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報
」 台股 金管會 台積電 航運 股價繳不出財報!3檔股票將淪壁紙 廷鑫、昶虹最快11/18下市
繳不出財報,三家上市櫃公司面臨終止上市櫃!金管會證期局主秘尚光琪22日公布,上市公司廷鑫(2358)、昶虹(2443)因未如期申報半年報,且均於4月8日已停止買賣,依證交法6個月內未補交,最快今年11月18日就會遭下市處分,而上櫃公司牧東(4950)因停止買賣日期不同,因此牧東最快12月30日下櫃。金管會統計,截至2024年8月14日,上市(櫃)公司應申報家數共計1,693家不含公告申報期限為2024年9月2日之上市(櫃)金融業及第一上市(櫃)公司,除上市公司廷鑫(2358)、昶虹(2443)及上櫃公司牧東(4950)等3家公司未如期出具今年第2季財務報告外,其餘公司均已於規定期限內完成公告申報。證期局指出,上市公司廷鑫(2358)、昶虹(2443)皆是去年年報未如期申報之後,股票已自4月8日起暫停買賣,如果連續滿6個月,預估終止上市期間可能落在今年11月18日。牧東是自去年第三季就沒有出財報,今年首季也沒有出財報,公司中止委任會計師的關係,雖5月16日補公布第三季財報,但年報沒出來,牧東是今年12月30日才下櫃。
貨櫃三雄財報表現亮眼!多重因素影響 全球航運利多
有別於單一國家航運,放眼全球機會更佳、波動更低。台灣貨櫃三雄財報陸續開出好成績,陽明與萬海8月12日公布半年報,陽明第二季單季每股純益(EPS)3.98元,上半年累計6.66元;萬海第二季EPS為4.12元,上半年累計5.77元。緊接著,長榮8月13日公布半年報,第二季EPS為13.7元,大賺超過一個股本。2024上半年,航運股表現出色主因在於貨量、運價齊揚,航運市場暢旺,致使上半年整體獲利表現優於去年同期水準,近期航運股成為台股最強族群。回顧2021年度台股,航運三雄強勢空降榜單,「長榮」、「陽明」聯手擠下台積電,疫情見證航海王盛世,航運股成交量曾佔台股高達40%,在AI當紅的當前,航運股悄悄重回市場的關注焦點。海上航運蓬勃發展起源1956年,從一艘改裝過的油輪載運58個貨櫃從紐華克開往休斯頓,隨時代變遷,發展出三大航業型態,包含貨櫃、能源、散裝,造就今日的全球貿易,也凸顯貨櫃對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力,加上AI橫空出世,訂單湧現海運掀漲價潮,可謂「得船得貨櫃者,得天下」。00960野村全球航運龍頭息收ETF經理人張怡琳表示,根據調查,若比較全球航運與AI科技大廠的企業營運表現,分別採NYSE全球航運龍頭息收指數前10大持股與美股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7),兩者2024全年營收成長率預估均可達到20%以上的亮眼表現,分別為21.67%及29.50%。進一步觀察2024全年每股盈餘(EPS)成長率,美股科技七巨頭平均可達71.06%、表現已十分亮眼,然而全球航運龍頭指數前十大個股平均高達145.59%,獲利爆發力顯然更勝一籌。根據WTO預估,全球商品貿易量在疫後穩健成長,除了疫情,貿易戰、甚至最近美國大選重啟的貿易戰2.0將再添需求,更多貨物商品必須迂迴運送、避開產地問題,加上以巴衝突之後的紅海危機等地緣政治緊張,運價回升只是剛開始。野村投信策略暨行銷處資深副總經理黃宏治表示,若想參與全球航運大行情、但又擔心單押個股風險,最簡單的做法就是投資全球航運ETF,即將於8月30日募集的全台首檔航運ETF「00960野村全球航運龍頭息收ETF」,其追蹤指數「NYSE FactSet全球航運龍頭息收指數」,不但囊括全球前三大航運、整體指數更是包含了40家龍頭企業,若以近五年的表現來看,全球航運龍頭息收指數其總報酬達356.59%,勝過台灣加權指數航運類股指數的333.95%;若從風險的角度來看,全球航運龍頭息收指數期間年化波動度為25.05%,相較台灣加權航運類股指數的35.50%,低了約3成之多。也就是說,分散布局全球航運龍頭不但不減航運股爆發力,從總報酬機會來看更為提升多元,且有助於大幅降低波動風險、避免單押個股像玩海盜船,是參與航運投資機會的較佳方式。黃宏治進一步指出,全球貿易需求的外溢效應爆開,航運猶如供應鏈的血脈,確保其運轉順暢,讓貨櫃、散裝、能源及其他相關航運業者都有機會得利。航運改變世界,沒有它,就沒有Walmart(沃爾瑪)全球化,甚至沒有盛世AI,貨櫃航運對人類的生活影響之巨大,直逼AI科技,透過航運化繁為簡把任何地方的貨物運送到世界每個角落可通達的地方。全球商品貿易面臨疫情後首波衝擊,若巴拿馬運河乾旱再現,以及德國、美東及墨西哥灣沿岸港口罷工,恐再次導致航運危機,歐洲因紅海地緣政治首當其衝,導致運輸成本上升及交貨延遲,英國電子產品零售商因供應鏈及營運成本因素影響利潤,被迫採取成本控制措施,另歐美批發零售商為因應開學季及聖誕節慶提前準備,加上下半年通常為航運公司營運旺季,在紅海危機短時間內無解、塞港、馬士基取消航班等多重因素影響下,高運價的狀況可能會持續下去,支撐全球航運利多。張怡琳進一步表示,航運賺的是全球貿易財,投資人若想參與全球航運大行情、與其單押單一國家,甚至單押個股,可考慮投資全球航運ETF,成分股涵蓋貨櫃、能源(油輪)及散裝等三大類型航運彼此之間的營運互補性,投資全球航運股有望降低投資波動性。若從航運代表性的指標來看「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運價又再度來到疫情高峰時約7成水準,對於航運公司營收與獲利料將帶來大幅的挹注,有助航運股未來表現空間。預計在8月30日募集的全台首檔航運ETF「00960野村全球航運龍頭息收ETF」,其追蹤指數「NYSE FactSet全球航運龍頭息收指數」即是放眼全球三大航運的龍頭企業,在近期震盪盤勢表現抗跌領漲的情況下,提供ETF更多元的選擇,協助投資人順風掌握全球航運投資契機,為投資組合增添助力。
三星與台積電差距拉大 韓媒:高層遭砍薪「國民股票」流失百萬股民
據研調機構集邦TrendForce數據,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市占率從2023年第三季的57.9%上升至2024年第一季的61.7%,同一時間,排名第二的三星市占率則從12.4%降至11.0%,加上去年虧損嚴重,韓國媒體報導,三星除了高層被減薪20%以上,原本三星電子在2022年9月時有超過600萬名的散戶小股東,今年最新數據,散戶總人數僅剩424.7萬人。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國民股票」之一就是三星電子,但過去半年散戶數量大幅減少,從8月15日揭露的半年報來看,截至今年6月底,三星電子散戶總人數為424萬7611人,比去年年底少了約42萬人。多家韓國媒體報導,過去1年來,共有142萬名小股東賣掉手上的三星電子股票,目前三星電子的散戶股東占比降至67.66%。雖然半導體產業有復甦跡象,但因為去年虧損太多,三星光是在晶片銷售方面的營運虧損就超過14兆韓元、約新台幣3331億元,《韓國先驅報》報導,負責記憶體晶片業務的三星總裁李正培被減薪,砍掉績效獎金後,其薪水為6.1億韓元、約新台幣1152萬元,年減了25%,而5月突遭換職的三星前半導體部門負責人慶桂顯,薪資也掉到7.3億韓元、約新台幣1732萬元,年減23%。韓國三星電子工會在7月10日還發起罷工,要求提高薪資、改善工作環境,25天後才重返工作崗位;多名8吋晶圓生產線員工爆料,三星長期存在血汗工時和休假爭議等問題,申請工傷賠償也常被拒絕,據《韓聯社》報導,首次參加罷工的6500人中,有5211人任職於半導體設備、製造及研發部門;工會也再度於8月15日起罷工4天,藉此向公司管理層施壓,要求員工加薪與獎金。
