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黨領袖
」 國會以色列總理住家遭「照明彈」襲擊 警強調未造成傷亡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凱撒利亞的私人住宅遭到兩枚照明彈襲擊。據警方與國家安全局聯合聲明,照明彈落入住宅院內,但未造成人員傷亡或財產損失,而納坦雅胡和家人事發時不在住所。根據《The Times of Israe》的報導,這起事件發生在16日,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在凱撒利亞的私人住宅遭到兩枚照明彈襲擊,照明彈落在房子的院子裡。不過事件沒有造成任何損失,安全機構聯合聲明強調,納坦雅胡和他的家人當時不在家。警方表示,他們已展開調查。此事件引發以色列各政治派別的譴責。反對黨領袖亞伊爾和民族團結黨主席本尼呼籲,執法機構應將犯罪者繩之以法,強調不容姑息針對民主制度的威脅。以色列家園黨領袖阿維格多強調,全力支持國安機構與警方的調查工作。總統艾薩克也強烈譴責這一襲擊,他透露已與國家安全機構的首席執行官羅南討論此事,並表示事件被視為「危險的升級」,將得到嚴肅處理。艾薩克呼籲,禁止公共領域中暴力行為的擴散,避免進一步惡化局勢。多名政府高層指出,以色列政治與社會言論中的煽動性氛圍加劇了暴力事件的發生。伊茨查克認為,這是針對政府領導人長期煽動的直接後果。財政部長貝扎雷爾則強調,暴力行為正在侵蝕以色列民主基礎,呼籲安全機構迅速採取行動。
委內瑞拉總統第3度連任 首都爆發示威抗議
委內瑞拉國家選舉委員會在當地時間29日宣布,現任總統馬杜洛(Nicolás Maduro Moros)贏得總統選舉。選後隔天,首都卡拉卡斯隨即爆發示威活動。包括美國、部分拉美國家,以及聯合國等機構都呼籲馬杜洛公布詳細的投票記錄。儘管選前幾項出口民調結果顯示反對派獲勝,但當地時間29日凌晨,委內瑞拉國家選舉委員會還是宣布,目前80%的選票已經統計完畢,已執政11年的委內瑞拉總統馬杜洛以51%的得票率,擊敗了獲得44%選票的的反對派候選人岡薩雷斯(Edmundo González Urrutia),贏得其第3個總統任期。(圖/達志/美聯社)結果公佈後,反對派候選人岡薩雷斯在記者會上聲稱:「委內瑞拉人民和全世界都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反對黨領袖馬查多則稱,岡薩雷斯贏得了70%的選票,獲勝優勢是「壓倒性的」。他們還堅稱,透過30%投票站的競選代表中收集到的數據顯示,岡薩雷斯擊敗了馬杜洛。選後隔天,首都卡拉卡斯也隨即爆發示威活動。在卡拉卡斯,安全部隊使用催淚瓦斯驅散大批抗議者,人們看到成群結隊的人在道鹿上敲打鍋碗瓢盆,抗議馬杜洛的勝選。委內瑞拉人權組織PROVEA則聲稱,親馬杜洛的武裝團體向烏達內塔大道的和平示威者開槍。(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古巴國家主席迪亞斯-卡內爾在社群媒體「X」發文向馬杜洛慶賀:「今天,委內瑞拉人民的尊嚴和勇氣戰勝了壓力和操縱。我對兄弟馬杜洛的這一歷史性勝利表示熱烈祝賀,古巴將繼續支持玻利瓦革命(Revolución Bolivariana)和查維茲革命。」馬杜洛29日在委內瑞拉首都卡拉卡斯的集會上表示:「我們將在24小時內提供選舉勝利的確鑿證據。這是一場壓倒性的勝利。」談到反對派對選舉結果的質疑,馬杜洛對支持者表示,「這種場景我們已經看過很多次了。這是極右派的舉動,20年前就已經出現了,那時你們很多人還沒有出生,當時他們試圖玷污選舉結果,所有的新聞稿都稱之為欺詐。」對此,聯合國秘書長發言人杜加里克(Stéphane Dujarric)表示:「我們注意到選舉當局的宣布以及政治行為體和國際社會成員表達的關切。秘書長呼籲充分透明,並鼓勵及時公布選舉結果並按投票站分發。