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
」 冬至 歷史古代十二生肖壁畫沒有蛇!竟被「這動物」取代 考古專家揭原因
大陸湖南省長沙市岳麓書院近日展出的湖南新化維山古墓壁畫,引起了廣泛關注。壁畫中的十二生肖圖與人們所熟知的截然不同,不僅排列順序有所改變,更令人驚奇的是,十二生肖中的蛇竟被貓所替代,引發了網友一片熱議。《湖南日報》報導,壁畫中的「十二生肖」身著古代文官服飾,手持笏板,排列順序為猴、豬、雞、虎、馬、羊、狗、貓、牛、龍、鼠、兔,原本人們熟知的蛇不翼而飛,貓卻赫然出現。這一奇特現象迅速在網路上發酵,網友們紛紛調侃道「難道要迎來貓年了?」、「屬蛇的人可能要改屬貓了。」對此,湖南大學岳麓書院副教授、歷史系主任謝一峰明確否定了「十二生肖短暫地出現過貓」的猜測,並指「以貓代蛇」只是地方性的特例,並非廣泛流傳的習俗。謝一峰說明,新化維山地區在宋徽宗後期才被納入中央王朝的直接統治範圍,如果這座古墓屬於宋代,很可能屬於南宋時期,位於華夏文明邊緣地帶,因此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地方傳統和禁忌。壁畫中的「貓蛇之爭」或許正是這一地方特色的體現。謝一峰表示,十二生肖實際上對應的是十二辰,這是先秦以來墓葬所表現的宇宙圖式的重要元素,重要的是十二辰與十二地支的對應關係,而非具體的動物種類。因此,無論是貓還是蛇,只要它們對應的是巳位這個地支,其功能就沒有改變。他強調,「以貓代蛇」這種做法在唐宋時期的十二生肖隨葬物中並不常見,高等級墓葬中仍然使用蛇作為代表。那麽,主流的十二生肖中為何沒有貓的身影?觀復博物館館長馬未都曾指出,十二生肖的對應關係在先秦時期就已開始形成,至漢代已完全定型。而在這個時期,貓還未傳入中國。據歷史記載,中國人養貓的歷史大約始於魏晉時期,直至宋代才逐漸普及。因此,貓未能躋身十二生肖之列,也就不難理解了。
最早冬至即將到來!命理師分享6禁忌8習俗 強調絕對不能做「這一事」
2024年的冬至即將於21日17點20分20秒來臨,這也是近128年來最早的冬至。而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也在FB分享冬至當天的8個習俗與6個禁忌。而禁忌第一點就是「禁止行房」,以免陰氣入體傷害元神。清水孟國際命理小孟老師在FB粉絲專業發文表示,21日是冬至,冬至又稱冬節,是北半球中一年黑夜最長白天最短的日子,因此古人會認為冬至之後白天變長、夜晚則變短,有陽氣初始的狀態。所以在古代冬至比過年還重要,很多家戶都會在冬至送禮,飲酒作樂,祭拜租先。而小孟老師也藉此機會分享冬至的8大習俗與6大禁忌。冬至的禁忌1.不可以房事冬至氣溫較低,陰氣旺盛,男女精力太旺盛容易陽氣外洩,導致陰氣入體,容易傷到元神。2.晚上避免旅遊外出《周禮春官神仕》中提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此冬至在古代人來說為鬼節,建議晚上9:00後不要外出,外出可攜帶鹽巴。3.嫁出去的媳婦不要回娘家因為冬至這天氣溫低寒,倘若媳婦回娘家路途遙遠,在途中萬一感冒生病回家後會傳染給公婆,公婆大多年長萬一冬天生病會更加嚴重,因此冬至媳婦避免回娘家。4.不宜熬夜晚睡冬至相當寒冷,太晚入睡容易陽氣下降,陰氣旺盛導致氣場欠佳,又冬至有小過年的意涵,若在冬至陰氣旺盛會影響來年運途。5.吃湯圓要雙數冬至吃湯圓一定要雙數不可以是單數,若是單數代表形影孤單,來年容易孤獨寂寞;雙數代表能夠幸福圓滿,成雙成對,又可以添歲又添福。6.忌逞兇鬥狠冬至為節氣變化之日,情人朋友外出不可以吵架動怒,以免氣場轉換壞了磁場。冬至習俗1.祭祀神明祖先冬至大多會在白天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其因是為了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辛苦護持,祈盼來年再多加幫忙保佑。供品: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紙錢:拜神明使用刈金、壽金、地公金。拜祖先使用刈金或銀紙都可以。2.吃湯圓圓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單身者可旺桃花,想要求財者會出現財富圓滿如意,人際上也會人事滿滿,家庭上也會家庭和樂幸福美滿,建議紅白湯圓一起吃可以陰陽調合旺5年。另外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因此讓小孩吃湯圓也等於小孩大了一歲有添歲的意涵。3.吃水餃冬至吃水餃可以旺財富,因為餃子象徵財寶,吃下後能讓你財氣飽滿,招財進寶。4.吃豬腳麵線冬至吃豬腳麵線能去穢氣煞氣,還能延壽破除太歲。5.吃年糕冬至後代表陽氣的開始,也象徵新的氣息,因此吃年糕吃的甜甜的好過冬,也代表又一年的開始。6.冬至送鞋唐朝《中華古今注》記:“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古人在冬至晚輩會買鞋子送給舅舅與姑姑,演變到現今,成了舅舅與姑姑送鞋給外甥、侄兒,代表幫晚輩添衣如同添歲。7.冬至進補冬至黑夜較長也較冷,因此適合冬令進補,古人會在這一天燉羊肉或煮麻油雞湯來喝。8.吃餛飩南宋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俗諺。代表冬至為白天較短夜較長,隔天恢復正常白天長夜晚短,有混沌初開的意謂,如同盤古開天闢地祝賀大地初始,也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
山城重慶2/蘇軾自號「東坡居士」 都是因為「這個人」
與重慶有關的古今名人不勝枚舉,譬如南宋僧侶道隆是重慶涪陵人,他東渡日本傳佛法,後來成為日本臨濟宗建長寺派開創人。又如明朝女將秦良玉是今重慶忠縣人,她平定叛亂立下汗馬功勞,是唯一單獨載入正史的巾幗女英雄。 而文人之間最值得稱頌的,莫過於宋代大文豪蘇軾對唐朝詩人白居易的「東坡情懷」,這段跨越時空的仰慕之情便發生在忠州,也就是如今的重慶忠縣。 白居易酷愛拈花惹草,幾乎種植成癮,他擔任忠州刺史時,在城東的山坡上種杏栽桃,便將當地命名為「東坡」,並留下兩首〈東坡種花〉及〈種桃杏〉等名詩。200多年後,蘇軾赴京做官船過忠州時,感念白居易曾在忠州做過刺史,於是停船登岸並到東坡賞花。再過20年,蘇軾被貶至黃州,他在黃州像白居易一樣栽花耕種,從此自號「東坡居士」。 忠州巷子的青石板路兩旁,仍保留著許多古老建築。(圖/王若攝)回到如今的忠縣,原先的忠州老城區因為三峽水利工程,已淹沒到只剩四分之一,成為三峽水庫區唯一留存的半座原貌舊城。僅存地勢較高的老街在當地政府重新規劃下,改名為「忠州巷子」,仍保留著許多古宅、木雕、石刻等寶貴的文化遺產。 走進忠州巷子,踏在彎曲起伏的青石板路上,兩旁多是民初時期的老建築,和幾棵古老的黃葛樹,彷彿走入倒流的時光隧道中,見證老城曾經的興衰歲月。東門舊址外,昔日的東坡花園仍在,桃、柳、木蓮依舊茂盛,只是換了新貌,添了詩廊、東亭、東樓、慕白軒、白蘋橋……,和紅牆上的兩首〈東坡種花〉一同追憶白居易。 要深入認識白居易,可走趟到忠縣城西長江北岸的白公祠。這是明末忠州知州馬易從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祠堂,清道光年間又增建劇台、蓮池、醉吟閣,並在蓮池旁蓋四角亭。 白公祠依山面江而建,最初是明末時為紀念白居易而建的祠堂。(圖/王若攝)目前的白公祠景區,由由山門、蓮花池、樂天祠堂、白園、詩碑林、醉吟閣、白居易塑像、洗墨池、四賢亭、木蓮園以及加修的園林長廊、亭榭組成,整體建築新舊參半,多屬明清風格,總佔地約1.3萬平方公尺。 