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統計廳
」 南韓社會壓力太大看不到未來 南韓青年躺平人數達44.3萬「歷史新高」
近年來,韓國非經濟活動人口呈現上升趨勢,尤其在青年及50歲群體中更為明顯。根據南韓統計廳國家統計門戶(KOSIS)的資料,自疫情後,非經濟活動人口人數不降反增,勞動市場活力明顯下降,尤其在青年層(15∼29歲),不工作也不求職的「休息」人數急劇增加,就業率僅有46.5%。根據《韓聯社》報導指出,根據18日統計廳國家統計門戶(KOSIS)的資料,7月青年層(15∼29歲)的就業率只有46.5%,較2023年同期下降了0.5個百分點,非經濟活動人口人數有44.3萬人之多。南韓政府曾推出多項政策試圖扭轉這一趨勢,包括2023年11月的「青年層勞動市場進入促進方案」和2024年5月的「社會流動性改善方案」,但實際效果並不理想。專家普遍認為,短期的就業支援措施並不能從根本性上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從提高中小企業的生產力和改善就業質量入手。除此之外,目前南韓經濟的主要驅動力,也就是半導體產業和平台工作,這兩個領域的的興起並沒有帶來足夠的高質量就業機會,多數新增的是低質量的簡單勞動職位。這導致即便有求職意願的人,也可能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選擇「躺平」,進一步增加了非經濟活動人口人數。韓國開發研究院(KDI)預測總監金智淵(김지연)表示,目前就業市場的問題不僅是「躺平」人數的增加,還包括在非經活人群中,接受教育準備就業的人和躺平的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這現象明顯反映了就業市場的不均衡,也暗示了社會流動性的障礙。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青年層及50歲族群的就業率持續下降,但失業率卻出現降低情形,會有如此矛盾現象,主要是因為大量失業者轉為非經濟活動人口,不再被計入失業率之中。
生活壓力大!南韓40萬年輕人「選擇躺平」 創新冠疫情以來最多
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大,不少年輕人礙於經濟壓力、職場環境、社會心理等,選擇「躺平」休息,根據統計,南韓今年5月有39.8萬名年輕人既不工作、也不求職,創下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最高紀錄,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3萬人,而中國年輕人也因生活壓力的關係,開始流行「十不青年」論。據了解,許多年輕人面臨就業市場的激烈競爭,找到理想工作的難度增大,再加上薪資與生活成本不匹配,即使找到工作,薪資往往難以跟上生活成本的上漲,尤其是在大城市,住房、交通等費用高昂,且職場要求多、壓力大,加班文化普遍,導致許多年輕人感到疲憊和不堪重負。另外,隨著社會的發展,年輕人的價值觀也在變化,越來越多人開始注重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而不是僅僅追求經濟上的成功,相較之下,年輕人更加注重個人的內心滿足和生活的平衡,因此會選擇「躺平」來作為一種反抗和逃避。根據南韓當地媒體《亞洲日報》的報導,自疫情以來,南韓青年就業市場持續低迷,復甦緩慢,選擇「躺平」的年輕人的在2010年僅有27.4萬人,但在2020年暴增64%,達到44.8萬人,今年4月躺平青年人數仍然維持在40至43萬人的高水平。南韓經濟產業研究院研究室室長金光石指出,近年來全球經濟下滑和疫情影響使南韓出口產業發展乏力,優質工作機會減少,企業不斷壓縮人事成本,導致青年求職意願降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躺平」。此外,不僅是年輕人選擇「躺平」,根據南韓統計廳的研究顯示,勞動市場中的30多歲和40多歲人群中,今年5月的躺平人口分別增加了4.8萬人和3.5萬人,比前一年分別激增19%和15.2%,創下新冠疫情以來的最大增幅。