杜加里克還呼籲:「所有政治領導人及其支持者表現出溫和。」美州多國領導人,包括秘魯和智利等,皆對選舉結果的有效性提出質疑。其中南美洲地區大國巴西的官方態度較為溫和,僅表示正在等待「委內瑞拉全國選舉委員會公佈按投票站分列的數據,這是提高選舉結果透明度、可信度和合法性的重要一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則在選舉結果公佈前「呼籲」委內瑞拉總統選舉的計票「公正透明」。他在聲明中稱,「現在投票已經結束,公平、透明地計算每一票至關重要。我們呼籲選舉委員會公佈詳細的選票統計表,以確保透明度和問責制」。美國總統候選人、現任副總統賀錦麗也在結果公佈前在社交媒體聲稱:「美國與表達自己聲音的委內瑞拉人民站在一起,委內瑞拉人民的意願必須得到尊重。儘管面臨諸多挑戰,我們將繼續努力,為委內瑞拉人民創造一個更民主、繁榮和安全的未來。」6年前馬杜羅贏得連任時,美國川普政府迅速拉攏盟友,與委內瑞拉反對派一起,拒絕承認馬杜洛政府的合法性,其後更將反對派人士瓜伊多推上「臨時總統」之位。這場鬧劇隨著瓜伊多成為「棄子」而落幕,但美國留下的一系列制裁讓本就陷入困境的委內瑞拉經濟更加艱難。委內瑞拉總統由普選直接產生,任期6年。委內瑞拉上一屆總統選舉於2018年5月舉行,時任總統馬杜洛獲得連任,任期將於2025年1月結束。下一任委內瑞拉總統任期到2031年,這意味著馬杜洛在贏得本次選舉後,其總統任期預計將達到18年,超過查維茲的14年,成為委內瑞拉近代史上任期最長的總統。
英國首相蘇納克宣布7/4提前大選 工黨黨魁有望成為新領導人
英國保守黨印度裔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於當地時間22日在唐寧街10號(10 Downing Street)外發表演講,宣布將於7月4日星期四提前舉行國會大選,且英王查爾斯三世(King Charles III)也已同意解散國會。對此,工黨黨魁與反對黨領袖斯塔莫爵士(Sir Keir Rodney Starmer)表示,這是改變的契機,以遠離「保守黨的混亂」。據BBC的報導,前財政大臣蘇納克22日在唐寧街10號外宣布提前舉行國會大選,並特別強調了已降至近3年來最低水準的通膨數據,以及擺脫衰退陰霾的英國經濟,「證明他制定的計劃和優先事項」正在發揮作用,這也表明他希望將「經濟牌」作為競選活動的主旋律。然而,工黨此時在全國民調中仍然處於領先地位,並宣稱已準備好打1場組織嚴密的選戰。而且提前舉行大選,將導致英國國會於24日暫停,並在下週四(30日)正式休會,以迎接為期5週的競選活動,這意味著只剩下2天的時間來通過任何懸而未決的立法,也代表政府將不得不放棄部份舉措。因此部分的保守黨成員對蘇納克提前舉行大選的決定感到相當困惑。「我只是不明白,」一位同黨議員告訴BBC:「經濟正在改善,為什麼不給它更多的時間反應在民調上?這只爽到工黨議員,沒爽到我們,就是這麼一回事。」英國工黨黨魁與反對黨領袖斯塔莫爵士(Sir Keir Rodney Starmer)。(圖/達志/美聯社)對此,工黨黨魁與反對黨領袖斯塔莫爵士也在電視上發表公開演說,強調保守黨的「混亂」損害了經濟,而投票給他的政黨,則代表實現政治穩定的契機,「現在是變革的時候了。」此外,他還批評了保守黨對公共服務、國民醫療體系及打擊犯罪方面的差勁表現,「再給保守黨5年的時間,事情只會變得更糟。英國值得一個更好的政府。」本月稍早接任蘇格蘭首席部長(First Minister of Scotland)的「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黨魁斯溫尼(John Swinney)表示,這次選舉是「推翻保守黨政府,並將蘇格蘭置於首位」的機會。