再加上因三峽工程而受保護的丁房闕、無銘闕、關帝廟、太保祠、老官廟等眾多古蹟亦相繼遷至白公祠,除可了解白居易畢生事蹟,也能親睹忠縣珍貴的歷史文物,很值得花上大半天細細品味。 在忠縣,還可吃到道地的酸菜魚,這是起源於重慶的一道名菜,台灣許多川菜館也都吃得到,但口味略有不同。當地餐廳的廚師說,酸菜魚主要原料多為草魚片、酸菜、泡椒、花椒、生薑等,烹飪時必須先炒香泡椒、薑,再加湯燉煮酸菜和魚。好吃與否的關鍵在於酸菜,尤其使用老醰酸菜烹煮的酸菜魚,入口後酸到回甘的湯頭,簡直人間美味。 酸菜魚首重酸菜,酸、辣、麻又回甘的湯頭十分美味。(圖/王若攝)如果說忠縣的白天,因東坡花園而繽紛,那麼忠縣的夜,必因《烽煙三國》而璀璨。從張藝謀在桂林的《印象劉三姐》開始,大型山水實景演出已是大陸許多著名景點的招牌。重慶忠縣《烽煙三國》的主要觀眾,多半是到長江三峽旅遊的遊客,他們在遊輪停靠忠縣後,白天走訪忠州古蹟,夜裡看完《烽煙三國》再回到遊輪,繼續下一段旅程。 《烽煙三國》是以三國歷史為劇本的實景大戲,主軸是以關羽為主的忠義故事,再結合三國時期一些重大事件,譬如降漢不降曹、赤壁之戰、華容放曹等。整場實景劇共70分鐘,在3.5萬平方公尺的大場景水上舞台演出,觀眾台可180度移動,共出動300多名演員、50多匹戰馬,聲光效果震撼效果完全不輸張藝謀的「印象系列」。 《烽煙三國》以關羽的忠義故事為主軸,在大型的水上舞台演出。(圖/王若攝)
甜城內江3/歷史名城處處皆古蹟 古鎮、老街、牌坊逛不完
四川內江早在殷商時期便有蜀族部落活動,之後在各朝歷代均與「蜀」字脫不開關係,尤其是東漢末年魏、蜀、吳形成三國鼎立。這些過往的歷史風雲或文人雅客,都在如今的內江留下無法抹滅的痕跡。在熱鬧的內江東興區,有條清代流傳下來的東興老街,因位於沱江邊東岸碼頭旁,過去這裡是內江特產中藥材「天冬」的集散中心,街上有不少醫館、藥鋪,是當地人主要的活動地區。如今所見的東興老街,是2014年重新規劃整修後的面貌,既保留清代的建築風格,又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等功能於一體。若要尋古,老街裡清代舉人朱襄虞、朱壽朋、秀才王運俞的兩座宅院,保存較為完好,仍可從高聳的牆瓦看出當年的風光。隔著沱江,東興老街的對岸,有座規模龐大、歷史悠久的古剎「聖水寺」,是內江保存最好的古蹟之一。聖水寺依山而建,面向沱江,雖始建於唐代,但目前的格局多屬於明清風格的院落布局。寺院總佔地約2萬平方公尺,主建築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圓覺樓、古大悲殿、說法堂等,共有大小廟房170餘間,號稱「中川第一禪林」,在四川佛教界享有極高的地位。歷史悠久聖水寺依山而建,佔地遼闊,共有大小廟房170餘間,在四川佛教界享有極高地位。(圖╱王若攝)聖水寺最具價值的除了建築本體外,還有寺內保存大量的古石刻、碑文,這些石刻群歷史橫跨唐、宋、元、明、清各代,最古老的可溯自唐朝乾寧三年(西元896年)。其中還有著名的千手觀音石刻,高寬各約8公尺的石刻,觀音的臉頰豐滿,體態健美,是很經典的唐代石刻藝術風格。此外,位在內江市中區的翔龍山上,保存著規模較大的唐宋石刻造像區,其中也有座南宋時期的千手觀音造像。與聖水寺的千手觀音比較後,可看出唐、宋兩代石刻風格的差異,是很有趣的體驗。整個翔龍山摩崖石刻共有131處,還包括了張大千先生早年重新書寫的明代趙貞吉詩碑。內江市區南方的隆昌,又有「中國石牌坊之鄉」的稱號,保存著不少古牌坊,其中以南關石牌坊古鎮最具代表性。隆昌處於交通要道,是古代驛道必經之地,南關石牌坊古鎮所在的金鵝街,就是巴蜀古驛道遺址,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唐朝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運送荔枝到長安給楊貴妃的車隊,走的就是這條驛道。在320公尺長的古驛道上,一字排開共有6座古牌坊,其中以「愛新覺羅•國歡德政坊」造型最具特色。牌坊頂端雕刻了一隻站立撒尿的公猴,雙手還捧著官印,又被稱為「猴子牌坊」。這座牌坊建於清朝同治年間,主人翁愛新覺羅•國歡是隆昌縣史上唯一的皇族縣令。隆昌南關古驛道上共有6座古牌坊,圖中第一座為「愛新覺羅•國歡德政坊」,牌坊頂端有隻站立的公猴,雙手捧著官印,又稱「猴子牌坊」。(圖╱王若攝)內江市區往北的資中縣郊(古稱資州),也有座1700多年歷史的羅泉古鎮值得探訪。羅泉鎮因羅泉井得名,源自三國時諸葛亮曾紮營於此,在珠溪河畔挖井取水,井底湧清澈透明的泉水,諸葛亮見井像籮筐大小,即命名籮泉井。後來清朝時一位羅姓府衙,不滿資州一位姓竹的州官比他官大,「壓在他的頭上」,便將籮上的竹字頭去掉。現存的羅泉古鎮多是明末、清代和民初的建築,但當地發展的歷史卻極其久遠。《鹽法志》中記載:「資州羅泉井,古廠也,創于秦」,可見古鎮的歷史與興起,與羅泉採鹽業密不可分,所以古鎮中有座鹽神廟,也就不足為奇。羅泉的井鹽開發甚早,可追溯到秦代,比四川南部的自貢井鹽還早500年。清朝時羅泉鹽業達到頂峰,光緒年間約有鹽井1500口,所産的井鹽還曾在1925年的巴黎世界博覽會獲得金獎。鹽神廟的正殿、戲台和兩側廂房,分別具有道、佛、儒家的建築風格。(圖╱王若攝)鹽神廟建於清雍正七年,是中國唯一朝拜鹽神的廟宇,正殿依照道家風格建造,但建於同治年間的戲台,則是依佛教造型,廂房又按儒家規範,等於集三種建築風格於一體。整座鹽神廟重檐三級、翼角高翹,廟堂木樓花窗、鬼斧神工,廟中的每塊樓牌、門匾或窗花、吊瓜,都是藝術珍品。拜優良的水質所賜,羅泉製作的豆腐堪稱古鎮一絕,有饕家評說:「刀切而不碎,雖硬而不老,色澤光亮,軟柔鮮滑,晶白細嫩,餘香留長,回味悠久。」當晚的豆腐宴,從常見的麻婆豆腐、三鮮豆腐到招牌的丸子豆腐、鱔魚豆腐,道道皆經典,令人齒頰留香,難以忘懷。羅泉古鎮的豆腐宴是必吃經典。(圖╱王若攝)
茶鄉南平1/走訪朱子三大書院 巧遇朱熹第32代後人
走出高鐵武夷山北站,立刻被空氣中淡淡的綠色香氣吸引,直到接近市區,看見接踵而開的茶莊,才確認那股香氣應是茶香。此處屬於福建省南平市,俗稱「閩北」,位於福建、浙江、江西三省交界處,面積約有三分之二個台灣大。 南平在先秦時即有閩越國,也算是歷史悠久。又因境內山明水秀,孕育出名茶武夷山大紅袍,以及因茶而衍生的建盞文化,加上南宋理學家朱熹在此「琴書五十載」,是以整個南平市,隨處可見民眾飲茶談理,瀰漫著濃濃的文藝氣息。 要在南平探訪朱熹文化,首先必去位在建陽區的「考亭書院」。這是朱熹晚年定居之處,也是他一生中創辦的最後一座書院。書院原建在建陽的麻陽溪畔,書院裡有學堂、食堂、宿舍、操場,和一座跑馬場,規模不小。朱熹晚年在考亭書院講學八年直到去世,當時四方學子不遠千里到考亭求學問道,形成理學史上著名的「考亭學派」。 1966年,考亭書院下游的西門發電站建成後開始蓄水,書院被淹沒,後人將書院牌坊撈起,並遷至玉尺山下的現址。這座牌坊設立於明朝嘉靖年間,高10公尺、寬8.6公尺,為四柱三間五牌樓的結構,上頭「考亭書院」四個大字,據傳是宋理宗的御筆。 寒泉精舍是朱熹位母親守孝之地。(圖╱王若攝)寒泉精舍是朱熹創立的第一座書院,位在現今武夷山國家公園1號風景道上,書院倚朱熹母親之墓而建,也是他為母親守孝之地。朱熹在寒泉精舍時期奠定了其學術體系的基礎,共完成《資治通鑑綱目》、《伊洛淵源錄》、《近思錄》、《論語集註》、《孟子集註》、《論語或問》、《孟子或問》等著作。 朱熹在南平住最久的地方,則是武夷山市的五夫鎮。根據解說員表示,朱子14歲時,父親朱松在臨終前把家事託付給住在五夫鎮的好友劉子羽,劉子羽便在自宅旁興建一座五開間的房子。這房舍在群峰疊翠的屏山腳下,碧水潺流的潭溪之畔,景色非常怡人,劉子羽又闢出菜地、魚塘,供朱熹一家自給生活。在五夫鎮居住期間,朱熹考取進士,走上官途,並撰寫大量的理學著作。後來,朱子為此屋取名為紫陽樓。現今的紫陽樓,則是在2017年重新修建。 興賢古街保有10多處朱子文化遺址,圖為朱熹講學的興賢書院。