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及生命
」 過敏 美國 中國 金魚 展覽46歲男拚酒猝死!醫師點尾牙5大禁忌行為 切勿「飯後抽菸」
年末至年初是各大公司尾牙旺季,苗栗一間外商公司上月底舉辦尾牙,一名46歲吳姓男員工參賽拚酒,隔天被發現陳屍溪頭某飯店廁所,死因為「心因性休克」猝死。除了拚酒行為涉及人身安全之外,重症醫學醫師黃軒點出尾牙5大禁忌行為,切勿空腹飲酒、也不要飯後抽菸,會加重心血管負擔。禁止空腹飲酒黃軒指出,酒精吸收速度更快,空腹時,酒精會直接進入小腸並迅速被吸收,導致血液酒精濃度快速上升,更容易喝醉,還會刺激胃黏膜,可能引發胃痛、胃炎,甚至胃潰瘍。且空腹飲酒會讓酒精代謝更困難,導致隔天宿醉症狀更嚴重。酒精會干擾肝臟釋放葡萄糖的能力,可能導致血糖過低,出現頭暈、乏力甚至昏厥。禁止飯後抽煙取暖抽煙會導致血管收縮,降低血液循環,反而使身體保暖能力下降。寒冷環境中抽煙會加重心血管負擔,可能引發高血壓、中風或心肌梗塞等急性疾病。加上冬季室內外溫差大,頻繁進出可能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增加猝死或腦血管疾病的風險。禁止自己開車前往避免酒駕風險,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影響駕駛判斷力和反應速度,增加交通事故的風險,還有可能面臨高額罰款、吊銷駕照等處分。禁止過度飲酒或強迫他人喝酒過量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對肝臟、心血管系統和腦部造成嚴重損害,甚至危及生命。還有可能導致情緒失控、行為不當,破壞聚會氣氛,甚至引發爭執或暴力。禁止再續攤黃軒解釋,續攤通常伴隨更多飲酒,可能導致急性酒精中毒、宿醉,尤其參與者可能低估自己的酒精濃度,引發健康問題,續攤後的深夜返家也增加酒駕風險。根據現行法規,酒測值標準為,酒精濃度每公升0以上未滿0.15毫克(不罰)、每公升0.15毫克以上未滿0.25毫克(僅行政罰)、每公升0.25毫克以上(行政罰+刑罰)。雷皓明律師提醒,一般市售的罐裝啤酒,容量大約在330c.c左右,假設體重若是70公斤,大約只要喝3.3罐啤酒,就無法通過酒測。
猝死並非只會發生在老人身上 專業醫點名5族群「看起來健康但危險」
近期由於寒流來襲的關係,短短數日內已有百餘人因寒冷而發生猝死。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其實寒冬中猝死的情況,並不僅限於年長者或患有慢性病的人,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為忽視生活細節而面臨危險。黃軒醫師在FB粉絲專頁發文表示,猝死的高危險族群除了長者外,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族群、吸煙和飲酒成癮者,以及肥胖者都是屬於高危族群。因為寒冷天氣會導致血管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這些族群的身體狀況更易受到低溫衝擊。此外,許多看似健康的人,也可能因生活習慣問題成為非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向上冬季暴飲暴食會導致血液集中於消化系統,增加心臟負擔、長期缺乏運動則降低身體適應寒冷的能力、飯後或酒後泡澡會加劇心血管壓力、情緒起伏大或壓力過大的人更易心律不整、感冒未癒也可能引發心肌炎,進而危及生命。黃軒醫師提醒,寒冷天氣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導致血管收縮、血壓波動,還可能因冷熱溫差或長時間暴露於低溫環境而對身體造成重大負擔。許多人以為猝死只會發生在有慢性疾病或年長者身上,卻忽略了年輕人因不良生活習慣或未注意保暖而猝死的可能性。為降低猝死風險,黃軒醫師建議從以下6點入手:注意保暖:外出時佩戴圍巾、帽子,特別保護耳朵和頸部等易忽略的部位。避免劇烈溫差:起床時緩慢移動,避免突然接觸冷空氣;洗澡時保持水溫適中,避免過冷或過熱。健康飲食:少吃高油高鹽食品,避免暴飲暴食。適量運動: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助於增強心血管功能。及時就醫:如出現胸悶、心悸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檢查。警惕生活細節,避免隱藏風險。黃軒醫師最後也提醒,寒冬中,典型的高危險族群如年長者和慢性病患者需要特別關注,而看似健康的人群也應警惕暴飲暴食、缺乏運動或忽視保暖等問題。他也特別提醒大家,寒冬雖然美麗,但暗藏危機,唯有養成良好習慣與全面保暖措施,才能有效降低猝死風險。
感冒喉嚨痛2天沒好竟冒雙下巴! 醫示警「這疾病」:死亡率達50%
