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學
」 新加坡 大學 新北市長 侯友宜教育部規劃培育AI人才 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
教育部8月6日、7日辦理「2024數位學習國際論壇」,邀請多位國內外專家、學者及教師分享該國中小學數位學習現況,並共同討論「生成式AI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及「雙語數位學習的趨勢和做法」。教育部政務部次長葉丙成表示,教育部正在規劃AI大學聯盟培育AI人才,建置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葉丙成於致詞時表示,感謝各國學者來台分享經驗,讓我國與國際接軌,未來將在既有基礎上持續加深加廣。接著提到,教育部正規劃AI大學聯盟培育AI人才,建置AI基礎課程教材普及中小學,強化公私協力完善數位內容開發,並舉辦AI競賽來普及中小學AI教育。未來將持續透過大手牽小手與公私協力產官學研合作推動培育我國AI人才,推升我國數位科技實力。教育部表示,自111年起推動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已開發豐富的數位內容全面提供中小學免費使用,補助各縣市政府成立數位學習推動辦公室,協助中小學順利導入數位學習,並且教育部因材網已經結合生成式AI,開發自然探究、自主學習及學科領域等學習夥伴功能,即將開放全國中小學師生使用。中小學數位學習精進方案專案辦公室執行秘書郭伯臣分享推動成果,他表示,教育部建立教育大數據資料庫,透過蒐集學習載具及數位平臺使用數據,並結合學生全國性測驗成績進行分析,使用教育部因材網學習三個月累計4小時以上的學生,在國教署109~112年學習扶助科技化評量國、英、數三科成長測驗通過率結果,以及縣市學力檢測成績均高於未使用學生,證明善用數位學習平臺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效。而調查結果也顯示參與數位學習計畫的時間越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也會提升。教育部指出,這次邀請到日本教育ICT政策支援機構JEIPO(Japan Education ICT Policy Advisory Organization)谷正友代表董事,分享日本GIGA學校計畫(Global and Innovation Gateway for All)改善設備環境、學生學習狀況以及學校教職員工作方式的改變;韓國教育學術情報院(KERIS)徐正元科長介紹韓國數位驅動的教育改革計畫(Digital-driven Education Reform Plan)的AI教科書、推動適性化學習、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學支持系統及推動示範學校的五個策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黃龍翔博士提到疫情加速了新加坡個人化數位學習計畫(Personalised Digital Learning Programme, PDLP)的進程,以學者的觀點探討教育科技總體規劃的框架提供學校支持,改變課程設計,來幫助學生能面對快速變革的時代。教育部接著表示,特別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學生AI素養框架」重要推手Natalie Lao、澳洲Monash大學的Dragan Gasevic教授、香港理工大學胡祥恩教授分享AI教育應用的相關議題,另外香港中文大學何世敏專業顧問、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陳浩然特聘教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吳慧珉副教授、王雅茵副教授以及多位教師討論生成式AI的教與學應用及及運用數位輔助雙語學習,共同探索如何讓科技成為教育最有效的助力。教育部表示,臺灣完整全面的中小學數位學習推動策略領先許多國家,展現了臺灣在教育科技的前瞻性和創新力,近期將發布中小學數位教學指引3.0、中小學校長數位學習領導指引及家長數位學習知能指引,並辦理生成式AI教學應用增能培訓,引導教師運用課堂教學。最後教育部說明,透過論壇各國的數位學習推動經驗交流與了解國際人工智慧在教育的趨勢,開拓我國教育界的視野,為數位學習注入新的動力與新意,實現教育資源的公平普及和學習效果的全面提升。
