨機會,中部、南部受影響程度有限。時序進入梅雨季,短時間卻沒有典型顯著梅雨要建立的跡象,今年梅雨開始的時間可能會延到5月下旬以後,詳細的時間點還要多觀察注意。
春雨20年來最少 南部解渴再等等 寄望5月下旬
過去一季冷熱交替頻繁,整體氣溫為正常至偏暖,但降雨方面,除了4月下旬受到鋒面影響造成中部降雨偏多外,2月至3月間降雨偏少,春季累積雨量為史上同期第4少,也是20年來同期最少的一年,不到平均值的6成。而南部解渴則要再等等,預估夏季季風環流有機會在5月下旬建立,才會帶來大規模降雨。中央氣象局預報中心主任呂國臣表示,今年2月至4月底這段時間,溫度變化上偏暖,主要因為今年春季北方冷空氣強度偏弱;至於降雨偏少原因,從2月1日至4月降雨來看,雖然每一次鋒面都會帶來降雨,但較為零星,較明顯春雨只有3月中旬至3月下旬,及4月中下旬因旺盛對流,才為中部以北帶來明顯降雨,而造成今年春雨偏少的原因,包括反聖嬰現象、反氣旋增強等,使台灣周邊天氣穩定、乾燥,導致少雨。呂國臣表示,梅雨季時北方高壓退縮、暖氣團往北,此時在台灣易形成滯留鋒,並帶來短時強降雨,每年梅雨季雨量變化大,如2012年曾降下史上最多的891.1毫米,但最少的1980年僅有193.4毫米。外界關注今年梅雨季帶來的大規模降雨,是否會較過去晚發生?呂國臣說,過去20年趨勢顯示,梅雨季大規模降雨的時間有往後延遲,仍集中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之間,顯著降雨要有西南風及北方冷空氣配合,預估5月中上旬西南風建立機率較小,有機會在5月底建立,北方冷空氣適時南下,才會帶來明顯降雨,屆時南部才有機會解渴。呂國臣指出,從動力模式分月預測顯示,5月至7月氣溫為正常到偏高,5月雨量為正常至偏少,6月為正常,7月尚未有偏少或偏多訊號,預測整體雨量為正常。
哈爾濱-25.7度破紀錄…飛機艙門凍住「行李拿不出」 旅客呆坐等解凍
受到寒潮影響,1月24日早晨,大陸北方13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創今冬以來新低,其中長春-27.3℃,瀋陽-21.8℃,呼和浩特-28.6℃,太原-19.4℃,北京-15.4℃,天津-15.2℃。不僅如此,多名網友日前發文稱,乘飛機抵達哈爾濱時,飛機艙門被凍住了,導致行李拿不出來。有工作人員解釋說,正在用暖風機解凍。《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受寒流影響,哈爾濱23日打破當地1月下旬氣溫的最低紀錄,氣溫低至-25.7℃(原紀錄-25℃)。1月23日,有網友曬出機場照片,一隊乘客正在行李傳送帶旁等待,不過傳送帶上空空如也。哈爾濱機場工作人員表示,由於哈爾濱溫度驟降,導致落地航班機艙門凍住了,正在用暖風機解凍,公司後續負責為旅客送行李。有人忘了把飲料拿出車外,隔天早上凍到全部炸開。(圖/翻攝自微博)受西伯利亞強冷空氣影響,19日到22日,黑龍江全省大部地區過程降溫10℃以上,其中,21日早晨有12個站最低氣溫持平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22日早晨有4個站突破21日出現的新低,1個站突破歷史同期極值。漠河市阿木爾鎮勁濤站達到-53℃。有網友透露,朋友日前忘了把飲料拿出車外,隔天早上凍到全部炸開。黑龍江省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張桂華介紹,此次強冷空氣過程產生的原因之一是大陸冷高壓主體勢力強大,其中心強度最大時達到1062.5百帕,歷史同期少見,大陸冷高壓是一個大型反氣旋式環流系統,是冷空氣天氣系統的「大BOSS」,所到之處,降溫難免。另一個原因是這個季節白天短夜間長,這樣夜間的輻射降溫遠大於白天的太陽照射的升溫。
前所未有的「木星高清圖」!NASA公布「大紅斑」照 巨無霸風暴足以吞噬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當地時間22日公布了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於7月拍攝的木星照片,也讓天文學家驚嘆美的令人難以置信,其中木星上的「大紅斑」(Great Red Spot)在照片中清晰可見,別看它看起來耀眼奪目,其實是一場足以吞噬地球的巨無霸反氣旋風暴。據英國《衛報》的報導,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且體積最大的太空望遠鏡,如今NASA在22日又發布了新的高清木星照片,這是繼7月中旬刊登的首批全彩星雲照,以及8月初公布的罕見環形星系「車輪星系(Cartwheel Galaxy)」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的最新作品。