金控股仍最愛2/存股族期待「報復性配息」? 這幾家被看好逾4% 公股行庫喜憂參半
每年元月金融存股族就特別忙碌,當14家金控獲利數據通通出爐,就得計算各家EPS累計,加上過去五年平均配發率,再一一估算各家今年可能的配息殖利率。由於去年金控股配息偏低,今年又有金管會鬆綁股利新政策,「期待金控股有一波報復性配息!」多位分析師及理財達人向CTWANT記者表示。今年1月6日,先是富邦金(2881)董座蔡明興提到「富邦金的股價委屈了!」「若隨著利息降低的話,金融股應該是有『補漲』表現情形才對。」不到二周,金管會就金控不得以「資本公積」配息政策,19日宣布鬆綁,若以資本公積配息後金控或子公司資本適足率仍合規,即可適用,增加配息彈性與空間。據此,去年領不到配息的金融存股族,今年眉開眼笑,期待「一波報復性配息潮」。CTWANT整理,2023年半年報觀察金控的資本適足率達120%之金控業者共10家,分別為華南、富邦、國泰、玉山、元大、台新、國票、永豐、第一與台灣金融控股。金管會在2024年1月19日宣布鬆綁金控股利新政策,圖為30日舉行新春記者會,中為主委黃天牧。(圖/報系資料)台新投顧副黃文清表示,各金控今年配息政策還不明朗,存股族仍須關注董總、法說會等釋出的訊息,尤其要注意「帳面上所稱的FVOCI 及覆蓋法FVTPL的股票投資、海外債債券部位評價」,這也是壽險型金控股等獲利表現影響最大之一。據投顧公司分析,富邦金2023年第4季淨值季增約666億元,增幅8.9%,推估其他權益虧損較第三季減少約680億元至虧損330億元,意謂除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回升,帶動未來潛在資本利得增加外,預估2023可分配盈餘約2850億元,2023每股現金股利 2~2.2 元。對此,蔡明興就曾說,「富邦金2023年盈餘比2022年好一些,希望今年的現金股利比去年更好,也會繼續配發股票股利」「富邦金的公積很多,公積免稅,我們會盡量都先用公積,因為累積的未分配盈餘、資本公積很大,應該有7000億元、8000億元,過去累積的很多都沒配,各種因素,法規的因素,一直累積下來。」至於國泰金,去年第四季淨值季增約1162億元,增幅17%,為金控同業最高,推估其他權益虧損亦減少約1240億元,預期2023年每股現金股利1.4~1.6 元。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認為,2024年關注金融股的走向,他個人看好二類個股。(圖/報系資料)再看看銀行及證券為主的金控,去年第四季淨值平均增幅約5%,中信金、兆豐金其他權益改善各超過200億元、100億元,高於同業,加上2023獲利成長,預估 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配發現金股利各至少 1.2元、1.6元及1.25元,現金股利殖利率超過4%,優於金控同業。理財達人Andyworld則表示,「中信金這次可風光了,全年度賺了560億元,不但大幅成長67%,更是超車國泰金控。」「中信金2023年的EPS達到2.82元,如果以過去配發率都接近5成來看,希望今年的配息可以更盛以往,讓股東們更為滿意。」「我從財政部預算書推估,各家在2024年配發的現金股息可能是兆豐金1.4元,第一金1元,合庫金1元,華南金0.65元,然而合庫金今年虧損,是否會減少配息?華南金相較於2022年成長,配息是否會追加?都需要繼續觀察。」至於四家官股金控當中,以兆豐金表現最好,Andyworld說,「合庫金因為海外虧損的關係,導致年成長受到影響,全年度EPS為1.17元,相較2022年呈現衰退19%。」「由於大多金控2023可分配盈餘回升,金管會的鬆綁新政策,對金控配發2023年現金股利影響有限。」一名金融業人士提醒,「未來若再發生其他權益大幅虧損,需提列特別盈餘公積恐造成可分配盈餘為0,這一點要多加留意法說會內容。」
金管會年前送利多 金控資本公積配息規定鬆綁
金管會今(18日)公布最終拍板的金控用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配息條件,相較草案來說是大鬆綁,金控今年配息能力可望提高,最受矚目的就是,金控若要用資本公積配息,只要符合發放後資本適足率達120%,以2023年半年報來說有10家金控符合,但發放前還是要經金管會個案核准。金管會去年10月曾公布草案,15家金控未來想用法定盈餘公積、資本公積配發現金股利,必須連過四關,並由金管會個案核准。原本在草案中是規定,不管是要用資本公積還是法定盈餘公積,都要符合「發放後法定盈餘公積達實收資本總額50%」的高標準,在金控業者爭取下,最終拍板金控若要用資本公積配息,可以不受此項限制。換言之,若金控想要用資本公積配現金股利,只要符合第二項條件,也就是分配後金控資本適足率須達120%以上,與各子公司應符合「上市上櫃金融機構實施庫藏股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且銀行子公司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不得低於法定比率。若依照2023年半年報,有10家金控可以用資本公積來配息,包含華南金、富邦金、國泰金、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第一金、國票金、台灣金等,但最終還是要以年底財報為主。至於金控若要用法定盈餘公積來配息,則要過四關,若以2023年半年報來看,沒有任何一家金控過關。第一關是「分配後法定盈餘公積須達實收資本總額之50%」,以2023年半年報來看,只有富邦金過第一關。第二關是資本適足率,規定分配後金控資本適足率須達120%以上;各子公司應符合「上市上櫃金融機構實施庫藏股注意事項」第2點規定,且銀行子公司流動準備比率、流動性覆蓋比率、淨穩定資金比率不得低於法定比率。第三關是財務健全度,金控及各子公司最近一次經主管機關金檢及最近一年度經會計師查核簽證的財務報告,所提列的備抵損失、備抵呆帳及各項準備提列達各業別相關法令規定。第四關是財務結構。值得留意的是,在原本的草案中標準很嚴格,限制金控最近一年度第三季雙重槓桿比率、負債占資產比率及財務槓桿度要低於同業平均水準,且分別未逾115%、15%及105%。在金控業者爭取下,金管會最終拍板,只留下雙重槓桿比率115%的標準,也刪除同業平均。據2023年半年報,符合第四關過關的有8家金控,包含永豐金、玉山金、元大金、台新金、新光金、第一金、國票金、台灣金,但因為8家金控沒有過第一關,過第一關的富邦金則沒有過第四關,等於依照2023年半年報沒有任何一家金控可以用法定盈餘公積配息。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強調,此規定只有限金控以公積發給普通股股東現金,如果金控是以歷年來的獲利,就是累積未分配盈餘發放現金股利,或以公積發給股東股票股利,就不適用規定。
存股族焦慮1/台股爆漲358點!兆豐金領頭起漲 金控保險股也跟著飛揚
