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風險
」 中國 美國 拜登 民進黨曾短暫寒暄 賀錦麗、賴清德宏國就職典禮自然互動
美國副總統賀錦麗有望接替拜登代表民主黨角逐2024總統大位,關於賀錦麗的對中政策態度,外媒從其過往發言判斷,她將延續拜登政策,持續對台提供支持,以應對中共軍事威脅;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月,宏都拉斯總統卡斯楚就職典禮上,賀錦麗曾與時任副總統賴清德有過一面之緣,2人當時曾簡短寒暄,自然互動。賀錦麗見過賴清德,也見過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綜合《美國之音》、《路透》等外媒報導,2022年11月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期間,她曾與習短暫會晤,並在社群媒體表示,向習表達問候,並重申拜習會上曾強調中美要保持開放溝通管道,以負責任的方式管控競爭。賀錦麗2020年就任副總統以來,並未訪問過中國,她去年9月代表拜登出席印尼雅加達的東協峰會時,批評中國試圖透過南海爭議脅迫較小的鄰國,也強調要維護美國的航行自由,此趟出訪,她還去了日韓盟邦,展現對亞洲的安全承諾。對於美中關係,她表示,美中競爭但不尋求衝突,認為兩國需要「去風險」和增進理解;有關一中政策,賀錦麗曾說願在一中框架下,給予台灣大力支持。卡特中心所創辦的刊物《美中印象》分析指出,如果賀錦麗成為2024年總統候選人,她的中國政策與拜登政府基本一致。也有分析指出,賀錦麗身為非洲裔美國人,將影響到她的中國政策,因為隨著美國政治中的華裔社群愈來愈重要,賀錦麗會認識到緊張的美中關係,可能會成為該群體中更具爭議的問題,對她構成政治挑戰。至於其他外交立場,賀錦麗可能延續拜登,包含對烏克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持續深化美國與亞太地區的聯盟,以因應中國在地緣政治的崛起。
習近平與拜登通話內容一次看! 他重申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不容逾越第一條紅線」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2日晚間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通電話。2國元首就中美關係及共同關心的議題坦誠、深入地交換了意見,包括尋求緩解南海問題,以及台灣5月總統就職典禮前的緊張局勢。習近平更在通話中再次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不容逾越的第一條紅線。綜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路透社、美聯社的報導,習近平表示,去年11月他在舊金山會見拜登總統,開啟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願景。在過去的幾個月裡,他們的官員認真按照總統的諒解行事。中美關係開始趨於穩定,受到兩國社會和國際社會歡迎。另一方面,兩國關係的負面因素也不斷增多,需要雙方高度重視。習近平強調,戰略認知問題始終是中美關係的根本,就像襯衫第一顆鈕扣必須扣對一樣。中美兩個大國不應斷絕關係、背棄對方,更不應陷入衝突對抗。兩國應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美關係應該繼續穩定健康永續發展,而不是倒退。習近平還指出2024年中美關係應遵循的3個總體原則:首先是崇尚和平。雙方應為兩國關係奠定不衝突、不對抗的底線,不斷強化兩國關係的正面面貌。第二,必須把穩定放在第一位。雙方應避免使兩國關係倒退、挑起事端、越線,維護兩國關係整體穩定。第三,要堅守信譽。雙方應以行動兌現彼此承諾,將舊金山願景變為現實。雙方要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審慎管控分歧,本著互利共贏的精神推進合作,以負責任的方式加強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習近平更在通話中再度強調,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不容逾越的第一條紅線。面對「台獨」分裂活動和外界對其的鼓勵和支持,中方不會坐視不管。他敦促美方將拜登總統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實到具體行動上。並強調北京不會容忍台獨的分裂活動,以及「外部勢力的縱容和支持」,這暗指華盛頓對台北的支持。此外,習近平還就涉港、人權、南海等議題闡述了中方立場。至於美方採取一系列打壓中國貿易和技術發展的措施,並將越來越多的中國實體列入制裁名單,習近平認為這不是「去風險」,而是創造風險。如果美方願意尋求互利合作、分享中國發展紅利,中國的大門永遠是敞開的;但如果執意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正當發展權利,中方也不會袖手旁觀。拜登則表示,美中關係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關係,舊金山會晤以來2國關係的進展表明,雙方可以在負責任地管控分歧的同時推進合作。拜登也重申,美國不尋求新冷戰,目標不是改變中國制度,同盟不是針對中國,美國不支持「台獨」,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美國奉行一個中國政策,中國的成功符合世界的利益,美國無意遏制中國發展,也無意尋求與中國「脫鉤」。美方將於近期派財長葉倫(Janet Yellen)和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訪華,加強對話溝通,避免誤判,促進合作,推動中美關係沿著穩定軌道發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美國國家安全會議戰略溝通協調官柯比(John Kirby)在2國元首通話後的簡報中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在未來幾週內訪問中國,而財長葉倫本週四將會先到訪中國。