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病毒株
」 Omicron 新冠肺炎 病毒 新冠病毒 變異株新冠疫苗惹的禍2/聯亞UB-612沒拿到台灣緊急授權救了王長怡! 「我以女兒為榮」駁斥關係惡化
「我現在71歲正精力充沛、記憶力仍超強、工作效率因IC工具的靈活應用、效率超高,也是經驗最豐富時期,是我累積能量最大、執行力最強的時刻。沒有人可以用這樣殘酷的方式為奪權而逼我退休!」聯亞生技集團創辦人王長怡博士提到過去一年來被暴力奪取所創辦的美國UBI,首次向CTWANT證實已在紐約對女兒、女婿及崔贊捷提起的民事賠償告訴。「現在看來,去年8月中沒有拿到台灣核准UB-612緊急授權,救贖了我!女兒、美國股東與律師主導的Vaxxinity在去年11月NASDAQ上市,並且未依我和律師所要求先做嚴謹的盡職報告及完成就現有法律合約文件,討論出UB-612產品合理的國際交互授權。他們勉強上市時的二十億美元市值,在上市後不久就被大砍了九成。」王長怡點出美國Vaxxinity、UBI及台灣聯亞生技跨海兩場經營權之爭導火線(涉及人士為崔贊捷、林淑菁、女兒胡世一及背後律師團),都是「錢」惹的禍。「若當時拿到緊急授權EUA,他們取得十至二十億美元的資金,那我們今天在台必成『美中奴』的地位。很多人在有錢後,臉色會變的!」此外,「我們做的二、三期試驗證實UB-612作為『同源』或『異源』疫苗加強劑,誘發的中和性抗體能有效中和新冠原始病毒株及變異株OmicronBA.5,中和抗體力價不劣於輝瑞的BNTmRNA疫苗,甚至高於BNT疫苗,並優於AZ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及國藥的不活化病毒疫苗。UB-612乃次單位疫苗,它的安性也是最高的。」疫苗發明人王長怡解釋目前進度。王長怡博士女兒胡世一主導Vaxxinity於去年11月11日在美國上市,股價最高來到18.46美元,今年12月16日收盤價為1.52美元。(圖/翻攝自google)屆時,UB-612一旦經數個管道列入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緊急使用清單(EUL),台灣的聯亞生技同步向衛福部申請生物製品藥證,並由集團子公司聯生藥負責其中一個主原料的生產,並由聯亞藥(6562)負責疫苗製造的後半端,台灣疫苗走進全球最先進行列就成事實。目前聯亞生技集團及美國Vaxxinity正兵分兩路,為UB-612未來申請藥證及銷售鋪路。待完成與英國藥品和保健品監管機構(MHRA)、澳大利亞治療用品管理局(TGA)的滾動式提交審查,及亞洲其他國家EUA的通過,可望於2023年上半年即獲得臨時銷售藥證及台灣的出口許可證,聯亞生技產品將正式在國際上市。王長怡說得如此鏗鏘有力,與無人能敵的專業底子有關。她在台求學時就是學霸,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台北市女中(亦即今金華國中)、北一女及台大化學系,赴美洛克斐勒大學攻讀免疫學和生物化學,受教於數位諾貝爾獎教授,在美取得博士學位,並獲得超過2000萬美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發獎助,發表逾120篇專業論文,擁有超過100項專利或審查中專利。她在美成立UBI後,1998年也應台灣政府邀請,返台與政府合資成立聯亞生技。長年奔走美、中、台的王長怡,在新冠疫情爆發後,於2020年9月回到台灣全時間坐鎮,領軍聯亞生技集團研發新冠疫苗UB-612。因台灣募資不易,王長怡還特地在2020年春天回美國與女兒胡世一(MeiMei Hu)與女婿討論,獲得華爾街生技醫療專業投資機構投資。母女倆分頭並進,支持美國UBI在SARS病毒抗體的精準檢測試劑產品,並進而協助聯亞生技在台進行SARS疫苗UB-612的合作開發。在王長怡博士辦公室中,可看到女兒胡世一夫婦與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柯林頓及現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的合照。(圖/王長怡提供)王長怡回台繼續SARS疫苗的研發試驗及申請EUA,胡世一則在美國籌資,去年4月還成立Vaxxinity。之後,王長怡警覺崔贊捷、林淑菁、胡世一商討的產品國際授權討論和聯亞生技的合法權益有歧異,趕緊啟動「經UBI董事會於2021年1月17日全票通過的認股權利」相關事宜,並立即執行自己在UBI累積的認股權證並成為UBI最大股東,占比達50.24%。她立即依UBI的Delawareby-law重組UBI董事會。直到去年8月16日下午二時,王長怡從前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口中知道UB-612在台申請EUA沒過,這才正式引爆Vaxxinity藉UBI對王長怡的諸項突襲行動。王長怡認為,EUA沒過就晚一點讓Vaxxinity上市,「Vaxxinity股東包括崔贊捷說不行,一定要盡快上市。」當時,美股因FED降息及寬鬆貨幣政策,大開熱錢派對,新創公司出現不少飆股。「若獲台灣EUA通過,Vaxxinity公司市值可望估逾30億、50億甚至是100億美元。」王長怡建議的延後美國上市計畫未獲女兒派支持,同年9月3日,其UBI執行長職務涉嫌遭違法解除,並隔絕她與公司同仁的聯繫。「結果Vaxxinity未完成UB-612疫苗授權討論,我強力反對上市的爭議聲中,Vaxxinity於2021年11月11日在NASDAQ上市。」王長怡說。未料今年3月31日,她擔任聯生藥董事長的「英屬開曼群島聯合生物製藥控股公司」,又遭女兒派無預警解任其開曼聯生藥(控)董事長及台灣聯生藥董事雙職位後,王長怡才發現UB-612的生產重鎮已被盯上,就連她的重要助手、聯生藥執行長林淑菁也跟她壁壘分明倒向女兒派。「新竹聯生藥同仁過去九個月,不斷收到有心人士提起我和家人、女兒關係不好的訊息,及多項不實侮辱毀謗謠言。我和夫婿及女兒,即使分別兩地,仍用wechat聯繫,每日交換電子郵件分享包括外孫照片、video的各種生活點滴。」王長怡說。雖然公司經營上母女倆有不同看法,王長怡說:「我很尊重女兒的努力也鼓勵她創業。去年她主導的Vaxxinity公司上市規畫中,包含經由UBI及聯亞生技共同開發的阿茲海默症疫苗交予Vaxxinity進行三期臨床研發,及新冠疫苗UB-612的歐美銷售權,都有UBI及聯亞生技的祝福。」「我強於創新、推展產品研發與專利撰寫,也願意合法合理授權給她主導的公司持續發展,但女兒受到一些有心人的分化與利用,我希望她現在能看懂很多事情。」「MeiMei(胡世一)終歸是我的女兒,她和律師及有心人士對我所做的許多涉法情事,我尚未提起刑事告訴,但他們在過去一年的所為已造成我及UBI集團重大損失,我需要提告以維護自身權益與名聲。」王長怡說。
