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老案基地
」拆屋法規顛三觀1/老公寓改建合法「切房子」 外頭怪手狂挖裡面住戶嚇壞
雙北老公寓全力拚改建,卻在北市出現同幢同棟的老公寓,直接以樓梯牆為基準對半切拆除。剩半邊的地主們向CTWANT控訴拆屋過程「未通知」,怪手拆除玻璃全都在震,相當恐慌,憂鬱症住戶甚至壓力大到吞藥自殺。根據記者調查,依市府規定,同幢同棟建築,只要不同地號地籍、有保留獨立樓梯進出、中間非共用壁,拆除部分建物時無須經過另一半所有權人同意,亦無需通知住戶,老公寓新拆法雖一切合法,也刷新三觀。被迫對半砍的老公寓,屋齡將近50年,就位在北市信義區吳興街8巷。CTWANT記者實地走訪,該危老案基地上已搭起接待中心,被砍半的老公寓牆面整修撫平,已不見剛拆除時鋼筋外露的模樣,只見牆上還掛著抗議布條。隨著樓梯往上走,原本每層3拚,現況只見右手邊2戶還在,左邊戶拆除後大門已填成一堵實牆。幾名投訴地主緩緩道來,「事情約莫發生在前年12月至去年3月,怪手突襲般敲打拆除建築,讓大家都嚇了一跳。雖然已知隔壁鄰居有意跟建商合建,但拆除當天,連通知都沒有。」「我們足足忍受了3個月的噪音!」「台北市建管處竟然核發拆照跟建照,讓建商直接從樓梯把我們切一半,然後跟我們說,一切合法!請教是用哪一條法條,把一棟舊公寓切割一半,無需另外半棟的同意!」地主A小姐講來振振有詞,因為這種狀況相當罕見,他詢問建管處時當場爆哭,因為建管處告訴他「現在台北市到處這樣切房子」,A小姐問,「所以這是積非成是嗎?」根據「臺北市領有使用執照建築基地範圍內部分土地申請建築處理原則」中揭示這類共用梯的建築,只要保留共用樓電梯間即能將同幢同棟建築一分為二與鄰地改建。(圖/截取自台北市法規查詢系統)記者實際訪問一般民眾,幾乎都沒聽過、看過這樣「對切」的拆除方式;但若是建築工程或都更危老業者,似乎有耳聞,且並覺得無不妥!另一位投訴地主B小姐,家裡住有年邁的媽媽和精神狀況不佳的姊姊,他形容拆屋過程,天搖地動,電視、家具都在晃,窗戶都感覺要震碎了,「我是活人,我在建築裡面,怪手在建築外拆房,有沒有人考慮過我們的感受?」「我都受不了了,我姊有憂鬱症,因為這樣吞安眠藥自殺,差點死掉,若是有心臟病的人會不會心臟病發?」最令她憤憤不平的是,他向建商抱怨姊姊的狀況,竟得到一句,「那你告我啊!」記者詢問拆除前不是都有鄰房鑑定?A小姐回應,就來拍拍照,每個工地動工前都會做鄰房鑑定,拍現況作為未來鄰損賠償的參考;但是同幢同棟的建築物拆除前卻沒有做結構安全鑑定,拆除日期也沒有通知。老公寓新拆法和拆屋前「不用通知」,屋主與記者詢問北市建管處,得到的答案皆是「一切合法」。北市建管處發言人鄭大川回應,根據2014年頒布的「臺北市領有使用執照建築基地範圍內部分土地申請建築處理原則」,就雙併公寓此類共用樓電梯房屋,經委託設計建築師檢討簽證後,對於該棟建築物保留該共用樓電梯間供剩餘建築住戶出入,其拆除或重建時,「得免經剩餘建築所有權人同意。」至於是否老公寓都可以不用經過其他所有權人同意對半拆?他解釋,早期建物有些是同一地籍,有些在興建時或領得使用執照後即完成地籍分割。要看地籍圖,如同一地號之建築物做部分拆除前,應先做地籍分割,在這個階段就必須經得全部所有權人同意。本案剩餘建物地主表示未接通知,原因是該案送建管處前,就已完成地籍分割,因此依處理原則無需再經同意即可拆除。不過根據記者觀察北市地籍圖,不少老公寓都在興建時即完成地籍分割,恐怕未來會有更多共用梯同棟公寓被拆兩半的案例出現。