柯比還認為,美中領導人之間近2個小時的通話,是在下週拜登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及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Bongbong Marcos)舉行會議之前進行的,是「務實」且「公事公辦」的。而他也透露,拜登在通話中向習近平提出了對中國「不公平經濟行為」的擔憂,並重申美國將採取措施維護其安全和經濟利益,包括限制部分先進技術轉移至中國。白宮則在聲明中表示,拜登利用這通電話強調了「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以及南海法治和航行自由的重要性。」並再次警告習近平不要干預美國2024年的總統大選,以及針對美國的關鍵基礎設施發動惡意網路攻擊。此外,他還向習近平表達對中國人權的擔憂,包括香港新的限制性國家安全法,及其對待少數群體的方式,同時也提及了被北京拘留或被禁止離開中國的美國人遭遇的困境。他還呼籲北京對北韓發揮影響力,以遏制其孤立且不穩定的核武力量。兩國元首還就烏克蘭危機、朝鮮半島局勢等議題交換了意見,並認為本次通話坦誠且富有建設性。雙方同意保持溝通,並責成雙方團隊落實舊金山願景,包括推動外交、經濟、金融、商務等問題諮詢機制和兩軍溝通,開展對話加強禁毒、人工智慧、氣候應對等領域合作,進一步擴大人文交流,加強在國際和區域問題上的溝通。中國也歡迎美國財長葉倫、國務卿布林肯近期訪華。
辯論會在野談全球布局、降低風險 經濟部回應了
總統辯論會30日下午舉辦,對於在野黨候選人對經貿議題的評論,經濟部30日也回應表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談布局全球,民眾黨總統候選人柯文哲提到ECFA要降低風險,「這些政府已經在做,也從經貿數字可以看出成績」,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比今年1至11月已降到35.4%。經濟部強調,近幾年台灣不僅出口成長快速,也在2016年後及早啟動轉移市場,現在才能跟上全球供應鏈「去風險」的大方向,以2023年1至11月來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占比降到35.4%,已成為2010年ECFA生效後最低的比例,而主要市場轉移則為美國、東協與日本,也樂見在野領袖持續支持此方向。經濟部表示,2010年ECFA生效後,早收清單項目產品的對中國出口金額,從2011年的180億美金持續增加,但最近三年出口金額則顯著下降,2022年較前年下降大約兩成47億美金,2023年則預計再下降52億美金,大約25%的降幅。但是相對來說,若從2016年與2022年來比較,台灣對日本出口從194億美金成長到336億美金,成長率超過七成,對新南向18國出口從592億美金成長到968億美金,成長率超過六成,對美國出口從334億美金成長到750億美金,成長率超過120%,凸顯降低ECFA風險,讓經濟脅迫的風險可控,以及近年轉移出口市場的成果。至於對重啟對中服貿的議題,經濟部說明,相對過去全球經濟情勢變化很大,各國已有對中國去風險的普遍看法,台灣也高度珍惜好不容易做出來的品牌差異及信任。投資台灣三大方案已累計兩兆一千六百億元,形成台灣在疫情期間經濟成長,融入歐美國際市場,以及未來持續掌握AI、電動車商機基礎的關鍵供應鏈,此時回頭討論對中經濟整合,恐非好的時機。
蕭美琴提8年股市上萬點 證明民進黨比國民黨懂拚經濟
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22日參加政見發表會時表示,過去8年,股市從前總統馬英九卸任那天的8100點,上升到現在將近1萬8000點,GDP從17兆新台幣元,成長到現在的23兆元,出口總值增加了7成,她強調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懂得拚經濟。蕭美琴表示,自己一個月前還是中華民國台灣的駐美代表,更早之前擔任了4屆立法委員,從海外的僑選立委,到台北市的立法委員。她提及,2010年投入花蓮的立委補選,雖然當時沒有當選,但還是選擇留下來,在花蓮經營耕耘了10年。蕭美琴說,對民進黨來說,政治上,花蓮是艱困選區,但是對她來說,是一個學習更貼近基層聲音,更認識社會多元樣貌的地方。她表示,這10年間更深刻體會到,什麼是城鄉差距,以及身為政治工作者,所要有的堅持與毅力。蕭美琴表示,自己在花蓮遠離台北的政治核心,也並沒有太多鎂光燈的青睞,千百次的北迴線通勤,往返於農村與都會、鐵公路的轉乘。她說,雖然有一般人難以體會的身心辛苦和疲累,但是想要解決問題以及改善人民生活的使命感,一直是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話鋒一轉,蕭美琴也說,過去8年股市從馬英九卸任那天的8100點,上升到現在將近1萬8000點;GDP從17兆新台幣,成長到現在的23兆;出口總值增加了7成,台灣對歐洲成長超過5成,對新南向國家超過6成,對日本出口成長超過7成,對美國更是超過120%。她說,證明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懂得拚經濟,過去8年基本工資從20008元,明年將調高為27470元;長照支出從不到50億元,明年即將增加到800億元;幼兒照顧的預算從150億,到今年已經超過1000億,再次證明民進黨就是比國民黨,更懂得照顧人民。蕭美琴表示,民眾會說執政黨把事情做好是應該的,但如果未來是藍白執政,台灣會發生什麼事?台灣將回到8年前,那個只有中國市場,沒有世界舞台的台灣,那個年輕人只領22K的台灣,那個經濟不振、國家未來方向不明的台灣。蕭美琴還說,如果藍白贏了,好不容易逐漸擺脫對單一市場的依賴,又要走回頭路鎖回中國,但現在全世界的主要工業國都在去風險化,極力降低對中國的依賴;加上中國經濟危機重重,青年失業率高漲,台灣重新走回依賴中國經濟的老路,真的是對的嗎?她也說,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說最大的籃子也要放雞蛋,但最大的籃子若破了洞而且暗藏風險,還要把更多雞蛋放進去嗎?
