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性
」 免術換證 LGBTQ戰勝AI的技職魂1/不易被取代工作出爐!技術人才崛起 沒讀大學又如何?
ChatGPT大浪席捲全球下,即將入學及畢業的新鮮人,最關心的是,哪些工作「不易被AI取代」?「具客製化、原生性、溫度手感的工作,不論AI如何進步,皆不易被滅頂;高技術及勞動基層工作,則因為投入的人力不多,較具生存優勢。」人力專家點出,「當人人都是大學畢、文憑只是一張紙,技職教育有機會再受到重視!」哪些產業易受AI衝擊?根據104人力銀行今年3月調查,前三大產業為大眾傳播業、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業、法律∕會計∕顧問∕研發∕設計業,其中,大眾傳播業因文字編譯需求量大,近2成大眾傳播業已開始導入AI、削減人力;受AI轉型浪潮衝擊相對較小,則是「與人有關、脫離不開服務和技術勞力的產業」,包括政治宗教及社福相關業、農林漁牧水電資源業、金融投顧及保險業、批發∕零售∕傳直銷業、建築營造及不動產相關業等。哪些是AI最不可取代的職務?依104人力銀行調查,前三名是軍警消防類、美容美髮類、醫療專業人員,農林漁牧類和營建施作類也榜上有名;反觀最容易被AI取代的前三名為文字編譯、客戶服務、行政總務。技術人才對國家發展相當重要,但選擇就讀技職體系的學生卻是越來越少,出社會後也會因職業不同而有社會地位的落差,不過這股風氣已正在翻轉。圖為全國技能競賽電氣裝配。(圖/翻攝自技能競賽充電讚臉書)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鍾文雄分析,AI可以取代的都是例行性或可被系統化的工作;反之,不易被取代的多半具有客製化、原生性、溫度手作等特點。尤其是高度依賴勞動力、因人而異,或是以過去成功和失敗經驗為參考基礎,再輸出服務、勞力和創意的工作,雖然部分工序可以機器代勞,但機器仍無法像人類擁有情感溫度、創造力和整合判斷力。不過反觀這些不易被取代的工作,多數在少子化和追求高學歷、低勞力的趨勢下,式微已久。根據教育部統計,101~110年學年度,高職生從46萬人大減20萬,剩26萬人;同期高中生從35萬人只降了6萬人來到29萬人,還反轉超越高職人數。木柵高工校長李通傑就指出,家長選校的觀念仍停留在先高中後高職、先公立後私立,少子化明顯讓選擇技職教育的人數減少,雖然木柵高工是公立滿額學校,沒有學生減少的情況,但卻可以發現入學成績下降。企業求才若渴,台積電鼓勵對未來仍茫然的年輕人,高中職畢業可以直接就業,平均年薪達70萬元以上。就連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夫人張淑芬也公開鼓勵學生,「不一定要會唸書才能進台積!」(圖/翻攝自高雄有夠臉書)鍾文雄觀察,年輕人偏好坐辦公室吹冷氣的工作,而汽車修護、營建業、水電工、木工等需勞力技術的工作,即使薪水上看8、9萬元都找不到人。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缺工情況越發嚴重,4月不限學歷歡迎高中職的全職工作數有49.7萬個,相比5年前成長了34%。李通傑說,中低階的人力嚴重不足,業界希望到學校延攬優秀學生,但根據學校調查,9成畢業生還是選擇升學,「大家認為和同儕不同、只有高職學歷,會被取笑,未來要承受更多社會眼光。」但他也點出很現實的問題,進而觀察部分學生升學科大後,卻不見得有提高多少實務技術能力,業界仍是苦於找不到人。當缺工日益嚴峻、企業求才若渴,學歷的必要性或許不再是進入好公司的關鍵。今年5月起,104人力銀行也與台積電慈善基金會攜手推出於全國六縣市舉辦「高中職人才就業媒合會」。