泰晤士亞洲大學排名出爐 台灣7校進前百名「台大排26」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THE)於日前公布2024年亞洲大學排行榜,其中台灣有7所學校進入前百名的名單中,而台灣大學則排名在第26名,比去年上升3名。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的資料顯示,在這份亞洲大學2024年的排行榜中,前五名分別是中國清華大學、中國北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日本東京大學。而在台灣的部分,則有7間學校進入榜單,台灣大學名列第26名,中國醫藥大學名列第56名,陽明交通大學名列第64名、台灣科技大學與清華大學則並列第71名,臺北醫學大學名列83名,而成功大學則名列94名。報告中提到,中國清華大學已經是連續6年位列榜單第一名,而北京大學則是連續5年位列第二。而整份榜單中,第五至第十名的院校分別是香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香港中文大學。
未來救災新尖兵! 科學家打造生化蟑螂專職狹小空間生命搜救
花蓮發生規模7.2地震,仍有數十人受困失聯在各種救難人員難以抵達的險地。不過這樣的狀況或許可以在未來得到緩解,因為科學家將視線投放到了地球上頂尖頑強的小生命「蟑螂」身上,要讓牠們一躍成為寶貴的救災尖兵。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團隊在體型長達5至7公分的馬達加斯加蟑螂背上,背上了約5.5公克重的晶片,等同賦予牠們機器腦,晶片上還有好幾個感應器與攝影機,電量足夠讓人類操縱控制達8小時。科學家將電極植入蟑螂的神經系統,就能加以操縱,在天災時穿梭於搜救人員難以通行的狹小空間,一旦發現生還者就會回報位置等資訊,以利後續展開救援。對於為什麼選擇馬達加斯加蟑螂,是研究人員表示因為牠「夠大、夠強壯、不會飛」,馬達加斯加蟑螂身長約為6公分,適合放置太陽能電池;超強的生命力使牠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且比其他昆蟲擁較長壽命;不會飛的特性則讓牠更好控制,因為使用無線電操控,若載體會飛則有可能超出控制。上述這項技術的缺點,是由於插入電極的控制方式,往往會大大縮短蟑螂的壽命,所以他們進一步研究,2023年在科技期刊上宣布已經找到了全新的遠程控制技術,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特殊的套管固定在蟑螂觸角上,並透過蟑螂背部的微小電子背包接收控制訊號,藉由刺激觸角以控制牠們的行進方向,如此一來,搜救蟑螂的壽命便可大大延長。該研究相關進展,已發表於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中。研究團隊表示將繼續進行完善,爭取早日將這項技術投入實用。
侯友宜訪星 呼籲兩岸平等尊嚴友善對話務實交流