副總統政見發表會登場 蕭美琴第一輪批侯友宜「不是侯侯做代誌就好」
2024大選副總統候選人公辦電視政見發表會,於22日晚間7點正式登場。民眾黨吳欣盈、民進黨蕭美琴及國民黨趙少康3位副總統候選人同台,進行3輪政見發表,每人每輪10分鐘,全程共計約100分鐘。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今天晚間7點登場,民眾黨副總統候選人吳欣盈、民進黨副總統候選人蕭美琴、國民黨副總統候選人趙少康3人同場交鋒,政見發表會抽籤的發言順序為吳欣盈、趙少康、蕭美琴。蕭美琴在第一輪政見發表中提到,過去曾任四屆立法委員,2021年投入花蓮立委輔選,隨後在當地耕耘十年,雖然是激戰選區,但在地耕耘多年也讓她有所成長,更深刻體會城鄉差距,而讓她體會到政治工作者要的就是堅持和毅力。她表示雖然在花蓮遠離台北政治核心,遠離鎂光燈聚焦,千百次的往返讓她身心疲累,但這都無法擊敗她想解決問問題的使命感,針對外界抨擊她國籍的問題,蕭美琴表示,父親是中華民國國籍台灣人,而母親是美國人,所以有美國籍,過去她曾擁有雙重國籍,但已經放棄美籍,她想說明,如今自己出來澄清,未來不希望有人再拿她國籍議題來操作,她痛批這是不專業,刻意誤導,認為選舉不是在撕裂社會。另外她也簡單回應趙少康針先前提出,說她是美國派來監督賴清德的說法,蕭美琴表示,副總統是備位元首,非褓姆,也不能和總統分享權力」,她也提到「趙先生是我的前輩,你從政時我仍是學生,但有些理念我們有不同看法,過去曾說若民僅黨執政台灣就會滅亡,但中華民國至今仍沒有一天消失過,中華民國國旗每天都在升起」,蕭美琴還表示,「煽動仇恨難道是大家想看的結果嗎」?針對藍白河鬧了半年的部分,蕭美琴也表示,前半年侯柯一直在藍白合糾纏,但未見到政策整合,只有關心權位分贓,誰正誰副,甚至還上演君悅鬧劇,真的是可笑的一幕,「藍白合並非我的重點而是要拿政績出來檢視」。她也表示,看到柯文哲提出的政見,像是兩岸對等尊嚴立場,蕭美琴表示這是民進黨一直在做的事,青年居住正義,民進黨也在進行「所以應該讓我們繼續做下去」。蕭美琴孩提到如今股市來到一萬八千點,GDP達23兆等,民進黨懂得拚經濟,包括長照支出不到50億,也將增加到800億,「民進黨比國民黨更懂得照顧國民,請大家想想,未來藍白執政,將回到8年前,只有中國市場沒有世界觀國家方向不明的台灣,我們不是該擺脫單一市場依賴,難道應要走回頭路嗎?各國都在去風險化,可見中國危機重重」。她也質疑侯友宜,「若最大籃子破了洞還要放雞蛋進去嗎,不是侯坐代誌就可以了」。
APEC上重申承諾 拜登:拜習會為亞太和世界帶來穩定
美國總統拜登16日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峰會上致詞時,向亞太經濟體重申美國對本地區的承諾,表示「我們哪兒也不去」。拜登並談及前一天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雙邊會談,強調自己決意負責任地管理美中之間的競爭,並稱此次「拜習會」將為這個區域和整個世界帶來穩定。拜習前一天在舊金山郊外費羅麗莊園進行1年半來的首次會面,雙方承諾避免出現可能顛覆世界經濟的危險裂痕,APEC領袖峰會隨後在如釋重負的氣氛中開幕。拜登在APEC企業領袖高峰會(CEO Summit)上發表演說,傳達「你們可以依靠美國」的訊息。美媒披露習抗議晶片禁令談到拜習會時,拜登表示,他對習近平說,美國是太平洋國家,也由於有美國,該地區才享有和平與安全,才得以成長。他稱,習並沒有表示不同意。拜登又說,「我再次向習(主席)強調,美國並不尋求衝突。昨天我們宣布恢復軍方之間的溝通管道,以減少意外誤判的風險。」他這句話贏得了與會人士熱烈掌聲。拜登坦承,美中關係並不全是「肯巴亞」(Kumbaya,指和諧歡聚、一團和氣的場面),美國「與北京存在真正的分歧」,例如在維護公平公正的經濟競爭環境,以及保護美企的智慧財產權方面。他重申,美國正在去風險,使美中經濟關係多樣化,而不是脫鉤。拜登強調「將堅定地維護我們的價值觀和利益」。據《紐約時報》援引未具名美國政府官員說,在拜習會上,習近平則曾抱怨美國把中國描繪成惡棍(villain)。習還花了很長時間,抗議美國遏制中方使用最快速的電腦晶片。拜登則回應說,這種晶片將有助於中共軍方。