「我們倡議幫學生找好的公司,歡迎高中職學生畢業後直接進入職場。」鍾文雄說,與其在末段學校混4年浪費青春和國家資源,不如出社會1、2年習得一技之長後,再決定要不要唸大學。儘管釋出的都是像台積電、春源鋼鐵、王品集團、大金空調、群創光電、鼎泰豐等大公司職缺,社會風氣仍難以扭轉。鍾文雄無奈說,經過問券調查,8成的學生及家長還是升學導向,只有2成願意先投入職場。不過他還是很看好,「雖然讓社會重視技術人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這股風氣已經慢慢在成形!」
跨性別失速列車1/免變性手術男變女 LGBTQ族群也出聲反對
去年末迄今,台灣LGBTQ(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Question酷兒或性別認同疑惑者)社群陷入莫大震盪中。CTWANT記者訪查,去年9月跨性別者小E免術換證官司勝訴後,有LGBTQ成員擔憂質疑「未術生理男進入女性空間,如何保障女性安危?」同時發現,行政院委外進行的「性別變更法制化研究」問卷調查,設計偏頗,有引導免術換證為國際趨勢意圖,卻對引發爭議隻字未提,且調查對象及問卷內容皆不公開,十分隱密,此標案預計1月15日結案,作為行政院草擬性別變更法案的依據。CTWANT記者採訪6位LGBTQ成員,深入了解這3個月來,在歐美社會已衝擊女性安危及權益的「免術換證」,正「無配套」地被推入台灣。他們在提出質疑討論時,遭「伴侶盟」刪文及禁止留言,此事激怒了年輕自由高學歷的LGBTQ成員,因而在公共政策平台提出兩個連署案,並於噗浪等社群發文號召,欲攔阻這班失控的列車。話說2019年台灣通過同婚法案後,LGBTQ族群開心不已,然2021年9月23日,台北高等行政法院依釋憲案判決,跨性別者小E(已婚,生理男)在未進行變性手術下可變更戶籍的性別登記,協助打官司的伴侶盟律師團隊對第二案吳宇萱(長庚大學小雯)有望聲請釋憲,對再度打贏免術換證官司更是信心大增。 現行變更法定性別規定(1988年施行)須附上兩張精神科醫師證明「性別不安」及進行手術摘除性器官,2013年政府曾有意修法,但台灣精神醫學會聲明「不建議基於精神科診斷證明允許變更法律的社會性別」後停擺。直到去年小E案及小雯案出現,一位已動過性別重置手術(SRS)的跨性別女性噗主在噗浪(小眾社群平台)的匿名討論機制「偷偷說」表達憂心,「如何保障生理女性的私密空間出現未術生理男時的安全?」LGBTQ成員才驚覺,伴侶盟倡議的免術換證,適用的「跨性別者」,不僅是大家熟悉的《丹麥女孩》莉莉(有性別認同障礙(GID)、性別不安,尋求性別重置手術的『變性人』TS, transsexual),這一個「傘式術語」還包括自認是異性但不排斥原生性器官的「跨社會性別」(TG, transgender),喜歡做異性裝扮的「異裝癖」(CD)、因為性欲而將自己幻想成異性的「幻想變性性興奮」(AG)等。為了阻止免術換證「無配套」在台灣推行,LGBTQ社群成員曼陀羅、Onsdag陸續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反對的連署,也都已經通過,正等待行政院、內政部的回覆。(圖/林士傑攝、翻攝自政府招標資訊網)此討論串讓更多女性噗浪使用者開始理解,歐美社會無配套推行免術換證(自由換證),出現不少犯罪者(特別是性犯罪者)利用跨性別者的身分的犯罪實證,例如女監裡的性侵案,女子SPA與女子美體工作室出現「女屌」,形同為犯罪者打開一扇大門,反而使跨性別女性遭汙名化。霏霏(性別重置手術者)告訴CTWANT記者,「就算我已經服用女性荷爾蒙15年,還是會有勃起反應。」「我認為,想當女生又捨不得放棄男性器官,那麼政府就開負起責任,暫緩他變更性別登記。」雙性戀曼陀羅則說,「生理構造不同是鐵打的事實,更別說心理性別並沒有科學實證。」