(圖╱王若攝)朱熹14歲到五夫鎮,63歲才移居建陽,在五夫鎮「琴書五十載」,留下了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至今五夫鎮內還完整保留着30多處理學文化遺蹟,其中又以1公里長的興賢古街最多、最集中,有朱熹講學立說的興賢書院,有濟災救荒的朱子社倉,以及劉氏宗祠、連氏節孝坊等10餘處古建築。 2016年12月,南平市政府在五夫鎮的文公山下,矗立起一尊高聳的朱子雕像,是目前最大的朱熹雕像,也成為朱子故里的新地標。雕像由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創作,雕像高23.66公尺(71尺),寓意朱熹71歲的生命歷程。雕像中朱熹面容慈祥,左手持卷、右手撫心,好像正對著訪客講述正心誠意、格物致知之學。 五夫鎮的朱子雕像,是目前最大的朱熹雕像,高23.66公尺。(圖╱王若攝)意外的是,本刊記者也在此行採訪到朱熹的第32代後人朱建才。在武夷山下經營「石上英岩茶廠」的朱建才,同時也是南平朱子文化的推廣者,茶廠工作室中擺放的盡是與朱熹文化相關的書籍與書法。記者一行人與朱建才飲茶談理,聽他娓娓說著先祖的事蹟,頗有時空錯亂之感。朱熹的第32代後人朱建才(右)在經營茶廠的同時,也極力推廣朱熹文化。(圖╱王若攝)
常德桃花源1/陶淵明的烏托邦原型 日本臨濟宗、茶道發源地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1,600多年前,東晉陶淵明虛構了一個讓世人心之嚮往、兩岸學子背到滾瓜爛熟的故事,就發生在湖南常德;還有唐代詩豪劉禹錫、明代闖王李自成等各種歷史故事,都曾在此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當2024年CTWANT記者踏進這個文人墨客筆下的美麗新世界,此處已建起規模龐大的「桃花源旅遊區」,位於湖南省常德市桃源縣桃花源鎮。桃花源鎮始建於秦代,到唐宋時發展到鼎盛,元代時毀於戰亂,明清後又開始復興,想尋找故事裡沒有階級、沒有剝削,人人自得其樂的理想世界;或是十里桃花拍美照,單純感受一下田園生活,都能在此找到答案。「2016年時,台北松山慈惠堂堂主郭葉子來這交流,我們都是王母娘娘的道場,一起聊母娘文化,不過台灣的傳統繼承得更好,我們因此學習很多,非常高興。」桃川萬壽宮道長徐理順向CTWANT記者說。桃花源過去是大型的道教聚集地,唐、宋最顛峰時有72座道觀,而萬壽宮是道教的第35洞天、第46福地,歷史已近1700年,宋徽宗還曾親自題字送來匾額。徐理順透露,這裡修復時挖到很多古文物,其中有一塊五彩斑斕的砂岩,自然形成的圖案看起來像鳳凰,覺得很神奇,當時不敢動它,就原址埋了回去。夾山寺方丈釋來見說,禪茶就是禪與茶的結合。(圖/朱明甫攝)「很多台灣、韓國、日本的師傅都會來這參訪茶道的源頭,」同樣是在湖南常德,除了道教聚集的桃花源,還有佛教聖地夾山寺。夾山寺方丈釋來見送給CTWANT記者一塊自種自產的茶磚「結緣」。他說,這裡的茶在唐代時就很有名,有部經典叫《碧巖錄》,是南宋圜悟克勤禪師,在夾山寺做了十年的方時整理出來的巨作,他也寫下「茶禪一味」這四字,弟子把這喝茶文化帶到江浙一帶,其真跡也被帶到日本,珍藏在日本奈良大德寺作為鎮寺之寶,這經典也成為日本佛教臨濟宗和日本茶道的鼻祖。「禪茶就是禪與茶的結合,」釋來見說,僧人因打坐時間長、運動少,所以喝茶可促進消化,也是怕打瞌睡來提神,跟茶有很多緣分,所以寺院漸漸建立起一套喝茶文化。一般寺廟只喝茶,但夾山寺是自種、自摘並有製茶基地,讓悟禪問道的人可先到茶園去採摘,茶室給所有人倒茶後,開始互相討論、產生思想的激盪。夾山寺有自己的製茶基地。(圖/陳曼儂攝)「其實禪茶對我來說,就是『拿得起、放得下』,但每個人會有不同的解讀,這也是禪宗的奧妙,」年紀還不到30歲的夾山國家森林園區的解說員唐偉說,這裡產的茶品質非常好,只是名氣不大,家家戶戶都會喝綠茶、紅茶或黑茶,「其實我覺得就是主打著一個開心、自由、隨意,喝的就是個心境。」唐偉笑著說。夾山寺景區除了禪茶,也可「巧遇」李自成的「闖王陵」,這位攻入明朝首都導致崇禎皇帝自縊、在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闖王,有一傳說是他起義失敗、為了金蟬脫殼而出家做了和尚,歸隱於夾山寺。唐偉表示,當時是因為農民發現這裡的林場融雪特別快,在1980年後才被考古專家發現有寫著奉天玉大和尚墓的所在地,挖出了墓誌銘、坐化缸、骨灰罐等,還出土很多皇帝用的器具,經過研究發現是李自成。傳說闖王李自成最後出家做了和尚,歸隱於夾山寺。(圖/朱明甫攝)特別的是,這裡還有個「地下行宮」,因為李自成早上當和尚、但晚上會回到地宮睡覺,所以在地下鑿了個四通八達、隨時可逃走的地道,有很多出口,裡面還有放置床鋪和武器,「現在也還可以通行的喔。」唐偉輕輕地把密道的其中一個出口打開,透露出一股神祕的氣息。
宜昌巡禮1/屈原其實是「超級大美男」! 探訪秭歸險灘賽龍舟看飛天橙子
在湖北宜昌市秭歸縣有個萬古寺村,被稱為華夏屈氏第一村,不僅是愛國詩人屈原故里,也是臍橙之鄉。屈原的第68代子孫屈家明告訴CTWANT記者,「千里之外的台灣彰化寶廍里,也有200多人姓屈。」2015年起兩岸屈氏後裔開始交流,一起過端午節。明朝時,村民為了紀念屈原在此建立了寺廟,因為傳說屈原從祖父輩就住在這裡。明末清初時當地居民被大規模搬遷,但朝廷特批此地能留下千人在此為屈原守靈,「後來發現,原來台灣也有屈氏後代。」屈家明九年前開始到台灣交流,屈氏後代也會一起來過端午。「在秭歸,端午可是要過整整一個月!」屈家明告訴記者,五月初五叫頭端陽、就要開始準備,出嫁的姑娘也會回娘家,龍舟全部搬出來開始訓練;而大規模的祭祀儀式和龍舟比賽在十五日,叫大端陽;五月二十日會放河燈,象徵瘟疫、災難和不幸隨著江水遠離村民,更會有載歌載舞的娛樂活動,二十五日為末端陽,如果有賽龍舟者不服輸,可以再比一次。「而且我們的賽龍舟是不一樣的,是在峽洲險灘,打鼓的人在中間,也因為很危險,所以船頭是站著人,幫忙看漩渦,最大的龍舟可以載50人,南宋詩人陸游就曾來看過這裡的賽龍舟,寫下『鬥舸紅旗滿急湍』的詩句。」屈家明驕傲地說。「其實屈原也挽救了端午節,」中國地質大學特聘教授、屈原文化傳承人鄭承志向CTWANT記者解釋,在大陸的每個地方,端午的過法都不盡相同,端午節其實早於屈原誕生前就有了,起源的說法很多種,像是吳越民族的圖騰崇拜、或是古人對天象觀察總結出陽氣最盛的一天要驅除瘟疫等。 百姓把屈原當作保護神,成為端午節的符號。(圖/朱明甫攝)但屈原影響最大,因為「對政治家來說,屈原是忠臣;對文學家來說,是中國文學的老祖宗;對老百姓來說,幫助我們以民歌形式進行創作,讓人民都能寫作詩歌。而且他是一個愛民的官員,所以百姓把它作為一個保護神,各類人都喜歡他,才能成為一個節日的符號。」鄭承志說。「文獻寫道,屈原其實是個子很高的『超級大美男』,連女性都嫉妒,」鄭承志說,且他的衣著、飲食都很有品味,走起路來、身上的玉器配件叮叮噹噹響。他很早就提出「廉潔」一詞,以直諫聞名、以法度護廉、以文章傳言,最後用生命捍衛了自己的理想,對後世產生很高的影響,司馬遷對他評價很高,甚至以「日月爭光」來形容他。當地企業作出秭歸特有的橙味粽。(圖/陳曼儂攝)在屈原故里,粽子會是什麼樣的呢?屈家明說,最傳統的粽子,就是以糯米包出三角形,中間放一顆紅棗,表示「一身潔白,熱血紅心」;面對網路新時代,這裡還有橙子口味的粽子,屈姑集團文旅公司總經理熊本旭說,因為秭歸大量種植橙子,為拓展更多銷路,加上秭歸粽子歷史悠久,所以用橙汁泡米、果肉做餡料,還有加橙皮丁來促消化。「現代人追求更營養的生活,所以做成這樣,能讓傳統粽子的食用人群更廣,也可讓我們的橙子賣得更遠,」熊本旭說,因為新鮮的橙子運輸和保存比較難,所以做成產品,再加上趣味的卡通造型包裝,可以做成旅遊特產,並結合屈原文化的禮盒包裝,一年四季都可販售,且用網路購物讓更多人買到,也能讓屈原與粽子文化流傳更廣。企業活化當地農產品,做成許多文創商品。(圖/朱明甫攝)因為在屈原故里的萬古寺村,這裡一年四季都有新鮮橙子上市,被稱為「發家致富的黃金果」,屈家明說,這裡的橙子品質非常好,三年結果、五年可豐收,且樹齡長達四、五十年,在村里600戶人家,有一半都已去城裡買房買車,「過去要結婚,女方會問是否有房有車,在這裡,就問你有幾棵橙子樹。」2023年3月,村裡也成立無人機服務隊,因為橙子樹長在深山陡坡,坡度在35度左右,最高的還有60度,過去搬運工都是用打杵、背簍將橙子一點點運出來,採收季時要天未亮就出發,所以採摘搬運的人工很貴,1斤橙子大約要3毛5的成本,但用無人機的運費只要1毛5,完全善用了現代科技。