免疫負債1/解封後病毒急竄「這年齡最危險」 醫建議「分期付款」較安全
10/13起國境解封,國外入境者不再需要居家隔離,只要7天自主健康防疫即可,也開放觀光團出、入境,幾乎已恢復疫情前的正常生活,不過,許多專家都警告「免疫負債」恐怕即將反撲,尤其是5~6歲以下的孩童最危險,若是一下子「負債太多」,可能影響全身的免疫系統,最好「分期付款」慢慢欠債叫好。新冠肺炎自2019年底爆發已滿3年,從原始病毒株到變異株Alpha、Delta,再到去年底出現的Omicron,以及最新出現的BQ.1.1、BF.7和XBB。在這段時間內,大多數人外出都謹守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安全距離的防疫守則,不僅預防新冠病毒,其他病毒也都沒有可趁之機。以秋冬流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為例,台灣自2021年起連續15個月沒有出現患者,如今隨著防疫政策鬆綁、疫情解封,首例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病例已在9月出現,依據疾管署傳染病監測顯示,截至10/13,呼吸道融合病毒患者近四周分別為12、49、88、118人,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要當心『免疫負債』反撲!」國泰醫院小兒科主任沈仲敏說,所謂的「免疫負債」是指在防疫措施齊全時,人體接觸其他病毒的機變少,因此身體沒有機會產生相對應的免疫力,一旦不幸接觸到病毒後,就更容易被感染,發病症狀也會更為明顯,甚至會引發重症。「尤其是5~6歲以下的嬰幼童,這些孩子一出生、或出生沒多久就遇到疫情爆發,長時間處於防疫狀態,身上的免疫系統猶如一張白紙,沒機會受到訓練,所以當他們遇到病毒時,往往就會更加嚴重。」沈仲敏說。林口長庚醫院新生兒科也在9月下旬至10月初,收治了6名未滿月、因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而住院的小嬰兒,年齡介於2~3週大;其中一位是出生35週的早產兒、2位是出生體重小於2500公克的低出生體重兒。他們當中有2位因呼吸窘迫,被收治到新生兒加護病房接受呼吸器治療。10/13邊境解封,入境旅客不必再居家隔離,也開放觀光團出入境,屆時將會有更多病毒傳播的機會,醫師建議民眾持續戴口罩、勤洗手,才能保護自己免於感染。(圖/報系資料庫)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醫師指出,呼吸道融合病毒是單股的RNA病毒,此病毒主要藉由飛沫或接觸傳染,潛伏期約為2-8天,會在人類呼吸道細胞繁殖並破壞,造成發炎反應,使細支氣管水腫並發生黏液阻塞。初期症狀與感冒類似,包括發燒、流鼻水、咳嗽、呼吸急促、餵食困難、肺部痰液增加,或是呼吸時會聽到「咻咻咻」的喘鳴聲。由於嬰幼兒的呼吸道相對狹小,因此易因為增多的痰液,造成小氣道阻塞,而發生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甚至導致呼吸暫停。沈仲敏說,呼吸道融合病毒尚無特效療法,通常以支持性療法為主,包括氧氣給予、化痰等,仍要靠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才能痊癒,但對肺部發育未完全的早產兒來說,就相當危險,建議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降低感染風險。不過,若不屬早產兒等危險族群,幾乎不可能施打呼吸道融合病毒單株抗體,「因為一針就要自費2萬元,且效果維持一個月而已。」沈仲敏建議家長還是多叮嚀孩子洗手、戴口罩,若發現孩子生病就留在家裡休息,以免反覆感染不同病毒,形成惡性循環會重創全身免疫系統。小兒科醫師王韋力也在臉書粉絲團發文表示,門診時有孩子告訴他:「我們班同學都不見了!」原來一個班上總共有30多人,但幾乎全都在發燒、咳嗽,只剩下7位同學到校上課,老師都快變白雪公主。醫師王韋力說,兒童圈最近7大病毒齊發,包括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融合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新冠病毒、黴漿菌,且發燒、咳嗽等症狀都很嚴重,應小心輪流交替感染。沈仲敏說,「如果逃不過免疫負債,起碼分期付款還債,生病就留在家中休息,以免到校又感染其他病毒,若是一下子欠太多債,恐怕會影響未來健康。」
美波士頓大學合成新病毒老鼠致死率80% 第一作者是台灣人!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研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狀病毒株,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致死率居然高達80%,也引起外界抨擊,波士頓大學表示,實驗目的是為了對抗未來的疫情;也有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合成的新病毒與原本的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治病性是變低的。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表示,此研究的第一作者來自台灣!蘇一峰20日於個人臉書發布指出,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發出致使率高達80%的新冠變種病毒株,該研究第一作者是來自台灣的博士研究員「陳大元」(Da-Yuan-Chen),蘇醫師也在自己的留言處貼出研究員的資料連結。並忍不住搞笑說「台灣買不到核彈,可以發展生化武器,誰說台灣沒人才!」蘇一峰醫師在臉書表示,新型病毒株第一作者居然是台灣人。(圖/蘇一峰醫師 FB)研究員陳大元是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為中興大學獸醫公共衛生學研究所碩士,同時也是紐西蘭奧塔哥大學微生物學博士,目前在美國波士頓大學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病毒學、微生物學和分子生物學。據英國《每日郵報》及其他外媒報導,此病毒株是將新冠肺炎原始病毒株和Omicron BA.1變異株的棘蛋白結合,新製造的病毒株的病毒量也比BA.1高出5倍,消息曝光後引起國際關注,以色列政府專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更批評,「這根本就是在玩火!應該要完全禁止。」不過波士頓大學學者柯里(Ronald B. Corley)也跳出來澄清表示,實驗並沒有增強新冠變異株的能力,研究目的是為了檢驗Omicron的致病能力,認為《每日郵報》的報導根本是誇大報導,斷章取義。也有博士後的研究員在討論區版面上發表文章,希望大家不要被誤導,與武漢病毒株相比,其實這個合成病毒致病性是變低,且實驗用的是基因工程老鼠,並非正常老鼠,因此這項實驗只能在不同新冠病毒兼做比較,不能用此來評估對人體的傷害程度。