雙十過後,14家金控今年前三季自結業績通通出爐,共7家累計EPS賺贏去年一整年,讓600萬金控存股族開心不已,沒想到19日就出現「噩耗」,金管會預告將限縮金控「動用老本」以公積金配息,讓存股族陷入集體焦慮。多位存股達人告訴CTWANT記者,「越來越不好預測配息了!」不過,1日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再度維持利率不變,暫停升息,美股大漲,台股2日終場暴漲358.39點,收在16396.95點,三大法人同步買超214.29億元,金融類指數也跟漲,兆豐金(2886)更是領頭漲幅最高3.14%來到37.8元,也帶動台新、富邦、中信、國票、玉山、國泰等金控股價上揚。據各家金控與公開資訊觀測站,今年累計至9月的每股稅後盈餘EPS賺贏去年同期共有9家金控,以兆豐金EPS達1.92元,較去年0.98元增幅96%最為驚人,躍居榜首。其次為台新金(2887)前九月累計EPS的0.85元,較去年0.58元成長47%,拿下第二高;第三高則是中信金(2891),前九月累計的EPS為2.44元,比去年同期的1.85元成長32%。兆豐、台新、富邦、中信、玉山、國泰金等在2日股價,呈現上揚。(示意圖/侯世駿攝)其他家的EPS增幅成長在10~30%之間,還包括玉山金(2884)、華南金(2880)、國票金(2889)、元大金(2885)、永豐金(2890)、第一金(2892)共九家;其他五家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開發金(2883)、新光金(2888)、合庫金(5880)則是呈現減幅,又以新光金的-108%最大。每年雙十過後,金控公司自結九月及前三季獲利,金融存股社群或存股達人就進入忙碌的「做功課」時間,就14家金控獲利表現,以EPS和三年平均盈餘分配率來做隔年股息預測。今年金控繳出優於去年的漂亮成績單,廣大存股族欣喜,但很快被澆熄。「一看到新政策,我就想到買金控股的股民,會不會明年又要再失望一次?」存股族部落客Andyworld所說的,即金管會10月19日預告一項最新草案時發出警訊,攸關600萬存股族最關切的「配息政策」,「越來越不好預測配息了!」「這很明顯是衝著壽險型金控股來的!」多名理財達人分析說,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也坦言說,「不鼓勵金控拿資本公積配息!」由於2022年金控股受到聯準會暴力升息、股債雙殺、防疫險鉅額理賠等影響獲利表現,包括國泰金、合庫金動用「資本公積」做現金股利。存股理財達人小車認為,兆豐金目前股價偏高。(圖/黃鵬杰攝)國泰金以資本公積配發0.9元,合庫金配息0.5元中僅有0.12元來自盈餘分配,其餘來自資本公積;另合庫金與富邦金也都使用資本公積轉增資配發股票股利各0.5元。儘管金管會同意金控使用資本公積配息,銀行局顧及仍需維持一定財務穩健度,避免無下限用老本配息,因此19日預告訂定《金融控股公司以法定盈餘公積及資本公積發給股東現金相關規定》草案,最主要在配息後的「資本結構」上,法定盈餘公積需達實收資本額50%,即須至少超過股本一半以上,比銀行75%寬鬆,比公司法25%嚴格。同時,還須符合資本適足率、財務健全度、財務結構及槓桿度等共四道監管門檻才行,最快明年股東會即可適用。若符合金管會最新規定且獲核准的話,以各家金控公布的半年報資料,在首項的「資本結構」的規定,目前僅有富邦金一家達標。Andyworld跟CTWANT記者說,「今年大部分金控的獲利都不錯,對於明年的配息應該還會有彈性空間」,「投資人只要想成政府在幫忙監管公司,金控股是相對保守一些的族群,我個人還是會持續買進一些金控股的。」「中信金目前累計EPS是2.44元,已經超過去年同期約32%,今年的EPS很大機率會創新高來到3元左右」Andyworld進一步分享中信金,假設今年EPS為3元,根據過去五年盈餘分配率來說,大概45%~50%,明年配息金額可能落在1.35~1.5元之間,「目前股價約25元,換算殖利率5.4%~6%,「從殖利率角度來看,可以留意的個股。」同時,Andyworld也做好功課及對策。雖然富邦金、國泰金、開發金等的前九月EPS較去年同期是沒有成長,「但這三家,連同中信金、兆豐金、元大金與國票金等7家,都是今年前三季已賺贏去年一整年的金控。」存股達人小車則分享說,「2023年我比較沒有加買金融股」,「核心標的還是以銀行獲利為主的金控,華南金EPS雖很好,去年首度只配現金沒有股票股利,股利政策不明朗,我就比較保守看待」「兆豐金股價有些貴,現在多增持00878等ETF。」
保費衰退拼出路2/苦了快90歲老董燒腦拚增資 三商壽業務部隊強韌獲利回穩
產壽險公司今年前三季罕見的增資發債超過1700億元,延續去年防疫險理賠風暴,以及準備2026年接軌「大魔王」IFRS 17與ICS 2.0版。據最新公布的半年報資料,21家壽險公司中,新光人壽與三商美邦人壽(2867)、宏泰人壽的資本適足率RBC都未達到標準200%門檻,面臨增資經營財務壓力。金管會保險局統計,壽險業今年前三季增資的公司有台銀人壽60億元、三商美邦人壽25.25億元、中華郵政18.03億元及遠雄人壽1.24億元,截至9月底共增資104.52億元。核准6家壽險公司申請發債1110億元,用於資金需求,提高清償能力等,分別為國泰人壽350億元、富邦人壽250億元、南山人壽150億元,新光人壽與台灣人壽各130億元,及中國人壽100億元。產險界增資的則有新安東京海上產險200億元、富邦產險160億元、兆豐產險60億元、中信產險50億元、和泰產險45億、南山產險15億元,共增資達530億元,扣除南山產險,其他五家皆為防疫險苦主。CTWANT採訪到保險局長施瓊華,她說,新壽準備發行130億次順位債,允諾年底前完成;宏泰人壽則原本要出售在淡水的土地,雖還未完成買賣交易,但在淡水的一些大樓出租收益來看,有機會在年底前達標。至於三商壽要在年底前完成五億股(以25日收盤股價5.09元粗估,可能約25億元)增資到位,賣地或策略投資人、私募等籌資也還沒有具體進展,89歲董事長翁肇喜也多次被找到金管會討論,是保險局認為年底前能否達到RBC標準200%,相對另二家較為棘手。三商壽2021年投資元大台灣50反1、俄羅斯債失利,重創營運,稅後虧損一度高達67.2億元,EPS為負2.31元,資本適足率(RBC)190%未達到法定標準,面臨開業近30年以來最大虧損財務困境,遂於去年10月3日,由三商行創辦人、88歲翁肇喜親自掌舵出任三商壽董事長,迄今也滿一年。保險局長施瓊華(左)表示,今年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的匯兌利益則有投資獲利表現。圖為2023年8月產險公會會員大會,中為產險公會理事長、泰安產險董座李松季。(圖/李蕙璇攝)「三商壽的保單商品、業務部隊都是有競爭力的,前三季首年度新契約保費287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23%」「已經看到第三季獲利回穩,單季稅後淨利25.8億元,前三季累積稅後虧損20.6億元,較去年同期已縮減36億元。」壽險同業主管觀察說。但這名壽險主管也坦承地說,「如果沒有通過大魔王壓力測試,業界也不敢輕易出手投資或是併購三商壽!」三商壽儘管也有受到登錄業務員減少影響,但在轉型以投資型商品為銷售主力商品,持續培訓考照及激勵方案促使,業務部隊仍拚出較同業的好成績,不僅在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較去年同期增加26%,保障型商品的健康險、傷害險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也成長逾11%,自結RBC與今年度第二季相比亦回升至150%以上。此外,保險局統計,壽險業去年10月起連續6個月稅前虧損,直到今年6~8月受到新台幣重貶匯兌利益,恢復獲利動能,只是台美利差擴大,今年前八月在避險工具成本累計高達2291億元,光是8月就315億元,不僅都是史上新高,還等於是「花掉了,有去無回的」,嚴重衝擊壽險業獲利。