為了應對這一問題,南韓政府去年投入了1兆韓元(約新台幣255億元)預算,通過提供實習機會等政策,試圖鼓勵這些「躺平青年」(15至29歲)重返勞動市場,然而這些措施的效果並不顯著。今年1月躺平青年人數曾減少5.6萬人,但從3月開始,減少的幅度明顯縮小,到了5月反而增加。南韓政府表示,由於「休息」時間無限延長,這些青年的求職意願降低,導致放棄就業的青年增多,這些放棄就業青年是指有就業機會,但因薪資等條件不符合自身要求,而選擇放棄工作的青年。事實上,不僅僅是南韓,中國如今也流傳「十不青年」論,也就是不捐血、不捐款、不結婚、不生小孩、不買房、不買彩券、不入股市、不買基金、不扶老人、不感動,不少年輕人面對巨大的生活壓力,因此選擇不結婚、不生育、不買房,至於不捐血是因為擔心被強迫器官移植,不捐款則是因為年輕人連自己都養不活,再加上很多捐款被貪污,甚至被拿去炫富,嚴峻的現狀使得年輕人面臨巨大生活壓力,因而選擇不再努力,只求簡單度日。
南韓「人口崩潰」出大絕! 仁川市長宣布:補貼新生兒1人1億韓元
南韓低迷的生育率導致人口急遽下降,前全球首富馬斯克更形容韓國「正在與香港一樣經歷世界上最快的『人口崩潰』」。南韓統計廳(Statistics Korea)也在11日發佈最新數據指出,2022年南韓新婚夫婦數量僅稍微突破100萬對,其中首次結婚且無子女的夫婦更是佔比46%,創歷史新高。對此,韓國仁川廣域市市長劉正福(Yoo, Jeong Bok)18日也宣布「1億+我的夢想」(1억+i dream)計畫,預計將對所有在仁川出生的小孩提供補助直到18歲為止,累計金額達1億韓元(約合新台幣240.3萬元)。綜合《首爾新聞》、News Naver的報導,仁川廣域市目前提供的生育福利多達725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74.1萬元),其中包括懷孕和分娩醫療費100萬韓元(約台幣2.4萬元)、在小孩0至1歲期間使用的生活補助券20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4.8萬元)、慰勞照顧0至1歲小孩的父母津貼180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43.2萬元)、保育和伙食費254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61萬元)、國小至高中教育費165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39.6萬元)。南韓正面臨人口崩潰。(圖/達志/美聯社)然而,仁川廣域市市長劉正福18日再加碼宣布「1億+我的夢想」計畫,將在現有生育福利基礎上追加超過280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67.2萬元)的補助,包括840萬韓元(約台幣20.1萬元)的天使支援金、198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47.5萬元)的兒童夢想津貼,以及孕婦交通補助費5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2萬元)。據悉,天使支援基金為2023年出生、明年滿1歲之兒童的首次見面禮券,從1歲到7歲這段期間,每年支付12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2.8萬元),共840萬韓元;兒童夢想津貼則是韓國首個補助8歲至18歲整個學齡階段的計畫,凡是2024年出生的兒童,滿8歲開始就能每月領15萬韓元(約合新台幣3603元),直到過了18歲為止,總計1980萬韓元。此外,已經出生但尚未滿8歲的小孩,也能按照比例拿到兒童夢想津貼。例如明年將滿8歲的2016年出生之孩童,每月將獲得5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201元),總計66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15.8萬元);2020年出生之孩童,每月將獲得1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2403元),總計1320萬韓元(約合新台幣31.7萬元)。若全數領取上述補助款,直到18歲為止共將領取1億韓元津貼,且依據個人情況與收入等資格,最多可拿到3億多韓元的補助。劉正福指出,「為了應對低迷的出生率,政府投入了大量預算,但對提高出生率並沒有顯著效果。由於這是正常政策無法克服的問題,因此我們正在推行大膽而開創性的仁川計劃。」他補充,仁川市此次推出的生育政策重點在於,讓孩童從出生到18歲的各個成長階段都能獲得不間斷的支持,而上述補貼也是為了彌補國家政策的不足,並為有需求的地區提供支援。