國寶級書畫學者何傳馨驚傳肺腺癌逝 曾任故宮副院長
故宮前副院長何傳馨是台灣國寶級書畫學者,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於台北榮總離世,享壽74歲。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在故宮任職33年期間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為深化故宮書法藏品研究貢獻極大。據藝術界及故宮知情人士指出,前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何傳馨8月31日晚間18時30分因肺腺癌病逝台北榮總,享壽74歲。死訊曝光,令許多關心藝文界人士相當悲痛,沒想到一代書畫鑑賞名家已殞落。何傳馨自1983年任職故宮書畫處助理幹事,此後歷任書畫處編輯、副研究員、研究員、研究員、處長,在2012年至2016年任常務副院長,主要從事中國繪畫史、書法史、書畫鑑賞研究及展覽策畫;何傳馨主辦並參與多次重要展覽籌劃,近年最有名的是2016年「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5年「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何傳馨生前熱愛寫書法。(圖/翻攝自何傳馨臉書)何傳馨任職故宮時,長年致力於書畫研究,於《故宮文物月刊》裡有發表過50篇文章,2016年還有出版專書《名品的形成:故宮書畫典藏、研究與展覽》,依照古代士人際遇、帝王品味和特展論述,探討書畫名品形成的主要因素。何傳馨主辦並參與的展覽籌劃有,「大汗的世紀─蒙元時代的多元文化與藝術」(2001)、「唐懷素〈自敘帖〉特展」(2004)、「大觀─北宋書畫特展」(2006-2007)、「晉唐法書名蹟特展」(2008)、「文藝紹興─南宋藝術與文化」(2010)及「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 (2011) 、「十全乾隆─清高宗的藝術品味特展」(2013)、「國立故宮博物院神品至寶展」(2014東京、九州)、「故宮南院開幕十大首展」(2015)、「帝王品味─國立故宮博物院精品展」(2016舊金山)等。
洲美三王宮重建完成,成為北投信仰中心
洲美三王宮從民國54年成立,至今已超過60年,在管理委員們、主委林富家,以及信眾們的努力奔走下,隨著洲美地區的都巿重劃,讓洲美三王宮的廟址從舊址遷至現在的位置,廟地也從12坪的空間,擴增至250坪,在王公眾家弟子們的努力下,終於有了現今的規模,同時洲美三王宮更是北投地區的信仰中心之一。 洲美三王宮的主祀為「古公三王」,分别是大哥柳信,二哥葉誠,三弟英勇。他們是南宋末年的一路義軍的首領,在保衛南宋的戰争中,藏身於湖西坑,因兄弟三人精通醫藥、堪輿、道術,屢爲鄉民治病、分金點穴、消災解厄,故深受鄉民敬重。 他們所率領的義軍很快地與鄉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後元兵至,終因寡不敵衆,義軍潰敗,兄弟三人義不降元,乃壯烈犧牲殉國。湖西坑鄉民感念三人忠義英烈,將他們埋葬于豐卿獅球山後,定時焚香祭拜,柳、葉、英殁後成神,屢屢顯靈庇佑鄉民,湖西鄉民乃恭塑三人神像,在墓前建廟以祀,宋帝更在廣東惠州遙贈封爲王。 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湖西鄉民廖地到古公三王廟祈得三王公本尊,捧奉渡台,以求平安,根據當時三王公的示意,在濁水溪南岸落腳定居,并于西元1816年再至湖西祖廟恭迎大王公、二王公本尊,回到台灣蘭陽二結奉祀。 洲美三王宮,在民國54年到55年期間,由當時宜蘭大溪人士吳建風、洲美人士郭擁龍等信眾,恭請古三王公到洲美人士郭文權等四兄弟家中暫奉,在信眾郭文炳、林陽土、郭文曲、林登榜等的奔走下,得到187位信眾大德合力集資下,終於完成洲美三王宮的初貌。 民國64年洲美三王宮舊廟因信徒增加,管理委員決議擴建事宜,同心協力推動重建事宜。重建過程困難重重,在林美嬌與其子,現任主委林富家奔走努力十年後,終於在105年洲美三王宮遷建完成。
王美花現身台新藝術獎典禮 吳東亮:「今天專心頒獎」
第22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1日登場,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出席擔任頒獎人,獲台新金董事會提名獨董候選人王美花,也應邀出席。本屆共有17組藝術家、團隊入圍,包含8組視覺藝術、9組表演藝術展演作品,由你哥影視社《宿舍Ký Túc Xá》獲得視覺藝術獎;臺北海鷗劇場《國姓之鬼》獲得表演藝術獎;窮劇場及江之翠劇場二團合作的《感謝公主》拿下本屆「年度大獎」。台新銀行文化藝術基金會邀請來自歐洲及澳洲,在專業領域各具重要地位的策展人及創作者,結合本屆台新藝術獎提名觀察團代表等七人組成決選團,共同選出 「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及「年度大獎」三大獎項得主;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獎、表演藝術獎各1名,獎金各100萬元,年度大獎1名、獎金150萬元。吳東亮表示,他今天專心擔任頒獎人,謝謝各界的支持、參與。頒獎典禮後,媒體提問相關金金併等議題時,吳東亮低調婉拒非關文化藝術基金會事項。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右)現身第22屆台新藝術獎頒獎典禮。左為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圖/林士傑攝)王美花則表示,台新藝術獎頒獎活動非常盛大,感受到創作者的堅持、熱情及基金會給予的支持。台新金5月2日董事會中通過董事提名名單,前經濟部長王美花在獨董提名名單中,台新金股東常會則在6月14日召開,全面改選董事、獨董。台新藝術基金會董事長鄭家鐘指出,今年入選作品深具跨領域、跨時空的豐富創作力,基金會邀請國內外專家擔任決選團評審,透過實際的訪談與創作者互動、了解作品的意涵、創作動機、背景歷史等,評審出三項大奬,謝謝決選團的盡心盡力。由戲劇學者林鶴宜擔任決選主席,委員包括藝評人張晴文、電影導演黃亞歷、製作人孫平、長期旅居巴黎的藝術家鄭淑麗CHEANG Shu Lea,以及來自澳洲阿德雷德南澳美術館館長Rhana Devenport ONZM、德國柏林Radialsystem藝術中心總監Matthias Mohr。歷經三天綿密的會議選出三大獎項得主,總獎金三百五十萬元。鄭家鐘致詞中表示,台新藝術獎22年來,它的重要性已遠遠超過獎項本身。它就像一個變焦鏡頭,不斷地在廣角與特寫之間保持動態,最後會逐漸聚焦於「年度」的意義,在各種藝術景觀中,找到、接收並傳達給大家。而即便在大框架的分類中,每個入圍作品仍是獨具風格,並且具有某種指標意義。