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
」 台股 台灣 去庫存 庫存 經濟白袍科技2/「機器人藥師」小房間調劑化療藥物 老面板廠養出全球X光感測金雞母
一個「機器人藥師」在完全密閉的小房間內,把藥劑抽出、調配、混合⋯⋯,有條不紊地工作,在12月5日登場的「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上,意外成為主角,引來媒體和廠商瘋狂拍照。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隻「智能化療調劑機器手臂」是有特殊任務,「癌症化療藥物調配的過程,精準不容誤差,需仰賴專門訓練過的藥師,在特製的負壓空間中調配。然而,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要是調配的劑量不對,甚至殘藥處理出錯,對於病人或操作的藥師都有危險性。」這部台灣土生土長的第一套化療調劑自動化設備,來自老牌面板廠群創(3481)的智慧醫療事業,由4月成立的「智能及自動化解決方案事業中心(IAS)」負責,目前已在奇美醫院上線使用,有兩台銷售實績。「More than panel.(不只是面板)」群創董事長洪進揚5日在自家展區上語帶笑意表示,這是他近年瞄準的新賽道。台灣面板產業曾風光無限,2008年中國廠商崛起,市場供過於求,產業陷入困境,眾家廠商為脫困求存,紛紛尋找全新的應用戰場,智慧醫療就是其一。群創董事長洪進揚(右)和睿生光電董事長楊柱祥(左)在展區前受訪。(圖/鄭思楠攝)十五年前,奇美電子併入群創,原有的X光感測業務隨之整合為群創的一個事業部,2019年該部門分拆成立「睿生光電」,專注於醫療面板業務,以數位X光攝影系統為核心產品,將傳統醫學影像檢查過程數位化,拿下全球X光感測器市場的領導地位,連續3年賺逾半個股本,成為群創旗下「金雞母」,今年前三季每股稅後純益(EPS)達2.77元,幾乎追平去年全年水平。「睿生深耕逾20年的X光平板感測硬體製造實力,跨足AI影像學習、軟硬整合等應用,致力擴大智慧醫療市場。」睿生光電董事長楊柱祥直言,去年X光感測器持續去庫存,今年需求漸入佳境,預期今年營運表現將優於去年。而今年4月成立IAS,由群創兩位協理廖健宏、陳靜倩共同領軍,目前團隊共有200多人,專注於智慧製造、智慧醫療及AI加值應用三大產品線。廖健宏穿梭在日前的醫療科技展上,展示「智慧藥局」在不同醫療情境下的應用技術成果,「就是從自動化技術的基礎出發,解決醫護人員及病患就醫的痛點,提供更優化、防呆的加值功能。」比如「智慧調劑台」,就是整合AI數位軟硬體系統,結合電子標籤與引導提示燈,能協助藥師快速辨別與管理藥品,「藥流雙向櫃」則搭載數位顯示看板,可有效即時追蹤藥品的調劑進度,縮短病患取藥時間。群創近幾年積極轉型,智慧醫療就是公司瞄準的新賽道之一。(圖/鄭思楠攝)「從睿生光電到車用解決方案CarUX,以及先進封裝的FOPLP半導體事業部,群創都在鼓勵內部創業,現在也希望把這個精神導入醫療體系,發揮貢獻。」董事長洪進揚預估,2025年群創整體醫療事業將有雙位數成長,也將視市場狀況評估,不排除IAS未來循睿生光電模式IPO。與此同時,被視為「慘業」的面板產業,近期開始釋出正向展望。法人表示,面板市場正逐步走出庫存修正低潮,近期報價止跌回穩,群創第二、三季已連續兩季獲利,雖然仍無法弭平首季虧損,前三季稅後淨損25.52億元,每股稅後淨損0.29元,但轉機題材已現,市場對其前景抱有期待。
抄底撿四寶3/台灣石化績優生長春走斜槓路線 擁抱AI開發LLM還研究機器人
整個亞洲石化業面臨中國大陸的天量傾銷,已造成結構性改變,無一家逃得過這場風暴,連台灣石化業老二、長年的績優生長春集團也不例外,不過這家老字號今年大力轉身擁抱AI,身為傳統到不行的基礎原物料產業,不但參與自建台灣繁體中文的大語言模型,還想跨界做機器人,就是由最愛親自巡工廠的96歲老董、長春集團創辦人林書鴻的帶頭猛進。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石化與塑化產品消費國,是亞洲各國進軍的目標市場,但中國在2016年將過去只有國營企業才能經營的石化產業釋放給民間,導致投資一股腦湧出,北從大連長興島、南到福建漳州古雷,一路上就有七大石化園區推動煉化一體,石化產能從2015年占全球12%,去年已翻倍增長至25%。產能開出的時間剛好遇到疫情後全球去庫存的景氣低迷時刻,大陸本身經濟也未恢復,導致這些新增產能無處可去,傾銷造成整個亞洲市場價格崩壞,「現在東北亞的國家,很多公司都在討論要怎麼把生產線直接結束掉。」產業人士跟CTWANT記者說,而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在6月股東會時感嘆「中國產能太荒唐,都是天文數字」的供給過剩,恐怕到明年都難以解決。中國大陸正在興建的煉油化工廠產量驚人。(圖/新華社)「中國石化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台灣花30年才能推進100萬噸的產能,中國大陸在2、3年間就直接超車達到200 萬噸。」長期低調的長春集團之大連化工董事長林顯東也看到了石化業的隱憂;身為林書鴻的長子,且做為長春集團常務董事、長捷士科技公司董事長,同時擁有石化與電子兩種領域之管理經驗,他在這場中國低價傾銷風暴中,選擇的應對作法,就是善用AI預測與「斜槓」。長春集團與台大資工系、資管系,以及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剛在7月共同宣布要開發臺灣繁中大型語言模型(LLM)計畫Project TAME,以70億參數的開源模型Llama-3 70B為基礎,使用5000億個Token和NVIDIA開發者計畫技術訓練而成,希望未來可用於原物料價格預測、企業戰情中心資訊分析和機器人大腦等3大領域。台大團隊與長春、和碩、長庚醫院、欣興電子等業者共同推出Project TAME。(圖/業者提供)就戰情中心來說,長春集團資訊中心將過去2年的內部銷售與財務資料,加上外部的關鍵經濟指標,發現LLM真的可給出人類分析師沒注意到的意見。