外媒曝波士頓大學研究員合成變種新冠病毒株 致死率達80%!實驗室回應了
外媒爆料,美國波士頓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新冠病毒株」,透過將Omicron變異株與原始COVID-19病毒株融合,實驗室人員讓新的變異株感染實驗室老鼠,發現有約80%的感染老鼠死亡。不過波士頓大學今日隨即發出聲明澄清。《每日郵報》17日報導引用「bioRxiv」預印本論文稱,波士頓大學科學家在實驗室中,將Omicron病毒株的毒棘蛋白植入2019年於武漢發現的SARS-CoV-2 病毒原始病毒株,使進化後的病毒能夠更輕鬆地繞過免疫系統進入細胞。報導指出,Omicron病毒株的毒棘蛋白讓病毒更具傳染性,為了確認這支實驗室製造出的變種病毒表現如何,實驗室人員讓老鼠暴露在病毒之中,結果發現「雖然Omicron會導致輕度、非致命的感染,但攜帶Omicron毒棘蛋白的原始病毒株會導致嚴重疾病,死亡率達80%」。美國波士頓大學實驗室開發出新的新冠病毒株。(圖/翻攝自「bioRxiv」)雖然由於老鼠與人類的免疫反應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因此這支實驗室製造出來的新病毒對於人類而言,不太可能會同樣致命,不過報導指出,波士頓大學實驗室這一發現揭示,即使是在美國,病毒操控研究仍在繼續進行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以色列政府首席科學家夏皮拉(Shmuel Shapira)便批評「這應該被完全禁止,這是在玩火」。不過波士頓大學今(18日)發出聲明表示,《每日郵報》報導是「虛假和不準確的」,該校國家新興傳染病實驗室負責人表示,他們發現的這個新冠變異株的危險性「比較低」。聲明指出,《每日郵報》報導斷章取義地從研究中截取數據,原始的報告指出此研究「非功能獲得性研究( gain-of-function research)」因此不會放大新冠病毒株的危險性,報告強調「Omicron的傳染力是由毒棘蛋白中的突變決定,但致病性主要決定因素存在於毒棘蛋白之外」,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助理教授塞議德(Saeed)指出「這項研究可以幫助制定更好的診斷和疾病管理策略」。
高端效力報告成謎 衛福部遭爆居然要立委自己去問高端
民進黨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昨日登記參選,他在回答媒體連訪時,針對國民黨團質疑食藥署為何遲遲不公開高端疫苗效力報告時,回應高端還沒做完三期實驗,當然沒保護效力資料,並開酸藍委「連這個都不知道、就沒有實值討論意義了」,再度引發輿論議論。國民黨立委林奕華爆料,立委辦公室發函要求衛福部提供高端疫苗的效力報告,衛福部不僅拒絕提供,還要立委「自己去問高端公司」(圖/報系資料照、立委林奕華辦公室提供)長期關注高端疫苗議題的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在臉書上表示「陳時中真的是很敢講」!她說,高端三期拖了這麼久還做不出來,他辦公室發文詢問、請衛福部提供曾承諾立委的「疫苗效力報告」,衛福部回文內容居然是「倘需相關內容,請逕洽高端公司」。林奕華說,衛福部不顧外界質疑堅持大量購買高端疫苗,現在立委要求提供高端疫苗效力相關資料,居然也變成是機密,衛福部到底有沒有重視國人的健康?衛福部難道忘記自己是高端疫苗最大買家?高端EUA也是政府發的,難道政府買了、給了EUA就不用追疫苗效力?這樣真的有把國人健康放在第一位嗎?陳時中還有臉幫高端辯解嗎?林奕華並引用國外資料及媒體報導指出,BNT跟Moderna疫苗都是 2020年7月底開始進行三期臨床試驗,11月就公布三期試驗有效性研究報告,並向美國FDA申請EUA。AZ疫苗也是同年8月底開始做三期試驗,12月初就公布三驗期中報告,從三期實驗到公布疫苗有效性報告,時間都不會超過半年。林奕華表示,這些數據證實,衛福部及高端,其實只要有心為國人健康把關、真的想做,想了解是否疫苗有效,拚一點三、四個月就可以做出來!關鍵就在於想不想認真做三期而已!林奕華說,食藥署曾經承諾立法院會提供高端疫苗的效力報告,讓國人瞭解打高端的效果如何,但高端三期實驗做了一年多,連影子都沒看到,只會不斷釋放訊息炒股!主管機關衛福部用行政權給高端緊急授權EUA,拿納稅人的錢採購高端疫苗,放任高端過了一年多還提不出三期報告。而當時力保高端的陳時中,現在竟還有臉理直氣壯說沒有做完三期,當然沒有高端保護效力資料。請問政府採買這500萬劑是買心酸的嗎?民眾打高端疫苗難道真的是為「補充台灣價值」的嗎? 她並表示,對於高端到底有沒有效果?有沒有防護力?打了之後隔多久防護力就會減弱?有沒有後遺症?高端是已經打在數十萬位國人體內的疫苗,這些事情,都是攸關國人健康的事,林奕華要問陳時中,究竟哪來的臉卸責?-林奕華說,政府一般工程採購都有保固期,更何況疫苗採購攸關國人健康,衛福部竟不用追效力?難道政府疫苗採購只是找理由送錢給高端公司?只要高端一天沒有繳交正式的三期人體試驗報告,就代表陳時中擔任衛福部部長時是完全不關心國人健康!陳時中真不愧是高端王牌業務員。她因此要求陳時中必須跟大家說明,如今高端正在進行的三期測試,測試病毒株到底是當時新冠肺炎的最早出現的武漢病毒株還是Alpha、Delta、Omicron病毒株呢?如果測試的病毒株不是政府採購的版本,那麼這樣的報告有意義嗎?如果三期測試是當初政府採購的原始病毒株版本,那麼連我國政府都已經採購Moderna次世代疫苗,這樣的高端疫苗還會有國際買家嗎?相關資料為何還不能對民眾公開,讓民眾知道自己究竟打到了什麼?