新北市長侯友宜訪問新加坡,今天上午並沒有公開行程,外界好奇侯友宜是否私下會晤星國高層官員?對此,侯友宜說明,今天上午星國方面安排公私部門會面,針對內政、國家未來發展做了非常良善的互相交流,尤其是對城市的治理以及都會的發展,如何更永續創造發展,有許多意見溝通,至於是否對外公布,他會會尊重新加坡方面的意見。此外,針對星國總理李顯龍認為,台灣是美中衝突最危險的導火線,媒體詢問侯友宜,台灣是否應與新加坡一樣不偏袒、不選邊,以國民利益為最大考量?侯友宜回應,國際關心台海穩定及區域和平,身為台灣的每個份子,守護中華民國、愛台灣這塊土地是大家共同的目標,所以兩岸之間要用平等、尊嚴、友善的方式來對話,以務實的交流走出避免衝突的和平大道。侯友宜訪問星國,行程受到矚目,根據「中國時報」報導,侯友宜上午的行程並未對外公開,侯友宜昨日已經先行說明,會尊重新加坡方面的安排,今日受訪時,他仍然相當低調。有台灣前往採訪的媒體的發現,陸方駐星國大使也下榻侯友宜入住的香格里拉飯店,雙方是否曾經會面,引發媒體好奇,不過,侯友宜僅說明,上午有未公開的行程,但並沒有與陸方駐星官員見面的這件事。侯友宜今天下午參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聽取校方人員就企業與減碳趨勢最新發展內容的報告,侯友宜也對於減碳、碳交易、碳稅等問題表達關心,由於報告者與台灣也有連結,侯友宜盛讚台灣的人才到星國研究發展,然後再將最新的全球趨勢帶回台灣,再與台灣的企業並肩作戰,他也鼓勵年輕人多走出台灣、將新的國際趨勢研究帶回台灣、貢獻鄉里,讓台灣更國際化、與國際接軌。
淡水火災、土城槍擊 侯友宜不分日夜通話令市府作為
新北市政府副發言人張劭斌今(20)日表示,新北市長侯友宜及團隊此刻正努力替台灣拼國際能見度的同時,針對昨日深夜淡水發生火警,以及今日土城發生的槍擊案,仍皆第一時間透過越洋通話掌握情況,並責成相關單位主管作為。張劭斌表示,城市外交嚴謹且慎重,侯友宜及團隊此刻正努力替台灣拼國際能見度,但民進黨連日開記者會無的放矢、抹黑潑髒水的行徑,等同將第一線同仁的心血放在腳下踐踏,甚至將外交視為兒戲,完全失去作為執政黨的高度,心態可議。張劭斌表示,外交事宜皆尊重當地公私部門安排,今日行程包括前往濱海灣賓樂雅臻選酒店參觀綠色永續建築,盼將節能永續概念帶回新北實現;接著參訪南洋理工大學的新創基地,和青創代表進行商業創新想法交流。他說,最後安排前往紐頓熟食中心,這是傳統新加坡的小販中心,星國政府讓流動攤販聚集在乾淨、衛生的營業環境,並提供當地社區居民社交空間,此一規劃值得新北市借鏡。針對昨日深夜淡水發生火警,張劭斌指出,侯友宜第一時間接獲消防局長通報,立刻責成副市長劉和然及消防局長以最快速度搶救,不斷透過越洋通話掌握救援情況,希望盡最大努力搶救每一個生命。對於這起火警的往生者,侯友宜指示民政局、社會局和教育局等單位協助家屬度過難關,必須獲得最妥善的照護。此外,針對今日土城發生的槍擊案,張劭斌指出,侯友宜立刻致電警察局長廖訓誠,要求追查幕後犯罪集團;同時為捍衛維護新北市治安的決心,要求警察局長今晚親自帶隊,擴大全市臨檢行動,全力掃蕩新北市所有不法集團、全面壓制,絕不容許任何歹徒在新北市囂張。張劭斌強調,儘管侯友宜在國外拚外交,但無時無刻不心繫新北市政,對新北市的狀況均即時掌握,並能立即指示局處妥適處理,絕無延遲。他也重申,市府出訪團隊把握在當地的機會,汲取新加坡城市治理經驗,同時行銷新北市的施政成果,一心為城市進步全力以赴,卻遭有心人士一再抹黑、拚命唱衰,此等行徑真的大可不必。
侯友宜今訪星國 盼學習新加坡經驗、讓世界看到台灣
新北市長侯友宜今天啟程前往新加坡訪問,他下午於桃園機場發表行前談話時說明,希望透過此行,讓世界看到台灣。他說明,新北市和新加坡長期友善、、密切互動,在疫情舒緩之後,新北市除向新加坡學習,也盼能更了解疫後經濟的強化、開創新局,像新北耶誕城的光雕秀就是請新加坡投影技術協助,他期望新加坡與新北互相理解、讓世界看到台灣。侯友宜強調,台灣在經濟與國際局勢等層面上都面臨很大挑戰,新北市是台灣最大城市,不可能自外於國際,必須創造更多條件,讓新北市走出去,讓台灣被看見,讓中華民國被看見。侯友宜說,新北市與新加坡長期以來有很多互動及密切往來,不論是城市經驗交流及都會治理,新北市也是一個有多元文化,多元族群共融的地方,就是台灣的縮影,中華民國其實與星國有許多相類似之處,不論是族群融合,有歷史軌跡,在國內外面對的挑戰情勢更相似,值得我們反思與借鏡。侯友宜說此次出訪,最重要的核心目標是深化兩國關係、創造對話、開創新局,讓中華民國可以走出去,以人民利益為最大優先。他還說新加坡雖然不是大國,但是在國際金融及外交實力的展現,就像大國般具有高度影像力,經濟產業實力,更讓新加坡成為國際上的安全堡壘。侯友宜表示,我們的國家現在面臨內外挑戰,每個人每個城市都要扮演好國際外交的角色,讓中華民國有更好的多邊友好外交關係,讓台灣被看見,雖然此次他訪星是以城市外交為主,也希望藉由新北市的努力,讓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扮演的角色更關鍵,讓中華民國再次起飛,就由新北市的努力開始做起。至於此行是否會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會面?侯友宜說,此行最主要會參訪南洋理工大學、也是新創基地,還會拜訪公私部門,相關局處都會訪問,了解金融發展,自己會和當地青年朋友舉行座談會,了解海外創業就業機會。