9歲時在網咖曾被怪大叔猥褻的曼陀羅說,「暴力犯罪臨時起意,法律預設有人會犯罪才會立法訂罰則。」為防堵這麼明顯的犯罪漏洞,保護女性空間,她去年10月6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合理性別區隔以保護婦女、孩童安全及建議部分措施減輕跨性別無手術換證後所產生問題》(已有5105人附議通過)。此外,還有一份問卷調查,令LGBTQ成員「覺得不對勁」。CTWANT調查,此一問卷為行政院性平處2020年9月就「性別變更法制化立法建議問卷」招標,由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承接,決標金額130萬元,問卷旨在調查「大眾意見」,但去年9月8日到11月3日僅張貼於特定LGBTQ社群,極為隱密,一般民眾無法搜尋。本刊檢視該問卷標案的7名評審委員後發現,民團代表僅2名,分別是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秘書長蔡瑩芝以及台灣彩虹平權大平台協會執行長呂欣潔,並沒有將兒福、婦女等相關民團代表參與招標委員。雙性戀者阿尹說,問卷引起激烈爭論,支持免術換證一方說「你好好上廁所何必在意隔壁的有雞雞,你不能接受,就滾出去女廁!」她不解地對CTWANT記者說,「女性受害不值得一提?只在意自己的人權,女性的生命安全就不是人權嗎?甚至認為,這是女性被害妄想症。這太誇張了!」「看到問卷,我發覺『跳太快』!」Onsdag是生理男泛性戀者,他參加性平運動10多年,「全世界不到20個國家通過(免術換證),西班牙、德國踩煞車,日本擋下,英國正在補破網。」他說,一旦問卷完成報告出爐,性平處將擬出草案送至立法院。去年9月台灣首起免術換證官司勝訴之後,短短3個月,LGBTQ社群陷入莫大震盪,更有不少成員仔細整理各種資訊,希望大眾更了解此事恐危及婦幼安危。(圖/翻攝自柚子旅人部落格)「這火車衝太快,應該先踩煞車,否則會出事,就算有配套,百密總有一疏,這一疏就是一條女孩的命。」Onsdag已在10月13日於公共政策平台提出《暫緩實施「不需摘除生殖器官即可變更法定性別」之所有措施及政策方向》(已有5392人附議通過)。女同阿賈亦失望地告訴CTWANT記者,「當不PASS(異性裝扮、或以自己認同的性別生活時,外表會引起其他人懷疑)的跨女,擁有入住(女宿)的合法權時,女性空間還能是女性空間嗎?我不明白,為何把女性的感受棄之不顧?」支持性平運動也捐款給伴侶盟的異性戀W則說,「以興訟手法製造『有男性生殖器的女性』,我覺得有疑慮,在(伴侶盟)臉書留言,結果被標註無法留言。」甚至被貼上「恐跨」「歧視」。和W一樣「被戰略性排除在談話之外」的LGBTQ成員,不願保持沉默,轉而匿名在噗浪、line等社群中發聲,並發動連署及向民代投訴此案,為要讓也被排除在外的公眾、婦幼團體知悉此事及影響,其中又以「柚子旅人」去年11月8日在部落格平台「倉庫」,以「默默『換』走台灣女性的安全空間:不知情下推動的免術換證」為題做了詳盡發文,引來高度關注。本刊就上述疑慮詢問伴侶盟,該聯盟秘書長簡至潔回覆指出,對女性空間安全的問題「似乎是預設:『只要能夠分辨在女性空間中是否有陰莖存在,就能夠有絕對安全的空間』」,「我們認為若擔心安全,就要回到該如何維護空間安全本身來討論,例如增加照明、警鈴、廁所門設計不預留過大縫隙(只需要通風即可)、增加人員巡邏等。」針對免術換證相關議題是否會對婦女安全造成影響,以及相關配套措施建議,本刊詢問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獲得的回應為,由於免術換證議題牽涉較廣泛,因此內部仍在討論、凝聚共識,因此尚無法針對議題回應。本刊就上述連署案及法制化研究問卷向行政院提問,至截稿為止均未獲回應,唯就兩連署案,行政院將於1月底前做出回應。看更多相關報導請點這