打3劑疫苗25天內再次確診 醫師問:無敵星星存在嗎?
兒科急診室醫師吳昌騰於臉書分享,他的朋友已施打三劑疫苗(AZ+AZ+Moderna),卻在25天內確診了兩次,且第二次的症狀比第一次還要嚴重,令他驚嘆「哇!什麼?怎麼會這樣快呢?」吳昌騰聽朋友說第二次確診的CT值是18,病毒量是算多的,但朋友是個喜歡戶外活動,沒有慢性疾病,也無免疫缺陷疾病,沒有吸菸,只有偶而會喝酒的人,怎麼會在這麼短的間隔內確診了兩次,讓人不禁懷疑無敵星星到底存不存在。吳昌騰也提到,朋友第二次確診時有無法點開「確診個案自主回報系統」的困擾,雖然健保快易通上顯示是確診的狀態,卻無法回報狀況,經過吳昌騰的努力才解決問題。吳昌騰表示,當再度確診可能會遇到兩種問題,首先是COVID-19重複感染之定義及個案處置原則是否需要滾動式調整?第二是對於二次確診個案,新冠一號是否可以第二次公費治療呢?最後吳昌騰也提醒大家,隨著時間過去,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會下降,所以「突破性感染」和「再次感染」是有可能會發生的,但目前接種原始病毒株疫苗所產生的免疫力,在面對BA.4、BA.5時,依然能夠對重症、住院和死亡提供有效保護。
美大學開發實驗性蛋白質疫苗 刺激T細胞克服「新冠病毒變異」
新冠肺炎持續至今已接近3年的時間,雖然疫苗早已問世許久,但面對一直不斷變種的新冠病毒,現行的疫苗也只能做到「避免重症」而非「避免感染」。美國一間大學的研究團隊,日前就針對「避免感染」這事情,開發了一款實驗性蛋白質疫苗,希望以此方式來刺激人體內的T細胞辨識新冠病毒變異株,以此來降低感染的機率。根據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新聞稿指出,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當人體接種新冠疫苗之後,體內的B細胞會透過疫苗來學習有關新冠病毒的訊息,進而製造相對應的抗體。而產生出來的抗體就會開始在人體內巡邏,當遭遇新冠病毒時,抗體就會避免病毒侵害人體。但隨著新冠病毒的變異株不斷問世,變異株甚至還誕生亞變種,這些突變出來的新病毒都造成抗體識別率下降,尤其是在近期Omicron變異株的疫情中更是如此,Omicron在棘蛋白上的突變數多達37處,這也讓他們可以有效地躲避抗體。麥迪遜分校的免疫學教授蘇拉許(Marulasiddappa Suresh)就認為,如果新冠病毒變異株可以躲避抗體,那可以動用人體內的T細胞來提供第二道保護。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實驗性的蛋白質疫苗,裡面主要是含有新冠肺炎原始病毒株未突變版本的棘蛋白。研究人員是希望透過這種疫苗來刺激T細胞,進而讓T細胞來抵禦新冠病毒。在實驗階段中,研究人員幫小白鼠注射實驗性的蛋白質疫苗後,將小白鼠暴露在2種新冠肺炎變異株的環境中,結果顯示,由疫苗產生的抗體,無法對付新冠肺炎變異株,但是被疫苗所誘導產生的T細胞有足夠的能力對抗變異株病毒,這也讓小白鼠沒有產生症狀,或是僅有輕微症狀。報告中指出,會有如此差異,主要是在於T細胞所識別的棘蛋白片段比B細胞還要全面,如此就能有效的對抗更多突變後的新冠病毒。目前研究人員正在著手研究T細胞抵禦病毒的機制,以及研究目前現行的疫苗,是否可以透過修改的方式,讓疫苗改由刺激、誘導T細胞的免疫機制。
Omicron 5.0崛起「10倍速度擴散」 新疫苗年底問世…台大醫籲:人人都要打
新冠疫情尚未趨緩,變種病毒來勢洶洶,英國傳出Omicron亞變種BA.5,以10倍速度傳播,引發外界關注。目前莫德納、輝瑞BNT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年底可能就會問世。台大醫便呼籲,人人都需要打,不可輕忽。黃軒醫師在臉書指出,最近美國和英國發現Omicron 4.0(BA 4.0)和Omicron 5.0(BA 5.0)開始崛起,尤其Omicron 5.0更是以10倍的速度在英國擴散,原本的BA 1.0、BA 2.0等已經快要被消滅,但Delta病毒仍然存在。因此,科學家用原始病毒株疫苗加Beta變異株疫苗設計開發出雙價疫苗(Bivalent Vaccine)。研究顯示,莫德納的「雙價疫苗」(Bivalent Vaccine)可以產生高濃度的中和抗體,當作追加劑使用時,可以對抗Omicron變種有較佳的免疫效果,預計今年秋天可能會出現。黃立民呼籲新疫苗每個人都要打。(示意圖/翻攝自pexels)根據《中央社》報導,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今天上午在「神秘鼻腔透視巡迴展」衛教記者會前接受訪問,提到最近觀察到美國和英國流行起不同亞型的Omicron變異株,亞洲地區會流行哪一株還未知,但確實是對疫情的另一大警訊。黃立民說明,目前莫德納、輝瑞BNT都在研發次世代疫苗,對Omicron BA.1保護力可望增強8倍,補足原有武漢株疫苗的不足,但未來流行的如果是Omicron BA.4或BA.5,保護力可能只會提升3倍至4倍,預估年底就有新疫苗可打,而且人人都需要打。
Omicron附著「1材質」能活10天 香港研究團隊:比原始病毒株高