侯友宜19日出訪新加坡 進行4天3夜市政國際交流
為實踐邁向國際、 城市永續的目標,新北市政府新聞局今(17)日表示,市長侯友宜即將於4月19日率團赴新加坡,進行為期4天3夜的市政國際交流。新北市政府指出,侯友宜出訪期間將就城市經濟文化發展、新創及科技產業、青年創業、推動SDGs、疫後經濟發展、性平與民生議題等範疇,參訪包括南洋理工大學(新創基地NTUitive)在內之新加坡公私部門,並將與當地青年針對海外創業、人才培育等議題進行座談交流。新北市府指出,本次出訪也將行銷新北市重大建設與大型活動亮點,包括鶯歌「新北市美術館」即將落成啟用、7月城市藝術節、10月全國性的台灣設計展等。此外,新北歡樂耶誕城也曾多次攜手新加坡投影團隊打造主燈光雕投影秀,期盼邀請更多國際友人到訪新北市觀光、交流。此次考察除由侯友宜率隊,經發局長何怡明、秘書處長饒慶鈺、新聞局長張愛晶,以及青年局長邱兆梅,亦將全程隨行參與,預計於22日返抵國門。當地每日參訪公開行程將比照一般市政行程於前一日適時公布。
南向攬才盼解半導體人才荒 專家:緩不濟急
台灣半導體業擁有矽盾之稱,為歐美國家爭取合作、設廠對象,近年來卻爆發人才荒,成為未來能否繼續獨步全球隱憂!為此,經濟部規畫「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今年要開赴3團,鎖定東南亞、南亞7國,先引進200名高材生。對內則有「人才基地」計畫要推動第二期,挖掘更多中南部二線科技大學理工人才,多管齊下滿足業界所需。對政府瞄準東南亞找人,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晉麗明表示,靠東南亞延攬白領緩不濟急,科技業應同步建構中高齡友善職場環境、讓中高齡人才回流,「雙管齊下」才是補足缺口的最佳途徑。教育部估計, 受少子化影響,近10年來大專校院工程和資通訊學生減少2成,到2030年預估我國將出現8.3萬個資通訊人才缺口。人力銀行調查半導體人才資料更顯示,台灣半導體產業人力缺口,早在去年便創下7年新高。經長王美花在接受媒體訪談時指出,政府已積極推動台大等學校進行產學合作,同時,為向全球前500大的大學畢業生招手,也取消須有2年工作經驗限制。經濟部工業局官員說,就半導體人才缺口,會從海外攬才與國內培訓兩面向著手。海外攬才部分,提出「半導體東南亞攬才計畫」,今年將開辦3團。首場開赴新加坡、馬來西亞已於上月底回台。該團聲勢浩大,半導體大廠台積電、聯發科、日月光等、瑞昱等全參加,還有國內6所半導體學院院校,5天之內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馬來亞大學、拉曼大學等6所星馬學府,向學士、碩博士生招手。官員說,這些人才可選擇「直接就業」或者「來台就讀」,接下來,5、6月與8月還有二團,要去菲律賓、越南、印尼、泰國、印度等地。今年先以招200名為目標,成效若好,明年會繼續出團。除東南亞攬才,今年要辦理「人才基地(產學研工程人才發展基地計畫)」第二期計畫。第一期藉由法人執行國家前瞻研究計畫,把一般大學及科大學生帶入實習訓練,可實際銜接產業所需。官員說,第二期繼續往中南部科大挖掘,把池子做大,不侷限第一線的台成清交名校。一位半導體產業界人士表示,過去政府出國攬才都只是繞一圈,零星沾醬油,這次去東南亞,一手帶業者,一手帶學校,相對績效比較好。但國內半導體人才供給要倍增,師資人才得相應增加,這需要教育部去放寬現有師資進入門檻,否則不會成功。
靠假文憑求職12年… 他升職財務總監「4個月賺113萬」 再跳槽GG了