木星照片中十分搶眼的那顆「大紅斑」,在無數較小的小點旁邊顯得格外耀眼奪目,但其實它是一個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數百年以上的巨無霸反氣旋風暴,科學家甚至懷疑它已在木星上持續流動了350年之久,不過這樣的風暴在類木行星的大氣擾動中並不稀奇,且它的規模大到足以吞噬整個地球。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行星天文學家德佩特(Imke de Pat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木星,這一切都美得讓人難以置信」、「說實話,我們真的沒想到這張照片會捕捉得這麼好」。研究人員則表示,「這張木星高清圖能夠讓我們對其進行系統性的研究計劃,該計劃將探究木星本身、木星環(Rings of Jupiter),以及它的衛星系統的動力學和化學性質」。
「路西法」火烤義大利!蝸牛、水果活生生烤熟 科學家警:恐成常態
義大利西西里島近期遭到「路西法」反氣旋襲擊,11日當地古城敘拉古(Syracuse)的高溫飆升至駭人的攝氏48.8度,可能改寫歐洲最炎熱紀錄,高溫不只導致蝸牛直接被「烤熟」,農民種植的檸檬等水果,也因為天氣過熱,果肉被烤成糊狀。根據《每日郵報》報導,今年夏天熱浪頻繁出現,造成地中海沿岸頻頻出現野火,其中的義大利西西里島12日受到擁有惡魔之名的「路西法」反氣旋籠罩,不只引發破紀錄的攝氏48.8度高溫,還造成災難性的野火,摧毀許多農作物和牲畜,譬如西西里島弗洛里迪亞鎮一名飼養蝸牛的農民,就發現在高溫「烘烤」之下,他所養的蝸牛多被活生生熱死,還有許多農作物也因此死亡。近期義大利野火頻傳(圖/達志/美聯社)根據氣象公司天氣風險7月1日的臉書文章,反氣旋會形成「熱穹頂」(Heat dome)現象,主要是因為高壓滯留阻塞,造成冷空氣無法進行調節,導致某地區的氣流出現一個類似馬蹄形的環流,就像被一個炎熱的巨蛋罩住,同時熱空氣增加空氣的保水能力,因此當地無法下雨,熱度不斷累積。事實上,由於熱穹頂現象在以前相當罕見,科學家甚至將其稱為「千年一次」的事件,不過似乎因為氣候變遷,熱穹頂現象更加頻繁也更加兇猛。今年7月,美國和加拿大西部就發生異常高溫現象,許多地方也創下新高溫紀錄,加拿大溫哥華東北方約250公里處的卑詩省,更是曾經飆到攝氏49.6度高溫。《每日郵報》報導指出,本次籠罩南歐的熱穹頂「路西法」誕生於北非沙漠上空,氣象單位也表示,「路西法」會橫跨義大利陸地往北進,不只造成多地持續出現炎熱高溫,也導致野火不斷發生。報導也警告,最好不要將這次襲擊南歐的「路西法」視為罕見的氣候現象,這可能是令人震驚的未來場景。
反氣旋席捲「義大利遭熱浪侵襲」!西西里測得48.8度高溫 恐創歐洲紀錄
因「路西法」(Lucifer)反氣旋造成義大利遭熱浪侵襲,位於南部的西西里島錫拉庫薩省於當地時間11日測得攝氏48.8度的高溫,恐創下歐洲有史以來的最高溫紀錄。綜合外媒報導,「路西法」反氣旋席捲義大利半島,造成西西里島東南海岸錫拉庫薩省於當地時間11日測得攝氏48.8度的高溫,而上一次最高溫紀錄是1977年在雅典的攝氏48度,雖然目前此溫度尚未得到世界氣象組織(WMO)的認證,但若被認證,將創下歐洲有紀錄以來最高溫紀錄。報導指出,「路西法」反氣旋自非洲北上,並穿越義大利半島,繼續往北移動,恐造成羅馬等城市的氣溫進一步飆升,讓全國上下非常擔心野火發生,錫拉庫薩省省長弗朗切斯科也表示,「我們被大火摧毀,我們的生態系統—歐洲最富有和最珍貴的生態系統之一正處於危險之中,我們處於完全緊急狀態。」據悉,目前義大利衛生部已經在數個地區發佈了極端高溫紅色預警,到本週五(13日),面臨極端高溫紅色警戒的城市數量預計將從8個增至15個。而這一波高溫熱浪不僅使部分國家創下了幾十年來的最高氣溫紀錄,還導致義大利南部地區山林野火蔓延,西西里島、卡拉布裡亞和普利亞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有義大利的消防人員透露,他們在12小時內,已在西西里島和卡拉布裡亞等地徹夜奮戰,參與了300多項任務,以控制燃燒了數千英畝土地的大火。
3縣市亮紅燈飆38°C!鄭明典:梅雨還不算跳過台灣 典型梅雨鋒面可能時間點曝