南韓人口崩潰中!新婚夫妻數創歷史新低 無孩率也突破紀錄
南韓低迷的生育率導致人口急遽下降,前全球首富馬斯克更形容韓國「正在與香港一樣經歷世界上最快的『人口崩潰』」。對此,根據南韓統計廳(Statistics Korea)於11日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南韓新婚夫婦數量僅稍微突破100萬對,其中首次結婚且無子女的夫婦更是佔比46%,創下歷史最高水準。據《韓聯社》的報導,這項統計中的新婚夫婦是指以去年11月1日為準結婚不滿5年、居住在南韓並保持婚姻關係的夫妻。開始相關統計的2015年共有147.2萬對新婚夫婦,而2016年至2021年間逐漸遞減至143.7萬對、138萬對、132.2萬對、126萬對、118.4萬對、110.1萬對。去年再次下降至103.2萬對,同比減少6.9萬對(6.3%)。照這一趨勢,預計今年的新婚夫婦數量將跌破100萬對。按地區來看,南韓行政道「京畿道」是新婚夫婦首選的居住地,佔比29.9%,其次是「首爾」的17.8%,以及「仁川」的6.1%等,超過一半的新婚夫婦都選擇在首都地區定居。新婚夫婦中,首婚佔比為79%(81.5萬對),再婚比例則為20.7%(21.4萬對)。以首婚新婚夫婦為基準,無子女的夫婦佔比達到46.4%,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創下自2015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水準。有子女的佔53.6%,同比減少0.6個百分點。平均每對夫婦生育的子女數下降至0.65名,同樣創下歷史最低水準。此外,新婚夫婦的年均收入為6790萬韓圓(約合新台幣162.2萬元),同比增長6.1%。貸款餘額中位值同比增長7.3%,為1.6417億韓圓(約合新台幣392.4萬元),有貸款的新婚夫婦則佔總數的89%。對此,美國政治分析家、《紐時》專欄作家多塞特(Ross Douthat)2日以《南韓正在消失嗎?》(Is South Korea Disappearing?)為題,針對南韓的「人口崩潰」危機撰文示警,雖然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滑,包括2021年,美國的生育率為1.7、法國1.8、義大利1.3、加拿大1.4,但幾乎都在1.5左右的水平,而南韓卻早在2018年就降至0.98,首度跌破1。而南韓統計廳上月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該國今年第3季的生育率僅剩0.7。多塞特表示,以南韓當前的生育率來看,這一代的韓國再過一個世代,每200人就會減少至70人,而這「超過了14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時人口減少的速度」。據推測,歐洲當時有多達30%至50%的人口死於黑死病,「我確實相信,到本世紀60年代末,韓國人口將減少至不到3500萬人,光是這樣的跌幅就足以令韓國社會陷入危機了。」多塞特也示警,韓國將面臨2個選項:要麼忍受隨著年齡結構迅速倒轉而引發的經濟崩潰;要麼嘗試接納規模遠超西歐的移民(但西歐移民已造成社會嚴重不穩)。老年人無可避免地將被遺棄,大片的鬼城和破敗的高樓大廈,以及年輕人紛紛移民,因為他們看不到負擔一個國家的退休老人有何未來可言。此外,與生育率為1.8的北韓相比,南韓的「人口崩潰」恐導致國防兵力無以為繼。事實上,大韓民國國軍目前的規模約為50萬人,低於2018年的60萬人,意味著短短5年就損失了10萬人的兵員。出生率下降對目前與北韓處在不穩定休戰狀態的南韓來說,是一個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的嚴峻問題。
