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結腸
」 大腸癌 腫瘤女子突在家中暈倒 就醫一查竟是右側升結腸長腫瘤!
八旬婦人在家突然暈倒,送到住家附近醫院急救,診斷為嚴重貧血,接受輸血後返家。婦人為找出貧血原因,至醫院就診,醫師安排詳細檢查後,發現婦人升結腸處有腫瘤,切片檢驗證實為大腸癌。右側大腸的管徑較大難發現症狀 貧血成為重要線索台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方佳偉醫師解釋,臨床上常見的貧血多與慢性出血有關,尤其是腸胃道出血。婦人的貧血正是由於大腸癌腫瘤持續出血所引起。方佳偉醫師指出,右側大腸的管徑較大,因此腫瘤在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只有當糞便通過並摩擦到腫瘤時才會出血。婦人的腫瘤位於右側升結腸,正是不容易察覺的位置,因此貧血成為發現腫瘤的重要線索!3D微創腹腔鏡手術 傷口小、恢復快還好婦人發現得早,癌細胞尚未轉移到淋巴。方佳偉醫師為婦人進行3D微創腹腔鏡手術,成功切除腫瘤。3D微創腹腔鏡手術具有傷口小、恢復快的優點,特別適合年長病人。手術後僅五天,婦人就順利康復出院,只需定期回診追蹤即可。大腸癌初期症狀難察覺 早發現治療存活率高達9成方佳偉醫師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難以察覺,呼籲五十歲以上或有家族史的高危險族群,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存活率都可達到九成。他補充,年長者貧血常被忽視,卻可能是腸道腫瘤的早期徵兆,千萬不可輕忽!
腹痛3個以為腫瘤 廣東男就醫檢查「取出一根叉子」
東西不要亂吞!中國廣東佛山順德和平外科醫院有一名男子,因誤吞異物引起腹痛,手術後取出一根插子,原來是酒醉和朋友打賭吞叉子,事後卻不記得,還以為自己得了腫瘤,甚至做好切除部分腸子的打算。據《廣州日報》報導,患者是一名中年男子,因為右側腹痛難忍,長達3個月,只好到醫院檢查。電腦斷層顯示,升結腸占位,淋巴結腫大,醫師初判可能是腫瘤,隨後安排腸鏡檢查,發現迴盲瓣有長條狀塑料異物嵌頓較緊,而且異物的一端已刺入腸壁內,產生局部炎性及隆起。腸鏡顯示,迴盲瓣異物嵌頓,而活檢病理提示為「迴盲瓣慢性炎性病變」。電腦斷層顯示,男子的腸壁遭穿孔。(圖/翻攝自廣州日報)醫師詢問是否有誤吞異物的經歷,但男子想不起來,討論後已打算切除右半結腸的最壞準備。沒想到手術中,發現異物刺進腸壁處,正好和腹腔鏡探查炎性包塊位置一致,將異物取出後,發現刺進去的異物是一根8公分的塑膠叉子,患者腸壁是叉子穿孔所致。手術順利取出叉子,也保住了腸子,醫師再度追問男子,家屬才想起幾個月前,曾聽男子說有次和朋友喝酒打賭吞叉子,當時活生生把一根叉子吞下,「叉子吞了,賭也沒打贏,腸子卻差點『報廢』。對此醫師提醒:喝酒別衝動,尤其是別拿自己的健康和生命開玩笑。◎喝酒勿開車!飲酒過量,有害健康,未滿18歲請勿飲酒。
凱特王妃手術原因眾說紛紜!外媒猜疑罹患「綠色癌症」 疾病將陪伴終身
英國凱特王妃在今年1月時進醫院做腹部手術,人目前正在休養階段,對於凱特的病情英國王室並無過多交代。不過,外界對她的手術則是眾說紛紜,近日也有媒體曝光凱特罹患的疾病可能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根據外媒報導,1月時英國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發布聲明表示,指稱42歲的凱特王妃因身體不適,入住位於倫敦馬里波恩(Marylebone)的一間醫院,並於1月16日完成動完腹部手術,目前康復情況良好,正在肯辛頓宮內休養。凱特王妃時常出席各種公開活動,相當親民。(圖/美聯社)據肯辛頓宮稱,凱特王妃這次手術與癌症並無關聯,且王室已經排除了任何嚴重的情況。