入冬以來天氣變化大,隨著幾波寒流低溫下來,不少民眾也出現了感冒症狀。就有一名40歲男子感冒、喉嚨痛,吃藥2天不但未見好轉,還突然長出雙下巴,讓他進食時難以吞嚥,就醫檢查後才知,竟是確診一種深頸部感染疾病「魯特維氏咽峽炎」(Ludwig's angina),如未即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0%。耳鼻喉科醫師李典憲日前在臉書粉專「李典憲 耳鼻喉科醫師」發文表示,當時他在門診遇到深頸部感染的個案,一名40歲的男性患者,2天前感冒喉嚨痛,吃了2天症狀藥後情況沒有改善,喉嚨越來越痛,而且下巴整個腫起來,變成雙下巴,吃東西吞嚥非常困難。李典憲提到,他一看見患者的雙下巴,便立刻告訴對方,這是典型口底蜂窩性組織炎「魯特維氏咽峽炎」,屬於一種深頸部感染,要非常小心感染有沒有延伸到舌根,造成舌根腫大,而有窒息的風險。李典憲說,他隨即為患者做了鼻咽喉內視鏡檢查,發現舌根果然也腫了起來。因為擔心後續會有呼吸阻塞的問題,他立刻將病人轉診至大醫院做進一步治療。對此,李典憲說明,「魯特維氏咽峽炎」約有7成跟牙齒的感染有關,而抽菸、肥胖、飲酒、免疫不全也都會增加感染的風險。該病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燒、喉嚨劇痛、吞嚥困難、頸部腫漲,如果感染加劇可能造成舌頭後倒造成呼吸道阻塞,產生喘、呼吸困難、甚至窒息危及生命。李典憲強調,根據研究如果顯示,「魯特維氏咽峽炎」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死亡率可高達50%,透過及時診斷、及早接受抗生素治療,必要時外科引流膿瘍,死亡率可降至10%以下,「平時注意口腔保健、避免菸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才是預防感染的不二法門」。
檢控柯文哲以紙條命「橘子」逃亡 律師3點反擊:他怎麼知道何時搜索?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容積弊案、侵占政治獻金弊案,北檢昨(26)日上午起訴柯文哲、威京集團主席沈慶京等共11人,並在當日晚間召開接押庭,最終於今(27)日凌晨裁定柯文哲3000萬交保。接押庭上,檢方秀出簡報稱柯文哲曾用紙條「晶華→orange出國」,指示貼身帳房「橘子」許芷瑜在搜索前一天出國逃亡,柯文哲的辯護律師陸正義則提出3大疑問反駁,讓旁聽的小草忍不住笑著掌聲。北檢表示,柯文哲收賄後交給許芷瑜保管錢,而檢調也在柯的辦公處查獲撕碎便條紙,上面寫「晶華→orange出國」,許芷瑜才剛在8月27日返台,又急著於8月29日清晨4點10分訂機票飛往日本。檢察官在接押庭中公開簡報,曬出柯文哲碎掉的小紙條「晶華→orange出國」,指出柯文哲雖辯稱是誤將「arrange」(安排)寫成「orange」(橘子),但認為依照他的英文程度不可能拼錯,且事後還將紙條弄碎,顯見有串滅證之虞,建請法院續行羈押。對此,柯文哲辯護律師陸正義提出3大疑問反問檢方:1、難道柯文哲會通靈,他怎麼知道檢方會選在8月30日搜索?2、檢方該如何舉證柯文哲指示許芷瑜逃亡?又要如何認定許芷瑜是共犯?陸正義直言,直到目前都沒看到相關證據,僅是檢方臆測。3、許芷瑜是否回國和柯文哲羈押沒有關聯性,以此認定有串滅證之虞太過草率,若許芷瑜一天不到案,柯文哲何來交保的一天?陸正義也感嘆,柯文哲現在健康狀況不佳,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睡眠中止症,若繼續羈押恐怕有危及生命的風險,加上柯父年事已高又罹癌,希望法官能予以交保停押,好讓柯文哲能回去陪伴父親。最終,北院在27日凌晨3點15分裁定柯文哲以3000萬元交保,並限制住居、出境出海。而應曉薇、沈慶京、彭振聲則分別被裁定以1500萬、4000萬元、500萬元交保;李文宗也因先前在政治獻金案已被裁定200萬元交保,這次追加800萬元交保金。至於共犯許芷瑜仍滯留海外未歸,已發布相關通緝令,但檢方並未指出其涉案情節,再加上相關證人都已傳訊,因此相關事實晦暗不明風險已經降低,最終裁定5人交保。
柯文哲5小時接押庭攻防曝光 律師咬死檢察官沒證據證明何時何地收錢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涉及京華城和政治獻金弊案,26日遭台北地檢署起訴並建議求處28年6月重刑,其接押庭於27日凌晨0時許結束,目前正等應曉薇接押庭開完,5人結果將會一起公布,而柯的辯護團隊與檢方攻防也曝光,柯的律師辯稱檢方是押人取供、侵害人身自由,並主打柯有高血壓、心律不整等問題,希望能讓柯文哲回家。柯文哲辯護團隊表示,檢方主張柯文哲的帳房「橘子」許芷瑜至今仍潛逃海外,但許是在8月29日凌晨4時許出國,柯住處則在8月30日被搜索,並發現「orange、出國」的紙條,但柯根本不知道自己要被搜索,手機訊息也沒有刪,起訴書中更沒有指出許芷瑜在京華城案的角色,明顯是押人取供、侵害人身自由。柯文哲辯護團隊提到,最重要的證據行動硬碟是在柯的臥室搜到,應是柯所有沒錯,但硬碟內容橫跨他當醫生、市長到黨主席期間,而京華城容積率是在2021年拿到,但檢方指稱的「1500」是在2022年間,朱亞虎給李文宗的政治獻金是在2020年,時間明顯不符。而「1500」事件檢方認定是在2022年發生,該EXCEL表卻被放在2024年的資料夾中,柯文哲則辯稱該行動硬碟歸他所有,但有多人經手該硬碟,此資料夾並非他所做。柯文哲的辯護律師咬定,檢方指控威京集團總裁沈慶京,在2022年10月到2023年1月間,親自交付1500萬元給柯文哲,卻沒有證據證明柯在何時何地收錢。柯文哲辯護律師稱,柯有高血壓、心律不整和心臟電燒病史,繼續羈押恐危及生命,而柯爸已93歲高齡,目前又因肺炎而命危,即使北所同意探視,家屬仍希望柯文哲能夠回家。