今(13日)台灣各地及澎湖、金門大多為晴到多雲,白天氣溫偏高,僅午後山區有零星短暫雷陣雨,夜晚至清晨東半部地區有零星短暫陣雨,馬祖亦有局部短暫陣雨。由於全台炎熱,不免讓人擔心梅雨跳過台灣,對此氣象局長鄭明典指出,高層南亞反氣旋尚未到位,所以還不算「梅雨跳過台灣」。中央氣象局指出,今(13日)各地依舊為晴朗炎熱的天氣,僅午後山區有零星降雨,夜晚至清晨在東半部沿海地區也可能出現零星降雨;各地高溫都在30度以上,西半部普遍可達35、36度,尤其大台北盆地、中南部內陸地區及花蓮縱谷地區高溫可達36度以上,南投及南部地區甚至會出現局部38度以上的高溫,白天戶外活動請慎防熱傷害並多補充水分。中央氣象局稍早也針對10縣市發布高溫資訊,天氣晴朗炎熱,今(13日)中午前後南投縣、臺南市、高雄市近山區或河谷為紅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8度極端高溫的機率,請特別注意。屏東縣近山區或河谷為橙色燈號,有38度極端高溫出現的機率;新北市、嘉義縣近山區或河谷為橙色燈號,有連續出現36度高溫的機率,請加強注意。台北市、嘉義市地區及花蓮縣、雲林縣近山區或河谷為黃色燈號,請注意。(圖/中央氣象局網站)由於日本九州南部已提早19天進入梅雨季,但台灣依舊全台炎熱,讓人不免擔心梅雨跳過台灣。對此氣象局長鄭明典表示,九州也達入梅標準,衛星上,一串大對流雲團,由中國長江南側延伸到日本南端,的確是梅雨鋒面的現況,但是,高層南亞反氣旋尚未到位,所以還不算「梅雨跳過台灣」,只是今年高低層天氣系統的變化時程差異比較大。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則表示,最近全台各地都異常炎熱,因為太平洋高壓逐漸籠罩整個台灣,這就是暫時進入夏季的天氣型態,太平洋高壓籠罩台灣的結果,也使鋒面只能在長江、日本南緣徘徊,這導致日本九州南部,原本氣候平均要在5月30日迎接梅雨,結果今年提早19天,在5月11日迎接梅雨。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指出,預計台灣的異常炎熱要持續到5月20幾,之後的天氣發展,就不確定了。雖然最近有人說「梅雨將跳過台灣」,但其實這種預測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也有一種可能,是在5月底~6月初左右,典型梅雨鋒面有機會跑來台灣,造成全台各地長時間大雨,有利解旱,總之,梅雨仍有機會,大家還不用失望。
今年梅雨季要結束了? 專家揭「阿梅」現況、周六有鋒面「這2區」當心
前幾周台灣各地飽受梅雨的「超狂雨彈」侵襲,這周明顯放晴轉熱,讓不少民眾好奇,今年梅雨季結束了嗎?氣象專家賈新興,今天在臉書發文表示,根據最新的14天系集和氣候預測資料顯示,台灣今年的「阿梅」真的快要說掰掰了。賈新興發文提到,根據最新的14天系集和氣候預測資料顯示,台灣附近的渦度都轉為負值了,短期天氣預報顯示,6月7日至8日這波鋒面,似乎也有下不來的趨勢,如果觀察這波梅雨鋒面真的下不來,「梅雨就真的要說88了。」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台灣今年的「阿梅」提早說掰掰?賈新興指出,大氣空高的南亞反氣旋,從預報的圖資可以看到它,從西奈半島/南亞/中南半島至台灣,都在它的勢力範圍內,「是它讓梅雨離開台灣,往北去到中國的長江流域。」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提醒,本周天氣的轉折點將落在周六,屆時北邊的梅雨鋒面又會接近台灣。該粉專提到,在這個周末之前,全台高溫都會超過30度以上。而周六北邊的梅雨鋒面將會靠近台灣,雖然不會整個南下,但水氣會增多。屆時迎西南風的「中部」與「南部」受到影響最大,提醒周末有重要活動者,要特別注意了。
梅雨季結束了?氣象專家揭「出梅關鍵」:不是個好現象
5、6月正值台灣梅雨季節,近日全台都出現陣雨或雷雨,不過中央氣象局代理局長鄭明典31日在臉書發文,他表示台灣上空出現了「出梅」指標,但今年梅雨落在山區的總量感覺還不夠,「這樣就出梅了,這不是個好現象。」「入梅」、「出梅」代表著梅雨季的開始和結束,鄭明典在臉書分享了一張風向圖,並表示「給水利署的朋友參考」,他在文中指出當高層南亞反氣旋的軸線移到台灣以北,台灣上空出現「偏東風」時,這是一項「出梅」的指標。(圖/翻攝鄭明典臉書)鄭明典表示,今年梅雨落在山區的總量並不多,感覺還不夠,「如果這樣就出梅了,這不是個好現象」,不過他也強調此現象還要再觀察幾天,提醒大家一起來關心。此外,中央氣象局也指出,6月1日臺灣各地及澎湖天氣為多雲到晴,午後有局部短暫雷陣雨,山區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金門、馬祖有局部短暫陣雨;金門及馬祖易有低雲或局部霧影響能見度,請注意;清晨南部地區亦有零星短暫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