然而,查爾斯三世國王最近也被診斷出患有不明腫瘤,目前正在接受治療,相比之下,有關凱特病情的訊息相對是少之又少。雖然王室並未對外說明凱特王妃的病情,但是外界對此次手術仍眾說紛紜,更有外媒指出凱特罹患的疾病疑似是克隆氏症,而這種疾病在嚴重的情況下有時需要做手術治療。為避免騷擾,倫敦警察在凱特進行手術的診所外站崗。(圖/路透社)克隆氏症是一種影響消化道的慢性發炎性腸道疾病(IBD),會導致腹痛、腹瀉、虛弱、發燒、體重減輕等症狀,也被稱為「不死的癌症」。此病多見於青壯年,男女患病率相近,發病部位多位於迴腸末段和升結腸,也可發生在整個消化道的任何部位。根據報導指出,該症狀目前並沒有方法可以根治,一旦確診,就意味著患者需終生與該疾病為伴,所以克隆氏症也被稱為「綠色癌症」。現有藥物的治療目的是為了緩解臨床症狀,延緩疾病進程,防治併發症,盡量使患者避免手術治療。威爾斯親王威廉前往診所探視後駕車離開。(圖/路透社)從去年底在桑德靈厄姆莊園進行聖誕儀式後,凱特王妃幾乎就沒有對外公開露面過。(圖/路透社)
吃瀉藥10天拉一次…她便祕10年崩潰 醫清出「4公斤宿便」超震撼
說起便秘,很多人都經歷過,對多數人來說,這不過是生活中的小插曲,但對有些人而言,卻是天長地久的折磨。大陸一名潘姓婦人10年來深受便秘之苦,就連吃瀉藥也沒用,10多天才排便一次,讓她相當崩潰,直到前往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才終於找到了便秘背後的原因。《都市快報》報導,潘婦今年60多歲,已經被便秘折磨了10年,剛開始排便困難時,多數都依賴瀉藥或開塞露來輔助通便,每星期只能排便1至2次。近半年來,她排便困難的症狀加重,吃瀉藥也不起作用,10多天才排一次大便,每天感到肚子脹痛,為此飯也不敢吃,就怕吃進去出不來,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眼看肚子越來越脹,潘婦來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就診。入院後醫生採用了各種灌腸和通便的藥物治療,足足為她排出了4公斤宿便,讓醫生都大吃一驚。雖然患者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輕鬆,但只是治根不治本。在一系列的檢查後,醫生發現潘婦多年便秘的原因,和乙狀結腸冗長有關,同時磁共振排糞造影檢查還提示,她存在直腸前突。由於患者的病情已經不適合保守治療,胃腸肛外科主任單毓強仔細研究病歷和檢查結果,進一步詳細、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後,認為潘婦排便困難的病因是混合型便秘、乙狀結腸冗長,同時存在結腸慢傳輸和肛門直腸排便障礙,需要通過一台微創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以幫助患者解決長期便秘的困擾。在完全的手術準備之後,單毓強團隊為患者進行了腹腔鏡下行結腸次全切除和升結腸-直腸側側吻合,這一術式又被稱為「金陵術」,手術順利。單毓強表示,乙狀結腸長度超過正常範圍達40至60cm或超過正常長度的35%至45%,都被稱為乙狀結腸冗長,是引起便秘較為的腸道疾病。由於乙狀結腸為糞便儲存器官,乙狀結腸冗長可致慢性便秘,但並非都需要治療,像潘婦出現明顯臨床症狀的患者才需要處理。