新加坡一名楊姓男子12年來憑藉假文憑到處當經理,甚至成功跳槽當財務總監,4個月賺超過新幣5萬元(約新台幣113萬元)的薪水,直到後來再度跳槽,卻在建設公司踢到鐵板,詭異行徑讓勞方驚覺有異,遂主動向檢警舉報,全案因而曝光。經當地法院審理,楊男被判處有期徒刑15個月。《中國報》報導,現年55歲的楊男透過網路找文憑樣本,列印出來後再將自己的名字貼上,再影印該文件以假冒文憑,偽造的文憑包括新加坡國立大學法律系學士、南洋理工大學會計榮譽學士和工程師學士、南大成績單、美國安德魯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澳洲會計師證書和新加坡特許會計師協會成員證書等。檢方查出,楊男自2009年12月就開始偽造文憑,12年內先後到13家公司面試,在其中11家公司覓得高職,職位包括執行總監、審計經理、財務總監等。去年1月19日,楊男打算跳槽到一家建設公司,業者向南大查證文憑真偽時,發現楊男根本不是南大學生,立即報警處理。報導指出,楊男曾到一家電器私人有限公司當了4個月的財務部主管,賺取超過新幣5萬1258元的薪水,後來因工作表現欠佳遭裁退;他也曾於2019年9月到Boon Chang Structure有限公司聘用為總財務長,才工作3個月就因表現差,接到許多投訴,遂稱眼力衰退而辭職,3個月內共賺了1萬4324元。法院審理時,律師稱被告如今安分守己,當廚房助理及收銀員,月薪不超過新幣1000元(約新台幣2萬2500元),礙於他的年齡,無法找到全職的工作,因此都在打臨時工,加上楊男患有高血壓和腎病,因此懇求法官從輕發落。法官最終判他坐牢15個月。
亞洲沿海城市快速下沉 加劇海平面上升危機
根據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與其他學術機構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顯示,南亞和東南亞的沿海大城市陸地因下沉速度比世界其他地方更快,加劇了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機。據新加坡媒體Mothership.SG的報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新墨西哥大學(New Mexico)、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ETH Zürich)、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Technology)共同合作的最新研究,於上週發表在「自然永續」(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該最新研究指出,全球48個主要城市的平均下沉速度為每年16.2毫米,但某部分城市的下沉速度會高達每年43毫米。其中亞洲的沿海大城市為了因應快速城市化後不斷成長的人口而大量抽取地下水。「這使得經歷當地土地快速下沉的城市所面臨沿海災害的風險,比那些已因氣候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城市所面臨的風險更大。」這些城市包括中國天津、越南胡志明市(Ho Chi Minh City)、孟加拉吉大港(Chittagong)、緬甸仰光(Yangon)、印尼雅加達(Jakarta)、印度艾哈邁德巴德(Ahmedabad)等,多個城市在高峰年間皆下沉20多毫米。研究報告稱,「這些快速下沉的沿海城市許多正快速擴張成為巨型城市(megacity),這些地方…抽取地下水以及承受密集的建築結構,導致土地下沉。」研究人員指出,他們的研究能更深入了解下沉現象如何「加劇氣候所導致平均海平面上升的影響」,並使政策制定者提早識別高風險地區以採取行動應對沿海城市風險。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資料顯示,到2050年,將有生活在沿海城市的10多億人面臨海平面上升的危機。IPCC稱,就算溫室氣體排放量大幅減少,到本世紀末,全球海平面仍可能上升至多60公分。
【升學情報】華盛頓中學111大學入學登峰造極 6醫科、4臺大、110人國立及世界頂尖校系!