隱眼大廠又出包!愛爾康爆「眼藥水真菌污染」恐瞎眼 食藥署揭台進口狀況
習慣戴隱形眼鏡的民眾注意了!美國知名隱形眼鏡大廠愛爾康(Alcon)驚傳眼藥水遭「真菌污染」,若使用恐造成視力受損或視力喪失,目前愛爾康已緊急啟動回收機制。至於台灣是否有輸入該問題產品?對此,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26日)給答案了。綜合外媒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近日宣布,知名生技大廠愛爾康遭民眾投訴,指旗下眼藥水品牌「視舒坦」(Systane)所生產的人工淚液Systane Lubricant Eye Drops Ultra PF有異物,經愛爾康調查,確認該異物為真菌。美國知名隱形眼鏡大廠愛爾康(Alcon)驚傳眼藥水遭真菌污染,緊急啟動回收作業。(圖/翻攝自美國FDA官網)美國FDA示警,若民眾不慎使用遭污染的問題眼藥水,恐導致視力受損、失明等眼部危害,對於極少數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嚴重可能危及生命,涉事廠商愛爾康已宣布自主回收該產品。對此,衛福部食藥署表示,經查我國並未輸入該事件受影響藥品,同時呼籲消費者,切勿自行從國外、網路或其他通路商購買該藥品使用,若醫療人員或病患疑似因使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請立即通報衛福部所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
藥物過敏不只會冒小疹子! 專家曝「6大徵兆」應速就醫
如果你認為藥品過敏只會打個噴嚏、起個小疹,那可能得多加留意了。藥品過敏反應,可能是輕微的皮疹或是危及生命的過敏。任何人都可能發生藥品過敏,且症狀可能在服藥幾天內發生,有時則在二至三個月才出現。藥品過敏有6前兆 務必立刻就醫食藥署指出,藥品過敏的六大前兆為:皮膚出現紅「疹」、口腔出現潰「破」、喉嚨感到疼「痛」、眼睛變「紅」腫、嘴唇「腫」脹、身體出現發「燒」。提醒民眾,如果在用藥後發現這些症狀,尤其是口腔、喉嚨、眼睛等黏膜部位出現異常,這些可能是過敏反應的前兆。除皮膚的反應外,如果出現心悸、呼吸困難、不明原因的明顯疲倦、噁心、黃疸、或茶色尿也可能是藥品過敏症狀,都是需要立刻就醫的訊號。藥害救濟給付案例 常見這些藥品類別食藥署統計1999年至2024年11月的藥害救濟給付案例,常見可疑藥品類別包括抗癲癇藥(Carbamazepine、Phenytoin、Lamotrigine)、抗痛風藥(Allopurinol)、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Diclofenac、Ibuprofen、Mefenamic acid)及抗生素(Rifampin/Isoniazid/Pyrazinamide、Co-trimoxazole及Sulfasalazine)。目前國內針對Carbamazepine及Allopurinol的病人,健保分別有給付終身一次HLA-B*1502及HLA-B*5801基因篩檢,民眾可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基因檢測,以降低藥品過敏發生風險。回診告知用藥史 幫助避免嚴重不良反應食藥署提醒,民眾用藥期間可以保留處方紀錄,如果出現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並提供處方紀錄等資訊給醫療人員參考;如果曾有藥品過敏史,可請醫療人員協助將其記錄在過敏紀錄卡,就醫時主動出示,避免重複使用到過敏藥品。
小港驚悚畫面曝光!聯結車閃避撞分隔島 司機受傷紅綠燈倒塌
高雄市小港區沿海一路與世全路口,25日上午10時13分發生一起交通意外事故,1輛聯結車在疑似閃避其他車輛後,失控撞上中央分隔島,造成車輛左前車頭嚴重損壞,並將紅綠燈號誌牌擊落,該事故導致交通一度受阻,所幸駕駛江姓男子(43歲)受傷情況不重,並未危及生命,警方接報後立即處理,並協助交通恢復順暢。據了解,事故發生時,江男駕駛的貨櫃車正由沿海二路南向北行駛,途經世全路口時,疑因閃避其他車輛,結果控制不住方向盤,導致車輛失控撞上中央分隔島,撞擊的力量不僅使江男的車輛左前車頭損毀,還將路口的紅綠燈號誌牌撞倒,造成道路設施損壞。事故發生後,警方迅速封閉肇事路口南北向內線車道,並協助將破損的車輛移至安全地點,避免進一步影響交通,經過緊急處理,現場於上午11時33分順利恢復通行。警方表示,江男經過現場酒精濃度檢測,確認未酒駕,顯示並未因飲酒而導致失控,至於事故具體原因,目前仍在進一步調查中,雖然該事故並未造成大規模的傷亡,但仍提醒駕駛人應提高警覺,遵守交通規則,避免類似事故發生。