美國CDC的《新興傳染病》雜誌刊載一項香港大學研究,研究顯示Omicron的BA.1變異株在多種物體表面上都能穩定存活一段時間,且穩定性都高於原始的新冠病毒株「SARS-CoV-2」,特別在光滑的不銹鋼表面甚至可活上10天,這顯示Omicron極有可能透過污染物體作為傳播途徑。這項由香港大學研究助理教授錢永康在內的研究團隊指出,他們將BA.1變異株和SARS-CoV-2原始株在21°C至22°C實驗室環境中,滴在各種光滑或多孔洞的表面上,結果顯示,原始株在所有不銹鋼、聚丙烯(PP)塑膠片,以及3分之2的玻璃表面上無法存活超過4天,剩下最後一個玻璃表面樣本到第7天後也找不到任何具傳染性的原始株病毒。然而,BA.1卻能在上述材質的表面上存活超過7天,在光滑的不銹鋼表面上甚至第10天都還能檢測到活病毒。另外,在多孔洞表面的實驗中,像是紙巾、印刷用紙等材質,BA.1也呈現更高的穩定性。研究發現,BA.1可以在紙巾上至少存活30分鐘,在印刷紙上15分鐘後仍測出活性,而原始株則無法。錢永康和研究團隊認為,儘管研究仍有局限性,如病毒滴定的細胞可能影響結果,以及控制良好的實驗室環境和真實世界的條件有所差異等,但病毒在物體表面的穩定性仍是防疫策略應該考慮的因素,研究顯示,Omicron的亞變種毒株極有可能透過污染物體的途徑傳播。
兒童染Omicron恐遭病毒入侵腦部 7大症狀曝光
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延燒,雖然感染Omicron大多為輕症,但也有不少死亡案例。新北先前有名男童染疫病逝,近日基隆也有一名2歲男童高燒42.4度確診,經轉院仍不幸過世。對此,兒科急診醫師吳昌騰指出,Omicron和流感不同,即使病毒的致病性較低,但傳染性很強的病毒也可能導致更嚴重的疾病和死亡。吳昌騰醫師在臉書粉專透露,Omicron傳播力很強, 目前重症至少有2大類型,包括嚴重的哮吼以及病毒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感染。香港研究發現,Omicron病毒在上呼吸氣道中的複製速度更快,在肺部複製速度較慢。感染24小時後,在支氣管中的複製速度超過Delta病毒和原始病毒株的70倍;感染48小時後,在呼吸道組織中的傳播水平也高於 Delta病毒。至於美國兒童醫院研究,Omicron引起的哮吼,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類固醇及腎上腺素的頻率更多,有時情況會很嚴重,可能導致病人自身免疫系統失調,也就是「細胞因子風暴」。醫師擔心孩童感染Omicron,導致病毒入侵腦部。(示意圖/翻攝自pexels)吳昌騰表示,新冠肺炎主要是一種呼吸道疾病,但許多患者表現出神經系統症狀,因此Omicron的出現,了解腦部感染的途徑變得更加緊迫,只是目前還沒有明確答案。在大腦中的病毒,如果不複製並且不誘發炎症,幾乎沒有負面影響,但是到達腦幹呼吸中樞時,會導致病人出現急重症的風險,盜汗、噁心和食慾不振的症狀也會增加。吳昌騰說明,新冠肺炎併發的腦膜炎、腦炎和急性脊髓炎,最初表現的常見症狀,像是發燒、頭痛、新發抽搐或肢體無力,但腦部感染詳細的機轉,仍要後續的研究說明,尤其家中有嬰兒和幼兒的家長,更是要特別注意。
台灣將與病毒共存? 台大專家籲做7件事:讓環境病毒大減
台灣連日來確診個案高居不下,相較於新冠的原始病毒株及其他變異株,Omicron變異株的傳染力更加強大,與病毒共存似乎勢在必行;台大醫學院環境職業醫學科教授兼主任蘇大成受訪表示,病毒本身是奈米微粒大小,屬於生物氣膠,容易懸浮在居家或辦公室環境當中,若通風不良便會累積愈來愈多,因此列出7項重點,希望大家一起努力,減少受病毒感染的機會。根據《中時新聞網》報導,有研究發現,氣膠中的新冠病毒可持續存活、保有感染力一陣子,且目前出現的感染事件多在大眾運輸、公寓、商場等地傳染,蘇大成表示,這恰恰證實了病毒會在密閉空間中靠著空氣傳播,同時,空氣污染也會影響人體免疫功能,有極高機率使確診者的病情更加嚴重,因此防制空污也相當重要。為此,他呼籲民眾做到以下7件事,盡量減少週遭環境的病毒量。1.改善密閉空間的通風換氣打開門窗,讓新鮮空氣在居家或辦公環境中流動,假如受限於風向的自然變化,則建議諮詢專家後加裝排風扇使用。蘇大成建議,「如果可以,盡量減少去密閉空間」。2.勤加擦拭物體表面研究顯示,新冠病毒會在光滑的金屬和塑膠固體表面上存活好幾天、甚至長達1個月的時間。民眾可勤加擦拭居家或辦公空間的桌子、家具等,並多清潔室內環境,減少室內灰塵、降低病毒在室內逗留機會。3.善用空氣清淨機、除濕機懸浮在空氣中的病毒於密閉空間中,可能存活3小時以上,建議使用具有HEPA負離子淨化空氣功能的空氣清淨機,有助減少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減少密閉空間的病毒量。4.用塑膠蓋遮住浴廁污水孔都會區民眾多半住在集合式的公寓、華廈或社區大樓內,但集合式住宅的污水排水系統多為「共管」,出入的氣孔也相通。一旦浴廁開啟抽風扇形成負壓空間,污水管的異味和病毒也會跟著氣流抽進來。因此,蘇大成建議,浴廁污水孔不需排水時,應該先用塑膠蓋遮住,「當然,如果建築物能有獨立的排水系統和排氣系統最佳,就沒有這項問題。」5.蓋上馬桶蓋再沖水蘇大成表示,感染者糞便中的病毒最長可存活20天,建議解便後,先將馬桶蓋蓋上再沖水,避免病毒噴濺出來、在浴廁內飄散。6.營造居家芬多精環境很多草本科和木科植物會釋放出芬多精,已被證明有抑制病毒的作用,例如薄荷、蘭花、菊花、樟樹、和榕樹等。建議蘭花可種在室內,薄荷和菊花種在窗台或陽台,樟樹和榕樹可種室外;此外,室內裝潢若能選擇含有芬多精的原木材料,例如柳杉、檜木、肖楠等,也有助抑制室內的病毒和細菌。7.偶爾安排一場森林旅遊芬多精除了能降低PM2.5、改善空氣品質,也能活化人體的自然殺手細胞(簡稱NK細胞),而NK細胞會對抗外來的病毒及癌細胞等異物,增加人體抗癌和抗病毒的能力。
Omicron亞變種持續出現 專家警告「病毒突變速度沒減緩」