臺中市華盛頓中學繼繁星創佳績後,在111學年度大學升學榜單,再創新高,近期陸續放榜的醫學系及個人申請榜單,目前6人錄取醫學系及牙醫系、16人錄取臺、清、陽交、成、政,超過80人錄取國立及醫學大學,表現相當亮眼。其中,葉沐涵同學除了錄取國立清華大學,更獲得國際頂尖大學的認同,順利錄取全球排名12、亞州排名前三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圖片來源:華盛頓中學提供。廖妤倢及黃玉秀二位同學以優異成績及學測表現通過第一階段高門檻的篩選後,即積極投入學校安排的模擬練習,順利錄取中山醫大及中國醫大醫學系、高雄醫大牙醫系。另外,錄取臺大的劉柏鋒及溫浩誠同學則指出,透過學校客製化升學輔導的方向定位,從多元課程中的多方探索,重新找到大學方向,最後忠於自心放棄醫學系選擇資訊工程學系及國際企業學系。林宏駿同學一舉錄取臺大、陽明交通大學及成大的電機及機械工程學系,他表示透過學校開設的多元課程探索志向,因而致力鑽研相關知能及爭取參賽,充實學習歷程檔案,也讓教授看見自己的執著專注,一圓工程之夢。葉沐涵同學同時錄取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化學工程與生物分子工程系及國立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她表示,多元選修課程以及客製化升學輔導是當初選擇華盛頓中學的原因,從高一開始老師逐步協助堆疊豐富的學習經驗,量身打造專屬學習歷程檔案,一步一腳印朝自己夢想邁進。華盛頓中學國際部今年錄取165間國外頂尖大學,每4人就有1人錄取美國TOP 50,每3人就有1人錄取世界TOP 50。今年申請榜單全美前50名學生達19人次,世界前50名的大學高達29人次,不僅搶進澳洲前八大名校,更有4人錄取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倫多大學,3人錄取加拿大排名第二的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世界各地頂尖大學皆有學生申請上榜。華盛頓高中校長劉一欣表示,大學個人申請重視學習歷程,如何協助學生找到適合的路非常重要,所以華中用心規劃多元特色課程及語文檢定輔導,並配合客製化升學輔導系統,幫助學生探索、聚焦及定向,創造今年超過110人次錄取國內國立大學及國際頂尖大學的新紀錄,成為孩子升學路上最有力的推手。
2022世界大學排行出爐 台40校入榜台大退16步跌出百名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專刊(THE)今天公布2022世界大學排行榜,全台共有40校入榜,較去年38校增加2校。不過台大去年排97名,今年則名列113名,下降了16名;北醫大由去年的301-350名,進步到今年的201-250名,大幅躍升近百名,於國內大學中排名第2。泰晤士高等教育特刊辦理的2022世界大學排名,今年全球共99國1662所大學入榜,前5名分別為:第1名英國牛津大學、第2名美國加州理工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並列、第4名美國史丹佛大學、第5名英國劍橋大學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並列。亞洲國家大學進入世界百大者,中國大陸有6所,分別是北大(第16名)、清大(第16名)、復旦(第60名)、浙江大學(第75名)、上海交大(第84名)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88名);香港則有香港大學(第30名)、香港中文大學(第49名)、香港科技大學(第66名)及香港理工大學(第91名)。新加坡有2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大,分別是國立新加坡大學(第21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第46名);日本則有東京大學(第35名)及京都大學(第61名)入列;韓國也有首爾大學(第54名)及韓國科學技術學院(第99名)進榜。