財委會立委吳秉叡、高嘉瑜等10月16日在立院質詢該如何因應壽險業獲利減少,三家壽險資本適足率RBC不達標是否「會接管?」保險局長施瓊華答詢證實壽險業受到傳統避險成本超過4%,導致獲利減少,但在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有投資獲利表現,「還須等待台美利差縮小,降低避險成本。」金管會主委黃天牧答則強調,穩定金融市場秩序,會在平常透過監管要求業者準備金充裕等配套措施,作事前預防,「而非事後接管」,期盼能降低未來使用保險安定基金的可能性。CTWANT進一步觀察擁有大型壽險金控獲利表現,今年前九月獲利成長力度最多為中信金(2891),幅度高達50%,旗下的台灣人壽(包含子公司中信產險)累計稅後淨利達144.6億元,較去年同期100.2億元大增了44億元。國泰金(2882)旗下的國泰人壽的保費收入表現,雖仍是業界第一,但在前九月的稅後淨利303.3億元,較去年同期467.6億元減少了164億元,且比疫情前2019年賺的305.6億元略少;產險則從今年6月起轉虧為盈,累計獲利9.6億元。至於今年前九月最賺錢金控的富邦金(2881),子公司富邦人壽累計稅後淨利431.3億元,則較去年同期的836.1億元減少快一半;產險虧損額度則是從去年同期的逾百億大幅縮小到24億元。中國人壽累計合併稅前盈餘129億元也較去年同期的230.6億元減少;新光人壽則虧損79.1億元,但去年同期則獲利達53.5億元。這五家金控僅有中信金旗下的台灣人壽的獲利呈現成長,國泰、富邦、中國人壽都是衰退,新光人壽虧損狀態,看樣子要恢復往昔水準還須繼續覓新出路。
海底撈開校園店?火鍋套餐只要220 負責人:公司要求不虧就行
繼夜市擺攤後,海底撈開始進校園開火鍋店了。近日,大陸陜西省西安市有網友發帖稱,海底撈火鍋在自己就讀的大學食堂二樓開了門店;同時,有同學咨詢海底撈火鍋官方帳號,對方回覆稱確實存在這個門店。此外,在海底撈的校園群中,該店工作人員也發布公告說這是全球首家校園店,目前僅面向該校校內開放。據紅星資本局10月9日報導,對於開設校園火鍋店型的目的,海底撈回應稱,公司結合區域市場條件,進行了入駐校園食堂的創新試點,與大學生群體「更近一步」。海底撈校園火鍋針對大學生的食堂用餐需求,推出校園特色菜單和專享價,包括火鍋套餐、缽缽雞套餐、小吃等多個品類。據了解,海底撈在西安文理學院食堂開了堂食門店,於10月9號試營業。火鍋套餐在50元上下,炒飯、炸牛奶等小吃則不超過10元。校園店負責人稱,門店的受眾人群主要是校內學生。校園門店的火鍋套餐價格在50元左右,但僅鍋底的成本就有10幾元,加上人工成本等,即便盈利,預計每月也就能賺幾千元。負責人透露,「目前不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大學生的消費習慣,公司的要求是,我們不虧本就可以了。」海底撈鼓勵全員創新,近2年發放創新獎金超400萬。此前出現的夜市擺攤形式,被海底撈稱為是「門店結合當地顧客的消費喜好進行的個性化創新試點」。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取得營業收入188.9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24.6%;實現凈利潤22.6億元,已接近2019年全年凈利潤。經營性現金流49.3億元,同比增長90.3%。其中,海底撈餐廳依舊是海底撈的主要收入來源,經營收入由2022年同期的143.05億元增長至179.35億元,同比增長25.4%,占海底撈總收入的95%。海底撈方面表示,該收入增長主要是由於餐廳客流量增加以及「硬骨頭」計劃下部分先前關停門店重開後,餐廳數目同比增加。海底撈在半年報中稱,在2023年上半年依舊保持精而少的開店節奏,上半年新開5家海底撈餐廳,24家前期關停餐廳恢復營業,18家餐廳因經營表現欠佳關閉。截至2023年6月30日,海底撈餐廳門店總數為1382家。
H&M漲價拉升銷售策略不如預期? 股價15日下挫7%
全球第二大時尚零售商H&M股價,於上周五(15日)跌逾7%,此前公司公佈的最近一季的銷售額低於預期,主要原因為該時尚零售商難以吸引顧客,並且生活成本高漲的危機仍在持續。於6至8月期間,H&M的銷售量與去年同期持平,但是低於分析師預測的5%成長率。本業銷售額則增長6%至609億瑞典克朗(約新台幣1734億),低於635億瑞典克朗的預期。然而,按當地貨幣計算,銷售額增速「基本持平」,低於分析師預測的增長5%。不過,公司稱在2024年已實現10%營業率的目標,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並補充稱本季度也已將重點放在盈利上。今年H&M的股價呈現逆轉,至今已上漲53%。但是公司仍有挑戰,在高價領域面對Zara的競爭,在低價領域又有中國快時尚Shein的挑戰。Zara母公司Inditex在周三公佈半年報,淨利增長40%,超出預期,儘管這家全球最大快時尚公司放慢了漲價的速度。然而,報告援引分析師表示,H&M試圖通過提高定價來提高利潤率,惟這一策略未能複製其主要競爭對手Inditex的成功,Inditex日前表示從8月1日到9月11日,其銷售量增加了14%,低於分析師預期的18%,顯示出由於歐洲的熱浪,抑制了秋冬季服裝的需求。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若H&M不進一步詳細說明第三季為保護盈利能力而採取了哪些措施,預計市場將下調該公司的兌前盈餘(EBIT)預期。此外,H&M也宣佈將於11月開始在烏克蘭重新開業。在去年俄羅斯入侵之後,烏克蘭的門市商店已經關閉。H&M在瑞典斯德哥爾摩掛牌的股票15日下跌7.39%,收盤價為159.44 元瑞典克朗。
風電貴森森1/台灣陸域建置成本 比大陸高四倍
蔡政府所規劃的能源政策,是設定在2025年要將核能發電歸零,而核電的缺口,將由再生能源及天然氣發電來補上,其中風力發電也是再生能源中重要的一環,不過在台灣要蓋風力發電,從土地、設備、維護、回饋金等成本繁瑣,讓廠商有苦難言。根據本刊取得的大陸西北某風場陸域風力發電的建置成本分析,中國建置陸域風店每1MW(百萬瓦)的成本,包含設備費用、安裝費用及其他費用,大約在520萬元人民幣,換算約2280萬元新台幣。至於台灣,以台電陸上風電第五期標案為例,2021年11月招標的布袋港站3機組共9.9MW,得標價為5.49億元,平均1MW約5545萬元,約大陸的兩倍;更早之前,2017年10月的永興風力發電站4機組共9.2MW,得標價10.75億元,平均1MW為1.16億元,更高達大陸的四倍之多。台灣蓋風電為何會這麼貴?綜觀其原因,首要關鍵是風機設備幾乎都是由國外進口,根據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資料顯示,全球陸上風機主要有四家廠商,分別為美國奇異公司(General Electric,GE)、丹麥風機商維斯塔斯(Vestas)、德國風機製造商艾納康(ENERCON)及中國的金風科技。以Vestas風機在2023年上半年報價為例,平均售價每MW就從71萬歐元一路飆升到110萬歐元,儘管後續有回跌,但仍高達97萬歐元的水準。而歐洲因為風電市場成熟,甚至已經進入紅海,相較之下,幾乎只能依賴歐洲設備的亞洲市場,就成為廠商的肥肉。除了設備採購,後續維修也是由原廠負責,這又是另一個成本。在疫情過後,因為缺貨,外商風機報價可說是一年數變,上半年先漲40%,下半年再漲30%,廠商也只能接受。台灣風力發電業者必須自行興建從發電地點到台電電網或升壓站所需要的線路,也額外增加成本。