而高齡96歲的長春集團總裁林書鴻也力挺集團數位轉型,直接買下一台輝達DGX H100放在集團運算中心進行AI訓練,更在2023年10月投入機器人研發,與台大團隊合作,計畫在一年內開發出通用型機器人,結合AI大語言模型,可以聽指令做家事、陪伴老人,更能進入危險的石化工廠出任務。像是台灣大學機械系教授郭重顯的研究團隊,最近推出台灣首創且自主研發的AI機器狗NTU DogBot,93公分長、40公斤重的工作型機器狗Dustin,就可應用於工業巡檢與物品遞送,搭載各式工業用途的感測器,包括音噪、視覺、溫度、氣體等,並結合Line Bot即時訊息回報,今年底希望能學會爬樓梯,2025年至2027年加上防水、防塵的戶外場域應用,可用於長春集團提出的化工廠智慧巡檢需求。左為寵物型機械狗Oliver、右為工作型機械狗Dustin。(圖/記者劉耿豪攝)長春石化資訊中心IDX協理黃至善表示,現在切入機器人產業時機點正好,因為全世界起跑點一樣,石化產業競爭激烈,機器人會是集團數位轉型的好方向,計畫明年6月前打造出機器人原型,聽懂主人指令跟操控手指等細部動作,接下來希望能順應不同地形、在虛擬環境做自主訓練,然後在集團工廠服役。「未來石化業若有危險場域都可以由機器人執行任務,即使機器人爆炸了,由於知識儲存在雲端,可以馬上複製。」黃至善得意地說。
2024年IMD世界競爭力臺灣排第8名贏過美日韓 「這領域」退步最多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8日公布「2024年 IMD 世界競爭力年報」 (IMD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臺灣在67個受評比國家中排名第8名,去年則排第6名;國家發展委員會表示,在人口超過2000萬人的經濟體中,我們是連續4年排名蟬聯世界第1。全球排名前10名依序是新加坡、瑞士、丹麥、愛爾蘭、香港、瑞典、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台灣、荷蘭、挪威;美國排名第12、中國排名第14、韓國排名第20、日本則在第38名。四大指標中,我國「企業效能」從去年第4名掉到第6名,成績較弱的是在勞動市場方面;包括生產力及效率、勞動市場與經營管理等排名較去年下降1至2名,不過在「社會大眾信任企業經理人」、「經理人具企業家精神」排名高居世界第1,「企業反應快、彈性大」、「顧客滿意度受到企業重視」排名第2,「董事會有效監管公司運作」則高居第3。「政府效能」從第6名掉到第8名,成績較弱的是經商法規,財政情勢也退步1名到第7名,主要是因為各級政府債務占GDP比率上升。但「基礎建設」從去年12名進步到第10名,像是「每千人研發人力」、「研發總支出占GDP比率」、「企業研發支出占GDP比率」、「中高階技術占製造業附加價值比率」等多項指標均名列世界前3。滑落最多的是「經濟表現」下降6名至世界第26名,主因是2023年全球高通膨與高利率環境導致終端需求疲軟,國內製造業持續調整庫存衝擊出口,加以廠商投資動能趨於保守所致。國發會表示,IMD世界競爭力評比可視為國家經社體系之總體檢,政府虛心看待評比結果,持續精進相關施政作為;今年全球經貿穩步復甦,國內製造業去庫存已接近尾聲,出口回升,將帶動經濟穩步成長。
電池護照來了1/E-Bike熱賣卻遇歐盟新法7月上路 自行車廠急結盟打新一輪生存戰
2023年是台灣自行車產業谷底!因歐美市場在新冠疫情的瘋狂採購、透支購買力,造成2023年一整年都在去庫存。一片慘聲中,全球自行車產業最具指標性的「台北國際自行車大展」,3月6日至9日在台北舉行,原本外界擔憂市況不好、活動只是博個熱鬧,然而大廠們給出的答案卻很不同。「no E的車子(非電動自行車)沒有展望!」高階車架大廠太宇科技總經理胡紹榮在活動現場表示,普通自行車庫存還很高,外國不少廠商去年倒閉,但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買氣沒降溫,庫存消耗更快。現場更多的業者向CTWANT記者透露,車廠今年除了E-Bike熱賣偷笑,還得為歐盟2月新推「電池法」找結盟,好打贏下一輪生存戰。據台灣自行車輸出業公會統計數字顯示,台灣電輔車E-Bike在2023年出口量68.65萬台,從2022年的百萬台大減33.74%,一般自行車整車出口量也從近200萬台衰減到132.39萬台,相關零件出口更大幅萎縮逾4成。歐盟新的「電池法」於2024年 2月18日啟動,取代原本的歐盟電池指令。(圖/翻攝自歐盟臉書)「中低階產品早晚會去化,但高階市場需求暢旺,熱門車款訂單甚至爆增!」自行車龍頭捷安特的巨大(9921)執行長劉湧昌在活動上表示,今年電動自行車、高階公路車等需求仍然暢旺,「歐美市場賣不掉的自行車拿到中國,貨才下船就被搶購一空!」美利達(9914)今年展出新一代的電輔車產品「eONE-SIXTY 10K」,使用全碳纖車架製成,搭配日本Shimano高性能機電系統,產品單價42萬元,鎖定歐美高階客群,「歐洲目前無論同業或異業都主攻電動自行車,詢問度相當高」美利達工作人員跟CTWANT記者表示。因電輔車單價高,從三萬到三十萬都有,但普通變速車約三千元左右,十倍以上的價差和高毛利,使業者爭相投資。 「五年前,很多人覺得騎電輔車是『作弊』,感覺是自己體力不足、老人才要用的,但近兩三年推廣下,越來越多人知道這是一個好的有氧運動。」捷安特電動車事業群高級行銷專員張勝凱表示,跟普通自行車最大差別,就是多了電控、電池跟馬達,踩踏板更省力。「過去騎自行車要騎得好,兩個輪子在路上跑能不翻車,強調是要『人車一體』,但現在加入了『電』,就變成要人、車、電三者搭配,重新為電輔車設計專屬零件,對很多傳統自行車業者來說,也還在學習。」全球鏈條大廠桂盟董事長吳盈進向CTWANT記者表示,「以三電能力來說,歐洲、日本都不錯,臺灣雖然跟在後面,但我們跟著速度還蠻快。」吳盈進說,目前不同類型自行車市場發展不同,大約是「歐洲比美國好、高階比低階好、大車比小車好、運動款比休閒款好,電動也一定比非電動好。」美利達新一代電輔車產品,最貴的一台高達42萬元,鎖定歐美高階客群。