「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s)領袖戴維爵士(Sir Ed Davey)也認為,這將是一個「將蘇納克的保守黨政府趕下台」的機會;而「英格蘭及威爾斯綠黨」(Green Party of England and Wales)領袖丹尼爾(Carla Denyer)則指出,他們的政黨目標是至少選出4名新議員。右翼民粹主義政黨英國改革黨(Reform UK)領袖泰斯(Richard Tice)選稱,保守黨已經「摧毀了英國」,但工黨將使英國「破產」,只有他的政黨才能提供「可拯救英國的常識性政策。」報導補充,英國國會選舉必須在上一次選舉後的5年之內實施,共計將選出650個席次,計票完畢後,英國國王會要求拿下最多席次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並組成新內閣,而國會議員人數第2多的政黨領袖,將成為反對黨領袖。如果無任何黨派在國會中佔據絕對多數,那就會出現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也稱少數派國會)的情況,拿下最多席次的政黨可能會決定與另一個政黨組成聯合政府,並透過多個政黨的投票來通過任何立法。此外,投票日前任何年滿18歲及以上的人都可以在大選中投票,只要他們是英國公民、符合資格的英聯邦公民,或是在英國擁有房地產的愛爾蘭共和國公民,且所有居住在海外的英國公民都可以透過選民名冊上的選區登記投票,只要他們在法律上沒有被排除在外。此外,蘇格蘭人也可以在14歲至15歲時進行投票登記,並在16歲時參加地方和蘇格蘭議會選舉。
南韓國會選舉出爐「最大在野黨完勝」!尹錫悅遭重創恐「跛腳鴨變死鴨」
南韓於昨(10日)舉行國會選舉,由南韓「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拿下161席,大敗現任總統尹錫悅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尹錫悅慘敗也讓南韓政局形成「朝小野大」的局面。對此,各大外媒紛紛評論,尹錫悅剩下的3年任期將從「跛腳鴨變死鴨」。綜合韓媒報導,南韓第22屆國會議員選舉於昨(10日)舉行,各政黨候選人將角逐國會300個議席,截至當地時間11日上午8時許,已開出99.83%的選票,由南韓最大在野黨、反對黨領袖李在明所領導的「共同民主黨」拿下161席,而現任總統尹錫悅的執政黨「國民力量黨」僅獲得90席。儘管國會選舉還未開票完成,不過在野黨陣營獲得絕對多數議席的格局已經底定,這也意味著總統尹錫悅失去國會控制權,未來的執政之路將變得更加坎坷,若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成功在國會取得過半票數或超過200席,尹錫悅甚至恐面臨遭彈劾下台的危機,國際各大媒體也推測「尹總統將在剩下的3年任期成為跛腳鴨」,若是不幸遭推翻政權,尹錫悅將從跛腳鴨變死鴨。值得關注的是,據南韓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初步統計,全國共有4428萬名選民擁有投票權,其中逾2966萬人參與此次的投票,投票率達67%,創下近32年來國會選舉的新高紀錄。
34歲「政治神童」創紀錄 最年輕之姿接任法國總理職務
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日前任命34歲的艾塔爾(Gabriel Attal)成為總理,不僅是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理,也是法國首位公開出櫃的總理。根據《BBC》報導指出,根據法國歷史,在此之前該國最年輕的總理,是1984年被當時總統任命上台的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當時上任時僅37歲,而他也僅上任20個月後就宣布辭職。艾塔爾在此之前就是馬克宏著名的政治盟友,他在疫情期間成為法國政府的發言人,也因此成為法國知名人物,之後更擔任教育部長,如今則是從前任總理手中接過職務,成為法國史上最年輕的總理。