國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居高不下! 醫曝:維生素D不足也中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大腸直腸癌是臺灣最多人罹患的癌症,平均約31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為大腸直腸癌。醫師提醒,要遠離危險因子,少吃紅肉、避免久坐不動,定期做糞便潛血檢查,早期發現並治療,大腸癌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右側腸癌常見腹脹痛、貧血 左側以大便習慣改變為主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大腸為ㄇ字型,大腸直腸癌依發生位置可略分為右側大腸癌(升結腸、盲腸)、左側大腸癌(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癌,症狀有些許不同。右側大腸癌以腹脹、腹痛、貧血最常見;左側大腸癌則以大便習慣改變、細便、血便為主,因阻塞關係會有腹痛表現。直腸離肛門近,最常見的症狀是出血、排便改變等,一般人容易誤認為痔瘡,因而延誤就醫。久坐不動、少曬太陽 罹癌風險高為什麼國人罹患大腸癌機率居高不下?有幾項危險因子要注意,包括有大腸癌或大腸瘜肉家族史、肥胖、抽菸。飲食方面,應避免油炸燒烤的烹調習慣,並減少紅肉與加工肉品的攝取,可多補充蔬果以及膳食纖維,刺激腸胃蠕動。要注意的是,「久坐不動」也是致癌危險因子。根據研究顯示,每天增加2小時坐著的時間,會讓大腸癌風險增加8%、肺癌增加6%、子宮內膜癌增加10%。此外,長時間待在室內,會減少曬太陽的頻率,人體中合成的維生素D就會缺乏,而維生素D已被證實可保護腸道、降低腸炎或腸癌發生的機率,建議上班族要抽空起身動一動,午休到戶外曬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瘜肉最好切除 逾40歲定期糞便潛血篩檢大腸直腸癌幾乎都是從瘜肉演變而來,如果發現瘜肉該不該切除?蕭主任說,瘜肉分為增生性、發炎性及腺瘤性,其中腺瘤性瘜肉最有可能癌變,若發現超過1公分的瘜肉,建議都要切除,尤其年紀愈大,腺瘤性瘜肉的機率愈高。此外,建議40歲以上每年就要做糞便潛血篩檢,目前政府補助方式為50至74歲每2年免費一次糞便潛血檢查。
婦總吃隔夜飯突大不出來 醫一查腸子被塞住了
60歲的賴女士因不喜浪費,嫁為人婦後就經常吃隔夜飯菜,去年間突然半個月沒排氣、排便,甚至腹脹絞痛,經轉診到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急診進而發現升結腸有5公分的腫瘤造成大腸阻塞,醫療團隊緊急以腸鏡在腸阻塞處放置金屬支架,撐開腸道,讓她可以排便、排氣、正常飲食,兩周後再接受腹腔鏡將腫瘤切除,罹大腸癌的震撼也讓她痛改吃剩菜剩飯的習慣。中國附醫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蔡元耀說,經緊急在賴女士腸阻塞處置入大腸金屬支架,撐開腸道,讓她可以排便、排氣、正常飲食;待腸發炎狀況緩解,再安排微創手術切除腫瘤。(圖/馮惠宜攝)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蔡元耀指出,臨床上大腸阻塞多為大腸腫瘤造成,賴女士到院時已腸嚴重發炎、阻塞,不立即治療腸道阻塞極可能併發敗血症死亡。蔡元耀說,在過去沒有金屬支架前必須先將腸道阻塞部位切除,再將腸造口縫於腹部體表處,待患者營養狀況恢復,腸子腫脹消退後,再進行腫瘤切除。如今,病患也可選擇使用大腸金屬支架,在短時間即可改善腸阻塞問題,患者可開始進食,恢復營養攝取,後續再搭配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腫瘤,術後併發症、感染風險就會明顯降低。蔡元耀指出,大腸癌造成腸阻塞的病患進入急診室前,往往因腸阻塞而營養狀況不佳,手術發生併發症風險較高,如能先置放大腸金屬支架,住院、復原時間大幅縮短。(圖/馮惠宜攝)賴女士回應,得知罹患大腸癌相當震驚,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愛吃炸物,加上經常吃先生、兒子吃不完的剩菜剩飯,都是不好的飲食習慣;而蔡元耀也說,賴女士先置入支架恢復飲食、正常排便,腸部發炎狀況改善後,大約兩星期後再接受微創腹腔鏡腫瘤切除手術,切片證實為大腸癌二期,目前狀況穩定追蹤中。中國附醫一年前引進大腸金屬支架,目前已實施達百例,蔡元耀說,2021年12月起健保也有條件將大腸金屬支架納入給付。他提醒,大腸癌治療含括許多環節,也必須考量多重因素,因此病患、醫師須充分溝通,才能選擇最適合的治療策略,治療風險也才能有效獲得控制。