「每年藝術獎的揭曉頒贈是全年度活動的總結與再出發,成為台灣當代藝術多元發展的動力與重要見證。」「視覺藝術獎」得獎作品《宿舍Ký Túc Xá》是你哥影視社的影像裝置作品,靈感來自於在台越南女工的罷工直播事件。透過公開招募越南籍移工、仲介、舍監、外籍配偶等參與者,以工作坊的方式共同發展電影劇情及角色設定,並在展場裝置中,將場景、道具、工作坊紀錄影像,交織成複雜的敘事線。你哥影視社是由蘇育賢、田倧源、廖修慧組成,其中成員蘇育賢曾以《花山牆》獲第12屆台新藝術獎年度大獎。本次作品獲視覺藝術獎,得獎理由為「《宿舍Ký Túc Xá》展現了扮演的創造能量,正視移工的主體性與人權,以積極的手法觀照存在於現實的各種縫隙。工作坊的創作方式充滿玩興,藉由去中心的手法表述生活困境。透過介入私人空間,激起公共性的理解和討論。其造形語言扣合作品觀點,建構了一個眾聲交織的場域,突顯現實中翻譯、溝通與調解的可能,反映了當代台灣社會面對的挑戰和轉機。」「表演藝術獎」由臺北海鷗劇場時空跨度極大的歌仔戲作品《國姓之鬼》獲獎。該作交錯編織漢人/國際歷史、民間與都市傳說中的鄭成功形象,述說與之糾纏的歷史人物的故事,並混入演員本我降乩附身的靈異經驗。兩位演員古翊汎、劉冠良在複雜身份與年代穿越的轉換中,細緻地完成一齣虛實難辨的「戲中戲中戲」。臺北海鷗劇場編導宋厚寬於領獎時忍不住激動流淚,他說,大家或許覺得此劇很特別,是歌仔戲和現代戲劇的跨界,但對他而言,就只是一齣歌仔戲,因為唯有傳統與現代並存,才能成就此刻歌仔戲的真正樣貌。過去自己一直自稱為戲曲門外漢,希望現在的一點點努力,能成為未來台灣傳統藝術生活的一部份。得獎理由為「《國姓之鬼》以四個時空層次,展開對「臺灣」這個島嶼第一個漢人政權的領導者「國姓爺」的討論。戲劇表現奇幻奧妙,敘事方式以洋蔥式結構層層剝開,糅雜進不同時期、不同立場歷史人物的對話,劇中亡魂雜沓出入,交織出眾聲喧譁的詭異場景。兩位演員深厚的表演功底,呈現震撼人心的戲劇畫面,結構首尾呼應,開創劇種敘事的可能性。在傳統藝術的基礎上,進行實驗性的積極探索和對歷史的反思。」最後頒布的「年度大獎」由窮劇場與江之翠劇場合作的《感謝公主》奪得。作品以當代聲響設計,重新編輯調度南管經典曲目,演員的行動上則遵循梨園科步語法發展;劇情上由古今兩條敘事非線性交錯,架構白色恐怖時期變節政治犯與南宋忠臣相互映照的生命故事,抽絲剝繭地揭開眾生離散、選擇唯艱的生存處境。江之翠劇場曾以《朱文走鬼》獲第5屆台新表演藝術獎,本次與窮劇場的合作再獲年度大獎,窮劇場編劇暨導演高俊耀領獎時即開玩笑說:「前幾天還曾和大家聊到,如果幸運得獎的話,窮劇場要不要改團名?」觀眾頓時哄堂大笑。高俊耀表示,這齣劇由兩個劇團共製,在臺中國家歌劇院和臺灣戲曲中心的支持下,從2021年走到今天不容易,他向所有參與的藝術家及工作同仁致意,也謝謝這片土地的包容,讓這齣談論政治創傷的題材能被看見。得獎理由為「《感謝公主》在南管吟奏與戲劇行動中,引人直視政治的詭譎,人物節義與生命抉擇的難為。其細膩的文本結構,關懷歷史困局的艱難,將深刻的省思轉化為至情的批判,映照人性的脆弱和複雜。作品沉著展現傳統梨園戲與現代劇場的藝術特質和技法,藉表演的整體調度與形式的流動交融,探索不同劇種間的潛在語法。窮劇場與江之翠劇場以高度的協作勇氣,開創當代劇場表演之可為,在藝術辯證中體現生命難能承受之重。」
眾聲喧嘩後塵埃落定 政大草坡、景觀池命名結果出爐!未來叫這名字
國立政治大學達賢圖書館草坡、景觀(滯洪)池歷經3月投稿徵件、4月人氣票選、5月評審評選後,於今(15日)公布命名結果。根據票選結果,未來草坡將命名為「慢坡」,景觀(滯洪)池命名從缺,但取自韓國女團NewJeans的成員Minji本名的「金玟池」以1.3萬票獲人氣獎。根據達賢圖書館草坡、景觀(滯洪)池命名活動簡章,分成專家評審及人氣票選兩個項目,開放政治大學教職員生、退休人員與校友投件。專家評審項目,命名得獎者計有大學生4件、研究生4件、教職員1件、校友1件,巧合地跟全部投稿件數的身分比例相近。人氣票選項目,景觀池票數27,235票、草坡5,347,總計32,582票;以投票網址分析,臺灣本地投票比率超過8成5,境外各國1成5,並無惡意灌票或干擾之情事。專家評審草坡第一名為劉嫻慧命名的「慢坡」,取其曾在滂沱大雨時匆忙奔至達賢圖書館、在草坡滑跤的經歷,表達放慢腳步、欣賞風景、注意安全的意涵,另呼應「曼波」(Mambo)輕鬆自在、搖曳輕舞的姿態;評審評語「人生不是要等待暴風雨過去,而是要學會在雨中跳舞」,期許政大人「世界愈快,心則慢」。第二名為林映辰命名的「扶光坡」,取扶桑之光,日光之意,步行其上,彷彿朝燦爛如陽的希望走去。第三名為蔡子霖命名的「午餐地」,從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莫內畫作《草地上的午餐》獲取靈感,評審評語「這幅名畫開啟了繪畫史一個全新的時代,從宗教轉回自身,讓儀式走進生活,帶有捕捉達賢當下風景,與告別舊時代、迎向新未來的寓意。」專家評審景觀(滯洪)池第一名從缺,經過反覆討論,達成共識如下「滯洪池命名,收到近兩百件作品,其中不乏引經據典的佳作,以及浪漫詼諧的『金』句,如果擇一,就意味著要放掉所有其他還在發展中的可能。命名本來就難,傳統的路徑需要納入當代社會的氣味,創新的路徑也要兼具哲史人文的意境,滯洪池既然是水,就擁有納百川的肚量與彈性,不急著太快安定下來,因此,達賢之水,可以涵融所有還在醞釀中的各種可能。第一名與其說是從缺,不如說是留白,池畔的書屋、花草、天光以及讀書的人,正靜待各種稱謂命名自由在此發生。」達賢圖書館草坡將以第一名「慢坡」為正式命名。(圖/翻攝自政大官網)第二名為林炳勝命名的「鑑雲塘」,摘自南宋朱熹〈觀書有感〉一詩,評審評語「以照映天光雲影的水塘為譬,喻說讀書猶如為生命引入活水,當活水源源不絕時,水塘自然能保有物來則應的清明效果。達賢圖書館水池邊,築有湖濱悅讀小屋,恰與〈觀書有感〉的景致相類。」第三名為鄭莨達命名的「書鴨小湖」,評審評語「有書、有鴨、有湖,以四字寫生,具體且生動地完成了一幅政大人的日常圖畫。其次,創作者提及『書鴨』是『紓壓』的諧音,讀書人時常靠近自然,心裡就有一座寬闊的湖泊,俯仰天地、無愧於心,自自然然就能紓壓,這個意境尤其適合送給在效率中經常丟失了平常心的我們。」人氣票選項目,草坡人氣獎為李怡慶命名的「覓空」(326票),意涵為「適當地將自己留白及放空,才能有更多餘韻邁向下一步,所謂退一步海闊天空…」,以及黃楷捷命名的「蘇東坡」(305票),取「容易記得」之古人諧音。景觀(滯洪)池人氣獎為林怡妤命名的「金玟池」(13,253票),意涵為「期許滯洪池像金玟池一樣發揮所能,容納洪水並創造生態共榮」,以及林祈緯命名的「早八一定池」(1,666票),取「有早上八點的課我們一定遲到」趣味諧音。達賢圖書館草坡將以第一名「慢坡」為正式命名,至於景觀(滯洪)池第一名從缺、是否會重新徵件?就如評審決議,「留白」或許是現階段最舒適的狀態,請容許暫時沉澱,走過「慢坡」進入達賢圖書館,後方池水海納百川、清明返照,等待未來的某一天最合適命名自然發生。
不僅是白色情人節!314是圓周率日 更與「2大科學家」有關