而他也與歐洲議會的議員賽尤內(Stéphane Sejourné)是伴侶關係,早在艾塔爾於2018年加入政府團隊後就宣布出櫃,如今也是法國首位公開出櫃的總理。報導中也提到,隨著媒體關注度的增加,艾塔爾其實在法國當地的人氣非常的高,甚至超越前總理與總統候選人,成為目前法國最受歡迎的政治人物。法國國會議員維格諾(Patrick Vignal)表示,看到現在的艾塔爾,就有點看到2017年剛成為總統的馬克宏,都是同樣的年輕、廣受年輕選民歡迎,都十分「俐落」與「具有權威」。但法國反對黨領袖卻認為,即便馬克宏這時間找艾塔爾當總理,恐怕是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對現實狀況不會有太大改變。
以軍斷水電圍城…加薩醫院「恐淪太平間」 以色列總理:每個哈瑪斯都會是死人
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昨(11日)與反對黨領袖共組「戰時內閣」,任何與戰爭無關法案,直到戰爭狀態解除前都不會被提出或決議。納坦雅胡更在戰時內閣首次會議後表示,「每個哈瑪斯都會是死人」,顯示戰爭恐無法在短期內結束。納坦雅胡。納坦雅胡透過電視談話誓言要摧毀哈瑪斯,且每位哈瑪斯成員都會是死人;國防部長加蘭特(Yoav Gallant)也稱要把哈瑪斯「從地球上抹消」(off the face ofthe earth)。但哈瑪斯也不甘示弱,至今仍持續對以色列發射火箭,前領導人馬夏艾也以「人在卡達心在加薩」姿態,呼籲所有穆斯林起身反抗以色列。以色列不斷空襲哈瑪斯目標。據聯合國統計,以巴開戰至今5天已造成33萬加薩民眾流離失所,加上以軍三面包圍、斷絕電力及燃料與食物和飲水供給,埃及又關閉邊境,斷絕最後逃亡希望,擁有200萬人口、已超過1200人死於空襲的加薩數日內恐成人間煉獄。巴勒斯坦衛生部警告,當地醫院在唯一發電廠因燃料耗盡停止運作後,雖仍靠發電機支撐,但預期2天內也會用盡燃料,進而發生災難後果。國際紅十字會也深憂,加薩的醫院將會因停水、停電、沒食物狀態下變成一個個停屍間,出現嚴重人道危機。
以色列執政黨強硬通過法案!限縮最高法院權力引爆示威 千人揚言拒服兵役
儘管示威活動持續了半個月之久,以色列國會還是在美東時間24日以64比0的投票結果,通過了一項司法改革的爭議法案,旨在限制以色列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Israel)推翻政府決定的權力。事後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也表示,最高法院仍會在未來保持獨立,且該法案對政府執行「符合大多數公民意願的政策」是有必要的。綜合CNN、BBC的報導,儘管以色列反對派的國會議員全數棄票,試圖杯葛法案的通過,但納坦雅胡領導的極右派執政聯盟共64名議員,仍自行投票通過這項具有爭議性的司法改革,以縮限司法部門裁決政府部門的合理性,給予國會高於法院的權利。執政黨認為,該國的最高法院近幾十年來頻繁地干預政府決策,因此這項新的措施有助於糾正權力的不平衡。政府派出警力動用強力水柱驅散示威民眾。(圖/達志/美聯社)前以色列總理、反對黨領袖拉皮德(Yair Lapid)則譴責該舉措是「極少數人接管了以色列的多數群體。」這項爭議性的改革也引發該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數十萬人走上街頭,並聲稱改革將危及以色列這個民主國家,但政府仍派出警力動用強力水柱驅散示威民眾。該國總統赫佐格(Isaac Herzog)也在24日稍早示警執政黨和納坦雅胡,以色列正處於國家緊急狀態。