(圖/翻攝自美利達自行車臉書)隨著電輔車越來越夯,規範也日趨嚴謹,歐盟於2月18日啟動「電池和廢電池法規」,制定電池產品、工藝、廢電池和回收物的標準化規則,要求可拆卸、可回收、標籤和盡職調查;7月起,出口歐洲的電動汽車、輕型交通工具和可充電工業電池等,須揭露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碳足跡,其中「電池護照」(battery passport)標籤需在2026年完成,QR code則於2027年完成。以歐盟為主要市場的台灣自行車廠,除了喜迎「電輔」這門新生意,還要注意電池來源。目前巨大捷安特和美利達大多使用日本電池大廠Panasonic(松下)電池芯,但不少業者會向大陸採購,「畢竟現在最便宜也最大宗的電池就是中國製造,能不能過歐美的那一關,還要注意。」業內人士私下討論,他們最近在找尋新的供應鏈,同業間忙著詢問,是否使用綠電、電池芯與材料來源,「如果電池的『身分證』卡關,就等於沒有『護照』出國了。」業者表示。電池價差很大,業者討論時提到,如果中國製造的電池成為歐美下一個抵制的對象,就必須找其他地方,「這可能變成『碳壁壘』,對已成熟的全球供應鏈產生影響。」電動自行車產業鏈又深又廣,若要站穩世界級腳步,電池將是下一個重點。
庫存去化近尾聲+車展信心喊話加持 自行車類股6日漲聲響起
台股6日開低走高,收盤時漲112.53點、收在19499.45點,除了電子通路、零組件等表現亮眼,剛好遇上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及台灣國際運動及健身展(TaiSPO)開幕,居家生活、運動休閒等類股也跟著大漲;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第三、第四季出口動能應可逐步顯現,儘管目前處於不景氣陰霾,但經濟部會透過各種方案來協助產業站穩腳步、發展創新。包括巨大(9921)、美利達(9914)與桂盟(5306)等龍頭業者近來陸續表示,去庫存進度已接近尾聲,儘管外界仍認為市場還未復甦,但本土投顧與外資券商也認同廠商說法,認為下半年可望恢復正常,其中高階車款、運動用途需求等車種會比中低階產品早一點好轉,加上電動自行車在歐洲蔚為風潮,除了傳統自行車大廠,不少電子業者也進軍搶市,甚至推出各種相關健身、導航、節電等軟體服務。6日自行車類股全面飆漲,巨大收在209元、漲3.46%,美利達收在216.5元、漲6.91元,桂盟收在151.5元、漲2.71%,日馳(1526)漲停收在34.2元,利奇(1517)和愛地雅(8933)也都小漲作收。外貿協會董事長黃志芳表示,這兩展的規模不但回到疫情前水準、更比2019年成長,這次邀請80個國家、超過4千位買主登錄來參觀,自行車展規模增加15%、體育用品展增加25%,商機也有望等比例成長。黃志芳表示,美國專業研究機構預估,全球運動產業產值2028年將達365億美元,對比2年前的200億美元,成長幅度將會非常大,長期來說,因氣候變遷、淨零碳排趨勢,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絕對會從中扮演要角,是很重要的交通、運動、娛樂工具,台灣身為世界腳踏車王國,要把這個產業能見度提升到最高。不少業者提到電動自行車的後市可期,除了傳統自行車廠,包括明基佳世達集團旗下的達方(8163)自立品牌「BESV」;宏碁(2535)也成立子公司聯永基,開發電動自行車的三電系統;電池三雄新普(6121)、順達(3211)、加百裕(3323)也都有相關訂單。iF Design 執行長Uwe Cremering表示,這是他第二次來台灣參加自行車展,最近德國很流行跨領域的設計自行車,在能源、產品週期上都要有永續概念,還有AI輔助系統等創新設計,未來設計師們不只是單純設計一台車,還要跟在地的運輸系統做全方位的考量,勢必會有更多產業出現。
自行車廠「最壞時間已過」急單湧現 桂盟董座:整車及零件出口今年Q3反彈
台灣有「自行車王國」美譽,龍頭品牌如捷安特、美利達產品熱銷全球,但「疫情紅利」的爆發式成長後面臨庫存問題,去年各廠商業績慘澹,經過一整年的去庫存後,今年似乎可看到春燕;「台北國際自行車展(TAIPEI CYCLE)」將於3月6日至9日舉行,展覽規模較去年成長近15%;業者們也透露,今年起陸續有急單出現,顯示庫存消化有成,加上高階運動型、電動輔助自行車等成長力道大,預計今年就是最谷底,大約在第三季後陸續反彈。外貿協會副秘書長邱揮立5日在展前記者會上表示,這次展出主軸為「創新、節能及電動化」,展出攤位達3500個,年增15%、比疫情前成長5%,攤位數創新高。他說,台灣自行車產業2023年全年整車及零件出口量因庫存調節影響而衰退,但業界預測最壞的狀況已過,今年下半年開始庫存消化預期可告一段落,由於自行車產業符合全球永續減碳及健康樂活的趨勢及風潮,未來可望持續成長。美利達表示,儘管現在是歐美自行車市場淡季,但今年以來陸續接到新訂單,加上新車款需求,目前看起來4、5月訂單可望提升,預期第2季末的庫存可望回到正常水位,整體出貨量應與去年差不多。鏈條大廠桂盟董事長吳盈進表示,今年起有部分零件和車種出口出現急單現象,顯示庫存已消化得差不多,依據不同車種與地區,大約會在今年第三季前後開始反彈,已聞到春燕要來的樣子,所以在今年的展覽,可以看到大家已經做好準備讓國外的客人來看,市場即將重新打開。吳盈進表示,自行車作為綠色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在淨零碳排的使命當中,絕對是最簡單的解決方案,今年會由自行車永續聯盟提出有關ESG的倡議。
央行下修今年GDP至1.4% 明年上修至3.12%