南韓「人口崩潰」規模更甚14世紀黑死病 《紐時》示警:恐釀國安危機
南韓低迷的生育率導致人口急遽下降,前全球首富馬斯克更形容韓國「正在與香港一樣經歷世界上最快的『人口崩潰』」。對此,《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近日也撰文示警,由於出生率大幅下降,南韓人口驟降的速度甚至可能超過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肆虐時期,也就是歐洲14世紀的黑死病(Black Death)疫情,最終恐導致南韓因國防兵力無以為繼,遭北韓南下併吞。美國政治分析家、《紐時》專欄作家多塞特(Ross Douthat)2日以《南韓正在消失嗎?》(Is South Korea Disappearing?)為題,針對南韓的「人口崩潰」危機撰文示警。他指出,大多數已開發國家的生育率都在下滑,包括2021年,美國的生育率為1.7、法國1.8、義大利1.3、加拿大1.4,但幾乎都在1.5左右的水平,然而南韓卻早在2018年就降至0.98,首度跌破1。而南韓統計廳(Statistics Korea)上月公布的數據也顯示,該國今年第3季的生育率僅剩0.7。多塞特表示,以南韓當前的生育率來看,這一代的韓國再過一個世代,每200人就會減少至70人,而這「超過了14世紀黑死病肆虐歐洲時人口減少的速度」。據推測,歐洲當時有多達30%至50%的人口死於黑死病。多塞特也示警,南韓年輕一代移民海外恐加劇「人口崩潰」,並導致許多年長者遭到遺棄。此外,與生育率為1.8的北韓相比,南韓的「人口崩潰」恐導致國防兵力無以為繼。事實上,大韓民國國軍目前的規模約為50萬人,低於2018年的60萬人,意味著短短5年就損失了10萬人的兵員。出生率下降對目前與北韓處在不穩定休戰狀態的南韓來說,是一個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的嚴峻問題。(圖/翻攝自nippon.com)對此,nippon.com也以《為何韓國的出生率會低於日本?》為題撰文指出,韓國2022年的總和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連續7年下降至0.78,遠低於日本的歷史最低值1.26,以及2020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的平均水準1.58。日本NLI研究機構研究員Kim Jung-young也直指「失業率增加」,以及「沉重教育費用導致的貧困」(edupoor,南韓結合「education」(教育)和「poor」(貧窮)創造的新詞),是南韓出生率低迷的主因。《韓民族日報》也援引韓國央行在3日發布的《應對超低生育率、超老齡化社會等極端人口異常現象的措施》報告並分析,若南韓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來阻止出生率下降,該國人口有98%的機率從2021年的5174萬降至至2070年的4000萬以下。且「人口崩潰」不僅會引發國安危機,還會重創韓國經濟,報導指出,若韓國的出生率維持在目前水平,該國可能會從2050年開始出現經濟負成長。韓國央行也因此建議政府增加預算,以補貼家庭生活費、青年就業率和育兒費用。
人數創新高!韓國逾115萬學碩博士 畢業後從事鐘點工
韓國就業狀況正在惡化,據南韓統計廳29日發佈的一份調查結果,截至今年8月,大學或研究生畢業後從事兼職等鐘點工工作的人數為115.6萬人,年增7.9萬人,創下2003年開始相關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由於鐘點工薪資水準較低,根據先前的一項調查,每10名鐘點工中就有4名(40.2%)表示鐘點工為迫不得已的選擇。另外,根據《朝鮮日報》報導,今年第三季(7-9月)韓國經濟成長率為季增0.6%,繼今年第一季的0.3%、二季的0.6%之後,連續三季成長為0%左右。韓國今年的年成長率預計為1.4%,低於發達國家俱樂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的平均水準(3%),去年和前年也沒有達到OECD的平均水準。