名導演大腸癌開刀切腫瘤 化療期間慘遭火吻臉部燒傷
現年75歲的知名導演柯一正,2006年罹患大腸癌第三期,他上《聚焦2.0》自曝不只切除4公分腫瘤,還切掉17公分腸子,拿掉2顆膽結石。而後接受化療,除了第一次打針嘔吐,期間鮮少有副作用產生,柯一正笑說化療期間胃口還是很好,在恢復室都想著等下要吃什麼,也因為積極配合治療,被醫生稱為最樂觀的病人。但他的命運多舛,化療期間竟又遭遇意外,一次與朋友聚會,不慎遭煤油潑濺,臉部燒傷,所幸送急診室剛好遇上醫美專業的醫師值班,治療包紮後,傷口已復原且沒留下疤痕,柯一正還自豪:「而且燒傷這邊的臉,現在比較嫩。」柯一正透露2005年公司健檢時,已驗出糞便潛血反應陽性,但因為個性拖拖拉拉,未持續追蹤,直到隔年在太太的催促下,才照了人生第一次大腸鏡,當時升結腸已有顆4公分腫瘤,罹患大腸癌第三期。柯一正隨即安排開刀,不只切除腫瘤,還切除17公分腸子,拿掉2顆膽結石:「那兩顆膽結石拿出來,很像乾掉的碗豆。」而後他積極接受化療,抗癌15年未復發。柯一正說當時朋友們很關心他的身體狀況,時常前來探望,為表感謝之情,他邀請朋友到自家庭院吃飯,並親自下廚。朋友為了點綴氣氛,特地帶了煤油火把掛在樹上,他看煤油快燒到樹葉,伸手調整,沒想到整個油潑濺下來:「那時轟一聲,我就把衣服拉起來蓋住自己。」但臉還是慘遭火吻,沖冷水後趕緊送急診。所幸當時是醫美專業的醫師值班,醫師將掉落的死皮剪掉包紮,並對柯一正說:「我幫你包得很漂亮,一個月就會好。」但在送醫過程,柯一正已不斷心理建設,告訴自己之後臉會跟電影上燒傷的臉一樣滿目瘡痍,並對醫生說:「你不要安慰我,我知道照鏡子會是什麼樣子。」但醫師仍很有信心,柯一正遵照醫囑,一個月順利康復,臉上果然沒留疤,還自豪燒傷後的臉變很嫩,現場秀出復原模樣,氣色紅潤得讓來賓嘖嘖稱奇。
兒科地雷「腸扭轉」恐致死 嬰兒持續嘔吐是警訊
產後第5天,喜逢第一胎的玟玟和先生在月子中心準備休養,但才過幾個小時,護理師就發現寶寶喝奶不但會吐,甚至伴隨膽汁,交代夫妻倆必須立刻帶孩子到醫院。經亞東醫院小兒急診醫師徐鈺敏安排電腦斷層後顯示,寶寶出現中腸扭轉的現象,已嚴重影響小腸的血液供應,須立即手術以避免腸子壞死。亞東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琪琪表示,在術中發現寶寶有大量的乳糜腹水,為典型的急性腸扭轉。經即時的手術治療與加護病房照護後,順利恢復腸道功能,術後5天就能正常喝奶,平安與父母團聚。許琪琪醫師指出,急性中腸扭轉對一般人來說是個非常陌生的疾病名詞,但對小兒科或小兒外科醫師來說卻是可怕的地雷。只要稍有延遲診斷和治療,就可能造成大量的腸子壞死,導致病人必須終生依賴靜脈營養維生,甚至死亡。造成中腸扭轉的原因,大多是因為病人有先天性腸子旋轉不良,造成十二指腸腸系膜根部及升結腸處被腹膜沾黏包覆,使腸子從根部扭轉,導致十二指腸阻塞及小腸缺血壞死。急性中腸扭轉多發生在新生兒時期,最典型的症狀是出生後能正常喝奶排便,但3-5天後突然發生大量膽汁性嘔吐。在治療方面,手術是唯一的選擇且必須即時。除了把腸子旋轉復位,也得把十二指腸及腸系膜根部處的沾黏鬆解,並將闌尾切除。手術的方式包括開腹術及腹腔鏡手術。不過也有報告指出接受腹腔鏡手術的病童,腸扭轉復發率較高,可能原因是腸系膜根部分離不足,術後沾黏較少等因素,反而增加扭轉的復發機率。許琪琪醫師表示,手術後通常5-10天腸道功能就會逐漸恢復,但若延誤治療導致腸子缺血壞死,則就必須切除大量的小腸,病人會因「短腸症」需終身依賴靜脈營養,等待日後小腸移植的機會。許琪琪呼籲,有先天腸子旋轉不良的病人,約90%會在1歲前發生症狀,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寶寶有持續嘔吐現象,甚至伴隨膽汁性的嘔吐,須盡快前往醫院就醫,以避免腸道壞死的遺憾。