男子有痔瘡「排泄就噴血」 怕痛不開刀!拖3個月慘變重度貧血
大陸福建一名90後(西元1990年後出生)男子,上廁所時發現會噴出血,就醫後確定罹患痔瘡,醫師建議他開刀治療,他因為怕痛找各種理由拖延長達3個月,先服用藥物治療。最近痔瘡男走路搖搖晃晃又臉色發白,檢查才發現嚴重貧血,如今已住院接受手術。根據陸媒《映象新聞》報導,來自福建一名30多歲男子發現上廁所時噴血,3個月期間到醫院看了4次,從第1次就醫時,醫師就建議男子住院接受手術治療,但他怕痛又拿工作繁忙,請醫師先以藥物的方式治療他的痔瘡,只是沒有顯著效果。直到第4次檢查時,醫師注意到痔瘡男臉色發白,走路不穩又搖搖晃晃,原來是他因為痔瘡噴血,血紅素從之前的10克多掉到剩下5克,已經屬於「重度貧血」。醫師苦口婆心勸他,長期肛門周圍出血不僅會導致貧血,嚴重還可能引發心臟病、腦血管病變等,最嚴重恐危及生命。最終痔瘡男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聽從醫師建議住院,並接受手術治療他的痔瘡。除此之外,醫師呼籲民眾,上廁所看到血便的話,或伴隨其他不適症狀都應該及時就醫,也能儘早發現其他可能疾病像是結腸癌、直腸癌等。醫師也透露,民眾預防痔瘡的關鍵在於改善生活習慣,注意均衡飲食且確保每日飲用充足水分,預防便祕,如果可以也要避免長時間久坐,培養運動習慣,減少熬夜,都能有助維持整體健康。
肚子微痛20年沒在意!她突嚴重腹痛嘔吐 竟發現膽囊有400多顆結石
大陸湖北一名66歲的陳姓婆婆,從20年前開始就偶爾會有腹痛狀況,由於沒有明顯症狀,一直沒有特別在意。而在日前,她因為嚴重腹痛、嘔吐、無法進食,無奈之下送醫治療,沒想到的是,醫生竟從她的膽囊內取出的400多顆結石。根據陸媒《湖北日報》報導,陳姓婆婆自20年前起,就時常有肚子痛的輕微症狀,因次數不多且不嚴重,她一直沒有到醫院處理。直到去(2023)年某天,她吃完東西後,腹部卻突然出現強烈疼痛,就醫後發現是膽囊結石,雖然當地醫院建議做手術,她認為沒什麼大礙,就繼續將其擱置。怎料,到了今年12月,陳姓婆婆只要微按壓腹部,就會疼痛難耐,甚至會嘔吐、難以進食,而她被緊急送往醫院接受詳細的檢查後,發現病症已經相當嚴重,加上陳姓婆婆有多種心血管基礎疾病,當地醫院也建議她轉診治療。後來,她在丈夫的陪伴下,轉往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的肝膽胰外科。入院後,陳姓婆婆進行超音波檢查,卻發現她的膽囊被大量的結石填滿,變得異常堅硬,部分結石更已掉落至膽總管,引發嚴重炎症,必須即刻接受手術。主攻膽囊結石、膽管結石手術已有18年的肝膽胰外科副主任醫師唐勝利聯合心血管內科、麻醉科進行了多次會診,最後在本月16日進入手術室。手術過程中,醫生切開陳姓婆婆的膽囊,粗估發現結石數量超過400顆,每一顆均呈黑色,直徑有2到3毫米。醫生從陳姓婆婆的膽囊中取出超過400顆結石。(圖/翻攝自湖北日報)幸運的是,經過手術治療,陳姓婆婆的疼痛完全消失,身體狀況也迅速恢復,可正常進食,並在本月18日平安出院。對此,唐勝利醫師提醒,膽囊結石不是越大越危險,往往越細碎、微小的結石越容易掉落到膽管內,進而引起膽管炎、胰臟炎,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他也建議,由於膽囊結石早期症狀不明顯,一般人自己不易察覺,所以體檢十分重要,一旦發現有結石,應積極應對、定期複查,最有效的治療方式就是切除膽囊。
美國樂事「這款薯片」被召回 FDA:會引發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
美國食品暨醫藥管理局(FDA)近日宣佈,知名零食樂事(Lay’s)經典原味薯片因含有未申報的成分必須召回,該成分可能會引發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對此,廠商也主動召回這款13盎司「派對裝」包裝(Party Size) 的經典薯片。《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外媒報導,百事公司(PepsiCo)旗下的知名零食品牌「菲多利」(Frito-Lay)於12月16日宣布,召回部分在俄勒岡州和華盛頓州銷售的樂事經典薯片。報導稱,這次召回的產品為 13盎司「派對裝」包裝的經典薯片,銷售範圍涵蓋實體零售店及網上平台,銷售時間從11月3日開始,至於其他口味或包裝尺寸的樂事薯片則未受影響。由於該款產品因未標示牛奶成分,可能對乳製品過敏者造成健康風險,根據業者的公告表示,「對牛奶過敏或嚴重敏感的人,一旦食用了這些召回產品,可能會出現嚴重或危及生命的過敏反應」。據了解,部分對奶類過敏的民眾,是指人體免疫系統出現對奶類或奶製品的一種非典型反應,一般來說,在兒童身上較容易發生,奶類過敏的症狀包括嘔吐、蕁麻疹和消化系統問題。雖然目前尚未接獲任何與此次產品相關的不適或過敏反應的回報,不過業者仍主動召回, 報導引述Frito-Lay說法,這批受影響的產品的有效日期為到2025年2月11日,製造代碼以 6462307xx 或 6463307xx 開頭。另外,菲多利的母公司百事公司也呼籲,對牛奶過敏或有乳製品敏感的消費者應立即丟棄該產品。美國樂事一款 13盎司「派對裝」包裝的經典薯片「未標明牛奶成分」緊急召回。(圖/翻攝自X)