根據「以色列民主研究所」(Israel Democracy Institute)2月份公布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少數以色列人支持這項改革,66%的受訪者認為最高法院的權力應大於國會,63%的民眾則認為目前任命法官的制度應保持不變。對此,向來與以色列極右派不合的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也批評以色列政府的舉措,並呼籲納坦雅胡應推遲這項會分裂國家和黨派的爭議性改革,「在有爭議的政策領域達成共識本來就需要花時間,對於重大改革而言更是如此。我建議以色列領導人不要著急。」報導指出,隨著法案的通過,以色列國內的分裂將進一步加劇。反對者誓言不會坐視不管,該國在未來恐面臨罷工,以及國民拒絕服兵役的事件,甚至引發憲政危機。「以色列總工會」(Histadrut)在法案通過後不久就示警稱,若政府繼續強硬立法,他們將宣布罷工。「以色列律師協會」(Israel Bar Association)及非政府組織「以色列優質政府運動」(Movementfor Quality Government in Israel)則向最高法院提交請願書,要求當局阻止該法的實施,理由是這項立法改變了以色列民主的基本結構。此外,「以色列國防軍」(Israel Defense Forces)內部也對該項法案表達反對,其中更有1000多名空軍預備役軍人威脅要停止履行其志願役合約。
馬來西亞「選舉選不出首相」 蘇丹出手指定他來當過渡首相
馬來西亞在19日舉行國會選舉,但卻沒有任何政黨聯盟過半數,也導致下一屆政府內閣無法產生,造成了「懸峙國會」的局面,今(22)日馬來西亞最高元首也是蘇丹的阿布都拉決定,由反對黨領袖安華(Anwar Ibrahim)出任過度首相,直到議員們推舉出新首相為止。綜合馬媒報導,馬來西亞國會新選出的222個國會議員,沒有任何一個政黨過半數,因此造成了「懸峙國會」無法產生內閣的狀況,而這樣的狀況各黨就必須和其他陣營組成聯合政府,來推舉出新任首相。雖然最大反對黨希盟拿下82個議席,以及前首相慕尤丁(Muhyiddin Yassin)所帶領的國盟拿下73個議席,但兩黨都依舊無法提出聯合政府夥伴與首相人選。在最高元首訂定的首相人選期限2次截止後,蘇丹阿布都拉召見兩黨領袖,安華與慕尤丁,最後由安華出任過度首相,直到議員們推舉出新任首相為止,而現任的執政黨國陣也將不會加入任何政黨組建新政府。
馬來西亞大選3大政黨聯盟皆難過半 恐成懸峙國會
馬來西亞19日舉行國會下議院大選,選前民調顯示,反對黨領袖安華領導的「希盟」可望拿下最多席次,但預料3大政黨聯盟都無法取得112席以上的席次單獨執政,可能導致出現「懸峙國會」(hung parliament)的局面。據信這次大選是安華最後一次問鼎馬國首相寶座的機會。馬國政壇3大陣營包括,由現任首相、「巫統」(UMNO)副主席依斯邁沙比利領導的執政聯盟「國民陣線」(國陣)、反對黨領袖安華為首的「希望聯盟」(希盟),以及前首相慕尤丁率領的「國民聯盟」(國盟)。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據非官方計票結果,截至19日晚上10時10分,希盟在59個國會議席領先,國盟以38席領先居次,國陣則在22席領先,另外,希盟主席安華成功以4364張多數票贏下霹靂州打捫國會議席。新加坡《海峽時報》報導,默迪卡民調中心(Merdeka Center for Opinion Research)在選前一天預測希盟可望拿下82席;另一家民調機構巧思中心(Ilham Centre)則預估希盟有望奪下86席;75歲的安華對大選「審慎樂觀」,希望聯盟能在國會贏得簡單多數。因為年齡問題,這次大選可能是安華20年來實現奪下馬來西亞大權夢想的最後機會。馬來西亞下議院共有222個席次,兩大民調機構預測結果凸顯3大陣營可能都無法單獨贏得112席次,也就是組成政府所需的門檻。一般預測,聯盟和個別政黨選後將再結盟以湊足執政所需議席,因此東馬政黨如砂拉越政黨聯盟(GPS)可能成為「造王者」。由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巫統)主導的國陣曾長期執政,但在上一屆2018年大選中敗給希盟,造成馬國61年來首次歷史性政黨輪替。但2020年希盟由於內部分裂失去政權下台,由國盟及國陣組成聯合政府。19日的大選有945名候選人參與,分別來自39個政黨,另有108名獨立候選人,為史上最多人參選。安華、慕尤丁和依斯邁沙比利也都披上戰袍,各自在不同選區爭取席位。高齡97歲的前首相馬哈地也再度出馬競選,爭取連任度假勝地蘭卡威選區的席次。
