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南端
」H5N1禽流感病毒首現蹤「南極島嶼」 恐威脅企鵝等鳥類族群
英國科學研究組織在當地時間21日指出,他們首度在南極洲地區的鳥類屍體中檢驗到H5N1禽流感病毒,有鑑於南極洲是許多鳥類的重要繁殖地,他們擔憂這種致命病毒恐威脅到企鵝和其他當地物種。綜合《日本時報》、《瑞士資訊》的報導,負責大部分英國在南極洲科學研究的「英國南極調查局」(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在21日的聲明中指出,工作人員在南美洲南端以東的英國海外屬地南喬治亞(SouthGeorgia)鳥島(Bird Island)上,採集了1隻棕色賊鷗(Stercorarius antarcticus)屍體的樣本,並將其寄回英國檢測,沒想到樣本卻呈現高病原性禽流感H5N1陽性反應。BAS解釋,該病毒很可能是被遷徙到南美洲的鳥類帶回島嶼的,因為當地已出現大量禽流感病例。聲明補充,目前造訪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威奇群島(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SGSSI)的旅客,正在接受更高強度的生物安全措施,當地涉及鳥類的實地科研工作也已暫停。報導指出,自2021年中期開始,更大規模的禽流感疫情開始向南蔓延至南美洲等地,包括先前從未受影響的地區,導致大規模野生鳥類死亡,數千萬家禽被迫遭撲殺。對此,墨爾本大學(University of Melbourne)禽流感研究員威爾(Michelle Wille)也在X平台發文稱,禽流感向南極地區蔓延是一項「令人震撼的消息」,並擔憂「情況可能會迅速失控」。英國動植物衛生局(Animal and Plant HealthAgency)病毒學主任布朗(Ian Brown)上週也警告,候鳥可能會先把病毒從南美洲傳播到鄰近南極洲的島嶼,接著再傳播到南極大陸,這將對從未接觸過該病毒,也不具免疫力的南極洲特有企鵝及其他鳥類族群構成威脅。
直徑8.5M「小行星」驚險掠過南美洲南端 距離地表僅36000公里
一名克里米亞業餘天文學家鮑里索夫(Gennadiy Borisov)於上週觀察到1顆小型巴士大小的小行星靠近地球。對此,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當地時間26日證實,該小行星已於台灣時間27日上午8時掠過南美洲南端,距離地球表面只有36000公里,大約與運行於地球靜止軌道的高軌道人造衛星相同,是目前發現最接近地球的近地小行星之一。據BBC的報導,NASA指出,這顆於上週末被鮑里索夫於克里米亞天文台觀察到的小行星「2023 BU」已於美東時間26日下午4時27分(台灣時間27日上午8時27分)掠過南美洲南端上空,其距離地表的長度約等於高軌道衛星所處的36000公里高空,因此雖然離地球非常近,但沒有撞擊風險。NASA進一步指出,「2023 BU」的直徑約為3.5至8.5公尺,因此若進入地球也會在大氣層中遭到分解,但會有一些較大的碎片形成壯觀的隕石群落到地表。經過全球多個天文台進行數十次觀測後,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負責維護的「哨兵」(Scout)撞擊風險評估系統也迅速證實該小行星將會掠過地球。NASA近地天體專家法諾奇亞(Davide Farnocchia)表示,「地球的引力拉動了小行星,並調整它在太空中的路徑。」這導致「2023 BU」掠過地球後其繞行太陽的軌道將發生改變,公轉一周將從原本的359天增加至425天。目前「哨兵」撞擊風險評估系統也正在努力尋找更大型的近地小行星,以降低隕石襲擊地球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