雖然世界各國一度因為Omicron變異株的關係,讓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但由於目前疫情高峰期已過,不少國家開始決定開放國境,決定與病毒共存。只是基於Omicron變異株的亞型變種病毒不斷被發現,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病毒學家蓋瑞(Robert F. Garry)就表示,病毒的突變速度並沒有減緩,可能還有人類無法推測到的「新把戲」會出現。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指出,當新冠病毒在全球散播之時,就擁有數十億次自我重組的機會,而過程中,新冠病毒的確也在不斷的進化,產生不少變異株或是亞型變異株的病毒,而且從疫情爆發至今,病毒的變化並沒有受到控制,變種的速度也沒有減緩的跡象。美國杜蘭大學病毒學家蓋瑞就表示,目前僅能知道,現存的新冠病毒的傳染性並沒有像麻疹那麼恐怖,但肯定會持續蔓延。而且蓋瑞也推估「病毒可能還有我們沒有見過的詭計」。他認為病毒在歷經不斷的突變後,很有可能會更加強化傳播感染方面的能力。報導中也指出,目前最新的變種病毒是Omicron變異株的亞型變種「BA.2.12.1」,根據美國CDC資料顯示,這種病毒的傳染性比Omicron變異株亞型變種「BA.2」還要高上25%。也由於「BA.2」的傳染力已經比Omicron變異株更加強大,Omicron的傳染力又是稱霸所有記名變異株,這也代表著「BA.2.12.1」的傳播能力是不容小覷。美國福瑞德哈金森癌症研究中心計算生物學家布魯姆(Jesse Bloom)也表示,目前現行的所有新冠肺炎疫苗,均是以2019年發現的新冠病毒原始病毒株基因序列開發而成,但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明確的發現新冠肺炎的變種病毒株的突變,可以有效地躲避疫苗中的中和抗體。布魯姆就認為,目前病毒正在用非常快的速度突變,人類應該要積極考慮如何更新疫苗,並且加快速度執行。
開學好心慌1/兒童易染Omicron「確診率暴增7倍」 醫示警「這個併發症恐索命」
Omicron變異病毒株疫情蔓延,桃園、高雄成為這一波的重災區,因此宣布公私立幼兒園延至2/14開學,而高中職以下的各級學校仍在2/11如期開學;其他如雙北、台中等各縣市則依原定計畫於2/11開學。相較於去年9月開學,當時雖然境外移入有許多Delta確診案例,但台灣境內流傳的仍以Alpha病毒為主。當時校園教職員工多數剛接種第一劑疫苗,只能憑藉著高強度的防疫措施避免病毒入侵校園,因此許多學校設置隔板、禁止家長進入校園、學生甚至也可自由選擇居家視訊上課。這次春節後的開學,時空環境已有所不同,教職員工、家長幾乎已全面接種完兩劑疫苗,目前教職員工正開始陸續接種第三劑,因此雖然孩子依舊無法打疫苗,但已形成較堅實的防護網。不過,這次面對的已不是Alpha或Delta病毒,而是傳染力更為驚人的Omicron變異株,而且數據顯示兒童感染率相較之下更高,再加上農曆年前爆發的群聚,再加上春節南往北返,都讓此次開學充滿變數。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就認為「開學前見真章」,他在臉書PO文寫道,「從過年期間公布的確診個案來看,其實多半都是原本匡列中,或是與原本傳染鏈相關的,可見整體疫情還是有得到控制,大家不用太緊張。」但他認為年後到開學後1~2周才是關鍵,他擔心會有新一波的疫情。林氏璧說,「這絕對不是對台灣防疫沒信心,只是會覺得,Omicron的傳染力真的有這麼肉腳嗎?」「這些案件本身一件一件相關的人都會收尾,這都不是問題,重點是那些已經讓社區承受風險的社區足跡到底有沒有傳出去,以及社區現在的狀況究竟如何。」林氏璧提醒,年後才是考驗的開始,他認為一旦有呼吸道症狀就應該盡可能接受篩檢,看看社區是否有Omicron的蹤跡。西雅圖兒童醫院感染Omicron的確診率高達21%,明顯高於Delta的3%,證明Omicron傳染力驚人。(圖/翻攝自西雅圖兒童醫院官網)許多家長心裡相當矛盾,一方面不希望停課或延期,擔心陷入「孩子該送哪兒」的煩惱;但又恐懼孩子進入校園之後感染病毒,尤其Omicron傳染力相當 驚人,萬一已經進入社區中,學校的團體生活恐怕成為病毒溫床。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吳宗儒表示,相較於原始病毒株,Omicron有多逹50個突變點,因此更能逃脫自然感染或打完疫苗後的免疫機制,因此更加難纏。吳宗儒說,Omicron的兒童確診個案數大幅上升,代表Omicron相較於Delta或更早期其他的病毒株,更容易傳染給兒童,需要住院治療的人數也比較多。一份美國研究顯示,在Omicron流行期間,西雅圖兒童醫院新冠肺炎確診率達21%,之前Delta流行間最高僅為3%,明顯看出Omicron更易傳染給孩童。吳宗儒認為,雖然孩童似乎容易感染Omicron,但重症比率低,死亡個案也很少,細分年齡層來看,未滿5歲的幼童則是受到Omicron影響最大的年齡層。此外,幼兒以上呼吸道症狀為主,和其他的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狀不易區分,因此容易延誤治療。許多研究顯示,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是少見但嚴重的併發症,大多發生在孩童確診後2-4周、年齡較大的兒童;有部份兒童需長期追蹤,死亡率約1-2%。國外就有兒童染疫後出現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嚴重者可能休克或死亡,因此家中親友需多關注孩童狀況。吳宗儒提醒,MIS-C的發生和感染時的症狀輕重無關,也有輕症個案發生這些特殊併發症,建議符合接種疫苗資格的家人,若有症狀,還是應該積極篩檢、積極治療。
開學好心慌2/兒童染疫恐影響專注力 「6類孩子」須提高警覺