阿爾巴尼亞民眾走上街頭抗議 示威者與警察爆發嚴重衝突
阿爾巴尼亞於12日爆發一起反政府示威活動,大批民眾走上街頭抗議政府貪汙腐敗,甚至有民眾衝破政府大樓的警戒線,在總理拉瑪 (Edi Rama)辦公室前與警察發生衝突,最後傳出有1名示威者遭到警方逮捕。根據《路透社》報導指出,除了一名示威者遭到警方逮捕外,另外在這場示威活動中,示威者還點燃了蠟燭,紀念2名過去曾遭警方逮捕、結果卻慘死在警察的拘留期間。負責籌畫這次示威活動的反對黨領袖貝里沙(Sali Ram Berisha),被認為之所以籌辦示威活動,主要是為了在2023年5月的地方選舉前,展示自己的影響力。報導中也指出,貝里沙其實過去曾任阿爾巴尼亞總統、總理等職務,但是在2013年就全部卸任。而他因為被美國指控涉及貪腐,自2021年起禁止入境美國,但貝里沙則全盤否認美國的指控。
9歲「賤民」女童被姦殺!印度民眾連4天怒吼 莫迪肖像慘被燒
「賤民的女兒也是印度的女兒」,印度性暴力事件層出不窮,這次連反對黨領袖也看不下去,日前又有一名種姓制度地位低下的9歲女童疑被性侵、謀殺,引發首都新德里民眾連續4天示威,憤怒群眾甚至焚燒印度總理莫迪的肖像洩憤,呼籲印度官方要嚴正看待性侵問題。群眾手持標語和蠟燭走上新德里(New Delhi)的街頭,表達對9歲女童性侵案件的沉痛與不滿。(圖/達志/美聯社)綜合外媒報導,數百名示威者走上新德里(New Delhi)街頭,舉著寫有「還給小女孩公道」的標語,要求對4名涉嫌犯案的男子處以死刑,這群憤怒群眾甚至當場燒了總理莫迪的肖像宣洩,根據報導,一名神職人員和另外3名男子,涉嫌於8月1日在新德里強姦和謀殺了這名低種姓階層「賤民」(Dalit)的9歲女童。女童家長稱接到這4名男子致電,表示女童觸電身亡,隨後他們就草率的將女童遺體火化。(圖/達志/美聯社)當時,這名女童是到附近一處火葬場取水,不過女童家長事後接到這4名男子致電,表示女童觸電身亡,要求家屬趕赴火葬場,隨後他們就草率的將女童遺體火化,此舉引發家屬質疑女童生前曾遭到性侵犯。這4名被告分別為55歲的神職人員希亞姆(Radhey Shyam),辛格(Kuldeep Singh)、艾哈邁德(Salim Ahmad)、和納拉揚(Laxmi Narayan)。據《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29日引述一名警官的回應指出,艾哈邁德和納拉揚稱,希亞姆和辛格曾性侵這名女童,而他們則協助兩人殺害女童和湮滅證據。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2019年每天平均都有近90起女孩和婦女遭性侵的事件,大約每 15分鐘就會有性侵案發生。(圖/達志/美聯社)據印度國家犯罪統計局(National Crime Records Bureau)數據顯示,擁有13億人口的印度,2019年每天平均都有近90起女性被性侵的事件,大約每15分鐘就會有性侵案發生,然而,大多數的性侵案件受害者和家屬都選擇隱忍不報,特別是賤民階級,這個2億人口的印度階級,長久以來飽受歧視和虐待,雖然印度自獨立後已廢除種姓制度,但在印度社會,仍充滿對「賤民」或較低種姓階層的歧視,加上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他們遭受的攻擊更加頻繁。印度新德里民眾舉行燭光晚會,悼念疑被強姦和謀殺的9歲女童。(圖/達志/美聯社)