中央銀行14日召開年終理監事會,對明年經濟成長率(GDP)及物價(CPI)年增率預測出爐,2023年GDP預估下修至1.4%,比主計總處預估值少0.02百分點,明年GDP上修至3.12%,比主計總處預估少0.23百分點。今年CPI收復「2%警戒線」,明年CPI與核心CPI為1.89%及1.83%,低於日韓。為何今降明升?央行總裁楊金龍解釋,其實調整幅度不大,跟9月時僅差了一點,像是原本預估今年GDP可保二,但後來慢慢調降,變成這次的1.4%,主要是廠商存貨調整不如預期、去庫存得比較慢,且全球貨幣政策緊縮效果自去年第3季開始發酵,也影響復甦速度。楊金龍表示,疫情後,國內經濟基本不錯的,一是防疫做得好;二是生產未受到影響,相較於美國塞港嚴重、物流出問題,國內並沒有這種情況,儘管蛋價上漲,但這也是全球大規模禽流感導致;三是物價控制得宜,實施供給面措施等跟其他國家不同。楊金龍表示,明年全球出口量增加,並推升國內投資,加上維持消費動能,還有今年的低基期因素,帶動經濟成長率上揚,「經濟有復甦的跡象」,他也對明年經濟有信心,「總覺得台灣很穩健」,期許「大家共好」。物價方面,楊金龍坦言,這幾年造成通膨的因素複雜,有其特殊性,也增加預測難度,「大部分央行預測失準」;加上疫情間主要經濟體為刺激經濟,史無前例採取寬鬆貨幣政策與財政激勵措施,疫後卻快速大幅度緊縮貨幣,藉此因應持續高通膨壓力。楊金龍表示,今年CPI多次上修,主要是因為疫情過後,娛樂服務價格高漲,且僵固性超乎預期,觀察全球各國的CPI預測值,明年只有台灣CPI低於2%,其他國家都超過2%,鄰近的日韓甚至來到2.5%,儘管日本情況有所改變,但其CPI和核心CPI仍高於其他國家。
龍年漲一波1/台股上看二萬點? 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可望到這區間
美國聯準會本周四利率決策會議結果出爐,市場也跟著更新台股2024年走勢預期。CTWANT採訪多家法人,預估台股明年第一季在總統選舉、年終獎金行情加持下將走揚,第二、三季進入淡季後略下滑調整,第四季可望走到年度高點,上看萬八、萬九到二萬點。2023年台股指數可說是兔年跳。大盤指數從2021年底登上高點18218點後,2022年逆風一路下跌,通膨、俄烏戰爭及電子業掀庫存風暴,同年10月走到12949點;直到今年才從萬四一路往上爬,11月放膽高飛,短短三週飆漲近1400點,來到17441點。台股大盤走勢向來受外資動向影響,過去三年連賣共達2.26兆元,今年前9月外資「大賣台股」,累計賣超1659億元創一年來新高,扣抵買超金額後,等於今年買超幾近歸零;10月雙十連假後轉為買超台積電、金控股等,到12月12日止累計「買超台股」破千億元。11月台股加權指數衝高到17400多點,並在29日以17433點正式超越香港恆生指數17042點,迎來「黃金交叉」,「雖然台股指數超過香港恆生指數成為市場焦點與話題,就指數而言,彼此間的絕對數值比較,其實並無意義」一名證券業主管說。2023年11月29日台股加權指數17400多點,雖超越港股恆生指數17042點的「黃金交叉」,證券界分析這樣比較其實並無意義。(圖/截自雅虎財經)展望明年,多名投顧董總這樣跟CTWANT記者分析,「從12月到明年1月,有總統選舉、年終獎金紅包行情加持,台股應該還是會持續高飛。」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則進一步分析說,「全球AI熱潮席捲,重電、生技等題材陸續發酵,2023年台股才能揚眉兔氣,由14001漲到17463,大漲超過3000點。」「NVIDIA、Microsoft分別創史上高股價505、384美元,帶動Nasdaq飆漲36%,台股亦大漲23%,是股市相當好的一年。」黃蔭基補充說,「我認為2024年更是龍騰祥雲,關鍵在於『FED降息助攻』,可能是明年下半年」,「明年一月大選後到過年前,將是明年台股第一個高峰,接著二、三季在去庫存尾聲、供應鏈啟動補庫存邁步向前,隨著景氣逐漸回溫走出淡季,走到第四季就是收割成果,台股全年高點預估較前一年略高來到18800點。」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博士表示,2023年台股由14001點漲到17463點,相較去年提到的「5%利率、25%的報酬率」,僥倖成真。(圖/李蕙璇攝)「有外媒看好明年三月FED降息,我們則是預估在第三季、第四季各降息一碼,從5.25%~5.50%到4.75%。」永豐投顧總經研究處副總經理林秀貞分析說,「我們認為台股明年是在萬六到萬八之間。」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則認為2024年台股指數在15000點到18600點之間,「看明年台股走勢,比較基期低,外銷訂單回升,中經院預估台灣明年GDP將由1.38%倍增到3.08%」「看過往歷史資料,當GDP翻升,台股股價淨值比高點多會上移,且受到FED降息、台幣升值都有助台股量價回升,因此推算台股本淨比的倍數,對應出15000~18600點區間」。資深台股分析師杜金龍曾依歷史資料統計,台股每年第四季平均漲幅高,多頭行情常會延續到平均漲幅最高的第一季,主要是因為該季是美台消費旺季,包括年底歐美感恩節、耶誕節新舊曆年帶動民生消費電子產器旺季。富邦投信統計過去十年第四季台股平均漲幅4.4%,美股那斯達克及S&P500指數各平均上漲5.2%及5.4%。
電腦出貨量創新低 IDC:AI PC拉抬明年下半年回溫
先前因新冠疫情困在家中,大量學習與工作需求創下電腦銷售佳績後,近來疫情緩和、廠商庫存多,加上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科技產品可取代相關需求後,造成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市場大衰退,根據IDC(國際數據資訊公司)最新統計,今年第三季的台灣電腦出量創下近20年新低,特別是筆記型電腦出現年減三成的慘況,預期要等到明年下半年才有機會由負轉正。IDC的「全球個人運算裝置季度追蹤報告」中,統計2023年第三季台灣的桌上型、筆記型電腦與工作站的出貨量為61.4萬台,與2022年同期衰退18.6%,更是近二十年第三季出貨量的歷史新低。報告表示,市場需求持續受到疫後整體經濟低迷影響,商家用市場連續四季呈現雙位數下滑,當中又以筆記型電腦影響最甚,整體筆記型電腦第三季年減30.3%;桌上型電腦則受益於DIY PC市場需求逐漸回穩,年出貨量僅小幅度衰減2.3%。IDC資深市場分析師劉伊菡表示,今年下半年消費性市場的旺季表現不如預期,多數廠商著重於去庫存、而非大量鋪貨,預期2023年第四季整體PC市場將微幅下滑1.3%。不過今年台灣的電腦市場在疫後逐漸觸底,IDC預估2023年整體電腦市場將呈現年減19.1%。雖然新一代Intel CPU Meteor Lake 新機與AI PC將在明年上半年陸續進入市場,但台灣的市場需求預計要等到下半年才可望發酵,其中筆記型電腦有望由負轉正,2024年達到1.9%正成長。明年的美國消費性電子大展CES將於1月9日至12日於美國拉斯維加斯開跑,隨著英特爾導入AI功能的PC晶片將於本周上市,業界預期包括宏碁(2353)、華碩(2357),以及微星 (2377)、技嘉 (2376)等品牌廠都會在CES推出首波AI PC及電競產品。