喘禍要人命!台灣200萬人患氣喘 5成病況差1成恐命危
台灣換季氣溫變化大,每到季節轉換之際、常讓人有胸悶、喘吁吁的感覺,這竟可能是氣喘前兆!據統計,台灣成人氣喘盛行率約1成左右,其中5成控制不佳、1成恐會危及性病。由於氣喘屬於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終身與疾病共伴以外、更隨時可能面臨突發性惡化的危機。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陳育民理事長指出:「嚴重型氣喘患者雖約僅占氣喘人口的3-10%,但疾病引發的住院與死亡風險更高,使治療成本約佔氣喘總醫療成本的60%,顯見提升嚴重型氣喘的治療效益是目前醫學界面臨的關鍵問題。」台中榮民總醫院胸腔內科傅彬貴醫師以過去協助病友劉小姐治療的經驗分享。劉小姐因飼養寵物,導致嚴重型氣喘發作,肺功能一度下降至僅剩40%。使她在家中僅爬到二樓都氣喘吁吁,也無法繼續自己最喜歡的教學工作,而放棄一手打造的事業、提早退休。研究顯示,嚴重型氣喘患者使用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不僅可有效降低67-77%氣喘急性惡化發生率、更降低患者85%因急性惡化而住院風險,顯示新型藥物有效協助患者穩定疾病、降低症狀發作,提供廣泛表現型的嚴重型氣喘患者更全面、精準的治療選擇。嚴重型氣喘患者若無穩定管理疾病,不僅可能引發呼吸急促,嚴重更可能引發昏迷、意識混亂、胸腔靜息等狀態,此時即須緊急安排住院治療,以免危及生命。劉小姐便曾在新冠疫情期間,因呼吸道阻塞,而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和血壓升高,情況危急下最終由家人緊急送醫治療。傅彬貴醫師分享,劉小姐的病情經過轉換新型生物製劑治療後,獲得了穩定的控制。過去嚴重影響其生活品質的喘鳴、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有了顯著改善,肺功能也迅速提升至70%。目前已能夠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甚至能進行中強度的運動。最重要的是,目前也不再需要仰賴急救型藥物以及口服類固醇等輔助治療,幫助劉小姐重拾生活步調、回歸職場。衛生福利部健康保險署石崇良署長說明,氣喘治療發展是我國重要的醫療投資,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權益更是首要關注目標,新型生物製劑近日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相信將可使醫療資源運用效益更大化,讓患者未來可積極與醫護團隊討論個人化的治療方案。氣喘為全球最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台灣盛行率約為10%-12%、意即我國竟有高達200萬人深受氣喘所苦!陳育民理事長說明:「氣喘無法完全治癒,加上受患者個人習慣,以及環境中的氣候變化與製造、能源、化工業汙染源等影響,都可能誘發氣喘發病與進一步惡化,因此建立患者長期控制與追蹤疾病的正確觀念,是影響氣喘治療成效的最大關鍵。」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副主委林鴻銓醫師表示:「近年新型生物製劑加入,有別以往的生物製劑作用機制,是由上游阻斷訊息傳導、不須特定生物標記,並可適用於所有類型的嚴重氣喘患者。患者無須累積口服類固醇的健保給付條件及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更可大幅提升治療效益。」石崇良署長指出,於今年6月將新型生物製劑納入健保給付範圍,完備嚴重型氣喘患者治療權益,也提供患者更可近的治療選擇,未來也期許有需要的患者積極與醫師討論、選擇合適的藥物。
誤吞魚刺竟「穿胃扎肝」 中國主持人緊急住院手術「消失5天」
中國上海知名主持人百克力近日自曝,自己日前到武漢工作,午餐吃了一道江水魚,結果下午化妝時開始腹痛,起初誤以為是普通腸胃不適,直到當晚腹痛加劇,才在朋友建議下前往武漢協和醫院急診。結果發現自己誤吞魚刺,魚刺穿刺胃部、扎到肝臟而緊急手術。百克力也提到,自己因腹痛住院五天,推掉所有工作,並提醒大家吃飯時要細嚼慢嚥,避免發生類似情況。根據媒體報導指出,在經過CT檢查後,醫生發現百克力的腹部內有一根長約4.4公分的魚刺已刺穿胃部,並扎到肝臟。也因為如此,百克力後來在急診外科接受腹腔鏡微創手術。好在手術過程順利,魚刺最終順利取出。武漢協和醫院急診外科主任趙剛指出,魚刺穿透胃部十分危險,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可能引發腹腔感染和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幸運的是,百克力這根魚刺滑入胃中,未卡在食道,否則風險更高。如果魚刺刺破食道或主動脈,將直接造成致命的大出血。趙剛提醒,魚刺卡喉嚨的後,許多人會採取催吐、喝醋或吞飯等「土方法」來應急。但這些方法不僅無效,反而可能使魚刺刺得更深,甚至可能因此引發嚴重感染或穿孔。趙剛表示,喝醋無法軟化魚刺,反而可能灼傷食道黏膜;大口吞飯團或青菜,可能將魚刺推入更深的位置,加大取出的難度,甚至損傷消化道或引發大出血。趙剛建議,遇到魚刺卡喉時應停止吞咽,先輕咳嘗試將魚刺排出。如果魚刺較淺,有時可隨唾液排出;但若有持續吞嚥疼痛,應儘快前往醫院,由專業醫生根據異物的位置和大小決定取出方式。趙剛特別強調,尤其是卡在食道深處的魚刺,必須借助喉內鏡或其他專業工具取出,以免造成更大損傷。