台灣沒有任何一所大學進入世界百大,排名最好的是台大的113名,不過卻是比去年的97名退步16名;接下來是北醫大的201-250名、中國醫藥大學列301-350名,陽明交大列301-350名,清華大學列351-400名。之後排名則是亞洲大學(501到600名)、台灣師範大學(601到800名)、台灣科技大學(601到800名)、成功大學(601到800名)、長庚大學(801到1000名)、中山大學(801到1000名)。對於排名倒退,台大表示,排名結果顯示出的不足及待加強之處,將持續努力。台大說,來自業界研究收入指標分數及排名皆較去年進步,顯見與業界合作持續蓬勃發展,研發實力已吸引業界注入更多資源,不僅分數提升,分項名次亦從183名進步至154名。台大表示,雖然國際化指標下的各項分數皆持續進步,平均每師機構收入、平均每師論文數、以及整體論文被引用數皆持續成長,但相關指標項目的排名卻微幅下降,反映出全世界高教環境的競爭激烈。
全球第一!符合安全要求 新加坡將賣人工雞肉
新加坡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售賣培植雞肉的國家。新加坡《聯合晚報》報導,由美國食品科技公司Eat Just研發的人工培植雞肉符合新加坡食品局的安全要求,獲准用來製作雞塊出售。外電表示,這象徵新加坡在開發「未來食品」上具有前瞻性。Eat Just創辦人兼首席執行長蒂特里克表示,培植肉的生產過程只要幾個星期,和釀製啤酒相似。研究人員從活雞採集細胞,再放入生物反應器擴大生產規模。公司計畫將培養器的容量從現在的1200公升擴大到5萬公升,成本可以縮小到只有原來的1/40,公司會先以上等雞肉的價格供應給新加坡餐館,再進軍零售市場,最後家家戶戶都能享用到人工培植雞肉。目前看來,人工培植雞肉並不會生成骨頭。但同樣的科技將來可以運用到培植人工海鮮,培植蝦肉或螃蟹肉的出現不會遙不可及。據報導,人工培植的肉類或可被稱為人工替代蛋白質,較不容易受到環境影響,所需要的土地也比較少。全球氣候變遷對畜牧業帶來巨大影響,新冠疫情更對全球食品供應鏈造成衝擊,對新加坡而言,尋找方法提高食物的自主性和可持續性顯得非常重要。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陳維寧表示,培植肉使用的培養基來自動物血清,因此成本較昂貴,未來可考慮以植物性材料取代。
陸解放軍首曝試射航母殺手細節 美急向陸交涉
大陸解放軍今年8月底成功試射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21D、以及東風-26B中程彈道飛彈,美國國家利益(The National Interest)等媒體引述港媒報導,解放軍一名退役高官透露,試射目的是在「警告美國,不要冒任何軍事風險」,這是「中美對抗的底線」。高官並說,發射成功後不久,美軍急向陸方交涉。美國《國家利益》、《世界日報》等媒體引述《南華早報》報導,這名解放軍退役高官表示,今年8月底在美國航母編隊進入南海水域的幾天後,解放軍分別從浙江、青海試射了東風-21D、以及東風-26B,2枚飛彈都擊中了數千公裡外西沙海域的移動靶船目標。據瞭解,這名高官是解放軍空軍退役大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戰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王湘穗。根據時間點和發言內容,這段談話應是王湘穗在參加今年10月23日至10月26日舉行的「2020秋季莫干山會議」時所說,王湘穗當時在會中談及中美關係走向,他的發言近日出現在網路上。這是大陸軍方人士首度披露「航母殺手」試射細節和任務動機。王湘穗在會中指出,大陸成功試射東風-21D以及東風-26B,是「明晰的傳遞了信號給美國,不要進行軍事冒險。所以說這一段時間比較安穩。」王湘穗表示,在成功試射不久後,美國駐日內瓦的一名軍方代表質問:「中國人有沒有考慮,如果你們殺死航母上數千美國士兵會導致什麼樣的政治後果?」王湘穗反問,美方認為大陸試射是在秀肌肉,「但中國為什麼要示強?那是因為美國挑釁在先」。