需求回溫重啟備貨 集邦:DRAM第4季合約價看漲18%
市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dForce)數據顯示,今年第3季的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營收134.8億美元,季成長約18%,因下半年需求緩步回溫,買方重啟備貨動能,使各原廠營收皆有成長,預計第4季在供應商漲價態度明確下,DRAM合約價將上漲13%至18%;法人表示,預計南亞科(2408)、華邦電(2344)等成長動能可期。因人工智慧AI話題延燒,高容量產品需求穩定,量價齊升,帶動龍頭企業的三星第三季DRAM營收季增幅度約15.9%、約52.50億美元。SK海力士受惠於HBM、DDR5產品,出貨量已連三季成長,加上平均銷售單價季增約10%,營收約46.26億美元,季增幅度達34.4%,是原廠中成長最顯著的業者,市占率也拉近與三星的距離。美光平均銷售單價雖小幅下跌,然因需求回溫,出貨量增加,支撐營收季增約4.2%,達30.75億美元。台廠方面,南亞科出貨受惠於PC客戶備貨需求,以及現貨市場的帶動,出貨量成長17到19%;南亞科主流DDR3、DDR4產品需求相對疲乏,價格仍呈下滑走勢,限縮其營收漲幅,最終營收僅達2.44億美元。華邦電在定價策略上較為積極,為拓展其DDR3業務,去化新增產能,議價彈性大,故出貨有所成長,第三季營收上升至1.12億。法人認為,DRAM業者受惠於去庫存的進度進入尾聲,有利於議價,雖然今年第四季的旺季不旺,但隨著上游原廠持續減產,DRAM、NAND Flash合約價可望止跌反彈,而2024年的終端需求也有復甦跡象,預料將帶動新一波價格漲勢。南亞科今日股價收在74元、小漲0.41%,華邦電則是平盤28.1元。
旺季不旺! 台塑四寶10月合計營收1331.24億元全衰退
台塑四寶7日公布10月營收,因中東戰事未明、國際油價震盪,中國大陸終端需求不佳與十一長假停工等因素,台塑四寶10月營收全數衰退,合計營收1331.24億元,月減5%,年減7.5%。法人認為,整體石化業市況回溫,可能要等到明年農曆年後才會明朗。台塑(1301)2023年10月合併營收為163億634萬元,較上月減少2.8億元,衰退1.7%,主要產品銷售量較9月減少1.6萬噸;南亞(1303)為217.2億元,較9月少4.2億元,下滑1.9%;台化(1326)301.66億元,較9月少8.3億元,減少2.7%,其中量差減少5億元,售價差減少3.3億元;台塑化(6505)則為649.29億元,較上月減少54.4億元,減幅7.7%。台塑表示,大陸下游客戶因訂單不佳,十一長假期間停工,但上游原料廠還在持續生產,導致石化庫存偏高,同業又降價銷售去庫存,拖累整體市場行情,恐怕第4季的營業額還會比第3季再衰退一點。雖然第4季有感恩節、聖誕節等各種民生消費產品需求,且為PE/PP包裝材、LLDPE農膜、EVA鞋材及太陽能封裝膜、PP玩具及家電用品等傳統需求旺季,但因歐美維持高利率,民眾消費力降低,影響石化產品需求,第4季恐旺季不旺。南亞表示,因為地緣政治衝突加劇,美中科技與貿易糾葛未解,加上通膨與高利息、就業不理想等問題持續影響全球消費動能,使產品量與價都未能恢復到去年水準。台化也表示,近期量價都受到影響,市況比較困難,兩岸塑料出貨量都在減少,是重要的市況指標。
庫存清報喜訊1/上游龍頭廠齊報佳音 蘋果M3系列MacBook宣告消費回溫
消費電子好年冬已到?「長達將近兩年的庫存去化壓力,大家在今年上半年都很用力清庫存,特別是在第二季,現在庫存已經回復正常了。」一位電腦品牌高層告訴CTWANT記者說。近兩周,台美科技大廠法說及財測公布陸續釋出「庫存已去化差不多」的訊息,加上蘋果10/31日發表搭載最新M3系列晶片,分別是M3、M3 Pro、M3 Max,效能皆比前一代M2晶片提升不少,儘管2022年6月推出M2才相隔短短一年半,但蘋果重磅推出新機種,仍點燃市場期待,可望拉動年底傳統旺季筆電銷售潮。台灣經濟靠資通訊業撐起半邊天,然過去兩年陷入去庫存風暴中,業界及投資人始終等不到風暴結束的訊號,直到十月中第三季財報陸續公布及法說會,總算出現明確的訊號。「就各家廠商近期的法說會所釋出的訊息觀察,上游台積電及聯發科都指出消費性電子庫存去化已差不多,晶片大廠高通也認為手機需求回溫,第四季相關營收將季增35%。」一位法人告訴CTWANT記者。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總裁魏哲家在10月19日所舉行的第三季法說中指出,「看到一些落底早期跡象(early signs)在PC與手機上有出現,非常接近、非常接近底部。」台灣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執行長蔡力行在10月27日法說會也指出,「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整體通路庫存的改善,尤其是在手機,公司的庫也已連續五季降低,我們預期整體庫存環境在未來幾季將繼續改善。」全球手機晶片廠高通執行長CristianoAmon在1日的財報會議上指出,手機品牌客戶庫存已順利去化,下單動能恢復;財務長Akash Palkhiwala更補充點明,已在全球3G、4G、5G手機應用看到需求回穩的早期跡象,預估2023年手機晶片出貨量小幅年減4%至9%,優於公司原先預期。不只科技大廠透露喜訊,工研院的產業模型也出現健康訊號。