白宮稱對兩岸統一不採取立場拜登在APEC峰會上致詞時又說,「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外交,以避免意外發生,並防止誤解。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有穩定的關係,不僅有利於兩國,也有利於世界。穩定的關係對每個人都有好處。」他這句話亦贏得了熱烈掌聲,凸顯國際企業界人士希望美中關係穩定的心聲。在拜習會上,習近平承諾嚴厲打擊合成鴉片類藥物芬太尼(fentanyl)芬太尼原料在中國製造。美國商務部16日宣布,為說服北京在制止芬太尼流入美國方面加強合作,已將中國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從其實體清單中移除。這個中心是在2020年5月被美列入制裁黑名單。針對習呼籲美方支持中國和平統一,白宮國安會大陸與台灣事務資深主任柏蘭(Sarah Beran)16日晚在簡報會上說,美方對此「不採取立場」。她表示,拜登已清楚表明,美國恪守「一中政策」,常年政策是「不支持台灣獨立」,重視維持台海和平穩定及現狀,美國的政策未改變。柏蘭強調,美方會在台灣大選前的敏感時期,持續傳遞上述訊息。她還指出,拜登亦表明,中共解放軍在台灣周圍或與台灣大選相關的脅迫行徑,「完全不可接受」。要求大陸與台灣勝選者合作白宮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Kurt Campbell)16日受訪時亦轉述,拜登清楚向習近平傳達訊息,美國兩黨過去對台的相關協議維持不變,美方會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和平穩定。拜登也警告大陸不要干預台灣選舉,相信台灣的民主和選舉是寶貴的,中方也需要「尊重勝選者,並與之合作」。
ECFA存在不一定要重啟服貿 賴清德辦:民進黨未尋求與陸脫鉤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今(3)日舉行記者會向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喊話,台灣無論要加入CPTTP還是RCEP,都無法避免要和中國大陸進行經貿協議談判,要求賴清德「反服貿就該對是否廢除ECFA表態」,反服貿會讓國際貿易空間越來越小。賴清德競選辦公室發言人戴瑋姍回應表示,ECFA持續存在並不代表一定要「重啟服貿」,藍白兩黨動輒把「廢除ECFA」當作要求台灣屈從中共政治主張的恐嚇之詞,完全不負責任。戴瑋姍指出,2016年蔡總統就職演說時已經強調,將在既有的事實與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其中,既有政治基礎即包括「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蔡總統也一再重申「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會走回對抗的老路,也不會在壓力下屈服」的處理兩岸關係原則,這樣的主張也是賴清德主席所堅持。民進黨站穩國家的立場、符合民意的期待,並向國際社會展現台灣「是負責任的國家,更是可信賴的盟友」的成果有目共睹,絕非國民黨所說的「與台灣人民利益背道而馳」。戴瑋姍強調,ECFA繼續存在並不等於要「重啟服貿」,反服貿也不代表就要「廢除ECFA」,兩者之間並無必然關係,國民黨、民眾黨等在野黨的邏輯,動輒以「反服貿就要廢除ECFA」、「不接受『九二共識』就廢掉ECFA」為理由,要求民進黨應接受中共的「一中原則」與「九二共識」等政治條件,否則就該中斷兩岸的一切經貿往來。她抨擊說,這些說法突顯其對國際貿易規則的無知,與對把國家發展戰略當作政治鬥爭工具的不負責任。戴瑋姍表示,民進黨並沒有要尋求與中國大陸「脫鉤」,但面對最新的世界發展趨勢,應該要降低過度依賴中國的「風險」。台灣要建立受國際信賴的品牌,也必須因應國際的「去風險化」趨勢,在和中國打交道的同時,更要避免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更積極地拓展國際空間,讓國家能真正「從台灣走向世界」。
被拜登殭屍外交害慘 美對中戰略主席警告:台海戰爭恐提前爆發!