今(14)天不僅是白色情人節,更是慶祝圓周率「π」誕生的日子;另外,今天其實也是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的生日,以及英國知名物理學家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忌日,3者恰巧都在同一天,因此也為π日再添科學傳奇。台北市立天文館表示,從古希臘數學家阿基米德、南宋的祖沖之,一直到現代超級電腦,都在追求這個神奇數字的極限,最新的計算已經達到小數點下10的14次方位,成為人類所知最精確的數字。天文館透露,在宇宙中「π」的蹤影其實無所不在,例如星體的形狀、弦的振動函數、統計學上的常態分布,甚至量子物理中的普朗克常數等,都與π的關係密不可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了紀念這個重要的數字,在1988年將3月14日訂為圓周率日(π-Day),而愛因斯坦出生與霍金逝世也都恰好在這一天,更為π日再添科學傳奇。1879年π日出生的愛因斯坦,在廣義相對論中預測了「黑洞」的存在、「重力透鏡」與「重力波」等現象,雖然當時科技尚無法證明,但百年後都一一獲得驗證。而在2018年π日逝世的霍金,則是以愛因斯坦的理論為基礎,提出讓黑洞蒸發消失的「霍金輻射」,以及證明宇宙大霹靂是愛因斯坦方程式的必要條件,在宇宙論的發展上帶來突破性的建樹。由此可見,2人的成就皆對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最後,天文館說,「圓周率是最重要的常數之一,但設立圓周率日的意義不僅在歌詠數學的美妙,也紀念這兩位在宇宙學上留下不朽貢獻的偉大科學家,以啟發後人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接續探索宇宙的真相與本質。」
不可行房、媳婦別回娘家 冬至「6禁忌8習俗」曝光
22日將迎來冬至,是北半球白天最短的日子,而星座專家小孟老師在臉書表示,冬至有不可行房,媳婦別回娘家等6禁忌,和吃湯圓以及豬腳麵線等8習俗,你一定要知道。冬至禁忌:1.不可以房事:冬至氣溫較低,陰氣旺盛,男女精力太旺盛容易陽氣外洩,導致陰氣入體,容易傷到元神。2.晚上避免旅遊外出:《周禮春官神仕》中提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因此冬至在古代人來說為鬼節,建議晚上9:00後不要外出,外出可攜帶鹽巴。3.嫁出去的媳婦不要回娘家:因為冬至這天氣溫低寒,倘若媳婦回娘家路途遙遠,在途中萬一感冒生病回家後會傳染給公婆,公婆大多年長萬一冬天生病會更加嚴重,因此冬至媳婦避免回娘家。4.不宜熬夜晚睡:冬至相當寒冷,太晚入睡容易陽氣下降,陰氣旺盛導致氣場欠佳,又冬至有小過年的意涵,若在冬至陰氣旺盛會影響來年運途。5.吃湯圓要雙數:冬至吃湯圓一定要雙數不可以是單數,若是單數代表形影孤單,來年容易孤獨寂寞;雙數代表能夠幸福圓滿,成雙成對,又可以添歲又添福。冬至吃湯圓要吃雙數。6.忌逞兇鬥狠:冬至為節氣變化之日,情人朋友外出不可以吵架動怒,以免氣場轉換壞了磁場。冬至習俗:1.祭拜神明:冬至大多會在白天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其因是為了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辛苦護持,期盼來年再多加幫忙保佑。供品: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紙錢:拜神明使用刈金、壽金、地公金。拜祖先使用刈金或銀紙都可以。2.吃湯圓: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單身者可旺桃花,想要求財者會出現財富圓滿如意,人際上也會人事滿滿,家庭上也會家庭和樂幸福美滿,建議紅白湯圓一起吃可以陰陽調合旺5年。另外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因此讓小孩吃湯圓也等於小孩大了一歲有添歲的意涵。3.吃水餃:冬至吃水餃可以旺財富,因為餃子象徵財寶,吃下後能讓你財氣飽滿,招財進寶。4.吃豬腳麵線:冬至吃豬腳麵線能去穢氣煞氣,還能延壽破除太歲卡關,尤其今年屬虎、猴、蛇、豬運勢較差特別要吃。5.吃年糕:冬至後代表陽氣的開始,也象徵新的氣息,因此吃年糕吃的甜甜的好過冬,也代表又一年的開始。6.冬至送鞋:唐朝《中華古今注》記: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古人在冬至晚輩會買鞋子送給舅舅與姑姑,演變到現今,成了舅舅與姑姑送鞋給外甥、侄兒,代表幫晚輩添衣如同添歲。7.冬至進補:冬至黑夜較長也較冷,因此適合冬令進補,古人會在這一天燉羊肉或煮麻油雞湯來喝。8.吃餛飩:南宋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俗諺。代表冬至為白天較短夜較長,隔天恢復正常白天長夜晚短,有混沌初開的意謂,如同盤古開天闢地祝賀大地初始,也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
曾舜晞挑食遭粉靈魂拷問 與田曦薇扮假情侶談「古早味」戀愛
田園古裝劇《田耕紀》由田曦薇與曾舜晞主演。總是忙著穿梭各個拍攝現場的曾舜晞,這次趁著拍《田耕紀》體驗了田園生活,心情得到放鬆,但同時也深感農忙的辛苦。劇中有場冒著大雨採收花生的戲,他拍完後不禁感嘆的說:「太辛苦了,體會了農民伯伯的辛酸,以後一定要好好吃飯,再也不說花生難吃了,都得吃。」粉絲知道他不愛吃西瓜,聽到他親口說不再挑食後,紛紛留言對他靈魂拷問:「所以現在花生、香菜,還有西瓜都吃嗎?」曾舜晞在《田耕紀》飾演被仇家追殺的謎樣男子的「沈諾」。(圖/iQIYI)曾舜晞因在古裝懸疑劇《蓮花樓》中飾演善良又重情義的「方多病」深受觀眾喜愛,聲勢扶搖直上,他認為現在是網路訊息碎片化的時代,演員們很可能憑藉著劇中的一個演出片段就意外大紅,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爆紅時觀眾就會用放大鏡檢視你的其他表現,他坦言自己偶爾也會因此陷入焦慮中,不過與其被焦慮感控制,他會更努力專注在每一個角色跟鏡頭當中。拍攝現場總是笑聲不斷,為了防止笑場,曾舜晞跟田曦薇還約定好誰台詞卡住就要罰錢,卡一句罰50塊,讓努力背台詞的田曦薇笑說做夢都會夢到台詞,早上5點鐘化妝,她4點鐘就起床練習,自信滿滿坐等收帳,曾舜晞則打趣說:「片酬都搭裡面了。」正式開拍後,兩人還是忍不住頻頻笑場,曾舜晞甚至試著繞圈走路,讓自己冷靜下來。田曦薇在《田耕紀》飾演進入遊戲體驗古代務農生活的「連蔓兒」。(圖/iQIYI)故事講述田曦薇飾演的「連蔓兒」為了賺取學費,打工擔任遊戲測試員,她通過遊戲進到古代南宋的一個農村家庭體驗人生,不僅周圍環繞著難纏的親戚,還肩負賺大錢的任務。曾舜晞則在劇中化身被仇家追殺的謎樣男子「沈諾」,在遇見連蔓兒後,兩人一邊種田奮鬥一邊談起「古早味」戀愛。沒想到遊戲才開始沒多久,連蔓兒便得知自私的大伯表面上說是為她找到有錢夫家,實則是要她去殉葬,她因此連夜逃跑,在路上還撿到被仇家追殺重傷暈倒的「沈諾」(曾舜晞 飾),讓她笑稱是「開局送男友」的節奏。為了避免被殉葬,她與沈諾串通,假裝成一對私訂終身的情侶,想藉此讓家中長輩放棄婚事,沒想到隔天沈諾不僅依約現身,手上還抱著路上向人借來的小娃兒,深情表示兩人已經有了孩子,希望長輩們成全,氣得媒婆直接退婚。順勢在蔓兒家中住下來的沈諾,因為嘴巴夠甜,相當討長輩歡心,沈諾也發揮機智幫助蔓兒達成分家的目的。兩人在朝夕相處下感情逐漸增溫,他看著她的寵溺眼神甜出汁,就連補牆幹活都不忘深情的握著她的手說:「沒想到,能在這兒遇見妳。」讓觀眾笑稱,他完全不放過任何開撩機會。
高雲翔拍戲昏厥...瞳孔放大 工作人員目擊全嚇壞