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組長岳峻豪告訴CTWANT記者說,2021年資通訊業是處於銷售及庫存年增同步成長,(數字),2022年則是銷售年增衰退,庫存年增持續增加,直到今年第二季才出現同步衰退,8月起衰退幅度縮小,「預估今年底,有機會來到銷售年持平,但庫存繼續下滑的相對健康狀況。」工研院產科所也從模型中預估,最快今年底資通訊產業的銷售及庫存有機會進入銷售成長、庫存續減的狀態。(圖/工研院提供、黃威彬攝)觀察MacBook系列銷售狀況,確實在2020年受惠疫情紅利,出貨大增至2000萬台,2021年再拉升至2300萬台,2022年則為2500萬台,日前再趁勝追擊,推出2023年的系列新機種,但就現況來說,由於蘋果之前已下修今年出貨,到1650萬台,新機是否能推升蘋果相關產品的銷售仍尚待觀察。法人指出。回顧這場庫存風暴始末,可說是前所未見。「庫存問題真的是成也疫情、敗也疫情,因為疫情提前催化了原本的換機潮,但大家大量備貨的狀況下,竟迅速醞釀龐大的庫存問題。」一家電腦品牌高層提起這段驚魂歷程,記憶猶新。2020年一場疫情席捲全球,為了防疫各國實施WFH(Work From Home),家長在家上班、學生在家上學,使得原本只有1-2台電腦的家庭,購機需求暴增,電腦品牌廠的營收也上衝, 2021年宏碁(2353)衝高到3190億元,年增15%,華碩(2357)也來到5352億元,年增高達29%。為因應購機需求,電腦大廠的庫存也跟著水漲船高。半導體出身的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率先示警,下游通路庫存不健康,將進行供應鏈及通路庫存管控,開出「庫存問題」第一槍。兩個月後,中國在3月27日由上海首度宣布分區封控,也讓台積電董事帳劉德音跟進示警,大陸封控將影響消費性產品需求。果不其然,去年4月包括宏碁及華碩的第一季財報都出現庫存過高的數字,其中華碩直接突破2000億元大關,相當於半年的營收,宏碁狀況稍佳,但也達634億元約為3個月營收。台積電也指出,供應鏈庫存有較傳統季節水位高,緊接著,三星宣布暫停採購面板,面板驅動IC廠奇景調降財測,記憶體大廠美光宣布將減產。到了7月,陳俊聖更語出驚人,拋出半導體設備對庫存無感,「還在『嘻嘻哈哈』」。宏碁董事長陳俊聖在2022年1月首先提出庫存問題並啟動調整動作。(圖/劉耿豪攝)也就是說,消費性電子產品的庫存風暴,已從零售端往上延燒到老神在在的半導體大廠。直到2023年的上半年,去化庫存仍是眾家科技廠的營運主旋律,到了6月間,陳俊聖在股東會上說,「宏碁的庫存OK,但供應鍊的庫存仍不OK」,才讓這場驚滔駭浪的庫存風暴,露出了可望平息的跡象。如今,隨著蘋果31日推出新款MacBook新產品,搶攻年底的銷售旺季,點燃外界對終端需求將回穩的希望,板卡及電腦大廠技嘉(2376)1日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通路庫存第二季降的蠻低,旺季到來,通路庫存回到正常水位,整體來看中國景氣偏淡,但網咖升級需求還是偏多看待。微星高層近期出席電商客戶活動時也透露,庫存去化也已經回歸到健康水位。「當然目前最大的變數還是總體經濟的變化,不過就目前美國升息維持不動,12月預期不升息的機率仍高達82%,剩下的就是以巴戰爭,對於油價的衝擊,畢竟油價已經從每桶70多美元,上揚到90多美元。如果油價能夠穩住,對於通膨的影響應該就還算可以控制,當庫存持續降低,接下來的傳統銷售旺季應該仍可以期待。」岳峻豪說。
9月外銷訂單514億美元連13黑 經濟部統計處:11月有機會轉正
美中貿易戰未歇,加上俄烏、以巴多地戰爭,通膨、升息、庫存等多重壓力影響,經濟部統計處20日公布的9月外銷訂單數據,不出意外地創下第13黑,9月外銷訂單為514億美元、年減15.6%;累計前3季整體外銷訂單為4137.3億美元,年減18.7%,不過經濟部也提到,11月有轉正的機會。9月外銷訂單514億美元,月增11.7%、年減15.6%,為連續13個月負成長,經濟部統計處處長黃于玲表示,在年終消費旺季與國際新品備貨帶動下,9月外銷訂單金額較上月明顯增加,但大環境仍舊低迷,全球通膨升息壓力仍在,終端市場需求疲弱,加上廠商還要繼續去庫存,因此訂單金額仍較去年同期下滑。以貨品類別來看,終端電子產品需求不振,供應鏈持續去庫存,讓資訊通信產品及電子產品9月外銷訂單分別年減19.2%及16.7%;光學器材因電視面板價格高於去年同月,年增7.3%,但背光模組接單減少,抵銷部分增幅。傳統貨品因全球經濟不振,抑制廠商對設備的投資意願,加上部分產品價格低於去年同月,讓機械、基本金屬、塑橡膠製品及化學品9月外銷訂單分別年減19.1%、14.1%、12.8%及10.1%。不過黃于玲表示,統計處預估10月外銷訂單為510到530億美元,有機會再添第14黑,但因減幅收斂,在國際新品備貨期下,預期11月因去年同期基期較低,有機會轉正,讓第四季外銷訂單有機會恢復正成長,但還是要看整體大環境的變化。五大接單地區,9月的數據只有東協是正成長37.1%,歐洲創下歷史最慘紀錄,衰退46.5%,日本衰退24.7%,美國年減16.1%,大陸雖然只少1.6%,但也是連續18個月負成長,創下最長連黑紀錄。至於以巴戰爭,黃于玲表示,台灣出口到以色列的產品佔整體出口金額的0.2%,以色列進口則佔0.5%,所以短期內對我國進出口直接影響不大,但還是要關注戰爭範圍是否擴大、持續時間以及是否有產油國捲入,都可能導致全球經濟風險升高。
產官合作首創「動作偵測服」 聚陽拿下歐洲職業足球隊訂單