(圖/報系資料照)而中國從2010年以來就是世界上最大的風電裝機容量市場,也是全球最大的風電設備製造基地,根據維基百科資料,至少15家中國公司是以商業目的生產風力渦輪機,並有幾十個中國公司生產組件,在完整的供應鏈支撐下,中國風機成本也具有競爭優勢。風力發電廠最主要的成本為風力機組,風力發電成本組成分別為風力發電機(葉片、齒輪箱、發電機、機艙、電力轉換器、變壓器及塔架等)、土地與基礎建設(風機土地租賃、基礎土木工程、電網線路、變壓站等)、專案服務(風場設計與規劃、行政作業支出及專案管理等),陸域風力發電廠之風力機組成本約為64%-84%;離岸風力發電廠之風力機組成本約為30%-50%。此外,今年6月28日,就在睽違2年之後,中國財政部發佈一紙關於2023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地方資金預算的通知。原本中國國家發改委在2018年就已公告,2020年底前核准的陸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網者將不再補貼,如今補助重啟,也讓中國風電產業重新回溫。一位風電業者告訴CTWANT記者說,就他們內部分析,中國之所以重啟補助風力發電,其實關鍵原因跟歐洲一樣,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產業都受到衝擊,但是再生能源產業趨勢已定,在大環境不好的狀況下,再生能源又很需要靠政府補助,因此讓各國政府才會持續補助。根據經濟部能源局公布的2017年12月7日公布的再生能源發展策略,2016年各能源來源占比分別為,再生能源5%、核能12%、燃煤45.4%,燃氣32.4%;到2025年各能源來源占比,將為再生能源20%、核能0%、燃煤30%、燃氣50%。不過跟據經濟部在今年6月21日發布的最新「2023年度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已確定2025年再生能源20%目標跳票,最多只能達到15.5%,要達到20%的目標,要到2026年10月。儘管風力發電也被視為重要的再生能源電力來源,但是實際上幾乎都是要靠民間投資,官方所給予的補助或是協助卻是寥寥可數。「以民間風力發電業者最常碰到的抗爭問題,我們早就透過商會跟官方反應,希望能建議一套標準作業程序,在電廠興建之前透過公告,先讓所有有意見的民眾或是團體都能跟業者先行溝通,不要等到要開始建了,才冒出一堆人來表達意見,這樣往往會殺的業者措手不及。」一家廠商無奈的表示。相較於中國,台灣也最常見的,是民眾抗爭所衍生出的回饋金,至於通常會需要多少金額?廠商表示,這個跟各個案場的狀況不同,沒有辦法統計,也不能透露。業者表示,「想要爭取回饋大家都可以理解,但是應該可以跟法院判例一樣,建立一個評判標準。」目前相關的回饋金中,有法源依據的是電力開發協助金(電協金),要求設置裝置容量超過20MW的發電設施,每發一度電就要提撥一定比例的金額(陸域風電0.012元;離岸風電0.018元)做為電協金,在其他部分,還有漁業補償、社區發展、營養午餐、研究費用等眾多名目的回饋金。另外一個問題,是台灣電力制度的問題,因為台灣目前的配電模式,還是由台電的電網來進行,但是再生能源的地點,基本上都不可能在台電電網旁邊,以風力發電為例,選址都是屬於較為偏僻的地方,都會離台電電網的電網或是升壓站有一段距離。在歐洲,通常都會由電力公司來鋪設線路,發電商付租金,但是在台灣,這段的線路是必須由發電商來鋪設,也成為另一個成本來源。對此,台電則回應表示,在躉購價格中的公式已經有計入部分的補助,但不可諱言,補助是通則,畢竟每個發電地點跟電網或升壓站的距離不同,不可能完全補助。
小宅貼大磚空間感放大 房市差冠軍磁磚加強零售布局
磁磚大廠冠軍建材(1806) 28日推出國產90X180公分「瓷藝中板」系列新品,推廣「小宅貼大磚,放大視覺感」,有感今年房市降溫,過往建商訂單占營收7成的冠軍磁磚,這次推新品也加強進軍零售市場,預估新產品明、後年可達營收5%,下半年有望單季損益兩平。目前冠軍磁磚全台市占率約1/6,若單看國產品牌,約占3成,為國內市占率第一,其中建商及零售商占營收比例為7:3。冠軍董事長林榮德表示,雖然現在房子不好賣,但越來越多業者意識到,用好一點的磁磚建材,將對銷售產生幫助,「房市不好,對我們的影響不大!」冠軍建材旗下有「冠軍磁磚」、「馬可貝里磁磚」2個品牌,此次90X180公分「瓷藝中板」系列新品共推出20款不同紋路的產品。(圖/黃耀徵攝)冠軍董事長特助林孟瑜近期親身走訪多個案場,也確實發現看房子的人少很多,由於建商從下單到出貨約2年時間,目前雖尚未受到房市影響,但為避免公司業績跟著房市景氣波動,目前正積極開拓零售市場,「每年新案落成約10萬戶,但全台共有約900萬戶的既有住宅,中古屋裝修是一塊很大的市場,從大建商到一般消費者做翻修都是我們大力推廣的對象。」過去台灣所見大尺寸磁磚,都是靠國外進口,冠軍4年前推出90X90公分磁磚,又再耗時3年研發、設備更新推出90X180公分磁磚。冠軍副董事長林祐宇表示,光生產成本就比90x90公分高出5成,其他還包括3~4年的產品研發、倉儲、運輸等成本,目前90x180公分大尺寸訂定終端售價將高出1成,預估3年後將能占總營收5%左右。大尺寸磁磚具備堅固耐用、耐高溫、不吃色、好清理的特性,常運用在豪宅公設大廳、梯廳或商辦百貨,如今也被設計師大量運用在客廳地面、電視牆、廚房中島、衛浴濕區牆面。(圖/黃耀徵攝)林孟瑜表示,「瓷藝中板」在產品售價上相較於高價位的義大利、西班牙進口磁磚,具貼近國產市場高性價比優勢,相當於天然石材1/3價格、歐洲進口磁磚7.5折的合宜訂價。據了解每片價格約6100~6800元。林孟瑜也觀察現在多以小宅建案居多,要怎麼視覺化讓空間效果放大變得很重要,「就像女生穿黑衣服顯瘦,小宅要有創造視覺放大感,可以運用淺色的大磚,不只是地磚,也可用於牆面、中島等,少了拚合的縫隙分割線,會加強視覺延伸感,有空間放大效果。」攤開該公司財報,去年營收30.06億元,每股虧損0.45元,而今年上半年報虧損降至0.15元,有縮減跡象,林祐宇表示,冠軍持續進行產品銷售組合調整、磁磚施作工法改良及業務銷售通路服務等全面升級,下半年有望單季損益兩平。
防疫險衝擊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 金管會點名這5家要增資
防疫險理賠突破2600億元,加上金融市場劇烈波動,金管會周四(6日)公布,到去年底國內共有7家保險公司資本不足,已緊急發函要求提出財業務改善計畫,另外包括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海上、兆豐產及和泰產險這5家產險公司是「資本嚴重不足」,即淨值已為負數、或資本適足率(RBC)低於50%,必須立即增資,否則恐有被接管之虞。壽險、產險業去年財報通通出爐,金管會也完成RBC與淨值資產比二大監理指標檢視。金管會自2020年4月起,在RBC之外,新增淨值比做為保險業財務監理指標,依保險局法規規定,保險公司淨值比連續二期(每半年為一期)低於3%,即是資本不足。檢視結果,淨值資產比低於3%的則有8家,產險、壽險各半。產險業是兆豐產、新安東京海上、和泰產、中信產4家;壽險業則是三商美邦人壽、宏泰人壽、安聯人壽、第一金人壽4家,淨值比低於3%。其中連續二期未達最低門檻3%有三家,包括新安東京海上、三商美邦人壽與宏泰人壽,連二期未達標這三家,都屬於資本顯著不足,要立即提改善計畫。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亦表示,去年防疫險風暴理賠2100億元大幅虧損,儘管六家防疫保單承保較大的產險公司,至今已完成1125億元的增資。其中除兆豐產險2月完成60億元現增已達標外,像新安東京海上去年增資280億元,今年增資80億元,RBC還是不到200%,需要增資。其他4家產都有規畫新一輪增資,內部正在進行程序中,需在半年報之前拉高到200%以上。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表示,目前富邦產、中信產、新安東京產及和泰產都要在上半年完成新一波的增資,產險公司應都可以完成增資、達標。