《驚天岳雷》將在緯來育樂台播出,由高雲翔(現改名為:高晟暉)、朱梓驍、李曼、釋小龍、張子健等領銜主演,講述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及長子岳雲慘遭秦檜(張子健飾)陷害,次子岳雷(高雲翔飾)走向為父復仇之路。高雲翔扮演的岳雷一夜之間經歷家破人亡,走向復仇之路,要飾演憤怒又內心壓抑的角色,竟讓自己氣到昏厥,嚇壞工作人員。張子健則是為《驚天岳雷》顛覆英雄形象,目露凶光,將陰險狡詐模樣詮釋得淋漓盡致。張子健首次演反派,在劇中飾演第一大奸相秦檜。(圖/緯來育樂台)高雲翔在《驚天岳雷》中,除了糾葛的感情線外,武打戲也被導演要求「實戰路線,拳拳到肉」的演出。導演表示:「高雲翔在片場真的很認真,腿部受傷,仍堅持拍攝。」甚至有一場戲,他為了表現憤怒又內心壓抑的復仇心,竟然一度自己氣到昏厥,甚至瞳孔放大,嚇壞所有工作人員,所幸很快清醒,讓工作人員鬆了一口氣。張子健首次演反派獻給《驚天岳雷》,出道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形象,這次為了飾演第一大奸相「秦檜」,目露凶光,將陰險狡詐模樣詮釋得淋漓盡致。被網友評論:張子健你變壞了!劇組表示,當初為了邀請張子健老師演出秦檜一角,曾「三顧茅廬」,張子健才接下角色。張子健說:「這個角色與以往不同,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研究秦檜個性與心理,才會猶豫怎麼久。」
他進岳飛觀莫名爆走 拿鐵板砸秦檜雕像大喊「還我河山」
澎湃新聞1月31日報導,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太昊陵文物保護中心微信號「太昊伏羲陵」消息,1月29日14:10左右,一名遊客在太昊伏羲陵岳飛觀遊覽時,突然情緒激動,站到岳飛觀前的香爐上高喊:「還我河山」。工作人員再三勸阻,該遊客非但不聽,還強行掀起遮蓋香爐的鐵板去砸打秦檜等鑄鐵跪像,並站在跪像台基上喝問「下一個誰來?」隨後經強力勸離現場。公安部門已受理該件。太昊伏羲陵1月30日晚作出《關於遊客近日在太昊陵岳忠武祠不文明行為的情況說明》稱,抽打秦檜雕像不能極端,別把憎惡發洩到雕像上。公安部門已經受理該案件。經景區工作人員檢查,鑄鐵跪像沒有受到損壞(鑄鐵跪像為現代仿製品,不屬於歷史文物)。岳忠武祠,始建於明代,俗稱「岳飛觀」。岳飛是南宋的抗金名將,為什麼在太昊陵內立觀享祀呢?太昊伏羲陵說明,淮陽古稱陳州,地處中原,歷史上是兵家必爭之地,南宋時期,屢受金兵侵犯。康王四年(西元1130年),金兵王善率兵圍陳,岳飛戰於清河,擒俘其大將孫勝、孫清,兵解陳圍。紹興六年(西元1136年),金人又南犯中原,岳飛遣部將王貴大破金軍收復陳州。紹興十年(西元1140年),金兀術侵入東京,陳州失陷,岳飛遣部將血戰金兵,三復陳州。淮陽人民為表著岳飛復陳之功,感恩戴德,故在此建岳飛觀。2022年,景區增設了岳飛事蹟展。事情發生之後,景區管理部門高度重視,重點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正面引導,增加對岳飛事蹟地宣傳,並對岳飛事蹟展館的大門進行擴大,以便遊客參觀遊覽,學習岳飛精忠報國事蹟;二是對秦檜等跪像旁加裝了護欄,同時增加安保力量,組織遊客排隊有序參觀,引導遊客文明旅遊,防止再發生類似不文明行為。三是積極宣導遊客在旅遊活動中遵守社會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文化傳統和宗教信仰,愛護旅遊資源,保護生態環境,遵守旅遊文明行為規範。
冬至8習俗吃紅白湯圓旺5年 請舅舅、姑姑送鞋可幫添壽
24節氣中的冬至即將來臨,這天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日子,命理專家小孟老師就透露,冬至的習俗在古代冬至甚至過年還重要,家家戶戶會在冬至送禮也會祭拜祖先,另外習俗中的吃紅白湯圓,也能讓你添歲又旺5年。湯圓口味百百種,小孟老師表示冬至拜拜可以用,單身者還能招桃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小孟老師表示,冬至大多會在白天祭拜神明、祖先、地基主,其因是為了感謝神靈過去一年的辛苦護持,祈盼來年再多加幫忙保佑。供品包含三牲、四果、湯圓3碗、發粿、茶或酒3杯;紙錢:拜神明使用刈金、壽金、地公金。拜祖先使用刈金或銀紙都可以。唐朝《中華古今注》記載「漢有繡鴛鴦履,昭帝令冬至日上舅、姑。」,古人在冬至晚輩會買鞋子送給舅舅與姑姑,演變到現今,成了舅舅與姑姑送鞋給外甥、侄兒,代表幫晚輩添衣如同添歲。冬至吃湯圓代表圓滿如意,單身者可旺桃花,想要求財者會出現財富圓滿如意,人際上也會人事滿滿,家庭上也會家庭和樂幸福美滿,建議紅白湯圓一起吃可以陰陽調合旺5年。另外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因此讓小孩吃湯圓,也等於小孩大了一歲有添歲的意涵。另外,冬令進補古人會在這一天燉羊肉或煮麻油雞湯來喝。吃餛飩水餃等麵食也都各有意義。(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冬至吃水餃可以旺財富,因為餃子象徵財寶,吃下後能讓你財氣飽滿,招財進寶;冬至吃豬腳麵線能去穢氣煞氣,還能延壽破除太歲卡關,尤其今年屬虎、猴、蛇、豬運勢較差特別要吃。冬至後代表陽氣的開始,也象徵新的氣息,因此吃年糕吃的甜甜的好過冬,也代表又一年的開始。南宋時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麵」的俗諺,代表冬至為白天較短夜較長,隔天恢復正常白天長夜晚短,有混沌初開的意謂,因此吃餛飩也代表惡運結束,好運將來。
8歲童放學慘遭狗狠咬「噴血癱軟倒地」 撐傘路人竟見死不救
南韓一名年僅8歲的男童放學回家時突然遭到一隻未被拴上狗鍊的混種珍島犬攻擊,這隻狗無情撕咬男童頸部,沒想到有路人竟冷血見死不救,男童最後送醫時,頸部、手臂深受重傷。一名撐白色雨傘的成年人走過停車場,竟冷眼旁觀。(圖/翻攝自뉴스1TV)從監視器影像可見,男童被混種珍島犬瘋狂撕咬攻擊超過2分鐘,只見這名男童背著淺綠色書包,經過社區公寓停車場,突然被這隻狗盯上,甚至從背後狂追男童,直到男童跌倒在地後,竟衝上前啃咬男童頸部,當下男童雙腿奮力使勁,想要踢走這隻狗。誇張的是,事情發生當下,有一名撐白色雨傘的成年人走過停車場,其實他已經見到男童被犬隻攻擊,沒想到竟冷眼旁觀,最後甚至直冷血地離開現場,留下大雨中躺在柏油馬路上奄奄一息的男童。此時,一名宅配司機見狀,立刻拿著黑色手推車作勢趕走混種珍島犬,之後撥打112、119專線報案。根據這名保住男童一命的宅配司機事後接受《SBS》採訪時回憶,當時男童躺在地上,四肢癱軟在地、身體整個呈現大字型,全身上下都在流血,一隻烏漆墨黑的狗咬著男童的身體不斷搖晃,不是只有撕咬喔,是真的抓來吃。宅配司機見狀立刻拿著黑色手推車作勢趕走混種珍島犬。(圖/翻攝自뉴스1TV)據《韓聯社》和《朝鮮日報》等媒體報導,南韓蔚山廣域市蔚州郡11日下午1點20分左右,發生這起嚴重的犬隻攻擊事件,受害者年僅8歲、體型矮小瘦弱的男童被混種珍島犬攻擊,男童的父親事後表示,「兒子的脖子被狗咬爛咀嚼,若不是宅配司機挺身而出,恐怕兒子早就慘死現場」,而監視器影像事後被男童姑姑朋友上傳到知名網路論壇Bobaedream後,立刻引發關注。根據報導,當地的救難隊在現場捕獲不斷徘徊的混種珍島犬,立刻移送至遺棄犬隻保護中心,經調查發現,飼主為住在社區公寓附近的70多歲居民,將其以過失致傷罪嫌移立案調查。男童頸部被狗咬到傷勢嚴重。(圖/翻攝自韓網)根據警方表示,飼主平時會將狗拴上鐵鍊,不過事發當天這頭狗居然解脫鍊子,警方認為該犬隻未來恐有造成他人傷亡的疑慮,因此向檢方申請安樂死處置,飼主也對此表示同意,不過最後卻遭檢方以證據不足為由拒絕。依據南韓現行法規,動物被歸類為物品,因此可被列為強制扣押的對象。所謂的珍島犬,是石器時代人們所飼養的犬隻後裔中,屬於東南亞係中間型的品種,也有部分說法指出,珍島犬是三國時期,隨南宋貿易船抵達朝鮮半島的。不過另一種說法是,在高麗時代的1270年,正逢三別抄(삼별초)之亂,三別抄政權退至朝鮮半島西南方的珍島,也帶來了從蒙古引進的的犬隻,演變成現在的珍島犬,1962年,南韓文化遺產廳指定「珍島犬」為天然紀念物第53號並於1967年制定了《韓國珍島犬保護培育法》,並透過國家直接管理並保管珍島犬的純種血液樣本、協助進行純種培育和研究。警方申請將該隻狗安樂死。(圖/翻攝自@채널A 뉴스 YouTube)1988年漢城奧運時,南韓更帶著珍島犬於奧運開幕式上遊行,2005年時,英國育犬協會通過珍島犬的登記,更在2008年,美國犬業俱樂部(American Kennel Club)也認定珍島犬是一種品種狗。珍島犬的毛色從栗黃至全白不等,頭骨中等大小,眼尾微微翹起,貼合豎直的耳根線,看起來和日本柴犬有類似,但又能明顯區分出不同,若出現其它顏色則就是混種品種。