經濟部12日在「2023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發表全球首創的「精準動作偵測服飾」,由紡織所研發的彈性織物導程線,讓紡織大廠聚陽實業(1477)做成智慧感測衣,已獲得歐洲職業足球隊的訂單。聚陽先前公告9月營收為28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15.38%,但較8月衰退20.11%,今年前3季合併營收為243.3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58%。目前美國市場仍需謹慎看待,不過展望後市,聚陽預估明年出貨的價與量都會趨於穩定,規模較大的供應商已陸續去庫存,需求狀況也沒有想像的糟,預估明年訂單會回流。而經濟部12日也特別提及與聚陽的產官合作,推出全球首創「精準動作偵測服飾」,這款服飾內含由紡織所研發全球首創的具醫材等級之彈性織物導程線,可拉伸一倍以上,經過水洗百次仍能保持品質,並通過生物相容性測試,聚陽把它做成智慧感測衣,已由國際足球總會(FIFA)認證,可用於正式賽場,教練可以掌握球員在場上的生理狀態,以調度球員,目前該產品已獲得歐洲職業足球隊的訂單。聚陽也與晶翔機電合作,開發用於高爾夫球的精準運動體感服飾,未來將打入北美職業運動訓練市場。經濟部表示,彈性織物導程線的技術也讓迪卡儂的供應商萬九科技,發展關鍵的生理量測技術,建立自有品牌ZENTAN,搶攻全球智慧生理量測織物商機。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司長邱求慧表示,經濟部每年投資百億經費於科技研發,要把創新轉化為新創事業,鼓勵研發成果產業化,帶動國內產業轉型升級。
稅收估超徵逾千億 可再還稅於民?財政部長:優先還債
財政部長莊翠雲昨日赴立院財委會進行業務報告,會中表示今年出口已經連續12黑,預估第4季可望轉正,她並表示,今年的稅收可望超過預算數約千億元。立委賴士葆即關切,超徵部分是否還稅於民?惟莊翠雲認為應該優先還債、減少舉債。去庫存化持續,8月景氣燈號再度亮出代表低迷的藍燈,「連十藍」超越金融海嘯時期,國發會主委龔明鑫昨赴立院經委會業務報告,對於立委追問何時變燈時表示,8月出口雖衰退,但幅度已到個位數,期待9月數字「Maybe轉正」,希望9月景氣分數和燈號能有所突破,是有一些機會。景氣逐漸好轉,立委曾銘宗關心,今年前8月全國賦稅收入已經達到2兆4581億元,年增8.7%,是否有機會超過預算數?莊翠雲預估,今年確實可望超過預算數,以中央賦稅收入的話,應該可超過1000億元、加計地方政府則超過1100億元。賴士葆則提出,歲入實收數已經達到2.09兆元,而今年的預算數是2.5兆元,他推算,今年歲入有機會超過3兆元,超過預算數4000億元,是否要還稅於民?莊翠雲表示,歲入超過預算數應該不會有4000億元這麼多,9月營所稅暫繳,因為有些產業營運仍受疫情影響,所以財政部今年仍給予部分企業免辦暫繳,稅收與歲入情形要到10月才會更明朗。惟即使稅收、歲入執行良好,莊翠雲認為應該優先還債、減少舉債。部分立委如林楚茵、費鴻泰關心金融營業稅是否降稅問題。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希望金融營業稅可以降回2%,莊翠雲也首度表態,會參考金管會意見,「態度開放」。據財政部評估,即使金融營業稅降至2%,但是非銀保的金融營業稅也會進入國庫,不再挹注金融業特別準備金,整體國庫稅收還是增加,初估會增加38億元。
比金融海嘯慘!景氣燈號連10藍 龔明鑫喊「9月有機會變燈」
國家發展委員會先前公布8月景氣燈號,為連續第10個月的低迷藍燈,追平史上次長藍燈紀錄,比金融海嘯時還慘;國發會主委龔明鑫2日透露,目前燈號分數已經在藍燈的上緣,9月能否變燈「有些機會」。8月景氣燈號為藍燈,綜合判斷分數持平為15分,顯示景氣低迷,這是連續10顆藍燈,打破2008年金融海嘯連9藍的紀錄,也追平2011年歐債危機、2015年科技景氣下滑的「連10藍」,為史上第二長;第一名則是2000年網路泡沫化,當時為連15藍。龔明鑫2日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上表示,8月出口衰退幅度已經縮減至個位數,本波景氣低迷主要是去庫存的問題,不過以中經院的PMI調查,8月PMI指數的新訂單指標已突破50,慢慢有好轉,且燈號綜合判斷分數已來到藍燈上緣,正在往好的方向走。龔明鑫表示,期待9月有機會能轉正,不過還是要持續觀察相關數據,最晚第4季可以變燈。龔明鑫表示,國內各主要機構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在1.2%至1.7%之間,主計總處預估1.6%,明年的預測會回到3%,不過有四項變數要持續觀察,包括高利率環境、中國大陸市場、俄烏戰爭對能源價格影響,以及大宗物資價格波動狀況。
美原油庫存降至2200萬桶 全球供應恐「雪上加霜」油價上周一度衝高97美元
奧克拉荷馬州庫欣為美國標準原油期貨的交割點,如今原油降至2200萬桶。據美國能源資訊管理局(EIA)報告,過去13周內,庫欣地區的原油庫存就下降了12周。有媒體援引業內人士報導,當庫欣的庫存跌至2000至2500萬桶區間時,投資者們便要開始擔心庫存底部這一問題,現在庫欣地區的原油已過度去庫存。過去幾個月,隨著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雙雙加大減產力度,全球原油供應局勢趨於緊張,美國一直在填補市場上的空缺,每天定期出口超過400萬桶以滿足全球需求。由於海外出口和國內需求強勁,美國原油儲備迅速減少,而美油作為原油價格基準之一,直接影響全球油價,這已經波及到從亞洲到中東再到歐洲的原油市場,原油買家爲確保獲得供應,願意支付更高額價格。據媒體報導,在亞洲1月份交割的美國西德州(WTI)原油貨物的溢價爲每桶9美元,這是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布倫特原油和中東原油之間的價差已經升至自2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在期貨市場上,緊縮的美國供應也已經反映在價格上,WTI原油與國際基準布倫特原油之間的價差已經收窄至不到每桶3美元,是去年5月以來的最小水平。有媒體援引Black Gold Investors LLC的石油顧問羅斯(Gary Ross)稱,美國的石油快用光了,庫欣的儲存已肉眼可見的降至低點。「如果庫欣的庫存用完,那麼歐洲也會用完,因爲它依賴於美國的出口。如果美國出口減少,那麼歐洲將從哪裡獲得石油?」但有跡象表明一些歐洲煉油商已經為現貨支付更高的溢價。據報導,安哥拉國家石油公司(Sonangol)在過去一週內以高達每桶1.50美元的溢價出售了四批貨物,其中三批貨物可能將運往歐洲。美原油庫存下降也加劇了供應緊張的憂慮,國際油價上週三(27日)漲至今年新高。紐約西德州中級原油11月交割價上漲3.29美元或3.6%,收桶93.68美元,盤中一度突破每桶94美元,29日則小幅收低至每桶90.79美元,季漲29%;布蘭特原油11月交割價上漲2.59美元或2.8%,收每桶96.55美元,盤中一度突破每桶97美元,至29日收盤以每桶95.31美元作收。