台海局勢已進入最大危險期?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對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蓋拉格(Mike Gallagher)指出,華盛頓對北京的雙邊關係努力可能適得其反,且台海衝突可能在「比2027年早很多」的時間點爆發。據日本《產經新聞》報導,蓋拉格對美國威懾力建設、尤其關鍵彈藥生產的遲緩表達擔憂,與痛斥拜登政府害怕激怒北京,所進行的自我審查、延後防禦措施等行為,「華為禁令和間諜氣球事件的處理就是例證」,以及暗示國務卿布林肯訪中不會有任何實質收穫。蓋拉格認為現階段的美中經濟、外交互動與「殭屍接觸」無異,隨著經濟成長放緩、老齡化社會來臨,習近平面對2030年代的內部問題,會更傾向「在近5年內接受風險」,也就是入侵台灣,「2027年可能不是開始,而是結束」,並指北京正利用經濟威脅美國公司,美國必須「在關鍵領域與中國脫鉤」。與近期歐美官員對中國「去風險化」,而不是更廣泛的經濟面脫鉤類似,蓋拉格的關鍵領域脫鉤重在保持科技優勢與金屬資源,若不在這兩方面維持高度優勢,就難以在關鍵領域與中國脫鉤、降低風險。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先前示警習近平已下令在2027年以前完成入侵台灣準備,美國前軍方、歐洲政府高層,以及多名歐美專家也指出,美國軍力會因裝備汰換更新時的青黃不接期,而在2027年處於「最弱」狀態,成為中國入侵台灣最佳機會。
中美關係愈趨緊張亮紅燈 經貿相反交流頻繁
儘管中美政治前景不明,美企高層近期赴中訪問不斷。繼特斯拉創辦人馬斯克後,美國金融巨頭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時隔4年首訪中國,星巴克執行長納拉辛漢、美國通用執行長巴拉等人近期也都造訪上海,而近日在台灣引起轟動的輝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據傳也將出訪大陸,和當地廠商展開交流。摩根大通第19屆全球中國峰會昨在上海開幕,包括輝瑞、百度和星巴克執行長在內的中美兩國多位商界重量級人物現身會場,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與萊斯也將一同出席線上圓桌會議。在中美關係緊張局勢下,活動以摩根大通亞太區執行長郭利博(Filippo Gori)的講話「我們回來了!」作為開場。路透報導,摩根大通執行長戴蒙親自出席開幕活動,這是他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訪問中國。被問到有關中美脫鉤的問題,戴蒙直言,如果兩國只是坐在太平洋兩岸互相吼叫,就無法解決相關問題。他希望兩國有「真正的接觸」,贊成東西方「去風險化」,但呼籲不要試圖脫鉤、不要傷害中國和中國人民。摩根大通是中國第一家外資全資控股的證券公司,今年1月更獲批擴大在中國的業務。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會見戴蒙時表示,希望摩根大通發揮國際影響力和網路資源優勢,持續推動各類國際金融機構來滬投資展業。上海將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對外開放能級,為中外企業在滬發展創造更好條件。同樣出席峰會的納拉辛漢,則是在接任星巴克執行長後首次到訪中國。他指出,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是12杯,日本是200杯,美國則是380杯,中國與美日相比仍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對於星巴克曾高調提出2025年要在中國開到9000家店,他則表示,未來3年的市場將變得更大,「9000店只是一個里程碑」。另據大陸經濟觀察網報導,輝達大陸區一位代理商透露,接下來一周,黃仁勳將要到訪大陸,並和一些廠商交流。黃仁勳日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曾表示,大陸約占美國科技市場的1/3,大陸作為科技產品的零件來源和終端市場更是無可取代。今年以來,隨著中國疫情解封,美企高層看好其市場前景紛紛造訪。今年3月,美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現身北京三里屯,引發轟動。
廣島G7峰會提前發表領袖公報 重申兩岸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
七大工業國集團(G7)廣島峰會20日舉行第二天會議,當天下午提前發表本屆峰會的《領袖公報》,對中國在南海「軍事化活動」提出警告,並暗批中國「經濟脅迫」,也重申台海的和平穩定對國際社會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G7領袖同時表明,希望與北京構建「具有建設性的穩定關係」,還表示在國際問題上需要與中國合作。G7領袖強調,「與中國坦誠接觸和直接表達我們關切的重要性」。「我們的政策方針不是為了傷害中國,也不是為了阻撓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發展。」G7國家無意與中國「脫鉤或向內捲」,但認為經濟韌性須「去風險化和多元化」。公報中並呼籲中國運用影響力,促使俄羅斯從烏克蘭撤軍。G7領袖「重申堅定不移地支持烏克蘭,需要多少就支持多少,以建立公正、全面和持久的和平。」公報還強調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重要性,稱必須確保主權、領土完整、和平解決爭端以及基本自由和人權等共同原則。