連環屁是大腸癌症狀? 醫師:有可能!但非絕對
放屁是人體的正常生理反應,最近網路流傳「連環屁恐怕是大腸癌前兆」,引發熱議,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消化內科主任蕭奕宗指出,民眾毋需過度緊張,連環屁與大腸癌之間並非劃上等號,很多原因會導致連環屁,其實每天排氣十來次都算正常,但的確某些情況,會使得放屁次數增加,例如吃進太多容易產氣的食物,像是豆類、肉類、蛋、牛奶等,而且腸道細菌分解蛋白質後,會產生不好的氣味。除了食物本身,進食速度太快,或是邊吃邊講話,大量空氣一併跑進腸道,也會造成排氣變多。此外,腸道是消化器官,也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除了負責吸收營養,也要對抗入侵的細菌與病毒,所以全身免疫細胞IgA最多的地方就在腸道,有著精密的神經系統,又有「腹腦」之稱。理想狀態下,腸道好壞菌需保持恆定,一旦壞菌增多,就可能導致頻繁排氣。壞菌增加的原因還包括排便不順、便祕等等,也容易腹脹、排氣。至於連環屁,蕭奕宗說阻塞性腸道腫瘤會導致脹氣,的確較容易出現連環屁,但不是所有腸道腫瘤都容易放屁,大腸包括升結腸、盲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幾個部分,腫瘤若位在右側的升結腸、盲腸,因此處腸道空間較大,腫瘤易到晚期才被發現,導致已轉移肝臟或腫瘤腸道出血,表現在外徵兆主要是貧血;另外可能出現連環屁的腫瘤,大多長在左側的乙狀結腸、降結腸或直腸,如果合併發生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變細小、容易脹氣等情形,應盡早就醫接受糞便潛血檢查。蕭奕宗說,大腸癌若能早期發現、加以早期治療的話,初期的大腸癌5年存活率可達90%以上,其實不必過於憂心,而且放屁雖然尷尬,但不排氣也會有問題。蕭奕宗說,能吃能睡能拉最幸福,如果不排氣,至少要打嗝,吃進的東西一定要有「出口」,只進不出會變死水,長期可能引發阻塞性腸炎。所以,放屁是自然現象,下回在公共場合聽到聲響,可別再投以異樣眼光了。
子宮肌瘤的原因竟是便秘?! 中醫師:氣滯血瘀造成
42歲上班族女性長時間久坐辦公,每次到了下午小腿常常就開始發脹,痠軟無力,按壓小腿前側常出現凹陷水腫,到了排卵期或是月經來臨前,下腹部更明顯有腸胃脹氣的情況,患者長期有便秘的困擾,大約4-5天上一次廁所,在一次偶然的健康檢查發現,下腹部竟然存在著一顆10公分的子宮肌瘤,患者除了下腹脹與便祕易水腫外,其餘無任何不適症狀,婦產科醫師建議要開刀,患者對於開刀有莫名的恐懼,因此諮詢中醫師。中醫師研判患者最大的問題在於長期便秘,便祕容易導致骨盆腔氣滯血瘀體質,這種體質是子宮肌瘤容易好發的體質,隨即以電針與針上艾灸加上中藥調理,並且請患者日常生活作息嚴格遵循醫師衛教,目前便秘與下肢易水腫症狀明顯改善,而子宮肌瘤也縮小為8公分,精神體力也比之前更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周宗翰說,影響子宮肌瘤長大的因素非常多,很多人不知道便秘也可能是子宮肌瘤長大的隱形幫兇,其關鍵在於長期便秘產生的毒素,加上排便不暢導致腹壓變大,就更容易引起下肢水腫與頻尿,患者又屬於久坐缺乏運動,就是典型會出現氣滯血瘀體質,疾病傾向大多具有明顯的「不通暢」特徵,當骨盆腔與腹腔循環出現障礙,是許多疾病的發病基礎,臨床上發現,患有子宮肌瘤的婦女常常也有便秘困擾,改善子宮肌瘤體質就要從通暢著手。