傳染力極強的Omicron變異株,在春節前夕攻破台灣大門,相較於過去的Delta、原始病毒株,Omicron似乎更容易傳染孩童,指揮中心2/4公布台灣0至9歲兒童確診人數目前已達60人。隨著兒童確診數增多,愈來愈多專家討論「11歲以下兒童是否應接種疫苗」,陳時中日前於記者會上表示,目前對此「沒有強烈想法」。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則認為,目前看來,兒童很容易受到感染,似乎不打疫苗不行。黃立民說,11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有許多爭議,各方看法都不同,但目前研究顯示兒童染疫後,可能會造成神經方面的後遺症,例如無法集中精神,可能會出現學習障礙等,所以他認為指揮中心應盡速開放11歲以下兒童接種疫苗。由於開學在即,為了防範校園群聚事件,目前各縣市學校也各有沙盤推演,例如台北市有國小校長透露,考慮將宣導性質活動都改成線上進行,減少大規模群聚的機會。北市教育局也說,年前已針對一批教師進行第三劑造冊,並提醒符合資格的教師都可自行預約施打、增強保護力。桃園市長鄭文燦日前也表示,針對桃園市未預約接種第三劑疫苗的教職員工,市府已安排專案,預計在開學前讓全市教職員工疫苗涵蓋率超過95%。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感染科主任張凱音表示,兒童感染Omicron多數都是輕症,跟一般感冒非常相像,還是建議要去就醫,若是有接觸史、群聚史也應該要告知醫師,以便醫師作為採檢參考。桃園市各中小學陸續安排教職員工接種第三劑,希望藉此減少校園群聚機率。(圖/報系資料庫)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小兒科醫師吳宗儒表示,研究顯示,兒童、青少年的重症危險因子包括肥胖、糖尿病、氣喘,此外,早產兒、新生兒及嬰兒出現症狀也需要特別留意。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張峰義認為對抗Omicron要「有防有攻」,最基本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一定要做到,除此之外,更要主動積極接種疫苗、篩檢、治療。張峰義說,接種疫苗仍是目前控制疫情最有效的方式,台灣仍有約2.6成民眾未施打第二劑疫苗,建議符合接種條件的民眾需完全接種疫苗,以提升保護力,降低重症、住院及死亡率,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更應盡快接種第三劑。張凱音也認為,想要避免孩童染疫,同住的家人一定積極打完2劑基礎劑、1劑追加劑,完整接種疫苗才能間接形成防護網保護孩子。另外,若有相關症狀無須驚慌,可先採取居家快篩,若發現確診再盡速前往鄰近醫院或診所尋求專業協助,避免錯失關鍵治療時間。
染Omicron「5大症狀」曝光:不會喪失嗅覺 和原始病毒株全不同
新冠肺炎變異株Omicron來勢洶洶,在全球各地陸續出現確診,英國也爆發首例死亡病例,讓不少人感到擔憂。有專家認為,Omicron出現的染疫症狀,似乎和先前的病毒株有所不同,提醒民眾要特別注意。新冠變異株Omicron病例的日益增加,讓許多國家憂心忡忡,根據《每日星報》報導,有醫生和流行病學家表示,Omicron的症狀和以前的病毒株包括Alpha、Beta和Delta都不同,傳統的3種症狀為發燒、持續咳嗽、嗅覺或味覺喪失、改變,但最新的報告顯示,Omicron出現5種不同的症狀,包括喉嚨沙啞(與喉嚨痛相反)、乾咳、極度疲倦、輕度肌肉痠痛、盜汗。感染Omicron可能出現5種症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南非醫學協會主席庫媞(Dr Coetzee)是最早發現Omicron病毒株之一的醫生,她注意到診所的患者表現出和Delta變異株不同的症狀,在11月18日就提醒衛生官員「臨床表現和Delta不同」,當時7名患者表現出不同的症狀,似乎和正常病毒感染有密切相關。庫媞指出,病人表現出極度疲倦、肌肉痠痛、喉嚨沙啞和乾咳的症狀,但是和之前的變異株不同,不會導致味覺或嗅覺喪失。另外,她也注意到,病患出汗太多,以致於睡衣和床上用品都濕透了,這也是感染Omicron變異株的明顯跡象。針對Omicron首例死亡,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指出,初步釋出的資料,就是告訴大家,有染上Omicron死亡的情形,但究竟是不是常見、年齡分布、比例等,還要等相關統計。
Delta病毒超強傳播力從何而來? 學者找到關鍵原因:複製速度快到嚇人
印度Delta變種病毒超高的傳播能力讓各國專家驚愕,研究人員也一直想知道為何該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會如此驚人,近日中國大陸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表論文,指出Delta病毒的「自我複製速度非常高」,導致病患體內的病毒含量高,再加上潛伏期也較其他病毒株短,造成它能夠快速傳播。根據《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報導,大陸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流行病學家陸靜(Jing Lu)與其研究團隊,觀測廣州去年感染Delta變種病毒株的62名患者,每天測量他們體內的病毒載量,以便了解病毒如何隨著時間變化,並將數據與感染原始SARS-CoV-2病毒株的63名病人進行比較。研究團隊發現,Delta變種病毒株複製的速度比原始病毒株快上2至3倍,病人呼吸道內的病毒含量也因此會倍增為原始毒株的1260倍,潛伏期還會從6天縮短至4天。專家指出提升人口篩檢頻率是防範Delta變種病毒株擴散的重要手段。