歷史上韓國經濟增長率低於OECD平均水準的狀況只發生過三次,即經濟開發初期的1962年、遭遇第二次石油危機的1980年和爆發外匯危機的1998年,這種趨勢長期化後韓國可能墮落成劣等生的危機感正在加劇。韓聯社報導,以8月為準,韓國2008年大學以上學歷的鐘點工為24.6萬人,2009年增至30.3萬人,連續15年保持增加趨勢。今年較2009年猛增281.5%,在「初中以下」、「高中畢業」、「大學以上」三種學歷的鐘點工當中,大學以上學歷的勞動者占比29.8%,創下歷史新高。統計廳分析,20多歲鐘點工的增加對大學以上學歷鐘點工的增加產生了一定影響,該年齡段自願選擇做鐘點工的人數增加,尤其是在輔導、補習班講師等教育、藝術和體育、住宿和餐飲業領域有所增加。
掛「韓式」賣「中製」! 南韓泡菜進口量5月環比飆升40% 大多來自中國
韓式泡菜近幾年頻頻在南韓影視文化中出現,至今也成為全世界家喻戶曉的特色美食之一,然而之前有許多韓國餐飲業者為了節省成本,進口了大量的中國製泡菜,但自從去年中國泡菜工廠噁心的醃製過程被人拍成影片在網上流傳之後,南韓從中國進口泡菜的金額就不斷下滑,但由於韓國通膨在5月時受到原物料價格上漲的影響,對中國泡菜的進口量又隨之增加。南韓6月CPI年增率創24年來新高。(示意圖/達志/美聯社)據韓媒《紐西斯通訊社》(Newsis)的報導,去年3月南韓網路論壇瘋傳多段影片,包括1名中國泡菜工廠的半裸員工浸在泡菜池裡、工人穿著鞋子踩在醃蘿蔔上、用鏽蝕的挖土機夾起泡菜搬運,或是湧出無數隻老鼠等等畫面,讓不少韓國人看了頻頻作嘔,同年4月的中國泡菜進口量也驟減近31%。但隨著南韓疫情趨緩後外食需求量不斷增加,原物料和食材價格又因為2月底開打的俄烏戰爭,以及極端氣候災害而大幅上漲,導致南韓許多餐飲業者考量到成本問題,再度從中國進口大量泡菜,來替代不斷漲價的韓國製泡菜。6日南韓統計廳進出口貿易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韓國的泡菜進口量都還是呈現下滑趨勢,但來到5月,南韓的泡菜進口量不僅同比增加了17.4%、環比飆升了40%,還創下2007年有數據以來,每年5月的最大值,其中大部分都是從中國進口。去年南韓生產的泡菜與從中國製泡菜的價格相差至少3倍,但現在的價差恐怕更大了。南韓農林畜產食品部指出,5月為露地栽培春季泡菜收穫的月份,且隨著中國製泡菜的產量增加,泡菜價格也應聲下跌,因此這段期間韓國的泡菜進口量才會隨之增加。再加上今年朝鮮半島的乾旱期拉長,農產品又因酷夏和前陣子的梅雨季而產量不佳,許多可以醃製泡菜的食材,例如大白菜就同比上漲了83%、蘿蔔葉上漲41%、蘿蔔上漲66%、白蘿蔔則是44%、蔥漲了73%、洋蔥更是飆升了118%。隨著農產品進口量的增加,南韓政府先前也規定泡菜等蔬果的販售須標示原產地,然而根據南韓當局的資料顯示,10件「產地標示不實」的產品當中,就有7件來自中國,顯示掛「韓式」賣「中製」泡菜的現象在南韓日益嚴重。
南韓5月CPI達5.4%創14年新高 政府宣布3.1兆元抗通膨
受諸多國際因素影響,南韓5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到5.4%,逼近2008年金融海嘯的5.6%,使南韓央行更有理由進一步升息以遏止通膨惡化,而在5月30日時南韓當局也頒布3.1兆韓元(約新台幣734億元)的政策以調節物價。受到烏俄戰爭影響,全球許多產業的供應鏈受到重挫,進而導致能源、食品等價格飆升,其中南韓的通膨壓力也越來越大,根據南韓統計廳公佈的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達到5.4%,相較於4月的4.8%上升了0.6%。南韓央行對抗通膨的方式與美國Fed相同,採取積極的貨幣緊縮政策,進而導致房市、貸款等相關費用逐步上升,南韓統計廳指出,如果6月CPI相比5月無法下降0.4%,那6月的物價漲幅可能超過5%。為了對抗通膨,南韓當局頒布3.1兆韓元(約新台幣734億元)的政策,主要取消至2022年底的食用油、豬肉等7種民生用品的進口關稅,同時也計畫降低2023年以前的進口咖啡、可可豆的增值稅,等到物價緩漲才會考慮對泡菜、豆類等醬料包裝課徵增值稅。同時自用車相關減稅將延長6個月至2022年底,購車稅額減少30%則維持到6月底,而此次調降、減收稅徵,也讓南韓政府減少6,000億韓元的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