G7領袖對東海及南海情勢表達「嚴重關切」,並「強烈反對任何藉由武力或恫嚇片面改變現狀的嘗試」。公報說,「中國在南海廣泛的海事權利聲索沒有法律依據,我們反對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化活動。」G7領袖也寫道:「我們重申台灣海峽和平與穩定的重要性,它對國際社會的安全與繁榮不可或缺。G7成員國在台灣問題上的基本立場沒有改變,包括聲明的一個中國政策。我們呼籲和平解決兩岸問題。」公報中亦對西藏、新疆及香港議題表示關切。英國《金融時報》說,該公報內容是G7迄今對北京最強烈的批評。公報中還指責所謂「經濟脅迫」,即利用懲罰性貿易行為在政治爭端上脅迫各國。20日,G7領袖討論「經濟的強韌性及經濟安全保障」議題,也首度發表相關領袖聲明,宣布將創建新框架「應對經濟脅迫的協調平台」,共同評估脅迫行為並進行遏制。美日印澳領袖20日另在場邊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峰會,會後聲明也強調「反對以武力片面改變現狀」。G7廣島峰會21日閉幕,《領袖公報》原計畫當天發布。日本政府稱,韓國和印度等8國領袖與會的擴大會議已於20日下午開始,「僅限G7的討論已基本結束」,因此提前發布公報。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0日表示,G7不顧中方嚴重關切,執意操弄涉華議題、抹黑攻擊中國、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中方對此表示強烈不滿和堅決反對,已向峰會主辦方日本等有關方面提出嚴正交涉。另一方面,我外交部則表示,感謝G7成員國對台海和平穩定的重視,凸顯台灣安全已成為全球共同議題,台灣將持續與理念相近國家攜手合作。
美積極與中建立溝通管道 布林肯:貿易投資持續
美國積極希望和中國重建溝通管道之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16日在國會聽證會表示,美國並不主張與中國脫鉤,也不尋求與中國發生衝突或展開新冷戰,而是要降低風險和多元化。美國不是要遏制中國,事實上,美國仍繼續與中國保持全面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就如同和大多數盟友和夥伴一樣。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 )與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16日同時列席參議院撥款委員會聽證會,從國防、外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向議員們簡報拜登政府計畫如何使用資金應對中國的各項挑戰。布林肯在會上作上述表示後說:「我們堅決支持去風險化和多元化,而不是脫鉤。這意味我們將投資安全與有彈性的供應鏈,為我們的工人和公司爭取公平的競爭環境,抵制有害的貿易行為,並確保美國與盟友的技術不被用來對付我們。」布林肯強調,美國將有意識地與中國接觸,不是為了接觸而接觸、以接觸本身為目的,而是以反映價值觀的方式,以符合美中共同利益、可以找到合作領域的方式。這就是世界對負責任大國的期望。美國將推動在氣候危機、宏觀經濟穩定、公共衛生等優先事項上取得進展,並繼續敦促遏制芬太尼等化學藥品流動的重要性。雷蒙多在會上表示,美國正以前所未有的積極態勢來遏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來發展軍事建設和侵犯人權。美方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積極地利用各部門的工具來應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她強調,在拜登總統領導下的商務部在使用所有工具應對中國,也從未像過去幾年那樣積極。雷蒙多說,拜登政府正通過戰略性的使用出口管制措施來限制中國取得先進技術。工業和安全局正防止中國使用美國技術來發展軍隊現代化和侵犯人權,及其他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與外交政策利益的活動。目前(商務部)實體清單上有超過2400個實體受到出口管制限制,其中中國和俄羅斯實體的數量是前2名。
蔡英文執政7周年民調 過半民眾對經濟表現不滿意
蔡英文總統執政屆即將屆滿7周年,中華亞太菁英交流協會今(15)日公布「蔡總統執政7周年施政滿意度」民調,整體而言,過半民眾滿意蔡英文總統過去7年的執政表現,認同蔡政府的執政路線,但其中台灣民眾對於蔡政府經濟表現卻是不滿意(52.3%)多於滿意(42.4%)。「蔡總統執政7周年施政滿意度」分項題目中,面對國際局勢的變化,世界各國對台灣安全、台海穩定、民主價值的關注日益增加,近6成(59.6%)滿意蔡政府維護主權的表現,近5成(49.8%)滿意蔡政府在國防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貿面對新的挑戰,又因俄烏戰爭的影響,各國面臨通貨膨漲、供應鏈重組。面對「去風險」的陣痛期,台灣民眾對於蔡政府經濟的滿意度則是不滿意(52.3%)多於滿意(42.4%);與社會安全網有關的社福政策(例如長照或幼托),則有近6成(59.3%)滿意蔡政府在社會福利的表現。 「蔡總統執政7周年施政滿意度」民調也回顧這7年來台灣在世界各國的變化,77.5%的民眾認為世界各國對台灣的關注有增加,60.5%認為世界各國對台灣的支持有增加、57.1%認為台灣對世界各國的影響力有增加。民調總體評估,有50.7%認同蔡政府這7年的執政路線、不認同者有44.3%。