金兔年投資法1/外資加碼權值股 台股可望先蹲後跳 4月將是最後進場點
台股虎年在17日封關,累計指數全年度共跌掉2741.47點。分析師黃漢成表示,從美股那斯達克跟費城半導體來看,都逐漸朝年線挑戰,加上外資近期在台股也持續加碼權值股,合理推論,金兔年開紅盤的機率非常高。另外新台幣也持續升值,將有利於紅包行情續強。黃漢成指出,往年一月都有元月效應,今年也有反應;二月目前來看,則因為市場資金有機會演出回補行情;三月大多數公司都會公布股利,也有行情可期;四月目前看來,因為要公布年報,可能會有些公司趁機打銷呆帳,要觀察;五月則是開始股東會行情;六月因為有公司半年報作帳行情;七月有除息行情;八月開始則是旺季效應;九月有蘋果新機發表;十月有國慶行情;十一月公布第三季財報,可望有利多行情;十二月則又有年底作帳行情。黃漢成強調,投資人今年最佳的進場切入點,應該就是會在第一季財報公布的時間點,也就是四月的財報利空。展望金兔年,分析師張陳浩表示,台股將呈現先蹲後跳,首先第一季還是要繼續反映清庫存及財報變數,但是下半年開始有機會逐漸走強,預料第四季將會是年度最高點。股王大立光能否穩住寶座,蘋果是否提升今年新機的鏡頭規格將是觀察重點。(圖/Apple提供、CTWANT資料)至於可以觀察的族群有哪些?張陳浩表示,第一季主要還是由原物料族群表現最佳,像是鋼鐵、水泥、塑化等,投資人都可以留意。另外節能族群也持續受惠於政策加持,儲能、風電和太陽能也可望吸引資金進駐。而電子股部份,張陳浩還是要觀察蘋果iPhone表現,其中大立光(3008)將是主要指標,如果鏡頭規格提升,推升手機銷售增溫,則有股價表現機會明顯反彈。而台積電(2330)則是會越來越好,雖然有美國及日本設廠的折舊需求,將會壓抑毛利率,不過營運會倒吃甘蔗。至於近期相對疲弱的ABF族群,也有開始築底跡象,預料年後也會有所表現。張陳浩之前也指出,台積電很適合存股族投資,而且要越跌越買,才會明顯的存股效益。法人預估,台積電雖然有美國及日本設廠的折舊需求,但營運將會倒吃甘蔗。(圖/黃耀徵攝)國泰證期顧問處協理簡伯儀則指出,外資及投信在一月都持續站在買方,也透露出對於年後的期待,只要個股的短期均線沒有跌破,將可維持多頭的操作格局,其中第一季的操作策略,則可以選擇有政策題材的族群,像是儲能、生技及內需相對概念股。分析師林鈺凱表示,金兔年的投資策略,可以觀察幾個點,首先是政府心態,有力守萬四的決心;第二是外資買超回籠,近期9個交易日買超超過1300億元;第三是融資融券籌碼變化,開始有軋空行情出現,可以觀察券資比較高的個股;第四是經濟衰退的預期,也就是說,市場都已經認定,2023年經濟將衰退,反而不用太擔心;第五則是降息的預期心理,市場普遍預期,下半年有可能會降息;第六則是俄烏戰爭的影響淡化,除非戰局有出現較明顯變化。
看漲2023台股1/大盤指數「這一季」可望衝上16000點 程淑芬談利空快出盡「打底階段」挑好股
台股2022年無疑是虎頭蛇尾,從18000多點跌到13000點下,一度跌掉6000點,跌到谷底了嗎?「這波空頭將在2023年初終結!第四季指數會升到16000點。」永豐金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告訴CTWANT記者,國泰金投資長程淑芬分析,「今年第一季景氣仍『看緩』,但利空消息已反映三分之二,還是可以慎選挑股。」CTWANT記者訪問到資深股市聞人葉美麗,她認同程淑芬的見解,但她也提到「目前股市進入打W底右腳走勢,預估加權指數到2023年一月最差,可能破季線幾天,OTC一月最差也是跌到季線。」股市聞人葉美麗認為生技股股價,多偏高。(圖/CTWANT資料照)「國發會發布的藍燈還會持續幾個月,景氣仍是被看悲觀,但這可能也是進場投資的一個機會點,金融市場會優先反映。」「今年上半年景氣逐步進入打底階段,預期股市樂觀度仍偏波折。」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主持教授徐之強以巴菲特名言跟CTWANT記者說,「別人貪婪我恐懼,別人恐懼我貪婪。」據國泰台大產學合作計畫12月28日公布的「臺灣經濟氣候暨金融情勢展望」,影響2023年台灣經濟成長因素有五點,一中國大幅鬆綁防疫措施,引發COVID-19變種病毒風險,二美歐通膨高燒不退,迫使央行持續收緊貨幣政策,三主要央行過度緊縮,導致歐美景氣衰退幅度大於預期,四全球需求疲軟加劇庫存壓力,投資需求遞延,五國際地緣政治風險、俄烏戰事與美中爭端的不確定性。大陸宣布今年1月8日起,取消入境核酸檢測與集中隔離。圖為海口美蘭國際機場T1航站樓到達大廳出口。(圖/中新社)徐之強觀察,「美國通膨在10、11月明顯回落,FED美國聯準會放慢升息步調,帶動股市,外資也回補台股,民眾對股市的樂觀度、風險偏好也都轉趨正向。」此外,「我國央行12月升息半碼,但沒有調升存準率,主要考量資金偏緊恐影響經濟活動,美、歐、中國及新興亞洲金融情勢指數雖有小幅改善,貨幣市場仍處於緊縮水準,研判今年上半年央行或有機會停止升息,降息機率低。」展望今年,台股可關注哪些類股?「可等到一月各上市公司公布營收開出來再說,目前不少個股股價起漲,應該是外資結帳、法人半年報作帳行情,市場給理由漲出來的,有些被錯殺,有的變貴。」葉美麗透露,明年看好的是自駕車相關供應鏈、綠電、新能源等類股。
金融股拚勝出1/存股族憂配息不比去年 「億元教授」獨寵臺企銀力促女兒買
存股族鍾愛的「金融股」,除大型金控股外,還有10檔純「銀行股」,CTWANT記者彙整「唯二家」銀行每股稅後盈餘(EPS)破1元,上海商銀(5876)上半年為1.62元,京城銀(2809)前八月以1.86元居冠,然臺企銀(2834)今年前八月累計EPS為0.78元,以近七成年增率當上獲利成長王。獨鍾臺企銀有「億元教授」稱號的鄭廳宜告訴CTWANT記者,「現在仍然是看好臺企銀,推估明年殖利率約5%」「一直鼓勵女兒存股,首選就是臺企銀。」鄭廳宜現為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助理教授,投資台股30多年來,從賺賠中找出自己選股策略,讓他從公務員搖身擁上億身價,並專注投入理財教育推廣。每談到存股,他總是斬釘截鐵地說,「存股族想長期投資領配息,我個人選金融股,關鍵就是金融股符合四點特徵,『公司不會倒閉』,『每年穩定配發現金股利』,『現金殖利率穩定,容易填息』,最重要是『殖利率要高於銀行定存,或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而他認為存股,「應找殖利率5%的金融股」。目前上市櫃中的「純」銀行股,共10檔,包括彰銀(2801)、京城銀(2809)、台中銀(2812)、臺企銀(2834)、高雄銀(2836)、聯邦銀(2838)、遠東銀(2845)、安泰銀(2849)、王道銀行(2897)及上海商銀(5876)。CTWANT記者根據公開資訊觀測站,彙整這十家「銀行股」今年累計前八月EPS,臺企銀以0.78元比上年同期EPS的0.46元,年增率達69.57%,為這十家銀行股之冠;此外,臺企銀前八月累計EPS的0.78元,也已經超過去年全年EPS的0.66元,顯示臺企銀獲利創新高。