住宅消保會顧問吳翃毅也解釋,只有動到共同壁,才會以「共同壁協議書」知會對方拆除的事情。或許鄰與鄰間隔著樓梯,非共用壁,所以屋主才沒有簽到任何文件,甚至無須經過同意、知會拆除事宜。B小姐家中有老母親和精神狀況不佳的姊姊,她投訴同幢同棟建築的拆除作業嚴重影響生活,除了噪音還擔心建築崩塌,讓她們精神壓力很大,她的姊姊還服安眠藥自殺。(圖/投訴人提供、方萬民攝)雖然法規不強制「要通知」,但實務上,多數建設公司仍會先敦親睦鄰。北都建設董事長,同時也是建築師的陳逸軒表示,一個有經驗的建商和營造廠,從請照、建照核准、鄰房鑑定、開工拆除,每一個階段都會主動關心和告知住戶,「就算旁邊不願意都更,我們要改建會有震動、噪音,可能會影響鄰房住戶,都會先打招呼。」他舉例,北都建設在北投的危老案,鄰房住戶因為工作關係表明周六上午都要睡覺休息,於是該案便周六不施工,「會看看鄰房住戶有什麼需求,只要合理、符合正常範圍,都盡力配合。」同棟公寓被切一半的案例不多,陳逸軒將心比心,「雖然封牆了,但若我是住戶,住起來也會覺得很恐怖,拆除有震動、有破壞,結構上也會削弱。」他也表示,這種案例地主住得不放心,最後大多都會妥協一起改建。記者平衡報導,對此,該建商選擇不回應。
危老迷你化8.17坪蓋新房 北市近4成基地不到百坪
日前北市出現地坪僅8.17坪超迷你透天改建案,凸顯危老案基地「迷你化」趨勢。台灣房屋彙整台北市建管處資料統計,北市危老核准案件各區的平均基地面積,最大的為信義區,平均223.5坪;最小的大同區,僅平均150.6坪;而全市平均僅188.5坪,其中基地未達百坪的案件,占比高達35.8%,等於每3件有1件「危老小案」。危老的同意門檻為100%,所以商辦、飯店、維修保養廠等大型商用不動產,是大基地危老的主力。根據統計調查,目前台北市最大基地危老案為原信義行政中心,土地面積2147.4坪,由南山人壽標得地上權,朝摩天商辦改建中。不過超過千坪的危老案非常少見,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就表示,除非原本基地面積大,否則透過整合多半曠日廢時,由於危老沒有最小基地面積門檻,因此近年也出現不少迷你改建案,即使是單一獨棟透天厝,仍有機會循危老管道獨立重建,像是今年內湖成功路二段就出現一筆地坪僅8.17坪的「套房型基地」透天改建案,萬華萬大路也有一棟佔地僅10坪的透天改建。根據台灣房屋觀察數據發現,全市有5個行政區的百坪內危老案占比逾4成,其中內湖占比達47.2%最高,但同時也是基地逾500坪大案占比最高的地區,顯示內湖的危老基地樣態呈現兩極化。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分析,內湖因內科坐落,周邊符合危老條件的商用不動產較多,尤其潭美段因鄰近工業區,且建物規模大,有多起面積逾500坪的案件;也由於園區就業新貴眾多,小宅需求殷切,賦予迷你危老案充分的發展空間,使內湖不論大小基地的危老案占比,均居全市之冠。張旭嵐指出,危老重建雖沒有基地門檻限制,不過小基地開發又要顧及必要性公設,容易面臨公設比高的問題;其次小基地單獨重建容積受限,多為瘦長新大樓,難兼顧市容;且同一街廓如後續有其他大面積開發案,可能受限於單一透天厝已獨立重建,而無緣整合全街廓。因此老舊街廓若以大基地開發為原則,不論對公設比、市容風貌、土地利用率來說,通常更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