而對蔡英文總統的滿意度,則有過半的53.6%民眾表示滿意,但也有43.9%的民眾不滿意。從維護主權、國防、經濟、社福等面向,以及民眾對於台灣在世界各國的感受,蔡政府的執政表現幾乎都獲得過半的肯定。和前兩位民選總統連任後滿意度下滑相比,蔡政府執政7年的滿意度顯得更加穩定而出色。本次民調訪問係於2023年5月10日至5月11日進行訪問。此次成功訪問1067位全國22縣市年滿20歲以上的民眾,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正負3.0%。本次調查方法係以市話與手機並行訪問,市話以中華電信家戶電話,依各縣市選舉人口,採分層隨機抽樣,電話號碼後兩碼隨機。手機以政府公布之電話字頭,末 5 碼隨機抽樣。加權方法則是依內政部戶政司人口資料庫公佈之台灣地區2023年1月份人口統計資料,針對戶籍地行政區、性別、年齡採用多重反覆加權(Raking)處理。
美國強調無意與中國脫鉤 應降低供應鏈風險
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27日在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表示,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是結合盟友,打造堅韌的供應鏈,在對中關係上是尋求「去風險化」(de-risking),而非「脫鉤」(decouple)。他重申美國不尋求與中國對抗或衝突,華府尋求負責任地管控與北京的競爭,並尋求在可合作的範疇與中國合作。3月底,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發表對中政策演說,就提出歐盟在外交和經濟上對中國的策略是去風險化,而非脫鉤。《南華早報》28日指出,蘇利文使用相同的措詞,顯示有意在對待北京的做法上與歐盟更緊密保持一致。蘇利文還提到「小院高牆」的概念,意即在對中科技競爭上更具選擇性(小院),在若干關鍵技術領域加強防護能力,採取更加嚴格的舉措(高牆)。蘇利文說,美國用「小院高牆」捍衛自身的基礎技術,例如針對最先進的半導體,對中國實施出口限制,並在攸關國安的關鍵領域,強化對外投資審查。他稱,這並非北京所說的科技封鎖,而是針對特定科技,以及少數有意在軍事上挑戰美國的國家。蘇利文表示,美國在半導體和潔淨能源所需的關鍵礦物(鋰、鈷、鎳和石墨)生產,都仰賴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他們可藉此打擊美國和國家安全,不符合美國、盟友乃至世界利益。他說,「去風險化基本上就是要有韌性、有效的供應鏈,確保我們不會受到任何國家的脅迫。」另外,美媒27日報導說,德國政府可能會限制向中國出口用於製造半導體的化學品。一名知情人士說,實施出口管制最快又最實際的方法,是把個別商品和服務列入德國的國家軍民兩用清單。德國若祭出出口限制,默克集團(Merck KGaA)和巴斯夫集團(BASF)可能受到影響。對此,這兩大化學品巨擘皆拒絕評論。知情人士稱,相關討論仍處於初期階段,而參與討論的德國官員也都曉得,這類措施可能損害跟北京的商業關係。美媒還報導,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與韓國產業通商部長李昌洋舉行了會談,而商務部的聲明顯示,美韓同意在先進半導體領域更緊密合作,採取必要措施以保護國家安全,同時盡可能降低對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干擾。
投資族必看!大摩:2023年全球市場「黑天鵝」有這些!
2022年全球已經歷多起國際級的黑天鵝事件,包括通膨飆漲導致全球央行先後激進升息、地緣政治衝突則引發多國的能源危機、歐美房地產陷入衰退、英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差點引發債市崩盤。如今距離2023年僅剩一週,明年全球市場又將引爆什麼危機?據《華爾街見聞》的報導,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NYSE:MS)策略師霍恩巴哈(Matthew Hornbach)及其團隊在12月16日的報告中,列舉一系列或將在2023年上演的黑天鵝事件,屆時可能在全球市場再掀巨大波瀾。包括:美聯儲將降息時間推遲到2024年、美聯儲接受高於2%的通膨、美國國債的流動性挑戰將迫使美聯儲暫停「量化緊縮」(QT)、明年下半年歐洲央行將開始降息、英國國債再掀拋售潮、英鎊的牛市、被拯救的加拿大房地產、無動於衷的日本央行。美聯儲即使引發經濟衰退也不降息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聲稱,2023年美國經濟將開始出現衰退,不少投資者認為美聯儲會在2023年停止升息,但美聯儲可能會將降息時間推遲到2024年。美聯儲將把化解通膨黏性的問題置於首要任務,已無暇顧及經濟增長放緩和勞動力市場疲軟等危機,他們想觀察通膨持續下降的證據,同時大摩稱,美聯儲在經濟衰退時不採取降息並非沒有先例,在1981年7月至1982年11月,即使實際GDP增速為負值,工資收入明顯下降,美聯儲都沒有降息。美國國債面臨的流動性挑戰或將迫使美聯儲暫停「量化緊縮」(QT)摩根士丹利稱,大多數投資者預計美聯儲的第二次QT將因準備金短缺或利率下調而告一段落。但美國國債的流動性問題或將成為QT的另一個障礙,報告稱:紐約聯儲行11月的調查顯示,市場普遍預計美聯儲將在2024年第3季度停止縮表,這與我們的預期基本一致,即QT將在2024年中期結束,因為美聯儲開始看到儲備金不足的問題。「我們認為波動性升高且一級交易商吸納美債的能力降低,將成為美國國債流動性枯竭的2個主要驅動因素,並將持續到明年,這就創造了一種可能性,即美聯儲不得不進行干預,暫停或結束QT。」