根據臉書「臺企銀存股家族」版主蔡志青粗估統計,社團成員共累積買進臺企銀逾6萬張股票。(圖/截自臉書)而臺企銀正是鄭廳宜的心頭好,「我之前說買臺企銀比台積電還划算,被網友噓,在9元開始買入累積400多張後,約14元賣掉。」但他仍信心滿滿,「假設臺企銀現在到12月每月賺0.1元,今年全年EPS預估達1.18元,以過去配息率7成來估算配發0.8元,對照臺企銀股價12.3元來看,殖利率約有6.5%。」臺企銀今年上半年獲利50.72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76.54%,創下歷史新高,且累計前7月獲利52.6億元,已超過去年全年獲利51億元,8月獲利11.29億元也寫下歷史次高。臺企銀副總經理陳紹晃在9月8日第二季法說會中分析,受惠於升息的利差紅利,截至第2季,銀行利息淨收入達到98億元,下半年持續升息下,著重中小企業放款,擴大存放款能量,預期獲利成長動能將再有斬獲。只是,法說會中,臺企銀會計處長周玉娟也坦言,今年上半年雖獲利創新高,但目前FVOCI(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評價虧損59億,導致淨值縮水26億,必定影響到明年的配息,但也會努力在年底前把影響降至最低,否則就可惜了今年獲利創新高的表現。臉書「臺企銀存股家族」版主蔡志青就貼文說,「看懂半年報的人早就下車了,但換個角度思考,若一直期待70%配發率,等內褲掀開來,不是更恐慌嗎?」據版主估算統計,該社團成員共累積買進臺企銀逾6萬張股票,其中的「大戶」多達4200張。CTWANT記者遂採訪蔡志青,他從去年四月臺企銀股價9元多的時候開始買入,迄今累積達880張,另外他因為繼承父親新光金(2888)股票,九年前也開始買進新光金股票有兩百多張,專買股價低於十元個股做存股標的。「臺企銀FVOCI虧損導致淨值縮水、影響配息的這件事,就是我在法說會詢問臺企銀的回答,了解這個狀況之後,我開始在社團與LINE社群預告,並且也不再去推估明年可能配息殖利率,有這個變數,實在難預測。」蔡志青跟CTWANT記者說。臺企銀股價也從9月8日收盤價12.95元,開始略下跌至21日以12.55元作收,「臺企銀現在股價到12多元,我不會鼓勵沒買過的人這時大量買進,建議用定期定額累積股數,因為成本比我入場時的高,但我因為比較早存,現在還是繼續買,要存至少三年才是我認為的存股族,時間是存股族最好的朋友,中間一定會有波折,要確認自己認同一間公司,才會選擇買進。」蔡志青說。此外,CTWANT記者也以臺企銀法說會詢問鄭廳宜,他說「這就跟國泰金總經理李長庚說的一樣,銀行投資部門也會想辦法操作債券存續期來降低淨值縮水的影響」「如果臺企銀明年少配息,殖利率應該也有機會5%左右,還是會跟女兒說存臺企銀。」
股神巴菲特開始出脫比亞迪 謝金河:有兩大原因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今(3日)發文表示,今年全球金融市場波濤洶湧,情勢險峻,但股神巴菲特老神在在,他在第一季大力加碼蘋果及西方石油,第二季帳面慘賠,不過,他仍然信心十足,呼籲投資人千萬不要放空美股。回頭看,今年蘋果彈升力十足,西方石油股價大漲,巴菲特已準備將其私有化。最值得關注的是,股神最近出手賣出比亞迪的股票!巴菲特很少買入亞洲地區的股票,2008年,他斥資18億人民幣買入2.25億股的比亞迪,引發市場關注。在08年前後,鴻海實力遠遠勝過比亞迪,郭董一度狀告王傳福,此時,王傳福引領比亞迪從組裝代工,走向電動車,電池模組,充電椿等產業,迅速拉開與鴻海的差距。巴菲特以旗下中美能源投資比亞迪,這13年一直緊抱持股不賣,市場也高度關注巴菲特何時會出手?今年中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但電動汽車板塊蒸蒸日上,除了寧德時代,比亞迪股價表現最出色,最高在香港H股漲到333港元,A股也大漲到358.86人民幣,這13年按捺不動的巴菲特終於出手了。股神巴菲特在8月24日公告減持比亞迪133.1萬股,持股比率由20.04%降到19.92%,其實在這一筆公告之前,巴菲特小額減碼已賣出630萬股,9月1日又再減持171.62萬股,看起來這個減持動作可能持續,比亞迪在壓力下已經從333港元跌到224.6港元。比亞迪剛剛發佈半年報,上半年營收1506.07億人民幣,淨利35.95億人民幣,今年淨利目標79.08億人民幣,23年可達121.24億人民幣,24年174.04億人民幣,看起來成長態勢明顯,但股神卻選擇在這個時點出手,從投資的角度來看,這可能是產業景氣的高原期,另一個角度也可能是對中國經濟的疑慮。和比亞迪對比的是,巴菲特在2020年8月安倍辭首相不久便斥資60億美元買入日本5大商社股票,那個時候,全球看衰日本經濟,日本股票,巴菲特進場買進5大商社股票,如今回頭一看,5大商社股票全數大漲,像丸紅從456.2大漲到1507日圓,三井商社從2094.5到4845日圓,伊藤忠商事從1740到4349日圓,今年全球股市大幅下跌,但巴菲特買入的5大商社股價都在高檔。巴菲特逢高賣出比亞迪,逢低買進日本5大商社,這是他在亞洲操作的兩個代表作,背後都有強大的意涵。這些年,巴菲特說他絕不碰科技股,後來卻大舉加碼蘋果,今年最大代表作是買進西方石油,這次賣出比亞迪,可能也是一個重要訊息。當年股神選擇比亞迪,沒有看到鴻海,13年後,也看出兩家公司的命運!
衛生紙擬調漲 第三大家用紙廠正隆預告最高20%
成本壓力擋不住!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正隆(1904)19日預告,公司正與通路賣場積極溝通,下半年擬調漲衛生紙售價,依照不同產品及通路,預計漲幅介於5%至20%。正隆今天舉行線上法說會,總經理張清標表示,今年包括原料、燃料等各項成本持續上漲,公司實在是擋不住壓力,正隆剛公布半年報,公司今年上半年毛利率18.39%,比去年同期的26.85%,足足下滑8.46個百分點。造成正隆上半年稅後純益19.81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7.3%,換算每股純益1.79元。張清標表示,由於成本持續向上,正隆今年以來透過取消通路端的折價、優惠等方式,間接提升衛生紙售價以轉嫁成本,平均漲幅約5%~10%。但是同時間,相關成本的上升幅度是50%~60%,產品漲價根本是杯水車薪。實在是撐不住,他預告正隆正與通路賣場積極溝通,下半年準備再調漲衛生紙售價,依照不同產品及通路,預計漲幅介於5%至20%。張清標補充解釋,部分產品漲幅高達兩成,主要是上半年價格沒有反應到,下半年加碼調足。正隆旗下擁有春風、蒲公英等衛生紙品牌,為國內第三大家用紙廠,僅次於金百利克拉克及永豐餘。此次正隆喊漲,外界好奇其他廠商是否跟進?對此,永豐餘集團旗下消費品子公司永豐實回覆,公司目前正努力做更好的控管,並關注全球各種原物料與運輸成本變化,嚴密確保疫情不會對生產造成任何影響。公司會持續關注成本走勢及調節採購策略,謹慎因應原物料成本變化。對於是否漲價不願說死。至於另一廣受國內消費者歡迎的量販賣場好市多(Cotsco)的自有品牌衛生紙KIRKLAND,7月初再度宣布調漲價格,每串(24包)售價從365元調漲為389元,漲幅約6.5%,而這已經是好市多衛生紙半年多來第三度漲價,如果從去年11月每串319元起算,累積漲幅超過兩成。
最強半年報公布 上市櫃大賺2.19兆