今年8月底,美國國防部曾公開批評大陸在南海水域試射飛彈,認此舉破壞大陸2002年做出的避免南海軍事化的承諾。當時大陸國防部的回應是「演習行動不針對任何國家」。大陸軍事評論員說,「此次試射證實中國的飛彈確實對美國軍艦構成威脅。」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政治學者拉斯卡(Michael Raska)表示,大陸已經研發出能削弱美國傳統軍事霸權的先進武器系統,「對於美國而言,現在的關鍵就是要維持長期的威懾能力,同時又要能緩和風險。」東風-26射程為4000公里,可用於常規和核打擊地面、海軍艦隻目標。可以攜帶1200至1800公斤的核彈頭或常規彈頭,意味著可以在發生戰爭時直接襲擊諸如美國關島的目標。東風-26被描述是航母殺手,因為可瞄準美國海軍的尼米茲和福特級核動力航母艦隊。
港中大教授發起連署 建議將北京清大更名為「習近平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鄭永年,近日傳出在請願網站「Change.org」發起連署,呼籲將中國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的母校,北京清華大學更名為「習近平大學」,更表示「堅持用習近平主義培育中國最優秀的青年才俊,在習近平大學用習近平主義武裝出局,批出具有固定習近平主義理想的各行各業中國精英。」根據請願網站「Change.org」的內容,這篇請願是由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分校講座教授鄭永年所發起,其中有國務院參事室黨組書記/主任王仲偉、南洋理工大學校友會會長沈根林、中共上海嘉定區南翔鎮黨委書記嚴健明一同連名。主要訴求就是將習近平的母校北京清華大學更名為「習近平大學」。而他們所提出的更名原因,是基於做好未來青年才俊的意識形態工作,「堅持用習近平主義培育中國最優秀的青年才俊,在習近平大學用習近平主義武裝出局,批出具有固定習近平主義理想的各行各業中國精英。」、「必須毫不動搖把具有習近平主義理想的黨員幹部的培養放到首位。」根據大陸官方的說法,習近平於1973年申請大學,於1978年取得北京清華大學化學系的文憑,但前中共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李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習近平僅小學學歷,文化水平很低,訪問中狠批習近平,但對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讚譽有加。
台灣首度進百強!世界大學排名 台大獲第97
權威的世界大學排名組織《泰晤士高等教育特輯》(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昨天(2日)晚間公布2021年排行榜。今年台灣大學排名第97,是首度進THE前百名,且比去年提升23名;台灣共有台北醫學大學、新竹清華大學等38所大學入榜。全球前10強依舊由美國和英國頂尖大學包括:英國牛津大學連續5年奪冠;美國史丹佛大學排名第二;哈佛大學排名第3。第4名和第5名依序是加州理工學院和麻省理工學院。中國大陸共有91所大學入榜,且破紀錄地有6所大學進入百強,包括:北京清華大學(並列第20名)、北京大學(第23名)、復旦大學(並列第70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並列87名)、浙江大學(並列第94名)和上海交通大學(第100名)。國內其他上榜的大學包括台北醫學大學(301-350)、清華大學(351-400)、中國醫藥大學(401-500)、陽明大學(401-500)、成功大學(501-600)、交通大學(501-600)。其他亞洲大學,東京大學維持36名;香港大學滑落4個名次,排名39。香港理工大學排第56,比去年降9名;香港中文大學並列第56名。新加坡共兩校入榜,新加坡國立大學排第25和去年持平,南洋理工大學排第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