(示意圖/林士傑攝影)香港大學流行病學家考林(Benjamin Cowling)補充說明,由於病毒會在短期間內複製出大量病毒,再加上較短的潛伏期,代表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患者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傳染給更多人,並且可能在被感染後更早開始傳播病毒,因此提升人口篩檢頻率、提出更適當的防疫干預措施相當重要。此外,報導也指出,瑞士伯爾尼大學學者Emma Hodcroft對於上述研究結果表示同意,並且表示關於Delta變種病毒株還有許多問題尚未得到解答,例如Delta是否會造成比原始病毒株更嚴重的病症?也不知道它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的能力是否更高,需要更多專家投入研究。
輝瑞疫苗對巴西變異病毒株有效? 東大研究結果出爐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除了原始病毒株外,還衍生出許多不同變種病毒株,而疫苗對於這些變種病毒是否有效,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近日東京大學醫學科研究團隊就發現,輝瑞疫苗對於巴西(Gamma)變異株效力是可期的。根據日本《NHK》 報導,由東京大學醫學科研究所特聘教授河岡義裕帶領的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結果,團隊分別以曾感染過原始新冠肺炎的倉鼠及未染疫過的倉鼠進行研究,將Gamma變異株投給兩種倉鼠;結果發現,曾染疫的倉鼠在實驗第3天時,鼻中僅檢出少量病毒,實驗第6天則是未檢出病毒;而未曾染疫過的倉鼠到了實驗第6天,還是可以檢測到病毒。此外,研究團隊還針對曾接種過輝瑞疫苗、產生抗體的人類血液進行研究,結果發現抗體對於Gamma變異株的效力和原始病毒的效力幾乎相同,由此可知「針對Gamma變異株,疫苗效力是可期的,然而,在面對變種病毒時,首先也應落實基本的防疫對策。」
7本土確診「多點爆發」 病毒比去年更兇猛!專家籲:固守醫院
諾富特、華航事件未歇,感染科醫師曾示警,一旦不同醫師在不同的地點診斷出新個案,就表示社區危險了,昨新增兩起不明社區感染源、共6例本土病例,代表已經「多點爆發」,一定要固守醫院。由於今年變種病毒來勢洶洶,敵人比去年凶狠,專家提醒醫院加強通報、採檢。另有專家呼籲採購快篩試劑,在社區設點,開放民眾廣篩。疫情緊戒標準及因應事項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表示,現在要做的事情很多,人人都要戴口罩、勤洗手、少聚會,針對已爆發的點,必須「能匡多少算多少」。目前諾富特、華航的事情還沒解決,又出現新的事件,問題很多,現處於多點爆發的情況,疫情已「爆出去」,一定要守住醫院,除認真診斷,感染措施也要落實,避免院內感染再現,病人一有不對勁就要採檢。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說,去年4月出現不明感染源酒店公關,1年後又出現不明感染源個案。去年是武漢原始病毒株,才沒造成大規模傳播,台灣歷經桃醫D614G變異株後,如今可能面對再變種的病毒,傳播力更強更凶狠,醫護要更警覺。不具名專家表示,政府應該推動廣篩,像韓國連在麥當勞都能做快篩檢測,但台灣的快篩卻一直未普及,診所也無法採檢。快篩技術一直進步,台灣也有通過緊急授權,只是政府沒有推廣。若政府願採購快篩試劑,就可在社區設點,開放民眾想篩就篩,但因政府長期不買,若臨時要廠商生產,也難保證真能做出來。根據指揮中心疫情警戒標準,疫情嚴重度分4級,其中第1級是建議取消大型活動,最嚴重第4級則是區域封鎖,也就是封城。指揮官陳時中昨宣布疫情升為第2級「出現感染源不明的本土個案」,管制措施包括嚴格開罰在人多場所不戴口罩者、要求集會落實人流管制、停辦室外500人或室內100人活動、營業場所使用隔板、餐飲業實聯制、雙鐵禁飲食及城際列車禁站票。第3級則為民眾外出時需帶口罩,停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
英國展開人體試驗!刻意讓新冠痊癒者接觸病毒研究是否免疫
英國科學家今日展開測試,故意讓曾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再次接觸該種病毒,以檢測其免疫反應,觀察他們是否會再度感染。根據《中央社》報導,2月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個批准所謂人體「挑戰試驗」的國家,刻意讓志願者接觸COVID-19病毒,看是否曾染疫者會再次感染,以對免疫力有更多了解。對此,牛津大學(University of Oxford)疫苗學家、領導研究的麥珊(HelenMcShane)表示:「我們可以藉由此項研究得到的資訊,設計更好的疫苗和療法,並了解人們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是否受到保護、保護持續時間,這將有助了解是什麼免疫反應能預防再次感染。」此項試驗的第1階段將採用可使新型冠狀病毒開始在約一半受試者體內複製的最低劑量,讓他們不會出現症狀或幾乎沒有症狀。第2階段則會在夏天展開,讓不同批的志願者感染標準劑量的病毒。參與第1階段的試驗者多達64人,年齡介於18至30歲,至少3個月前曾染疫,但目前健康的受試者。研究人員會讓受試者再次感染SARS-CoV-2原始病毒株之後,將他們隔離至少17天觀察,若期間有出現症狀,就會採用雷傑納隆藥廠(Regeneron)單株抗體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