上市櫃公司第二季財報出爐,上市櫃公司稅後純益合計1.07兆元(含15家金控),季減7.7%、年增2.6%,上半年稅後純益合計2.19兆元,超越去年同期的2.03兆元,年增7.8%,創下歷史第二季及上半年最佳獲利數字。台新投顧副總經理黃文清分析,上市公司第二季稅後純益1兆元,季減8%,年增2.8%,創下連三季破兆元佳績,共計140家創歷史新高,僅次於2015年第三季的160家紀錄。上櫃公司第二季稅後純益659億元,季增3.1%,年增5.9%,亦有雙增的好成績。在各類股中,電子股第二季獲利表現最佳,上市櫃公司稅後純益合計高達5,956億元,季增6.3%,年增16.2%,在電子次產業中,半導體稅後純益4,011億元,季增11%、年增50.4%,網通股、電子零組件及其他電子亦有季增、年增雙位數的成長動能。其次是航運類股,第二季稅後純益1,977億元,雖季減9.0%,但年增88.9%,依舊含金量逼人。獲利數字居第三的是金融股,第二季稅後純益805.9億元,季減48.9%、年減52.7%,主要是受到金融市場震盪、股債齊跌,以及今年來疫情升溫導致不少產險、壽險業者得支付鉅額的防疫險理賠金,整體金控的獲利表現大受影響。在個股部分,台積電、長榮、陽明、聯發科及鴻海名列獲利前五強,合計第二季純後稅益4,635.8億元,約占全體上市櫃公司獲利的四成,堪稱台股最佳印鈔機。兆豐投顧董事長李秀利分析,上半年財報數字創下新高,主要是第一季獲利貢獻較多,長鞭效應仍在,且台積電等五強維持成長動能。惟提防電子股旺季不旺,消費性電子產品庫存壓力大,台塑等塑化股利差也縮小,自第三季起,宜留意企業調庫存造成獲利衰退的風險。大型本土投顧分析,受到終端需求疲軟影響,消費性商品開始庫存修正,5月傳出三星停止進料一個月以去化過剩庫存,7月再傳出中系手機第三季暫緩拉貨,並在8月企業財報展望,確認NB、PC需求量,將進一步下修15%~20%。受全球經濟衰退影響,iPhone新機、雙11及年底耶誕三大銷售旺季,消費需求可能落空,雲端服務也受到企業緊縮預算影響,可能下修明年資本支出。綜合各企業展望觀察,科技業供應鏈存貨調整將延長至明年上半年,企業獲利則需待明年第二季恢復成長動能,投資人應在近期反彈後,以耐心等待基本面落底回升。
淨值拉警報3/還有二家金控壽險股剉咧等 南山尹崇堯壽險公會「選定了」
「產險界『防疫保單之亂』才漸漸歇息,如今引爆『壽險界淨值風暴』,可能受到8月壽險公會理事長選舉延燒,南山人壽尹崇堯出馬角逐成箭靶,研判還有二家『金控壽險股』的淨值下降幅度很大」一位熟稔保險界人士分析說。針對眼前淨值風暴以及潤泰雙雄股價苦吞二根跌停板,知情人士告訴CTWANT記者,「尹崇堯近日很鎮定,面對八月底的選舉,他篤定的要選下去!」其實,壽險業今年以來的淨值大幅蒸發逾1.5兆,七大壽險公司包括國泰、富邦、南山、中國、台灣、新光、三商美邦人壽都有受到影響,偏偏南山人壽屢被點名,「從公開的第一季數據來看,南山人壽幅度金額最多,當然會被注意。」一名保險界主管說。根據CTWANT調查,南山人壽淨值若以17號公報試算的話,淨值是比大家所看到的狂掉千億好很多,正如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林昭廷於6月17日股東會後,進一步說明國泰金短期淨值受到債券未實現損益呈現影響。「截至5月底,若把資產、負債用未來要接軌的IFRS17號公報試算,淨值相較去年9月所做的公允價值試算,增加近千億達到986億元,顯示升息對淨值是短空長多。」國泰金控副總經理林昭廷說,「現階段採取4號公報未做負債評價,只針對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評價)科目做評價,才會導致淨值下滑。」投顧公司試算七大壽險第二季淨值跌幅,台灣人壽的淨值恐會縮水幅度很大。(圖/黃鵬杰攝)只是對照金管會所稱,目前各家保險公司詳細淨值數據,須等8月出爐的半年報會計師簽核的財報資料為主,而壽險公會選舉預計在8月底登場,「這是一場時間競賽!」「因為這二家金控壽險股,會不會也被選戰煙硝波及,業者議論紛紛。」以保險業資訊觀測站揭露的第一季淨值數據來看,國泰人壽單季減少1,480億元、富邦人壽減少971億元、中國人壽減少292億元、台灣人壽減少174億元與新光人壽減少140億元;再看法人推估第二季試算表,上述公司排名改變,南山人壽仍是占比最多,其次為台灣人壽、中國人壽,超越了國泰人壽與富邦人壽。面對美國升息及台灣壽險公司淨值大蒸發的短暫變化,業者及主管機關都心知肚明,有所準備,為何南山人壽突然被放大關注?「這是壽險公司都要面臨的狀況,與財報評價方式有關,還有其他家金控旗下的壽險公司也在為此傷腦筋。」一名金融界高層直白地說,「如果因為選舉支持人選不同陣營,而被操作放大的話,看到潤泰、寶成那樣股價滑落,大家現在也是剉咧等。」據CTWANT了解,壽險公會可能會按過去幾屆慣例,規劃理監事、理事長選舉於8月31日舉行,由於保險業將在2026年財報接軌IFRS 17會計準則,因此兩位理事長候選人南山人壽董事長尹崇堯、全球人壽董事陳慧遊,皆以此做為競選政見主軸,表示當選後會努力與金管會溝通過程中,盡力為壽險業者發聲。從中國人壽第一季的財報進而推估第二季淨值,跌幅度恐怕非常劇烈。(圖/CTWANT資料照)逼近8月底的壽險公會理事長選舉到來,雙方陣營積極拜票,「這不像是股東會選舉,有拿到委託書就有把握,未到開票都難以確保誰會挺你到底,誰會跑票?」熟稔該場選舉人士說。該人士還說,「儘管潤泰被壽險淨值風暴波及,忙著跟投資人說明財報淨值計算,尹崇堯並未受到影響,穩穩地,如期開會、拜票等行程依舊,是一定會選下去的,陸續也聽到壽險同業對南山表達關心,振奮南山團隊。」尹崇堯會被拱出來選舉,背後有父親、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的鼓勵與支持,一名保險界人士分析,39歲尹崇堯對戰的55歲全球人壽董事陳慧遊非等閒之輩,陳慧遊具備「扁政府時期總統府官邸總管」資歷,政商關係深厚,保險界也傳出他背後是獲金控一大家族支持。有投顧公司就根據大型壽險公司的第一季財報,對利率、價格、匯率風險做試算,研判到第二季其淨值,約有12~60%的雙位數跌幅,並點名二家「金控旗下的壽險公司」淨值跌幅很大,「這二家應該非支持尹崇堯陣營,這波壽險淨值之亂可能沒完沒了」。
台股拚萬五!周漲逾398點 法人:緊盯拖累潤泰新的「這類股」
台股大盤上周五(22日)收在14949.36點,周漲398.74點,漲幅2.74%,五日均量2379億元,價漲量增。法人從推動指數上漲與拖累指數的前五檔股票,進一步發現重回法人懷抱跡象與應密切關注的類股。永豐投顧分析,上周集中市場外資買超13.73億元,投信買超50.22億元,自營商含避險買超5.53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69.44億元。融資增2.44億元,融資餘額1,908.47億元;融券增24,078張,融券餘額547,614張,法人資金翻多,散戶逢高作空。上櫃股票方面,外資賣超44.64億元,投信買超50.37億元,自營商買超4.75億元,三大法人合計買超10.54億元。OTC融資增1.98億元,融資餘額556.48億元,融券增8,697 張,融券餘額93,358張。土洋對作,散戶偏空。個股表現,永豐投顧表示,推動指數上漲的前五檔股票是台積電、聯發科、聯電、萬海與欣興,漲幅各為2%%、9%、9%、14%與13%,顯然市場資金轉進電子股,且跌幅深的個股有更大反彈空間,同時基本面優異的個股如ABF等又有重回法人懷抱的跡象;貨櫃航運大幅調整後,還是有高獲利題材。永豐投顧並說,相反的,拖累指數的前五檔股票為中華電、潤泰新、台灣大、遠傳與亞德客-KY,原本做為資金避風港的電信股全部被拋棄。而在半年報發布前夕,可能的金融資產損益情況已見端倪,潤泰新受其拖累,同理可推其他金融股,也應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