糖尿病患者足部泡完熱水後潰瘍 緊急截肢保住一命
53歲的阿全在泡熱水浴後,腳部出現燙傷水泡,便自行擦藥包紮,過幾天傷口越來越痛,且發黑流膿,緊急前往醫院就診。醫師發現阿全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但長期忽視血糖控管,導致足部神經周邊的小血管破壞嚴重,已出現神經、腎臟及視網膜病變,這次被熱水燙傷的小傷口形成嚴重潰瘍,情況危急,醫師立刻將阿全收治住院,清創並採取抗生素治療,後續阿全因足部壞疽造成四根腳趾壞死,進行截肢手術保住一命。導致足部潰瘍 常見這些危險因子台灣約有150萬名第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每年約2%的患者因糖尿病足相關病變接受治療,住院率高達6成,更是國人非創傷性下肢截肢的主要原因。臺中榮總灣橋分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張育睿醫師表示,形成足部潰瘍的風險因子包括周邊血管疾病、神經病變、皮膚保護喪失或視力不佳增加跌倒碰撞機會,而糖尿病的高血糖容易損傷血管,引發神經及視網膜病變,大幅提高足部潰瘍及惡化風險,因此要十分重視血糖控制及皮膚保護,定期檢查以早期治療。足部潰瘍大於2公分 需手術介入避免致命張育睿說到,醫院通常會安排初診斷為糖尿病足部感染的病人做患部X光,檢查鑑定骨骼是否有變形或被破壞等異常情形,經評估傷口有感染會以抗生素治療。當足部潰瘍大於2公分之蜂窩性組織炎,或發生腫脹疼痛、惡臭、分泌物等跡象,屬於中度以上足部感染,臨床上通常需儘早會診外科醫師評估是否有手術介入治療的必要,避免併發症或傷口感染導致重症,危及生命。 每年一次末端神經病變篩檢 日常這樣做有助預防張育睿表示,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末端神經病變篩檢,透過足踝與手臂收縮壓比值(ABI)檢測及節段性血壓檢查,評估是否有周邊血管疾病,以早期接受治療。另外,體重、血壓管理及血糖控制相當重要,保持糖化血色素不超過8.5%,有效降低併發症發生,也能增進生活品質。張育睿補充,許多糖尿病患者因神經功能病變,對疼痛感受度不足,不易察覺足部受傷,患者應避免赤腳或穿著薄底拖鞋,建議使用包覆性鞋具,必要時選用治療鞋、客製化鞋墊或足趾輔具,預防足部潰瘍或復發。
為保險延誤新生兒篩檢 27天大嬰兒險喪命
近一、二年來,約有2~3成新生兒父母,為了購買新生兒終生保險,在寶寶剛出生後只先接受法定的新生兒篩檢,約一至三個月左右核保通過後,再進行較全面的自費篩檢,這個觀念錯誤的情況,近幾年廣為流傳於家長社群中,但如無法即時篩檢出如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等罕見疾病,可能錯失黃金治療時機,導致終生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台中一名出生27天的嬰兒王小弟,出現明顯的呼吸困難,緊急就醫後發現心臟異常肥大,肌張力低,肌肉酵素增高,高度懷疑為龐貝氏症,需插管治療。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楊佳鳳主任接獲通知後,立即派出醫療團隊,將病童接至臺北榮總,啟動緊急處置。雖到院當日立即完成診斷及給藥,但王小弟的病情仍然不樂觀。出現急性氣道壓迫,緊急進行「軟式支氣管鏡檢查」,立刻換置氣管內管,避免下端氣道完全壓迫無法進氣。在新生兒加護病房內,又頻繁出現心律不整,小小的胸腔被異常肥大的心臟塞滿,導致血液無法回流,合併全身水腫,心跳更降至每分鐘30下,情況十分危急,必須立即進行心臟按摩急救,新生兒葉克膜小組已在旁待命,經醫療團隊通力合作,成功挽救生命,住院治療40天,目前已康復出院多,未來僅需要每2周回來門診治療即可。龐貝氏症(Pompe disease)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屬於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疾病。致病主要原因是溶小體一種酸性葡萄糖苷酵素(GAA)基因發生突變,導致GAA酵素無法分解肝醣,堆積的肝醣逐漸使肌肉受損,最後影響心臟和呼吸道肌肉。龐貝氏症疾病分成兩種類型,其中嬰兒型的患者若不及時治療,會在1歲前死於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在臺灣平均每2萬5千名新生兒就有1位是龐貝氏症患者。