誰偷換女廁1/使用荷爾蒙15年依舊會勃起 變性人認「手術有其意義」
去年9月跨性別者小E免術換證(免經手術摘除性器官就可以變更性別登記)官司勝訴後,讓台灣LGBTQ社群陷入莫大震盪中。CTWANT記者採訪6位LGBTQ成員(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Question酷兒或性別認同疑惑者),以下是性別重置手術者霏霏的自白。剛升國中時,我有很欣賞的男同學,那時我還不知道同性戀這個名詞,只覺得自己好像有點怪怪的。隨著年齡增長,外表、性徵逐漸發育成熟時,心裡也開始厭惡自己的身體,時常感到自卑,性格變得越來越陰暗、沉默寡言。高中時,發現自己也會喜歡女性,然後對於自我的感覺就更混亂了。一直到了大學,上網看到關於性別認同與性取向的資料後,才開始對自己的情況稍有認知。剛開始以為自己可能是同性戀,然後又發現自己是雙性戀。但最重要的一點是,不管對象是男性或女性,我都不願意和對方以我原生的性別器官發生親密關係,那讓我感覺不適、噁心。最後在我快崩潰之前,我去尋求了精神科醫生的協助。當時遇到的醫生很好,第一次進入診間時,想說話卻說不出來,她很耐心的鼓勵我,憋了好一下子才情緒潰堤,邊哭邊告訴醫生,我覺得自己不正常。當下也說不上來對原生身體不適感的原因,只能用那種方式對醫生敘述,第一次看診就在我的抽咽聲中結束。之後三個月回診一次,醫師很認真地聆聽我的傾訴,大約2年半後,醫生問我:「你對於將來有什麼規劃嗎?」我回答她:「不管多晚我一定會去做性別重置手術(SRS)。」醫生開立診斷證明給我,證明我並不是由於其他精神疾病引起的變性慾望。我至今依舊很感謝她。大學畢業後,也交往過幾個對象,確認了自己的想法,於是去進行了第二位精神科醫生的評估,意料之外的很快的就給了我第二張診斷證明,於是便著手安排變性手術事宜。尋求醫療協助之前,我已經使用女性荷爾蒙很多年。服用女性荷爾蒙後的身體變化不會太大,胸部會長大一些,皮膚會稍微細緻一些,腿毛、鬍子會減少但不會完全不見,骨骼完全不會改變,肌肉力量沒差太多。霏霏在進行「性別重置手術」(SRS)之後,才感覺肌肉力量明顯衰退,但仍舊強過一樣體格的女性。(圖/霏霏提供)肌肉力量的衰退明顯有感,是在「性別重置手術」(SRS)之後,雖比不上同體格的一般男性,但仍舊強過同體格的女性朋友。至於原生的男性性器官,我在做SRS之前已經服用女性荷爾蒙大約15年,雖然性器官會有點萎縮,但有性興奮的時候,偶爾還是會自然地勃起,所以想光靠荷爾蒙就讓性器官完全失去功能,我的經驗是「不能」。正因為手術摘除性器官有其差別,所以我不認同免術換證,有沒有動手術,確實對生理功能有極大影響。我個人覺得原本的法規(兩張精神科醫師證明、搭配變性手術)已經很寬鬆友善,需要兩位精神科醫生的診斷證明,原因是因為要盡可能避免術後後悔的狀況。身為一個TS(變性人transsexual),我厭惡、難以適應是原生的性徵,在摘除原生性器官之後才有如釋重負,真正的能融入社會的感覺。有些人認為變性手術費用昂貴,這我不覺得,至少男跨女的手術費用也就30幾萬,認真工作存錢,應該幾年就能存到,有些人寧願花錢做其他整形,也不願意存下來準備手術,這讓真的需要做手術的TS情何以堪?所以讓生理男性不須經過手術摘除性器官,就能擁有合法的女性身分、可以進入到女性專屬空間,整體而言是說不過去的。因此,我認為如果有人想當女生又捨不得放棄他的男性性器官,那麼政府就應該負起責任,暫緩他變更性別登記,直到他願意放棄男性性器官、就如同其他女性同胞也不具有男性性器官一樣,才能正式變更法律上的性別身份。如果無法阻擋免術換證,我認為要有所配套,例如區隔免術跨性別和原生性別的分隔,包括證件加註記,還有性別空間的區隔,還有醫療病歷上也需要註明,以免發生憾事。 還有,原本屬於生理女性的社會補償都不該開放免術跨性別使用,如生理假、女性保障名額、女性賽事等,我認為這比較公平。 看更多相關報導請點這