周宗翰表示,要改善便秘很簡單,但是要治癒便秘是非常困難的,可不是簡單服用緩瀉劑就可以治癒,當患者長期服用軟便劑,反而會使便秘的體質更趨於嚴重,因為一停藥排便就絕對不通暢,有些女性甚至一出生就開始便秘,生產完後便秘症狀更為嚴重,氣滯血瘀影響骨盆腔循環,往往就容易有產生子宮肌瘤的可能,要治療子宮肌瘤,首重改善與調整子宮的環境,其中溫通腸胃與子宮絕對是關鍵。子宮肌瘤患者常常伴隨著月經過多、崩漏、頻尿等情況,首先就要看看是不是存在脾虛的問題。而最常使用的方劑就是歸脾湯,這也是藉由調理脾胃來改善月經問題很有效的方劑,相對的也可治療脾虛型便秘,改善腸胃蠕動不良的症狀。周宗翰指出,便秘引起的子宮肌瘤通常歸類於瘀證,抑制子宮肌瘤常用攻衝破結的蟲類中藥如虻蟲、水蛭、土鱉蟲等,科學中藥方劑則用桃仁承氣湯對於此類患者有較好改善便秘的效果,但是一切要以醫師辨證論治為主,切勿自行服用。平時要養成運動的習慣,也可外治法:1扣背俞穴:人體的背後脊椎兩旁旁開1.5寸位置分布著許多穴道,中醫稱為「背俞穴」,屬於足太陽膀胱經。背俞穴是人體表與內在臟腑的溝通管道,五臟六腑之氣均藉由背俞穴轉輸到體表,輕叩背俞穴以調理臟腑氣機,氣機調順可改善便秘的症狀。2摩腹:人體的腹部包含有許多穴道,尤其是脾、胃與腎經穴位大多集中在腹部,常常利用精油推推腹部,是不錯的保養方式。如果有便祕可以順時針按揉,從肚臍以下沿著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的方向ㄇ字型深按推摩,按揉的方式怡安的深慢慢推動,可以幫助腸胃蠕動,可幫助腸胃機能的穩定,有效地降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
生死一念間!44歲男罹消化道潰瘍 換家醫院竟變成大腸癌三期
一名44歲的油漆工出現上腹痛的症狀長達2個月,因為始終不見好轉,所以便趕緊就醫,醫師安排他照胃鏡,檢查後告訴油漆工是罹患消化性潰瘍,油漆工吃了幾天胃潰瘍的藥之後,卻還是覺得不舒服,於是再次找同一位醫師看診,醫師於是幫他安排進行大腸鏡檢查,只是需要排隊等待一個月!在等待過程,油漆工食慾不振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後來甚至無法正常排便,於是轉而到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急診室就診,經過電腦斷層,確診「大腸癌急性阻塞」,原來油漆工已經是大腸癌第三期,腫瘤導致大腸阻塞才有種種症狀。大腸直腸科醫師邵彥誠表示,油漆工右側升結腸有7x6.5x2公分的大腸腫瘤,造成大腸急性阻塞,一開始先以鼻胃管抽吸使腸道減壓,讓腸子的腫脹情形得到緩解,經過2天後,再施以3D 腹腔鏡手術,切除右側約60公分的升結腸,並且施以腸繫膜淋巴結廓清手術,避免癌細胞轉移。邵彥誠指出,一般大腸急性阻塞,因為腸子腫脹,使得腹腔內空間狹小,難以施行3D腹腔鏡微創手術,但經過2天的減壓治療,加上手術器械進步,此患者幸運地還是可以用3D腹腔鏡做腫瘤切除。油漆工腹部只留下四個洞,分別為3公分、1 公分及兩個0.5公分,傷口小、復原快,且3D腹腔鏡手術因為良好的視野與立體成像,讓醫師更容易執行精確的腸繫膜淋巴結廓清手術,油漆工手術後隔天就能下床,一周後便出院,但必須持續進行後續的癌症治療。其實上天相當眷顧這位44歲的油漆工,如果他當初乖乖等著一個月後的大腸鏡檢查,若癌細胞在這一個月內持續擴散,恐怕就會延誤之後的治療,幸好油漆工一個轉念,趕緊到另一家醫院才能及時發現疾病,並且趕緊進行後續治療。邵彥誠也提醒民眾,若發現上腹痛、食慾不振、無法正常排便一定要儘速就醫。油漆工因為做粗重工作,平常喜歡吃大魚大肉,推測可能是罹患大腸癌的原因,建議民眾少吃醃漬油炸及加工食品,養成運動習慣降低體重,維持健康生活習慣,以減少大腸直腸癌發生機率。如有家族史,需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才能最有效預防大腸直腸癌。