目前治療方式為每2周,施打病人體內所缺乏的葡萄糖苷酵素,越早治療預後越好。目前接受國內新生兒篩檢確診接受治療的約有100位病人。國民健康署補助21項新生兒篩檢,包括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酶缺乏症G6PD(俗稱蠶豆症)…等等,詳如附表,惟不包含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等重大罕見疾病。王小弟的媽媽表示,「我們沒有做新生兒採檢,是因為剛出生的時候,我想要先為小孩規劃保險的部分,那等投保成功之後再去做自費篩檢,我沒想到會剛好,寶寶罹患龐貝氏症。」王媽媽表示,寶寶住院時甚至一度接到病危通知,幸好最後他挺過來了,真心呼籲大家「小朋友出生後盡早為小朋友做新生兒自費篩檢,這樣子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就比較不會需要承受驚慌和這麼煎熬的過程。」臺北榮總兒童醫學部牛道明主任呼籲每一位新生兒的家長,所有新生兒公費與自費篩檢項目,均經由專家學者反覆討論後制定,都是非常重要的疾病,尤其是龐貝氏症、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兩種罕見疾病,有著必須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急迫性。請各位家長務必依照正常程序篩檢,勿存僥倖心態,才不會延誤寶寶的治療,對長期預後造成重大影響。
胃痛別亂試偏方! 他喝油吃冰舒緩竟成「胃穿孔」
一名30歲男子在用餐時突感劇烈腹痛,被送至急診後確診為胃穿孔,緊急手術修補。外科醫師陳榮堅透露,這名患者既無吸菸飲酒習慣,也未感染幽門桿菌,經詢問後才知道,原來是男子長期聽信偏方,以喝油或吃冰舒緩胃痛。陳榮堅提醒,胃痛時不應使用偏方,否則嚴重可能會導致胃穿孔。陳榮堅醫師提醒,不要輕易嘗試偏方。(圖/翻攝自陳榮堅臉書)日前陳榮堅在臉書「外科陳榮堅醫師—不藏私的漸健美園地」分享,一名30歲的男性吃飯吃到一半因為肚子痛到被送來急診,檢查發現他已經胃穿孔,必須緊急手術把胃補起來。經詢問後發現,他為避免服用胃藥引發骨質疏鬆,長期聽信偏方,以喝油或吃冰舒緩胃痛,導致病情惡化。陳榮堅指出,胃的環境就跟鹽酸一樣,當黏膜受損時,就等於有鹽酸在侵蝕胃部。這時如果沒有使用抗制酸的藥,反而是用一些偏方,像是「喝油」、「吃冰」不僅無效,還可能延誤治療,導致胃潰瘍惡化為胃穿孔。陳榮堅解釋,胃痛或胃不適的常見原因包括胃痙攣或胃潰瘍。胃痙攣可以使用解痙攣的藥物治療,而胃潰瘍則是胃黏膜受損,被如同鹽酸般的胃酸侵蝕所致,需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控制病情。他補充,胃潰瘍還有另外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壓力」,學生要考試前,因壓力過大,胃部可能會有稍微發炎的狀況,只要調整飲食、作息,並輔助一點簡單的藥物,配合適度休息,通常可以得到改善。許多患者因迷信偏方導致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陳榮堅提醒,如果有任何疾病,還是要使用正規的藥物治療。
把電池放入嘴裡咬「直接爆炸」 雲南2歲童「口冒白煙、血肉模糊」
中國雲南大理一名2歲孩童,因好奇將3號電池放入口中咬,結果電池直接爆炸,孩童的臉部也被炸得血肉模糊。好在歷經搶救後,目前孩童並無生命危險,臉部受傷的部分也正在接受康復治療中。根據中國媒體報導指出,整起事件發生於11月23日,當時這名2歲的孩童在房間中獨自玩耍,突然房間內傳出「砰」的一聲巨響,隨後傳來孩子的尖銳哭聲。孩子父親事後表示,自己衝進房間後,看到「孩子嘴裡冒著白色煙霧,口腔內大量黑色粉末混合著血液,地板上則是電池空殼,且電池負極金屬片不見了。」後續受傷的孩童被緊急送往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搶救。醫生發現孩子的嘴裡含著被燒焦的柱狀物體,並伴隨著血肉模糊的「血洞」,情況極其危急。口腔顎面外科值班醫生在檢查後也發現,電池保護蓋及集電器卡在孩童的咬肌和頰肌之間。由於電池內含有強鹼性物質,進入體內後會迅速釋放化學物質,對周圍組織造成嚴重化學燒傷,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此外,電池廢液中含有汞、鉛、鉻等多種重金屬,尤其汞是對人體中樞神經破壞力極強的毒性物質。也因為情況十分危急,口腔顎面外科的醫生立即聯絡麻醉科安排急診手術,並在孩子入院後一小時內完成「口腔爆炸傷清創術與異物取出術」。後續也成功取出電池保護蓋、集電器及殘留碎屑,並幫小孩完成止血、清理創口及對位縫合。幸運的是,爆炸的傷害僅局限於口腔軟組織多處穿孔,未有電池碎片被吞入體內。經過醫緊急治療後,孩子無生命危險,目前在口腔顎面外科接受術後康復治療。
連日噁心嘔吐以為消化不良 男子就醫驚見「矽膠手套」卡胃裡