央行下修GDP 王美花指全球都不樂觀 會續拼經濟
央行昨日說明,因全球需求不振影響,3度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預估到1.46%,比上次預估,減少0.26個百分點,但預測下半年通膨可望低於上半年,全年通膨率(CPI)到2.22%。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在立院被問到央行下修GDP,是否顯示台灣今年下半年經濟不如預期?王美花則說,GDP確實沒有很樂觀,但紡織、運動器材產業,因為有亞運、奧運商機,有所幫助,經濟部看好明年景氣比今年好,會努力拼經濟。明年初大選就要投票,國內經濟表現被視為可能影響選戰的因素,尤其同步連動的股市與房市表現被視為關鍵性觀察指標。立法院第10屆第8會期今天開議,行政院長陳建仁率相關部會首長列席,王美花也在立法院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央銀行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她表示,國際大機構預測全球經濟成長率和貿易流量,都不是很樂觀,台灣雖因有AI商機,還有部份產業去庫存化,比較好一點,部份行業譬如紡織和運動器材,因為有亞運等商機,也都會有幫助,但也無法過度樂觀,經濟部會繼續努力拚經濟。此外,問離岸風電區塊開發3-1期落幕,3-2期選商草案作業進度何時會出爐?王美花表示,目前正緊鑼密鼓準備草案,仍希望9月底公布。至於外界點名,在農業部長陳吉仲為了雞蛋風暴請辭下台後,下一個可能下台可能是能源問題搞不定的經濟部長王美花,對此,王美花說,她沒有任何回應,隨後就步入議場。
央行三度下修GDP至1.46% 王美花喊「明年景氣一定比今年好」
今年「保2」無望,中央銀行21日的理監事會議,除了宣布利率「連兩凍」,並對今年經濟成長預估值由前一季的1.72%,下修至1.46%,經濟部長王美花22日表示,「我們會努力拚經濟」,且認為台灣近來去庫存順利、加上AI和運動商機,第4季的經濟表現會比第3季好,明年景氣也一定會比今年好。相較於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1.61%,台經院與中經院分別為1.66%與1.6%,皆無法保2,也是因為全球需求不振,出口表現不如預期,王美花22日出席立法院「農業部辦理專案進口雞蛋相關事項」專案報告前接受媒體訪問時,坦言整個國際經濟情勢的確不樂觀。王美花表示,許多國際主要預測機構對GDP,以及通膨、俄烏戰爭持續下,貿易量持續下修,確實都不樂觀,但她認為,台灣有AI商機,且產業去庫存化也做得比較好一點,而接下來的亞運跟奧運商機,會帶動紡織跟運動器材業,有助出口回溫,對經濟成長有幫助,「我們會努力拚經濟」。王美花表示,第4季的經濟表現會比第3季好,但國際各項經濟情勢變化很多,經濟部會持續觀察,不過「明年景氣看起來一定會比今年好」,這是普遍性的看法。關於離岸風電3.2期相關規則,王美花表示,正在緊鑼密鼓準備相關草案中,對於各項可能性作詳細的分析,希望能在9月底公布草案。對於近來兩岸關係不佳,中國可能發動貿易壁壘調查,王美花表示,兩岸都是WTO會員,希望雙方能以WTO的機制來進行諮商,台灣內部也要團結一致來面對問題。而近日的台股回跌,王美花認為,台股上上下下很正常,比較重要的還是國內產業健全,是否能因應國際局勢的挑戰,不過目前看起來我國產業發展相當穩健。
超級央行周登場!預估美國聯準會升息機率不大
超級央行周登場!美國、日本與台灣央行本周都將召開利率決策會議,市場普遍認為美國聯準會(Fed)應會按兵不動,全年再升息機率不大,台灣利率不變機率接近百分百,日本則因通膨,經濟成長速度緩慢,現階段無立即改變貨幣政策的壓力,三方齊唱「鴿」調。聯準會將於台北時間21日凌晨公布利率決策結果,即使美國8月通膨率因油價上漲,但核心物價指數仍為下降趨勢,金融圈普遍認為,此次利率會議不會貿然升息。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達科(Gregory Daco)告訴《法新社》,「我們認為聯準會的緊縮周期已結束,這種觀點在過去幾個月裡沒有改變。」德意志銀行經濟學家日前給客戶的一份報告中則寫到,「在7月升息之後,我們預計聯準會將貫徹會議前的強烈信號並保持利率穩定。」國際財經專家認為聯準會可能按兵不動,我國央行不升息機率也接近百分之百,加上國內通膨趨緩,台經院六所所長吳孟道表示,央行9月與12月都可能不再有新動作,也就是維持利率不變,除非消費者物價年增率再度超過3%,但目前沒有這個跡象。某種程度也暗示,升息動作暫時畫下休止符。值得注意的是,出口不振、投資表現不如預期,主計總處8月已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GDP)至1.61%,確定無法「保2」,且為近8年新低。央行在6月就預測全年GDP為1.72%,也面臨下修壓力,可能相當貼近主計總處預估值,在1.6%上下。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說,央行勢必會再度下修GDP預測,主要是出口表現依舊不佳、投資放緩,尤其半導體晶圓代工去庫存有延長現象,不過因國內通膨近月來明顯改善,此次央行應該不會再升息。房市管制方面,央行6月理監事會後祭出第5波房市選擇性信用管制,對六都及新竹縣市新增第二戶貸款上限為7成的規定,這是央行暌違5季後,再次出手房市管制,不過因打到換屋族,央行之後從善如流,微調部分措施,外界預期此次打房「再加碼」機會極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