誰偷換女廁2/「險遭性侵讓我格外恐懼」 免術換證恐降低犯罪成本
去年9月跨性別者小E免術換證(免經手術摘除性器官就可以變更性別登記)官司勝訴後,讓台灣LGBTQ社群陷入莫大震盪中。CTWANT記者採訪6位LGBTQ成員(Lesbian女同性戀者、Gay男同性戀者、Bisexual雙性戀者、Transgender跨性別者、Queer/Question酷兒或性別認同疑惑者),以下是雙性戀者曼陀羅的自白。我從小經常被霸凌,中學時有一位女同學對我很好,不知道是否像溺水時渴求浮木一樣,我很希望她能一直待在我身邊,我不清楚自己是愛她?或只是缺乏安全感?因為我以前也暗戀過男生。當時我問爸媽「我這樣是喜歡女生嗎?」,爸媽說這件事很重要,要我去思考「是青春期荷爾蒙影響?還是太想有朋友,而誤會自己愛上她?」我不敢跟這位女同學說,很害怕連朋友都做不成,當時如此擔心,現在卻再也沒聯絡….上大學之後,第一次的戀愛經驗是跟女生,第二次則是跟男生,那時覺得自己既然暗戀過男生,應該也可以試試看跟男生交往,最後我得出的結論是,我喜歡女生、也喜歡男生,我是雙性戀。 爸爸很傳統,當然一開始沒辦法接受我是雙性戀,尤其擔心安全,所以我答應他不會去做約炮這類危險的事,唯有一次我傷透他的心,那時正在舉辦同婚公投,我跟他大吵一架,我太生氣了,所以不接他電話、也不回家,爸爸當時非常傷心,後來同婚公投沒過關,我覺得自己不應該,也就主動跟爸爸道歉了。公投結果是民意不支持同婚用民法,希望同婚用專法,而政府直接用超連結的方式扭曲結果,我認為並不公正,就結果來說,比同婚用專法後大家繼續努力還糟糕,直接破壞人民對公投的信任。正是因為這樣的經驗,讓我特別恐懼這次的免術換證。同婚公投雖然失敗,但最終仍以「超連結」的方式通過,頗讓曼陀羅不以為然,她也因此擔心免術換證會走上相同的路。(示意圖/非當事人,報系資料庫)生理男性要進入女性私密空間,讓我感到害怕,這來自於我親身的經驗。9歲時,我常跟弟弟一起去網咖,有一次弟弟剛好不在家,於是我就獨自前往,網咖的廁所是男女共用,裡面是蹲式廁所、外面是小便斗,那時我在裡面上廁所,就聽到外面有聲音,走出去時發現一個叔叔在外面。當我正在洗手時,那個叔叔猛然從後面環抱住我,雙手直接伸入衣服內觸摸我的胸部,當下我想反抗,但他卻整個身體向我壓過來,我立刻大聲尖叫,網咖老闆聽到便衝進來救我,原本老闆想要報警,但我拜託老闆不要,現在想想不應該那麼怯弱,但當時很怕爸爸發現我偷跑去網咖,也很怕這件事被大家知道。如果愈來愈多免術換證的生理男性進入女性空間,那會不會發生類似我小時候的事?很多人爭論說機率很小,但我想問他們「如果出門會被雷擊中的機率有千分之一,那你要不要出去?」為什麼要讓女性如此害怕?我已經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連署,希望免術換證能有合理的配套措施,目前也已經連署通過,正等待內政部的回覆中。我不在乎他人如何定義自身性別,不過有一點需要溝通清楚,那就是性別專屬的區隔。過去,因為生理差異所以區分的空間,不能因為今天有人覺得自己是「心理女」、「心理男」就能隨意進出與原生性別不同之空間。就算再怎麼強調心理或社會性別,生理構造不同是鐵打的事實,更別說心理性別並沒有科學實證。這樣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這麼明顯的漏洞會大大降低犯罪成本,而我不認為只說著:「罪犯不會做那麼麻煩的事、就為了強姦人」的人有意識到鑽漏洞是人類日常,留下這樣的灰色空間對社會不是好事。看更多相關報導請點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