南投一名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家人以為是消化不良,自行服用胃藥仍未見效,到醫院檢查才驚見胃內卡著一雙矽膠手套;另外還有一名約32歲男子誤吞4顆電池,被緊急送醫取出,所幸2人經手術將異物取出後,均無大礙。南投醫院表示,近日一名年約40歲男子連續多日腹脹、噁心、嘔吐,起初以為是消化不良,但到醫院經內視鏡檢查後,赫然發現男子胃部有一雙矽膠手套。由於手套在胃內停留過久,無法被胃酸分解,最後變硬發黑卡在十二指腸。外科醫師許家榮為他進行腹腔鏡微創手術,成功取出手套。術後男子症狀緩解,不到一週就順利出院。另一名32歲男子則因吞下4顆3號電池被送至急診,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透過X光檢查,確認電池分別卡在胃部及十二指腸,隨即進行內視鏡手術成功取出,男子於術後隔日康復出院。許家榮指出,誤食異物的處理方式需視病患個別情況而定。異物若停留於食道或胃,通常可透過內視鏡取出,但如果異物過大或已進入腸道,就要透過手術取出。他提醒,民眾能會不小心吞入一些體積較小的異物,部分非尖銳異物可以等待身體自然排出,但別針、鈕扣電池或巴克球等危險物品,建議民眾若誤食務必盡早就醫處理,否則嚴重可能引發胃腸破裂、腹膜炎或敗血症等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常見吞食異物的項目中,鈕扣電池最為致命,因其在人體內潮濕環境很可能短路,導致產生熱能,對黏膜或組織造成傷害,而電池的強鹼性也會腐蝕人體內組織器官,造成組織壞死、食道灼傷,腸穿孔或胃穿孔,並引發大量出血,危險性極高,必須在誤食後的幾小時內迅速取出,晚了會有生命危險。
廣東婦頭痛爆炸「確診腦膜炎」 元凶竟是每天買菜…醫示警:死亡率高
看似小毛病,其實很嚴重!中國廣東河源一名51歲婦人經常出現劇烈頭痛,「痛到想爆炸,很厲害」,整個人像要沒命一樣,起初以為只是頸椎毛病引起,但每天吃6顆止痛藥還是無效,最後才發現原因竟和自己每天到菜市場買菜有關。據《魯中晨報》報導,婦人發燒感冒後開始劇烈頭痛,在當地醫院就診,一聲推測是頸椎病引起的,只是住院治療一段時間,體溫依舊忽高忽低,頭痛症狀也沒有緩解,持續加劇讓她寢食難安,整整10天都吃不下飯,只好到其他醫院,進一步尋求診療。經過檢查,原來導致婦人頭痛的元兇根本不是頸椎病,而是感染隱球菌腦膜炎,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死亡率高。醫生診斷,婦人的顱內壓增高,擠壓到旁邊的腦組織,同時引起顱腦損傷,包括導致視力下降、聽力損傷等,期間左眼差點瞎掉,幸好手術後對症治療,頭痛症狀好轉,左眼視力也恢復正常。追問才發現,罪魁禍首是菜市場裡的家禽,因為婦人每天要買菜做飯,經常會接觸家禽。婦人感染隱球菌腦膜炎。(圖/翻攝自魯中晨報)醫生說明,隱球菌是一種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中的真菌,在鳥類、禽類和土壤等較常見,尤其在鴿糞中大量存在,患者可能透過吸入含有隱球菌孢子的空氣而染病。隱球菌腦膜炎的臨床表現和其他腦膜炎症狀類似,以發燒、頭痛、惡心、嘔吐為首發症狀,發病率雖低,但若沒及時治療,可能危及生命,尤其人在長期勞累、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就容易中鏢。因此在接觸鳥類、家禽及動物時,要做好自我清潔,避免感染,免疫力較差的人則應避免接觸。
首波冷氣團來了!雪霸國家公園已成「銀白世界」 絕美畫面曝光
根據中央氣象署報導,今年冬季首發冷氣團已於近期來台報到,全台都能感受到冷氣團威力。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表示,雪霸山區已出現結霜情形並伴隨強陣風,山區遍地結霜宛如銀白世界。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提醒,請近期預定前往雪霸園區登山民眾,應備妥足夠禦寒衣物及保暖準備,以應付高山區域寒冷的環境,行走在結霜濕滑的步道上也要特別小心。雪管處28日下午在官方臉書粉絲團發布照片,表示隨著冷氣團來襲,雪霸園區著名的雪山主峰至大霸尖山的聖稜線上,許多高山植物植株如玉山圓柏或玉山杜鵑均覆蓋層層冰霜,步道上也有結霜濕滑的情形,尤其是前往雪山北峰的稜頂山徑上更為明顯。最近不少民眾上山來賞景,看見銀白世界般的美景,紛紛駐足拍照。不過雪管處也指出,雪霸國家公園園區多為高海拔環境,越靠近山頂或陵線處,地形風勢越強,風寒效應影響程度越高。如遇降雨,雨水也可能將山友的服裝給弄濕,如果無法保持乾燥及防風措施,恐造成人體失溫,嚴重時將危及生命。根據雪管處七卡山莊管理員表示,近期有多隊登山團體受到高山低溫與強陣風影響,無法完成既定的登山行程而撤回七卡山屋或三六九臨時營地。雪管處提醒,冬季期間的高山地區,充滿許多不確定氣候條件,如遇岩石及困難地形覆蓋冰雪致使步道濕滑,就可能增加意外發生的風險。因此,冬季登山前應審慎評估天氣狀況及做好充分準備,若經驗或裝備不足,切勿強行通過積雪結冰路段,以免發生危險。近期雪霸山區受冷氣團影響,玉山圓柏植株上已出現結霜情形。(圖/翻攝FB/雪霸國家公園/山友周曉芳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