受到挑戰的流動性將使美國國債市場變得脆弱,成為QT的另一個障礙,值得投資者關注。同時,如果出售美國國債來換取美元的需求激增,可能會迫使美聯儲充當最後的買家,導致QT提前暫停或結束。房價急劇下降,2023年下半年歐洲央行開始降息摩根士丹利認為,歐央行的激進升息,使得抵押貸款利率上升,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歐洲的房價已經回落。考慮歐洲央行仍在繼續收緊貨幣政策,歐洲房價可能進一步走軟,2023年下半年開始,歐央行或將開始降息,報告指出:「在我們看來,全球房價跌幅超過15%,將是一個黑天鵝。我們研究了瑞典央行和美聯儲在1993年瑞典房地產泡沫和2007至2011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後的反應。2家央行都下調了500個基點以上的利率。」歐洲央行在2023年第1季度繼續收緊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但這可能會使房價加速下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預計歐洲央行的利率在5月達到峰值3.25%,在9月、10月和12月累計降息150個基點。到2023年底,10年期國債收益率將下降到1%以下。」日本黑天鵝—日本央行無動於衷摩根士丹利指出,目前無論是日本國內還是海外的投資者都普遍認為2023年隨著黑田東彥的退休,日本央行在新行長的領導下會有一些政策調整,但日本央行也有可能無法向「正常化」邁進,報告稱:市場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為日本貨幣政策的轉向定價。「我們認為這種預期背後的主要原因包括:(1)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通膨已經開始上漲、(2)債券市場的流動性進一步惡化。儘管如此,我們也注意到這樣一種可能性,日本央行可能發現自己在面對全球經濟放緩、通膨減速以及海外央行轉向寬鬆模式的前景下,已無法邁向正常化。」英國黑天鵝—英鎊上漲摩根士丹利指出,在過去的幾個月裡,看跌英鎊幾乎成為了一種共識。同時,市場普遍對英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並不樂觀,因此2023年英鎊上漲的情況會讓不少人感到驚訝。報告指出:「在我們的預期中,英國經濟在2023的成長將是G10國家中表現最差,高漲的能源價格、持續緊縮的政策影響和疲軟的潛在增長(年率約為1%)均限制英國經濟的復甦。此外,由於英國政府需要維持緊縮的財政政策,因此不太可能挽救經濟。」但大摩指出,有3個潛在因素推動英鎊上漲,給市場帶來黑天鵝:(1)能源價格大幅下降將是一個關鍵的驅動因素、(2)勞動力供應的回歸、(3)透過超額儲蓄或推升薪資增長,促進消費。加拿大黑天鵝—移民激增拯救下滑的房地產,讓加元走強大摩指出,對加拿大房地產衰退的預期以及加元走弱的擔憂是今年最常涉及的話題,「我們對加拿大房價和建築業急劇下滑的預期,是今年與投資者談話的一個經常性主題。加元最近表現不佳,部分原因是對住房市場的擔憂,從各種指標來看,加拿大的房價已經達到了頂峰,開始下跌。加拿大央行最近預測住房活動的收縮將使2022年和2023年的增長分別減少0.9%和0.6%。」不過因加拿大央行收緊了抵押貸款標準,使其經濟增長不受房地產衰退的拖累,同時移民加拿大的人數也在激增,這或許可以提振其住房市場,也可以減少加元下行的壓力,一定程度推升加元。美聯儲接受高於2%的通膨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稱,距離美聯儲2025年貨幣政策框架審查愈來愈近,這或許會讓聯準會在2023年考慮改變其通膨目標,儘管這種可能性很低。新的框架允許聯準會接受偏離2%的通膨,在2021至2022年通膨強勁下,市場第一反應是為更高的通膨風險溢價定價,並略微推高通膨預期,因此從中期來看,2%的通膨目標的變化,意味著2023年長期盈虧平衡點和10年期美國公債殖利率都會上升。但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強調,他們認為會發生這一事件的可能性很低: 因為12月的FOMC會議上,鮑威爾已多次重申美聯儲對抗通膨的決心:(1)美聯儲將堅定地致力於將通脹率恢復至2%的目標,美聯儲並沒有考慮改變通膨目標,但這可能是個長期工程。(2)目前,為確保價格穩定而不惜一切代價在政治上是可以接受的,今年以來抑制通膨一直是美國政治上的主旋律。例如,美國中期選舉中對通貨膨脹的關注,以及小企業調查數據。因此,美聯儲有餘地通過讓勞動力市場降溫來解決通膨問題。(3)距離2025年的下一次框架修訂仍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英國國債再度被拋售摩根士丹利認為投資者並沒有為英國國債在2023年表現不佳做好準備,市場認為英國債務管理辦公室(DMO)將與財政部合作,發行更多的國庫券和短期債券,但如果這種情況沒有發生,那麼將會再次出現2022年9月的國債拋售潮。英國的養老金計劃在歷史上一直是英國穩定的支柱,購買了英國長期國債並幫助英國政府融資。但現在,更高的對沖比率和更成熟的去風險階段意味著對額外國債的購買的慾望可能會減少。英國DB養老金計劃應該有約2950億英鎊的股票資產。去風險意味著在未來幾年中,所有這些股票都可能被出售,而固定收益資產被買入。未來4個財年將有大約10兆英鎊的新國債券發行,「我們假設其中20%是長期國債,那麼養老金計劃將獲得足夠的國債,在未來4年內完成所有的去風險化。然後就不需要再額外購買國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