印度9歲賤姓女孩慘遭性侵殺害 新德里連續3日爆發示威遊行
印度日前傳出一名9歲的賤姓(Dalit)女孩疑似遭到他人性侵謀殺,由於近日印度針對賤民的攻擊層出不窮。在事情傳出後,印度新德里接連3天都有民眾示威抗議,就連印度反對黨領袖也表示「賤民的女兒,也是國家的女兒」。根據《衛報》報導指出,印度首都新德里近日爆發大規模的民眾示威抗議,示威民眾紛紛高舉著寫有「為小女孩伸張正義」的字牌,要求政府將被控犯罪的四名男子判處死刑。而印度反對黨國會領袖拉胡爾(Rahul Gandhi)也表示「賤民的女兒,也是國家的女兒」。新德里市長克里瓦爾(Arvind Kejriwal )也在推特上發文,表示這名小女孩遇害的事件代表著野蠻與可恥,認為有必要修改印度賤民的法治待遇。被害女孩的家人受訪時表示,女兒是在1日出門去火葬場取水,但之後女孩的父母接到來自火葬場4名男子打來的電話,表示小女孩觸電身亡。而小女孩的家屬認為,女孩遇害的原因與火葬場的3名工人和1名神父有關係,他認為女孩是被這4人攻擊侵犯身亡。而讓人更氣憤的是,小女孩的母親在抵達現場後被告知,如果他報警的話,進行解剖的法醫會摘除掉小女孩體內的器官拿去販售,而小女孩的屍體就在沒有經過家屬同意的情況下,直接被強制火化。根據印度國家犯罪局紀錄顯示,印度每天將近發生90起少女、婦女遭到強姦的事件,而有專家相信,更是有大部分沒有報警,這些紀錄僅占一小部分。而在2020年時,一名低種性的少女被4名高種性的男子強姦身亡,當時也在印度引發數日的抗議活動。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種源自於宗教信仰的階級制度,雖然早在1947年就已經廢除相關法律,但是印度人生活與宗教息息相關,寫入血肉的種姓制度至今仍然持續被民眾信奉。即便是近日在東京奧運表現出色的印度羽球女將辛度(PV Sindhu),近日也因為種性問題成為印度當地的熱門搜尋關鍵字,就有印度媒體《ScoopWhoop》諷刺說到「這就是2021年的印度嗎?」
1人等於全政府!庫克群島新總理上台 17個部會首長都自己兼任
南太平洋「庫克群島」(Cook Islands)新總理布朗(Mark Brown)日前宣誓就職,且同時身兼17個部會首長、一人攬下所有職務,然而此舉卻遭反對派痛批「這樣好嗎」?顯示他完全不信任其他人擔任閣員。根據《紐西蘭國家廣播電台》(RNZ)和《庫克群島新聞》(Cook Islands News)報導,布朗除了擔任庫克群島總理外,還兼任外交部長、移民部長、財政部長、能源部長、警政部長和通訊部長等部會職務,同時他還負責掌管海洋自然資源、退休金政策、檢察總長等多項職務。庫克群島新總理布朗。(圖/翻攝自Cook Islands News)但是他的這項舉措卻引起反對黨反彈,像是反對黨領袖布洛尼(Tina Browne)就批評,政府首長職務如此分配,顯示出新總理對其他閣員的不信任。根據報導,布朗自2010年起成為庫韋恩土塔奇摩選區(Takuvaine Tutakimoa)成員,前任總理普納(Henry Puna)打算競選太平洋島國論壇(Pacific Islands Forum)秘書長而請辭,由布朗接任總理。一人等於全政府!庫克群島新總理自己兼任17部會首長。(圖/翻攝自RNZ)攤開地圖來看,庫克群島是紐西蘭王國的一部份,與其他英聯邦國家一樣奉伊莉莎白二世女王為元首,所有島民也都是紐西蘭公民,但庫克島政府在內政上完全自治,唯有國防與外交事務由紐西蘭政府負責。島內人口約有1萬8千人,主要財政收入為旅遊服務業,也以養殖人工黑珍珠聞名,但由於島上謀生不易,因此人口外移的情況十分嚴重,因此庫克群島近年來開始加入許多區域性的組織,甚至與34個國家建立直接或間接的邦交關係,希望透過外交擁有更多主導權,藉此轉變為真正主權獨立的國家。庫克群島(圖/翻攝自Google 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