公園教的歷史課/「抗金保宋」名將不畏外敵 卻遭昏君讒臣聯手害死
過年期間,台灣民眾有走春拜廟的習俗,以武廟來說,除了關公受到民眾尊崇之外,岳飛一樣同列「武聖」。歷史學者認為,即使過去教科書因為「去中化」吵得沸沸揚揚,但岳飛的仁孝和英勇報國精神永垂典範,至今民間香火仍十分鼎盛。岳飛是宋朝抗金名將,字鵬舉,西元1103年3月24日生於相州湯陰(今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先後擔任少保與樞密副使等官職,被封「武昌郡開國公」。目前台北市林森公園和嘉義市忠孝路都還保有岳飛帶刀的銅像,英姿流傳於現代。1142年1月27日,岳飛被宋高宗下令殺害,死後多年宋孝宗為其平反,追諡「武穆」,後追封「太師」、「鄂王」,改諡「忠武」,故後人稱呼岳武穆、武穆王和岳忠武王。明神宗萬曆皇帝加封其為「三界靖魔大帝忠孝妙法天尊岳聖帝君」,配奉於各地武廟。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說,岳飛生前除了最著名的岳母刺字「盡忠報國」之外,還有三個故事:三拒詔書、整治令敵軍聞風喪膽的岳家軍,以及12道金牌。岳飛伐金時被宋高宗以十二道金牌急召回京,令他飲恨而退,最後甚至慘遭殺害,悲劇英雄就是他的歷史定位。(圖/翻攝自今日頭條、報系資料庫)紹興九年(1139年),岳飛在鄂州(今湖北武昌)聽聞「宋金和議」將達成,立即上書反對,表示「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並直接抨擊了「相國」秦檜出謀劃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動。不過仍阻擋不了議和,宋金和談後,高宗趙構得意忘形,頒下大赦詔書,對文武群臣大加爵賞。可是,詔書下了三次,岳飛都加以拒絕,不受開府儀同三司(一品官銜)的爵賞和三千五百戶食邑的封賜。「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憂而不可賀。」他在辭謝中痛切地反對議和,並再次宣示收復中原的決心,此舉如同潑了宋高宗一桶大冷水,從而更使趙構和秦檜懷恨在心。 隔年,岳飛親率一支輕騎駐守河南郾城與金軍征戰「以少勝多」,史稱「郾城之戰」。根據歷史記載,岳飛所率「岳家軍」以寡擊眾和一萬五千名金兵精騎發生激戰。岳飛親率將士向敵陣突擊,岳家軍堅持到死的戰鬥作風,把金軍打得落花流水,尤其岳飛部將楊再興,單騎闖入敵陣,手殺敵人數百,豪勇無比,也難怪金軍哀嚎「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此役之後,南宋抗金鬥爭也有了轉機,淪陷十多年的中原終於可望收復。同年,岳家軍士氣高昂,高喊「直搗黃龍」。無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召岳飛回京。所謂十二道金牌,是宋朝用來保證傳遞政府公文順暢的一種通信憑證,後來發展為金、青和紅字牌三大類,金字牌為朱漆金字木牌,用來表達傳遞信息的緊迫。也因為十二道金牌,岳飛的北伐事業功虧一簣,岳飛退兵前,長嘆:「十年之功,毀於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難以中興!乾坤世界,無由再復!」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教授吳昆財說,民間信仰不受教科書「去中化」所干擾,岳飛廟在南台灣仍香火鼎盛,傳承仁孝與英勇報國的精神。(圖/報系資料庫)「岳飛的精神值得國軍效法。」吳昆財表示,岳飛畢生抗金,對抗女真人讓南宋得以延續一百多年,也代表著民族主義,早期教科書還有岳飛所著的「滿江紅」,當時國民政府來台時憑藉著岳飛精神的認同感,希望英雄人物可以帶領我們逐鹿中原,因此在各地樹立岳飛銅像。吳昆財說,以前歷史教科書教的是「通史」,雖然如今的教科書以主題式為主,沒有詳細記載當時宋朝的對外關係,但民間信仰仍不受教改影響,尤其在本土意識強烈的中南部,岳飛廟香火竟更為鼎盛,像是嘉義縣新港鄉的「精忠廟」;不只岳飛廟,嘉義市區還保有一尊帶刀的岳飛,傳遞的是仁孝和盡忠報國精神。
公園教的歷史課/名將偉人一定要知道的思想家 陽明心學成功之道
陽明山國家公園的花鐘是每年櫻花祭必定造訪的美拍景點,而花鐘旁的銅像「王陽明」先生是中國著名的哲學家,但現代的社會對於這位堪比孔子的政治家、軍事家以及開創「心學」的哲學家,所知卻很有限,其實包括陽明山國家公園和前國立陽明大學的取名,都是為了紀念這位儒將。王守仁生於明朝(西元1472年),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字伯安,號陽明子,官場生涯中曾平定寧王朱宸濠叛亂,以此軍功封「新建伯」,這對舉人進士出身的文人相當難得。他從小就隨父親縱馬遊歷各地,了解大陸山川地理,少小時即胸懷大志,以做聖人為志業,並力行南宋哲學家朱熹的思想哲學「格物致知」,曾花了7天7夜窮「竹」之理,最後卻無成果,而開始對該系統的理論產生懷疑。明武宗正德年間,王陽明得罪大宦官劉瑾,被謫貶至貴州龍場驛當站長,其實就是到中國西南山區與少數民族共同生活。他到蠻荒之地後,一草一木開始建設,蓋房子、建制度,並傳播教育,許多學子慕名而來,極度艱苦環境下,王陽明看透了,體悟到「心才是萬事萬物的根本」,要透過格物致知尋求道理,未免繁雜疲累,因此從心出發,且要「知行合一」,才能明白世間本質。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的前身、陽明山國家公園的取名皆與中國「心學」創始人王陽明有關,只是當代民眾所知不多。(圖/趙文彬、林士傑攝)王陽明的思想體系,強調人心本質上是沒有善惡的,但與世界接觸、意念一動後,馬上就會出現善惡想法,但同時心中的良知會判別善惡,進而在行動上存善去惡,讓自己成為道德上的完人,向聖賢君子趨近,這種向內求,讓每個人都可以從心出發成聖賢的哲學思想,因而留下「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著名的4句教,在中國歷史上是劃時代的轉折,啟發無數後人。當年中國國共雙方的領袖蔣中正和毛澤東皆以王陽明為效法對象,甚至連日本明治維新,帶領日本艦隊打敗俄國艦隊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他也是王陽明信徒。相傳日俄戰爭結束後的慶功宴上,有人問東鄉平八郎為何能如此成功,他從隨身的衣物中拿出一塊木牌,上面刻著「一生伏首拜陽明」字句,由於太多名將偉人崇拜王陽明,以致於後代也有人將「陽明學」與「成功學」劃上等號。立委吳斯懷指出,因為先總統蔣公對王陽明的景仰,「陽明心學」等相關學說是國軍高階軍官團必修科目,其中對「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學思想印象深刻,從軍校開始打下的基礎,至今非常受用。他表示,王陽明學說是一個實踐的學問,這套哲學體系提供人生面對難題時,有不同的啟發與思考,提升自身的抗壓力,因此在軍中帶兵、練兵、以及面對外界抹黑壓力時,都可以雖千萬人吾往矣,對人生有相當助益。陽明心學影響甚廣,日本明治維新著名的海軍大將東鄉平八郎,其傚法對象就是王陽明。(圖/翻攝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